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保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5: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保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医保调查报告

篇(1)

中国农村社区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它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收入来源、人际交往、寻医问药等方面,有区别于城市的典型特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障是建立在这种乡土特色基础之上的。

土地仍然是农民家庭对国家完粮纳税和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最基本保障,而农民家庭的其它一切开销越来越依靠现金收入,这就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来实现。但是这几年种植经济作物受市场的影响很大,价格也在不断下跌。同时由于种植业生产周期较长,靠结构调整也比较难以增加收入。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疾病谱也发生改变,农村中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近年来有所增加,并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有个村庄的心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年龄都集中在四、五十岁左右,虽然农民认为可能和农村中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再吃粗粮以及体力劳动减轻有关。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这可能和竞争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增大有关。

篇(2)

二、调查贡献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35O份,收回有效问卷798份,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习惯、场合、依据、产品的知名度、质量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等进行了调查了解,取得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谷一茶饮”大规模进军市场提供了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

l、产品知名度的调查。“谷一茶饮”在湖南市场已投入前期广告经费二十万元人民币,并已试销,但它的效果如何?是不是为“谷一茶饮”大规模占领湖南市场初步扫除了人们的认识障碍?为此,我们设计了产品知名度—题,对762人进行调查。在四个备选答案中,“没听说过”的占42.73%;“喝过”的占肩12.37% ;“只听说过”的占有19.5%;选“想买来试一试”的占38.14%。由此可见前期的广告策略不是最好的,产品的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调查。冷茶能否长期保质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经过调查,认为“也许能”的占43.84%,认为“不能”的占20.7%,认为“能”的占35.39%。

3、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调查。消费习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有63.88%的消费者对饮料刚购买属随意购买。但看重品牌的也占—定比例。

4、消费场合的调查。流动人口多的地方是产品的主要消费场合。

5、消费者消费依据的调查。把“口味”作为选择依据的占有11.09%;选“品牌”的占6.95%;把饮料的“解渴”功能作为选择依据的占42.63%;选“洁净卫生”的占39.31%。

6、“谷一茶饮”产品本身的调查。我们带看样品对部分消费者进行了访谈,对“谷一茶饮”的质量、外观、价格等进行了调查。

①“谷—茶饮”作为新一代绿色保健饮料,欣赏她的洁净卫生的占22.9%;欣赏她携带方便的占38.19%;欣赏她的品味的占12.13%;欣赏她的保健功能的占26.87%。从数据上:分析,人们把“谷一茶饮”还是划入了大众饮料的行列,人们对“谷—茶饮”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那26.87%的比例,尽管它比38.1%少了近11个百分点,但它代表了消费者消费饮料的趋势。

②“谷一茶饮”外观造型的好坏对产品的销售有着直接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产品的外观造型还不尽人意。

③“谷一茶饮”作为新产品投放市场,适宜的价格有助于她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而作为饮料,又属敏感价格产品,价格的微小变动都会对销量产生巨大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对照市场上其它饮料的价格,消费者对“谷一茶饮”的价格的理解还是比较合理、公正的。

7、消费者基本情况调查(略)

三、调查问题的解答

2、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

部分消费者使用样品后,对“谷一茶饮”的包装、质量、价格等方面提出厂他们的意见。

现销产品的包装不尽如人意,还需要很大的改进。首先,密封不严,甚至漏水这样将会影响产品的保质期和质量;其次,泡沫太多,这跟密封问题不能说没有关系,由于泡沫太多,在调查中许多消费者都不敢品尝,在现实销售中,这将会使销售量大幅度降低。

现销产品的外观造型特别是外围那层薄膜,可以说是粗制滥糙,降低了“谷一茶饮”的档次。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优质才有优价。作为新产品,并且是即开即食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的饮料来说,质量更为重要,从样品来看,现销“谷一茶饮”的质量还急待提高,沉淀物应尽量减少。

由于“谷一茶饮”是即开即食且能多次冲泡的饮料,因此,在调查中,许多人提到了防伪标志,对此建议公司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对消费者消费饮料的依据的调查中,42.53%的人选择的是“解渴”,可见,实惠是消费者消费饮料的根本依据,在这方面,消费者对“谷一茶饮”也颇有微词,好的质量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2、市场前景的分析

茶叶被称为21世纪的“世界饮料之王”,它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份和药效成份。

①消费者消费习惯和产品本身的分析

消费依据:42.63%的消费者认为2他购买饮料是为解渴,可见实惠是人们对饮料消费的依据。

消费场合:接受调查者,67.75%的选择在火车上和旅游逛公园时,可见,外出是消费者购买饮料的主要场所。

消费习惯:调查中的63.88%的人购买饮料有很大的随意性。

消费心理:有26.87%欣赏她的保健功能,这是“谷—茶饮”的一个优势。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从心理上占领消费市场。

消费趋势: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料的消费越来越趋向多功能,特别是保健功能,备受人们的喜爱,而这又恰恰是“谷一茶饮”目前为止在饮料界所独有的。

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谷一茶饮”具有其它饮料所具有解渴等功能,同时又具有其它饮料所没有的保健等功能,适合饮料消费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比较理想。

②从市场需求预测产品的市场前景

市场总需求是各种条件结合起来的一个变量,任何有用产品,在不支出任何刺激需求的费用时,仍会有一个基本市场需求量,即市场下限,但在现代广告社会中推出一种新产品,不支出营销费用是不可能的。随着市场营销费用支出额的增加,市场需求水平也相应提高,提高的速度最初为递增,后降为递减,最后达到某—点,在这—点上,无论怎样增加营销投入,需求量也不会再增加,即市场上限。

“谷一茶饮”现在的年生产能力是36万瓶。月销售量为2.5万瓶左右,现销地区为湖南、上海、江苏三省市,由此可以知道,产品的市场下限量是很低的。但人们对新事物的承认有一种认知的过程,在投入期营销投入额大,但市场需求量增长缓慢,公司在投入营销支出后的短期内不会收到很明显的效果。真正好的产品,当她的营销支出达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对她有了足够的认识后,在这个时期,只要再增加小部分的营销支出,市场需求就会大幅度增加。从市场需求预测可以得知,“谷一茶饮”的市场潜量是巨大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3、目标消费者的定位

①产品的档次定位   “谷一茶饮”属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品,因此,她的档次不应定得太低,但是,她同时又属于大众消费品,广大消费者对大众饮料的购买标准是:实惠、卫生、方便,饮料又属敏感价格类产品,因此,“谷一茶饮”的档次又不宣定得太高。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谷一茶饮”的档次定位为“中档”或“中挡偏上”类新型饮料为好。

②目标消费者层次

在判定目标消费者时,应着重考虑如下因素:

消费场所:定位应为:家庭以外的所有公众场所既包括宾馆、酒店、写字楼、夜总会等高档场所,又包括车站、码头、列车上等非高档场所。

消费年龄:适用于所有需要她的消费者。

消费者收入水平:主要应是具有中等收入水平以上的消费者。

据此,可以判定目标消费者应是:出入公众场所且具有一定收入水平的消费者。

四、可行性建议

l、产品开发建议   “谷一茶饮”正处于投入期——成长前期。“谷一茶饮”要想迅速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庄产品开发方面应着重考虑下面几点:

①集中技术力量克服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弊病。②现销产品的包装陈旧落后,与她“中档”以上产品定位不相符合,在正式推入市场前,必须紧急研制出一种新的受大众认可的包装。③不同消费者对喝茶有不同的爱好,公司目前还只开发出一种茶饮,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公司应在巩固完善现有品种的基础上,开发生产不同品种,不同口味的茶饮,形成系列化,有效地占领市场份额。④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应采用异类型包装策略和等级包装策略,不同的包装风格和色调,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心理的消费者。⑤采用名人品牌策略。由于李谷一女士是国内外知名人士,公司可以采用名人效应,进行有效的策划宣传,以创名牌为目标,把其广告投入额最大限度的变成无形资产,巩固和提高品牌形象。

2、产品定价建议   “谷一茶饮”虽属国内首创产品,但非垄断产品,国内几家茶饮开发企业也在积极努力,因此,“谷一茶饮”的近期定价应以树立企业形象为目标。

根据“谷一茶饮”的产品定位和产品特征,我们认为采用需求导向定价法为好,从调查结果看,3—4元是消费者比较乐意接受的价格,产品的试销价也为3.5元,但我们认为,在产品的投入期和成长前期,做为新产品,款新、量小、需求弹性大,又属中档以上饮料。她成本相对过高,因此她的单位价格也不宜订得太低,否则,将会失去调价的主动权,参照公司在这个时期的生产能力和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近期内“谷一茶饮”的市场价应为4—5元之间为宜,但随着公司生产的规模化和生产能力的增大,单位成本下降,价格也要做相应的调整,那时的价格应回到3—4元之间,出就是说,产品的价格策略是分段进行的,这样的定价策略有利于建立名牌形象和掌握调价的主动权。

3、营销建议

(l)营销策略

根据产品的其它策略,“谷一茶饮”的营销策略应把握如下重点:

在产品初创时期即近期内的营销应以扩大企业及产品知名度为目标,营销过程中贯彻创名牌饮料的思想;进入成长期后,应随市场变化修改营销计划,重新制定产品价格,营销中心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营销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产品,企业应在产品的质量方面做出保证,目前,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包装,须立即改进;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引入CI计划。

(2)营销渠道

根据“谷一茶饮”产品的特征和企业的生产能力,人员能力,以及对市场的分析,我们认为企业应分地区拍卖总经销权,这样,一可以回收一部分资金;二可以减少公司的营销人员和营销支出;三是新产品的问世,目前—般都采取总经销制,以迅速打开产品的销路。

(3)营销促进   “谷一茶饮”作为新产品投放市场,消费者对她还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必须实行必要的促销手段,如今的饮料市场品牌繁多、竞争激烈,促销手段的运用更是重要,“谷一茶饮”是一种销售范围广、消费者分散的产品,她的营销促进组合应采用内引为主的拉式策略,即以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为主,人员推销和营业推广为辅的策略,营销促进中企业要特别注重广告、宣传的作用。

篇(3)

在2008年以前,县针对该县乌溪江水库周边群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状况,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乌溪江库区农民的异地转移上,就库区农民转移出台了单独的扶持政策。到了2008年,库区与非库区的农民转移纳入了统一的政策管理。根据2008年以后出台的文件,县农民异地转移的主要作法是:

1、划分转移区域,确定不同转移补助标准。转移政策涵盖该县的全部农业人口。根据农民居住的自然条件和收入情况的不同,转移区域分为乌溪江库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其他区域,三类区域又再划分优惠区和非优惠区,即总共分为六类区域,并结合不同安置模式,规定了每人3000元到20000元不等的补助标准。

2、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所谓集中安置,就是由政府在城镇(县城)、集镇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由农户联建或政府委托建房并低价出售给农户,以此转移农民的安置模式。通过集中安置的农户,还可以另外获得财政补助。所谓分散安置,就是农民到县外、县城规划区内投亲靠友、到城镇(县城)、集镇、村购建房,政府给予财政补助的安置模式。

3、鼓励拆除原住宅。有关政策规定“异地转移农户新居建成后,原居住房屋和其他建筑物必须拆除,新居建成后一年内退宅退耕还林,新增耕地林地归原居住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未对此作强制要求,而是通过预留补助资金总额的10%作为原住宅拆除押金的方法,促使转移农民拆除原住宅。原宅基地复垦的,还可以获得每人约8000的补偿和奖励。

4、鼓励整村搬迁,对进行整体搬迁并拆除原住房的村(自然村),给予额外的优惠政策。例如,对整个自然村搬迁的,按拆除房屋户籍人数每人1500元给予村委会奖励。

5、被转移农民可以保留农业户籍和生产资料。早期政策要求在县城购建房、投亲靠友的转移农民必须转为非农业户口,原承包土地到期后不再继续承包。但在2009年规定,在县城购买安置房、商品房或建房的,不再强制要求转为非农业户口。

二、县农民异地转移政策总体效果评价

从问卷情况来看,农民对异地转移政策普遍表示欢迎,其中63%的人对目前的政策表示满意或较满意。但是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还要从它是否符合政策的预期效果着手,看它对农民异地转移起到了多大的激励作用。由于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的政策内容不尽相同,同时县城安置和村镇安置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我们将安置模式划分为四类,即县城集中安置、村镇集中安置、县城分散安置和村镇分散安置,并分别予以分析。

(一)四种安置模式的总体情况

目前集中安置农民为10463人,占全部异地转移农民的45%,其中在县城安置3083人。分散安置12691人,占比55%,其中在县城安置的比例约为分散安置人数的四分之一。在全部转移农民中,向县城转移的农民占比约为27%。由此可以看出,集镇和中心村对于偏远乡村农民而言,吸引力要大于县城。

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在安置规模上虽然相当,但这并不代表两者的政策吸引力也相当。目前,乌溪江库区、地质灾害点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以外区域的农民,基本上还无法享受集中安置的优惠政策。在可以选择不同安置模式的乌溪江库区,只有不到5%的转移家庭选择了分散安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集中安置不仅可以获得财政补助,还可以获得优惠的土地或房屋,政策的吸引力远大于分散安置。以县城的滕龙小区为例,库区优惠区农民购房价在每平方米2200元左右,每户可购买面积约为65平方米,按市场差价每平方米4000元计算,单是房屋就可获得26万元的好处。因此,在可以选择集中安置或分散安置时,农民更倾向于选择集中安置。

(二)“搬得下”的效果评价

为了考察异地转移在“搬得下”方面的激励作用,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如果没有优惠政策,你是否会选择搬迁”的问题。回答情况是:集中安置的农民有43%回答“不会”,34%回答“不好说”,只有23%回答“会”。也就是说,有近77%的人在没有优惠政策的情况下,不会或者可能不会转移。在县城安置的农民,多数表示即使没有优惠政策也会到县城生活。而在县城以外范围集中安置的农民,近66%的人明确表示如果没有优惠政策,就不会选择搬迁,只有10%的人表示没有优惠政策也会搬迁;在村镇分散安置的,政策对68%的农民产生了激励作用。

上述结果显示,优惠政策总体上起到了较大的激励农民异地转移的作用,尤其是集中安置模式,无论是县城还是村镇安置,都起到了较好的激励效果。但是,分散安置政策在促使农民向县城转移的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县城的生活成本远高于集镇和中心村,多数长期有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民无力自行在县城购建房屋。以库区优惠区的3口之家为例,在县城购置商品房后可获得的补助为4.2万元~6万元,而县城100平方米的商品房价格在60万元以上。有购房能力的农民多是已经在县城长期生活,本身就有购房需求,因此即使没有财政补助,也会考虑买房。而对于本来就没有能力买房的农民而言,补助的比例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而向集镇转移的成本仅在一二十万元左右,多数农民有能力承担,因此补助的激励效果较好。

(三)“稳得住”的效果评价

在“稳得住”方面,在不同地域安置的效果明显不同。调查显示,在县城的集中安置小区,有63%的人仍有回原所有地生活的打算,有7%的人已决定回去生活,只有30%的人已经安心在县城生活。在县城分散安置的农民,基本上能够安心在县城生活。在乡镇安置点,不打算再回去生活的人占到75%。也就是说,在“稳得住”方面,除县城分散安置外,乡镇安置的效果总体上比在县城安置要好。这与多数农民没有完全脱离对土地的依赖有关。根据问卷结果,在所有转移农民中,有60%的人不愿意转让或转包原有的承包土地;选择在县城集中安置的农民,还有许多人仍以土地收入为主。在没有脱离土地依赖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资料所在地与居住点距离较远,生产很不方便,因此在县城安置的农民想回村的较多。而选择在集中镇或中心村安置的农民,距离原来的生产资料不远,因此能够比较安心地在安置点生活。

(四)“富得起”的效果评价

在较早建成的乌溪江小区安置的农民,他们在县城已经生活了六、七年,然而就业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当问到“转移以后最大困难是什么”时,78.6%的户主回答是就业困难或者没有稳定职业。在收入方面,与转移前相比差不多的占60%,更差的占20%,更好的仅占20%。这批人的平均年龄为44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2%,大专文化程度的仅占11%,普遍缺乏就业技能。被调查者多数反映政府未提供过就业方面的服务。在村镇安置点,多数被调查者的收入结构仍和搬迁前一样,收入情况没有太大的变化。

因此,政府在下山脱贫的“富得起”方面,不能仅仅依靠被转移农民的自发就业和自主创业,而是需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来满足大量转移农民的就业需求。

三、县农民异地转移相关法律问题

(一)自愿原则的问题

农民异地转移与库区移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自愿迁移,一个是强制迁移。如果异地转移工作不严格遵守自愿原则,就会损害农民迁移的自主决定权,导致农民对该项政策的抵触,甚至引发农民的强烈不满。因此,自愿原则的贯彻情况是此次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问卷的结果来看,所有已转移农民均认为转移是自愿的,没有存在被强迫的情况。但是从政策本身的制订来看,关于“列为农民异地转移优惠区的村(或自然村),今后原则上不在原村址安排宅基地建房和拆建盖房”的规定,似乎有违自愿原则。因为对于那些不愿转移的农民,不准其在原址修建住房,无异于强迫其向外迁移。

(二)宅基地复垦问题

由于在政策实施时,实际上未强制要求转移的农民拆除原住宅,加上财政激励效果不佳,农民转移后的宅基地复垦率不高。据农办统计,当前农民转移后的宅基地复垦率仅在10%左右。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31%的农户准备让老人住到老后才拆掉原住宅,而有59%的农户准备长期予以保留。也就是说,如果按每户房屋占地面积150平方米计算,目前就有近千亩宅基地可能被长期闲置,这将导致土地的极大浪费。

(三)骗取补助问题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部分农户将购买优惠土地或房屋的资格进行转让,骗取财政补助并从中获利的情况。据群众反映,在乌溪江库区二期工程中,有大约10%的购房者并非为自己购买;在一些乡镇的集中安置点,借用他人名义购买土地建房的比例甚至高达三分之一;有个村有五分之一的人将优惠资格转给了他人。转让优惠资格的,一种是在政策出台前已经向外迁移,另一种是不愿迁移或无力迁移,但又不愿错过享受政策机会的人。这些人将购买安置土地或房屋的权利让渡给他人,自己则可以领取转移补贴。由于享受补贴后原住宅无需,骗取补助就没有任何经济风险。但是这种行为不仅不符合政策规定,甚至可能触犯法律,但由于是在私底下进行,有关部门难以查处。

(四)安置小区建设与管理问题

1.安置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目前集中安置小区的建设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府供应土地并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由农民自行联建房屋,一种是政府委托房地产开发商建房后进行销售。在第一种建设模式中,存在较多的管理困难。一是财政资金审批用时较长,导致个别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为此曾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如金竹镇安置小区紧邻水库,在居民已经入住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安装防护栏杆,致小区某居民酒后坠入水库溺水身亡。政府因此被法院判决承担了部分赔偿责任。二是自建房屋施工队伍没有资质,施工安全和房屋质量都难以保障。三是建房时间不统一,一些农户已经入住,而一些农户却还在施工,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四是虽然政府要求农户必须按设计图纸施工,并通过分阶段验收合格才支付相应比例补助的方式进行约束,但仍有一些农户擅自改变设计,致使房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安置房屋分配不尽合理。作为安置规模最大的乌溪江库区农民异地转移安置小区,采用的是第二种建设模式。在安置房屋的分配上,第一期工程规定按人口确定优惠购房面积,超出部分需按较高的价格购买。而在第二期工程中,房屋是按户抽签销售,每户只能购买一套房屋,导致出现一些农户只有1个人口的情况下,可以购得70多平方米的房屋,而人口最多的农户为7人,却只能购得60多平方米的房屋。部分农户对此意见较大,也有些家庭因此放弃购买县城安置房的打算。

3.安置小区未依法设置物业管理。县在县城集中安置异地转移农民时,未事先考虑到小区的物业管理问题。在乌溪江库区一期异地安置小区,至今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和开展物业管理。在乌溪江库区二期安置小区的售房合同中,建设单位也没有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约定前期物业服务的条款,但小区今后必然需要物业管理。如果小区居民对物业管理费用由于没有心理预期而抵制交纳,将导致物业管理困难。小区的物业管理最终可能不得不由政府出面买单。

4.安置房限制转让的措施不合理。为了避免农民利用政策套取优惠安置房获利,政府采取了限制安置房转让的措施,规定除以下两种情形外,转让安置房应当补交补助资金、原优惠税费和优惠部分的土地出让金:(1)原在乡镇安置,现到县城购买商品房或独立式住宅的;(2)原在县城安置,现在县城购买面积在于原安置房面积的商品房或独立住宅的,否则不予办理产权转让手续。并且规定,国土和房产部门在办理农民异地转移土地和房产证时,应在权证上注明“农民异地转移”标志。然而这一规定可能为法院审判带来难题。

当安置农户私下转让安置房时,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转让合同由于仅仅违反的是县政府的文件规定,不属于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因此不能认定为无效。安置房屋的产权证明上虽然标注了“农民异地转移”的标志,但是该内容不足以让买受人知道房屋上存在的权利限制,从而认为其是与出卖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也就是说,法院也不能依据合同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为由,判决此种买卖合同无效。因此,即使出卖人并没有取得转让安置房的条件,安置房的买卖合同在法律上也是有效的。而有关部门显然不会认可这样的判决,给予办理产权转让手续,这就可能使法院判决陷入两难的境地。

(五)异地转移农民的社会管理问题

政策制订伊始,要求转移到县城的农户,其户口必须转为非农业户口。乌溪江库区一期转移的农民均按此规定转变了户籍性质。但是在这批人中,许多人还未彻底脱离对土地的依赖,或者希望今后还能通过土地获得好处,普遍要求转回农业户籍。由于之后的政策发生了改变,这批人认为待遇不公平,因此反映较为强烈。

修订后的政策在转变户籍的问题上采取了自愿原则。尽管非农业户籍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但转移后的农民转为非农业户籍的却只占极少数。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户籍关系与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相捆绑的制度规定。农民一旦转变户籍性质,就丧失集体组织成员资格,从而在承包期满后无法再获得土地的家庭承包资格,因此农民多不愿意将户口迁往城镇。

而在当前,教育、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均与户籍相挂钩,城乡二元体制还没有彻底破除,转移到城镇的农业人口还无法正常享受城镇的公共服务。同时,由于现行的暂住人口管理制度不适用于这一人群,造成他们的人口管理属地与实际居住地长期割裂,这将为社会人口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受害人为农村户口,但是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均为城镇的,可以按当地城镇居民的相关标准计算损害赔偿费用。由于在县城安置的农民多数仍保留农业户籍,根据上述规定,当他们受到损害时,还需要证明其主要收入来自城镇,才能视为按城镇居民标准获得赔偿。而他们中许多人在县城并没有固定职业,城镇收入证明非常困难。也就是说,在县城安置的农民,仍然可能要按照农村居民的标准计算赔偿。这容易引发此类人群的不满。

四、对策和建议

(一)政策制订方面

1.调整政策规定,提高异地转移优惠政策效用。农民异地转移是一项“授之以渔”的工程,它的目标是要让转移的农民“稳得住、富得起”。因此,要适度加大村镇的安置力度,引导农民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安置点,使他们在转移后可以稳定下来。要遵守自愿原则,取消优惠区建房限制,避免强迫那些确实没有能力转移或者不愿意转移的农户向外迁移。

2.完善安置房屋和土地的分配与管理。要制订公平合理的安置土地或房屋的分配办法,不能仅强调机会公平而忽视结果公平。要制订合理的安置房限制转让措施,可以改变现有作法,以国有划拨的性质提供安置用地,通过土地性质来限制安置房地产的转让。在安置房屋权证上注明“限制转让”的字样,增强对买受人的法律约束效力。要规定对私下转让安置房屋和土地的制约措施,例如保留政府收回土地或房屋的权利。要合理规定农户无力还贷时安置房的处置办法,避免农户利用制度漏洞来规避安置房限制转让的规定。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的安置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规范小区的物业管理,政府可以为此提供必要的补助。

3.制订转移农民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政策。要针对转移农民居住地与生产资料所在地相分离的特点,在居住地为安置农民提供有效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同时,保障他们的集体组织成员权利。在户籍、医疗、教育、就业、公民选举、殡葬、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可以在安置点设立统一的管理组织,将异地转移农民纳入该组织进行管理,也可以纳入当地的基层组织代为管理,允许他们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在村民选举、村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继续由原村集体组织负责管理。法院要统一裁判标准,保障转移农民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法律权利。

(二)政策实施方面

1.严格执行政策中关于“异地转移农户新居建成后,原居住房屋和其他建筑物必须拆除”的规定,一方面避免农民获得补助后又返回原村居住,导致政策失去效用,一方面减少骗取财政补助的行为发生,另一方面避免宅基地的闲置和浪费。

篇(4)

20*年,*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当年参保农民达383881万人,参保率80%以上,今年参保率达81.4%;全县共为13256人次发放医疗补助金额509.49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群众支持和拥护。同时,也活跃了农村医疗市场,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医疗服务价格存在的问题

1、违规收费。如手术中使用的一般手术缝合线、一次性手套、帽子等低值耗材规定不允许收费,但一些医院仍旧收取上述费用。

2、扩大收费范围。如有的医疗机构对已经住院二、三天以上的患者手术,仍按急诊收费等。

3、自立项目扩大收费标准。检查中发现医院存在违反审批程序和权限规定,自行设立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这些收费收取方式较为隐蔽,使患者不易察觉,如医院向患者收取备皮费。

4、巧立名目变相提价。按规定一次性卫生材料销价,应在进价基础上加3%—8%与患者结算,有的医院为谋取高额利润,往往操作隐蔽,方法多样,在检查医院药剂科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销售价格,表面上看似乎按规定执行,实际与供货方以抬高进价开据进货发票,以赠送方式降低进价,造成一次性卫材销价超过国家规定加价幅度。

5、收费缺乏透明度。检查发现,大部分医疗单位都没有设立医药价格公示牌,少部分医疗单位虽然在大厅中设有医药价格公示板,但住院部、各科室都没有。

药品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1、超过规定进销差率销售药品。按照流通环节差价率25—50%的规定,多数药品经销企业和医疗服务单位远远超出这一规定,如0.9×100m/瓶生理盐水进价

1.15元/瓶,实际销售价格为3元/瓶,综合加价率为160.86%,每瓶多加价1.30元。

2、受利益驱动,药品经营企业都能按现行的药品价格及规定的价格执行,问题是个别医院只卖贵的,差价多的,受害的仍然是群众。

3、药品虚高定价仍然存在,中标零售价格不能完全到位。从药品招标采购的结果看,政府定价与中标价相差幅度过大。另一方面,国家连续多次发文降低各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但真正降低的是那些不常用药或进口高档药,降低常用药品价格不明显。这两方面充分说明政府定价药品还有降价空间,政府虚高定价药品现象仍然存在。

4、我县乡镇卫生院还没有实行药品统一取购、统一配送,仍然是各乡镇卫生院自购自销,药品质量无法保证,药品价格虚高不下。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医疗机构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县部分医疗单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加之医疗收入与医生工资、科室人员劳务补偿有着密切联系,而单位制约机制又没有跟上,这有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医药乱收费的发生。

2、管理疏漏,违价屡禁不止。个别医院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严格执行法规、政策意识和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精神,意识不到乱收费的危害。医院为追求部门利益,将本单位私利置群众利益之上,用多收价款来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医生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

3、以药养医弊端、导致乱收费。因为多方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县投入到卫生事业的经费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求,不少乡镇卫生院全靠医院以药养医自收自支,其他投入更是无从谈起。

4、处罚力度不够。医疗服务乱收费属社会热点问题,从近几年连续对医疗单位查处情况看,虽然国家、省局对医疗机构每年都安排检查,我们对药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监控,往往是查出违价金额大收缴金额少,达不到震慑违法的目的。我们检查部门坚持以教育和惩戒相结合的原则,有时处罚力度不够,也助长了个别医疗单位和药品经销企业违价之风。

5、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存在漏洞。从药品价格管理上看,药品招标后,虽降低了部分中标药品的价格,但医疗单位是否采购和使用中标药品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为增加药品收入往往尽量采购价格高的非中标药品,导致药品价格难以降低,人民群众不能从中真正受益;从现行医疗服务收费上看,由于一些收费项目的收费范围界定不清,过于笼统,容易使乱收费行为钻政策的空子,也给价格监督检查处理时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实施不同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国家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承担的任务,对公立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扣除财政补助和药品差价收入后的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并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享受政府补助,医疗服务价格按政府指导价执行,但可以享受优惠政策;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不仅不享受政府补助,还必须照章纳税。国家要保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以维护医疗行业在整体上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保障公民在获得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公平,形成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价格竞争,抑制其过分提高医疗费用;将营利性医疗机构让位于民间资本,适度发展民营医院,以提高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促使公立和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高效率和服务意识。

2、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从深层次上解决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问题。价格是体制、机制和市场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医药价格秩序混乱,表面上看是政府价格监管制度和手段不完善的结果,但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以及药品市场发育滞后等。首先,按管办分开原则,将卫生监督职能从卫生行政部门中分离出来。卫生行政部门下属的卫生监督所履行着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卫生综合执法职能,但对卫生行政部门的所属单位医疗机构的监督很难做到铁面无私。如果成立独立、权威的卫生监督局可以彻底切断卫生监督与医疗机构的隶属关系,解决管办不分的矛盾,对不按医疗常规诊治、不合理用药、滥检查、医疗质量低劣的诊疗行为依法查处。其次,公立医疗机构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根据行业特点,保持公有体制不改变,但要按市场机制经营,实行院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人制和聘用制,择优聘用具有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医务人员,彻底解决医疗机构人浮于事和能进不能出的顽症,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再次,科学制定医务人员分配制度,合理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医务人员的个人报酬不与处方金额挂钩,而以医疗质量、就诊和住院人次、诊治工作时间和强度、治愈好转率、科技含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标准。再次,制定全国统一、规范、严厉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机制。对医院领导、科室负责人的考核和医院的财政补助,应以质量管理指标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对一些医德差、水平低、过度医疗、唯利是图的医务人员,依据有关规定从重处罚,直至终生取销行医资格,对其院长因聘任失察、教育不严给予行政处罚,彻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务人员和人民满意医院院长给予奖励。最后,要打破只有政府办医院的格局,要放开经营权,在符合开办条件下,要鼓励社会兴办医院,兴建一批民营、合资、独资等不同经营主体的医院,使大家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开展竞争,逐步创造一个由市场形成价格的良好市场竞争环境,让患者就医有更多选择余地。

3、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问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医疗资源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给予农村医疗机构更多优惠政策。要妥善解决乡镇卫生事业经费短缺的问题。加大对乡、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建好房屋、配全设备、推广技术、提高待遇、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常见病、绝大多数疑难病在农村基层就可治愈好转,这样才能降低农民医疗费用。在城镇职工中全面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应由国家立法强制参加而不是自愿参加,并使保费随着人民群众收入增长而增加,使保障力度逐渐增大,减轻人民疾病经济负担,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问题。4、科学合理定价,加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一要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力度。服务与检查相结合,严惩医疗药品价格违法行为。对一些医疗或药品经销企业明知故犯、屡查屡犯的违价行为必须从重处罚,必要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应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使他们在思想上得到教育,使其不敢再以身试法。二要规范收费行为,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要全面推行明码标价制度,实施“病人住院一日清单”,增加收费透明度,各医院还必须在收费大厅等场所公示药品价格及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医疗服务收费依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检查。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医药价格评审力量,严把成本审核关,科学合理定价。继续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不断扩大药品招标采购品种和范围,把绝大多数医院和药品纳入到集中招标采购中。批准的最高零售药品价格应作为药品法定标识印制在药品包装上,以利于群众监督。三要严格监管医院对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执行、清理现行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取缔乱收费和重复收费项目,合并被分解的收费项目,要按湘价服[2002]230号《湖南省物价局湖南省卫生厅关于调整、规范我省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规定,统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名称、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要将医疗机构所有审批后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药品价格全部输入计算机管理,与价格主管部门联网,并向社会公布,以备监管部门和群众随时监督。

篇(5)

1日语谚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生活

1.1表现日本气象及自然环境的谚语

日本的谚语中表现气象方面及自然环境的谚语很多,这一方面可能是跟日本的天气富于变化及日本的自然环境优美,四季分明有关。因此激发了日本人珍爱自然,对大自然讴歌赞美的情怀。在大量的日本谚语中反映了这种情绪。总结出大量生活观念、教训。

关于天气的有:

1.2传递社会经验、发人深省的“社会谚”

除了反映天气和自然现象的谚语之外,日本的谚语中很多还传递了社会经验、耐人寻味的“社会谚”。这些谚语告诉人们在社会中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如何丰富人们的生活知识,如何开阔眼界。从这些谚语中明显地反映了日本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

1.3反映日本的谚语

日本自由,同时又是个信仰无常观的国度。古代的日本人受儒教及佛教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淡泊,无常的国民性格。这些性格使日本人在对待人生,处事方面显得尤为明显。在日本那种独具个性,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行为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在日本人的思想、行为、生活中儒教给予他们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而神道是日本本土的教义,也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及思想。儒教的仁爱,神道的调和以及佛教的行善治恶,因果报应这种思想对日本人的生活态度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从日语的谚语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日本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对谚语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变革,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固有的生活习俗。形成了广泛的文化环境。日本人思维上的特征是注重直观性,实用性,具体性。因而常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思想。同时表达的方式往往又是含蓄,暧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受思想支配。日本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日语谚语中也可明显看出。

2.1日本人思维方式的具象性

具象思维就是具体而形象的思维。具有具象思维的日本人喜欢将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范畴用客观具体的形象或者动作来表达。他们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对抽象意义进行表达,通过直观表象去领悟象征意义。日本是一个岛国,单一的民族,长期封闭的社会形态,使日本人形成了单一的思考模式;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又造成了日本人在联想上的模式化。日语谚语中的比喻大都带有具象性,就像一幅田园式的静止图画。这种思维方式在日本谚语种留下了轨迹。例如:

日本人的具象思维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并一直延用至今。

2.2日本人思维方式的整合性

日本人非常注重集体的力量,十分强调集体的整合性。他们认为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个人只有在集体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因此必须保持个人与集体的这种和谐。标新立异,脱离集体,以自己为中心等的行为在日本没有市场,会遭到周遭的排斥。这种思维方式在日语谚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

最典型的谚语莫过于「和を以って貴しとなす这个谚语了。它强调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成为日本人的基本行为模式。成为安邦治国的最高信条。

2.3日本人行为方式的暧昧性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使得日本人形成了自身的行为方式,他们怕给对方造成伤害,因此不正面冲击对方,说话暧昧,遣词造句含蓄,而更多的是让对方去猜测它的内涵。日本文化也常常被称为“言わぬ”文化。在日本谚语中也有不少反映了日本人的这种暧昧语言。反映了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比如:

3“注释”翻译技巧的运用

注释是翻译者根据读者的阅读需要添加到翻译文本中的、原作中没有的解释、说明或译者个人的理解。注释的内容主要是补充背景材料、介绍风土民俗、介绍人物或特定时间、介绍社会人文知识以及译者认为应当补加的说明等,是译者实现翻译目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但翻译实践的现状是:译者在是否注释、何时注释以及怎样注释的问题上往往还只能根据个人的判断甚至喜好来处理,没有或许也不需要有相应的规则加以限制。虽是这样,但“注释”技巧的运用应掌握如下几项标准:

①简洁明了,意思到位。过多过长的注释会干扰读者的正常阅读。

②体会原作,当注必注。要有针对性,根据译作设定的读者群决定是否加注。

③标记清楚,位置适当。根据原作的篇幅、题材决定注释的形式:句中加注、页后加注、文后加注等。

文化的差异使注释的存在有着必要性。除某些专业文章对语言本身进行注释之外,可以说注释基本上是文化的注释。在谚语及文学翻译作品中使用注释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影响译作的流畅,给阅读带来不便,但为了使译作能够尽可能地展示原作的文化内涵,如实传递原作中的文化信息,注释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谭载喜先生说:“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的理解如此重要,同时也正是文化信息在翻译中的完全传递,构成了翻译中的难题。那么,注释的合理运用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

4文化视角下日汉谚语“注释”翻译“归化”与“异化”技巧

在谚语翻译中,对于原作中一些具有文化内涵而难以翻译之处,一般采取两种策略:即: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

日语翻译成汉语的“归化”可以说成汉化,它采取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对中国读者来说有亲切感,其好处在于中国读者容易阅读,弊端是译文常游离于原作太远,使译作失掉了原作的文化意境和内涵,减少了读者阅读日语谚语的新鲜感。“异化”的好处在于能够使读者获得完全不同的阅读经验,不足之处是阅读可能不够流畅,甚至或许艰涩难懂。

比如在翻译谚语时,把“猿も木から落ちる”译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把“噂をすれば影を指す”译为“说曹操,曹操到”,这是典型的采用了归化法的翻译。这基本上是意译,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但是在翻译过程中失去了原来日语的韵味,用汉语的形象取代了日语原有的形象。如果把这两个谚语分别翻译成:“猿猴枝虽高,会从树上掉”和“说到此人时,此人身影现”,那么它就保留了日语原来的形象,并且很好地传达了原有的信息,比较俏皮又比较忠实原文,虽然显得比较罗嗦,但相对比较生动。在日汉翻译中,是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目前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异化的手法更为我国翻译工作者所接受和认可,有的认为除了上世纪30年代异化法曾一度占主导地位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多数翻译者都运用了归化的翻译手法。无论是运用哪种方法,都不能一概而论是好是坏,最主要的核心是关注是否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4.1翻译时要符合文化背景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在当今的文学翻译理论中,文化的翻译占有了从未有过的重要地位。读者能否正确理解译者所要传达的意思关键不在于语言而在于文化。有些学者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工作者来说文化转换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原文背后的文化背景被认为是译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谚语或者文学翻译的核心是文化的翻译。翻译是否成功,在于读者能否在阅读中了解到原作的文化背景,能否通过阅读体验到未曾亲身体验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和文化氛围。这应该是翻译谚语或一部作品要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的首要标准。

4.2翻译的关键是要适时、有度

有的译家采用了归化,翻译得很好,有的却采用了异化,效果也不差。由此可见,采用哪种方法翻译,要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需要来定。适合归化,就采用归化法翻译,反之就采用异化法翻译。因此在翻译谚语或文学作品时,必须兼顾归化与异化两个方面,也就是让中国读者感受到带有日语的味道,显示日本的风土人情的语言。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掌握好了“度”,都可以达到很好的翻译效果。过度归化,一定会破坏日语原有的形象和原有的文化背景;过度的强调异化,即过多地追求日语的原语形式,就有可能会过于繁琐。因此,翻译的关键是要适时、有度。

4.3采用异化法时的注释

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对于注释的运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采用归化法就要摒弃注释的策略,采用异化法就必须对难以翻译、难以理解之处进行注释。

归化一般是表现在语言的层面上,异化大多表现在文化传达的层面上。在日语翻译中为了让读者跨越语言理解的障碍,充分欣赏到日本文化,不少人会采用异化的策略。但是对中国人来说,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很多时候日本人的一些习俗,生活状态和思维习惯不为中国人所熟悉,影响了对谚语或文学作品的理解。这样就必须加以“注释”,来更好地体会原有的文化风情和日本人原有的生活状态。

5谚语翻译实例分析

谚语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的经验创造出来,并经过千万人的传诵、锤炼、加工完善而流传于世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而言,谚语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了谚语翻译的障碍,甚至有人认为谚语、格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根本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译语,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译的。在谚语及文学作品中当然也有类似的翻译难点,但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长期相互影响,又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日语的一些谚语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翻译时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并不奇怪。

6结论

翻译谚语或文学作品时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这与原作的风格、特点以及译者个人的爱好有很大关系。查阅日本谚语的翻译,可以发现日本谚语翻译究竟是归化还是异化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更多的译作在努力保留和展现原作语言特色和文化风采的同时,也在尽可能地做到易读、易懂,在走一条倾向于异化法的中间道路。因此“注释”始终受到大多数译者的重视。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乃至生活习俗有相近之处,在某种场合,不需要所谓的归化,但同时两国的民族又各具特色,为了凸显两国的民族文化,需要以异化法的手段显出的文化上的距离。目前翻译界对注释的形式、作用等的种种分析基本是以英文的翻译为对象的,对日本文学翻译中的注释问题涉猎很少。因而日本谚语甚至日本文学翻译的注释有它的独特性,这主要是中日两国“同文同种”,相互间的交流、融合较深,同时又有彼此间较强的文化上的独立性,各成统一的特征。新晨:

参考文献

[1]冯明舒,中日谚语比较初探.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增刊.

[2]陶振孝,现代日汉翻译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根千枝,日本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4]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

[5]王运丽,中日谚语翻译探悉.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03.

[6]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翻译通讯1984年1月.

[7]赵冬玲,日语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职业时空2008/07.

篇(6)

自远古时代开始,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栖息环境的追求。从气势磅礴的凡尔赛花园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江南园林,从被泰戈尔誉为“时光面颊上的一颗泪珠”的泰姬陵到拿破仑眼中“欧洲最美丽的客厅”圣马可广场。环境艺术中承载了人类的文化,浓缩了人类的历史,随时光流逝积淀成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使得现代意义上的环境艺术的内涵更加广泛。并且环境艺术是实用的艺术,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方便、优美、的生活环境,其核心是为了满足人们各种环境心理和行为的需求。即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和审美功能。

虽然说现在的赣州的环境艺术建设不是很成熟,城市经济的发展也相对落后。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任何成熟的环境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形成并且始终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赣州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天地和谐的桃花源,就应该立足乡土,以反规划的途径,重归可信的人地关系,回归生存的艺术。赣州城市不要出现“千城一面”的趋同现象的景观设计。这样城市个性和历史特色难于承袭和提升。为了改善和提高城市视觉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环境的文化价值,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和个性感。赣州有必要提升自己的城市品位。

调查地点:赣州市

调查对象:赣州市的一些环境设施。比如,公交候车亭、报刊亭、垃圾容器、休闲座椅、路灯、道路护栏、交通标志牌、指路标牌、健身器材、街头广告等。

调查目的:学习和应用本专业知识和加强个人素养以及加强对赣州市的了解。

主要内容:学校的一些环境设施、公交候车亭、报刊亭、垃圾容器、休闲座椅、路灯、道路护栏、交通标志牌、指路标牌、健身器材、街头广告等。

调研方法:用照相机拍摄赣州市的景观。

调查内容:

1、首先是调查新建的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城市园林-园林城市正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生态、环境质量、最佳人居等新的城市观念都是与城市园林结缘的。一个现代化国际城市必备完善的绿化系统,都是以城市绿地为纽带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城市绿地空间是城市中人与自然的交流平台,它为久居混凝土森林中的城市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活空间,使得居民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自然,享受生活。

在信息交流频繁、思想文化交汇、艺术风格多元、功能要求复杂的今天,赣州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采用了较之以往丰富得多的技术手段和设计元素。综观赣州,这几年,赣州的公园绿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引人瞩目。

“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城市居民渴望自然,呼唤绿色,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将是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的主题。建设以城市绿地空间为主要载体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地的文化及美学水准,满足现代上的行为需求,逐步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当今城市绿地空间的重要标准。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虽然说借鉴了中国古典苏州园林特色的地域风貌和文化内涵。有着显着的人文景观但却缺少了赣州的地域文化特征。创新性和个性度不够,体现不出赣州的风土人情。当然这比赣州火车站好多了,火车站建了个不属于这个城市的马踏飞燕的标识。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我怎么来到山西了?

我觉得如果能加强灶儿巷或者七里镇的传统风格会更加不错。以灶儿巷的传统或者七里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创新实例,系统的研究赣州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地域环境艺术的影响。揭示赣州地域环境的艺术特质,从而说明赣州传统文化与其环境艺术内涵密切相连——能直接影响的环境艺术,而地域环境艺术中又闪烁出赣州传统文化的光芒。

2、赣州的公共环境艺术设施

环境设施作为公共环境的组成要素,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为环境设施不仅是人们室外活动的必要装置,而且以其特有的功能和美学特征增加了环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与生理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

从公共设施的历史来看,环境设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祭祖祭天的公共场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城市排水系统、古奥林匹克竞技场等也属于环境艺术设施。

环境艺术设施融入了市民的智慧和创意,体现了人们对和谐、便捷、安全的积极生活空间的追求。接下来我来讲义下我多赣州一些公共设施的感想和理解。

(这三张图片)

兼具美观性的学校路灯兼具道路交通标志的学校路灯

既美观又不失用途太过单一。设置地点醒目也考虑到了夜间使用对照明的要求。虽然学校不大但安全还是很重要的。给一些经常玩轮滑的学生和夜间开车的人提了警示作用并且提高了安全系数。

(这一张图片)

兼具广告的公共候车亭

我觉得这个公共休闲的座椅太少了才一个,虽然说人少,但也要满足一下人的心理需求,不可能每个候车亭都能像这图片这样是一家子人在这等公交,并且色彩识别性较一般。

如果在人群较密集的候车亭可以相适应的增添其他功能,比如,垃圾容器、引导图、自动售货机等。

兼具广告的道路指示牌绿化设施上的道路指示牌兼具广告的垃圾容器

简洁明了又具导向性但美观性欠佳。迅速传递信息、明确无误,使人们容易准确快捷的做出判断。

这垃圾容器造型满足了功能但没有与环境取得一致。可是颜色上却直接宣传了环保理念。虽然广告颜色虽比较跳跃但绿色还是主体。在这个垃圾容器上我突然想起了赣州城市中央公园,那好像还没设置垃圾容器,我希望中央公园的垃圾容器能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又能与环境取得某种一致性。

其实,我更喜欢那些不沉溺于外表结构的自由又具外部因素的多功能的设施。

不占面积的墙壁式瀑布水帘黄金广场的喷泉水景,人们可以与水亲密接触

公园流动性的水流小瀑布激光音乐水景

这些水景设施不仅与环境统一协调还考虑到了气候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人们亲水的天性。黄金广场每个周末都会开放喷泉,除特殊情况,如开演唱会或厂家促销的广告活动。这有很多游乐设施,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大人带着小孩来这玩。除了下雨天,这每天晚上都会很热闹。不仅促进了儿童间的交往,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随着科技的发展,还有激光音乐喷泉,雾状喷泉等,设施的造型和材料也在不断的更新。我想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多去其他地方参观和学习更现代的科技。尤其是在大学,我们需要更多更广泛的知识。

活动广告车公交车成为活动广告

这世界,广告无处不在。

提供人流小聚的休息处兼具休息功能的绿化设施

绿化代表一个城市的生命和健康,能使人们更加亲近自然,同时体现城市环境生命力的重要性。

这些休闲设施简单、舒适、美观。不仅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还营造出了一种安静、舒缓的情境。最重要的是海很有安全感,这行人少,没有车辆。我想这还可以大胆的放置休闲躺椅。或者在老人活动的公共场所的公共座椅上增加可支撑的扶手也不错。因为这不仅方便老人坐下和起身,而且形式简单、造价便宜又能对行动不便者提供一些便利。

还有曲线形的公共长椅,可为不同类型的人群提供了不同的休息场所。因为凹处座位便于交流,凸处座位适于独处。这不仅满足了使用者长时间休息的需要外,还有利于人们进行社会交往。

当然这想法比较适用在公园、街头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等公共空间的休息场所。

幸运桥浮桥

不同材质、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步行桥微环境平添了一道风景。

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起到了美化环境,丰富园趣的作用。

(这一张图片)

提供游人休息的小长亭,富有质感机理。

正确、合理、艺术地选用材料是使用材料的关键。不仅要考虑环保因素还要考虑材料的可塑性、加工工艺、质感机理等。当然还要考虑风吹、雨打、日晒等自然侵蚀,以及人为的损耗并作相应的防护处理。这些考虑是要是提高设施的耐久性和降低设施的维护成本。

因此城市规划要以城市意象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强调对城市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对其提供有生命力的城市机理有机延续。要求分析城市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关系,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劣,与周围交通的关系。

结语:

我认为赣州城市的发展还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中国现在在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因而赣州环境艺术景观也要与时俱进的发展。

总体上来讲,赣州城市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美国着名设计师a·j·普洛斯认为设计师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敏感,关心周围世界,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对美学形态及周围文化环境的意义怀有浓厚的兴趣;

(2)智慧,一种理解、吸收和应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天生才能

篇(7)

二、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通过调查发现。

一)医疗机构因素。医疗机构管理有待加强。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需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医患沟通不够。患者盲目认为交了钱,应达到良好医疗效果。医疗机构对医患纠纷的防范和规范处理重视不够,医患纠纷防治办法、处理程序不完善。医患纠纷早期,医院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医疗患纷发生后,均由本身缺少法律、心理、社会学知识的医务工作者处理,效果多不佳;一旦有恶性化倾向时,医方往往束手无策,多请保安人员介入,又加剧了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当恶性医患纠纷发生后,只有报告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参与处理。整个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疗机构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另外,医疗行业和医药行业管理较为混乱,药品三统一”之后,县级和民营医疗单位药品价格不合理、收费不确定和医疗分工不合理让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患者往往会把矛盾最终发泄到医院和医生身上,医院和医生成了矛盾爆发的焦点。此外,卫生主管部门职责淡化,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诉前解决机制,医患之间一旦发生纠纷,处理不当也极易引起“医闹”

二)患方因素。患者及家属认为一定是手术造成的就医观念落后,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制造纠纷或丢弃患者。例如某些癌症患者,现代医学还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患者及家属认为病人到医院,医院就应该治好,否则就是医疗事故。部分患者认为“医闹”有利可图。不闹不赔,一闹就赔,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现实情况中,90%以上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出现医疗纠纷之后,不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认为走法律途径不但慢,而且最后不一定能得到理赔,而利用“医闹”来解决问题,不仅快捷,而且有利可图。大多数情况下,尽管医院及医生尽力而为,但有些家属不惜闹大医患纠纷,采取在医院设立灵堂、摆放花圈、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焚烧纸钱、散发传单、停尸闹事等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的行为以求得到高额赔偿,使社会矛盾一并转型为医患纠纷,转嫁责任给医疗机构,讹诈钱财。例如个别患者因疾病住院,由于并发症导致残疾,随之出现夫妻感情破裂等。经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鉴定后患方不服,对疾病的转归、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现象不理解。例如个别阑尾炎手术并发下腔静脉栓塞。患者及家属医学常识匮乏。继续到医院、有关部门甚至县领导处投诉和缠访。

三)社会因素。国家公务人员、社会闲杂人员介入。常以停尸闹事、摆放花圈、燃放鞭炮、散发传单等形式要挟,舆论的不客观导向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少数道德和素质低下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参与缠讼、滥讼。职业“医闹”掺和医患纠纷。索取高额赔偿。例如,营盘镇一产妇因产后大出血在县某医院死亡,死者家属从外地请来专业“医闹”人员,开口要求医院赔付76万元,医院不赔付就摆花圈,将尸体停放医院大门口等,每谈一个价位,就要做出一个要挟行为,谈判难度极大,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如上级检查、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期间,处理医疗纠纷时,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为顾全大局,只能特事特办、从快处理。但对一些“医闹”分子没有严厉打击,对一些冲击行政机关、围攻殴打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没有依法严惩,从而形成了一种一出纠纷就聚众到医院闹事的恶性循环。

这些医患纠纷带来的后果及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重影响我县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医疗机构乃至整个医疗卫生行业良好形象。三是威胁到医疗机构公共财产安全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造成负面的社会舆论。侵害医患双方及其他患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医患纠纷的处理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影响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和正常医疗秩序。医闹”医赖”缠访”等不良情况的出现增加了医疗机构、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医疗纠纷的难度,增加了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工作量。

三、目前解决医患纠纷的途径

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促进医患纠纷不息。从近两年来医患纠纷实际调处工作来看。

一)医疗机构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解决。

二)同级医疗行政机关组织解决。同级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基础上进行。医学会也是下属管理机构,因医疗机构是医疗行政机关的下属单位。医学会鉴定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受到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质疑,这类解决很少有成功的范例,只有在私营医院发生的纠纷容易和解,因为受市场经济影响,私营医院怕影响声誉,患者身体受到损害的条件下息事宁人,容易自行协商达成协议。

三)民事诉讼法律途径解决。因审理周期、诉讼成本、地方保护主义等各种原因。而且定案材料一般都依赖鉴定结论,加之法院法官大多不具备医学知识。鉴定程序又繁琐,当事人诉讼后又经鉴定程序的几经折腾,胜诉得到赔偿周期长,大部分当事人不愿走法律途径。

从以上三种解决途径来看。因涉及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切身利益,对于同级医疗行政机关组织解决。部门保护主义明显,患者对于这种医患纠纷解决颇有怨言,很少成功。由于当前的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滞后,就终极程序来说,人民法院为最终的选择。就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两全来讲,只有当医疗机构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解决、自行和解,法院查清基本事实基础上,法律责任确定的原则下,双方调解结案,才能使双方都达到满意。

四、防范和处理医患纠纷的建议

医患纠纷的常发性、复杂性与现行单一的调解处置机制不相适应。及时控制大量医患矛盾快速升级,为了把医患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大量因医患纠纷可能引发的上访、群访和恶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调研,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尊重事实、依法处置”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以及“公平公正、及时便民”原则下,提出以下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置建议。

一)建立防范机制。一是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安全责任制度。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设立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设立患方接待场所,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上述制度落实到诊疗工作之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公布投诉电话和医患争议处置程序,接受患方咨询和投诉。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要求设置内部保卫机构,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和纠纷防范,添置技术监控设备。制定医患纠纷防范预案、处置预案,并报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督促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切实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执业、文明执业,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医疗事故发生,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超范围行医、异地行医等现象,保障就医环境健康。加强医疗服务宣传,提高群众就医意识。加强纠纷协作机制,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三是各镇政府、县级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正面舆论导向,各司其职,做好医患纠纷防范工作,为依法规范处理医患纠纷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8)

2009年9月1日9时GZ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省疾控中心)接到报告:WL县LC镇TX村丫口组有288名村民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疑似食物中毒。立即派出中心卫生检测检验所魏桂兰、周亚娟、于传宁,传防所黄艳及贵州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三位学员组成的调查组于当日9时20分赶往WL县处置该起事件。19时省中心调查组到达现场后立即汇同BJ地区疾控中心、WL县疾控中心调查组对在LC镇卫生院观察治疗的病人进行流行病学核查,同时对事件发生地的食品卫生学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LC镇TX村距WL县城30公里左右,该村共有278户,总人口为1147人,主要以汉族为主,其中少数民族167人。交通不便,卫生条件差,无村卫生室。饮用水困难,由自制方法引导山泉入户,引水未经消毒处理。部分村民多有饮用生水的习惯。毗邻的龙丰村共有913户,总人口为3653人,为LC镇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卫生条件尚可。该镇有1所私人医院及镇卫生院。

2 中毒发生经过

2009年8月29日上午,村民TKM因病痊愈后,在家中自办酒席答谢亲朋好友。酒席从8月29日开始,29日下午酒席菜谱有:蒜薹炒肉、毛豆炒肉、金针菇炒肉、酸菜鱼、炒玉米(肉)、青椒炒肉、鸡汤、排骨汤、水煮豆腐果、煮肥肉块、酸菜豆汤、卤鸡爪、卤肘花、卤猪头肉、油炸花生、油炸土豆片、拌鸭肉、蒸火腿。其中,酒席用猪肉为29日凌晨家中自宰杀的一头猪。10斤肘花,45斤卤鸡爪,20只卤鸭由其大儿子28日中午到WL县城采购,肘花和卤鸡爪未经处理直接于29日下午酒席食用,卤鸭29日食用前切成块并进行了油炸处理。主食为米饭。聚餐从2009年8月29日16时开始至21时结束,共8轮酒席,共71桌,约700人。聚餐后从8月30日起陆续有村民感到不适。

镇卫生院在接诊多名患者后,考虑可能为食物中毒,于是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立即对事件展开了调查处置,组成了现场流调组、现场消杀组、采样组和信息沟通组。现所有病人经治疗病情在好转中,无死亡病例。

3 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3.1流行病学调查

3.1.1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为:2009年8月29日至30日于陶开明家聚餐,出现腹泻(大于等于3次以上)同时伴有腹痛或者恶心、呕吐、发热症状者

3.1.2 病人分布情况:

3.1.2.1 时间分布

截止9月3日下午17时调查情况,共核实病例171例,无死亡病例。最短潜伏期6小时,最长67小时,中位数为28小时, 8月30日至31日为发病高峰。

3.1.2.2 性别年龄发病

男性97例,女性74例,性别比为1.31:1;发病年龄最大66岁,最小2岁。

3.1.2.3 病例地区分布

病例主要是TX村村民。

3.1.3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主要为黄色水样便,部分病人有发热。

表1WL县LC镇TX村食物中毒病例症状统计表

3.1.4 进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聚餐者进食晚餐(菜谱为蒜薹炒肉、毛豆炒肉、金针菇炒肉、酸菜鱼、炒玉米(肉)、青椒炒肉、鸡汤、排骨汤、水煮豆腐果、煮肥肉块、酸菜豆汤、卤鸡爪、卤肘花、卤猪头肉、油炸花生、油炸土豆片、烤鸭、蒸火腿)。其中中毒者均进食卤鸡爪、卤肘花、卤猪头肉、烤鸭及可乐,进食量不等。鸡爪、可乐、猪头肉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WL县LC镇TX村食物中毒食物危险因素统计表

3.2 卫生学调查

省、州、县疾控中心对本次宴席加工地进行了调查,就餐及食品加工地为三间平房,面积共约25平方米,设施简陋,砧板为简单木板搭建,周围可见明显油污污渍,炊(用)具生熟不分、无冷藏设施及消毒设施;无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厨房内物品摆放零乱,四周可见苍蝇聚集,食品加工由村中10名业余厨师承担,都未受过专门的食品安全及加工培训,相关知识缺乏。经询问10名厨师都未发生皮肤破损化脓感染或其他不适。

地区疾控中心及县卫生监督所现场采集了剩余的食物及病人呕吐物、腹泻物及血液标本。

采集到的标本送毕节地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果。结果反馈为检出沙门氏菌.

4 中毒原因分析与初步结论

根据现场调查,中毒的病人均进食过相同的菜饭,不食者不发病。因此,认为中毒食品为其所食食物。中毒病人发病的潜伏期短,但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无传染性。周围群众都无中毒现象。据此,结合现有的资料综合判断,初步认定本次事件是一起在食物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5 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

中毒事件发生后,调查小组在现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封存处理了剩余食物,积极救治病人。

6 今后的工作建议

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6.1 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画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使群众知道饮食不卫生的危害性,戒除不良的饮食习惯,自觉做到不吃凉拌菜,并教会群众一般的中毒自救常识。

篇(9)

北京市场品牌保暖内衣消费者分析

消费者的渠道选择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保暖内衣的消费者已逐渐将选购地点从大型商场专柜转移至大型的连锁超市卖场。究其原因,首先是各大商场减小或干脆淘汰了保暖内衣的专柜;其次,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卖场的保暖内衣价格更大众化,品牌数量更为丰富,宣传力度更强,购物环境甚至超越了大型商场专柜,可供消费者细细挑选。另外,20%的消费者选择在品牌专卖店购买保暖内衣,这里的品牌专卖店指常规内衣品牌 专卖店和其他品类服装兼带保暖内衣出售的专卖店,此类消费者往往在挑选基础内衣或其他品类服装的同时,顺手购买了所需的保暖内衣。

消费者对保暖内衣色彩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40%的保暖内衣消费者不太看重保暖内衣的色彩,他们认为保暖内衣穿在里面,基本不出现外露的情况,所以在选购时不会挑选特定颜色;而30%的消费者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样的消费者以女性偏多,她们表示,如果保暖内衣款式价格相同,自己还是会选择喜爱的色彩,甚至会在色彩缺货的情况下放弃购买相同的款式;另有20%的消费者考虑得更多,他们认为柔和、自然色的保暖内衣更环保,对身体健康有利,并会在选购的过程中详细询问销售人员相关的问题,甚至会选购销售人员推荐的诸如大豆原色、彩棉原色的保暖内衣。

消费者对保暖内衣款式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需求不同、性别不同的情况下,对款式的需求、偏好也是多种多样。30%的消费者在居家或日常穿着中会选择较为宽松舒适的保暖内衣,他们认为加有垫肩或特殊关节位置处理的保暖内衣只适用于特定场合;另有30%的消费者,特别是时尚的女性消费者则会选择轻薄型且具有束身美体功能的保暖内衣,强调此功能的保暖内衣往往能够吸引她们的目光,刺激她们重复购买。

消费者在保暖内衣上的消费支出

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3个月里,北京市场的消费者在保暖内衣上的花销相对其他品类的服装花销而言较低,30%的消费者根本没有在保暖内衣上花钱;65%的消费者在保暖内衣上花费了300元不到,只有5%的消费者在保暖内衣上花费超过了300元。究其原因,除去各品牌的价格战因素外,其他替代品(如羊绒衫、羊毛衫)的穿着也是影响消费者花销的因素之一。有部分消费者表示,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温度适宜,出门有车代步,根本不需要靠保暖内衣过冬。

消费者对保暖内衣面料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在购买保暖内衣的消费者中,20%的消费者不特别关注面料成分,他们认为导购或保暖内衣广告上宣传的面料概念过于专业,夸大了面料的特殊功能,甚至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关于保暖内衣的广告后,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这种材料不可能像广告宣传的如此神奇。另有20%的消费者选择了彩棉面料,他们凭借以往的购物经验认为,彩棉面料的保暖内衣穿着起来更舒适透气,更加健康;还有25%的消费者选择了含莱卡或其他弹性纤维面料的保暖内衣,他们认为这种面料的保暖内衣不易变形,更能达到束身美体的效果;35%的消费者抱着试验的心理选购了标注吸湿发热纤维成分的保暖内衣。

促销手段对消费者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消费者通过比较后,往往要看到适合自己心理价位的保暖内衣才会购买,所以打折或减价销售能够影响近70%的消费者选购保暖内衣。而30%的消费者是在各类广告影响下选购保暖内衣,但是,部分消费者对各大品牌的明星代言广告持厌烦态度,甚至有消费者在回答问卷时提到,由于不喜欢某个代言人所以拒绝购买其代言的保暖内衣。

北京市场品牌保暖内衣总体状况描述

保暖内衣产品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底~2019年初,北京市场上的保暖内衣仍以:“时尚、保暖、健康、舒适”为流行趋势。保暖内衣的价格定位也越来越理性化,各品牌也逐渐摒弃了虚高的价位与非理性的低价销售策略。

分析:从面料方面看,今年北京市场的保暖内衣流行的材质分两种,即能将“保暖率”提升的发热纤维和强调健康的牛奶纤维、大豆暖绒。从款式方面看,北京市场的保暖内衣大多仍然分为功能型(强调保暖及舒适度)和美体束身型(采用收身设计,凸显人体线条)两个概念。

从价格方面看,北京市场的保暖内衣价格适中,层次分明,在各大商场的专柜里可轻易找到100元以下的中档产品与400元以上的新款产品。

从色彩方面看,北京市场的保暖内衣颜色与往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传统色仍以麻灰、酒红、藏青、深紫为主;较环保的色彩以大豆原色、彩棉原色、乳白色、肉色为主。据销售人员介绍,由于保暖内衣是贴身穿着,从心理感觉上讲,暖色调的颜色容易让人感觉暖和,所以消费者往往爱选择红色、紫色的保暖内衣。

品牌覆盖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取样的17家商场中,来自上海的保暖内衣品牌市场覆盖率最高,接近45%。北京的保暖内衣品牌覆盖率位居第二,接近28%;来自山东的保暖内衣品牌数量位居第三,市场覆盖率接近14%。

分析:北京本地保暖内衣品牌在市场覆盖率上虽不及上海品牌,但在单一品牌的商场覆盖率上却高于上海品牌。例如纤丝鸟的商场覆盖率达到了88%,世王的商场覆盖率达到了59%,小护士和婷美的覆盖率均达到了46%。29个保暖内衣品牌中,上海的保暖内衣在北京市场上算得上品种多,规格全,并在高档保暖内衣市场份额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培养了一批忠实消费者。究其原因还在于北京的本土品牌在本地的促销力度大、曝光频率高、被消费者接受的程度高于非本地品牌。

商场拥有品牌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品牌保暖内衣在取样的17家商场中数量分布不均匀。如西单商场、蓝岛大厦、城乡贸易中心等大众消费型百货商场往往拥有较多品牌,采取集中摆放、设置专门的销售区域等方式促进销售;百盛购物中心、SOGO等时尚型中高档商场则主要以知名度较高、产品类型丰富的品牌为主;而翠微大厦没有专用的保暖内衣展示柜面,在调查期间,只有两个品牌的产品曾经摆放在花车中,在离扶梯出口较近的位置进行促销。

分析:位于人流量较大商业区中的商场及以大众消费为主的商场中的保暖内衣品牌数量较多,特价促销的幅度较大,商场往往将保暖内衣促销广告在较明显的位置,并以此为亮点开展促销活动。同样,来此类商场购买品牌保暖内衣的多数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关注品牌,但更重视性价比。而时尚型中高档商场的消费者则以中高端消费人群为主,他们更强调功能性强、知名度较高、宣传力度强的品牌,因此时尚型中高档商场往往只选择本地知名度较高、产品类型丰富的品牌入驻,极力避免中低档保暖内衣的重复率;有些商场为了提高其经营档次,拓展整体营销,提高自己的品位,撤掉了一些名气较小、质量不过硬、赢利较少的品牌保暖内衣专柜,甚至就不设立保暖内衣专柜,只是在商场中基础品牌内衣专柜中有保暖内衣销售。

对保暖内衣行业的反思

综观今年北京的保暖内衣市场,似乎各品牌已渐渐走出了价格虚高、概念疯炒、宣传过火的混乱局面,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开始走上了理性的发展道路。但是,从北京市场保暖内衣的基本情况调查里仍可以看到以下问题:

品牌形象雷同

品牌形象特指品牌传播后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真实的综合印象,这取决于品牌塑造者事先的品牌识别规划与传播过程中的调控。笔者在实际走访中观察到,很多保暖内衣的视觉系统主色调相近,专柜陈列相近,品牌个性同一化,直观的不同仅仅只是明星代言人不同以及在广告中出现有各种新材料概念。如此品牌单薄的形象致使消费者无法区别各种品牌,很多保暖内衣的消费者基本上是随机消费,品牌的回头客较少。

产品生命周期过短

篇(10)

2、实习(调查)报告不允许抄袭与拼凑。参考或引用别人的东西的,要转化为对自己的文章观点有助的内容。直接引述要用双引号标出,但不能太长,间接转述时要用自己的语言。参考别人的东西应该在行文中指出。间接地标示可以说:某某某或某调查(在某处)曾指出?;直接的应用就要用双引号标示出来;引用他人图表或数据也得说明出处。切忌一字不改,大篇幅的抄袭,整篇拼凑。完稿后自己利用搜索引擎,逐句搜索是否存在上述问题。如最后交上来的报告被发现大量抄袭与拼凑,就会以不及格论处,且时间方面重写也是来不及的,后果只能自负。切记切记!

3、格式方面要严格按照(绿皮的)《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手册》P.21附录1:《……实习报告规范化规定》和P.23 附录2:《实习报告模版》逐条对照落实。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同学按照我早前发给大家的参考报告的格式和模版写作,这样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学院今年给出了最新的规定和模版,例如新的封面的内容已修改,旧版中的“目录/提纲、独创性声明”等部分已经删掉了。

4、下面是一张《毕业(顶岗)实习报告成绩考核表》,自己填上

篇(11)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就能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情况,就我省淮南市农村义务教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7月18日,我们调查组一行顺利到达下乡调查的村,淮南市架河二中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该中学。一栋破烂不堪的教学楼和几间瓦房互相对峙。这就是架河二中给我们此行留下的第一印象。据了解,在架河地区比这更破旧更贫困的学校还有很多。

我们假期实践的第一站 —— 淮南市架河二中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以及在学校旁听当地小孩上课,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盼。听到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学生的信息热情很高,但普遍不满意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通过对调查表的数据汇总,我们发现有90%的学生对在校学习感兴趣。并有94%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很有必要,其中52%的人认为应该加大英语的学习力度。

农村学生普遍表现出了对学习的热情,但与之相对的,更多的人不满意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认为目前农村教学质量差,不能因材施教,硬件设备不齐全,课程资源难以开发。

这样的教学条件导致老师上课仅仅只能照本宣科,拓宽不了教育视野、扩展不了教学内容、丰富不了课堂教学。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