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考核发言稿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5: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考核发言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考核发言稿

篇(1)

1 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科技泡沫”现象有所抬头: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的学术论文数量一路飙升,并在2006年超过英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SCI论文大国:目前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总数突破500万件,增长速度位居世界榜首,但拥有的专利技术转化率却不足1%,而美国的专利技术转化率却达到12.5%。极低的专利转化率除了资金、体制,政策等的因素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专利远离社会经济和生活,没有实际应用价值。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科技评估体系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改革以“量”为核心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浮躁学风和“科技泡沫”的蔓延,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 国内科研量化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形式轻实质,论文不以质量为核心,而是注重发表的刊物级别、获奖等级,并以是否“核心”,SCI、EI收录等形式代替实质二是评价标准单一,不管评价目的是否相同,均采用论文,著作及科研项目等源生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三是重数量轻质量,教师为了数量达标,不得不为凑数写文章。这种以量化为核心、科研成果“工分制”的考核体系,偏离了考核的真正目的――促进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开发,实现学校及社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评价方式行政化倾向严重,忽视学科的差异性,也忽视科研活动的规律。

这种以“工分”拿津贴,评职称的方式,带来了不少后果:教师疲于“挣分”应付,而没有了创新思维,也忽视了教学质量,科研成果跟踪的多、原创的少,论文数量急剧攀升,被国际学术界引用的却很少: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下,很多科研成果还没成熟就申报奖励或者申请专利,实现“目标”后就束之高阁,不再深究;一些基础理论及重大工程研究因为研究周期长,见效慢,成果无法预见,因此无人问津。

3 美国高校教师的学术能力考核

美国对高校教师学术能力的考核主要分为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其下又细化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其中教学评定是结合教授授课的工作量和教学效果而定:科研评定是由其所作的报告论著、申请到的科研经费和其他学术活动来界定。

美国学术能力考核实施的是一种目标管理。它强调了学校发展规划、政策导向和个人学术目标建立的一致性。年度评价结果既是对教师劳动的评价,也是对其激励和提醒的基本依据,更是学校对自身政策和导向的一个反馈。美国不同类型的大学,科研,教学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不同。一般研究性大学科研权重通常在40%以上,而教学型大学更强调对教学绩效的评价。

美国职称晋升的评价则是综合了几个年度的评价结果。晋升评价的操作,一般是由个人提交书面申请,再按学术机构的级别逐步评审报送,直到校长签署意见后由董事会最后决策。美国对高校教师的学术能力的考核是非常严格的,主要是同行考核。通常是由系主任任命三名终身教授组成委员会,对某教师提交的所有学术成果,逐一仔细研读,得出独立的判断,展开讨论,同时也会邀请校外的专家评估这位教授的学术成果。随后,学术委员会提交一个详细的报告,这份报告必须在全系的资深教授当中经过讨论和表决,然后和系主任的独立报告汇总,提交院一级的评审委员会,院级的评审委员也通常由三人组成,会进行新一轮的阅读和辩论,然后再对当事人的续聘,是否晋升为终身教授等提出建议。这其中的关键是,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都是保密的,保证专家进行独立,公正的判断。假如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名单被人泄露出来,那么谁泄露了名单,谁就要负一定的法律责任。

对于获得终身聘任的教师,美国也制定了相应的聘后评价制度来进行定期考核。所谓终身聘任后评审制,是指进入终身序列的教员通过5~6年的试用期考核,获得终身教职后,定期接受的关于教学、科研、服务等业绩的考核评审。评审终身教授的依据主要有三个:一是教学,即学生对教师的评估和同事的观察二是服务,即教师参与学校和系行政活动的程度,三是科研,评估教师的主要依据是和专著的数量。美国专业杂志选材严格,请专家无记名阅读文章,优秀的才能被选中,所以,在专业权威杂志上发表专著的数量,成为评审教师的主要标准。实施终身教授聘任后评审制度的目的是不断鼓励大学教师,使之朝更新、更高的目标发展,促进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4 日本高校教师评估制度

日本的教师评估分为教育活动评估、科研活动评估、社会活动评估和校内管理活动评估,采用量化评估和定性评估两种基本方法。科研活动评价周期为每5年一次,主要包括发表文献、口头发表(各类学术活动的讲座等)、科研经费(各类纵、横向、产学联合课题经费获得情况)、艺、体及建筑(展览会、演奏会、体育比赛等获奖情况;建筑设计,文物修复等相关资料)、其他(广播电视节目的出演情况,专利获得情况、学会获奖情况等)以及对自己研究活动的补充说明。用于量化评估的各类数据由教师个人根据学校提供的“个人评估调查表”每年填写并提交到本部门负责人处。各学部、研究生院负责人对本院教师进行“特别优秀”,“超过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水平”、“有问题需要改进”,“需要改进”5阶段评价,且公开所有教师个人的评价内容。

同美国一样,日本的高校教师评估也是实行目标管理。学校的整体目标是由校长,教务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负责制定,整个目标的制定过程是在广泛征求校内外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而每位教师的目标则是在双方协商都能接受的范围内制定。

日本在高校教师的评价中采用了各种形式的面谈评价制度。有些学校在评价过程中,采取了评议人与被评议人之间的面谈制度。例如,被评议人根据规定把自己的目标以及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申报,学校作出评价结果后,由学校将评价结果通知给被考核人,采取面谈公布,这是一个双向的评价制度。

日本教师评估制度具有以下特点:即给予大学教师工作领域相当的自由度;对大学教师的评估尽量客观全面,尽可能多方面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将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结合起来;在评估结果上是否与教师的聘任、直接挂钩等问题上谨慎行事;对教师评估采取公开原则,注重多方面听取意见。

篇(2)

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 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还可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 有助于他们建立概念和掌握规律。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有必要进一步总结经验, 寻找差距, 不断探究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观察思考能力, 为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生产实践教学打好基础,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物理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进行实验教学, 以观察、操作、形象思维和定性讨论为基础, 以形成基本概念, 掌握基本规律和培养基本技能为中心, 并以发展能力和联系实际为原则, 注意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才能不断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 特别是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使素质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更新更大的作用。

1. 注重课堂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是物理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大纲规定的课堂演示实验应全部开出。

讲解要有演示配合, 演示要为讲解服务。要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看到清晰的现象, 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不怕麻烦、钻研实验, 克服困难, 不打折扣地开出实验, 包括自制一些简单仪器, 开出部分替化性实验, 这样才能保证演示实验取得明显效果。

惯性、热膨胀、横波与纵波等演示实验虽然简单, 但能激发学生兴趣, 烘托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思考, 一定要边讲述, 边实验。一些仪器不便搬动的实验, 如观察阴极射线和洛仑磁力等, 可安排在晚自习组织学生去实验室观看, 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注重分组实验 由于学生分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 所以实验小组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

要让每个同学都能亲自操作, 得到锻炼, 必须充分发挥现有仪器的作用, 像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伏安法测电阻》等实验的仪器价廉且数量较多, 可以把已分好的较大的实验组再一分为二, 变成2一3 人一组, 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人人学有所获。而《用气垫导轨测即时速度, 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等实验, 由于实验仪器价值昂贵, 相对缺乏, 则可采取仪器不动、人员轮换的办法, 将全班并进式变成分组轮换式实验, 只要安排好时间, 同样可以达到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动手操作, 观察现象, 记录数据, 参与实验的全部活动的目的。

学生分组实验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取得明显的效果, 必须由教师提前一周告知学生实验题目, 指导其预习实验内容, 熟悉操作步骤, 做好心理准备。进人实验室后, 要进行个别提问, 抽查实验预习和准备情况, 并检查出勤情况。

只有在教师详细讲解了仪器性能, 使用方法, 读数要领, 具体步骤, 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之后, 他们才能头脑清晰, 心中有数地投人实验, 进行操作。

学生实验要在教师的组织和指挥之下进行。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 束缚学生手脚, 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也不能不问不管, 放任自流。学生操作时教师的巡行指导十分重要。如发现错误的操作, 必须及时给予纠正, 随时解答疑难问题, 帮助消除仪器故障, 核对审查实验数据, 以保证学生能在实验中正确地进行测定, 减少误差, 防止不应有的事故出现。

3. 注重课外物理兴趣小组的培养 兴趣小组实验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可以在教学班级组建课外物理兴趣小组。一个十人左右的兴趣小组, 可以完成教材中的“小实验” , 开展物理实践活动, 做些与现代科技紧密相关的社会调查, 进行比较简单的物理课题研究, 还可对全校所有小组进行物理科普讲座, 尝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兴趣小组中能力较强, 作风踏实的同学, 可以参与简单仪器的制作, 学生分组实验的准备工作, 他们熟悉物理实验, 也就是实验小组的核心成员。他们可以撰写科普小论文, 编写“学习园地” 和简报, 这对激发学习兴趣, 树立班级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搞好实验教学十分有益。

4. 注重物理实验考核 物理实验考核大纲要求把物理实验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进行考核, 不合格者要进行补考。

实验考核以操作考核为主, 每学期末进行一次。

象《用单摆测定兰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感应电动势方向的研究》等实验就是很好的实验操作考核题目, 每个学生用20 分钟时间独立实验、记录, 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分析误差写出报告交老师评分, 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考查和锻炼。

在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中, 还可按选择、填空等题型加人约8 % 的实验内容进行测试, 比如基本物理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电表等的读数, 气垫导轨等重要仪器部件的名称等。实验内容的笔试测试可以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试验考核应将操作和理论结合起来。

篇(3)

第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要看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干部政绩考核,要真正体现这一根本要求。首先要看干部的宗旨意识强不强,是否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干部的政绩应该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其次要看干部为人民群众办事的力度大不大。要看干部是否做到了把群众的需求当作第一追求,能否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于那些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干部,要格外看重,格外留意。其三是要让人民群众评判政绩。在干部评价标准中既要有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又要有社会进步特别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内容;既要有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评价,又要有群众的评价,而且要使群众的评价具有相当的权重。

篇(4)

现今,我国着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尽管个别高职院校已经获得了部分成绩,而且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然而高职教材建设明显跟不上高职教育前进的步伐,存在一些缺点:

(1)借用本科教材。近十年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教材建设明显落伍,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借用本科教材。实际教学过程证明,该做法弊大于利。

(2)沿袭专科教材。专科教材在“实用”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设上,存在缺陷,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学标准。

(3)新开发的高职教材欠缺实践技能实训部分。近十年,高职教材出版的种类繁多,可还是重视理论知识部分缺少实践技能知识部分,特别是技能训练项目,高职特色反映不足。现今从教育形式到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不但要为企业输送人才,而且能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学校也需与企业结合培养合格人才,因此只有学习和企业合作,才能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

2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的目的与意义

课程和教材是高职院校革新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品质的重要枢纽和介质,是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根源与依托。在全世界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计算机软件技术技能更新换代迅速,Information Technology(IT)行业人才接连不断奔涌出现,而高职院校因为实习实训设备、教育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内容等多要素的限制,培养的毕业生达不到相关岗位的要求,形成了毕业即失业,出门就落伍的窘境。综合了解IT企业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定向班,并将IT行业专业技术认证融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考核标准。

3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内容及需待解决问题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成立校企合作课程、教材 开发小组、构建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教学内容、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教师实训能力有待提高、校企沟通不紧密等。

4 深化教材建设革新,突出高职教学特征

新课程教材体系的建设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职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变革的方向。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现今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形成了从学科体系到行动体系的巨大转变。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材的内容安排、教材结构、编写思路等方面,做了以下革新。

4.1 深入用人单位,确立高职教材大纲

组织关联专业专职教师进入与高职院校有合作的企业中去,对于毕业生以后的职业岗位、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根据实训项目、高职教材内容等,和长期从事企业新员工培训的人进行商榷,构建整合相关高职教学内容用以确立教材大纲。

4.2 确立高职教材结构与内容体系

在教材内容上需要抓住以下几点:

(1)依据高职教育教学特征,理论教学知识需要以必需与够用为尺度,着重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

(2)因为单元式结构实际适用,在教材编写上把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分解成几个教学单元。各单元由基础知识教学、技能操作教学、能力测试三部分构成。教学知识点和技能操作部分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应知应会的技能而编撰。

(3)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由头至尾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材内容体系、语言描述、例题选用、教材结构方面,力争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规律,尽力降低学生们在学习中可能产生的困惑。这样可以让高职教学更突出实用性,更符合相关职业岗位和社会需求。

4.3 教材编写需企业人员介入

高职教材力争突出技术领先、教学内容实用,映射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术。企业人员与高职专职教师要一同研讨确定教材内容,这样就保证了所编教材理论与实际结合。

4.4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靠企业优势

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行业的飞速发展,IT相关教学单位开发了大批教学课件,把繁杂逻辑性强的技术知识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把索然寡味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动画表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开发校企合作高职教材的理念思路

5.1 开发校企合作高职教材之理念

(1)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高职教材编写之初,教材编写团队需要统一思想、组织研究讨论学习,教材编写始终遵循以学生怎么去学习为中心。这样确保整个教材开发从头至尾都以“学生”为中心,确实保证教材的高职特色。

(2)着重体现工学结合,重点突出“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材编写团队应该由行业内一线专家与本校专业教师构成,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做到学校与企业共享资源,企业优势资源要充分发挥。从教材框架的构建到详细教材内容的编排,以及高职教材的辅助资料都是以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模块和任务为依托,用职业岗位要求引领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实训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学习编程语言,进而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5.2 开发校企合作高职教材之思路

(1)模块化高职教材结构。高职教材任务化内容编排,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引导、教材框架项目化任务化。根据项目构成把教材分解成几个模块,例如项目的业务介绍部分、项目的界面设计、项目的数据构建、项目的功能实现等,每个模块又分解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最终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篇(5)

高科技企业属于新技术、新学科型及学科交叉领域的企业,它以创新为核心,具有“高、快、灵”的特点。高指高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营风险高;快指产品更新换代快,市场发展快,企业成长快;灵指企业对科学技术发展反应灵敏。正是基于这种高风险和高收益,促使知识成为企业整个价值链活动中主要的增值源泉,而企业人力资本尤其是知识型员工也成为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和动力。

一、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当前我国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员工素质高。“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员工队伍中的主体,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公司普遍拥有占员工总数8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而且主要由掌握了尖端和前沿技术的电子类和计算机类的高校毕业生组成。二是员工队伍年轻化。对新学科新技术的迫切需求要求高科技企业拥有一批年轻的、掌握最新技术的员工。三是员工强调自主性,富有创造性,追求自我实现,追求独立性和个性化。他们对自身发展具有高期望值。四是人才争夺激烈,员工流失率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高科技企业员工流失率平均在15%左右,这种不稳定性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都带来负面影响,对公司的稳定成长造成极大的不利。

二、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及其特点

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是典型的“掌握、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作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知识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精神,强调自主性,更多地追求工作成就感、满足感。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较高的素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最重要的特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可以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不断使产品和服务得以更新。

3.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与一般员工相比,研发人员更在意实现自身价值,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并不满足于被动得完成一般性事物,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

4.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不喜欢别人按部就班的为自己安排工作,他们更倾向于独立自主,这种特性表现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方面的灵活性要求以及宽松的组织氛围方面。

5.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研发人员更多地信守于自己的职业,而不对企业做出终身承诺度较低,流动性较大。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公司,寻求新的职业机会。

三、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考核

1.工作工程方面。研发工作则属于脑力劳动,其工作过程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而且不可观察,旁人无法监督,因而工作起来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灵感和创意可能发生在任意的工作外时间和场合,因此,对研发人员的工作过程很难实施监控,传统的操作规程对他们也没有意义。这些特点导致传统的考核方法无法有效地衡量研发人员的工作绩效,有些企业习惯于用行政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的考核方式去考核研发人员,往往会造成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失真,并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2.工作成果方面。企业研发人员的工作成果常以新产品、新技术、专利、论文等形式出现,这些工作成果被市场接受并转化为经济效益往往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而短期内难以直接衡量其价值。对研发人员个人的工作成果,经常无法采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衡量。此外,企业研发活动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因此,失败的结果有时也是有价值的,例如一些成果仅仅是证明某种试验或测试方法可行与否,证实与证伪具有同样的价值,这些都将成为企业知识财富的积淀。

3.工作和考核方式方面。传统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法是在例行性工作和可观测的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的,它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例外的出现;而研发人员的工作是一种创新性的脑力劳动,对工作条件的需求与一般性的工作大不相同。例如软件编程工作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它是一项连续性工作,需要不间断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这就与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工作要求产生冲突,传统单一的考核管理方式往往会制约研发人员的个人潜能的发挥。如果公司的管理者意识不到这一点,墨守成规地捍卫其管理制度的权威,将可能挫伤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些管理人员不理解技术人员的这个特点,采取管理生产工人的方式管理科研技术人员,其结果必然会在企业中产生冲突。

4.关于绩效考核指标。由于研发作业流程的复杂性及不稳定性,导致研发人员的工作比较难标准化,在建立绩效指标时会因为缺乏标准工时等数据而遇到困难。研发人员工作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工作成果不易衡量,企业对研发人员的考核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之间、在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之间、在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之间很难做出让企业和研发人员都能接受的选择。很多企业先行的考核办法中,定性内容较多,影响考核的公正性。绩效考核的不科学也带来了报酬激励缺乏依据,带来不公平感,影响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如果再加上岗位价值不明确、任职资格划分及评定模糊,那研发人员的薪酬就确实靠拍脑袋了,于是薪酬机制引起更多的不满。

参考文献:

篇(6)

(2021年3月11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拉开了高考综合改革的帷幕。新高考改革已经推行了5年,有收获有遗憾。2022年,陕西将作为第四批改革省份之一全面推行新高考。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反思谈几点意见,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高考改革进程凸显“稳”字当头

2014启动,2017高考实行(2个)

浙江、上海(3+3模式)

2017启动,2020高考实行(4个)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3+3模式)

2018启动,2021高考实行(8个)

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

(3+1+2模式)

二、新高考改革推进中的反思

(一)高考模式分析

1、“3+3”、“3+3”和“6选3”、“3+3”和“7选3”高考模式

(1)北京、天津、海南、山东等4个省份继续新高考试点,2021年继续实行“3+3”和“6选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在2020年执行新高考的6个省市中,上海、浙江、北京和天津4个省市的全部科目均自主命题。而山东、海南高考试题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

(2)上海市实行“3+3”和“6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3)浙江省实行“3+3”和“7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2、3+1+2高考模式:

“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1”是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2”是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学生可以选择的组合为12种。目前实施的地区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

(二)优点

1、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确保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2、取消了文理分科,发挥学生的学科特长,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性。从数学排列组合看,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组合是可以达到二十种和三十五种。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彰显。

3、英语考试有了两次机会。可以避免一次考试发生偶然发挥失误,从而不能准确衡量学生。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1、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自主选择后,大多数学生是按学科的难易度进行选科的。由于文科相对简单,因此选择文科的同学多一些(选政治的偏少);理科中生物较简单,因此选生物的同学多。而较难的物理、化学选择的人数偏少,造成原本较少的历史、地理、生物老师资源紧缺,而原本较多的物理、化学老师偏多,资源浪费严重。

2、英语考2次产生一些不合理现象。会出现有些高分学生两次都参加考试,都得到A等次,从而导致其他学生失去得到A等次的机会。

3、自主选课后,学生的随机选择会造成密切相连学科间的共用知识点出现断裂或漏洞,阻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影响考试成绩。

三、我校新高考工作情况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1、思想上做好了准备。从领导班子成员到教师已深刻认识到高考改革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改革势在必行,对新高考进行了学习思考,从思想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队伍上做好了准备。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对管理层、班主任、教师分层进行了培训,对选课、生涯规划、走班制都一定的认识,有了初步的设想。

3、进行了高考改革的初步尝试。

(1)进行了模拟分层走班;

(2)推行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合理选科打好基础。

(二)注重几个问题

1、硬件投入缺口较大,缺1/3教室。(需由政府投资)

2、教师方面:

(1)角色转变:从学校人到系统人;

(2)既是教学人员,又是学科辅导员(学科导师)。

3、管理上变化:

(1)走班制带来学生流动性大,学生日常管理难度增大;

(2)学生自主选科,一生一表,教学管理难度增大;

(3)教师任教班级、人员数量不同,对教师的考核难度进一步增大;

篇(7)

       当前,随着我国各类高等教育迅速的发展,自学考试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考验,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今后的发展战略,本文根据河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特点为基础,运用 SWOT分析从而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一、河南自学考试特点

(一)开考学历层次齐全

   考试次数和专业课程在不断的增多,承担考点考试任务的有大学、中学、小学、中专、技校和民办高校,各学科的专业性强度增加因而大大的满足了社会对于人才各方面的需求。

(二)考试组织规模大

   我省每年的报考生源也是呈现递增情况,考试学历层次齐全考试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组织参与考试的工作人员多达两万余人,考生构成发展呈现扩大化。

(三)专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随着社会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不断的完善,新的教育制度体系的形成,考生职业构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自学考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川,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组织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通过对组织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环境提供的机会与威胁的综合分析,努力使组织优势与环境机会匹配组合,以找到一个或几个较为满意的发展战略。

(一)自学考试的优势分析

   ①开放优势,相对其他教育形式的开放性优势,主要是体现在教育对象的开放。

   ②灵活优势,自学考试的灵活性优势,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的灵活性。

   ③效益优势,自学考试效益优势主要体现政府投入少,考生学习花费成本低。

   ④品牌优势,自学考试是通过长期严格管理和严密的实施考试制度,达到理想中的质量标准,赢得社会广泛的好评,为此在众多的教育形式中确立了比较好的品牌优势。

(二)自学考试的劣势分析

   ①管理制度对于现今情况而言依旧不够完善,有些管理工作方面太过程序化而显得复杂繁琐,没有充分的体现出自学考试的灵活开放性。

   ②自学考试所设计的教材与现代化教育比适应,教材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滞后不适应自学,实际效应过于老化,需要对自学考试考试进行更新。

   ③助学管理机制相当不够完善,在助学的过程中呈现的现象是助考不助学,在助学的工作中出现招生混乱和管理模糊等一系列现象。(三)自学考试的外部机会

     ①自学考试制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国策。《中华人民

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②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各地自学考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就会产生较为长期的受教育需求。

   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自学考试提供持续的发展机会。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提出,为自学考试提供长期持续的发展机会。

(四)自学考试的外部威胁分析

①无入学考试的优势作用受到严重弱化。近十年来,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在不断的上升,现代社会发展中通过网络教育和电大开放教育以及成人高考等等,多种高等教育形式的层出不穷,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加,而且通过电大网络教育多为注册式入学,自学考试没有入学考试的门槛的优势受到了弱化。

   ②自学考试良好的信誉受到威胁。受到社会利益的不断驱使,现了乱收费和严重的夸大教学现象,导致自学考试助学班的生源问题屡见报端,严重影响了自学考试的良好社会信誉。

   ③政府保障作用较为薄弱。高等教育自学考生和其他高校毕业生都是国家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就业待遇问题上却不能够享受同样的待遇,国家虽然鼓励支持自学考试,但是在鼓励和支持的过程中又对自学考试做出了限制,这些限制也严重的影响到了自学考试的发展。

   ④高校优质资源配置上的短缺已经凸显。高校在对于生源方面的扩招,教师工作量便得到了增加,随后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通过行政手段调用高校教育资源的效率和效果也远不如从前,因此而形成自学考试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三、发展战略

(一)加强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为自考设置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参考方式灵活,没有高门槛要求和其他诸多方面的限制,针对自考发展所具有的先天性优势,同时与我省考办的努力密不可分,我们对于其中所存在不健全的制度和管理都需要相应的进行加强,笔者认为具体措施还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全面实施:①组织机构健全化、管理制度严格化;②严格考务管理,确保考试质量;③严格报名手续,不断改进报名办法;④做好每次考前准备工作;⑤加强考试监督力度,严格考试纪律;⑥严格学籍管理.把好毕业关.确保自考质量。

(二)全面要转变职能

   想在经济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成功的立足,关键还是在于对于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普通高校以及成人高校竞争的优势是在: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试用性。在自学考试发展过着要充分将这些特点和优势全面的体现出来,其主要还是需要从事自考工作的领导层将其思想进行转变,把优质的管理转换成优质的服务,在思想意识中增强服务概念,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提高现代化管理模式水平。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针对自考工作每一个细节为考生尽可能的提供优秀服务,吸引更多的人员参加自考,从而推动高等自学考试的进一步发展。

(三)不断提高自考质量

自学考试根本性问题所在是自考质量的保证,没有质量的保障,自考就只是没有生命的一种形式主义,所以质量是自考的灵魂所在,对于自考的信誉和质量,我们自考工作者要全面的加强重视,将以前能够保障自考质量和信誉的措施进行更好的发展,继续将河南自考的牌子擦亮,吸引全国的莘莘学子能够接受河南助学教育,选择河南的自学考试,将河南自学考试发展推向一个新的辉煌。

四、 对河南省自考的状况建议

     河南自考一年两次,而全国多是四次,即便是两次考试科目设置频率低,所以经常出现考生因为一门课延迟毕业半年 甚至一年。所以,笔者在此希望给予河南省自考状况给予个人五点意见:① 构建具有我省特色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②满足学习者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注重教育规格、层次、质量的多元化发展;③加强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沟通机制;④满足广大考生需求,增加考试次数,逐步形成一年多考的新格局;⑤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体。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10

一、引言

1. 角色扮演的定义

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是指根据教学的需求,由教师提出具体的场景,提示各角色的身份,学生经过准备,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性。通过阅读、分析思考,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所处的地位,对事物所持的态度。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活动。

2.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内涵

角色扮演教学法归类为“情景领域教学法”之一,旨在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重点目标,再设定一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角色中将注意力专注于学习,借着亲身经历的过程来获得实质;在开展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习,而且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变传统的“被动灌输”为“主动吸收”,与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及倡导探究、合作学习等理念相吻合。

二、角色扮演教W法的模式

1. 角色扮演法

生物学的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这就需要创设各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的情景。角色替代无疑就是创设生活情景的一种好方法。

2. 角色替代法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生物学的各类信息综合出现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走进某种角色,在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如在“合理的膳食”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营养师”,为全家设计食谱并一起讨论营养是否合理再进行操作,使学生加深对一些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在这一“角色替代”中,学生不仅体会了生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了生物的真正价值,也提高了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方式

1. 巧妙创设情景,合理设计角色

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容易产生学习探究的愿望,这样才会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索。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依据活动内容扮演某一特定的人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借助自身经历的过程获得知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做好角色分工,引导角色表演

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角色的分工可以由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定安排,也可以让课代表、学习小组长根据组员的特点合理指派。例如:角色替代法――当小小编辑,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时,可设计这样的情景:《少年科学画报》的编辑收到了热心的读者寄来的关于鸟类生殖和发育的照片,但粗心的读者却没有按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将照片排好顺序,也忘了为照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请同学们充当小编辑,将图片排好序并配文字说明,每一位小编辑在对照片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相互辩驳,在讨论和辩驳中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又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及时反思活动,生成活动心得

若想让学生真正有所得,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必须安排学生及时反思,反思表演过程中的得与失,并讨论交流。教师再结合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有所补充。

四、角色式扮演教学法的意义

1. 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中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期望自己的表演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角色扮演法正是适应了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形,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2. 给师生双方的全面发展提供应用舞台

在角色扮演中,参与的学生身兼资料收集员、编剧、导演、演员多职;没有参与的学生会饶有兴趣地观看演出,听的会比以往更为认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个性特长会把握得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总结

篇(9)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31-03

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1]本文依照国家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要求、高校的战略定位以及辅导员工作特点等实际情况,以KPI考核方法为基础构建辅导员考核指标,希望能为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有益参考。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难点

(一)工作内容量大而杂,考核难以面面俱到

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涉及面广,涵盖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党团建设、学生活动开展、奖助贷、宿舍管理、学生安全、教务协助、日常事务管理等方方面面。毫不夸张地说,高校中教学之外的工作,基本都有辅导员的“份”。有人尝试统计了辅导员的业务,发现业务范围竟达108项之多[2],“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成为调侃辅导员繁杂工作状况的习惯用语,因此,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实际上绩效考核也无需面面俱到,择“重”而“考”之也是绩效考核工作的合理选择。

(二)工作时间难以量化与工作效果隐性化

不少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从“德、能、勤、绩”四大方面进行考评。在“勤”一项,主要通过对“辅导员实际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量”[3]的考察来进行评定。这种生硬地搬用行政人员的考核方式,往往使得考核指标脱离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考核效果适得其反。对辅导员工作有所了解的人员都知道,辅导员实质上没有8小时工作量的界定。学生工作事无巨细,即使是节假日,辅导员也是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随时待命。而且由于学生白天上课,涉及与学生谈话、开会、指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工作,几乎都是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所以,简单以“出勤率”、“工作时间量”等进行考核,根本无法衡量到真实的状况,甚至会引起被考核人的反感情绪。此外,辅导员做的大量工作,特别是学生事务中的工作基本上是服务性质的,其工作成果不像专业老师那样可以量化、积累。

(三)个体工作差异化较大

从高职院校的整体情况来看,辅导员工作内容普遍量大而杂,同时,从辅导员个体的角度去看,由于辅导员各岗位的特点不同,职责范围及其任务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年级差异。一般来说,辅导员通常以年级或专业进行带班。不同辅导员之间带的专业和年级都不一样,因此,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里,他们的工作内容是很不一样的。大一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指导组建班委会,建立贫困生档案等,因此,在心理健康辅导、班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行为养成、助贷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大二辅导员做的更多是常规化工作,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班风建设、奖助贷工作等等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而大三的辅导员,工作侧重点是对毕业生实习、就业等进行辅导,以及办理与毕业生相关的事务工作。特别对于实行“2+1”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学生从大三第一学期就开始就走出校门参加顶岗实习,吃住均在实习单位,因此,大三辅导员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与毕业生保持沟通联系,掌握毕业生情况。二是人数差异。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 1:200 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但现实中,时隔7年,不少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仍低于1:200。如笔者所调查的某高职院校,2013年,该校30位辅导员中,只有4位辅导员带班人数在200—290之间,大部分所带学生数在290—390之间,有两位辅导员的学生数达到了409人和450人,是其他辅导员带班人数的两倍。学生数量的多少,基本上就决定着工作量的大小,因此,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办法必须要考虑带班人数这个变量。

二、KPI概述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关键绩效指标,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通常情况下,KPI是用来反映企业的战略执行效果的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4]KPI不仅是对组织和个人进行绩效目标设计的工具、绩效监控的对象、绩效考核的依据,,KPI的设置还代表了企业运行管理的价值导向和战略方向。作为现代绩效管理众多考核方法中一种,KPI具有自身的特点,概而言之,有几下几点:

第一,KPI是动态开放的。KIP的建立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KPI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阐释与传播企业战略,这同时也意味着,一旦由于企业成长需要或所处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的战略改变,KPI的指标也要随之变化调整。

第二,KPI是衡量绩效构成中的可控部分。现代绩效考核方法大致可分成三类:基于被考核者特征的方法、基于被考核者行为的方法和基于被考核者工作结果的方法。[5]KPI属于基于考核者行为的方法,行为法是对为有效完成绩效所必须显示出来的行为进行界定的一种绩效考核方法。在组织中,组织绩效的取得是内因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各职位员工可控制和影响的部分,KPI只能衡量可控的,可观察的、可量化的部分,尽量剔除他人或环境造成的其它方面影响。

第三,关键绩效指标是关键性指标。关键性指标强调关键,即对企业成功具有重要影响的方面。建立 KPI 体系有二八原则,即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80%来自于20%的关键业绩。关键绩效指标就是企业20%的关键业绩指标,从繁多的指标里掌握了关键指标,就相当于把握了全部。所以,KPI的考核指标少,它只对那些对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影响较大的,对战略目标实现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工作进行衡量。

三、运用KPI绩效考核辅导员工作的可行性

(一)运用KPI考核法有利用促进辅导员成长

KPI将组织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步步落实到具体员工身上。员工对工作的关键绩效指标的掌握,有利于他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清楚地明白组织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因此,KPI的考核标准比较准确、考核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有利于科学评价辅导员的工作;它的实施可以使辅导员清晰地知道自己优劣势,并在考核反馈过程中积累经验,在探讨工作中分享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有利于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辅导员成长、成才。

(二)运用KPI考核法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2006年4月,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确立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目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的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KPI考核法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有利用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以往的辅导员考核过多强调考核的全面性,把辅导员的所有工作都纳到考核范围中。面面俱列的考核指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合理性,考核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客观性和公平性,但是辅导员工作有它的特殊性。辅导员工作范围面广,不同辅导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辅导员擅长谈话教育、课堂教学,有的擅长从事教育管理、学生活动开展,有的擅长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工作,有的则研究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这种面面俱到的考核方式对那些有突出才能、有鲜明特点的辅导员而言,具有极大的限制性和束缚性,致使这些特殊人才只顾疲于应付完成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特长上向纵深发展。[6]KPI根据“二八原则”,只衡量对组织战略起重要影响的指标。这就相当于把辅导员从无穷完尽的“事海”里打捞上来,帮助他们明确方向,找到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要工作中,投入到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中,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完成专业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从而朝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四、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确立

2005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会议上指出: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专职人才。有人提出,可以按职责不同设置以下几类职业辅导员岗位:“一是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专业辅导员;二是学生心理辅导专业辅导员;三是学生生活园区住楼辅导员;四是院系资深专职辅导员。岗位设定可以职务或职称、专业、能力等为依据,并给予相应的职级待遇。”[7]辅导员分设不同职业岗位的这一做法,在个别本科高校已得到实现,这有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与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升华。而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不分岗位类别的,仍然所有工作一把抓。但是国家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念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考核指标分类与关键指标的提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这一指导理念,并通过与多位工作三年以上的辅导员进行交流访谈,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目的性原则,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的辅导员绩效考核基础指标体系,并设置了四个加减分项。见下表:

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明细表

首先,上述考核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基本涵盖了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要工作内容,它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辅导员职责定位是一致的。同时它也是动态的,对不同年级带班人数不同的辅导员考核都可以运用此表,不同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二级指标内容的具体阐述与规定作适当调整。

其次,本考核指标反映的是关键性指标。高职院校师资普遍较紧缺,与普遍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辅导员一般都要承担心理与就业的教学工作。所以“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班级建设”等指标都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其他一些,如协助教务员处理教务工作(通知考试、办理各类证件等)、配合医务室或后勤处等管理部门的工作并没有过多体现(尽管这些琐碎任务往往要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与精力)。虽然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均需要各方共同协作完成,高校各部门之间也要互相配合,但是每项工作都有它的主体,有它的归属部门,像教务处等管理部门的工作,教务处等管理部门才是这些工作的主体,辅导员只是配合角色。如果在考核中把这些从属性的工作列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考核,那无疑就说明了辅导员只能是从属的角色。考核作为一种导向,会迫使辅导员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这些从属性的工作上,无法确定其工作的主体性,也根本无法谈其发展方向的专业化、职业化。

再次,本考核指标衡量的是绩效中可观察,可控的部分。KPI是基出考核者行为的方法,不是基于考核者工作结果。所以,它不用“考证率”、“英语考级率”“学生考勤率”、“学生晚归率”、“文明宿舍数”等结果性的数字进行考核,尽管这些数字容易统计,因为辅导员带班年级经常变动,经常是一年变动一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短期内这些数字与辅导员的努力并没有可靠的相关性。行为很难量化,但是,KPI是对为有效完成绩效所必须显示出来的行为进行界定,我们相信考评者能够剔除他人或环境造成的影响,确认哪些行为对有效完成绩效是有用的。通过对辅导员日常工作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判断,最终完成对他们绩效的科学合理的考核。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是进行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关于指标的权重分配、考核主体的设置、考核反馈过程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尚未涉及。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其局限性,KPI也不例外。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用心做好辅导员考核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妙琼.GS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D].广州:暨南大学,2006.

[2] 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乐.F公司基于KPI的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4] 刘潇.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

篇(10)

一、“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现状

当前,士官学校“高等数学”课程采用“终结性考核×70%+形成性考核×30%=总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其中,终结性考核指试题来源于题库的笔试,形成性考核指平时成绩、阶段性测验、平时学习表现、考勤。现行的这种考核方法可以说是对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结业式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避免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避免了过分依赖于期末考试,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有部分学员平时从不缺课,但也不认真听讲,由于知道平时作业的重要性,故每次作业都交,而且作业做得非常漂亮,教员在做平时作业记录时往往会给高分,其实教员在后期发现他们的作业是抄袭的。现行的考核模式结合了学习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平时促学的功能,反映了学员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但无法反映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是在职业技术教育要求下实现文化课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不但可以评定学员的学业成绩、帮助和督促学员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好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有利于引导课程教学改革、检查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内容和方式

1.改革作业方式

(1)增加开放题和讨论题。作业的布置增加开放题和讨论题有助于学员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口头报告式考核。口头报告式考核指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能启发学员思考的问题,给学员几天时间去查资料、总结,然后在课堂上请有准备的学员“口头”陈述自己的想法,这部分成绩作为平时表现的一部分。这种考核形式可以说极大地挖掘了学员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刺激了学员深层次感受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撰写小论文方式考核。士官学校每年都举行“科技四小”活动,其中有一项是请学员撰写小论文,教员从中选择部分优秀论文编撰成“论文集”,由于学员平时对写论文没有经验,所以学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一直不高。在接近学完“高等数学”课程时,教员可以在课堂上给学员讲解如何撰写小论文,选题可以是数学方法的归纳,可以是自己对某个题目的独特解法。这种论文形式的作业不仅能够考察学员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也能够拓展学员思维。

2.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长期以来期末考试的惯例使得学员认为平时不学没关系,快考试再抓紧复习就可以过关,考完了也就忘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增加阶段训练,采取阶段考试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促进学员改变学习态度,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阶段性考试并不是说学完一章就考一章,而是分模块,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极限与导数及其应用、积分学、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等五模块。学完一模块即进行阶段性考试,一方面可以督促学员平时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讨论,学员课程最终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程期末考试(30%),阶段性考试(30%),形成性考核(40%)。考虑到士官学校纪律较严,学员不会无故缺课,因此之前形成性考核中的考勤部分可以忽略,具体来说:平时课堂作业占形成性考核评价部分的40%,数学小论文占形成性考核评价部分的30%,口头报告式作业占形成性考核评价部分的20%,课堂提问占10%。

课程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学员学习的“指挥棒”,同时,全面检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必须改革其考核的方式方法。因此,深入研究课程考核方法将极大地促进“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篇(11)

一是上下同步,“科学谋略+精准施策”,凝聚长效机制的“牵引力”。在集团“十三五”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运行高效型及人性化”的绿色×战略目标;首次《ד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低碳节能专项发展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开拓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二是点面结合,“搭好架子+以评促建”,彰显管理模式的“能动性”。根据国家标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以体系为抓手,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首次以“月度检查+中期考核+年终考核”模式对下属单位生态文明工作进行考核,突出过程导向,切实推动生态文明工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