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案例分析
案例一:期望值过高
08届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直到当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笔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分析: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
案例二:自主择业能力差
在学校今年3月份举办的小型招聘会上,毕业生小李的父母亲在招聘会尚未开始时,就早早地到会场打听单位的情况。招聘会开始很久以后,小李才姗姗来迟,并由家长陪同前往用人单位摊位前面谈。面谈过程中,小李发言的时间还没有其父母多,结果谈了一家又一家,最终仍一无所获。
分析:小李的问题出在择业过程中过分依赖他人,其实,依赖他人是难以选择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现在的毕业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的生活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折,再加上父母亲的过分呵护,客观上也培养了他们的依赖心理。这些毕业生大多缺乏主见,自我意识模糊,在择业中常会茫然不知所措,自己独立进行择业决策的能力差,以致在人才市场上,父母代替子女,亲友代替本人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场面屡见不鲜。
案例三:信心不足,缺乏主动
毕业生小刘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条件都不错,在就业的初期满怀信心。但由于专业冷门等原因,找过几家单位都碰了壁,结果产生了自卑感,在后来的择业过程中表现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到了新的用人单位那里,只能被动地问人家:“学某某专业的要不要”,其他什么话都不敢讲,最终未能落实就业单位。
分析:小刘的失败是由于自卑心理在作怪。在择业遭受挫折后,一蹶不振,对自己评价过低,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择业时缺乏主动争取和利用机遇的心理准备,不敢主动、大胆地与用人单位交谈,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越是躲躲闪闪、胆小、畏缩,越不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这种心理严重妨碍了一部分毕业生正常的就业竞争,使得那些原本在某些方面比较出色的毕业生也陷入“不战自败”的困惑。
2指导过程
(1)每个毕业生都应该全面回顾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并与本班同学做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毕业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长期以来,鄙薄职院教育的观念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这固然与中国历史发展中“重知轻技”的文化渊源有关,但如今随着职院的全面发展,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改善,都为重新认识职业技术学院的地位提供了可能。
1、认清就业形式
当前社会竞争的范围空前扩张,其广度、深度和激烈程度前所未有。面向基层就业,主要是对竞争者的学历,对资源的获取、利用、以及增值的考核。现如今大学生学历的来源选拔采用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测试只关注那些以纸笔测验能测得的部分能力。学历是就业的必备条件-固然重要,但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职院学校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我们可以在纸笔无法测出的其它能力方面寻求发展,如动手操作能力、学习生活规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我们必须要认清就业形势,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拓展职业空间
大学教育是多元教育中的一种,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不能盲目与人相争源,应各取所需;不能盲目从于普通教育的做法,应扬长避短。要发挥自身优势,可致力于开发那些在普通教育中被漠视处置或尚未发现的智力,了解和把握自身的智力发展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出适合大学生的教学策略,使每个有才能的人都能够各得其所,在各自的领域里能够取得进步。
拓展职业空间对大学生的就业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是我们要重新定位,积极的寻求符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成为社会生活倡导的全面人才。
二、人才资源的建设
人既是竞争的主体,又是利用物质、资源、信息、市场等其他资源并使其增值的关键性资源。人生的目的决定了人生的价值,成才的道路只是人生价值的一部分。职业规划的每一步都为将来的竞争打下基础。
1、人才资源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对人力资源的建设其重要意义在于审视人才资源的多元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如何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发现,获取和利用人才资源能力。人才对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经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人才资源成因的研究,使我们能比对手得到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信息。这些都为将来人才的培养作了一定的准备,以便提高我们的竞争能力,加快社会的发展。
2、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据社会统计:一般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其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只有10%可以应用在工作中,其余的都来自社会实践或其它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单凭一张学历证书是不足以称谓人才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呢?首先,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缺少,它是抵抗外来困难的最主要力量;其次,要加强职业培训对自身的增值,逐渐提高期望值;此外,良好的心理道德和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对未来的设计就是对未来的憧憬或者还未实现的美好事物的设想。理想的实现分为近期和远期理想,要想寻求发展的机会,把理想变成现实,唯有脚塌实地的走下去。
1、构想美丽蓝图
美丽的蓝图是实现理想的一个指导思想。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首当考虑的是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还需要切合发展的全面的细微工作部署。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科学的观念才能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英语是目前最流行的语言,很多进出口商品的文字解说也渐渐被英文更换;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做好全面的准备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2、职业理想设计
职业理想规划的实现不单是一张空头支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就我个人来说,我的职业理想是在企事业单位中有一份中英文互绎工作,职业规划目标如下:
大一时期:了解大学生活,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大二时期: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证书。
1、 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 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 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 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应注意:① 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 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 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 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 实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 评估与反馈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职业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的启示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施恩根据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
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
2、管理型职业锚
有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当追问他们为什么相信自己具备获得这些职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时候,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3、创造型职业锚
有些大学生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似乎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所驱使着,他们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作而依赖别人的境况,因为,当一个人在某家大企业中工作的时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调动、薪金等诸多方面都难免要受别人的摆布。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还有着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然而,他们却不是到某一个企业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决定成为一位咨询专家,要么是自己独立工作,要么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中的合伙人来工作。
5、安全型职业锚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些职业应当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来生活。这种可*的未来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计划和较高的退休金来保证的。对于那些对地理安全性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追求更为优越的职业,意味着将要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一种不稳定或保障较差的地域因素的话,那么他们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职业锚的人来说,安全则是意味着所依托的组织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优先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政府公务员看来还是一种终身性的职业。这些人显然更愿意让他们的雇主来决定他们去从事何种职业。
职业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大学生职业规划(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每年的毕业生都成直线上升,05年达到340万06年达到413万。但毕业生可以就业的岗位增幅却小于毕业人数的增幅,同时又出现一些新情况:一是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五是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以及东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台。
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压迫着我们这些大学生,唯有不断的补充自己,为自己充电,在走进社会之前就用非常强大的知识及社会经验武装自己,才能用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要认清这一点,多了解社会的需求,对症下药,及时的补充自己薄弱的环节,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按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并最终实现它们!
作为一名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自我认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进入大学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的思想和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校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学到了好多新东西,培养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对大学毕业后的近几年做出以下规划:
一、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2009-2019)
1、美好愿望;
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一个幸福的家庭才是根本)
2、方向:
注册会计师
3、最终目标:
做最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发展所学专业最终成为顶尖的集会计,法律于一体的顶级人才。
4、现已进行状况
已完成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由于中国加入WTO,商务运作逐渐全球化,国内企业经营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中国公司上市需经过会计事务所的严格审核,因此在近年来引进中国后得到迅猛的发展。另外在中国境内新兴起的法物会计在中国得到发展而且前途势不可挡。
2、形式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经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会计是热门职业,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
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且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现状使其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这种现状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做好合理的规划。
三、角色分析与自我分析
(1)角色分析
父亲:“社会在日新月异,要不断学习,能力要强,才能稳住脚”;
母亲:工作要上进,要有爱心。
老师:“聪明、开朗,勇敢,善于与人交往,有上进心、单纯、缺乏社会经验”
同学:“责任心强,有一股拼劲”适合做主管
(2)自我分析
根据自身的了解和大家的评价,发现自己在学习上还存在问题,虽然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很快接受新事务;但是学习上不够细心,导致效率不高。在做事情上总是很难做到细心,粗心可是做财务一大忌,因此一定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不断改善。
生活工作上,自己适应能力还不错,主要是因为自己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善于人交往。这使自己在和人沟通上比较顺畅;乐为集体尽力,职业操守高,所以在工作上可以比较容易打开局面。但爱说也有很多的大忌,人常说:话多言不失。对于做会计工作的人员更是一大忌讳的,因此我会在生活中不断的改变自己这些不好的东西,做一个成功的会计人员。
三、职业分析
目前市场上财务类职位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注册会计师位居榜首。因此年轻的会计师要为自己职业加分,考取CPA或者ACCA的证书是通向高薪的必经之路。CPA是本土“金字”招牌,整体薪金水平可达到每年5-10万元人民币;而被誉为“财务界的MBA”的ACCA,将使你更易进入跨国企业,从而获取更高薪水。
高薪会计人员不仅要会“做帐”,还要具备综合规划、风险评估、及长期财务战略开发能力,具有前瞻性。所以,为了向“高薪会计人员”门槛迈进,财会类人员除了自身的专业素质要过硬外,还要熟知相关金融、法律及管理知识,并善于交流和表达。
名誉和信用对财会人员来说,是发展的首要条件。要想拿高薪,就必须树立起“诚信”的口碑。
审计财会行业创业风险相对较小,如果从兴趣与积累“财富”的角度出发,可以自己成立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为现金流量小、项目周期长的企业提供会计外包业务。
四、职业定位
——做一名格的会计师
1、2007—2010年,拿到毕业文凭,珠算四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有英语四级证书。
2、2010—2015年,进入公司锻炼,在此期间拿到中级会计师证同时积累工作经验,并且拿到注册会计师证;
3、2015—2025年,认真选择一个比较有潜力的公司,在公司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4、2025—2035年,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强化自己,使自己不落在社会之后;
5、在权衡各种因素之后最终确定自己工作的公司。
五、个人规划
第一阶段:成长阶段,即在校学习阶段。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通常是毕业后一到两年,处于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阶段。
第三阶段:维持阶段,工作相对较稳定,职业变动也较谨慎。
第一阶段成长阶段
大学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要充分把握大学短暂的三年时间,掌握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同时在慢慢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确立远期发展目标,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拼搏精神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制订并不断完善大学三年的学习规划,为三年后的新一轮挑战增加筹码。
如今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出路已经成了国家及全社会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每年的大学生数目不断增加,社会也承担着巨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虽然国家不断出台相应政策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但是同样需要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大学生在高校就读阶段,对自己的职业前景非常迷茫,缺少一个具有长远性的职业规划,高校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方面也存在诸多欠缺,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往往出现“跟风走”的现象。比如,目前出现的“公考热”、“考研热”、“外企热”等,都是学生对自己的特点及职业趋向缺少相应认识,盲目跟随他人脚步的表现。别人都在考公务员,都在评价公务员待遇高,于是不经过分析自身特点,一味追求进入国家编制,由此造成社会各行业人才分配不均衡,是一种严重的人才浪费现象。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提出相应举措,在就业方面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
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分析
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决定着学生今后的成长道路,在选定道路之后,怎样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则为学生实现不断超越自己奠定了不同的目标方向。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学生不能对自己的职业及今后的发展具有一个较完整和清晰的规划,那么,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学生就会面临个人发展前景的迷茫,限制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某些毕业生在工作之后反映自己就是在混日子,其实这就是一种很明显的缺少职业规划的表现。学生经过高等教育,进入职场,反而陷入自身发展的迷茫窘境,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目前的高校还缺少对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就目前的分析看,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存在以下问题。
1.1学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重视不够。虽然大学生职业规划这个话题在社会上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学校方面并没有将学生的相关教育普及开来,学生虽然知晓要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前景进行合理的规划,但是缺少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没有机会接触相关类型的知识,造成学生规划能力的缺失。
1.2时间安排不合理。时间安排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虽然有的院系为学生安排了相关的职业规划的讲座,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性,只是在学生毕业之前或要进入职场时,才安排一两场以职业规划为主题的讲座。这种讲座虽然灌输给学生一定的职业规划概念,使学生了解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要怎样完成自己的规划,还缺少相应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无法在实际操作中完成自己的规划方针。
1.3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出现偏差。目前,一些在校学生对自己缺少清醒的认识,对自己今后职场工作中所需要各种素质准备不足,职业选择出现价值偏差,比如,大部分毕业生将工作的所在城市、薪资待遇放在考虑的首位,而忽视自己本身的特长和专业特点。因此,就出现高待遇工作备受学生青睐的现象,无形中成了现在就业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
2.解决职业规划问题的建议
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求职观,配合当前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各级学校应该针对现行职业规划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政策体系优化。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认为应该首先从以下方面入手。
2.1学校要更新对职业规划教育的理念。学校要摆正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很长时间以来,大学教育过于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方面重视不足。一些院校虽然有一些相关的就业指导、规划工作,但往往只是表面形式,没有切实结合学生的需要。因此,在今后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职业规划工作要进入学生中间,了解大学生究竟需要什么,并且依靠各级学生组织和就业指导机构,将学生吸引到职业规划的具体行动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地区之间形成联动,相互吸取经验,将职业规划与社会现实充分结合,并且将成功经验逐渐向全国院校进行推广。
2.2将规划指导贯穿在整个学习生活之中。我们要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在学生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形成一种科学的职业规划学习体系,针对不同的年级,设置不同的教学指导任务和目标。在大学新生入学之后,让他们初步认识职业规划对他们今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的内容,并且可以让新生与高年级学生或者毕业生进行座谈,通过他人的经验,掌握目前的就业形势和职业规划的作用。
在二三年级时,我们开设职业规划辅导课,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求职技巧,并且请企业相关人员介绍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需求。进入大四后,继续深化职业规划的指导,针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2.3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趋势,帮助学生摆脱“钱本位”、“官本位”的就业选择倾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就业观和国家的实际需要进行紧密结合,正确看待任何工作岗位的性质,消除一些学生对基层工作存在的认识偏差,以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使他们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合理选择就业目标。
总而言之,我们在高校推行职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指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帮助国家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大学毕业生开辟更广阔的职业前景。
参考文献:
[1]谭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体系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黄飞凤.如何实施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J].职业圈,2007(01).
[3]吴宏刚,贺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试析[J].科技资讯,2007(32).
大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进入了大学就如同进入了半个社会,是大学生整个人生的转捩点,也是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关键期。大学生则是社会的精英群体,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和支柱,可塑性强,蕴含的潜力大,在如此关键的时期进行详细而完善的职业规划,不仅对大学生自己,乃至对整个国家的未来都足以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见表1),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还要转变自身的价值观,进行理性的职业规划。
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难点、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它关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想解决就业难题,就必须改变原先的就业指导模式。大学生职业规划可以很好的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认清现实,做好未来的规划。我们在职业规划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受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潜能、价值观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样,也会受到来自社会客观的现实以及家庭的因素影响,这是我们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得考虑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俗话说的好:“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做什么事都得未雨绸缪,方能临危不乱。择业就业同样如此,工作不会自动找上门来,就业之前当有一番规划。
(一)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发掘自己的潜能。职业规划的目的就在在规划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准确定位自己。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确立合理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学生合理的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可以使自己充分了解自己,冷静客观的分析外在的环境,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克服就业和择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大学生盲目跟从他人的现象,他们在不了解自己知识水平的情况下,盲目的去考一些证书,结果大费周折也没考上或是考过后发现对自己就业压根就没用。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丰满自己的理想,使自己的行动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提高自己成功的几率。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说过“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若想一生不就此虚度,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绚烂天空,就要给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虽然过程可能很枯燥乏味,很痛苦难熬,但结果却很诱人。人的能力如同地下的石油,只有将它开采出来,它才能发光发热,照亮人间,造福人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想成为圣人,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圣人”,每个人只有全力以赴,克服自己的缺点,才会使自己离“圣人”更近点。
(三)职业规划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风云变幻,人才辈出,到处充满着竞争的气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永恒不变的法则,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至于被淘汰出局,必须事先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临阵磨枪”并非“不快也光”,而是手忙脚乱,如今不少大学生都不能坐下来潜心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是只知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盲目学习,盲目考证,白白浪费了大把的青春年华,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浪费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兼具理论性教育和实践性教育的综合课程,注重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实际影响,其不同于一般以知识掌握为目标的课程。”教育部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训,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更应转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社会真正所需的人才。
二、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
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器”,要想“善其事”,找到一份称心的职业,必先“利这把器”,意识到其对于我们就业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先得有做好职业规划的意识。然而光有这一意识还不够,职业规划同很多事一样,受到内外方面的因素左右着。
(一)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个人未来的职业选择。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自身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掌握某种知识、事物,并经常参与该事物的一种心理取向。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对一件事情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并提出了著名的职业兴趣理论。
2.性格
性格是天生的,但会随着后天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一个人的性格和其职业的适应性有密切的关系,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一般来说,外向的人能够更好的展现自己,与他人进行沟通,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而内向的人更偏向于成熟稳重、沉着冷静,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他们往往会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美国的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1875-1968)和她的心理学家女儿Isabel Briggs Myers根据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综合荣格的人格分类学说形成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职业性格测试。通过MBTI模型,性格和职业之间的联系得到了比较清晰地阐释,经过7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MBTI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企业招聘选聘心理学测量、内部人才盘点及职业规划、职业测试等众多领域。
3.能力
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或专业活动所应具备的潜能和优势,如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判断能力等。有的人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的人对数字特别敏感,有的人文笔很好,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如果能很好的把自己潜在的优势和能力挖掘出来,充分发挥到自己的专业上来,定会做到事半功倍,在将来取得很大的成就。
4.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以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效果、作用和重要性的重要评价,它是一个人做出某项行为的原则和指引,是个人心理结构的核心要素之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一般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但有时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价值观对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具有导向作用,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会受自己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
(二)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地方,对个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很多大学的专业就是在其家长的意志影响下选择的,其职业选择同样也或多或少的融入了家长的意志。家长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既是大学生的物质力量提供者,也是大学生的精神力量发源地。子女则被看作是父母希望的延续或家庭的代表,担负着光耀门楣、光宗耀祖的责任,这是他们的使命,也是父母的希望。由于很多家长并不懂职业规划、就业择业等方面的知识,他们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希冀或是周边人的影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可以“成龙”、“成凤”,他们往往是出于一种比较功利或攀比的思想动机为自己的子女进行未来的规划,例如,看到医生收入高,于是不管这些收入背后是否合法,执意让自己的子女学医;又或者看到公务员地位高,又受人“敬畏”,于是让子女去考公务员;又或者出于收入的考虑或者对子女的过度担心,一味地阻止子女去边远贫困地区或基层去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但他们忽视了价值观的教育,往往会葬送了自己子女的未来。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更是一个人通向社会之前最后一个人才训练场所。学校不仅是有关专业知识的教学场所,更是学生成才成人的培训基地。学校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成功就业,立足于社会。但目前各高校的工作重点往往都放在了招生、学科建设、引进人才等方面了。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尤其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实施方面力量薄弱或根本没有起步。其实,早在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就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要求》的通知,明确要求将《大学生职业规划》纳入教学大纲,并以必修课形式开设这门课,促进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高校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一文件的要求,甚至是敷衍了事。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教学上,职业规划课教学更像是在完成国家的教学任务,对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一些学校将其作为考查课进行教学,甚至有一些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对待,足以说明学校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这样做也向学生释放了不好的信号,学生自然而然会认为这门课不重要,马马虎虎应付就可以了。学校应当在教学、职业规划教育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3.社会因素
人都是社会的人,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所以,人不免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意识形态因素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决定性作用,会制约着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会使不同行业、企业大起大落,影响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方向和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同样会使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滋生拜金主义等不和谐社会现象,同样会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这时就需要一个主流意识形态来引导大学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当前社会这样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状况、法制状况等。政治的稳定,法制的健全将会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而传统文化因素更是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价值观选择,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人们职业方向选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本身就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不可能也不能回避这一问题。
大学生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很好的认清自己,帮助他们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使得大学生的行动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这在当今就业压力大、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形下显得举足轻重、不可或缺。但是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则需要我门充分考虑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各种有利及不利因素,从而把握住其中的机遇,化解当中的风险,在未来激烈地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2001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图)[EB/OL].(2015-05-12)[2015-07-08].http:///kuai_xun_4343/20141205/t2
[2]王忍.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3):106-107
[3]APESK才储.MBTI职业性格测试完整版[EB/OL].(2015-05-12)[2015-07-08]http:///mbti/dati.asp?Rndnum
[4]陈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6):173-175
[5]桂肖敏,蔡颖.职业规划教育视阈下的职业价值观引导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6):12-16
[6]冯峰.浅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规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112
[7]陶积德.浅谈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4(8):214-215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它的流行源于当前越来越宽松的职业环境以及教育的普及。目前,对职业生涯的含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国家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美国学者罗斯威尔将职业生涯界定为人的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的有机整体。施恩则将职业生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指经历一种职业的过程,包括招聘、培训、晋升、解雇、退休等各个阶段。内职业生涯更多地注重所取得的成功或满足主观感情以及工作事物与家庭事务、个人消闲等其他需求的平衡,也就是内心的自我实现感。
当今世界,每个人都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即使在同一职业中,个人的职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应该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漫长的,它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生命。现代社会中,组织机构、专业分布日益复杂,职业发展的意义也就日益增加。它不仅可以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而且可以帮助组织进行有效的激励。因此,现在许多人力资源专家已经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辅导划入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和谐社的建设。目前,“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各高等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无一不在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重视和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的各种信息资源上下功夫。同样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目前高等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一个问题。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加大了毕业生就业力度,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就业已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高校就职业指导的工作经验来看,大学生就业往往存在就业机会和就业需求较为充分,但是学生却往往由于自身因素而无法达成就业协议,究其深层次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及相关技能,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如下: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启动较晚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国内,本世纪初逐步引入到高校,近几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成为大学生教育和就业指导中热点。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近两年左右才开始启动,主要形式是讲座,条件好的少数学校开设有职业生涯培训课,提供有限咨询指导。
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规范
已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课程开设缺乏系统性,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内容不规范,教学条件不具备,职业指导和咨询不够,师资缺乏等。
3、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完全形成
高等院校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未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可行职业生涯规划。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氛围未形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少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主动施教,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缺乏,很少主动寻求职业规划指导。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大学生只有将专业知识和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坚持从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整合和利用各种育人资源,根据不同阶段拟定适宜的培养方案,对大学生进行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职业习惯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养教育。
2、确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要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正确的自我评估的教育和指导。要使学生明确,在职场上每一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些道路又常常会因为不同的性格特点、优劣势等因素形成不同的发展轨迹。有人工作几年就职场得意,步步高升,有人通过几年的工作却依旧发展缓慢,升职无望。如何才能在市场条件下,把握自己的发展规律,实现个人身价最大化呢?这就需要给自己设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时,能够为学生提供认识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
3、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具体到学生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如在面对是否需要转换专业、如何规划大学生涯、如何获取兼职机会、怎样求职择业、怎样创业等问题时,都要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4、择业后,能为学生提供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事实上,当学生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后,心理上会出现很多的变化。有的因顺利签约而对自己评价过高,有的则因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而惶恐不安。这些心理都使得已签约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生活的最后时间来做好工作前的准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承担起这一工作任务,以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充实的自我,实现顺利就业。
总之,职业规划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可以在大学阶段最好最充分地为以后的职业发展而准备,那就可以相应地加快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就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有利发展也会促进个人生涯的发展。
在高校废除统招统分的培养机制以后,由于盲目的大规模扩招以及社会需求有限的矛盾,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当今的就业压力下,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每个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如果仅仅临近毕业才考虑就业的事情,面临抉择之时,势必茫然,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以后的人生道路可能越走越茫然,难以成就成功的职业生涯。
香港城市大学针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指导,既有从事心理学的教授,又有专门的从事人力资源的专家,还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专业指导教师。学生一入学就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现状,而且帮助学生较早地发现自己能够从事的所喜欢的职业,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开发大学生的潜能,因此城市大学一次就业率可达到90%。
我国高校虽然也成立了各种就业指导办公室或就业指导中心,但很少有高校真正开展起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名大学生来讲,针对自身的身心特点、性格特征、所修专业,以及自己对未来职业的心理预期,在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尽早对自己未来就业有个明确的规划,就显得尤为迫切。
职业规划的方向由本人所学的专业确定。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有的甚至与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谐是,已不足为怪,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即包括身心素质的准备,也包括知识结构的准备。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绝不只是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并且进一步详细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势、限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身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过程,包括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著名管理专家诺斯威对职业生涯的内涵界定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实际上,职业生涯是一个人选择,并通过他的工作和事业、生命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把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于影响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再结合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因素,制定出个人事业发展的战略和战术决策,以及计划和安排,制定出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而且关系到学校、国家和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各高等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无一不在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重视和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的各种信息资源上下功夫。但笔者认为,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就业问题中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一个问题。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及承担的职业角色的发展道路,它是由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Super的生涯时空发展性理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可以分为:成长――幻想、兴趣、能力阶段;探索――明确、细化、实施阶段;确立――稳定、巩固、进步阶段;维持――把握、更新、改革阶段;脱离――减速、退出阶段。职业生涯探索阶段恰好是大学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校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
成功职业生涯不只依赖大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他所获取知识的能力、他们的人格、他们的心理潜质,所有这些因素无不与他们所受到的大学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成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探索开发大学生心理潜能实际技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乃至于尝试通过开发大学生心理潜能来帮助大学生尽早规划、成就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是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的。
当代大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迫切需要。自我实现的本质特征是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也就是发现真实的自我,发现现有的潜在的能力。大学生自我实现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来实现的,并借助于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组织机构变革的形势下,不但要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在大学里必须建构自己的人生观、理想、信念、发展方向,这非常重要;一个人只有知识,他不是建构好的人,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有意识地培养、建构自己地优秀品质,充分挖掘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做到可持续发展。而且,必须和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性,才能把握机会,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
三、职业规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整个大学阶段,都为大学生提供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和爱好,以及社会环境,来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未来职业,学校从新生入校开始就为此做准备,为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提供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育,使绝大多数大学生一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能很快上手,由于在大学阶段多项技能和潜能得到了开发,可以适应很多种工作岗位;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多方面的潜能,也使其更具有创新能力。国外大学生具体的职业生涯教育是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安排有职业教育课,介绍不断变化的职业市场情况及社会需求情况,并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高中阶段设置职业设计课,把职业指导具体化,与升学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校,并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人格特征,为大学阶段选择专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起到启蒙作用。各高校根据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分析社会上职业的性质以及发展前景,引导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自己所适合的职业种类,帮助其确定就业意向或相关的研究方向。国外高等院校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和职业生涯教育,使得国外的高等教育不但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提供了创造型的人才。
产业布局不合理,使得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以及社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存在着局限性,加上个别高校某些专业设置不合理和高校扩招速度过快,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实的另一种情况却是用人单位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人,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整体个人素质不高,市场经济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不仅需要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可以使其在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生涯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实际上只有4%的人能够获得成功,而这4%的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都和他们较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关(据郝颖等《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
较早地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的需求。现在普遍存在着职业不稳定的现象,即许多人经历“就业-失业-再就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力,尤其是具有多种能力和适应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大学生必须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和增长自己的多种技能是未来成功就业的保障。
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进行详细规定,但课程设置则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现实中,很多高校也是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系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很多人认为,这时开设已经晚了,而且目前的教学模式也有待改进。
本期《话题》“职业规划教育,从何时开始”旨在通过大家的讨论使人们认识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时机和方式,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业规划教育,从大一开始
张 威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在多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因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不了解社会上的职业类型,不清楚职位的具体要求;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过于依赖学校和政府;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临近毕业仍在迷茫中徘徊;求职择业缺乏思路和方法,导致获得的面试机会不多。
分析以上因素可见,不少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三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第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第二,大学阶段如何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全面的就业准备;第三,求职择业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三个“不清楚”,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处于没有目标或者即使有目标也不清晰的状态,被动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工作时自然会四处碰壁。
因此,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呢?我们认为,从大学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应对三个职业准备清单(职业准入条件、核心知识结构和必备的职业技能),帮助大一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目标,并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学习才有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动力。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专题报告会、讲座等指导型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提高仅靠这些方式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由“知道”转变为“做到”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基于此,如何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让大学生“知道”,二是帮助大学生由“知道”转变为“做到”。
专题报告会、讲座、就业指导课等指导方式基本实现了帮助大学生“知道”的目的,而团体辅导、个体咨询、校内网络信息平台辅导等辅导型指导方式则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由“知道”到“做到”的转变。
团体辅导,就是把有相同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围绕着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困扰他们的问题,并理出头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个体咨询,即一对一咨询。这对大多数高校来说都难以实现,因为高校能做专业咨询的辅导老师很少。但是,如果能对某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一定数量的一对一研究性咨询,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成解决该类问题的手册提供给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参考,应该是可行的。
校内网络信息平台也就是高校各院系网站。在该平台上,各院系通过将各专业职业准入条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例及毕业生去向分析报告等信息上传,供全体学生查询,以此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的标准,提高求职择业能力。
(作者系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培训专家)
责编:思 齐
职业规划教育,创新才能发展
王 兴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004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超过50%的人毕业后一年内更换工作,可见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自身定位不准,学习针对性不强,缺乏长远规划,就业竞争力下降。
基于此,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是亟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学校作为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主体,应充分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是将学科教育渗透到职业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以拓展学科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意识等,如核心课程与德育课、大学语文课、心理辅导课等相关内容的融合。二是建立“全程式”职业规划教育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合理的规划指导,如大一时侧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大二、大三时通过课堂教学、各种职业测试、咨询、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潜能,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同时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便于定期了解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完善相应的就业跟踪机制。三是要创建本土化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测评工具。目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所运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多是从西方引进的,其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校要从国家、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揭示客观规律,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四是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应积极投入,培养熟悉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并拥有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家”型教师。五是知行统一,强化大学生职业活动体验。高校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互动座谈、自我测评、范例引导、模拟职场、辩论会等,让学生亲自体验职业生活,加深对职业世界的了解,进而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准确决策,确立自己生涯发展目标,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符号大学”折射的职业规划教育
何红兵
有人曾问,如果用标点符号表现大学生活每一年的特点,该如何表现?有人回答:大一是“?”,因为那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凡事都想问为什么;大二是“――”,因为大二是分化的一年,有的同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的则浑浑噩噩过日子;大三是“!”,你会突然发现时间飞逝,得到的和失去的都是那么明显;大四是“……”,意味着当时的一切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上面的回答,我们暂且称之为“符号大学”理论。透过“符号大学”理论,我们可以好好分析一下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的问题。
对于大一的学生,他们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暂获难得的轻松,激动的心情溢满心间,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在这个时候,如果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能较为困难。毕竟,理想中的大学是伊甸园,丢掉了压力,获得了自由,他们并不能够也不愿意想象接踵而至的就业压力,只是想享受大学生活的轻松与自由。可以想象,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怎会去思考那么多看似遥远的现实困境呢?苦口婆心的说教毫无用处。
大三的时候,回首走过的两年,望向毕业的前方,很多大学生会感到时光飞逝,遗憾自身知识的不足,并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在我看来,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有必要的,却有点晚。一方面,剩下的大学光景不多,难以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另一方面,临近毕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学生的浮躁情绪变得浓重,难以静下心来给自己设定目标。而到了大四,大学生活即将成为历史,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职业规划的缺失也只能成为碌碌无为者的遗憾。
“符号大学”理论中说大二是分化的一年,这个分化是双向的,既有人找到方向奋发崛起,也有人浑浑噩噩一无所获。而在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大学生分化形成的现实差距会让他们产生紧迫感,很多人渴望改变现实,却不知从何下手;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已经在学校各类社团、各种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需要专业的指导帮他们实现这个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意义更大,效果也更好。
其实,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现实的交叉很多,离不开现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属于比较枯燥的文科类知识,难以让学生产生很高的兴趣。但要是结合现实,让大学生了解到就业形势之紧迫、职业规划教育之重要,他们的兴趣自然会大大增加,教育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个案背景
徐某,男,大二学生,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工程方向)。该生高考时报读文科,倾向于填报经济类专业,但因成绩不理想,无法到达所填报专业的分数线,服从分配到现在就读的专业。他从小是父母抱养回来的,家中兄弟姐妹共4人,他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也是村里少数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之一,家人对其期望很高。
经历了大学第一年的学习,他的成绩比较差,有两门理科专业课不及格。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原本理科弱,对于这种科目即便重修都很难攻克下来,他害怕拿不到毕业证。另一方面,他反复强调自己是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没有时尚的敏感性,而且没有耐心学习服装工程专业中的缝纫基础、立体剪裁等看似女孩子较擅长的课程,他很不喜欢学习这个专业。
现在他思绪比较混乱,想法很多。第一,他尝试在大二开学初申请转专业,但因为学校对转专业有条件要求,当中一项“大一无挂科”就令他希望破灭。第二,他想退学,他认为与其在不喜欢而且学不好的专业耗四年,且到时还无法顺利毕业,还不如现在就果断退学到社会上去闯一闯。但这个想法一直都不敢让家里人知道,因为父母从小把他自己当成亲生儿子培养,基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一旦父母得知他退学的消息,后果将无法想象。第三,继续在迷茫的专业上摸爬,说不定仁慈的学校最后让他毕业,顺利拿到全家人引以为豪的大学本科毕业证,然后再去找一份跟专业无相干的工作。其咨询目标一是针对他目前的情况选择一条可行的出路,二是明确今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咨询前分析
在收纳面谈的过程中,可以察觉到他内心很矛盾。他想离开这个专业的意愿很强烈,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他认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看似女孩子该学的专业,大一的课程里面除了部分理论课外,多数是要学习缝纫基础、立体剪裁等手工课程,他不够耐心,很不习惯。二是他的理科基础较差,在服装工程方向课程里有物理和化学应用基础两门课,成绩都亮了红灯,他担心重修后仍无法通过。在结束了收纳面谈之后,笔者让他回去了解本专业前几届的师兄师姐的毕业及就业情况,并与其约好咨询的时间。
三、咨询过程
以下为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笔者与咨询者徐某之间的对话及情况分析。
1.分析可行性:“我不愿意拿父母的健康去冒险,退学这条路应该是行不通的。”
第二次见面发现他变得更加沮丧,他说,回去之后他尝试与家里的长兄私底下沟通,说出自己想退学的想法,遭到了哥哥的强烈反对。正如自己所想的,哥哥提出来的理由是家里父母接受不了他的这个做法。
笔者问:“你是否想过与父母沟通,尽量去说服他们?”“不可能!他们会疯掉的!”他还没等笔者把话说完,便立即做了否定。“我虽然是抱养的孩子,但他们对我胜过亲生,供我上大学。他们对我期望很高,也经不起村里面其他人的议论。我曾经想要求学校不把我退学的事情让家人知道,但老师说在办理退学申请时需要家长到场签名确认。”
看他情绪这么激动,自从上次收纳面谈后,他应该回去对退学这个想法做了一些努力。笔者接着问他:“我能不能这么理解:你现在已经觉得退学这条路行不通了?”他点点头回答:“我不愿意拿父母的健康去冒险,退学这条路应该是行不通的。”
2.明确兴趣:“我喜欢做营销类的工作,它让我很有成就感”
“假设有机会给你转专业,你最想读的是什么样的专业?”笔者问。“市场营销专业。”他脱口就出,也表示之前对这个专业有所关注。问其原因,他告诉我,自己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做营销类的工作,并且目前做着一份相关的兼职让他很有成就感。
此时,从他的眼神里确实可以感觉到在他自咨询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兴奋。因此,笔者感觉到这应该就是他兴趣的所在,提出:“你现在做的兼职是怎样一份工作?”他详细介绍了他目前的工作情况,是负责为某旅游公司做短途旅游产品的宣传,以高校学生作为客户,吸引他们组团旅游。他从大一第一学期末就开始做这份兼职,已做出不错的业绩,并且现在是本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但是现在转专业也是空想,学校有严格的规定,挂科的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又出现沮丧的神情。
在此之前,他也尝试提出转专业的申请,也曾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这回见面比收纳面谈那会的表达更加肯定了转专业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
笔者对他自己提出来的三个想法做了如下思考:其一,他想转专业和退学是为了避开现在所学的专业,但这两个方法到目前为止似乎不太可行;其二,他的第三个想法貌似表现出他并不完全否定现在的专业,但他害怕学不好和不能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感觉前途渺茫。
3.澄清认识:“一直以来那么抗拒这个专业,原来都是在逃避。”
“就目前看来,你好像没有其他选择了?”在他对自己想法逐一进行排除后,再一次与他确认。他叹了口气,说:“是的,这在我来咨询前已经感觉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继续读这个专业,你觉得‘学习成绩差’和‘对这个专业没兴趣’这两个原因中,哪一个会是更大的障碍?”他低头沉思了一会,抬起头告诉我,学习成绩差是他最大的障碍,他目前最担心的就是拿不到毕业证。至于专业兴趣问题,他也明白很多大学生读的专业都不是他们喜欢的,而且将来出去工作也不一定专业对口。“其实,你提醒了我!”他突然提高声调对笔者说,“一直以来那么抗拒这个专业,为自己找了各种原因,原来都是在逃避。”“逃避什么?”笔者追问。“逃避困难啊。”“你是指学习困难?理科课程?”他承认之前是自己的害怕心理令自己找各种借口来逃避对这个专业课程的学习。
笔者总结并与他进一步确认:“你的意思是:你来咨询之前那么强烈地想转专业或退学,主要是因为你没把大一的课程学好?”“其实也害怕今后继续学不好,拿不到毕业证。”他进一步补充。“这么说你不排斥这个专业?”笔者问。“不排斥,但也不喜欢。这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涉及很多制作衣服的工艺,这些细活男孩子很难做好。我们专业的男生大都担心以后的出路。”
4.确定做法:“这真不能靠运气,还真需要抓紧学习争取通过。”
既然他将该专业的课程描述得这么难,笔者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们专业其他学生的情况,“你们专业方向里大一时像你挂这两门课程的同学比例大概多少?”“十几人,大概20%~25%。”笔者接着问:“你们前几届师兄师姐的毕业情况你了解吗?毕业率怎么样?”他告诉笔者,这个专业方向每个年级约有65人,近些年每届会有两到三个人无法通过所有必修课或未达到总的学分标准而拿不到毕业证。
听完他的描述,笔者问:“那这两个数据对比,你有什么发现?”他望了望天花板,舒了一口气,然后看着笔者,说:“也就是说,在这剩下的三年里,之前挂科的同学绝大部分是重修并顺利通过的。”他坏笑了一下:“我应该不会这么倒霉吧?”“那你觉得还有什么要担心的呢?”两人都笑了。“不过这真不能靠运气,还真需要抓紧学习争取通过。”他神态认真地说。
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只是缺少勇气去面对。现在他终于正视了问题,也基本消除了之前的担忧。既然他现在并不排斥这个专业,那么接下来应该帮助他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
5.规划未来:“看来我真的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学点东西。”
“这专业方向的就业情况怎么样?”笔者进一步澄清问题:“你了解到的,师兄师姐大部分从事什么工作?”他说,大部分都是去服装企业,有的做服装设计和打版师,有的做服装销售,还有的专业不对口去一些公司做行政等。“你喜欢市场营销专业,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否跟你现在的专业结合起来?”他眨了眨眼,想了想,说:“服装销售吧,可能是这方向最能结合吧。”
笔者建议道:“你现在所学的专业,能让你更好地了解了服装制作从设计到成衣的全过程,这对做服装销售或服装品牌营销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他点头认同笔者的观点,应道:“也许这比读市场营销专业学得更加直接。看来我真的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学点东西。”“比如?”笔者看他好像已经有了计划,追问道。“去一些服装公司或服装卖场实习,在当中了解销售流程,或许能够得到意外收获。”“你是指?”“培养一下自己对服装的兴趣,提升时尚品位吧。”他自己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穿着,羞涩地笑了。
咨询到此,两个目标已基本达到,一方面他对自己目前的情况做了分析也做出了选择,另一方面他为自己定下了自己大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也结合了自己的兴趣明确了今后的职业方向。
徐某已经对自己的情况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判断,对学习困难的问题他感觉乐观了很多,并做出了要努力争取通过的承诺。另外,他也能将自己的喜好与现在的专业结合起来,找到突破点,明确今后为之奋斗的方向,让自己学习起来更加有动力。
四、案例总结与启示
第一,“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在这个个案中笔者通过不断引导,帮助来询者澄清自己当前遇到困难的真正原因,让他自己做出最恰当的选择,这符合职业规划师的咨询原则“所有问题最终的解决者应该是来询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