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德育原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国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私塾教育是我国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而随着现代教育的引进,私塾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被新式教育所取代。然而,受到所授知识内容的限制,我国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与传统私塾教育比较相似: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个人能力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长和老师们都渐渐意识到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这里引进多元智能理论,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究竟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而多元智能理论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又该怎样运用到孩子们实际的教育中去?这都值得我们思考,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如果能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小学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去,较好地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很多问题。
二、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在其著作《心智的构架》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人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人类智力因素只由逻辑数理能力和语言能力组成的这一说法;而提出了与人类智力相关多重因素,如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其中也包括数理逻辑能力和语言能力)来充实智力的评判标准。而相较于之前传统的认知,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无疑符合现下我们提畅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一理论的提出,也可以发现我们对“人”自我能力的发掘有了更多的进步。并且多元智能理论是不断发展的,这也符合我们不断发展的认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往这一理念中加入新的元素,所以说,多元智能理论是有极大生命力的。
多元智能理论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强调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应当注意学生是否有自己专长的方面,对于这一方面应当积极培养,而学生如果有些学科赶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我们也不应该予以指责。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的国学,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我国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些忽视,导致在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特殊性。不过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弘扬,使得语文教学又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就小学教学而言,让存在一些问题。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着极大的裨益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的观念问题
很多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理念还比较老旧,仍采用中国古代私塾教育的教育观念。对待语文教学只讲究两个字:一是读;二是背。采取的课堂方式就是领读和听写,这两种方式在巩固小学生语文基础方面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学过程中仅采取这两种方式则显得过于呆板,且不利于孩子的综合发展。
2.小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通常自制能力较差,很难做到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都知道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语句、词汇的积累,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地背记汉字,而应付老师的课堂听写是非常痛苦的事,而且即使背下来了,也大都是短暂记忆。如何让孩子自主快乐地学习是老师们的一大难题。
3.区域方言问题
小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也没有规范的学习方法让处于学习模仿阶段。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要来自于对周围世界的模仿。但是我国虽然已经普及普通话三十多年,且普通话作为我国语文学习的重要课程目标之一,但是很多地区受到方言影响,孩子即使在课堂上说普通话,下课后与同学或者回家后与家人的交流仍然使用方言。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如果能够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其中,则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首先,老师自己应该做好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且都拥有着不同的天赋,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学生。用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因材施教”。要充分调动语文课堂的一切资源,跨出应试教育的老观念,将更多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课堂中去。
其次,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简单化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音乐天赋,那就可以多推荐一些歌曲给他,让其通过唱歌,记歌词的方式学会掌握文章的节奏韵律和生僻字词;如果有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体现出不一样的天分,那么可以鼓励这个学生多多进行课堂演讲等,并且还可在在课堂推广,“课前三分钟”小演讲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有学生展现出较强的表演天分,则可以将语文课文改编成简单的小话剧,让同学进行课堂表演。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课本知识,并且使孩子们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综合发展。
最后,针对地区方言问题,多元智能理论也可以较好解决。由于方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到地方语言环境的影响,小学阶段孩子还处于模仿时期,因此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多元智能理论中将孩子的语言智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指标,指出儿童阶段是最佳语言的学习阶段。而作为老师可能很难改变学生家庭的语言氛围,但是可以做的是尽可能在学校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为孩子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普通话。
四、结语
本文已经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简要介绍,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我国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并且细化出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多元智能理论对解决这些问题又能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已经发现,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强化他们的天赋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则应积极主动地探索国内外较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新理论投入教学实践当中去,为我们的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并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
参考文献:
[1]杨璐.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来自美国的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056-02
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才能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初衷。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努力培养出身心素质健全和拥有创造性才能的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特殊的年龄发展阶段所独具的身心发展特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重视学生先天性的个体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一 素质教育观下语文教学期待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每个学生由于受到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并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同的智能、相同的兴趣。语文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在组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时,不必采用相同的方式。如果语文教师能够采用多种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与互动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加德纳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卓越能力,语言是使别人信服其行动过程的一种能力。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这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的能力。学生生活在优越的语言环境中,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说话训练,无形中提高说话的逻辑性,提高其辩论能力,从而增强其自信与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智能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必要保证。然而,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语言智能对学生的重要性,在以听讲为主的课堂上,不仅忽视了让学生“说话”这种必备的技能,而且没有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听讲的技巧,使学生不愿意参与学习,进而造成了教学的失败。
二 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
1.创设一个语文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师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地参观与饱含激情的朗读等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教师通过认真聆听学生的朗读,可以为学生树立有效倾听的榜样,起到鼓励学生倾听的作用。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应该掌握的最为重要的四个基础技能。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倾听习惯。倾听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上教师教授的重点知识,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添学生的活力,使其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能够保持心情的愉悦,享受学习,并能够主动快乐地学习。通过了解伟人的生平,学生可以反观自己,寻找自己与伟人相似的品质,弥补自己的不足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另外,语文教师在每次讲完课后,可以采用提问或者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为每个同学提供发言、辩论、阅读与写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上积极发言,在课下通过阅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来提高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语言智能。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应该打破以往固定的班级教学模式,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意识,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来接触更多的同学、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在语文的听、说、读、写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开展班级讨论、角色扮演和访谈等形式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使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与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课堂讨论当中,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把握讨论的大方向,重视学生讨论的自发性与灵活性,确保学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教师应该在课堂讨论之初明确讨论目的,提出学生参与讨论的要求与标准。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并控制学生发言的时间,鼓励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整个讨论中,确保讨论围绕着一个主题,指出学生离题的言论并指导其发言要回归主题。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进行总结与评价。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就需要对课文进行精细阅读与记忆。只有在真正了解了课文主旨与意义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将人物演得逼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中,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更能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开发,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三 结束语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健康发展,使广大受教育者在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收获自信。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著名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该理论看来,智能是一种生物生理潜能,只要某种能力被视为是有价值的,这种能力就应被确定为智能。在此基础上,一共把人类智能划分为系统,分别是:针对语言的掌握与运用的言语语言智能;针对逻辑关系之理解的数学逻辑智能;针对空间位置之感受的空间智能;针对音乐之感受与表达的音乐智能;针对身体之协调灵活能力的运动智能;针对他人的表情、动作之敏感程度以及对此做出反应能力的人际沟通智能;针对个体洞察和反省能力的自我认知智能;针对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在同一个人身上是共存的,只是因每个人个性特征的区别,因此其智能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带来了在发展方向上的区别。而差异性正是多元智能理论所注重之处,体现在教学上,就在于必须充分兼顾每一个学生在智能发展上的差异,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其各自的智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缺陷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语文教学模式上存在着许多缺陷。主要体现为:
1.重知识灌输不重能力培养
一直以来,受制于中考“指挥棒”,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注重其知识灌输的功能,对其能力培养方面的功能却“一笔带过”,导致学生虽然被传授了大量的语文课本知识,但在语言智能方面没有明显提高。这对于他们的终生发展自然是很不利的。
2.不注重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在个性特征上都存在着千差万别,但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相同的标准和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来针对不同学生的培养。一旦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对路,则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学生也会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逐渐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终在整体教学效果上形成两极分化。
3.评价机制单一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目前,我们在教学评价上仅仅以标准化测试的卷面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的智能组合。这种以卷面成绩“一票否决”的做法,一方面不利于对学生的个性开发;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受到影响,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案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古代诗歌四首》为例,来探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案。《古代诗歌四首》一共包括《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四首。正式教学之前,师生都要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对课文有初步了解。然后可以把教学分解为以下步骤:
1.对学生进行分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工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差异,将他们划分为若干小组。其中,A组负责对课文的朗读,由擅长朗读的学生组成。B组负责对诗歌中的情景进行描述,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C组负责把诗歌中的情景描绘为彩图,由擅长美术的学生组成。D组负责拍摄一些能够反映出诗歌中意向的照片并制作为PPT,由擅长摄影的学生组成。
2.导入教学
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最具特色吗?然后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答案:唐诗,宋词,元曲。此外,魏晋时期的文化高度繁荣,也诞生了不少诗歌名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分别在魏晋、唐、宋和元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3.各组开始安排合作学习
正式开始教学后,教师要有意地引导各组具有不同个性特质的学生,在相互分工中互相配合。这样通过语文教学,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教师为学生简单揭示四首古诗分别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后,A、D两组开始走上讲台。在A组声情并茂的朗读中,C组同步对PPT进行播放。当朗读结束后,PPT的播放也同步结束。
然后是B、C两组上场。由B组像导游介绍风景那样,为全班学生描述诗歌中的情境。与此同时,C组在黑板上,根据B组对诗歌的描述,把诗歌的情境即兴创作为水墨画。
4.学生分组讨论
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适时点拨。以《观沧海》为例,学生需要讨论的要点包括:(1)这首诗的“诗眼”何在?(在于“观”这个字,后面的情景都是围绕“观”展开的)(2)这首诗包含了哪些意思,其中实写和虚写分别是哪些?(3)哪些诗句体现了诗人的博怀?(4)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与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初中语文来讲,采取这种模式来进行教学,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语文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因此它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的。
课内学习的语文基础知识在课外得到运用,会提高学习兴趣;广泛的课外语文实践,使我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与练习,更容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熟练的语文技巧。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上,教师比较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而忽视了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果单单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是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的,因此要正确设置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学生要积极地在有限的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多加强课外的学习,才能保障学习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采取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枯燥无味,进而失去学习的
兴趣。
3.互动式教学缺乏
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因素,使得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少,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初中语文学习和接受能力。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显示出不够积极的态度。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总会将学校所学到的课程或教学内容与家人进行分享,而家人也都会给予学生高度的肯定与实质回馈。在本教学方案中,有一项活动是找家人、教师、同学分享自己制作的未来名片,并请他们填写建议或回馈。这种师生的鼓励互动,在无形间鼓舞学生朝着梦想前进,也让学生感受到他的未来志愿是被认同的,被支持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让他可以在实现自己未来志
愿的过程,继续坚持下去。
通过课外小说、漫画、电影DVD等,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翻阅,也可以带回家自行观看。学生在观看书籍或电影时,多少都能对未来想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在课堂教学外,继续接触未来想象议题,进行潜在课程。学生具有决定最有价值的未来之能力,能制订实行未来志愿的计划,并具备执行的能力。整体而言,学生懂得要先具备前瞻性思考能力预测未来趋势,透过批判性思考与价值澄清的分析,决定出最能展现社会价值的志愿,成为世界公
民,并且制订计划努力执行。真正达到“能够创造有价值的未来”这个学习目标。学生一开始都很快地想到自己以后的志愿,但是当学生要去思考这个工作在社会上存在的意义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时,他们先是愣住,接下来开始很认真去思考这个未来志愿具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一旦想出来后,会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志愿感到很开心,也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有社会价值。他们也开始觉得自己可以不用等到长大就可以当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公民。
2.培养目标的全面性
启发式教学思想强调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心理发展的过程,认为教学的着重点在于,在使学生掌握“双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他们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理能力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同时,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德育,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也得到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等。智育中有德育,德育中有智育。在启发式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来学习语文、获取知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获取语文知识能力作为根本任务。
3.倡导教师主导下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
启发式教学思想强调“知行合一”,认为学习是知与做相统一的主动行为。因此,倡导教师主导下的有意义活动教学。强调教师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力等去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强调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以提高学生的智力参与度,促使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对学习任务所内含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体验与感悟。语文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在语文教学中的不断发展,是一个语文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认知结构逐渐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进化。
4.加大对课外阅读教育投入经费
对于加大投入教育经费,通过调查,除了教科书和工具书外,其他课外资源在初中语文日常教学中的开发利用率很低,尤其是电视、投影、课堂教学中的辩论会、研讨会、公共设施、具有实践性的采访、报告会等利用率都在10%以下。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89-02
1 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语文情景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目前,伴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教育体制,改革课程也随之不断深入,“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人们所重视的,并且新课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语文教师大多都已经接受。但自上世纪90年代情景教学诞生后,在语文课堂上情景教学的优势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怎样才能更好地应用情景教学也收到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都愿意使用情景教学法,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虽然如此,但是情景教学法还没有产生一个完善的系统,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这时候,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恰好能够弥补这个缺陷,下面,就是笔者总结情景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结合的几点必要性:
1.1难点问题或重点问题才适合使用情景教学
开展情景教学具有随意性,因此有时难以紧扣教学的重点。曾经有学者如此说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凡是遇到的问题,教师都开展情景教学,那么这节课无疑是失败的,因此,难点问题或重点问题才适合使用情景教学,正所谓刀刃上要使用好钢,这样最主要是为了师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课堂的重难点。”换而言之,若情景教学应用的时候脱离了文本,那么对于学生理解文本而言是不存在帮助。
1.2现代教育所应用的技术手段科学性还有待提高
给人一种“穿新鞋走旧路”的感觉。目前,开展情景教学的主要载体就是多媒体技术,因为其含有大量的信息知识,能够直接地将形象表现在学生面前,并且使用简便,较好地辅助语文教学课堂。不过仍然有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掌握多媒体技术,没有充分发挥现代的教育技术所起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如果仅仅将教师看作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载体,那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短期内是不会有任何改变,所改变的只不过是将黑板搬到计算机上,仅此而已。”如此使用多媒体只能说流于形式,试问课堂怎么会去到效果。
1.3在情景教学应用的时候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体验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有部分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之后,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对于文本的理解,忽视了学生自身独特的见解。那么虽然说是使用了情景教学,但是并没有顾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对情景进行独自的理解,很难促使学生独立主动思考,不便于师生间的互动,而且在开展情境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也没有形成对知识的架构。
综合以上所述,情景教学虽然适合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但为了能够使得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效果,可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某些具有参考性的理论,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智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在初中语文情景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观照的方式
多元智能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在充分开发学生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智能特征,从而设计出相关的情景教学。一般而言,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与智能类型,但在智能结构中一定会有着较为优越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观照”就是让学生能够选择符合自身学习方式与智能结构,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情景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智能,这样才能重塑其学生们的自信心,语文情景教学才会真正成为其挖掘潜力、拓展思维、开发智力的地方。
2.1由语言智能的特点,在开展语文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充分在口头表达与写作上使用文字的能力就是本文所说的言语智能。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情景教学当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显露出自己所长,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不能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方法,单纯设计问题,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而是应该安排学生依据“变化”熟读文章,并思考讨论,这两个地方究竟隐含了做着怎样的感情?这些描写能够渲染出怎样的效果?如此一来,每位同学都各抒己见,这样就能使得学生更加具有积极性,并由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发言小组讨论后整理综合讨论结果。使用讨论法,不仅为语言智能较好的同学提供展示的平台,还能给这方面较差的同学一次锻炼、学习、参与的机会。这样的互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的课堂上每一位都是参与者,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2由空间智能的特点,在语文情景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观察力
确切地感受视觉、空间并能够完成知觉更改的能力就是空间智能。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得学生要仔细地观察,而且由自己所观察的重新描绘事物的特点、形态等等。比如:在讲授《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对于大自然的形态,物种与物种之间的沟通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让每位学生画出自己所观察到的昆虫等之间的沟通方式,并在课堂上展示。通过这种方法,每位同学都可以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科教短片,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2.3由肢体语言等动觉智能特点,在语文情景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
擅长于使用肢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的技巧以及使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与制作能力就是本文所说的动觉智能。动觉智能可以为好动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采取舞台剧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按照对于文章的理解,将其改成剧本,然后根据剧本分配角色。这样不仅给了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还能使得学生更加认真地挖掘课文的深层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真正正走进作者的创作世界,感悟作者创作时的真情实感,除此之外,还能充分挖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如此一来,语文课堂一改过去读文、问题、回答沉闷的模式,变成了一个集文、图、演、形、声于一体的艺术圣殿。
2.4由自然观察者的智能特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接近大自然
擅长于认识或划分自然环境中如动植物等大量物种的能力就是自然观察者智能。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文本并不敏感,简单的方块文字并不能勾起学生的联想,仅使得学生能够亲身体现,才会有更深的感悟。例如:讲授《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郊外,感受一下郊外植物那种勃勃生机,使得学生能够尽情地参观、细致观察,不仅可以领略到家乡风景的独特,还能将此景象更加深刻地浮现在脑海之中,学生对于“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不再是抽象的理解,而是一种更加形象具体的体会;学生对于“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有了更加直观的体会,同时也加深了对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这样的语文情景教学就不仅读、看、析、解文等沉闷的步骤,而是对自然的敬畏,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5有内省智能特点,在情景教学当时适当给学生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加深其对于所学内容的认识
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使用相关的行为这就是内省智能。某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停留在肤浅的理解上,其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但一般都是趋简怕难。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大致了解为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但对于文章当中句子的详细描写还是掌握不到。这样,学生就要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并将文章中的重要段落仔细研读一遍,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反复琢磨段落中的某些词语,学生再内省体会个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体现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等都通过背影恰当地显示出来。背影,犹如电光火石,一下子照亮了父亲丰富的内心世界,照见了作者的灵魂。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对于文章的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还能拓展学生的思考思路,从而培育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渲染了积极主动的语文情景教学氛围。
2.6有效利用智能的组合,重视培养学生智能的全方位发展
根据开发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课程的模式基本上能够简单概括成借多元智能理论来教学与为多元智能来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前者可看成在教育的方式或模式上的新探索、新追求;后者就可成成是对教育的最终目的的新研究。两者对于传统的课程而言,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处于初中的学生是发育阶段,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处于构建的初级阶段,因此为了学生的智能长远发展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借助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还要时刻重视学生的多元智能是否培养起来,换而言之,即“为了多元智能而教学”。同时也代表着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是否是多元智能,不过,也并非将培养学生智能发展的重担完全由语文教学所承担,这样做也违反了多元智能理论科学性的初衷。在确保能够推动学生在初中语文情景教学能够发展多元化智能,教师还要科学地设计情景教学,这样智能与学习才能构建成良性的循环,学生才会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的情景教学当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目的地构筑有利于学生发展智能的情景教学,还要科学地策划不同智能情景,这样就可以使得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
3 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从产生至今20年以来,始终维持着其独特的魅力,这表明了多元智能理论是适合在情境教育中使用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上的贡献出了重新阐释智能的意义之外,还将传统的教育理念重新塑造,不仅让教师能够有更广阔的视野,还倡导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向多样化的方面发展。尽管多元智能理论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不过其深深影响着教育的知道,在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之后,初中语文情景教学更拥有科学性的理论,系统系的操作,其作用就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仅有这样,才可以使得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情景教学也会因此而迈上一个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温德峰.建构生态的语文课堂――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验和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06).
[2]李雪雯.挖掘、协作、评价――应用多元智能教学手段培养独特的学生[J].中学教学参考,2011(07).
[3]徐振华.多元智能理论:地理教学改革的新支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03).
[4]张玲.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1).
[5]郭琴琴.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个性化教育的启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
[6]龚宝成,胡志琦.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渗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7]刘代群.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2).
[8]康彦姝.多元智力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7).
[9]曹如亮,乔志强,王艳.多元智能让我们的课改有了支点――来自呼和浩特市新城实验区的研究报告[J].江苏教育研究,2009(09).
[10]赵兵.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基于“因材施教”的一些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86-02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一元且是可以测量的,而能够测量的智能只包括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教师和家长都认为,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就可以升入好的高中,考入好的大学,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差生”,连学生都认为自己是差生,自暴自弃。众所周知,卫生学校的语文课是作为基础文化课并非专业课,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成功者”,并且意识到语文课和其他专业课同样很重要呢?可以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来改变目前卫生学校的语文教学状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心智的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把多元智能理论界定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人的智能并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人类智能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人的智能体现在多个方面。”他认为人的智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语言智能:即口头表达或写作中有效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②逻辑——数学智能:数学及逻辑推理能力及科学分析能力。空间智能;③空间智能:即在脑子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运用和操作这个模式的能力。包括对色彩、线条、结构、形状和空间关系的敏感性,以及通过平面图形或立体造型等形式再现空间关系的能力,还包括发达的空间思维和定位能力;④音乐智能:即能感受、辨别、记忆、改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⑤身体运动智能:即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来表达思想及情感的能力、运用双手制作或改造某些产品的能力;⑥人际关系智能:即理解他人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和感知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及情感的能力;⑦自我认识智能:是一种能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这一模式的能力;⑧自然智能:即个体辨别环境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⑨存在智能:即对人生和宇宙终极状态的思考能力。这九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我们无法告诉丘吉尔、莫扎特、爱因斯坦、毕加索谁更聪明、谁更成功,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个方面更聪明、在哪个方面更成功,以及他们各自怎样聪明、怎样成功。因为上述的九种智能在个体智能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不过表现的程度和方式不一样而已。因此,在学校里没有差生,每个学生都具有这九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也不是差生,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也可以使其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1. 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而教语文。语文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各种智能,表1用语文教学活动与智能之间对应的关系表来说明。
教学时需要把握每种智能的发展阶段,理解围绕语文所积淀下来的文化智慧、知识基础、实践方法、技能和技巧,为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向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发展,也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成功者”。比如,在上《雷雨》时可通过以下步骤来教学:①介绍这篇课文产生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②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分组让学生讨论雷雨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并讲述出来;④布置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给雷雨写篇续集,并让每组学生准备道具、戏服、音乐准备在教室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还培养了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我认知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当然,不是每节课都可以开发、培养学生的各种智能,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合适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智能。
2. 用多元智能来教语文,每种智能都可以成为获取该智能领域之外的知识的手段:运用身体动作学习单词、运用音乐教数学概念、运用艺术手法惟妙惟肖展现不同时段的历史和不同的文化风貌、通过辩论探讨事实的各个方面、运用比较的手法分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等。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其中的一种智能来获取其他智能。如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时,笔者按以下流程进行教学:活动准备创设情境(案例导入,规划未来职场)明确任务(明确主题:“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 市场调查,方案策划分解任务,设计步骤如表2。
由上述教学活动可以看出,通过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及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辩论等语文综合能力。
3. 围绕多元智能来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具有的智能、如何开发智能,以及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怎样积极地运用智能。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能组合,可制定一个评价量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到底具有哪些方面的智能,明确自己的智能特长领域。然后,将所有的学生按智能领域的不同进行分组,并搜集资料进行各种活动来开发自己的特长领域。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各种智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各种智能一视同仁。卫生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可以为多元智能而教语文,也可以利用多元智能来教语文。当然,在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教学中,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也没必要把多种智能全部整合进来。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熟悉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合自己的教学深入开展实践。授课时,教师应找准教材的切入点,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各项智能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戏剧;语文课堂教学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drama
Li Yue-hui
【Abstract】There is a far-reaching teaching significance in the very few plays adapted in the Chinese textbook.The plays, including lifelike characters, vivid tone and daily scenes, would be boring for the students if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re adopted in teaching. The students could be into learning plays when they are given chances to play roles meanwhile the Multivariate intelligent theory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in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Multivariate intelligent theory;Drama;Chinese teaching of classroom
戏剧是把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科技(如声、光、电技术)熔于一炉,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典型形象,揭示社会矛盾,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形式。戏剧作为一种古老又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超越种族的差异、文化的差异;超越地域疆界的空间隔阂;超越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界限,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历史穿透力。纵览戏剧自出现以来的漫长岁月,它不仅作为我们人类的娱乐形式,同时它也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是教育必要的一部分。英国著名戏剧家、教育家布赖恩·威认为:戏剧首先是一种促进孩子作为人类一份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戏剧教育开发每一个人。加拿大艺术教育家韦爱诗博士也认为:通过戏剧开发人的潜力应包括各种能力的孩子,而不仅仅是少数天才。事实上,我们将学生参与戏剧活动能培养的智能可列如下关系表格(如表1):
表1戏剧活动组别 可培养的智能
编剧组 语言智能(用书面表达故事情节、角色特征)
导演组 人际关系智能(配音演员的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对演出的统筹、计划管理能力)
演出组 身体-动作智能(对角色的理解及表现能力)
剧务组 空间智能(背景画创作、道具颜色选择及动手布置能力)
配音组 语言智能(理解角色与演员动作动调配音能力,加入
旁白等);音乐智能(对剧目背景音乐的选择能力)
实践出真知,下面就剧本教学自身的特殊规律和可操作性原则,我们在教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层面:
1. 注重剧本教学作为一种重要课外活动的现实意义 演戏历来被看作是孩子接受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小学教育把戏剧看成是培养、教育学生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例如孩提时期的“过家家”,少年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将有些情节较为生动的小说、童话、文言文改编成剧本,举行把“课文搬到舞台”的课外活动。有些教师指导学生把《皇帝的新装》、《唐雎不辱使命》等改编为话剧,让学生自导自演。近年来,戏剧被引入课堂,作为巩固学生课内所学文化知识的一种手段。将戏剧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改变学生仅仅作为“接受者”的局面,也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学到知识,健康成长,因此是一种值得得尝试的教学方式。
2. 注重学生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从中受到艺术情趣的熏陶,使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例如,在讲授《石壕吏》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老太婆、老翁、借宿人,两名差役等角色,按照课文内容对“有吏夜捉人”一节进行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体会“安吏之乱”给广大百姓带来的痛苦和诗人深切的同情之心。再如《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教师在讲授完后,让学生扮安陵君、秦王、唐雎,让他们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把各自扮演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深地了解和把握人物性格和精神风貌。总之,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3. 注重学生个性差异,采取不同能力的学生分配不同活动任务的原则,以求操作时游刃有余 让学生组成剧组,选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强的学生当“导演”,擅长美术的画“板景”,擅长音乐的配乐、选曲、伴奏,擅长表演的扮角色,擅长口语表达的配音。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安排:讲课前几天找几个擅长表演的同学担任角色去排练,要求是:①要化装;②要演出人物的性格,要背台词;③语文科代表当导演。擅长音乐、美术的同学根据文章剧情创设场景。其他同学都是评委,看看他们之中谁是最佳扮演者,谁表演的细节有差错。这样,班里的每位同学都能各取所长,广泛参与。到了上课那天,同学们用挑剔的眼光寻找表演同学的失误,而台上表演的同学个个信心十足,准备充分,加之美丽的“板景”,合拍的乐曲。使学生身临其境。扮演骗子的同学时时不忘转动眼珠;扮演皇帝的同学真得准备了好几身衣服,还带上的王冠;扮演忠心耿耿老大臣的同学还驾上了一副自制的金丝边眼镜。他们一上场就到引起了同学们的一阵笑声。表演过程中,表演的演得认真,观看的看得仔细,换“板景”的乐此不疲,配音、配乐的步调一致,骗子的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各种智能得以培养。
综上所述,以戏剧教学为突破口,触及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尽管还不很全面,不很深入,但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愉快学习境界,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还有一些成效。具体如下:
1) 采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的框架模式,使课堂教学的通道完全敞开,打通多角度思维模式,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2) 采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知识的模式,使课堂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特潜能的创造型学生。
3) 采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可以突破过去习惯于求同的教学模式,而开始对同一对象的思考的重要进行求异。质疑争论,点拨触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为学生求异思路开创了良好的环境。
4) 采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可以使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注入模式、平面模式转为启发模式、讨论模式、立体模式。
实践证明,在思维完全置于开放的今天,社会迫切需求一种新模式的课堂师生信息交流平台,而戏剧表演活动就是顺应学生求知广阔天地中的一缕春风,吹拂着每位莘莘学子进取之心!
参考文献
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和交流沟通的工具,语文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的开放性、综合性又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媒介和阵地。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开发少儿智力、培养综合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育界对小学语文教育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教学原理的探究和运用上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别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1],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与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效的结合方式、改进应用效果、探索应用规律,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各方面的综合知识,而且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分为八种: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等[2]。与以往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相比,多元智能理论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多元性
以上八种智能因素多维并存、独立表现,即智能以多元化形式存在,一个人的能力可能在一种或几种智能因素上表现得更加突出[3]。因此评价学生应全面综合考量,学生能力才能全面发展,而这正是教学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2)差异性
由于每个人的智能均相对独立存在,且个体间发展程度也有所不同,不同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方法产生的培养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体智能发展程度,正视个体间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进行个性化培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实践性
加德纳把智能看做是个体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亦即来源于实践,并指向实践,从而培养实践中发现新知识和创新产品的能力。因此相较于其他理论,更注重实践性。
(4)文化性
加德纳认为:智能与社会环境、文化取向、价值标准等密切有关,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对智能的理解各不相同,对智力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理念重构
(1)构建乐观积极的学生观
著名作家席慕蓉学生时代人文素养得到了单方面的高度发展,逻辑智能却遭到了压抑,以至于数学考试只能交白卷。数学家华罗庚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但是生活实践能力很弱,往往需要有人照顾才可以。从传统的学生观来评价,上述两人均可列入智力低下之列,而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没有绝对的后进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潜能。
(2)形成欣赏肯定的教育观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欣赏肯定的态度积极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和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欣赏和肯定,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同时,教师应配合其智能特点,更为主动、自觉地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促进其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3)发展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在传统教育中,考试测验分数是评价学生发展的主要指标,而考试测验过分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不仅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内在潜能,而且难以有效帮助教师全面、完整地评估学生潜力。我们应摒弃传统的评价观,以全方位、发展性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建立更为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不仅能够打破旧有模式,而且可以尝试全新、开放的课堂教学方式[4]。在应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思路。
(1)教育主体的多元化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前提就是对每个学生智能特征的充分了解和充分尊重。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才能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通过访谈、调查、测评、观察等收集学生学习资料、了解学生成长经历、建立学生成长卡片等了解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为开发其多元智能奠定基础。
(2)课堂切入的多元化
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课程设计,形式更为灵活,在一节课中把八种智能全部体现显然不可取,而且可能引发负面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每篇新课文时,应找准教材的切入点,采用音乐、游戏、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入多种智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寻求最佳切入点,使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发展。
(3)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后,教学形式也应实现多元化。如教师可综合考虑学生差异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前预习、课堂合作讨论、表演课本内容、课后研讨等,使得学生全员参与、人人锻炼、团队合作、发展智能,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并且在小组成员间营造互相竞争、互相激励的良好氛围。另外,积极引入信息网络技术,以声、图、文、动多种形式表现授课内容,化枯燥为灵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创建新的评价方式。试卷只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条途径,还可以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外知识的丰富性、课外读物的阅读量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价。改革试卷题型,加入“画画、编故事”等活泼的题型。
(5)作业形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习热情。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后,应积极创新创新作业形式,如请学生提前通过报纸、杂志、网络、录像等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在班级中交流,资源共享;课后则根据课文内容编绘连环画等,从而起到巩固知识、拓展智能的效果。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又是学生构建多元智能的舞台。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听、说、读、写训练,感受和体验各种学习过程和经验,开发、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取得了一些效果。
(1)多种形式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情境导入部分,我采用了看动画、听录音、配乐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倾听并思考。同时,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有背景、有提示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训练。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按要求个别朗读、换不同问答形式朗读、男女生互读、同桌合作朗读、分小组配合读等形式训练“读”的能力。同时,我对“写”的内容进行了设计,有书空、描红等,训练书写能力。
(2)交流反馈提高内省智能
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我设计了语言训练环节,并提出了若干问题。接着,先让全体学生进行准备,再请若干学生回答,要求回答不够好的学生认真倾听其他说得好的同学的示范,使他们有时间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然后让他们再说一次,从而起到自我修改、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效果。我则在必要时给予评估、示范,使学生及时调整。在教学中,通过反思,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会取得明显的进步,同时,还能有效地开发内省智能。
(3)语言训练强化数理智能
朗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朗读理解训练,让其寻找、筛选、加工语言信息,培养学生对事物间如类比、对比、因果、逻辑等关系的敏感性。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我请全班男女生对读课文的前两个小节,然后,媒体出示一问一答的形式,请学生用一问一答的句式,朗读课文的前两个小节。这些朗读具有挑战性,学生通过寻找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使思维和表达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数理—逻辑能力。
(4)多重手段促进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指学生感知结构、空间、色彩和形状的能力。我多次利用真实空间如教室、实物、图画及利用学生想象能力等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如学习“方”时,利用课桌引入“长方形”的概念;学习“伞”时,则以雨伞实物来说明气组成结构,并利用动画片来帮助学习汉字的演变。利用真实空间、实物、图片、板书、图解等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开发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5)合作学习塑造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准确辨别、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后从而实现团队合作的能力。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搜集资料,课堂上小组合作辩论合作表演,等等,不仅营造了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而且使学生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此外,我邀请学生对他人的朗读、表演等进行评价,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环境和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充分发挥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优势,学生的交往智能也在评价中得到了提高。
(6)贴近生活培养自然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就是要创造环境,使学生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到生活实践中去学习,摸索自然界的规律。由于条件、环境、教学计划等限制,不可能把《比尾巴》的教学场所设置在动物园。因此,我通过家校通的联系渠道及时和家长沟通,建议他们课前或课后陪同孩子参观动物园,让学生全面贴近自然环境,调动各器官去感知事物;根据观察,收集自然观察的资料,制作动物剪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7)创设情境开发音乐智能
语文是以语言和文字为媒介,表现生活并表达思想感情,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而小学生善于模仿、节奏感强、易于激发音乐潜能。因此,我积极尝试了将音乐、舞蹈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音乐创设特殊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内容、体验情境交融效果。另外,通过设计边打节奏边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把音乐中的节奏感融入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中,使学生体验到文字的节奏之美、韵律之美,为学生的记忆与积累提供支架。
(8)设置游戏培养运动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授课内容设计表演项目,从而提高学生运动智能。如在反义词的学习过程中,将肢体语言与词语学习有机结合。我说大,学生说小;我说方,学生说圆;我说高,学生说矮,同时要求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达其含义。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同时训练了肢体语、口语和书面语,促进了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实现了动作与表情的协调,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记住了教学内容。
四、结语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且学生乐于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智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1.关于多元阅读理论
多元阅读理论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阅读教学思想。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专家霍华德.加德纳和他的助手们历经多年观察和实验研究而得出的理论。在加德纳看来,人的智能至少有八种,分别是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也就是说,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而且各个智能强弱不同,形成特定的智能结构。不同的个体人对应不同的智能结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其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比如有的孩子数理逻辑智能能强于语言智能,数学学习会占优势,而文科学习则显得很难;有的孩子音乐智能强于语言智能,所以很有音乐天赋,却往往在语言表现上令人不如意。一个人的各种智能有强弱之分,但却并非各自为政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在很多事情中,往往需要人们多方面的智能参与。因此,评价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仅仅根据某一项智能,而要多元化地看待。语文虽然是文科,但它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语文的学习不是单纯某个智能的参与,而是人的多个智能的综合运用。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中,人是以多元智能来参与的主体,所以语文阅读不是单一的阅读,而是多元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多元阅读理论作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切入实现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2.多元阅读理论的应用
2.1编写多元阅读辅助教材。为使阅读取得切实效果,使多元阅读理论得到充分应用,可考虑编写与教材配大的多元阅读教材。现行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特定主题,教学重点以及习题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情感主线,而在方法指导上却有所欠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要"授人以渔",而不能仅仅授人以鱼,也即方法学习应该更重要,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提升。因此,有必要编排一些辅的多元阅读教材,从侧面配合教材的使用,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立体化。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实际,多元阅读教材每个单元都应设置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看图说话写话、单元练习等板块,要力争使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各种智能都得到相应的训练,实现全部智能均衡发展。
2.2多元化地解读阅读文本。阅读终究要体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根据多元理论,阅读文本的解读要注意避免单一,既要设法从多个维度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比如针对一个文本,可以从情感、自然、科学、艺术等不同的角度,分别调动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的参与,并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理体会,又可使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和语言智能综合应用于过程中。由于多种智能的参与,学生的阅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进而对文本实现更加立体化的理解。
当然,多元化阅读也并非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把每方面都做到,使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的智能都能参与到实践。一堂课时间有限,短短几十分钟要想让学生的各方面智能都被调动起来,难免还是有些难度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尝试过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每个角度至少调动起一种智能。阅读完成后,各组派代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各组交流过程中,可有效地相互补充不同角度的阅读思维和成果。如此一来,可实现各个角度、各种智能干预下的阅读的深入,从而使全班学生各方面智能水平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也使阅读文本的解读更加透彻。
2.3建构多元化的阅读课堂。多元阅读的实现,还有赖于多元化的阅读课堂。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一言堂,或者喜欢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讲。如果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未按教师引导去思考,就可能引来教师的责骂。这样的课堂没有民主,显得单调乏味,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时日长了,学生都仿佛一个样,是一个模子中出的一样。相应地,学生的智能水平发展就会失衡,而某些学生的某些本来较强的智能却可能得不到发展,反而被压抑至死。这种现象在当今成年人中调查是不难发现的,他们就都是从传统的教学中走过来的,大多都被要求成为听话的学生,按照统一的尺度来培养,结果很多失去了本有的个性特色,有的某些特长天赋被埋没掉。现代教育理念下,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于是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智能均得到发展,不至受到压抑。如何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课堂呢?第一,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第二,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第三,教师要注意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解读;第四,营造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勇气表达,有能力思考。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使学生的各种智能都参与并发展。
1 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新课标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质素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也就是说,教师要有开发资源的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应用。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舌头语是口头语言,作文就是书面语,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笔者认为农村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学生能够创造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周而复始,学生就能积累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并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空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把一切智慧和美好、愚昧与丑陋一起传递给你,使你驰骋于古今天地之中。”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美读习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地区图书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可以动员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在读中质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看书阅读质疑的兴趣,通过讨论把他们的视角从文本引向社会。
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发表对共性的看法,结合自己的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3 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农村地区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
广大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上时代烙印,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知识。
广大农村地区中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农村语文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农村地区中学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就是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它倡议智能是可分布、情境化、可发展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因此,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或者引入一些集形象生动、情绪色彩、主题鲜明于一体的具体教学场景,通过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教学之中。这样既有利于帮助他们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教材主旨,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
1.在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意义
1.1使情境教学方法更加形象
当前,青少年往往在心理及生理上都处在发育及完善的过程中。因此,他们对于一些亲眼看到的或者亲耳听到的,往往会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多元智能理论是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知识转变成更加形象、直观的情境。可以让初中生在身临其境中,对学到的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不仅以讲解知识点为主,更多地主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入一些更加形象、直观的元素。这不仅可以指导初中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还可以从多元智能角度,创设活泼、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情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1]。
1.2优化情境教学理念
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初中生的后期发展。在初中语文中进行情境教学,是从多个不同智能角度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初中生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适应初中生对不同智能层次的发展需求,对其各种智能都产生相应的刺激,促进其智能全方位、多元化地发展。所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不仅使其目的更加科学,效果更加显著,还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成果更加丰硕。
2.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进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实际上,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契合点,可以优化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发挥引导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贯穿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愿,开发潜能。
2.1设计具有多元智能性的课堂问题
想要开发初中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做文章,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学习内容,由探究性问题引导初中生一步步地走进语文的美妙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语文的奥秘。
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帮助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其解决途径及结论成果进行交流沟通。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多元智能性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全文朗读,再引导他们提出诸如:“作者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表达了其当时怎样的心情?有何作用?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背景是什么?”等此类的问题。紧接着,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渐渐引出这篇文章的主旨:“生死是生命的象征,组成了人类的血缘之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随着这些具有多元智能性的课堂问题被不断地解答,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大意,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综合能力,培养了优良品质。
2.2创设多元智能化的活动情境
由于初中阶段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发育是不尽相同的,并且类型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进行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优势智能,开发潜能。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特征,创设多元智能化的活动情境[2]。
在教学《走上辩论台》活动课内容时,任课教师可以率先确定一个主题比较鲜明、内容比较容易激发初中生兴趣的辩题,如“我看追星现象”等,在课堂上举办一次辩论赛,让课堂变成辩论台,实地进行辩论赛。在辩论赛中,任课教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依据其智能特点,将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通过这种方式,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面对传统教育理念,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不仅可以让任课教师拥有更宽广的视野,使他们注意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还使其教学理论更加科学、系统,更有利于初中生全面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