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3.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4.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小学开设英语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为前提的,通过听、说、读、唱、玩、演等方式,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智力,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要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就应当把握好其特征,遵循其原则。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的背景要求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学习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上,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已不仅是和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更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我们国家要想更好的对外开放跟上国际时代潮流,就首先应当使我国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
但是,由于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非凡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单一,因此,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摘要:多数学生在经过中学六年的英语学习以后,他们学到的英语仍只能算是“聋哑”英语,词汇量仅有两千。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外语的教学质量?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需要,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就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制订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二)、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有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7、8岁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模拟等特征。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生疏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喜好,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学习外语时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摘要:模拟力、可塑性强等。因此,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也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力,通过对外语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品德、文化、和心理素质。外语课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各种修养,形成国际竞争意识,使他们长大后更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和满足以后国际交往的需要。
二、农村小学的特征
农村小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四周的一些行政村,和城里小孩相比会有一定的差别。因而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调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摘要:
1、农村孩子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四周特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
2、农村小学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贯、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喜好,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3、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每次仅二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英语的习得。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4、家庭教育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更何况一年级的孩子才六、七岁,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再来个英语,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是心怀疑问摘要:“这么小的孩子,能学好吗?”而有的家长则是虽然也能熟悉到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小学英语教学的特征
小学英语教师想使自己平常的英语教学更加有效,首先就得抓住并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特征。而要了解特征,又得先明确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喜好,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初级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摘要: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能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喜好
1、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于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学的内容能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摘要:book,pencil,rubber等学习用品是他们平常学习中最常用到的,而像apple,pear,orange等水果或Myfamily,Mymother,Myfather等又都是如实的反映他们的四周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学生在学过这些英语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喜好。如在上到一年级有关Fruit的单元时,教师可利用各种水果,进行实物教学,对于当时无法找到的水果,则可用图片代替。而在学习Cat、Dog时可使用绕口令“Acat,acat,miao,miao,miao.Adog,adog,wang,wang,wang.”这样就会使抽象的单词变得更加直观,使英语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
人的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因此要让学生觉得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身边,在生活情景中学会学习。如我在教FarmAnimals这一单元的Let’stalk课时时,课前先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并模拟家中动物的叫声,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表演才能,再让其他同学参和到这个Guessinggame当中,猜出Whatanimalisit?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2、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如韵律诗、儿歌、游戏、会话表演等,可满足小学生的表演欲,因此也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喜好。例如摘要:在上到二年级的Shoppinggame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易于学习MayIhave……?这一句型,我将这堂课设计为发生在一个SnackBar中的一段情景对话,先让学生当assistant,由教师充当customer指着图片说出MayIhave……?然后再由学生上台表演,再接着让学生分组操练,在同学面前表演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出来了,学得也非凡快。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平常学习时往往懒于背记,为了使他们能更好的利用课堂所学,我们可以将平常的内容编成一些顺口易记的小短文,比如为了使他们记住一些最常见的问候用语,我在平常教学时引用了这样一首小诗摘要:
熟人见面招招手,热情大方说Hello,
Hi比Hello更随便,朋友问候最常用;
上课之前先起立,Standup要牢记,
生人见面相介绍,Iam……别忘掉;
清晨见面问声好,Goodmorning要说好,
Goodbye表再见,但用bye-bye更随便;
Howoldareyou问多大,别把Howareyou来混掉;
以上用语要牢记,交际起来不费力。
3、教学的内容、语言真实可见,实用性强,学生可以在上课时通过边用、边学、边做,让他们在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能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记忆更为深刻。如在上Mybody时,教师可利用洋娃娃,头像等进行五官教学,并且可以做出一些动物的头像让学生贴在其脸上各部位。在学生对这些有一定熟悉后,由教师发出Touchyour……。的指令让学生分组表演并比赛,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内容编成小诗。
如摘要:丁丁、丁丁真能干,学习思索用head,小小eye看黑板,竖起ar认真听,mouth、mouth长得巧,讲起英语都说好,nose、nose嗅觉灵,foot、foot踢足球,arm、arm来举重,长长leg跳绳快,虽然比赛伤了toe,领奖face乐开了花,全班拍着hand,夸他为班争了光。
(二)、在语言教学时,要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际能力
1、上课教学时,以话题为核心,多给学生各种口头练习及听力练习的机会,让他们脑、口、耳并用,并将平常的简单对话动用到肢体表演中去,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熟悉进一步深化,以达到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备良好语音、语调及简单会话的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尽量多的感知初级语音语调。
2、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时的主体,鼓励他们多说一些自己能说的英语,要不怕学生说时犯错,多给他们口头练习的机会,并通过视、听、说、玩、唱、读、戏等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语言材料,也可以在教学时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都能充分地参和课堂实践,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
3、在教学时,创设交流情景,把语言材料运用进去,使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使学生通过交流发展交际的能力,并且创设良好的语音环境。例如摘要:我校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全校推展“双语”活动,先对本校的青年教师进行英语日常用语培训,再让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用英语来代替平常的中文Classroomlanguage并且鼓励学生在校园内用英语互相打招呼,平常能用英语说的,即便只是一个单词也可以用英语来表达。这就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语音环境,并且增加了听、说的练习机会。
(三)、教学手段应形式多样,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语言环境
1、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喜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和意识。教师在教学时要以自己的态度来激活课堂气氛,用轻松活泼的气氛影响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摘要:“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喜好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惧怕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2、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上课教学宜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应用综合的教学路子。如摘要:情景法、直接法、讨论法、练习法、视听法、交际法等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都可采用。
3、低年级的小学生很难保持学习的持久性,非凡是对一门完全生疏的语言。因此,小学英语课程布置时宜短时间、高频率,保证学生每周都能多次接触到英语并有足够的实践量,小课时又能避免学生因长时上课而觉枯燥乏味,以致思想开小差,短课时能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教师能更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
4、农村小学生往往会因为缺少较好的英语学习的氛围,而减少了教学效果。因而学校应尽量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英语习得氛围。如摘要:我校在非英语课时,教师上课时使用的一些简单的Classroomlanguage也均使用英语,在此同时我校在每周三开设英语喜好课,并鼓励学生在校园内用简单贩英语互相问候,在此基础上,我校又创设了一个英语学氛围,每周一、三、五在校红领巾广播站均播放一些英语儿歌、小故事、校园英语等磁带。这些学习氛围的创设,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观感,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英语。
(四)、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1、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如摘要:我在上课时给认真听讲的学生的书上画上五角星,或在其额头上贴上彩色五角星,并将每节课时英语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并加两颗红五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分组比赛,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各种有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四、小学英语课程所应遵循的若干原则
(一)、教师必须明确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小学英语应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通过听、说、认、读、唱歌、游戏、表演、画画等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喜好和对语言的敏感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较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并使其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初级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二)、在教学时,要重喜好、重成就感、自信心的培养
1、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喜好。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爱学、乐学,而学习喜好的保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否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多做激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2、托尔斯泰说过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喜好。”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征,小学英语宜进行愉快教学,激发听说喜好,在教学中可采取穿插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重体验、重实践、重参和、重创造
1、要从现阶段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出发。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习得英语,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在初级阶段学好音标,学好语法,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这一方式导致了课堂教学时的教师中心化,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体验、参和、实践、创造,才能真正在教育这一主动过程中,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2、小学生非凡是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模拟力强、求知欲强、自我表现欲强、创造精神强等特征,这些都成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优势所在。
3、当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无短处,小学生学习英语时有优势,但不可否认的,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重力不易集中,对事物的学习往往又缺少持久性,并且不喜欢单调的重复操作和机械式的练习。这都给小学英语教育者平常的正常教学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而假如我们只要小孩子单调的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背语音及语法规则,记忆词汇,就恰恰忽视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优势、优点,而学生本身也会因为学习的单调乏味及困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英语学习。
(四)、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交际性
1、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这充分体现了小孩子爱新奇、好动的特点,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
2、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所以我们的英语学习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上,而应把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用于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和表达情感上去。而假如我们平常所学的都是在日常交际中根本不可能碰到的甚至不太可能会发生的,那我们就会觉得学了也是毫无用处,又何必去劳心劳力呢,小学生就更加,因为究竟孩子爱玩是天生的本性,因此,我们的教学材料一定要有很强的交际性,并且教学者能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将这些语言材料演译在学生面前,以引起他们的浓厚喜好。
(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贯彻学生的主体参和性
1、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就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过程,学生要以最快速、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知识,就只有依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才可能实现。
2、要贯彻学生的主体参和性,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善于充当“导演”和“观众”,让学生作为自主的角色,按自己的意愿在“导演”的指导下去表演,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还要努力促使学生参和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课堂操练的机会;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优势、潜能,使他们心得到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熟悉到学生不是知识的消极的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只用填鸭式的方法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只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独立思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应不受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全面开放的英语习得环境。杰克珀森曾说过,教好英语的先要条件是要尽可能让学生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学英语就像学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必须潜到水里去。这样,他最后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因此,英语教师要给学生尽量多的创造听、说、练的机会,让他们多听、多说、多练。
(六)、在教学评价时,要从多方面着手
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评价时,应重视学生的态度,参和时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际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合作精神等,通过观察学生各方面的活动,进行准确评价,以免造成对学生熟悉及评价的偏面性。
(七)、要正确理解和探究“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衔接”新问题
1、在小学时学了几年英语上了初中以后又从最简单的ABC开始,这在目前是比较常见的。这不仅是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使很多家长认为反正在初中时要重新学过的,那么现在即使不学也没关系的,因此,家长本应该起到的督促功能不但没有功能反而使得有些学生也因为家长如此认为而不想学英语。非凡是在农村的小学,很多家长他本身就文化程度不高,又不懂英语,所以在教师要求家长在家中督促孩子多学、多听英语时,以自己不懂为由来推托。这都给我们教师的更有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因此,教师应让家长和学生熟悉到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只是继续而不是重复。
2、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不同级别的要求,从小学到高中的各套教材具有衔接性。不再是小学学了,到初中还只是重复学习。
总之,在目前这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在教育改革的浪潮面前,英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很好的把握住小学英语教学的特征并努力遵循一些原则性新问题。
参考资料摘要:
1、王蔷《小学英语课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2、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
3、华芸《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参和性探究》
4、蒋素容《小学英语喜好教学之创意和实践》
5、刘润清主编《外语教学和学习》
6、《英语教学中运用Informationgap的思索和实践》
7、《小学英语教学的几个原则性新问题》
8、庄文英、李兴艳《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模式》
【KeyWords摘要:开设背景农村小学特征英语教学特征原则
【Summary摘要:
小学开设英语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为前提的,通过听、说、读、唱、玩、演等方式,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智力,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要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就应当把握好其特征,遵循其原则。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的背景要求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学习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上,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已不仅是和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更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我们国家要想更好的对外开放跟上国际时代潮流,就首先应当使我国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
但是,由于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非凡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单一,因此,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摘要:多数学生在经过中学六年的英语学习以后,他们学到的英语仍只能算是“聋哑”英语,词汇量仅有两千。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外语的教学质量?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需要,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就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制订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二)、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有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7、8岁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模拟等特征。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生疏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喜好,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学习外语时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摘要:模拟力、可塑性强等。因此,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也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力,通过对外语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品德、文化、和心理素质。外语课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各种修养,形成国际竞争意识,使他们长大后更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和满足以后国际交往的需要。
二、农村小学的特征
农村小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四周的一些行政村,和城里小孩相比会有一定的差别。因而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调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摘要:
1、农村孩子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四周特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
2、农村小学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贯、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喜好,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3、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每次仅二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英语的习得。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4、家庭教育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更何况一年级的孩子才六、七岁,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再来个英语,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是心怀疑问摘要:“这么小的孩子,能学好吗?”而有的家长则是虽然也能熟悉到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小学英语教学的特征
小学英语教师想使自己平常的英语教学更加有效,首先就得抓住并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特征。而要了解特征,又得先明确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喜好,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初级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摘要: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能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喜好
1、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于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学的内容能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摘要:book,pencil,rubber等学习用品是他们平常学习中最常用到的,而像apple,pear,orange等水果或Myfamily,Mymother,Myfather等又都是如实的反映他们的四周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学生在学过这些英语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喜好。如在上到一年级有关Fruit的单元时,教师可利用各种水果,进行实物教学,对于当时无法找到的水果,则可用图片代替。而在学习Cat、Dog时可使用绕口令“Acat,acat,miao,miao,miao.Adog,adog,wang,wang,wang.”这样就会使抽象的单词变得更加直观,使英语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
人的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脱离了生活,就学不会语言,因此要让学生觉得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身边,在生活情景中学会学习。如我在教FarmAnimals这一单元的Let’stalk课时时,课前先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并模拟家中动物的叫声,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表演才能,再让其他同学参和到这个Guessinggame当中,猜出Whatanimalisit?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2、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如韵律诗、儿歌、游戏、会话表演等,可满足小学生的表演欲,因此也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喜好。例如摘要:在上到二年级的Shoppinggame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易于学习MayIhave……?这一句型,我将这堂课设计为发生在一个SnackBar中的一段情景对话,先让学生当assistant,由教师充当customer指着图片说出MayIhave……?然后再由学生上台表演,再接着让学生分组操练,在同学面前表演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出来了,学得也非凡快。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平常学习时往往懒于背记,为了使他们能更好的利用课堂所学,我们可以将平常的内容编成一些顺口易记的小短文,比如为了使他们记住一些最常见的问候用语,我在平常教学时引用了这样一首小诗摘要:
熟人见面招招手,热情大方说Hello,
Hi比Hello更随便,朋友问候最常用;
上课之前先起立,Standup要牢记,
生人见面相介绍,Iam……别忘掉;
现阶段国家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学生在每学年会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检测,这一检测结果会输入到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检测系统中,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相挂钩,这是一件好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关注。但这种制度也存在着缺陷,因为这些需要达标的项目是固定的,同时其测验与检测均由学校单方面来完成。这就造成了有的学校为了达标只让学生学习需要达标的项目,对不需要检测和达标的项目便不让学生进行学习,也不纳入平时的教学中,甚至有的学校在达标检测的时候弄虚作假,虚报、谎报检测数据。这样的后果是把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长期下去,学生的体育素质根本没有办法得到保障,不但不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还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二)学校体育器械不足、场地建设不健全
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非常落后,有器械没有场地,有场地没有器械,或者什么都没有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使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二、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有全局意识和为学生长远考虑的意识,从思想上提高对农村体育教育工作紧迫性的认识。同时,相关部门要从舆论导向、体育课程、师资队伍、督导评估等方面制定更加合理、可具操作的制度,为体育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要自上而下提高对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及作用的认识,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即把体育教学理念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起来,把体育放在与其它考试科目同样的地位,让学生、家长、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对它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大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培养不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我们要把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作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较强的专业素养。此外,学校也要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去承担体育教学,把具有体育专业的教师调到体育教学的岗位上来,让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农村体育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切实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
近年来,虽然政府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诸多原因,仍不能跟上农村学校的发展速度,以致于造成了体育教学中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相关部门就要设立专项资金,切实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
二、抓管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实施全面管理、强化全方位管理,对班级中音、体、美特长生的质量、数量与班主任管理和考核标准、经济效益挂钩,使班主任关心和支持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工作,对音、体、美等艺术教师采取全面考核,对特长生的培养,采取特长生受奖的数量与教师经济效益挂钩、与资金分配挂钩,这样做,有效地减少来自家长和班主任对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的阻力,极大地激发了班主任与培养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美育真正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在活动时间上,保证每周一次,学校有主管领导专门负责活动,按时检查教案,跟踪记录,考核记录,制订活动措施与具体的管理办法。
三、抓环境,强化艺术教育氛围
首先是美化校园、香化校园、绿化校园、设置德育展板,如在走廊设置国学经典卡通画板,妙趣横生的卡通画面时刻激励学生审视自己的言行及学习美育知识的欲望及信心。其次是教室环境美化。如张贴校风、校训;张贴名人名言,人物头像,激励、启发学生,使学生时时自勉;设德育展板、评比栏及活动栏,通过评比提高学生对美的识别能力。
四、抓领域,拓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
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学校地处半山区,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更有金代的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王家磨房古人类遗址、水库等。学校利用广阔的社会课堂进行艺术教育,组织学生远足、登高和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创作题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等活动,让学生把最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
五、抓教师,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与能力
农村小学认真研究探讨提高教师艺术教育的认识和能力,指导教师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掌握教法,开展“互学”活动,对教师的教案、业务学习笔记定期进行检查,并深入课堂听课,跟踪指导研究课,认真评课,查课。积极进行教学教改实验,对音、体、美等艺术课的课堂教学方法、程序、模式进行探讨,并从美育发展动态、教材设计入手,对艺术教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同时,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要求、新目标。开展“评优课”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公开课、研究课,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艺术教育水平。
六、抓教学,强化艺术教育渗透
改革艺术课课堂教学,一方面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排课开课;另一方面,改变唱唱、画画的单调模式,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艺术形象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临摹教学与创造教育相结合,把艺术教育的主根扎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教育不光是艺术类学科教学的任务,每一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存在美的教育因素。如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动之以情,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得到人生的启迪,受到美的教育,社会课在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人物的同时,唤起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自然课的教学要清晰地展现出大自然的奥妙等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1)座谈对象。2011年5—9月,课题组对广州市、中山市和佛山市3个市级教育局,番禺区、南沙区等11个区(县)成教办,万顷沙化学校等28个成校的有关领导、教师及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2)座谈内容。座谈的内容主要有15个方面:广东省各级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办学经费来源,农村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成校)主要的依托单位及办学场地、办学条件、教学师资力量、教师的职称及待遇、学员参加学习的情况、所开设的课程、时间安排、对当地经济所起的作用,农村成人教育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所具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今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方向、一线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感受及体会。
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分别以区(县、市)成教办和成校为对象。
(1)其中以区(县、市)成教办为调查对象共发出80份调查卷,问卷回收52份(其中,中山市以镇区为单位),问卷回收率为65%。调查内容有10个,分别为:所属区(县、市)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依托机构情况,从事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与性质,乡镇数和成校数,省级示范性成校数、市级成校数和其他等级成校数以及所占比例,公办培训机构(含成校)的经费来源情况,成校在岗教职工情况,近三年(2008—2010年)的年均培训规模情况和所占比率,成校办学条件是否满足其培训任务需要,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改革建议,制约所属区(县、市)农村成校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改革建议。
(2)以成校为对象共发出调查卷200份,问卷回收144份,问卷回收率72%。调查内容有10个,分别为:学校主管单位、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学校的校长兼/专职等情况、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学校聘用制工作人员的经费来源、学校的在岗职员数编制等情况、学校开展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种类、学校近三年(2008—2010年)的年均非学历教育培训规模、学校2011年的办学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是否满足其教育培训任务需要。对问卷调查数据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其中以区(县、市)成教办为调查对象的结果与分析
所属区(县、市)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依托机构主要是成校的占76.9%、同时依托成校和民办机构的占15.4%、同时依托成校和社区教育的占7.7%。所属区(县、市)从事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上,以公办机构为主的占96.2%,民办培训机构远多于公办机构的占3.8%(佛山市禅城区和南海区)。所属区(县、市)的乡镇数和成校数基本上一致(佛山市有些乡镇成校是有名无实,不具备法人资格,且没有任何编制)。所属区(县、市)的省级示范性成校数、市级成校数和其他等级成校数量上,基本上都是市级成校为主,最好的也只有1所省级示范性成校(占11.54%),其他都是市级和更低层次的成校。所属区(县、市)公办培训机构(含成校)的经费来源情况主要是财政拨款和自筹经费,其中全额财政拨款占3.8%。所属区(县、市)成校在岗教职工情况都比较差,基本上都以兼职人员为主。所属区(县、市)近三年(2008—2010年)的年均培训规模和所占比例情况,公办培训机构(含成校)为主的占96.2%,公办的和社会力量办学的所承担培训量相当的占3.8%(佛山市禅城区和南海区)。所属区(县、市)成校办学条件满足培训任务要求的占30.8%,基本满足的占65.4%,不满足培训任务要求的占3.8%(有佛山市禅城区和南海区)。
2.以成校为调查对象的结果与分析
成校主管单位是教育局的占32.4%、是当地政府的占29.4%、业务归教育局行政归当地政府的占38.2%,通过调查发现广东省成校的归属一直不明确,甚至出现多头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是校长的占64.7%,是常务副校长的占26.5%,还有不明确或者没有法人代表的占8.8%。学校的校长绝大多数是兼职(主要是镇成教办主任、镇党委委员或副镇长兼任)的,占88.2%,专职校长较少,占11.8%,由于领导兼任校长,经常会出现管理缺失的现象。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或者乡(镇)政府拨款,共占66.7%,自筹经费占16.0%,其他占17.3%,这样的经费来源导致很多成校发展动力不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聘用制工作人员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乡(镇)政府拨款,占59%,学校自筹占32.4%,其他占8.8%。与学校办学经费相比,自筹比例提高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校加强发展,提高教职员工的待遇,尤其是聘用人员的工资待遇。学校政府核编人员数,0人占62%,1—2人占18%,超过5人(含5人)的占5.6%。数据表明,广东省成校基本上没有核编人员,都是靠一些临时聘用人员在工作,这样容易导致人员频繁流动,不利于教职工队伍稳定,容易导致工作脱节。学校开展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会计资格考试、会计培训、电工维护、服装设计和缝制、英语口语、汽车修理(含美容)、驾驶培训、计算机维护、办公自动化和美容美发等,从培训内容来看,基本上脱离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学校近三年(2008—2010年)的年均非学历教育培训规模都比较大,超过5000人次的共96个学校占67%,最多的高达30675人次。学校2011年办学规模中,存在学历教育的共116个成校,占80.6%,没有开展学历教育仅有28个成校,占19.4%。各成校都加大或者拟加大学历教育,提高本地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本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学校的办学条件满足当前的教育培训需要的占14.7%,基本满足的占76.5%,不满足当前教育培训需要的仅有12个成校,占8.8%。
三、启发与思考
1.制约广东省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1)社会上重普教、轻成教的问题很突出。政府部门、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未能形成“大教育”的观念,整体上忽视了成人教育,成人的培训教育工作无法统筹规划。同时农民也对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清:不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对成校的工作热情不高,开展工作力度不大,方法不够创新,成果不显著。
(2)政府统筹力度不足。目前人社、民政、教育、农业等部门和党、工、青、妇等组织各自建立教育阵地(或基地),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职能重叠,经费及资源极不均衡。
(3)办学设施不足、教育经费紧张。政府对成人教育投入太少,很多镇区级的成人教育没有专职的人员编制,有偿教育制约了学校办学规模的拓展。
(4)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吸引力。目前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是:成人教育普遍都是针对成人的学历补偿,民办培训机构仅仅将开展技能培训当成一种创收手段,忽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积淀,导致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完全脱节,未能协调互动,形成合力,没有任何吸引力。
(5)师资和配套教材等跟不上。成校基本上都欠缺专职教师队伍,教学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稍好的教材基本上都是靠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或是劳动部门的考证教材。
2.改革和发展广东省农村成人教育的建议和意见
(1)提高认识,明确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开展成人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农村成人教育,推进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时成校除大力宣传、发动、引导农民学文化、学技术之外,还需争取办学单位的支持,采取相应的行政干预措施。另外,成人教育要依靠自身的优势,坚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办学原则,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模式,让农民从学习中真正偿到甜头,使农民学科技逐步由被动行为变成主动行为。
(2)成校统一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避免多头管理不到位。政府要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成人教育发展,整合资源,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相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
(3)增加编制和经费保障,划定应分担的责任。结合实际,由教育行政部门协同人事编制部门核定,各成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编制,专门负责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专职教师从现有公办教师中调配,纳入教育部门管理,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兼职教师根据教育培训任务由学校自行按需聘用。
2.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阻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我们的考试制度却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还在实行过去应试教育的那一套。中小学教育“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升学”的目的性还很突出。没有被列为升学考试科目的音乐、美术等学科也就只能靠边站了。学生在升学与考试的压力面前不堪负重,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音乐,对音乐学科的学习态度也就不可能端正。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也就无法得到落实。许多学校的音乐课要不被其它学科代替了,要不就成了学生的自习课、睡觉课。
二、关于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第35条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这应该是当前农村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何东昌先生曾经呼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现在是结束这种不完全教育的时候了”。笔者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就此问题谈几点拙见。
1.鉴于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师资短缺的现状,要切实加强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工作,让更多的音乐院校毕业生走进农村学校,保证每一所学校至少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让学生从小就能够得到较好的音乐教育。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倾斜,扩大就业,鼓励广大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改变一边是音乐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到处奔波,一边是农村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而无法开展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2.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了音乐教育在该地区或该学校的地位,并深刻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和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只有改变过去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的落后观念,彻底消除对音乐学科的歧视,才能还音乐教育一片发展的蓝天。因此,笔者呼吁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敦促各级学校从行动上对音乐教育给予足够重视,而不是将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在广大农村学校开足音乐课时,以保障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
3.教育教学离不开设施的改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鉴于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设施还相对落后的现状,各级部门要有计划地逐步加大投入,为农村学校购置一些音乐课教学所必需的键盘乐器,音响资料,音乐书籍等,切实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毋庸置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最关键还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是否被激发,思维的火花是否被点燃,学习的方式是否被转变等等。尽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有几年了,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城市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紧迫话题。
一、农村语文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由于受到多方条件的综合约束,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在因素,相对于城市小学的学生而言,在知识视野、资源的可获得性等方面都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语文教学方法、有限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利用等则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主体存在问题。在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存在两大不良倾向。一部分是老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深谙语文教学中的考重点,有高效地指导学生应试。但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部分老教师往往很难适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部分是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敲定不准,虽然在教学媒介、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创新有余,但是很难做到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往往是重形式轻内容,很难达成高效课堂。
2.教学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对于老教师而言,往往习惯于“讲授+问答”的方式,这种语文教学结构模式陈旧,教学过程呆板划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难以做到教学相长。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过分重视在教法、媒介等层面的创新,忽视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介、教学方法等外在物质的有效嫁接与融合的研究,一味追求没有内容的创新,这也势必会造成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流于形式。
3.教学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应用。一方面,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等资源在广大农村的普及,农村学生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易获得性都在空前的增强,网络、影视等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极易获得的资源,这为农村小学语文学习资源的拓展提供了物质准备。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教学资源时存在个人偏好,加之教师自身素质原因,网络资源的复杂性对小学农村语文教师对于网络等资源的组织和运用能力提出了考验,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在相关材料的准备和运用上也难免偏颇;小学生处于求知欲极强的时期,自控能力较差,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在运用网络资源等进行语文学习时则不能正确把握方向,导致很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随意性很大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双主体的教学相长等来提高小学农村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将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对于老教师而言,要转变应试教育背景下“满堂灌”的教学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营造起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由原来的知识单向灌输形成教学的双向互动。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要注意“过犹不及”,在创新方面,要将外在形式的创新与教学内容的需求做到有机相融,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还有优化教学结构,精编训练程序,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要提高对信息的整合运用能力。在运用影视、网络等信息资源时,要充分了解农村小学学校的校情和学情,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不要一味地求新、求奇,旁征博引,不知所云。其次,要提高对先进教法的应用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除了教学观念有所创新之外,教学方法也有多创新,课堂教学已经由教师的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被逐渐导入课堂,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应用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对先进教法应用能力的增强更多地是要靠教师的实践与反思。最后,要提高对资源的借鉴应用能力。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巧借优秀资源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极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快加强在资源应用方面的能力。对于农村语文教师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能借助的语文教学资源丰富,例如经典作品、媒体资源、(音)视频简介、课件资源、精品报刊等。针对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的现状,根据教学的需要,除教材资源外,将不同渠道的有价值的课程教学资源,巧妙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有效性,把课堂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三、培养农村小孩的自信心
农村孩子无论在书面表达还是在口头表达方面,都显得比较“木讷”。这些孩子从小生长在农村,能见识到的东西很有限,平时的阅读也仅限于课本,基础比较薄弱,因些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1.为小孩多创造一些交往和沟通的条件和机会。农村留守小孩较多,平时缺乏教管,爷爷奶奶总是呵护有加,孩子势必少了与人交往的经验,也就缺乏交往的机会,甚至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因此老师平时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分组活动,让小孩多融合在一起,创造沟通的机会。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提出的是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皮亚杰对认知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他对认知领域的影响十分的深远。由他创立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称作是日内瓦学派。从他的理论中能够随处可见唯物辩证法的影子,他主张应该从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研究。他认为儿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相关知识,是建立在儿童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上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来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的理论的基础上,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主要对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
传统的认知理论与认知科学认为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构成了知识。通过这一理论,一些学者认为教学就是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活动能够获取这样的现实现象。这种朴素的观点将我们的感官比喻成了照相机。然而实际上,这一理论有着很大的缺陷,它碰到了许多的概念问题。之所以会碰到许多概念问题,是因为这一观点忽略了世界的无限复杂性。而建构主意的观点则认为建构是以服务其自身为首要目的的。主体都希望自己能够对所感觉到的事物进行控制,因为这样能够方便主体从其首选的目标状态中对那些与之相背离的或者是会产生干扰的事物进行排除,并能够控制自身所真实需要的。同时还能够加以控制的事物模式,而该模式则只可以包括与主题的目标和行为相关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主体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关心被控制的“事物”,而只会对怎么克服依据目标而觉察到的干扰进行关心,并在此基础上去逐渐的适应环境。
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3)注重协作学习;(4)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然而农村小学因为各种原因使得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达到建构主义的要求。
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快速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大多数中小学都已经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然而因为地区性差异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农村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有着较为巨大的差别,农村小学微机室现状是:计算机的数量不多,很多学校仅仅有一间利用“农远工程”建立的只有30台网络计算机的机房,上机时只能将学生分成两组,还达不到一人一台,开放使用率低,故障率很高,维修困难,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乡镇以下的许多小学校几乎没有计算机。从学生自身的计算机素养来看,城乡之间差别更大,一般情况下城镇学校的三、四年级学生一般都能很熟练地使用电脑,然而农村的孩子不用说使用,有很多甚至都没有摸过电脑,更甚至有的孩子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在上课的时候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事例,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在第一次上机时,打开电脑后,很多孩子都呆坐在板凳上,动也不动,全部都看着笔者,笔者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学习使用啊?”他们的回答简直令笔者哭笑不得——“老师,我们不敢摸”“老师,我怕弄坏了”……
(一)相关领导认识不足、观念滞后
到现在信息技术课程还没有成为高考、中考科目,因此,有很多学校的领导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大多数的教师则因为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使得他们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现在很多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长期受狭隘思想的束缚,往往也会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抵触。还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则因为怕花钱、怕麻烦、怕政绩难以凸现等,在有意无意之间削弱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力度。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始终处于一种没有高水平的思想认识做保障的状态。也正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从而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资金匮乏、硬件设备建设落后
硬件设施是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建设模式与农村小学不适配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严重滞后。这是一个另人揪心的现实状况。“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通过他们的调查发现,农村学校中的人机比平均为22:1,而且学习与学下之间的差距也十分的巨大,好的学校为5:1,最差的却为84:1。有很多的学校在上课时都是两名学生共同使用一台计算机上课,这样很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农村信息化硬件资源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建设不到位,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硬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太差,硬件设备的扩充和升级较为困难;校园网的建设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此外,信息化教学环境并不仅仅需要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配套措施的跟进。基本现在的学校都是自行承担电费,如果学校承担不了这部分费用,那么久不能够保证计算机运行,或者是只能够在上课时才能够使用。同时学校联通互联网的费用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很多学校处于经济上的原因,都会采用较小的带宽,当学生上网时会经常造成堵塞。总之,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以及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严重的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师资紧张、管理松散
因为各种原因,现有的许多年龄偏大的教师基本都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近几年新一代的从计算机教育专业或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却又基本没有几个愿意回乡的,同时他们还不愿意到那些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去进行支教。这些现象直接造成了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师的师资紧张。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的“应急”培训,也很难满足如今面广量大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求。
此外,很多农村的学校都没有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考核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评价体系,直接导致了教师对信息技术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也降低了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后直接导致使信息技术教育效果的低下。
(四)教研不到位,后劲不足
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研基本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基本上可以说是零效益。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基本都只是在探讨课程的内容选择,而不是对教材教法、考试评估等环节进行研究。很多时候都只是注重知识点的孤立学习上,很少去考虑整体设计。在小学阶段很多教师都只是注重于简单机械的操作,很少对计算机的具体过程与具体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基本只是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没有去对学生自主创新和师生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进行思考。正是因为这些情况的存在,不仅仅堵塞了教学研究的渠道,而且也不利于广大农村中小学师生打开思维的大门,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缺乏前进的后劲。
三、应当采取的策略
(一)提高相关领导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许多禁锢教育发展的陈旧观念与传统的思想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农村的信息教育工作者与学校的领导都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必须要树立起牢固的信息化教育思想,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让教育改革有一个真正的质变。想要落实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不仅仅要统一思想,从而形成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同时还需要认清信息时代的特点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质,对学校内信息课程内容需要进行的改革、教学方式需要进行的转变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信息技术教育需要良好的硬件与软件环境来作为支撑,但是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构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作为支撑。然而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又该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呢?笔者认为,不仅仅要开源节流,还应该广辟渠道:(1)积极的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争取到政府的投资,并要积极的争创信息网络示范性学校;(2)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学校结构进行调整,对学校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建构,从而充分的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3)要积极的吸纳社会资金,要积极的争取致富能人的捐助;(4)必须要能够综合学校各方面力量,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例如发动师生勤工助学创造资金;自我维护设备,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资金;通过学校校园网与因特网、宽带网联通,下载资料,有效利用免费资源;组织师生制作课件,建设资源库;借用、刻录上级电教部门和周边学校软件资源,巧妙利用他人资金。
二、制造德育情景,展开德育渗透
农村的小学生在进行科学课的学习时,作为授课老师,一定要善于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对认知活动有更加积极的体验和感悟。也正是因为这些德育情景的创造,使得小学生在科学课上能够进行德育的学习和培养。例如,在《研究土壤》的实验课上,教师对学生展示了关于土壤的研究之后,展示给他们土壤被破坏的图片并且配以生动的讲说,使得课堂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将大家的思维从对土地的了解转变到对土地的关注。这种情景下,对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是非常有利的。不仅从高层面引起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渗透了很浓郁的德育环境。在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们能够获得具体的感受以及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绪,都在无形中给他们进行德育上的渗透。这种积极的情感渗透,对人格的形成是很有意义的。
三、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的过程本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语言是很重要的。农村的小学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爱争着抢着大声说话,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所以老师就要在这方面精心的组织教学内容,要多思考如何解决他们浮躁的性格和安静的态度。例如,在进行《植物的一生》的教学中,对于植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征提问时,学生们都争抢着说自己看到的结果。老师是这样说的,先让我们班上表现最出色的同学进行回答。然后大家就安静地坐好,等着老师点到自己回答问题。老师让其中的一名同学起来回答,在答完后进行点名并进行鼓励。这种不经意的言语鼓励,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极大的鼓舞。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
四、在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逐渐渗透德育
科学教育是由很多探究活动构成,这些活动不仅是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还是学生的情感的载体。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有些探究活动相对时间比较长,有些学生坚持到一半就打退堂鼓,这牵涉到了他们的意志力和坚持的问题,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采取有效的后端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在参加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
五、巧妙使用评价机制,逐渐渗透德育
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能够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对他们科学态度和情感的养成是非常有利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使得学生的潜意识也得到了开发。例如,在一次科学课上,进行分组实验,有一个组的成员出现了矛盾,如果老师当场批评学生来进行压制,无疑会起到反作用,而如果说服教育就无法完成教学内容,最后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发现这个小组的实验操做得很有新意,一会儿大家完成之后让这个小组的人上来给大家示范下。最后他们上来展示之后,老师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并提出了让他们对实验取得成功进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合作对一个团队的重要性,这就无须进行批评,他们自己就已经得到了素质上的提高。这就是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合理巧妙的设计,会事半功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冲击了农村小学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需要。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求我们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去理解、研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帮助者,不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技能、生活经验和生存能力,要充分整合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真学习,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实践,教学效益明显得到提高,我认为只有大胆的“变”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学习的领路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教材内容,把特定的知识点用口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方法简单粗暴,简而言之就是“填鸭式”教学。而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把以教为主改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引导,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现知识,通过自己的探讨和互相合作去获取知识,使学生从中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得到了成功的愉悦感,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生字纤夫的“纤”时,我不是像过去那样由老师领读,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写来掌握,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是由他们过去已经认识的偏旁部首和熟字组成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学会这个字的读音和写法。
二、教师要转变方法,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相结合
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两人相互之间的合作,乃至小组合作,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一分钟》一课时,让学生扮演文中的“元元”,来表演“元元”多睡了一分钟,然后去上学,最终迟到了二十分钟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在快乐的表演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教师要转变模式,为学生创造获取知识机会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更多的知识积累,不能完全局限在课本知识上。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拓展知识面,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知识点。当然,这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最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例如:我在教学古诗《山行》的时候,不是简单指导学生片面地去学习,而是让他们小组合作,先通过查资料简单了解“杜牧”的生平,然后找找看“杜牧”还写过哪些诗歌、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和知道的,最后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就不但理解了《山行》,还至少能熟记另外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同时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还会了解更多的诗人,增加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后能够主动地去阅读古诗,从而积累更多的古诗,也增大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储藏量。
四、教师要转变观念,既“严师”亦“益友”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为我们的教学之道规定了一个严格的制度——师道尊严,而从古到今的许多名师也正是以严出名,传统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恪守“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打、骂、罚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学生见了老师如见“猛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只能存在自己的心中,不敢求教于老师,更别说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在教学中我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不断转变这种思想,教学实践中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多地投入耐心、细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习知识,孩子们能从内心里把我看成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能够把自己心中的疑惑毫无顾忌地向我吐露,和我一起探讨,最终使他们不但解除了疑惑,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五、教师要转变途径,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现在的学生家长基本上都是有文化的人了,不但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也能够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法律、交通等各种部门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视程度,每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自然灾害、流感、防暴等突发性事件的宣教、演练专题教育活动。因此可以说,新时期的社会上蕴藏着潜力极大的教育资源,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资源,巧妙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全方位对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网,使孩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大量的操作技能、生活经验、生存能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新课改理念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过校园,不断地给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观念和做法,努力推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我们要从“变”中获取教学效益,为教育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