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建筑行业采购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5: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行业采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筑行业采购工作计划

篇(1)

1绪论

1.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分为8个内容,分别为:“四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技术培训、档案管理和建筑技术管理系统。依据分类原则,可以将这些主要内容分为内部行业和外部行业。外部行业包括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技术的办法和施工技术的准备。内部行业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建设更新以及技术实施、行业内的档案管理包括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职培训、行业发展的技术管理体系和提高技术标准的规定。

1.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的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以后,全国上下都对建筑行业加大了投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达到了空前的规模。随着发展速度的提升,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伴随产生,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对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进行优化,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意义重大。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搜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阅读的50篇参考文献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在40篇文献中出现,建筑施工制度体系存在缺陷在36篇参考文献中出现,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不严在33篇参考文献中出现,其它问题由于出现频率非常小,本文不进行分析,具体问题统计如表1所示。

2.1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企业在规模上的差异非常大,硬件配备的差异导致各企业的工作效率参差不齐。建筑企业采取总分包的体制,难以构建一整套通用的行业规范。在当前的总包分机制下,总包单位控制所有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依据分包合同这一联系构建分包建筑单位和总包建筑单位的技术管理对接,这种对接的精密程度不够,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使得原材料的堆砌、采购和存放无法依照施工设计的要求来进行,导致原先的施工技术无法执行,从而延长了施工工期,加大了施工的成本,降低了施工的质量,工作效率无法得到保障。

2.2建筑施工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因为建筑行业内各企业资质参差不齐,导致很多施工单位未能严格的依照工程施工与管理方面的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技术实施规范和其它相关施工的要求,未能构建完善的建筑行业施工管理部门,责任到企业、个人的目标也无法实现。技术人员安排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专业的技术人员没有从事专业的技术岗位,导致人才使用效率降低,部分建筑企业没有依据工作岗位对施工技术责任进行细分,出现了某个环节无人负责或者某个环节多人负责的不合理现象。某些建筑单位设立的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严格遵照行业标准执行。即使依据制度来执行同样满足不了工程建设的要求;某些建筑单位未能依据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标准对企业的技术员工进行相关技术的交底,缺少安全教育和操作规程,更有甚者,无视规章制度,无视安全制度,违规操作。未能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例如脚手架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等,定时按期的进行有组织的施工现场消防设施虚设和验收检查等工作。再加上施工项目本身存在的弊端,管理人员水平的限制,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缺陷都迫切需要在制度上给予弥补完善。

2.3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不严

企业内部员工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应该依据员工的特征,对其进行专业化的技术培训。某些企业漠视对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的监管工作,忽视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不约束企业技术员工的行为规范,产生严重后果。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可优化的措施

3.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

基于总包商层次的差异和分包商实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通用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将构建的管理体系落实贯彻到每一个分包商的手中,加强对各级分包商的管理。摒弃以前的根据分包合同来对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进行管理和约束,必须依据专人负责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包工工作时必须将工程技术管理责任进行对应的改变,责任落实到人。各级建筑企业在工程开始之前,工程进行过程中以及工程后期都要注重人员的调度以及各部门间的配合,重视人员管理以及人员储备,重视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安全意识。

3.2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优化操作各项规范

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对技术管理系统的组织责任、文件的要求、程序、施工规范和各种技术标准进行完善和落实。确保建筑企业内每个工作岗位都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避免建筑行业施工工作无人监管、责任不明的现象。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建筑企业内的工组人员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除此之外,将预付款的金额和进度进行结合,施工企业必须定一整套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例如机器设备的配置、施工材料的采购和施工人员的安排等各项工作计划。有效将各个部分衔接起来,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避免机器和人员器搁置情况的产生。与此同时,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达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以适应各种工作程序,符合实际情况,预先考虑,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问题,并考虑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良影响。此外,虽然一些施工技术人员按部就班地施工,但由于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技术培训,一些设施没有防火处理和一些施工过程验收,这也导致实际施工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建设技术的管理体系需要完善。

3.3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监督

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的责任必须到人,加强监督建设,并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随时纠正那些不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违规行为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关注的客观条件,施工进度,施工、组织、人力、材料和技术来创建所有必要的工程条件,使施工过程的平衡,不断,保证项目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使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

3.4对工程质量与技术资料进行严格审查

各个建筑企业之间进行评比的主要标准是工程的质量和技术资料,这些在建筑行业市场竞争中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建筑行业施工开展之前必须对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和技术准备进行严格审查。

4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时应注意的事项

开展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之前,必须充分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自身企业内部人员的配置,设备情况等,除此之外,基于业主的实际需求,结合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遵守科学的规律,做好基础工作。遵守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和生产实践过程紧密结合、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和所有施工技术工作都要全面考虑其经济效益状况的基本原则。从基础工作做起是建筑行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既要做到重点控制,又要全面监控。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企业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动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好的效果。

5结论

为了降低建筑的生产成本,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行业的工作效率,采取相应措施,对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提升。房地产行业越来越热,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筑企业之间的资质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建筑行业技术管理措施。在对建筑施工技术监管措施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各个环节、优化操作各项规范、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朱海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3:64~65.

[2]张义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181~182.

篇(2)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不断引进,建筑行业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陈出新以及新颖的设计给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控制阶段在决策、设计前期的阶段,而在施工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很小,额外增加投资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对管好用好有限的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决策阶段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的选用等。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效率和效益。

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是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龙头。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阶段和设计阶段,而且在项目决策完成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费用包括工程造价、工程维护费用、工程寿命期满后的保费拆除费用等。据经验数据显示,工程设计费一般只占到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费用的1%左右,但是正是这个1%费用,且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的75%以上。因此要有效掌控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使经济和技术密切结合。从设计和施工组织合各个阶段的技术可行上,正确处理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关系,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力求在技术先进性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动态控制工程造价,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省成本、节约投资的有力奖励措施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实施阶段是建筑产品的形成阶段,即从施工图设计完成并通过审查提交建设方开始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投入使用为止。工程造价的形成先后要经历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与管理、施工图会审、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材料管理、竣工结算等主要环节,这些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结算造价的高低。在这个过程中,工程造价经过预算价、中标价、合同价、合同调整价的一步步演变,最后以竣工结算价的形式确定下来。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造价形成的过程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工程招投标环节的影响;2)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的影响;3)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环节的影响;4)材料管理环节的影响,材料价格是中标价与合同价的重要组成,在建筑造价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材料价格的高低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5)竣工结算审核的影响,结算审核是实施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环节,通过严格、细致的结算审核,可以确保工程结算造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根据上述分析,造价控制的各个环节均会对工程造价的形成产生影响,其中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与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审查与材料管理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对这四个环节的忽视就是导致造价失控的直接原因。

建筑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方式的策划、建筑项目管理方式的合理选择是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的主要保证。熟悉建筑设计图纸和设计要求,对可能出现的工程费用变化大的部分和环节,作为重点工程造价控制对象。造价工程师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对经济技术变更及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并进行预测和分析,严格控制工程变更。详细进行工程计量,复核工程付款帐单,严格现场签证管理。保存好各种施工文件、图纸及相关施工记录,为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依据。造价工程师定期进行洽商变更索赔的处理工作,对建筑费用超支部分进行分析,提出控制工程造价突破预算的方案和措施。注重合同修改和补充工作,着重考虑对项目造价的影响。把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核关,合理开支施工措施费。建筑工程计量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环节,也是工程进度款支付的直接依据。工程量的确定,尤其是隐蔽工程量的确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尽管工程量的计量工作耗时费力,建设单位应委托专业造价师亲力亲为,把好工程复核和签证审核关。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要及时签证,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严格现场计量签证管理,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建筑施工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组织措施:建立合理的项目组织机构,明确组织分工,落实造价控制人员、任务分工和职能分工;编制本阶段造价控制的工作计划,建立主要管理工作的详细工作流程,如支付的程序、采购的程序等;委托或邀请有关咨询机构或工程经济专家做好施工阶段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合同的签订与合同价的确定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使工程造价比较明确、清晰,还可以明确甲乙双方的责任,使得建设项目能够顺利地实施。所以,合同价格的确定与合同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建筑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技术措施:对建筑实施阶段的建筑设计变更要进行科学技术和经济分析,严格控制施工设计变更。建筑工程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小,要继续改进设计方案,挖掘建筑成本,节约施工潜力;审核承包商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对主要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建筑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经济措施是建筑工程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成本控制目标;进行科学的工程造价计量;复核建筑工程付款,账单,签发付款证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支出的跟踪控制,定期地进行支出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采取纠偏措施;定期定时收集施工工程项目中的建筑成本信息、已完成的任务量情况信息和建筑市场相关成本指数等数据,进行施工成本分析,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做好分析预测;对节约成本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建筑工程的合同措施,是在施工合同实施、修改、补充过程中进一步进行合同评审;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有关的施工、监理、变更等工程信息资料,为正确地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依据;参与处理工程索赔事宜;参与施工合同修订、补充工作,并要着重考虑建筑合同对成本的影响。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建筑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它已经成为了在建筑行业发展变化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具有一定实效性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推进和实施建筑行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将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竞争方面将会更加的激烈化、透明化,到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实施和推进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针对自身建筑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预算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一些其他的常规管理预算。总而言之,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可以真正达到实现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提高整体社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在进行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琴.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9,(8).

篇(3)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带动建筑行业的迅速崛起。但是建筑行业的高起点让建筑行业在近年来的发展有着不健康的因素,建筑质量和使用安全问题频出,这使得居民和国家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建筑安装,作为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性。

一、建筑安装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频出,很多问题是出在建筑施工质量和工程材料质量,而建筑安装的质量也是造成建筑问题频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1.建筑安装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安装行业是伴随建筑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但是建筑安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让这个行业乱象丛生。这导致建筑安装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是不具备专业安装技术的人员。在进行安装作业时,由于专业知识匮乏,使得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对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的一些相关规定和一些具体的流程不熟悉,在安装的过程中对一些细节上会疏忽,从而导致建筑安装质量问题。

2.建筑安装施工过程监督管理不到位

建筑安装监督管理是把控建筑质量的关口,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会在这个环节被及时的检查出来,然后反馈给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解决。建筑安装质量出问题也主要源于施工监督管理工作有漏洞,在进行监督管理时不到位,大多是草草了事,没有太大的问题就算是过关了,对一些隐蔽工程验收不做详细的记录,留下严重的隐患。

3.安装材料以次充好

每个工程的造价都不低,作为开发商最主要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所以在建筑安装中为了降低成本,就会降低对安装材料的质量要求,采购材料时会最优选择价格低、质量也较差的来替代质量好但是价格较贵的材料。这也就导致在安装过程中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日后使用中,问题频发的原因。

二、建筑安装中主要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安装中最重要的两个安装就是机电安装和给排水安装,其质量的好坏决定建筑之后的使用性,所以以这两个内容为例,讲诉主要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1.管道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在建筑安装中最重要的就是给排水安装,而这方面的安装会涉及到很多的管道铺设和连接。而且这也是贯穿整个工程之中。所以在管道坡口和组对管口进行对接时,对于坡口以及其表面的油漆、锈垢等要进行的及时清理,保证其表面的清洁度,而且一定要检查表面是否有裂纹及夹层。在进行组装的过程中不要使用强力和加热法进行对接,因为这很容易造成管道产生死口。在焊接材料学的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把握好质量关。在对焊条保存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对焊缝要进行及时和适当地处理,必要时可以用磨光机或是钢丝刷进行打磨,消除掉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裂纹或者是气孔。

2.电气工程质量控制

电气安装的好坏对建筑安全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安装不合理就会在日后的使用中造成电线混淆,很容易擦出点火花,酿成火灾。因此,最先要做的就是要使用质量合格、符合规格的电气套管,套管套丝时要用进行,保证在安装过程中顺利安装。在进行管内穿线的时候一定要在管口位置安装护口,防止在安装时受到外力的一些作用造成线缆割裂。为了可以更直观的辨别线缆的特性,应使用规定颜色的电线电缆,各种标识清晰明确,也方便日后进行检查维护。配电箱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箱盘和箱面的接地工作,箱盘与箱面在进行接地工作中摆放位置一定要放在明显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检查和测试。

三、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整体控制

建筑安装质量的控制不仅仅在于一个单一的安装工作中,安装人员的专业素质、安装材料的质量以及安装的检测监控也直接影响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

1.提高安装人员的专业素养

建筑安装人员是主体,其专业技能和素养对安装作业起到决定的作用。所以建筑安装行业在对人员的聘用上要严格把关,严格要求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筑安装公司可以定期对建筑安装专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岗位训练和技术补充和学习,同时让工作人员总结在安装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值得分享的经验,然后在培训中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让员工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技术的难点和重点,在安装作业中时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完善安装工程的管理工作

在进行安装工作前就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整个的设计意图,充分做好项目管理的相关工作,保证这个管理计划在实际的施工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同时在安装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编制具体的工作计划,然后上级根据这样的具体计划考虑是否可行,工作人员要在获得批准后才能按照计划施工。还要有防范意识,要提前做好预控方案,可以对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

3.做好安装材料质量的监控和存放

安装材料在实际应用之前,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负责检测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对材料的质量证明进行严格核对。针对需要反复检验的材料,要进行取样检验,合格后再验收投入到使用中。同时也不能忽略安装材料的存放,一些安装材料对存放空间的潮湿度和温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工作人员要对存放空间进行严格的选择,保证材料的存放安全。

4.认真做好监督检测工作

在安装工作中就要做好监督检测工作,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对安装工作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安装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安装过程中有哪些难题,配合安装人员帮助其解决这些问题。严格对细节进行检查,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也要做好调试工作,对安装质量和安装设备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安装工作完成后,管理人员要做好全面的详细的竣工资料,保证整个安装的档案资料完整,在日后出现问题时很快地找出是哪个安装环节存在问题。

结束语

建筑安装行业的迅速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但是这样的起步高、起点低让建筑安装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这直接影响建筑安装的质量。近年来虽然建筑行业发展趋于完善,工作人员的素质也不断提高,但是问题还是依然存在,而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推陈出新。所以,想要根本上解决建筑安装存在的质量问题,建筑安装行业想要站稳脚跟,就要保证建筑安装的质量,就要全方位的进行质量控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明确的质量目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和监控工作,从根源上对建筑安装的质量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个质量,同时还可以为投资商和建筑商赢得更好的声誉和信誉,也为使用者提供更安全和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创云.建筑安装的质量控制措施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篇(4)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前期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工程量比较大,有些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阶段,需要完成很多准备工作,比如地形的勘探、施工环境的考察、图纸设计以及图纸审查等,其中某一个环节中出现纰漏,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但是,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存在很多遗留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地质勘查不全面、施工图纸审核不详细、施工计划制定不科学,以及施工材料的采购以及质量检查不具体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如果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足就会在施工环节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2施工期间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涉及的财力、人力以及物力比较巨大,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工期按照规定完成。从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技术两个方面。首先,在施工安全上,很多施工单位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大多数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因此,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施工中没有按照正规的操作流程进行,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其次,从施工技术上看,有些施工单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先进施工技术以及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在施工时质量难以提高,给施工单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3施工验收期间存在的问题

施工验收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最后阶段,也是保证建筑工程可持续运行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施工单位的验收环节中也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部分验收人员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形成高度的重视,认为验收对建筑工程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在验收时没有仔细的审核工程细节,没有充分发挥验收的作用;甚至有些验收人员并没有按照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标准进行验收,从而很多问题在验收环节难以显露,严重影响了工程后期的运行。验收阶段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在验收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在工程投入使用中表现出来,严重的可能危及人们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因此,工程验收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验收规定,确保工程在投入使用中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

2.1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的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的技术管理主要表现在施工设计以及材料采购两个方面。首先,在施工设计上,设计人员一定要综合考察施工现场的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等,分析、讨论施工方案,设计人员应该积极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尽可能将施工细节展现在图纸中,设计人员还应该提供多种设计方案与其他部门进行综合考虑以及研究,确定出最佳方案。其次,施工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最好能够借助3D技术等对设计的内容进行模拟与展示,分析设计中的不足,不断改进与完善,直至设计图纸能够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上面,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材料采购标准,明确市场价格,多询价、比价,详细了解材料的规格以及质量,保证施工材料能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同时工程监理部门还要积极发挥监督与审查作用,及时加入图纸的设计以及材料采购环节,防止不规范的操作发生。

2.2加强施工环节技术管理

在施工环节中要做好施工技术以及安全管理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设计方案确定好之后,建筑装修单位应该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明确施工的各个流程以及步骤,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与监控,按照规范的施工工序进行施工,避免因操作不规范等情况阻碍施工的进程。建筑施工单位还要加强施工人员技术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力度,引进具有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应该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定期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会议,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性,确保施工人员的技术符合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其次,做好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安全检查是保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对设备以及机械的使用期限、使用强度以及维修年限等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定期检查施工器械,并制定详细的表格进行记录。对已经达到工作年限的设备及时淘汰,对需要检修的机械及时寻找维修工人进行检修,保证施工机械的安全性。

2.3工程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工程验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尤其在验收阶段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仔细核算工程造价,防止出现经济纠纷。从工程的决策、设计、招投标以及施工等全过程进行详细的整合,罗列出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如设计变更、合同索赔等方面的费用,并整理成完整的竣工结算报告。应该有效发挥监理的作用,监理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承担监控工程造价的责任。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将每个环节的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严格审查施工流程以及施工费用的使用情况。工程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是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完善与整合,施工单位要对工程作出全局性的审核,通过与建筑目标的比对,寻找实际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不足,并及时予以弥补,验收人员要提高重视,明确验收职责,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的验收标准,防止在工程投入使用后出现安全事故。

3结语

在科技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转变施工理念,创新施工技术,借助新技术以及新科技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对施工设计以及材料采购的管理,避免出现在施工环节多次更改施工设计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安全方面的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提升工程质量。此外,在工程验收阶段要注重工程造价的管理,及时解决验收环节中出现的问题,防止工程投入运行时出现质量问题。

篇(5)

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筑行业资金密集、环节复杂,要想发挥建筑行业的龙头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科学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经济等综合性措施相结合的手段,是通过合理确定造价和有效控制造价的工作,达到建筑工程资金上的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来源于市场的导向作用和价值的基础地位,以遵循建筑工程造价规范为原则,完成对建筑工程成本和资金的科学控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既是资金投入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造价管理的重点时段,在这一时期进行科学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可以将建设工程造价有效地限定在目标和设计范围之内,避免可能出现的建筑工程造价损失。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主体和相关工作要立足于建筑行业和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实际,在说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分析出造成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失控的主要原因,以技术、组织、经济、合同等手段寻求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质量的措施,用作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的指导与参考,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工作深入到关键节点和细节,更好地发挥造价管理的重要价值。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概述

1.1 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与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的工作,属于价格管理的范畴。

1.2 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

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可以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造价,合理的确定并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是提高工程业主的投资效益及工程相关生产企业的经营效果的重要措施

1.3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原则

首先,以价值为基础定价,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价值规律的在建设工程造价确定中的客观要求。其次,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定价,安装供求规律的要求办事。其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必须以成本为依据定价,使建筑工程能够维持简单再生产。最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定价来确定建设工程造价。

2、当前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失控原因

2.1 违反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基本程序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施工中大幅变更设计,而且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致使工程造价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2 建筑工程项目漏项和变更

工程的设计工作的深度不够导致设计漏项和变更失误,这是如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不到位将会导致投资的增加,产生造价失控。

2.3 建筑工程现场签证管理混乱

一些监理工程师的业务素质差,对合同、预算和有关规定不熟悉,不应签证的项目盲目签证,不能提供合同外支付的充足依据;有的现场工程量问题不经核实随意签证,还有的签证单由承包商填写,监理工程师及业主既不调查也不审核,不负责任地确认。

2.4 管理关系关系认识不清

业主、监理、承包商在建筑工程中是受合同制约的经济委托关系,在主体上是平等的关系。但是目前,社会上对监理服务的认识不足,业主不敢完全放权监理,监理往往成为虚设,造成造价失控的因素之一。

3、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措施

3.1 造价控制的组织措施

首先,建立合理的项目组织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其次,编制本阶段造价控制的工作计划,建立支付的程序、采购的程序等措施。最后,做好施工阶段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

3.2 造价控制的技术措施

严格控制造价的设计变更,挖掘成本节约潜力。对主要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成本控制目标。定期地进行支出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分析偏差的原因,采取纠偏措施。对节约成本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

3.3 造价控制的合同措施

加强造价和施工合同的评审,及时收集、整理有关的施工、监理、变更等工程信息资料,为正确地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依据。参与合同修订、补充工作。

3.4 做好竣工结算工作

核算实际完成工程量,材料用量的核算。建设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为保证整个工程造价控制在合同范围内,应该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做好结算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资金、技术、人力投入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不但可以确保投入的高效性和针对性,而且还可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措施和工作。要想发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的作用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在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基础上,将工程造价始终牢固地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思考和研讨集中于技术、组织、管理和合同等方面,研究中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和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其他方面涉及存在着缺失,由于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希望同行对此在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加深行业内的思考,进而达到补充本文不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志俊,曹祖琼.招投标及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2]吕庆川,苏杰,黄克筱.施工合同管控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篇(6)

中图分类号:X799.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一级注册建造师有279665人,距2008年奥运会增加了近20万人。但因建造师考试制度严格,加之我国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良好,带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这就造成了一级项目经理仍然大量缺乏。据报道,我国大中型项目的数量约是一级项目经理数量的2倍左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项目经理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例如EPCM模式,即设计采购与施工管理(EPCM——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这是一种目前在国际建筑业界通行的项目交付模式。EPCM管理方需要对项目的其他方面进行管理,如: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的进度,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准备成本规划、成本估算和文件控制等。但是由于它对工程承办企业的总包能力,项目经理的综合能力水平要求很高,所以该模式在国内尚未得到普及和推广。但我相信这管理模式是今后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趋势。

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是一个项目的龙头,项目经理就是指挥中心的大脑。因此,项目经理对项目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大将的风度,雷厉风行的作风,团结班子的艺术,亲和力和威信,个人的人格魅力,抓主要矛盾的处理问题方法等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项目部的人员管理,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具体的岗位职责,分工明确,让每个岗位人员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须完成的。在分工的同时,我认为要更加强调协作,一个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要教育管理人员坚持五个学习。一是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挫折观,提高政治素质,先做人,再做事;二是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他们在工程上经历的多,看到的多,处理的问题多,干工程,经验是巨大的财富,必须虚心向他们学习;三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生活习惯上的、工作态度上的、待人接物上的、专业技术上的、言谈举止上的、吃苦耐劳作风上的等等,都需要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复合型 人才;四要向一线工人学习,因为工人是对工程具体操作技术最具有发言权的亲历者,需要从他们那里得到一手资料,才能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有效指导施工;五是继续向书本学习,学无止境,把实践中得到知识,回馈到书本上,使实践得以升华,经过书本理论学习,再指导以后的现场工作。经过一个对项目人员的有效管理的过程,真正达到干一项工程,创一方信誉,赢得一片市场,培养一批人才。

项目的良好实施需要制定计划。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项目总体进度计划的制定不够严谨,随意性大,可操作性差,抗风险,应变差。因而实施中无法遵循(如项目计划过于粗略,落实不足),导致施工进度,质量的问题。二是缺乏贯穿项目全程的详细项目计划,甚至可以采取每周制定下周工作计划的周计划方式,每日制定明日工作计划的日计划方式。三是缺乏项目材料进场计划,材料的质量与准时供给是按时完成项目的必要条件,需要提前安排好计划,做好检验资料,结合项目进度计划合理时间进场。四是项目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比对)和控制不足,不能保证项目计划的严肃性。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分项,项目经理应有效的利用好时间,做到各个分项之间的有效、合理衔接,保持整体计划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篇(7)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在生产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60%以上。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内部物资管理体制没有真正引入现代化的物流理念

施工物资的管理体制不完善、不科学,没有真正地运用物流管理技术的基本方法对施工物资进行管理。尽管一些施工企业对原有的物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施工物资供应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没有在认真研究物流供应链的基础上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这些施工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仅仅完成了供应施工物资的任务,并没有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把传统的采购保管业务扩展为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一条龙”服务。

1.2施工物资的管理过程粗放、管理手段落后

施工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多数施工企业物管部门没有按施工物资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施工物资管理工作计划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没有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物流管理思想的精华。

1.3施工企业没有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行业采购模式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供求关系经常是短期性的、不固定的,随着一次采购的结束,供求关系也就中断了,等到下次需要采购施工物资的时候,又必须重新选择供应商,从而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1.4施工物资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物流信息化是在物流管理系统化的基础之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充分利用。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手段和控制方法,仓库计算机网络化建设不全面,材料库存信息反馈系统的时效性较差,库存调控能力相对薄弱,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施工物资管理实行系统化、信息化的操作。

2.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除了技术先进性的比较,最关健的就是看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和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仍是可供挖掘的利润源。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运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加强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行之有效的,其理由如下。

(1)建筑施工行业的物资流动方向性很强,比较容易确定项目施工的物资需求。施工生产资源需求量计划确定后,施工物资数量、种类和规格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进度计划制定后,施工物资投入生产的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生产建筑产品需要的物资种类少而且规格单一,运用物流管理技术进行物资管理更具有优势。

(3)施工企业在建筑安装工程活动中大量使用钢材、水泥、沙子、石子等原材料,因此比较容易和这些原材料的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

(4)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所需的物资数量巨大、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而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则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针对建筑工程活动已出现了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这些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材料需求计划(MRP),该计划还可进一步融入建筑施工企业资源计划(ERP)。

(7)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这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专业化的今天,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是现代企业必然要选择的道路。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并与之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通。通过运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物资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3.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改进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措施

3.1构建现代化的施工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改进措施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管理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这种分散零乱的管理机制转变为三级管理机制,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统一对上,分级负责;通用集中,专用到场的物资管理办法。

3.2采用ABC分类法,明确施工物资管理重点

不同的施工物资品种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消耗数量差别很大。如何根据消耗物资的数量规模和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科学划分物资类别,意义重大。采用ABC分类法,明确管理重点,能提高库存合理率、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增加周转次数。根据物资的重要程度、消耗数量、价值大小、资金占用量,将物资分成A、B、C 3个类别。A类物资严格控制储备量,降低资金占用量,一般采用经济批量、定期订货的储备方式,按下限进行储备,并要认真查看月份库存结构。B类物资实行一般控制、定点订货、定期检查。C类物资占用资金少、品种繁多,可以采取简便的管理办法,根据需要,加大进货量,减少订货次数,延长订货间隔期,使施工物资管理人员集中精力,加强对A、B类施工物资的管理。

3.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篇(8)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成本核算 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力在不断加大,同时建筑施工行业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阻止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建筑施工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粗放的经营方式,常常忽视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工程成本核算与管理体制的缺失是建筑施工企业立足与市场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转变对施工成本的传统意识

传统的企业经营是采用粗放的经营方式,常常忽视成本的核算与管理。首先我们要强化成本意识,改变传统的对企业经营的粗放模式,在提高对成本认识的前提下,树立主动自觉的开展成本工作的意识。在建筑施工方面对材料、机械、人工等方面的相关费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成本。如果能做到树立主动自觉的开展成本工作的意识进行各项成本的核算,做到尽可能的节约使用费用,耗费的资本就会降低。所以要注重对成本核算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技术,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二、规范成本核算

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费上要做好先核算后施工,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才能做到施工工程开支的合理化,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每一项施工工程前,施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应要求核算人员进行施工费用预算,与施工人员、质量监测人员、企业会计等人员共同研究并制定降低工程成本的计划,将各个施工项目成本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手上,使各个项目的组成人员明确自己的管理范围和内容,同时保证成本核算的技术科学、合理。

具体分工方法:每项施工工程任务的制定后,施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施工人员、质量监测人员、企业会计等,根据施工项目设计的具体要求,共同制定详细施工计划,使各个施工部门工作能够有效的运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理性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保证施工工作的按时完成和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提前交工。施工工程的合理提前完成,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施工成本。预算员在完成整体的工程施工工作预算和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再按照制定的施工工作计划的设定额进行编制定额任务单,制定的定额任务单要写清本项工程的交工日期、施工需要的材料数量以及种类。材料员根据施工材料的汇总详单和编制的定额任务单进行计划性的采购,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在材料输送方面要根据施工的进度进行计划送货,尽量避免材料的大量囤积。作为施工成本核算的财务会计人员在收到施工各个部分的费用报表时,要进行及时的成本核算和分析,检查施工在用工、用料等方面的消耗是否合理,制度详细的成本与实际费用清单,实际的成本费用清单能够为以后的施工成本核算提供借鉴。

三、加强施工成本的管理,注重实际效果

会计工作向管理型的转变是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转变要求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施工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的计划核算,同时把两种核算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加强材料费用的控制

材料费用是整个施工工程中耗费成本最大的项目,同时也是降低施工成本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健全采购材料的原始凭据与费用报销的管理体制,对材料费用、交通运输费等各个环节的票据凭证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出现无谓增加或遗漏的地方。

(二)施工机械的管理

施工所必需的机械设备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部分。企业工程部分要严格实施机械设备的管理措施的,确保机械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合理安排机械使用时间与强度,避免无谓的浪费与损害,加强对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管理,确保机械施工工程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资金费用的管理

在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的节约施工开支,保证施工费用的用到实处,增强施工企业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节俭意识的培养,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抓好企业施工资金透明度,定时在企业例会上公布施工资金费用的使用情况。

四、明确成本与工程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

在工程施工完成之后进行质量检测时的一次性成果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施工企业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出现的问题。所以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对再建工程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同时做好施工检查的数据统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键在于核算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在施工工程成本的日常核算与管理中要注重加强对材料费用的控制、施工机械的管理,加强资金费用的管理,同时明确成本与工程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实际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从而做到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当前,机电安装工程所处的大环境有着节奏快、承包单位小且乱的特点。这就致使着许多小型的施工承包单位为了不断的节约成本、过度的追逐利益,在机电安装施工前期,大多聘用一些专业知识不牢固、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透彻的施工图纸设计人员,这就导致着在机电安装过程中极易出现施工图纸标注不清、标识不明确以及不符合实际情况等现象。从深层次来说,这也对采购人员的采购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采购人员无法正确得知施工现象需求而造成材料购买错误,直到安装完成才发现不符合建设要求。这也使得机电安装施工无法顺利完成的同时,造成了建筑单位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

1.2安装质量控制缺乏规范性

为了有效保障机电设备投入使用后的正常运行及维修,在机电安装施工中对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很重要,其往往需要结合机电设备运行及操作的方便性、合理性进行综合考虑,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问题常常被机电安装施工人员所忽略。这就致使着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检查时,一旦出现操作不慎的状况,就会使得电流互感器出现问题,最终导致电压急剧增高而影响到机电设备的正常使用;在断路器的连接上,若机电设备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安装,就会导致断路器的接头过热最终烧坏,甚至爆炸;当主变压器的主变吊芯安装时,若掉入杂物就会对主变压器的排水功能带来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引发重大事故。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机电安装的质量控制缺乏规范性而造成的,这对广大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1.3机电安装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差

现阶段,在机电安装施工建设中,仍存在部分建筑机电安装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并且专业素质较差,这就使其无法在实际操作中将相关的建筑理论与安装施工有效结合起来。同时,由于机电安装施工人员对机电安装质量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充分和深入,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从而在施工中无法对机电安装的质量进行保障,这极大的影响着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性以及施工工作顺利开展。

2解决安装施工过程所存问题的对策

2.1促进机电安装施工图纸质量的提高

在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有效提高机电安装施工图纸的质量,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应加强对小型机电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对那些冒用、借用资质证书等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进行惩罚,做到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令一方面,机电安装管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审查以及对设计人员的再教育,鼓励设计人员走出办公室,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市场情况。在设计图纸前,只有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了解透彻,并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并将收集到的资料完全融入到设计中,才能设计出最为准确合理的施工图纸,从而为机电安装人员施工的方便性、快速性、准确性、安全性提供保障,并为建筑工程建设成本的节约、工期的缩短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施工单位及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2.2促进机电安装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加强

为了有效提高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质量,对整体安装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必不可少。在机电安装工作开展的前期,机电安装施工人员应对施工设计图纸做出全面的了解,并针对图纸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地方及时做出整改方案,并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施工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在一般情况下,机电安装施工的开展阶段是问题的多发期,对此,在这一阶段,机电安装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工作计划上的要求开展工作,并时刻关注机电安装的具体情况,施工单位还应对机电安装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监督,并做好施工记录。在所有的机电安装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的对各项机电设备进行通电检查,以此确保这些机电设备投入使用后的正常运行,并促进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提高。

2.3促进机电安装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机电安装施工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一支优秀的作业团队。机电安装施工人员的高素质作为优秀团队的基础,在建筑机电安装的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机电安装施工的负责单位,应加强对安装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关注,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措施促进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首先,在对机电安装施工人员进行选择时,应重点关注有专业技能基础的工作者;其次,在确定好施工人员后,应定期的组织机电安装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宽施工人员的知识面,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最后,在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不断促进施工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强化,推动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篇(10)

1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个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细化管理手段,制定详细策划与每日的标准化、流程化、细节化管理以及对常规性施工管理实施广度与深度拓展,从而使企业管理模式得以完善,以充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把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在建筑业中应用,利用加强项目工程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监督管理等,可实现施工工程的安全、环保等工程要求,从而提高建筑行业竞争能力。

2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项目的一种经营方式,通过事先制定比较详细的施工程序及施工方向,能够使一些施工环节与施工规则变得更加细致化,这样就能确保整个项目施工过程都处在科学的管理环境下。对建筑工程而言,精细化管理应用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项目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且项目完成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实现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的目的。因此,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在建筑细节方面,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合理性就应加强细节方面的管理,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且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测与监督,对项目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②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服务方面,建筑工程施工中,必然会涉及到许多的施工单位,各单位的协调合作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对项目的顺利完工与质量提升非常不利。所以,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建筑管理部门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管理,这样就避免了施工人员因技术缺乏导致质量下降的问题;③在系统方面,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必须强化施工系统意识,对工程所属的土建工程施工系统、水电工程施工系统等,应该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与监督控制标准。

3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之中所存在问题分析

3.1工程施工管理存在漏洞建筑工程由于施工环境往往比较复杂,并且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比较多,导致施工管理难度较大,因而如果稍不注意,在项目施工管理阶段就容易出现漏洞。比如,在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时如果材料存放管理不严,很容易导致材料发生损坏或者材料的形状发生改变;施工过程中若工具存放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就会经常发生工具随意放置,而在需要时很难找到的问题;施工中对建筑垃圾的处理不到位,建筑垃圾乱扔,会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另外还有施工中安全管理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施工安全问题,这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果施工管理存在漏洞,不仅影响工程的顺利完工,也制约了项目质量的提升。3.2建筑工程材料与人员管理不当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往往过于追求利益,导致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缺失。比如在材料采购管理中,没有遵循物美价廉的原则,不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合理控制,而是经常选购假冒伪劣或者过期的材料,这样最终导致工程建筑质量下降,为建筑后期的安全施工埋下隐患。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资金缺乏,不注重引进高技术人才,并且忽略施工人员的技术考核,最终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不高。3.3施工管理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够有效推动了我国现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各个行业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国建筑业若要立足于世界,则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精细化管理技术水平比较低,对于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不够大,同时对出现的新产品也没有及时引进,造成我国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的水平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并且使得工程质量与工作效率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水平。

4精细化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4.1构建完善的项目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系统建筑企业需不断建立并完善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系统,从而为开展精细化施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要认识到设置精细化管理组织和建立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在实现施工技术、设备、物资、质量管理监督等工作基础上,选出具有丰富经验、素质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来负责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管理。在项目工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树立起合同意识,强化合同管理工作,了解合同管理重要性,以确保建筑单位财务管理可以顺利展开,做好施工工程管理、工程计量等工作,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确保精细化施工管理的顺利实施,防止问题的发生,以实现施工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促进建筑工程质量与工程安全的实现。4.2实现对人员精细化管理如果要实现工程建筑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则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机构组织,设置项目管理相应部门,以更好的开展管理施工工作,项目经理需加强对决策、合同、管理、组织工作与信息交流。对于项目管理者展开必要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对管理者划分责任,以确保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将个人责任与项目工程的经济利益相挂钩,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不认真工作、无法按时完成项目、应付了事的人员实施处罚,同时对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工作、工作效率较高的人员进行必要奖励,以保证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实现施工建设的高效进行。项目管理单位人员通常来自于不同部门,且彼此间需磨合,要对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加强管理,以积极发挥出管理人员积极作用与优势,并明确管理者的工作与责任,保证工程建设每一步骤、每一环节均处于严格管理控制之中。4.3做好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必须对管理目标和责任进行细化,以完成全方位工作计划来确保施工建设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防止施工中施工人员出现投机取巧、违规操作等行为。强化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得以控制,要求管理人员签订工程质量责任书,从而保证对整体工程建设质量做好管理,保证施工建设各个环节均能符合质量标准,满足设计需要。建立质量管理的完善体系,使得施工流程、施工技术等符合相关的质量需求,可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对施工时间进行缩短,降低建筑企业成本耗费,提高其经济效益。4.4加强施工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的重要主题,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构建安全管理完善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对建设工程现场实施安全管理,防止建设中出现安全隐患。安全管理精细化需要加强建设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认真的分析与排查施工建设各个环节,并总结建设施工中出现的安全质量隐患,并将安全责任管理落实到个人,同时建立并完善安全保障系统。此外,要做好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场地设立安全警示牌,以保证每个施工人员的实现安全施工。

5结语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也得到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依旧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意识到精细化管理对提高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的重要性,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施工管理相结合,从而促使我国建筑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军,闫立群,郭利琴,郝文明.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21):7.

篇(11)

在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施工单位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是影响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其问题研究应对策略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问题

1.施工环境和安全问题

由于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伤亡和损失越来越引发人们对安全施工的关注。有些施工单位一味的追求低成本和高收益,往往对安全生产管理不予重视,施工场所没有安全保障,工人处在极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下;没有配套的应急抢险设施作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对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更是不屑一顾,缺乏安全生产观念和安全法律意识。

2.施工过程控制问题

(1)施工资料的管理

施工资料是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包括施工质量保证资料、技术资料和安全资料,它是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所产生文件的综合,记录了整个过程的进展和主要事项。有的施工单位不重视资料的记录和保管,或者漏写、错写甚至填写虚假信息,或者不能妥善保管资料,造成资料遗失、损毁等,等到工程竣工时再补上所有的资料或者当有关部门检查时临时应付。

(2)施工人员调配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对其进行控制就比较困难。在一些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某一地方缺人、另外一个地方多余的情况,或者由于人员分配不合理造成工作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或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而各个部门又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人员的再调配就难以实现,往往造成施工受阻甚至出现停工现象。

(3)施工成本的控制

建筑项目施工成本影响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进行成本控制就成为施工单位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些单位缺乏成本管理和系统管理的思想,不能够运用现代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和模式进行施工管理,往往使企业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阻碍企业的长期发展。

3.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质量是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关注的核心,政府在此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建立了相关监督和管理机构,是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保障。但是在现实中,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监管人员还没有认真落实,往往流于形式。比如政府监管部门对施工准入制度没有严格执行标准,一些不具备建筑项目施工资质和信誉的企业混入其中,给建筑行业带来恶劣影响;企业负责人为谋取私利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

二、应对策略

1.安全方面

(1)制定安全生产计划流程

安全生产计划是建筑项目施工管理首先要制定的内容,它是确保施工安全的指导文件。可归纳为:加强安全管理,完成安全管理目标,强化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各类伤亡和其它重大安全事故,预防或减少一般安全事故,服从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强化监管,深化整治,夯实基础,细化责任,严格执行。以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推进安全生产,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企业长周期安全运行。计划的生命在于执行,只有严格执行了安全生产计划流程,才有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安全生产事故,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物资。

(2)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强化安全观念

人的主观意识对事物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所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要经常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意识培训,让安全生产渗入到单位每个人的心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观念转变,由被动接受安全到主动实施安全的行为。形成“安全就是责任,就是效益”的观念和“安全无小事,安全从点滴做起”的风尚。员工安全意识提高了,他就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并随时提醒他人,形成互相督促的良好风气。

(3)提供安全生产设施,营造安全生产环境

除了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和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之外,企业施工管理过程中安全的生产设施同样重要,它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硬件保障。对本单位所有的生产设备要定期检查和维修,要有专门人员进行监督执行;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流程,对违规操作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严格惩罚;进入危险场所要执行严格规定,做好安全防范,防止意外发生。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国家对建筑行业的安全实施要求进行安全设施的投放,同时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提供一些适合本企业的特殊生产设施,以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

2.施工过程方面

对于施工资料要严格执行标准,及时真实的记录人员、技术、材料和施工进度等,交由专门人员保管。对联系外单位(建设、设计、勘察、监理等)的文件要进行严格审查,妥善保管以进行复查和检验;对记录工程的质量、技术及安全等情况(包括新工艺、原材料检测、检验)的资料要做到内容真实,符合规范;对施工时的安全信息和安全纠正内容(安全方案的编写、安全教育等)要记录详细,符合实际情况。

对于人员调配要制定人员工作计划,每个人员按照计划行事,而且要留有人员备用,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要加强各部门沟通交流,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妥善分配人员。

对于施工成本要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和系统管理的思想,建立企业成本管理和系统管理制度。按照计划和设计进行施工,不盲目施工,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施工质量方面

(1)严格执行建筑项目施工单位准入标准,提高施工质量

在选择工程承包企业时要从企业资质、企业信誉、企业的工程管理经验、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实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严格执行准入标准。

(2)加强施工过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严格把关,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和审核。施工单位在购买原材料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人员要求的规格和数量进行选择,购买正规厂家有质量保证的材料。材料进场后要进行现场抽样检测,对质量不合格的一定要退回,决不允许进入施工环节。同时还要对采购人员进行监督,防止其,以次充好,弄虚作假。

对分包单位进行调查。监管人员对分包单位进行调查时首先要审核合同,看该项目是否允许分包,然后再审核分包单位是否具有分包资质,否则不予批准。有些工程腐败事件就出现在分包的环节,处理分包项目的负责人为了多拿回扣,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分包单位的审查流于形式,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检测。企业施工完成后要在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企业监管和技术人员要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对于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要及时进行整治和改善,甚至要重新施工,决不允许不合格的施工产品进入市场。

结语:

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过程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对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和效率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研究如何在管理过程中保障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进度和保证施工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湘滇.浅谈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大科技,2012(4)

[2]梁震海.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