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成本会计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滞后。传统的《成本会计》课程来源于《工业会计》课程,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传统的生产环境发生了改变。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这样,仅针对传统制造环境下的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需求很不相适应。
(二)知识体系条块分割。《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产品成本核算,通过对不同成本项目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最终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传统教学模式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体系相互割裂,导致学生知识掌握条块分割,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单某一部分计算方法掌握较好,综合运用束手无策的现象。
(三)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专业综合实训。模拟实验往往是模块实验,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不能有效地将《成本会计》知识联系到企业的具体实践。如产品成本核算的各种方法中,分步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度最大,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教学,对产品制造有了直观了解和认识,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滞后,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表格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只能针对书本上的表格解释数据的关系,学生兴趣不足,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另外,尽管有的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将成本核算涉及到的大量表格和数据直接呈现给学生,但因为没有过程体现,学生理解起来困难。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成本核算、控制、分析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然而,目前的课程教学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的目标要求。目前,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的主流方向,日益受到职业教育界的重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就是以完成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确定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组织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会计》课程设计,要依据成本核算岗位流程和行业成本特点,分析成本核算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完成这些典型任务应具备的能力,最后按照成本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首先,依据成本核算岗位流程和行业特点,课程按顺序划分为五个学习情境,呈现了常见的工业企业五种典型生产类型:大批量单步骤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大批量多步骤连续式生产、大批量多步骤装配式生产和多品种生产。
在确定学习情境之后,按照每个情境的真实工作过程分别划分为若干环节,如在大批量单步骤生产企业划分为:设置账簿体系、材料费用核算、外购动力费用核算、人工费用核算、折旧费用核算、辅助生产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完工产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分析等。根据每个环节的工作任务推导出学习任务,并把每个环节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这样,《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序地落实到了各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也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重构后的教学内容符合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且由简单到复杂,将企业成本核算过程贯穿全课程的每一个学习情境。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源于实际工作任务或接近于实际工作任务,融实践、理论、技能为一体,使教学做紧密结合。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策略
(1)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为了使学生将《成本会计》理论与实际成本核算分析工作紧密结合,《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大量运用案例教学。为此,要建立全方面、多角度的案例库。多渠道收集资料,使案例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覆盖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问题,并注意加入实务界最新内容,以贴近企业成本核算实务。通过案例设计,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融入案例中。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案例设定的任务,实现提高《成本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成本会计实践工作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并思考其处理方法,将相关知识变抽象为直观。
(2)以角色扮演为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课程教学中,围绕情境或单元的主题,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应积极组织分组教学。对于较为综合的项目,将学生划分若干学习小组,让同学分别扮演不同岗位的不同角色,按照各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与训练。如在每组中选出仓库保管员、车间主任、财务人员、成本核算员等,模拟他们之间的成本资料传递、审核、整理、计算、核算等工作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亲身体验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与任务,以更快地适应成本会计实际工作。
(3)考核方式改革
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考核时应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成本会计》课程考核应将平时实践考核与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并突出实践考核。平时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般在每一个情境的模块教学结束后进行,采用分岗实践考核的方式。每个学生需要在岗位实践考核中担任不同身份人员,以保证学生在《成本会计》的相关原始凭证审核、会计账簿登记等环节的能力都进行了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可以占到期末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核一般按照统一考试时间安排进行,采用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学会”的知识和“做会”的技能,其中,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各占期末考核的50%。期末考核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
综上所述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符合《成本会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操作能力的提高,但也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既要精选教学项目,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企业调研、资料收集、分析等,也要掌握成本会计实务的实际情况和动向,增强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以应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404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16181人,退休领取养老金待遇人员1223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支付能力达74.64个月。179名低收入双下岗困难人员享受了社会保险费财政补助,补贴金额年达16.05万元。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2499人,享受住院医疗费报销739人,享受个人医疗帐户5520人。
3、工伤、女工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伤、女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578人和2500人,为企业职工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稳中有进。已有296个行政村2.61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5.5,已有1082名参保农民享受养老金待遇。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全区共有15.7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截止20__年4月,7个月共报销住院2015人次,报销医疗费187.23万元。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稳步推进。截止20__年4月已参加办理基本生活保障576人,累计征收基本生活保障基金943.39万元,涉及到3个乡、5个行政村,已有127人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领取标准为120—200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广。目前我区的养老保险主要覆盖群还只停留在以前的改制企业和部分私营企业,还有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游离在社会保障范畴之外。
2、工伤保险尚未覆盖所有企业、职工利益未得到保障。企业保障意识淡薄,工伤参保率低,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参保率悬殊,职工发生工伤时,多数采取了“私了”方式解决,职工利益未能得到根本的保障。
3、医疗保险政策和管理需要研究和完善。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及外来务工者尚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居民特别是被征地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需要加以研究探索;参保职工反映“看病贵”的矛盾依然存在;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或恶意侵占医保基金的行为时有发生,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4、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国土资源部门等方面的原因,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征地比例及人数未能及时确定,致使无法办理参保手续,难以实现“即征即保”,村集体原本用于留存保障的资金难以留存,农民要求分钱的呼声较大,保障工作十分被动,进展缓慢。
5、“城中村”改造工作。列入“城中村”改造的东门、北门、大南门三个村投保资金缺额较大,三个村总共涉及2648人,如按每人3.7万元投保,其中村集体和个人按每人2.7万元足额缴纳基本生活保障费,缺额较大,北门村缺额达1500万元以上,其余两村也有较大缺额。而如果以资产拍卖形式筹集资金,但改变房屋用途(集体土地转商居用地)又需缴纳较大一笔资金,给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希望市政府能在下步“城中村”改造予以政策、资金上的扶持,以便于开展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解除“城中村”改造中所涉失地人员的后顾之忧。
6、信息化建设程度基础薄弱,不能满足社会保险日益发展的要求。目前各项业务工作实行的是单一独立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各险种软件之间缺乏关联,数据不能共享,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也产生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参保对象的麻烦,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数据的准确及时提供。
三、建议和对策
1、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要实现“征地必保”、“即征即保”,需加大宣传和政策引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特别是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提供征地数与参保人数指标,并在征用土地资金上按不同项目结算,属于办理保障的资金,采取直接划入社保部门。建立就业培训基金和社保费补助金制度。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Ⅱ):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I)是MRPⅡ的前身。MRP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
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asting,ABC),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其中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适时制(JustInTimeSystem,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队、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贷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在采用JI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列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的追溯,无疑得不偿失。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TQM是本世纪60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TQM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5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3、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atManagement)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3个方面:(1)价值链分析;(2)市场定位;(3)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4、基准管理(Benchmarkingmanagement)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以增强竞争力。
5、限制理论(TheotyofCongtraints,TOC)。根据TOC,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如,利润最大化)。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但是如果加强了其它的联结处,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更新设备,引进新型设备会发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就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6、目标管理(ObjectiveManagement)。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全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以上6种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都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Benefit)、成本回避(Cost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1、会计在校行政的领导下开展财务工作。
2、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会计检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基本原则,按财经纪律、财政法规和财务制度办事,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
3、年初认真编制预算,准确地预算出会计年度内所需要的各项经费;年末做好决算的各项工作,分析全年资金使用情况,计划执行情况。
4、每月将学校的经费向领导报告,提出改进意见。
5、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办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6、参与财务上的决策会议,协助学校领导管好财产物资,做到帐帐相符,帐证相符,帐实相符。
7、按时编制会计报表,妥善保管好会计档案。
8、坚持业务学习,逐步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2
1.负责审核出纳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是否账实相符,并与ERP系统相核对。
2.负责现金收支单据的审查。审查单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项目是否填写齐全,数字计算是否正确,大小金额是否相符,有关签名和盖章是否齐全等。
3.负责复核仓库实物账务的准确性以及存货盘点表的准确性,保证账实相符、保证仓库实物账与总账、明细账数据、金额相一致。每月审核成本会计编制的盘盈盘亏报告表,盘盈、盘亏报财务经理和总经理审批后,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4.负责定期对已审核的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凭证处理,并定期传递给财务经理审核,经审核无误后,将其做为正式会计凭证登账。填制记账凭证应做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账物相符。
5.负责公司费用的核算,认真审核相关费用单据。并按部门归集、分配各项管理费用,编制各部门费用明细表,定期进行纵向分析。对公司费用开支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给财务经理或董事会,促使各部门杜绝浪费,自觉节约。
6.负责公司往来债权债务账目的定期检查,包括与集团公司往来账务的检查核对,按时与往来应付、应收会计核对明细账目,发现呆账及账实不符情况,及时上报财务经理或董事会处理。
7.负责公司日常财务核算,负责公司各项固定资产的登记、核对,按规定计提折旧,建立固定资立台账。
8.负责编制和登记各类明细账、总账并定期结账。
9.负责编制会计报表以及编制报表明细表,并进行财务报告分析。应在每月15日之前提交上月份的相关报表给公司财务经理、董事会审核。
10.负责整理会计资料。对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资料,应按月进行整理,装订,做到单据完整、凭证整洁、美观、易查。
11.监督月末、年末存货的盘点工作。
12.负责指导及安排总账助理人员日常工作。完成财务经理安排的其它工作。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3
1、进行会计核算。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情况;
2、进行会计核算,及时地提供真实可靠的、能满足各方需要的会计信息;
3、执行财务分析。分析各项财务数据、资金流向、往来款项等;
4、负责凭证、帐簿、其他会计资料等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5、根据公司具体要求及时准确开具各项目税票;
6、进行税务申报;
7、公司各个资质、证件的年报;
8、办理其他会计事务。
任职资格:
1、财务,会计,经济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录用;
2、有助理会计师证职称以上;
3、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财务软件;
4、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和统计报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5、有责任感,原则性强,踏实肯干,思路清晰,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4
1)参与经营决策与财务核算策略,并协助领导搞好日常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 依照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原则。要敢于坚持原则,监督资金运用执行情况要查漏补缺,如发现问题及时申报领导纠正处理。
2) 原始凭证是会计做帐的合法依据,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凡不符合手续的凭证一律退回,根据 合法的凭证依据合理运用会计科目与账户填制记帐凭证并记入有关账户。必须做到帐帐相符、帐款相符,正确反映经营成果。
3) 积极配合领导加强会计核算,财务审核监督,当好领导参谋。
4) 保持与金融部门及业务单位良好的关系
5) 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6) 负责纳税事宜。
7) 负责收入费用审核签字。
任职要求:
1、具有3-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年以上大型企业同等职务工作经验;
3、熟悉财务管理、财务核算、成本控制相关专业知识。懂会计法和税法知识。精通财务核算。
4、人际关系良好,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很好的创新能力;
5、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较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5
1) 负责内部预算和核算工作;
(2) 负责编制内部管理报表;
(3) 负责内部考核数据审核和分析工作 ;
(4) 负责对各相关部门提供有关财务数据及配合其他各项目申报及验收工作;
(5) 负责配合外部审计工作;
(6) 负责本职位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任职要求:
1、财务、会计、金融、投资、管理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财务实务工作经验;
2、熟悉国家金融政策、企业财务制度及流程、会计电算化,精通相关财税法律法规;
3、较强的成本管理、风险控制和财务分析的能力,精通EXCEL、ERP;
4、善于处理流程性事务、良好的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
5、工作细致,责任感强,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承受较大工作压力。
相关文章:
1.成本会计岗位职责
2.成本会计有哪些岗位职责
3.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4.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战略成本会计的核心在于“战略”二字,企业的会计人员基于专业的核算方法对企业运行中的各项成本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帮助企业做出长期或战略性的决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对产品研发、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与售后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简单来说,战略成本会计作为一个新型、先进的会计管理模式,其存在的意义是以准确成本分析与管理为基本手段,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为最终目的。将战略成本会计贯彻到企业管理中去不仅是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更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企业管理中战略成本会计的运用
(1)企业高层决策管理中的运用。客观来看,战略成本会计是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全方位管理,通过对企业运行中的各项成本进行分析,对市场发展趋势的考察,对竞争对手的优劣之势进行比较,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科学有效的信息与资料。而这一部分资料作为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重要参考,也成了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层对市场动向的把握与对消费者需求的掌握程度将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战略成本会计与高层决策管理是互补的关系,一方面,由战略成本会计落实与执行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与资料为高层决策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高层作出重要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企业高层对战略成本会计的态度与认识又将直接影响实际作用的发挥与产生。因此,作为企业的高层要深刻地认识到管理成本会计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支持战略成本会计工作的开展,在这一大前提下战略成本会计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实效。
(2)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将战略成本会计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不仅能够为企业决策做出重要参考,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战略成本会计要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各个要素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些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市场供求杠杆的运用,原料的质量,运输距离的远近以及由此产生的运输成本,送货的时间。这样一来,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而全面,企业各项资金的支出都有了详实的数据作为支撑。当然在此基础上,会计通过分析成本与各个要素的关系,从每一要素着手,进一步减少企业成本。比如在原料采购过程中,在保证原料质量的前提下,对运输条件、供货稳定性等因素进行考察,而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人力设备的支出,更要考虑设备的后期维护与人员的流失与聘用。企业的成本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它与各个要素密切相连,而会计人员根据不同要素而对成本进行评估,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成本预估的准确性,预算工作也更具条理性,减少预算工作的重复与盲目。将战略成本管理落实到企业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较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当前战略成本会计运用于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趋势。
(3)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运用。一般来说,企业市场定位管理的侧重点在于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这就需要对产品类型的定位、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消费人群,高中低端)等进行评估与分析。但是准确的定位需要有科学准确的相关数据与信息作为支撑,企业需要对产品质量、数量、消耗、生产信息、销售信息、用户反馈信息等数据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运行情况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危机提出解决的方案。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但是市场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错综复杂的市场关系。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极有可能发生变化,战略成本会计就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对市场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选择最优的发展策略,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战略会计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运用进一步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各个部门各司其职,落实自身职责,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和不切实际的市场定位。
(4)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运用。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以及企业的发展和盈利情况。良好优质的售后服务不仅会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更将推动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客户口碑与品牌形象。而将战略成本会计运用于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是降低企业总体成本的重要举措,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产品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这就涉及对产品成本的控制,在适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其次,要定期进行用户使用的反馈调查,为企业战略成本会计的运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与数据,了解销售情况并及时调整网点,使得企业资金资源获得有效配置,减少浪费;最后,要从战略成本会计这一角度来对企业售后服务进行审视,虽然增加服务的人员与设施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减少等待的时间,但是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运行的费用,因此需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将企业运行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5)员工对企业向心力中的运用。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辛勤付出,而企业发展的红利也需要与员工共享。战略成本会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水平。因此,战略成本会计的贯彻落实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相互支持与配合,而战略成本会计也将在员工对企业向心力产生重要影响。它主要体现在阴性与阳性两方面成本上,阴性成本主要包括员工的情绪、员工间的关系情况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情况,而阳性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的利用率、产品的报废率、物料的消耗等。这些因素都将在企业的整体成本上有所显现,并成为影响企业运行成本的关键因素。同时,战略成本会计也需要对企业工作计划进行量化从而得到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编制,这就需要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企业要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全员会议上对战略成本会计的任务进行分解,并将其下放到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中去。
摘 要:成本会计作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工具,正扮演着新的角色,导致传统的成本会计的教学出现了局限性。本文从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出发,对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实施做了说明,以期能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成本会计;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23-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甘肃政法学院教改项目:工商管理类本科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教改研究(重点项目)
教育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使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需求和价值协调起来的问题,因此,成本会计的教学应结合时代特点并立足中国国情,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大学生各层面的软技能。
1 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的发展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以满足现代经营管理的需要。成本会计工作已不再局限于成本核算,其角色发生了变化。成本会计新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方法,决定了成本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必须具备多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如社会工作能力、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因此要求我们培养的是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多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然而,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出现注重对现成资料成本的核算,而对原始资料的取得、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关注度不够,这就容易导致高分低能,降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能容身于社会、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科研型、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面向社会,从“我能做什么,我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走向“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种观念更贴近于社会,易得到社会的认同,而且能实实在在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观念的转变随之带来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显重要。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工作内容为载体来设计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到成本会计来说,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具体的成本会计项目方案,学生根据设定的企业经营成本资料,进行成本项目核算的实践。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是参与者和引导者,所以能真正提升学生会计各层面的软技能。因此,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有其重要意义。
2 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整个工作过程中,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具体到成本会计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从成本会计工作的实际出发设计典型性的案例,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研究,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按照三大步骤进行:确定项目任务、项目的组织和实施、项目的总结和评价,具体如下:
2.1 确定项目任务
2.1.1 任务分组。项目教学法通常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在分组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分组,一般而言,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可参照团队分工协作的模式进行分组。
2.1.2 项目的选择与设计。项目选择的好坏决定了项目教学法的成败。在立足于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由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几个项目任务,结合可行性,最后通过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根据提出的待解决的问题设计项目。比如,可选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项目。在设计上,应遵循基本理论,由浅入深,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见表1:
2.2 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项目确定后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由教师审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设计好的项目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整理资料并针对项目进行讨论。比如,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项目中,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了解到制造费用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制造费用降低企业的成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要做到分工协作,信息共享,提高效率。
实务中,成本核算工作分工细致,流程明晰。因此,成本会计的项目也分层次分步骤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遵循边理论边实践,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用理论指导实务,用实务增强对理论的认识。以生产费用的分配为例,详细说明具体工作安排,见表2。
2.3 项目的总结和评价
教学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后,要对学生提交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进一步提升。评价过程要师生双方共同完成,可先由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对该成果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对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
3 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3.1 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
在项目教学法教学中,教师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老师由传统的课堂主演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学过程更注重“授人以渔”,并遵循教师理论引导在先,学生实践学习在后的原则。为此,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2 项目案例设计的合理性
案例设计一定要遵循可实践性,可行性的原则,以保证学生可操作,并取得相关成果。因此,案例的设计应先简后难,逐步细化,易于接受。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一节好课”标准已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一节好课不仅仅需要老师教的好,更需要学生学的好。“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的未来有深远影响。事实上,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一般的课程都可以使学习经验成为传递核心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工具,从中所挖掘出来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中。因此,需要结合硬技能的培养,以情景化的软技能训练代替单项说教。当然,软技能的培养必须要结合硬技能的培养,因为从本质上来讲,软技能是促进硬技能发挥作用的一种技能。
参考文献:
(1)万俊敏,曾雁。《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9)。
(2)郭邦涌,刘晓菊。《成本会计实务》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0(10)。
(3)于小梅。成本会计的创新型项目课程研究[J]。商,2013(3)。
(4)刘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5)徐岩,冯文红。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7)。
民族:汉 政治面目:党员
学历(学位):本科/经济学学士 专业:会计
联系电话:12345678 手机:13901111234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 邮编:100007
Email Address: 12345678@sohu.com 呼机:66806688-1234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中央财经大学 1990.9-1994.9 会计专业
业务及特长
*注册会计师职称,多年会计及主管会计工作经验,熟悉国家财务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
*英语六级水平,听说读写熟练,熟悉西方财务会计,能用英文进行账务处理
*头脑灵活,善于分析,具有现代的财务管理理念
*熟练使用财务相关软件及其他office软件
*性格开朗,责任心强,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工作经历
1997.5---至今 XX建筑集团公司 主管会计
*工程成本会计,向经理、预算部门提供成本核算结果。核对成本与预算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进行材料用量控制
*定期进行存货盘点,并进行存货差异处理工作
*登记企业应收帐款明细帐,核对企业内部资金往来
*报送企业各类明细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工程成本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企业内部资金往来明细表
1996.3---1997.4 XX股份公司 主管会计
*登记总帐,编制各种财务报表
*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向公司经理报告月销售金额,存货结存,销售分析
*控制管理费开支,制定开支预算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1994.10---1996.1 XX科贸公司 会计
*每周制定工作计划提交财务主管
*保管整理公司的各类经济合同,根据经济合同审核各类支出凭单的有效性合理性
*提交各类企业内部经营所需的汇总,明细报告
*协助财务主管处理其它日常业务
本人性格
成本会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最开始的投资决策与实践到最后的产品市场投放与退出,都需要在战略成本会计管理的大框架下运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健全,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压力与运行风险,战略成本会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战略成本会计的概念
战略成本会计的核心在于“战略”二字,企业的会计人员基于专业的核算方法对企业运行中的各项成本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帮助企业做出长期或战略性的决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对产品研发、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与售后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简单来说,战略成本会计作为一个新型、先进的会计管理模式,其存在的意义是以准确成本分析与管理为基本手段,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为最终目的。将战略成本会计贯彻到企业管理中去不仅是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更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企业管理中战略成本会计的运用
(1)企业高层决策管理中的运用。客观来看,战略成本会计是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全方位管理,通过对企业运行中的各项成本进行分析,对市场发展趋势的考察,对竞争对手的优劣之势进行比较,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科学有效的信息与资料。而这一部分资料作为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重要参考,也成了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层对市场动向的把握与对消费者需求的掌握程度将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战略成本会计与高层决策管理是互补的关系,一方面,由战略成本会计落实与执行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与资料为高层决策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高层作出重要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企业高层对战略成本会计的态度与认识又将直接影响实际作用的发挥与产生。因此,作为企业的高层要深刻地认识到管理成本会计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支持战略成本会计工作的开展,在这一大前提下战略成本会计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实效。(2)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将战略成本会计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不仅能够为企业决策做出重要参考,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战略成本会计要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各个要素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些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市场供求杠杆的运用,原料的质量,运输距离的远近以及由此产生的运输成本,送货的时间。这样一来,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而全面,企业各项资金的支出都有了详实的数据作为支撑。当然在此基础上,会计通过分析成本与各个要素的关系,从每一要素着手,进一步减少企业成本。比如在原料采购过程中,在保证原料质量的前提下,对运输条件、供货稳定性等因素进行考察,而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人力设备的支出,更要考虑设备的后期维护与人员的流失与聘用。企业的成本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它与各个要素密切相连,而会计人员根据不同要素而对成本进行评估,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成本预估的准确性,预算工作也更具条理性,减少预算工作的重复与盲目。将战略成本管理落实到企业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较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当前战略成本会计运用于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趋势。(3)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运用。一般来说,企业市场定位管理的侧重点在于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这就需要对产品类型的定位、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消费人群,高中低端)等进行评估与分析。但是准确的定位需要有科学准确的相关数据与信息作为支撑,企业需要对产品质量、数量、消耗、生产信息、销售信息、用户反馈信息等数据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运行情况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危机提出解决的方案。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但是市场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错综复杂的市场关系。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极有可能发生变化,战略成本会计就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对市场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选择最优的发展策略,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战略会计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运用进一步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各个部门各司其职,落实自身职责,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和不切实际的市场定位。(4)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运用。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以及企业的发展和盈利情况。良好优质的售后服务不仅会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更将推动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客户口碑与品牌形象。而将战略成本会计运用于企业的售后服务管理是降低企业总体成本的重要举措,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产品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这就涉及对产品成本的控制,在适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其次,要定期进行用户使用的反馈调查,为企业战略成本会计的运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与数据,了解销售情况并及时调整网点,使得企业资金资源获得有效配置,减少浪费;最后,要从战略成本会计这一角度来对企业售后服务进行审视,虽然增加服务的人员与设施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减少等待的时间,但是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运行的费用,因此需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将企业运行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5)员工对企业向心力中的运用。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辛勤付出,而企业发展的红利也需要与员工共享。战略成本会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水平。因此,战略成本会计的贯彻落实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相互支持与配合,而战略成本会计也将在员工对企业向心力产生重要影响。它主要体现在阴性与阳性两方面成本上,阴性成本主要包括员工的情绪、员工间的关系情况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情况,而阳性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的利用率、产品的报废率、物料的消耗等。这些因素都将在企业的整体成本上有所显现,并成为影响企业运行成本的关键因素。同时,战略成本会计也需要对企业工作计划进行量化从而得到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编制,这就需要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企业要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全员会议上对战略成本会计的任务进行分解,并将其下放到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中去。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优势地位,就需要对市场进行客观的分析,对企业的运行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而战略成本会计的运用不仅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力途径,更是企业完成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姚志云.企业价值链整合: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厦门大学,2013.
2.施光艳.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现代商业,2008(03).
3.徐曰军.浅析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知识经济,2014(22).
关键词:
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探析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它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为基础,以介绍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内容为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极容易出现学生学习效果差、成绩不理想的现象。只有不断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必需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和较高应用能力的成本管理人才。
一、成本会计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很重要,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主要依靠课堂老师讲授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听课”,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有些老师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仅是把书本上的公式简单的复制到课件上,学生只是机械的运用公式做题,做分录,对于费用如何进行归集和分配一系列流程很难前后贯通起来。实际的教学效果较差,并不能使学生提高相应的实际运用能力。
2.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成本会计的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实践环节,一般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例讲授,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传统教学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制造业术语难以理解,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单纯的理论讲授方式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没有实践环节很难将各费用分配方法的一些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
3.教材中公式繁多,学生难以理解并消化。在成本会计众多的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作为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中,重点就是理解并掌握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以及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而不同费用分配的方法有好几种,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相对应的计算公式和操作流程,当学生在看到这些公式时,往往缺乏学习兴趣,由于没有理解公式的涵义,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可这却事倍功半,经常会把各种方法和各个公式乱搭配。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成本核算知识。
4.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单一。对于成本会计的考核,基本采用以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这种考核形式与实际账表操作相脱离,成本会计实践性极强,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掌握水平,不能直观体现出对成本会计实践技能水平的测试。
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1.模块教学,使能力培养更具针对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成本会计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听课”——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自主学习的环境受到限制、自主学习的激情受到抑制,因而很难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如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会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其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成本会计主要讲述制造业的成本核算,课程内容紧凑,各部分环环相扣。在课程教学中,可将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分项目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将教学内容分为七个模块:一是要素费用的核算;二是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三是制造费用的核算;四是废品损失的核算;五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六是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2.团队合作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就是一种重要的形式。把学生划分成学习组,选出1个负责人,组织全组同学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明确个人的分工和责任,确定要调查和核算的问题。学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具体核算的思路和方法,各小组可自行安排组内成员会计职务角色的分配,分角色排演核算程序与口头汇报计算结果,由教师综合评分,奖励优秀学习组,由各组评出优秀组员,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讲述“是这样”的被动局面,让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去辅导和带动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问题的“为什么”和“怎么样”的主动思考。
3.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本会计教材中有大量的例题,但仅仅是虚构的例题,学生可以学会例题并且会做题,但不会解决实际的业务,这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停留在表面上,或者说停留在题面上,如果在课堂中适当引用企业真实的例子作为案例进行教学,那学生在理解上甚至学习兴趣上都会大大提高,案例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基本来源于实际工作或是实际工作的缩影,较为真实。案例具有一定的情节性,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实施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对知识、理论的理解,也便于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4.采用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增加课堂讨论、课外小组活动等考核形式,相应增加新的考核方法,如增加自评、互评等。将学生的成本会计课程期末总成绩分解为卷面成绩、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质量、课外活动情况和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根据各年级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各部分的权重。这种复合测评方法将有助于改变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学生依赖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复习以期取得较高的卷面成绩。
5.利用多媒体技术,反映复杂的钩稽关系。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钩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数据的来龙去脉关系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来反映。由于表格的理解不如文字理解直观,教师授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成本表格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所以多针对书本上的表格解释某些数据的来源、计算方法及相互关系,这种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时间一长,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不理想。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把教学内容以人类联想的方式,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信息媒体的多维化以及多重感官刺激,强化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繁杂问题条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扩大了课时内的信息量,教学效果极为理想。
6.归纳总结教学,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成本会计课程中有大量的公式、大量的计算过程、大量的分配方法和大量的表格,当学生自己独立练习时,由于计算公式繁多,对计算方法或者计算公式的不理解,学生往往是照着例题套数字,死搬硬套的做题。因此,可采用对比各类计算公式的办法,找出异同,归纳总结,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按照分配标准,可将工资费用分配、外购动力费分配和制造费用分配等归为一类;按照计算原理,废品损失的计算和约当产量法可归为一类等。各种表格也可按照刚才的归类进行讲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应进行多方位的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刻领会成本会计不但是会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也是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有效的手段,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房地产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开发项日工程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看,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在现场管理部门的设计管理工作方面,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设计由于设计单位的任务较多,加上开发商要求的设计周期较短,因此经常处于赶图状态,设计深度难以达到现场施工要求,设计错、漏、碰较多,变更频繁。如果不解决设计与施工的根源性问题,建设项目就不能按照计划进行,势必影响了现场管理的效率和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场管理的科学性。
1.2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度管理方面,很多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实际施工进度相对于开发进度计划来说,均有不同程度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房地产项目开发进程。例如,在现场管理过程中,由于开发商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或流程过长,部门过多等原因,许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越积越多,严重拖了项目进程的后腿。
1.3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面,有很多房地产项目的现场管理的质量较低。目前,在现场管理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施工人员为了方便,经常不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监理单位不能履行应有的监管职责,偷工减料时有发生;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出身,较少经过上岗培训,因此施工工艺和工序均不规范:由于没有及时进行中间验收和隐蔽验收,造成工程质量隐患。以上问题说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现场质量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4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缺乏一套良好的成本管理措施和体系,主要表现在:由于合同谈判和签订时比较匆忙,容易造成成本管理的漏洞,造成索赔和变更增加,造成成本增加;成本核算缺乏一个严格的程序和监督制度,导致项目成本管理失控,浪费严重。
2 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现场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现场管理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2.1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现场管理是房地产项目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场管理与整个房地产开发而言,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如果局部没有做好,势必影响了整体发展的效益和方向。有效而科学的现场管理可以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高度和水平,促进房地产开发管理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
2.2 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开发项目的品质,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建设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其中加强成本管理是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现场管理的成本管理,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还大大节省了管理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资源的浪费。
2.3 提高现场管理有利于有关法律法规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实行和运用。
现场管理虽然只是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一个部分,但是其管理却涉及到了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环保等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提高现场管理有利于保证各项法规政策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贯彻和实行。这是依法办事的体现。
3 加强房地产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措施
现场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管理过程。因此,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现场管理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对策。
3.1 设计管理方面。
规划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的管理是现场设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一
般来说,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设计工作都会同时由几个单位来完成,因此,在进行设计管理工作时,首先应做好设计工作计划,协调好各设计单位之间的工作和任务,根据设计工作的内在关系确定出图时间,保证设计工作与施工计划的协调,以不影响项目实施的进展。
其次,设计跟踪服务是设计现场管理工作的保障。目前,设计图纸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设计出图时间较短,加之设计单位的设计任务较多,出图质量难以保证,设计内审工作不到位,设计各专业之间没有很好地防调,造成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较多。因此,在施工过程巾的设计跟踪服务尤为重要,处理得不及时,便会影响施工进度,造成返工和浪费。
3.2 进度管理方面。
现场进度管理是项目开发计划得以落实的重要工作之一,实际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进度的控制和管理。目前,在房地产开发项日的管理中,较多存在着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许多开发商在开发计划的拟定时,为了尽快实现效益目标,脱离实际拟定开发目标,使各项工作及施工进度难以在期望的时间内完成;其次,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计划的科学性和计划的执行效果,设备、材料及人力的有效组织是影响进度目标实现的最主要因素,而建设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如设计管理工作、招标采购工作、分包队伍的确定工作、内部审批工作等方面也比较突出地影响了项目实施的进度;因此,要想使现场管理的进度得到合理的控制,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开发进度计划,建设单位的自身工作应与总开发计划有机结合,并严格按计划执行;对于施工单位的计划执行,应有严格的合同管理措施和经济手段予以控制。只有这样,进度管理才能真正有效发挥作用。
3.3 质量管理方面
针对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避免和改善,如:(1)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和工艺标准施工,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对每道工序进行控制;(2)对监理单位不能履行应有的监管职责的,应对监理单位采取必要经济手段促使其改进:(3)提高现场管理的质最,还需要从细节做起,从每一个程序来进行。首先,要严格把握施工相关材料和原料的质量关。高质量的原料和材料是现场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的最基本的管理工作:(4)要求并监控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保证按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施工:(5)要求监理公司及时进行工序验收和隐蔽验收,避免工程质量隐患。以上措施是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现场质量管理必要手段。总之,现场管理部门应该考虑到其管理辐射的各个方面,综合提高其管理质量水平。
3.4 成本管理方面。
一、研究背景
为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开始提倡循环经济,并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的价值流和物质流存在着些许差别。资源循环的企业的物质流和价值流是线性循环的,而资源回收企业的物流和价值流是循环周转的,这对企业的利润和成本有很大影响。
资源价值流成本核算是通过跟踪和控制各生产环节的能源和物资,并对产品生产各环节耗用的成本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来量化可能影响资源流动的因素。因此,资源价值流成本核算所获得的数据结合了会计核算以及企业管理,更先进、更准确也更全面,在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资源价值流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势分析
(一)能够符合循环经济下企业对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资源价值流成本核算法结合了资源回收企业的物质流和价值流周转特点,以便更好的适应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循环经济视角下,成本核算的对象不仅仅是生产阶段的生产步骤和价值流循环,还要考虑资源企业的物质以及资源价值的流入、流出及循环利用情况,然后对产品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以便更清楚地认识产品成本与价值流成本的关系。
(二)为企业选择正确的产品生产措施提供有效信息
资源价值流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分别计量资源的内部损耗,根据生产中的利用和损失情况,按照是否能形成合格品的两个标准,金额和实物量,对企业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进行计量,用来核算废弃物的成本。此外,资源价值流成本核算还可以体现能源和物质的损失,从而找到资源损失点。然而,资源价值流的成本核算比较复杂,难以应用。
三、四川攀枝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应用现状
(一)四川攀枝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四川攀枝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为循环经济的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严格要求自身产品的质量,对产品的硬度、晶粒度等技术指标严要求、高关注,以提高产品整体质量。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四川攀枝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量的增加,运营及人员规模的扩大,这种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各种各样的漏洞。一裁终局,降低灵活性,降低参与度,降低积极性,从而影响公司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质量程度。
所以四川攀枝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出现的各种漏洞,进行了全方位的修复。将各部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重新定义责任部门的职责权限,并赋予调整后的责任部门一定的决策权力。调整后,四川攀枝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责任部门设置主要有规划部、行政部和销售部。并且将这三个部门分别确定为收入中心,成本中心以及利润中心。此三个机构,明确分工,责任易辩。在保证公司总体发展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各责任部门自主决策本部门的经济活动事宜。同时各部门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要对各项经济活动发生的经济信息,进行及时、可靠的计量、记录、计算并反馈给公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制定应对方案。
公司生产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所示,公司职能部门度总经理负责,权力比较集中,各层级部门间平级关系信息沟通较少,使得成本管理中沟通协作也相对较少。
(二)四川攀枝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应用现状
1.责任中心及相关预算的构成
随着公司一步步发展,项目日渐复杂和多元化。为了更好的对公司进行管理,管理层决定实施分权管理,将一定程度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下放给相关部门。为了更好的对这些部门进行业绩考核评价,公司将规划部、行政部、销售部分别设置成了收入中心、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
在责任部门权责范围明确之后,公司在运营模式上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特别是对于部门调整后,为了更精确的反映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情况,公司在选用会计专业软件的时候,特选具有自动分类收款功能的用友T系列财务软件。在一个通用的会计系统中,它分为三个子系统,每个责任中心负责一个子系统的核算,从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责任预算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执行情况。公司实行两级责任预算制。年初,根据公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制定了全面预算。在敲定目标利润和固定成本费用等指标后,将相关指标下达给各责任部门,由各责任部门负责预算的二次分解和制定,并予以具体的行动。
2.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
本公司内部结算价格是依靠历年的历史成本数据制定的,以预计产量、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为基础,主要是定额标准与用量标准的相乘并汇总计算。其中定额标准是从历史成本加成方法得出来的。用量标准也是根据历史经验得出来的。
四、公司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结算价格不合理
公司内部结算价格制定管理制度设定的比较短期,缺乏长远规划,公司战略目标仅仅体现在指标数值上,并没有对这些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措施方法等。而且指标数值设置也比较粗略,与市场环境、内部环境结合不力,导致实施起来随意性较高,执行较为被动。整体内部结算价格制定体系与指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存在软约束,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这三年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的内部结算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的差额增加,2018年利润总额并没有达到内部结算价格制定指标,而且销售收入内部结算价格普遍高于实际市场价格,只有2019年才算接近,市场走势价格不断下降,而2017-2018年内部结算价格与市场价格走势相反。而且公司由于很多部门领导对内部结算价格制定工作认识较为肤浅,内部结算价格制定管理制度很多并没有在工作中实施,例如,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不遵循全面性原则,导致编制不准确,内部结算价格不准确。
(二)预算确认模式及指标设定不合理
资源价值流成本预算模式上基本是静态模式,而且表面上要求全体员工参与,实际上往往是各部门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编制,很多员工都不知晓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工作。而且在编制流程上,仅仅一次上下沟通后,就将责任预算草案报送财务部门,预算指标数值准确性较差,并没有真正进行市场调研。这导致很多员工对于责任预算遵从度不高,执行力度不够,仅仅是表格填制,预算编制流于形式。
目前公司管理层非常看重营收及利润目标,对于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管理业务并没有当做重点业务来抓,所以很多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制度制定文件都是走过场,不仅制定的不够规范全面而且没有有效落实。对于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业务没有指定流程手册和业务指导手册等文件,过度照抄照搬其他公司成型的预算规章制定和流程。而且指标制定不合理,存在着过于粗放不切合实际的问题。
(三)相关制度衔接不到位
公司对于责任预算业务认知欠缺,全面责任预算管理其实是一个围绕战略规划的动态的过程,然而公司没有将全面责任预算管理看成是动态的工作,将责任预算编制看成是简单的表格填制工作,而且缺乏对责任预算的分析,也不重视其中的过程控制,对于责任预算环境变化不够敏感,责任预算编制完就不调整。
而且公司责任预算编制及相关文件照抄照搬现象严重,缺乏专业的责任预算管理人才,责任预算形式化严重,缺乏全体员工参与责任预算工作,在制定责任预算指标上过于偏重营收指标,缺乏基于不同业务部门工作的责任预算指标制定,导致责任预算工作激励效果较差。
(四)责任考评不公平
公司在责任考评上,局限于对管理层的考核,并没有将员工纳入责任考评中,而且,考核指标很少,比如侧重對部长、局长等部门负责人的考核。在考核内容上侧重于经营指标、工作计划、客户管理、预算费用控制等,指标较少。公司并没有将对员工的责任考评纳入预算管理考核中,这导致员工对于预算执行积极性不够。而且奖励设置的门槛过高,对于金额、比例等具体奖励细节并没有做出规定,这导致处罚多奖励少。因此,员工不清楚获得奖励的条件,自然缺乏努力的方向,不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公司对于供应商与客户也没有实施考核,对供应链管理业务也缺乏管理,导致原材料采购及销售工作难以为规范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五、企业资源价值流成本核算应用分析及改进对策
(一)科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公司在制定内部结算价格方面,应当注重事后的综合分析,并将责任分配到各个归口部门中,细化到具体岗位;设置内部结算价格分析指标,如内部结算价格与定额消耗指标绝对指标的差额,也可以参照财务指标设置相对指标,分析内部结算价格背后的影响因素,从实际支出责任岗位的内部调研入手,搜集价格的影响因素并汇总整理,按照零基预算方法来制定内部结算价格。还有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管理指标。设定完指标后,从利润分析出发,基于各部门的内部结算价格完成情况,对内部结算价格差异指标进行分析,从量(例如销售量、生产量、效率等差异)、价(例如价格、工资差异等差异)两个角度进行差异分析,还要对找出的差异层层分解分析,分析各项因素的数据相关性。
建议公司对于期间费用增加滚动预算方法,应结合ERP系统中的全面预算模块,实施预算数据实时更新和动态化,有利于实施滚动预算法。基于公司实际情况,本文建议采用每季度都编制下一季度的预算,并且永续向前编制滚动预算,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期间费用问题以重新调配相关资源。
(二)科学编制责任预算
建立经济责任预算制度是评价企业绩效的最有效途径。公司定期通过对各责任预算中心的综合考核评价,了解责任预算中心日常经营的得失。并以此为依据,做到奖罚分明。
责任预算报告是进行业绩考核的重要数据基础,是公司将部门划分为责任预算中心时,记载着下放经营和决策权行为的载体。公司将权利、责任预算、利益都交给各责任预算中心来负责,而各责任预算中心应该定期编制责任预算报告,将自己的业务执行情况、指标完成情况,汇总上报给公司。只有通过这个责任预算报告,公司才能知道各责任预算部门的业绩进度和质量,才能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者什么人才导致了效率的提高或者跌落。
(三)完善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制度
公司责任预算体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文件,相应权威的协调组织部门缺乏进而导致预算松弛。所以有必要规范责任预算的指导文件体系,并设置规范的责任预算相关组织体系。
首先应当制定规范的责任预算管理细则,将责任预算工作流程、各个环节都要实施详细规定,并作出明晰的解释,应细致到作业流程、责任人、监控内容、检查办法、考核办法、工作重点等。通过制度上的明细规定来提高责任预算工作的规范程度。
其次应当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应设置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责任预算管理委员会,并将各部门负责人、总经理设置为成员。成立预算管理办公室,财务部主要负责内部控制,并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
责任预算管理资料应当由各职能部门提供,全预算管委员会负责预算的监控、协调,并负责预算执行报告的审查、调整、反馈等重要职能工作。责任预算管理委员会要保持独立性,提高权威性,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制定各级工作内容和职责,制定预算管理责任部门和相关协调部门。
其中责任预算管理责任中心在预算指标分解后具体负责预算工作的执行,应用预算指标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并且及时递交信息数据、相关资料并及时追踪信息给预算管理部门以提高编制质量与效率。
1.收入中心制度
规划部门不仅要负责收入的创造,而且要对收入资金后入到位情况做好控制,为此规划部门制订了一系列针对项目资金回收的控制制度,任何事情都是福祸相依,业务员在项目承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好预测和应对,防微杜渐。
2.成本中心制度
行政部门在进行资金支付、费用支出等事项前,要先编制符合部门特点的责任预算。在责任预算中,会对成本费用的性质进行分类,会有专门的方法对即将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量。其次是对日常实际发生的责任成本进行有效的归类和记录,定期的编制责任报告。然后将日常运营实际数据与责任预算数据相比对,确定差异。最后对差异行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具体分析,及时去控制和调剂偏离预算目标的事项。
3.利润中心制度
在产品流通过程中,销售部门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首先计算贡献毛利,然后减去期间成本,得到公司的税前净利润。这样,销售部门就需要同时考虑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四)公平对待责任考核
1.完善责任预算考核指标
如果公司原有考核指标过少,应按月度、季度、年度的频次进行责任预算考核,进一步完善公司全面责任预算考核指标体系,责任预算考核采用评分制。
(1)责任预算质量编报的考核
应当符合及时性和完整性两个考核指标。及时性是指能否按时完成责任预算编制工作。完整性是指是否编报项目完整。
(2)全面责任预算指标控制
公司全面责任预算管理办公室应当根据自身公司所处阶段不同,来制定并管控全面责任预算的重要指标,分配不同的比重。
2.改進相应考核奖罚制度
公司在实施考核奖罚制度时应做到多种奖罚方式并存,公司应当将物资和精神方面的奖罚方式共同实施,如事业发展、学习培训、物质奖励、旅游奖励等形式的奖惩应结合使用,而且要基于环境变化来选择奖惩方式。
结论
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应用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的企业来说,也应当做到完善内部价格体系,完善预算指标及责任预算管理体系,加强责任监督考核,完善责任管理相关制度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完善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韵环. 论循环经济视角下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的应用[J]. 中国商贸,2014.
[2] 王雨晴,侯义昕.基于生态设计的工业园区资源价值流会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
[3] 李世辉,林依瑞, 曾辉祥.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的水资源价值流转分析 [J].财会月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