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师范院校实习工作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4 00:59: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师范院校实习工作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师范院校实习工作

篇(1)

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

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8份,上课节数为12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了一次“怎么样学好英语”的主题班会;在班上组织了一次以纪念胜利70周年的诗歌朗诵比赛,选送代表参加学校的比赛.带领学生出了一期以“安全意识”为主题的黑板报;参加了学生的广播操比赛的训练及体育课;检查学生的早操情况及卫生情况,帮助班主任做好两次家长会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自己所拥有的知识,那只是沧海一粟,所以应该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要坚持与时俱进,要让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不然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的;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教学,不仅是老师教,更重要的是学生学,老师也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时刻反思,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

首先,我让我们班的班长给我画了一份学生的座位表,因为我知道,记不住学生的名字,看似小事,其实它在学生眼中是很重要的,如果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没有地位,老师不重视自己,老师不关心自己,甚至会产生隔阂。在前面两周听课的时间里,我就抓紧时间把每个学生和他们的名字对上号。所以我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都没有叫错名字,下课后同学们都围着我问:“老师,你怎么才来就知道我们的名字呀?”有些学生还抱侥幸心理,以为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等我叫出他的名字时,都大吃一惊,这也是我们班学生最佩服我的地方,这也使我明白了:沟通是一种 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做。 下课后,孩子们经过我时,都敬个礼再亲切地喊一声:“老师好!”,我都觉得心情很愉快,原来快乐竟如此简单,只因被一群天真的孩子们认可。

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我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特别是对于这些才接触到英语的学生来说,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希望,兴趣溢着动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只是学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激情与耐心,这是做位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我们怀着难以诉说的心情以及对教师这种职业的神圣的向往,来到了我们的实习目的地——海口市第七中学。这是海口市的一所普通中学,只设有初中部。学校建设也没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当然我根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两个月里,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这些东西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啊,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我们来到海口七中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首先,我们和该校的领导及老师召开了座谈会,他们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学校的一些情况:它属于区属中学,隶属于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坐落在美舍河旁边,风景优美,学校占地面积不多,一共设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十个班。据这的老师介绍,因为是普通中学,所以生源都不好,学生的基础都很差。

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

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8份,上课节数为12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了一次“怎么样学好英语”的主题班会;在班上组织了一次以纪念胜利70周年的诗歌朗诵比赛,选送代表参加学校的比赛.带领学生出了一期以“安全意识”为主题的黑板报;参加了学生的广播操比赛的训练及体育课;检查学生的早操情况及卫生情况,帮助班主任做好两次家长会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自己所拥有的知识,那只是沧海一粟,所以应该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要坚持与时俱进,要让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不然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的;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教学,不仅是老师教,更重要的是学生学,老师也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时刻反思,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

初为人师,总是有些紧张。我记得我第一次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我很紧张,站在讲台上感觉非常的不自在,手都在不停的发抖,脑袋里总是感觉空白,说了上一句就不知道下面要说什么了.下课后学生还问我:“老师,你是不是紧张啊?”可是两个月下来我已经可以很好的控制课堂,进入教室,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有一点紧张得感觉了,走进教室很自然,仿佛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老师了.每次上课我都以微笑面对我们班的学生,这也使我和他们亲近了不少,我相信微笑是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也是我对他们的微笑使我的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活跃,其实走近学生的第一步只须微笑就够了.这一次实习锻炼出了我的自信心,也磨炼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更重要的使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能用于实践中,对我们的学习结果也是一种很好的检测方式.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组织开展了“如何学好英语”的主题班会。因为开这次班会的时候正是期中考试结束的时候,所以我先让学生们谈谈他们是怎么样去看待考试成绩的,开始学生都不积极发言,后来在我的引导下气氛才开始活跃了,后来才过渡到英语学习上来的,我让班上几个英语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谈谈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看法,介绍他们学习英语的经验和方法.最后,我告诉他们要学好英语必须要喜欢英语,只有喜欢一门课,才能把它学好,又给他们讲了一些英语学习的策略,和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实习期间,我在办公室经常看到有些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体罚,比如说罚站、罚做下蹲运动等。当然,这种方法可以暂时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实习期间,我还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在班上搞了一次以纪念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帮学生选诗,选出两名同学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还拿回了一个二等奖.我还陪学生上了好几节体育课,原因是要广播操比赛,我在课下也陪他们练了好几次操,虽然最后我没拿奖,但是我们的成绩也很不错,本来是可以拿二等奖的,可是因为学校制定的规矩很奇怪,重点班只能有两个二等奖,三等奖全给普通班,所以我们虽然排在全年级第四名,可是什么奖都没有拿到.但是我也很开心,至少在这次活动中增强了整个班级的凝聚力,这才是最重要的.要离开的那个星期我还和我们办的宣传委员一起策划了一期以”安全”为主题的黑板报.

在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时,我若无其事地讲课,却不敢多说一句话,也不敢多看他们的眼睛,就怕自己善感的性情泄露了秘密,包藏不住脆弱的眼泪,那一节课气氛很沉重。或许孩子们也知道我们要分别了,他们都很认真地听讲,谁也不说话,可我却从他们的眼里读到了浓浓的不舍。

篇(2)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79-02

地方院校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所以地方师范院校开设非师范的专业往往会选择工科、管理等满足地方需求的专业,这就使得培养对象从擅长表达的单一师范生到多种类型的学生,给教学与管理上带来了挑战。由于处于转型期,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并没有现成的制度可依据,尤其是高校的辅导员管理相关制度。“我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工作任务与方式不明确等问题。”[1] 随着我国经济步伐的加快,日益复杂的高校发展现状愈加显露出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盲目管理

中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大学就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的转型。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大学的内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是人数的改变。扩招十多年,大学生们从“天之骄子”变成了给国家增加负担的“就业压力”,说明我国对大学生的需要已经是“供天于求”。但是,我国科技人才还是严重的短缺,在一些行业还是需要很多知识工作者,大学教育就是“生产”这样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种现象就能说明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很多的企业或单位拿出钱对员工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要。

第二是学科的变化。市场经济是促使大学转型的内在力量,市场也是消化大学“产品”的主要通道。这样,市场的需求就变成了大众的需求、大学的需求。高校也只能顺应这个潮流来办学。各大学开始争相创建热门的专业,培养紧缺人才,甚至有些课程设置也随着“需要”不停变动,但最终结果却是几年后这些专业人才饱和,学生找不到工作,专业被迫停办。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很多大学都办了跨专业的学科或是交叉学科,以应对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地方师范院校大多是原来的“师专”在2000年后升本的,作为为地方输送教育教学人才的教师培养基地,在新办工科与管理相关专业中并不占任何优势,相反,在师资与硬件建设上都有短板。由于大多居三线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学术研究封闭且单一,再加之硬件条件差、升本时间短等,造成了管理上的捉襟见肘,疲于应付过多专业造成的教学硬件件与软件的短缺;对于辅导员工作的管理更是无暇顾及,造成了辅导员虽身压数职,却并不区分轻重缓急,挑拣全凭个人喜好的状况。这并非辅导员本身的问题,而是迄今为止,这类院校的辅导员配比依然严重不足,一个人带300学生的情况时发生的。再加上因为专业不同,学生的特征也相差甚远,在管理中辅导员根本无法完成诸多的工作,所以,如何能保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事务管理两项最基本的工作已经成为难题。

二、自由氛围中的物质与精神匮乏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曾几何时,“自由”是人们的精神目标,大学这个象牙塔也是众多人心目中自由的圣殿,但是现在的大学中有些问题让人匪夷所思。

学生们忙着找工作,忙着做兼职;教师们好像也不光做学术,而是忙着各种社会事务。大家在校园里的时间好像是越来越少,和社会的接触是越来越多。现在学校的管理少了许多的条条框框,给了教师与学生发展的空间。我们鼓励学生创业,鼓励教师科研,看似给了他们自由,其实却是把他们推向社会,任其发展。原来的大学,教师们有固定的经费,学生毕业后有固定的去向,所以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在书海遨游、在艺海驰骋。现在教师要自已找项目、要经费,学生要自已找工作、去创业,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他们已经不可能静下心来学习了。所以,自由在有些情况下是盲目的、是无奈的。

在学校里具有双重身份的辅导员承担着教授政治理论的教学任务和学生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除了上好课,辅导员还需要负责所带学生的大大小小生活事务,其实工作时间是全天候的。在转型期,辅导员的待遇虽然与教师同酬,但却没有教师自由支配的课堂以外的时间,每天琐事缠绕,没有能在学校以外地方兼职的专业能力,这些共同作用造成辅导员的物质待遇并不可观。我国辅导员职业晋升大部分是教师岗位,个别人会被晋升行政岗位。经调查,70%以上的辅导员愿意转为专职教师或行政岗位,所以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就好像是临时身份。鉴于此,在地方师范院校中经常采取的方法是,用制度迫使一部分新就业或是职称晋升的教师作为学校的兼职辅导员。此做法虽然大大缓解了学校对辅导员的需求,但实质上却成为了辅导员制度发展进程中的障碍。总体说来,物质回报贫乏、专业前景暗淡是辅导员职业的最大劲敌。

三、就业重压下的问题学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这是说青年之于国家的重要。但我国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却现状堪忧。在当代大学生中常说这样一句话 “毕业即失业”。学生们在花费了昂贵的学费之后,又不得不面对激烈的另一轮竞争,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们觉得“钱途渺茫”。巨大心的理压力和不坚定的意志使得大学生成为最易被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一个群体。“富二代”、“拼爹”等言论让当代大学生变得没有崇高的人生目标与正确的人生规划,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我国大学曾经一度主要为政治服务,现在又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其公益性质则被削弱。为了缓解暂时的教育投入和过大的就业压力而实行的扩招政策只是一支镇痛的吗啡。至今,大学资金通过高学费得到了缓解,但就业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是等着社会去逐渐消化吸收。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政策下进入校园的,他们的困扰其实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是社会间接施加的。

传统师范院校在转型过程中有的存在跟风现象,着重抓的是非师范专业的建设,原来的师范专业却优势变劣势。师范生不光要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参加国考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而且就连就业也增加了更多的竞争对手,所以师范生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就需要拿到更多的资格证,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也使得在校的师范生并不安于学校课程而选择到私立培训机构去代课。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不重视基本课程的学习,再加上本身重知识轻教育技能的问题,使得他们的压力更大、问题更多。

面对就业难题,辅导员肩上又多一项“发展指导”的任务。我国的辅导员多是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和应届硕士毕业生中选拔的,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工作,并没有求职与创业的经验,所以“发展指导”的任务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效果。了解大学培养的任务,就能正确领会辅导员角色的意义,并正确地帮学生定好人生的位置。地方师范院校的辅导员需要定期的培训与提高,也需要实践的经验,才能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也才能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与生活。

四、客观与主观形成的工作能力欠缺

我国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建立教师教学队伍和专兼职辅导员思想政治队伍的管理形式。这种制度的本意是确保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确保大学生的思想阵地为我党所占I。但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始终落后于高校的需求,对于辅导员具体工作范围与方式没有详细的划分。摸爬滚打至现在,辅导员工作业内已形成主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负责,党委组织部、学工部、宣传部、各二级学院的党总支、团总支等基层管理部门具体分工学生各类事务,各辅导员由二级学院的学工部具体领导、统一管理。辅导员在一线接触学生,负责传达以上各部门文件与精神,以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与生活事务的管理。实际上,除了教学以外的各部门事务最终都会落到辅导员身上,如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发展等。所以,辅导员是需要有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组织能力、创业能力等的全能手。

地方师范院校的辅导员主要以本校或外校的本科留校生为主,近年也有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充实到了这个队伍当中。这几个层次的辅导员各有特色。本科学历的辅导员刚从学生身份转换过来,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容易沟通,工作中也会采取一些学生们能接受的方式方法,较好化解了角色给管理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也容易出现有些学生不服管教、自由散漫的情形。硕士、博士生的辅导员们专业知识扎实,在和学生的接触中能从专业上获得学生的崇拜,继而获得全面认同,尤其在学生学习中出现迷茫、困惑时可以给学生巨大的帮助,但是也容易对学生生活方面的事务处理简单,让学生和他们产生对立情绪。虽然辅导员从业渠道通畅,但现有辅导员却远不能胜任高校现实所需。第一,人员并非都是思想政治专业毕业,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很难完成。第二,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心理学、教育学培训,很难应对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者说他们无法胜任“心灵导师”这一重任。第三,从业人员多是,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学生,并不具备就业与创业经验,所以完成“发展指导”任务时,只能说教,不能实战。

地方师范院校的转型虽然紧跟时代的步伐,但转型并不是一味地开设热门专业,也并不是抛弃原来的优势师范专业那么简单,而应是“既要明确路径方向,又要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各自的实际出发,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机制”[3]。这样学校的各项管理才能有序开展,辅导员管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学校发展更好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1.教学信息员设置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高校教学建设中,为满足教学管理需要,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我们根据教学管理实际设置了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员是为了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基本情况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而设置的教学联络员。

1.1师生间需要教学信息员作为沟通纽带

高校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课程设置较紧凑,教师往往没有大量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师生间的沟通存在一定障碍。

1.2教学信息员是教学管理实现预期目标的必然选择

为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目标,高校通常根据教学实际推动教学管理改革,而要检验教学管理改革的成效,单纯依靠高校教师是无法实现的。

1.3设置教学信息员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必要手段

高校教学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在老师和学生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检验教学改革成效。

2.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的具体办法

目前各高校对教学信息员的管理工作均极为重视,形成了对教学信息员全面管理的局面。主要采用以下办法:

2.1高校教学信息员的产生主要采取推荐加选拔的模式。每班推荐一名品学兼优、工作责任心强、热情高、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在班级中具有代表性的同学作为教学信息员;在本、专科各年级学生中组建一支教学信息员队伍。

2.2高校教学信息员的职责和目的得到了加强和明确。教学信息员需要定期填写教学信息反馈表上交教务办,填写问题及建议并最终反馈到教师本人,帮助教师了解自己授课的不足,便于及时进行调整。

2.3高校教学信息员工作纳入了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构建教学信息员管理体系,也成为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3.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高校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学信息员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由于高校目前的教学体制相对严格,每学期的课程都是经过预先设定,针对教学信息员所反馈的信息,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只能是做一些微调,想通过教学信息员制度对教学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并不现实。

3.2高校教学信息员的自身素质决定了提出问题的局限性

高校教学信息员的身份是在校学生,并且尚处于学习时期,自身的素质并不完善,这使得他们在问题搜集和意见提出方面受到自身素质的局限,反映的问题不成熟,也不具备很好的有效性。

3.3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复杂,教学信息员的意见仅供参考

目前高校已形成一整套复杂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信息员管理只是其中一个分支,教学信息员提出的问题和对教学管理的意见也只能作为参考,对高校整体教学管理的改变作用较小。

3.4信息员对教师的评价缺乏客观性

教学信息员都是在校学生,这导致对教师的评价个人感情因素占据了主导,无法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3.5教学信息员所反映的情况在真实性方面没有达到预期要求

部分教学信息员对于信息反馈表上个人信息的保密性有疑虑,从而导致不敢反映真实情况。

3.6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本身挫伤了教学信息员的积极性

由于高校教学信息反馈机制链条较长,问题的回复和解决缓慢,客观上会让教学信息员误认为问题的反映没有必要甚至信息员只是一种虚设,从而对此工作失去信心,不积极主动、不认真对待。

4.对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的思考

前已述及,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也存在一定问题,为保证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达到预期效果,须对高校现行的教学信息员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思考。

4.1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应合理定位注重实效。基于高校教学信息员的定位和局限,我们应进一步明确高校教学信息员的作用与职责,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4.2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应努力消除信息员的自身局限。我们应努力提高信息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大程度减小教学信息员自身素质对管理工作造成的局限,从而提升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4.3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应实现与教学体制的对接。虽然目前高校教学信息员制度具有突出的优点,但若不能与高校目前的教学体制进行有效融合,将无法取得积极的应用效果。因此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管理工作应与教学体制进行有效对接。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对教学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受高校现有教学管理体制和信息员自身素质的制约,教学信息员体系的设置和管理尚未取得预期成效。我们应努力完善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信息员管理工作,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总结经验,促进高校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邱文教、陶成.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5)

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57-05

[作者简介]张灵犀,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教务员;谢继荣,南昌大学建工学院党委书记(江西南昌330031)

一、前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个定义较全面地提出了辅导员的地位、工作性质、主要工作内容、工作重点。

辅导员常规性工作顾名思义就是指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本文特指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者日常必须完成的管理性工作。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现在高校辅导员都担负着超额的工作量和繁杂的事务,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呼声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些高校还对辅导员有科研和教学的要求,这让辅导员分身乏术,苦不堪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员一直以来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既是“电脑程序员”,又是“救火队员”:一方面对学生的非学术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又得努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日益受到高校管理者和一线辅导员们的关注。对辅导员常规性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采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管理是规范化管理的主要手段。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将辅导员日常工作纳入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是学生工作或学生事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以数据库形式居多,如学生信息数据库、助贷信息库,并附带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见图1)。总体来说,这类系统分类缺乏科学性,功能单一,执行中容易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日常管理的需求。

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事先展开合理与详尽的需求分析是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对此,本文拟提出基于统筹(Masterplan)――计划(Planning)――执行(Execution)――反馈(Feedback)模式(即MPEF模式)的辅导员工作管理需求分析方法,实现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系统性、科学化管理。

二、MPEF模式的提出

MPEF是统筹、计划、执行、反馈的英文字母缩写,MPEF模式的提出旨在规范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管理的需求分析过程。

(一)统筹

“统筹分析”是从全局把控辅导员工作。该阶段要系统地搜集、分析辅导员工作资料,对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对职务和岗位进行概览;与资深辅导员面谈,确定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的动机、态度和个性等中介变量;对任务和中介变量进行优先程度分级,确定重点关注项。

(二)计划

将统筹分析看成是主计划,则计划分析是更为详尽的计划。该阶段要整理辅导员各项工作内容,明确划分常规性工作项目,初步规划各项工作可能的环节和步骤,其中辅导员工作划分可采用树形结构分析法。本环节的主要工作包括:将辅导员工作进行归类分析;整理常规性、日常性的工作内容,划分常规性工作大类;对每一类工作进行树形结构分解,划分出小类;草拟各类工作的环节和步骤。

(三)执行

“执行分析”中要详细规划各项工作的环节和步骤,重点考虑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因素,准备应急方案,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其主要内容有:制定常规工作执行步骤;例举辅导员个人突发因素(内部要素)和外界限制条件(外部要素),制定应急预案;制定计划执行的预警机制和监控过程。

(四)反馈

“需求分析”本身是一个反复完善的过程,反馈是闭环需求分析的重要步骤,其目的在于确定辅导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前述统筹、计划、执行各环节提供修改意见。反馈分析内容包括:执行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执行结果与预期的对比分析,确定执行误差存在的原因;根据执行误差,针对性地修正统筹、计划、执行环节中的工作内容。

三、规范化管理的需求分析

MPEF模式的提出为常规性工作规范化管理需求分析提供了参照途径和指标,管理需求的进一步明确,需要在对调研获取的辅导员实际工作情况与辅导员常规性工作树形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过程中得出。一般将辅导员工作划分为三大模块(即三大类):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本文也将基于该分类展开分析。

(一)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党团活动、讲座、社会实践、报告、征文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为日后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统筹分析是对思政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制定初步的工作纲领。思政工作模块的统筹分析包括:明确辅导员在该模块应履行的职责,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规划出工作内容、工作形式、评价指标和改进措施。计划分析中首先要明确思政工作模块的小类划分如图2所示。它将思政工作划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三个类别,这三个类别的进一步细分,即思政工作的常规性工作。对这些具体工作可以按照本分析阶段的工作步骤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借助信息系统实施完成。

高校辅导员工作很多是由辅导员、班干部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在执行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就执行分析而言,要求辅导员事先根据每一项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人,能够交给班干部或学生助理完成的应尽可能地交由他们去做。此外,辅导员还要考虑到任务进程的监控,设定任务完成的标志。反馈分析中由辅导员制定反馈信息提取方法和步骤,并根据反馈信息修订前几项需求分析的内容。反馈分析的具体工作可在管理软件系统中完成。因此,辅导员需要及时将自己工作的情况编制成文字,录入管理系统,由系统自动分析或生成反馈信息。比如,学生思想动态信息录入后,系统自动分析各学生和全班总体的思想分析结果,对思想不稳定的学生可通过面谈、家庭走访等工作形式进行辅导解决。此外,上级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处)也可从系统中获取辅导员工作数据,以便更好地掌握并支持辅导员的各项工作。

(二)学生管理工作

与辅导员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包括班级管理、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其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积极、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并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学生管理工作范围很广,内容繁杂,涉及的人员相对较多。做好统筹分析工作,主要是明确各项工作的范围和边界,以及各项工作的参与人员,并采取得当的工作手段予以解决。例如,可以动员任课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管理。

“计划分析”中对该模块中的班级管理、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类别再进行细分,可进一步确定各类别的常规性工作,图3所示。突发性工作往往蕴含于常规性工作之中,从管理的角度看,详细计划中还应充分考虑各项常规性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制定多种应急处置预案。

“执行分析”要求辅导员、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等所有工作参与者提供工作的信息,最终归口由辅导员统一管理。例如,辅导员根据预定的学生成绩管理方案,动员和组织任课教师参与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由学习委员记录活动内容,并负责录入管理系统,辅导员对录入信息进行审核。反馈既是工作的事后调查,又是后续工作的事前分析。反馈形式多样,如抽查、问卷、访谈等,需要辅导员与参与者的沟通。上述实例中,辅导员可以通过与任课教师、学习委员或部分学生的交谈,了解组织活动的效果,为今后的类似活动提出改进意见。

(三)服务咨询工作

服务咨询工作包括心理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和其他服务。这些工作内容往往和学校其他相关机构有交叉,各高校都会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服务部门、学生会等机构。所以,辅导员的服务咨询工作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做好与这些部门的工作对接。在总体规划中,辅导员要了解学校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自己在服务咨询工作方面的位置以及与这些部门的对接形式,这些都有助于本职工作的各项规划。图4是辅导员在服务咨询工作方面的工作内容划分,辅导员可根据该内容划分制定出更详尽的工作步骤。如职业生涯服务计划中,体现出对学生就业意向的调研方案,学生就业辅导的次数、时间和人数,与学校就业部门沟通的时间和内容等等。

篇(5)

随着广西民族地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快速推进,广西中小学教育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又为该地区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但补充了师资力量,而且解决了师范院校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尽管这些顶岗实习生有相当一部分最后解决了编制问题,成为了正式的公立教师,但是,这些进入农村中小学实习的实习生在思想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加强广西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生的思想工作研究,对于提高顶岗实习生思想的积极性,提高顶岗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师范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顶岗实习生为农村中小学教育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由于分配制度改革,相当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选择了城市任教,同时,农村地区的老教师有许多已经退休或者等待退休,在加上农村地区教师待遇相对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严重落后。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师范院校的顶岗实习生就解决了这个难题,为农村中小学教育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二、广西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编制问题是制约顶岗实习生积极性的另一问题

尽管广大农村中小学地区严重缺乏师资力量,急需补充大量的新鲜血液,但是,要想真正进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目前仍是师范院校毕业生面对的难题。近几年来,由于我国行政制度改革以及教师的选拔程序出现变化,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必须解决编制问题。而编制问题却需要经过笔试、面试以及层层审批等程序,要想进入教师队伍,解决编制问题目前仍是顶岗实习生面对的难题。这个难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顶岗实习生的积极性。

2.顶岗实习生普遍缺少到农村中小学实习的思想准备

相对于城市来讲,无论从生活环境上,还是从工资待遇上,农村中小学和城市中小学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顶岗实习生进入师范院校的目的就是将来能够到大城市工作,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挣取更高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多的顶岗实习生常常觉得生活辛苦、工作无趣,相当一部分顶岗实习生难以忍受,有的顶岗实习生甚至半途而废,没等顶岗实习期满就退出了顶岗实习,还有的学生宁可呆在家里,也不愿与去农村中小学参加顶岗实习工作。

3.顶岗实习生普遍缺少对顶岗实习的正确认识

在进入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相当多的顶岗实习生普遍缺少对顶岗实习的正确认识,有许多顶岗实习生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有的顶岗实习生根本没有认识到顶岗实习其实是学校学习的拓展,是学习的一部分,顶岗实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并且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顶岗实习生普遍缺乏扎实的本领

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于将来从事的工作认识不足,普遍存在原来掌握的知识已经足以应付将来的教学工作的错误思想,这样就导致在校学习期间学习不积极、不认真的现象。这些缺乏扎实基本功的学生一旦进入实践教学,就会发现仅仅依靠原来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课程知识外,搞好教学还需要各种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却正是他们在师范院校内忽视的知识。当这些顶岗实习生面对着无法解决的教学难题的时候,他们的思想难免出现波动,产生畏难情绪,有的甚至选择逃避。

三、努力提高广西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

1.改变准入制度,解决顶岗实习生入编难的问题

为了充分调动顶岗实习生的积极性,必须解决入编难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大力加强准入制度改革,精简准入手续,使顶岗实习生真正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教师队伍,获取正式编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顶岗实习生思想问题,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大力加强顶岗实习生在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校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学生进行顶岗工作思想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师范院校要大力加强在校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学校要积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为从小事做起,从普通教师做起做好准备,同时,学生还要认真培养学生发扬勤劳朴素、吃苦耐劳等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面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事业时能够勇往直前,无怨无悔。

3.努力纠正顶岗实习生对顶岗实习的错误认识

在师范学校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必须大力加强顶岗实习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师范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顶岗学习其实就是学校学习生活的延伸,是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知识掌握是不是牢固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的过程,是通过师范院校和农村中小学相结合,打造适应祖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

4.大力加强师范院校学生教学基本功训练

针对能力欠缺,师范院校除了应该强调学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外,还要认真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是拥有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手法等专业知识,只有全面掌握和教学有关的知识,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圆满完成教学工作。

四、小结

总之,在当前广西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到农村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工作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重点、难点,只有大力加强顶岗实习生的思想工作研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顶岗实习生的思想问题,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蓝飞鹏.文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03

篇(6)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也是综合反映师范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成功的教育实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教师技能,而且对学生了解教育实际、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高职院校全面落实毕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精神,以特色办学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高度重视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深入开展教育实习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习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师范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市场经济和小学“应试教育化”对教育实习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使教育实习工作遇到很大的困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多元化就业方向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现在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方向是多元化的,有的学生想去当老师,有的学生不愿当老师的或当不成教师。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整个师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想当老师的毕业生自然无心对待教育实习,而且包括平时在学校师范技能的训练上以及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学习上也没有认真对待,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二)小学、公立幼儿园对教育实习不支持。

小学、公立幼儿园不支持教育实习主要表现为不愿意接纳实习生实习,或者接收了实习生不给予具体的实习指导,其主要原因是:

1.师范院校与小学的关系逐渐疏远

由于扩招导致了师范院校和当地教育局生源竞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不认可师范教育实习是它的职责和义务,而且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正式获得上级部门所赋予的指导教育实习的权利。自然小学、幼儿园也就没有指导教育实习的任务,还有实习单位也没有从指导教育实习中得到实际的利益等等,使得原本合作的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僵化。

2.实习经费严重不足,缺乏保障性

教育实习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因为教育实习要建设基地并给实习基地指导费,要安置实习生的食宿,要给教学单位的指导教师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在实习生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也在不断增加。我院在2004年以前由教育行政部门调拨的实习经费是每生每周40元,这些经费不能足够支付教师的指导费及实习学生吃、住、用等一系列支出。但目前教育行政部门不再调拨实习经费,致使师范院校无法给实习单位任何实习经费。有的实习单位还要贴钱贴力,无偿帮助师范院校指导教育实习。师范院校实习生数量庞大,是过去的好几倍,一般的学校是很难妥善安排实习生的饮食、起居、办公。即使实习单位能安排下来,也要无偿地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也正是小学、幼儿园不愿接纳教育实习生的又一原因。

3.师范院校实习生的素质差

师范院校自从扩招以来,学生的素质就参差不齐,又由于学生的就业意向的多元化,所以有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地学好师范教育的理论,更没有扎实地练好教师基本技能。素质差的学生来到实习单位不能有效开展实习工作,所以有的实习单位要么一口拒绝接纳实习生,要么不让实习生参与听课上课,也不让他们参与班主任教育实习,生怕他们会弄巧成拙。

(三)教育实习指导工作不足。

在教育实习期间,除了由各实习基地任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外,各师范学校都指派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工作,这样做对提高实习质量大有好处。但在指导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指派的指导教师太少,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尤其不能进行上课前的心理辅导和学生第一次上课前的试讲指导,实习生第一次上课的效果受到影响。实习生上课后,指导教师不能及时听课,无法一一给予指导和评价。(2)有些教师知识面较窄,只限于某一学科,而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无法予以指导。(3)有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不能给实习生以有效的指导。(4)有的教师没有指导实习经验,实习安排不够周密。

(四)对学生实习考评不严格,没有建立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机制

在实习中,有的学生不去实习,有的没有认真实习,有的实习成绩不合格,但由于欠缺相应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那些实习不合格的实习生也没有相应的教育措施,导致教育实习每况愈下。甚至有的实习生在分散实习阶段不参加实习干脆到某个单位盖一个章就了事。这样严重影响师范院校的师资的培养,同样,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效果也无法得到检验和考核,这样无形中降低了实习的效果。

二、改进与完善教育实习的建议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成长为一个合格老师的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这一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结合这几年的实习指导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师范院校应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将实习生分成两类,一类是教育实习,另一类非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安排实习生到小学、幼儿园实习。非教育实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让他们自愿选择实习的单位。这样既减轻了教育实习指导的负担,减轻了实习单位接纳实习生实习的压力,同时也更有利于思想统一和集中管理。

(二)调整师范院校与实习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实习学校的利益关系

教育实习真正有效的运行,应该建立在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上。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师范院校实习经费,实习基地老师来师范院校进修给予优惠,比如提供住宿和提供餐费补助。同时实习学校提供一些实习必备的办公设施、用品和住宿。师范院校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学校教师可以开展合作、交流,组成研究团体。这样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师范院校和实习基地可以通过座谈会、讲座、网络博客等方式进行多渠道的沟通促进双方教育科研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建立严格、科学的考评机制。

改进对指导教师、实习生的考评方式,实施新的激励措施,是当务之急。机制能约束人,机制能确保工作的成效。不同实习地点困难不同,无法统一衡量工作量,指导效果的评价机制不完善,也就无从考证实习指导的业绩,这样挫伤了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的积极性。实习生实习成绩缺乏科学的、规范的、全面的、统一的标准,所以给学生评成绩只靠印象,这样就挫伤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制定出科学、细致、规范、可行的评价标准,鉴别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的实习生,给予恰当的奖惩,这样才能引起下届实习生对实习的重视。

(四)夯实基础,注重加强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

师范生应该从入校开始就进入教师角色,进行教育实习的准备。对于教育实习而言,做好前期准备最重要的是应着眼于教育类课程的合理设计和教育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以提高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统一。因此,师范院校首先必须开齐、开够、开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课,加强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同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可以开设“教育研究方法”、“师生沟通艺术”、实习指导或职业指导等教育类选修课程系列,并规定每位师范生必选门数。第三,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包括到实习基地去观摩、见习、调查以及开讲座、讨论会和模拟课堂等,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四,加强微格教学和说课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五)增加经费投入,多方筹措实习经费

经费问题是当前实习工作的最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实习工作就无法开展。要增加实习经费投入,多方筹措实习经费,并实行“统一计划、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使用原则,超支部分由教学单位解决,从政策与制度上保证其有效使用。首先要争取高师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扶持,争取能从财政上划出一块教育实习专项经费,努力增加教育实习经费在整个学校经费中的比例。其次,应开源节流,一方面是实行“国家拨一点,地方给一点,学校出一点”的多方集资办法,充实实习经费,促使实习经费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是争取得到实习学校的理解,使实习学校少收费或不收费。再次,可以组织一些有偿性的社会服务,比如家教、教育调查、教育研究等,这些项目本身就属于教育实习内容的一部分,既可以使实习生受到实际锻炼,又可以减轻实习时的经济负担。

篇(7)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着重锻炼实习生的教育实践过程,主要是实习生在带教教师的帮助下,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基本操作规程,开展教育实习活动。

开展教育实习活动,一方面检验了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给了师范生一个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多年以来,我校对教育实习工作格外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免不了遇到坎坷,不断有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中小学教师,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当前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对教育实习重视不够

现在中国师范院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主要是教学教育理论,对实践工作重视不够,使教育实习失去平衡。教育实习的前提是要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还有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应对要及时到位。要有十足的把握,才可以把教育实习工作开展得顺利有序。同时,还要让实习生提前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换位,由实习学生转变为教师。有些实习生心理素质较差,比较容易浮躁,影响教育实习效果。据有关专家介绍,师范院校毕业生在教育实习工作开始,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实习生在进入教育实习阶段会有很大的心理波动,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另外,有些师范院校教学比较保守,只在意统一实习,不在意单个实习,忽视了单个实习的优点以及仿真教学和教学见习。以上这种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没有把教育见习工作分开看待,并把这种错误的认识带到了教育实习过程中,很难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2.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管理缺乏多元化

教育实习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等特点,如果要推广教育实习,离不开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要重视起来。可是,在现在的教育实习过程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还很大,主要是因为师范院校没有和实习学校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很好地衔接。实习学校应当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师范学院考核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表现,管理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育实习工作质量。

3.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角色定位的缺失

良好的教育实习是和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教育密不可分的,也离不开实习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实习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实习质量。高质量的实习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师生应各负其责,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授课,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可是现代教学过程中,部分大学教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实习单位的教师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位指导教师,而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一位来实习单位学习的学生。以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定位,肯定不利于学生实习,降低了实习生的教育实习质量。

4.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缺乏对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当今教育界的重要任务。可是目前研究反思型教师只局限于教师,重点也在教师,对实习生是否该具有反思能力研究不多,主要是因为部分学者认为反思型教师的研究局限于在职教师。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反思主要以经验为主,灵敏的观察力和教育方法离不开反思者的经验积累。就目前来说,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长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思考。可以说,反思型教师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在职教师的反思和钻研,要结合教师的整个教育实践,在实习生实习之前,就要重点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逐步让学生形成反思能力,反思能力对实习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作用。

5.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经费不足

教育实习工作是一项持久工作,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成立了相应的教育实习机构,可是大学的招生扩大,实习费用不够,教育实习基地和社会的发展不一致,实习学校往往无法参与到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管理中。有些院校怕教育实习工作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升学率,不接受实习院校的实习经费,导致很多实习学生没有合适的实习基地,无法和相关的实习学校建立关系。有些自己联系实习基地的实习生被接收后,由于实习学校没有和实习生来源院校有效沟通,也没有相关的实习规定,导致了实习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降低。

二、提高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质量的对策

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认识

教育实习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教育程序,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实习阶段在师范类学生眼中是和校内学习相同的一种教育过程,它包括很多教育类型,如基本技能操作、教学见习、教育方法等,这些都属于教育实习范畴内的教学方式。教育实习可以让师范学院大学生深入社会调研我国教育现状,同时还可以让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水平,总结出师范学院应如何教学,顺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需求。

2.加强教育实习管理

要想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必须有高质量的管理方法。可是,师范学院的教育实习专业多种多样,涵盖面广,只靠学校自己管理是很难提高教育实习水平的,应该发动和教育实习有关的单位或者个人参与到教育实习管理上来。在国外,就有教育实习方法的创新,首先是英国建立了由学校教师和实习单位、教育局为主管部门的教育实习领导机构,共同指导入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工作。在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当中,师范学院能引导大学生的教育观念,加强实习生的实习管理,帮助实习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学校则帮助师范学院考核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表现;主管部门也就是教育局则站在最高出发点,提供最好的交流平台,协助和领导各部门为教育实习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保障,帮助各单位解决所发生的一切问题,保证教育实习工作全面有序地进行。因此,要想使教育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要各个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努力。

3.加大教育实习经费投入

各级学院都要将教育实习经费和实践教育经费列入每年经费预算,保证教育实习经费充足,有效合理地运用到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类院校要把其院校内的教育信息和资源运用到教育实习当中,还可以建立社会关系,帮助当地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收入增加,以解决教育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经费不足问题。不仅如此,师范学院还要申请和教育实习相关单位的经费和物力帮助,来促进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各院校都要把建立教育实习基地作为重中之重,使教育实习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4.明确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角色定位

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师范院校的教师、实习单位的带教教师,以及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的配合,师范院校教师要转变身份,协助实习学校带教教师和实习生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是实习生的指导教师,要和蔼可亲地接受实习生来学校实习,把教育实习和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让实习生摆正自己在教育实习工作中的位置,把实习生的多重身份发挥得淋漓尽致。

5.注重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并让他们把这一能力融入其职业当中。带教教师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让实习生认真学习他人的经验。实习生的教学经验较少,需要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从中提炼、吸取那些有创新意识的方法和方式。对自己实践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有助于实习生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的建立,从而成为反思型教师。第二,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对实习生来讲,掌握教育实习内容和知识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是任职的关键所在。第三,实习生应具有反思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知识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化知识两种组成。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师和书本,程序化知识是由实习生自己实践总结得出。所以在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时期,实习生要掌握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构建学校文化,提升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现代师范院校需要共同解决的课题之一。只有保证教育实习工作的质量,才可以提升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宗旨。所以说师范院校要建立一套属于教育实习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法,健全教学方式,人性化管理实习生,升级改造实习基地,设立奖罚制度,吸引教育人才,逐步改善教育实习生活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实习水平和管理方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任高举.地方综合性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22-23.

[2]郭民.教育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56-57.

篇(8)

中图分类号:G40-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03-03

林励儒(1889-1977),广东信宜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从1933年担任勃勤大学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院长至1941年离开广东,9年的时间里,林励儒致力于师范教育,为近现代广东师范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林励儒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思想及实践,对于改进当前我国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林励儒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思想及其实践

1 明确教育实习的意义,突出师范教育的特征

针对当时师范学校轻视教育实习的通病,林励儒一再强调教育实习的重要意义:一是教育实习可使师范生获得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二是教育实习可培养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怀;三是教育实习可使师范生从中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可以使师范生从中认识自己在学校学的够不够及能用不能用。对于师范生来说,教育实习对他们的考验是全面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习,师范生大致可以了解自己在大学的所学够不够用。如果经过实习,实习生能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学的仍不够,那么他们就可以再学习或再巩固。

林励儒认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如果搞得好,那就可以体现出师范教育的三个方面的特征:附校教师与师范生相互协作,这是一种政治训练;为预备教案而复习自己平时的所学,将会加深实习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经过试教,可使实习生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经验。这些都是教育实习可能得到的收获。

2 办好教育买习场所,突出附校的师范性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的附属中学的教学质量总体上说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这说明附属学校与师范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附属学校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其他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变化,所以它们事实上起着基础教育中的“试验田”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今天我们重温林励儒有关师范教育和附属学校关系的论述,我们就更能明白附属学校的重要作用和它所担负的重要使命。

林励儒认为,附属学校是师范教育之母。首先,他指出附属学校有4大使命:国民教育所、普通教育模范所、普通教育研究所和教生练习所。其中教生练习所即附属学校,它还承担着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任务,附属学校是训练师范生的重要场地。林励儒一直都十分重视办好附属学校,早在1930年在他发表的《附属学校之使命及其与师范本部之联络》一文中,他就指出:“我奉劝办师范学校者,必尽力求得一个优良的附属学校,若师范而没有附属学校或虽有而不注意办好,就变成一个残废的师范学校了。”

其次,林励儒论述了师范学校和附属学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附属学校和师范院校是师范教育中的一个整体,它们都在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他认为,训练师范生的重要设施之一就是附属学校,这是完成教育者资格培养之所在。师范院校与附属学校间的关系像是骨与肉的关系。这样,若师范院校没有了附属学校,就等于是没有筋肉的枯骨。他的这种说法,一方面是强调附属学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师范对于附校的意义,即附属学校若脱离了和师范院校间的关系,那么它也就是一所普通的学校了。

3 严抓教育实习管理,突出其成效性

林励儒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首先,他要求师范生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得非常充分。他把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比作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其附属医院实习那样。这样,人命关天,实习生就要象医生给病人看病那样好好地对待学生,不能把学生作为自己试验的牺牲品,备课、写教案等,都要把自己的全部本领全拿出来。其次,实习所在学校的教师要帮助师范生整理教材、编制教案,要帮助师范生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帮助师范生了解学生,确保实习中不出大错误。再次,林励儒还主张,试教时一定要维持好纪律,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考的好习惯。实习中,他将实习生进行分组,指定附校教员负责。实习生或协助附校教员工作,或在师范教员及附校教员的监督之下独立地试行工作。对于教育实习的成绩,林励儒还有明确的规定:师范生除在附中实习外,还必须在附小实习,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论其学业成绩如何,均不准毕业。

4 躬身实践,执著追求

对于教育实习的重视反映了林励儒一贯尊重实践的思想,他本人也一直亲自指导师范生的实习。在兼任广州市师范学校校长期间,他力抓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实习中,在师范生观摩完实习所在学校教师的教学后,他要召集师范生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开会,要对实习生作指导性的讲话,明确提出:“第一层先要自己能然。例如教国语,自己先要能读、能做、能说。第二层要知其所以然。这是把自己所要教给学生的,自己先得彻底地、系统地认识。第三层是设法使他人亦能然,这是设法领导学生做、去领会。这三层功夫全做到,便可成良教学。”林励儒的上述说法和其他一系列的见解,是他在师范教育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时期,勃勤大学师范学院多次迁移广西。在广西融县期间,当时因搬迁频繁,未能及时恢复附小,所以林励儒即与融县县政府合作,在该县的融乐镇及东廓乡中心国民基础学校中开设了小学班,由学院派教师任教。这样,师范学院的附小虽名亡而其实还存在,新开设的小学仍能肩负起附属学校的使命。林励儒还征得融县中学的同意,在该中学中拨出部分班级或部分科目供师范生进行实习。这生动地体现出作为一个教育家的追求理想境界的执著精神。

二、林励儒教育实习思想的当代价值

1 优化课程设置,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在林励儒看来,师范生要想成为合格教师,要具备充当教师的资格,除了学学相应的理论课程之外,还要充分参与教育实践。因此,他主张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2011年10月,教育部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应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强化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育见习,给师范生提供更多的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标准》建议,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的时间应不少于一个学期。可以看出,该《标准》提出的要求与林励儒的主张是非常吻合的。反观当前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序列混乱、时间分配不当的状况相当普遍。教学计划规定,师范生要学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都安排在大一和大二上课,而教育类课程则安排在大三和大四。至于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一般都集中在最后一年进行,时间为6~8周。目前,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时间都较短,形式也单一。由于教育实习的时间短而集中,所以实习的任务安排仅限于讲授特定的课程内容和从事简单的班主任工作,所以实习生在实习中就很难有自由发挥的余地,难以对教师专业的特点形成自己较完整的认识,这直接影响到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反观林励儒的做法,林励儒认为,从大学第一学年开始就不仅要安排政治课、文化知识类课程,也要开设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并且每周或隔一周还要安排学生到附校去参观见习,以使学生的“学艺”与专业学习能同步进行。对于师范生的实践课程,林励儒在其《办好师范学校的几个问题》别强调:“一、二年级参观见习,三年级则开始试教,时间安排上,不要集中在最末一年。”由此可见,林励儒的教育实习是一种全程实习的方式,它强调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要多次进行见习和实习,强调见习、试讲和实习应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活动。这启发我们,当前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是参观见习阶段。参观见习一般在大一、大二进行,具体做法是组织师范生到中小学参观,当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助手,到中小学的课堂观摩学习,体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第二阶段是模拟试讲阶段,一般在大二、大三进行。这期间,学生正在从事专业课和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所以可组织他们以班级或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试讲,或举办教学技能比赛,以使他们能尽快初步掌握教育教学方面的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参观见习和模拟试讲都应是间断式地进行的,都要有课时或学分上的要求。至于参加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可以增加多少学分,应以教学计划的形式加以规定。第三阶段是正式实习的阶段,一般在大四进行。这时,师范生已修完教材教法课程,实习是对理论的应用阶段,时间为三个月至一学期。这是师范生更真切地感受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师范生应承担实习所在学校指导教师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作量,应在其中培养班级管理和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三位一体”全程式的教育实习能使师范生所学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能使师范生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毕业之后一般的就可以直接上讲台给学生讲课,其日后的专业成长也会更加顺利。

2 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构附校功能

林励儒提出,师范院校要办好自己的附属学校,研究附属学校的教育能为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他认为,师范院校的附属学校对师范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师范院校在很长的时间里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附属学校的建设,都设法利用附属学校以使师范生能有实际的锻炼。但是,目前有些师范院校在向综合性大学看齐,也有些中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如此师范院校重视附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就被丢失了。特别是前几年开始的扩招之后,各学校的学生人数都有大量增加,但实习学校接受师范生实习的能力却并没有提高,所以就无法容纳数量众多的师范生来进行教育实习活动。另一方面,社会上也存在一些中小学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的状况,都怕实习生的课上不好会影响本校的教学质量。如此下来,目前几乎所有师范院校在实习前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找实习学校。林励儒重视附属学校建设的做法启发我们: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师范生素质的重要保证,是解决师范生实习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师范院校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也可以组织师范生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目前已成为改进教育实习方式、建立较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和促进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顶岗实习是指组织实习学生到实习所在中小学顶替该学校原来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岗位来进行实习的一种实习方式。顶岗实习期间,被“顶替”的中小学的教师也不会闲着,他们或者摇身一变,变成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或者到师范院校接受培训。顶岗实习可以使实习学生从实习基地、实习所在学校中受益,可以使实习学生在真实的中小学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在实习学生到实习所在学校实习的过程中,实习所在学校被“顶替”的中小学的教师则可以到师范学生所在学校免费接受培训,或者参与相关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或是再选读大学的相关课程,其中的优秀者甚至可以走上大学讲台来担任大学的客座教授。这种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非常符合林励儒在论述如何加强师范学校与附校之间的联系时提出的意见:一是以校章规定师范学校的教员必须兼任附属学校之教授,必须与附属学校的教员们共同讨论,以增其经验、养其兴味,克服师范学校教员“长于学问而缺乏普遍教育的经验与兴味”的缺点;二是选择附校有成绩的教员,减轻其工作,俾得有自修之余暇,以提高其学识,而预备充师范教员。

3 改变目前的对教育实习进行管理的方式

篇(9)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单一的老师教授模式,进而学生已经成了课堂的主体,尤其是新课改以来,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教学模式,不管什么样的模式都突出了学生这一主体因素。课堂模式灵活多样,异彩纷呈,学生对学习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然而,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现在的师范教育――这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俨然与中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脱轨。主要表现为:当前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教授,课堂突出的是老师对理论的讲解,但却忽略了实践与练习,师范院校的课堂难以凸显中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因此,当师范院校的学生走向中小学教学的讲台时,他们的讲课模式大部分存在一种思维定式,难以突破单一的讲授式,而这种模式和中小学的课堂要求是不相符的。即便有些师范生能够很快地从中跳出,但在授课的过程中仍带有这种“胎记”。

那么,站在中小学课堂来观望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如何使二者能够更好地接轨,不但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而且更应该是师范教育教学走出的误区。

一、要加快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应该灵活多样,在注重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让我们未来的准老师走向讲台,就某一中小学课程的教授来加以分析和说明,在成就其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其授课的灵活应对能力。对此,我们可以模拟一下中小学的课堂,让我们未来的准教师走向讲台,就某一教学理论、某篇课文进行实践,最后,再进行点评总结,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我们师范院校的课堂模式更加丰富,进而打破那种典型的以教育学、心理学、教法为代表的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纯理论学习的局面,以促进师范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为我们以后走向中小学讲台的准老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师范院校师生与中小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师范院校的老师面对的是未来有走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准老师,中小学老师直接面对的就是中小学生,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师范院校老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加强师范院校教师与中小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但能使中小学教师在理论学习上能够提高,同时我们中小学课堂的授课模式也会渗透到师范院校的课堂,如此交流、沟通、渗透也就在无形中缩短了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之间的距离。

三、加强对师范院校学生的实习与岗前培训

一方面,要加大对师范生的实习力度和考核,对于师范生的实习一定要正规,一定要走到教育教学的一线去体会和感悟中小学教学的课堂模式。当前,众多师范院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往往放弃实习的大好时机去四处忙着就业,实习也就成为一种形式,结果是就业不如意,实习的机会也被耽误。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只有在实习实践中积累了更多经验与技巧,才能在就业的过程中一帆风顺。因此,加大师范生的实习和考核的力度,不仅能提升师范院校学生的自身素质,更是对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所面对的中小学学生的负责。

篇(10)

近年来,不少师范院校在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践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山西忻州师院从1997年以来,至今已组织近6 000名本、专科生到忻州市所辖的6个县市的农村学校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西南师范大学从2001年开始实施面向西部农村教育的“顶岗实习”计划;南京晓庄学院教科院2006年5月实施研究,建立“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模式,师范生到农村实习,置换出教师到学院免费培训。“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模式为构建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搭建了一座桥梁,既职前教育了顶岗实习生,又继续教育了置换教师,同时推进了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步伐,是一项“实习学生、置换教师、大学教师”三方共赢的高师教育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顶岗实习,有助于师范实习生的职前教育

(一)教育观念的树立

实习生们完成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对新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初步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增强了民主意识。

(二)专业精神的感染

通过顶岗学习,实习生们感受到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和严谨成熟的工作作风。这为他们立志当好老师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教学技能的熟练

实习生学习了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问、引发学生兴趣、把握课程重点和难点、控制课堂局面、制作教学课件、写好板书等教学等技能。

(四)班主任工作的了解

在指导老师的细致指点下,实习生们熟悉了如何观察和了解学生,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如何组织班会、如何进行成功的家访等班主任工作。

总之,顶岗实习为职前教的师范实习生提供了“一试身手”的机会,他们所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论知识得以在课堂上经受检验,并为他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实践的经验。

二、置换培训有助于实习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

所谓置换培训就是用两名小教专业的大三本科生暂时顶替一名小学教师的岗位,把那名小学教师置换出来进行免费短期脱产培训。

短期培训的模式是研修培训,采用“自主学习、专家引领”的方式,培训内容设计为行为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观摩、反思和总结四个部分。培训以一项专题研究为纽带,围绕专题组织讲座、读书、研讨活动、专门技能讲解与培训、现场实践与研究、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培训的目的是:

1.教育观念的更新。培训中传递了大量新的、有效的信息,介绍了不同角度和多个层面分析问题的思路,更新了培训教师的教育观念。

2.科学素养的提高。培训中补充和更新了教师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科学素养。

3.专业能力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和专项技能训练,发展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育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置换培训为疲于应付繁重教学任务的农村教师、骨干教师们参与继续教育,提供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使他们来得安心,学得踏实,他们可以利用被顶岗的时间补充知识、更新观念和发展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师资的更新,提高农村的基础教育质量。

转贴于

三、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有助于高等师范院校改革步伐的推进

(一)顶岗实习,是提高师范院校实习质量的有益改革

顶岗实习推进实习制度改革,增强实习环节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传统实习,很多城市中、小学出于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不放心,不愿意让实习生承担正式的教育教学任务,实习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实习的低质量必然影响师范生的能力培养,这是师范院校实习工作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而在顶岗实习中,将农村学校设立为教学实习基地不仅为师范生提供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场所,而且师范生承担了正式的教育教学任务,其职前教育经验和教育能力有全方位的实习和实践,能从根本上整合师范生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有利于师范生自身能力的建构。

(二)顶岗实习有利于推动师范院校内部教育体制改革

当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全面启动之后,高师教育系统现行体制的合理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顶岗实习是师范专业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师范院校内部教育体制改革。顶岗实习以顶岗教学为基本要求,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标准高、压力大。完成顶岗实习任务需要调整完善与顶岗实习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的整合,需要大幅度强化对师范生的教师技能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更要突出师范专业的实践性、专业性和学术性,使师范生不仅能应用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教学能力,而且能把握课程标准,尤其在“新课改”实施的情况下,掌握学科教学力度,学会教学设计,学会组织课堂教学,辅导学生学习等。

(三)置换培训充分展现了大学优势,有助于师范院校的整体发展

高等师范院校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专业期刊资源,还有高素质的专家队伍。置换培训为大学教师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并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专业优势。这些优势发挥得越充分,意味着培训的实际成效越高。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既有英国“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师培训的优点,又具有美国“教师发展学校”的特长。它不仅解决了师范生实习难的问题,而且密切了高师院校与农村基础教育的联系,也促进高校与农村办学建立起“合作、互利、双赢”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的进一步、长期的发展,使合作双方取长补短,既有助于师范院校的整体发展,又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D65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172 ― 02

[收稿日期]2014 ― 09 ― 13

[作者简介]李媛媛(1982―),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化,英语语音,ESP。

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教师人才的重要任务,英语专业学生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储备人才,也将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有了全新的变化,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培养具有高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英语教师人才就成为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师范院校应站在客观立场上对自身进行审视,用科学发展的观念,采取有效有段对现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一、 全球化背景下的师范英语学生专业素质要求

师范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客观标准,然而这种客观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有所提升的。在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英语教学开始在中学阶段进行普及,英语教师的大需求量及人才紧缺状况使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下调,要求仅停留在一定基础的词汇、语音及语法上,在口语交际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要求相对较低。随着我国与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英语语言综合使用能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间接性推动了对英语教师更高层次的素质要求。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二十一世纪,社会对英语语言人才提出了专业性和复合性的双重要求。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同时具有英语及教育的双重属性,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应同时兼顾英语语言及教育双方面。

(一) 科学的教学观念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观念对教学过程有着直接而深入的影响,发展成熟的观念并不能被轻易改变,而同时教学观念也制约和作用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每个细节,因此,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科学的教学观,能够对英语的学科特点与价值有正确认识、做到把握受教者个性特征及学习特点等。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有直接影响。因此,合格的教师必须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个性,具有优秀的职业操守和正面的思想价值观念。教学观念及道德品质均为意识内容,师范英语教育应加强在此方面的重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积极强化学生对教师的认识理解,有意识的培养师范院校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逐渐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 过硬的英语教学知识

作为教师储备力量,师范院校学生在具有高水准的英语语言能力及文化背景知识之外,也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百科知识为英语教学活动做支撑。因此,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范英语院校学生首先应对社会及生活中的各方面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对英语语言、教育学、心理学等专知识有深入掌握;汉语语言能力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熟练的汉语技能有助于帮助受教者构建语言使用情境,以对比方式学习领悟目标语言,因此,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有熟练的汉、英双语技能。

(三) 熟练的英语教学实践技能

教学实践技能包括对课堂的组织和掌控、教材分析处理、教学手段应用、师生关系处理、教学活动反思及教学实践研究等多方面能力,同时,在信息时代这一大环境中,能够对网络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收集、鉴识、整合和利用也是当下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所应必备的实践技能。

二、师范英语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困境

(一)培养目标有待明确

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属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分支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然而我国师范英语专业在遵循《大纲》指导的同时,也需要重视高校自身条件及当地人才要求,凸显本校专业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仍需改进

1.课程联系不够紧密

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将在开设必要的英语语法及语音课程之外,将专业课程按照“听、说、读、写”分为听力、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及写作,然而就教学实践成果看来,各部分课程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充分起到语言能力培养的实际作用。

众所周知,某一工作或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不同技能相互配合、同时使用。语言的使用同样如此,听与说相辅相成、读与写不可分割,语言教学必须正视其中的相互关联。语言同时具有人文和实践的双重属性,语言的教学需要与使用相联系,否则将制约语言使用能力培养。以师范院校的英语听力教学为例,受教者在语音室听英语音频并完成习题,缺乏交际语境且得不到来自外界的信息反馈,这种情况为学生大脑内部信息处理带来了一定困难,且易导致疲劳和乏味情绪产生。学校应加强课程联系,将不同语言技能训练综合起来。

2.师范属性偏弱

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大都以一般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为参考,将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安排为选修课程,大多数师范院校对于本校英语专业的师范属性不甚看重,反而过于强调英汉翻译、英语文学等课程内容,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一方面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学领域知识,造成了非必要的课程负担,另一方面师范类教育课程内容不足,也为将来的工作埋下了一定隐患。

3.缺乏教学实践

教育实践课程中的见习与实习为师范院校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课堂体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充分的认识教师的职责,帮助学生决定毕业之后是否投入与教育事业。当下,我国师范院校持续上涨的学生数量超出了教学实习基地的承受范围,部分师范院校受条件限制不得不将实习地点安排在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中小学校。由于各项条件落后,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指导教师并不能进行针对性解决,为学生造成教学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的印象偏差,此外,教学条件过差也会导致实习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抗拒,影响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的工作成效。

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

(一)明确培养目标

师范院校英语教育应明确复合型教育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使学生同时具有英语、教育和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实践技能。客观上要求我国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构建专属教学大纲,将教育目标明确定位在英语教育这一属性上。以师范属性为中心进行教学目标制定、课程安排及教学成果评估等一系列有关工作,改变学生课程繁杂、针对性不强的缺陷,适当增加教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内容,凸显教育中的师范性色彩,并根据所在地区中小学发展状况培养能够与之相适应的英语教师人才。

(二)改进课程设置

1.紧密课程联系

以英语知识技能的强化需要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综合进行,这其中的“听”、“读”为语言的输入,而“说”及“写”语言的输出,语言的输入是人类交际的基础和必要前提,语言的输出是交际的目的与最终手段。应注意到,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离开了输出阶段的语言输入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不能转化为具体知识技能,学习将失去最终意义,而离开了语言的输入,输出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要加强不同课程的相互联系,例如,联系听力练习与口语表达并设置视听课程;联系写作训练与阅读理解并设置读写课程,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增加有关英语母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扩充学生知识储备。适当增加语音及语法课程强度,保证师范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英语技能。

2.强化实践教学

师范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性。针对教育实践资源偏少的状况,一方面社会有关组织、师范院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在师范院校内部开展调查统计,根据学生毕业之后是否从事教师工作这一标准提供区别选择,为无意向学生提供其他性质的实习内容选择,以保证后备教师力量在实践教学上的优先性,避免资源浪费。适当增加课内教学练习时间,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实习地教师发挥良好示范作用,积极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印象;院校指导教师加强对实习阶段学生的关注和联系,适时发挥沟通作用,调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适及摩擦,在时间及精力充足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全面观察实地指导。

结语: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师范院校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为适应变化着的教育形势,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以专业素质培养为目的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改善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出具有高专业素养和个人素质的教师人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而更好的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下的教育变革。

〔参 考 文 献〕

〔1〕 丰玉芳.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全新内涵和更新路径〔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