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教师考核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4:4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教师考核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教师考核

篇(1)

本人热爱祖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任教十三年来,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各项教育法规,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在工作中,能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坚持大胆地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多年来本人担任年级英语备课组长,成绩突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班级管理到位,主要做到勤管、严管、善管,培养强有力的班干队伍,班级凝聚力强。

在英语教学工作方面,本人能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国家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教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面对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学法指导和培优辅困工作,坚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篇(2)

应考教师须知:

1. 本卷分三个部分,共9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市(县)名、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和所申报的职称。

3. 答题要做到书写端正,字迹清楚,行宽整齐,卷面整洁。

题 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 分

得 分

第一部分(30分)

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是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从事学科教学, 须树立与之相应的教学思想理念. 请你谈谈在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后, 觉得我们应当树立哪些新的基本理念. (10分)

2.在义务教育各个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提出发展学生的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 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请你就 “空间观念”问题, 简述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课本中有关空间图形内容的长处与短处. (10分)

3.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你应当在你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怎样的改革? 请分别简述. (10分)

第二部分(30分)

4.“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设计一组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问题. (要求:给出5个问题,不需要解出,若有类似问题只计一个) (15分)

5.“反比例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也是与高中数学知识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之一. 请你针对这一教学内容(第四册第十六章第16.7节)进行主要的教学过程设计(只须包括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 不需整堂课的设计). (15分)

第三部分(40分)

6.(1) 若方程x2+2px-q=0是实数)没有实数根, 求证: p+q<1/4

(2) 试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 (3) 判断(2)中的逆命题是否正确. 若正确请加以证明, 若不正确, 请列举一个反例说明. (本题为杭州市2001年中考试题, 满分10分)

7.如图,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ACB=45°,∠ABC=120°,延长CB到D,

使DB=2BC,连接AD,求证:AD切O于点A.

(注:此图无法上传!!)

8.工厂的质量检验车间积压了部分产品待检,与此同时,流水线传送带按一定的速度送来待检产品. 如果打开一部质量检验机,需要半个小时方可将待检产品全部通过质量检验;同时打开两部质量检验机,只需十分钟便可将待检产品全部通过质量检验. 现因生产需要在五分钟内将待检产品全部通过质量检验,问此时至少要同时打开几部质量检验机? (本题10分)

篇(3)

对于初中英语知识点而言,在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以及内容抽象的特点,加之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程度不用,促使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存在困惑感,如不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则会产生不可预计的后果。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考核,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从而应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一、对初中英语分层考核法的分析

(一)分层考核法的含义

分层考核法,即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任务开始时,对全班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上的分组,其分组依据为学生英语水平能力,之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确保每组学生能够接受同程度、同层次教学。在实际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分层考核法,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实现,使各英语水平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公平发展、和谐促进,进而实现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二)存在的价值

分层考核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基础,结合新课改中的素质教育,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仅来源于学生自身,还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分层考核法着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即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方式的有效利用,以倡导学生的主观意识为主,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系统化地指导。分层考核法注重教学课堂的整体性,因此,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在授课中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与整体,引领学生的进步。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此,为了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初中英语教师在学生初入学时,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进行系统化地分类:首先,在小学期间参加英语学习与培训的学生,在单词和语法应用方面较好;其次:在小学期间仅进行课堂英语教学学习的学生,对英语字母较为熟悉,但在单词和语法应用中相对较差;最后,学生英语水平较差,教学难度增加,在初中入学开始时无法适应快节奏的英语教学课堂,使学生英语成绩急剧下降。

二、分层考核法的实际应用

(一)在备课环节中的应用

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来讲,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各自特点与学习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应注重对初中英语教材的扩展与整合,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能够对教学重点进行合理把控,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授课环节,教师可对理解能力较强、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进行重点表扬,同时增加其任务与教学难度;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予以鼓励,并以基础性英语知识点为主,对该部分学生进行系统化地教学。例如: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课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可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进行师生复述;对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单词的实际应用等方式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需要教师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适当选用灵活且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将英语水平能力为中等的学生作为学习标杆,制定完善的英语教学准绳,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有计划地拓展。此外,在备课中,教师可设置相应的小问题,在增加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完成实际教学目标。

(二)在教学考核的应用

在此过程中,需对学生的日常英语测评成绩和考试成绩进行整合,以学生各自的学习目标为参考,对学生的教学考核成绩进行综合化地评价。首先,对学生基础性词汇、语句等成绩进行考量;其次,适当地对考试内容进行修订,以强化学生知识记忆能力为主;最后,增加综合与探究性问题,便于对优秀学生的开发与扩展,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提高。

其中关于综合英语成绩考核可分为以下几点内容:学生日常训练成绩、周练成绩与月末考核成绩、总学年考核成绩等,根据学生成绩,教师给予分层次教学,针对层次较低的学生应适当的给予鼓励和肯定。虽然这种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上升幅度较缓,但在提高学生自信心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分层考核法在各学校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初中英语教师的角度出发,在实际教学中,不仅需对学生进行个体化与人格化的尊重,还需对受教主体进行兼顾,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分层考核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分组教学和针对性教学的优势,在不同层面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更加有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8-02

初中历史科目在江西省的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形式的几年中,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教学理念,考试要求明确、内容全面、试题规范,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历史教学的发展。然而,反思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个别教师甚至学校管理者在中考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势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并影响了历史教学。为此,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一、从思想深处轻视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忽视其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学习的教学常规

现在有些师生在应试教育下都非常现实,你考什么我就学习什么,你多考我就多学,你少考我就少学,你不考我就不学。既然中考历史只有50分,那我只以50分的态度对待你。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对初中历史教学持较普遍的轻视态度,有些同学抱着“副科”的错误认识,对于掌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各个基本环节严重缺失。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课后练习很多同学直接抄答案,把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放在考场上,临时抱佛脚,严重影响了历史课教学工作地开展。

对策:把初中历史当作一门正常的课程来对待。学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常规检查考核等方面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不歧视、不忽视;历史教师应该“自重”,搞好初中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所谓“主科”教师,要尊重初中历史的教学时间,不挤占、不挪用;至于学生,应以学习知识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中考分数为现实利益诉求,搞好历史学习的各个环节,不放弃、不懈怠。

二、开卷考试时对课本或资料严重依赖

对于考试,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所有答案都在书上,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开卷考试科目时,很多同学把大量资料带入考场,考试一开始,有些同学连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也要翻书,手忙脚乱,耗费大量考试时间。由于缺少平时积累,很多答案只是课本文字的拼凑。有些知识点似是而非,张冠李戴。

对策:教师应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争把重要知识点让学生消化于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应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注重平时点滴知识的积累。要记住,各种资料在开卷考试中其实质作用只是参考,而不是抄袭!

三、轻视开卷考试的难度

好的开卷考试题目既能减少学生的记忆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考察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各项能力的提高情况。我省每年的中考历史试题难度基本固定,即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分值的比值约为5∶3∶2。可以看到其中难题也占了20%,加上中等难度题,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占到了一半。这些题目考察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较深刻的理解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平时没有认真学习的同学是做不好这些题目的。事实上每年中考历史分数在40分以上的优秀考生比例还是不算大的。在初中历史多年开卷考试之后,其命题思路有迎合高考之势,对学生能力考察要求逐步提高,相应的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策:在观念上走出轻视开卷考试难度误区的同时,结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历年中考真题为蓝本,做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对知识的讲练测三结合,有复习,有模拟,全面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四、重“开”轻“闭”,忽视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意思是因为是开卷考试而在学习中人为的违背了学习知识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只知道“开”眼翻书,不愿意“闭”眼“关”书,什么也不装入大脑,忽视重要知识点的记忆。“闭”上眼,“关”上书,茫然一无所知。开卷考试初衷是减少学生对死记硬背知识的依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但有同学认为,反正考试可以翻书,所以什么也不用记。相反,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初中历史的很多知识点离不开记忆。否则考试时翻起一大堆书来犹如大海捞针,盲人摸象,毫无所获。

对策:首先,明确面对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应记忆的知识点:(1)重要的历史时间、人名、地名,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常识性知识点;(2)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脉络、基本规律和阶段性特征;(3)历史演进中转折性的重要拐点;(4)课本上能反映历史知识学科特点的重要文字表述和观点;(5)教师讲课中提炼归纳出的带总结性的知识点;等等。其次,以点带线带面,通过以上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建立起历史学科的知识框架体系。

五、学习历史重“过去”而轻“时事”

这里的“过去”即历史课本知识,“时事”即当今的“家事、国事、天下事”。2012年江西中考历史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时代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试题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相联系。这一原则给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应试要求,也是我们平时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观念和能力要求。

对策: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注意把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当今的时事政治有意识的进行联系拓展,用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一些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来龙去脉、产生根源和发展方向,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脉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把相关的历史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相联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他们可能有的生活体验,把握历史知识讲解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学以致用。

六、重“知识”而轻“创造”

2012年中考命题还要求贯彻创造性原则。在这一原则的要求下,今年中考历史试题开放性问题达5分之多,占总分的10%。而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侧重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掌握,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做得不足,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显得力不从心,回答时要么无的放矢、漫无边际,要么头痛医脚,张冠李戴。显然,学生要解决开放性问题其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显得至为关键了。

篇(5)

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加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所谓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立足于面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培育,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这种教学形式是在教师的科学组织策划下,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深厚兴趣,助长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同时让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掌握得更加全面和准确,为英语教学的科学推进和有效促进提供有力支撑。

1. 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作用分析

1.1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通常是教学课堂活动“独角戏”的主演,主宰着整个英语课堂,“强权政治”般将英语知识点灌输于学生的大脑,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是一种被动状态,与其说是在进行教学活动,倒不如说是在进行“武力精神镇压”,显然,这种教学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而交互式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与传统的这种教学模式,它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已经转变成为教学的引领者,教学的设计形式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样可以强有力引导学生进行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有力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积极性。

1.2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有利于充分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要得以实施和展开,就不得不要求英语教师在加强英语知识理解、教学方法策略运用、以及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全面掌握,全面把握英语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准确区分英语知识层次,确实全面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从而促进教师加强教学资源的采撷,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借用各种教学设备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教学需求,进而充分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1.3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延拓学生创造式思维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通常只是对英语课本上的相关英语知识进行适当的重构,进而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这种方式方法虽然也可以称作一种创造式的教学活动,但这种创造性侧重于教师本人,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影响不大。而互动式教学可以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师生之间不仅在形式上产生互相呼应,同时在思想和心灵深处产生交融,激发师生共同创新思维,从而充分延拓学生创造式思维。

2. 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探讨

2.1注重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的内在规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更加注重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交融。另外,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是进行交互式教学基础,只有为学生们营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得学生放松身心、打开思路、启迪思维,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主人”亲身体验,进而自觉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自发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策划和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角色扮演,构建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加深透,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

2.2注重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展开交互式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交互式教学,要特别注重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他们对学习经验的积累和交换。通过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展开交互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关系,促进多向交流关系的生成,这将有力提高学生进行主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寻求更加合适自身特点的学生策略。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2.3注意紧贴现实生活展开交互式教学

把握学生感受与体验,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实生活角度思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交途径,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亲切,从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报刊、网络、广播中采摘学生们感兴趣的时事、赛事、娱乐等方面信息,引导学生会学、爱学和乐学。

3. 结束语

篇(6)

A层次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好,学有余力,在他们全面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数学教师要注意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潜能,要重在引导他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和发展其数学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B层次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处于中间层,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们要重在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较快地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好地完成数学课标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要求.

C层次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困难很大,应以基本完成课标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最基本的要求为主,降低难度. 在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其点滴进步,以增强自尊心,增进自信心.

如“勾股定理”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勾股定理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能推导勾股定理并掌握“割补法”来求图形的面积,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并掌握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点的问题.

C层: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记住勾股定理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课堂教学中以中考7 ∶ 2 ∶ 1中的工作为标准设置教学目标,让更多的学困生达标,实现共同进步.

二、数学教学内容组织和例题、提问等设计的分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要按数学每节课不同层次教学的综合要求合理组织数学教学内容,如对C层次的学困生,教学内容宜低起点,有梯度,要照顾其最近发展区.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

课堂上数学例题的选取,如同一例题,要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A层次基础好的学生,可要求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而对C层次的学困生,则只要求一题一解即可.

例如:(1)若a - 2b = 1,求代数式5(a - 2b)2 - 2(a - 2b) + 1的值.

(2)若x2 + 3x = 7,求代数式3x2 + 9x - 2的值.

(3)若x2 + 3x + 5 = 7,求代数式3x2 + 9x - 2的值.

分析:(1)是最基本的直接整体代入法,全体同学都要掌握,(2)在(1)的基础上略有变化,要求B,C两组同学掌握,(3)在(2)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要求A组同学要掌握. 逐步提高,低起点,缓坡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课堂提问的设计,则必须注意所提问题的层次,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相匹配”,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特别是要注意给学困差生以鼓舞的机会. 例如:你能写一个关于字母a,b且次数为4的单项式吗?这是要求最低的问题,最易得到答案,可以引起全体同学的积极思考. 第二问,你能写出所有的符合要求的单项式吗?这一问,把要求提高了,思维活动的要求也提高了,有助于调动B,C组同学的积极性.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 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 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三、课堂练习分层

A层次练习题,宜设定一些富有思考性的数学练习题,由他们去完成,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B层次练习题,宜设定B层次的数学练习题,即将一些数学基本题作一些必要的变动和发展,这样,除了使他们能掌握基本内容之外,还应进而使他们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较快的提高. C层次练习题,宜以数学教材中的基本要求为标准,同时宜多借助必要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去理解,去掌握数学教材.

如学了“代数式”这一节后,对C层次学生只要求说出单项式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各项系数和次数即可,而对A,B层次的学生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则要加强训练. 于是就布置以下分层练习题:

C层次练习题:指出下列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x2,-7a2b3c,13a2b4.

指出下列多项式的各项系数和次数:(1)y2 + 3y - 5;(2)a2 - b2;(3)2x2 - 3x - 1.

B层次练习题:尽可能地写出一个含字母x,y且次数是3的单项式.

A层次练习题:写一个三次三项式.

篇(7)

单一的课程教材资源与现代学生的学习认知不相符。资源的匮乏必然会使得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以优化课程学习资源为突破口,注重多元化和现代化,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主动探寻语言知识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需要来开放学习资源,应在体现在生活化和多元化的基础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主动地会搜索相关的学习素材和内容。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好现代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络、多媒体资源、电子读物、报刊杂志等开放式资源来探寻更多的学习方式,开阔自己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组合式学习资源运用的方式,鼓励学生根据幻灯片、PPT等课件来搜寻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多样性的学习资源引导下,主动思考和积极交流。这样的开放性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为开阔。

学生在这种开放性学习资源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认知学习过程中。笔者在牛津版初中英语9A Unit1 Star Signs的“Reading A What is your star signs”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星座的形状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能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以通过手抄画报的并将其拼凑式搜集与星座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等,并将其拼凑成色彩艳丽的图画。这些方式的运用,可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The character about star signs and stories of the star signs”。同时,教师可建议学生搜集相关的报刊杂志,来了解西方人对星座的理解以及观点等,以延伸课程文本学习内容。

二、英语开放教学在学习过程上应注重“自由交际”

开放教学过程不仅应该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更应该围绕英语的交际性本质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交际,让他们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进行自由思考和主动交流。通过开放教学过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作为课程教学主要阵地,开放教学过程就是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主动交流。一方面,教师应创设具有情境性的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尊重彼此的学习差异,营造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增强认知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应多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大胆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人翁。开放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建立在教学情境基础上的开放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更为开阔。在牛津版初中英语8B Unit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的教学中,教师不妨播放相关的旅游宣传片,来帮助学生对香港形成初步的认知感悟,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围绕“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Hong Kong?”这一问题来发表自己的主张。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平时日常学习中积累的相关素材,扮演一个导游的角色并与游客交流,围绕“The wonderful of Hong Kong”来进行主动表达交流,从而增强认知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活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感知。

三、英语开放教学在课外活动上应强调“实践体验”

篇(8)

物理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人为物理教学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思考研究

⒈概念界定

创造教育是一门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技能,奠定综合性素质,为造就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一门创造学分支学科。站在教育岗位上来说,就是创设问题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的教育活动。

⒉培养创造教育能力的几点原则

⑴学生主体性原则 ;⑵首创性原则;⑶求异性原则;⑷多样性原则。

⒊培养创造能力的策略—创设情景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结合物理学科特定的教学内容,制订有关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推进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步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成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操作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培养三种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操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依靠以上三种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依赖第二部分的研究分析中的原则和策略,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细化分解为以下八种能力:①观察能力;②注意能力;③记忆能力;④实验操作能力;⑤检索能力;⑥积累资料能力;⑦发问能力;⑧讨论能力。这样,使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表现为具体性、分层性和可操作性。

四、中小学开展创造教育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树立创造教育的教育观。

开展创造教育,应当有正确的教育观作为指导。中小学开展创造教育,首先应当了解创造教育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创造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创造力;二是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稳定和延续);三是创造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的个人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四是创造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于实现个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这种个人认识自然发展过程的实质在于重演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因此,自然发展的思想是整个创造教育观的实质和灵魂所在。我们只有认识和掌握了这些基本思想,才能真正树立起创造教育的教育观,也才能以此指导创造教育的实践。

2.构建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及其改革实验,总是按一定的模式进行的,实施素质教育也应当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创造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呢?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中小学曾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就构建了“自主创新学习”的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以师生关系和谐为基础,以培养质疑品质为关键,以教师创新示范为前提,以小组交流为主要方法,以更新教学手段为有力保证,以及时反馈鼓励为有力措施,进行教学。

3.探索创造教育的方法

进行创造教育,既要有一定的模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因为只有具体的方法才能实现模式所规定的目标。目前,国内外正在探索或运用的创造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国际上包括我们国家普遍推行的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第二种是美国使用最广泛、我国正在推行的CPS教育,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育和训练,它运用创造学原理培训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第三种是超前教育,超前学习(Over-step Learning)。第四种是右脑开发训练。

对这些方法,要认真理解,消化掌握,灵活运用,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些更切合实际、操作性更强的方法,以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本“创新”,而这种“新”仅仅是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这种创造力就应是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并自己总结出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将以上一些策略运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后劲足。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在一些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可见“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上,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人才辈出,巍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张德锈编著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好杰,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文化时报, 2007.09.04

篇(9)

世纪之交所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和策略有以下六项:一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二是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系;三是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四是倡导建构的学习;五是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六是促进课程的民主化和适应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此次课程改革把课程当作一种系统工程来设计,并把课程结构作为这一系统工程建设的突破口。具体作法是依据国际发展趋势、课程现代化的要求以及我国的国情和教育传统,重建了课程结构,特别关注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与均衡性,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其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由此看来,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亮点,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2、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自身价值实现的客观需要

当今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辐射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我们身边随时接触的一切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这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如何呢?一方面,由于我们普遍强调落实“双基”和培养“三个能力”,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基于前述原因,数学教学内容“窄”、“难”、“深”的倾向(特别是“窄”)十分突出,比如初中数学中的统计、概率、视图等重要内容,在以前的教材上仅是作为“点缀”出现的,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这种不合理的倾向导致了两个严重后果:一是由于“窄”,教师就不得不“深挖洞”,人为增加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识能力;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下降,我们2003年曾对学生所喜欢的科目进行过调查,数学排在倒数第一位,有74.5%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如同嚼蜡、没有价值,这不能不说是数学的悲哀。由于学习情绪的低落,加之教师教法陈旧(其责任也不完全在教师),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数学被异化为面向极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基于上述状况,数学课程无论是从内容上还形式上,甚至是育人理念上都必须有新的突破。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它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六点:一是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是为其它科学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三是满足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四是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五是教学评价要多元化;六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前述目标的实现与达成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之中,数学活动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发生交互作用的中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足以支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活动是现实情景的仿真,最适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方式开展发现、探究,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综合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数学活动中,不论知识、技能或是能力、情感,都将在主体与环境的碰撞和磨擦中经受检验,并得到充实、完善、提升和发展。因此,数学活动是支撑数学目标体系的最佳支点。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综合实践课程与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分析

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围绕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数学活动)展开,但有所超越。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标准》在第三学段(七至九年级)设置了“课题学习”,便于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并不局限于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中所罗列的内容,在活动中它将进一步增强内容的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生成性,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大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另一目标是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它不是纯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仍是数学。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规定,综合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与学科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它是一种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独特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它课程具有等价性和补偿性,是对学科逻辑体系的超越。它的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当然,它与学科领域不是完全割裂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或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三、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应考虑的因素与层面

一是如何从实际生活中搜集、筛选、构建数学模型,探索数学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切入点。

篇(10)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标,在现有的语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整合。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要求下,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自主的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主,提倡实践活动要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结合社会实际并且满足社会需求。教学内容是以语文学科为基础,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包含历史、科学、人文等科学知识和文化道德。教学的效果是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创新和协作意识等。 

二、开展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所具有的教学特点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学内容既包括物质层面、又包括精神层面,既有助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智力的提高。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也是内心情感、意志、信念的升华和强化,这是一个外部提高和内部深化的教学过程。这种内外部结合教学的方式,会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和突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有的知识全部依赖于教师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课堂的氛围压抑,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彻底将传统的模式打破,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多是各自为战,只注重自我学习的提高,却忽略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而现代社会对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视,拥有团队合作意识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语文”的基础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以语文课为课程的出发点,在语文课的基础上再拓展其他的学科。但是在现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实践活动的认识有些偏颇,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普通的实践活动混为一谈,忽视了语文的特性,这样就会违背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初衷。 

2.综合性不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另一个强调的特性就是综合性。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综合性贯彻的还不够。有的语文教师简单的将综合实践活动当做课外活动,只是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比如,有的教师在开展“这就是我”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一直采取演讲的形式开展,这样就会使得综合性无法体现。 

四、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建议 

1.明确课程目标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与现阶段的学生学习内容相结合。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第一单元的实践活动是“我爱文学”,语文教师要找到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寻找其中的契合点作为教学目标,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进行教学。 

2.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语文教材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只是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建议,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符合教学目标,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走进图书馆”这一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可以选择“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如何运行”等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 

3.丰富的教学方式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00-02

一、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声带发育的重要时期,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明显有别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在初中的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中学生能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感,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因此各校都把加强合唱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生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好在13~16岁之间,他们的咽喉、声带亦在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出现了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发音疲劳、分泌物增多等现象,这个时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变声期。儿童时期,男女生的声音差别并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的声带渐渐变得粗大,女生的声带则相对细小,声带发生了变化,声音也就会发生变化。在变声期间,如果不好好保护嗓子,过了变声期后,嗓音可能就会变得沙哑难听。在整个变声期阶段,声带非常敏感,容易受到损伤。

2.初中生合唱教学的重点。初中生合唱主要是同声合唱(其中绝大部分是女声)。声部的协调是合唱教学的重点。这种协调的音响效果必须是音量、音色和音准三种因素的协调。这三种因素在合唱协调的要求中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合唱教学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合理利用变声期生理特点实施音乐教学训练。处于变声期的初中学生,要保护好声带,不能大喊大叫。如果这个时候要学好声乐,掌握一些歌唱方面的技巧,那么就要注意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利用嗓子,对一些音调较高的歌曲不能只凭真嗓子喊。平时说话或者练声时注意时间不能太长,可适当增加气息控制练习。注意在饮食、睡眠、休息等方面的养护。避免吃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在干燥的环境中要多喝水,保持嗓子湿润。特别是在学习间隙,要给嗓子补充水分。

2.掌握共鸣的技巧。发声离不开呼吸器官的正确运用。歌唱的共鸣很重要。没用共鸣,光靠声带发出的声音是很单薄的,音量很小。共鸣可以把声音美化和扩大。而且共鸣是音色好坏的决定因素。严格地说,在歌唱中,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起作用。吸气的时候要吸得深,而且放松,那这时候共鸣腔体就自然形成一个共鸣的通道。在合唱中的共鸣是群体性的。合唱是多声部的,所以合唱训练中听觉很重要,不能只顾自己的声部。

四、教学训练实践

1.呼吸的技巧训练。克服变声期的影响,扬长补短,增加呼吸训练频度。呼吸是唱歌的原动力,是形成歌唱的基础。我在呼吸训练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吸得很浅,在唱歌过程中就常显得气短。有的一说到吸气就猛吸,使整个腔体紧张僵硬,没法演唱。歌唱中的吸气应该用鼻子和嘴巴一起吸,这样的气息就可以吸得深。练习时可以体会下“闻花”和“打哈欠”的感觉。闻花的时候,气息的吸入非常深,而且自然。“打哈欠”整个口腔是放松的,它可以使头腔的整个腔体打开吸气的通道。在做这两个吸气训练时双手分别撑住两肋,这时会感觉两肋有明显的向外扩张的感觉,保持这种吸气的状态,然后收小腹,让气缓缓地呼出。这种训练要反复进行。要记住一句话,唱歌的时候始终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来唱。

合唱的呼吸分整体呼吸、声部呼吸和循环呼吸。整体呼吸是指合唱队员同时吸气,同时换气,它是合唱中最常用的呼吸方式。声部呼吸是指以声部为单位进行的吸气与换气。循环呼吸要求合唱队员不同时换气,以保证合唱的整体音响连续不断。这是合唱有的一种呼吸方式。但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每个队员要学会在“非正常换气”的地方换气。可以通过练习长的乐句或长音来掌握这种呼吸方法。

2.发声的技巧训练。(1)发声的训练。正确的发声方法应该是真假声的合作。从低音到高音,低音以真声为主,中音区真假声比例相当,到了高音区就逐渐发展成以假声为主。真声演唱大家都会,假声有些学生不懂怎么找。在训练中,我让学生模仿小猫的叫声,体会发音的位置,那就是假声的发音位置。实践后发觉这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2)起声的训练。吸气之后形成声音的一瞬就是起声。合唱训练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整齐、准确、和谐。“整齐”首先表现在“起声”上。起声可分为激起和舒起两种:激起指突然而坚定的起声。这种起声的要求是:起声积极,发声前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演唱的声音有弹性,突出字头。舒起指柔和的起声。舒起的要求是:保持吸气的气息状态,在发声前控制气息和音量,让声音缓缓发出,先有气后有声,不突出字头。(3)共鸣的训练。歌唱的共鸣主要包括胸腔、口腔和头腔的共鸣。胸腔和头腔的共鸣一开始对初中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在初中合唱训练中,我主要强调口腔、咽腔、鼻腔这三个腔体,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而灵活运用,这样发出的声音才是明亮的圆润的。训练时让学生打开牙关,成打哈欠的状态,下颚放松,舌头自然放松,喉头稳定,软腭往上抬,这就形成了一个共鸣腔体,这样用基础声发声唱歌,声音就比较柔和圆润,不会有那种“白”、“扁”的声音。(4)唱法的训练。要对不同的作品用不同的情感色彩表达,还要掌握不同的演唱技巧。连音唱法指连贯地发音。速度要平稳,音量要均匀,注意旋律线的起伏要唱出来,要使气息和声音保持连贯流畅。跳音唱法是指发音短促而有弹性的发音。弹性唱法指强而有弹性的唱法。

3.初中合唱队音准的训练。在合唱队中音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合唱是音色、音准、节奏要求协调统一的一门声乐艺术。在合唱队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跑调,声部互相干扰,特别是中低音声部经常被旋律声部带走,在训练时要及时纠正。加强音准的训练在练声过程可使用音程、和弦等练声曲,让学生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兼听整体的和声效果,进而逐步解决学生合唱中的音准的问题。

五、教研组讨论

对于合唱队的声音训练问题,教研组讨论认为:初中学生正值变声期,嗓音不能过度使用,要合理安排各声部的训练时间和方法。实际的训练中,我要求学生多用轻声唱法,在合唱过程中控制基本力在mf,乐谱中需要cresc或ff音时可以适当减轻前面的声音让其与后面强的声音形成对比,并且在演唱过程中通过气息量的控制,实现音量的变化,而不是通过使劲喊来增加音量。对于合唱队的呼吸训练问题,教研组讨论认为:初中合唱队在演唱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呼吸的障碍,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表现歌曲内容。所以在合唱队训练中,呼吸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是每次排练必须进行的。对于合唱队唱歌时的姿势问题,教研组讨论认为: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唱歌和发声的基础。实际训练中,我要求学生演唱姿势是站立时挺拔而不僵硬,放松肩部,双肩稍稍向后;同样,背部挺直向上,但不能僵硬;双眼平视,面部表情自然。

六、结语

正值变声期的初中学生,过度发音会使嗓音变得沙哑,他们主观上更加愿意参加合唱练习。一是容易在合唱中找到准确的音区,二是可以相对放松地随着团队附和,增加自信感。针对变声期的孩子,训练中应强调用轻声唱法,防止破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把握音准、节奏、旋律的同时控制好气息是学生们较难掌握的技巧。通过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与指挥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提高了学生对歌曲作品的协调掌握。

参考文献:

[1]刘晓峰.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趣味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