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肿瘤学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4: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肿瘤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肿瘤学教学论文

篇(1)

1.1教师资源贫乏

物流是一个新兴行业,相关教育工作开展缓慢,造成我国相关人才缺失的状况。在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中,在标准的教学规模下,物流教学老师与学生的比率应该是1:18,然而在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中,物流相关专业的师生比率是1:50,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在物流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多存在实践经验不足和缺乏系统理论基础的情况,影响了中职物流教学的水平。

1.2学生积极性不高

中职教育的学生主体,是被应试教育淘汰的失败者,他们大部分都存在学习兴趣不高、难以接受抽象系统理论知识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状态,影响了学习效率,这是中职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在中职物流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如何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是中职物流老师头疼的问题。

1.3校企合作不完善

中职学校开展教学的目的,就是缓解目前人才市场中人才紧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完善双方的信息交流,保证学校能及时正对企业的状况,及时调节教学方针,满足企业要求。在中职物流教学中,国家为校企合作制订了相关的指导措施,但缺乏可实施的具体规则,没有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影响了相关法律的执行。在中职物流教学中缺乏具体的经验,企业也不愿成为学校的物流实验场所,导致了很多学生无法接触到可实践的具体知识,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2.教育方式的改革措施

针对我国中职物流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低的情况,对相关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2.1直观教学

在物流教学中,涉及很多相关的专业术语与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速度慢。在相关抽象理论知识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贴近生活,用事例、影片、图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材:现代物流基础》中,物流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节是物流的产生与发展,老师在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学中,可以通播放物流的基本发展历史、展示物流近几年的数据等,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2.2案例教学法

在中职物流教学中,学生通常喜欢阅读物流知识中的具体案例,事例远比理论更有吸引力,老师在物流教学中,要多采用案例,提高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SWOT”分析是管理学科中必备的科目,它在分析当前市场、策划营销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讲解“SWOT”理论知识中,可以讲解“SWOT”成功营销案例,像崂山啤酒、雀巢咖啡等,讲解它们在案例中如何开展相应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并且,它们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企业营销方案中。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分析案例公司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面临的困局,讲解营销方案实施之后企业获得的效益,这些知识都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学习效率。

3.社会在中职物流教学中的作用

中职物流教学,学校在承担相应的教学责任外,社会也同样要承担起中职物流教学的责任。企业要提高与中职学校的交流程度,物流公司在支持中职物流教学中,要果断大胆,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物流知识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果。国家要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保证大量掌握专业物流知识的人才能投入到相关中职学校的物流教学中,保证物流教师队伍的年轻性,拉近相关老师与中职学生之间的距离。社会也要开展必要的鼓励政策,通过制定奖学金、举办物流知识辩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物流知识的重视程度。总之,中职物流教学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篇(2)

在“三案六环节”的教学中,学案并不是简单地写几个小问题,对中学数学学科就是写几个题目让学生做一做就完了。教师需要仔细的设计学案,通过学案让学生更好的感悟中学数学,从而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更加生活化、情趣化的学案来激活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与内在驱动力。

例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时可以在导学案中加入如下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你能够说出你遇到过那些图形呢?下面我们就来走进《多姿多彩的图形》。

1、你所学过或者熟悉的几何图形有那些?

2、在生活中你都接触过那些几何图形?

3、自学课本116-118的内容,思考你所遇到的实物中都能够对应哪些几何图形?并尝试完成课后120-121的练习。

通过这样的学案设计,将课本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中学数学,逐渐认识到中学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中学数学问题,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合理的导学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二、“三案六环节”体现出了“先学后教”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先教后学,学生在听取了教师的讲解之后才进行学习和练习。这种传统的模式直接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且这样还会削弱教师讲解的效果。“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吸收并借鉴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为各种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进行有层次、分阶段的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但能主动学习,解决问题,还能根据自学的情况主动地提出疑问,增强学习的效果。

“三案”的编制需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了“先学后教”,这样使得教学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例如在《图形的旋转》的导学案中分解出如下的几个中学数学问题:(1)旋转的有关概念;(2)旋转的性质;(3)图形的旋转。在导学案中可以先将这几个问题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从课本中获取相关的知识,然后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进行探究:(1)利用图形的旋转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2)探索生活中的旋转。教师通过这两个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先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学生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也有着更高的积极性去寻求帮助进而解决,课堂的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

篇(3)

方法是由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普外科、胸外科、妇科等科室各派出1~2名英语水平佳的中青年老师组成一个留学生肿瘤学临床实习指导老师小组,按病种实习(见流程图)。然后,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就该病种模拟全英语就医环境,学生分组诊疗。最后,老师带领留学生和病人面对面交流,学生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法。因为是肿瘤学实习指导老师小组,又因为是按病种实习,所以各个老师可以同一课时分别给学生讲授该病种不同专业知识。老师可以提前准备该肿瘤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提前预习,课堂以多媒体及互动教学为主,这样使英语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的限制得到改善。

篇(4)

物流业是一门综合服务性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及岗位较多,这使得很多技能操作之间并不存在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例如,叉车作业、分拣与数码字小键盘录入。因此,在培养物流岗位操作人员时,如果课程设置没有一条主线做指导,学生学到的技能是繁多且松散的。另外,物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物流专业实训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像数码小键盘录入在会计专业中也有涉及,而叉车作业也只能模糊的界定为物流专业课程的范畴。

2.技能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职课程以教授学生岗位操作技能为主,但是由于物流行业为新兴行业,在行业标准上并没有像会计、食品等专业有统一的标准。例如,在出入库作业上,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是不同的。此外,对于实训操作项目,例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企业在操作要求上也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方式,这对于实施教学的实用有效性上也大打折扣。

二、中职物流专业教学和管理改革措施

1.课程设置定主线

初学阶段以模块知识扩展训练为主———内容围绕主线以专题模块向外辐射;巩固阶段以任务教学为主———培养学生专项上岗技能。物流业涉及的岗位繁多,学校设定的课程要设定一条主线,打造自己的特色教学,对岗位角色进行分解教学和综合实训,在打造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向外辐射。例如以仓储课程为主,可以向配送物流或超市物流的岗位操作技能辐射,罗列出基本技能,相互重合处便是需要重点以多种形式培训内容,比如下表中阴影部分,对这部分内容每一项以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巩固阶段,将下面的模块融合在一起,设计出快递员收件、仓储员收货及超市理货等任务教学。打破“教室、黑板、投影仪”的教学模式,进入校内实训室、深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在学生对设备或操作有一些认识的条件下实地开展理论教学。

篇(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根植于语言,因而学习语言时不可忽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这是社会语言学家的通常看法。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因此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外语教学很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对外交流的能力。近年来,我国跨文化交流的研究使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提高外语人才文化素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这种交际能力除了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交际的有效性。当然这就不完全取决于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了,更是要考虑该语言形式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学生在传统互赖性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提出问题、发表看法,习惯于运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而英美文化,则更强调个性的独立与张扬,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直截了当。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文化上的共性较易掌握,对于差异或者个性,往往缺乏了解,易于造成交际失误。因此在教学中作者发现学生运用语言时常以“中文思维+英语表达形式”来套用所学词汇和表达句子。这时就会出现不得体的句子,在交际中产生失误或尴尬局面。所以在英语学习时,当学生的文化背景与英美文化背景发生碰撞时,在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文化障碍给语言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这种文化差异也影响着外语教学。如果没有得到解决的话,必定会影响对外的交流。

下面列举在文化差异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实例,说明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一)致谢:在中国,亲戚、朋友当中一般不说“谢谢”,你要是这样讲,对方会觉得被当作外人,少了亲切感。而在英美国家,“Thank you”几乎整天挂在嘴边。

(二)谦虚:中国人以“谦虚”为自豪,美国人以“坦率”为荣。中美两国人对称赞有着不同反应。当有人称赞你或你的家人时,中国人通常会说:“哪里,哪里,不行的,还差得远呢”等等。相反,英美国家人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说:“Thank you”表示感谢并会十分骄傲地夸耀自己孩子的成绩优秀等。

(三)就餐时:交谈是西方餐桌上的重要活动之一,西方的就餐是绝对安静的行为。菜是一道一道地上,每道菜之间,留有余地供大家安静地与邻座的人交谈。一些就餐时的闹声都应尽量避免。

(四)打招呼:在中国,熟人或朋友见面通常会问候:“到哪儿去?”“吃了吗?”等。我们对对方的答话内容并不真正感兴趣。但若要译成英语,就会变成期待对方给予答复的真正问题,就不再是打招呼或寒暄了。英语中,“Where are you going?”只能在特定场合使用,否则会被认为是在干涉别人的隐私。

从以上这些文化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了解语言中蕴涵的文化知识,那么有时就会出现交际失误甚至是错误。所以,重要的是要把对文化的理解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克服文化障碍,促进教学。

一、加强文化教学

了解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语言的使用是为了交际。因此,在课堂上,可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讲解词语文化、对比文化差异等教学方法。

(一)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教育类的文章时,可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教育体制,开放教育的提出、开放课堂的出现、开放大学的普及以及目前英国的继续教育情况等。学习西方节日的时候,要介绍西方重大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包括其来历、耶酥诞生、圣诞老人等);感恩节(其起源、感恩节的食物等)。学习经济金融类文章时,可介绍世界银行以及各大知名银行,以及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责。

(二)语言练习。英语的学习离不开练习。对于学过的有关情景交际的对话,教师可以先就学习过的话题给予一定的指导,然后再创设一个类似的情景,让学生通过使用学习过的内容进行练习。话题可以结合课本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交际练习,有些学生原本觉得生疏的内容就会变得熟悉;有些模糊的概念就会变得清晰,在日后的学习和交际中就会自然而然地用英语去思维和表达。

此外,语言教学也应该合着时代的节拍,展示给学生鲜活的语言与文化。引用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观点:“应该教活的、使用中的语言。”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地介绍一些流行语、酷英语、俚语等,既有助于教学,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比文化差异。这是一种适用且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文化差异方面的课文时,可对比英汉两民族打招呼的差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发出和接受邀请的不同方式;对比不同的餐桌礼仪;对比中西方称谓关系的区别;对比不同场合下的握手礼仪等等。让学生从中了解到各个国家有各自的文化、风俗习惯。

二、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多学习一些西方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英美文化,了解西方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其次,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必须从文化思维模式的视角从宏观上给学生加以指导。在教材中课后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练习中,这种常见的基本技能训练,体现了不同思维模式下语言基础结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训练中教师的指导不可忽视。第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时,注意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材料,扩大视野,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力。

三、综合应用多种辅助教学策略

利用幻灯片、电影、电视、多媒体等教具,播放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影片、电视节目。如:电视英语教学节目《走遍美国》,尤其是电影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生活化、场景化。这不仅使教学更形象生动,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英美社会丰富的文化材料。还可利用外籍教师,举办一些介绍西方文化方面的讲座。

著名语言学家叶蜚声曾指出:“一门语言是探索一种文化的灯火,一门语言正是了解那个国家、那个民族的一个窗口。”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学习该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文化障碍,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72-02

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现象随处可见,语言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应受到高度重视。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英语教学必须注意中外文化差异比较,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好英语、正确地使用英语。

本篇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给文化的一些术语下了定义;第二部分研究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问题与其冲突的根源所在;第三部分探究了文化冲突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启示及其内在联系。结论部分概括了本篇论文的所有研究,并指出应适当重视文化的传播。

1 文化,交流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1.1 文化的定义

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共享共存的社会空间,或是历史和形象交流团体中的一员,当他们离开那个团体时,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都会在信仰和行动上保持标准的统一性。这些标准通常被称为“文化”。更简单的说,文化既是一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的生活方式。

1.2 文化,交流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文化与交流,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他们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他们是如此息息相关以至于一些人类学家认为这两个术语几乎是同一个意思。霍尔[1]曾经说过:“文化就是沟通,沟通就是文化。”文化是通过交流来学习,表现,传达和保存的。当文化不相同时,交流的方法也可能有所不同。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内在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个方面,反之,文化对语言也有所影响。著名的萨皮尔—沃尔夫学说总是被引用来说明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虽然完全接受萨皮尔—沃尔夫假说可能会引起争议,但它适用于文化和语言是显而易见的[2]。

我们看到文化在语言和交流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不只提供了交流的符号或语言,而且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与这些符号和语言相关的意义。此外,文化还影响了人们在交流中使用语言的方式,并造成了交流障碍。

2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2.1 文化冲突

对于文化冲突,目标文化和根源文化都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一方面,目标文化知识的缺乏可能会引起误解或不理解。举例来说,当一个学生问一个外国人:“你是美国人,不是吗?”外国人答:“是一个苹果馅饼。”这个答案使学生很迷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生无法理解。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苹果馅饼不仅是美国人最喜欢的食物,而且也是典型美国本地人的昵称。另一方面,文化冲突是指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背景知识的负迁移类型。如果一个人理所应当的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以同样的方式理解词语或行为的,或者试图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来理解不同文化间人们的语言,那么即使他或她懂得这门语言,他们仍可能遇到文化障碍,并且无法实现成功的沟通。向西方人打招呼用:“Where are you going”或 “Have you had your meal”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2 文化冲突的根源

由于在前面陈述了文化冲突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因此,对我们来说,认识到产生文化差异的这些因素是很必要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尽量减少文化冲突。

2.2.1 地理和历史

我们都知道,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面向太平洋。来自内陆地区的大风常常会带来寒冷和恶劣的天气。因此,东风是我们最喜欢的,但与此相反,英国位于大西洋的一个岛屿,他被温和并且潮湿的西风所影响,因此,西风与温暖和积极有关。例如:

在许多冬日,我都看到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之中。(John milton )

东风化雨,借东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一些习语带有不同的内涵。“一说魔鬼他就出现”,这似乎与中国的成语:“说曹操,曹操到”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内涵和其暗指在文化上是不同的。

2.2.2 宗教和习俗

宗教和习俗对语言的理解也有重要的意义。三字经已被广泛用于中国。在英国,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他在597年流入英国。基督教认为人是带着罪恶出生的,而人的生命就是为自己赎罪的过程。有很多词常常出现,像:天使,僧侣,主教等。现在这些词都被广泛的使用。宗教和习俗都深刻的扎根于文化中,他们下意识的被渗透到人的认知系统中,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3 文化冲突与英语教学的联系

3.1 文化冲突与英语教学

由于语言以多种复杂的方式约束了文化,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文化冲突可能在语言教学中的每一个方面出现,并制约英语教学,降低英语教学的效率。这可以从许多学生中看出:他们拥有大量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却没有交流能力。

例如:一些学生无法理解这句话“他见她一见钟情,并作了一些精密的计划去追求她,但他却连一垒也没达到。”尽管他们认识其中的每一个单词,但仍不理解。这是因为他们不熟悉美国最流行的运动与表达的关系。这意味着学好一门语言不是只要掌握好语音,词汇和语法就行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语言,还要教文化。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多获取一些文化信息。

3.2 减少文化冲突的手段

3.2.1 增加跨文化意识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间的差异要求交流者应该对文化有敏感的意识。

语言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文化和社会语言间的差异,及本土与非本土英语使用者的基本行为,而且还要将这些认识传达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可以且应该包括让语言学习者意识到在言语行为中实际存在的差异。为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奋斗,并不意味着要将它同化为目标文化,相反,跨语言学习涉及了本土文化与目标文化之间的第三位的发展,即“自我与他人的发展。”[3]。语言学习者需要了解本地人语言的意思,即使他们不选择通过重复本地人的行为来理解。[4]

3.2.2 分析,对比根源文化与目标文化

在进行文化比较时,首先应该对根源文化和目标文化做出精确的描述。“除非我们对进行比较的每一种文化都有更多精确的理解,否则,我们不能对这两种文化进行比较”。(Lado 1957:111)由于这两种文化清晰明确,对比分析可能会广泛用于显示文化差异,从而说明哪种本土文化习惯会被转移,并且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通过这种方法,误解和曲解在很多情况下会被预知,并且很多的文化冲突也可能被避免。

3.2.3 使用刊登文化的教科书和教学资料。

由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通过与英国本地人交流或住在说英语的国家来获取英语文化知识,因此关于英语文化的教科书和资料对英语教学是有重要意义的。有关文化背景和习俗的教科书让学生品位到了“真正的”英语。此外,教师应该尽可能得将许多真实的材料加入到英语课堂中。真实的材料指的是来自于真正交流中的那些材料。使用这种材料的优点是他们触及到了许多有关文化和社会的要素。

3.2.4 使用教学多媒体

由于可视媒体具有一些突出特点,因此它应该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第一,它们可以帮助教师展示目标语言与具有高真实性的文化给学生看。通过展示一幅人们在目标文化中生活状态的图片,学生们可以加深对日常生活的了解,例如:拜访朋友,打电话,问路。第二,使用可视教具的突出特点是:交际场景控制演示。教师或学员可以中断或重新排序,冻结行动,甚至可以取消声音或图像。语言学习者可以被邀请加入到视频演示的一部分中,并可以对他们所获得的暗示有所回应。通过这类做法,学习者在目标语言中的交际能力将有所提高。

4 结论

跨文化交流注定要受到文化多样性的干扰,因为语言,这个交流的主要手段,只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反映。它不可能将语言的使用从文化中分离出来。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的贡献就是对文化的冲突问题及其根源进行了讨论。这篇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尽量减少文化冲突的一些建议性方式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Hall,E.T.1977.Beyond Culture.Garden City,NY:Anchor Doubleday.

[2] Samovar,L.A&Porter,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Lo Bianco,J.,Liddicoat,A.J.,& Crozet,C.(Eds.).Striving for the third place-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hrough language education,1999.

篇(7)

一、前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如何在完成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的同中,同时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需求呢?当前,高中大多是90后学生,这些学生讲究个性、另类、思想古怪,标新立异,讲究时髦等,笔者认为只有从他们思想和行为特征出发,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才能一举两得。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2.1教学观念误区

当前很多高中语文老师教学观念存在误区,认为语文就是要学语法,重在理论而不是应用。很多高中语文教学出现过“满堂灌”继而“满堂问”的“一言堂”现象,随之又有“习题热”,唯考试论,有“泛语文”,唯生活论。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课堂的喧嚣失去了思维的真正流动。“一讲到底”到“一问到底”的“一言堂”现象中,教师权威地位没有改变,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问题设置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走向固定而唯一的答案。过往的“一言堂”,现在有些课堂“群言堂”的表面繁华,教师的游离状态,都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正常模式,它都是语文教学中或左或右的极端化,都忽视了语文学习的对象——学生的真实需要和真实感受,未能从学生角度出发,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的误区,使语文教学本质离初衷越走越远,以致出现偏离。

2.2教学方式陈旧

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教学理念的落后,使得现在我们一些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设计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掌握课堂的发言权,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替代真正的主体——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语文课堂上多是注重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孤立讲解,一味重视知识积累和答题战术的积累,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审美体验,使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教学课堂成了教师的传声筒,使学生对语文缺乏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

2.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当前语文教学课程很多内容还是延续老一辈的文章,比如说鲁迅的文章,因其特定的时代性、斗争性、人民性,其内容对现在90后的学生有很强的时代距离感,学生根本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文字,深刻体会其中的含义和价值。还有一些古文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理解很困难,现在由于网络普及,网络语言的泛滥,使得古文学习受到冲击,学生对于网言热衷度胜过诗词歌赋,而且现在是现代背景,古诗词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学生根本无法理解。

三、语文教学流行化转变

综上所述,对于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语文教学要向流行化转变。如何转变,笔者认为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教学观念更新

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现在的90后学生已经不合时宜,笔者认为不管哪个学科的老师,其主体对象都是学生,要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是立足点,不管哪个时代都一样。所以,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立场,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站在学生角度,进行理念更新,最好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从中找到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想法,通过他们想法,来改变自己教学观念和态度。具体措施:最近学生流行什么,在讨论什么,从中体现什么文化底蕴,通过对同学的讲解,使同学知道语文也可以生活化,流行化的。

3.2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对90后学生来说有时代距离的文章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笔者建议在内容上尽量可以选些当代比较热门的小说节选或优秀网文选读。例如韩寒、郭敬明等当代学生的偶像作家的文章。这些文章一方面符合当代背景,另一方面学生对这些明星的作品原本就有兴趣,如果加上老师专业的引导,使之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渗杂流行元素的话,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语文实用性大大加强。

3.3教学方式多元化

所谓教学方式多元化,就是指语文老师要打破传统“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学习方式,面对语文不同的课程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拿高中生比较头痛的古诗词来说,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一位高中化学老师的做法。这位化学老师,把曲子和化学口诀形成在一起,引起网友的热捧。据那位化学老师说,化学公式对于学生很难用单纯记忆记下来,一直是他很头痛的事。后来看见周杰伦唱的青花瓷很受学生喜欢,朗朗上口。所以决定用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用周杰伦的词换上化学公式,结果同学们现在记得化学公式歌了,教学效果也大大增加。

笔者认为此法也可适用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用中学生现在最爱听的流行歌曲配上古诗词,以提高高中生记忆古诗词的能力。现在流行歌曲充斥着校园文化,与其让中学生死记硬背文诌诌的古诗词,不如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巧妙运用流行乐曲搭配古典诗词,让同学唱出来,这样对古诗词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添加流行元素,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讨厌学习变爱上学习。希望这亦能被其他学科的老师加以借鉴之。

篇(8)

2.厌学情绪严重。留守儿童大多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对于学习,他们往往表现得厌烦、毫无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心不在焉,学习成绩也较差。更有甚者,扰乱课堂纪律,并与老师和同学发生矛盾。当然,除了留守儿童以外,其他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厌学心理,但此种心理在留守儿童身上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3.逆反心理强烈。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而这一问题在留守儿童身上则表现得更加突出。和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儿童们也有着一系列需求,例如成就需要、交往需要、审美需要、理解需要等。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和其他孩子相比,在实现这些需求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面临许多困难以及挫折,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从中产生失败感和失落感。倘若他们无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调节,将内心深处的心理冲突镇压下来,那么他们就极易走上逆反的道路。

二、学校的教育

1.对留守儿童进行尊重和关爱。教育以爱作为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和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和关爱是其最为基本的心理要求。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呵护以及教导,留守学生对爱的需求则更为强烈,为了对亲情方面的缺憾进行弥补,他们就迫切渴望老师的关爱。所以,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教师就需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出发,对其进行呵护和关爱。

2.对良好的班集体进行创建。针对留守儿童自卑、孤僻以及压抑的心理状态,教师需采取措施为其营造出良好的班级环境,首先鼓励他们多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体会到来自班级大家庭的关心和爱护;其次,需为其创建出一个较好的活动环境,即鼓励留守儿童们多参加班集体活动以及校园活动,并将活动中心任务交给具有一定组织领导才能的留守儿童,旨在对其责任感进行有效培养。另外,针对能力较弱的留守儿童,教师需不断进行鼓励,并引导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深厚友谊。

3.对其信心进行树立。由于处于青春期,留守儿童的自我评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需给予肯定,并在此期间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所以,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积极采取措施指导他们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价,即明确自己的优点、缺点,进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扬长避短。

三、社会家庭管理

篇(9)

农村儿童的父母因要养家糊口而被迫抛弃孩子而上省城打工挣钱,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多数农村的留守儿童与健康学生的心理相比较,其留守学生所患有心理问题的概率较大(如:多数留守儿童胆小、自卑)。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到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呢?

一、从学生心理出发,尽可能解决其中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常不在身边,致使学生亲情缺失且日渐渴望亲情,所以教师可以从亲情方面出发,尽可能关注学生的家庭,与留守儿童们成为朋友,让留守儿童喜欢上自己,近而接受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例如,某学生因爷爷生病而一心二用,无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位教师首先了解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之后再到学生家中了解其家庭情况。最后,教师尽可能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解决后顾之忧,而致使学生喜欢自己,从而接受初中物理,俗话说的“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二、利用物理实验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

学习初中物理的关键是学生是否拥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因为学生能够拥有一套完整的解题技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为例,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电路的串并联知识时,让学生自选材料并自主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然后在其中加入其他电器,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如小灯泡不亮尝试找出其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实验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及提升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让学生逐渐的改善自身胆小焦虑的问题,并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动手、思维、团结合作等)。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父母外出打工而亲情缺失,所以需要教师更多关注,从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及学习实际出发,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帮助学生克服胆小自卑等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10)

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去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实现综合发展,语文教学是众多学科当中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丰富学生的情感[1],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运用科技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教师在课前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疑:为什么作者说他有两个母亲?他的这两个母亲都是谁?然后再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另外,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优秀片段,例如“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话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感受祖国母亲的伟大,能够懂得感恩自己的母亲。例如在学习《中华少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播放名人的朗诵范本,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认识字词的读音,还能够通过聆听朗诵,感受这篇文章的情感,懂得要热爱祖国的道理,自己应该怎么做。总而言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有积极的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教学情境对于学生能否愉快良好的学习语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想象与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山雨》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沙啦啦,沙啦啦……”教师可以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运用信息技术放映一些山中下雨的图片,或者是可以播放一些山中下雨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融入到这一情境中去,在学习《山雨》这篇课文的时候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语句,通过“沙啦啦,沙啦啦”这一象声词就能够想象到山雨的具体特点以及它曼妙的声音。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能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運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提升写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科技时代最伟大的产物之一,信息技术所运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在教育教学当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提升写作能力[2]。小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不但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让自己成为一个感性的人,但是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自制力较差,课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耍,并没有分配出阅读的时间,更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而小学六年级更是意味着要进行初中繁重的学习生活,学生就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进行写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分配出一些时间来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去引导学生们去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让学生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阅读积累书中的优秀片段,经典语句[2]。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感受母爱的伟大、童年的快乐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学生可以将从这本书中积累的优秀片段进行合理的改变,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地爱,表达自己对童年流逝的惋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总而言之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四、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相比较其他学科来说,趣味性较低,大多枯燥乏味,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语文,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去放映宇宙当中各大星球的运行情况,并告诉学生这些星球当中哪个星球是地球,让学生仔细观察其特点,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对课文中这段话进行朗读“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与放映视频当中的地球的位置进行对应,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当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还能更大程度的丰富学生的情感,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有积极的意义,信息技术值得在其他学科教学当中运用。 

篇(11)

(一)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属于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比较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所以在初中阶段中就要做好音乐教学工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曲目往往是固定不变的,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作为现阶段中最受人们喜爱的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转变学生对音乐的看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音乐的影响,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1]。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材中更多的选择了比较经典的民歌民谣或是一些古典曲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使得课堂氛围十分的压抑,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出了抵触的心理。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好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二、现阶段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在初中音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主导工作,对音乐内容、风格、主题以及曲风等方面进行划分,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好音乐知识。

通过对现阶段初中音乐教材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其中所选择的音乐大多以政治性色彩民谣歌曲为主,如《走进西藏》等,由于这些歌曲存在着较强的政治色彩,所以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也给流行音乐的引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2]。

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措施

(一)选择教育意义较强的音乐

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就要坚持从教育范围内上出发,在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进行赏析时,教师也要注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实现思想上的改变。如学生在学习《我的中国心》的过程中,由于其节奏酣畅淋漓,对中华民族的眷念融入到了其中,所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曲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满足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音乐的氛围中感悟生活与人生,实现教育的目标。如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入《朋友》《栀子花开》等歌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明确友谊的本质。通过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意境,也可以实现正能量的传递,从而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与理解[3]。

(三)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就现阶段的音乐教学来说,多媒体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且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利用好教学资源,辅助音乐教学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流行音乐时也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来接收信息,从而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育意义的角度上来说,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掌握好流行音乐中的技巧与韵律。

(四)做好运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