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需求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4: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老年人需求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6] 王静,吴明.北京市某城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医科学,2008,(12A).

[7] 褚婧,孙鹃娟.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诸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8] 周秀慧,焦亚波,李汉,等.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J].价值工程,2012,(3).

[9] 焦亚波.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0).

[10] 高晓路,颜秉秋,季珏.北京城市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及其合理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10).

[11] 同[6].

[12] 初炜,胡冬梅,宋桂荣,等.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

[13] 袁秀,阳四,王辉,等.城市居民养老意愿与养老模式研究――以石家庄市、邯郸市为例[J].经济论坛,2012,(4).

[14] 同[9].

[15] 同[10].

[16] 同[13].

[17] 段贤来,朱继臣,张敏,等.安徽省城镇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3).

[18] 同[7].

[19] 曾子昂.关于武汉市居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J].科技创业月刊,2013,(3).

[20] 丁煜,叶文振.城市老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2001,(2).

[21] 宋宝安,杨铁光.观念与需求: 社会养老制度设计的重要依据――东北老工业基地养老方式与需求意愿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

[22] 同[12].

[23] 丁华,徐永德.北京市社会办养老院入住老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3).

[24] 周宇.养老机构发展呼唤创新――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养老机构的调研[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25] 同[8].

[26] 同[13].

[27] 赵迎旭,王德文.老年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态度的调查报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28] 同[12].

[29] 同[20].

[30] 同[10].

[31] 杨晓龙,李彦.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以烟台市的1273 位老年人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 2013,(2).

[32] 同[19].

[33] 宋红玲,陈志菊,顾桐语,等.南通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6).

[34] 同[7].

[35] 同[10].

篇(2)

[中图分类号] R78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67-0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形成和不断深入。“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的阐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它反映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它将影响健康的因素进一步扩大包括多种因素:环境因素、社会能够提供的保健设施、个体及群体的生活方式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决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则是由社区医务人员主要承担的。

1 口腔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是一门交叉科学,它包涵了医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以教育方式增加大众的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反复强化教育而加深保健知识的确知信深度,强调自觉自愿,提高自身保健行为和实践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好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公众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它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寻求能够达到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指导人们如何能更健康的生活。口腔健康教育包涵于健康教育。WHO在1970年指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做到维护口腔健康。采取教育手段如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促使人们自觉自愿的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确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口腔健康教育是让人们理解并认可接受各种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一种教育步骤。

2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危害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标为:80岁老人,至少应保持20颗功能牙。根据国情,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保持20颗功能牙的人数百分率农村要达到60%,城市要达到80%。然而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较之其它人群尤为令人忧虑。无牙颌、牙根面龋、不健康的牙周及粘膜组织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口腔问题。而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2]结果显示:乳牙龋均和患龋率为4.48%和76.55%;人群中6个区段均健康的人数很少,牙石检出率高达52%一94%。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44岁中年人龋齿率为88.1%,65~74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高。该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63.6%,根龋龋均为2.74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低;所患根龋中,龋、补构成比分别为98.1%和1.9%。龋齿患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城市低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中部地区最低。 各地近几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也均显示出相似的结果[3-7]各地的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不均衡,其健康保健状况与当地的宣传教育、预防保健措施、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8-11]。总体上,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具体表现: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水平丧失明显,牙间隙增宽,牙根暴露是中老年人口腔组织变化的特征;与老化有关的主要组织问题是牙根面龋,无牙颌与不健康的牙周与黏膜组织。由于中老年人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碍与残疾率较青壮年时期明显增高,所以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量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缺牙人数与缺失牙数均增高和增多。而当缺牙占全口牙的四分之一以上时,就会影响到口腔功能,特别是咀嚼功能,影响口腔功能也就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WHO对老年人的流行病调查报告指出,牙周疾病虽患病最多,但是重视程度最差.中老年人现在虽已认识到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危害性,但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与其他全身疾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却知之甚少。牙周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率极高疾病的重要成因。老年人肺炎与牙周疾病;心脑血管病与牙周疾病;消化道疾病与牙周疾病;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病[12]等,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已被医学界所证实,揭示了很多作用机制[13]-[16],但公众对此却缺乏一定的了解。

3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现状

调查研究[17-18]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匮乏,口腔健康信念差,口腔卫生行为错误率高。口腔健康教育停留在传统知识层面上,内容不全面,对龋病和牙周病病因的不了解,阻碍了老年人采取自我保健措施。同时,口腔疾病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其直接影响机体健康。仅有5.5%的老年人知道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会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而牙周病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口腔疾病给全身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而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还没有正确认识。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匮乏不但影响其口腔健康,还直接影响其慢性病的治疗,影响其全身健康。中老年人缺乏对牙齿脱落、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的了解,使得其无法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同时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共同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信念的形成。向老年人讲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帮助老年人确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是今后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关键。

4加大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区口腔健康的发展趋势

研究证实了[19-23]:广泛而深入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可以帮助人群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来改变人们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增进中老年人群对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改变观念 调整服务目标 在注重口腔常见病治疗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口腔预防的作用。治疗的得益人群相对我国的13亿人口而言,微乎其微,费工利微;但得益于预防的人群却可以成百上千的增加,而且一代人的认知行为的改变可以对他们的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一层面而言,却是薄工利重。由此可见,口腔健康教育应通过社区的口腔医务人员实施深入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各个阶层;而社区的口腔医务工作者也应转变观念,建立“大卫生”的新观念。从“以病人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人为中心”,从“个体为中心”转为“群体为中心”。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多来源于媒体的广告宣传,从健康教育讲座中获得知识的极少。由于媒体宣传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使得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模糊。维护老年口腔健康,做好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社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针对性强的口腔健康教育,系统科学地向老年人讲解口腔健康知识,尤其应做好以下内容的健康教育:牙菌斑的相关知识,口腔疾病的病因及早期症状,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和口腔卫生行为。在社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探讨社会在进步,进行教育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

1)改进方式强化社区行动,进入社区,建立口腔健康小组;

2)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诊时的个别交谈;小型专题讨论会;利用教育媒介如挂图、声像资料或其他教科具进行讲授;举办讲座,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现场示范,让听者亲自练习加深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技能。

3)目标细化确保适宜措施针对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

4)联合团队的伙伴之力,建立档案、加强研究管理、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阶段性评估工作效果与成效,适时调整工作计划与进度。

5 总结

社区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中老年人是社区保健的重点人群,从中老年人特点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社区不同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中老年人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以实现健康老龄化和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21.

[3] 王薇,杨汴生,何健,钟娅,张丁.65岁~74岁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07-609.

[4] 余哲,韩宁,范勇斌,邵东升.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调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3):146-147.

[5] 松,吴敏节,姜婷,吕亚林,方超,张伟.北京市城区1219名老年人咬合支持状况的调查[J].北京医学,2008,30(7):392-395.

[6] 范卫华,欧,章锦才,等.2005年广东省中老年人余留牙和无牙颌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67-170.

[7] 胡祥文,周仁,李萍,郑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口腔医学,2007,27:162-163.

[8] 刘忠民,高文荣,单楚.延吉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状况的调查研究.吉林医学[J]. 2008,29(5):436-437.

[9] 丁林灿,卢友光,冯岩,苏柏华,林挺,赵爱梅. 福建省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2004,38(1)83-85.

[10] 廖旭辉,林焕彩,卢展民,等.广东省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状况[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314-315.

[11] 沈家平, 王林, 陈宁, 王一均, 陆平成.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调查[J]. 疾病控制杂志2007,11(1):64-68.

[12] 程睿波,张颖,陶薇,等.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576-579.

[13] 刘萍.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情报,1990,20(8):35.

[14] 张代杰,赵先芝,杨学馨.糖尿病与牙周病临床相互关系得初步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0):571-574.

[15] 范丽凤,陆菊明,晋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变及其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1-33.

[16] 王勤涛.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间的相互关系[J].国外医学.口腔分册,2003,30(2):135-137.

[17]刘艺敏,朱炎,严浩军,刘洋,张海霞,李一凡.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25(5):428-430.

[18] 樊明月, 张惠琴, 郑磊.社区口腔门诊保健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8):559-560.

[19] Nowjack-Raymer RE,Gift HC:Knowledge of common of gumdisease[J].J dent Res 72:277,1993.

[20] Sintes J,Butler M,Richardson R,Lover J:Dental caries amongfirst-grade smdems in Oakland[J].J Dent Res,1993,72:279.

篇(3)

口腔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许多老年人存在着由口腔状况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难、言语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口腔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因此,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行为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延长老年人牙齿使用寿命乃至提高老年人全身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了口腔状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84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481例,女303例;年龄60~87岁,平均72岁(佩戴全口义齿的不在统计范围),其中60~69岁317例(40.4%),70~79岁396例(50.5%),80~89岁71例(9.1%)。

1.2 调查方法

依照全国牙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制定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由口腔科医生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及病史询问,详细记录结果。调查项目包括:牙缺失、龋齿、楔状缺损、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病等。

1.3 诊断标准

所有口腔疾病诊断均依据《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老年人口腔疾病

调查显示,多数体检老人有各种口腔疾患,前三位是牙齿缺失、牙周病、龋齿,牙齿缺失是老年人口腔疾患中的主要疾病。并且随年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的发生率(除口腔黏膜病)不断提高。见表1。

2.2 老年人口腔保健行为

使用保健牙刷43例(5.48%),定期更换牙刷635例(80.99%),坚持饭后刷牙29例(3.70%),每日刷牙2次462例(58.93%),每日刷牙1次309例(39.41%),未刷牙13例(1.66%),定期口腔检查373例(47.58%),使用过牙线9例(0.14%)。绝大多数老年人坚持每天刷牙,且大多数人定期更换牙刷,但定期口腔检查、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牙线率不高,说明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表1 784例老人口腔疾病调查表

3 讨 论

老年人整体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发现,在口腔疾病中牙齿缺失率最高,达91.96%,与徐洪权〔3〕报道结果一致。说明牙缺失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发生率亦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萎缩愈加严重,加上食物嵌塞,导致龋病发生率不断升高〔4〕;另一方面,随着机体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响,使老年人不能及时处理残根牙、拔牙、修复缺牙等。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仅有少数人(5.48%)知道并应用保健牙刷,几乎没有人使用过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人亦只有47.58%。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生除与年龄有关外,与刷牙方法、牙刷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3〕。与其他慢性疾病不同,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口腔健康行为〔5〕。不重视口腔保健,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定期洁牙和进行牙周治疗,导致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速了牙周病发展。有的人认为“人老必定掉牙”,因此不能及时就医,其实缺失牙如不及时修复,以后可出现邻牙移位。很多人认为,口腔即使出现问题,对于全身影响不大,殊不知,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营养丰富的食品需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的口腔卫生和慢性牙病常引起全身疾病。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生活习惯等。

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牙缺失、龋齿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老年人的进食,影响生活质量〔6〕,可引起咀嚼困难、言语受限、疼痛和其他症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交往不便、日常活动受限等。牙齿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饮食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牙周病可加剧牙齿的松动、脱落,进而导致缺失牙的增加〔7〕,同时也影响进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对全身许多疾病均有影响,关系到心脏、肺和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某些危重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流脓,成为“病灶”,可引起远隔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虹膜炎、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

基于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缺乏的现状,因此应采取口腔健康促进措施,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转变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其个人口腔健康行为〔8〕,提高老年人口腔疾患的就诊率。此外,老年口腔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饮酒是导致牙周病与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饮酒与口腔癌的发生成正相关,因此应建议老年人纠正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如戒除烟酒嗜好,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减少治疗费用,维护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提供口腔洁治等预防保健服务。

总之,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次调查提示必须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8〕,倡导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5〕。

【参考文献】

   1 周晓玲,张 晖.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83:434.

2 戴丽学.影响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8):2178.

3 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4 马力扬,李晓玲,雷 涛,等.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6802.

5 钟圣纯,陈文玉,刘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报告〔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02.

篇(4)

现代医学认为,当人们在生理和安全需求方面得到满足之后,对归属和尊重等人际交往的需求便成为迫切需要。作为万物之灵,人必须依附群体生活,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老年人离退休后,迫切希望能与知心朋友交心、沟通,一旦得到朋友的理解、信任和帮助后,心里便会涌起一种愉快欣慰的感觉,大脑就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分泌物是一种自然的镇静剂,能使内心获得温暖,解除心中的烦闷,使心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强人的免疫力。而性格内向,老来无所事事者,一般为孤独寂寞所困扰。人若长期陷于寂寞的“陷阱”之中,心中有忧郁无处倾诉,心中有苦恼无法吐露,久而久之,便会憋出病来。

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友之外,还要多交“忘年交”。心理学专家指出,老年人如果能够多交一些年轻朋友,甚至是小朋友,那么,就能达到很好的心理保健效果。

忘年交就是忘记年龄、职业、辈分、性别的一种平等的社交活动。老年人应该和年轻人结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挚友,并保持不断的往来。忘年交不仅是一种高雅的社交往来,而且能使老年人收到忘记年龄、萌发童心的奇效。年轻人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富有朝气,善于接受新生事物。老年人应该不拘泥于年龄、辈分同年轻人交朋友,这样可以使自己在心态上也年轻起来。

老年人有着较深的阅历、丰富的人生经验,这是年轻人所缺少的。而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快、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进取心强的特点,又是老年人所欠缺的。通过忘年交让缺少的和富有的经常在一起交流,可以优势互补。年轻人身上的那种活力,对老年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老年人达到忘老的境界,甚至出现青春重返的感觉。老年人通过这种心理暗示,会产生愉快、轻松、乐观、充满希望的情绪,增强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调节在最佳水平上,保持整体的平衡,延缓衰老的进程。

常言道:忘年交,乐陶陶。老年人身边如果有几个小朋友,经常和他们谈天说地,用小朋友的眼光看问题,就会感到自己似乎也年轻了许多。老年人和小孩子交朋友,可以去掉暮气,充满朝气,保持一颗童心,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永远年轻,使生活充满快乐。

(王坤山)

垂钓鱼饵怎样选

1.尿蛋鱼饵。鸡、鸭、鹅蛋均可,将鸡蛋放在容器中,用人尿浸泡一周以上,使蛋壳变酥,蛋清变黑,产生一种刺鼻的氨臭味才能使用。用时将蛋捣碎掺入米糠或麦麸中搅拌均匀,撒入水上即可。

2.牛粪鱼饵。这是垂钓的天然诱饵,方法是将适量的稻壳、碎草末与牛粪搅拌,是诱鱼的佳饵,新牛粪味很浓,鲤鱼、鳊鱼都爱吃。

3.香精诱鱼法。用米糠、麦麸、碎草末,加岸边的泥土,滴入几滴香精,加入水攥成团投入钓域,最好投入上风头,或流水的上游。

篇(5)

2.以豆制品取代部分肉类 老年人每天需要4份蛋白质,不过肉类的摄取必须限量,所以一部分蛋白质来源应该以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豆浆)替代。老年人的饮食内容里,每餐正餐至少要包含一份质量好的蛋白质(如瘦肉、鱼肉、蛋、豆腐等)。尤其是不吃肉,甚至也不吃蛋的素食者,更要从豆类及各种坚果类(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物中获取优质蛋白质。

3. 主食加入蔬菜一起烹调 为了方便老年人咀嚼,尽量挑选质地比较软的蔬菜,像西红柿、丝瓜、冬瓜、南瓜、茄子及叶菜类的嫩叶等,切成小丁块或是刨成细丝后再烹调。如果老人平常以稀饭或汤面作为主食,那每次可以加进一二种蔬菜一起煮,以确保每天至少吃到3份(共半斤)蔬菜。

4.每天吃2份水果 水果是老年人常会忽略摄取的食物。从每年公布的营养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老年人每天都吃的水果不足2份。一些质地软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水蜜桃、木瓜、芒果等都很适合老年人食用,可以切成薄片或以汤匙刮成水果泥后进食。如果要打成果汁,必须注意控制份量,打汁时可以多加些水稀释。

5. 补充维生素B族 无论生病、服药或手术,都会造成维生素B族大量流失,因此对于患病的老年人来说,需要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未精制的谷类及坚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所以,在为老年人准备三餐时,不妨加一些糙米、胚芽米或小麦胚芽等和白米一起煮成稀饭,或者将少量坚果放进果汁机里打碎成粉,加到燕麦里一起煮成燕麦粥。

6. 限制油脂摄取量 老年人摄取油脂要以植物油为主,少吃肥肉、动物油脂(猪油、牛油),而且也要少用油炸的方式烹调食物。另外,甜点糕饼类的油脂含量也很高,尽量少吃这一类零食。

7. 少加盐、味精、酱油,善用其他调味方法 味觉不敏感的老年人吃东西常觉得索然无味,喜欢多加盐或酱油,这样很容易吃进过量的钠,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其实,味道并不只有“咸”味一种,善用酸味或某些食物特有的香气,也可使人增加食欲。一些具有强烈风味的蔬菜如香菜、香菇、洋葱,可用来炒蛋或是煮汤、煮粥。而利用白醋、水果醋、柠檬汁或是菠萝等各种果酸味,也可以变化食品的味道。再者,一些中药材也是可随手运用的调味品,如气味浓厚的当归、肉桂、五香、八角或者香甜的枸杞、红枣等,它们丰富的味道也有助引起老年人的食欲。

8. 少吃辛辣食物 虽然辛辣食物能挑起食欲,老年人如果吃多了,容易“耗阴”,造成体内水分、电解质不平衡,出现口干舌燥、火气大、睡不好等症状,所以少吃为宜。

篇(6)

[2]桂莹,邹焰,张忆雄,等.遵义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12):1-3.

[3]罗占廷,杨颖,郭梁.银川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报告[J].统计与经济,2011,25(6):43-46.

[4]黄莉.从制度与文化角度来审视和构建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2-69.

[5]田奇恒,孟传慧.城镇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8(1):30-33.

[6]王思斌.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的弱可获得性及其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0(1):134.

篇(7)

人口专家认为,对于我国来说,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既有如何尽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严峻挑战,又有发展银发产业即老龄产业的难得机遇。

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也将呈现跳跃式增长。业内一致预期,目前我国仅7000亿元产值的银发产业,有望在“十二五”加速驶入快车道,迈向万亿规模。

首个老龄化冲击波将至

统计局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据此测算,我国老年人口已近1.78亿。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在会上表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快。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老龄化程度还会继续加快,未来二十年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并将于“十二五”期间迎来第一个人口老龄化冲击波。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率特别高,这意味着接下去几年将有一大批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步入老年。总体来看,这个人口老龄化冲击波将持续7至8年的时间。”翟振武说。

据人口计生委估计,60岁以上老年人将从“十一五”期间每年净增480万提高到“十二五”期间的每年增长800万,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2亿。

而老龄化进程提速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未来劳动力人口的负担将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将对整个社会产生直接考验。

产业需求前景广阔

在翟振武看来,由于“十二五”是我国第一次遇到大批人口进入老年的情况,养老机构、老年医院、老年住宅、老年服务体系,都面临考验。

眼下,养老机构床位紧缺就已经体现了老龄化带来的冲击。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有38060个,床位只有266.2万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至少达到300万张。

同时,我国养老产业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津生认为,我国老龄产业目前仍然主要局限在以生活照料为主,功能泛化的老龄服务业,十分缺乏以护理看护和社会化服务为重心的老年服务业。

从老龄产业的细分行业来看,硬性老龄产业包括老年健康医疗用品产业、老年食品保健产业、老年生活用品产业、老年居住建筑产业、老年复健及辅助用品产业、老年休闲及娱乐等行业的开发仍然十分不足。

“总量小、品种少、企业少、规模小,传统产品多,科技含量少。”魏津生如此总结硬性老龄行业的现状。

不仅硬性老龄行业跟不上,软性老龄行业更是明显发展滞后。魏津生认为,在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保险、老年财务规划和后事规划等等软性老龄产业中,目前有的只是低水平的开发,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

银发产业驶入快车道

硬币的另一面,是老龄化加速将大幅拉升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目前仍较弱小的银发产业有望在“十二五”时期驶入快车道。

截至目前,我国老龄产业产值仅7000亿元人民币。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到2025年将超过3亿人,2045年,将达到4亿人。

尽管目前还没有关于老年人消费能力的精确预测,但一些粗略的测算已经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城市的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亿至4000亿元。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而又无法统计的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扶助与赡养的支出,在中国“孝道”的民族精神中,子女为父母的支出将极大提高老年人的购买能力。

中国民主建国会去年年底公布《立足国情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专题调研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老龄产业产值仅7000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形成老龄、少儿、成人产业三分天下的格局。

篇(8)

[2]杨万洪.进城了,咋找不到家的感觉?——移居城市的农村老人亟须社会关注[N].宜宾晚报,2011-03-09.

[3]裴云云,钟园园.进城老人与城市的艰难磨合[N].宁夏日报,2011-12-14.

[4]刘传福.老人进城,过得还好吗?[N].人民政协报,2012-10-29.

[5]林芳芳,肖丽萍.农村老人进城遭遇“水土不服”[N].三明日报,2011-07-27.

[6]杨汉坤.永安警长抛出“关注进城老人生态”的话题[N].珠江时报,2013-01-24.

[7]江立华,胡杰成.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地位的边缘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8]梁鸿.边缘化:老年人家庭地位日渐式微[J].社会,2000,(5):42-43.

[9]苗瑞凤.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2009,(15).

[10]李建慷.徘徊在城市边缘的进城老人[J].老同志之友,2012,(15):4-7.

[11]吴何女.试析农村老年人家庭地位边缘化问题[C]//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4.

[12]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3]景晓芬.“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2).

[14]周林刚.论社会排斥[J].社会,2004,(3):58-60.

[15]新华网重庆频道.关于进城老人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报告[EB/OL].http:///2012-05/16/c_11

1963791.htm.

[16]李立,张兆年,张春兰.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与社区融入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31):185-186.

[17]姚兆余,王鑫.城市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与社区融入[J].社会工作,2010,(9):43-45.

[18]柏骏.农民身份——一个社会学研究的视角[J].唯实,2003,(12):90-93.

[19]邓万春.农村老年人进城养老:挑战及社会工作干预[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12):15-18.

篇(9)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29-02

我国现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健康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临床证据表明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牙科疾病。老年人的牙齿问题如牙列缺失、缺损等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老人的咀嚼、消化、语言能力和心理健康,而且口腔问题不得到及时纠治会影响到患者的消化功能,不良的口腔卫生和慢性牙病也会影响全身健康,因此有效地施行口腔修复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院在2008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了108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现将其治疗经验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08年6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老年患者108例,无全身性疾病,均给予口腔修复治疗。男68例,女40例。年龄57~79岁,平均65.3岁。

1.2 方法

全部拍摄牙片,进行详细的病史记录和口腔检查,包括缺失牙情况、余留情况、食物嵌塞情况、咬合情况;同时检查颞下颌关系,牙牙合关系等。

牙病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松动的牙齿有选择地进行保存或者拔除。对无价值的残冠、残根、松动等给予拔除,对牙槽骨破坏已达牙根的1/3价值不大的患牙也可以考虑拔除,对于缺损牙列和龋齿,如果有存在的必要给予银汞合金填充治疗。

2 结果

108例老年患者普遍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其中牙齿松动患者97例(89.8%),牙齿缺失患者13例(12.0%),食物嵌塞患者50(46.3%)例;108例患者总共缺失牙齿数为1547颗,人均14.3颗,缺失最多的为上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余留牙健康状况差,修复时要配合调牙牙合。牙病主要有:龋齿56例,牙髓病34例,牙周疾病88例。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合并患者38例。

对108例老年患者进行活动义齿修复69例(63.9%,其中全口义齿32例,上半口义齿例20,下半口义齿12例,赝复体5例),固定义齿修复39例(36.1%),共修复112个牙单位(男76个,女36个)。给予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明显多于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口腔修复后,经过3年临床观察,87例患者仍保持良好的口腔功能,有18例患者行再次治疗。

3 结论

老年口腔修复是根据牙齿的生理学、生物学原则结合老年人的口腔情况进行治疗,旨在延迟老年人的口腔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活动义齿修复是老年人口腔问题修复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修复和修复后护理两方面。

本组患者的口腔检查结果显示:①患者普遍口腔卫生状况不良,牙周炎患者无定期洁治的习惯;②余留牙的健康状况差,有35.7%的余留牙需要充填治疗、67.9%的余留牙有食物嵌塞症状、70.4%的余留牙有一个以上的Ⅰ~Ⅱ度松动、29.6%为Ⅲ度松动;③修复条件差,修复前需要调牙合。

重建、牙牙合曲线不良的矫正、防治牙间食物嵌塞及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口腔修复治疗的特点[1]。修复须结合老年人的牙齿检查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案,如:固定义齿修复、局部或全口义齿修复、人造牙冠、种植义齿修复等。对老年患者采取何种修复方式要根据其全身情况、余留牙状况和经济条件而定。一般是首选固定义齿,若缺失牙齿过多或者游离端失牙,可选择局部义齿修复或者联合修复,若术者有并发症或不能接受固定义齿,则选择局部义齿修复,尽量保留余留牙。

对老年人进行口腔修复后需要给予健康口腔教育,使其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世界卫生组织称,老年口腔健康的目标是80岁口腔内有20颗自己的牙齿,称之为“8020”目标。龋齿和牙周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和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也是老年人失牙的主因[2]。牙列缺失和龋齿不得到治疗会影响营养成分的摄入,牙周病不治疗会加剧牙齿脱落,牙周感染因子也会导致全身器官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视网膜炎等。据研究发现,龋病和牙周病的预防和控制大多取决于个人的口腔健康习惯[3]。因此老年人如果加强营养、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洗牙,及时治疗牙病和行口腔修复、按时复诊、食物嵌塞者正确使用牙线,将对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对就诊普遍存在焦虑情况,原因包括害怕疼痛、对牙科器械卫生情况的担忧、对治疗是否带来身体伤害等焦虑。医生要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在就诊前对老年人进行牙科知识宣教,解释就诊可能遇到的问题,利用专业知识打消患者的疑虑和担忧,赢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师在治疗时要采取有效的麻醉方式,参考患者的要求,选择理想的修复体,使患者恢复自信和正常的社会生活。总之,对老年患者行口腔修复不仅需要医师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求防治结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治,兼顾老年人的身心需求,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延边;老年人;朝鲜族;健康促进行为

近些年我国很多研究探讨老年人的健康促进行为与健康相关的研究〔1,2〕。健康促进行为随老年人所拥有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为多维而独特。本文根据延边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健康促进行为(HPB)比较,以确认朝、汉两个民族之间的健康自评(SRH)、健康促进行为、情绪差异以及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及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延吉市65岁以上(含65岁)、沟通无障碍、自愿参与者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2份,有效率为98.4%。

1.2 研究工具和调查内容 自制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一般情况、SRH、健康状况、HPB、情绪五个方面。其中健康状况满分为21分,≤16分为不好,>16分为较好;情绪部分满分为14分,≤10分为抑郁情绪,>10分为情绪良好。健康状况部分信度为0.96,情绪部分信度为0.92。

1.3 资料收集 3名调查人员经培训实施讲解并协助研究对象填写。资料收集于2007年11月15~30日,共15 d。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二值Logistics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朝、汉老年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与SRH、HPB的差异 两组在年龄、日常开销方面有显著性差异(χ2=10.918,P= 0.001; χ2=23.133,P= 0.000),朝鲜族高于汉族,而SRH无显著差异。朝鲜族老人的SRH与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每月生活费以及生活费提供者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而汉族老人的SRH与性别、婚姻和生活费的提供者不同具有显著差异,见表1。在HPB方面,两组在定期体检、体育活动和保健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朝鲜族老人优于汉族老人,见表2。

2.2 朝、汉老年人的HPB与健康状况、SRH、情绪的相关关系 朝鲜族老人的HPB与健康状况和情绪具有显著相关性,SRH与情绪和健康状况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在汉族老人,其HPB、SRH、情绪以及健康状况之间具有相关性,见表3。

2.3 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健康状况作为因变量,对文化程度、一起居住的人、月收入等变量进行亚变量处理后,对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二值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可见,文化程度、社会活动、情绪、SRH等变量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4。

表1 人口学特征与SRH的差异(略)

表2 朝族与汉族老年人HPB的差异(略)

表3 HPB、情绪、健康状况和SRH之间的关系(略)

表4 研究变量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略)

1)高中相对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大学及以上相对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

3 讨论

老年人的SRH结果是评估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卫生服务机构程度的综合指标,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的SRH与其所拥有不同的文化程度、教育水平、社会经济与生活习惯等而发生差异。SRH作为自身健康状况的综合的主观感觉,如同Park〔3〕指出的一样,是促使个体采取定期体检等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今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时,提高老年人的SRH水准显得尤其重要。

很多研究报告,HPB与SRH具有相关关系,指出个体对自己健康的评价是决定个体进行SRH的主要变量。本研究结果与Park〔3〕进行的韩国人与美籍韩人健康行为比较研究的研究结果相似,与Pank〔4〕和Han等〔5〕的研究结果相反,因此,今后有必要对此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另外,本研究中,社会经济水平高的朝鲜族人群有良好的健康行为,其医疗利用率较高,更积极参与预防性健康活动。这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生活费用,因此具有相对良好的情绪,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和老年体育活动等HPB。可见经济因素在老年人的卫生保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工作中有必要考虑政策性的支持老年人经济能力的问题。

本研究中表明,无论是朝鲜族还是汉族人群,教育程度、活动、情绪及SRH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老年人要拥有健康就要有健康的行为,而参与各种活动多的老年人其情绪良好,自我认知增强,情绪体验良好,积极参与各种健康促进活动。朝鲜族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老年站活动及联谊聚会的为56.0%,而汉族老年人为44.0%,这种民族差异除了与朝鲜族老年人群较高水平的经济状况有关,还考虑与朝鲜族开朗、更愿意参与活动的民族文化有关。因此,在社区开展适合民族文化的各种活动,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状态将有助于增强其HPB。

参考文献

1 张艾莉,延爱锦,李宝侠.老年人生活习惯与健康关系的调查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97980.

2 张瑞芹,肖 健.老年人健康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4(8):7814.

篇(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平均寿命的普遍延长,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可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1]。根据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的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全国总人口的12.5%,按照这个标准,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这一概念。社区作为老年人基本的生活环境,比医院更能为老年人提供持续、全面的护理服务,在健康老龄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社区老年护理事业,提供积极有效的社区护理使老年人在社区接受各种健康护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证。

1 健康老龄化的概念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哥本哈根世界老龄大会上把“健康老龄化”作为对付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发展战略。在我国1994年2月召开的“中国老年保健研讨会”开幕词中,中国老年学会会长邬沦萍教授最先提出“健康老龄化”这一词,并且发表了“为使我国出现健康的老龄化而奋斗”的讲话。健康老龄化更关注的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在延长人类的生物学年龄的同时,还应该延长人类的心理与社会年龄,使老年人在生命延长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2 社区老年护理

1970 年,美国的露丝・依思曼首次使用了社区护理一词。社区护理是以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服务范围,对社区内的不同人群提供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的综合,承担着医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社区老年护理是指由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护理工作的重点为一般家庭及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为他们提供连续、全面的服务[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社区护理应以“社区内弱势团体(老弱、残障)为优先服务的对象”,老年人群作为社区里的主要人群,如何在社区里提供适合老年人群需要的医疗保健、生活照顾等服务,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3 加强社区老年护理,促进健康老龄化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经济、医疗、养老方面都给社会带来了一定影响,维持老年人的健康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国外社区护理起步早,发展的比较快,其中为老年人提供的社区护理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已经比较规范,许多国家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作为医院的分支机构,对老年人提供的护理服务已经很完善。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不平衡,与国外相比差距比较大,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社区护理起步早,投入大,社区护理发展较快,已经开设了家庭护理、护理专家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等,有的地区还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但是大部分城市的社区护理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为了达到健康老龄化,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具体措施如下:

3.1建立健全完善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体制。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护理机构缺乏明确的监督管理机构,尚未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社区老年护理的保障机制薄弱。然而社区中的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大,需要社区的护士可以为他们开展多项社区护理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体检,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3.2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就医环境。改善社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的健身设施是解决老年护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同时加大并完善社区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方便社区老年人的就医问题。王宁[4]的社区医疗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有50.0%的人不愿意到社区医疗机构看病,其原因:32.8%认为社区医务人员素质低,28.4%认为社区医院机构检验仪器落后、水平低,18.7%认为社区医疗机构药品不全,还有13.7%认为药品价格不便宜。

3.3提高社区从业护士的素质和技能。社区护理是对社区中的个人和家庭开展家庭访视、居家护理、健康指导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它涉及相关的多学科的医疗、护理、保健知识,而这些主要依靠社区护士完成。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社区护理数量不足,以年轻人为主,学历低,大多是中专学历,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导致部分工作无法开展或内容较少,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从而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质量,所以提高社区护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健康老龄化观点的提出也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发展、完善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尤其是老年护理教育,培养更多的社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多的要求[5]。

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积极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已刻不容缓[6~8]。加强社区老年护理事业,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其健康需求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全成,崔瑞宁.人口高速老龄化的理论应对--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3,04:36-41.

[2]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EB/OL].[2012-09-09].http:///article/zwgk/mzyw/201006/20100600080798.Shtml.

[3]苏永刚,吕艾芹,陈晓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04:42-47.

[4]王宁.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研究[J].家庭护士,2007,5(11c):84-85.

[5]张苏,王婕.健康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构建[J].教学与研究,2013, 08:21-2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
发表咨询 投稿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