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汽车空调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是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空调系统检修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使学生毕业后完全能够胜任汽车空调系统检修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课程的目标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课程以常见车型为实例,系统阐述了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维修和故障诊断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和总成的基本检测与维修技能,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能熟练使用空调检修工具及仪器设备,能阅读英文维修资料,及时了解汽车空调的最前沿技术,做到懂原理、能诊断、会检修,同时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按照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基于工学结合组织课程教学。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与工作一体化,通过学习体验工作,通过工作学会学习,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正确处理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迁移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系,体现高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1.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相关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调研,构建相应岗位或岗位群,分析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确定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和由低到高的多层次职业能力,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针对不同能力层次进行能力分解,设计具有层次差别的工作任务,规划课程。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针对每个教学点我们设计了若干实际工作任务,各个工作任务的知识点有重叠的部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学生从接受任务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工作,直到完成任务,逐项掌握工作任务中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等知识点。
3.在教学中采用“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团队工作”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掌握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和职业素质服务。
4.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水平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采用任务完成考核、技能实操考核、职业资格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5.充分与行业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汽车维修资源优势,建设高水平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录像、网络教材、网络课件自主学习,还可以完成在线测试、网上答疑、技术咨询等,与课堂教学形成立体交叉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根据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围绕相关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行动体系学习课程,采用情景式教学设计,全课程分为5个项目。根据行动体系学习课程特点,教学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具体如下:
1.实训和理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引入最新课程设计理论,按照“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围绕专业相关岗位,以企业典型工作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若干个学习情境中将有关汽车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嵌入国家有关职业资格的技能,理论由浅入深,技能由简单到复杂。使得学生在理论课程中有实践的感性认识,实践课程中有理论知识的理性分析。
2.理论实践高度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门创造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配备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实物,配置了学生实训设备。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每个学习情境的开始就是接受一项工作任务并完成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员也是学徒,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完成工作,并在进行中讲解相关知识,学生边听边看、边看边做。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目的性强,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
3.建立符合岗位需求和嵌入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分考试、考查和综合考评等多种形式,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任务完成、课业总结、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等方式,考核内容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劳动规范遵守、安全环保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思考创新能力等,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鼓励以各种职业资质考证或技能、水平、能力等级考证代替一般考试;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要把平时成绩作为重要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可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确定。
4.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
(1)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任职或授课。聘请国内汽车空调方面的专家来校任职或授课,使课程内容、模式与企业接轨,适应汽车空调市场高速发展的需求。
(2)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情境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体验企业文化,部分学习情境的教学安排在企业进行,由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亲自授课,2名教师协助,通过实践,学生普遍反响良好。
(3)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学习企业工位布置、维修站经营程序、汽车空调保养维修程序、行业情况及发展。通过实习,融入企业的工作过程,巩固汽车空调的基本知识及维修技能,不断提高对汽车空调的故障诊断及排除故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琳.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01).
[2]肖玉玲,张用伟.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不足与对策:魅力中国,2013(22).
G712.3;U472-4
随着技术革新,、岗位工作复合化,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的操作型技能人才不再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汽车维修专业通过调查、实践专家研讨、教学分析研讨等,构建了工学结合一体化(下简称“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了一体化课程。通过6年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还锻炼出了一批一体化教师,培养了一批深受企业欢迎的优秀毕业生。
一、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开发
在人社部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指导下,汽车维修专业组织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调研了实践专家的职业发展阶段调研;充分分析了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发展调研、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召开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分析研讨会,选择了汽车底盘机械系统维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等9个任务领域作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构建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并按工作过程导向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开发汽车空调维修一体化课程。
1.开展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是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核心工作之一,参照企业任务书或工单的形式。主要包含工作任务的来源、工作任务的含义、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三方面内容。
2.分析任务工作过程,确定工作与学习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提炼出工作与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对象、设备、工具与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具备汽车空调维修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职业素养方面的目标,并能独立完成汽车空调日常维护等4个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并养成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4.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情境。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按学生认知规律,采用递进或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呈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汽车空调维修学习情境设计如下表。
5.根据学习情境,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本课程建议为教学班为单位,分小组在汽车空调维修工作站内实施教学,并建议连续安排4周完成课程教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按“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基本环节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一体化教学基础上灵活采用大脑风暴法、引导课文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6.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评价,评价要素主要有学习态度、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7.根据教学需求,配置教学资源。安排一体化教师上课。根据教学需求,充分利用教学硬件环境建设工作站、开发学习、工作页、课件等课程资源辅助教学。
二、一体教学实践
1.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是开发一体化课程的关键技术。开发一体化项目课程时一定要重视对工作任务的细致描述,可参照企业任务书或工单的形式。
2.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关键技术。学习情境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形式是最关键环节,按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是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的核心,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并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开发学习工作页引导学习,便于开展一体化教学。按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是以工作任务引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和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学习工作页的主要功能是指引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学习工作页包括任务描述、过程、任务拓展等要素。
4.开发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按教学过程制作课程PPT,能辅助教学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一体课程的实践体会
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以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三个特点。
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基于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发展调研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按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以完成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工具及设备的使用等工作过程,实现“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统一”。
2.内容结构实现知行合一,实现九位一体。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教材内容结构、训练项目相统一,实现了知识、技能和工作一体化。专业实现管理机构一体化;构建了一体化学习站,实现了学习与工作情景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采取边做、边学、边教,实现工作、学习、教学一体化;开发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一体化课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教学文本一体化;学习站与车间一体化;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现师生教与学一体化;实行过程考核,将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一体化,合称为九位一体。
3.便于开展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习情境源于企业经营过程、生产过程和工作过程。课程的结构或内容结构是由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组成,具备了工作过程导向一体化课程的特色。同时,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实现“知行一体化”,便于实施一体化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过程能力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一种比较科W的、实用的、可操作的课程改革技术。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一体化课程是技工院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一种较为合适的课程。
一、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基本技能教学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检测与排除复杂得多,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高得多,很多新的技术手段被用在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上,因此教学内容也要及时更新。
一是让学生掌握各类型汽车故障诊断仪(解码器)的使用方法。汽车故障诊断仪有专用的和通用的两类,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技术升级、故障码的读取应该作为一个基础项目。通过汽车故障诊断仪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或原因,为进一步进行故障排除提供快速的技术支持。
二是让学生懂得分析发动机数据流。发动机数据流是指电子控制单元与传感器和执行器交流的数据,数据通过诊断接口由专用诊断仪读取,数据随时间和工况而变化,具有动态同步、多参数同时显示的特点。读取发动机数据流可以检测发动机各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并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通过数据流还可以设定汽车的运行数据。由于部分发动机故障没有故障码显示,利用发动机故障码来判断故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若能善用数据流分析,则能准确找到故障的根源。
三是让学生懂得利用汽车示波器进行信号图形分析。用汽车示波器检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波形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传感器本身性能的好坏。现动机的工作转速高、传感器的信号变化速率快,变化周期达千分之一秒,还有相当一部分信号故障是间歇发生,时有时无,这就给故障的检测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汽车示波器可以快速捕捉电信号,还可用较慢的速度来显示这些波形,以便让维修人员一面观察、一面分析,为分析故障部位提供了快速途径。
四是除了懂得利用这些新型设备和手段进行检查排除故障以外,对于一些常规的机械方面的故障也应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查,根据工作原理分析故障的原因和确定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课题分解
电喷发动机的故障的类型主要包括有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怠速不良、发动机动力不足和发动机水温高等。在实训教学当中,我们根据不同类型故障设置了几个课题,每个课题在教学中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设备(或实训用车)上选取常见故障的发生部位设置故障,把设置故障后的实训设备的故障排除作为工作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由学生根据故障特征和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故障原因、检测和排除故障,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和提示。通过完成这些课题的实训练习,学生基本上能把电控发动机常见的故障通过规范的操作完成检测和故障排除,并加深了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1.课题一:发动机启动困难
本课题知识点:电控发动机启动困难的现象比较常见,表现为不能启动、启动后熄火、反复操作多次才能启动,故障排除是从油路和电路入手。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1。
表1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启动时启动机不工作 启动电路故障 熔丝、空挡开关、蓄电池电压、启动继电器 空挡开关断路、启动继电器线圈断路、蓄电池电压极桩接触不良
启动机正常工作但发动机无启动征兆 1.油箱无油
2.点火电路故障
3.配气正时不正确 油箱油量、喷油器、火花塞火花、点火信号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碰撞开关(惯性开关)检测汽缸压力 曲轴位置传感器断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断路、惯性开关断路、喷油器熔断丝断路
有启动征兆,但瞬间停止 点火电路故障 检测点火电路的IGF(反馈)信号 IGF信号线断路
2.课题二:发动机怠速不良
本课题知识点:发动机怠速不良包括怠速太低、太高、怠速不稳等现象。发动机怠速不良的原因相对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在可设置故障点较多。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2。
表2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
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
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怠速不稳 空气供给系统故障 检测节气门是否脏污、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歧管是否漏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进气歧管漏气、空气流量计信号线断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废气再循环系统故障 检查EGR阀工作是否正常 EGR阀故障
燃油回收系统故障 活性炭罐堵塞或电磁阀损坏 电磁阀故障
曲轴箱通风故障 曲轴通风阀(PCV)有故障或堵塞 PCV阀故障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阀、怠速触点 怠速卡滞、怠速触动信号线断路
油路故障 喷油器滴漏或堵塞 喷油器堵塞、喷油器卡滞
点火电路 火花塞、点火线圈、高压线 火花塞积碳、高压线漏电
汽缸缸压不平衡 汽缸缸压 让学生测量缸压
配气相位不准确 配气相位检查 正时皮带不正时
怠速太高或太低 水温传感器故障 水温传感器及电路 水温传感器电路断路
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 进气温度传感器及电路 进气温度传感器断路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阀 怠速阀卡滞
3.课题三:发动机动力性不足
本课题知识点:在发动机运行中,由于技术状况的改变会引起动力性不足,也就是指它的动力性差,表现为发动机无负荷运转时基本正常,但带负荷运转时加速缓慢,上坡无力,加速踏板踩到底时仍感到动力不足,提速慢,达不到最高车速。本课题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3。
表3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空气供给系统故障 空气滤清器堵塞、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故障、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 空气流量计断路、进气压力传感器真空管漏气,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断路
燃油供给系统故障 检查燃油压力、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检查喷油器是否漏油或堵塞 燃油滤清器堵塞、燃油压力调节器真空管漏气、喷油器堵塞
点火系统故障 检查是否有汽缸缺火、火花塞是否火弱 火花塞故障
EGR系统故障 检查EGR阀工作是否正常 EGR阀故障
机械故障 节气门不能全开、汽缸压力不足、配气不正时 正时皮带安装错位
4.课题四:发动机水温高
本课题知识点:发动机水温高也是电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除了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外,还会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发动机水温高表现为水温表指示值高或水温度灯亮,但是也必须注意的是水温传感器故障也会引起水温灯亮,这并不是发动机真的水温高,引起发动机水温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课题教师设置的故障点见表4。
表4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诊断重点部位或检查方法 教师设置故障点
机械故障 检测冷却水的液面与冷却水的质量、检测冷却系统水垢的情况、检查节温器与水泵与传动皮带、检测发动机机油液面 传动皮带松动、节温器故障
散热电路故障 检查水温传感器、水温开关故障、检查散热风扇与电路 水温传感器故障、水温开关故障
汽车空调
散热电路故障 检测汽车空调的散热电路 空调散热风扇继电器故障
三、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的开展
首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故障诊断仪的使用、数据流的分析、示波器的使用是电喷发动机故障排除手段的基础,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大大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
在故障排除项目上,教师利用多媒体等集中讲授电喷发动机故障的类型、特点和诊断流程。根据电控发动机故障的性质,可以把电控喷射发动机的故障分为两类:有代码故障和无代码故障。实际上在电控发动机出现的故障中,大部分故障都会有故障码产生,故障诊断的第一步是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常规的检查,然后利用汽车故障诊断仪对故障码进行读取,根据故障诊断仪的提示找出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对于没有故障码的故障,我们可以先观察故障现象特征,然后根据工作原理分析原因,再从相关的传感器、零部件检查入手找出原因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故障诊断仪读取相关的数据流进行原因分析,也可以利用汽车示波器检查相应的传感器的工作波形图,对传感器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判别相应传感器的好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故障诊断时编写故障诊断流程图,养成良好、规范的故障诊断方式和工作习惯。
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练习的开展形式采用小组教学法,选择学习能力、协调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把设置好故障的设备以工作任务的形式交给组长,并分发工作任务书。由组长按照教师的意图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工作任务,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讨论,写好故障诊断流程图交教师审阅后开展故障排除工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和开展协调实训,规范操作的技巧和流程,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在操作过程当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把故障现象、检查判断方向、检查步骤、检查结果和找到的故障原因等记录在实训报告书上,然后由教师在课后进行点评。
四、电控发动机故障排除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电控发动机的控制过程是由电控单元(ECU)根据各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发出指令让执行器进行工作,若操作不慎,容易引起电控单元的损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不能鲁莽操作,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一是发动机运转的时候严禁断开各电子元件或元件的插接器,以免引起电脉冲损坏ECU。
二是要焊接的时候必须断开蓄电池负极接线。
三是电路的检测必须使用高阻抗的数字万用表或二极管试灯。
四是避免人体的带静电接触电控单元。
五是汽车维修不仅仅是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维修经验积累和总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各种常规的检查排除方法也应该熟练掌握,这一点往往是学生所忽略的地方。
五、结语
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的实训教学是汽车运用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求对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都要有深刻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教导学生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原理知识,开拓思维,多种手段多角度分析问题,还要善于积累经验,加快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边讲边实训,把课堂放到实验室、实训场。其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用工单位的需要,逐步改变过去的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论和实际脱离的现状,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社会需求及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理论讲解向实际操作及技能训练转变。把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贯彻到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与用工需求一体化中职办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劳动力,是为社会、为企业而服务的,脱离了社会用工现状的中职办学方针或者是专业教学内容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珠三角电子行业的用工需求。根据2011年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就业情况,目前珠三角电子行业用工需求主要有:电子产品或零部件一线生产工、电子零部件装配工、电子设备检测工、电子电路图初期制作员、楼宇设备安装工、楼宇设备操作工、楼宇设备维护工、监控设备安装工、监控设备维护工、单片机编程技术员等。
2.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由于一体化教学需要在实训中渗透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训,因此需要电子专业的教师能够同时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训,而且,还需要教师对电子专业的各个专业学科或者各个教学模块都能掌握。这一点,在下面的内容中,将会提到电子专业一体化改革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3.理论教学与实训室一体化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理论教学课堂搬到实训场中,然而如何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比例,成为一体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理论讲得多,实训做得少”;还是“理论讲的少,实训做的多”,难道理论与实训在有限的课时里成了此消彼长的存在?实际上刚好相反,理论与实训并不矛盾,而应该统一起来。理论是为指导实训服务的,而实训是检验理论、运用理论的平台。所以,我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理论教学的时间不是一个定量,而是一个变量,因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目的的需要而适当的改变,着重是讲的“精”,而不是讲的“少”,目的是讲的通俗易懂,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消化;而实训也不应是单纯的“多”,而是做得“熟”,凡是学过《教育学》的教师都知道,片面的、机械式的反复模仿操作连尚未进化的黑猩猩都能胜任,何况是人,然而我们的学生需要做得“熟”,“边做边理解,越做越生巧”,才能称之为“熟”。
二、如何落实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 :高职;汽车营销;课程实施;工作过程;学习情境
作者简介:李凯,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销售课程教学;赵艳杰,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硕士,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教学;江军,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空调等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10-02
一、课程由来及改革设计
传统的针对汽车销售这一岗位课程,主要以“汽车营销”、“汽车销售技法”、“汽车销售实物”等名称命名。近年来,高职教育在进行专业优化时,提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这种体系构建是建立在对企业、院校、学生等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提炼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对工作任务进行描述转化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乘用车导购”是根据汽车销售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汽车特约经销商(4S店)的销售顾问岗位上导购这一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确立转换的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1]教学过程一般以工作任务驱动、任务教学法为主体进行,在任务的计划实施过程中获取岗位所需的知识和相关技能。以每个学习情境选取的项目载体为工作对象划分若干个工作任务,并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制定任务教学计划表。其具体的教学计划如表1所示。
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探究
(一)学习任务选取及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任务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2]而“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为此,在学习任务选取时,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可迁移性。而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加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经常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授课教师必须每年到汽车销售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专业技能,掌握销售流程、销售技巧、销售过程掌控等企业真实的情境及专业发展趋势。
(二)任务实施过程的管理及掌控
学习任务单作为教学过程的引线,必须考虑到任务实施过程的管理。所以,设计中有小组成员名单,每次实训环节组员必须自己本人签到,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
在课程实施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对工作任务和流程进行分解,由学生自己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再引导学生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从而有针对性地和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链接,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训过程由小组完成任务,小组内每两人坐一个单组,分别扮演销售顾问与顾客,当某个同学缺勤时,会导致搭档的实训无法进行,进而相互之间有提醒和监督作用。另外,课程改革后,任务被赋予分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便挣取相应的分值,最后累计相加并计入学生课程成绩中,寓教于学,寓考于学。
实训环节中,教师作为巡查员,在小组间来回穿插,观察学生的实训进程、实训表现,并做相应的记录、考核和反馈。
(三)任务实施结果及课程考核评价
任务实施结果是对分项技能目标的掌握,课程考核评价是对岗位工作能力的综合检验。为此,课程制定了以任务工单考评为基础,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水平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与企业专家评价共存,这是学生检验与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课程考核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
三、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疑难问题:(1)班级容量、设备数量、师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若要保证课程实施效果须加大投资;而涉及到实训投入、教学成本等问题时,必然受到学校客观条件的制约;(2)课程考核中采用学员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通过单项要求、总线控制等措施进行激励。其初衷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投入到教学环节中去,但由于高职学生知识起点低,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关注点、兴趣度、集中性等会产生偏离。(3)企业评价销售顾问的表现是否优良,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其服务流程。课程实施过程中虽采用了行动导向的教学,且分组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扮演模拟潜在消费者,但是,在购买心理、购买环节和消费评比等很多方面,还是不能与真实情境相匹配。虽然销售流程相似,却缺乏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顾客群体和消费心理,这样,导致课程实训环节过程中的真实性大打折扣。(4)由于当前汽车行业火热,导致汽车相关的专业学生报名异常火爆。要保证两个班级在4节课内每个小组都进行实训,最终,小组每个成员可能获得的实训时间仅仅为3分钟。而在实际的过程中,一般销售的一个环节所花的时间也不止这么多。于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能压缩流程,紧凑完成单项任务的观察和考核,对于学生的实训表现难以进行过多的点评、反馈。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了解了销售的过程形式,而未能掌握销售的环节技巧。
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乘用车导购”课程开发实施,在实践教学中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其教学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岗位任务为媒介,学习任务单为引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实际知识掌握程度及销售的动手能力比以前明显提高,与岗位接洽度进一步拉近;同时,在小组实训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使学生的合作共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均有所提升,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118-02
空调器电控系统是空调器组成环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整个空调器的正常工作。这个部分的教学既是教学上的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在教学实施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保证学生获得良好职业能力的必要条件。从现有的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情况来看,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知识体系上也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十分混乱的,在遇到具体的电器与控制系统故障时,学生就不知所措,理论依旧是理论,理论没有与实际联系起来,导致学习任务的失败。
由于空调器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即围绕着动手实践能力展开的,所以我们应避免采用高等院校制冷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主要定位于使用者的角度,而不是定位于设计者的角度。所以使学生获得空调器电控系统故障检测和维修基本技能作为根本目标。
一般地,学生对制冷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制冷系统故障排除掌握的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撇开许多理论化的知识,只需要掌握纯粹的技能就可以了。但是空调器电控系统情况就不同了,首先学生必须掌握电控系统中关键元器件的物理性质和它的基本功能;其次,学生必须要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要相当熟悉;最后,学生对整个电控系统要形成完整的认识。为了达成这三个目标,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思考,成了几点认识。
1 合理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我们的教学定位,学生是以专业岗位为导向的,所以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电控系统的故障检修和排除等技能上,根据空调行业的统计,空调电控系统方面的故障占到总故障的六成以上,所以这块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对空调制冷系统的学习,我们发现学生绝大多数对理论上要求不是很高,且纯粹的操作技能都能很好的掌握。但是,让学生学习较为复杂的电路和控制方面的内容就十分困难了,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物理基础较差,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十分吃力,从而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由于先修的电工电子课程学习效果不好,容易给学生带来挫折感,导致他们在具体学习空调电控系统时,产生畏惧心理,厌学心理增强,最终导致学习失败。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我们建议电工电子课程做出适当的调整,根据制冷专业特点,增加制冷设备中常用的一些电气控制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尽量避免电工电子部分繁琐理论分析和计算部分,同时也删除一些用不到的基础知识,增加主要电路元器件外特性的教学,忽略内部结构和原理的阐述,尽可能地提供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元器件实践辨识,增加元器件检测检修技能的训练内容。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不拘一格,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设备条件,编写合适的讲义,而不是泛泛采用市面上的教材。
2 各个击破,突出功能模块
在掌握元器件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空调电控系统的特点,设置了十个模块内容:滤波电路模块、电源电路模块、传感器电路模块、单片机电路模块、操作显示电路模块、供电开关电路模块、驱动电路模块、过流保护模块、蜂鸣器电路模块和遥控接收电路模块。我们同时注意到学生在掌握好单个元器件的基础上,就可以适当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为此,我们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讨论的学习方式。首先,学生要搞清楚每个模块的主要功能,比方说传感器电路模块,就要求学生知道一是为单片机提供室内室外温度信号,控制压缩机、风扇电机的运行时间;二是知道防冷冻、防冷风控制;三是知道除霜时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时间等等。其次,要求学生知道功能电路具体包含哪些元器件,弄清楚这些元器件所起的具体作用,比方说学习滤波电路模块时,就要认识到在输入回路中串联的熔断器起到的作用,即当后面的线性滤波器或过压保护电路有元件击穿,使电流超过熔断器标称值后,熔断器的熔体过流熔断,避免过大故障范围,实现过流保护。最后,掌握这些元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找出整个模块的输入和输出具置,能够对照电路原理图,认准每个实物在什么位置,能够正确判断每条线路的具体走向等等。
3 项目引导,贴近实践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设置了典型电控系统故障:整机不工作、压缩机不转、制冷效果差、显示屏字符故障、蜂鸣器不发音、电加热器不加热以及故障代码等项目。这部分内容教学事先不给出解决方法,而是采用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独立从互联网上找到故障项目的排除方法,然后动手实践,逐一排除故障,最后讨论总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故障,这些故障现象之间有什么异同。我们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相应做出调整,变过去笼统的笔试加操作的模式以小组为单位排除故障的整个流程的考察上,让其他学生也参与打分,如在故障的排除过程中,有无法解释或是让评分人不理解的地方,考核成绩要适当扣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们设置的项目基本上是很典型的,但是也难免有所遗漏,所以我们加强了与空调售后服务中心的合作联系,一方面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维修师傅上门传授经验,一方面派出学生去售后中心直接参与现地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多体会,看看有经验的维修人员是如何排除故障的。我们也尝试自己示教板,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积极性,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能力。
4 加强建设,实现仿真教学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空调专业实训教室还有许多不足,诸如配套设施部完备,数量也不足,导致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人多,而实际可操作的设备不足,经常出现少数人动手,而大多数人旁观的情况,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一个项目完整做完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另外,学生接触到的机型也比较单一,面对未接触过的品牌货型号的空调器时,学生显得力不从心。为此,必须获得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加强专业教室建设,建立有定频空调、变频空调、中央空调和汽车空调等电气实验室,增加实训器材的配套设施数量,增设制冷专业空调仿真训练器材,通过仿真器材训练可以大大减少日常所需好处部分的训练内容,同时可以增加学习效果。我们依托学校网络平台,建立空调专业网站,首先要丰富图书资料,实现专业书籍的数字化;其次,丰富网络教学视频,实现教学仪器、设备、教育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发挥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 主动作为,提升教师水平
教学的最重要因素还是在人,空调制冷的教学好坏主要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的教师理论素养很好,但是实践动手能力不行,有的教师理论说不出一二三,但是动手十分在行。作为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不关能对电控系统原理做到明察秋毫,而且能以精湛的技艺给学生做示范做表率,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首先,派出教师参加制冷企业举办的培训班,比如格力空调,他们定期都有学习培训班,教师可以实地参加他们的学习班,紧跟产品更新步伐,同时也可以企业维修师傅一同学习,随时随地向他们学习请教;其次,外派教师去制冷企业学习,从源头学习制冷设备的设计生产,提升理论素养;最后,派出教师去售后服务中心“打工”锻炼,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
6 结束语
在我们的理论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方面需要上级主管部门主动协调,为一线教学排忧解难,另一方面需要我们的教师主动作为,克服困难,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志锋.空调器电控系统维修完全图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 高增权.制冷与空调维修工问答390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引言
以行动导向下的项目教学法被许多职业院校所借鉴,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和影响,设备、师资、学生基本条件和就业市场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借鉴、实施项目教学时,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地方,使其切合国情、地区情、校情等实际,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此,本文就以汽车维修专业开展项目教学法为例,浅谈职业教育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
一、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目的与意义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然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高考失败者或者没有参加过高考,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厌恶课堂理论教学;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馈乏,思维方式大多在表象思维的阶段,理解分析问题时对事物的表象和工作环境依赖性强,不适于理论与实践截然分开的学科型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项目选择了职业岗位中真实的生产任务,并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生产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按项目内容展开教学:可实现在“做中学”和 “学中做”,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职业习惯,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平稳过渡,体现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二、实施项目教学的基本条件
项目教学是一项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实施项目教学,首先需要转变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分析研究支持项目教学的必备条件,为实施项目教学奠定基础。
(一)调整专业课程方案,开发项目课程
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以教育部指导性教学方案为依据,以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鉴定标准》和《机动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从业岗位考核大纲》为基础,参考企业维修生产实际拟定出与从业岗位对应的专业主干学科课程群和汽车维修专门化课程平台,并在各学科中按企业作业需求和教学规律设定教学项目,以项目为单元展开专业教学。完成了专业与职业,学科与岗位,项目与职业技能的对接,形成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改进后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以汽车维修专门化选修课程平台的方式对接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从业岗位、轿车与载货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和多种总成维修,从而实现课程与企业、职业岗位的对接。例如以机修、电器维修、车身维修等对接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从业岗位;以汽油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空调维修等总成维修专门化对接专项维修或各式快修店。
(二)设备条件
设备条件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基础,只有完备的教学设备、设施的支持,才能营造职业活动的教学氛围,才能满足项目教学中学生分组实训的需求。例如,汽车维修专业设备配备,除按照教育部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外,还应依据各自院校学生数量、汽车技术进步的实际需求为目标,设置技能实训室并配备相应设备、仪器。我们学院是2008年北京市批准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之一,专业教学设备设施比较完备,为实施项目教学奠定的坚实的设备基础。
(三)师资条件
项目教学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是影响项目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具有丰富的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和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来承担项目教学任务。
三、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控制
下面以“汽车底盘检测——汽车挂档困难故障检测”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引进企业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设计一个或多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项目任务。在设计项目任务时,可以请学生参与,学生的意见可以提高项目任务的可行性。依此,教师明确该项目的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对一部有挂档困难故障的汽车进行诊断并排除。
第二步,制定计划。
根据项目任务和目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以及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并与老师讨论,由项目小组写出计划报告。
第三步,实施计划。
学生首先明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包括查询资料、调研、使用学习软件、拆装实训等,然后按照已经确定的工作步骤和流程工作。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并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成果展示。
完成项目任务后,对形成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工作成果可以是语言文字、图画,也可以是实物形式的模型、工件等。小组通过汇报答辩、技能比赛或者应知应会考核的方式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此次项目是采取实际故障排除的方式。
第五步,评估总结。
学生先对自己在小组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表现和工作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对工作成绩进行检查和评估。师生共同讨论和评价,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修改方案,有些内容可以延伸为下一个项目任务的初始调查。项目教学的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因此,评价工作成果的标准不能简单地评价为“对”或“错”,而是评价为“好”与“更好”。
四、结束语
实施项目教学,要依据国情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有限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充实必须的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依据社会和职业岗位需要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有计划、按岗位作业需求拟定教学项目,从而完成专业与职业、学科与岗位、项目与职业技能的对接;让学生成为项目教学的主体,转换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强化其指导、控制项目教学过程的作用。真正实现项目教学以改变学生行为、提高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技能型、实用型技术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从事现代化汽车维修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丰富、全面的汽车专业知识,同时需要系统性掌握电子技术控制、单片机原理、外语、计算机控制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而能够在实践中及时、准确的诊断维修汽车故障。由此可见,汽车维修市场对高素质、高水平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给现行高职学校汽车维修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活动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所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熟悉生活和学习技能。其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为一名指导者和策划者,而让学生直接体验技能和知识生成的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师作为知识的占有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的角色,从而增强和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2.高职院校汽车维修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汽车在保有量连续数年的持续激增后,已逐渐步入维修期,随之汽车服务市场迅速扩增。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高职院校中一直是一个受到重点关注并不断发展的专业。
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育,职业技能是教学的重点,以职业岗位的需求和技能为教学目标。当前,陈旧的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束缚着大批教师,绝大部分教师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逐渐滋长“要我学”的思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树立“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不能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不能培养自学分析的能力。不端正学习态度,就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就不能培养出合格的汽车专业人才,就不能为学生创立今后发展的空间。改革教学方式,打破职校传统授课模式,建立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高技能型人才,是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上专业基础课,然后上专业课,虽然目前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教材进行了改革,专业基础课教材中增加了一些专业知识,但小打小闹不能改变整个教学模式,培养的结果与企业的要求差距依然很大,单一的课程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是难以奏效的。由于培养对象和要求不一样,所以高职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内容和中职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内容不完全相同。我们必须创建有特色的高职教学法。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教学中应用
3.1突出重点、良好衔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将结构、功用、检测方法等知识作为重点传授内容,对于基本工作原理则作为概括性了解知识即可,不需在此花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层面我们应完善解决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良好融合与衔接问题,避免学生产生突兀、措手不及之感。实训课程是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项目,训练方式上我们应更新传统教师说、学生看、学生站、教师动的被动教学模式。积极推行“教―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强化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就汽车空调检测、四轮定位等技能知识的传授我们应组织学生进入实训室展开现场教学,通过模拟训练、分组竞技、仿真教学令学生零距离接触专业知识,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热情,强化动手操作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人性化激励、良性鼓励中增强自信,树立敏锐的职业洞察力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效果。
3.2科学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为简化难点,令汽车维修专业知识通俗易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科学引入三维动画演示教学手段,利用声音、图像、文字方式的完善搭配阐释教学重点问题,营造轻松易学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趣味性。例如在教授汽车发动机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课程内容时,面对复杂难懂的结构与工作流程,我们可合理应用三维教学软件,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喷油器工作原理与结构,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从而令其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内容。现代化科技的迅猛发展令许多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生产领域,为使学生充分掌握该类新技术、新知识,全面培养其岗位适应、胜任能力,我们应合理、及时补充、完善更新相关汽车维修专业知识,随时随地将新理念、新思路、新技能引入课堂教学中,促进立体化汽修课程教材建设,进而合理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化发展。
3.3精炼专业知识,优化汽车维修课堂教学
基于高职学校学生整体素质特征,我们应举一反三、合理促进汽车维修知识教学的通俗化发展。针对现行教学进程中许多高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无法自主完成作业、抄袭课本现象严重、没有真正意义领会教学内容的现象,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性,令他们依据自身认知理解自主完成作业、参加考核,勇于表达自我观念。对于学生的偏差、错误理解现象,我们应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巩固学生理解力,令其更加牢固与灵活的掌握所学专业知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Vocational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LIANG Yan[1], WANG Wei[2]
([1]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0;
[2] Guangzhou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30)
Abstract For deficiencies in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exist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reforms. Focus on trai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skills of students, combining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e, inspire students to learn with fun positive initiative,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vocational;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我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个以汽车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时代,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电子技术逐渐成为高新技术汽车的特征之一,汽车电子产品在现代汽车领域中的应用比例也越来越高。根据社会对汽车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汽车类专业各门课程的联系及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要求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加强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融合,①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现状分析
目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安排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操作技能相对仍然比较薄弱,③④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的学习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后续进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且受课程安排的影响,理论与实践课程间隔长无法及时同步,进而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连贯,掌握不牢固。教材的设置和安排以灌输知识为主,对汽车专业的倾向性和针对性不十分明确,一味讲求全面和理论,重点不够突出明了,教学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2)职业院校因生源因素的影响,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职业院校生源学科参差不齐,文理基础差异较大,稍难的理论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有厌学情绪,学习中缺少积极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差。
(3)考核制度不能够充分体现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和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4)职业类院校学生自身职业规划和就业导引有待加强,自身定位和学习目标的模糊性和片面性,最终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 应对及改革措施
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也涌现了很多成功的方法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⑥⑦⑧⑨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与时俱进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结合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应对和改革措施的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整合课程内容,制定项目教学的模式
根据专业的需求,打破现有教材内容的束缚,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验实训之中,用汽车电子电路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将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汽车专业知识迅速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首先以实用为原则,将课程中与汽车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一些繁琐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进行适度删减,减轻学生负担,避免学生厌学现象,比如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串联电路及串联谐振理论计算很强,但对汽车专业用处不大,直接进行删减,同时强化并注重电子电路集成的应用环节,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其次针对不同内容,在讲授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比如二极管如何形成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教育可以简略,对于二极管、三极管的应用,二极管正负极的判断,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以及如何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则应侧重讲解并强化实训,对于铁磁材料的内容作为常识性了解就足够了,压缩学时,重点介绍变压器、汽车上的点火线圈等知识,同时考虑到生活用电问题,增加一些安全用电知识;再次对于实训项目的设计,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多增加一些现象性实训,使学生在实验过程可以看到现象,用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最后,要突出专业特色,多引入一些与汽车专业结合紧密的实例,比如讲到直流电动机的使用时看一些汽车空调的风扇电机等一些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学习更具有倾向性和目的性;另外,在课程相关内容中增加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新技术,既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又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 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倡导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获得知识,根据具体知识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注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在介绍磁场的一些基本知识时,采用学生讲授,教师点评的方式互动教学,实现角色互换,督促学生学习;在讲授变压器是采用讨论式的方法,让学生先总结变压器的作用教师补充教学;对于二极管的检测采用图片和演示操作结合的方式教学,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演示操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教师给出具体实训任务,让学生自己测试连接线路,最后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做出评定,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给学生一些探索的欲望和空间,做出一些具体的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3 运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于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的抽象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教学视频,直观的实物模型,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答疑,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出一些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检验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制度
课程教学重在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在于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考核方案应本着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原则,建立注重综合素质测试为中心的考核制度,既要测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考核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的考核,以此来督促和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考核成绩总评采用百分制,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平时成绩,理论成绩采用试卷考核方式,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实操成绩采用实训项目和实训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做出的实训作品、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加强平时实训实验课的考核,实训考试给出具体的实训要求,采用学生单人完成实操的方式进行考核,最后综合评定给出实操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侧重学生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师生互动等情况。
2.5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优质就业指导
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做积极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铺垫;宏观加微观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正确指引未来的就业领域及岗位,明确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并为之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和积淀。通过自身定位和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自身的转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 总结
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学院的大力的支持和关注,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大胆改革和创新,使课程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又能够突出专业特色,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注重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高汽车类专业电工电子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的技能人才。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梁燕,项目编号:2013JG10
注释
① 佟欣.高职电工电子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4(2):53-54.
② 张燕.基于区域特色的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2):83-85.
③ 郭志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55-156.
④ 邢江勇.对口招生模式下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一体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2(35): 25-28.
⑤ 李慧,穆国华,张军.《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2):159-160,184.
⑥ 刘捷,肖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高职汽车专业中实施策略的研究[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3-65.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54-02
一、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汽车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维修企业也随之发展,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已远远满足不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而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促进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必要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使用的都是旧版教材,内容繁多,理论性强,过于抽象,不易理解。这样的课程体系与农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距较大,同时又脱离生产实际,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人才。这种状况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才能得以解决。而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实际的工作环境,编写通俗易懂,新颖实用,便于理解,具有系统性,循序渐进性,低难度,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联系的教材,并依据这种精简、优化了教学内容的教材,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对应现实的工作任务,教学手段对应现实的工作过程,才能发挥课程改革的成效。
(三)改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的必要选择。目前,3年制的中职学校都是前2年在学校学习,第3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是2年,即要在2年的时间里学到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然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基本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分析方法多样、结构复杂等问题,使得专业课程在教学时面临很多困难。同时,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使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程度不能够同步,很难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尽管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对汽车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专业能力与专业培养目标有相当的距离。这种教学现状迫切需要进行教学创新。在农村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既解决了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动中求学,动静结合,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在当前形势下尤为必要。
二、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组建教学团队。农村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把它当做本校的一项重要大事来抓。可建立相关课题组,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担任课题组组长兼项目主持人,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中层领导、汽修班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和汽车组骨干教师组成,确保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给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做好教学前准备,及时总结。首先,应做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前的准备:一是根据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进行实质上的融合。二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融合后,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融为一体,并确定教师组织教学的形式。三是针对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成本高的问题,用好汽车教学软件产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又减少实训损耗。四是针对一体化教学大规模开展难以实施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五是以校办汽修厂为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为一体化教学长期运行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明确课题组人员的分工。课题组建立定期召开例会制度,交流教学心得,集体研讨教法,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发现有不完善之处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意见反馈给教学第一线,对现行教法进行修正。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使之成为经验,加以推广。
(三)进行调查论证,确定教学实施方案并在教学中实践。课题组成员可对汽车公司、汽修厂、4S汽车维修公司等企业进行调查走访,了解企业的用工情况和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初步确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以小班教学为运作主体,以分组实操为实施对象,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学校、班级、授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干部、实训小组长多位一体齐抓共管,协同管理的模式来制定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可分成模块来实施,首先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分成以下10个模块:汽车维修基础模块、发动机模块、底盘模块、汽车电器模块、自动变速器模块、汽车空调模块、汽车故障诊断模块、汽车维修模块、汽车综合故障排除与检测模块、汽车驾驶模块。教学主要在汽修实训室中,并按照一定的教学流程进行,使每一个模块逐一过关。教学流程为: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模块检测―问题反馈―问题讨论―重新辅导―反复操练―再次检测―模块过关。课后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总结,写出教学心得,在课题组召开的例会上交流教学经验,大家共同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并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做到在实践中去研究,在实践中寻真知。
三、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实践中,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进行说明。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更好地贯彻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加强了师生的双边互动,丰富了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以讲理论为主,学生实习的机会少,虽然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中无法熟练操作。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之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每一节课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经过反复训练之后,增强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综合素质。
(三)提高了企业对汽修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过去农村中职学校安排到企业实习或到企业就业的学生,因为动手能力差,开始上岗的时候无法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只能从学徒做起。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后,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一上岗就能熟练操作,很快就能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操作能手。从该校对市场的广泛调查来看,企业对该校的毕业生非常满意,欢迎该校把毕业生送到他们企业去工作或者实习。而同时,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逐年得到提高。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31-01
从事现代化汽车维修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丰富、全面的汽车专业知识,同时需要系统性掌握电子技术控制、单片机原理、外语、计算机控制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而能够在实践中及时、准确的诊断维修汽车故障。由此可见,汽车维修市场对高素质、高水平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给现行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考验。
一、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教学实践中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综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便是科学开展师资培训,利用各类专业性基地平台强化建设,使中职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实现双重提升。由于培训设置项目无法充分体现办学特征,选择培训资料或教材有失针对性、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参与进修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与经验水平参差不齐,令项目培训内容设置无法满足所有培训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再者由于一些中职学校无法形成对培训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导致了参与培训教师学员数量的不足。虽然一些生产设备厂家、社会培训组织强化了与中职学校的交流合作,构建了技术研讨师资培训模式,然而却较多停留在表象层面,无法真正意义上促进中职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
二、基于现状明确师资与硬件建设要求
基于汽车行业市场发展需求及中职学校师资建设现状,我们应充分明确办学硬件及师资要求,进而为科学开展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依据中职学校强化专业技能教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应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室与实验室,配备一定比例的先进水平整车及总成设备、工量具与仪器等。例如整车、发动机总成、电控系统专业多媒体设备、自动变速器总成、解码器、四轮定位装置、尾气分析设备、发动机综合分析仪、举升机、油耗计量装置等。同时我们应不断完善保障相关实训硬件设备与汽车技术发展进程同步更新,进而实现同社会发展需要、行业需求的全面接轨。从师资角度来讲,培养学生形成综合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指导示范能力、教学一线解决疑难技术问题能力、从事汽车维修服务技术能力等。因此中职学校要想切实转变轻实践、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就必须打造一支综合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具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模式探索
1、科学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为简化难点,令汽车维修专业知识通俗易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科学引入三维动画演示教学手段,利用声音、图像、文字方式的完善配阐释教学重点问题,营造轻松易学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趣味性。例如在教授汽车发动机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课程内容时,面对复杂难懂的结构与工作流程,我们可合理应用三维教学软件,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喷油器工作原理与结构,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从而令其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内容。现代化科技的迅猛发展令许多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生产领域,为使学生充分掌握该类新技术、新知识,全面培养其岗位适应、胜任能力,我们应合理、及时补充、完善更新相关汽车维修专业知识,随时随地将新理念、新思路、新技能引入课堂教学中,促进立体化汽修课程教材建设,进而合理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化发展。
2、精炼专业知识,优化汽车维修课堂教学
基于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素质特征,我们应举一反三、合理促进汽车维修知识教学的通俗化发展。针对现行教学进程中许多中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无法自主完成作业、抄袭课本现象严重、没有真正意义领会教学内容的现象,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性,令他们依据自身认知理解自主完成作业、参加考核,勇于表达自我观念。对于学生的偏差、错误理解现象,我们应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巩固学生理解力,令其更加牢固与灵活的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另外我们还应时刻注重提炼与总结,通过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加精炼、明确学习要点,体会内容核心,进而全面掌握综合知识技能。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岗位我们应将其进行细化分解从而优化设计成若干任务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令学生通过任务分解逐一联系并掌握专项维修技能,进而形成或具备对岗位的实践能力。
四、促进中职汽车维修教学的更新发展
1、突出重点、良好衔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将结构、功用、检测方法等知识作为重点传授内容,对于基本工作原理则作为概括性了解知识即可,不需在此花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层面我们应完善解决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良好融合与衔接问题,避免学生产生突兀、措手不及之感。实训课程是最能体现中职教育特色的课程项目,训练方式上我们应更新传统教师说、学生看、学生站、教师动的被动教学模式。积极推行“教―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强化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就汽车空调检测、四轮定位等技能知识的传授我们应组织学生进入实训室展开现场教学,通过模拟训练、分组竞技、仿真教学令学生零距离接触专业知识,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热情,强化动手操作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人性化激励、良性鼓励中增强自信,树立敏锐的职业洞察力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效果。
2、注重教学软件、课件开发、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汽车维修教材的选择、编写与应用层面我们应注重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开发教学软件及课件,令其配备更加丰富与充足,为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有效降低授课难度。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强化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面向市场发展特色、需求导向结合工作实际强化学生对工作岗位胜任能力。在基础专业课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焊工、钳工技能教学,更新完善基础机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自主运用机械知识科学认知、深刻理解、全面掌握相关汽车结构特征及维修技能。
3、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