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3: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教案

篇(1)

初中英语音标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说:什么东西或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即人或物所在的位置。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在交际场合使用。本课只教学生静态位置的表达。(动态位置以后再学)要学习be动词,介词in, on, near, behind, under以及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的用法。

词汇学习: 掌握: of, classroom, answer, blackboard, some, schoolbag, flower, find, window

理解: broom, raincoat, cap, Hong Kong, Macao, SAR

语音: /i:/ e /e/ e /k/ k /^ / g /s/ s /z/ s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学会表达大范围 (Where is Beijing?) 和小范围 (Where is my desk?) 的空间关系。小范围的空间关系,可利用教室里的物品练习句型。老师可不断的变换物品的位置让学生熟悉前面提到的几个介词。

大范围的空间关系,老师可利用地图让学生确认我国主要城市的位置。老师同时要以特殊的表达导入介词“特指the”与“泛指a/an”用法。

以上表达应会听、说、(包括会问回答)读,语调语、音基本正确。

辅音音标的发音不必一步到位。如; /s/, /z/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句型

a.主谓一致,即be动词的单复数。

Where is/ Where’s …?

It is/ It’s on/ in/behind/near/under the…

Where are/ Where’re …?

They are/ They’re on/ in/behind/near/under the…

注意语序:

特殊疑问句: 疑问词 + 是动词 + 主语 + 问号

b. 介词in, on, near, behind, under的用法; 可组成介词短语。

介词 + 定冠词 + 名词

如:in the morning, at night, in the desk, on the table, near the door等。

2. 日常交际用语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 I can / can’t see… Can you see …?

Where is /Where’s…? It is / It’s in, behind, near, under the…

Where are /Where’re …? They are / They’re in, behind, near, under the…

单词训练建议

classroom, blackboard, schoolbag, raincoat,football 均为合成词。可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单词知识,自学这些单词。

学生能自学的词尽量让学生自学,老师可稍加引导,以下单词可迁移,让学生自己读 behind → find room →broom

口语训练建议

本课的口语训练应放在空间关系上。并应当贯穿始终。口语训练重要的一环就是正确引入“位置”所谓概念。这与中文有较大的差异。中文说:在… 里,(上,后面,附近)的结构,英文只用一个介词,不同的介词比表达了不同的位置,而且一般要与定冠词the连用。向学生们介绍介词时,多用直观展示,适当用中文。

为了使学生能够确切把握介词的特点,我们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应当集中展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变化,不要过早的变换物体,这样学生就能聚精会神的体会位置表达的基本方法。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一个合乎生活逻辑的语境。

2.寻找一个非设计空间表达不可的动机。如:寻找一个提问者看不见的东西。 老师上课找不见黑板擦,问一个学生。---- Where’s the brush? ---- It’s under the teacher’s table.老师也可自问自答。尽量从交际出发,减少纯句型练习。

3.确定对话参与者之间的特定关系。

在物体选择上,一大一小,构成一主一从的格局。建议教师使用一个色彩鲜明的大纸盒和一个具有对比色度的小球,然后再换成玩具小动物,如小狗或小猫等,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画一只猫和一个盒子,这只猫分别在盒子的四个位置,即在上、在下、在里、在后。

运用型训练建议

老师可设计一个让学生去办公室去拿东西的情景,告诉学生东西的位置。这个练习事先和课代表准备好。课上给全班同学演示。其目的是告诉学生们介词在生活中的运用。

Eg.

Teacher: Could you help me?

Student: Sure.

T: Go to my office and fetch your notebooks.

S: Where are our notebooks?

T: They are on my table.

S: Where is your table?

T: It’s near the second window.

S: OK.

笔头训练建议

老师可设计一些基本的测试性的笔头练习,但一定是课堂上反复练习过的。多用直观的方式提供物体的位置,适量中文。注意以下几点:

1.清楚的展示物体的位置。

2.严格限定表示条件。

3.迅速反馈改正信息。

语法训练建议

冠词训练

a. 第一次提到用a/an。

b. 定冠词特指后接单述或复数名词。

可指教室里存在的东西,如:地面、时钟、桌椅等, 大家都知道的物品。

c. 位置介词的用法。

in the bag, under the table, on the desk , on the table等。

情感教育建议

通过本课的确定位置,以及寻找物品,告诉学生应养成放好自己的物品,不乱扔乱放东西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寻找东西,以及拾到东西应交公或交还失主的良好品德。

可利用本课所提供的内容,Taiwan, Hong Kong, Macao, SAR,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情景教学

学习方位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就地取材的东西,建议老师在教、学生在学的时候,都不要忽略了身边的实物。如:书包在哪里,书在哪里,桌椅在哪里等。同学们要尽可能练到脱口而出,这样在交际时才能做到熟练自然,学以致用。看地图讲地名,要求学生有地理知识。老师不妨在课前让学生熟悉一下地图,知道三亚在海南,西安在陕西。此后再学用英语表达难度会小些。如有可能,再让学生看看美国地图、英国地图,谈谈伦敦在哪儿,华盛顿、纽约在哪儿,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冠词a/an, the的用法

冠词是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所指的人或事物。其分为不定冠词(a, an)和定冠词(the)。

不定冠词a和an的功能

1、 指人或事物的某一种类。例如:He is a student..他是学生。

2、 指人或某事物,但不具体说明何人或何物。例如;A boy is over there.

3、 表示数量“一”的概念。例如:I have a bike, a computer and a small room. 我有一辆自行车、一台电脑和一个小房间。

4、 用于某些固定词组中。例如:have a look, have a seat等。

定冠词the的用法描述

1. 用来特指某些人或某些事物。例如:The books on the desk are our teachers(books被on the desk所限定).桌上的书是我们老师的。

2. 常用在上文提到过的人或事物的名词前。例如:There is a chair in the room. A woman is on the chair. The woman in lilys mother.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位妇女坐在椅子上,那位妇女是莉莉的妈妈。

3. 用来指说话人双方都知道的人或事物。例如:Where is the teacher?老师在哪儿(双方都知道指的是哪个老师)?

4.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前。如:the moon

5. 在序数词和形容词级前。如:the youngest boy(最年轻的男孩) the first lesson(第一课)

6. 用在乐器类前。如:play the violin(拉小提琴)

7. 用在“姓”前,且“姓”后面加-s,表示“一家人” 如:The Greens are not here

8. 用在一些习惯用语中。例如:in the morning, in the same class等。

何时不用冠词?

1. 在专用名词前。例如: in China; in Grade One等。

2. 名词前已有了做定语用的形容词、某些代词、名词所有格等修饰词语时。例如:this pencil; his knife等。

3. 表示一类人和事物的复数名词前。例如:These are oranges.

4. 在称呼语或头衔的名词前。例如:This is Miss Gao/ Mr. Wang/ Mrs. Liu.

5. 在某些习惯用语中。例如:go home; go to school等。

初中英语音标教案模板2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牛津英语"教材把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和主题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以语言的信息输入量大, 选材广泛、 主体有序、 内容集中, 学习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本节课的内容是:Unit 4 的综合技能训练(Integrated Skills),是将听说读写糅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我要求学生直接借助于网络进行查阅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使学生的信息量有了大大的增加,由学生的被动的接受变成了主动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一些表示动物名称的单词,学会运用动词smell, understand, believe, remember等。能熟练运用所学句式描述、询问奇闻轶事,并对别人的描述作出反应。

2.技能目标:通过真实的语境,重点培养学生听、说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我们所处的世界的热爱和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说教法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

1 坚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

教师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 单项灌输的陈旧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更重要的是在频繁的交流中,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2 遵循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

交际性原则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指导性原则, 教学最终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在交际性练习中培养交际能力, 而培养这种交际能力, 就是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主人翁态度, 积极、 主动、 大胆地参与英语课堂练习活动的主体意识上。

3 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要在民主, 平等的氛围中体现, 更要在科学, 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课堂教学不仅要处理好老师、学生、教材等关系, 还要尽可能地发挥三者各自的特长, 这就是教学的化。在课堂教学中, 既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又要让学生不断地感悟。

4 拓宽学生的视野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 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 即语言的输出有赖于语言的输入。只有在大量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表达的技能, 也只有在吸收信息和表达自己意愿的过程中才能培养语言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做了很大的扩展, 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向同学展示你学习后的成果, 你的爱好及缘由等, 使教学更趋向真实。

(二)教学手段

1、教法:运用情景、听说、直观、游戏等方法,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生生多边的交互式活动。

2、学法:自主、合作学习。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好学、会学、乐学。

3、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此期望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程序 (Teaching procedures)

第一部分:听

Step 1:听前:(Pre-listening)

1. 热身(warming up): 以游戏"which is missing"让学生迅速根据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将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并了解了本课的主题与动物用关。

2. 呈现生词,为下一步听扫除障碍。

a. 通过free talk, 引出生词bone, smell.

b. 通过英文释义,图片连线的形式呈现表示动物的4个单词,同时链接了giraffe、tortoise和camel相关的信息,扫除听的过程中的障碍。

Step 2 听中。(while-listening)

1. 听整段对话,完成P66的notes。听前要求学生先阅读notes,让学生了解所缺信息,以便学生听时有重点的听。

2. 对话巩固。学生获取所缺信息后,大声朗读完整的句子,并进行一分钟的快读竞赛。然后通过对话形式进行pair work, 再次进行巩固。同时,在对话中自然呈现remember, believe, words等词,并且使他们在情境中得到了操练。

3. 精听。截取整段对话中的一个段落,提供给学生进行精听。听前先设疑:What's the use of camels' eyelids, do you understand?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听获得细节信息的能力。

Step 3 听后。(post-listening)

1. 运用所听信息完成书上短文,并熟练朗读。

2. 就短文中的细节展开讨论:

If you see ants on your dinner table,

what will you do?

How can you keep ants away?

并留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就这个开放型的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第二部分:说

Step 1 Present.

运用书上的对话先设计了一个听的任务:Listen and do T or F。并且在核对答案之后通过图片巧妙生动的呈现对话中的生词weight。

Step 2 Practise.

1. 开书跟读,训练语音语调。

2. 运用对话中的结构:

Is there anything about...?

Yes, it says that....

That's ...

来谈论本课所出现过的amazing things.这样,既复习了本单元前一阶段的所学的奇闻趣事,又在情境中操练了上述新授句式。

Step 3 Produce.

1. 由书内延伸到书外,为学生提供一些useful expressions,并引导学生借助这些习惯表达谈论自己从电视、广播、因特网上所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奇闻趣事,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交际环境,并让学生通过自主的交流,享受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2. 在学生小组自由交流并在全班汇报之后,让学生用信的形式描述自己了解的奇闻趣事。这时候,学生在前面的学习步骤中大量输入的基础上在进行笔头的输出,就是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Step 4 Homework.

1.完成信,并展览。

2. 在"讲英语时间"与学习伙伴交流更多的奇闻趣事。通过这样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探索精神,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7B Unit 4 Integrated skills

课堂教学评析要点

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符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使他们整节课至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学生和老师在整节课中都保持了学习的激情。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表述,老师及时给以后续性的评价,拉近的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享受了用英语交流和被老师赏识的快乐。课堂活动丰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达到了本课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堂课采用任务型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实现任务目标,主要呈现以下亮点:

注重发展学生学习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从网上、报上寻找相关资料,直接接触地道语言,使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进行自主学习,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2.利用小组讨论交流形式,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精神。

3.这堂课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尤其能通过填表格回答问题形式让学生对自寻资料进行归纳,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4.教师本身教态自然大方,素养较好,整堂课结构合理,各环节目标明确,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体现了二期课改精神,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课。

初中英语音标教案模板3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基本词汇:restroom, stamp, bookstore, postcard, pardon, washroom, bathroom, normal, rush, suggest, staff, grape, central, mail, east, fascinating, convenient, mall, clerk, corner, polite, politely, speaker, request, direction, correct, direct, whom, address, underground

基本句型: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buy some medicine?

Sure. There’s a supermarket down the street.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post office?

Sorry, I’m not sure how to get there.

I wonder where we should go next.

Could you tell us when the band starts playing this evening?

You should try that new ride over there.

2、 技能目标:

(1)能用宾语从句礼貌的寻求帮助。

(2)能用正确的方法指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礼貌的向他人寻求帮助。

(2)正确使用宾语从句。

2、 教学难点:运用宾语从句礼貌的寻求帮助。

三、教学步骤:

Section A 1 (1a-2d)

Step 1 Warming –up

Greeting

Step 2 Presentation

(1)Guessing game

Show pictures to the whole class, one student explains the places in English and another one who doesn’t look at the blackboard guesses what place it is. For example, one student say: We can save money or exchange money in this place, another one guess it is a bank. Get students to guess the places like bank, post office, bookstore, museum, bathroom, washroom, mall and so on.

(2)Show some stamps to students and present the new sentences: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buy some stamps?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I can get a dictionary?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get some magazines?

Step 3 Practice

1) Match each thing with a place in the picture in 1a.

2) Read the phrases.

___ get some money

___ get some magazines

___ have dinner

___ get a dictionary

___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own

___ buy a newspaper

___ buy some stamps

___ get a pair of shoes

Step 4 Listening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conversations in the picture in 1a.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Step 5 Practice

Mak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1a. Then talk about your own city. For example:

A: Excuse me,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bookstore?

B: Sure, just go along Main Street until you pass Center Street. The bookstore is on your right, beside the bank.

A: Thanks. Do you know when the bookstore closes today?

B: It closes at 7:00 p.m. today.

A: Thank you!

B: You’re welcome.

Step 6 Listening

1. Listen and number the directions in the order that you hear them.

2a You will hear some of the directions below. Number the directions in the order you hear them.

___ Go to the bird floor.

___ Turn left.

___ Go to the second floor.

___ Turn right.

___ The supermarket is between the flower store and the bookstore.

___ Go past the bookstore.

2. Listen again. Show how the boy walks to the supermarket. Draw a line in the picture in 2a. Then get one student draw the line on the blackboard.

3. Listen the third tim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buy some medicine?

2) Do you know how to go there?

3) OK, great. Oh, and one more thing. Do you know when this shopping center closes tonight?

4) OK, thanks a lot.

Step 7 Pairwork

Make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other places in the picture in 2a.

A: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buy some stamps?

B: Yes, there’s a post office in this shopping center.

A: Do you know how to go there?

B: Yes. Go to the third floor and turn right. Then go past the bank. The post office is between museum and library. You should be able to get stamps.

A: OK, great. Oh, and one more thing. Do you know …

B: I’m not sure, but you …

A: OK, thanks a lot.

B: You’re welcome.

Step 8 Reading

1.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2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2. Role – play the conversation.

3. Explain the language pints in 2d.

(1) Go along Main Street until you pass Center Street.

1) until和 till同义为“直到……” ,till多用于口语,until可以放在句首,till则不能放在句首。

2) not...until“直到……才”,表示直到某一时间, 某一行为才发生, 之前该行为并没有发生。

e.g. I did not study English until 9 o'clock last night.

(2) Pardon? Restroom? You already want to rest? But we haven’t even started yet!

1) pardon用作动词,后面既可以跟宾语,也可以跟双宾语;pardon sb. for doing sth.意为“原谅/宽恕某人做某事”

e.g. Can you pardon me for not passing the exam, Mom?

2) 在没有听懂对方的话,请对方重复一 下时也可说 pardon。

e.g. Pardon? I’m sorry I can’t follow you.

(3) I’m excited to try the rides!

excited和 exciting的区别:

1) excited意为“激动的;兴奋的”,作表语时,主语通常是人;作定语时,常用来修饰人,说明激动的表情。

e.g. All of us were excited when we heard the good news.

The excited child opened his present quickly.

2) exciting意为“激动人心的”,作表语时,主语通常是物;作定语时,常用来修饰物。

e.g. The movie is very exciting.

My father told me an exciting story.

(4) I mean … you know, a washroom or bathroom.

mean作动词有以下含义:

1) 有……的意思,指(多作及物动词),其后可跟名词或代词,也可跟从句。

e.g. What does this word mean?

2)意味(着)(及物动词),常跟名词,有时可跟动词-ing形式或从句。

e.g. Carl really could not do that — it would mean the end of his career.

篇(2)

2、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经验表明)

3、(1)手湿后人体电阻减少,由I=U/R可知,电流变大。

(2)水是导体,又会流动,易使人体与电源相连。

4、注意防雷:(1)雷电的特性、数据。(2)避雷针

二、中考关注

电路计算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它已成为历年来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点有:①记住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并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②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问题;③知道电功、电功率的公式,并会求解简单的问题;④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⑤记住焦耳定律公式并能用焦耳定律进行求解通电导体发热问题。

1、简单串并联问题

解决串、并联电路的问题,首先要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搞清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结合欧姆定律和其它电学规律加以解决。

例1、(2004上海)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闭合电键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2)电源电压.(3)电阻R2的阻值。

2、生活用电问题

家庭电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家用电器在家庭里越来越多,有关生活用电问题的计算自然成为中考的热点。

例2、(2004佛山)在家用电器中,有许多电器的电功率是不同的下表列出了小明家的部分家用电器懂得电功率。

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功率

*

小明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使用电子计算机,而且电热水壶在烧开水,如果家里只有这几种电器(各一件)在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请计算:

(1)电路的总功率和总电流各是多少?

(2)如果平均每天使用3h,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电多少千瓦时?

3、变化电路问题

由于开关的通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改变了电路的结构,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会发生变化,称之为变化电路问题。解决变化电路问题的关键是把动态电路变成静态电路,即画出每次变化后的等效电路图,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再根据有关的公式和规律去解题。

例3(2004沈阳)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L1和L2上分别标有“6V3W”和“6V6W”字样,灯L3上标有“12V”,其它字迹模糊不清。当断开S1,闭合S、S2时,其中一盏灯能长时间保持正常发光;当断开S2,闭合S、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源电压和灯L3的额定功率。

4、开放性问题

题目条件不确定,求解问题不指明,解答方法不惟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题型,称之为“开放题”。解答开放性问题,要对题目所给的条件、过程、结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自行补充条件的开放题,补充的条件要适当,使问题得以简单解决。

例4、(2004江西)如图12所示,R1为12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9V,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0.5A,通电5min.请你根据这些条件,求出与电阻R2有关的四个电学物理量

5、实验探究问题

例5、(2006年泰州市)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华设计了图13所示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选用的器材如图14所示,其中电源为2节干电池,定值电阻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2A”字样,则实验图14

图13

A

V

R

R''''

S

时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为V,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为A.

(2)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4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3)右表是小华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记录的几组实验数据,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三、堂上练习

1、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R的阻值为2欧姆,灯泡两端的电压是3伏特,电源电压是4伏特,则R的两端的电压是______伏特,灯泡的电阻是______欧姆。

2、如图2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滑片P向右移动,表A示数变小,表V示数变小;

B.滑片P向右移动,表A示数变大,表V示数变大;

图2

C.滑片P向左移动,表A示数变小,表V示数变大;

D.滑片P向左移动,表A示数变大,表V示数变小。

篇(3)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身边各种不同的诱惑,了解诱惑对生活的影响及其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认识并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辩证地看待身边的诱惑,积极地利用诱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自觉拒绝不良诱惑、正确把握诱惑、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愿望,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教学方法:

情景分析、小组讨论、启发式教学

设计思路:

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诱惑无处不在,初一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看待事物的角度、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都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身边诱惑的不良影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内容比较严肃,既体现了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又涉及到了法制教育,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发学生的共鸣。

因此,本课的开头采用故事导入的形式,力图让学生在情景的体验中初步认识诱惑及其危害,领悟到学会拒绝身边诱惑的重要意义,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新授内容——身边的三大诱惑,重在帮助学生辨证地看待领奖台的诱惑、金钱的诱惑以及游戏机的诱惑,并懂得正确地把握诱惑、积极地利用诱惑。采用了启发思考、小组讨论、集体调查等形式,从学生身边事例的分析入手进行突破。结尾部分,在总结课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了互赠寄言、警句的方式,为学生走出课堂后,正确把握生活中的诱惑、拒绝不良诱惑营造一个相互提醒、共同进步的班级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潘多拉魔盒》的传说——禁受不住诱惑就有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

2、心理学家的试验——学会拒绝身边的诱惑是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新授:

在你身边存在哪些诱惑?(学生列举)

1、领奖台的诱惑

——推动自己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正面诱惑。

(1)小调查:看到别人取得成绩、获得荣誉,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都渴望取得成绩、获得荣誉,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

(2)材料分析:

李明和张云两位同学跟大家一样也渴望拥有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的奖励和同学的好评。

李明同学从此积极上进、刻苦学习。上课专心听、作业认真做,终于在最近的几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张云同学在别人学习时想着办法影响他人,考试时经常乘老师不注意偷偷地翻书,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也取得了几次好成绩。

你怎么看待他们对待领奖台诱惑的不同表现?——他们都渴望成功和荣誉,是想上进的表现,但是成绩的获得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学习。

2、金钱的诱惑

(1)调查思考:

A、金钱对你来说有诱惑力吗?为什么?

B、金钱对你的父母、老师有诱惑吗?对一个国家来说呢?为什么?

C、金钱的诱惑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2)小组讨论:他们在对待金钱的诱惑上有哪些不同?

材料一:书本第83页上的王磊和宋昭诈骗低年级同学钱财挥霍享受、受到处罚的故事

材料二:练习册第75页上的比尔.盖茨靠努力和智慧创办微软、造福社会的资料

(获取金钱的途径(手段)、用途、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等待他们结果等方面均有不同)

——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金钱、国家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金钱。但要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来获得金钱,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还要学会科学理财,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3、游戏机的诱惑

(1)小调查:

A有多少人打过游戏?

B游戏对你有吸引力吗?为什么?

C有多少人沉迷过游戏?

(2)学生分析调查结果

——游戏对中学生有着普遍的诱惑力,有部分同学因沉迷于其中,学习受到了过影响

(3)小组讨论:游戏的利与弊

——适当的、有节制的娱乐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但要坚决抵制沉迷于游戏的诱惑。

4、不良诱惑:黄赌毒与的诱惑

——法律上明令禁止,对未成年人危害极大的诱惑。

如何分辨不良诱惑以及不良诱惑到底有哪些危害,如何控制各种诱惑、适时拒绝诱惑下节课重点讨论。

三、课堂总结:

(1)小组讨论:我给的警言(寄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身边的诱惑有哪些新的认识?结合所学内容,你想对全班同学或你的朋友说点什么?

篇(4)

在教学过程中先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行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自然而然的得到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和蒸发吸热。这样,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目标】

学会

①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②认识蒸发现象。

会学

①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②知道加快或减慢蒸发快慢的方法。

③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爱学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把兴趣学习提高到主动学习。

【重点和难点】

重点: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理解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自学讨论法。

【教具】酒精、蜡烛、火柴、玻璃片两块、三角板、滴管、温度计、棉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写“欢迎”二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等字消失后再惊奇的问:“同学们,我写的字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蒸发了。”)

教师:蒸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蒸发”。

投影课题并板书。

二、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

一生读目标,其他学生明确目标。

三、进行新课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明确下列问题:

[放映幻灯片]

阅读课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明确下列问题:

1.什么叫汽化,什么叫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2.蒸发是在什么条件(温度)下发生的,它发生在哪里?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进行矫正。

教师问:蒸发有没有快慢之分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蒸发的快慢跟那些因素有关呢?下面大家看投影:

(二)[放映幻灯片:讨论与探究一]

你在洗衣服后是怎样让衣服干的快的?你有没没有注意下列的现象?

1.衣服晾在阳光下干的快,晾在树荫下干的慢。

2.夏天比冬天干得快。

3.冬天为了让衣服干的快把湿衣服放在火炉附近烘烤。

教师问: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以上的事例,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哪位同学能起来说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教师:同学们同意不同意他的说法?可是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猜想,到底对不对,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放映幻灯片]

自己动手做一做,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酒精。

2.为了让两滴酒精的温度不同,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

3.按照你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那一块玻璃上的酒精蒸发的快。

教师问: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使两滴酒精的温度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鼓励并进行改进。)

下面大家就根据你选择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那一块玻璃上的酒精蒸发的快。在实验中要注意:

1.为了对比,两滴酒精的量要相等。

2.如果你用的是加热的方法要注意别烧着手,别把酒精点燃了。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成后,教师提问:哪一位同学愿意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呢?(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你从实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大家看投影: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的就越快。

教师问: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液体的温度影响蒸发快慢的例子?

(学生举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三)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那么蒸发的快慢是不是只和液体的温度有关呢?大家有没有注意下面的现象?

[放映幻灯片]

讨论与探究二

1.晒粮食时,把粮食摊的又薄又匀时干的快,堆在一起时干的慢。

2.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的快,装在瓶子里干的慢。

3.一整个鲜地瓜干的慢,把它切成片干的快。

通过以上事实,你认为蒸发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教师问:通过分析上面的现象,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认为还和液体的表面积有关系?你同意他的想法吗?那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让我们在来做实验!

[放映幻灯片]

实验:

在两块塑料板上各滴一滴酒精,将其中的一滴用玻璃板刮一下,观察哪一滴酒精先蒸发完毕?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问:你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得到了什么结论?来告诉老师!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你的结论和他的一样吗?

好,看来同学们通过实验都到了同样的结论。那就是: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

(学生回答)

(四)[放映幻灯片]

讨论与探究三

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干的快,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干的慢。

同学们你有没有这样做过,你猜想一下,蒸发的快慢还和哪个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再来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NextPage]

[放映幻灯片]

实验:

用滴管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酒精,想办法加快其中一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观察哪一滴酒精先蒸发完毕。

教师:你怎样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从中确定最好的方法)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完成实验后找三个小组汇报实验的现象。

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到实验结论,回答。

[放映幻灯片]

在相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的越快,蒸发得越快。

提问:你见过哪些空气的流动影响蒸发的快慢的现象?

(学生举例)

小结:通过实验你得到了几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思考后二生回答,其余学生讨论矫正。

教师:怎样加快和减慢蒸发?

(学生回答)

(五)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熔化是吸热的。那么蒸发是吸热的还是放热的呢?大家看投影。

[放映幻灯片]

做一做:

(一)用棉花蘸一点酒精,在自己的胳膊上擦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大家做一下这个实验,告诉我你的感觉!

学生实验后回答。

教师:你有凉的感觉,那么你认为蒸发吸热还是放热?

(学生回答)

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的感觉总是正确的吗?

(学生回答:不正确)

为了更准确一些,我们要用什么来测量?

(学生回答:温度计)

[放映幻灯片]

(二)用棉花蘸一点酒精,再用棉花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住,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为了使现象明显可以对着棉花扇风,以加快酒精的蒸发。)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大家做这个实验。注意先记下现在温度计的示数,完成实验时,再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对比一下有什么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找几位同学说一下你的现象!(学生回答)

同学们,你看到的和这几位同学的一样吗?

(学生齐答)教师追问,蒸发吸热吗?(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比如:夏天为了使室内凉快些,你会在地上洒水。

(学生回答)教师:对,可以用来降温。那你知道那些利用蒸发降温的例子?

(学生回答)

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有一些我还不知道呢。真是棒极了。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里,学到了那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本节知识。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几段动画片,轻松一下。

(六)【练一练】

[放映幻灯片]

场景一、晾衣服。

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来晾衣服?

(学生回答)

场景二、晒谷场。

教师提问:晒粮食时,为什么要摊的又薄又匀且不住的翻动?

(学生回答)

场景三、游泳池。

教师提问:为什么一个觉得冷,一个觉得热?

(学生回答)

场景四、小家庭。

篇(5)

2、会用电压串联U1+U2+…+Un=U 、电压并联U=

电阻并联、电阻串联这个定理进行简单计算,进行电路分析。

3、会用电压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对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

5、总结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6、培养事实求是的学习观念

【教学难点】

1、电压、电阻慨念的理解

2、相关的电路分析

3、U1+U2+…+Un=U U= R= 相关公式的简单运算。

4、对电路的连接

5、培养事实求是的学习观念

【教学方式】

演示法 观察法 讨论法

【教学器材】

电阻若干 1.5V电池四个 电压表 导线若干 灯泡一个 开关一个;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电。如大家所熟悉的动画片《四驱兄弟》里面的赛车,就是通过电来使马达进行快速的运转,然后马达再来带动整个车子进行行走。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那么如何让赛车跑的更快呐?这个问题相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一定会得到解决的。

本课就是学习关于电的一些知识,“电压”“电阻”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电阻有关吗?手电筒里的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V;高压线上有电压;那么电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概念。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1、电压。

电压的定义: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电路中才会有电流。看来,电源的两极间存在着某种“力量”,迫使整个电路中的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我们就把电源两极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电压”。就好比水流一样,水压可以控制水流的流动。而如果电路中没有电压就不会产生电流了。

2、电阻。

电阻的定义:电阻,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物质的电阻。电阻小的物质称为电导体,简称导体。电阻大的物质称为电绝缘体,简称绝缘体。

3、单位。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音译成拼音读作 ōu mī ga ),1Ω=1V/A。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百万,即100万)。

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

换算单位:

电压单位: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电阻单位: 1 MΩ=1000 KΩ 1 KΩ=1000Ω。

4、电路的认识。

电路是是由:用电器(灯泡)、导线、开关、电源四部分组成。

电路图的串联:

电路的并联:

进行演示通过实物,从而让学生对串并联进行认识。

5、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表和电压表是初中物理电学中最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时,电流表需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需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接线时,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我们知道,并联电路中的一个支路对另一个支路不会造成影响,所以电压表接入与否不会对原电路产生影响。要学会正确使用电表,需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允许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但不能超过量程。

6、实验分析。

通过实物电路图来进行教学,首先证明电压和电阻的存在。

实验1、

将电源和电压表串联,通过读数来向学生证明电压的存在。

实验2、

将灯泡,电阻,开关,电源进行串联。观察灯泡的亮度。然后,更换电阻进行相同实验,比较灯泡的亮度。

从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电阻的存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电阻。

实验3、

电路图如下:

通过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然后运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B、BC、AC间的电压、电阻。通过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4、

电路图如下

通过实物进行连接,通过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量出两个灯泡的电阻,然后,通过连接测量出总电阻。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

运用实验4 的实物图测量支路电压,及总电压。通过测量的数据得出结论:U1+U2+…+Un=U

【知识点总结】

这节课讲授的电压、电阻是电学中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知识所限,我们用水流作比喻讲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个,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学会运用一下几个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电压串联U1+U2+…+Un=U 、电压并联U=

电阻并联、电阻串联R=这个定理进行简单计算,进行电路分析。电压计算公式 相关公式的简单运算。那么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达到了。

【课后反思】

在进行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是通过是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加深了知识点的印象,是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也有一个缺点,是教学使教学课堂多数时间处于活动过程中,使教学纪律过于松散,容易让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同时也要确保达到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在教学过程要努力实行实事求是的教学方针。

【课后加强】

1、下列物体中,常温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铜丝 B.盐水 C.玻璃棒 D.铅笔芯

2、下列设备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电磁起重机 B.微波炉 C.发电机 D.电动机

3、超导材料的应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假如科学家已研制出室温下的超导材料,你认为它可作下列哪种用途

A、白炽灯泡的灯丝 B、电炉中的电阻丝 C、保险丝 D、远距离输电线

4、在家庭电路中常常发生:在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室内其它电灯熄灭,保

险丝熔断.有时在台灯开关断开的情况下,把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室内其它电灯全部熄灭保险丝熔断.引起这两种故障的最大可能。

A.前者是插座短路,后者是灯泡短路

B.前者是灯泡短路,后者是插座短路

C.两者都是插座短路

D.两者都是插头短路

5、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火S后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篇(6)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3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

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

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

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

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A1.课后练。B.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狼(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

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

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

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作业

A1.课后练习第一、三题。2.预习短文两则

篇(7)

1、了解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2、掌握诗文的含义。

3、了解木兰形象。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解题。

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

①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②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③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

二、正音、解词。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步骤是:(1)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

(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

(3)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

①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也有个别书面语句如“万里赴戎机”四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

②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铺排的办法很多:

排比:如“爷娘闻女来”六句、“东市买骏马”四句。

复沓:如:“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

顶真(又称“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③民歌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节,偶尔也有六句一节的。本诗共14节(可让学生自行划分,除第8、11、12三节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

④民歌中有三种基本手法:叙述,称“赋”;比喻,称“比”;由一事物(往往有具体的形象)引出本题,称“兴”。(可让学生先分析开头两句和结尾四句,提出“兴”和“比”;再说中间——这就是“赋”。)

四、诵读练习。

步骤是:(1)归纳各段大意,再合并为四大段,分段进行背诵练习;(2)每段先齐读,再以点拨方式作诵读指导,然后自由练习背诵;(3)检查背诵。下面只写出诵读指导的要点。

第一段(第1至4节):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要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

①前两句写木兰平日在家劳动的情形,应读得缓慢些,读后作稍长停顿。为什么?(要让读者想象她不仅勤劳,而且技巧娴熟。)

②“不闻”——谁“不闻”呢?(父亲)这是木兰见到“军帖”之后,出现了不寻常的情况:停机而叹。父亲感到奇怪——这正是情节的开端,当轻声徐徐而读。读完,径直接读“问女”二句。

③木兰答父问的基调是深沉的,但其间又有变化。木兰本有所思,为什么偏要说“无所思”、“无所忆”?(宽慰老父)“昨夜”一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家)如此低沉的诗句该怎么读呢?(低而缓)到段末,感情有变化吗?(转为坚定)“愿为”两句应当读得恳切些。

至此,木兰已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亲(还有母亲、阿姊)同意吗?(同意)但诗中不提,这是一次“跳跃”。为制造悬念,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第二段(第5至7节):木兰置办战具后奔赴战场。

要设想青年人纷纷置办战具的热烈图景和北方广阔原野的画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头脑里出现木兰策马飞奔的英雄形象。

①“东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马”而来,但中间又有“跳跃”,该怎么读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节奏)为什么?(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②第6、7两节既有叙事,又有抒情,诗中是怎样叙述万里征途的?(辞爷一宿黄河;辞黄河一宿黑山,两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思亲;向往战斗)“黄河流水鸣溅溅”给人怎样的感受?(悲壮)“胡骑鸣啾啾”呢?(战斗的激情。)

叙述和抒情二者哪一件为主?(抒情)思亲和向往战斗二者哪一种为主?(向往战斗)可见,这段当用抒情的调来读,既刚强又柔婉。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熟练地掌握诗文的意思。

第二教时

一、继续分析诗文。

1、第三段(第8至10节):十年战斗生活,入朝受贺,辞宫不就。

这三节课本原作两段,有两个场面。读第8节,要设想出“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其二》)的图景;读第9、10节,要设想出朝廷庆功盛典的情况。(李白诗句“隐隐五风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可资参考。)

朗读前还要解决一个问题:诗中写十年战斗生活,为什么只写战场夜景而不写木兰作战中的表现?目的是通过两处侧面描写(“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无论是最高统治者还是普通战士,都把木兰视为出类拔萃的战斗英雄。这样,木兰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变得更加鲜明了。

①“万里”两句写木兰到战场后回忆此番行军历程(上文“闻燕山胡骑鸣”表明已到战场),读时须有苍凉慷慨之感,中速。

②“朔气”两句概括了木兰十年战斗生涯,宜用悲壮声调读,引发听者的想象,用慢速;然后急转直下,读“将军”两句,可加快速度。

③“归来”四句,由庄严转为热烈。

④“可汗”之问要读得亲切,木兰答语要读得朴实无华、自然平易,才能再现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为国效力,毫无居功之心。

2、第四段(第11至13节):家人亲切欢迎,木兰恢复女儿妆。

要设想出家人迎接的具体图景:理红妆、杀猪宰羊,当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岂止爷娘?姊、弟、乡邻必当一同前往。还要设想木兰家中居室的分布状况。诵读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其间亦略有变化。

①家人欢迎一节要有喜庆的气氛,节奏最快。

②木兰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儿情态,节奏稍稍放慢,宜轻声读,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读到“贴花黄”,应作一顿,为蓄势。

③“见伙伴”一节是全诗,首句说木兰,宜读得平缓,至“惊忙”要突然振起;伙伴语的重音在“十二年”“不知”上,“十二年”后应作一顿。

3、歌者赞辞(最后一节)

前三句都是铺垫,最后一句才是正意所在,语调当由平缓发展高昂。“安能”句本可写作“安能辨雄雌”,但这样写语意就平淡无奇了,加上“我是”二字,才能表达出歌者对木兰的崇敬感情;此句当读得字字清晰,掷地有声,切莫“吃掉”其中任何一字。

二、分析木兰形象。

1.让学生想象木兰形象前后的变化。拟将课文分三个部分让学生口头描述,凡合理的想象都应加以肯定。以下要点仅供参考:

(1)参军前的木兰(第1至4节):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女,.平日除织布而外,也练习骑马射箭,“褰裳逐马如卷蓬”;她关心国家大事,体恤父母的艰难;她代父从军,是经过反复深思的。

(2)参军后的木兰(第5至10节):木兰穿上戎装,横刀跃马,英姿飒爽,与男儿无异。在行军途中,她走马如飞,“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夜晚宿营,她既思亲又渴望参加战斗,心潮澎湃如黄河流水。在战场上,她左右驰突,剑动而敌奔,“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在朝廷的庆功会上,她颜色平易,毫无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爱,她只向天子陈述自己惟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边。

(3)到家以后的木兰(第11至13节):她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里,她换上了女儿妆,依旧是父母膝下活泼可爱的女儿。

2.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

要点有二:①木兰是人民大众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挺身而出,替父从军,这种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勇敢作战,战功赫赫,不是为了贪图官爵,而是视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②木兰又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在征兵令下达后,她为父亲年老又无大儿而停机叹息;在行军途中的夜晚,她回忆起爷娘呼唤自己的亲切声音;在庆功会上;她却急于回到故乡的土地上,跟家人团聚,跟故乡人民一同过和平劳动的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也能引起强烈的反响。

三、解释诗中的“互文”。

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足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

四、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全诗。

2.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编一段故事,

篇(8)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

一、新课引入: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讲解: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克/厘米3)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2.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篇(9)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a.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b.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篇(10)

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我们知道照明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别是学校、家庭学习环境照度达不到标准,危害学生眼睛健康,为了提起人们对此关注,为保护视力,国家规定了照度标准,以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好条件.因此照度作为常识介绍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法建议

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

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具: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照度的概念

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

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

2.影响照度的因素

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限定条件:同一光源

研究内容: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

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

进行眼睛的保健卫生教育.

三、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调查学校教室里的照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

制订测定计划和测定方法;查阅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篇(11)

一、上街安全提示

1.不要在街上接、打电话,需要时请进入路边的超市、商场、商铺等安全的地方。

2.不要在非空调车的靠窗位置接打、玩弄手机。

3.出门钱财不显眼,可放在内衣口袋里,并扣好钮扣和拉链。

4.请避免携带手提电脑外出,请勿携带有明显标记的手提电脑包。

5.在街上行走,请选择路基内侧,并请妥善保管好您的手提包,切勿随意地背、跨在肩上;请注意骑摩托车或面包车抢劫几乎都发生在马路边上或自行车道中间。

6.单人乘坐出租车时(尤其在晚上),请记住车牌号,一旦发现异常,马上打电话联系家人或朋友,并大声地告诉对方您所乘车辆的车牌号和目的地。

7.避免经过偏僻、阴暗的角落或区域,避免晚上单人上街,确实因事太晚时,请通知家人在路口等候;女生在夜晚要避免单独与陌生人同乘一部电梯。

二、出行安全提示

1.避免身上带大量现金,随身携带的现金分几处保存。

2.现金与贵重物品切勿外露。

3.旅行中,随身行李请勿离开自己的视线,包括行走、乘车、等车、过安检门时。

4.请乘坐车况较好的正规公交车,避免乘坐超载车辆。

5.单人旅行时,请勿在乘车、等车中途睡觉。

6.不要理会陌生人的搭讪,远离那些陌生但却非常热情的人,如主动带路、主动帮忙买或看管东西等等。

7.避免在火车站和汽车站里随意向人问路,居心叵测的人正等着呢。

8.避免在火车站和汽车站里买东西,那里大部份是假货且昂贵,有时问了价不买都不行。

9.避免在火车站或汽车站里打公用电话。

10.行前带好手机并随时充足电。

11.不要接受陌生人赠送的物品,尤其是香烟或饮料和食物小心m药。

三、居家安全提示

1.请注意安全使用燃气或煤气,使用安全合格的燃气器具,防止泄漏。

2.请注意安全使用热水器,使用煤气热水器时务必保障通风。

3.出门前请检查门窗是否全部锁好。

4.请检查您家里的阳台、窗户是否容易让其他人侵入,如翻越、攀爬等。

5.任何未经核实的送货上门/维修人员,先通过可视对讲系统或猫眼观察,再打开门确认。

6.但确保防盗门或安全锁是锁上的.任何时候,不要给上门推销的人员开门。

7.为避免电路负荷过大,切勿将过多电器连接在同一电路。超负荷不但会引起电线过热损坏绝缘体,更会引起绝缘体或附近的物品失火。

四、燃放烟花安全提示

1.注意到指定的销售点购买印有厂名、商标及燃放说明的正规烟花爆竹。

2.注意选择适当的地点燃放。燃放地点必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仓库、露天货物堆场、加油站和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也不能在窗口、阳台和房屋内燃放,不可向下燃放或投掷鞭炮。农村学生燃放烟花爆竹,要远离柴草垛及房前屋后。

3.注意观察落地情况。燃放烟花爆竹不能一放了事,燃放升空的烟花爆竹时,还要注意观察其落地情况,如果落在可燃物上,并仍有余火,应立即采取措施,将余火扑灭或将残片移走。

4.注意存放在安全地方。买回家的烟花爆竹不要靠近火源、热源、电源,并要防止鼠咬,以免烟花爆竹自行燃烧、爆炸。

五、火灾处理方法提示

1.发生火灾,要马上利用周围可用工具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同时拨打“119”报警。报火警时要镇静,切莫惊慌,要讲清着火点的准确地址名称;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以备消防部门随时联系了解火情;报警后要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2.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3.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办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4.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切不可乘坐电梯。

5.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火苗。

7.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窗缝,并泼水降温。

8.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9.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下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利用绳子或把床单、被褥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拴在窗框、暖气管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危险。

六、公共场所安全提示

1.春节期间,各地均会组织大型灯会、商场促销等活动,同时,许多歌厅等娱乐场所也生意兴隆,这些地方往往聚集了大量人员。出入这些场所,要时刻注意安全。

2.在公共场所遭遇人员踩踏、火灾等险情时,一要保持镇静,在相对安全的地点短暂停留;二要注意收听救援组织者的喊话,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尽快从就近的安全出口有序撤离,切勿逆着人流行进或抄近路;三是在人群中不小心跌倒时,应立即收缩身体,紧抱着头,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3.进入公众场所时,要提前观察好安全通道、应急出口的位置。

4.参加大型集会时,尽量着平底鞋,可以很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不易摔倒。

5.人群十分拥挤时,要用双手抱住胸口,以免内脏被挤压而受伤,能靠边走最好靠边,以减少人群压力。

6.在游乐设施出现问题时,要牢记3点:在游玩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感到难以承受时应及时大声提醒工作人员停机;出现非正常情况停机时,千万不要乱动和自己解除安全装置,应保持镇静,听从工作人员指挥,等待救援;出现意外伤亡等紧急情况时,游客应在有关方面的指挥下,及时疏散、撤离。

七、春节放假、返校安全10条

(一)放假回家注意事项

1.放假回家过年了,坐车回家的同学途中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贵重物品贴身放。当心热情的陌生人,尤其是既穿着体面又热情大方的。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无论出于安全还是礼貌,

2.离校时应认真检查寝室,关好门窗,检查水龙头、饮水机、电源插头等水源是否关闭;假期不要将钱财等贵重物品放在寝室内。

3.各寝室成员要整理好个人物品,放置有序。不要在寝室里存放现金和贵重物品。

4.各寝室最后一个同学离开宿舍时,要切断电源、关好窗户,锁好门。

5.合理安排寒假期间的作息时间,学习、生活规律有序;饮食有度,不酗酒、不赌博,注意身体健康。

6.回家途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安全,尤其是交通安全,回家路途较远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转乘车时间和车次,以免误车、误点;注意财物安全,回家途中,由于人员稠密,车厢拥挤,失窃现象难免,请同学们务必看管好自己的行李和随身物品;不要与陌生人讲话,更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承诺或诱骗,避免上当受骗。

7.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饮食安全,防止暴饮暴食;注意雪滑天气,出门注意交通安全;不到河冰面滑冰。

(二)开学返校期间的注意事项

1.不要乘坐非法营运及超载车辆,遵守交通规则,时刻注意安全。

2.在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要提高警惕,保管好自己的钱包和贵重物品,防止被扒窃。

3.返校途中最好结伴而行,同学之间相互照顾、提醒。途中如发生盗窃、诈骗、被伤害等案件。

【初中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二】教育重点:

让学生清楚假期中哪些事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搜集以往在春节和寒假期间发生的不安全事例并画成图。

2、拟定假期安全注意要点。

课 时:1课时。

教育过程:

一、讲明安全守法的重要性,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谈话引入: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快要结束了,同学们盼望的寒假即将到来,在假期中你们不仅有了更多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来放松一下,而且还要过欢乐喜庆的春节,你们可以走亲访友,可以穿新衣、放鞭炮……总之,这一段时间时你们一年中最轻松、最愉快的日子。但是这期间最容易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你们搜集到的在这一期间曾发生的不安全事例。

2、出示在以往寒假和春节期间发生过的不安全事例,并由画图学生介绍事例。

图一:几名少年在游戏厅玩时,因游戏厅失火无路可逃而丧生。(略)

图二:几名少年在燃放鞭炮时,一男孩被炸伤眼睛。(略)

图三:几名少年在河上滑冰,一个小孩不幸溺水。(略)

图四:一个小孩横穿马路,被车撞伤。(略)

图五:一个小朋友在家中看电视,自己插电源不幸触电。(略)

3、小结:从以上几件事例中,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在寒假和春节期间如果放松警惕,如果不懂得自我保护,就会酿成大祸,令自己和家长悔恨终生。因此,同学们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都要做到不安全的事不做,不安全的地方不去。

二、师生讨论:结合课前学生自拟的注意要点,共同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

(一)在家中

1、不要接近和随便触摸带电物件,以防触电。

2、不要自己动燃气灶、热水器等,以防烫伤或煤气中毒。

3、不能沉迷上网和玩游戏。

4、不许参与迷信赌博及不利身心健康的活动。

5、不看黄色书刊、影视片和不健康网页。

6、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防止食物中毒。

7、科学,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

(二)户外游戏

1、不到坑河滑冰。

2、不到偏僻、危险处玩耍。

3、不攀登电线杆、树木或高墙等。

4、外出乘车或过马路,最好由家长陪同,遵守交通规则。

5、到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卫生。

6、不进网吧和游戏厅、歌舞厅。

7、放假期间一律不许到校活动。

(三)介绍有关安全的知识。

1、认识防火、防电、交通标志。

2、记住119、110、120等特殊电话号码。

3、记住家中、父母、老师的电话号码,如遇危险情况尽快联系。

4、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外面,如果是自己不得和陌生人说话。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
发表咨询 投稿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