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警务化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20-03
公安院校是培养训练人民警察的重要基地,按照人民警察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必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方针,对学生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实行警务化管理。人们常常认为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仅指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警容风纪、内务制度、纪律作风等方面的管理,似乎它与教学及学校的其他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院校整体教育功能的发挥。
一、警务化管理的内涵
一般意义上的警务化管理,是指公安机关对一切警察事务的管束和治理。与此相应,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应当包括公安院校的各个部门根据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警察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参照有关的警察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对学生所进行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知识传授、习惯养成和技能培养的过程。也就是说,其内容既应包括学管人员的管理,又应包括各科教师的教育及教务、后勤等教学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而其中对学生的警务化转变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学生管理工作和各科教学工作;其目标,既应有对学生道德品质、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应有智能及体能等各方面的培养[1]。
二、警务化管理功效上的“严”要求
公安院校是为公安队伍打基础的学校,从踏入公安院校大门的第一天起,就对他们实行严格正规的管理,对于促进学院素质的提高、适应未来公安工作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使严格正规真正达到科学、系统、全面的标准,重点在“严”字上做文章,以不断优化严格正规的效果。在学校建设特别是管理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把严格正规作为明显标志、过硬项目、经常现象、传统优势和拳头产品,作为一项有特色的项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一)严之有据
就是坚持依法从严治校,按章办事。增强严格正规的政策性。严格正规是以“公安院校军事化管理条令”和公安工作实际的有关规章制度为依据的,决不是也不能是脱离上级的要求而别出心裁地搞花架子,脱离学校担负的主要任务去做表面文章。具体地讲,院校管理要符合“军事化管理条令”的规范。警察礼节、警容风纪、日常管理、执行纪律、实施奖励、政治教育、后勤服务工作都要按照“条令”的要求具体实施。各级领导严格按照“条令”进行指导,基层单位严格按照“条令”管理队伍,教员严格按照“条令”组织教学。全体人员按照“条令”严格规范行为,培养作风。也就是说,我们在整个工作中,始终坚持强调“条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严之有法
也就是说,在实行严格正规的管理教育,认真落实“条令”和各项制度的过程中,要有联系本单位实际,体现本单位特色的“招法”和具体措施,提格正规的可操作性。那种上下一般粗、传声筒式的工作方法是很难适应警察队伍建设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有公安工作基础训练特点的严格正规的工作套路。从工作范围上,逐步确立严格正规的概念,不光使管理教育工作做到严格正规,也使教育训练、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等做到严格正规。
(三)严之有理
就是要注意教育引导、启发觉悟、增强自觉性。对管理者而言,制订的计划,开展的活动,采用的手段都要符合上级的有关要求,符合学校建设的需要,符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被管理者来说,接受严格正规的管理教育,则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培训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习训练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当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政策、划清界限,避免急于求成或操之过急等情况的出现。在强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同时,要讲清道理,明确意义,不仅要使每个同学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强调集中统一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能压制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强调严肃纪律、赏罚分明的同时,要注意文明管理,以理服人,既不能简单粗鲁、以罚代教,更不能滥施纪律;在强调按职管理、按级管理的同时,要坚持在法规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强弱都要一个标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不搞上下有别、亲疏厚薄。
(四)严之有度
即在工作中贯彻严格正规这一指导思想时,要注意研究教育、管理对象的具体情况,增强严格正规的准确性。只有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掌握了解其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才能恰到好处地开展严格正规的管理教育,使得我们所开展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管理和被管理这一矛盾的双方互相统一协调。可以按以下三个阶段来把握的:第一,教育适应阶段。主要是每年的学生入校,贯彻以教育为主的原则,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上级的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学习学校关于严格正规的有关文件、规定,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引导他们认清公安院校的性质、作用,认清严格正规对警察成长的重要意义,启发他们自发、自觉、主动地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去做。第二,全面培养阶段。当集训结束,学员进入全训阶段,干部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后,就要加大对他们的管理力度,注重“形”的塑造,引导大家和学校其他人员一样,时时、处处都用严格正规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实践严格正规标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第三,养成培养阶段或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学员都到了学校生活的中后期,思想上容易产生麻痹情绪,工作中也容易出现疲沓现象,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而,这一阶段要做到教育和管理并重,一方面通过深入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家对严格正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从自身做起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及时发现倾向性的问题,把各类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问题突出的必要时还应采取组织手段,执行必要的纪律,努力使学员们逐步做到严格正规的“四个一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
(五)严之有方
就是要遵循规律、讲究方法,增强严格正规的科学性。抓严格正规要着眼不同阶段的任务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做工作,坚持以教育为主,以打基础为主,以增强能力为主的原则,帮助学员在严格正规的工作中提高认识,提高觉悟和锤炼素质。还要着眼于不同对象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地做工作。对基础较差、能力较弱、反应较慢和问题较多的同学,必须耐心细致,加强帮教,要防止和克服主观臆断、简单粗暴的现象。对素质比较好的、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也应有必要的监督机制,防止出现人为地降低工作标准和“灯下黑”等情况。因此,各级管理者要注意加强学习和锻炼,不仅要解决严管、敢管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会管、善管的问题。比如,这几年我们在管理教育工作中,探索采取的一大型集会、组织公共场所的集体活动为载体,培养学员的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培养学员争先创优积极性;以了解社会实际为载体,培养学员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实践雷锋精神等做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严之有恒
就是要常抓不懈,严格养成,增强严格正规的持续性。严格正规贵在经常、难以养成,必须下苦功夫、细功夫、长功夫。在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长期抓,抓长期”的思想,制订工作计划和措施,基本上应涵盖学员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相继建立起严格正规工作的调查研究、骨干培训、工作计划、目标责任、检查批评和总结研讨等项制度,对学坚持从一入校抓起,从一日生活、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抓起;把严格正规划入学校党委的工作议程,坚持经常抓、反复抓,即重视抓好“每一次”。学校已初步形成了抓严格正规工作实行宏观调控、统筹安排,并注重在具体工作中,引导和要求各级行政主管之间,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项工作之间,加强联系,互相学习,积极配合。主动在能力上的互补工作。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确保学校的严格正规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为公安战线培养更多的具有“四有”素质的合格人才。
三、教学管理工作的警务化功效
警务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体到每一个公安院校的学生,这个过程表现为学生在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活动的促使下,完成从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向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的转变。这种转变首先应从掌握各门课中的警务工作只是开始。因此,公安院校的各科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警务化管理的目标体系为指标,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管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单科教学与整体教育结合起来[2]。
(一)建立相对具体的目标体系
应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化解为分项指标,贯穿到各门课程的各章教学中去,每章内容都应有较明确的逻辑线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三基”要求,并通过讲授、自学、提问、讨论、书面作业等形式促成目标的实现。同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掌握知识—达到熟练—形成技能),规定目标实现的不同层极:基本目标:克服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心理及行为惰性,尝试用合乎“警务”工作要求的方法进行学习、思维、表达及交往。提高目标:把握有关警务知识,纠正不良的思维及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理性思维、规范表达、良好交往等方面的习惯。体验目标:养成较强的适应能力,掌握运用有关警务知识解决一般性问题的工作方法,并形成基本的工作技能。
(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四级案例教学法”
为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在精选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实行“四级案例教学法”。即按照学生对理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四级认识规律,将案例由浅入深、从零到整地穿插到四个层次中去:第一步,运用片断案例,解释个别观点; 第二步,运用个别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第三步,运用完整案例说明系统理论;第四步,运用系统理论分析完整案例。借此,最大限度地强化案例的教学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
(三)重视“以点带面”的活动课程
所谓“活动课程”,指在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的多种以“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为特征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消化和补充课堂知识、培养和锻炼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应本着“教师与学生统一,课内与课外统一,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的原则,倡导和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由学管老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在学习内容、方法上列出计划,对小组同学进行一定的课外辅导,借此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开展书面写作、口头发言、演讲、辩论、知识总结、课外阅读等活动,以深化课堂知识、提高基本能力、并逐步养成基础技能。同时,以使课外见习及实习活动与整个警务化管理的目标一致,还应为学生列出“实践活动课题”,作为学生在校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
(四)采用知识成绩与能力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考核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我培养的重要手段。警务工作有着极强的实践性,为此,公安院校的各科考核方法也应采用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知识考核可占80分,建立题库,将课堂讲授内容与教材内容及课外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能力考核可占20分,考察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思维能力及由此反映出的学习态度状况、课堂及课外笔记情况、书面作业水平等。
四、学生管理工作的警务化功效
学生管理工作历来被视为警务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应围绕警务化管理的目标,努力使具体、复杂的学管工作系统化。既做好狭义上的警务管理工作,又促进教学和其他管理活动的开展。
(一)强化思想工作,培养良好品德
应围绕警务化管理目标中的道德目标的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既有系统又分阶段的教育。对一年级新生,可结合学校的“入学教育”内容,重点进行端正学习动机、遵守制度、纪律和提高政治觉悟教育。对二年级学生,可结合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形式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主;三年级是学习专业课、养成专业技能的关键时期,应强化学生的传统观、实践观、成才观教育。同时,还应注意“特征点”教育,在开学后、放假前、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等特殊时间安排有关方面的思想教育活动,将平时教育和特殊时间教育结合起来[3]。
(二)严格日常管理,提高专业能力
学管教师应将学管工作目标与专业课的能力目标统一起来,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养成“善思、巧做、能说、会写、好交、勤学”等多种技能。其一,可放手让学生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促其对学校的有关现象进行评议,从而培养其思维习惯;其二,可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学雷锋做好事等,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提高行为能力,逐步达到“巧做”;其三,可经常举办演讲会、文艺晚会、队务会、专题讨论会等,要求学生“能说”;其四,开展练字、举办征文比赛、组织《通讯写作》讲座、写读书笔记、向报刊投稿、参加省市及校团委征文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多做文章,提倡“会写”;其五,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外单位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其交往能力;其六,按照现代教育观“学会学习”的要求,大力提倡课外学习,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引导学生“会学”。
(三)创设良好环境,陶冶学生身心
首先,各种方法并用,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采取理论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典型示范、对比鉴别、对话咨询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正确导向、榜样激励和矛盾化解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其次,注意多方参与,促进良好校风的树立。学管人员应配合学校教学、研究、党团、学生会等各部门,积极主动地承担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生产劳动、政治活动等各项任务,尽力发挥学生管理部门对决策层的助手作用、对任课教师的配合作用、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和对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同时,应加强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努力发挥社会文化的正向功能。如与有关地方公安机关联系,了解对毕业生的需求、做好毕业生表现情况的反馈工作;向学生家长发放联系卡、与有关单位建立警民共建关系等,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4]。
总之,教学结合是促使公安院校全面、科学、系统、有效地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只有把握警务化管理的范围扩展到公安院校的所有工作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和管理活动的整体效能,使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向人民警察的转变,培养出合格的公安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坤庆.精神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2.
1、基本涵义。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项信息组织和处理方式的革命。监区警务网格化管理,是社会网格化管理的借鉴、迁移和延伸,即以网格警区为基本管理单元,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囤警网格,建立起“权责明确、条线清晰、节节相连、分工合作、责任到人、覆盖全面”的值勤模式,实行“定格、定点、定人、定责”,通过强化单元网格的巡查防控,加强值班民警对监区的管理能力,对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反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和解决,从而有效掌控管理区,压降罪犯违规率,提高改造绩效。
2、理论涵义。效能是管理的逻辑起点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根本特征。监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即以警务效能为导向,彰显三项特质:一是职责细化到员。优秀的管理者 + 无所事事的员工 = 管理事倍功半。这一公式揭示了“人尽其责,各尽所能”的效能管理真义。按照江苏监狱系统执法标准化的要求,监区现场带班须要1名带班领导,2-4主副班民警,1-2名以上机动班民警。针对每班警力增多,而分工模糊,职责过粗的状况,每个警务网格可设“四大员”(狱情信息员、监管安全员、教育矫治员、劳动管理员),实行“区”“格”划分,“警”“员”挂钩,建立“网格民警职责分工图系”,从顶层设计上保证效能管理到位。二是警力优势互补。配置网格警力,贯彻“能岗匹配,结构互补”的理念,注重年龄、经验、能力、性格、心理特征等因素的有机合成,网格组织具有协调整合工作目标与个人需求关系,发挥“互补聚力增效”的功能。三是运作规范高效。践行现代警务理念,以信息化推动网格化管理,实现值勤流程再造。围绕岗位目标责任制,构建“效能矩阵”:在每个值勤环节上列出责任人,将单元、工序、名称与履职具体内容、要求、目标、责任人合在一起;在现场管理、业务处理、功能协调等方面确定统一规则,实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推动实现工作跟着规范走,责任跟着履职走。
二、监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模式
“安全来自监区、效益出自车间”,监区警务网格化管理无疑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其模式要凸显“管区网格化、用警集约化、执法规范化、反应灵敏化、考核信息化”的效能管理特征。
1、网格化设置警区。押犯监区按照生产型和功能型监区,合理设置网格警区。以试点监狱为例,生产型监区按照生产特点、厂房布局和罪犯构成,原则上每条生产线为一个警务网格,每个监区设4-5个警务网格,分别为__监区第x警务网格,每个网格区域 60名左右罪犯(不同网格区域罪犯可统一制订不同的标识)。功能型监区按照不同的功能性特点、监管区域和罪犯构成,合理设置警务网格。如后勤监区以罪犯的工种、改造任务和劳动场所作为划分依据,分为菜组、烧制、服务、水电维修、瓦辅、卫生等 6 个网格警区。遇有监内维修和基建任务,须建立临时网格。
2、集约化配置警力。在试点实验中,每个网格警区按照“1+1+4”配置警力,即:每个“网格”由1名挂钩监区领导、1名网格长、4名网格民警组成,网格民警分别担任狱情信息员、监管安全员、教育矫治员、劳动管理员,“网格四员”在业务上由监区条线专职民警指导。监区在班次安排时,每个网格安排一名民警在班,“四员”相互错开,保证同一班次中“四员”齐备。在带值班时,“四大员”承担当班期间全监区的相应职能,以实现防控“零距离”、管理“全覆盖”、诉求“全响应”。
3、规范化定置职责。按照执法管理标准化、监管安全精细化管理等要求,细化网格内岗位职责、责任制度、岗位规范和工作流程,并将之统一制板上墙、设栏上网,予以明示,使民警形成清晰的时间化、标准化和程序化概念,力求“岗位零隐患,制度零折扣,执法零缺陷,履职零差错”。挂钩监区领导,对警区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调配当班警力,合理布置任务,协调处理值班时各项事务。网格长,专司警区的监管、改造、生产和民警管理工作,由其提出网格内罪犯考核、奖惩建议,提出网格内民警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建议。网格民警,履行带值班职责,严格落实直接管理和“走动式”管理,同时,狱情信息员负责当班信件收发、亲情电话复听监听、视频监控回放、重点人员动态排摸等项工作;监管安全员负责当班监管设施、重点部位、劳动工具使用管理和检查;教育矫治员负责当班罪犯主题教育、矛盾排查化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劳动管理员负责当班生产组织、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等项工作。
4、灵敏化处置狱情。根据网格内出现问题的易难、轻重、缓急程度,分别制定处置流程,第一时间介入,迅速妥善解决,避免问题发酵升级。对一般性狱情,网格民警负责现场处理,做好登记记载;对需协调的狱情,网格民警现场受理,并向监区值班领导汇报协调处理;对突发性狱情,网格民警立即报告监区值班领导,监区值班领导组织紧急处理,网格民警现场跟踪;对需审批报告的狱情,网格民警负责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向网格长报告,由网格长报监区领导审批,遇紧急情况,由网格民警直接向监区领导报告审批。
5、信息化明置考核。试点实验中,监狱在内网设立监区警务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分为通知通告、每日一记录、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评比等四个栏目,分别按照监狱、党总支部(公司)、监区设定管理进入权限。监区由每日值班领导将当班期间网格内考核情况录入系统,主要有:网格民警履职及分管工作完成情况,各网格警戒设施与劳动工具检查情况,重点人头及内控对象表现情况,罪犯改造秩序情况,个别教育及心理矫治情况,及时排查出的隐患问题情况, 生产进度及产品质量完成情况,被监狱或督察组查到的问题或通报表扬情况,视频督查检查情况等。监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对所属网格的具体考核办法,监管安全方面参照监狱 4A 等级评估考核办法,生产劳动参照公司生产管理办法,对民警及时兑现考核,各监区每月对所属网格进行排序考核,监狱则常态化开展“复线”督查考核。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对网格动态性划分等级,科学规范地兑现绩效考核,以此警示和激励网格单元深化整改,推进工作,并且考核结果与每月值勤标兵评比挂钩,每年开展评比表彰优秀网格、优秀网格长活动,优先提拔担任网格长的科级后备人才。
三、监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实证
在“建设现代监狱、推动领先发展、服务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将网格警区作为监狱管理的最基本单元,从根本处强化效能导向,对深化现代警务改革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验证明,网格化警务管理较之粗放型监区警务模式,更能体现“集约、规范、精细、效率”的效能管理原则。
一、重视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协调发展的必然性
1.1警务化管理的意义公安院校是为我国的人民警察培养后备人才的院校,作为武装性质的人民民主的重要工具,各个公安院校一定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使整个人民警察队伍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所以,在各个公安院校在进行日常的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系统的警务化管理制度。警务化管理对我国公安院校的长期发展,为我国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提高我国人民警察的总体水平有重要意义。
1.2警务化管理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警务化管理对于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公安院校要培养适应时展的预备人民警察,因此他们从入校的那天起就受到警察理念,警察思想的熏陶,这样的环境下使学员更能够塑造出学员的警察意识,使他们更能够坚定自己人民警察的立场。实行警务化管理能够使学员始终保持优良的职业作风和保持严格的纪律性,经过长期的警务化管理,能够使学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自主的保持自己的纪律性,形成了忠诚、坚毅、吃苦耐劳的警察品格。这是警察院校与其他普通院校在管理方面的最大的不同点。公安院校有其行业特点,所以在警察院校进行警务化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员的个性发展,在警务化管理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为学员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有时候,学员的个性发展违背了警务化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学员的个性发展服从于院校的警务化管理,要让警务化管理去约束学员的个性发展,没有警务化管理的个性发展,就会使学员失去严明的纪律性,失去警务化管理的意义。
二、正确处理好学生个性发展与警务化管理的辩证关系
2.1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管理,它通过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校园环境,提高学员的警察素质的培养。这种管理模式并不等同于封闭办学。我校长期以来通过开放办学,使得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明显提高。我校与多个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其中包括深圳。通过实行学警结合,校局互动的办学模式,让学生实践锻炼中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搭建平台。通过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学习公安人员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警察职业技能的提升。
2.2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严明的纪律,强调集体行为的统一规范,强调制度条例的约束等,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彰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现代高等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需要创新机制,将纪律的规范性、行动的统一性、行为的约束性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警务化管理主要通过队列操课、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等载体来体现,并且通过经常性的检查来贯彻落实。在某种程度上,警务化管理容易导致学生自我管理的弱化。因此,学校在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中,十分注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警务化管理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校团委和各大队建立了如督察队等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参与到警务化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警务化管理中体现学生主体性,使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加明确学习目的,自觉性更强,更能有效地自觉进行警察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其次,积极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精力有宣泄之道身心有释放之所。所有这些,都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发挥之地,同时自身的组织策划宣传发动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言语表达文字写作特长技能等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全面调动提高。
2.3社会发展、竞争激烈、学业压力、艰苦警训等带来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在严格的警务化管理面前易感到更大压力,以至违反规章,所以我们在严格在警务化管理同时,建立关怀、人文管理意识。管理要有针对性,要深入学生内心,同时把学生看作是同学、朋友进行平等交流、对话。让学生从管理中学会服从,学会尊重人,学会处事的方法原则,这不是不讲管理原则,而是严格管理的另一面。学生从学校接受到管理严格无情的一面,又接受到管理宽怀感性的一面。
在公安院校强调严格管理的同时,更要充分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坚持警务化管理与个性发展相统一,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体发展在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是对立而是完全可以统一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一种综合性人才,他不仅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智能素质、社科人文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机制,在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中培养创新能力,适应培养公安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卓.从几件小事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研究,2007,(10).
[2]裴仁昌.也谈警务化管理与学生发展.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3]韦志兆.论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4]胡宇南.浅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4).
关键词 :警务化;科学化;法治化
当前,各警察院校都在积极调整战略、提升发展内涵。深刻认识警察院校基本学生管理模式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警务化管理的育人功能,对全面提高警察院校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警察院校是为公安、监狱、劳教系统输送各类高素质警务人才,其人才培养作为一种特殊的专门的职业教育,需要通过警务化管理的法治化和科学化,以人民警察的标准要求警校学生,培养学生警察意识和警察观念,训练他们的警察作风。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与工作实践的衔接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体建设
主体建设是提高当代警校大学生所需职业素养的建设。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单一机制改革对行业性、特色性很强的警校发展效能有限,系统科学的充分利用可安全、有效、正确地推进警校教学质量管理开发。①实现警校学生的主体建设则是系统科学的充分利用的一种。实现对警校大学生的主体建设,有利于提高警校学生个人素养,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需要从培养警察大学生忠诚意识、法治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等方面入手。
1.忠诚意识
铸造警察大学生忠诚警魂是当代公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也是警察院校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通过建设公安高校特色大学文化,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对学生浸渍濡染的作用,达到培养学生深厚的警察文化素养、培育学生的警察忠诚意识的目的②。
2.法治意识
培养警察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对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警察大学生法治意识是警察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警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塑造其正确的法治意识,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3.服务意识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高质量的服务意识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警察大学生应该自觉培养服务意识,把服务意识的培养作为接受教育的重要部分,有助于警校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认同感,从而为未来的工作助力。
实现警察大学生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关注警察大学生自身人格发展需要,帮助警察大学生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培育职业情感、认知职业责任。第二,在方法上,树立学习典范,帮助警察大学生树立职业道德的主体性精神典范。第三,在实践中贴近社会现实,以学校和工作岗位合作作为纽带,建立有职业特色的主体性道德伦理教育体系。
二、制度建设
1.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实现警察院校优良管理的制度建设对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具有促进作用。学生管理制度能让警察院校学生在长期交往、特殊管理下自发形成并被学生无意识接受的行为规范。一旦这样的行为规范形成,外部制度内化进入每个警察院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便会为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提供持续动力。警务化管理是独具特色的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共同的管理模式。③警察院校的人才培养作为一种特殊的专门的职业教育,就是要通过严格、规范的警务化管理, 以人民警察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警校学生,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和警察观念,训练他们的警察作风,打造他们的警察形象,塑造他们警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实现警察教育和警察岗位、警校学生角色和人民警察角色的“无缝对接”。
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是实现警察院校优良管理的制度建设的基础。制度建设是指可供人们选择制度安排的范围,是使人们通过选择制度安排,追求自身利益的增进受到特定的限制。实行警务化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是警察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决定了警察院校特殊的培养目标和特殊的学校性质,决定了警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同时更决定了警察院校特定的制度建设机制。作为这种特殊人才培养模式核心体现的警务化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本质上必然是为培养未来高素质警务工作人员服务的,育人是其根本宗旨,警务化管理的育人功能是其内在的本质性功能,这就要求有一套优良的管理的制度建设机制与之相配合。
2.学生权益保障制度建设
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的实现是警校学生权益保障建设的保障。警校学生是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的实现的最终、最大受益者。这种收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的实现有利于为学生权益提供法律保障。警察院校的学生接受特殊的警务化管理,在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上会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为在今后从事法治工作、处理案件打下了基本的法律常识基础。学生权益保障法治化的实现需要警察院校的领导、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给学生灌输不可或缺的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其二,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的实现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近年来,警察院校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警务化管理的同时,采取了很多措施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得到大力加强。④
学生权益保障建设对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工作的完成有指导作用,学生权益保障建设是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的实现的重要目标。学生的在校活动、教师的工作方向、学校的决策制定等活动与学生权益保障建设都息息相关。学生权益保障建设对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工作的完成的指导作用,尤其体现在为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管理方法指出了方向。学生管理和权益保护的法治化的实现同时,也对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警察院校在警务化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法治权益保障意识的培养,而这也更有利于学生个人法治素质的提高。
3.学生法治活动激励机制建设
学校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是正确诱导学生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实现学习目标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增加其满意度,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关乎学生是否积极进步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警察院校学生管理活动中也是一样。无论什么样的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警察院校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和激励,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警察院校特色、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开放激励体系。例如,从校园守法行动量化考评机制,警察大学生法制活动服务奖励机制,警察大学生实习基地法治实践能力考核奖励机制等。
三、环境建设
警察院校环境是警察院校师生员工赖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警察院校环境建设的目的就在于为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和改善一系列条件。环境是由诸种条件构成的。所谓环境建设实际上指的是对构成环境的诸种条件的建设。⑤可以说,环境建设是警察院校各方面得以开展的基础,是促进师生员工勤奋学习和工作从而形成优良校风的条件,对警察院校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促进和保证的作用。
1.硬件设施建设
硬环境一般是指较易进入人们视觉的因素,具有较强的物质性。比如,设施环境、教学环境、娱乐环境、生活环境等。警察院校的硬环境建设对教师和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具有强调作用。通过构筑校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园林建设、实行警务化管理建筑、景点与人文景观,教学与生活设施以及绿化与清洁工程等,通过硬环境的建设为警务化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制造良好的氛围。
2.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众所周知,人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发展,而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理所当然地要有方向明确、相对独立、品位较高的文化环境。警察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警察文化和校园文化双重特点,它是警察院校师生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具有警察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例如,举办模拟法庭,表演法制情景剧,悬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从我做起”横幅,举行学生签名仪式等。
四、实践建设
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为专业型人才培养中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当前法治警务已经成为世界警务改革的共同方向。我国警务改革要求走警务法治化建设之路;尊重法治精神;倡导警察院校学子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完善警务规范;拓展警察职能,兼顾各方利益诉求。这样的变革必然导致警务改革面对与警察院校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机制衔接问题。而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的完成则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教育方法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从而使其更有利于专业型人才培养与警务和法治建设的机制衔接问题的解决。
法治中国建设对警务人员的法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警务法治人才开发利用建设也需要靠警察院校培养出更合格的学员,警务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建设因此显得更加必要。专业型人才培养,对实现学院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提出了时代性要求。当代警察大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今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进而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专业水平培养有十分重要意义。专业型人才培养与警务和法治建设的机制衔接问题,需要警察院校的学生在学校要有法治思维、正义感、责任感,成为一名合格的警务人才;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要有法治精神,要成为一名合乎时代精神的法治工作者。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警务化管理科学化、法治化要有创新精神,要紧跟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国家警务法治人才开发利用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贡太雷.系统视域中警察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变革与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4(1).
[2]林平,吴小虹.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与学生忠诚意识的培育[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2).
[3]卜安醇.论警察院校环境建设[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7(2)。
[4]张洪波.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问题探讨[J].公安研究,2010(7).
警务化管理作为警官院校进行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它的特色为培养高素质的预备役警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时,它对于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影响也显得更为明显。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在该种管理模式下出现了许多不良的情绪问题,笔者试图探讨警务化管理和大学生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动两者的和谐发展。
一、警官院校的管理模式及其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院校,警官院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必要性。警务化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适应了培养大学生军人素质的要求,又很好地把警务化管理内化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它对学生情绪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在于管理方式的严格、规范、统一,会带给学生一种对抗、紧张、刺激、冒险、好奇等感觉,他们在这种紧张、刺激的气氛下,产生一些应激状态下的自我体验。学校可以利用情境教育、移情体验、情感教育、舆论感染和榜样作用,强化学生的道德感,如服从的延续或提升、遵从社会规范、遵循规则、提升自信心等。消极的一面在于警务化管理的严肃性会带给学生心理上的挫折感,如对心目中浪漫大学生活的落差感、因盲目服从或缺少变化而导致独立性缺失、因自由或兴趣被剥夺而产生约束感和去个性化以及违反规章制度被处罚的挫折感等,还会感到人生非常迷茫,出现压抑、沮丧等负面情绪。
二、学生不良情绪的主要表现
学生在面对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时,极易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容易出现的情绪问题有三个方面。
一是暴躁易冲动。在警官院校中,大学生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有的比较外露,内心的情绪直接表露于外,情绪急躁易怒。有的同学虽然表现得被动和服从、百依百顺,但却牢骚满腹,内心充满敌意和攻击性。原因主要有:警官院校的学生以男生居多;警察的刚毅、威严、果敢、力量等显著的职业特质是他们的角色期待,因此好胜好强、强烈的自尊往往会充斥在他们的脑海里;严格的纪律约束和统一的行动要求与他们对个性与自由的要求产生激烈冲突。
二是焦虑不安。除了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特别是考试、考核)、就业、恋爱、生活焦虑外,警官院校学生的应激源相对要多一些,如训练、集合、备勤、站岗、高强度训练、射击、比武等。警官院校学生的焦虑主要表现为违纪违规焦虑、一日生活制度的应时焦虑、考试焦虑、比武对抗焦虑、人际关系焦虑、内务整理焦虑、专业角色焦虑、就业焦虑等等。
三是冷漠多妒。很多同学在报考警官院校时只凭对警察职业的一种热情和向往,而缺乏应对警务化管理的心理准备。事实上警官院校与其他普通院校不同,其“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警务化管理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学生个性表达的空间,加上违纪处罚严厉,时日久了,学生容易产生冷漠的心态。另一方面,警官院校各项学习、纪律、内务、体能等评比、竞争多而频繁,无法跟上整体节奏的学生如果比较消极,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引发对他人的嫉妒,人际关系剑拔弩张。
三、不良情绪的成因
大学生情绪问题的成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都要负有责任。单从学校管理方面来讲,学生的不良情绪折射出警官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存在以下题:
一是流于表面,失之内涵。目前,我国社会处于且将长期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种传统的、僵化的、守旧的、甚或腐朽的价值观激烈冲突,社会上的各种利益与诱惑不断渗透到原来壁垒森严的警察院校,诱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不断异化,警察类专业学生的思想从单一、纪律严格等专业特性转而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与社会形势的日新月异相比,警官院校的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学管工作一直沿用老做法;工作要求松紧不一,不能持之以恒;日常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缺场,让学生从思想深处就缺乏对纪律的重视……这都使得警务化管理重形式,轻内容。
二是重于管理,轻于教育。当前,警官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工作往往过于强调其管理功能,强调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纪律意识,以学生为被动的管理对象,一味地通过管、卡、压,要求学生盲目被动接受管理,满足于学生“不出事、不惹事,不添麻烦”的低水平绩效成果,而忽略了学生的热情和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人格发展,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不重要,不违规扣分就行”的心理。
三是强调统一,压制个性。警务化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把各种不同的个性群体锻造成一个强大、团结、统一的队伍,采取严格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但过多使用严格控制的形式和手段,不发挥学生的专长,不尊重学生个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没有鼓励创新,呆板、僵化、机械、教条、干燥的压迫,却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严于纪律,疏于关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各种规章制度涉及到日常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日常的生活事务,简单粗暴的管理执行方式却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与对规章制度的轻慢。机械地强调纪律和秩序,缺乏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甚至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四、调适不良情绪的对策
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学校领导、授课教师、辅导员老师等各级各类管理者要在管理活动中做好表率作用,用自身的实际言行来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在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专业技能与素养、管理能力与技巧等方面加强学管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入警务化管理中。对大一新生做好适应性教育,对高年级的学生开展考试与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健康讲座与课程,在警务化管理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正确面对各类问题,并积极地调节情绪。
三要理顺封闭式管理与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新世纪,“封闭”与“开放”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冷静地思考,掌握基本的知识体系,实现理性和自由的思考。高校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为学生认知世界架通桥梁,让学生智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学生的素质、品德受到良好的培训和发展。
四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的建筑风格、环境布局要突出学校的育人理念,而校园的文化活动则要传递积极向上的特质,鼓励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关爱、友爱、互爱的良好风气,从体能上、精神上、更从品质上对学生进行锻炼和培养。
五要精简日常管理程序。实践中,由于学管工作的需要,存在一些繁杂的程序,如一些不必要的请销假程序或者日常活动安排等,容易使学生产生更强的抵触情绪,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精简繁琐的程序,给学生提供更多时间与空间。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85-02
我国的高职院校经过近些年规模上的扩张和院校资源的整合之后,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已完成从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阶段转入以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为标志,开始了各自院校的内涵式品牌教育的思考,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提升内涵、发挥学校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上来。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就提出了“坚持重在内涵的发展原则,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内涵指标为建设改革的标准,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我院建设成为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模式,较强的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声誉,特色鲜明、行业先进、区域优秀的法律类高等职业院校”。鉴于以上因素,应有怎样载体作为平台来实现我院的规划目标呢?笔者窃以为将学生的警务化管理模式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的作为实现特色学生人才培养是非常有实践意义的途径之一。
1学生警务化管理模式纳入课程教学体系能提高我院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影响力
1.1学院谋求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办学功能;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管理等载体的先进性与创新性来体现。2003年升格后,我院一直致力于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的谋划与发展,经过了这些年的努力,办学取得一定的成绩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十二五”规划和书记、院长的年度报告都强调了“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增强学院特色为重点,以突出重点、亮点和特色为目标,要在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1.2先进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启示与及借鉴:笔者在近期有幸到浙江、广东相关的高职院校考察学习,见习了先进院校对人才培养特色的取得的成绩及具体实施的效果展现,受益匪浅。
浙江宁波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主要是“成功教育”; 该理念主张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和发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生成功体验的不断获得的教育。其具体实施的措施主要是用成功学改造公共基础课程,构建“大人文”、“大思政”、“大体育”,搭建“成功讲堂”、“素质拓展训练营”、“名片工程”、“思源基金”、“班级集体特色项目建设”五大平台,编写了特色课程《成功导引》,并将这些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中。 该院“成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自2005年9月始,历时5年余,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改革效果和人才培养效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的作用。其理念和做法对我院实施将学生的警务化管理模式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的是非常有启迪性的。
浙江工商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主要是凸现“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人才特色。具体的实施载体是在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有具体的商业文化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组织教师和行业专家编写了五本校本教材《宁波商帮精神》、《中小企业经营沙盘实训》、《理财实务》、《网店运行实践》、《创业计划书编写实践》;这些教材配置的课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设置为必修或选修;每生必需修完2至3门,方可毕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忠旨是:“人人会经商,人人会理财,人人会创业”。
2我院学生的警务化管理模式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的构想
2.1给警务化管理正名,避免实施管理中“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行为发生:笔者认为“警务化管理”是政法或公安警察类院校学生管理最基本的模式,主要是以“警务化规章制度为核心”, 通过严格的警务化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让学生生活、学习行为标准化、管理的程序化、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的一种学生管理模式。其方式是按警察的职业纪律和职业要求,将学生封闭在校园内进行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将他们分散的精力、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用在专业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上。不同的院校根据自身的管理条件,设定实施管理的载体或平台,基本要求离不开这些“《警务化管理条令》、《学生一日生活制度》、《就餐制度》、《请销假制度》等等”的规定动作。于是,许多政法或公安警察类院校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的按规定动作执行的现象。非常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缺乏“警务化管理”内涵的理解和研究。我院在警务化管理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全员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生警务化管理的真正目的与含义是非常必要的。
2.2解决警务化管理模式存在问题,使实施警务化管理模式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成为实施管理的平台:人才培养特色需要有“个性化”的内涵教育管理模式,学生的警务化管理模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它的管理形式和精神实质对很多院校基本是相同的,但是,要突出和挖掘我院学生的警务化管理的特色,笔者提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其内容和模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形成我院人才培养特色。对我院实施警务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第一,警务化管理理念不清晰,有严重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现象。如一些教管人员将警务化管理仅仅理解为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把学生看作被动的管理对象,出现学生一味听从教官和辅导员的安排做事,甚至对安排的事情的对与错,都没有自行明辨就去执行,甚至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发生。
第二、管理的形式僵化、老套,流于形式;缺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行为的养成培养。如我院的学生有严格的《学生一日生活制度》,每天学生有很多警务化的规定动作,如:列队上课、一日生活制度、警容、警貌动作训练等,但是许多学生思想上还停留在,“教官让我练,我就练”,不知道一个经过警务化的人,需有怎样的行为举止,非常缺乏警务化自我习惯的养成与保持。
第三、对科学的警务化管理的实施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管理上存在很多教育理念上的偏差。因此,需提出我院的学管人员或教育管理者,都必须深刻研究与学习警务化管理的科学内涵,懂得警务化管理的目标。首先是使学生“明了”、“服从”学校及社会的要求和规范,其次、引导学生形成习惯,自教自管强,将所灌输的规范内容化为个人的基本素质,从而实现德育的最终目标,即德教(思想和品德的培养)和心育(性格、人格、情感意志等自身修养的培养)的同一。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将警务化管理模式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学生通过警务化管理规章制度系统化的学习,将警务化规定动作纳入课程考核范围,学生只有严格的警务化理论和行为养成考核合格,方可毕业。
3我院警务化管理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具体实施的构建
3.1在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里增设警务化管理的课程:根据先进院校的人才特设课的开设方式,主要是在公共基础课中设置,由思政课教研室负责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的组织,在课时量上根据专业性质设定课程教学学时。笔者认为我院也可以借鉴其做法,在人才培养计划将警务化管理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由社科部承担此项教改和课改任务。因为我院至今尚未有一门课程以“特色鲜明” 教育理念形成我院特色教学成果。将警务化管理作为课程开发和建设,应该是符合我院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学生管理的需要,也是开发课程建设的需要。因此,对我院教学改革的内涵建设和课程改革建设来说,实施警务化管理作为课程开发和建设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而且是形成“特色”的课改、教改教学成果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3.2组建“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组织其编写教材用于教学:我院的学生警务化管理有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管理队伍。这些人员由各系的党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辅导员、教官等人员组成,他们当中有高职称、高学历的、也有有丰富教学经验及丰富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教官、辅导员。他们是开展警务化管理教学最好的人员构成。因警务化管理是以塑造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警务化行为的养成为出发点。因此、社科部的教师也是这只队伍不可缺的人选,甚至是将警务化理论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最直接的践行者。有了“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的人选,需要组织他们编写具有警务化管理特色的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工具。编写具有警务化管理特色的教材,即是对警务化管理科学内涵认识的体现;又是将警务化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技能的体现。因此,警务化管理特色教材的编写是个系统理论高度融合思考的过程,其本身的要求即要有学生理论学习的内容,又要有学生参与警务化活动可量化考核的依据,其编写的内容的深度不大,但是内容的知识性与实践性,可操作性和考核量化性的要求非常全面,因此,需要教学团队集中力量,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
3.3依据学生警务化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素质和警察警务技能的具体要求
(1)从新生入校开始,结合新生军事训练和体能强化训练的实机,由辅导员全面进行警务化管理要求的理论教育学习,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从理论上初步接触警务化管理,从行动上逐步接受警务化管理。
(2)借助我院引进的CRP系统,将警务化管理规定的内容,由教官负责监督学生完成,如学生每天的内务、集合、上课纪律、路队、起床、就餐、就寝等,学生一天所有环节进行量化考核登记,规定每周或每月有一定的积分要求,如果积分不达标者,将受到扣分的惩罚。其目的是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行为的养成培养并成为习惯。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强化政治教育的优先性。学院的一切教学、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这样才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使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警务化管理需要以学生为本。学院必须探讨和建立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的管理体系。警务化管理要体现人性化管理、生活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注意尊重、了解、关心学生的需求,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应重视对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每个学生自己个性和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还必须加强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自觉学习、自觉锻炼、自主发展和提高。
4我院学生警务化管理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的展望
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是学院办学的主旋律,创新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需要途径和平台。笔者倡导将学生警务化管理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有助我院实现以下目标:首先,通过对学生警务化管理理论上的深刻研究、实践上的创新,从而破解我院学生警务化管理的误区,形成我院人才的培养特色。其次,在传统的学生警务化管理的基础上,走出具有我院学生的管理特色的道路。最后,通过学生警务化管理的特色,带动我院课程建设,形成我院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成果。
5结语
笔者对学生警务化管理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希望学院通过课程项目立项,组织全体学管人员和社科部的教师,在已有警务化管理的基础上,争取用2至3年的时间,形成我院学生管理的特色,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教学成果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警务化管理是公安工作形势发展的要求,是公安院校正规化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其目的是按警察职业纪律和要求,将学生的分散精力、零散时间集中起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管理和训练,努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文化水平,使之成为应用型警务人才。
为全面客观掌握公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以警务化管理为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本文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A院校44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就以警务化管理手段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1.A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与全国大学生相比,A院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偏执等因子得分较低;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各因子得分较高;焦虑、精神病两因子得分略高于全国大学生,强迫症因子得分略低于全国大学生,但均未呈现差异性;人际敏感和恐怖在0.01(0.01
2.人口学变量差异性检验
根据对被试者性别、年级、民族、层次、专业等的差异检验发现,女生除偏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高于男生,表明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而且,男女生在焦虑因子和总体上有显著性差异(p
3.加强警务化管理,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通过警务化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进学生心理健康。警务化管理为A院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其一,通过主题板报、文明寝室、优秀区队评比活动,真正将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建成清洁、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阵地。其二,不断完善的警务化管理制度,既具备强制性和约束力,又发挥强大的导向作用,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行为意识。其三,独特的警务化管理,为A院校园文化增添了独特魅力。上级部门、学院学生处(团委)、学生系部举办的各类文化宣传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辩论赛、英语口语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一班一特色”和校园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旨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立良好校风学风、培养正确的情感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这些活动之所以能在院内外普遍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与警务化管理所具有的强大推动力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学院有时也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参加一些大型公益活动,整齐划一、井然有序、严格的纪律、过硬的素质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表现了A院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共进的集体荣誉感。以上种种对学生自信心,沟通与交流,与他人合作,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等的培养与增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以警务化管理为平台开展新生适应教育。迅速调整新生情绪以适应警务化管理体制下的生活、学习与训练无疑是新生入学后面临的第一挑战。开展警务化管理下新生适应教育,使新生通过大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实训、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正视警务化管理,排除侥幸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对警务化管理体制的负面情绪,并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去面对今后的公安工作。
警务化管理体制下的新生适应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谐教育、人格健康教育等。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的规律、分布特点及自身智力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挖掘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多种能力,掌握有效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并为今后的公安工作奠定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同时,通过培养动机、兴趣、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成才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锻炼意志,形成积极情绪,培养稳定乐观、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的方法,今后面对复杂的社会时能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与美好的情感,从而提高今后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系统设计原则
从我校警务化管理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校内部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这一主线,本着技术结构先进、功能强大实用、使用方便简单、满足系统升级的原则,确定了此系统开发的基本设计原则:
(1)实用性,既要满足学生工作的核心需求,又要避免系统功能闲置造成的诸多问题,力争做到符合实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高起点,高起点的系统设计将保证技术上的先进性及用户投资的持久性、资金高效性。采用.NET技术和三层架构开发的系统,是目前最流行、最先进的技术体系,达到资源共享,使用户的相互协作达到较高的应用水平。
(3)先进、规范,系统采用先进而且成熟的各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使系统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长的生命周期的目的。开发过程严格控制、开发技术成熟、系统编码和文档规范,并应遵照相应的国内外软件开发标准。
(4)开放、互连,系统应对各类系统具有良好的接口对接。
总之,要在学校内部信息系统平台上,实现各系统的统一用户认证。通过接口程序对接,定期从人事和教务管理系统中同步相关的基本信息,保证学校系统信息的统一性和有效性,从而减轻系统管理员的维护工作。
根据以上的需求分析,得到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1所示。
二、子模块概要设计
(1)系统登录模块:主要完成登录用户的认证工作,如果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进入主页面,否则提示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错误。
(2)学籍档案模块:主要是对学生的学籍档案进行管理,包括新生学籍档案录入、学籍档案查询、学籍档案修改和学籍档案删除。学籍档案模块涉及到学生类、学籍档案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类。
(3)思政教育模块:主要是对思政工作者进行信息维护和区队分配等,它是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4)警务化管理模块:对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行为进行评分,对学生在校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表现好的实行奖励,表现不好的施行处罚。警务化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对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成分数录入,并且可以查询每个学生的分数及排名。
(5)公寓管理模块:主要由房源库维护、住房信息维护、公寓维修、空闲宿舍管理、学生住宿历史信息、宿舍分配和床位分配和宿舍异动等子模块组成。公寓管理模块涉及到学生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类、公寓类等类。学工管理工作人员分配床位给学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点击“公寓管理”按钮,进入“公寓管理”页面,点击“床位分配”按钮,进入“床位分配”页面,选择相应的校区、楼栋、寝室号,点“分配”,完成床位分配工作。
(6)奖助学金模块:系统从警务化管理模块调出学生日常操行分数及从教务管理系统里调出学生考试成绩,设定一定的权,每个班的学生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名,设定每个班获得奖助学金比例,从而得出哪些班级里的哪些学生获得奖助学金。
(7)学生缴费模块:学生可以查询自己是否缴费,教师可以浏览已经缴费了的学生和未缴费的学生名单。学生缴费涉及到学生和缴费两个类,其类图如图在学生查询缴费过程中,学生首先登陆学工系统,进入学生基本信息页面,点击学费缴费查询,进入此学生缴费情况显示页面,查看本年度是否缴费及缴费历史。
(8)系统维护模块:由用户或分组维护及权限分配、各模块基础代码维护、新闻管理、操作日志、系统备份和系统初始化等子模块组成,完成对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三、结语
我校警务化管理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校内部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这一主线,本着技术结构先进、功能强大实用、使用方便简单、满足系统升级的原则,确定了此系统开发的基本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E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109-2
加强基层部队生活费规范化管理,正确执行生活费标准制度,管好用好生活费,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部队人员生活待遇政策,保障部队人员基本生活需要,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增强官兵的事业心、责任感,促进部队安全稳定,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从生活费管理现状看,少数基层单位在管理中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等薄弱环节。
一、目前生活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滞后,认识不到位
由于生活费实行的是实报实销的经费,标准制度和供应保障代替管理的习惯做法,给落实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抓不抓管理,按标准执行、足额供应人员生活费就行,抓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工作是走过程,图形式;二是认为抓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就是光花钱没有效益,在武警部队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花钱装房子、做牌子太不划算了;三是认为搞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应该给广大官兵带来更多的实惠,得到较多的利益,相反通过生活费规范化管理,把不该发的钱给减了,把多发的钱给退了,把多报的钱给缴了,官兵不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惠,因此对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四是认为过去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那一套生活费管理办法,都习惯了,且浅显易懂,实行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后,习惯性做法被革除,一家审变为大家共同审,一家管变为大家共同管,一切操作都按生活费规范化管理进行,有些不太适应。
(二)管理不严,制度不落实
1.发放超标准。生活费标准、种类多,基础复杂,特别是补标准,有许多条件限制,有的单位不讲标准和原则,随意变通,超标准发放。
2.预算编制法规意识淡薄。认为生活费是实报实销的经费,编不编预算上级都得无条件的保障,是无事找事,现在生活费实行指标管理,预算是假的,而指标才是真的,即使编制了预算也是敷衍了事,不是项目不全、数据不准,就是说明不清、细化不够,来应付上级。
3.实力控制不严。由于各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好,对该不该供的人员,部门间不把关、不负责,联审实力只是盖个章而已,单位超编照样调进人员。
4.经费供应不及时。欠发、漏发、多发现象存在。主要是借垫款和其它建设性项目占用正常经费太大。
5.不按规定的程序编制生活费决算。不是手续、项目不全,就是说明不清、数据不实,漏报、多报现象时有发生。
6.指标控制不严。部分单位发生超支后,既不分析原因,又不提出改进办法,只管把矛盾上交了事。
7.资料管理不细。主要是按《办法》要求的内容,资料不全,不整理、不分类和不入柜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约束软化,措施不得力
1.重供轻管。一些部门也认为生活费是实报实销经费,开支多少都得由上级决算,与本单位无关,能多开支的就多开支,能多领的就多领报,从而导致对生活费只求供应及时到位,不求使用效益。
2.部门业务协调难。长期形成的警务、干部部门下命令、发通知,财务部门按命令和通知发钱而相互不制约的生活费供应保障机制,在抓生活费规范化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难以使实力联审制度落到实处。
3.财务管理队伍不稳定。在财务干部的选拔上,少数单位把不懂行的人员安排在财务工作岗位,而把经过专业培训的干部放在一边或作其它安排。另一方面选拔财务干部没有考虑财务工作的连续性,不仅影响了财务保障工作,而且影响了生活费规范管理工作的落实。在财务干部培养上,目前院校培养的财务干部不能满足部队需要,出现“断层”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生活费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一)要提高认识,凝聚合力协调抓
现行《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是对几十年来生活费供应、管理实践的总结,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
一是党委重视抓。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决不是一个经费供应保障问题,也不是一般的业务问题,而是影响部队稳定和凝聚人心的一件大事,工作中要切实把抓好生活费规范化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到对上级的规定、指示领会透彻,执行坚决,不搞变通;对本单位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工作,做到每月有形势分析,每季有专题研究,每个工作阶段有小结讲评,针对出现的问题有整改措施。落实“责任督查保证机制”,确保生活费管理规范。对落实不到位,影响生活费供应保障,导致部队不稳定隐患的,从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有效地强化了部队生活费规范化管理的责任意识,促进了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了生活费规范化管理的安全。
二是机关合力抓。可以成立由警务、干部、财务、纪检、军需、战勤等业务口参加的领导小组,注重发挥机关合力作用,把生活费管理具体工作细化到各个部门,同下“一盘棋”,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单位领导切实把落实《办法》当作首要任务,认真领会其实质,积极转变观念,向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办法》上来,财务股认真贯彻落实《办法》是本身应尽的职责;警务股、干部股和财务部门积极搞好工作协调,共同落实好《办法》,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工作意义的认识,变过去干部、警务只管下命令,财务只管按命令发钱为共同监督、管理,形成合力,按《办法》规范生活费管理秩序,堵塞漏洞,以维护生活费标准的严肃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共同管好用好生活费。
三是依靠官兵抓。基层单位坚持把生活费规范化管理作为事关部队建设的大事来抓,纳入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轨道,坚持做到“三个到位,严把三关”:即思想认识到位,管理教育到位,经济民主发扬到位;严把经费预算关,严把经费审批关,严把经费开支动用关,从而较好地规范基层单位生活费管理。充分调动了官兵参与生活费规范化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生活费规范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要严格标准,依据事实全力供
生活费供应保障是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供应过程中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要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严格把握政策规定,全力找准经费供应的“着力点”。在标准经费管理中,生活费占经费的70%左右,是经费管理的“重头戏”,要管好生活费,只有在“弹性”经费上“缩水”,才能提高经费管理效益。在经费供应上,要坚决执行全军和武警部队统一的生活费标准制度,及时足额供应人员生活费,切实抓好伸缩性生活费的管理。对机动性较大不易控制的岗位津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子女保育教育补助费、夫妻分居补助费等,应积极会同警务、干部部门采取按编制定岗位、以岗定人、核定标准等办法,防止虚报冒领;在客饭费、夜餐费、探亲路费上严格控制,对经费的供应范围,清晰明确,从源头上杜绝了虚报冒领。
二要掌握实力增减,全力找准生活费的“监控点”。在实力流动监控上,着重把好“三关”即:供应实力审批关、人员调动接收关、实力联审关。凡人员调动必须凭有关部门提供的有效调令和通知,填制人员调动供给关系介绍信,办理人员工薪档案转移手续。此外,除每月对供应实力进行一次核对外,还要进行实力联审,共同填制人员供应实力审核表和岗位实力联审表,对于警官岗位津贴和士官、义务兵职务津贴,医疗卫生保健津贴,随军配偶生活困难补助费等变化较多的实力认真进行检查,分清编制岗位人数和在编人数,严格供应范围,对生活费的流程进行全程监控,使经费不失控,不外流,有效保障生活费的合理使用。
三要严格掌握标准,全力找准经费供应的“落脚点”。独生子女奖励费、保教补助费历来是支队生活费控制上的难点。要通过开展档案调查、寄发信函、专访单位查等方法,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及时核减停供,严格控制标准经费落实范围,把有效生活费落到实处。
(三)要把握重点,扭住关键规范管
生活费预算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要大力加强生活费管理的力度,提高生活费保障效益,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规定和程序制定经费计划,在制定计划中做到细致详实。预算调整体现一个“细”字。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标准制度、实力变化,生活费的供应保障情况也随之发生变化,要根据变化情况,适时与警务、干部部门进行联审,确保了供应实力的准确无误,提高了经费核销的准确性。决算数据体现一个“真”字。编报预算前,要依据编制决算的程序,及时结清生活费有关账目,以工薪软件结算总表为依据,按全军统一生活费决算管理系统和报表逐月上报汇总,做到“三个一致”,即决算表与会计账目一致,决算表与记账凭证一致,决算表与供应实力及标准数据一致,做到编报及时、数据真实、项目正确、手续齐全,说明清楚、分析认真,看供应实力增减变动是否合理合法,项目核对关系是否一致,严禁多领多报现象的发生,确保决算数据的绝对准确。决算项目体现一个“准”字。支队生活费决算内容多,项目复杂,多数是实报实销。在决算过程中,要依据标准、实力、内容如实编报,使生活费归属明了,数据准确、真实、内容详实,杜绝了多报、编报、错报现象的发生。
三、完善生活费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生活费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对如何抓好生活费规范化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很强的针对性,但就《办法》本身而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不适于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生活费是预算经费,预算经费就要按预算制度进行管理,而现行生活费部分基础上实行的是指标管理,在指标内按实际开支核销,这与《办法》精神不一致,容易误导基层部队认为预算编制是虚,而指标控制才是实的错误思路,使预算制度很难落到实处,应落实指标控制为实行预算管理与定额包干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二要进一步完善生活费资料。生活费管理档案多而杂,包括人员工薪档案、专业性补助档案、正副班长职务津贴档案、随军干部生活困难档案、生活费决算档案、工资津贴分发档案、实力联审档案等,保管难度大。在抓档案管理过程中要着重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编制预算前,要对上年度生活费预算执行情况,新年度生活费标准制度调整资料,单位体制编制变化以及有关政策规定等影响本年度生活费保障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作为新年度预算编制的依据,从而把预算误差降到最低限度,全面提高生活费预算的准确性;二是归档过程中,要对年度账簿、报表、凭证、文件、其他资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立卷、归档,以备今后分析情况,掌握家底,为经费使用提供准确的依据,真正提高生活费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伍劲东.浅论深化生活费规范化管理[J].军事经济研究.2008,(12).
塞尚(1839—1906),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他的出现使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土崩瓦解。塞尚将画笔当作认识自然本质、探索自然规律的武器,从而将西方艺术引上了一条以科学研究为主旨的现代形式主义艺术之路。对于塞尚来说,静物画就是他策动造型、透视革命的发源地。
塞尚的绘画是具象的,他的绘画题材有人像、静物和风景,但他无意描摹对象的外在形貌,也不揭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在他眼里,人像和静物的意义是相同的,他只注重它们共同的作为形体的物理学价值。他要透过对象的外表,揭示出对象内在的带有普遍性、永恒性的结构形体——亦即他所说的圆柱体、球体和锥体。虽然我们在塞尚的画中看不到纯粹的几何形体,但正如画家本人另外所补充的,“画家在把自己的感觉译成他所特有的光学语言时,就给了他所再现的自然以新的意义。他画的是尚未画过的东西,他创造着绝对的绘画,也即是说他创造的是真实而不是别的,而这就已经不是庸俗的模仿了。”塞尚创造的是一种纯形式的绘画。他从各种素材中抽出合乎他要求的形式因素,经分析后再使之构成画面,呈现在画面上的是纯粹的形与色,别无其他故事情节等文化性的内容。对于他来说,内容就是形式。正如有人所说,“塞尚将原来作为绘画手段的造型,如今变成了绘画的目的”。而另一种说法则将塞尚的形式主义艺术称作“为艺术的艺术”。
塞尚的艺术既不表现神话和宗教主题,也不表现社会和政治内容,而是将探索自然的奥秘作为自己的中心主题。众所周知,在各类题材中,塞尚的静物画最出色,这不仅因为摆在那里的静物,可以任他长期地去推敲设想他所要达到的视觉效果,而且就题材本身看,静物画毕竟是以形式美见长的,这正是塞尚最感兴趣的方面。
塞尚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他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作品中,他对对象采用了变形和几何化的方法。他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按球体、圆锥体、圆柱体的形式塑造出来的;应该学习在这些普通的形态上作画,而如果你们学会了掌握这些形式,那么你们就会做到一切想做的事情。”因此,他在创作中也经常使用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如苹果、瓶子、盘子等。而且塞尚的静物,画来画去无非就是桌子、桌布、杯子、瓶子、盘子,还有一大堆苹果或者加上几个橘子。塞尚通常要花许多时间安排静物,然后用很长时间去画。对于这些静物的不厌其烦的描绘,大卫·西尔维斯特曾说:“一个苹果或者橘子可能是最适合塞尚表现的主题:首先,即使是面对自然来工作,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它;其次,由于苹果或橘子不带有强烈的情感暗示,就不会干扰画家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感觉;再次,这些物体具有比风景更加清晰和规则的形式,很像建筑的秩序,这是创作一种纪念碑式的艺术所必需的。”迈耶·夏皮罗也认为,塞尚对苹果的偏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美术家的花招,他在这里为他的再现艺术找到了一个客观的领域。在这一领域里他觉得信心十足,得心应手,既不受制于其他人带来的使人不安的冲动和烦恼,又可以获得新的感觉。”由此看来,塞尚静物画中的苹果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在塞尚潜心探讨色彩与造型之间的关系的时候,苹果鲜艳的红色和圆圆的形体正符合要求。例如,塞尚的《有苹果的静物》就丝毫没有把水果、盘子和桌子等的布置同我们所熟知的餐饮或室内场景中的任何方面联系起来的意向。相反,他旨在将自身与功用完全脱离开来:水果的分布除了要形成画面布局上的构架外并无任何其他的道理可言。餐巾上的皱褶和波浪起伏似的台布使得餐桌不至于看上去像是人们熟悉的居家用品,同时也掩盖其四四方方的形状;桌面画得既不完整也不合理,桌子的右边就比与画框相连起来的左边要低得多。事实上,物体都不是从一个固定的视点来表现的,这使物体获得了一种独特的生命力。通过这种方式,塞尚就把静物从它原来的环境中转移到绘画形式中的新环境里来了,这种方法是塞尚经常采用的。美术史家文图里指出:“塞尚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不同于立体派画家,这里的艺术观察和普通观察是相符合的;而立体派画家则是利用塞尚的‘变形’手法来肢解自己的观察。”①塞尚的静物画确凿地向我们证明:他的“变形”观察比普通人对现实事物的知觉要更真实、更可信和更生动。餐巾有使位置迷乱的作用:将物品可能适得其所的空间隐藏起来,同时使这些物品进入审美的空间,从而成为专门观赏的对象。就它们本身的几何性而言,其重构的依据是绘画内在的杰作:例如弧形和圆圈之间的变化、黄褐色和柠檬色之间的跳动,以及黄绿色与棕色、红褐色之间的对比等。这是展示,而不是再现:因为他与卡拉瓦乔一样,所显现的东西只是在画面中才具有了生命。在作品《苹果和橘子》中,塞尚完全抛弃了以明暗造型的传统手法,只用色彩的冷暖转折来造型。画面找不到传统绘画的光影,也缺少空间透视。色彩单纯,白色的桌布与鲜艳的水果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出色彩的冷暖关系。圆形、半圆形、方形和菱形相互衬托;弧线、竖线、斜线互为交错,画家没有表现物体的质感,而是刻意塑造了每个物体的结构,使物体具有坚实、永恒的性格。为了探索各种静止物体的“基本结构”,塞尚往往画得水果“缩了水”。他曾对拉尔盖说过:“画面——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和谐的结构所酝酿的正是一种抽象的美,其中已包含了立体主义的因子。
“为艺术的艺术”是相对于传统的“为宗教的艺术”和“为政治的艺术”而言的。塞尚不仅把艺术的任务限制在主要是追求“视觉感受”的领域里(他要探求的“本质”,不是事物的社会性本质,而是通过形体、色彩表现出来的“结构”的本质),同时他还提出了把人们通常感到的真实形象重新加以安排的要求。由此,“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被动摇了。因此,塞尚艺术的真正意义不在风格上的变化,而在于艺术的功能和目的上的转变。
注释:
①(意)利奥奈洛·文图里著.佟景韩等译.欧洲近代绘画大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1.第359页.
参考文献:
市场竞争伴随社会就经济的发展愈演愈烈,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步向精益化管理模式靠拢。供电企业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益化的物资管理将帮助企业单位实现各方面更优的供电服务。在配电网络的发展中应用精益化管理方式,对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疏通采购环节,精细管控物资库存明细,对于提升供电企业单位的库存管理能力以及提升工作效率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物资精益化管理与供电企业物资管理现状
1.1精益化管理概念
精益化管理即通过提升产品设计速度完成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并最终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标。现代化的生产管理要求需要满足通过长时间有规律的总结获取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的高质量以及集成化生产等要求。现代化的生产管理要求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投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精细化的管理应用于供电单位企业的供电过程中表现为强化供电单位的物资管理细节,重视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彻底改变原来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提升供电企业单位的物资管理效率,促成供电单位企业的稳健发展。
1.2供电单位企业的物资管理现状
以2013年为分割线,2013年之前的电网企业的配网物资都是按照每年固定批次的招标采购活动获得,单位物资需求则根据各部门的项目投运时间及具体物资数量决定。配网工程本身多边性强,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出现物资上报需求就必须履行合同,因此常出现物资库存的积压问题。需求部门要解决积压问题就需要对后期的综合计划方案进行调整,招标采购时间也相对延长,各项资源都要进行申报,整个申报流程繁琐,而工程的变动也会造成物资的沉积,最终导致物资等各方面的浪费。2013年之后国家对于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规定,供电企业开始进入精益化物资管理阶段。
2物资精益化管理存在问题
2.1需求计划数量和时间不精确
物资需求计划的数量以及时间的不准确的现象常见于地市级、县区级供电企业,除此之外还存在招标采购技术规范书撰写问题等。在物资需求的计划时间精确度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预见性较差,时间的提前量掌握不到位,最终导致物资的到货时间推迟。在计划时间的精准度方面最突出的不足就是预见性较差,时间提前量不足,最终导致物资到货时间推迟。电力工程项目也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其他如政策处理以及农耕等因素导致工程提前或者延后,进而造成上报的物资需求供应不足或者短时间内无法使用,同样也会造成库存积压问题。技术规范书的撰写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成因就是工作人员或者设计人员的细致度缺失,规范书出现问题被上级驳回对于同业的对标指标考核会造成不良影响。
2.2物资存储仓库分布零散
现阶段的供电企业物资存储主要以本单位为基本单位。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物资的存储管理重点在于物资的科学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仓储物资的不必要浪费。但很多的供电企业都拥有独立的物资存储仓库,且仓库的位置通常比较零散,在进行相关的供电物资的调配时,物资储藏仓库的分散性过大,给物资调配等造成了很多不便。另外,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物资仓储交流较少,对于各个仓库之间的物资状态了解度不高,也给资源物资的合理配置带来了一些问题,现有物资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于供电企业是一种资源浪费。
2.3物资数据化发展较落后
科技的日渐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借助科技的力量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信息大数据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供电企业单位的企业群体庞大且物资需求量庞大,信息大数据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单位进行物资的精益化管理工作,但在现阶段的供电企业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信息大数据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缺少全面综合的信息大数据的帮助导致物资管理在信息数据系统方面不够完善,不能及时精确辨别物资需求,供电企业的内外部交流成本未能有效降低,工作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3提升物资精益化管理措施
3.1强化招标采购需求计划的精益化管理
国家对于供电配网物资的招标有明文规定,对于物资招标的数量必须精确,以满足招标需求,在物资数量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不允许开展招标活动。除此之外,供电单位企业应用物资的获取要经过协议库存招标活动,并需要通过招标管理以及物料编码等精简管理。细化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控制物资的库存数量,对物资库存的调度质量也起到一定保障作用,最终达成有效管理积压物资的目的。在进行协议招标工作时,策划部门同管理部门之间互相合作,根据实际的供电发电需求,对于整体工程的建设所需物资以及资金等进行详细规划,制定出科学详尽的计划方案,再由相关部门结合供电要求进行设计和审批,配合物资部门的物料清单进行物料的单价估算,兼顾现有的物资库存并将实际的物资使用情况向上一级反馈,切实保障物资数量的科学精益化配置。
3.2物资仓库数量精益化管理
结合现阶段供电企业单位的物资管理中心以及存储仓库较分散的情况,要根据各个地区的供电局以及供电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物资的正常需求促进建成规范完善的电网企业单位物资配送网,同时将小型的物资存储仓库作为供电企业日常运行或者检修时的应用仓库,帮助实现高效的配电网运输。要强化对各个物资配送中心以及存储仓库之间的掌控,对工作运转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对各类大小型仓库进行整体提升,提升物资管理工作效率,优化物资精益化管理体系。
3.3物资技术规范的精益化管理
强化物资管理技术的精益化管理是保障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对于管理工作进行具化,减少物资部门对技术规范书的随意修改现象,相关设计必须有上级批准才能继续实施。完善操作规范书后对所需物资进行对应编号,保障在规范书中可对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查询,方便在需要时进行物资申报完成物资调度。通过建立物资的精益化系统,有效降低了个性化技术等因素对于物资投标人的判断,便利了投标人的管理操作。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单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在电网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物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相较于存在很多缺陷的传统物资管理模式,物资精益化管理模式在现代化电网建设中越来越不可替代,因此要保障电力产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供电单位和企业必须结合国家的相关要求,强化对于物资的精益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降低供电企业单位对于物资的盲目需求,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现象。
【参考文献】
[1]冼燕娴.配电网物资的储备定额标准和长效管理机制[J].时代金融旬刊,2016(10):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