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意识形态工作安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及时传达,精心部署。工信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传达学习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达成全局上下“加大意识形态工作力度的迫切性、必要性和紧要性”的共识。同时,成立了工信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党组抓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工作的相关制度、追责的相关责任,增强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担当,为落实下一步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根据区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部署和基本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全局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对全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副局长***同志为直接负责人,具体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监督制度建立、执行落实、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党办负责意识形态制度建立、宣传、监督等具体事宜。
(三)创新形式,注重实效。落实主体责任,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为应尽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来完成,由领导班子带头参与到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推进中去,为全体党员做出表率。结合单位实际,创新活动形式,2020年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26次,党员干部每人自学28次,组织专题讨论3次,召开座谈会1次,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2次,党员每人撰写心得体会3篇,开展党员活动3次,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1次,为身边群众办好事实事5次。
二、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局意识形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思想掌握不够全面深入,对干部职工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倾向,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真实态度等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深度掌握;二是在信息化时代,受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如何把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上,抓出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限手段;三是部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对意识形态方面的文件、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不够全面。
三、“十项”规定和“七项”制度建立及实施情况
按照区委要求,东昌****党组严格执行“十项”规定,在2016年12月制定并下发了意识形态工作“七项”制度,分别是《****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制度》、《****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制度》、《****意识形态工作研究报告制度》、《****意识形态督查制度》、《****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制度》、《****意识形态责任追查制度》,从2017年开始工作当中按照“七项”制度严格落实。
二、报送材料内容
1.××(单位全称)巡察反馈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名单
要求:组长:XX 成员:XX、XX加盖公章
2.××(单位全称)关于落实巡察反馈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报告
格式如下:
××(单位全称)关于落实巡察反馈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报告
×××××××××××××××××××××××××××××××××××××××××××××××××××××××××××××××××××××××××××××。(正文与标题空一行,加一个简单开头)
一、存在问题(一级标题,三号黑体,不加粗)
在县委对县教体局巡察中,教育系统各单位存在意识形态工作还需加强。在抽查的 131 所学校中,存在未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未建立意识形态相关制度;安排思政课较少甚至未安排思政课程,农村学校思政课缺少专职教师等问题;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重视不足,未制定专门教学内容对学生从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了解到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言论进行引导和遏制。(各单位针对以上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逐一分析,写出整改报告,有整改事项、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整改措施、整改成效,整改成效包括成效照片、记录等。
整改时限:3月20日前,长期坚持
整改责任人:XX XX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领导。(三号楷体,不加粗)×××××××××××××××××××××××××××××××××××××××××××××××××××××××××××××××××××××××××××××。
(二)加强领导。(三号楷体,不加粗)×××××××××××××××××××××××××××××××××××××××××××××××××××××××××××××××××××××××××××××。
(三)加强领导。(三号楷体,不加粗)×××××××××××××××××××××××××××××××××××××××××××××××××××××××××××××××××××××××××××××。
三、整改成效
(一)加强领导。(三号楷体,不加粗)×××××××××××××××××××××××××××××××××××××××××××××××××××××××××××××××××××××××××××××。
(二)加强领导。(三号楷体,不加粗)×××××××××××××××××××××××××××××××××××××××××××××××××××××××××××××××××××××××××××××。
(三)加强领导。(三号楷体,不加粗)×××××××××××××××××××××××××××××××××××××××××××××××××××××××××××××××××××××××××××××。
2021年3月18日(时期与正文空两行,后空四字,加盖公章)
三、支撑材料
1.××单位落实巡察反馈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方案、领导组名单
2.××(单位全称)关于落实巡察反馈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报告。报告里措施要根据问题制定,措施要具体,成效要根据措施进行说明,提供资料。
3.××单位落实巡察反馈意识形态工作问题整改会议照片、记录。会议记录要有反馈问题,制定措施,明确责任人等情况。会议记录要有专门的会议记录本,不能用笔记本、教案本等代替。会议记录复印件首页要盖章,但不能每页都盖。发现有的单位报材料,每页都盖章,这是不对的,盖章要盖到日期落款处,不能标题和每页都盖。
4.××单位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不需要太多,排版美观。提醒注意的是意识形态工作每季度研究一次,个别单位制定的制度是每学期一次,是错误的。
5.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材料: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材料、国旗下讲话、教师上思政课照片,所有照片有文字说明。思政课课程表。以上材料,有几个就行,不一定都开展。
6.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材料。提供列入教学内容的教案,宣讲材料、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活动的照片等。
7.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研判材料。2021年第一季度开展意识形态研判会议照片、记录,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报告。报告题目:××(单位全称)2021年度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报告
四、有党建存在问题的单项整改任务的学校,依照上面内容。提供整改方案、整改报告、整改会议记录、照片,及必要的支撑材料。
五、排版要求
1.标题字号要求: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
2.正文,三号仿宋
3.一级标题,三号黑体,不加粗,序号用一、二、三、;二级标题三号楷体,不加粗,序号用(一)(二)(三);三级标题三号仿宋,可加粗,用序号1.2.3.。
4.章不能盖在标题上,必须盖在落款正中,距离正文3mm
一是强化政治担当,责任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始终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一手抓岗位工作,一手抓意识形态工作。今年3月,党工委分别与村(社区)、各科室签订了《2019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到基层及科室,明确到个人,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细。
二是坚持理论学习,制定学习计划。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年初制定了中心组学习计划、干部职工的集中培训计划,按照每月的主题通过印制学习资料、组织讨论学习、微信(短信)推送学习知识点等方式,逐月实施,确保每月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1次、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不少于1次。全年,中心组学习18次,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2次。
三是实行综合考核,加强督查力度。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了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述职及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做到7月、12月分别向党工委汇报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宣传思想文化考核的指标,对部门和村社区进行年度考核。同时,宣传办加强日常督查,对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坚持奖惩逗硬。全年未发现1起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
四是严格审批流程,全程追踪把控。为确保辖区各类集会活动的安全性、合法性,坚持执行“四审”制度。“一审”即活动组织机构针对活动内容、设施是否安全合法进行自审,并据实填写《XX街道开展意识形态活动申报表》进行事前申报;“二审”即承办机构对活动进行确认审核;“三审”即活动举办地所在村、社区对活动进行复审,并确定专人负责跟踪了解活动全程情况;“四审”即宣传办对活动进行最终审核批准,并留存法人资料、组织者身份信息等活动相关资料。今年以来,共审批各类集会活动X场次。
五是完善阵地建设,巩固主流思想舆论。街道建立了机关、村(社区)的QQ群、微信群及会议场所等阵地台账(街道辖区现有重点集会场所X处)。网络舆情收集、回复方面,由宣传办进行值班巡查;实地场所则落实了联络员,及时掌握集会聚会信息,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第一时间予以处置。同时,实施信息审核制度,坚持一般信息由部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后可,重要信息还需交由街道主要领导审核,以确保信息源的安全性。全年微信审核了X条,信息审核了X条。
六是舆情队伍稳定,坚持敏感信息周报。今年,各村(社区)的舆情信息员队伍比较稳定,坚持意识形态周报制度,按要求每周五均上报涉意识形态工作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激励党员干部自学方面,效果还不够理想。多数时候工作例会即是学习会,学习传达中央、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与日常工作安排放在了一起。激励干部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够多样化,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加强组织意识,服从组织分工。根据局成员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将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工作有压力,切实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到人,有力地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为我办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同时加强督查,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我办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全体成员日常工作对照检查、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述职及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每半年向局党委报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
二、强化交心谈心,及时把握同事思想动态
实时掌握同事的思想动态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局分管领导定期与科室领导谈,科室领导与工作人员谈,内容从工作作风、工作困难到近期思想动态,通过交心谈心听取干部心声,解决干部疑惑,化解干部矛盾,切实做到思想上共振、感情上共鸣、行动上共进,真正将交心谈心的成果转化为做好审计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强化阵地建设,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一、目前校团委在意识形态领域做了以下四点工作
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对于团委刊物实行三审三校,确保稿件质量的同时强化意识形态管理。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成立全媒体中心,接受校党委宣传部指导,由校团委具体负责日常指导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专人负责、学生参与、接受监管的管理体制。
加强各类社团管理。出台《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规定》,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体系为学校、学院二级管理模式,并以“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指导、管理、协调、督促。修订《社团管理办法》,要求各社团协会要制定和完善社团章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开展活动。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团员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
1.网络监管还需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对团属全媒体中心的监管。
2.各类社团开展活动的报批时效性还需进一步强化。
3.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法、手段还需进一步强化。
三、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团委拟开展以下工作
一、防――争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高校的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对涉世未深的青年来说,好奇心的驱使会让他们极易受到各种诱惑的影响。特别是大学校园的开放特征,会让学生接触到形形的各类人员。同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传播极其迅速的信息时代,网络和新媒体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学生接收到的各类信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因此,大学生所接触的环境,无论是现实环境还是虚拟环境,都需要进行过滤和净化,就像保护未成年人的“净网”行动一样,要尽可能筑造一道思想上的防护屏障,不能等出了问题再来解决,必须争取主动,预防在前,做好防范工作。
(一)注重防范意识培养
当前,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安全防范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者重视只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没有层层落实在行动上。学校要加强全校师生思想上的安全防范教育,针对学生,要把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纳入新生始业教育,让学生刚进校门就树立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对西方错误思潮、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等提高警惕;结合时事形势,经常开展专题性的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知识讲座,使学生对传播错误观点和思想文化的人和事增强判断力和鉴别力;通过课堂、网络、移动通信等多种途径进行提醒,通过互加微信朋友圈转发警示案例,防止学生卷入社会矛盾或被错误思想利诱参与非法活动;建立与家长互动沟通的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倾向性、苗头性的不良思想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针对教职工,要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将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培训内容,使新教师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将意识形态教育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研讨内容,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对策;将意识形态安全防范纳入工作职责或考核内容,增强教职工主动承担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注重防范外来人员
大学校园中,外来人员进出校门的情况往往较多,意图不轨人员混入其中往往带有隐蔽性,难以识别,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虽然高校一般都设有门卫,一些高校也实行外来车辆、外来人员入校登记制度,但仍有漏洞。学校要注意防范,一方面可加强保卫人员的培训,强化校园进出物品的检查,并邀请国安、公安人员传授经验和技巧,提高对不法分子的辨别能力,对高校中曾发生的不法分子散布信息、组织活动等影响意识形态工作的案例进行梳理,摸清其特点和规律,使保卫人员和学生安全员对类似情况提高警惕;另一方面,也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校实际安装多功能门禁系统和识别系统,减少人工管理的漏洞。同时加强校园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法活动,增强防卫针对性。
(三)注重讲学内容审核
高校崇尚学术自由,一些人认为学术报告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不大,往往对报告、讲座等疏于管理,缺少审核,对报告人的讲课内容未进行严格把关。学校可组织各类报告、讲座,请在学生当中威信较高的主讲人作为学术知名专家,其言行将直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不经意的几句话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术研究可以有批判,但对一些所谓的“学术专家”打着学术研究旗号极不负责的言行必须遏制,对于这些情形,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以免被这些思想影响。为此,要拉紧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一方面,要对校内举行的各类论坛、讲座、报告等进行严格把关,建立政治审查制度,并安排政治立场坚定的师生参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另一方面,高校之间可建立联盟,建立讲座、报告“白名单”和“黑名单”信息库,建立信息共享和通报制度,防止因讲座、报告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不良影响。
(四)注重网络信息防护
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虽然给高校的电子办公、管理服务等提供了便利,但各种有害信息的泛滥,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4]。由于高校一般都建有校园网,网络端口是校内网与校外网互联的大门,高校要通过技术防护手段,严把网络传播信息的入口关。如可加强校园网信息的安全监控,对于以互联网为主要途径且必须经过校园网络端口传播的一些明显带有抨击、肢解、遮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息,学校可通过设置关键字、链接举报和自动记录等方式,对此类不良信息开启自动过滤功能,并定期通过一定的关键字扫描网络信息,及时发现和消除不良信息,净化学生所接触到的校园网络,尽可能保护学生的思想,使其远离不良信息的侵蚀和蛊惑。
二、管――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话语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摩擦和碰撞,不能听之任之,不仅需要引导,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不仅承担着为全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责,更要为学生启迪智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人格的影响者,更是思想的启迪者和示范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为师者应有的形象,要在道德上、思想上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为此,高校应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情况作为衡量师德师风的首要条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形成规矩写入大学章程和师德规范,对教师中出现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违背的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学术规范管理
高校倡导学术自由,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借学术研究的途径传播错误思想。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观点或是明显带有误读、曲解观点的研究,应慎重对待,防止大面积传播,在批判基础上加以引导,并尽可能减少其影响。要遵循“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保持政治敏感性,禁止将尚未定论、正在研究中的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学术课题作为教学内容,防止学生参与政治敏感问题的课题研究,保护学生不受偏离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严厉惩处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引导学生在良好的学风下成长。
(三)加强重点人群跟踪
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想观点,往往是从少数人开始发端,如果不引起重视,任其传播不及时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高校应在苗头信息刚出现在少数人身上时就要给予特别关注,要在平时工作中多途径了解教职工中有无偏激思想和言论,发现问题时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师生当中经常出现不良情绪、心理健康呈现不良趋势、负面思想和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重点关注和跟踪,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出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介入;对学习困难、生活困难的学生,采取结对帮扶等措施助其进步,避免引发其他负面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情绪;对思维活跃、思想成熟度处于上升期的青年教师,特别是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较大的教师给予更多关心,多提供针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和空间,使青年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更多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氛围。
(四)加强媒体阵地建设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使得传统媒体的作用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和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变得越来越强大。当前大学生已成为一支数量庞大的“网络力量”,他们更乐于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表意见,大学里处处可见“低头族”。于是新媒体必然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手段和工具。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使新媒体为我所用。[3] 当前高校已经开始重视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建设,并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但吸引力还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高校对传统媒体阵地要继续坚守,继续抓好校刊、校报、宣传栏、广播、电视台和其他校园自媒体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互联网和新媒体等舆论阵地延伸。如加强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统筹管理,进行网站建设整体规划,建立统一管理的校内网站群系统和微博、微信官方平台;加强网站和新媒体的内容审核和建站审批,丰富正面引导的传播内容,通过网站、QQ群等传递正能量;积极开发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中国梦教育的新媒体应用,开发在线微课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网络信息时代努力提升互联网和新媒体阵地的话语权。
三、控――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知情权
及时掌握校园动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不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或是问题处理不及时,某些事态极可能扩大影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高校必须主动及时掌握各类信息,把控意识形态的动态和变化,监控和及时处理不良事态的发展,保持校园的稳定。
(一)全面研判思想动态
全面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可以让高校领导者更好地把控工作的全局。学校一方面要加强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可定期安排管理者去教室、寝室和其他学生学习生活场所调研,定期安排管理者和管理部门与师生面谈的接待日活动,也可召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师生座谈会,通过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所思所想,知道师生真正关心的事,在哪些问题上存在不满,及时处理一些矛盾和问题,避免不良情绪积聚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可进行层层发动,逐级落实责任,在各个层面经常性开展思想动态研判活动,通过讨论会等方式多方听取意见,多渠道了解师生思想实际,以前瞻性的角度对当前的状况和下一步的趋势进行科学预判,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二)全面监控舆情动态
在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信息传递极其迅速的情况下,特别是一些虚假信息真假难辨,广泛传播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网络和媒体舆情进行监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信息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可通过校园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发言人及时师生所关心事件的权威信息,杜绝影响稳定的各种猜测流言的传播和蔓延;可广泛发动党员和学生干部,留意校园网、外部互联网和新媒体当中的舆论动态,织密舆情监控网,及时在各个层面沟通汇报,掌握最新情况;可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邀请专家对他们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针对性培训,在突发舆情危机时参与讨论,发表评论,进行正面引导,尽可能消减负面信息的影响,避免事态扩大。
(三)全面延伸信息员队伍
意识形态工作除了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外,也要关注发生在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其他情况,这类信息往往需要通过各个层面的信息员来收集。一些不稳定因素往往从小事开始发生,小问题不引起重视,往往会由小变大,扩大影响。为此,需要全面延伸信息获取的覆盖面,可在各个专业、各个班级、各个寝室、各个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当中,广布“眼线”,建立纵横交错的信息员队伍,协助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通过信息员及时掌握和了解师生当中涉及政治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有效发现和处置隐患问题和突发事件。
四、导――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权
(一)增强思政课改革的灵活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主力军。在课堂上传递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引导大学生确立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最直接的途径。但理论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没有将理论结合实际,也没有从身边的事物切入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够重视,不能启发学生思考,“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改革,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业务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推行课堂教学创新,将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网上自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采取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方法,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设一些结合时势的讲座、专题报告,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和解读当今热点时事,引导大学生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对形势发展和焦点问题进行审视和判断;改革思政课考评方式,突出形成性考核,并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构建以行为养成为核心的学习生涯考评体系;将中国梦教育纳入思政课内容,组织多形式、接地气、符合学生接受特点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专业(群)特点定制思政课学习辅导书,结合专业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针对性。
(二)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大学生认识现实社会、培养优秀品格、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结合社会实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体验感,相比理论教育更贴近生活,更具吸引力。但目前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形式往往较为单一,对经费的支持也比较有限,常常会让人觉得“为实践而实践”,而没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开展社会实践的真正意义。同时,实践活动的安排有较大的随意性,实践过程也缺乏监督考核机制,社会实践真正起到教育人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为此,高校应积极拓展普适性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将课堂实践与校内外实践相结合,根据目的意义设置学生社会实践体验需要完成的主要指标,增强社会实践考核的针对性。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体验,感悟生活,通过社区服务、社团活动、创业活动、企业调研、职业规划、热点讨论、体会分享、演讲赛、辩论赛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教育途径,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三)增强自我教育的生动性
二、强化理论学习,确保理论武装到位
一是制定学习计划。分别制定了《县民政局党组中心组2020年度学习计划》和《县民政局党支部2020年度学习计划》,对学习时间、内容、人员等作了具体明确,形成了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的良好格局。二是深化学习内容。认真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党组成员上党课、道德讲堂、网上在线学习等学习机制,及时召开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县委关于意识形态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的专题学习会议。三是丰富学习形式。通过版报、张贴宣传画、党员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宣传学习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向全局党员干部发放了《党的文件汇编》、《学习讲座》、《党的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书籍进行集中学习或自学,提高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的主体作用。
三、多措并举,推进责任落实
一是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倡导全局干部职工礼貌待人、微笑迎人、阳光服务,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努力培树文明标兵,引导民政人员树立文明审计意识,进一步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品德意识,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为抓手,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到乡村(社区)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献爱心、送温暖”、“创建文明城市”和整治环境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激励和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提升自身道德文明素质,塑造团结友爱、勤于劳动、甘于吃苦、乐于服务的审计形象。
四、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
一是把握导向,规范舆论宣传。健全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努力做到早预见、早发现。注重把握不同时期宣传重点,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对重大事件及突发性问题及时尤其注重提前介入,防患未然,特别注意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掌握新闻报导主动权。二是强化载体,占领舆论阵地。今年投入资金,在大院内设置制作了5版宣传橱窗用以政策宣传等,在办公楼显眼位置粘贴宣传画宣传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风廉政建设、法治文化建设等内容,强化宣传载体建设。三是健全防控体系。按照县委的要求,安排人办公室一名人员兼职联络员,积极参加相关网络信息管控的知识技能培训,规范网络信息,提升管控信息的能力,适时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引导,切实做到可管可控。
五、工作存在问题
虽然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的积极向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没有将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往往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没有真正摆上应有位置,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业务工作,轻视党建工作的不正确想法,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软指标来考虑,总认为一线工作是主要的,学习是次要的,只要有经验、有实干精神就可以把事情干好,而忽视了党建理论对工作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不到党建工作对业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就党建抓党建,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党员队伍教育培训有待加强。学用结合不到位,并不能完全用所学指导工作实际,实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制度执行不到位,致使党员教育管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党员党性不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三)意识形态阵地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阵地意识不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薄弱,信息、新闻上稿数量不多,信息报送不够及时、全面,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不能充分发挥宣传款育、引导群众的作用。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与蓝天行动等重点工作相结合。
下半年,党支部更加注重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并结合日常的实际工作,每月按照计划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集中学习和自学。重点学习了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要求每个干部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做到了学习人员、时间、内容、检查四落实。
(二)落实党支部的“五化建设”,狠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2021年以来,XXX街道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带头垂范,严格按照“深化、完善、巩固、提高”的,坚持高标准,全方位,重质量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了党工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真抓实干,常抓不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工作机制
街道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将此项工作列为年度工作要点和村级绩效考核办法,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成立了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按照职责领域“一岗双责”、分工负责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目标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并坚持与全单位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方位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抓实抓牢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一方面结合街道实际制定出台了《XXX街道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意识形态工作学习资料汇编》等文件,牢固树立“抓工作就要抓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上半年以来,街道共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4次,在党工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上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8次,切实构建起职责明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并作为年终绩效考核、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及上级各项安排部署落地落实。制定下发了《XXX街道理论中心组2021年度学习计划》,规范完善每周例会、考勤签到、研讨发言、督学反馈等制度,确保理论中心组学习取得实效。同时叫响“理论武装先行”的口号,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上半年,街道班子成员带头,采取个人自学、集体学习、支部研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等形式,开展学习培训6次;开展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个人自学8次,党工委书记讲专题党课2次;辖区各党支部则结合“”、主题党日等,每月至少固定1天交流学习体会;在街村两级、企业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11次。
二是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运用展板、道旗、围挡、景观小品、公交站亭、LED户外显示屏、宣传式分类垃圾桶等载体,集中宣传展示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文明出行等主题公益广告。先后建成思诚廉政文化广场、十一中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等公共平台,在完善其承载功能的同时,注重丰富精神文化内涵,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创城氛围熏陶,增强共建共享意识。上半年以来,在街道驻地先后设置公益广告展板XXX余平方米、大型展板XXX处、永久性景观小品XXX个,宣传式分类垃圾桶XXX个,在驻地周边村庄及背街小巷设置各类宣传展板XXX余个。采取“街村两级联建”的方式,高标准建设街道综合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践站。其中,街道文化站和分中心依托驻地核心资源,建成展示、志愿服务、党员教育、宣传文化等功能区,配套完善图书室、书画室、“孝老敬老爱老养老”主题宣传展室等场馆,并专人管理、全面开放,为辖区群众提供文化生活“加油站”。各村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原则,在确保“村村有、全覆盖”的基础上,连片打造文化服务示范中心XXX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XXX个,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农村意识形态制高点,逐步实现文明和谐乡风、村风、家风、民风的同步养成。以街道驻地和纳入创城实地测评范围的村庄、农村社区为重点,先后投入XXX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完成了XXX大道路域环境提升、XXX大修、老旧村庄(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工程,合理施划停车位XXX余处,在各农村社区新增公共晾晒区XXX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坚持日常管理和突击整治“双管齐下”,引入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创城范围划分为XXX个工作网格和XXX个创建片区,班子成员逐一包保,机关干部一线值守,管区及各村协同配合,实现“精准管理”。先后7次实施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对纳入测评范围、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村(社区),以“攻坚拔寨”的力度进行“地毯式”整顿,彻底清除卫生死角。
三是扎实开展文明达标村建设工作。坚持“软硬件”齐头并进,一方面高标准建设街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配齐党员教育、宣传文化、蒲公英夜堂等活动室,用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充分开放的阵地,抢占农村意识形态高地;同时紧扣文明达标村建设标准,逐步补齐基础设施、规章制度弱项,实现全面达标。另一方面动员村干部、村内老党员、老教师等群体,组建专管员、志愿者和文体骨干“三支队伍”,负责场所管理及活动组织工作,切实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服务队”。
三、总结经验,规范提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常抓不懈,需要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持续发力。XXX街道以新风貌、新姿态,积极作为、奋力攻坚,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074-02
美国学者安东尼・奥罗姆说:“国家建设的核心是确立和维持一套共同信仰。”[1]而国家共同信仰的确立和维持主要是通过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来实现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当代大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方面既存在一般共性,也存在特殊差异性。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进行差异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认同是个体的一种带有肯定性的心理判断。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以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接受和遵从。通过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在性别、年级、专业及干群身份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具体表现为,一是从总体认同程度来看,特别是基于认知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程度,女生高于男生。这与女生强于接受性有关,与男生相比,她们更加善于消化、理解理论知识和接受既定结论。二是从认同深度来看,男生往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更为深层,但也更容易产生偏颇。相比于女生,男生思维往往具有更强的发散性,同时也更具批判性。面对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理念与社会实践的反差,他们更易于产生质疑,并常伴随着强烈的外在表现。女生在此方面往往表现得较为平和,但认同深度往往不及男生。三是从认同内容来看,男生对于国际国内形势与国家发展等问题,如世界格局、国际战略、反腐倡廉、社会改革等议题总体上更为关注和敏感,而女生对于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四是从不同方式的认同影响来看,总体来看,男生由于更擅长逻辑思维,对于透彻的理论逻辑和理性分析具有更高的接受度,而女生更擅长形象思维,对感性方式的教育影响具有较高的认同度。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年级差异
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年级差异。一是从理论认知程度来看,一、二年级理论认知程度偏高,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三、四年级。这应当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安排在这一阶段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二是从理论接受态度来看,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看,大一学生最为认真,随年级提高大体呈反向趋势。大一新生刚走出高中校园,原有的应试备考学习习惯仍然有所延续。课堂上能够比较认真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想理论教育,课堂抬头率、参与度都相对较好。而大二、大三学生的表现明显不如大一学生。大四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更呈现出功利化取向,如形势政策课的出勤率受到较大影响。三是从认同程度来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加深的趋向。大一学生的书本理论认同掌握较好,但由于社会经验还比较少,所接受理论还未经历与现实的对接,因而往往浮于表面。而随着年级上升,大学生社会认知程度逐步提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会相应加深,当然往往也会伴随认同反复现象。
(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专业差异
通过对政治、历史、中文、思想政治、外语、物理、数学、交通运输、工业工程、电气工程等不同类别专业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存在明显的专业类别差异。总体来看,文科诸如政治、历史、中文等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明显高于理工科大学生。其中,思想政治专业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最高。这一结果可以归结于接触效应,即文科大学生总体上会更多接触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影响。同时,文科大学生往往在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中会涉及更多的社会历史内容,并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身分析社会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这会使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更加深入。而相比之下,理工科大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当然,这也与文科大学生中女生比例相对较高存在着一定关系。
(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干群”差异
通过对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对比研究,发现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方面存在明显的干群差异,学生干部的认同程度明显高于普通学生。这种结果的影响因素大体上包括:一是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较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都是大学校园中的精英分子,他们在学习成绩和政治思想诸方面表现往往更为突出,正因如此,他们能够成为学生干部而在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学生干部具有更多的社会实践经历。他们通过组织和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党团活动、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迎接新生、演讲比赛等,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三是学生干部基于自身优越感而更具有正能量。学生干部属于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国家和社会各种现象的评价比较倾向于积极和乐观,更加易于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影响。
基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差异性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来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断增强教育针对性。
第一,基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性别差异采取更加有效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方式。要深入挖掘性别差异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影响,从而发挥认同优势,弥补认同不足。一般来说,和男生相比,女生情感更加细腻,更容易和他人形成情感连接,有更强烈的共情体验和同情心,因此,对于女生及女生占比高的班级可更多地采用感性为主的教育方法。在进行国际国内形势等宏观理论教育时,应注意加入感性情节因素,使得女生更易于融入其中进而认同相关理论。针对男生思维逻辑性和发散性较强的特点,对于男生以及男生为主的班级,要注意授课的理论逻辑力量和宏阔视野。针对男生的认同外显特点,应关注男生的认同反应,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认同冲突与认同危机,因势利导,进行针对性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照顾到男女生的认同特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情理交融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认同特点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表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过程包括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心理调适和沉淀固化五个阶段[2]。大学生要达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深层认同,理性认知是基础,但不能停留于理性认知。能否形成情感共鸣、进行思想转化、实现心理调适,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沉淀固化都非常重要。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任何教育途径和手段都无法一次性地完成全部任务。因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应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大学低年级即一、二年级阶段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础阶段。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强化主流意识的理性认知,适时地推动其情感共鸣,为思想转化奠定重要基础。在大学高年级即三、四年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跟进,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关心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困惑。在此基础上,以专题讲座、辅导谈心、学术讨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各种形式来进一步增进其理性认知,激发其情感共鸣,促进其思想转化和心理调适,不断释疑解惑,推动主流意识形态沉淀固化,从而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深度和稳定性。
第三,丰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途径,挖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潜移默化地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表明,一般来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作为一种外在刺激因素,增加其呈现频次,会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程度。也就是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更多接触对增进认同具有提升作用。因此,要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程度,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管齐下地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使其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当然,教育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们愈少感到落在他们身上的教育设想,教育效果就愈大,一旦他明白了你专门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便会整个封闭起来。”[3]因此,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避免简单重复,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第四,注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环节,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在实践中加以夯实。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对于大学生来说,主流意识形态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是增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所在。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干部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程度高也说明了这一点。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并将之做到实处,通过校内社团活动及各种文体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并通过参考观察、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走出校门,初涉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让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更好地体悟理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理论与实践反差的心理冲突,此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好跟踪指导,及时进行思想疏导,使学生思想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转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不断增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
参考文献:
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就目前来说,我国人民的意识主流是十分积极的,是围绕着提出的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着。这是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意识形态,当然也是现代人们意识形态中的新常态。我们中国也正在围绕着一路一带的总规划进行着艰苦的努力中。这些都是目前新闻宣传工作所起到的良好效果。然而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来看,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是西方一些敌对分子企图通过从意识形态上进行思想渗透,动摇我国人民的主体意识形态,从而达到他们的某些特定目的。由此可见,新形势下稳定主流意识形态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长远作用。
一、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新闻宣传团队
若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首先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团队。这也就应了俗话所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那么什么样的团队才算是一支素质过硬的团队呢?首先从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说起。一个合格的新闻宣传工作者需要具备以下几点的素质:一是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要有较硬的业务水平;三是要具备较高的调研能力;四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五是要能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只有每个新闻宣传工作者都能做到以上五点,整个新闻宣传团队才能够叫做素质过硬的团队。当然了,一个素质过硬的新闻宣传工作者还必须要明确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能够在工作中明辨是非,并能够不断学习新闻宣传的业务知识,逐步让自己变得更加重要。唯有如此,这个团队才能够越来越有力量,也才能够将我国新闻宣传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二、选择好新闻宣传的方向
若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还要选择好新闻宣传的方向。所谓的宣传方向,即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引领人们朝着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方向发展,所以为了让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为各行各业服务,需要对新闻宣传的方向有所选择。比如,新闻宣传时所选的方向可以从“质量”“教育”“自强”等方向进行新闻宣传。“质量”方向的新闻宣传内容广发,从食物方面,要注重对质量的监督;从建筑方面,要对质量引起高度的重视等等。从“教育”方向进行新闻宣传,可以结合新课标教育的改革,当今教育应朝着何种方向发展等等。从“自强”方向进行新闻宣传,可以从个人方面进行宣传,也可以从国家方面进行宣传等等,总之,选择好新闻宣传的方向,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起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三、策划好新闻宣传的角度
若想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还要策划好新闻宣传的角度。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渠道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媒介的基础之上了,而是通过手机、等高科技产品获得新闻内容。由此,便决定了新闻宣传的角度,一定要能够引起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兴趣,但是要以使用高科技产品的人群为主,因为这是一个发展趋势。所以在策划新闻宣传时,一定要做好新闻宣传的角度安排。比如,同样是一个问题,可以从青年人的角度出发,引人思考;也可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让人们都有话可说,这样的角度,才是大众角度,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结束语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影响着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它甚至可以说是关系着国家千秋大业的重要工程。所以,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者,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为让我们国家的人民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作出自己的努力,为中国能够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奉献上自己的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范敬宜; 加强舆论引导 提高宣传艺术[J];新闻爱好者;2013年12期.
[2]杨崇仁;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J].新闻采编;2014年04期.
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识码:A
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受到自然地理环境、资金、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同时,民族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相关制度欠完善,法制化进程缓慢等原因造成了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和相对滞后。但是,针对民族地区国际给予良好的政策和支持项目,和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及独特的历史沿革和地域下形成的价值观,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都能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并且发挥这些因素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非正式制度研究简要评述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通过提出一系列的规则来界定人们选择的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交易费用,进而保护产权,增进生产性活动。
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制度化规则”、“社会潜网”等,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范,它一般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非正式制度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他认为,“制度是社会中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讲,是人为设计的影响人类互动的约束”。制度由正规规则、非正规规则和实施这些规则的机制所组成。非正式制度“来源于社会所流传下来的信息以及我们称之为文化的部分遗产”。非正式制度包括:“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交易各方都愿意维持的演进的习俗;作为标准的行为规范”;“自我施加的行为准则,如诚实、忠诚等”。在诺斯的论述中,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世代相因、渐进演化的文化的一部分。诺思也强调非正式制度在降低交易成本和引导经济行为方面发挥着作用。
在国内较早研究非正式制度的应该是孔径源,结合诺思和布坎南的看法,他将非正式制度定义为:较之正式制度安排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人们在长期交往过程中无意识地形成的,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世代相因、渐进演化的文化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来研究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研究探寻了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国一些学者对非正式制度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而且也考察研究了非正式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在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非正式制度在“浙江模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了意识形态、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价值观等因素对经济的作用,认为非正式制度作为影响经济行为的一个变量,会对经济活动起到干预作用。因此,非正式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
在以上中外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简单归结如下:第一,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中心作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节约时间,克服搭便车现象;而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都有独特的经济功能,并且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第二,传统文化是非正式制度的源泉,而非正式制度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着他们自身的非正式制度。第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正式制度作为正式制度的有效补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制度和经济绩效。
二、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非正式制度的促进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包括、内蒙、广西、宁夏和新疆5个民族自治区,另有30个自治州、126个自治县,还有一些民族乡。其中的5个自治区,26个自治州,2/3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西部或与西部密切的中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西部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在边疆、山区、牧区以及高寒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社会等的诸多原因使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且有很多困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保障,所以在这样良好的正式制度的有效作用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须重视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协调好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非正式制度具有独特的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风俗习惯等,而且这些因素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会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选择,降低或节约交易成本,继而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有意识、有效地发挥非正式制度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意识形态节约信息费用,减少执行和实施其他制度安排的费用。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社会、对他所接触的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念;意识形态是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新制度经济学家则更具体地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在他们看来,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而且意识形态是能产生极大外部效果的人力资本。林毅夫指出:“意识形态可以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们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现行制度结构”;诺斯概括了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1)它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它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简化决策过程。换言之,“好”的意识形态能降低社会运行的费用;(2)是与公平、公正相关的道德和伦理评价标准,明显地有助于缩减人们在相互对立的理性中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时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3)当人们的经验与其思想不一致时,他们会改变其意识观点,他们会试图发展一套更“适合”于其经验的合理解释,即新的意识形态来节约认识世界和处理相互关系的费用。因而,意识形态是一种节约信息费用的工具,能减少执行和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这也是意识形态最突出的经济功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意识形态作用下的区域。由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整合性和强制性,客观上会对少数民族的和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和制约,所以要不断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好的和正确的意识形态的构建,使得与国家意识形态相匹配,并且发挥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从而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的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伦理道德规范人们行为,有效节约正式制度运行成本。伦理道德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应当自觉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信念,它包括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张维迎(2001)认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最重要的是信誉或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伦理道德起着规范社群行为、节约治理成本和信息费用的作用。西部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浓厚的伦理道德,比如藏族的生态伦理观、伊斯兰教的商业道德等等,这些都有效地制约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选择,节约治理成本;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伦理道德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指导,对交易违约风险的有效制约以及节约正式制度的运行成本,有效在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良好信用道德基础,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笔者在对撒拉族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撒拉族融资以亲缘关系为主,而且由于宗教伦理约束和伊斯兰教义规定,相互借贷都不会索要利息,一般以口头协定为主,这样有效节约了融资成本,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利于资本的有效流动和提高资本利用率,促进撒拉族经济的发展。可见,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务必要发挥好伦理道德的作用,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三)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能够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风俗习惯是可以被理解为由文化过程和个人在某时刻以前积累的经验所决定的标准行为;是非正式制度的又一主要内容,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市场行为者的动机,进而作用于经济增长。习惯的主要功能是节省人们的决策成本。熊・彼特认为,若没有习惯的帮助,没有人能应付得了每日必须干的工作,无人能生存,哪怕是一天。哈耶克认为,习俗是在文化演进的过程中形成,它们的基础是人类的经验。当人们长期按某种习俗行事,他们就会惯性地或无意识地认为应该保持着这种现象型行为的一致性。这样,一种习俗也就会逐渐地或潜移默化地向人们的心理层面推进,从而转化为一种社会规范和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时代特征、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在新制度学派经济学家那里,文化被看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利益集团共享的公共物品或人力资源,它的功能在于降低交易费用,而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本身也是一种资源。西部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的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极大的价值和经济潜能,可以带动西部民族地区的蓬勃发展。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并推向市场,必然会带来民族文化产业以及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从而吸引大量资金,缓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不足,吸引人才,提升城市竞争力,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民族文化又是文化产业的源泉,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是丰富且独一无二的经济发展“软资源”,可多次重复开发利用,不断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和产品。因此,一方面少数民族习俗与文化传统可以节约信息成本、规范行为;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是一种经济发展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作为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非正式制度,其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同时,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共生互动效应,它们有互渗性和互制性,是一种互动与耦合的关系。
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制度不完善、法制化进程缓慢等原因,都会导致正式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对经济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或者由于路径依赖而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此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而非正式制度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非正式制度在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填补了正式制度的缺失。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非正式制度也会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就要很好地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和西部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都是非正式制度生存的土壤,尤其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非正式制度更是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对正式制度做到了很好的补充。由此可见,包括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民族文化等的非正式制度都有独特的经济功能。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非正式制度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功能,而少数民族发展的实际也证实了非正式制度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我们更应该重视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从而寻找一条适合于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