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全科医师培训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研究目的
(一)效果总结,湖北医药学院已连续五年承担了十堰市(神农架林区)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取得了学员和社会的认可,然而仍缺少对培训效果的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本研究期望通过问卷调查,以客观的数据展现出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
(二)指导意义,本研究从基本情况、目的和动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知识需求等几个方面对2011年培训学员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总结出培训实施的效果及亟待改进的突出问题,以完善今后的培训方案,更新工作思路,使全科医师培训工作更加合理有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1年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三、主要内容(结果、结论)
(一)问卷结果分析。从统计结果上看: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应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态势,35岁及以下人群占主体;学员整体学历偏低,但职称构成上高职称者的比例较之以前有所提高;培训效果良好,大部分学员可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培训内容适应学员要求,契合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技能操作及临床实践方面的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二)今后工作新思路。针对问卷结果,今后培训工作需在提升学历、合理延伸、因需教学、讲究实用、学以致用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关键词】全科医师;培训;效果;工作思路
湖北医药学院已连续五年承担了十堰市(神农架林区)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取得了学员和社会的认可,然而仍缺少对培训效果的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本研究期望通过问卷调查,以客观的数据展现出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本研究从基本情况、目的和动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知识需求等几个方面对2011年培训学员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总结出培训实施的效果及亟待改进的突出问题,以完善今后的培训方案,更新工作思路,使全科医师培训工作更加合理有效。
一、简述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所谓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其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此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理论培训结束之际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均是2011年十堰市(神农架林区)乡镇卫生院暨城市社区全科医师培训学员。据统计,共395名学员参加培训,发放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56份。因学员的漏选、误选等情况,故每一选项有效答案均未达到356个,为保证分析的客观性,统计过程中所有比率的计算都是以该选项有效答案数为基数。
二、问卷结果分析
(一)学员基本情况(见表一)
培训学员来自十堰市(神农架)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年龄结构上呈现了年轻化态势,35岁及以下者228人,占总数的64.23%;整体学历偏低,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到了总数的23%;在职称构成上,以医师为主,占总数的60.3%,但具有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较高职称的人员也占到了1/5强的人数,体现了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人才建设上的进步。
表一:基本情况(如上表)
(二)学员参加全科医师培训的需求和目的
据统计,参加问卷学员中仅有46人曾参加全科医学教育,其中有3人具有全科医师资格(上岗)证书。学员基于工作需要(249人)、提高自己(89人)、领导要求(2人)等各种原因全部认为有必要进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其中232人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三)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从统计结果(见表二)来看,本次培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知识点均有接近1/2的学员表示已经掌握、另接近1/2的学员表示部分掌握,仅有极个别人表示没有掌握,未反映出难以接受的情况。这说明培训教学难度适中,可为大部分学员理解、掌握。
表二:全科医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需求现状(如下表)
下面所列的是全科医师工作中相关的知识和有关技能,前半部分为知识掌握的情况,后半部分为希望掌握的部分,数字代表各选项选择人数。
(四)学员对各知识点的需求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见表二),整体来说学员们一致认为各知识点对其个人来说非常需要或需要,无一知识点有学员认为不需要。这充分表明了培训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契合了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工作需要。同时,通过对各知识点非常需要高于或低于200人为基点,可以发现学员们需求程度更高的知识点有全科医学基本技能中的妇幼保健相关知识和技术以及全科医学临床操作知识和技术。
(五)学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本次问卷调查最后一部分请学员写出有关培训的问题和建议,学员们对培训比较满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总结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
1、更多的培训机会,大部分学员认为全科医师培训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希望以后举办更多的全科医师培训,让更多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有机会了解全科医学知识和理念。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更多参加技能操作和临床实践的机会。
3、培训模式及内容较好,但是时间短,学习任务较重,很多的知识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希望可以延长培训时间。
4、培训要更好的与当地实际及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际等紧密结合。
5、工学矛盾问题,特别是社区卫生人员不能够脱产学习,无法保障学习时间。
6、加强一些新知识及中医药知识的讲授。
三、今后工作新思路
调查结果表明,十堰市(神农架林区)2011年乡镇卫生院暨城区全科医师培训的教学内容基本满足了卫生技术人员系统学习全科医学知识的迫切需求,培训效果良好,大部分学员认为培训教学安排符合实际需要,培训知识易于接受,并且通过培训提高了自身能力,可为今后工作所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一)提升学历
全科医师培训是个系统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还必须与学历教育及其它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整体学历偏低,以大、中专为主,因此今后在进行全科医师培训的同时还要重视学员的学历教育。
(二)合理延伸
从知识掌握上看,大部分学员可以接受所学内容,而学员又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强烈需求,因此今后培训应适当增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的内容。
(三)因需教学
根据学员需求,加强全科医学基本技能中的妇幼保健相关知识和技术以及全科医学临床操作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四)讲究实用
根据本地区及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开展培训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培训真正可以为学员所用,从而使基层卫生医疗更好的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五)学以致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出学员们对技能及临床实践方面的知识需求最为迫切,故在今后需加强技能操作与临床实践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郭爱民等.全科医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李鲁,施榕.社区预防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 杨秉辉,刘凤奎.全科医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R12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117-0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妇女儿童保健及疾病康复服务而设立的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经济、综合、方便、连续、有效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全科医师开展全科医疗的场所。
1 全科医疗概述
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是一种照顾式的基层医疗保健专业服务,是以解决社区人群健康问题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它是由全科医师提供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1]。推行全科医疗摸式是实现WHO提出的“二十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公正,公平、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适宜技术,是以个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慢性病人、残疾人及低保人群为重点,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为目的。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为广大社区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要提供优质的全科医疗服务,必须先培养全科医师,而培养好的全科医师,必须要发展全科医学。
2 全科医师
全科医师是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是在家庭、诊所、服务中心向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人性化,综合的连续不断的医疗服务的医生[2]。全科医师需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才能成为临床技能全面、医德医风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人才,要富有成效,有独立工作能力,为个人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便捷、廉价的防、治、保、康全方位的优质服务[3]。在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做坚实的基础,工作将缺乏生气和动力,那种以单纯的专科医疗为主的服务体系在社区是行不通的。全科医生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人们的心态,人际交往及疾病的来龙去脉,是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专家。全科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有疾患的人,还包括广大的健康人群,我们可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解决居民的具体困难,根据疾病的需要就地治疗或将其妥善的转入专科或大医院诊治,全面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人们负起全程的责任。
3 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特点
3.1 综合性的医学知识
全科医生应掌握全面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的基本知识,除此以外,还应学习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经济学及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卫生健康问题。
3.2 高尚的品质
全科医生肩负着对生命周期健康照顾的重任,对服务对象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每个问题需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遇到问题必须具备冷静的头脑、良好的思想境界,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相对的思想平静,生活安逸,工作舒畅,精神愉快。因此,他们除了具有良好的医学才能外,还必须有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全科医生一生需要不断进取。
3.3 丰富的工作及生活经验
全科医生面临的是疾病和生活交织多种问题,是医学知识与社会常识及人文科学边缘的结合。我们生活在社区,工作在社区,距居住人群最近,我们不是在高墙内的专科医院,而是不时的介入个人和家庭之中,最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情境,了解个人心愿和家庭状况,从实践中获得和总结生活经验。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我们的头脑,使其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卓越的管理才能
全科医师应该以人为中心,维护公民的利益,站在高层次观察和管理社区内个人和家庭问题,并对整个社区卫生状态进行监测,随时提出干预措施,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共管。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更要进行细致的业务、人事、经济管理,才能在工作中施展卓越的管理才能,也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才能当好一名全科医生。
3.5 执着的科学精神
随着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我国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科医师为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必须对各门学科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具备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不断进展和变化的科学和社会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管理好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
4 全科医师的业务范畴
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一般急症,对危重急症进行院前处理后及时转院。
对平稳后转回的慢性病病人和急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及定期随访。
社区卫生管理包括传染病,多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及监测,居民饮食卫生,生活环境卫生,公害的管理。
对个人及家庭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对慢性病人和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上门诊治。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方便服务。
为妇女儿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协调疑难病人转诊,会诊,专家咨询以及对低保人群进行医疗救助和支持,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5 全科医师的培养
全科医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我们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相结合来实现全科医师的培养。
参加省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内容为《全科医学概论》、《全科医学基础》及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内部培训,在院内,由已取得国家认可的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对现有的医师队伍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通过国际互联网参与世界全科医学专业知识和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生活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真正实现全世界信息共享。
全科医疗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等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后,特别是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里正式提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全科医疗。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开始起步。因此,全科医疗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全科医疗,无疑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完善社区卫生保健工作,推动全科医疗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秉辉.全科医学概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妇女儿童保健及疾病康复服务而设立的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经济、综合、方便、连续、有效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全科医师开展全科医疗的场所。
1 全科医疗概述
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是一种照顾式的基层医疗保健专业服务,是以解决社区人群健康问题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它是由全科医师提供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1]。推行全科医疗摸式是实现who提出的“二十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公正,公平、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适宜技术,是以个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慢性病人、残疾人及低保人群为重点,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为目的。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为广大社区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要提供优质的全科医疗服务,必须先培养全科医师,而培养好的全科医师,必须要发展全科医学。
2 全科医师
全科医师是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是在家庭、诊所、服务中心向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人性化,综合的连续不断的医疗服务的医生[2]。全科医师需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才能成为临床技能全面、医德医风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人才,要富有成效,有独立工作能力,为个人家庭及社区人群提供便捷、廉价的防、治、保、康全方位的优质服务[3]。在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做坚实的基础,工作将缺乏生气和动力,那种以单纯的专科医疗为主的服务体系在社区是行不通的。全科医生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人们的心态,人际交往及疾病的来龙去脉,是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专家。全科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有疾患的人,还包括广大的健康人群,我们可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解决居民的具体困难,根据疾病的需要就地治疗或将其妥善的转入专科或大医院诊治,全面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人们负起全程的责任。
3 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特点
3.1 综合性的医学知识
全科医生应掌握全面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的基本知识,除此以外,还应学习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经济学及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卫生健康问题。
3.2 高尚的品质
全科医生肩负着对生命周期健康照顾的重任,对服务对象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每个问题需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遇到问题必须具备冷静的头脑、良好的思想境界,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相对的思想平静,生活安逸,工作舒畅,精神愉快。因此,他们除了具有良好的医学才能外,还必须有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全科医生一生需要不断进取。
3.3 丰富的工作及生活经验
全科医生面临的是疾病和生活交织多种问题,是医学知识与社会常识及人文科学边缘的结合。我们生活在社区,工作在社区,距居住人群最近,我们不是在高墙内的专科医院,而是不时的介入个人和家庭之中,最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情境,了解个人心愿和家庭状况,从实践中获得和总结生活经验。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我们的头脑,使其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卓越的管理才能
全科医师应该以人为中心,维护公民的利益,站在高层次观察和管理社区内个人和家庭问题,并对整个社区卫生状态进行监测,随时提出干预措施,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共管。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更要进行细致的业务、人事、经济管理,才能在工作中施展卓越的管理才能,也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才能当好一名全科医生。
3.5 执着的科学精神
随着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我国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科医师为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必须对各门学科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具备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不断进展和变化的科学和社会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管理好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
4 全科医师的业务范畴
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一般急症,对危重急症进行院前处理后及时转院。
对平稳后转回的慢性病病人和急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及定期随访。
社区卫生管理包括传染病,多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及监测,居民饮食卫生,生活环境卫生,公害的管理。
对个人及家庭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对慢性病人和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上门诊治。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方便服务。
为妇女儿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协调疑难病人转诊,会诊,专家咨询以及对低保人群进行医疗救助和支持,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5 全科医师的培养
全科医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我们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相结合来实现全科医师的培养。
参加省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内容为《全科医学概论》、《全科医学基础》及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内部培训,在院内,由已取得国家认可的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对现有的医师队伍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通过国际互联网参与世界全科医学专业知识和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生活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真正实现全世界信息共享。
全科医疗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等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后,特别是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里正式提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全科医疗。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开始起步。因此,全科医疗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全科医疗,无疑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完善社区卫生保健工作,推动全科医疗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调查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 通过调查参加内蒙古医科大学于2013年举办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的42名我区社区医学学员,对我区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42份,回收39份,回收有效率为92.8%;39人中医生35(89.8%)人,医技人员2 (占5.1%)人,护士2 (占5.1%)人;35名医生均未接受过规范化住院全科医师培训,仅16名 (45.7%)医生接受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仅11(28.2%)名调查对象认为其所接受的继续教育可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仅14(35.9%)名调查对象满意目前的工作岗位。结论 目前全科医学人才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培养全科医学人才需注意兼顾数量和质量,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完整、强大的全科医学人才团队。
[
关键词 ] 内蒙古;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44-02
全科医学是一个新型医学学科,其服务中心是“人”,目标是维护、促进健康,可向社会、家庭、个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1]。全科医学属于面向家庭和社区的,可将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整合临床医学融为一体的最佳形式,是最适宜、最经济的医疗临床服务模式[2]。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骨干全科医师,服务对象是广大群众,主要开展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 为一体的综合社区卫生服务[3]。要加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需推行全科医疗,构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全力培养适合中国情、满足我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优秀全科医学人才。本文通过调查参加内蒙古医科大学于2013年5月举办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的42名社区医学学员,对我区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总结解决对策,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42名来自内蒙古的社区全科的医学工作者,其中男19人,女23人;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为36.9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现状问卷》对42名学员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员的一般情况(专业背景、学历、职称),职业现状(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岗位满意度等),教育现状(继续教育情况、全科医师相关培训情况、满意度等)三部分;发放调查问卷42份,回收39份,回收有效率为92.8%。
1.3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的数据应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39人中男17人,女22人;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为37.2岁;中专3人,大专25人,本科11人。医生35(89.8%)人,其中助理医师13人,医师15人,主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医技人员2 (占5.1%)人;护士2 (占5.1%)人,全部为护士职称。
2.2职业现状
39人中,15人对目前工作岗位满意,13人不满意,其他11人未填写。不满意原因主要有工作量大(61.5%,8/13)、工资低(76.9%,10/13)、发展空间小(30.8%,4/13)、业务水平不能提高(30.8%,4/13)、工作条件差(38.5%,5/13)、患者少(30.8%,4/13)、医患关系复杂(23.1%,3/13) 、职称不能解决(23.1%,3/13)等。平均每接诊3~50位患者,工作者大多工作时间都用于诊疗,仅有10%左右的时间用于公共卫生方面。39人中认为影响全科医学发展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因素主要有:硬件设备短缺(51.3%,20/39)、技术差(64.1%,25/39)、患者不信任(48.7%,19/39)。
2.3教育现状
2.3.1全科医师的培训情况 35名医生均未接受过规范化住院全科医师培训,仅16名 (45.7%)医生接受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参加岗位培训动机主要为:自我提高需要7(43.7%)人、工作需要13(81.3%)人、领导要求(12.5%)2人;其中认为课程内容较多5人(31.2%)、培训时间较短9人(56.2%)、上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5人(31.2%)、培训重点不突出3人(18.7%)、过于形式化4人(25.0%)。16人对岗位培训效果满意度具体见表1。
2.3.2继续教育情况 仅11(28.2%)名调查对象认为其所接受的继续教育可满足自身发展需求;22人(56.4%)认为不能满足要求,6人(15.4%)未填写。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主要有:过于形式化(28.2%,11/39)、工作繁忙(43.6%,17/39);希望获得的继续教育形式主要有:讲课(46.1%,18/39)、大医院进修(64.1%,25/39)、网络教育(33.3%,13/39)、专科医生到社区会诊带教(43.6%,17/39)。
3讨论
全科医学已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重视[4]。目前,我国全科医学人才的队伍已具雏形,全科医生的培训及培养制度已开始建立[5]。但本次研究39人中35人均未接受过规范化住院全科医师培训,仅45.7%的医生接受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28.2%名调查对象认为其所接受的继续教育可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仅35.9%名调查对象满意目前的工作岗位,与齐殿君等人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6],说明目前社区全科人才的培养及工作安排未得到科学合理的安排,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我区社区组建优秀的全科服务团队,需加大对全科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优化社区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完善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还要培养全科医学人才,这就需要构建满足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岗位需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终身制教育体系,加强对我区社区医生进行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加强对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全科人才的全科医疗能力,提高全科医学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为顺应社会的需求,加快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提高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执业及技术水平,营造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队伍,是我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服务质量有效提高的关键[6]。
[
参考文献]
[1] 沈志坤,蒋培余,陈婉玉,等.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发展的对策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2,2(1):6-9.
[2] 孙莉.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94-797.
[3] 黄星,韦波,张海英,等.欠发达地区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全球医学教育研究,2014,17(1):78-80.
[4] 宋锐,王建弘,吴晓艳.上海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基地教学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8上):24-25.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遵循全科医生培养规律,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省情的全科医生制度,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我省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突出整体设计,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制度。着眼长远目标,兼顾当前需要,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突出培养质量,注重服务能力,统一全科医生的培养和管理。健全激励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引导全科医生到基层执业。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1培养模式。实行“5+3”培养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过渡期内,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可以采取“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方式,具体依照国家规定。(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分别负责)
2培养方法和内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具体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和相关规定执行。(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负责)
3执业准入条件。注册全科医师必须经过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取得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具体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和相关规定执行。(省卫生厅负责)
4参加规范化培养人员的管理。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培训期间享受培养基地住院医师待遇,财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补助。规范化培养期间原则上不得向个人收取培训(学)费。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和相关规定执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负责)
5大学基础教育。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增加医患沟通、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公共卫生工作等内容。(省教育厅负责)
6研究生教育。从2012年起,逐步扩大全科方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并按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要求进行培养。(省教育厅负责)
7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省教育厅负责)
8继续医学教育。做好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并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与岗位聘用、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挂钩。(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二)近期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1转岗培训。选拔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1—2年全科医学转岗培训。转岗培训合格者,可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省卫生厅负责)
2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对2010—2014年入学的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毕业后在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1—2年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可注册为全科医师。(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负责)
3偏远农村定向培训。对到偏远农村地区工作的3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在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经2年培训合格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但要严格控制比例。(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负责)
4提升学历层次。基层在岗医生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和在职研究生教育,符合注册条件的可按程序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负责)
5城乡帮带。建立健全县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支援制度和双向交流机制。支持医院医生(包括退休医生)采取多种方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省卫生厅负责)
(三)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建立分级诊疗模式。
1鼓励多种方式执业。取得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一般注册1个执业地点,也可以多点注册执业。鼓励组建全科医生团队,划片为居民提供服务。具体管理办法由相关部门制定。(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2推行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要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服务责任落实到全科医生个人。具体办法由相关部门制定。(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3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院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机制。(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4加强全科医生服务质量监管。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全科医生服务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定期公布,并与劳动报酬挂钩。(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四)建立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
1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服务费。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年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分担。具体由物价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确定。(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2规范全科医生其他诊疗收费。全科医生可根据签约居民申请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费用;也可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按规定收取一般诊疗费等服务费用。(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3合理确定全科医生的劳动报酬。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属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工作人员的,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其他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按照签约服务及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等获得报酬。具体激励和考核办法由相关部门制定,同时要完善鼓励全科医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津补贴政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负责)
4拓宽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必须有合理数量的全科医生岗位。各地可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招聘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工作。鼓励各地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区域性医学检查、检验中心,规范社会零售药店发展,为全科医生执业提供条件。基层单位全科医生职称晋升和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双向流动机制由相关部门专门制定。(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四、实施步骤
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2月。
1完善政策,制定办法。2011年底前,卫生、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物价、财政等部门组织修订完善现行法规政策,制定出台相关工作办法或实施细则,并报省政府审定。(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负责)
2开展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宝鸡市作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试点单位,于2012年初正式启动。宝鸡市政府和省卫生厅尽快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并报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定。(宝鸡市政府、省卫生厅负责)
3建设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选择我省现有五所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以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作为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实践基地的全科医生培养实训网络。具体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负责)
4继续实施“万名医师培训计划”,转岗培训全科医生。(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5启动“千名待业医学生规范化培训计划”。从2012年起,通过制定特殊用人政策,每年从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或大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200—400人,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2—3年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前力争为偏远艰苦地区定向培养约1000—2000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具体办法由省卫生厅牵头制定。(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
6完成阶段目标任务。到2012年,每个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
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5年12月。
1延续第一阶段启动的工作。
2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广。2013年对宝鸡市开展全科医生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逐步在全省推广。(省卫生厅、宝鸡市政府负责)
3推进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力争到2015年底前在全省形成一定数量规模的全科医生队伍和基本的全科医生制度体系,初步建立起首诊在基层和双向转诊服务模式。(省卫生厅、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
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
继续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体系,全面实现总体目标。(省卫生厅、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工作由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卫生厅牵头负责,各设区市和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中承担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落实责任,设定专人负责。
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调研论证、积极稳妥推进,务求实效。
省医改办公室对各部门、各地实施情况要加强督导检查,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二)完善政策法规。各相关厅局要加强制度研究,注重政策衔接,形成口径一致、便于操作的全科医生制度政策体系。
(一)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对初级临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种培训制度,是毕业后医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环节。通过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专业知识、全面临床能力的临床医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目前实行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内容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培训、临床实践培训和理论培训,一般五年为一个周期,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2~3年),培训对象参加本学科及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临床工作训练,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本诊断、治疗技术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同时学习有关医学理论和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成为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工作的住院医师;第二阶段(2~3年),为专业定向培训,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定向培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学科临床专科工作的各种技能,能担负住院总医师工作,达到人事部、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规定的主治医师的基本要求。
(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我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它是对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师进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种培训制度,是培养合格全科住院医师的重要途径。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造就一支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在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能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生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主力军。培训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培训、业务培训和全科医学理论等培训,一般四年为一个周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个月)为理论学习;第二阶段(33个月)为医院轮转:第三阶段(12个月)为社区实践。通过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人事部、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全科医学专业主治医师的基本要求。
二、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经验,但由于毕业后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培训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对医学教育这一特殊的、必要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各地区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没能按照各专业学科人才的实际需要,确定统一的人才培训标准和培训内容。由于培训体制的影响,缺少行业的权威性认定,评估机制不完善,导致培训质量不统一的问题比较严重。在人事制度上,虽然设置了全科医师系列职称,但没有具体的细则,使全科医师队伍不稳定。
(二)培训对象概念模糊
由于我国医疗体制的缘故,各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医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后进入各级医院,在选择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和全科住院医师培训时还存在着盲目性。例如,一些以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模式为主的医疗卫生单位的住院医师,也进入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他们没有机会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级学科要求的住院医师训练,引起住院医师培训流于形式。
(三)实践环节不扎实
毕业后医学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临床能力培养的培训,部分毕业生分配到基层医院后,没有机会接受严格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例如,毕业生分配到专科医院,无法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级学科要求的临床相关科室轮转培训,从事全科医疗的住院医师由于本单位人员不足,医疗工作无法脱身,难有机会到上级医疗单位进行临床实践培训;另一方面,虽然卫生部制订了临床基地管理办法,但对基地的管理、评估没有制度化地进行,临床基地、社区实践基地管理不规范,带教指导医师缺少严格规范的培训也影响实践培训的质量。
(四)培训经费问题
毕业后医学教育均在本专科毕业生进入单位的最初4~5年里进行,一般医疗单位没有专项经费,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卫生院,经济压力更大,而政府又难以提供全部的培训经费。经费难以落实,给毕业后医学教育带来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许多内容需要到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培训,更是矛盾的焦点。
三、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
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中,法制和行政手段是核心,对毕业后医学教育运行起着制约和导向作用,具有强制和约束力量。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要运用法制和行政手段,以保证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实施;同时,加强对培训的过程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使培训的每个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毕业后医学教育应该与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相结合,实行培训、考核和使用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明确界定培训对象,营造教育支持环境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参加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每个住院医师应有的权利,也是必须经过的教育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分别是对从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住院医师和从事其他临床二级学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根据所从事的二级学科不同,分别进行严格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其他二级学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此同时,必须建立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外部支持环境,例如,要建立全科医师专业设置和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的具体条例,使进入不同培训的住院医师有奋斗目标,可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三)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科学研究,寻找适合我国医疗模式的毕业后医学教育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及相关学科整合的综合教育,因此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必须根据医学教育规律,结合我国现行医疗服务模式,加强科学调研,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模式。高等医学院校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业后医学教育不仅在医疗实践方面,而且在理论方面都需要进行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才能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同时,要围绕培训标准的制定、相关政策、培训基地的标准与认定、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进行研究,为制定政策、计划和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要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在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对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社区全科医师实习基地的带教指导老师进行统一培训。使他们熟悉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格要求培训对象,完成培养计划。
来到新的环境,我即将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对于一个新上岗的员工来说上岗之前有很多情况需要去熟悉,去适应,所幸医院给我们这些新的成员提供一次宝贵的.培训机会。9月1日到5日,我参加了医院组织进行的为期5天的新员工医院感染岗前培训,受益匪浅。
在这之前我从来都不晓得,什么是医院感染的真正的概念,因此本次培训主要围绕医院感染基础知识、院内感染的控制、预防、医疗废物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等,还进行图文并赏,这一个个举例的实例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啊,尤其强调对各项操作中如何预防医院感染的细节,让我对医院感染产生深深的敬畏。如:血液传播的艾滋病、梅毒、sara、事件等等,诸多实例的讲述,带动了大家投入到医院感染的控制监测和干预、医院感染爆发的处理流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内容的学习。
在这培训的过程中,让我明确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好外源性感染的预防,而且要加强内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掌握了判断院内感染的原则,既能及时发现医院内感染的苗头,加强防范措施,又能避免草木皆兵,误把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炎性反应当作院感迹象。强化了无菌观念、无菌技术操作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促使护生自觉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这次院感岗前培训中让我学会了,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提高了自我的防范意识,还让我对和平医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医院的发展史到医院的现况、医院的办院宗旨、服务理念、硬件设施、行为规范等都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同时我还认真学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医疗安全及防范、院内感染等相关知识。培训虽然短暂,但我所受的启迪和教育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使我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了有关信息和服务技能,更重要的是向我传递了一种信息,即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我将以医院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医疗卫生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
医生个人培训学习心得2
俗话说:“玉不啄,不成器。”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我们过惯了在大学中慵懒散慢的生活,自身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但当我们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时,这一切都是那么地行不通,然而,我却有幸地参加了台州医院xx届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自己的内心是深有体会。
首先,通过集体上课,用专业知识来提升人,通过各位前辈、老师给我们授课让我们对医疗的各个方面,各项程序都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给我们拨开了天空中的迷雾。
其次,用台医文化感染人,台州医院是座百年老院,历史文化悠久,在这里人才辈出,走在医院的每条小道上,都是踏着百年的历史沉淀,“仁心仁术,济众博施”是台医的院训,在这一个礼拜的岗前培训中,我们充分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陈院长对我们这样说到,“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其实这其中包含了一个哲理,从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第三,用拓展训练锻炼人,这是一个考验集体智慧的项目,在这三个项目中,我们三队完成了其中的两项内容,而求生这一项没有按时完成,大家心中都很难过。后来,经过总结才知道,虽然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而最终可供执行的方案却不多,所以最终导致了我们的失败,从中,我得到团队协作是如何的重要,遇见困难时要群策群力,大家不能互相埋怨,只有劲往一处使,才能最终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院领导要让我们进行这样一个岗前培训,而不让我们直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去。此时,我才明白,这是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到台医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去,而事实是我们的确感到了不一般,人是要有点自知自明。在这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是自己要努力的。院领导的良苦用新就是要将我们打造成台医明天的栋梁!
“滚滚长江东逝水,怎拒那涓涓细流。”正是因为我有了台医的博怀容纳了我们。我们才得以发挥自己的所学,真的,我要感谢台医!带着我们的青春与活力,一起去探索美好的明天。
医生个人培训学习心得3
有幸参加了重庆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
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
通过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20XX年恩格尔(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
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的实施,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高科技检测、治疗手段的应用,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但对改善人类总体健康状况却收效甚微,成本与效益严重失衡;随着医学专科的不断分化,对疑难重症的解决不断有所突破,但医患关系淡漠却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问题。在应付这些全球性的挑战方面,全科医疗与全科医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世界全科医生组织著名专家。DICON教授总结说:“任何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若不是以受过良好训练的全科医生为基础,便注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二、 全科医生概念及其现状
经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将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连续、方便、及时、有效和经济的、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是与各种专科医疗服务相互配合的,把社会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融为一体的新型医生。全科医生是一类重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病及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能力要素有机融合全科医生国内外医疗卫生实践表明,能否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提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特征的基层卫生服务,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从2010年起,教育部、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连续3年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本科毕业生。目前,中西部22个省份66所高校已招录免费医学生1万余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承担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的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突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免费医学生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等临床基本诊疗能力。目前,在我国,合格的全科医生十分匮乏,注册全科医疗科的执业医师仅有8万余名,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3%。在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一般可占到医师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
三、 当前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是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会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是一门整合传统生物医学和现代心理社会科学的临床医学。在美国又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社区卫生服务则是全科医疗的具体体现,它将全科医疗的理论应用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以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因此全科医学的教学应配合乡镇及社区卫生的现状进行合理的、必要的改革。
在对湖南省内一些乡镇地区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医疗现状不容乐观,现有的医疗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医学院校必须着手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全科医生。
一、 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坚持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用的原则
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接受最直接有力的教育。正确的了解各个地区疾病的流行趋势、农村的常见病案,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轻松分清学习的重心,根据病情需要将技术学全学精。据了解现在农村老年人多以风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常见;中小学生多以龋病、蛔虫感染常见。这些疾病多是因为不注意卫生和预防引起的,因此学校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乡镇进行宣传教育,这样既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患者,提高学习积极性,也为全科医学的推广做了必要的工作。
另外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标本和医学挂图等更加形象具体的学习医学知识,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临床分析、判断、决策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设置电子阅览室,大量增加医学图书,有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及临床分析、判断、决策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有更加完整的学习氛围。
二、医学院校应对教学科目作相应的调整
调查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大部分全科医师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缺乏的,在诊断过程中经常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因此这就需要:
1.学校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课程设计也要有实用性、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把《医学基础》、《系统与器官疾病》、《临床应用》、《社区卫生》、《全科医学概论》和《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卫生与健康》、《社区保健与康复》等作为重点科目,使其能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进行学习。而有些专业性相对较强的科目,如《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等可以设置为全科医师培养的考查科目,因为调查数据显示,86%以上的此类患者多应该接受相关的专业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乡镇医疗条件暂时还达不到那个水平,这需要国家投资改善专业医疗设备才能做到。
2.医学院校要克服课程内容雷同,浪费学时的现象。在学习中我们发现,目前的课程设计中很多不同的科目介绍了相同的疾病,一样的疾病一样的病因机制、一样的发展转归结局一样的治疗,如此雷同的设计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浪费了学时,还蹉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设置针对性强的科目,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目前农村对疾病的预防知识是很缺乏,因此要加强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的比例,让学生能尽量广泛地了解这类疾病。另外可以减少甚至删除那些在地球上基本消失或极少见的疾病,增加新增疾病的介绍,掌握相关预防及治疗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全科医学的整体医学观、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及职业特色。
三、增加学生直接接触患者的几率。
可以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等带领学生去乡镇卫生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地方见习、实习。与病房多接触,学习基本流程与病人护理,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设施、人员配置, 体会其管理体制的建设以及服务项目的开展, 掌握全科医疗服务的内容、实施过程及实施方法, 并为创立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更方便深入弄清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防治疗,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临床经验,了解医患关系,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治疗病人。
四、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教师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能不能培养一个合格全科医师的关键,医学院校应该聘请参加过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的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或者聘请教学时间长,又具备双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同时也可以从附属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拔富有临床经验、基层医疗经验的医生作为兼职教师,传授全科医学知识和治疗经验。
五、定期做教学反馈及评价
在教学反馈中我们可以考察教育工作者,做到优胜劣汰,使学生能在起跑线上就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教与学相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全科医生职业, 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
临床路径在美国经历了2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得到普及。随着临床路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也逐渐广泛、普遍,临床途径的研究和实施病例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外科手术患者,而是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向内科、从医院到社区扩展[1]。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引入临床路径管理进行分析,并根据发展趋势进行前景展望,以期能为社区慢性病实施临床路径提供相关参考。
临床路径的应用现状
临床路径被引入国内,在一些医院及部分病种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北京协和医院将胆囊切除术、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阴道分娩等4种疾病进入临床路径,使住院天数降低了24.68%~31.96%,平均住院费用下降了16.59%~58.31%[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剖宫产应用临床路径,明显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2,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糖尿病住院患者、甲状腺瘤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全切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和健康教育,效果较好[4]。我国北京地区已开始进行临床路径在城市社区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对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社区临床路径、照顾路径和双向转诊路径的研制与应用评价[5]。还有的地区运用教育路径对社区输液、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6]。综观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总体上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规范,加之当前我国大多数全科医师均是由原来的专科医师转岗培训而来,在全科医疗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将临床路径作为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和经费管理工具引入社区卫生服务显得格外重要。
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
实施前的准备: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召集各全科医师团队长讨论推行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成立由相关科室和全科医师团队成员组成的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根据危险分层纳入不同的管理级别,选择适合实施路径管理的患者作为管理对象。
实施方法:全科医师团队成员进行社区高血压患者临床路径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把对患者照顾的责任落实到全科团队成员个人。要求全科医师团队成员按照临床路径制定的内容和步骤照顾患者,及时记录和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异进行分析,并修正管理路径中既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管理路径实施参与者、患者及患者家属会议,充分征询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提高他们对路径管理的认同感。患者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发生高血压相关疾病时,应及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并请专科医生会诊,符合转诊条件时,开出转诊单及时转诊。
质量控制:①对路径管理实施相关团队成员进行严格的培训,采取集中与分组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内容包括:路径的概念、制订过程、意义、差异记录及分析、个案管理的原则、执行中各关键点的注意事项等,最后各小组成员必须通过路径组制定的考核标准。②经常检查实施情况,尤其是对变异的收集,要做到及时、准确。要注意严格按照既定的准入标准,选择合适的病例。在病例发生变异时,应尽快纠正变异,使其尽早回到路径中来。③选择适宜的效果和效益评价指标。④数据录入前重点项目审核,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
规范全科医疗行为,提高社区干预效果:通过制定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标准流程,并经有关专家的论证和循证医学的验证,可以达到对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标准化,减少全科医师团队成员之间由于医疗水平造成的差异,避免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Lawson等提出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7],根据既定的路径实施有预定计划的管理,既保证了社区干预效果,节约医疗费用,也可指导社区高血压患者在发生病情变化时,及时合理地进行双向转诊,从而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同时又可降低高血压社区管理的难度,减轻工作压力。
促进全科团队成员间合作,完善社区干预模式: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临床路径是由专业技术人员经集体讨论而制订,是对患者最佳的处置方式。规范出合理的社区干预措施,能让参与路径管理的全科团队各个成员了解其在整个流程中承担的角色,可以让新进的全科团队成员在短期内掌握高血压社区干预管理的规范和流程,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总结路径管理中的个案差异,能及时发现既定路径管理的不足,有利于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完善和改进。
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因素
疾病本身的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临床路径的制订一定要符合社区干预实际和患者疾病的客观规律。在社区干预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路径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不符合路径治疗的患者不纳入,允许部分已经进入路径而因一个或多个理由终止路径。
全科团队成员的影响: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要加强对全科团队成员的培训教育,强调全科团队成员在社区干预管理过程中的自主决策,以保证社区干预管理的安全和有效。
患者依从性的影响:高血压患者依从性是指患者遵从有关改善生活方式与膳食的建议,保持随访及按处方用药进行治疗的程度。社区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干预管理,药物的合理与安全使用、血压定期监测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对于患者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社区高血压患者路径管理中,患者本人的依从性是保证路径管理效果与促进患者转归的关键因素。
引入应用的前景
临床路径这种有效的医疗管理方式在国外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国内还处在起始阶段。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病种质量管理的现代模式,无论从提高医疗质量,还是降低医疗费用上,均表现出其良好的作用[8]。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扩大和保障体系的完善及制度的配套,临床路径以其能够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经营效益、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等优势,在我国各级医院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将得以广泛应用[9]。通过把临床路径引入到社区慢性病的干预管理中,使系统的全科医疗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支持,记录相关情况,督促患者及家属认真遵照执行,从而提高了社区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护能力,丰富了他们的基本保健知识。尽管目前社区慢性病干预引入临床路径国内实践较少,但临床路径作为降低成本,维护或改进服务质量的医疗护理的新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的干预管理中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田丽.临床路径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4):734-735.
2 齐德广,秦银河,李书章,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剖腹产手术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28.
3 齐德广,秦银河,李书章,等.确定多术式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范围和住院时间方法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报,2003,25:63.
4 黄秋红,戴霞,包小娟,等.应用临床路径开展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40.
5 庄再生,骆红,郭传印,等.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社区高血压人群效果评[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14):13-14.
6 张桂蓉,呼庆红,李琳,等.糖尿病患者社区家庭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3):179-181.
本刊讯(记者胡睿) 8月13日~14日,全国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强调,要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从4个方面积极推进社区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据悉,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8%的市辖区已经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 2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895个。各地积极探索双向转诊、收支两条线管理、药物零差率销售、医保预付等制度,但人才匮乏、网络不完善、规范管理不到位、“以药补医”等问题仍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
陈竺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建设中合理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优先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用地由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地方政府要安排好配套建设经费,禁止将项目配套资金转嫁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造成新的债务。
其次,要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医改重点实施方案要求,2009~2010年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医务人员16万人次,今年还要制定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再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已下拨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各地必须狠抓落实。要建立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对于拖延、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严惩不贷,保证资金足额到位,专款专用。
第四,继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各地区要在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探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大型公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作,推动医保与社区卫生衔接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时讯
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
本刊讯(记者李晓雅)在总结全国26个省(区、市)的55家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首次针对社区中医药服务制定的工作指南――《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8月12日。《指南》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任的中医类别医师数应占医师总数的20%以上,要保证每个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
今年将为5%的农民健全健康档案
本刊讯(记者张丽敏)
卫生部农卫司8月5日就起草的《供于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方案》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2009版)》征求意见。方案要求,到2009年底,各省份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人口数要不低于本省农业人口数的5%。而意见提出,首次建档原则上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村卫生室协助完成。更新档案可由乡、村医疗机构共同完成。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
中央新增14亿元建设计生服务体系
本刊讯(见习记者王冰)近期,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今年中央安排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新增投资14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县、乡镇中心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6亿元用于配备彩色B超、电动手术床、乳腺诊断治疗仪等设备,3亿元用于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购置。
地方采风
北京:社区医生绩效考核出台新规定
本刊讯
由北京市卫生局委托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组织专家历时半年编写的《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绩效考核手册》近期已完成。北京市卫生局将依据该手册在3个区开展为期2个月的试点。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北京市社区医生考核将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三方面开展。同时,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医生、技师等在内的9大类14个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的工作指标也一并出台,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统一标准。
(黄莉)
湖南:千余乡医考前集体“冲刺”
本刊讯湖南省卫生厅近期举办了乡镇卫生院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人员考前强化培训班,采取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师资的办法进行免费强化培训。给屡次参加考试未获通过的乡村医生们送来了一场“及时雨”。8月4日,150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踏进了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的课堂,开始接受为期25天的免费集中培训。
(王阳)
重庆云阳:3名个体医生受聘于卫生院
本刊讯重庆云阳高阳中心卫生院经该县卫生局批准,将辖区3名具有从业资质、医术优秀的个体医生聘任到医院工作。这些个体医生享有医院正式职工同等的接受培训、养老保险、津贴福利等待遇。农民群众到这些个体医生处就医,也能按照新农合政策予以报销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