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一新生入党申请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2: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一新生入党申请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一新生入党申请书

篇(1)

1、新学期,学校迎来了新同学,为了让刚踏入大学的新生感受到学校的温馨,我们参与了三会迎新和军训后勤。

2、为了扩充部门的成员,这学期团总支各个部门都进行了纳新,为部门注入了新的“血液”。

3、为丰富新生的课余生活,让其尽快融入学校、班级的环境中,我们积极开展了拔河比赛、团旗接力赛。

4、为增强团员对团的认识,加深团知识的了解,我们开展了团知识竞赛、主题团日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

5、新学年,团总支的队伍不断壮大,我们积极做好团员的转入、注册、申请、补办。

6、新团支部的成立,对各个方面都不了解,通过团支部交流会,各个团支部都有了一定的相互了解,而且为大一新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

7、增进同学对团的

8、我系的志愿者精神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美化校园、最美夕阳红,聚爱福利院、呵护祖国的花朵,我们在残联、守望春天,爱心助教等。

9、坚持党带团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汇总,发展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的汇总工作,发挥好团与党沟通纽带的关系

10、宣传部用他们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的每一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宣传,同时在重大节日中,他们也会用斑斓的色彩画出他们的点点祝福与期待。

11、海报是一种宣传,网络也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宣传。信息部总是在最快的时间将我系的消息上传到我系的网站。

二、深思缺陷

1、团员证的问题。新生报到时团员证转交代班,代班收理过程中未做详细登记——登记收齐多少份,有多少名同学未转交团档案关系。但是,在汇总到系办时候不同专业的混乱在一起,且在收理过程中有丢失的。致使组织部注册团员证和整理团档案关系时需要做多份工作,且不能确保每班同学的档案资料完整。希望在以后的代班收理过程中能够规范。

2、团旗接力赛增强各班凝聚力目的达到,但活动申请的过程遗漏一项程序,使得活动性质显得不太合法,另外,活动的地点选在学校慈山楼前至图书馆门前的坡段,那天学校重要活动非常多以至于车辆来往太多,使得活动过程不太顺畅,希望在以后的团旗接力赛和每次活动的申请和选择场地上都要考虑充分,避免问题的出现。

3、团支部交流会可以说是非常成功,活泼而不失严谨,不足之处是交流会的音响设备问题。因为工作失误未申请租借团委音响。跟吉他协会租借的有线话筒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完美。

4、根据校团委的指示,定期开展主题板报评比,但宣传部却没有做好拍照、存档工作,以后会加以改正。

三、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1、团总支各个部门增强交流,能够更好的配合。增强部门凝聚力和提高团总支的精气神。

2、系团总支在完成例行工作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让活动开展更具成效;

3、校里系里文件传达更及时,避免多渠道重复通知,以免信息错乱和失真,以便我们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篇(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及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变化,高校教育正面临各种挑战。仅仅依靠高校课堂教育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心理辅导老师的师生型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做好学生工作。近年来,大学生朋辈教育被引入高校学生工作中,并在各大高校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朋辈教育模式的概念

朋辈是指朋友和同辈,他们是年龄相近、有共同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群体,彼此之间有共同语言,容易沟通。他们之间产生的影响力超过了老师和父母。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人生、人际关系有独特的看法,富于探索精神,喜欢怀疑和争论;对社会上某些现象、流行思潮易受感染,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看问题有时偏激、片面。虽然他们的阅历、感受、体验、环境影响不同,但容易在思想上相互交流,情绪上相互感染,行为上相互模仿,在思想意识上具有较强的相互影响力。因此,朋辈群体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1]大学生朋辈教育就是将这些有共同语言的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起来,让他们相互传授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体会到相互之间的朋友情谊和关爱,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在2009年开始实行朋辈教育模式,效果非常明显。参与朋辈教育的学生经过严格的挑选,进行专业的培训,超过3个月以上的考察期,然后走进普通学生中间,以他们的专业知识、丰富经验、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帮助同学们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新生心理调适、人际关系、情感问题、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党团建设等。

二、创新大学生朋辈教育模式的意义

(一)朋辈教育模式的亲民性,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增强教育效果。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师生关系类似于父母。老师和父母即使放下姿态和孩子交朋友,但是由于年龄差距、立场观念、阅历鸿沟等原因,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朋辈教育的学生在年龄、成长环境、生活经验多方面基本相似。他们每天朝夕相处,共同的话题很多。这就造就了他们的先天优势:抵御性低、自然鸿沟小、信任感强、交流平等、互动性高。让朋友做朋友的思想工作,能够收到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朋辈群体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建立了真挚的友谊,思维观念相似,彼此理解对方,容易产生共鸣。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自然流露的、易于接受的,且教育效果良好。

(二)朋辈教育模式有助于发挥教育主体的力量,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专职辅导员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还达不到这个标准。而且由于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工作杂、碎、散,甚至很多院校行政性的工作都推给辅导员。人数多、任务重使得辅导员难以集中所有精力放在学生工作中,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调查显示辅导员很多出身理工科、文科等专业,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较少,这在实际工作中会捉襟见肘。

朋辈教育模式首先可以有效改善一线辅导员队伍力量不足的现状,成为辅导员和学生间的沟通纽带。其次可以改变学生对师生型教育模式的逆反和排斥心理,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教育客体为教育主体。学生之间存在相似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使得朋辈教育呈现出更多的吸引力、示范性,而不只是简单的说教。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改善传统思想教育灌输的局限性。

(三)朋辈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优秀学生骨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朋辈教育必须选拔一些学习成绩好、思想素质高、人际交往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学生。他们在相互辅导的过程中,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批优秀的学生骨干可以引领校园风尚,带动其他学生共同成长,更好地认识他人和社会,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并通过自我的内化。整理和输出,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感染、熏陶和影响全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朋辈教育模式的作用和具体实践

(一)以朋辈教育制度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朋辈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朋辈辅导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常见的思想问题,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使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及时被辅导员和院系所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2]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对此作出了如下探索。

1.选拔新生班级的学生朋辈辅导员。

新生进校以来,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截然不同。大多数学生不能在短期内有很好的心理调适和角色适应,经常需要一个阶段作为过渡期。我们在新生入校期间,就在每个班级配备了2名(1男1女)学生朋辈辅导员。他们是大三的优秀学长,且经过专业的培训。比如2011级学生入校的时候,我们在每个班级都配备了09级的2位朋辈辅导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往年,新生入校期间是辅导员最忙的时间段,基本上天天电话接不停,可即使这样,也还是有照顾不到位的地方。但是朋辈辅导员的出现,可以帮助大一新生解决人际交往、学习障碍、学校生活、感情困惑等多个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大一新生刚入校,就体会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关爱之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提高。

2.领头羊示范:组织学生自治委员会。

建筑工程系选拔了一批在学生会、团总支任职的优秀学生和在同学中群众基础牢固的班级主要干部组成了学生自治委员会。他们将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建筑工程系有一个良好的传统,每一届的新生来学校之后都必须参加晨跑。可是由于学生体质的普遍降低和懒惰情绪的增加,坚持参加早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少。辅导员非常着急,每天都到操场亲自带操,可是效果依然不是很好。学生自治委员会的成立,充分发挥了朋辈教育的优势。因为他们比专职辅导员更明白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他们每天与学生生活在一起,日常接触广泛,将教育无形地融入到生活中去,由“领头羊”辐射到普通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学生自治委员会负责方面很广,如:宿舍卫生、上课出勤、班级活动、早操自习,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缺失,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效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学生日常管理网络。

(二)以朋辈教育制度深入开展学生的党建工作和社团工作。

2009年开学初,建筑工程系在每个班级安排了一位固定的学生党员负责人。负责团费缴纳、入党知识普及、入党申请书的收取,这些党建的基本工作由学生党员完成。学生党员来自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又回归于学生,兼具学生与党员的双重身份。作为学生,他们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困难、需要,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朋辈教育过程中,加强这支队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激发和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其先进性作用,打造一支先锋模范的学生党员队伍,能够凸显学生党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强大力量。[3]建筑工程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色,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学生朋辈社团。建昊志愿者协会多次被多家报纸杂志报道,即将参加南京青奥会的志愿者工作。武术协会参加多次大学生巡演,获得了一致好评。专业性CAD社团在每年参加江苏省、全国CAD大赛,均获得非常好的成绩。这些社团的建立,为大学生提供了教育和成长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以朋辈教育制度树立学生健康心态,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在竞争的压力下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以前的“天之骄子”的身份日益下降,入校就面临着各种压力: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感情生活、就业升学。如何树立大学生阳光积极的健康心态,并且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心理危机事件,这是高校要做的头等大事。建筑工程系在新生入学时,就在每个班级设立了一名心理委员,他们对心理学有很浓厚的兴趣,接受过相关的训练,如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调控和心理援助的基本技能。在促进其自身心理成长的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同学自觉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实现学生“自助”成长的模式,成为系级心理健康教师的助手,营造良好校园心理文化氛围。这些心理委员的设定,可定期向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本班学生的阶段心理状态进行报告。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心理委员积极参加学院和学校的心理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学会心理调适,寻求心理发展,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陶冶情感情操,磨炼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在班级中完善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大学生之间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时调适、及时自我保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朋辈教育制度运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

1.未雨绸缪,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建筑工程系在学生入校期间就设立了高年级学长作为朋辈就业指导员。通过心理测评、职业兴趣评测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以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学习、考证的重要性。另外,鼓励大家在假期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大二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参加过了社会实践,对社会有了初步了解。朋辈就业指导员这时已经参加工作了,他们返校给学生做小型的交流会,分享自己在求职、面试、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大三,教会学生自主搜集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学习求职的技巧和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状态,为踏入社会做好冲刺准备。

2.充分发挥校友作用,设立朋辈就业联络员。

建筑工程系每年临近毕业,都会有大批的校友返校,给毕业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据统计,我院学生的就业有78.2%是由校友介绍完成的,可见校友的作用非常大,他们是学院的骄傲和宝贵财富,也是学院加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借助校友的宣传、推广,扩大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校外就业联络员的应运而生,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很多机会。2008级A同学毕业前得到了上届学长的帮助,获得了留在南京工作的机会。1年后,他在各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想要跳槽去更大的公司。于是,他和当时帮助过他的学长联系,希望能够得到推荐。经过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去新公司。但是这时想到他自己的工作没人接手,于是打电话给母校,主动要求担任就业联络员,为新毕业的学生提供岗位,并且愿意手把手教会他们在离开老公司。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朋辈就业联络员的作用是巨大的,他们一届传一届,相互帮扶,信息互换,资源整合,经验传授,把这样良好的传统一直传承下去。

四、朋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朋辈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学生的思维方式、经验阅历、观念行为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他们主要还是倾听当事人的困惑与烦恼,在一定层面上给予当事人安慰和支持,很少涉及深层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而且由于他们年龄相当,解决问难的时候也难免没有多高的可信度。所以学校要定期对朋辈教育者进行培训和锻炼,拓宽他们的视野,打开他们的思路。定期组织座谈会,让以往有过类似工作经验的与现任同学坐在一起,交流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等。建立相关工作手册,手册中应记录工作计划、工作重点、突发事件、应对方法等内容,让以后的工作可以有章可循。另外,安排一名专业心理辅导老师作为朋辈学生的指导者,随时把握动态。

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能够使学生做到自我管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锻炼,提高了综合素质,发挥了带头榜样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作者简介]高存福(1978- ),男,山东济宁人,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学生管理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田兆富(1969- ),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淄博 25504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042-02

新网络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学习信息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负面效应。沉迷于网络和过分依赖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和厌学的主要原因,因“网瘾”“手机瘾”而导致学生学业无望、退学回家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有些学生无法抵制非法网络的诱惑,陷入网络传销和网络犯罪。智能手机等新网络工具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诚信教育和校园优良学习氛围的营造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辅导员要充分意识到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新媒体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稳定有序、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手机媒体降低了大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信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手机日益强大的网络功能,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和喜爱,校园里专注于手机的“低头族”随处可见,他们甚至连上课的宝贵时间也不放过。学生上课时经常用手机看微博、小说,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看视频、玩游戏、网上购物,把原本完整的课堂时间割裂化,分散了课堂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有的学生还利用手机上的搜索引擎查阅资料,应付老师课堂上的作业,不仅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惰性,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对辅导员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网络媒体造成大学生诚信素养的缺失

有的学生借助网络随意性、虚拟性的特点,不负责任地转发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辱骂诽谤,有的学生甚至在个人欲望的唆使下从事网络犯罪活动。在期末考试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大学生利用手机等网络工具进行高科技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不断翻新,以致一些学生被开除学籍,令人扼腕叹息。网络媒体为大学生寻求各种各样的学习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严重依赖网络信息的惰性思维,许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专业实习报告等材料仅仅经过网络下载简单拼凑就完成了,根本未进行任何实践和调查;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连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都原封不动地从网上复制、粘贴。大学生诚信素养的缺失已成为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网络媒体冲淡了大学校园里的学习氛围

目前,网络和电脑已成为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的“伴侣”,宿舍里几乎人手一台。一些学生由于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将大量的休息时间用在了网络游戏和娱乐上,使其逐渐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下降等问题,从而导致宿舍学习氛围淡化。大学生逐渐习惯了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学习信息,依靠论坛、微信、QQ等网络工具进行学习交流,把情感移植到网络中,忽视了近在咫尺的老师和同学,造成大学生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忽,进而影响自己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交流障碍或交往恐惧症,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学生宿舍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严重的主要症结所在,需要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予以重点关注。

(四)网络媒体给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带来挑战

就业工作是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学风建设是就业工作的有力保证。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过分表现自我、贪图享乐和道德失范等现象严重,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更注重功利性,待遇好、收入高的企业成为理想的奋斗目标,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生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还有一些毕业生过分依赖网络求职信息,渐渐忽略或不愿参加校园招聘,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受网络习惯的影响,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和同事有效沟通,导致同事之间关系紧张,为了获得“解脱”,一些大学生选择了“辞职”这一逃避方式,频繁跳槽。这对高校在社会的影响以及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暴露了新时期大学生信用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需要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加强教育和引导。

二、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推进学风建设的途径

(一)注重宣传教育,严格规范课堂秩序

1.加强课堂网络文明教育。新网络媒体给大学生学风建设带来了强大冲击,辅导员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课堂网络文明教育。例如,通过主题班会、文明修身沙龙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分辨是非,努力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进一步净化课堂学习风气;通过开展“课堂六害”漫画大赛、网络文明短信作品大赛等活动倡导大学生文明使用手机,理性使用手机,自觉做到上课不玩手机、不开手机;同时,要占领网络教育阵地,积极营造文明课堂氛围,通过飞信、微博、QQ群、人人网等网络载体宣传上课玩手机的危害,提倡让手机远离课堂,让学生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2.严抓课堂管理。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严格监管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倡导建立“课堂手机休息室”,上课前让学生自觉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统一保管,以免一些自控性差的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建立重点学生档案,加强对手机依赖和网络成瘾学生的监督管理,开展与这些特殊学生群体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逐步调整心态,自觉抵制手机等网络媒体的诱惑,从而将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辅导员要加强与任课老师的交流,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齐抓共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二)加强宿舍管理,提升宿舍文化育人功能

1.加强对大学生宿舍使用电脑的管理。如今电脑已广泛进入学生宿舍,为广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厌学、人际交往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为方便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初期的“断乳期”,辅导员应严禁大一新生将电脑带到学校,大二及以上学生若要使用电脑,必须向学院提出申请,在签订《宿舍电脑使用协议书》后方可在宿舍内使用电脑;同时,辅导员要不定期地对使用电脑的宿舍进行检查,对违背承诺协议者严肃处理,严重者取消其寝室电脑使用资格。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精神生活,善于发现并妥善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障碍,帮助他们将情感从虚拟世界转到鲜活的现实中来,减少对手机、电脑等网络媒体的情感依赖。

2.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环境。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发生率大于80%,特别是宿舍同学之间在学习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辅导员要加强学风建设,就需要在优良舍风的培育上下功夫。要通过优良学风宿舍的创建和验收,激发宿舍成员的学习热情,增强宿舍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营造学风建设人人参与的氛围;通过宿舍文化艺术节,营造整洁有序、室雅人和的宿舍环境;设置如名言警句、名人或校友画像及生平介绍等,形成积极奋进的寝室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公寓为单位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手绘板报大赛、诗歌朗诵比赛、宿舍英文短剧表演等,形成“人人关注学风建设、人人参与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开拓创新,努力营造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

1.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风范和学术的魅力;邀请著名企业家、社会精英做行业发展报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握行业需求;组织师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设立大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定期组织专业老师为大学生进行考研辅导、就业指导、发展咨询等多项服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网站上开辟“学风建设专题”,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优秀成果和典型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立手机短信平台,定期将与学习、考试有关的信息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务;依托校园网站构建交流平台,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共同对学校学风建设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网络交流,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2.努力打造主流的校园网络文化。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给辅导员传统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由此形成的新型校园网络文化对学风建设提出新的挑战。辅导员应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推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通过组织科技下乡、专业实习、科研立项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和科研热情;通过“挑战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组织IT校园行、网上冲浪等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学习活动,在网上为大学生提供名著点阅、名师课件、科研成果评析等资源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营造浓郁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就业指导,进一步夯实学风建设的基础

就业指导作为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之一,对学风建设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要利用有效网络资源,不断扩充就业网络功能,积极搭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及时、便捷地将就业信息发送到学生手中;要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搭建集信息、指导、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提供优质舒心的服务;积极通过网上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另外,辅导员要积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通过人人网、微博、QQ群等网络方式及时了解毕业生离校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这既是对就业工作的检验,也有助于辅导员及时发现影响学风建设顺利推进的不利因素,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金芳,王蔚.网络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6).

[2]周海燕.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对学风建设工作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4).

[3]龚克,毛晓红,范婷雅.浅议网络时代的高校学风建设[J].魅力中国,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