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综合实训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2: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综合实训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综合实训论文

篇(1)

二、模拟综合实训教学方法

按照犯罪情节设计模拟犯罪现场,并布置好与犯罪有关的物证。

(一)开展实训教学前的培训

在实训课程开展之前,学科教师以及刑事科学技术专家要集体备课,主要讨论综合实训的思路、方案,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训体现出来。将实训的内容设计为案例,要围绕着教学内容设计犯罪现场、案情的演变以及物证,以培养学生的现场勘验和物证处理能力。现成勘验能力包括笔录、绘图、照相、摄像;物证的处理,主要是物证的检验鉴定,即物证的发现、提取、保存。

(二)模拟犯罪案例的抽取

为了让学生熟悉模拟犯罪现场,并对现场的勘察做好准备,在实训的前一个天,就让学生抽取设计好的案例,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抽取的案例布置模拟现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15个人为一个小组,要求学生自行根据案例进行分工,并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分别为案发现场勘察指挥、案件痕迹检查、法医、摄影和照相以及案件现场的保护工作等等,并根据情节需要准备必要的勘验器材。

(三)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

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环节占有45%的评分。平均每一个模拟现场都有4名教师在场监督。在进行案发现成勘验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勘验程序进行。犯罪现场物证的提取包括发现物证、做好现场记录、提取证据并做好包装工作。

(四)模拟物证检验鉴定

模拟物证检验鉴定环节占有30%的评分。学生从模拟犯罪现场所提取的各种物证,经过分类后,包括痕迹物证、文件资料、法医提取证据等等,这些证据都要经过检验鉴定后,制作为鉴定文书。每一个鉴定科目都由两名教师参与检验鉴定评分。

(五)模拟汇报

模拟汇报环节占有25%的评分。学生对模拟犯罪现场所获得的资料,包括勘验情况、“三录”材料以及现场物证检验鉴定资料经过分类、汇总之后,制作成卷宗。在模拟汇报环节,要将汇报内容制作成PPT课件,发表自己的案件分析思路,并提出案件侦查措施。模拟汇报考核组由5名教师组成。教要根据学生的汇总材料以及案件汇报情况评分。

(六)模拟综合实训考核评分

模拟综合实训考核的成绩,即为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模拟物证检验鉴定和模拟汇报三项成绩汇总。将模拟实训的考核评分列入到评分表中。评分表制作标准以及评分项目和评分标准都要严格规定,给教师以明确的评分提供参考依据。为了防止教师在考核评分中缺乏客观性,还需要请科学技术专家对模拟实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提出其中尚需改进和完善之处,以督促教师对综合实训课程不断地调整。

三、刑事科学技术综合实训的意义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理论知识为主。知识的抽象性,加之刑事科学技术的应用性,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存在着漏洞。实施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演练,可以培养学生提高团队精神,进而认识到面对刑事案件如何有调理地解决问题。学生参与到综合演练中,凭借自身的能力完成各项任务,可以提高现场勘验操作水平,同时还能弥补自身专业的不足。教师在监督模拟实训现场的时候,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改进。学生经历了综合实训之后,不仅培养了自我学习能力,还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

篇(2)

高职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选题过大,过于理论化;或者涵盖面过广,盲目追求大而全,想从高层次、全方位的角度研究问题,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水平,结果无法深入分析与探究。例如,有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定为“我国现有宏观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这样的题目高职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其次,部分学生选题过于陈旧、空泛,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是从百度搜索到的,就是参照往届学生曾经选用过的,这样既无实用价值,又容易导致重复抄袭嫌疑,大大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例如,有学生将毕业设计选题定为“某某品牌研究”“常用的促销方法研究”等,这样的选题毫无新意,毫无价值,根本无法深入进行分析。

(二)毕业设计时间安排欠妥,学生不能充分准备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这个学期既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顶岗实习阶段,又是学生寻找适合的单位准备就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奔波,或者忙于实习工作,几乎抽不出时间来精心准备毕业设计。这样的教学安排对毕业设计而言是不妥的,学生难以充分准备,最终会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三)学生自身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目前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由于进校时的整体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在校时期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不少学生还是无法熟练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导致其最终的毕业设计没有设计,仅仅是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剪切、复制加粘贴完成毕业论文,几乎很少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从笔者多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来看,有的学生选题盲目,不切合实际,甚至不听从指导老师的意见,最终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有的学生对于网上收集的资料自己不加整理,交给老师去删除整合;还有的学生完全抄袭他人成果。这显然与完成毕业设计的初衷相背离。

二、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策略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就是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

“捆绑”市场营销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训通常包含市场调查、广告设计、促销设计、销售活动、陌生拜访、产品推介、营销策划等多个项目,一般都可以借助于校内的实训场所开展这些项目的实践活动,通常会集中在第四、第五学期进行。将营销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其所开展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捆绑”,可以结合其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使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二)限定毕业设计形式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使得高职教育明显不同于本科教育,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毕业设计更合乎要求。但是毕业设计本身又更加适合理工科专业,这类专业学生可以结合某种工作背景和条件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计或者生产方法设计以及实验设计等,其毕业设计的成果一般就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对企业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对于文科类专业而言就不能直接把上述毕业设计完全照搬过来。因此,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虽然还是写毕业论文,但是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所限定,要求学生结合学习过程中的实训、实习活动项目来写,强调既要有“设计的过程”,又要有对企业直接有效的“内涵”,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要将曾经完成的“项目成果”作为附件附在论文的后面。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展示了对企业有用的“项目成果”,使毕业设计更加符合高职教育要求。例如,某学生在写《对‘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的反思》一文时,将“小米”移动电源的市场调研方案、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以及开展“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研活动的心得体会等文本材料作为附件附在了论文的后面,对论文起到了佐证作用。

(三)重新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重新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是将毕业设计的进程安排提前,也就是把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提前到第五学期来进行,这样做就避免了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弊端。同时这个“提前”还包含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理念提前灌输给学生,通常从第四学期分阶段、分项目进行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训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毕业设计的“预备阶段”,通过实训项目导师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带着要为毕业设计积攒经验、积累资料的心态去开展综合技能训练。

(四)规范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论文写作

当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相结合后,学生的选题就必须围绕实训、实习活动的项目确立,不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其营销专业的学生在第四、第五学期围绕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分别进行了市场调查、广告设计、促销设计、销售活动、陌生拜访与产品推介、营销策划等几个项目,开展实训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记录相应的实践资料、撰写相关报告、提交心得感受等文字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接受导师的询问。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选题时必须选择上述实训项目的某项实践活动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确立了毕业论文的写作主题。例如,“对‘蒙牛优益C’乳酸菌饮料广告策划方案的思考”“对‘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的反思”“对‘雪菲力’盐汽水促销实训活动的探究”“对‘雪菲力’盐汽水产品推介实训活动的思考”“关于‘百事可乐’校园促销方案设计的反思”等都是源自于学生所进行的广告策划方案设计、市场调查实训活动、促销方案设计及促销实训活动和产品推介实训活动。同时在毕业论文写作上,要求学生必须结合前期所开展的综合技能实训活动过程而写作,从某一实际活动出发,就自己在前期实训活动中某一个实训项目展开论述,从实际的操作过程写起,在阐述自己的实践步骤基础上,详细地分析前期活动的收获与不足,最后再升华到对同类产品或企业开展类似活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避免了论文写作落入俗套,使论文真正有内涵和实用价值。

(五)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化负责

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化负责是指专业指导教师既要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也要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通常,每个专业指导教师负责两到三个实训小组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实习活动,全程参与学生的所有项目活动,并跟踪负责相应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由于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到学生每一个项目的实践中,对学生所完成的各个项目情况熟悉,对学生的所有活动起着监控与指导的作用,所以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完全得心应手。

三、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注意点

(一)学校制度配套

学校必须有制度配套,规范毕业设计流程,从学生选题、收集材料、拟定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开题、写出初稿、反复修改、定稿到打印并上交资料再到最后的答辩环节,要求具体、规范明确,环环紧扣,层层落实,使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同时建立严格的指导教师指导检查制度,以系部为单位督查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情况,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专业实训配齐

必须重视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配齐校内必要的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专业实习、实训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毕业设计需要。

(三)指导教师配备

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配备上,应该选取有责任心、有实践教学经验、有论文指导经验和学术素养的专业教师,这样的指导教师既能进行综合技能实训的指导,又可以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当然,学校也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高校进修,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

(四)学生个人配合

篇(3)

1、封面页:首页为封面,按照学校统一的封面样式打印(见附件1);

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页(见附件2);

3、开题报告(见附件3);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摘要字数在200至300字之间,关键词在3至5个之间;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根据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翻译;

6、目录页:应有小节对应的页码;

7、正文页;(正文字数:本科不少于10000字,专科不少于6000字)

8、参考文献页;

9、谢辞

二、打印规范

1、论文以A4标准页面排版(21﹡29.7cm),1.5倍行距,字体、字号要求如下:

标题用粗黑体: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正文用宋体小四号。

2、章节目序号(标题序号):

(1)按照正式出版物的惯例,标题编号顺序规定如下:1、1.1、1.1.1………

(2)论文标题一律从“1、”开始。

3、图表标号:

图1.1图1.2图2.1图2.2……

(与图名称一起标在图正下方,用5号宋体,如图1.1,GDP按年度增长率)

表1.1表1.2表2.1表2.2……

(与表名一起标在表正上方,如表1.1职工情况一览表)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

关键词:;;

其中:摘要和关键词这两个词用宋体加粗,小四号,摘要内容和关键词内容用楷体小四号;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参照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用TimesNewRoman体;

6、论文正文:空二行后书写正文,正文的第一段为“引言”,但不加小标题。

7、参考文献列示格式(5号宋体):

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作者.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年份(期数):起页码~止页码

报纸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年月日,第几版

注意:网络文献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

8、页眉必须打印“南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或论文)”,居中(5号宋体;

9、正文必须打上页码,页码格式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5号宋体);论文前面的中英文摘要页、目录页用小写i、ii、iii、iv顺序编页。

10、所有论文请用WORD98以上版本打印。

三、交稿时间:

1、论文纸质稿(初稿)于2009年5月30日前交函授中心学籍科江文老师收,联系电话:0735-2898178手机:13787357225,过期不予受理。

2、经指导老师修改后,返回学员定稿,请各位学员及时关注。

3、各位学员务必保留电子稿,定稿后拷贝交函授中心,由中心统一刻制光盘上交南华大学。

四、答辩时间:

学籍科另行通知。

五、封面、表格下载地址及联系电话:

1、封面、表格下载网址:

附件1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职称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日

附件2

南华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站(点):

题目:

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站(点)负责人:

年月日

设计(论文)内容及要求: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附件3

南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设计(论文)题目来源

设计(论文)题目类型

起止时间

一、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技术方案、路线)

三、设计(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四、设计(论文)研究方法及步骤(进度安排):

五、进行设计(论文)所需条件: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年月日

范文赏析:

对高职中级维修电工实训中采用“互助式教学”的探讨

【摘要】现在的高职学生,理论知识较薄弱,中级维修电工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作者采用“互助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经过几年实践,教学效果较好,现写出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职电工实训互助式教学

引言:

所谓互助就是基于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小组内外的互动、合作、交往,由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采用互助式方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以Z3050摇臂钻床“圈故障范围”实训为例,阐述“互助式教学”实施的方法和步骤,供同行参考。

一、为什么要采取互助式教学

新时期高职教育除了教书以外,更看重育人,这是历史赋予高职院校的职责,更是高职院校的义务。中国要实现工业现代化,需要一大批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而高职院校就是培养这种工人的摇篮。现在的高职学生,理论知识较薄弱,以往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经过探索,作者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采用“互助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经过几年实践,不但教学效果较好,而且還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1)、提高了学生集体荣誉感

2)、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能动性

4)、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如何实施互助式教学

1、分好分组

分好小组,是保证“互助式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由老师任命任组长,让组长选择组员,以确保他们有良好的“互助环境”。老师要注意好生及差生的搭配。组长人选由责任心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当,以保证小组互助学习的顺利进行。

2、严格考核

好的考核办法是保证互助式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1)考核内容。每次学习、考核的内容宜少不宜多,这样易学习、易讨论、易考核。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将每一个综合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并对每一个小项目明确提出学习内容、考核要求。由于项目小,考核要求明确,而且采用了互助式教学,同学们学起来困难较小,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以钻床排故为例,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这些项目包括:能认识元器件、会操作、能观察并阐述每次操作后各个接触器和各台电动机得电情况、能正确阐述故障现象、能正确圈出故障范围并说明理由、能排除故障点并阐述排故思路等。

2)考核成绩。在互助式教学时,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考核成绩一样,这是确保互助式教学的关键。如果只是采用互助式教学,而考核时小组成员的成绩不一样,小组的互教、互学、互帮、互评的氛围就不够,同时还增加了考核的工作量。在实施互助式教学时,对每个小组实施统一考核,一个小组抽取1-2人来考试。考试时,一般先抽较差的学生回答,然后再抽取较好的同学来补充。这样就能促使小组的每位同学相互监督、相互教、相互学,激发学生学习,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作用。

3)考核方式。一般是单个项目练习时才采用对小组统一考核,综合练习时只对个人考核,这样,既能保证每位同学的成绩差异,也能保证每位同学的共同进步。

3、对个人成绩的综合评定

为了保证成绩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学生的综合成绩应包括:平时表现20%(包括考勤、学习态度)+实训报告10%+每次的作业10%+互助式教学考核成绩30%+个人综合考试成绩30%。

三、“互助式教学”实例

以钻床“圈故障范围”实训为例,阐述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中如何实施“互助式教学”

先分好小组,给每个小组下任务,如:今天该小组必须完成正确圈出10个故障的范围。任务下达后,由小组长去安排谁记录,谁操作,并组织该小组开展讨论。实训时,由小组内的一个学生设置故障(其他同学不能看),然后每个同学分别操作,并说出故障现象,圈出故障范围,经小组讨论后得出一个统一答案,记录在实训报告上。

对小组的讨论强调几个原则:每位同学必须参与讨论,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必须有自己的理由,每个问题只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当意见不能统一时,再由老师进行解答。

考核时,老师从每个小组的实训报告上抽取2-4个问题,然后抽取该组1-2名学生进行考核。需要他们回答三个问题:对该故障你圈的是什么范围?小组最终圈的是什么范围?圈出该范围的理由是什么?根据他们的回答情况评定成绩,而且该成绩为该小组在该项目的统一成绩。

四、效果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采用以互助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让学生互助、互教、互学,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教学效果较好,值得同行们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蒋依文.中级维修电工实训的探索与研究[J].教师,2015(03).

[2]施剑凡.高职院校中高级维修电工考核实训教学的探索和研究[J].科技信息,011(03).

篇(4)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48-02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指出:“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然而,就目前高职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质量不高、东拼西凑、抄袭剽窃、创新性缺乏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建立适合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机制,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对提高化工专业毕业生的人才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审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思路进行探讨。

一、高职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高职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论文格式不规范,没有按照毕业论文(设计)的正确格式进行撰写,如字体、行距、图表等。二是抄袭、剽窃现象严重。有些学生论文抄袭文字比多达60%,甚至直接把他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的数据。三是文章缺乏创新性,没有特色、风采。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往往与参考文献相类似,缺乏创新点。四是字数太少,太简单,有的论文字数不到1000。五是条理不清,遣词造句,自相矛盾。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些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学生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没有高度重视或重视不够。高职院校所招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有些还是因为高考失利未能考上本科院校而无奈地选择了高职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基本上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进入高职院校后,这种状态也随之带到高职教育的学习中来。在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常常置指导老师的意见于不顾,对毕业论文(设计)不予重视,敷衍了事。

第二,一些学生自身素质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过程中,缺乏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一些问题很难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另外,高职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也较差,如文字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一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却无法准确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指导教师资格把关不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与指导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教师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及工作责任心等。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资格把关不严,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多,教师少,为了把毕业论文(设计)分配下去,往往把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或者让单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20篇以上的毕业论文(设计),这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总体质量的提高。另外,有些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修改、完善、定稿等环节缺乏耐心的指导。

第四,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上存在不足。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比较单一,质量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选题与实践结合不密切,校企分离,缺乏创新性。

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思路之探讨

(一)实现选题方式多样化。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因人而异,贴合每名学生的特点,不应该只局限于校内的研究、开发和设计类的课题,而应该走出校门,与当地企业合作,到生产一线去,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来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进行开放式毕业实践教学。下面提供几种选题思路作为参考:一是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产学研课题拟定几个子课题与学生协商安排题目;二是根据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熟悉领域,拟定几个选题任学生选择;三是学生根据实习实践或者未来工作方向、个人兴趣选题;四是其他形式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以上第一、第二条思路可供一些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科研兴趣高、实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其论文实用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而一些基础相对薄弱,主动要求去签约单位毕业实习的学生,其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可以选择第三条思路,它与学生的实习岗位密切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创新性。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是衡量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水平,应当注重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化工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都是采取指导教师指定论文题目,学生被动按照要求收集资料和做实验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客观上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应当改革。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收集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实验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分析综合归纳、论文初稿撰写到论文修改定稿的每一个环节,应当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努力实现创新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实现企业实训、科技创新及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体化。化工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可以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化工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及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如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生产、学习、研究的毕业实践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毕业实践过程中得以巩固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互惠互利、合作愉快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实训、科技创新及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体化。因此,在整个毕业实践教学环境中,应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力量,可以由他们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

(四)加强化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先进的实验场所。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它有利于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等。实验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其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数据及检测方法都在实验室进行。为了确保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能够顺利完成,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工实验实训基地势在必行。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购置一批实用且性能优越的仪器和设备,如电子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以为提高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水平作好保障。

(五)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制定出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要根据化工专业学科特点和条件,研究建立有效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要重视研究和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改革和工作力度。

(六)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管理工作。许多高职院校明文规定,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量相当于2课时,而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到定稿全过程的实际工作量却远远大于2课时,因此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论文指导工作的马虎与不负责任等问题。学校应建立制度和奖惩机制,从严治教,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使指导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各项教学教育任务。同时建立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以校内教师为主体的指导教师队伍,重视解决指导教师的数量和水平不适应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需要的问题。要统筹教师队伍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确保指导教师数量的足额到位。

篇(5)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按计划完成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品种改良等技术工作,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向相关专业领域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几年来我们虽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中职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存在差异与距离。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论文,培养适合畜牧兽医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一、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状

我国中职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很快,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的畜禽疾病防治人员、防疫检疫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使他们掌握了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免费论文下载。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

二、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

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性教学必须强调,加强实训环节教育教学论文,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人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使人人都具备动脑、动手能力。但中职学校在实训方面缺乏可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场所(主要是供实训的设备、动物),然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衔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的断档和重复,衔接效率和质量不高。目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按学科系统化构建的,课程门数偏多,各门课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沟通和整合,学生所学习的是各个学科分散的知识,他们就业后难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综合性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资源出现严重浪费,使预期教育目的难以实现。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各校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上,只是二者交替的时间间隔不同:有的是一周/几周理论课与一周/几周实践课交替,有的是分成理论课和实践课两段,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教学还是在传统的课室里施教,只是比过去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实践课在实训室进行,实习内容通常是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理论课老师按教材讲,很少考虑这些知识在学生以后实习和工作中是否用得着;实习指导老师只是教学生如何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实操技能的传授往往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未能向学生渗透相应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论文,造成理论课和实践课学习的脱节。

三、精心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一)依据职业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为了使专业课程体系顺应岗位群的变化,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应用”为宗旨设置理论教学体系,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以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整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针对“饲料”、“疫病防治”、“养殖”三大岗位群进行课程整合,可将《饲料学》、《动物营养》、《饲料分析》《饲料生产》等4门课程综合为饲料行业岗位群技术方向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可将《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产科学》、《动物疫病》等整合为课程《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可将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整合为《畜牧各论》,可将职业认证课程的生产实训整合为《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体系设计应包括课内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训(验)教学、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践、饲养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综合技能培训与考核、职业工种培训与考核等)、人文素质活动及其他免费论文下载。

(二)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兽医院为龙头的对外技术服务平台来搭建专业与产业、就业的互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技术服务平台以专业、教师、学生、校内产业群为支撑教育教学论文,以兽医院为外显,形成内联专业、教师与学生,外接产业与就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此模式中“技术服务平台”是工学结合的中轴,通过此平台,搭建专业平台、双师平台、学生实践平台与零距离上岗平台,再外联产业平台与就业平台。

(三)融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建立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专业综合实训”、“岗位技能实训”中引入6个职业资格证(家畜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饲料检测化验员、家畜饲养工、兽医化验师)的培训与考核。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取得2个以上职业资格证,有效的实施了“双证书”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及时适应了岗位群变化的要求,大大的缩短了毕业生适应岗位工作的时间,自主创业的意识更强了,社会的满意率更高了。

[参考文献]

[1]殷俊,陈兵.动物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08,27.

篇(6)

一、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传统的实践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教学和验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目标,则应该是对学生动手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许多院校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实验。国内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一般主要是依托计算机,围绕课程知识传授,进行理解性的课程知识点的实验,以此建立的实验室,在功能上主要以满足单一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主,没有很好地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跨专业及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实验。实验内容较为落后,如一些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内容比较陈旧,许多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这样的教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使实验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基本是借鉴传统理工科实验的教学方法(教师理论知识传授教师实验示教学生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因而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2、实训。实训教学在职业技术类院校开设的比较成熟,但在普通综合高校,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实训教学概念模糊,定位不清,导致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专业教师之间意见不一;教学状态与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3、实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是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一直是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企业,因为市场竞争的严峻,或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需要,不能或不愿给经济与管理类学生提供适合的、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加之学生出于就业竞争的压力,往往选择在拟就业单位实习,导致学校实习集中安排越来越困难,学生的实习较以前分散,学校管理较难,因此实习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实习环节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的作用越来越弱。

4、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一方面,目前,高校毕业论文多以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为主,由于受到就业的压力,毕业生忙于找工作、考公务员和考研,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重视不够,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毕业论文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般都比较重视毕业论文而忽略毕业设计,实际上毕业设计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系统性的训练和提高。因此,经管类专业要改变只重视毕业论文不重视毕业设计的观念。

5、专业社会实践。专业社会实践是大部分财经类专业都普遍忽视的一个环节,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得到体现,没有进行有计划的、和一般社会实践相区别的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即便安排了专业社会实践的学校,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教学内容偏少、空洞、缩水和甚至放羊的现象,有的甚至无法落实,这样的社会实践实际上是减少了实践教学的时间。

6、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比较落后,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编制实验教学辅助软件的能力还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还相对较少。

二、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商学院实践教学已具备的基础和优势

1、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从建院之初,商学院经管专业就已经开始进行课程实验教学,发展较快,成果突出。进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在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2、在实训方面的探索,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在学校内被忽视的实训教学环节,已开始受到重视, 为开展实训教学,探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训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学校组织了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在校内开展研讨, 逐渐明晰了实训的内涵,并通过精品课程(实训)项目建设促进了实训课程的建设。

3、在实习教学方面的探索,开展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的改革,近年来将实习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探索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地实习结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上,已取得一定成果。重视在专业实验室中创造模拟社会、经济活动的条件,使学生针对社会、经济模拟现象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外实习方面,商学院已与宝供物流公司就学生实习事项达成合作意向;在2011年3月,又选送09级物流、商管专业的部分学生赴浙江润迅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实习。

4、在实践教学文件的规范性管理方面,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等是规范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商学院陆续对这些文件进行了重新规范和修订。这些文件反映了我院广大实践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对于实践教学的探索,凝结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智慧,目前这些文件在指导和规范实践教学方面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方面,商学院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与质量提高,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写作、评阅、答辩、格式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还对应届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入选论文进行评选和编辑工作,多篇优秀论文被选编到《安徽新华学院学报》,调动了毕业生写作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使我院毕业论文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商学院实践教学的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1、应用型的实践教学理念还要进一步总结,商学院正在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还需要总结和提炼,要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2、实践教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尚显不够,对于实践教学的有关问题,存在认识模糊、定位不准、意见不一等现象,影响实践教学的全面实施。

3、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和手段跟不上实践教学的教学需求,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保障均滞后于实践教学的现实发展。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我院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

4、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科学完整地固化。由于实践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我院正在逐步加大力度规范实践教学环节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

5、实验教学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院初步对毕业论文建立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检查等一系列质量监控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对于实验、实习教学质量还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和手段。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及投资效益均得不到及时的评估和反映。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1、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1)实验教学课程的优化与开发。使学生通过优质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外显”,提高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是,以知识为导向,进行课程实验(理论课中的实验内容)的优化和开发,以能力为导向,进行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的优化和开发,按照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学科综合性实验、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模拟实习的实验层次进行实验课程(或课程实验)的建设。

(2)“精品”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实验项目是实验课程的基本单元,建设高质量的实验课程,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实验项目,我院正在加大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力度,在精品实验项目规模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建设一批精品实验课程。

(3)实验教材的建设。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载体,应加大实验教材的建设力度,以有效固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成果,以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

2、实习课程体系的设计

实习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要研究和明确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同时加大课程实习的开发力度。深化总结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的改革,积累校内模拟实习的数据资料形成有新华学院专业特点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毕业实习的培养方案。

3、研究能力课程培养体系的设计

课程设计、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虽然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但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目的性与阶段性的区别。目前,我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方面比较薄弱,需积极倡导,加强研究和实践,鼓励各专业开设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使课程设计、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方面发挥不同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戴维・罗伊斯,苏瑞提・S.多培尔,伊丽莎白・L.罗姆菲.社会工作实习指导[M].屈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对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二、会计实践教育模式发展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模式内涵的理解众说纷纭。国外以乔伊斯和韦尔(2002)为代表,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教材选择、提高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国内学者认为这种“范型”或“计划”只反映了教学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并没有揭示其实质性内涵,忽略了教学模式深蕴其中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不利于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我国学者主要从教学过程、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等范畴中去定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的模式、教学结构的模式、教学方法或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大量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系统、可操作的教学活动范式。这种范式包括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策略等构成因素。科学地处理教师、教材、学生、教学法、教学条件、教学组织形式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教学模式设计的要点所在。

(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回顾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理论界就展开了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但直到近年来才结合会计专业探讨实践教学模式。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共查到53篇与会计实践教学相关的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发现:2004年之前,会计实践教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谈不上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严格来说,只是教学模式构成要素的片面探讨。如梁杰、张丽萍等(1995)重点阐述了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要增设原始凭证、按制造成本法计算成本、追求内容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凭证、账表要按新税制要求进行调整。其他学者多是对会计实践形式或方式单一形态的罗列。张仕平(1995)指出实践教学可以实行多种实习方式并举;徐永斌(1999)提出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八种形式:实务演示方式、单元练习方式、模拟实习方式、社会调查方式、案例教学方式、项目设计方式、课题研究方式和校外实习方式。2004年以后,对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深入,刘青(2006)提出了模块化会计实践训练体系,将实践内容分为基础训练模块、专业训练模块和综合训练模块,并结合教学内容、师资建设和“文件夹”式实践考评法来构建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思路清晰,但过于强调实践内容,不够全面。印荣(2007)采用“双重会计实习”法,重点将实践放在手工操作上,然后再将手工操作与电算化操作相结合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该方法过于强调手工操作,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相悖。汪诗怀(2009)按照会计职业岗位(出纳、往来、存货、资产、职工薪酬、资金、财务成果、主管会计)划分8个模块来进行会计实务训练,是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陈兆芳(2010)构建了会计专业“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三段”,即按照项目课程的开设,实现从单项实训到岗位实训再到综合模拟实训的阶段性实训;“双轨”,即以一个典型的制造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要求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完成从填制凭证到编制报表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操作;“递进式”,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撰写岗位实习报告。这种模式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易于接受,通过双轨运行,可以强化技能,通过递进式,可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换,真正胜任企业工作,但如何合理的分配课时,选取适合的教材,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检验。

可以看出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呈现出由点到面的不断完善过程,但围绕教学模式的内涵,构建相对稳定的、系统的、可操作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还需在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师资、教材、教学法、教评等细节问题上进一步细化。

三、三维立体式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需包括以下构成要素: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这些要素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缺一不可。鉴于此,笔者构建了三维立体式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图1),该模式以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为支撑,以实践教学评价为保障,在实践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共同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一)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不再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汲取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研究和探索,最后通过实践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教师则成为引导、指导、鼓励、陪练的角色。因此,会计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应表述为:一切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在该思想的指导下,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为: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以及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符合独立学院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多层次递进式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总的设计原则是多层次、系统化、递进性以及四年不断线。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超过了总学时的25%,包括课内实验或实训、集中专业实践、专业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实现了课程模块实训到综合实训循序渐进,做到了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体现了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践相结合,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实习相结合,认知和专业实习相结合的特点。此外,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设计教学大纲时,为每一项实践内容合理分配了学时,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和细致。主要安排如下(如图2):第一学年,基础会计课内模块实训;第二学年,第1学期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课内模块实训,第2学期手工做账综合实训;第三学年,第1学期财务管理、审计、税务会计、税法和会计信息系统课内模块实训,第2学期认识实习,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本专业进行社会调查,并独立撰写实习报告;第四学年,财务ERP综合实训、沙盘模拟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

其中,模块实训阶段的教学资料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实践学时的安排,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编制,并根据准则、科研的最新动向不断进行调整,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可操作性。

综合实训阶段,手工做账按岗位进行分角色演练,同时为学生配备真实的企业案例、购买各种账、证、表及装订工具,真正做到高度仿真;财务ERP由本专业教师与财务软件公司共同开发,更多地考虑从ERP应用视角,以企业经营中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从课、岗相融的角度进行重构;沙盘模拟对抗赛由经常指导比赛的教师在沙盘实验室通过实物教具和计算机软件仿真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设CEO、财务总监、市场总监、生产总监、销售总监等职位,通过若干会计年度模拟经营,让学生体验到企业的战略管理、计划、供、产、销、财务等核心环节。

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将两者紧密结合,安排学生在学校建立的七大实训基地或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在实习一周后确定论文选题方向,并带着问题完成后续实习,实习过程中撰写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并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强调案例研究或企业实务问题研究,针对性强,学生积极性高。

如此,做到实践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不仅符合学生知识能力逐步提升的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且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会计专业近80%的学生在毕业前取得会计、证券从业资格证;部分优秀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奖。

(三)多元高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本专业青年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教学和教研活动,能够综合运用课堂练习、案例教学、角色演练、模拟教学、项目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采用粉笔、黑板、多媒体作为基本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辅助教学,使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融入实务情景和案例教学,将实务中的案例完整地呈现,并引导学生利用已习得的理论知识解释其中的现象,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方法的实现,离不开实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方法高效执行,学院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支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形成“教学团队交叉融合化”特色:(1)按专业方向,将校内现有师资分为财税一体化、战略管理会计、公司理财、内部控制与审计等学科组。以学科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合理配置教学与科研资源,明确每位教师的教研科研方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2)校内外专家交叉融合,在整合校内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引进行业的技术、管理及会计专家,为学生讲授实践课程,指导课外实习,开设专题讲座,打造校外、校内专家联合培养机制。(3)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如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开展财会咨询服务、到企业调研或挂职锻炼、为企业培训员工、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等方式,获取企业实践经历;鼓励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和会计师职称考试,取得会计相关资格、职称证书。

(四)先进现代化的会计实践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教师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网络硬件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了包括网络助学平台、网络交互平台和DIY自主研学平台三个二级平台的“网络实践教学与管理平台”,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自主研学和互动交流能力。网络实践教学与管理平台结构如图3所示。

(1)网络助学平台,主要提供模块实训资料、综合实训资料和论文文献资料,其中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资料均附有答案,便于学生自主分散练习,实训资料均由教学经验丰富,且具备企业实践经验的专家、骨干教师倾力打造,实训内容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会计准则的变迁,不断作出调整甚至变更。

(2)网络交互平台,主要提供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的渠道,如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校企互动,实现教学资源、教学疑难问题的透明化,密切师生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避免师生与企业、与社会的脱节,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3)DIY自主研学平台,主要围绕提高学生的自主研学能力,提供的自主研学平台,包含问题征集与、自主设计管理、成果展示管理等功能。该平台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无裨益。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本专业还大力建设校内实验室,整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构建了“开放式工商管理大类实验实训网络平台”(如图4),并与“网络实践教学与管理平台”实现对接。

此外,本专业将已有的一批先进实用、与企业接轨的教学软件:ERP沙盘模拟教学系统、企业经营ERP和财务ERP软件、国际结算教学软件、财税一体化软件、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软件等,运用到课程实践和集中实践环节,分别仿真模拟企业的商业实战场景、企业财务以及财税一体化操作、真实的国际资金流动环境业务流程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促进校企无缝对接。

(五)分散实践和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按照开放式教育的需要,我校采用了先分散后集中,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以课程实践带动综合实践。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会计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使学生实现由低级被动学习向高级自主学习的过渡。

在课程模块实训阶段,主要采用分散实践的教学方式,先由任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边讲边练,以便及时指导学生;然后在课下通过网络布置单项实践训练,由学生通过“网络实践与管理教学平台”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独立完成实践任务;最后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实践任务的评定。

在综合实训阶段,主要采用集中实践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将所有学生集中在计算中心、经管专用机房、手工模拟实验室、企业综合经营沙盘推演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等专用实验室进行综合模拟实训,在实训过程中以采集的企业真实案例为实训题材,采用小组合作、分组演练、模拟工作流程等多种仿真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完成实践任务,教师作为辅助角色,进行引导和指导。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增强学生的执业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毕业实习和论文是学生综合实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毕业实习阶段,对大部分学生采用集中实践的方式,将其安排到一些软件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咨询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分散安排到即将去就业的企事业单位、证券和银行等机构进行实习,实习场所具有固定加变动相结合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日益扩大的会计专业培养规模的需要,通过实习使学生在基本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得到锻炼。毕业论文由学生分散独立完成,强调过程控制:成立论文领导小组,由专业负责人、专业秘书、论文组长、辅导员、导师各司其责;采取网上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推动工作流程化;狠抓论文质量和格式规范,采取具体措施,开展文献检索、论文格式、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操作等培训讲座,抓好中期检查、论文互评及答辩环节,论文统一打印。整个环节不仅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

(六)动态综合的实践教学评价方法 实践效果的评价是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其评价方法的优劣会对学生的实践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因此,为了合理评价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可分四个模块构建动态综合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该指标体系的设计旨在考查实践教学过程是否激发了学生对会计学科的浓厚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操作过程中,部分环节的得分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模块实训中的网络大作业,综合实训过程中的实训汇报以及毕业实习环节的工作日志。除以上实训环节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考证、参加各种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等形式来获取实践学分。实践表明,这种动态综合的评价方式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评定结果不仅真实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较为有效地采集到学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信息,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一定作用。

四、结论

三维立体式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局限性,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提升,为我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宽广的舞台。这种模式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也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与岗位要求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作者简介]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等职业教育;周志红(1975- ),女,山东安丘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482,课题主持人:史新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大一新生在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等方面存在认知模糊、过分依赖、择业偏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入口教育教学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有的学校对专业认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或者一次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完成。有的学校的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要么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要么开设时间滞后。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致使学生头脑里缺乏对企业和会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无从感知专业学习与日后工作的紧密联系。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国家示范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课时比例不到30%,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课时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环节的课时。校内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内实践训练多采取先理论课程学习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在联系。其明显弊端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对业务处理掌握不扎实,面对实训业务单据时茫然无措;负责任的教师会分析讲解经济业务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账务处理,不负责任的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由学生根据答案完成账务处理。

3.专业顶岗实习难以实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普遍持谨慎或拒绝态度,学生成批量顶岗实习更不现实。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利用亲朋好友的关系找到实习单位并得以在会计岗位实习。有的企业利用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时机选聘学生实习,以便将来留用,但企业数量和岗位数量极其有限。笔者所在学校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会计人员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8.36%,招聘学生数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实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4.毕业论文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论文形式,即让学生撰写纯理论性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单一,内容类同,抄袭严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极不适应的。高职院校应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三、“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

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

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四、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对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与等级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档案。

1.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档案。为每名学生建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三年期间每一实践模块中每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

2.确定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出勤、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训作品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确定考核成绩,其中,专业入口教育模块:出勤成绩(10%)+专业认知体会(20%)+企业认知体会(30%)+职业认知体会(20%)+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20%);“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出勤成绩(10%)+实训性任务评定成绩(40%)+学习性任务考试成绩(50%);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和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出勤成绩(10%)+学生相互自评(30%)+指导教师评定(60%);顶岗实习模块:出勤成绩(10%)+真实性会计作品(60%)+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30%);毕业论文模块:专业相关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据考核成绩确定评价等级,考核成绩(90—100)为优秀,(70—90)为良好,(60—70)为合格,(0—60)为不合格。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15-02

一、法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法学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通常采用“社会主义法制事业接班人”、“高素质、高层次”之类的模糊概念描述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术界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往往争论不休,有的主张“素质教育”、有的主张“通识教育”、有的主张“职业教育”、有的主张“精英教育”等等众说纷纭。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在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间存在断层,切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必然联系,使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长期处于分离的状态。一方面法学院校越来越自给自足,自我办学、自我完善和自成一体,中国法学教育学院化成为主流,法学教材上理论性的探讨越来深入。另一方面中国的法律职业难以形成专门分工,法律从业人员难以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也难于适用市场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一大批受过高等法学教育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从事立法、行政执法的职业法律人,更需要大批在一线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法律相关工作的法律人才,诸如法律顾问,法律秘书,从事内部规范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合同管理、账务管理、劳动管理工作的人员等。法学专业目标定位不适应新时期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应加以改革。

(二)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形式化

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活动趋于形式化,如模拟法庭和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问题较为突出,模拟法庭的实训过程,老师导演,学生被动参与,模拟过程就是在背台词,缺乏角色意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训练过程没有有机地结合案情本身的需要进行设计。学生很难体会作为法官、检察官或律师审理案件的感受,也不能运用其掌握的知识灵活地处理问题。毕业实习更是有名无实,由于实习往往安排在大四下半学期,而此时多数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开始考研的准备、找工作,实习管理不到位,实习对于许多学生来讲只是“找个单位盖章”的代名词。教学安排与实际情况完全分离,导致教学安排形同虚设。

(三)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担任实践性法学课程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法学教师必备的法律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实践能力,有办案的实际经验,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讲授执业技巧、职业道德、关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在我国的法学院校中,兼职从事法律职业的教师比例虽然不低,但实践能力强并能将实务操作能力应用于实践教学的教师却很少。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但是教师本人更多注重理论研究,缺乏实践经验,有些甚至缺乏相应的从业资格,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国外法学实践教学

(一)美国法学实践教学

美国的法学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学生入学后主要进行职业训练,注重法律案例分析,以教授分析问题的技能、口头辩护以及语言表达的技能为主要形式。因为学生将来的培养方向为执业律师,所以美国法学专业对法律实践教学尤为重视。开设诊所课程培如:家庭法、移民法、行政法等培养学生实际办案的能力;开设民事法案例课堂实践训练、争议解决的选择方式、多方协商训练等课程培养学生分析、辩论解决问题能力;开设法律职业规范和伦理课程培养学生未来的执业意识。

(二)德国法学实践教学

德国的法律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基础教育,学制四年,学习法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学生通过各州进行的考试成绩达标以上者即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的资格,结束第一阶段的专业学习。这一阶段通过设置专题讨论课程、练习课程培养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能力。2003年法学教育改革后将谈判理论、辩论、调解纠纷和听证等实践课程加入法学教育中,作为法律专业学生附加的技能。第二阶段是见习期,为期二年,在法院、检察院和政府机构等部门进行,每个学生可以在不同部门实习,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法律实务工作,培养学生具备法官、检察官等的职业能力。

(三)日本法学实践教学

日本的法学教育侧重理论训练,是一种通才式教育即普及式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因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不仅仅想成为职业律师,还想成为国家公务员、记者和公司经理人等。同时法律考试通过率极低仅为2%~3%,教师教导学生时是站在法官的角度看待法律。但在上世纪90年代,法学实践教学的理念渗入法学教育中,日本各公立和私立大学均将公司法、会计法等课程纳入课表之中,通过其起到职业培训的作用。

三、我国法学实践教学的设计与选择

(一)专业认知式的实践教学

1.专业认知实习

通过专业认知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国家立法、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等相关机构的性质、设置、任务、职责等,明确法律职业(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企业法律顾问等)的特点、种类、任职资格、工作范围、内容等。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明确目标,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奠定基础。

2.课堂案例教学实训

课堂案例教学是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和需要精选案例。也可以聘请优秀的法官、检察官或律师为客座教师,定期为学生开设案例课,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动的案例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法律推理、分析技能和法律实践能力。

(二)理论应用式的实践教学

1.模拟法庭实训

模拟法庭教学是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的实地检验与训练,推行模拟法庭教学,实现学生之间模拟角色的轮换互动。模拟法庭是一种系统的全过程的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学目的是通过审判实务的模拟,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是将法学通识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2.法律辩论实训

法律论辩实训是指法学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职业语言和思维,根据案件事实进行论证、辩驳以说服对方及裁决者的技能,是其语言表达、逻辑思辨等能力在法律业务中的具体运用。掌握严谨的说理技术、雄辩的口才对律师等法律职业者来说无疑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技能。

3.诊所式法律实训

诊所式法律实训强调职业教育,主要是教授学生如何去做律师工作,树立律师的职业责任心,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主要是把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也是对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的检测,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前期工作准备。

4.企业法律事务实训

企业法律事务实训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法律顾问事务实体与程序的基本问题、难点问题及操作实务中的有关问题。了解企业基本法律实务的特点、种类和基本内容。了解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设立、职责业务范围、工作程序。培养学生处理企业法律事务的实践动手能力。

5.毕业实习

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是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与教育中的一个主要教学环节,是法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过程,也是法学专业学生走出校门、适应社会、顺利就业的排演和前奏。根据毕业实习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结合本次实习实行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实习单位有法院、检察院、政府机关、企业单位、高校事业单位等不同性质单位的特点,学生在实习中存在具体的岗位差别,学院对学生的实习内容只作必须与法律事务和行政事务有关的统一要求,对每个学生的具体实习任务不作统一的具体要求,每一个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内容由实习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具体指派。

(三)理论研究式的实践教学

1.法律问题调查实训

法律问题调查实训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法律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力,同时也为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提供选题思路。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2.学年论文实训

学年论文综合实训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法律逻辑思考法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为将来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毕业论文实训

对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实训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运用知识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外语能力以及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懂得如何围绕选题进行调查、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收藏的资料,如何检索文献资料,如何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毕业论文实训是进行科学研究学习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学生本人还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法学专业人才既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综合实训可以有效地检验以往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二、“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篇(11)

学校成立了实验室建设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意见》《周口师范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开设含有实验、实训的课程近300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80余门,近三年实验开出率均保持在98%以上,开出的实验项目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均保持在65%左右。学校逐步加大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力度,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实验室开放暂行办法》,对实验室开放事宜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并提供专项经费保障,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每个学年度均通过项目评审的方式进行立项,资助大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设计创造条件。

学校重视实验教学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较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制订专项计划补充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专职实验员60余人,并鼓励理论课教师兼职指导实验;通过设岗聘任、教师考核、职称评聘等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教学工作;由教授、副教授领衔,以任课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实验教学队伍,满足了实验对指导教师数量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此外,学校还实施学生担任实验助理员制度,为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二、扎实做好实习、实训工作

学校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业教学实习管理规程》《周口师范学院教师非教育专业教学实习管理规程》《周口师范学院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周口师范学院本科生教育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周口师范学院本科生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从2009年开始,学校将教育实习时间定在第七学期并延长至一个学期,对实习与实训环节的目的与内容、形式与手段、要求与考核等在实习规程中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为实习、实训环节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

实习、实训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教育类专业形成了见习和实习四年不间断的教育实习模式。学生通过课前十分钟演讲、说课比赛等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展开不间断的见习活动。学生实习分三个阶段:校内实习一个月,由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备课、讲课等环节进行指导,锻炼学生的基本功;校外实习两个半月,学生深入实习基地,由校内指导教师和基地指导教师同步指导,让实习生真正走进课堂;返校总结一个月,归纳总结实习的收获与不足。对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安排综合性实习之外,还有一定量的课程实习、考察、实训等。

学校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教育实习新途径。从2010年开始,结合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开始探索“顶岗实习”模式。教师教育类学生到中小学顶岗实习,既保证了中小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也使学生在实习活动中得到锻炼。2011年至今学校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人数每年保持在300名左右。为保证实习质量,学校为每一名本科生选派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同时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熟悉实习、实训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基地指导教师。

另外,学校还不断加大实习、实训工作的探索力度。2012年学校与周口市教育局合作,成功申报获批了省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并获得资助经费50万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学生实现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近年,学校不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将军训、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不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近年,学校平均每年社会实践活动立项30余项,完成调研报告20余篇,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科技支农、环保调研、文化宣传、基层创业、典型寻访、创业见习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另外,学校还积极与社会联系,选派学生骨干分别深入各县市团委、知名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校积极搭建校内社会实践平台。目前,学校有大学生社团80余个、校内社会实践平台数十个,广大学生通过这些平台,既锻炼了自身实践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成效十分显著。

四、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