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田间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60-01
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大多数,玉米是农作物中种植范围比较广的品种,东北三省更是春玉米的主要种植地。辽宁省作为较早种植玉米的省份,已经培育出几十种高产的玉米品种,走在玉米种植的技术前列。玉米育苗期间,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多,是较为关键的时期,需要重点看护。
1.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的意义
1.1规范玉米的生长,提高玉米的产量
玉米苗期是玉米根系生长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田问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合理的措施可以使得玉米的生长逐步实现规范化。玉米生长中出现的病虫害等难题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实现苗壮、苗全的局面,为玉米的高产量奠定了基础。
1.2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在玉米的苗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可以明显的提高玉米的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难、看病难等的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1.3提高农业技术,加快现代化进程
辽宁省作为玉米种植的先进省份之一,对于玉米的种植、培育以及管理有很多的经验。在玉米苗期进行田间管理,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田间管理,将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教授给农民,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当地玉米的产量,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进行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做好补苗移苗的工作
在玉米播种的时期,种子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诸如天气状况,水分补充,土壤适应,种子自身质量等问题。这时会出现缺苗现象,即栽种下去的部分玉米种子无法正常发芽。所以在栽种之后,农户应时常到田间视察,及时发现没有正常发芽的种子,予以补苗或者移苗。
如果缺苗较多,则可用浸水催芽的苗种栽种,为补苗。如果缺苗较少,只需稍添数苗,则可移苗栽种。补苗和移苗都应选在晴朗的下午进行,最好是带土栽培,如果缺乏相应的条件,也可直接栽培。补苗和移苗完成后,应给种苗及时浇水,让种苗尽快渡过缓苗时间,更快地适应栽种环境,以达到全苗的目的。
移苗补苗是发苗时的基础工作,只有确保大部分苗种正常发苗,才能使之后的育苗工作正常进行。这也是一个筛选苗种的过程,要求农户在选种时必须准备过量的种子,防止部分苗种无法发苗时,田地出现苗种空缺的情况,使得最后玉米收成降低。
2.2做好间苗定苗的工作
在确保全苗发芽之后,还应做好间苗工作。因在田问发苗的苗种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生长不齐,发育较弱,突发疾病等现象。所以,在发苗之后,扎根之前,叶面生长到3-4叶时,就要根据情况拔除一些弱苗,病苗。还要适时清除一些生长较为拥挤的苗种,防止苗种之间争夺水分和养分,造成后期生长不良,影响上部发育。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间苗工作也可拖至5叶,但最迟不宜超过6叶,否则生长过长,需要问苗的苗种已经影响到了周围苗种的生长,可能会造成周围苗种生长不良。间苗时,拔除的苗种一定要连根拔起,否则土壤中留有残根,可能会出现二次发苗的情况,影响到周围苗种的生长。
2.3做好蹲苗工作
问苗之后紧接着就是蹲苗,此时苗种根系开始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可蹲苗的方法帮助苗种发育。蹲苗一般在出苗后到拔节前这段时间,结合间苗,在合适的苗种周围扒开三厘米左右的土壤,让地下的根茎暴露出来,在日光下晾晒。晒根的时间应持续7~15天,晒根结束后要及时追肥,可使土壤地温提高1℃左右。在晒根时,要严格控制时间,以防根茎受到过度暴晒而受伤。蹲苗也要根据苗种的发育状况和土壤肥沃度,若苗种较壮,土壤肥力适宜,则可蹲苗,若苗种弱,土壤贫瘠,则不能进行蹲苗。
蹲苗后,幼苗的发育将更加健硕,增强苗种在后期经受干旱的能力,也可使苗种具备一定抗倒伏的能力。蹲苗能为苗种后期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无疑能够促进苗种发育,增强抗性,降低后期发育风险。
2.4定期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工作基本贯穿玉米苗种的整个苗期,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应在问苗之前,苗种才长4片左右叶子的时候,对深度在3~4.5厘米的土壤进行除草,防止出现杂草与幼苗争夺水分养分,致使苗种在幼苗时就发育不良。第二次应在间苗之后,苗种之间分布清晰之时。此时除草,才能让苗种在间苗之后能够有充分的空间成长。第三次在拔节之前,深度扩展到9~12厘米,此时除草要除尽,特别注意要除尽“护脖草”。除草过程中,需要注意深度,不能伤害到正在发育的苗种根茎,出现压苗或者伤苗,妨碍幼苗根须发展。应遵循“头遍地不培土,二遍地少培土,三遍地拿大茎”的原则。
2.5定期追肥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4.074
1 苗期管理技术
1.1 生育特点
花生苗期以生根、分枝、长叶等为主进行营养生长,同时有效花芽大量分化,对肥水的需要量较少。
1.2 主攻目标
在苗全、苗齐的基础上培育壮苗,促进第一、二对侧枝早生快发,争取有较多的有效花芽。
1.3 管理措施
及时查苗,若有缺苗,应催芽补种或移苗补栽。
清棵蹲苗,花生出土后,主茎和第一对侧枝都在土面下生长出来,清棵能够促进主茎和第一对侧枝尽快发育,尤其是第一对侧枝,不及时清棵,第一对侧枝就不能发育;促使主根下扎,侧根增多;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增加有效花数;减少护根草和蚜虫的为害;清棵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清棵起到蹲苗作用;清棵应在基本齐苗后进行,应使子叶刚好露出土面。花生在清棵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蹲苗,花生的植株才能健壮生长,二次分枝才能早生快发。一般在清棵15~20天后,结合第二次中耕进行平窝。
苗肥应追施速效氮肥,追肥应在6~7片叶前进行,一般每亩施尿素5公斤。在4~6片叶期,叶面喷施0.1%钼酸铵水溶液,促进根瘤的形成发育和固氮作用。
水分管理,花生幼苗期需水较少,约占全生育期的3.4%~12%,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45%~55%,持水量过低,影响花芽分化,新叶不展,而持水量过高,则易发生徒长,根系不发达,不利于花器官形成,苗期如遇到干旱,应及时灌溉;降雨过高要及时排水。
防治病虫害,苗期主要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蚜虫等;病害主要有根结线虫病等。
2 开花下针期管理技术
2.1 生育特点
此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有效花全部开放。
部分果针入土结果,是决定有效花数和有效果针数多少的时期。
对肥水需求量增加。
2.2 主攻目标
生长稳而不旺,多开花,多下针。
2.3 管理措施
培土迎果针大批果针入土前进行深中耕,垄行间的土培到垄上,使垄的外缘增高,缩短高节位果针入土距离,利于结实范围内高节位果针入土结实。培土高度5~6 厘米。
及时灌水,花针期需水增多,此期浇水要细水浇或进行喷灌。
适时追肥,花针期需肥多,主要补充磷、钾、钙肥。对苗势较弱的要进行追肥,一般每备施尿素约5公斤,并配施磷钾肥。
使用生长调节剂,对长势过旺的花生可在单株盛花期喷矮壮素或缩节安等生长调节剂,在植株高度达到30~40厘米时喷施,一般喷1~2次。
防治病虫害,花针期虫害有蚜虫、地下害虫等,要及时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3 结荚成熟期的管理技术
3.1 生育特点
花生结荚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为旺盛,干物质积累速度加大,果针入土结果,开花数量减少,果针、总果数不再增加。
饱果成熟期营养生长逐渐衰退,荚果迅速膨大饱满,果重增加渐缓,饱果数迅速增加;茎的下部老叶脱落;根系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
3.2 主攻目标
促进荚果发育,实现果多、果饱,防止烂果;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增加光合作用。
3.3 管理措施
注重根外施肥,增强顶叶活力,延长功能时间,提高饱果指数。
水分管理,荚期大批果针入土并发育成荚果,需水增多。旱天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雨多排涝,以促根保叶,维持功能叶片的活力,提高饱果指数。
防治病虫害,结荚成熟期主要害虫有蛴螬等;病害主要有叶斑病、枯萎病。防治病虫害时易早不易晚,将害虫消灭在低龄期,应提前预防病害。
4 花生的收获
论文摘要介绍大棚黄瓜早春茬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黄瓜种植户参考。
黄瓜是人们喜爱的瓜果之一,我县每年种植露地、保护地黄瓜面积达1500hm2以上,可进行周年生产,均衡供应,特别是早春茬黄瓜,市场效益很高。根据实践经验现把我县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早春茬黄瓜宜选早熟、耐低温、耐弱光、高产优质品种,如津春3号、新泰密刺、李氏21等。
2培育壮苗
2.1苗床设置与营养土的配制
苗床选用大棚内阳畦为佳。要求苗床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阳光充足,东西走向,苗床宽1.2m左右。营养土配制为优质土壤40%、腐熟优质土杂肥60%,每1m3营养土加三元复合肥2.5kg、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掺拌均匀。
2.2种子处理
首先晒种半天,然后用55℃温热水浸种20min,热水量为种子量的5倍,浸种时要不断搅拌,然后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min灭菌,后用清水洗种,再放温水中浸种5~6h。待晾干种皮水分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在背光处28~30℃温度下保湿催芽。
2.3播种
把营养土装入10cm×10cm钵中,再把营养钵排入苗床上,钵间封严土。灌水浇透营养钵,在每个营养钵中心打1.5~2.0cm深穴,把发芽种子播入后覆盖营养钵,盖上地膜或弓棚。也可将种子直接播入苗床上,两片子叶展平心叶吐露时,分苗于营养钵中育苗。
2.4苗期管理
播种后密闭加棚保温,白天温度28~32℃,夜间18~20℃,当70%的种芽拱土时,地膜方式的要揭去地膜,撒0.5~1.0cm细潮土。瓜苗基本出齐后白天温度20~25℃,夜间15℃左右。当第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大温差育苗,白天25~28℃,夜间10~15℃;定植前7d进行低温炼苗,白天25℃左右,夜间8~12℃。苗期一般不浇水,在苗床干旱时可在上午向苗上喷与气温相同的温水,然后升温排湿。
2.5育苗与定植时间
为提早上市,争取好的经济效益,早春茬大棚栽培育苗可提前在1月中下旬,定植在2月下旬至3月初。苗龄30~40d,3~4片真叶,苗高10~13cm。根据生产设施的保温性能,适当提前或延后。
3定植
3.1施肥整地做畦
在定植前5~7d,施腐熟的优质土杂肥75t/hm2,三元复合肥(15∶15∶15)750kg/hm2,饼肥2250kg/hm2,钾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锌肥、硼肥各30kg/hm2。撒施深翻,耙细整平,实现平、松、润的标准。6~8m跨度的大棚,棚两边各留15~20cm,按110cm放线,做沟宽30cm、畦面宽80cm、高20cm的小高畦,畦面中央挖一深7~8cm、宽20cm的地沟,然后盖上地膜,扣棚升温。
3.2移栽定植
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选冷尾暖头晴天上午定植。一般定植大行距64cm,小行距46cm,株距33cm。定植时将地膜剪成“十”字口,挖穴浇足水,水温20℃以上,趁水未干时把去钵苗放入,苗土表面与畦面持平或稍高畦面封好土。
4定植后的管理
4.1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到心叶开始生长这段时间为缓苗期,一般5~7d。此期间要密闭大棚保温,白天温度控制28~32℃,夜间18~20℃为宜。
4.2根瓜采收前的管理
缓苗后为加速生长可在地膜下浇1次井温水,也称缓苗水。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5~18℃,根瓜采收前追肥浇水,追施尿素300kg/hm2、钾肥225kg/hm2。
4.3结瓜期的管理
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在管理上采用“大水大肥高温促”的办法促瓜早上市。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温度15~18℃,高温管理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7~10d追肥浇水1次,每次追施尿素300kg/hm2、钾肥300kg/hm2、磷肥150kg/hm2。同时要从结瓜开始进行叶面喷肥,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5~7d喷2次。结瓜盛期7~10d喷1次90%亚硫酸氢钠15g/hm2对水75kg,喷2~3次。能有效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4.4整枝吊蔓
定植后要及时搭小环棚,覆盖好塑料薄膜和无纺布,以利缓苗。
二、播种
母床中铺入培养6公分厚、踩实、浇透水,然后撒播催好芽的种子,每平方米播种量10克,不可过密,否则易发生猝倒。覆培养土1-1.5公分,床面及四周撒少量鼠药,或在床内悬挂蘸有3911的布条驱鼠。有条件时可使用2x2穴盘育苗,不仅节约种子,管理也比较方便,分苗时还不伤根。
三、分苗
茄子出苗约1个月,在适宜温度管理下,可长到两片真叶,这是茄子分苗的最佳生理苗龄。分苗方式有如下3种:
1.营养钵:有纸钵和塑料钵两种,其直径为8-10公分,高8-10公分。前者透水透气,中途基本不用补水,管理方便,苗子生长健壮,后者中后期易缺水,需要补充25-30℃热水。其优点是容易移动。纸筒分苗时,覆土要严,钵顶露出土面,易引起苗床缺水,对苗子生长不利。分苗前浇透底水,然后用手指将苗子根部压入土中,覆土即可。
2.切块:苗床底部铺一薄层细砂或炉灰,然后铺培养土10-12公分,踏实后浇透水,将床面切成8-10公分见方的泥块,然后分苗,该方法操作简便,缓苗迅速,缺点是移栽时不易起苗。
3.开沟:一般露地育苗可以采用,方法是先开4cm深小沟,灌水后以10cm苗距摆苗,水渗完后覆土,再分下一行。此法省水,不伤根,缓苗容易,但工效太低,移苗也较费事。
四、合理整枝
及时整枝,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生长,可提高质果率和前期产量。一般将门茄以下生长最旺盛的侧枝留下,保留2-3枝。其余侧枝都应尽早摘除;在中期要及时摘除老、黄、病叶;在着果后期及时摘心,促进果实迅速生长成熟,增进品质。
五、田间管理
1、茄子定植后要早松土,勤松土,早追肥,提高土温,疏松土壤,促使发棵。茄子喜肥、耐肥,除提苗肥外,在开始挂果时追肥一次,在第一层果实采收后施一次重肥,以供旺果期的需要。茄子叶面积大,需水量多,生长前期要保持土壤干干湿湿,大量结果后要灌透水,在雨水较多的黄梅季节还要注意排水。茄子叶大株高,移栽的苗根系人土不深,为防止土壤板结,在植株封行前应中耕,结合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2、茄子因夜间温度过低、白天温度过高、土壤干早、光照不足、营养不良等都会引起落花落果。如5月上旬前夜间温度低于15℃,为防止低温引起落花,可用30ppm的2.4-D溶液处理花朵,也可用40ppm的水溶性防落素喷花。
3、为改善茄子通风透光的条件,应摘除第一花朵以下的侧枝。当茄子第一、二果实收获以后,基部叶片过多影响通风透光,应打去部分黄叶、老叶以减轻病害。
4、茄子的病虫害有绵疫病、褐纹病、青枯病、蚜虫、红蜘蛛等。绵疫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幼苗。发病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以后扩大为褐色、黄褐色圆形凹陷的病斑。在高湿条件迅速扩大,果实软腐,表面生白色绵状菌丝体。褐纹病危害茎叶及果实,病斑近圆形,褐色,后期为灰白色,有轮纹或元轮纹,斑面生许多黑色点状的分生抱子,病部薄脆易穿孔,茎干基部的病斑由于皮层腐烂,如遇强风可使植株折断倒伏。这两种病害都是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通风透光不良等不良的环境条件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种子、床土进行消毒;实行轮作;清沟排渍;铲除杂草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等。在发病期间及时喷药,如0.5%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5、蚜虫与红蜘蛛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液、50%二澳磷乳剂15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以及敌敌畏、辛硫磷等药剂均可防治。
6、追肥:幼苗定植还苗后,即可追施稀粪肥或化肥,以后随苗龄增大,逐步加大追肥量,每隔10天左右追肥1次。开花初期,结合培土,追重肥1次,可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30-40千克。结果期间需肥最多,特别是氮肥,宜每隔5-6天追施1次。茄子是一种需充足肥料的蔬菜,很少因为肥料过多引起徒长。
7、水分管理:茄子单叶面积大,水分蒸腾多,需要及时灌溉,并随灌随排,当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防涝。
8、中耕培土:可结合除草、施肥进行,大雨过后,表土板结,可在半干湿时中耕。促进茄子发根,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避免倒伏。
春玉米田间管理包括苗期管理、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对玉米进行田间管理,需要根据其生长特征和发育规律来进行,像定苗、除草、施肥、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是要以其生长特征和规律为前提来开展的。这是促进玉米生长,保证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苗期管理,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个时期主要是生长出根、茎、叶,相对于地下部分,地上的部分生长要缓慢一些,所以生长都是围绕根性的生长为主,在管理措施上也要针对根系的管理,让玉米苗生长得壮实、根系发达。丰产长相,玉米的苗整齐,没有空缺,苗身齐全。幼苗叶片呈现深绿色,根系健全壮实,植株坚实,苗的长势都差不多。
搞好苗后田间管理:查苗补缺,间苗定苗。玉米出苗3~4叶时应进行间苗、补苗;间苗时多留苗20%,缺蔸的从多余苗蔸带土移栽补缺。播节前再去弱留强,每穴只留单株苗。中耕除草。玉米芽前除草可用乙草胺在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喷雾封闭土壤,中耕一般在播前进行,苗旁浅锄,行间深锄,结合中耕培蔸。若芽前除草效果差,而又未中耕的要采用苗后除草剂喷雾除草。追提苗肥。在玉米4~6叶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提苗。起垅栽苗的在提苗后覆土上垅,重施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8~10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加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检测预报,随着玉米连作及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危害逐年加重。玉米螟于大喇叭口期用玉米螟防治专用药防治,如三唑磷、敌杀死、高氯等药剂防治。蚜虫用蚜虱净或吡虫啉防治,纹枯病用5万单位井岗霉素,茎基病用70%甲托或50%多菌灵进行防治。
春玉米进入拔节末期,是加强生产管理的关键期,为此,特提出以下管理技术要点,施好穗肥。选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般中晚熟品种在抽雄前10~12天左右),每百穴玉米施碳铵1.5千克或尿素0.5千克,注意要施在离玉米基部6寸以远的地方,切忌直接施于玉米基部,以免造成肥害。搞好去雄。玉米去雄能有效地促进穗大、粒多、籽重,是玉米后期管理简易可行的增产措施之一。应选择在雄穗露出顶叶6.5厘米且尚未开花散粉时去雄,一般隔株或隔行去雄,去一株留一株或去一行留一行。用左手捏住植株上部,将植株稍稍弯下,右手紧捏雄穗,用力向外一拉即可拔出,注意不要伤顶叶,且尽量拔除早穗株、劣株、弱株和虫株上的雄穗,以集中养分供给雌穗,减少空秆,提高粒重;迎风口玉米地、独块玉米地的边缘3~4行的玉米雄穗应保留,以利于边际玉米授粉,全田去雄不应超过1/2。抽拔掉的雄穗应集中带出玉米地用作猪饲料或深埋于土中或淹泡于粪坑里,以防玉米螟爬出再为害玉米。人工授粉。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能有效避免玉米棒秃尖,提高产量。一般于散粉后期上午10~12点采集花粉,装入器具内的大纸上,随即用毛笔沾粉对准授粉不好的雌穗,轻轻将花粉撒在雌穗的花丝上。或在无风天气时,上午10时~12时,两人各执2米长杆沿垄沟和田边行进。两杆顶绑上麻绳,使玉米雄穗增加晃动散粉。防治病虫。玉米抽雄始期,也是玉米螟初发期,此时,选择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笨甲酰胺等对口药剂兑水点心具有事半功倍的很好防治效果,应重点普治。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对环境的需求,所以为了让玉米的成长更加良好,需要将不符合生长环境需求条件进行处理,在田间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各项方法和措施的配套使用,追求综合整体效益。
当玉米秸秆80%穗皮黄而不干,植株苞叶变黄时及时收获。将玉米果穗连苞叶一起采收。过早、过迟采收均影响产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旱田秸秆砍倒顺放沟中腐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下茬作物肥。
一、加强分类指导,提高管理成效
各蔗区要根据甘蔗生长不平衡的情况,在田间管理上做到分类指导,促进甘蔗平衡生长。要坚持“以肥等水、以水调肥”的原则,力争5月底前结束冬植蔗和宿根蔗的施肥培土,在6月中旬前完成春植蔗的施肥大培土。对苗数不足的蔗地,要多施肥,促分蘖,争取多成茎,提高单产。
二、加强甘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
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甘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密切注意甘蔗病虫的发生动态,及时组织和指导蔗农做好防治工作,有效控制甘蔗病虫暴发为害。同时,指导蔗农正确选用蔗田除草剂,减少药害发生;要按照农业部门的甘蔗病虫测报要求,抓好甘蔗螟虫、蓟马和甘蔗梢腐病等病虫的防治工作。
三、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加大制糖企业反哺甘蔗生产力度
由于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扬,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蔗农对甘蔗投肥和田间管理的积极性。因此,各涉农部门农资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确保农资的稳定供给,积极处置、防止各种哄抬农资价格的行为。同时,各制糖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反哺力度,及时组织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供应给蔗农;对资金困难的蔗农,应给予一定的补贴或采取赊销化肥的方式,扶持蔗农做好甘蔗田间管理,以确保下个榨季进厂原料蔗总量不减少。
四、尽快把甘蔗灾后恢复生产扶持资金发放到蔗农手中
论文摘要介绍了无公害面条菜温室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留种、整地、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面条菜又名米瓦罐、麦瓶草,石竹科二年生草本。常生于麦田、荒地。全株有腺毛,茎直立,叉状分枝。茎生叶对生,矩圆形或披针形。聚伞花序,顶生,花粉红色。果实表面光滑,顶端开裂。种子多粒,红褐色,扁圆柱状,上有环状排列的点纹。春夏季挖掘其嫩茎叶作菜用,气味清香、甘甜,营养丰富,尤其富含抗坏血酸素,有“蔬菜中甘草”的美誉。近几年,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仍供不应求,市场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为此,现将探索、研究取得的一套温室面条菜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1留种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田块作留种田。在播种后的翌年2月中旬进行间苗,保持苗距20cm,留苗24万株/hm2左右。3月中旬结合浇水,施三元复合肥90~120kg/hm2,初花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促使种子发育良好。5月中下旬当种子有80%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的种子晒2~3d,然后放在干燥处贮存备用。
2整地
面条菜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在肥沃疏松的黏质壤土上生长较好。因面条菜种子细小,接触到肥料时易影响发芽,故播种前应进行精细整地。随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细碎猪粪或人粪30~45t/hm2,一般不用化肥作基肥。先深翻细耙2~3遍,整平后做成高10~15cm、宽100~120cm的小高畦,为便于管理,温室栽培多采用南北向作畦。
3适期播种
温室栽培多在10月中下旬即在前茬秋延迟收获后播种。面条菜均为直播栽培,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条播时,每畦开5道顺畦向等距离宽播种沟;沿沟先浇1次透水,待水渗后播种,播幅5~6cm,然后盖细潮土约1cm厚,再整平畦面,稍加压以利保墒。采用撒播时,先从畦面取出1cm厚表土堆在畦的一端,耧平第2畦浇透底水,水渗后均匀撒播种子;再从第2畦取土盖第1畦,盖土厚约1cm。然后耧平第2畦浇透底水,水渗后均匀撒种,再从第3畦取土盖第2畦,依次类推,最后一畦播种完毕时,用第1畦取出的表土均匀覆盖。也可畦面播种后从畦埂或畦沟取土覆盖,播后盖地膜。由于面条菜种子较小,为使播种均匀,播前可将种子拌合2~3倍细土。同时,播后切忌用齿耙耙畦面,以免影响出苗,播种量为15~18kg/hm2。
4田间管理
4.1温度管理
温室栽培面条菜,播后出苗前保持白天20~25℃,不高于25℃,夜间10~12℃,5~6d即可出苗。在出苗约70%左右时应揭去地膜,出苗后为防止幼苗徒长,温室内温度可降至白天15~20℃,高于22℃应及时放风,夜间8~10℃。
4.2水肥管理
出苗前后要小水勤浇或用喷壶喷洒畦面,以保持地面湿润,防止土壤板结而影响出苗。同时为促进出苗和苗齐、苗壮,可在所喷水中加入“云大120”配成2000倍液使用,则幼苗生长效果非常明显。面条菜进入旺盛生长期,因种植密度较大,需水量多,应经常浇水,保证肥水供应充足,以利茎叶生长。当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应进行第1次追肥,随水冲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180~225kg/hm2或经腐熟的稀薄人粪尿22.5t/hm2;10~15d后进行第2次追肥,可用硫酸铵150~225kg/hm2。以后每收获1次,追肥1次,同时施肥量可适当增加。最后1次追肥宜在收获前7~10d进行。
4.3化控与除草
出苗后应及早浅划锄1~2次,以利促根壮苗;同时,发现杂草尽早拔除,以防影响面条菜生长。在收获前15~20d结合浇水追肥,用20~30mg/kg的赤霉素(九二)喷洒茎叶,对改善面条菜品质,提高其产量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5病虫害防治
温室栽培面条菜主要发生霜霉病和蚜虫。可在面条菜出苗后20d左右,霜霉病发生前采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预防。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600倍液或72.2%谱力克水剂800倍液进行防控。蚜虫可在为害初期或点片发生阶段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可结合药剂防治进行人工摘除病株或带病茎叶。但应在采收前15~20d停止施药。此外,也可在浇水追肥后的当天晚上用45%百菌清烟剂及时进行薰杀防治。
6适时采收
温室中栽培面条菜,在出苗后40d左右,长出10~16片叶时,可结合疏苗陆续进行采收,一般用2.5cm宽的小斜刀挑采面条菜。为了提高产量和整齐度,延长供应期,采收时宜掌握收大留小的原则,细收勤收,但需灵活掌握。每15~20d采收1次,可采收3~4次,折合产商品鲜面条菜22.5~30.0t/hm2,同时采收后应去掉泥土和枯、黄叶,根部保留2~3cm,其余截去,以利经销商加工外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其产量和棉花质量都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棉花的田间管理步骤纷繁复杂,抓住其中的技术要点对于提升棉花产量,增加整体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1 选用优质棉种,进行合理的种子处理
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良棉种是棉花产量的基本保障。在购买棉种时,应该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种子经营单位,并且保障种子为已审定的优良种质。选择合适的种子有助于避免棉花生长不良所造成的损失,在新疆等西北内陆棉区应该构建“矮-密-早”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适合于新疆种植的棉花品种常见的有新陆早13号、中棉43号、军棉1号以及中原系列等。精选优质种子,在处理前进行2~3d的晒种,保证其发芽率高于85%。可以使用春雨1号胶囊和菌无菌等药剂进行拌种处理,这有助于其打破休眠,不但有助于发芽势的提升,还能保障其出苗整齐均匀。
2 种植密度的合理化
在我国,棉花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播与营养钵育苗移栽。前者分为条播和点播。直播适合于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适合该种播种方式的棉种主要为杂交棉2代种,其密度应该控制在较高水平;对于那些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块,其种植密度应该有所降低。如果所选用的棉种为常规棉种,应该增加其种植密度。营养钵育苗移栽在新疆地区应用较少。在棉花高密度栽培中,可以采用3膜12行宽膜种植的方式,保持穴距在9cm左右,点播于膜上或膜下。为了确保播种质量,要使得播行保持笔直,做好压膜工作;种孔应该对位,均匀播散棉籽;应该确保盖土的深度的一致性,准确接行。播种应该在4月25日前结束。
3 苗期与蕾期的管理
在苗期和蕾期应该充分贯彻“早-全-齐-匀-壮”的管理标准,以使得棉株有良好的株型,保证壮苗的早发。应该将中耕、放苗、定苗、封土盖洞尽早完成,并注意棉株植株高度的工作。如果棉株植株过高将导致棉花的茎秆细弱,空杆和叶面积增加,极容易造成郁闭。当发生郁闭时,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变差,蕾铃容易脱落,对于产量是不利的。
在苗期,新疆地区的低温灾害天气极容易对棉苗造成损伤,尤其是那些植株较弱和抵抗力较差的。待幼苗长出2片子叶和1片真叶后,使用春雨1号胶囊配合菌无菌进行叶面喷雾,以预防炭疽病等疾病,并对低温冻害有一定预防作用。应该配制毒饵对地下害虫进行诱杀,顺垄播撒毒饵。
4 铃期的化学调控
在棉花铃期,使用缩节胺能够将其缩短,以达到控制限制主茎高度、控制果枝长度的作用,达到早熟的目的。其使用周期为15d以内,具体时间间隔以品种和环境状况为基础。棉花铃期的化学调控应该结合肥水调控,原则上将其高度控制在65cm以内,单株果枝在8个左右。铃期的化学调控总共分为5次。
第1次化学调控的进行是在定苗后的4~6叶期,这样有助于第1果枝高度的降低,避免高脚苗的出现,能够促使棉花根系的发育,有助于壮苗,其施用量为每公顷7.5~15g的缩节胺加水450kg喷雾;第2次化学调控的进行是在初蕾期,能够起到稳定增长的作用,遏制第1果枝节位的高度,其施用量为每公顷15~22.5g缩节胺加水450kg喷雾;第3次化学调控应该在头水前进行,这将确保棉株在施肥灌水后不出现徒长,减少蕾脱落,其施用量为每公顷45g;第4次化学调控的进行是在二水前进行,这样有助于减少蕾铃脱落,避免中空,确保内围铃的增加,在控制旺长上效果显著,其施用量为每公顷45~60g;第5次化学控制是在打顶后3~5d,其作用较多,能够起到增加上部成铃率的作用,促进铃重增加和早熟,避免赘芽的生长,并可控制上部3个果枝的过度伸长,从而改善田间光热和通风条件,缩节胺施用量为90~105g。
5 花铃期的管理
特别注意该时期,因为花铃期是产量最终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肥水,应该及时地开展“三防工作”,即防脱落、防早衰与防病虫。
6 灌溉与施肥
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对于棉花高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做好头水工作,头水质量高就能保证产量,其原则为“不旱不灌,见花头水”。灌水的时间间隔保持在15d左右,于8月20日前停止灌水,对于长势较差且出现早衰的地块可以推迟停水时间。合理施肥,以全层施肥法为主,并重施基肥与花铃肥。氮肥、磷肥与钾肥总需求量的四成用做基肥。在化学控制时,应结合微肥的喷施。在花铃期,叶面追施尿素以及KH2PO4;而在铃期,注意微肥的喷施。条深施追肥,次数保持在2~3次。对于长势差或者晚发的棉田,应该在前3次灌水前进行氮肥的追施。
7 打顶
该措施是为了控制果枝台数、株高,并促进早熟。将1片展开大叶和顶尖打去,使得单株有7或8台果枝。对于早发棉田,如果果枝数目达到,应立即开展打顶。
8 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防止棉株的贪青晚熟、防止早衰的出现与病虫害防治。当棉田出现疯长趋势时,应及时开展打油条与老叶,降低棉田的郁闭度,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认真辨别棉田的早衰与早熟,避免两者的混淆,对于早衰田块进行及时的水肥改善。在后期,应该重视红蜘蛛与棉蚜的危害,避免其带来的蕾铃脱落。
砂仁结果后,植株群体中的枯老苗长势已经衰退。这些枯老苗不但消耗水分、养分,而且易感染病虫害,影响群体中健株的生长。因此,在砂仁采果后,应立即将枯老的弱株、病株割除,集中到地外烧毁,每平方米只留下40~50株健株,以利于砂仁地内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和病虫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健壮。
2.调节荫蔽度
砂仁是一种喜阴植物,按其生长发育习性,只有在50%荫蔽度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荫蔽度过小或过大均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因此,在每年收果后应对砂仁地内的荫蔽度进行适当调节:荫蔽度过大的应将砂仁地内的荫蔽树进行修枝或砍伐,降低荫蔽度;荫蔽度过小的地块则应种上速生树种以提高荫蔽度,以利于砂仁植株群体生长健壮。
3.施肥
经过开花结果的砂仁植株群体,消耗了大量养分,为了使其群体长势得到迅速恢复和促进秋笋长出,为第二年获得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收果割除老苗后,每667平方米(1亩)施厩肥、堆肥共3000公斤,花生饼30公斤(或豆饼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将上述肥料经共同沤制腐熟后,均匀地施入砂仁地内,施后培土以盖过匍匐茎1/2为度。这次施肥称作促笋肥。进入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壮苗肥,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人粪尿1000公斤,尿素5公斤。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适应性强,种植效益好,分布广,用途多,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1 合理追肥
春季小麦追肥应掌握3个重要时期,即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一般麦田追肥油量应掌握“前期重、后期轻”或“前期重、后期补”的原则。
1.1一般在3叶期施苗肥,促壮苗早发,以利分蘖和孕穗分化。如果基肥和种肥充足,土壤肥沃,麦苗茂密,3叶期可暂不追肥,待拔节前期再集中施肥;如果麦苗点片发黄,可点片补施;如麦苗发育较弱,也可提前普遍追肥,667m2施尿素10 kg,施肥后即灌水。
1.2拔苗肥(5叶1心期)667m2施尿素15~20 kg,如苗期已普遍施过化肥,用量可酌减。施肥时间一般在生理拔节期,弱苗适当提前,旺苗适当推迟,防止第1、2节间生长过快,后期茎秆发生倒伏。
1.3春小麦 孕穗间酌情追肥,结合灌水667m2撒施尿素3~8 kg。
2 适时灌水
春小麦生育期灌水,一般应抓住分蘖、拔节、孕穗和灌浆4个时期,早灌头水,赶灌第2水,增加灌水次数,适当减少灌水量。全生育期灌水6~7次。
2.1早灌苗水,能满足小麦“坐胎”对水分的需要。春小麦3叶期灌头水宜早不宜迟,除底墒充分可延迟到分蘖初期灌水外,争取在3叶期灌足、灌透头水。
2.2春小麦拔节水在主茎5~6叶期灌。春小麦灌头水后,第2水必须跟上,两水间隔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0 d,否则会导致减产。
2.3拔节孕穗期,肥水齐功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由于拔节孕穗期时间较长,在此期间除灌拔节水和孕穗水外,根据田间情况再增灌1次水。
2.4除降雨特别多的地区外,都应及时灌好灌浆水。灌浆水应在乳熟初期灌,以满足籽粒增重最快阶段对水分的需要。保水能力差的麦田,在灌浆后期还应酌情补灌1次水。
2.5成熟前的麦黄水(乳熟末期或蜡熟初期)有增加粒重的效果,但麦黄水应早灌,以防根系窒息死亡,麦株炸芒早死。
2.6对分蘖多、群体大,出现旺长现象,应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用助壮素或多效唑450 mL/hm2对水600 kg喷雾,能有效防止节间的过分伸长,预防后期倒伏现象的发生。
3 病虫草害防治
3.1小麦黑穗病的防治 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适乐时药种比1∶500或2%立克秀拌种剂10~15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15%~0.20%的20%三唑酮(粉锈宁)或0.2%的80%多菌灵等药剂拌种和闷种,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2小麦锈病的防治 防治小麦锈病要及时控制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叶锈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10%,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 g,或25%丙环唑乳油30~32 g,兑水50 kg喷洒,7~10 d喷药一次。
3.3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小麦白粉病在高密度、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生。防治方法一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灌水,减轻病害发生。二是药剂防治,可用23%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因此幼苗期浇水宜少,注意“蹲苗”,以利根系生长;在团棵期应注意浇足催蔓水;伸蔓期茎蔓植株需水量增加,浇水量应适当加大。坐瓜期控水,以促进坐瓜;浇膨瓜水,当瓜长到直径15厘米左右时,4~5天浇一次。果实膨大期植株需水量最大,采收前5~6天停止灌溉,以免降低含糖量,容易裂果而降低贮藏运输性能。
二、追肥。以轻施苗肥、先促后控,巧施伸蔓肥的原则,坐住幼果后重施膨瓜肥。
1、促苗肥一般是在瓜苗移栽后一周内或直播田4-5叶期追施。在基肥不足或基肥的肥效还没有发挥出来时,追施少量速效肥,一般每株施尿素8-10克(或硫铵20克)开沟施肥后覆土。
2、催蔓肥可在伸蔓前后进行,一般在瓜蔓伸长40-60厘米时,每亩施尿素10-12公斤,过磷酸钙8公斤,硫酸钾13公斤,或者每亩采用4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8-22公斤,在距瓜根部25-30厘米或两株中间开沟施入,沟深10-15厘米,施肥后覆土浇水,促进肥料的吸收。
3、膨瓜期是西瓜一生需肥量最大的时期,西瓜鸡蛋大时根系布满全畦,此时穴施膨瓜肥,由于穴施肥料过于集中,会将施肥点周围的根系烧坏,同时也不利于肥料的快速分解转化,所以,膨瓜肥用人畜粪水加溶解化肥最好。西瓜鸡蛋大时,距瓜根系部30-45厘米左右围圈(重点瓜蔓伸一侧)浇施粪水加复合肥和尿素,没有粪水的瓜农亩用复合肥8公斤,尿素4.5公斤,硫酸钾5公斤溶解后掺水浇施。后期进行叶面喷肥,采用0.4%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即可。
三、整枝。西瓜整枝方法一般有单蔓、双蔓和三蔓等。(1)单蔓整枝:即只保留一条主蔓,其余侧蔓全部摘除。方法虽简单,但果实不易长大,产量和品质也比较低。适于早熟密植或制种栽培。(2)双蔓整枝:即保留主蔓和主蔓基部一条健壮侧蔓,其余侧蔓及早除去,将留下的主侧两蔓引向同一方。这种整枝方式坐果率高,适用于密植、早熟栽培和瘠薄的地块。(3)三蔓整枝:除保留主蔓外,在主蔓基部选留2条生长健壮的侧蔓,其余的侧蔓随时摘除。此整枝方式坐果率高,单果重量大,在亩植600株以下的低密度高产栽培中应用较多。无论使用哪种整枝方式,坐果前要认真进行,坐果后一般不再整枝,目的是有更多的枝叶为果实生长提供营养,当果实开始迅速膨大时,为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可进行摘心。
四、压蔓。当蔓长30厘米时,应进行整蔓,使其分布均匀,并在节上用土块压蔓,促使产生不定根,固定叶蔓,防止遮光和被风吹断伤根损叶,以后每隔5-6节压一次,直至蔓长满畦面为止。
五、人工辅助授粉。选好雌花后,早晨8-10时是最佳授粉时间,阴天授粉时间因开花晚而推迟到9-11时。方法上采取用当天开放且正散粉的新鲜雄花,将花瓣向花柄方向用手捏住,然后将雄蕊对准雌花的柱头,轻轻沾几下即可。一朵雄花可授2-3朵雌花。
六、留瓜。一般留第二、第三朵雌花结瓜。早熟品种可预留第一至第三朵雌花,瓜坐住后,按“二、一、三”的顺序择优留一个瓜。中晚熟品种可预留第二至第四朵雌花,瓜坐住后按“三、二、四”的顺序选留一个瓜。如果主蔓上的瓜没留住,在侧蔓上也应按这个顺序留瓜。全株留一个瓜为宜。
七、西瓜果实护理技术。护理措施有护瓜、垫瓜、翻瓜、竖瓜等。 在西瓜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阶段,精心护理果实也是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