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视文艺节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党的十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要翻一番,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五位一体的各个方面。电视媒体在推进文化发展繁荣方面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城市台的文艺节目能否占据更多主动,突出重围,迎难而上?笔者认为不仅靠政策、靠创新,也要看实力、看拼劲,更要看谋划布局和“借船”、“造船”出海的能力,其中尤其是要看用什么材料来造船,造什么样的“船”、“船”向哪里驶的问题应值得一番研究。
一、“船”小难顶浪,处境艰难
近几年,全国各地城市电视台和县级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挤压和挑战,使得本来就羽毛未丰的城市台和县级台电视文艺节目“船”小难顶浪,在汹涌的浪涛中遭遇了“四面楚歌”,处境艰难。
1、名气叫不响,受众分流快
地方电视台的文艺节目一般创办时间都不长,加之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本身策划、内容、形式、包装大多缺乏原创性,主持人也大多没有多少实力和名气。过去没有数字电视,不转播央视各套和省级卫视节目,也没有视听新媒体的挑战,所以在一个地方还能生存发展。现在情况不同了,大背景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台和县级台的媒体环境跟过去大不相同。我台2011年还常态播出的电视文艺节目《快乐非常道》、《快乐多看点》等,平均收视率只有0.8%左右,2012年初不得不忍痛全部砍掉。如此严峻的形势不仅盐城如此,据业内同行交流,2012年上半年,全国所有的城市电视台广告创收全面“走绿”,只是下滑的程度不同,但谁也没有逃脱处境维艰的困境。
2、内容显老套,创新步伐慢
地方台的电视文艺节目为什么缺乏竞争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节目研发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媒介素养和文艺素养跟不上时代要求。以往所办文艺节目,要么克隆模仿,与央视和省级电视台文艺节目大同小异;要么土得掉渣,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要么过于前卫,光考虑到年轻人的欣赏习惯和欣赏情趣,忽视了中老年观众和广大市民、农民的欣赏需求;再要么就是搞一些过度娱乐化甚至是低俗、庸俗、媚俗的东西,使广大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内容陈旧老套,缺乏新意,注定不会有多大的竞争力。
3、形式难突破,缺乏吸引力
电视文艺节目的表现形式至关重要。形式新颖、生动活泼,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好的节目形态,往往能长盛不衰。像央视的《星光大道》、《正大综艺》、《非常6+1》、《回声嘹亮》等,生命周期往往都较长。但地方城市台大多文艺节目形式单一,嘉宾难选,互动乏力,能走进镜头的大多数也就是当地一些文化名人和文艺骨干,吸引力不大。
4、广告呈下滑,改版无实力
由于地方台文艺节目收视率低迷,精明理智的广告商纷纷撤走广告,不愿投资。没有经济实力,再好的改版策划也无法实施。而据CTR的数据显示,去年第一季度电视媒体广告刊例花费增幅为1.9%,与前年同期的17%相比,增长速度大幅回落,而且这点微弱的增长央视和几个排名靠前的大的省级台占了电视广告的绝大部分,除去他们,全国大多省级台和全部城市台及县级台广告收入环比都在下降。这说明广告市场的蛋糕正在被各种形态的新媒体分切,地方城市台电视文艺节目的蛋糕被切走更多,几乎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
5、人才留不住,想引引不来
文艺节目的策划和主持人水平高低决定着节目质量的优劣,哪个地方城市台都想拥有一批策划和主持高手。但这几年,这类人才的跳槽现象越来越普遍,有的在城市台内部往新闻频道、法制频道流动;有的干脆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台或省级台参加应聘,甚至有跳槽转向网络新媒体的。这种状况使我台文艺中心长期处于人才匮乏的状态。
二、“造船”势必行,内容是核心
地方城市台文艺节目如何才能避免“坐以待毙”,生存发展的路径又在哪里?自我奋蹄、自身求救的办法就是“造船”,先通过做大“船舱”,再“借船出海”、“造船出海”,扯起云霞一样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1、“钢驳铁船”造不起,着眼现实先“加舱”
如果把央视文艺中心比喻成一条大船,那这条船就是钢驳铁船,是电视文艺节目的“旗舰”,在“限娱令”、“限广令”、抵制“三俗”等风向标的指引下,它们乘风破浪,顺利的驶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这样的“钢驳铁船”地方城市台是没有实力打造的,人力物力财力传播覆盖能力和影响力等,都无法比拟。但地方城市台也有“小船易掉头”的优势,“球”不能打,“红灯”不能闯,模仿克隆没出路,但有地方独特文化特色内容。当前媒体竞争的重要核心就是内容竞争,无论是中央、省级媒体,还是市级、县级媒体,可谓得内容者得天下。最近,我台文艺中心创办了《文艺新干线》和《盐渎艺韵》两个文艺栏目,全部是弘扬本土的先进文化。
2、“借船出海”是条路,“借智”也能捕大鱼
地方城市台人才不够,可以像社会“借脑袋”;传播空间、时间有限,可以向网络借平台;影响力和美誉度不高,可以向央视、省级台和演艺界借名人、借影响。例如盐城台向本市歌舞团、县区文化部门借聘了3位退休的老局长老主席老导演,他们刚退休,身体健朗,在节目策划导演、组织布局方面独有专长,依靠他们,我们把央视寻宝节目组、过把瘾节目组,著名主持人周涛、朱军等请进盐城,和他们联手一起做文艺节目。去年,还策划《淮剧大曲》,请来上海、泰州、淮安等10多个市、县淮剧团名角、名伶和淮剧传承人,一起演唱他们最拿手的名曲名段,并与群众互动交流,相互切磋。后来我们做成了两档节目《淮剧大典》和《我演牙痕记》,报到省里参加年度好新闻评选,两档节目都获得了江苏省电视文艺政府奖一等奖。可见,借脑升智、“借船出海”同样能捕到大鱼。
3、水泥造“船”难出海,花大投入划不来
前些年,我们也曾花巨资向央视购买历年春节联欢晚会和有名气的综艺文艺节目,回来包装归类,编排播出;也曾积聚全台文艺人才,编创《快乐老人才艺大比拼》、《少儿才艺大PK》等节目。但投入很大,收视率和市场占有份额却一直上不去。从央视购买回包装的节目,本土观众都看了若干遍,“炒冷饭”不受观众欢迎;自创的老人、少儿才艺比拼节目,因本身水平不高,也不能吸引观众眼球。教训告诉我们:造“水泥船”是不可能让地方电视台文艺节目漂洋过海的。
4、立足本土造“木船”,完善布局易航行
郑和七下西洋都是国产大木船。地方城市台文艺节目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想克服规模难以提升、抵抗风险能力较差竞争实力不强的缺点,就得依托本土文化资源“造木船”,并巧妙布局。在整个布局中,对文艺节目的资源如何采购、如何加工生产、如何推向市场等,都要精谋细划。力求做到节目一次开发后,接下来要在改版微调中逐步完善提高,实现多次生成,多次售卖。在宣传造势上,充分运用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媒体和网络视频等载体,进行全媒体价值链运营,用资源置换的方式,实现多平台。
三、繁荣发展靠智慧,众人划桨开大船
党的十报告对我国今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地方城市台创办电视文艺节目更是弥足珍贵的指明灯。
1、强化责任重服务,尚能闯出一条新路
现在各地党委政府都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县”的口号,召开了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专门会议,制定和完善了“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也陆续增加了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我们要乘这股东风,掀起学习贯彻十精神的,切实提高广电从业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我们电视文艺节目的从业人员,在“文化强省、强市、强县”的建设中,更要冲锋在前、吃苦在前、服务在前,迈开双脚到基层,采英撷华报特色,用特色文艺节目服务人民大众,推进文化强省、强市、强县建设。我台曾经利用这些资源做出30多部文艺专题片,其中有26部专题片被黄河电视台采用,在北美和欧洲落地播出,增强了国际传播能力,也扩大了盐城的知名度。
2、打造品牌搏市场,“木船”也能行远洋
品牌栏(节)目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这就要求我们办任何节目,都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坚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策划先行,推介紧跟,采编到位,审查严谨,精耕细耘每个栏目,才能进一步提升节目权威性和真实感,靠不断创新强化特色和铸造品质,靠品牌树立公信力,赢得群众口碑,最终才能留住老观众,赢得新观众。
3、注重传承抓创新,展现地方特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42-01
一、贴近群众生活
文艺节目在选题思路方面,应从群众百姓的角度出发,对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新闻为切入点进行挖掘。对平庸的选题观众已经具有了免疫力,所以难以做到吸引观众的效果,在选题思路上应注意节目结构独特,以开放求异的思维对文艺节目进行创新。比如在2006年举行的“红楼梦中人”全球华人选秀活动,将中国古典名著和火热的选秀节目创新性地组合起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不小的轰动。此次选秀节目既给《红楼梦》剧组招募了理想的演员,又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观众在重温名著的过程中,又一次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电视机前的观众数以万计,每个文艺节目不可能做到让所有观众都满意。所以在制作文艺节目时可以抓典型,分析个别例子,找到其共同点,来制作贴近百姓生活的文艺节目,从而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星光大道》是我们所熟知的文艺节目,这档节目少了很多吵吵闹闹和时尚潮流,其主格调是很具有品味的,做到了真正的老少皆宜,妇孺皆爱。首先作为一档娱乐节目,在带给人们才艺欣赏的同时还能够教益人们要具有积极的舆论价值,并且来自民间的各项绝活让人们加以称赞,也向世界展示了传统绝活的魅力所在。
二、突出地方特色
电视节目制作人不能人云亦云,一种节目类型的火热引发很多电视台制作相同的文艺节目,这样使电视台文艺节目趋于同质化,容易造成观众审美疲劳,感觉节目套路枯燥无味。对于优秀的文艺节目我们是应该借鉴学习,但不能不顾及观众的感受进行照搬,对节目中某些环节作出创新,并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湖南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快乐大本营》,虽然是对台湾的娱乐节目《超级星期天》的模仿,但对节目其中一些环节进行了改造。节目中的外地嘉宾,中间环节会让其品味长沙特色小吃“臭豆腐”,加入本土文化后的节目更加贴近群众,也让广大观众了解了湖南长沙的特色小吃。
最近电视和网络上最受人们欢迎的节目就算是《舌尖上的中国》了,中央电视台的这档美食节目不但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也使国外观众了解中国的民族美食文化。节目导演走遍中国大江南北,挑选最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美食,将其制作工艺和美食特色进行详细记录,观众在对地方美食有所了解后,还欣赏了祖国美景。
三、技术创新
时代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在文艺节目中得以应用,给节目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效果,也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所以,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也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来支撑文艺节目的舞台效果。对多样化的科技成果,我们应进行合理利用,将其自然地融合进节目里面,既要显得不突兀,还要给观众带来视觉的震撼效果。高科技技术在文艺节目中的引用,给节目赋予了新的生命,文艺节目也将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当然能够来到节目现场的观众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观众还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文艺节目的,这就要求摄像机设备和摄像技术具有极高的水平,摄像机要将现场完美的灯光搭配和烟雾等舞台效果完整、精彩、清晰地呈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给人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
另外节目录制好后,后期的制作裁剪也应做到精密,否则前期的心血劳动成果就会毁于一旦。在我国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城市变奏曲》上演了溢出多媒体视觉的盛宴,首先舞台改变了传统的平面展开的方法,将城市虚化在三面多媒体屏幕中,舞蹈演员在虚拟的城市中翩翩起舞,并且还利用灯光效果来区别现代和古代,古铜色的人物在静止不动时,观众很难区分是演员还是道具。当城市从古代风格转变为现代化大都市时,其画面给人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随着配乐节奏的加快,现代化城市中的建筑也随着节奏发生变换,在舞台正中的多媒体屏幕用动画的方式将中央电视塔展现在舞台中央,演员在向电视塔奔跑时,仿佛将电视塔真的出现在现场一样,观众惊叹于到底哪些是真实的舞蹈演员,哪些是屏幕虚构出来的舞蹈演员。
四、结语
创新作为一种时代精神,也是电视文艺节目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为了充实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从而获得更多电视观众,所以在对文艺节目进行创新时,脱离了群众路线,文艺节目不可能孤立存在。电视文艺节目之间的竞争固然激烈,要想从众多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必须走创新路线,制作贴近生活的节目,还要发挥文艺节目寓教于乐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66-02
自从国家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文艺节目经历了起步、初次繁荣、受阻、复兴到近几年的繁荣姿态这样一个过程,如今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了新闻节目和文艺节目的天下。市场经济制度之下,我国的电视文艺节目愈加的专业化和栏目化,精品性和个性飞快发展,也由此带来了一些电视文艺节目在建设过程中会面对的问题,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契机。
1 目前我国电视文艺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电视文艺节目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暴漏出了更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认识到目前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
1.1内容庸俗。
中国的电视文艺节目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庸俗,诸如相亲节目、靠模仿来博得眼球的搞笑节目,没有任何内涵的连续剧和流行音乐节目等等。只靠搞笑和场景来做电视文艺节目,最终会走向庸俗化的道路。
1.2创新意识薄弱。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创新、多样化的文艺节目是当前的主流,所以如何做好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来说很多文艺节目都落下了俗套的问题,不追求改变,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前些年是广大观众除夕夜必看的节目,新奇精彩的文艺节目让观众们体验到了愉快和欢乐,但是近些年来晚会形式一味不变,形式和内容都没有很大的突破,在信息时代逐渐蔓延人们生活的今天,很容易导致民众对其失去兴趣,不再观看。另外国内其他文艺节目,尤其是流行音乐唱歌类节目,大多沿用国外模式,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节目也是阻碍电视文艺节目发展的因素。
2 提高电视文艺节目质量的策略
目前电视文艺节目正处于一个大而快发展的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年代。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克服电视文艺节目存在的不足,创新文艺节目形式和内容,提高文艺节目质量是摆在广大广电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1主打品牌战。
一个电视台要想顺利发展文艺节目,必须要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和高知名度的王牌节目。这要求电视台实施品牌化战略,本着提高电视文艺节目质量的原则,从策略、包装、开展到运营过程中都要加强精品意识,从节目类别、主持人、包装风格、栏目风格等方面创造真正只属于自己的栏目。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为什么可以成为内地综艺节目的王牌节目,首先得益于其对节目的定位就是轻松娱乐,然后无论是导演组还是主持人都很好的按照这个定位来进行节目的包装和运营,通过音乐、小品、搞笑等贴近生活的方式来打造王牌节目,尤其是五位主持人各有千秋,各有特点,是品牌节目不可缺少的一环。再比如去年浙江卫视很火的《中国好声音》,乃是浙江卫视主打的品牌节目,从选择著名主持人华少,到原版引进国外模式,再到节目现场的新颖模式,四位导师的空前绝后,这样的节目中国的观众从来没有看过,当然会火爆起来。
2.2敢于创新。
创新是一切进步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是固步自封,是不会取得一丝一毫的进步的。真实是一个节目能否赢得观众喜爱的首要因素,贴近生活的节目内容也是创新的根本。浮夸不是创新,要让老百姓真正感觉到亲切。生活中的小事也比编导自己编撰的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更加感人,要记住创新来源于生活。还有就是节目要有深度,无论节目是大还是小,都必须有深度有广度,这需要一个有高超艺术修养的编导来实现;最后电视文艺节目要符合时代潮流,求新是一切节目的生命力。突破原有的模式和内容,可以让观众有前所未有的感觉,丰富电视文艺节目品类。
2.3沟通观众,无缝交流。
观众是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而每个观众对一个电视文艺节目都有不同的见解。电视文艺节目的建设和策划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情感和嘉宾的审美意识。选择贴近观众生活,积极向上的节目来提高收视率。从心理上开始接近,区分观众们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分别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发不同的节目,可以让电视文艺节目迅速繁荣起来;再者就是人文接近,通过分析不同群体的人文需求打造满足其习惯爱好的节目,让节目充满人文气息;最后是地理接近。生活在相同区域的观众,其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往往相当,对这样的群体开发文艺节目也是提高其质量的策略。总之通过沟通受众群体,掌握最需要改变和创新的点,是做好电视文艺节目的关键一环。
2.4提高电视文艺节目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左右一个电视文艺节目档次和级别的关键因素,时代的创作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观众的欣赏水平,电视文艺节目工作者应该掌握观众的审美特点,创造出属于大众审美水平的电视节目才是最终的追求。
2.5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电视文艺节目往往都是自主化的经营模式,但是并不意味着节目中要有很浓的商业气息,节目的最根本目的是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如果一档节目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那么做得再好也不会长久的。经济效益需要一定的社会效益来维持,比如中央电视台连心艺术团下乡表演慰问,引起社会的反响和好评。再比如湖南卫视的《勇往直前》节目,通过嘉宾的挑战来获得扶贫基金,这样的节目时广告商和电视台共赢的典型代表,只有拥有了身后的社会基础,才会带来经济效益。一个电视文艺节目,出发点必须是社会,之后才是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电视文艺节目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共存的时代。相关工作者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主打品牌节目、敢于创新、多沟通观众、提高节目审美意识和实现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共赢等五个方面来提高电视文艺节目的质量。
党的十圆满顺利召开,通过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关决策部署,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工作,同时,也为图书管理科学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和契机。要深刻认识到促进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把深化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贯穿到每项工作中,体现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在心灵深处坚定扎实做好各项文化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出在促进文化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图书管理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从事图书管理的工作人员,要认清发展趋势,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图书管理为重点,有效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并积极抢抓发展机遇,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献身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中,创新工作发展模式、拓宽工作发展思路、丰富工作内容,努力构建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升华精神情操的重要文化阵地,彰显出图书管理的蓬勃发展潜力和昂扬向上发展活力,反映出图书管理工作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处理以深入到各行各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其功能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对企业的信息管理,从而建立正确的数据,经加工处理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并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图书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化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等三方面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同时可帮助图书管理人员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图书管理工作。
1 系统分析
1.1功能模块
图书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和书的管理。人的管理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管理和读者信息管理;书的管理主要是书籍的添加、书籍的借阅、书籍的查询等管理。本系统的实现是以模块管理的形式来完成的。
本系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书籍管理部分:实现图书类别设置、图书档案管理和报表预览功能。
读者管理部分:实现读者类别设置、读者档案管理和报表预览功能。
借阅管理部分:实现借阅信息的添加、查询管理和报表预览功能。
系统管理部分:实现系统用户密码的修改和新用户的增加管理功能。
1.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把大量数据按照模型组织,提供存储、维护和检索功能,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因此,数据库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本系统的开发。
本系统前台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后台连接是采用Ac-cess2000数据库。Visual Basic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由事件来驱动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提供了最迅速、最简洁的开发应用程序方法。Ac-cess2000具有十分强大数据库具功能,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信息保存、维护、查询、统计、打印、交流和,而且它可以方便地与office其他组件进行数据交流。通过对图书信息管理的内容和数据流程图的分析,设计出如下所示的数据项数据结构,在图书信息管理库中一共包括以三个表格:
读者信息管理,里面记录了读者所有的基本资料(如姓名、编号、性别、类别、工作、单位、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登记日期、已借书数量等)。
2 图书管理系统的实现
基于对上述三个表格的分析,利用Visual Basic的可视化特性、Access2000数据库强大连接功能及可提供各种数据库访问标准接口能力的ADD数据控件,建立了九大窗体:主窗体、图书类别窗体、图书类别管理窗体、图书信息窗体、图书信息管理窗体、查询图书信息窗体、借书信息窗体、查询借书信息窗体和还书信息窗体。
2.1用户注册
用户注册过程简单、快捷,只需用户名和密码。
2.2用户登录
进入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验证后,即可登入主界面。为避免出现多次错误输入,如输入密码与用户名出现三次不符,系统将自动退出登入。
2.3书籍查询
用户进入本模块后,按照图书编号、图书名、作者等关键字进行图书查询。同时,图书管理员也可通过相关的查询操作来了解新书入库情况等。
2.4书籍借阅
完成图书的借阅、返回、超期破损等处理,查询功能。借阅时,需改变该书的库存量记录,借阅时间为当前时间。如果为续借,应需清空该书当前记录并重新借阅。对还图书超期、书籍缺页破损或丢失等,应由借阅者确认并需交纳一定的罚金,同时图书管理人员应对该书的使用情况及时做以备注。为方便他人借阅,应限制借阅数量,对归还的书籍应及时变更库存数目,删除读者对该书的借阅信息。
2.5读者管理
读者管理主要包括读者信息的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等。读者信息添加主要是读者最初的信息录入操作,若读者退还借阅证件时,需进行读者信息的删除操作。读者信息的查询,可通过姓名、编号的精确匹配来完成,排除同名情况。
2.6书籍的添加
书籍的添加是本系统的一项主要功能。启动系统,以超级管理员身份登陆系统,就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添加信息有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代码、作者姓名、书籍价格、出版者及登记日期等。
2.7密码修改
为保证安全访问,普通用户和高级用户可自行修改密码。
2.8辅助功能
图书管理的辅助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导人和备份,用户留言、系统公告和帮助信息等。
我们拿电视文艺节目来分析,文艺类节目本身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娱乐大众,要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要在“老少皆宜”和“雅俗共赏”上下工夫,这样也就意味着栏目的整体策划将会是一个非常难做的工作,随着老百姓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节目也将越发的难以更新。比如说样式原有的综艺类节目《综艺大观》,这属于一个综合类的文艺节目,节目中有歌舞、曲艺、杂技等多种文艺类别,节目开播之初受到全国观众的普遍欢迎,也捧红了倪萍和周涛等知名主持人。节目为每周六播出,在当时可以说每周六晚全国万人空巷,都回家观看《综艺大观》,节目火爆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情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的审美能力提升和审美取向复杂等情况出现,这种综合类的文艺节目开始慢慢的站不住脚,但是由于节目整体策划的原因,又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节目最终停播。其实不只是《综艺大观》一个节目,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很多省级电视台都开办了各自的综艺类节目,但是由于节目内容涉猎太广,都没有办法长期立足。既然说电视节目栏目化是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需要,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综艺类纷纷下马。这其中的奥秘到底在哪里。这也就引出下面的论题,电视节目发展的专业化。
以央视的《同一首歌》为例,对于曾两度获得全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导演奖”的《同一首歌》的导演孟欣来说,在国内,一档栏目的生命周期、影响因素、面临的困境等问题应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认识。如果想让《同一首歌》能够得到长兴,必须具有更自由、更广阔、更灵活的生存空间,那么栏目就必须做到有自己的特点。《同一首歌》开始牢牢控制自己节目的定位,着手制作专业的大型演唱会,而且动用央视的影响力,尽可能多的邀请到国内外知名的歌手参加演唱,这种专业化的演唱会形式一经播出,马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全国掀起了一次《同一首歌》的热潮。短短几年里,《同一首歌》已成为央视的重要电视文化品牌至今仍是综艺频道的最具影响力的名牌栏目之一。
电视文娱多出精品,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精心策划,找好选题。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的本质是预见性和创造力,因此一个好的策划是精品制作的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策划要做到在创意上求新,要做到有的放矢,策划的过程就是认识客观事实的过程,策划有助于编导认识客观事实,有利于培养编导对创制精品的理性思维能力。习惯成自然,通过长期运行,一个质的飞跃,抓精品全面提高节目质量的目标也就能实现。
再有就是增强观众意识,精品的题材应是观众感兴趣的、能在观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在电视里播出,只是价值的初步实现,它经过受众的收听、收看并对受众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才达到价值的最终实现。一些名牌栏目和优秀作品,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主题思想贴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但从不强加于人。所以精品成功的关键是把坚持群众观点摆在第一位。
把握创意出精品,所谓创意,就是指创作者对作品整体的创造性构思和整体把握。这一创造性构思贯穿于作品生产的全过程。作品的题材确定之后,创作者立意的深或浅、手法的巧或拙等是作品是否成为精品的关键。精品首先要有好的创意。对创意的要求,突出的是“出新”,创意的新颖和独特,使精品和其他作品鲜明地区别开来,真正做到“超世脱俗”。“创”作中的“创”字,主要是指独特的创意而言;新颖、独辟蹊径的“创意”,方显现出创作者的艺术才气。新的创意应在以下两方面下工夫。
第一要挖掘深度。深度是精品的灵魂,精品的深度指的是能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前景。题材的深度要从多方面挖掘:“时间”上,不仅要说明现在,还要追溯既往,推测未来;“地点”上,不仅要介绍现场,还要注意地点的延伸和波及;“人物”上,除了当事人外,还须采访间接有关的人员;“过程”上,与之有关的情形、细节都要尽可能地收集;“原因”上,除了说明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外,还要分析它的意义,预见它的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主题思想的表达上,要明确反映事物的本质,阐明事物的普遍规律和内部运动规律,揭示事物的社会根源。通过对深度的挖掘,要达到今日的事态和昨天的背景说出了明日的意义来。
第二要挖掘“精点”。我们常把写文章点题叫“画龙点睛”,优秀的电视作品也有吸引人的闪光点和趣味点,精品更应有赢取人的“精点”。“精点”就是能引起人们的深度理性思维,使观众特别感兴趣,让人振奋,激动的某一点、某一片断、某一个新闻事实。一部精品按其时间长度的不同,应努力突出几个能吸引受众的“点”。精品有了这些按程序排列着的“点”,人们接受之后,还能像过电影一样回味其中的某一点、某人某事、某一镜头或某一片断,琢磨其中的意蕴,这些精点像醇酒一样还在“后发作”。精品节目的“精点”,往往是信息最丰富的地方,情节发展的,报道进程的重点,也是观众的情感碰撞的结合点,能给人以韵味和思索的回旋地。作品中每个精点就是一座里程碑,多座里程碑标志着这篇报道不断向纵深推进,在作品中合理地安排好精点,就会增强作品的影响力。
把握艺术表现出精品。精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讲究艺术是精品的共同要求和特征。
首先要讲美。美即真,美是生活,美离不开人们的生活。黑格尔说:“美与真是一回事。”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精品审美构思和审美实现,要深入地观察生活,熟悉报道对象,透过表象掌握本质真实,于寻常中发现神奇,把对生活的审美感受、体验和理解“化成”画面、声音、形象,语言反映美的生活、美的人们,形成一种美的意境,让受众在接受美的感染中得到心灵的满足和思想的升华。其次要讲艺术。电视学理论认为:“电视是一种视觉艺术,视为第一。”精品除了基调正确、内容真实以外,在宣传艺术上要在“新、活、深”上做文章。再次是表现手法要新。精品的表现艺术要符合广播电视艺术的特点和规范,要寻找受众心理的最佳点,使作品主题的表现和受众心理之间永远处于水融的境地。
一、通过语言表达个性化的主持方式
文艺节目主持人是以“我”的身份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既然是以“我”的身份与观众交流,那么就应该带有“我”的气质、“我”这个个体的个性。没有个性化的主持方式,节目及主持人在观众心中只能留下朦胧的印象,观众的感情无从寄托,这样的节目及节目主持人就不能说是成功的了。要创造自己的个性化的主持方式,不但要从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人手,而且,要从节目的主题确定、内容编排到语言表达上也不能忽视。语言的个性化与节目的风格相吻合,主持人的个性化的主持方式就容易形成,节目也就成功了一半。
通过语言来表达个性化的主持方式。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现,也是主持人内在素质(包括主持人气质、文化底蕴、个人修养、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的流露。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各有各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可以表现不同的语言个性,形成不同的个性形象。播音员担任文艺节目主持人固然有语言上的优势,但也有语言上的劣势。这就是在长期的单调的播音过程中,已经习惯以转述者的身份去朗读或播别人写的稿件,虽然读得很流畅,但却形成了缺少思想、个性及情感变化的“播音腔”。转任文艺主持人后,有了讲自己话的机会和权力,却不会讲自己的话了。这就要求主持人根据稿件的内容,在不违背编导意图的情况下,自己试着重新组织语言,进行二度创作。这样,时间久了就会逐渐达到自如流畅、不拘一格,进而也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化的主持方式。
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化,它会决定你的主持方式。节目主持人要根据自己所主持节目的特点独立思考。在主持节目前,对稿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自己的个性与稿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看看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是否同编导一致,讲话的语气、自己的情绪等是否符合节目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将稿件吃透,用自己的话来转述。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情绪与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方式及气质。
二、通过口语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主持方式及气质
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日常的节目时,其实就像与自己平等亲密的朋友谈话应当口语化。不能像给人家念文章说一些书面语言。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是广播电视对语言的要求,更是对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要求。一提到口语亲切,好像只要加些语气词“啊、吗、呢”等就行了。其实不然,甚至物极必反。文艺节目主持人也应当有语言基本功底,语言要过关,普通话要纯正,表达生动准确,突出个性化,才会吸引大批观众,为节目增光添彩,成为节目的真正的代言人。相反,认为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求比播音员低,以不标准的语言来主持节日,节目会备受影响。但这里所主张的节目主持人的口语化,并不是把日常生活的语言原封不动的搬到节目中,这样即使很生活化,却相对缺乏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它是进行一番去粗取精的雕琢,把日常生活中不准确、不规范、不通顺、不精确的语言去除,避免随意性,提炼出适应节目的准确、生动、鲜明、富于活力的口语。只要平时多注意学习,口语多采用双字词、短句等,这方面的规律就不难发现。口语中若能再加上自己所特有的语言,如:文采、哲理、诙谐幽默、活泼自然、灵活多变等等的语言,听起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随着主持经验的不断丰富,而逐渐形成的主持风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化的主持方式及气质。
三、内在情感的表达彰显个性化的主持方式及气质
所以,理解情境十分重要。
现代的综艺类节目作为一个团体的交流互动,其间也少不了特定的情境衬托。而这个情境无疑是围绕着这档节目的风格定位,所要传达出的主旨所展开的。因此不同的综艺节目其情境也有不同。
我比较欣赏和喜欢的一档节目是《快乐大本营》。在这一方面,他们无疑是个很好的例子。
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从幼稚到成熟,从青涩到几乎完美,这个名字已深入人心。“快乐大本营”这几个字,相当于一个代表了快乐、轻松、搞笑的文字符号。作为后台制作者,为了突显这档节目所独有的风格和定位,大到舞台设计,小到主持人的服装,都紧紧的围绕“娱乐”这个主题。舞台布置时尚,有时会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其与之更加贴切。主持人的服装前卫漂亮,统一的主色调让他们看起来更像一个“快乐家族”。对于这样一个节目,他们的主持风格也与其他有所不同,相比而言更加轻松,更加诙谐调皮。可以互开玩笑,可以出糗,可以蹦蹦跳跳。也完全是因为去烘托出整个节目的氛围。注意到一个细节,场下的观众都以抱膝坐地的姿势观看。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一个很放松随意的动作,放在这里,就起到了辅助作用。节目看起来更亲近,更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
1电视节目与频道包装的重要意义
电视节目的包装是的根据节目内容和特点,采用新颖和鲜明的形式,对电视节目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建立和维护整体形像,树立品牌。
(1)电视节目包装是提升电视节目品牌化形象体系的有效途径。
电视节目是文化领域的一种特殊产品,而树立品牌化形象就是要通过包装的形式把节目、频道向受众推广出去。栏目的个性化、节目的精品化为电视节目的总体包装提供了前提,电视节目包装反过来形成了促进电视频道品牌化体系发展的重要手段。
(2)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使电视节目包装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电视事业不断进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电视节目的整体包装对于电视品牌宣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节目包装从以往少量的、局部的需求,发展到大量的、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整体的需求;包装也从单纯制作行为,发展为具有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等多环节的复合创作行为;从有感而发的个体的创作和制作,发展到精心组织策划和实施的集体生产形式。
2电视节目包装存在的几个误区
包装一经电视媒体重视,随之而来的是一场频道包装上的火爆,同样也在操作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
误区之一:盲目追求视觉表象冲击,风格仿效趋同,从而忽略了媒介的独立特征。很多电视台的形象宣传片,追求视觉表象上的华丽,盲目的仿效,通常用一些无地域特征的镜头组合来构成,如:“日出”、“山河”、“大海”、“立交桥”等先进的工业流程、四季风光的变化等,最终造成了视听混淆,媒介风格的迷失和观众的无法识别。
误区之二:包装的基本元素不够协调。现有包装系统中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和谐,音乐、造型、字幕等几个元素同时运用,不分主次,让人感到无主信息渠道,西洋乐和民乐共存,不注重音乐节奏,不注重色调,制作上往往流于粗糙。
误区之三:理念过重,负载过重。电视形象片最大的特点是瞬间性,它的理念不应该是沉重的,意向应该单纯、感性,表现元素简洁、轻松、好看。现在我们在屏幕上见到的有的形象宣传片往往试图赋予太多的思想,字幕解说过多,生怕观众看不懂,起不到一目了然的推广效果。
误区之四:过于写实,不够现代。频道包装体现的是媒体的品位和地方特质,是节目系统中最现代的成分,它的难度是独家意向的提炼和延伸。而有些频道包装是专题片式的,平铺直叙,缺乏韵味和意境,停留在表象和展示的层面上。
误区之五:多重标识破坏了信息解读。台标、栏目标、版块标题复合呈现,使受众视觉累赘,多重信息使形式破坏了内容。
3视节目包装实现的方法及步骤
针对在电视包装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弊病,通过认真学习和总结包装创作的规律,我们大致可以将电视包装分为分析、创意、设计及最终执行四个主要步骤。
3.1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主要又可以分为受众分析、地域分析和现状分析。这些是在创作整体包装前必须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收视率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决定了整体包装核心理念的体现。
(1)受众分析。
电视整体频道包装所面对的观众,不仅是在年龄、身份、性别有所不同,而且在文化程度、审美观点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并导致欣赏兴趣和评判标准的巨大差异,在包装时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根据不同的目标收视对象,进行不同的包装。
(2)地域分析。
电视包装要突出自己的特性,尽量避免台与台之间的趋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强调地域,突出地方特色,强化个性化包装,是区别其他台的包装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则。
(3)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指整体包装改版之前对目前正在动作的包装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发现当前整体包装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只要具体分析透彻了,在以后的包装中都会把握的更好、更准确。
3.2创意阶段
通过前面对影响电视包装的三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后,下面就可以开始分析总结,得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拟订一个整体的创意策划文稿,即创意方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包装核心理念和突破口。
下面具体谈谈电视包装的创意阶段应当注意的两个原则:创新原则和统一原则。
(1)创新原则。
电视包装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形式的创新、声音的创新和画面的创新。
①形式的创新。
所谓形式的创新,一般是指为片花、导视或宣传片等电视包装元素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包括新的创意、技术和播出方式等。
片花形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形象标志的不同表现形式上。片花在电视播出中出现最多的,它的时间短,不断重复的播出可能强化它的视觉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宣传片的表现形式上已经不仅仅是台标的形象表现,而是以突出频道的精神气质、强化形象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在突出整个频道的追求和定位的同时,还要有极高的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画面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明确的传播理念,而且整个宣传片要与音乐、音效等声音完美结合。
导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包装形式,有节目导视、内容导视,它除了在画面的设计上很精美之外,往往通过提高导视的播出频率,起到引导观众、增加收视率的作用,所以它的创新也尤为重要。
②声音的创新。
声音的创新主要是以树立频道的形象特征为目标,将具有特色的声音或音乐融入到画面中,构成一种永久的声音传播符号,用来强化整体形象、增强视觉理念。
③画面的创新。
画面的创新,主要是强调视觉冲击力与文化底蕴的融合。画面是电视包装中的主要元素,也是观众选择节目的主要依据,画面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有文字、色彩、标识及动画等,这一切又根据节目长度的不同和形式的限制而改变。画面要有冲击力,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内涵,在不脱离节目表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文化特色、地域特色与画面做到有机结合。
(2)统一原则。
强调整体包装的统一性和规范化,也就是在频道形象定位的基础上,使其表现形式的整体风格一致,以及制作上规范和统一。
电视包装的统一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形象标志的统一。
在整体电视包装中,始终都是围绕一个台的形象标识展开的。形象标志的统一应用,可以使一个台给观众以整体感,也能增强栏目或节目的段落感和节奏感,更能起到一种推广和强化频道的作用。
②风格的统一。
电视包装的风格一般体现在包装的三要素上,也就是从运动、声音、画面等要素上都应该相对统一,从而构成频道的特色,形成个性化和风格化。关于风格的表现,在这里重点强调一下节奏、音调和基色的统一,这三个方面是统一运动、声音、画面的关键点。
节奏的统一,就是电视包装中的运动节奏感要谐调;音调的统一,即整个包装中的音调呈现一种调和状态;基色的统一,也就是电视画面的色彩上要有一个基本的色调。
③节目单元包装的统一。
整体频道的包装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频道包装的片头片花或宣传片等的制作要统一,频道中的各个栏目包装和制作都应在整体频道包装的基础上进行统一。
3.3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就是一个整体包装创意的实现过程,往往实现创意之前就需要对整体包装进行初步的总体设计。
下面谈谈这些因素中直接影响整体包装设计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也是总体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1)标识。
频道的标识是由标志(logo)、字标、口号及音频标志构成。标志和字标是用于画面中直接展示、直接沟通的,而后两者往往结合标志出现比较多,是进行一种口头的朗读和宣传。标志可以由纯图形构成,也可以有纯文字构成,而文字结合图形的用法一般在频道播出的过程中或末尾定版的时候用得最多。
(2)颜色。
不同的文化定位决定了不同整体包装的色彩定位的不同,色彩在人们的心理感知中,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和心理接受效应。所以确定频道整体包装的基色,在考虑栏目本身定位同时,要考虑观众对色彩的接受程度。不同的色彩在刺激人的知觉时,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甚至在不同的节目中给不同的观众的感觉也不相同。
(3)声音。
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音效等元素。整体包装中的声音就是将这些生活中的声音进行巧妙的融合,使之与包装的形象设计、画面风格有机地形成整体。
一般电视包装中的声音大概就由主题音乐、人声和声效构成。
(4)画面的运动。
运动是构成画面视觉冲击力的重要因素,画面的运动设计包括对画面中所体现的每一个元素和画面与画面、镜头与镜头之间所产生的运动进行设计,这三种运动方式基本上就构成了整体包装的所有动画方式。
运动和声音的结合非常重要,声音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运动的不足,能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度。一般在片头包装中,靠音乐来加强运动的表现力度和节奏感,尤其在总片头中,这种声音结合的应用体现出来的震撼力更明显。
(5)字体。
字体的设计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尤其是在整体包装中的应用,它是在以往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感化。包装中的字体一般包括中英文字体和它们的组合。
上面具体介绍了设计阶段应该注意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整体包装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缺一不可。总体设计之后就是进一步深入到具体单元包装的设计。
3.4执行阶段
在设计出最终的整体包装手绘效果图即故事板之后,紧接着就是紧张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了。这一步就是前面所有分析、创意、设计之后的执行阶段。其实也就是实现故事板设计的制作阶段。在制作阶段没有太多的理论可讲,主要就是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效果的实现,在整体包装的制作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成型的技术手段,保证频道包装的有序进行,又要不断吸纳新的技术,达到创新效果。
4目前各电视台在电视包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视节目的包装虽然在电视事业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发展,但目前的电视节目包装仍存一定的问题。
(1)电视节目包装不重视前期策划及方案工作。
统一的、整体的创意策划是形成电视频道宣传包装风格的先决条件。这需要制作人员具有把握全局的观念。
(2)电视节目包装的资料匮乏。
建立完备的资料库: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片资料,特别是音乐资料、音响资料。在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和艺术素养。
(3)电视节目包装过份强调视觉效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
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的备受瞩目尤其表现在它的博采众长。就它的科学技术支持而言,与电视艺术一样,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多门类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从艺术表现形式上来说,综艺节目实现了对多门艺术的综合,它汲取了各门艺术的优点,使它的表现力得达到最好效果。从受众面来说,它拥有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涵盖了不同的年龄、性别、群体、民族及文化层面。从电视技术方面来说,它是多种表现手法及多种构成元素的集中体现,使它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
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经历了一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联欢形式,它将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先河,但是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却很少;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娱乐形式,以明星的参与作为卖点,主持人和观众部分互动;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为代表的益智形式,观众被请上舞台,成为了节目中的主体,与主持人进行互动,可是这类互动的条件较苛刻,在节目录制之前需要进行选拔和审核;第四个阶段则是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平民化形式,这类娱乐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现在我国的综艺节目正处于第四个阶段,即“平民娱乐时代”。这种形式的娱乐节目的口号是“平民参与、观众做主”,肯定了娱乐本身的平民性以及与大众进行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虽然我国的综艺节目在我国的大众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巨浪推动下,它在我国一直成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我们也不难发现,它已经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意错误、格调不高、平庸媚俗、抄袭泛滥、创意不足等等。
一、立意偏差,产生错误的导向
作为一种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娱乐节目不可否认的起到了传播思想和观点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媒介传播的“信息环境”成为判断标准被人们用来认知客观环境。作为当今“信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娱乐节目的立意和主旨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从而会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比如现在风行的平民造星类娱乐节目所展示就是具有一定特长的一种普通人短时期内获得成功的事例――邻家女孩摇身变成大明星的飞跃。这类节目的立意就出现了偏差,它向人们展示出了一个一夜成名的模板,将平民大众与成功明星之前通过造星的比赛联系起来,使人们(特别是那些尚处于学生时代的年轻人)对成功的看法产生了一些误解,他们因此认为造星的活动就是一个通往富裕、名誉、成功的直达电梯。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这样一来,人们的心态就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而导致“泡沫意识”的产生。除这类节目外,还有一些带有巨额现金奖励的游戏类互动节目也存在同意的问题。
二、格调不高、平庸媚俗
我国的娱乐节目在剥离了“政治”和“教化”等功能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却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节目的文化内涵的弱化。现在有很多的娱乐节目,一味的为了提高收视率,用一些粗俗不堪的低级趣味来反映所谓的“真我”,给社会的文化娱乐生活造成的很大的不良影响。如台湾的《综艺最爱宪》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恶搞”为噱头的一个综艺节目,节目主要以主持人恶整毫不知情的来宾为主线,制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所谓的笑点。而这些明星来宾也成为了“喜剧暴力”的牺牲者。这样的节目除了能得到那些不过大脑的观众的短时间的爆笑以外什么也得不到,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还有许多游戏类节目,制作的水准不高,表现手法拙劣,一味的搞笑,制造闹剧,缺少最最根本的文化品味十分庸俗。
像这类缺少文化气息的电视节目如果充斥了我们的电视行业的话,那么我们的文化必将走向粗糙、粗俗。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娱乐节目的规范问题。
三、节目抄袭现象严重,缺少创新
搜索全国的较有名气的娱乐节目,“目前该节目是法国人在中国进行技术指导,是用法国布料做的中国旗袍。收视率极高的《快乐大本营》的制片人兼导演也表示节目与香港10年前的《综艺60分钟》同出一辙。《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则与台湾同类节目换汤不换药,而娱乐界有人士传出,《非常男女》与日本一娱乐节目极为相象。其它的像《欢乐总动员》、《假日总动员》等都是《快乐大本营》的北京版、浙江版而已。”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的来说就是不知名的抄袭知名的,大陆的抄袭港台的,港台的抄袭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
艺术创作就是要有创新,学习别的节目是可以的,可是如果原搬照抄的化,就只能说明我们的很多节目编导的创造力都是很值得怀疑的。大家可能都看到某一个节目的收视率高,轰然群起炮制的结果就是不仅使被模仿的节目丧失它原有的生命力,“克隆”出来的节目自然也不会收到效益。
四、节目数量过多,浪费资源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各电视台电视综艺节目总量达十万个小时,平均每天生产二百五十个小时。从节日庆典、各行各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种主题晚会、栏目晚会应有尽有。这样庞大的数目不仅不能说明我国的电视事业的发达,反而会给观众造成困惑,无从选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娱乐节目的数量过多,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有许多的晚会类、游戏类的节目的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它们的供大于求,大多数的节目不尽不能得到收益,反而会因此浪费掉大量的资金。这样的资源浪费真的是相当不必要的,我们一边抱怨节目的制作费用低一边又如此的浪费可利用的资源。我们应该提高每个节目的质量,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数量。
五、违背艺术创作规律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电视谈话节目大行其道,成为影响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体现出市场化大环境中受众的文化选择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开放的社会文化特征。传播学者陆晔认为“电视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文化情景。在这个意义上,电视谈话节目不仅把传统上私人领域的文化元素和社会公共领域交织在一起。……林林总总的电视谈话节目,为我们提供了电视受众和电视节目的关系基础上,一个透视社会文化格局特征的样本,并最终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电视作为社会文化传感器,对于当代社会多元与开放的文化品格表达和塑造的作用。” ①
一、人际传播介入大众传播,提高电视文化传播效力
电视谈话节目中,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的有效介入使节目本身具有了独特的视觉价值和审美价值,进一步提高了电视文化传播的效力。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以人际传播的方式介入整个传播过程,在大众传播中实现了人际传播的最优化。作为媒介与受众之间的“感情、信息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的谈话节目主持人,神情自然、亲切随和、落落大方,与现场的嘉宾及观众作真诚的交流,在媒介和受众之间营造了一种虚拟的人际交流情境,使大众传播摆脱了媒介机器的冷漠与单调,缩短了荧屏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最大程度地拆除了电视与受众之间的藩篱与壁垒。美国著名谈话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把对观众和嘉宾生活的关注凝聚在倾听中,通过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把谈话的主题逐步引向深入。在她的节目中,经常涉及到性、虐待儿童、吸毒、社会暴力等非常敏感非常刺激的话题,更有与上司不和、饮食过度、缺乏自信、尊严受损这类个体化和心理因素很强的话题。但在她极富耐心和魅力的带动和启发下,来自普通人群的嘉宾和现场观众倾谈出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表露他们个人心中的隐秘,并通过这种倾诉来缓解郁结心底的压力。她非常真诚地对于每一个内心痛苦的在场者都表现出深切的同情,这使得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觉得她更像一个关心他们的邻居和好朋友。美国传播学者唐·库什曼说,“一个人想要进入人际沟通,不需要首肯对方的每个想法,但必须把对方作为一个独特自我或重要的个人加以支持,积极的尊重对这种互动来说是最基本的”。②
电视谈话节目不仅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更是一个感情表达和交流的盛宴。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共同参与,无论在观念意识上和情感态度上,还是在传播视点和传播手法的表达上,开放型的电视传播都打破了以往“我传你受”的单向关系,使传播者与受众保持一种平和对等交流的状态,进一步引入了人际传播机制,使得互动性增强,亲和力显现,最终提高了电视文化传播效力。
二、构建大众话语空间,拓展公共领域
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它从一开始就给受众带来了一个健康的交流空间和多视角的文化碰撞。从其本质来讲,电视谈话节目形式是通过建立一种全国或地域性的谈话系统来实现它作为“公共领域”功能的。它为大众提供了一种类似于中国古代议事厅那样的大众话语的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最早是由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后来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将它发展为“公共领域”的概念。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指市民可以自由表达以及沟通意见,以形成民意或共识的社会生活领域,其条件是所有人应有相等的表达机会,参与者以私人身份参加自主性的聚会,而讨论的主题以公共事物为主。他认为:“不管怎样,大众传媒充当了个人疾苦和困难的倾诉、生活忠告的权威人士:它们提供了充分的认同机会,在公共鼓励和服务的基础上,私人领域获得了再生。原先内心领域与文学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颠倒了过来:与公共领域相关的内心现象逐渐让位于一种以内心领域相关的客观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私人生活的问题被吸收到公共领域当中,在新闻机构的监督,这一问题即便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也至少被公开化了。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公开化过程,由大众传媒建立起来的领域获得了次内心领域的特征,而私人意识也得以提升。” ③在哈贝马斯看来,随着公众由主要依靠阅读书籍(文学)变为依靠画报、杂志、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来进行沟通,文学公共领域消亡了,随着文化批判的公众逐渐转变成文化消费的公众,公共领域本身在消费公众的意识中被严重的私人化了。这主要表现在原来高高在上的公众领域变成了私人生活故事的领域,大众传媒就是理想型的公共领域,尤以电视为代表。
电视谈话节目正是构建了这样一个公共的大众话语空间,让普通人在电视荧屏上表达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谈论真实生活的体验,倾诉生活中隐秘的部分,从中获得一种心理慰藉和精神宣泄。“电视媒介为大众的交流提供了技术条件,可以说为大众构建了一个可供自由交流的公共大厦,一个谈话的场所,具有社会公共空间的性质,提供了可以发展谈话节目的大众话语空间,在培养观众的话语习惯,给予社会一种良性推动上具有其他节目形态所不及的作用。” ④
电视谈话节目是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接近原生态的节目样式,在宽松和开放的聊天气氛中,一个崭新的公共话语空间也初步形成。在这个意义上,电视谈话节目的出现和盛行,是对逐渐消逝的社会空间的一个拯救,拓展了社会的文化空间和生活空间,也大大拓展了社会的公共领域。
虽然这是一个文艺类的访谈栏目,但是它与普通的人物访谈有所不同。在这个栏目中,那些被光环所笼罩的文艺名家们以他们个人的真实情感和切身经历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在我们的访谈中,常会涉及到那些成功者背后鲜为人知的艰辛历程,以及伴随着他们辉煌人生的许多令人难忘的真情。
在《文艺沙龙》的嘉宾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又有活跃于当今艺术舞台上的中青年人物,他们的艺术成就有高有低,对人生的感悟也是千差万别,正是这种差异和色彩从更多侧面形成了中国几代人所亲身经历的时代缩影。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本厚厚的书,翻开之后都是关于艺术和人生的酸甜苦辣。他们真实、坦诚、充满感情的描述,是一部又一部由个人口述的历史,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发现自己人生的影子。
我们在日常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时为成功而喜悦,有时为失败而沮丧,每一个人都会面对不同的人生境况和形形的人生难题,智慧的人常常会不停地反思和认知,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历和感悟,来提升自己的人格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文艺沙龙》栏目的制作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嘉宾们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他们在人生中追求艺术、在艺术中感悟生命的过程往往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们也希望观众朋友在我们的节目中看到的不止是“明星”,而是他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对于事业的执著追求、对于人生经历的深入思考,这一切都是我们参照人生的镜子,使我们能够领悟到更多令人振奋的东西。
《文艺沙龙》的主持人和嘉宾以聊天的方式,纵谈从艺经历、创作体会、艺术感悟等。为了使这些谈话的内容更直观、更富有说服力,我们在节目当中设计了许多现场的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嘉宾的出色表现常常令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之喝彩,或者为之捧腹,或者为之流泪,或者陶醉在其中,或者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些精彩的瞬间相信每一位看过我们节目的观众朋友都会留下难忘的印象。
《文艺沙龙》每期节目全长三十分钟,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节目不仅能够清晰地叙述人物的重要经历、展现人物的艺术个性和人格魅力,而且还能够在情感上打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从而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深入的感染力。这一切都得宜于栏目创作人员的精心策划和巧妙构思。
在节目构思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素材选择。生活是琐碎的,艺术家的生活同样也是千头万绪,可我们的节目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追求面面俱到,则必将流于简单肤浅、泛泛而谈,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面对一个人物,我们究竟要谈些什么呢?《文艺沙龙》在素材选择方面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
在这一点上,我们首要把握的是一个“以点带面,重点突出”的原则。也就是截取人物生活的一个断面,在他们的艺术经历中,选取某个最为突出的点,以此为中心来展开话题,从而将这个话题谈深谈透,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艺术家的整体风格和品位。因此,我们不再关注浮光掠影的演艺事件,而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每一位艺术家作为个体的独到之处。
为了增强节目的感性色彩,拓展谈话节目的信息量,我们还设计了一些与现场谈话相互映衬的外景片段,比如嘉宾的工作、生活镜头以及拍摄花絮等等,在适当的时候穿插在节目当中,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从不同角度来了解艺术家的艺品和人品。这些片段,制作精美,成为《文艺沙龙》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常常是节目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亮点。
为了激活现场谈话的氛围,《文艺沙龙》还特别设计了观众参与这个节目元素,由现场观众直接向嘉宾提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嘉宾与观众进行真诚有趣的对话。同时观众也可上台参与表演,和艺术家融汇在一起,形成场上场下的交流、互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生动的赏艺和谈艺的独特氛围。
在节目的结构上,为了增加节奏感和兴奋点,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和节目内容相关的小短片、小题花。它们在节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使节目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让观众在起伏跌宕、张弛有致的节奏中,调动起欣赏的趣味和激情,而不会产生视觉和审美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