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国艺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31 05:59: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国艺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国艺术论文

篇(1)

二、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审美特征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动画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其形成的影响力度也常常超乎人们的意料,较之其他种类的影视作品,动画影响力更加具有延续性。而这种动画观赏延续性的背后,往往是传统的审美情趣的默化。

(一)虚实相生,素净典雅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审美趣味上有根本的不同,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顺乎自然”,中国绘画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多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视野开阔豪壮,笔调充满诗意,构图灵活,山水画素净典雅,人物画传神风韵,空间留白,局部渲染,为观赏者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表现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形成虚虚实实的艺术格调。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也采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墨色代替各种颜色,把实景化为虚境,虚实相生。例如中国水墨动画《牧笛》牧童骑牛过河一景,以虚当实,画面大量空白除了水牛和几条游动的小鱼别无他物,就把小溪流的湍急真切的表现了出来。牧童寻牛时展现出的江南的景色,飞流直下的瀑布,用虚表现出水势的浩大,烟波的遥远,用实表现出山的豪迈,引发出人们对自然力量的神秘敬畏与对宇宙空间人生幻想的哲学思叹。

(二)气韵超乎其表

气韵是指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中国水墨动画也一直在追求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艺苑卮言》所说的“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正是对水墨动画气韵写照。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中延续中国水墨画的美学原则,并不断的进行高度的概括,运用独特的线条与视角对动画化造型和画面进行设定,使得我国动画发展有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中国水墨动画把画家笔下的崇山峻岭、溪水流泉的气韵,都表现在了银屏之上,咫尺山水引人入胜,意味无穷。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中,整片都展现出了宁静、淡泊、清新、脱俗的格调,中国水墨诗情画意的独特风格被展现无遗。影片中雅士形象虽然只简单地勾勒几笔,却完美的表现除了仙风道骨的形象,淡雅、清傲的性格跃然与银幕之上。这部动画把绘画、音乐等多种中国艺术完美的揉合在一起,达到了洒脱、空灵、飘逸的风格。

(三)节奏灵动自然

节奏不仅可以表示音乐的韵律,也可以指水墨画中的运笔技法,在水墨画中,运笔用墨讲究要有节奏韵律,具体指笔墨的强弱、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变化。在水墨动画中,运用水墨画运笔的转折起伏,抑扬顿挫,将一幅幅苍劲有力、豪放洒脱的水墨效果呈现于银幕。水墨动画《牧笛》中,用焦墨塑造的通体乌黑的水牛,和白描勾勒出的牧童,无不体现出水墨画的运笔节奏,运笔的快慢徐疾、实重虚轻的节奏和用墨浓淡的节奏,在片中运用的恰到好处。中国水墨动画中的另一个节奏就是音乐,水墨动画中大量运用民族音乐,丰富变换的民族音乐也在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水墨动画中,音乐响起之时,音乐描述的是水生、风声,是山的声音、树木的声音,都有观赏者自己去定义。《牧笛》中牧童信口吹出的笛声,正是欧阳修认为的“凡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的意境。

(四)形神兼备

中国水墨画在创作上讲究形神兼备,齐白石说:“我画实物,并不一味地刻意求似,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得显出神韵”。“形”是所画事物的典型特征,“神”则是指事物的内在特征。中国水墨动画在造型艺术上延续了水墨画的造型方式,运用简练的线条对动物造型进行设定,高度概括,达到了“离形得似,惟心所出”。《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的形象出自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写意花鸟画,体现出了我国水墨画的造型艺术。片中墨点似得小蝌蚪,没有任何表情,却通过优美灵动的动作,表现出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同时也使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

三、数字水墨动画对水墨艺术文化传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时代下的水墨动画拓展了传统水墨的效果语言,通过对水墨画的研究,提取出水墨画的笔墨技法、轮廓线及组织结构等独特特征,之后构造出相应的解算方法,以解算方法为基础对水墨画进行模拟,从而更好地模拟中国水墨画艺术效果。创作者通过计算机操作平台创造新形势的水墨动画,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既节约成本,又省去繁复的工作,可以说是水墨动画的一个新趋势。

(一)三维数字技术为水墨动画注入新的活力

数字水墨动画是在继承了中国传统水墨文化的基础上不停的尝试,它以其优良的多线程运算能力,丰富的建模和动画能力,出色的材质编辑系统等优点使更多人得心应手,使每幅作品形成新的思路和形式,拓宽了表现的领域。如2003年三维数字水墨动画《夏》,除了融合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外,还体现出更真实的空间效果。数字时代下的水墨动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墨动画意境悠远、诗情画意、清新淡雅的写意风格,而且在视觉上具有纵深变化和转场,传承和发展了中国水墨动画的表现形式。数字水墨动画更多的是把主题与背景运用数字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加上水墨效果的运用结合,使镜头语言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三维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精髓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创举,突破了传统水墨动画制作成本和语言上的局限,使笔墨从有形的实在物体转变成为虚拟的影像,唯一不变的是水墨画的意境与韵味。

(二)三维水墨动画的空间艺术

三维水墨动画继承了传统水墨动画风格,结合高科技数字技术,创作出令世人瞩目的动画。三维动画与传统动画不同的是它可以创造出虚拟的三维影像空间,三维水墨动画不仅拓展了三维动画的表现语言,而且可以表现出水墨画所不能创建的虚像空间,在三维动画领域中,这无疑是一次突破性的成功。三维水墨动画更多表现的是水墨的背景虚拟,利用了更多的贴图材质,滤镜效果和镜头的多重角度渲染,实现了更多三维水墨动画的强大视觉效果。三维的水墨语言是通过不断对传统水墨文化的继承,加大了原水墨动画所参与的元素,更多的主题被表达出来。三维所表现出的视觉空间,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创作者的思想境界,表现手法和制作方式。数字时代下的水墨动画给水墨动画带来了新的生机和看点,不但可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无限的继承下去,也对水墨动画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篇(2)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wWW.133229.cOM”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篇(3)

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他们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在于借物托情。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是我很喜欢的一首借物抒情的诗,可能了解于谦生平的人都知道这位解救明朝于危难的清廉一生的大臣却因为荒唐的污蔑而冤死,借“石灰”来抒发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的后人。同样,中国的山水画是借描写自然景物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的创作形式。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思想感情是主观认识,中国山水画就是客观世界的景与主观世界的情结合的产物。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形式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对于宇宙观的认识——“天人合一”。正是在中国古代独特的哲学思想的滋养下,中国画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哲学精神。南宋马远的《汉江独钓图》,整个画面上只有一艘孤零零的小船以及船上独坐垂钓的老翁,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这样寂寥、空旷的画面,给人一种难以言语的意趣,却蕴含着画家深厚的文学修养已经自身情感的抒发。这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的结合,是一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中所提到的“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这样四季的神态、表情,都是“自然”与“人”的融合统一,是人性化的自然,旨在凭借对客观景物的描绘,寄托人的主观情感。写景是为了“寄情于景”、“借物抒情”、“缘物寄情”。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融才能产生中国画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中国绘画中传统题材四君子: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四君子代表着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种人格力量。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和人格追求。“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清代的郑板桥,因其出生没落士大夫家族,幼时生活窘迫,科举也不顺利,曾一度在扬州卖画为生。这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性情直率、作风狂放的性格特点,他把自己情感经历倾注于它的书画当中。他的兰竹,不仅表现孤高超俗,更是借题画诗发泄自己的抱负和牢骚。如《衙斋听竹图轴》题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蒋兆和的《流民图》,每每看到,心灵都会被震撼到。他朴素的笔墨语言,严谨的造型,生动地描绘出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这幅鸿篇巨制向我们展现了抗战时期的北平,中国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画面中他们痛苦的表情和殷切的眼神,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看了就感觉身临其境。蒋兆和走在北平的大街小巷,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蒙受的耻辱、灾难与悲剧。也正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他的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和对人民的同情,促使他完成《流民图》。把在沦陷区每日每时身受的苦难和人民日夜盼望抗日胜利的急切心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这种情感的指导下,创作出《小子卖苦菜》、《轰炸以后》等作品,以抒发对胜利的企盼。只有这样痛苦的情感经历才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人物形象,让观者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当时人们的疾苦。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没有创作者情感的倾注,就无法创作出动人的作品。情感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拥有着世界最丰富、最富饶的土地,5000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孕育了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华夏民族。也正是它历经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才留下了无数的精神瑰宝。而中国画这特有的绘画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最绚丽的一页。中国的历史在不断的演变发展中,而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历经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的变化而发展至今,正是因为它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国富饶的自然万物以博大的胸襟哺育中国画家,满足着他们对于绘画题材的攫取和需求,并赋予以智慧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中国画不是单纯的表现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而是借助于“景”抒发自己的“情”。中国画创作离不开情感因素。可以说中国画是艺术家表达审美感受和抒感的一种方式。所有名留青史的中国画作品无不充满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中国画这一东方特有的艺术语言以其真挚的情感,一代代的传递下来,成为人类绘画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作者:美术学院单位:西南大学

篇(4)

水彩画是西方绘画品种的重要一种,传入我国以后,已成为我国画坛中的一朵奇葩。分析、研究、把握水彩画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对于水彩画的创作与学习,也无论是在理论启示上还是在艺术实践上,不仅大有裨益,而且十分必要。为此本文试就水彩画的艺术特色这一重要艺术命题发表几点肤浅之见,以与同行共同讨论、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具体而言,水彩画的艺术特色可分为以下四大层面予以解读—

a.造型的集中性

水彩画同中外所有的绘画艺术一样,都是造型艺术,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水彩画更加强调造型的集中性,这种集中性,又具体通过以下几大手法来体现:

其一是以平面显立体。水彩画同所有的绘画一样,都是平面(二维空间)造型艺术,但它并不是孤立呆板、单调僵化的平面艺术,而是以平面显立体的艺术,即以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的艺术。绘画作品只有长与宽,而没有高,只能从正面通过视角进行观赏。这的确是绘画艺术之短,但作为水彩画,却可以扬长避短,甚至以短见长,即通过观赏者的第一视觉印象的联想与想像,获得最大的艺术信息量,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立体空间,获得审美的极致。

其二是以瞬间显永恒。水彩画选取的是瞬间的物象,但却以这瞬间的物象显示了人物或事物的永恒。wwW.133229.cOm狄德罗说:“画家的笔只有一个顷刻:他不能同时画两个顷刻,也不能同时画两个动作。”①莱辛也说:“绘画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后都可以从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②因此,水彩画选择的瞬间形象,应当是事物发展与人的感觉的顶点,因为顶点就意味着止境。莱辛认为: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再朝远处去看,想像也就会停止了。水彩画画出这人世间的瞬间物象,它又被圈定下来,显示出人世间事物的永恒。

其三是以静止显动态。水彩画是静止的艺术,但它却通过静止的画面表现动态性特征。例如大海的波涛在画面上是静止的,但它却显示出动态的汹涌之姿;蓝天上的白云也是静止的,它也显示出不断飘动的意象。

由此可见,水彩画正是通过以平面显立体、以瞬间显永恒、以静止显动态的辨证统一的艺术手法,来实现它的集中性的。

b.形象的多样性

水彩画的绘画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有人物形象,又有动物形象,还有景物形象、器物(静物)形象,具体可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宗教画、历史画、壁画、年画、儿童画等各种形式。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形象之中,还饱含着画家深刻的思想与深厚的情感。也就是说,水彩画的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也是形与意的有机统一。例如一幅蓝天大海的风景水彩画,其形象是碧海、蓝天、白云、海鸥、帆船等等,而在这些形象的背后,又透出画家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与渴望飞向更广阔的天地的向往之心和理想之趣。

由此可见,水彩画的形象,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既表现在物象本身的多样性,又表现在物象之外的多样性,即所谓“象外之象”、“画外之画”。用我国传统的绘画理论而言,就是“诗中有画,画外有诗”。

因此,水彩画的学习与创作,都要仔细品味、认真揣摩、全面把握由形象性所形成的这种“味外之旨”、“弦外之音”、“画外之蕴”。

c.风格的写实性

水彩画作为西方绘画的品种,属于写实主义范畴。从美学原则与艺术精神的视角考量,它是受西方传统美学原则与传统艺术精神所制约的。正如当代著名美学家彭吉象先生所概括的那样:“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是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我们从中西美学史上可以发现,‘模仿说’是古希腊美学的普遍原则,亚里士多德以模仿的基础建立起的《诗学》体系,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而‘表现说’则成为中国先秦美学的核心,‘言志’、‘缘情’是我国诗论重视表现的最早见解,在情与理的统一中,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作为最高境界。”③

作为写实主义风格的水彩画,主要通过明暗处理与焦点透视来得以具体体现。通过光影与明暗的不同,通过近大远小成比例的焦点透视法,来加强其真实感。

d.色彩的独特性

水彩画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它色彩的独特性上。正如马克思所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④水彩一的灵魂是水彩,它是用胶水和颜料等调制而成的,作画时用水溶解于纸上,利用画板的白地与水分互相渗透等条件,表现出透明感,具有轻快、湿润等特殊效果。既不同于油画的油质色彩,也不同于水粉画的用水调合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水彩画色彩的独特性,就在于它具有“水彩味”。

注释:

篇(5)

纵观中国绘画发展史,中国画有其独特背景下的文化理念的支撑。wWW.133229.Com儒家、道家和玄家的认识论、方法论上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创作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注重在绘画中对意象的把握和运用。对中国画意象这个概念的认识,对意象关系的观照把握,应从观察物象,创作前的审美、构思开始,并贯穿于意象经营、塑造形象、艺术表现和体现思想主旨的全过程。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这里的“意”,正是道家讲的“意”与“象”的统1,即“意象”。在道家看来,“意”是赖“象”而存在的,因为需要“立象以尽意”,没有“象”就无法表达“意”,然而,“象”是“意”中之“象”,决定“象”的还是“意”,“象”生于“意”,“象”有尽而“意”无尽。因此,表“意”不应停留在“象”的本身,如停留在“象”的本身,就将妨碍“意”的表达。②“画尽意在”是张彦远运用我国早期形象理论,对绘画创作中构思的主要任务在于构建艺术意象所作的理论概括。诚然,自唐宋以后文人画家重视对意象的不懈追求,齐白石取“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取“绝不似而绝似”“无可无不可”“惟其是耳”等画论,这都体现了文人画家对“意象”的强烈观照。因此,艺无定法,法无定规,对意象的表现,因人的不同而不同。

中国绘画自宋以来,山水花鸟题材、水墨渲淡的表现手段,写意抒情的创作方法和清新自然、简远淡泊的审美意境,构成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在绘画理论上,所谓“画意不画形”“深于画者,得意忘象”等,在某种意义上将中国绘画的表意性作了充分的肯定和强调。在绘画实践中,画家更是注重作品意念的内蕴,把在画中表“意”作为衡量作品得失的重要依据。“意”是美学概念,又是1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在绘画中,“意”除了指画家的主观意志、情思意绪外,还指神似、神韵、意趣,也指艺术表现上的精练和概括,当然,更指意境。意象不是单纯的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单纯的主观心灵世界的表现,而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1种有机结合。或者说是画家主体心灵对客观世界的投射并与之遇合的结果,它发生并形成于主客体之间,有1种明显的“主体性”,它是画家对外界事物特殊的能动反映,是中国画“意境美”塑造的基本前提。③对于1个具有创造性的画家来说,创作作品时不可能只是像镜子和照相机那样作机械地再现,而是必须将个人的主体意识加入到“主体意向性”的过程中去,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这些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情感化体验,是客观世界转化为艺术创作中的“情景交融”,意象不同于自然主义的摹写,也不同于抽象主义的不拘表现,而是寓情于景,景因情设,情因景生,从而产生出形象有限而意象无穷的艺术境界——“境”。④

此外,中国画中的意象亦是1种美学创造,是人与自然的精神遇合后孕育的心灵之花。在意象的创生中,画家是“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宗白华曾诗意地描述了意象生成的动人场景(冒号):在1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1层比1层更深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1层比1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为景,因而涌现了1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冒号):“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交融互渗,成就了1个鸢飞渔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意象”。⑤

中国传统绘画把表“意”看得比表“象”更为重要,并在以表“意”为核心的绘画观念的指导下,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体系。画家对所表现的对象在主观上达到了认识的高度自由,从而超越了对象的形貌表层,胸中对所描绘的对象达到“意”明后,在艺术传达中便体现出以“意”用笔,笔在运用中便体现出了超然和创新,产生出活泼的意气。真可谓胸中有主见,耳不闻其声,眼不见其形,不再斤斤计较于形貌章彩的历历俱足,而是师心独见,所画非所览,听任于内在生命律动的驱动,心随笔运,挥洒达于1片天机。

注释 (冒号):

①张启亚.中国画的灵魂.文物出版社,1994.

②俞剑华.国画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6)

不过,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

篇(7)

美国艺术教育具有如下特征:首先,重视在全民中普及艺术教育。美国强调艺术不是少数精英、中产阶级和社会上流阶层的特权,艺术需要面向大众,向人们证明艺术鉴赏力并非先天固有,人人都能够学会欣赏艺术,艺术不是少数“拥有艺术天赋”人的专利。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美国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都开办了艺术系,不仅如此,还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在各个地区开展艺术教育,甚至将艺术教育深入到社区中,将其与学校艺术教育有效结合,让公民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艺术活动,以此来培养公民对艺术体验的需求,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并从根本上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倡社区艺术教育的个人和团体认为,通过在全民中普及艺术教育能够间接甚至是直接地影响艺术教育政策的制定,使艺术教育真正得以重视,因为只有当全体公民都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时,有关艺术教育的政策才会相应地调整和转变。试想如果家长和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到某种艺术体验时,他们可能会期望在学校课程中能够再次获得这种体验,也会乐于去了解艺术,这样将艺术课程的成绩纳入学生升学的必修学分,将有关艺术知识考核的试题列入标准化的考试范畴,以及将与艺术有关的职业看作高校就业推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等构想也有望实现。此外,学校也能够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来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从而向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方案。

其次,美国在艺术教育中开始强调视觉艺术的文化属性。它不局限于从形式和技能上来发展艺术教育,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从人类学、社会学等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艺术学科,认为艺术是人类行为的一种现象,艺术的形式、线条、色彩是人类用来进行交流的符号。在艺术教育中,注重教学活动与整个社会的关联,对教育的内容、学科的角色,以及教学的模式进行了重新定位。美国的许多艺术教育理论家认为艺术能够促进道德的发展,借助合理有效艺术教育,能够让人积极地转变自我,并进而改变社会以及人类生存的世界。他们意识到艺术教育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联系,也认识到艺术对于培养有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的公民的重要性,于是提出艺术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艺术作品的创造,单纯地关注技能的学习与材料的运用,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更深刻地理解艺术的社会力量,要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一些与社会和人类密切相关的主题上来,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学生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待艺术实践活动,并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同当前社会及文化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相联系。教师在课堂上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交流观点的平台,这种交流以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的形式进行,学生以一种或多种艺术形式作为媒介,表达自己对于当前社会及文化问题的看法与认识。教师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方面从艺术的角度指导学生创造有意味的形式,另一方面从思想的层面帮助学生认识身边的社会文化现象,启发学生设想未来的生活方式,并将自己的设想以视觉的形式加以描绘。

再者,美国艺术教育注重发展跨学科的、以研究为基础的课程。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教育学院提倡通过发展跨学科的、以研究为基础的艺术课程来对俄亥俄州五所公立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学院认为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教学活动之中,从而让学生从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学院倡议教师设计涵盖多门学科的课程方案,在课堂上以师生共同探讨的形式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事实证明,这种以讨论为主要载体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踊跃提问,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此外,学院强调艺术教学应该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应在形式、内容和观点上都能够得以体现,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上,艺术教学要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案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提倡在艺术教育中,通过与美学相关的研究,通过与艺术批评相关的探讨,以及与艺术创造相联系的创作实践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院认为艺术教育对学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是在向学生传授技能和概念的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研究与表达个人体验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感和智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建构对自我的认识,同时也将美学与文化的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学会分析与思考,学习从艺术作品中美学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复杂背景中解读作品的意味,学习关注周围的世界,并积极地塑造周围的世界。

二.对中国当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艺术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从狭义的范畴来看,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构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从广义的范畴来看,艺术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人类的文化,从而和全面的人共同构建一个文明的社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全体公民开展艺术教育。然而,艺术教育目前尚停留在一个边缘学科的位置,有待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有待艺术教育自身与时俱进地做出调整和改革来改变这一尴尬局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科的范畴来看,21世纪的艺术教育应该涵盖技术、理论和文化的广泛领域。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艺术是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同样地,艺术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和变化。将技能训练和美学原理作为基本范畴的艺术教育反映了一个特定时代的标准和理念,但并非普遍的、永恒的定律。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敏锐地感知当前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将艺术教育与新的艺术实践以及当前的一些重要的相关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相结合,重新定位艺术教育的范畴。

2.从艺术教育的目的来看,艺术教育不应该将其目标继续锁定在技能的培养的狭义理解之上。艺术教育应将重点放在了解艺术家和艺术行为的职责,了解艺术反映并谱写着历史的事实,将这些原本局限于对形式特征、技术分析或工艺媒介进行探讨的目的导入到一个更广泛、更深刻的议题,从广义的范围上去真正地理解艺术。

3.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看,要多样化且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事实证明,为学生所熟悉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去获取信息来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启发学生将艺术的创造性思维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相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之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视觉文化批判性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感知社会,将艺术与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相结合,这是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所在。

篇(8)

2我国书法艺术与服装设计之间存在的联系

书法艺术与服装设计看似两个没有联系的文化因素,从本质上看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两者从本上看都由实用功能演变到审美功能的一种艺术,并且在演变的过程中,书法与服装经历的过程与性质是相同的。对于书法艺术而言,它属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国特有的一个视觉符号,拥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重要的艺术价值。而服装设计,要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国际元素,同时还要拥有一定的民族性的特点。书法艺术在当今世界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此,在服装设计

的过程中还要汲取书法艺术的精髓,将书法艺术应用到服装设计当中,对推动服装设计实现自身的生命力与艺术的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中国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需要从直接体现、间接体现以及应用实例进行分析。

3.1中国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直接体现

书法也似乎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可以从刺绣以及补花、贴花等方面实现。

(1)刺绣艺术

刺绣又被称之为针秀,属于中国传统的手工工艺之一。中国传统的刺绣主要包括苏绣、湘绣以及蜀绣、粤绣这四大门类。它的主要用途包括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等等装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刺绣工序中,要摒弃传统刺绣费时、费工的缺点,优先的考虑机绣。将书法艺术体现在服装设计中,使服装设计更加的美观,更具视觉冲击力。

(2)补花、贴花艺术

补花与贴花艺术都是将面料剪成书法作品并附在衣物上,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补花的固定需要通过缝缀进行固定,而贴花的固定则需要应用特殊的粘合剂进行粘合。

3.2中国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间接体现

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间接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将书法所表达的已经以及艺术的情感与服装设计的理念相结合融入。中国书法主要分为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等书法,我们将主要对楷书与行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楷书艺术

楷书产生与汉末,盛行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又被称之为正书。楷书在中心的安放、笔道长短以及两笔相交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书写着一定要按照顺序一笔一划的进行书写,这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作者的创造力。而将楷书与服装相结合,将楷书应用在服装设计当中,创作者可以根据缠绕、包裹等方式制作出方正、挺拔等特点的,同时具有束缚感的、特有创意的服装。

(2)行书艺术

行书大致出现在西汉晚期与东汉初期,它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书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是为了能够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过慢以及草书书写潦草的缺点而产生的。在我国行书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就是《兰亭序》。行书将就的是收放结合,疏密得体等。在书写行书的过程中需要书写者将轻松、活泼、以及动与静完美结合起来,确保能够将行书的气质充分的表达出来。在服装设计中,创作者也正是根据行书的特有气质进行服装设计,很多服装设计中有着悬垂的褶皱,还有一些不规则的设计,灵感都是来自于行书云流水般的特有气质,为服装设计增添了更多创作的灵感与色彩。

篇(9)

二、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广博的阶层文化,这种代表平民大众文化的造型艺术,被叫做“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对于职业艺术家的艺术有很多区别,因为它不只是出于欣赏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以及相关信仰忌讳等创造的群体性艺术,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自身的美、物品及生活环境。是劳动人民群众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文化、精神和理想生活的追求。中国民间美术种类丰富,风格多样。例如,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剪纸艺术,就是老百姓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在北方,老百姓们喜欢用剪纸剪成的窗花贴在窗户上进行装饰,寓意辞旧迎新。再如,有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在中国是非常悠久、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流行于农村春节,内容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意义,来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信仰,成为百姓们驱邪纳祥、美化生活的节日风俗。木版年画的题材非常繁多,如“大庆丰年图”,表达了劳动人民迎新春、祈丰年的美好愿望,其吉祥寓意和新鲜红火的景象为新一年映衬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又如,中国的民间皮影,极富地方特色,民间艺人将皮影与木偶结合,还配以民间小调,通过灯光、影幕、音响、唱腔,其造型结构也多种多样,是最富感染力的乡土艺术,尤其是以陕西皮影为代表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另外,更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的民间陶瓷,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不仅具有审美艺术性,在生活中还有实用性,中国景德镇就被誉为陶瓷之都,具有朴素的情趣和接近自然的艺术韵味,基造型上的简洁和装饰上的流畅,使它一直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民间美术集实用与审美的协调为一身,它代表了中国民间最质朴的审美观念,如老百姓常用的“绣花肚兜”即是用来贴身穿着来避免肚子着凉,而男女恋爱时,常喜欢用它来作为定情的信物,也有用来送给亲朋好友,上面所绣的富有美好寓意的图案也是一种心意的表达。民间美术艺术具有象征性,它所涉及到的吉祥题材总是蕴涵着吉祥的寓意,并通过图形纹样、色彩形式表现出来,作为老百姓吉祥观念的代表性寓意符号承传,充分寄托了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民间美术造型最大的特点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和“借物抒怀”,简单地说就是把自然中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人们美好的期待进行交融,融入吉利喜庆、迎祥纳福的象征。如“莲花”,人们非常喜欢用它来象征高贵的品德,正如《爱莲说》所说“:清净济用,群美兼得。”充分说明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特征。又如,我们前面所讨论过的民间年画,其中以“麒麟送子”为题材的就代表了瑞祥,用于象征家庭繁荣昌盛。因此,我们看到,民间美术存在形态的根本在于它来自老百姓的朴实生活,是中国人本原文化的代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造型上来说,虽没有经过房间的雕琢、修饰,却别有一番滋味,保持着清新、质朴,在朴实中透着精细,在单纯里包含着丰富多彩,堪称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典型代表。因此,我们应该看到,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和样式,既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又有深刻的审美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具有极大的精神文化性。正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年画、剪纸等,都反应了老百姓的一种精神面貌,溶入了他们的信仰、情感、娱乐文化等,这些具有突出艺术特征的传统艺术无疑会对我们现代生活也有着很深的影响。

三、中国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如何前行,对于设计者们来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但纵观它们的艺术发展过程,其实两者并不冲突,民间美术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题材以及创新思想,那么,设计师们只要下功夫深入了解民间美术,就能使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中国人的造型哲学基础可以说来源于阴阳观,阴阳一般用来说明日光的向背,简单地解释就是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通常用于借喻气候的寒暖。正如我们古代思想家分析的事物一样,都是通过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所以阴阳是用来说明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无论是美术还是民间美术,都会用阴阳这个观点。例如,阴阳太极图的结构,犹如两条鱼首尾相追融合成一个圆满的图形,我们喜欢叫它为阴阳鱼。细心的人会透过远古若干图案、符号、绘画来找到它的身影,最典型的如万字符,从中国远古最有名的人面鱼纹彩陶上就能看到,古人用它来代表太阳、阳光和漩涡。还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凤鸟图,各种绘画中表现出的盘旋腾飞的龙,几乎都离不开太极图形旋转结构。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又把这种造型方法称之为喜相逢,如民间剪纸中的蛇盘兔,就是阴阳这种造型艺术的一种表现,代表着事物阴阳相互对立、渗透和依存的关系。喜相逢这种传统吉祥图案,还被用于刺绣、染织和陶瓷等领域,如青花瓷盘图案,正因为它的这种美好寓意以及简约造型,也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设计法则。如某企业就借助其美好寓意,透过太极的理念用两只凤凰旋转互动而成,代表了吉祥与美好,并祝愿企业的前景生生不息。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就体现了传统的阴阳观。例如“,抓髻娃娃”一手捧鸡,一手捧鱼。再如“,比翼鸟”“、双头驴”等这样成对成比的造型,都突出了阴阳一体、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哲学观。现代艺术设计创作借助民间剪纸艺术中阴阳哲学观的作用,如在银行的标志设计中,就可以运用中国古钱币与“中”字造型,再运用红色这种中国传统中的吉祥色彩,寓意天方地圆,积极向上。民间艺人出于民俗实用的需要,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能动性设计创作,发挥其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于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想象力,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如民间刺绣绣花鞋,在有限的面积内,合理安排和设计纹样与辅助纹样。整个图案要包括莲生贵子、百年好合、金玉满堂等内容,才能表达其美满祥和之意,突出中国传统独特的装饰审美艺术,它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如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时,完全可以借助民间美术这种适形造型法,把大自然的景色引入室内,将现代的时尚性与自然的秀美风光融为一体,拱托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篇(10)

1.2货物需求时间是选择贸易术语的又一决定因素货物的需求时间即交货时间是物资价格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应全面考虑。货物的需求时间紧急,则运输价格变动风险较小,选择贸易术语时,根据买方具备的其他条件,进行选择;货物的需求时间较长,运输价格变动风险较大,当处于运输价格上涨时,可以选择由对方承担运输费用的贸易术语成交。如采用CIF、CIP等C组贸易术语采购进口物资;采用FOB等F组贸易术语采购出口物资。若采用买方负责运输的贸易术语采购某种物资时,则一定要将运输费用及运费可能上涨的因素考虑到物资成交价格中去。

1.3有利于规避风险是选择贸易术语的根本原则除了考虑成本因素外,还需考虑风险。如果承担海运,出现风险之后虽然有保险赔付,但对贸易双方都会产生影响。这样的损失虽然会有保险补偿,但采购方因为不能按时收到货物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比得到的保险补偿还大,所以在选择贸易术语时注意规避风险显得格外重要。在国际贸易中,供方交货一般都要经过长途运输,而且运输方式复杂,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可能性也较大,特别是出口国遇到战争或人为障碍或破坏的地区,则运输途中风险更大。因此买卖双方在选择交易术语时,必须根据不用时期、地区及运输线路和方式所能预测的风险情况,对贸易术语进行合理选择。

1.4实现采购目标,是选择贸易术语的最终原则在不违背招投标有关法律和规章的前提下,节约采购资金,采购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并保质、保量、及时供货,是采购人的采购目标,也是物资采购部门永恒的话题。在实际业务中,选用贸易术语时对各因素的选择应遵从如下准则:第一,在保障货物、货款安全的前提下选择贸易术语;第二,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政策,以及最大限度实现采购目标的前提下选择贸易术语;第三,采购人不能只看眼前,还要把眼光放开,注重长远发展和社会效益,如力求在本国办理运输、保险业务,以促进本国的运输业、保险业的发展;第四,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实,并对现实状况作出分析、预测,科学合理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贸易术语选择的案例分析

某出口公司,向美国纽约州布法罗某进口商出口600吨山核桃仁,合同规定采购价格为5000美元/吨,为CIF纽约州布法罗,货物装船时间不得晚于当年的10月15日,货物不得分批和转运,需一次性直达到货,并规定货物应于11月30日前到达目的地,否则进口商有权拒收。出口商于10月7日装船完毕,但船到美国纽约州西部伊利湖口岸时已是11月26日,此时港口已开始结冰。承运人担心船舶驶往伊利湖东岸后出不来,便指示船长将货物全部卸在西海岸港口,然后从该港改装火车运往纽约州布法罗。待这批核桃仁运到布法罗时已是12月2日。于是进口商以货物晚到为由拒绝提货,提出除非降价15%以弥补其损失。几经交涉,最终以出口方降价10%结案,该公司共损失30万美元。

2.1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合同签订的是CIF合同,但合同条款却不是CIF条款,如规定卖方须承担货物不能按期到达目的港的风险。CIF合同是装运合同,卖方只负责按合同规定将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舶,越过船舷之后的一切风险、责任和费用均由买方承担。本案在合同中规定了货物到达目的港的时限条款,改变了合同的性质,使装运合同变成了到达合同,即由签订的“CIF”——C组贸易术语变成了D组贸易术语。

2.2教训及借鉴(1)进口方和出口方对于贸易术语没有进行合理的选择,双方对于贸易术语的选择也没有真正达成一致和共识。(2)我国出口商对贸易术语CIF合同的相关规定还不了解,否则,就不会在合同中添加到货期等限制性条款改变合同性质,以至于白白地将货物送达目的地,还承受被对方降价10%的损失。(3)像核桃仁等季节性很强的商品,进口方往往要求限定到货时间,卖方应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并将各种风险因素考虑到订货价格中去。(4)对有些运输情况和细节(如货轮在途时间等)估算不足,对当地的自然气候(如冰冻期等)信息掌握不够。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物资采购,对于贸易术语的熟练掌握和合理选择相当重要,它关系到物资采购效益和采购结果的成败。

篇(11)

二、传统艺术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室内设计中传统艺术文化人文艺术思想的渗透人文艺术思想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创作的最重要因素,而人文艺术思想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意象思维。在中国,意象思维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强调人们必须把握真理,而掌握真理可以着重从特殊的、具体的直观领域出发,当然,这种意象思维有着自身的特色:首先,这种思维能够永远的保持活力,不断的向前,不断的发展;其次,这种思维能够实现不断的感悟,最终获得发展的力量。为此,人们提出要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去,已到达预期的创意效果,当然,一个好的人文艺术思想的生成,必须伴有一定的条件,这就需要人们不断的去发现,努力的去挖掘。

(二)传统艺术文化中相关元素在装饰艺术中的应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的中,中国不断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这些艺术具体表现出来可以是不同的图形以及不同的纹饰,当然,它也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图像,比如动物、植物、图腾、人物以及景物等等,最重要的,它还包括一些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典故、成语等,这些纹饰、图腾以及图案等有着自身不同的内涵,在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沉淀后,更是呈现出不同的比喻意义。21世纪的今天,人们提出要将传统艺术文化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去,那么这种运用具体怎么体现呢?本文提出应不断的将设计语言与相关的传统艺术文化相结合,不断的用图腾、符号以及各色各样的纹饰去,装饰室内,也就是说,可以直接把这些图腾、符号当作室内设计的装饰元素,不断营造室内装饰的“传统”氛围。

(三)传统艺术文化在室内陈设艺术中的应用陈设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室内设计中如何摆放相关的饰件等,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此外,陈设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往往能够很大程度的促进室内装饰。在以前的中国,陈设风格往往带有以下两种品质:一是庄严典雅的气度,二是潇洒飘逸的气韵。总之,陈设艺术主要是指通过在现、点睛以及提炼等手法不断的向人们传递那种深层次的、内在的、可延续的传统。比如可以在室内设计中装饰一些带有情调的、能够增加自然意境的饰物,此外,还可以在设计时加入一些自然物像麦穗或者是玉米串等等,这样的设计会使得室内显得格调高雅、造型优美,既有利于让陈设具有一定的内涵,以使人怡情悦目,也有利于赋予室内以一定的精神价值,最终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