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专医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方面由于全国高校扩招,文理兼招,生源质量大幅下滑,学生化学知识贮备少,知识面窄,普遍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识,理解、感悟和想象能力差,依赖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易波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自卑感,畏惧情绪大。且在中学应试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普遍缺少理性思维,不利于需要创新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对实验是普遍认为实验只是理论的附加,实用观念和功利性强,认为仪器分析只是专业基础课,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帮助不大,对实验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想让其学好仪器分析难度较大。
1.2教师现状
首先,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差异大;虽为医学院校教师,但担任仪器分析课程的大多为化学类教师,缺乏医学检验相关知识,导致教学过程与临床检验工作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科间的融合,严重影响应用型检验人才的培养。其次,部分教师对高等教育相关规律、原理、政策法规、职业道德不够熟悉,同时大部分教师不能正确面对文理兼招学生的实际,存在较多抱怨学生基础差、厌学的情况;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较少,师生关系淡漠,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实施创新性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另外,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评价不及时,一般在课程结束或期末时对实验报告、实验考试进行终结性评价,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验具体过程,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3教材现状
仪器分析实验所用方法、技术和仪器更新快。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还没有合适该层次的专用理论和实验教材,专业针对性和应用性不强。近几年,针对仪器分析的特点和难点,很多高校教师对不同专业仪器分析实验课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医学检验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材版本也越来越多,但大多仍沿用原来的实验内容,只稍微做了调整,许多与临床检验联系紧密、与仪器分析发展前沿相关的实验、仪器及技术涉及少,还没有真正符合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际的实验指导教材。
1.4教与学现状
1.4.1理论与实际联系脱节
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各层次内容较为陈旧,难以跟上飞速发展的仪器分析,且实验内容单一、零碎,与生活、临床实际联系不够,知识点枯燥难懂。传统仪器分析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实验少或基本没有,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接受,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不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仪器分析理论课时少,实验课时更少(我校检验专业仪器分析实验课时2011年由18课时压缩到16课时)。而且每个仪器分析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新技术、新实验及时安排给学生有很大难度。
1.4.2实验资源短缺
一方面,由于常规仪器数量有限,且耗材较大,带教老师少,学生人数多且学生时间紧迫,难以满足一人一组,通常是分组实验(一般2~5个人一组);大型仪器一般精密昂贵、学校经费有限,仪器设备数量少,同时担心学生把仪器弄坏,很多实验如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等实验只能以教师演示和学生观摩为主,多数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还有些分析实验比如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由于没有相关的仪器根本无法开展相应实验;即使学生理论学习再好,也不会操作仪器,没有运用相关仪器进行分析测试和研究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普遍感到抽象、难理解和掌握,最终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
1.4.3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大多采取填鸭式方法教学,以演示法、讲解法和练习法为主,缺少创新。许多环节都由实验员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教师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内容与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先预习、抄写实验报告,再完全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操作,不需要经过思考,只需通过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知识,对巩固所学的内容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实验结果已知,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不足,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比较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其中难免有不少学生偷懒,只看老师或同学做实验自己不做实验,最后导致实验报告抄袭严重,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严重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1.4.4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占较大比例,因此仪器分析实验成绩的评定非常重要。由于仪器分析实验课时有限,同时每个实验费时,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仪器分析实验考核仍以实验报告和出勤率进行实验成绩评定,导致学生重报告、轻实验。因为每次实验基本是一个带教老师带15~25人不等,老师难以准确把握每个学生每次的实验出勤、具体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情况;而且大部分实验为验证型实验,注重实验结论,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应付老师,随意编造数据或直接抄袭他人结论的现象严重,最后的结果是做与不做,做好与做坏一个样,实验成绩差距小,这种方法忽略了个性差异和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对实验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无形中降低了教学效果。
2加大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仪器分析实验的明显特点是所有实验都要采用精密仪器,而往往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仪器数目少,实验课时少,学生人数多,因此如何利用各学校现有资源,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真正做到合理安排、组织实验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应用型检验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质量,笔者提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2.1精选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首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高专检验专业专业设置和学生实际需要,精选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组合实验。注重实用性、先进性及科学性,适当增加反应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性和综合性强的实验,增加与学生生活、临床实际联系密切的实验,删掉那些与后续课程联系不紧密或无联系的内容,加强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将饮用水pH值的测定实验改为生理盐水或常用饮料如橙汁、可乐等的pH测定,又如在液相色谱分析中可测定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含量,这样可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根据所选实验,将实验内容分层次教学。主要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等不同层次,鼓励任课教师积极编写适合检验专业高专层次的实验教材或讲义,并及时修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2.2合理组织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2.1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尽可能坚持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已做KMnO4吸收曲线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邻二氮菲法测定水样中铁含量的实验自行设计测定铁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实验预习显色剂的最佳用量自行设计用1mol/L的NaOH调节酸度获得最佳酸度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和实验探索。通过实验预习、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数据处理等单个或多个环节、甚至整个实验的自主探索,最后经小组讨论写出实验小论文,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严谨细致的科学素养。
2.2.2开展实验室开放
仪器分析实验课内容繁多,且课时有限,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可以考虑进行实验室开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开放部分价格昂贵、数量少的实验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学生可自拟实验、自选仪器、自愿分组,自行完成设计、创新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觉学习、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实践、勤于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参与开放实验,学生可进一步熟悉相关仪器的操作,加深仪器性能的认识,也能知道自己知识的欠缺与不足,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
以教研室现有科研为基础,合理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科研,让学生积极参与申报、开展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学习仪器分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另外还可结合专业适当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前沿性的技术、仪器,增强学生与时俱进的能力。
2.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
2.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仪器分析是一门灵活性、综合性很强、知识、技术、理论更新快的交叉学科,要求仪器分析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师不仅要有宽厚的多学科知识面,还要有全面熟练的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提高师资。
积极与兄弟院校和企业交流取经,通过培养、进修或外聘专业技术人员讲课,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鼓励一线教师下基层、下临床参加实践,了解最新检验仪器、方法,并将临床所用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鼓励专兼职教师参加科研,培养实践经验。
(2)教师坚持自学,积极创新。
教研室成员不断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并应用于实践。实行听课制度,全体教研室成员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应实行跟班听课,取长补短,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正确面对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有效利用如多媒体课件、白板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灵活运用如启发式、发现式等教学方法,尝试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改革。
(3)加强工作责任心,以身作则。
实验课前教师充分准备,认真做好预实验,熟悉实验课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及仪器故障;课堂上严格教育管理学生安全实验;及时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引导,规范学生的每个操作细节。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认真批阅实验报告,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验进行评价,并及时教学总结反馈,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4)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教师需要正确处理个人成长与学生学习、教师与教师、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家庭等关系,营造公平公正的教学氛围,关心爱护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善于听取学生意见,真正做学生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
2.3.2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学习
首先,借助问卷调查、与学生谈心等形式,多方面了解学生学习仪器分析存在的各种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正的关心与爱护,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其次,开展校、系、班不同级别的座谈会,加强学风建设。另外,还可让学生参与毕业班学姐学兄的毕业设计、就业情况调查、实习就业讲座,让其明白在校学习的重要性和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足,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进而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实践,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2.4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4.1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仪器分析实验仪器结构复杂,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合理开发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一些难以开设的实验进行视频、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收集Flas或自制、自拍动画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如仪器的基本结构、操作要领及实验注意事项等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既能适当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仪器昂贵且少的难题;另一方面由于增强了趣味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掌握实验操作和技能,还能加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4.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可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满堂灌的单一方法和模式,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法,还可积极变传统的填鸭式为问题探究、参与、讨论模式,如采取分组实验、小组讨论与总结的形式,通过小组竞争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实验;也可在完成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进行产学研合作模式教学,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和掌握各项实验基本技能技巧,使学生获得科研体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意识,为就业提供必要的基础。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实验内容选用不同的教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自主参与实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5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实验教学
仪器分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所占比重大,因而仪器分析实验考核必须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首先,考试内容多元化,即包括实验基本知识、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其次,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不同实验环节设置考核细节,让学生不能为了得到结论而应付实验,要抄袭他人数据更不可能。对那些在实验中能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学生可酌情加分,有效激励学生自觉实验,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信心,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最后,考核形式多样化。实验教学可进行教学互评,教师是评价学生的主体,还可结合学生与学生互评、家长参评,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实践给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的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在对各专业教学时数进行安排时,通常会因为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等原因,使得教学课时偏重于临床学科,忽视了对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开设。大多数学校在临床学科专业中并没有对预防医学课程进行开设,即使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的专业,其学时也仅为38~96学时。紧凑的学时与繁重的教学任务产生矛盾,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知识面广阔,并且教学内容较多,在学时方面不能给予相应保障的情况下,预防医学的教学实践就无法得到深入,许多重要内容无法得到相应的强调,并且重点很难突出。因此学生对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并且很难形成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完整的知识体系。
1.2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许多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教学方法中,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教学内容的展示也大都是教材内容,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而且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无法深入人心。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统计学联系或者是职业病和食物中毒等案例的相关分析,其他的重点实践课程因为学时和设施条件的限制,无法取得相应的开展,并且因实践课较少,无法让学生对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
2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
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应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高度,并在教学目标中树立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将预防医学的战略思想贯穿在医学教育之中,并且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预防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加以分析,体现出群体、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体观念,从而实现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统一的教学体系,以此来改变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原有思想观念,并通过加大宣传,使得学生对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有充分的重视,加强学习积极性。
2.2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合理安排
对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对教学时数进行合理安排,并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优化教学内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树立起与自身专业相符合的预防观念,并对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点重点讲解,而对教材中相关的基础知识或重叠部分章节进行简要介绍,以此来转变学生对预防医学枯燥、乏味的印象。
2.3加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比如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充分发挥,让学生在自学中得到相关知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寻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相关题材以及国内外预防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将这些内容充实进教学实践之中,让原本的教材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从而加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并且还可以对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网站的做法进行鼓励,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能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领悟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以此提高高职高专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生人数几乎是高校在校学生数的一半。然而,高职生和普通高校学生却存在明显的不同:(1)生源情况:高职生的来源有3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高考并被录取;二是从职业中专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即“3+2”);三是五年一贯制学生,即初中起点。(2)学习基础“:3+2”及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3)学习兴趣: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学习主动性差,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不足。(4)学习目标:大多数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目的不明确。(5)学习方法:接受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中学的学习状态,对于高校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不能适应。(6)心理特征:高职生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高职院校是高考失利后无奈的选择。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重新定位,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其树立信心,学好医学专业课程,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赏识教育要求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学生。高职生则需要更多的理解、鼓励、认可、宽容和爱[1,2]。所以,推行赏识教育是极有必要的。
1.2理论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外,更高层次的需求是对尊重的需求,即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1]。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6种教育方法之一,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3]。赏识教育就是指教师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爱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方式。
2赏识教育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2.1培训
我们采取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现场指导、自学相关书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开展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学会用心去“赏识”,学会宽容、关爱、激励、赞扬学生。同时,将赏识教育寓于挫折教育之中,使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相辅相成。通过培训,教师要转变观念,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依据学生差异对其学习或行为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其确定适宜的奋斗目标,对其进步给予客观评价。
2.2实施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在2009级五年制护理专业选1个班(共60人)作为实验班,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实践,时间为两学期。选取另一个班(共61人)作为对照班,在药理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育模式。
2.2.1实施方法
教师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以赏识为先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其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赏识教育贯穿始终、随时关注的核心[4]。
(1)理论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活跃的气氛,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从案例中寻找与本次课相关的内容[5];采用歌诀学习,使枯燥难记、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易记、易于理解,使学习变得轻松[6,7];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并适当启发,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学中采用图片、实物、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上课效果非常好[8,9]。
(2)实操课堂上:步步引导,让学生体验成就感。高职生一般比较喜欢上实验课,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我们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一些复杂的实操内容简单化,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使学生在简单项目上获得成就感,不断提升其自信心,激发创新思维。只要学生能完成其中的一小步,我们就认可其作出的努力;不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而是纵向、长时间观察学生,看到其进步的地方[4]。
(3)批改作业时:单独交流,进行鼓励性的批评。批改作业是教师和学生单独交流的机会,可利用此机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赏识教育绝非不要批评,而是在需要批评的时候,用符合学生心理的、学生能接受的科学方法,进行更有效的批评。当学生在课堂上犯错误时,我们先给其一个警示的眼神。然后在其作业本上用鼓励的话语写明其错误所在,这样既起到批评教育的作用,同时也给学生留了面子。
(4)日常生活中: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日常生活中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课下,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同时关心时下最流行的人物、音乐、游戏等,以便与学生有共同语言。
2.2.2评价体系
对赏识教育的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以下3方面开展综合性评价:(1)进行上课效果的对比,学生听课状态对比(听课、睡觉、玩手机、忙其他)、作业完成情况对比(上交率、优秀率)。(2)采用教研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于期末考试结束后集中发放,当场匿名填写并收回。(3)收集两班学生药理学成绩,并分为60分以下、60~79分、80~89分、90~100分几个分数段,做统计学分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药理学赏识教育教学的评价,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学生对药理学赏识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专业平均成绩两两比较用SNK法;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进行四格表的χ2检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
2.3研究结果
2.3.1课堂教学效果比较(见表1)
分别对两班第一周和第九周的一堂课的上课效果进行记录并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周两班专心听课人数基本一样。两个多月后,实验班听课人数明显增加(P<0.05)。这说明经过不断赏识、鼓励学生,发现、表扬其优点和长处,能够将原来不爱学习的学生拉回课堂,同时,经过学生间的互相影响,整个班级的学风有了很大的改观。
2.3.2作业完成情况比较(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次作业两班完成情况基本一致,两个多月之后,实验班作业上交率和优秀率较快增长,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班。这表明,赏识教育不但能将所谓的差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同时,也会使好学生更优秀。
2.3.3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药理学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习能力,多数学生赞同将赏识教育贯穿于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认为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益。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19-02
硕士毕业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三年的总结性成果,它不仅是评判研究生学习和学术研究工作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最重要的科学标准。川北医学院自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截至2012年12月已有3届毕业生,其中有很多毕业论文被广泛参考引用,有的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这对正处于研究生教育起步阶段的我校既是机遇又是考验,我校应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力争以此为特色创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品牌。本文以2009级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分析当前硕士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从管理角度出发探讨有效监控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方法,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一、此次参与调查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1.论文创新能力较差
创新是硕士学位论文的灵魂。但我们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论文创新性在几项得分中偏低,具体表现在论文选题、研究方法、论文设计等方面缺少新见解和新思路。
2.论文写作能力欠缺
论文写作能力主要表现在论文中图表的规范性、参考文献引用的正确性、论文格式的统一性,以及论文中数字、计量单位、外文字母、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等方面。此次参加对外盲评调查的10篇论文,均存在计量单位、插图制表、文字表达不规范的现象。
3.文献收集整理利用的能力不强
以10篇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时间、外文文献比重等方面做分析。
从下表可以看出,总体文献引用数量和外文文献引用比重均较高。但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一些研究生没有能力进行外文文献的查阅,因而对自己研究领域在国外的研究状况了解甚少,不能及时跟踪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4.科研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设计是研究者对研究课题的预期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的基本构想和计划安排,包括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等。比如在调查设计中抽样误差大小和样本含量直接相关,不少同学对样本含量的把握还不十分准确,这样就造成样本过大而造成调查不够细致,或样本过小而造成指标不够稳定、检验效能低等问题。
5.论文格式不规范
我校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出台了《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但由于学生对论文格式规范性认识不到位、教师指导疏忽等多种原因,造成已经出台的文件不能按要求落到实处,60%以上的论文存在图表应用不当、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有误、论文各部分顺序错乱等论文写作规范问题。
二、原因分析
1.指导教师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硕士毕业论文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我校仍有少部分新聘用不久的指导教师,尤其是校外的兼职指导教师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力量比较薄弱,不能保证有效指导。
2.毕业生重视不够、精力投入不足
毕业生们在最后一年除了要撰写毕业论文外,还要应对来自就业、升学和出国深造等多种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导师科研课题多、临床工作繁忙,还要帮助导师完成导师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因此时间紧、任务重。
3.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校尚存在开题把关不严、中期检查走过场等问题。目前我校除了参加“双盲评审”的论文是评阅人由学校单方面联系,其他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等均是学生自己联系专家。这就造成论文评阅和答辩的专家往往是学生指导教师的熟人、朋友,使得论文评阅和答辩流于形式。
三、提高我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1.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学位论文的具体指导者,是影响论文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科研能力和责任心等对论文指导效果有重要影响。我校现有硕士生导师211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62人。目前,我校已出台的《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与奖惩(试行)办法》、《川北医学院实施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暂行办法》等导师考核管理相关文件。文件明确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须每年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停止招生一年,三年之内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考虑到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将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考评作为单独的硬指标纳入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考核体系中去。
2.加大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训练指导
“语文”、“论文写作基础”、“信息文献检索”是为撰写论文奠定写作基础的三大基本课程。鉴于我校研究生教育在校授课时间短(仅有半学期课程学习时间)、学生临床实习任务重的特点,建议我校在研一下学期和研二阶段灵活开设一些“论文写作基础”和“研究生语文”等讲座,并将讲座视频投放在学校相关网站上,以供我校校外联合培养点的学生下载学习。另外,还可请相关领域专家编印一些语文知识、论文写作指导、信息检索指导等方面的小册子发放给学生,由学生自行学习。
3.完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我校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论文评阅、答辩等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失范现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应加强研究生处在学位论文管理中的监控作用,建立论文评阅和答辩专家库。由研究生处牵头联系校内外专家,对专家的科研水平、学术诚信、工作态度等做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专家资格审查,对审查不合格的专家坚决从专家库中予以剔除,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以壮大论文评阅及答辩专家队伍。
参考文献:
[1]宋国建,王倩飞,崔斌,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初探[J].教育广角,2009,(6):87-88.
[2]张云仙,吴学东,姜禾娇,等.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2,(6):14-17.
[3]刘存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校管理,2012,(5):259.
[4]党传升,罗梅娟,等.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5):71-74.
[5]李安萍.地方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18-22.
一、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特殊性
(一)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性与创新性均要求较高。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迎合市场的需求才能焕发设计专业的生机。目前一些高校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着照搬照抄本科的现象,教学内容侧重理论体系,实践教学比例较少,设计操作与实际要求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商业运作之中,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必须体现高校教育特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就业难问题。
(二) 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排名靠前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和经济发展上均处于变革时期,市场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大的。许多设计公司求贤若渴,但是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设置模式化,使得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达不到企业用工的需求,出现了一边是企业人才缺口巨大,一边是设计专业学生能力不足,这也形成了就业难的悖论。
二、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的难题
艺术设计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其发展速度和成绩令人瞩目,但是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需加以重视。
(一) 教育理念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艺术设计理念也随之发展。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没有及时汲取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而是因循守旧,仍旧以传统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强调知识的学习,忽略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根本不能够指导艺术设计教学在新时代快速发展。
(二) 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一些高校仍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三个部分组成,个别高校正在进行课堂翻转的研究。从高校生源的综合状况来看,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条件等各种原因,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强,对理论知识没有足够的兴趣,学生接受基础知识后不能灵活运用,不能将基础课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作系统性的思考。但他们对实验有较浓的兴趣,在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潜能。
(三) 艺术设计师资力量薄弱
近几年我国艺术设计在国家和群众的重视下,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又因各种原因,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发展缓慢,只是在近十几年才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虽然大多数教师毕业于高等院校,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有限,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设计技巧不够熟练,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学效果不明显。此外,绝大多数的教师缺乏个人魅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崇拜之情,不能实现言传身教。
(四) 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与反馈机制滞后
一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控、评价与反馈滞后。体现在:监控范围不全面,侧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较少关注实践教学;侧重于本校教师,疏于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侧重于评价教师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效果的考查。评价方式单一,大多通过督导听课,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且多以系部自查提交报告为主,针对性不强,合理性不够,反馈不及时,导致评价反馈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第二个层面是就教学管理本身而言,这样的管理模式、方式方法是否符合专业特点,适合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否满足教师、学生教与学的需求,是否积极有效,这是需要教学管理部门领导、管理人员认真反思、总结和分析的。而在实际工作中,这样实质性的反思、分析、研究与评估比较少,未能引起管理工作者的重视,一些小结报告也往往流于形式。
三、 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难题,笔者认为要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 结合时代要求,加强教学内容改革。
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当紧跟时代的潮流,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及时地加入到课程当中,体现时代性,并辅以合适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当下社会最需要的技能,尽早地学习社会需求的技能,为今后进入社会提前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更好地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
(二) 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艺术设计是在结合原有环境特点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既定环境进行设计创新,实现艺术创新再设计。创造性思维是在突破常规思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新颖思维产物。创造性思维能帮助设计人员突破既定思维模式,进行更加优秀的艺术设计,对设计人员顺利开展设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外,高校可成立艺术设计研究所,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实现思维模式的创新。
(三) 优化师资队伍、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一是高校的教学和人事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出台相关的培育和激励政策。二是艺术教学院系更要积极推进落实,借助已形成体系的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研究项目性载体,创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也可以通过“工作室”教学平台的建设,通过特聘、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企业行业一线的设计师到教学团队中来,打造业务精干、专兼结合、层次分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工作室制”教学团队。另外,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条件的安排好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师资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引导教师步入企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操作方法、岗位素质、知识技能要求,掌握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真正做到知行并重。在优化师资队伍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研讨等多形式,让管理人员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管理理论、政策法规,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与管理水平。
(四) 完善艺术实践
之所以进行艺术设计教育,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和熟练的设计能力,但是现实中却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实践的重视不足。所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了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所在。一是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学校要对各种实践设施,如工作室、计算机、打印设备等予以全面的完善,并委派专人进行管理,保障所有的场地和设施都能够正常运转,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而在校外,则要和诸多设计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二是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艺术设计院系应该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并对获奖者予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鼓励,由此营造出一个重视实践的氛围。三是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多数院校都将实践类课程放置在了最后一年中,但是大学的最后一年,往往都是学生最为忙碌的一年,或者忙于找工作,或者忙于考研,难有时间和精力真正进行艺术实践。因此,要对实践类课程进行有机的调整,将其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会了某一种知识和技能后,就要予以及时的运用,经过由学到用的多次磨合,使其不断成熟和完善,让实践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五)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一些高校以往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多半是前期为传统教学,后期为企业培训,学生的学习还是压力式的被动学习。校企合作可以更深入,如,学校可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的项目制作,实现专业课程作业与企业实际项目直接对接,使学生熟悉从设计初稿到中期客户修改意见反馈,再到最终完成设计的全部过程,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围绕实际的设计项目展开,如此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性与荣耀感,又可以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引言
谈到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很多英语老师不禁摇头:基础差,学习不用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太低……总之一句话:不愿意上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
经调查了解,目前艺术类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也有他们实际的困难,一部分学生在考入高职高专院校以前就读于艺术院校的附中,而这些附中培养学生的标准跟普通高中有些区别,也就是说,他们更重视学生具备扎实的艺术专业基础技能,这种培养上的偏向使学生不太重视英语学习,语言基础很差;一部分学生虽然就读的是普通高中甚至是重点高中,但由于文化成绩一直不好,在高二或高三时决定去考文化分相对较低的艺术类院校,因此英语成绩也不理想;第三部分学生(少数)考进来时英语成绩还可以,对英语也很有兴趣,可英语在高职高专中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加上又没有学习的氛围,成绩下滑得很快。
在我所任教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2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被确认为“优秀院校”,现有教职工601人,52个专业,10个系部,9170名全日制在校生。艺术设计系是从2004年6月份才从电子机械工程系分出来成为一个最年轻系部,当时学生只有208名,学生所学的专业有3个;而到了2006年艺术设计系学生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150人,学生所学专业有7个。学院2007年计划艺术类招生人数是900人,面对如此剧增的艺术类学生人数,应该如何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也成了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为加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增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学院在2004年的《关于基础英语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学生如果通过英语B级考试,即获得基础英语课程学分,其基础英语课程总评成绩按英语B级成绩×1.25计,超过100分的,则按100分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而在艺术类英语教学上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
2.要准备好比较完整的英语教学基本文件
在我们的教师上课的基本文件中,包括有教案、课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辅导教材、教学日志等。在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案和上课课件的准备。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教案和课件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最初接触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艺术类专业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到了困难。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设计的教案和课件,上了一堂自己认为通俗易懂而又比较灵活的课,认为教学效果比较好。但后来听学生反映,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学生以前从来未接触过。由此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06装饰设计班的学生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06包装、产品造型班的同学比较沉静,学习积极性不高,中下层面的学生多,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有特色的教案和课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做好课件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做好课件的重要性,因此,每单元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做到比较满意为止。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认真做好每单元的课件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艺术类专业学生不太感兴趣并且学习感到困难的英语来说至关重要。准备完整充分的教学基本文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3.高职艺术类英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3.1了解所上课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去激发他们对英语的重视,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学到PHOTOSHOP图形图象处理,CORELDRAW绘图设计,3DMAX等课程。我就从以上课程的处理、设计都要用到计算机,而计算机操作中许多说明、操作步骤都是英文的,如果简单的英语都不看不懂,那专业课程的英语就更弄不明白了。
3.2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2.1培养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是一门外语,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也无法学下去。针对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情况并结合我在艺术设计系教学的经验,我认为首要是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的特点正好是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武器,也刚好契合了这一群想象力丰富、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动手能力强的艺术生的特点,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掌握一些多媒体的应用技巧,使英语教学变得活泼起来,让英语教学不再乏味、枯燥,让学生由怕学变为爱学。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上,为了让学生轻松地融入课堂氛围,消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我设计了一个听英文歌的小环节。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word》歌曲的课件。上课时,我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一首英文歌曲”,英语课上学歌,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刚才还昏昏欲睡的个别学生眼睛也睁的大大的,我接着说:“下面,大家一起先欣赏一下,接着,我播放多媒体课件《word》,在课件中,穿插一些这个乐队的介绍和歌曲背景,这部分我是用powerpoint做的图片加文字的幻灯片,让学生边欣赏,边听歌曲,在视频设计上,背景是这首歌的现场版,屏幕下方则是不完全歌词的出现,即要求他们听完后填上空格的单词,最后就这首歌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讨论。在利用这个课件进行教学后,我发现学生不但学会了这首歌,还训练了听力,掌握了歌词中的语言点还锻炼了口语。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发现,正是由于我体会艺术系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和学习心得,从他们的角度去设计课程,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人地位,而且找准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落实了教学目标的重点,学生才能在不断的语言训练中掌握了知识。
3.2.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双向沟通,提高教学效果。为了使英语教学形象生动,课堂不沉闷,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希望英语IUnitFive“Food”的时候,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些法国大餐和一些食品的的图片,同学们一开始就被它吸引住了,显得颇有积极性。在教授希望英语IUnit6.Travel课的主题是“Hawaii-夏威夷”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我先展示有关夏威夷的地理位置和风光的图片,展示相关的中文简介,这样学生就对课文先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并且学起来没有那麽枯燥。而在教授希望英语IIUnitTwo“Environment—环境”时我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了神奇美丽的无污染的九寨沟、天山等图片,然后播放了受环境污染严重的工厂、河流、天空等的图片和相关的数据,这种强烈鲜明的对比学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对城乡清洁工程的认识和责任。
用实物进行英语教学。如让学生练习PostCards的写法,那天正好是圣诞节,我出示了以前同学写给我的明信片,然后说明明信片各项内容的写法,要求学生模仿例子完成写作部分的TASK1,给自己原来的同学或现在的本班同学相互写一张明信片赠送,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另外,在给艺术类学生上课时我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如在班级中形成英语学习小组,在宿舍中形成英语互助小组,“大家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
3.2.3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学生学习英语影响也很大。英语教师除了具备必要的教师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外,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蔼可亲的笑容、整洁的服装、丰富多样的表情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积极的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了。
3.2.4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如在06装饰设计班第一次听写单词的时候,有一个男学生听写才写出了两个单词(每个单元我抽听写10个单词,5个词组),但是我依然给了他50分,但是在分数后面注明有部分分数是我先提前借给他的,希望他在下一次听写的时候把我这次听写所借给他的分数还给我,果然在以后的听写中这位男生的听写成绩都所有提高。针对小部分听写单词容易犯错误的学生,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在他们的听写本上写“如果能够再细心一点下次听写成绩会更好!”
3.3在课后辅导中应注意及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3.1英语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坚持在早读时对每个单元的ReadingA都亲自给学生领读一遍。每个班级选一个英语代表对学生进行英语早读的领读。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时要能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
3.3.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英语活动月的各项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对于学生的英语技能比赛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如在英语话剧中为学生翻译剧本、在英语演讲中为他们准备相应的题材等,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正的关心和帮助。在第四届和第五届学院举办的英语话剧中,艺术设计系的学生连续两年夺冠。说句实话,他们的英语水平比其他系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弱,但是他们能充分恰当地利用了艺术专业的优势,在运用英语的同时开发了自身的潜能,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我看到了一个把自己的专业和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的成功范例。
4.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对策
4.1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课程的英语环境中,使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素质统一起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思想传给学生。创新,是艺术类学生努力的方向目标,也是我们教学的灵魂特色。
4.2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4.2.1努力编写一些艺术类学生感兴趣的的教材或实训指导书,尤其有针对性的对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的教材,同时开设一些英语选修课,让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选学其中的内容,让英语学习真正实现三年不断线。
4.2.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现代教学观、学习观、尊重学生的人格,适应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探求和涉猎的积极性。全方位的解放学生的视界、思想、感情和心灵,让学生的攀登信念、超越意识、求异思维、创新品格逐步地发展起来。
4.2.3引导学生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学会持续的发展,探索思维规律、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学会-会学-乐学”的学习境界。
医学论文的质量同科研成果的评价要求一样,看它是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和可行性。
1.科学性。是指研究设计细密周到;研究方法的科学合理;取得的数据真实可靠,符合统计学要求;研究所见经得起反复验证,研究结果实证充分;讨论意见客观、全面,结论中肯、清晰、分寸得当。
2.先进性。是指在相同学科或相同专题研究中能先人一步,走在了他人的前面。先进性的评价可区分为国际先进、国内先进、系统或区域先进。不同等级的先进按不同的等级标准评定,一般是由主管行政部门或学术机构有定于事先。对于医学论文的先进性评价,通常组织有关专家评定,或公众推选评定,常以优秀论文或获得某种成果奖项称之。
3.独创性。是指不是重复他人的劳动,而是发前人和今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今人之所未见,有独到见解,有开创性发现,而不是第二次发现新大陆的人。
4.可行性。医学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强是其突出特点。一切研究成果或医学科学论文,都不能只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要能应用于实践。因此,勿论是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应用研究,归根到底都必须具有可行性。可以肯定地认为,可行性是科学研究、科学论著的落脚点和归宿。
二、医学论文的选题过程
写作医学论文首先就是选题。选题指的是研究内容,即探索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去探索?它既是科研的起点、方向以及贯穿于整个科研程序中的主要思想,也是指导科研工作各项安排的主线。撰写医学论文选题是关键,往往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缺乏选题经验,在未经检索或只对手头现有资料简单查询的情况下,就盲目确定选题,并且认为是首次报道,而实际上该课题早已有人做过,结果只是重复他人的实验,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选题一般是根据现实的可行性来选择作者自己感兴趣而又未见相关报道、未能解决的问题。
选题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从几个方面选,如可从国家招标课题中选题,与国外学者合作,在实际工作中选题,从文献中找灵感选题以及结合经济效益目标选题等。总之,选题要切合实际,力所能及,一般情况下医学工作者都在实际工作中碰到问题而设法解决它,这样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医学论文写作与医学文献信息检索的关系
1.及时了解研究内容的发展状况。在搞科研、撰写医学论文过程中,必须及时、准确了解该课题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动态,了解有关细节问题 要做到博览群书,特别强调的是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到哪些人或机构对该课题研究到何种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该课题的全部知识。通过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可获得大量同类研究的大量相关报道,从中可吸收有益的启示或参考数据。掌握大量有关信息,有助于缩短科研周期,或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论证依据。
2.避免重复研究与重复报道。在现代通信条件和网络环境下,医学界存在的问题为一切研究者所共知。因此,相同课题的探索会有相当多的人同时在进行。医学论文同科研选题、立项一样,必须通过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或称查新、预查新)掌握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动态、进展。如发现同类研究已有报道,则应中止该项研究或重新确定起点。事实证明,科研重复率高和论著步他人后尘的数量日趋增多,关键是对医学文献检索不够重视或检索质量欠佳。
3.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有助于医学研究和医学论文质量的提高。评价科研成果和医学论文价值的依据,一是内容质量是否胜人一筹,二是发表时间是否先人一步,三是同类课题是否有高人一筹之处,这些问题是通过对大量文献信息的比较、分析才能作出评价。而要获得大量对比资料,则需要通过文献信息检索才能获得。
四、医学文献检索的方法
科技文献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期刊、图书、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等lO大类。其中期刊和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在科技工作中应用也最广泛。
1.利用图书馆馆藏检索。
2.利用检索工具书检索。
3.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
五、文献检索的步骤
1.分析研究课题。这是文献检索最关键的一步。在文献检索前,首先要了解该课题的性质是什么,学科专业范围是什么,所需的文献类型,要求的文种、年代的限定、课题的关键词等等,了解国外该课题的现状、水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课题研究的特点和检索要求制定检索策略。
2.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选择哪些检索工具进行查找,这直接与检索效率有关。一般对检索工具的要求是:收录文献资料的专业广、类型齐全、数量大、报道速度快、文摘详细,并附有各种索引。要注意专业对口,文献类型对口,语种熟悉,在检索时,既要选择专业性检索工具,也要考虑使用综合性检索工具,以获得满意的查全率。
3.确定检索途径,取决于检索课题的要求和已掌握的情况。
4.查找文献线索,查找文献线索就是查找所需文献的处出或文献来源。确定检索途径之后,根据检索标志,如分类号、主题词、著者名等,通过有关索引来进行具体检索。因为收入检索工具的不是文献原文,而是文摘、篇名、著者名等,因此,检索的直接结果是文献的线索。
5.索取原始文献。医学论文是传播医学科技创新成果的最有效形式,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利用是确保论文创新性的关键。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医学工作者应了解和掌握检索文献资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善于利用社会各种信息服务资源查找文献资料,而安于信息闭塞、甘于闭门造车的现象应为智者所不取。
参考文献:
[1]王东升. 论2l世纪图书馆发展的社会
类比的形式在电工教学中很常见,如我们常以“电流”和“水流”相类比,研究电流理论;以“人在运动场地跑一圈”来类比“电荷在任意回路绕行一周”;以“汽车的刹车过程”来类比“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等。笔者仅以《数字电路》课程中采用文字游戏作类比简述其应用。如在“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一节,涉及高中代数“集合”理论内容较多,常规教学方法是以“文氏图”的形式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笔者灵活运用了文字形式,以“A”表示“文具”,以“AB”表示“铅笔”,则“A+AB”表示“文具和铅笔”,从语法结构看,二者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因此,“A+AB=A”。教学采用这种形式进行后,学生不但理解了该表达式的含义,而且记忆深刻,更能推广应用到“A+ABC=A”“AB+ABC=AB”,效果十分明显。
二、以角色设计的形式创设情境,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如笔者在进行“基本RS触发器”这一内容讲授时,为使学生能够根据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符号(见图1),深入理解并迅速记忆相应的逻辑功能表(见表1),采用了角色设计的形式。即把两个输入端分别设计成两个领导,其级别相同,代号分别为“RD”和“SD”。代号为“RD”的领导负责将输出端Q的状态置为0,而代号为“SD”的领导负责将输出端Q的状态置为1,当输入端状态为0时(如RD=0),表示相应的领导(如RD)下达相关置数命令(如令Q=0);输入端状态为1时,表示领导没有命令下达。这样,当“RD=1,SD=1”时,含义为“两个领导均没有命令下达,输出端状态应‘保持’不变”;而当“RD=1,SD=0”时,含义为“领导SD已下达命令,输出端Q的状态应为1”;相应的,在“RD=0,SD=1”情况下,含义为“领导RD已下令,Q的状态应为0”。对于最后一行“RD=0,SD=0”,情况比较特殊,其含义为“两个领导下达了两个相反的命令,因此,输出端不知所从,‘状态不确定’”。以这种形式进行教学生动形象,又极富趣味性,既避开了繁杂的物理过程分析,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效果非常好。与类比方法相类似,采用角色设计的形式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某些场合下如能结合角色体验和角色表演,则更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佳效果。
三、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在专业课教学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实物、挂图、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具,以具体形象来创设情境。例如,在讲授“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时,笔者先以汽车的刹车过程为类比引出本课,然后以图2所示“过渡过程的产生”做演示实验,使学生在基本了解了过渡过程概念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现象,同时在与电阻支路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储能作用才是造成电路发生过渡过程的根本原因”这一既重要又抽象的结论。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笔者打破了常规教学“先分析研究基本理论,然后再做验证性实验”的路子,而是先做观察性实验,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从理论的角度分析、研究。这样,理论教学就有了针对性,既便于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进行“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教学时,就将教学活动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先做观察性实验,然后作理论性讲解。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做观察性实验还是演示性实验,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设计,要使被观察的实验现象比较突出,要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现象的发生,或重点强调某些操作步骤,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那么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个性化教学模式首先要以教材为切入点。笔者所在单位的教师团队针对我们学院学生特点以及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编撰了适合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教材《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程》,实践证明该教材适合我院艺术专业英语教学,填补了艺术专业大学生英语教材的空缺。在教学使用过程中,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程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目前,大连艺术学院的公共外语教师们正在编撰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程第二版,来弥补实践当中所发现的不足。所以,艺术专业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教材改革为基础,使个性化教学有量身定做的教学资料。
(二)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
在如今信息膨胀的时代,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等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加之艺术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厌倦的学习态度,综合以上诸多现象,作为一名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教师,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包括:1.英语专业知识,它是教师胜任岗位的保证。2.普通文化知识,教师需要广博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广泛吸收当代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适应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才不至于捉襟见肘。3.教育技能知识,如课堂管理、心理咨询等。4.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即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知识。教师专业发展是个持续一生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依托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程,针对不同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第一,个性化的教育要有针对性,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但又不可完全局限于教材。所以,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这一环节,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下面为笔者所在院校教学实际案例: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讲述了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温芙芮的生平。那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前presen-tation部分做不同侧重的探讨。针对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把presentation部分作为脱口秀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作对比性的研究。让学生查找资料对比欧普拉和中国著名节目主持人的生平,从而探讨中美文化不同之处等。由教师给普通专业学生课前展示环节确定了不同的方向,内容是开放式的,提前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让每个小组同学合作,下一节课上课时让小组成员展示给大家。第二,针对个性化的教学内容,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开展课堂活动及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层面。但是,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就显得枯燥、乏味,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不应过多关注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技能,而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减弱了个人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在知识信息迅猛增长的时代获取知识技能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所以,个性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实施的落脚点即是合作学习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完善高职艺术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外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为学生提供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并在实践中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信心,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对英语学习保持长久兴趣。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英语教学评估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单一的评估方式往往无法真实地反映教学情况。评估方式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估时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估方式,做到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以综合性评估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
二、认识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绘画表现形式,是用素描表达的方式传达设计师对事物的构思、设想、策划、规划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使设计直观化、艺术化、渲染化,它是设计师表达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设计素描把传统素描的造型能力拓宽转变为对设计构成的表现与研究,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设计素描拓宽了素描的基本内涵,以宽阔的视角来重新认识素描的价值与意义。学习设计素描,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美术设计的思维技能。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种素描形式,它在观察方法、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和目的等方面与传统素描有着明显差异。设计素描的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和包装装潢等领域。
三、设计素描有着自身的造型特点
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基础造型的训练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不同,不以真实地再现自然为目的,而是从研究自然形态入手,以获取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从客观事物中获得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以更加主动性的姿态进行重新构建与创造,可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有如下特征。
1.客观性。
设计素描应以客观物象的本质特性为依托,通过研究客观物象的形态特征,来获得设计的构想与创意。设计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是凭空的臆造和胡思乱想,设计素描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解、归纳和概括,既要有新意,又要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2.逻辑性。
客观物象之间都存在着相应的逻辑关系,逻辑性是设计素描的重要特征,逻辑的推断、逻辑的关联、逻辑的迁移等,都成为设计素描造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逻辑训练,养成对客观事物逻辑的分析与理解,从事物表象中发掘新的判断与认知,是提高设计创意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3.综合性。
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它不仅研究客观物象的结构构成、形态构成,而且将材质、肌理、媒介等应用于设计之中,大大提升了素描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因此,设计素描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意与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4.创造性。
设计素描是以培养设计师的设计创意能力为目标,设计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的设计是没有价值的。设计素描通过主观的认知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去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从中获取新的设计元素,形成全新的现代设计理念。
二、结合专业特色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正是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缺少这个环节,为学生以后的医学临床知识学习带来隐患。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骨骼标本实验时,人体全身骨性标志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如胸穿、腰穿、心内注射及血管神经走形描述等都要用到。还有消化系统讲解阑尾在人体的体表投影点,是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等。这是重点,以后临床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在实验教学上重点讲解和示教,并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活标本,找到准确位置,把知识活学活用。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教学成为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新补充教学手段。解剖学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如活体、标本、模型、动画、录像等)融为一体,巧妙的结合使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具和实验教学的不足。例如:在讲述心脏的各腔室时,心瓣膜的形态在实验标本上难以观察到。多媒体软件中模拟瓣膜的形态,应用动画展示瓣膜的活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瓣膜是如何关闭房室口和动脉口,从而防止血液逆流。还有讲述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时,教材中所示都是平面图。而多媒体软件可将感应器官、神经元及传导通路由浅入深一一串联起来,把平面结构还原成三维立体结构,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直观化,便于理解与记忆。然而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老师的讲解。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以前解剖学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重小,只有10%。而且评分也一般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实验标本辨认来做为实验打分的依据,这样所得实验分数缺乏客观评价体系。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学习解剖实验兴趣不高。为突出解剖实验的重要性,我们依据教学大纲,改革实验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实验标本辨认、考核方法多样化、计算平时成绩等形成多方面立体评价。增加了与临床专业有关的判断、理解、应用知识的考试比例,加大实验标本识别成绩的比例,对实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由每次实验态度、动手能力、模型标本描述的条理性组成。例如: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先将实验考核内容编号,学生采取抽签形式决定实验操作项目。首先简要书写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标本、实验方法、实验讨论和分析等内容,然后进行实验标本识别。最后根据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标本识别准确性综合打出成绩。这样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结语
总之,要提高高职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等专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许多需改进,如教材的建设,实验指导的编写,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设备的更新等。还需遵从医学教育的规律,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真正适合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高质量医学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师哲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三年制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2)156-157.
[2]陶俊良,张东献.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的现状与对策[J].解剖学杂志,2015(3)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