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审计工作安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财政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将财政掌管的全部资金纳入审计范围,摸清财政家底,分析支出构成。着重对契税、耕地占用税、基础设施配套费及本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展开审计或延伸调查,促进财政资金足额征收和合理有效使用。直接审计的单位:市财政局。
(二)地方税收征管情况审计。对全市税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摸清税收结构,了解行业税收贡献。重点延伸审查房地产企业的纳税情况,跟踪落实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推进和企业主辅分离政策执行情况,对全市中介机构纳税及注册情况进行调查,促进税收征缴管理不断规范。直接审计的单位:市地税局。延伸审计的单位: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
(三)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对18个市直部门和22个二级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土地房屋产权实施集中管理政策是否有效落实;非税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征收并按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是否专户核算、专款专用,有无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和损失浪费等问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否有效落实,是否还存在脱离财政集中监管的资金;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是否到位等情况。直接审计的单位:市民政局、残联、食品工业局、科协、文联、旅游局、口岸办、供销社、公安局、司法局、人防办、畜牧局、城管执法局、物价局、经信局、行管局、公资公司、广播电视台、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六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第四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红十字会、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交通巡逻警察大队、规划管理处、风景园林局、镇村建设办公室、文体中心、八河水库管理局、绿色食品办公室。
二、围绕加强政府投资建设管理开展投资审计
(一)根据市政府安排,对15个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和结算审计。直接审计的项目:
(1)未完工需要继续跟踪审计的项目:新妇幼保健院搬迁工程、东城区污水管网工程、新初中建设工程。
(2)已完工需要进行工程结算审计的项目:北外环路人行道与路灯工程、路灯绿化工程、河下游绿化工程、公园观光路建设绿化工程、公园建设工程。
(3)年新建计划实施跟踪审计的项目:公园配套工程、街道路建设工程、街道路建设工程、北外环路绿化工程、河上游治理工程、段公路建设工程、北路路基工程。以上列入投资审计计划的项目,工程完工后由市审计局进行结算审计。
(二)做好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项目的跟踪审计,并根据完工项目进行决算审计。
(三)结合政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和结算审计,对政府投资建设总体情况进行调查,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投资管理不断规范和财政资金有效节约。
三、围绕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一)大力推进任中审计。拟对34名截止年底在同一单位任职超过三年的领导干部开展任中审计。直接审计的单位:镇、街道、城西街道、民政局、城管执法局、物价局、经信局、行管局、公资公司、广播电视台、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六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第四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交通巡逻警察大队、规划管理处、镇村建设办公室、文体中心、水库管理局。
(二)受市委组织部委托,对18名领导干部实施离任审计。直接审计的单位:镇、财政局、公安局、供销社、畜牧局、司法局、市残联、食品工业促进局、市科协、市文联、旅游局、口岸办、人防办、风景园林局、红十字会、绿色食品办公室。
四、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开展专项审计和调查
(一)上级统一组织的项目:
1、农村综合整治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调查。被调查单位:各镇街。
2、抗旱资金物资专项审计。被审计单位:财政局及相关单位。
(二)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确定的项目:
1、镇级财政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被调查单位:各镇街。
2、与有关部门联合对-供暖期政策性亏损情况进行调查。被调查单位:市热力燃气公司、市热电厂。
五、围绕促进提升镇级财政管理水平开展镇级财政决算审计
二、落实责任,确保新兵政治质量
二、工作目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平安创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重点加大对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整顿和打击力度,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建立健全基层平安创建组织,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创建工作目标,确保年内通过“平安单位”的验收。
三、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省、州、县关于平安创建工作的文件精神与工作部署,将平安创建工作列入本部门、本系统年度工作计划,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2、切实加强平安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类组织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领导班子每年至少两次会议专题研究平安创建工作,制定平安创建工作的规划和计划。
3、主要领导是平安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
4、做好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化解各类不安定因素;
5、抓好的治安防范工作重点部位落实技防、物防措施。
四、工作措施
1、坚持“预防为主,技防结合”的方针,认真落实好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综合防控能力。
2、深入开展“打假维权”执法行动,强化推进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
3、切实加强流通领域商品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4、认真落实好本单位治安防范和其它安全防范责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人,严格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
5、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局治安防范和其它安全防范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限期整改。
五、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1、每月两次对涉及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排查,并做好排查记录。
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动态掌握社区精神疾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0.6%。还将组织精神科医师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疾病档案资料。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不主动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严重期,因此需要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看护。个案管理员,每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论坛进行服药期间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检查,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个案管理员在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的同时,将对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社区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等。社区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中国残联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范要求,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统筹规划,每县(市、区)都将扶持建立一所示范性精神病康复机构。康复机构的形式有:工疗站、农疗基地、活动中心、托养中心、中途宿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在残联的配合下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对于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实行管理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六、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
负责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诊断的确定和治疗方案的拟定,负责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治疗和康复指导,共同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无缝隙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或加重,需提请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会诊,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争取社会支持
首先,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以及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级审计机关总体性的审计工作计划或目标;其次,将总体的审计工作计划或目标逐级分解展开,最终落实到科室、小组及个人。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计划或目标得到落实,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如通过当地政府批转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制定监督检查制度和完成审计工作计划方面的奖惩制度等。遵循全面管理原则的同时,还必须遵循逐级分权原则。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层次的多少及职责的分工情况,进行各种不同程度的分权,分担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的责任。坚持这一原则,一方面,有利于审计工作计划的统一和完整,使全国上下“一盘棋”,另一方面,有利于审计工作计划在大原则下,充分体现各地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审计机关为地方政府服务的灵活性。
二、因地制宜(或区域性)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别甚大,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情况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总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要充分体现各级各地及各部门的特点,千万不能搞上下一刀切。要充分发挥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现各地审计机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独特风格和特色,以造就审计机关的“多能”形象。
三、主次先后原则
编制审计工作计划的依据,一般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形势要求、上级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要求、上年度审计资料以及下级审计机关上报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草案等。由于在各时期、各地区,国家的方针政策、当地党委、政府主要工作重点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审计机关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应该坚持主次先后原则:关系重大,影响全局,问题严重的项目或单位,应作为主要重点项目优先给予计划安排,并必须保质保量完成重点项目计划;对那些问题不严重,关系不大,影响较小的项目或单位,就可以在安排主要项目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再行安排审计工作计划。
四、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原则
在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一方面,要求在一个特定时期的计划中应当包括那些能够而且应当通过这个时期内审计措施加以影响的可变事物,而不包括那些在这个时期内不能有效地加以改变的事物。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审计机关条件不成熟,对某些项目无法开展审计,如有的地方审计机关缺乏基本建设方面的专门人才,无法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那么,这就要求审计机关不应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列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二是上级审计机关没有授权的审计项目,下级审计机关不应将未授权的审计项目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等以后年度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后,再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另一方面,要求在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考虑审计力量及其变化与审计任务的多寡,在没有力量或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先安排那些重点的项目或单位,不应为扩大审计覆盖面而不顾审计质量和审计机关的声誉安排“超负荷”的审计工作计划。有计划就要有行动,应尽量避免制订“空头”计划。但是,安排计划(包括长、中、短期计划)时,又应兼顾全局,不应留下审计空白区,也就是说,应遵循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原则。
五、相互协调、连续一致原则
审计工作计划按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审计体系分,可分为国家审计机关工作计划、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社会审计工作计划;按审计对象分,可分为财政金融审计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计划、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计划、工业企业审计计划、商业企业审计计划等等。但无论制订什么类型的审计工作计划,都应该遵循相互协调、连续一致的原则,不应互相矛盾,互相脱节,应该避免出现一些项目连续安排几年或几次,而另一些项目却几年都是“空白”,或“长、中、短计划相互矛盾”等现象。
六、指令性为主、指导性为辅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审计工作计划的执行方式上,应坚持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原则。坚持这个原则,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有利于审计工作计划的贯彻落实,因为指令性计划是行政命令式的,一定要服从、一定要执行的计划。而指导性计划的灵活性比较大,是否一定贯彻执行就比较难说了。其次,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评比。因为对执行指令性计划的结果进行考核评比,既全面又较好比较,而对指导性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评比,就不全面,不好比较了。再次,有利于调动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指令性计划好比较、好考核、看得见、摸得着,使大家干有方向,比有目标,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比较好调动起来,而指导性计划在这方面就亚于指令性计划。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坚持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原则与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不矛盾。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不同,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七、反馈调控原则
作为一个工作计划,它就不可能“料事如神”,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工作计划,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这既不可能也不需要。一切事物都是时刻变化着的。因此,在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必须遵循反馈调控原则。例如:在国家方针政策发生变化时,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计划也应该有所调整。审计工作是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应随着党的“指挥棒”开展工作,这是不可置否的。
八、奖勤罚懒原则
为了促进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审计工作计划,不致于使计划成为“纸上谈兵”或“草草了事”,在考核评比审计工作计划的执行结果方面,应遵循奖勤罚懒原则,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坚持这个原则,一方面有利于审计工作计划的落实施行,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促先进,策后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因地制宜(或区域性)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别甚大,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情况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总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要充分体现各级各地及各部门的特点,千万不能搞上下一刀切。要充分发挥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现各地审计机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独特风格和特色,以造就审计机关的“多能”形象。
三、主次先后原则编制审计工作计划的依据,一般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形势要求、上级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要求、上年度审计资料以及下级审计机关上报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草案等。由于在各时期、各地区,国家的方针政策、当地党委、政府主要工作重点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审计机关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应该坚持主次先后原则:关系重大,影响全局,问题严重的项目或单位,应作为主要重点项目优先给予计划安排,并必须保质保量完成重点项目计划;对那些问题不严重,关系不大,影响较小的项目或单位,就可以在安排主要项目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再行安排审计工作计划。
四、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原则在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一方面,要求在一个特定时期的计划中应当包括那些能够而且应当通过这个时期内审计措施加以影响的可变事物,而不包括那些在这个时期内不能有效地加以改变的事物。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审计机关条件不成熟,对某些项目无法开展审计,如有的地方审计机关缺乏基本建设方面的专门人才,无法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那么,这就要求审计机关不应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列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二是上级审计机关没有授权的审计项目,下级审计机关不应将未授权的审计项目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等以后年度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后,再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另一方面,要求在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考虑审计力量及其变化与审计任务的多寡,在没有力量或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先安排那些重点的项目或单位,不应为扩大审计覆盖面而不顾审计质量和审计机关的声誉安排“超负荷”的审计工作计划。有计划就要有行动,应尽量避免制订“空头”计划。但是,安排计划(包括长、中、短期计划)时,又应兼顾全局,不应留下审计空白区,也就是说,应遵循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原则。
五、相互协调、连续一致原则审计工作计划按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审计体系分,可分为国家审计机关工作计划、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社会审计工作计划;按审计对象分,可分为财政金融审计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计划、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计划、工业企业审计计划、商业企业审计计划等等。但无论制订什么类型的审计工作计划,都应该遵循相互协调、连续一致的原则,不应互相矛盾,互相脱节,应该避免出现一些项目连续安排几年或几次,而另一些项目却几年都是“空白”,或“长、中、短计划相互矛盾”等现象。
六、指令性为主、指导性为辅的原则笔者认为,在审计工作计划的执行方式上,应坚持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原则。坚持这个原则,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有利于审计工作计划的贯彻落实,因为指令性计划是行政命令式的,一定要服从、一定要执行的计划。而指导性计划的灵活性比较大,是否一定贯彻执行就比较难说了。其次,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评比。因为对执行指令性计划的结果进行考核评比,既全面又较好比较,而对指导性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评比,就不全面,不好比较了。再次,有利于调动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指令性计划好比较、好考核、看得见、摸得着,使大家干有方向,比有目标,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比较好调动起来,而指导性计划在这方面就亚于指令性计划。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坚持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原则与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不矛盾。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不同,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七、反馈调控原则作为一个工作计划,它就不可能“料事如神”,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工作计划,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这既不可能也不需要。一切事物都是时刻变化着的。因此,在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时,必须遵循反馈调控原则。例如:在国家方针政策发生变化时,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计划也应该有所调整。审计工作是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应随着党的“指挥棒”开展工作,这是不可置否的。
(一)缺乏审计的认识与重视
对于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对于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价值无法有效发挥。而从其原因分析入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缺乏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认为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单位管理中缺乏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发挥。甚至很多领导会认为在单位内部做查账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的具体范围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无法充分的发挥审计工作实际功能。整个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于审计工作也缺乏足够认识,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形式引导下的运用单位,如果进行内部审计,基层工作人员甚至会认为是单位内部出现大问题的前兆,或者认为内部审计与自身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表现出漠不关心的状态。因此,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与支持配合都较为缺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推进。
(二)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
审计工作并不是无序进行的工作内容,相反,审计工作需要完善的制度管理才能有效地让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提升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但是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专业统一的标准,同时制度的设计缺乏前瞻性,甚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同时部分单位相对机械地将审计规划依据上级单位指导展开,缺乏对本单位实际需求的考量,进而导致制度与实际工作开展需求不符合,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也缺乏翔实完善的审计计划,工作缺乏规律性、规范性,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也缺乏对应的监督考评机制,促使审计工作自身规范性受到质疑,甚至有多种的审计工作缺漏问题。
(三)审计工作人员素质缺乏
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对于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审计工作本身是属于专业性较高的监督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多通过财务工作与纪检工作人员担任,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甚至在业务水平上综合素养相对偏低,无法在实际情况中发挥高效作用,弱化了审计工作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提升对策
(一)做好审计工作宣传与认知优化
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属于我国审计方面的三大主体形式,其中?炔可蠹圃谄渲蟹⒒幼畔喽灾鞫?的角色,同时属于单位内部的第一环把关,需要做好对审计工作的宣传,让所有人员意识到审计工作对单位运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让所有人员对有关工作有足够的配合与认识,避免对相关工作产生特殊化的偏见。在审计工作开展中,各部门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配合责任,提升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审计工作案例做必要的宣传,让人们通过案例来意识到审计工作的价值,从而调动配合的主动性。
(二)优化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中,尤其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到针对性的综合素养的强化,需要逐步学习专业的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模式,不断的做好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培训指导,优化升级人员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同时要强调工作的责任心,提升工作谨慎度。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分级培训管理,依据不同员工的实际需求提供对应的培训课程安排,或者丰富培训课程形式,书面培训、网络培训、实体课程培训等,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联合作用配合处理。
(三)建立完善审计机制
要建立完善单位内部的审计机制,要完善相关制度内容,一方面要参考专业审计工作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单位内部环境,从而有效的提升制度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日常要对审计工作计划与安排作出有效指导与讨论,有效的依据实际单位运营情况做好审计工作执行,出现问题要及时改善,提升审计工作推进的有效性。要认真落实制度内容,提升制度权威性,有效地促使制度化管理,形成审计工作机制。
3.选用审计方法不当。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得力措施。选用审计方法,从原则上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适合审计目的。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可以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大中型企业财会业务量大,可采取逆查法;小型企业业务量小,可采用顺查法;企业财务管理好,帐目规范,也可以采取抽查法。有的审计人员不讲究审计方法,一味追求逐页看凭证,泛泛抄写数字、资料,每每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抓不住主要问题,得不偿失,从而制约审计效率提高。
4.审计取证乏力。审计按要求取证,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前提。在审计中由于取证不慎重,因而有时取得的证据不真实或者只凭被询问人的口证取得旁证,证明质量不高。为避免审计风险对证据要进行复查,这必然费时、费力,影响审计工作效率。5.审计定性、处罚依据不准确。审计依据准确是加快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审计依据认定不准,难以一锤子定音,迫使审计人员到处收集、寻问;有时审计人员对套用的法规依据产生模棱两可的看法,无所适从,欲用不得,欲弃不舍。在此阶段,就会延误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6.财会业务知识匮乏。财会业务知识是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基础。审计人员具有谙练的财会业务技能,在审计时,就会很快进入角色,准确识别良莠。反之,审计人员财会业务水平不高,对财会人员利用财会业务的手段从中作弊的情况看不出或拿不准,现翻资料,现学现问,使问题迟迟不能披露,这必然推延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7.审计复核延误时间。审计复核案件及时返回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审计复核中延误时间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案卷程序不规范等原因,要求修改、补正后再复核;二是复核人员遇到疑难问题。推延复核时间就会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8.延长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的时间。按时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保证。审计报告形成后,应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但是,有时被审计单位领导不在,或由于某种原因迟迟找不到法人代表,交换意见一拖再拖。这显然影响审计工作进度。
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几点对策
1.做好审计计划,严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安排审计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不能带有随意性。审计机关确定审计户项时,应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沟通,避免重复审计;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全面落实,不疏漏每一环节;做好审前培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联系,加快审计速度。
2.加大措施,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就会造成审计方法混乱、取证乏力、定性不准、财会业务真假不分。这样既影响审计质量,又制约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应做到“三个结合”,即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三是应用法规文件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审计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审计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3.选用审计不当。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得力措施。选用审计方法,从原则上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适合审计目的。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可以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大中型财会业务量大,可采取逆查法;小型企业业务量小,可采用顺查法;企业财务管理好,帐目规范,也可以采取抽查法。有的审计人员不讲究审计方法,一味追求逐页看凭证,泛泛抄写数字、资料,每每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抓不住主要问题,得不偿失,从而制约审计效率提高。
4.审计取证乏力。审计按要求取证,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前提。在审计中由于取证不慎重,因而有时取得的证据不真实或者只凭被询问人的口证取得旁证,证明质量不高。为避免审计风险对证据要进行复查,这必然费时、费力,影响审计工作效率。5.审计定性、处罚依据不准确。审计依据准确是加快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审计依据认定不准,难以一锤子定音,迫使审计人员到处收集、寻问;有时审计人员对套用的法规依据产生模棱两可的看法,无所适从,欲用不得,欲弃不舍。在此阶段,就会延误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6.财会业务知识匮乏。财会业务知识是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基础。审计人员具有谙练的财会业务技能,在审计时,就会很快进入角色,准确识别良莠。反之,审计人员财会业务水平不高,对财会人员利用财会业务的手段从中作弊的情况看不出或拿不准,现翻资料,现学现问,使问题迟迟不能披露,这必然推延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7.审计复核延误时间。审计复核案件及时返回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审计复核中延误时间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案卷程序不规范等原因,要求修改、补正后再复核;二是复核人员遇到疑难问题。推延复核时间就会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8.延长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的时间。按时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保证。审计报告形成后,应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但是,有时被审计单位领导不在,或由于某种原因迟迟找不到法人代表,交换意见一拖再拖。这显然审计工作进度。
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几点对策
1.做好审计计划,严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安排审计计划,要做到、合理,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不能带有随意性。审计机关确定审计户项时,应与其他监督部门沟通,避免重复审计;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全面落实,不疏漏每一环节;做好审前培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联系,加快审计速度。
2.加大措施,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就会造成审计混乱、取证乏力、定性不准、财会业务真假不分。这样既影响审计质量,又制约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应做到“三个结合”,即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二是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三是法规文件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审计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审计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近年来,虽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相关审计工作的实施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高校的相关审计人员和领导也对相关审计工作的效果提高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高校审计工作的效果,目前仍然不尽如人意。这对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真正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审计权责不明确
高校内部审计活动的相关活动宗旨以及权力、责任的划分,就如其他相关社会组织一样,是通过相关的章程进行规定、限制的,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和领导则是通过这些审计章程来对自己的审计工作进行有效定位。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审计章程就是审计人员的“规矩”。但是有极个别高校审计章程的制定并不完善,有的即使制订了相关规章也不能完全按照规章的规定去做。所以“规矩”并没有充分实现好“规矩”的价值,那么“方圆”也就不复存在。审计人员无法通过审计规章对自己的审计职责进行定位,便无法有效开展审计工作。严重地影响审计活动质量的提高。
(二)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各高校普遍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这是审计部门实现独立的重要保障。虽然审计部门名义上已经独立设置,但是,在审计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审计环节安排、审计经费的预算安排以及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等方面,仍然对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开展时看待问题的客观性等带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还不能真正地完全做到。
(三)审计项目的规划不合理
高校内部的审计项目规划目前还存在诸多的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部审计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有:审计项目所规划的任务与审计人员的安排不相匹配,审计业务盲目性较大;审计工作人员不足,审计期限较短;被审计部门的不配合;审计规划人员的自身审计知识和眼界的有限等。
(四)审计的质量保证制度的不完善
审计的质量保证制度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高的一项基本保障,它是以保证和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为具体目标,对高校内部审计的效果提高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有些高校对审计的质量保证制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的审计部门和审计机构几乎处于被放任自流的状态,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开展无法得到有效管理和监督,导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滞后和质量不高。
(五)责任追究制的缺失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追究责任制度存在规范和实施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主体无法有效确认;追究责任制度建设力度不足;审计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的缺失等等。
二、高校基建项目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不完善
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只有审计署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而关于面向高校基建项目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则只有国家教育部所颁发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这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所拥有的法律法规而言,法律法规基础较为薄弱。
(二)高校基建项目的内部审计体制的不健全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看待问题的客观性较弱,这也是高校基建项目的内部审计体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问题之一。高校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和被审计主体相挂钩;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开展受到纪检监察部门等的相关限制;内部审计的领导者难以确定等等。
(三)审计操作过程不严格
由于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人员知识储备不足以及审计经费紧张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工作的审计方案制定环节出现问题,继而使得审计工作的操作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出现了某些不符合内部审计程序和相关法规要求的现象,进而可能导致项目最后的审计结果失去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四)审计工作开展前的调查准备工作不足
当前情况下,高校开展审计工作时对审计工作前的调查准备工作不重视,导致审计工作开展前的相关被审计主体情况的调查严重不足。具体来说,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正式开展前只是通过书面报告对高校项目工程的相关合同条款、项目工程的建设预算、建成工程的时间和期限以及每日项目工程的建设进展情况等进行较为片面的了解,而没有进行实际走访活动,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判断,这对内部审计工作 的结果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五)工程审计的组织力量不足
工程审计一般而言具有系统性较强的特性,所以对于工程审计而言,审计工作的组织安排较为重要。然而,在实际的审计实践中,工程审计组织的能力严重不足,审计组织安排水平较低,导致工程审计工作严重滞后且审计工作结果质量较低。
(六)审计重点不突出
工程审计涉及的内容多,工作量大,尤其是一些利润和成本较大的工程项目。工程审计如果对工程项目的各项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忽视了突出重点的审计原则,就会导致工程审计无法深入下去。再者,由于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精力有限,审计工作者对工程项目的组织科学性、相关数据分析的真实性以及相关费用支出的合理性进行事无巨细的审计,会导致审计人员疲于应付,各项审计程序流于形式。
(七)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内部审计对于工程的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内部审计贯穿审计全过程,即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等,也能够指导和监督工程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有效完善,促使工程审计工作的相关调查和整理等烦琐任务的减少,大大减轻了审计工作者的审计负担,使得审计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处理和审查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
(八)审计结果得不到有效落实
在进行审计时,由于要受到人员年龄结构的限制、领导和审计工作者个人的知识和道德修养的限制,导致审计工作进行中的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从而影响到审计结果的有效落实。再加上,某些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或主体还存在利益联系或者博弈关系,从而对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的困难,并使得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能力难以准确度量、确定,而且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又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对被审计单位处罚时顾虑较多,所以审计结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九)分级监督制度的缺失
分级监督制度就是对各级别的审计工作以及审计工作者进行相关指导监督以及审核和评价。但是,就现在而言,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制约较多,例如: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所以必要的内部审计分级监督机构的设立较少,这使得高校内部审计的审核和评价体制机制处于真空状态,从而进一步导致内部审计质量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即使某些高校设立了分级监督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分级监督机构的监督内容也不过是编制底稿人员的签字活动、工作底稿填写齐全的审核以及审计报告结构和用语规范的合格性审核等,缺乏较为实质性的指导监督。
(十)审计管理水平低,审计质量控制薄弱
一、把握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赶超发展战略,战胜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7.75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增长24%;财政收入3.28亿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5174元,增长15.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4.17亿元,增长27.3%,其它各项经济指标也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获得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全省出口创汇先进县、全省工业崛起贡献奖、全省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渔业生产先进县、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全省平安县等荣誉。今年一季度,我县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37亿元,增长12.4%,绝对额居全市第五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24元,增长9.8%,绝对额居全市第三位。1-4月份,完成财政总收入1.34亿元,增长21%,绝对额居全市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7.97亿元,增长50.5%,绝对额和增幅分别居全市第三位和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14.2%,绝对额居全市第五位。
20*年全县审计机关紧紧围绕赶超发展大局,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积极创新审计工作形式,突出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在促进增收节支、加强宏观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推动廉政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286个,查出违规金额4002.95万元,已上缴财政258.8万元,已归还原资金渠道2501.2万元,建设项目审计58个,核减投资额726.8万元,提交审计信息、审计专题报告186篇,县审计局连续二年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和省信息宣传、法制宣传先进单位。今年在全市审计工作会上,县审计局获得全市审计系统综合评比第一名,并获得审计宣传、审计项目、审计质量、廉政建设等多项奖励。事实表明,我县审计机关是讲大局、讲政治、讲纪律的部门,广大审计干部是无私无畏、善打硬仗的战斗集体。县委、县政府对审计工作是满意的,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是信赖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审计干部和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我县审计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一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央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作为重要举措,掀起了项目建设的热潮。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县将会有大批项目上马,大批项目资金投入使用,县委、县政府对项目建设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也十分关注,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这个重点,强化项目跟踪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按照审计署的工作安排,今年在我省实施省长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这在我省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目前这项审计正在我省进行,不久将到我市进行延伸审计,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我们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这次省长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及早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整改落实相关问题,规范和完善相关资料,积极配合开展审计工作。我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中央对江西非常关心、非常重视,尤其在项目安排和资金安排上给江西是倾斜的,中央各部门对江西是开绿灯的,江西在中央资金安排上吃了不少小灶,多拿了不少钱。关键是如何把钱用好,要经得起审计,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所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中央和省、市在扩大内需方面给南城安排的资金,一定要管好、用好,尤其是要高度重视这次省长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为做好省长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会议进行了专门的布置,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这直接关系到中央在下阶段如何对我省、市、县的支持。现在对中央资金使用的跟踪审计、跟踪督查非常严,在座的各位乡(镇)长和县直各有关单位要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认真检查、认真梳理,资金使用不当的地方,要认真搞好自查自纠,我们决不能在这次省长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中拖全省的后腿,希望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县审计局和审计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今年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我县赶超发展大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有效履行各项法定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免疫系统”的功能,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紧扣发展大局,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
审计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力主攻两区,加快建设两城,坚持突出两抓,实现四个突破,达到两个确保”的总体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和“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做大总量、赶超发展”的要求,及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繁荣第三产业,更好重视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目标,切实履行好职责,采取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方式,突出抓好以下五个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
(一)突出抓好国家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们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着重大机遇的一年,我们将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加深、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诸多压力,也面临诸多重大政策推动作用带来的机遇,特别是中央扩大内需、增加投入政策有利于我们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去年四季度中央新增投资1000亿元,抚州共得到2.42亿元,我县争到1900万元,今年中央新增1300亿投资中,安排我市中央投资补助3.15亿元,目前省已下达抚州投资计划2.91亿元,我县争到资金1869万元。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金,加大对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和调查,及时跟踪反馈宏观调控政策投资项目资金的运行效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用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突出抓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要进一步关注预算分配、资金拨付的合规性、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益性,加大对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力度;加强对财政资金投向及效益的监督检查,认真监督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欠拨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加强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和资产管理使用绩效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分析,降低行政成木,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
(三)突出抓好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近年来,我们坚持城市适度超前发展的理念,加大了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20*年我县共安排30个城市重点项目,到目前为止,先后已有15个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又有11个新项目开工和15个续建项目投入建设,还有一批项目正在规划。这些重点项目投资都比较大,是在我们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来建设的。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建设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严格按照县政府城发[20*]1号文件和城府办字[20*]98号文件规定办事,尤其要加大事前预算审计,切实做到招标、评标、定标同步参与,实行全过程审计监督;要严格建设资金的管理监督,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坚持做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未按规定进行审计时,县有关部门不得办理正式工程结算手续,不予批复项目决算和办理产权登记,不得足额支付工程款项。要严肃查处项目建设中高估冒算,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行为,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建成效益工程、廉政工程、民心工程。要提高重点项目的审计效益,对已向审计部门报审的项目要及时进行审计,加快工程推进速度。
(四)突出抓好“三农”和民生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各级财政都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社保、医保、教育、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和调查,确保各项资金足额到位和合理有效使用;要加强对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粮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等“三农”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严格审计各项强农惠农补贴和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着重检查涉农资金是否存在滞留闲置、挤占挪用等问题,促进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文化、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社会保障和住房建设等重大民生工程的监督检查,管好用好各项民生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五)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强化权力制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一个重要措施。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政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廉洁自律和经济管理等履职行为的监督检查,重点抓好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腐败多发环节的审计监督,从源头上强化对经济权力的监督制约。要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增强法制观念,强化财务和预算管理。要不断总结审计监督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经验,积极推行经济责任追究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更高层次和更广层次上对干部起到约束、监督、警示和教育作用。
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处理违纪违规人员,更重要的是抓好审计成果的运用,通过审计解决发现的问题,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从近年来我县运用审计成果情况看,多数单位执行审计决定的行动是有力的,落实整改的措施是到位的。但是也要看到,有少数单位还存在“屡审屡犯”、“屡查屡犯”的问题。县审计局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一定要一抓到底。在事实清楚的前提下,坚决依法依规纠正。要严格执行城府办发[20*]1号文件的各项规定,确保审计决定全面落实,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对违纪政纪的要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有犯罪嫌疑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坚决维护审计的权威性。
三、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推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审计监督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工具。新形势、新任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大审计工作的重视力度。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贯彻依法治县战略高度、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支持和关心审计工作;要把审计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听取审计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审计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要严格执行城府字[2009]2号文件的各项规定,全面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依法依规处理审计查明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关键时候,特别是审计执法遇到阻力的时候,要站出来为他们说话,给他们撑腰,做审计工作的坚强后盾。
二是要密切配合,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要自觉依法接受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