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英语课程改革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师注意到了教学评价在课程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并开始了相关研究,随之而来的要求改革我国现行教学评价体系的呼声也日渐增多。而我校目前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又如何呢?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存在重知轻能的倾向,因而其主要的评价方式为终结性评价,即采用考试、考核、测验等一次性检验方式,以成绩高低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学质量,考试等同于评价。我校也不例外,虽然有时也会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但所占比重不大,一般不会超过总分的20%,且只是在每学年的最后一次评定学生成绩时才会予以考虑。终结性评价方式虽然有着易于量化的优点,但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它给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
1.造成严重的应试教育现象。由于成绩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终结性评价方式无疑过分强化了分数的作用。学校行政部门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将英语等级考试与学生获得毕业证书挂钩。这种方式不可否认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它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整个校园形成一种片面追求分数的现象,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为考试过关,顺利毕业。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真正意义为人所忽略。
2.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长期、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以考试为唯一手段,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表现的评价,忽视成绩后面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成绩决定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或者悲观、失望的情绪,有的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消极情绪极易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缺失,因而容易出现越学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现象。
3.伤害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专家和学者及一线老师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校目前仍沿用旧的评价体系,这种忽视非智力因素而以单纯的分数来决定学生优劣的标准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无法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它极大地挫伤和遏制了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
4.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独立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即自主性学习者。只看重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的终结性评价使得学生完全处在被动局面,只有当课程结束时才能以考试成绩这种唯一的评判方式来确定自己学习的成败,而此时再想采取措施改进学习已为时过晚,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帮助其成为自我监控、自我激励、不断进步的自主学习者,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5.有违公平原则。我校的部队生和地方生在招收渠道和英语基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却使用同一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即学期末的考试且采用同样的试题和及格线一锤定音。虽然部队生在入学初始比地方生多开设了20学时的预备级课程,但这短短的20节课怎能补上几年的英语学习差异?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不但无法给学生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且还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及实际需求,人为地加大了学生学习的紧张和焦虑情绪,造成英语学习情感障碍,不利于英语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评价内容和方式直接限定了大学英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教育方向,而原有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因此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学评估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应改进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考试制度,增加形成性评价的内容。
二、形成性评价理论和实践
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性评价,是在某一项教学计划、方案或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为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改善教学进程,提高教育质量。形成性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其学习过程,试图通过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的监控者。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探寻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细致、深入地分析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大学英语学习者不再盲从于各种考试,而是将接受知识与运用实际、提高效率结合起来。由于强调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如果使用得当,形成性评价方式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对原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帮助更为明显。它从认知、情感、交际、自我管理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成为策略型的学习者。因而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改革我校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鉴于我校目前的情况,笔者建议改革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体系。同时,为了不过多加重师生的负担,要尽可能地使其在操作中简便易行。具体实施方式建议如下。
1.设计问卷调查表,全面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通过调查学生英语学习的历史、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师的教学方案,调整教学步骤,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在操作中,我们要改变以往考分决定一切的评价方式,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其中终结性评价主要由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而形成性评价则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评价,它不但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即学生、同伴及教师三者均参与评价),而且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表现、课外活动、书面作业、学习效果、口语测试、平时测验和小组竞赛等课内外学习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主观的因素。
3.实施量化评估,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每个阶段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并给出具体参数以供量化评分。比如,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以单元为单位制定评估表,列出期望达到的能力目标,分为“自评”、“同学评”和“老师评”栏,评价内容可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中的长处及不足等。通过这种循环促进的有机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正确、有效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并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4.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增强教学针对性。可以系统收集一段时期内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全部资料,如作业、听写、小论文、录音带等,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程度、进步轨迹及取得的成就。教师通过对档案袋的分析和整理,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来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实行试卷难度自主选择,期末综合评定成绩。期末成绩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量化评估结果给出综合评定、建议,学期总评成绩=期末考试50%+平时评价(即形成性评价)50%。期末试卷可按照试题难易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且赋予不同的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相应难度等级的试卷,修得不同学分。这样,就能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挑战,从而避免地方生“吃老本”不思进取而部队生即便怎样努力也难追上的局面。
四、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形成性评价有着诸多传统评价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1.角色意识转换的问题。教、学双方都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新的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监控者;学生才是学习与评价的主体,要真正使学生参与学习与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提高学习效果。
2.评价信度的问题。形成性评价在实施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评价标准的不一致。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可能相差很大,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所采用的标准也可能不一致,即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间也可能由于一些非评价性因素(如学生的性别、外貌、人际关系、与教师的关系亲疏等)而判断标准不一。因此,在形成性评价中应注重把握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一致性、全面性和可行性,同时还应加强对评价信度的研究。
3.评价过程耗时费力。形成性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和学生,并且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和反馈,同时还要及时调整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因而整个过程十分耗时费力。由于我校英语教学基本都是大班授课,班级人数众多,授课任务繁重,教师有时难免力不从心,对学生评价不足,反馈不及时。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时要注意遵循简便可行的原则,尽量不加重师生的负担。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手段有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教学中应当有效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应加强对评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使评价逐步做到指标全面化,标准科学化,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和结果人性化,从而真正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芸,宋艳萍.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一、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音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来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个体,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个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5.建立能激发学生兴趣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英语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为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使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课程标准在继承原来教学大纲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英语课程的结构
为帮助广大教师正确认识课程标准和现行英语教学大纲的关系与异同,现就新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现行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作如下比较。
1.课程标准的总体架构更加完整、科学新的课程目标主体内容共有四个部分,并附录了七项具体内容。在第一部分“前言”中,课程标准全面论述了中小学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的设计思路。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着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英语课程的连续性、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体目标,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为具体目标。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规定了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内容标准,分别从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级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四部分是关于课程实施的建议,它对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体现了课程标准结构的完整性。课程标准的附录部分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技能教学参考表以及课堂教学用语和词汇表。与课程标准相比,现行英语教学大纲虽然也有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和内容附录等,但大纲对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没有明确的定位;教学目标与要求部分只有笼统的二级标准(一级为较低标准,二级为较高标准),缺乏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要求和必要的课程弹性要求。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只有短短的几句话,缺乏具体内容目标和可操作的行为描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方面均没有涉及,更没有具体的内容要求。大纲在教学建议中只是提出了几个教育方面的观念,没有可操作层面上的方法建议,更没有教学案例可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参考。大纲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没提出任何建议。大纲的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语言描述使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在使用大纲时感到难以把握,人们往往觉得大纲真正有作用的仅是一个词汇表。
2.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性质的定位更全面、准确课程标准对中小学英语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英语课程的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的个性和素质的发展上;英语课程的价值也不仅仅是体现为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为现代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英语课程也不再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技能,而且还要通过语言技能的学习过程来磨砺学习者的意志,陶冶其情操,拓宽其视野,丰富其生活的经历,开发其思维的能力,发展其个性和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价值的描述比大纲中的英语“工具论”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它对英语学科价值的准确定位必将给广大中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以全新的视野。
3.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更明确、具体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大纲的目标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承续关系是十分清楚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不同之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的重点不同。大纲关注的重点是英语的知识与技能,追求的是学会使用英语这个结果,而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体验;大纲关注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课程标准更强调语言习得和学生的自主发展。二是课程标准将学生情感的培养放在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把“兴趣”、“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等个体情感范畴的东西放到了中小学英语课程目标的最为突出的地位。学生倾情参与不再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佐料,而是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的教学目标。三是课程标准的叙述方式更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授受式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在教学中激发、培养和帮助学生,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教导和灌输。
4.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更符合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设计的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目标,以学生的语言知识、语音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为二级目标,并分九个级别对课程目标进行总体描述。各个级别的描述均以学生能做什么为叙述方式,层次分明又相互衔接,要求全面而又具体,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可直接作为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测试评估的依据。而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只分为两级,一级目标为高中毕业的较低要求,二级目标为较高要求。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的教学内容要求是相同的,而只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不同。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的文字表述比较模糊笼统,大多是原则性的话语,操作性不够强。
5.课程标准规定的语言知识目标有大幅度的提高课程标准对各个级别的英语知识目标按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五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纳入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其中的知识目标实际上是将大纲中规定的很大一部分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放到了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仅就词汇量一项来说就比大纲的要求提高了好几个层次。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初中毕业需学会使用的词汇是83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词语230个左右,而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词汇量增加了近一倍。高中阶段,大纲规定要学会的词汇量是1940个,词组450个,而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毕业(八级水平)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增加的词汇有1060个。课程标准对英语语音的要求除了要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流畅外,还增加了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了解和表达隐含的意图与态度以及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句。课程标准中对功能、话题的系统的目标要求是大纲中所没有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分二、五、八级做出了明确规定,体现了素质教育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给教材编写者、一线教师和考试评估人员提供了准确明了的依据。
6.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更具可操作性
(1)教学建议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标准在其教学建议中改变了以往英语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它不再将英语知识技能视为普遍的、僵化的、外在于人的、供人掌握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英语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的不确定性,认识到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能够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应用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基于这样的新的知识技能观,课程标准超越了以往的知识技能取向,使英语知识技能的获取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真正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即对知识技能的反思与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通过知识技能而构建出个性意义)三者统一起来了。
(2)评价建议追求主体多元化和形式多样化课程标准认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各个级别的评价应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教学结果的有效监控。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应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3)课程标准对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择权留出了较大的空间教师对教学资源尤其是教材的选择、取舍或调整具有适当的权利是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独创性从而形成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适合自己学生的内容和活动进行替换,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和活动步骤可以进行必要的扩展,对教材的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对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方法,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及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和适当调整。总之,教材对教师来说不再是金料玉律,不能照本宣科地使用教材。超级秘书网
三、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程标准是由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三个部分的关系不是分割开来分段实施,而是自始至终都在互相影响,相互依存,交叉进行。课程实施是课程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没有实施,课程标准就毫无存在的价值。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和核心环节。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并建议和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并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要对“任务型”教学途径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1.“任务型”教学:“任务型(task-based)”教学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的教学法,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现已为世界许多国家广为采用。“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必须有思考过程(thinkingprocess),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某种语言形式。“任务型”教学所谋求的教学效果不单单是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任务活动中机械地学习语言,获得语言技能,而是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方式,完善其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实现任务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调整情感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t;2.任务类型: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坚林教授归纳为三种类型,即信息差型的任务活动(information-gaptask)、推理差型的任务活动(reasoning-gaptask)和见解差型的任务活动(opinion-gaptask)。三种类型的任务活动的内涵分别是:(1)信息差任务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目的语(要求掌握的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2)推理差任务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已知的信息进行推理、概括或演绎获取所需要的信息。(3)见解差任务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某种特定的情境或话题辨别和表达个人的情感(爱好、感受或态度等)。
3.“任务型”教学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pre-task(前期活动)、task(中期活动)和post-task(后期活动)。pre-task阶段又分description(解说任务)和preparation(准备活动)两步,这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description是指教师向学生讲解任务情境,展示任务。preparation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或学生自己(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进行有关准备。这一步教学要求教师给学生以指导,如给出例子或做一些示范,目的是帮助学生排除完成任务的障碍。task阶段即完成任务阶段,一般是由学生个人完成。post-task是学生根据要求通过各种语言活动(说、写、读、做、扮演角色等)展示所完成的任务。
4.“任务型”教学案例:案例1活动目的:学习和运用有关介绍自己的英语单词,利用表格介绍自己。适合级别:3级教学过程:1.教师事先准备小卡片(表格)、大卡片(表格)。活动时每人一个小卡片、每小组一个大卡片。2.把单词school、Korean、Chinese、reading、singing、dancing、football、music、watchingTV、number(one~twenty)分别写在一个小卡片上,做成若干套。做活动时每小组一套。3.借助表格向学生呈现上述单词。要求学生做到:(1)根据表格要求填写自己的情况;(2)根据填写内容能说出自己的情况。4.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必须围成一圈)。每个人发一个小卡片(表格),每个组发一套单词卡片。要求学生借助单词卡片填写表格,并在小组里介绍自己的情况。
5.各小组在组内把介绍情况的部分内容统计出来,填写在大卡片上。6.在黑板上设计一个大的情况统计表。通过问答形式汇总各小组学生情况。评述: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任务是开放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介绍和统计,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头、书面交流能力。案例2活动目的:学习和运用有关学校场所的英语单词,利用平面图介绍自己学校的各种场所。适合级别:1~2级教学过程:1.教师事先根据本学校各个场所的位置画一幅平面图(简图),但不标出场所的名称。把平面图复印若干份(活动时每小组一份)。2.把单词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artroom、musicroom、multimediaroom、library、languagelab做成2cm×3cm的小卡片(若干套)。活动时每小组发一套。3.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上述单词。要求学生做到:(1)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2)给出单词也能说出场所名称,只要求学生能认读,不要求拼写。4.将学生分为4~5人一组(小组成员必须围成一圈)。每组发一张学校平面图和一套单词小卡片。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场所的实际位置把单词卡贴在平面图上。5.让相邻的两个小组对比他们贴好的平面图。如有不同之处,学生自己讨论为什么出现不同之处,并进行适当的修正。
6.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队),并在黑板上贴三幅平面图。给每个大组再发一套单词卡片,每个大组派两个人到前面,把卡片贴到平面图上。首先完成且贴得正确的大组获胜。
二、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与就业要求的差距
1.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模糊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经过一定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够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业务活动中能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打好语言基础,从就业的角度来看,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应紧密贴合工作需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实用英语能力。然而,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满足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需要,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衡量标准。部分学校甚至在学生刚进校时就进行针对A、B级考试的针对性训练,完全将英语课堂变成应付考试的培训场所,教师也将教学重点放在解题技巧的讲解上,完全忽略了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结果是很多学生虽然取得了英语A/B的合格证书,但却连最简单的日常对话都不会,更谈不上阅读相关英语文件、起草基本英语函电等方面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从而招致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严重不满和社会对高职英语教育的深深质疑。究其原因,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大部分高职院校没能把英语教学定位在“为专业服务”、“就业服务”这一根本上,仍然把英语学科作为一门普通的基础学科对待。
2.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薄弱且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来源有多种途径,高中、中专学校、技校等,且来自全国各地,所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但是大部分同学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很多学生由于在中专或高中阶段没有打好英语基础,词汇量少,语法不理解,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加欠缺。大多数学生不清楚英语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会不会有帮助,会有怎样的帮助。学生们潜意识中认为英语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与今后的职业需要关系不大,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不重视英语学习,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彻底放弃了英语学习。因此,大部分高职学生毕业以后英语应用能力低下,远远没有达到高职英语教学培养具有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领域“实用性”英语人才的目标。
3.教学内容与就业脱节、教学方法落后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选的教材主要包括《新编实用英语教程》、《希望英语》、《新视野英语》等,这些教材基本满足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需求,涉及了校园生活、文化教育、旅游观光、邀请与会晤、求职、餐饮礼仪等生活场景。但是,这些内容说到底还是普通英语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就业的需求。从教学方法上来看,目前大部分高职英语课堂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法,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这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解释单词、词组和句子、讲解语法知识、核对课后练习题等方面,未能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对英语的需求特点,没有将课本内容与就业要求有机结合,从而采取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确定培养“实用性”英语人才的教学目标作为高职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要明确一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绝不是仅仅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是要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满足将来就业的需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只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一旦学生英语基础得到加强,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非难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来更好地服务国际化的市场。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以“实用性英语人才”为培养目标。
(二)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知识的传授,倡导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要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切实开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重视英语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此外,教师在进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时,应在多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这也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选择对接就业要求的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从某种意义上也奠定了优秀英语课堂的基础。因此,开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也要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英语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要为专业教学服务,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服务,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英语教材的编写,在强调实用性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循序渐进原则”,要与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同时要与学生的就业有联系。当然,一本教材的内容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教学需要,就这要求高职英语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整合授课内容,传授对学生有实际帮助的语言知识,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更好地满足就业的需求。
(四)提高教师素质,完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最关键的因素。在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不断提高英语基础知识以及授课水平的同时,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工作,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教师要将英语教学与所学教专业学生专业结合起来,将学生英语水平和企业单位的实际要求相结合,实现高职特色教学。高职院校在招聘英语教师的时候,可以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另外,各高职院校应给教师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鼓励教师定期企业第一线参观或实习锻炼,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各行各业生产、建设、技术等领域一线工作的专门人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实用性英语人才,所以其相应的考核体系和标准必须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考核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是教学效果的检验手段。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就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考核内容应该与实践性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呼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职场应用为目的,将知识考试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使课程考核真正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测试。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猛,据2002年的统计,高职学生已占高等教育人数的一半,学校总数占到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70%。从最初的中专类或大专类院校的转型,及新建院校到近几年的重整,到100所国家示范院校的确立,高职院校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发展。而且近几年来高职教育的改革也是搞得轰轰烈烈,以适应高职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持续不断,如任务型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来驱动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等。但其中英语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大多数仍然是沿袭了学科体系的旧模式,以知识传授、人文素养提升为重点,虽然近几年的教材改革已经一改以往的文学味重的倾向,增加了一些实用文的写作,但仍然与学生的专业、职业没有什么紧密联系,与高职高专教育实用性极强的职业教育相去甚远。
2.当前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现状
2.1、课程设置滞后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现存教学体系尤其是课程设置已不适合发展的需要,现有的英语教学课程基本上是围绕培养学生英语基本功(听说读写译)来设置的,严重忽视社会需求的变化,缺乏就业方向的指导;(郭强,2008)无法满足学生对提高自身英语素质和应用能力,以及社会(行业)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更高要求。因此,改革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外环境,是高职院校英语改革首当其冲的问题。(王伟,2006)
2.2、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单一,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成英语一门课程,包含精读部分、泛读部分和听力或视听说部分的这种模式。学生学习的重点,集中在英语知识方面,学生所上的英语课大部分都侧重于阅读,而听说技能在英语课程中所占比重不高,有些甚至是难以体现。教学内容由各个领域汇聚起来的听说读写译等语料组成,以阅读文章为主。教学内容体系不能按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要求来设置教学项目和组织教学。(王伟,2006)
2.3、教学模式,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没有明确与职业需求挂钩,高职高专大多数院校还是沿用学科体系加实践环节的组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仍以书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小论文,以理论讲授为重点,(王伟,2006)忽视学生的社会方面的这块需求,忽视学生毕业后在岗所需的英语方面的语言机能的培养,尤其是职业相关的一些语言知识和交流技能,或者今后职业发展可能所具备的英语相关基础的培养。(郭强,2008)
2.4、课程考核方式不全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考核仍是以期末或结合期中考试为主,再参考作业,出勤和纪律等平时分来对学生做出评价,没有对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考核,学生往往出现只注意针对考试的复习,而忽略学习过程,而我们知道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是要日积月累的,旧的考核方式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本校英语课程改革实践
《基本要求》要求英语以应用为目的,高职的英语教育应是为学生今后的岗位工作服务的,以提升学生在行业中应用英语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能力为目标。因此,我们遵循学以致用这一理念,在2009年开始尝试高职英语课程开发,实施个性教学,打破各个专业同一的状态,结合不同专业就教学内容进行相应地调整, 开发有特色的公共英语课,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在大量的学习与讨论后,我们充分理解“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教育思想,制定出“以典型涉外工作任务(或情境)为导向”的这个原则,来进行课程实践改革。
首先,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开发。相应设立《机电职场英语》、《物流职场英语》、《生化职场英语》、《旅游职场英语》和《文秘职场英语》五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课程组负责,相应进行开发。
第一步进行企业调研,调查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课程组相继与专业所在系老师、学生,及进入企业与企业专家、一线工作人员和历届毕业生进行访谈、调研,来确定与行业相关的应用英语学习的必要性。从调研中我们得出企业希望英语能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在学生上岗后能直接上手,也就是能熟悉一些基础行业相关的词汇等英语相关的表达。而且由于学生相关行业及毕业后的从事的岗位特征,工种的不同,所学内容中各种技能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不同系的改革方向也就不同。
第二步:培养目标的制定。根据前期的调研,我们制定了新的课程培养目标,除了基础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外,我们强调了学生在毕业后,处于专业岗位上或行业中应用英语的能力的培养,会使用(包括听、读、说、写、译各种技能)相关行业相关岗位上的常用职业英语用语,具备常规的基础工作交流能力。
第三步:教学摘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接着各个课程组教师在行业专家和英语专家共同的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语言知识能力的语料,尽量以简单的语料为主,避免过于专业化的英语语料的选用,(但专业词汇不可替换。
第四步:实践尝试。在教学内容开发完成后,我们在3个相关专业进行了教学实践。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模拟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来完成。为主。实践教学完成后,我们进行调研,反馈表明,学生对于这类的课程内容并不排斥,相反认为这会有助于毕业后的工作适应,对专业相关知识与英语语言的结合感到很好奇,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大部分同学持满意的态度。但在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的管理与考核评分机制还有待完善,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参与度不均现象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4.关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解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总体上将呈多元化的趋势。
4.1、课程设置定位要准确
刘黛琳教授指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是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我们应该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主,尤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在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因 此,我们应突出英语这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抓英语基本功的训练,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把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相结合;加强英语教学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吻合度,提高教学质量,让英语教学取得实际成效,在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注意加大对学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与毕业后可能从事的专业相结合,因需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的教育观。(郭强,2008)
4.2、融合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
杨黎明教授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承担着双重功能,一方面它要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它又要为学生专业课学习提供支持。”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可以原先的语言学习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再加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小论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也就是将基础部分与职业相关应用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也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为以后职业中英语应用做准备。
当然,在强调行业职业能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英语语言习得的规律和对学生人文职业素养的提升。高职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普遍不是很好,因此,基础英语知识的习得还是必须的,基础英语课程是职业英语的前提,行业英语是职业英语的延伸。我们要保留原有的英语课程,但要加强综合语言技能训练,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在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的掌握,及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后,再进行职业英语的学习,强化学生在行业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需注意两部分教学内容的自然衔接。
4.3、创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除去上文提到的课堂教学以外,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英语课程设置中,在必修课之外,还可设立各种选修课,这样不仅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要,彰显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加强学生的实用性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甚至还可以根据市场就业形势的新需求,增加实践类新课型。
4.4、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教学要求方面《基本要求》规定:“本课程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际应用,加强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以往的考核虽然在形式上做了些变革,但还是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核,同时,对不同学生也难以做到细化的分层分类考核。高职公共课应尝试多样化的动态性的课程考核方式,做到过程考核和终极考试(或考查)相结合,对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实践创新精神和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活动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评,同时又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质量的知识质量观。(卢文丰,2010)
5、结语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以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以适应外向型经济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该适应这一趋势,“改革公共英语教学理念,建立与行业、企业联系更紧密的高职英语体系”。(刘黛琳,2008:264)因此,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建设应体现《基本要求》提出的:“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目标,围绕如何使学生获得相关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英语技能而展开。
参考文献:
[1]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杨黎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待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J]. 高等职业教育,2008,(1):4-7.
[3]卢文丰.对高职公共课动态教学建设的思考[J]. 北京:教育与职业,2010-4中(11).
[4]王伟.浅析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 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06,(3).
[5]郭强.从学生就业竞争力看英语教育改革[N]. 《光明日报》2008-2-20(10).
二、评价机制,贯穿始终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反馈判断,是以“质的记叙”+“价值评判”为主的评价。换言之,就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贯穿于学习过程之中。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有合适的评价机制。在选择评价机制的时候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在这一方面,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对每节课上表现积极的学生或小组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肯定。教师不要只关注优等生,要照顾全局,对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也要及时鼓励,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小小的成功”带来的喜悦,不吝惜多给出一个“Good”“Excellent”“Welldone!”等。一节课上学生哪怕只有一处闪光点,如单词拼读准确率高、语法知识预习到位、讨论积极、大胆发言、做题灵活等,英语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三、教材使用,打破常规
课程标准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一些要求,就是“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实施课改后,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要照本宣科,教材至上,要确立新的教材观。在充分研究和了解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一些内容的调整和方法的改变,打破常规灵活地利用教材。如在教新目标英语Goforit!七年级上册的时候,我就大胆尝试把Unit5Doyouhaveasoccerball?和Unit6Doyoulikebananas?以及Unit9Doyouwanttogotoamovie?安排在一起学习,因为这三个单元主题都是由“Do”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在教八年级上册的时候,我又尝试把Unit1Howoftendoyouexercise?和Unit4Howdoyougettoschool?以及Unit7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安排在一起学习,因为这三个单元主题都是由“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经过重新排序整合以后,学生学习知识更具有连贯性,更易于梳理和掌握。另外,在教九年级英语时,我还把Unit9Whenwasitinvented?提到Unit3Teenagersshouldbeallowedtochoosetheirownclothes.前面来学,因为九单元涉及的内容是“被动语态”的知识,而三单元涉及的内容是“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学生在没用全面了解被动语态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的构成时,很难弄懂“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的构成,所以对教材重新编排顺序以后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英语课改服务。
二、课程改革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老化
商务英语教学必须摒弃“填鸭式”和“放羊式”的教学模式,滔滔不绝的“讲”和不管“听不听”的课堂状态,是传统知识型传授的模式,忽略了商务英语的应用性和交际性。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境遇跨越到应用于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的发展。
2.师资队伍不强
商务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关键一环。师傅有一桶水才能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对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计划,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商务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语言的基本功以外,还要熟练商务英语技巧,将谈判、沟通、电函、阅读、市场营销、国贸、金融、广告等内容与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情景,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3.教材编写滞后
商务英语教材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将中国近年来各高效使用的商务英语教材来看,质量参差不齐,多半内容陈旧,课程内容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前瞻性和实用性不足。
三、课程改革商务英语课程改革路径
1.深化商务英语教育改革
要进一步实现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并对整体的教学效果进行设计。将教学视野从课本转移到世界经济全球化,重新定位商务英语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改革,逐渐培养新型的国际型商务英语教育体系,在知识、技能、素养各个方面都与世界接轨,与社会需求相匹配。要力求商务英语课程的多层次和多样化。寻求各学科间的新生代和交叉点,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既不偏颇语言教学,又估计商务英语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需要,多维度的设计学科之间的关联,从而扩大信息接收渠道,以满足全球性的需求。高校本、专科层面要在基础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上,融入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将必修和选修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对经济、管理、金融等多方面课程的涉猎,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手段,订单培养,让学生学有所用。要注重学生多角度思维方式的培养,突出交际能力。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通过对良好人际关系的重新认知和定位,结合英语听说基本功的掌握,实现商务英语的畅通交流,在独立思考中增加信心,从而在国际商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革新商务英语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将课堂书本、教师和学生、互联网技术手段,增加商务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设置特定情境,与时事相结合,扩展学生知识面,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探索。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虚拟平台开发,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相互联系,这样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接触语言文化。要转变教师“唱主角”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语言操作机会,要“低输入,高产出”,锻炼学生的商务操作和应用能力。教师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教师起到辅作用。要恰到好处的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单向表达进行,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双向表达而加深学生的模拟实践环节,增加学生核心竞争力。
3.改善商务英语教学环境
外在的环境对商务英语建设也有重要的影响。教学中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势必要进行革新,要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给与高度重视和政策倾斜,否则就没有办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商务人才的需要。必要的教学设备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材的建设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是教师课程设置重要参照,作用举足轻重。当下,我国的商务英语教材种类参差不齐,仅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谈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商务英语教材系列,在业界享有较高的盛誉。教材既对商务技能有所收录,也对商务背景专业进行了补充。
2.忽视学生对语音课程的需求。在进行语音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来制定教学内容,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对语音课程的真正需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单音素的讲述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语调、语流等部分的系统练习,缺少主动进行自我正音和纠音的意识。在当前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对于多媒体技术有一定了解,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音课程教学是大多数学生的兴趣所在,纵观当前高校语音课程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多媒体技术仍未被充分应用到高校语音课程当中。
3.教学考评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语音课程学习成果测评的时候,拘泥于卷面考查和口语测试的考查形式,方法单一,无法正确评估学生的语音成绩,而语音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考查的重点应当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这样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口语水平。
二、促进商务英语专业语音课程改革的措施
1.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语音课程教学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适应当前语音课程教学的需要,并成为教学目标实现的阻碍因素。语音课程不要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音学习方法,才能对学生今后的语音学习有所帮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对真实场景的模拟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学习、语音网络练习、知识竞赛等方式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语音学习的技巧,形成正确的语音学习方法。
在使用新教材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对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具体地说,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有哪些变化?新教材有哪些创新之处?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等等。
二、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这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强调科学素养(如动手能力、科学交流能力等探究素质)与人文素养(包括视觉艺术素养),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强调口语交际,等等。新课程强调关照学生心理,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
三、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班本教学。
四、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对于这些新内容,许多对教师也是陌生的,不少教学内容也只能是现买现卖了。新教材中大量新内容的出现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挑战,要求教师平时就要注意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媒体、集中进修和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五、新教材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修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同时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
六、新课程强调展示出知识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注意结合新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展开阐述。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制的新教材强调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获得对知识本质(包括科学的本质)的准确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现存知识的可靠性的同时又看到它的局限性,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不断被质疑、证伪、修改、否定、拓展或超越的发展过程。
七、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
各科新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有的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或素材,而不是仅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直接呈现在教材中,意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对于这些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要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当然,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八、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九、新课程强调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多研究学生,上课时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而不是一心只盯着教学内容的讲解。
以前教师备课,可以比较详细的规划好首先拿出5分钟时间介绍一下什么什么,然后用10分钟讲解什么,接下来的25分钟如何如何练习,最后5分钟总结,等等。现在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师在课前就很难预测学生某个环节到底花多少时间合适,而且即使有一个大致的设计,到了实地上课时比讲解式教学也还是多了不少出乎预料的变化,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另外,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倾听学生的思考。探讨式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等相互作用(“互动”)过程中,“视界”的交接、冲突、介入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关注对话“现场”,而不要只盯着预定的教学内容。
十、新教材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便于自学方面下了苦功,如学习导语引人入胜,强调以图代文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一、新教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要求教师首先掌握并恰当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并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十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
新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制订的,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国情制订的国家基本要求,可以说是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一线教师最了解自己所处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状况,因此,一线教师最有权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决定:在这一最低标准之外,本班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十三、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要求教师关照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给吃不饱的学生另外提供补充性挑战。
十四、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新的评价模式。
2.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开展有效分层教学
我们的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保护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获得个性化成长的空间,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U-nit11Whatdoyouthinkofgameshow?》SectionB这部分内容时,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规定了操练的内容,首先是后进生,主要朗读基础词汇,比如watch,sunglasses,belt等;其次是中等生,主要朗读较为复杂的词汇并自己造句,比如Well,Ihaveawatch,ascarfandsunglasses.等;最后是优等生,主要朗读范文,比如3aWhat’sCool?这样划分层次,就给了后进生和中等生一个学习和模仿的缓冲过程,不仅可以检验教学的成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操练环节中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给学生提供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
3.鼓励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合作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由深到浅的知识感受与体验,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记忆单词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让每个小组按照单词性质进行分类,并根据自己的音标基础进行拼读,由组员之间相互纠正。之后再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最准确,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英语课堂教学被称之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活动教学”的探讨与摸索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认识上展开的。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还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加入进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显示其主观能动性,他有优点要展示,有想法要表述,有问题要暴露,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反复认识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得到发展。
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这些都会更加容易得到实现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和加强。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外语教学忌以教代学,也就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师可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们可精心设计,把适当的课题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
在以上认识的指导下,我通过围绕学生展开活动,从这几方面进行“活动教学”的探讨。
一、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活动简易可由学生操作
1.表演短剧
让学生把故事性课文编成短剧式对话,由学生们表演。把程度不同的学生组合成一组,对白多的角色由英语较好的学生扮演,对白少的角色由英语没那么好的学生扮演;这样促使同学之间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谁也不愿因为自己而影响表演效果。学生们寓语言训练于娱乐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例如BOOKIII的UNIT3THEMILLIONPOUNDNOTE就是一个很好的剧本。在新教材中,节选的是开始的部分,其实这个故事还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例如是ATTHETAILOR’SSHOP那一场。这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然后自由选演哪一场。
2.抢答竞赛
传统的老师提问,然后指定某某学生回答,这方法是很好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抢答、竞赛这些形式让提问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回答的兴趣。在BOOKIII中Unit2HealthyDiet,Warmingup部分中讲述食物分为三种:1.Energy-givingfoods2.Body-buildingfoods3.Protectivefoods.这时,让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看哪组最能正确地列举各食物分属哪种类。接着,Pre-Reading部分中,要求在给出的两种食物中选出例如脂肪成份含量最高的一种。这部分以抢答的形式。然后累计各组的分数,对得分最高的一组作出表扬。
3.编著故事
通常,一说起写作就让人头痛。而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像,编著故事的话,学生就很热衷,从而培养了练笔的习惯。
例如,BOOKIII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第二个Reading:ASADLOVESTORY我的教法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写故事的续集:“故事中的男女主角LiFang和HuJin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呢?”(这个问题的活动,结论一定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但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研究,发表自己的构想)。这是四人小组的活动。这任务一布置下去,学生就感到很兴奋,因为他们这个年龄,对爱情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现在有机会让他们自己写爱情故事的结局,他们的热衷程度可想而知。小组之间的讨论很激烈。然后,在课堂上给机会让积极的小组在班里面说出或演出他们所编的结局,并让同学们对每个编剧做出评分,选出最好的。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表达出来,可以让他们写成书面的形式,然后贴堂,让每组同学的构思有机会在公众前展现,这也是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的肯定,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功!:
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说出自已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反馈,整理,使活动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
要成功且又有成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在创设活动情景时,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在组织课堂活动教学时,适当地把学英语学得好的与不好的学生搭配起来,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整理。对于他们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从而让他们产生积极情感,促使他们的变消极为主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成功感。课学活动教学,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也不仅仅只是知识,还有学会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英语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融入了活动课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了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更具有时代的气息。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第十一章关于“教学原则”江苏教育出版社
(1)专业性不明确。职业英语课程应该区别于其他本科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方法保守。虽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英语教学方法,但仍难以脱离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
(3)实际操作能力差。英语水平主要体现在知识水平,难以应用于生活实践,造成职场竞争能力差等弊端。
二、输出驱动假设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中的举措
根据输出驱动假设的内涵和目标,笔者进行了一些理论方面的探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较大的变革,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输出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目标阅读、情景写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其主要包活一下几个环节(林立新﹑杨金国,2010):
(1)设置输出驱动性任务。通常设置为情景模式、目标阅读,设立情景模式能够将抽象的学习具体化,即教师给予一个具体的场景,有学生自行编排对话、剧情设计、主旨表达,这能极大地驱动学生的表现欲望;目标阅读,即教师给予课程的主要任务或者问题,由学生带着目标去交流、探讨,教师则负责课程方向的引导和纠正,以任务为依托,能够极大地驱动学生们的参与度。
(2)小组合作交流。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分组,这是英语学习和当前教育模式普遍采用的方法,而小组交流的意义就在于将比较复杂的任务分块处理,这样极大提高合作效率,减低输出焦虑,对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任务分工的合理安排也有极大帮助。
(3)展示成果。小组成员通过海报、视频、宣讲ppt等方式,展示实践成果,这是推动前期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成果的展现,并不仅仅考虑的是荣誉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对学习内容的回馈、本组的任务分工、项目合作交流,这极大地提高了输出驱动的效率,对学习内容巩固、小组内部团结建设、个人自身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
(4)用实践印证以提升英语素质单一的英语学习如同温室的花朵,并不能适应求职就业等社会需求。英语作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能将它局限在学习,应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教师要为学生拓宽渠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在笔者看来,教师工作者应加强学生们在校内外的英语交流,不同团体、不同组织之间应创建有意义的活动,加强校企间联系,通过参观、交流、实业、助理等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竞争力(文秋芳,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