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1: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第二课堂活动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03-03

一、当前汉语听说教学采取的主要方法及弊端

作为基本的交流工具,语言的听与说两部分是完成交际的基础。与综合课不同,口语课要求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主动开口说话。听力课在以听为主的基础上还要有说、读、写作为辅助,而其中“说”用得最多。《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听力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可见口语教学与听力教学联系的紧密性,设置汉语听说课也因此十分必要。汉语听说教学,是训练学习者听力和口语表达的一种语言技能教学。[1]当前对外汉语听说教学领域采用的方法众多,如功能法、视听法、直接法、语法翻译法等。这些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随着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出来。

如功能法,又称“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2]功能法的特点在于将课堂变为交际场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功能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热烈的课堂气氛难以控制纪律,且功能法原则上宽容交际中的小错误,而长期宽容交际练习中的小错误易使学生有不良习惯。

又如视听法,也叫情景法、整体结构法,它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的一种教学法,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录音)和视觉感知(图片影视)相结合,以日常会话为主旨的教学方法。[3]视听法可以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清晰地为学生展现了特定词汇及句式正确使用的场合。视听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倾向于从整体理解对话,而缺乏对对话语句结构的分析和归纳,造成无法熟练运用所学内容。以及视听材料偏重口语化,疏忽了读写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来避免单一教学法的问题过于突出,但这种模式往往也存在着问题。

我国的留学生课堂通常采用小班教学,比中国常用的大班课堂效率要高。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留学生之间汉语学习水平的差异往往比中国学生要大,如学生来自不同国家的“联合国班”、来华时间不同的留学生班等尤为明显。由于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同,来到中国的留学生面对另一种教学模式会感到不适应;来华时间不同或留学生们在本国接触汉语的时长不同,在共同的班级上课也会使学生感到不适应。长时间忽视这些问题会导致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下降。针对这一现象,“个性化教学”的出现具有关键意义。

二、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依据

个性化教学的重要特征在于“个性化”。个性化教学最早在美国作为一种专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外语教学中也称为“个别化”,是指“提供学习内容、速度和方法三方面选择自由的教学方式”。[4]个性化教学的优点在于更容易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个性化教学也存在着操练对象单一、缺乏集体合作环境的缺点。权衡个性化教学与集体教学的利弊,吸收二者的优点合理利用是当今个性化教学议题讨论的重点。

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留学生汉语教学为例,通过查阅文献确定以第二课堂为主的研究路线,组织开展有理论支撑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活动结果、特色、满意度以及遇到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以问卷调查配合定期采访,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试析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的可行性及操作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近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广西在国家“一带一路”、“北部湾经济区”等政策的扶持下,吸引了大量留学生来桂学习汉语。在广西外国语学院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主要来自泰国,因此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所显现出的问题具有一些共性,又由于留学生来华前接触汉语的程度不同,汉语基础水平有所差异。在广西外国语学院每位留学生均配有“结对子”的中国学生,这里的“结对子”活动即指每位留学生与一位中国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友好关系,这要求中国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留学生必要的帮助,使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异国的留学生活。同时,学院或学生之间也会组织各类交流活动,需要“结对子”的学生共同参加。这些“结对子”活动旨在加深学生间的友谊、提高留学生的学兴趣。这一安排在本项目的采访调查以及收集资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安排方面,小部分留学生对目前“结对子”活动的效果不满意,绝大部分留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表示感兴趣。在日常课堂氛围方面,留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气氛一般,且部分留学生感觉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又由于泰国留学生的性格十分开朗,乐于接受采访调查,并且认同汉语听力及口语的重要性,这为一对一研究个性化教学的方案提供了可能。

三、第二课堂在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方式

为研究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方案,本项目前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活动,主要是以“结对子”为基础开展的中泰联谊活动。但在活动总结中发现,留学生的反馈集中在认可活动的娱乐性,而很少有学生反馈通过参加活动提高了汉语水平。从前期试验活动结果来看,仅在“结对子”活动基础上开展兴趣活动对于汉语听说能力的提高难以有所成效。因此,如何通过活动达到提高汉语听说能力的目的成为主要问题,而引入兼顾教学性与娱乐性的第二课堂则有可能提供答案。

1.第二课堂对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的作用。在研究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方面,引入第二课堂的概念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解其影响,首先要对“第二课堂”的概念及特点有正确认识。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开展的、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展开的系列开放性活动,它是高校个性化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实力的重要平台。[5]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的系列开放性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6]第二课堂活动与一般的课外兴趣活动的区别在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联系,二者拥有相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且第二课堂活动更具计划性,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及潜力的前提下更注重教学意义,因而引入第二课堂活动对于研究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设置第二课堂活动是汉语听说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部分。原因之一在于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语言交流与表达的活动形式展开,通常不需要较高的阅读与写作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留学生有大量的机会进行听力练习与口语表达。原因之二在于教师很难在第一课堂中全面了解学生,而留学生面临着文化差异带来的诸多影响,这使得教师更难对单个学生做出较为完善的个性化教学设计。而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较多,且第二课堂往往较第一课堂更具趣味性,留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更易表达真实自我,这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而设计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多种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首要原则是提高留学生汉语听说能力。在此原则下,设置一系列活动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在很多第二课堂为名义的活动中都能发现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往往第二课堂活动逐渐变为纯粹的娱乐性活动。这种现象削弱了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设置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应当明确。

2.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式。在汉语听说培养方面,第二课堂活动的种类有很多。在广西外国语学院为留学生安排的活动中,汉语演讲比赛、参观访问、中文演出等活动在汉语听说能力培养方面体现了良好作用。

例如演讲比赛为,留学生在比赛的准备过程中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汉语听力及口语,也易于发现留学生的个性需求。如某留学生汉语口语水平很好,但在准备演讲材料时发现该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这为该留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方向。针对这一特点,该留学生的结对子中国学生在日后的结对子辅导对其写作类作业多加关注,并在之后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记录该留学生的口语偏误,单独予以纠正,并通过采访确定纠正效果。

又如参观访问活动,通过组织留学生参观游览孔庙、青秀山等景点,访问大使馆、敬老院等机构,在实地交流中锻炼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并学习中国的文化常识及日常口语。在已组织过的参观访问活动中,参观孔庙较为典型。由于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校园中有孔子雕像,留学生在平时交流中对孔子其人已有所了解。正因为留学生对孔子有所了解但又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因此在活动前期对留学生进行宣传,激发学生对孔子、孔庙的好奇心。之后带领留学生参观孔庙,在实地参观中解答疑惑,并由学生进行口头转述。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汉语听说能力,又学习了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活动结束后总结活动中记录的留学生发言,找出留学生易错的语音偏误及其他问题,并将该情况反馈给留学生的老师和结对子同学,在日后的教学中加以纠正。

在诸如此类活动中,按照“宣传活动―开展活动―总结―发现问题―进行辅导―效果反馈”的策略,给各位留学生安排相应的个性化辅导计划。

“第二课堂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7]由此可见,要想通过第二课堂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一定要对留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保持关注,根据留学生在第一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来安排第二课堂活动。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留学生的课程安排包含中国文学部分。则对应地将第二课堂活动安排为“文学作品演示会”的形式,即由留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在老师或中国学生的指导下编排节目进行演出,让留学生在排演过程中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最终达到提升汉语听说能力的目的。

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但是实际调查中显示,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仅从留学生的角度研究提升方案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听说学习效率,有必要从结对子中国学生的角度进行研究。

四、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不仅要为留学生设置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同样需要给中国学生增加新的培养要求。这要求便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效率。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旨在配合个性化教学模式,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两方面入手提高汉语听说学习的效率。

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是指将以“结对子”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或中文相关专业学生(以下简称中国学生)的毕业学分要求,旨在将中泰学生之间由生活帮助为主导的关系变为学业帮助为主导的关系。这要求在中国学生的学分体系中加入与辅导留学生相关的实践学分,也就是使组织、参与、反思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中国学生的必修学分,由此可以大大加强“结对子”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意义。

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对每位留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所以与留学生结对子的中国学生尤为重要。若将“结对子”活动作为中国学生的毕业学分要求的一部分,让中国学生承担起一部分个性化教学的任务,则可以有效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效率。

在诸多第二课堂活动中,中国学生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并同时记录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留学生的课任老师。课任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调查收集留学生需求的步骤。教师再经过与部分留学生的交流后,对留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教学。

换言之,现行的结对子模式很难将第二课堂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由于在现有“结对子”活动模式下,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方面的互动较少,多为日常生活上的交往,也有部分中国学生不重视“结对子”活动。虽然中泰学生日常交流也以汉语为主,但是并不能起到专项练习汉语听说能力的效果。而将“结对子”活动纳入中国学生的学分体系,中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收获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又由于这是毕业学分要求的一部分,中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将与学分挂钩,必然会增强中国学生对“结对子”活动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提高汉语学习效果,充分体会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带来的帮助。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个性化教学在汉语听说教学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而将第二课堂引入个性化教学更是完善教学理论的趋势。在本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多类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基于第二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具有优势的例证。通过中泰学生共同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并将这一过程量化考核,势必会对当前留学生汉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泰国学生提高了汉语听说能力,中国学生锻炼了交流与教学技巧,教师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从而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三赢”。

参考文献:

[1]陈维维.功能法汉语听说教学初探[D].昆明:云南大学,2014.

[2]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4.

[3]王一凡.浅谈视听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2,(23):88.

[4]杨伊凡.对外汉语个性化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16-02

在传统意义上,第二课堂承载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活动能力”的功能。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后,通过参加各类活动,能够积累课堂讲授之外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开阔视野、愉悦身心,并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全面提升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重视小学第二课堂的意义

与第一课堂相对应,第二课堂被称为“课外活动”,它“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以外,围绕育人目标,引导和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以后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刻不容缓,因此,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意义重大。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较为注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第一课堂是主阵地,但第二课堂更是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环节,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取代的,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育人平台,和第一课堂相互补充,能够共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真正重视第二课堂,切实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上,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教学形式上,“由随意自由向规范化转变,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基础上也注重通过讲授和讨论的方式传输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2]在活动方式上,尽量扩大活动的范围,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向社会,通过参加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在小学教育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它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为培养人才的个性和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3],对促进学生的综合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第二课堂并不是第一课堂的简单延伸和补充,而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对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是第一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潜能。一旦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了表现与发挥,会和以前判若两人,除了在自己所喜爱的领域继续发展,并将其潜能转移到实践、品德修养、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他们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都将得到升华。同时,第二课堂也能促进小学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它能促使老师更显教学理念,转变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扭转注重学生分数的误区,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2 小学第二课堂所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指导的惯性下,第二课堂只是被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成为第一课堂的点缀、教学课堂的附庸,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次要地位,这导致对第二课堂重视不够,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呈现粗放性、经验性和应付性特点,导致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学工作脱节、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等问题,影响了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

2.1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尽管实施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大部分学校仍然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主要目的,重视第一课堂的建设,忽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他们认为,第二课堂主要是“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营造一种校园活动范围,”[4]所以大部分领导和教师都不关心第二课堂,他们只是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成绩的提高。这导致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让学生学习理论的知识,却与实践脱节,从而造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低下,有的农村的小学生竟然不能分辨小麦和玉米。另外,随着小学升初中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小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整日面对成堆的作业,努力去提高学习成绩,而对第二课堂活动较少参加,不利于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如今的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辈的溺爱、父母的疼爱,造成这些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容忍度较低,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遇到挫折往往考虑客观理由,不能从自身找原因。不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就使他们错过了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机会,长此以往,会强化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精神,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2.2对第二课堂的投入不足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校过于重视第一课堂,而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存在偏见,这导致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的安排和使用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如在人员配置方面,许多学校都配置了辅导员老师,辅导员老师和少先大队就成了学校第二课堂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然而,许多学校的辅导员老师都还兼职其他科目的教学,本身教学任务就比较重,根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其工作过于注重管理而非服务。当然,仅仅依靠辅导员老师和少先大队的一些活动来完成一所小学几百人的第二课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直以来第二课堂教育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有部分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中对学生的科技和创新活动的指导,也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热心的义务行为,很难得到学校的认可和相应的劳动报酬。同样,在硬件设施方面,虽然许多学校都修建了漂亮的操场,宽敞的学生活动室,但这些设施的配备都不完善,平时也很少对学生开放,它们的唯一功能就是应付上级的检查。

2.3第二课堂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或者尽管有第二课堂的教学计划,也只是走形式,并没有实际开展工作,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这导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及其他教学环节严重脱节。再加上中学优质教学资源短缺,小学升初中压力增大,对小学的成绩考核体系也主要以升入重点初中的人数为标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首先保证的是第一课堂,许多非重点科目,如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经常被挤占,遑论第二课堂的活动时间了。由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主要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在成绩考核体系的指导下,多数老师不愿投入精力去组织见效慢、效果不明显的第二课堂活动。这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时间上的冲突和设计的不科学,导致教学管理者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老师不愿参与、学生不能参与的状况。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协调学习与活动的时间,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

3 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措施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能够调整学生的情绪,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他们的承受能力和自调能力,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因此,应采取措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3.1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培育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要提升第二课堂培养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效能,首先要进行思想转变,让创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组织和参与活动时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5]在活动过程中紧扣“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层次性,仅靠第一课堂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部目标,必须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支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培育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条件,统筹规划,加强整合,明确分工,准确定位第二课堂各项具体活动在整个目标体系中的位置,将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整个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功能,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2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机制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二课堂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必须从第二课堂体制机制的完善、师资资源的配备、学生参与的引导、物质条件的保障等方面入手,才能确保第二课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所以,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建立第二课堂保障机制。首先,是必要的硬件支持,如建立一些实践基地、活动场地和辅助设施等,这些与第一课堂教育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其次,经费保障也很重要。目前,尽管许多学校经费都很紧张,主要用来保障第一课堂的教学,但学校可以从政策方面为第二课堂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寻求社会的支持。最后,是师资的保障。第二课堂既然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就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并通过改革教师考核制度,对专业教师安排一定量的指导任务,教务部门对参与第二课堂指导的教师折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以使第二课堂教育能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从而真正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3.3统筹规划,拓宽第二课堂空间

第二课堂既然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就应当统筹规划,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不仅有利于整合资源,明确要求,保证质量,还可以与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管理上进行充分衔接,避免冲突。”[6]第二课堂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没有严格的时空限制,只要是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和活动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运行当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辅导老师的特长与水平,来确定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有以增长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有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的活动;有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的活动;有以是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活动;有以提高音乐、舞蹈、书法技艺、绘画能力的活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必需的。总之,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吸引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动的参与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周钰,黄金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胡晓平.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中学第二课堂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篇(3)

一、经贸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区别

由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的不同,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意义与内容也不同。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整体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众多一线教师已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主要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活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综观大多数的大学本专科院校,其第二课堂的形式主要有英语协会定期开展活动(英语角、讲座、影视欣赏活动、辩论或演讲、竞赛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广播电台、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英语学习活动,举办大学生英语文化节,开展丰富的英语校园文化活动等。

经贸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无论在作用与内容上都应该有很大的不同,其作用更明显,内容更实际。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经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经贸英语教学中,单一的英语课堂已不能满足经贸英语专业建设的要求。经贸英语专业多元化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使学生从内容、形式上融入经贸英语学习环境,体验社会文化,增强个人职业竞争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职业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实质性发展,能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知识的灵活运用,既要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运用能力,又要培养对策能力与商务方面的能力。作为经贸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开展的主要载体,英语课外活动、各类英语社团、经贸英语专业模拟工作室、英语网络平台、校外实习基地等培养途径,模拟一个较为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去体验、实践和运用英语。在开展经贸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时,我们必须认识其特殊性,开展适合经贸英语专业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经贸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效率,这样才能取得所期望的实际效果。

二、经贸英语专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课外语言实践的时间至少应该是课内语言教学时间的4倍。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经贸英语教学的第一课堂,主要以讲解英语和商务、贸易等理论知识为主,理论性较强,用于专业技能训练时间不足。而经贸英语第二课堂着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操作,如有目的地不断创设仿真商务场景,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与深度运用。第二课堂强调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提供比课内学习丰富得多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第一课堂教学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反之,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有力补充。在今后的经贸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其与第一课堂的关系,使之为第一课堂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清了上述两个关系后,我们就能对适应经贸英语专业发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有一定的认识。在经贸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与指导上,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应该把它作为一项教育工作来认真规划,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估中进行系统设计,提高第二课堂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良好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变软性要求为硬性指标,促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完成第二课堂的活动。

(2)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师介入,培养学生骨干。

(3)加强宣传与组织,不断诱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欲望。

(4)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应紧紧抓住经贸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开展有效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要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坚持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原则,从语言能力到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职业素质到综合素质提高,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合理制订每一学期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的活动计划,形成系统。切实发挥经贸英语专业的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使之成为学校的亮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另一阵地,能够被学生、学校、社会认可和支持!

三、小结

总之,我们应对经贸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具有经贸英语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发掘经贸英语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潜能,使第二课堂有效促进经贸英语专业的发展,实现经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校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邹议[J].外语界,2006(4).

[2]吴红.第二课堂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篇(4)

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核心教育的现实中,身体素质是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那么体育就自然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基础,体育教育就成为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和绝对条件。面对日益沉重的学业给学生形成的压力,体育教育便越发显得的重要和必要,但是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最基本素质——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要更多的通过体育第二课堂来实现。

一、阐述体育第二课堂

(一)什么是体育第二课堂

体育第二课堂源自于第二课堂的出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对产生。通常第一课堂是这样被认定的,指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事先规定好的课程,由指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相对而言第二课堂便是指,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定点,没有事先计划好的课程内容,所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新词语大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第二课堂的,第二课堂亦称第二渠道,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扩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

依据对第二课堂的理解和其在词典中的解释,体育第二课堂可以理解为,除了体育课以外的,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学生在老师或者家长的指导下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旨在巩固体育课所学知识,加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体育第二课堂的特点

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的延伸,体育课是第二课堂的基础。学生在体育课中所学到的卫生保健知识、运动技巧和身体锻炼的方法,在体育第二课堂中得到巩固和运用,弥补了体育课时间紧所学知识得不到完全实践的不足。体育第二课堂自身有着体育课不可比拟的特点。

1.时间自由、形式多样

体育课是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的教学活动,而体育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外的,不受时间的限制,相对而言时间上更加的自由,而且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选择,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所选择的项目也不同。所以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运动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克服了体育课的枯燥单一性。

2.实践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

体育第二课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体育课的任务主要给学生传授体育方面的知识,而给学生自己身体力行所学知识的时间却不多,第二课堂在此与体育课相衔接,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及时体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的体育知识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第二课堂的时间自由、形式丰富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激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自愿的参加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保证了体育第二课堂的顺利展开,也给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打了基础。

二、阐述不同的体育第二课堂

体育第二课堂不但在时间上自由,在地点上也是自由选择。它不但可以在学校的操场进行,也可以在社区的广场的开展;不但可以由老师进行指导,也可以由家长来指导;它不但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也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开展。由此可以把体育第二课堂分为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和家庭体育第二课堂,分别对它们进行阐述。

(一)学校体育第二课堂

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就是由老师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学生中间进行,在学校组织下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的优势有:首先,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的第二课堂,由专业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正确的指导。其次,学校第二课堂是在学生之间开展的,具有一定的集体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再次,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在教师的眼皮底下进行,对运动技能掌握的好、具有一定运动水平的学生可以做为学校选拔运动员的潜在力量,对那些想要有进一步发展的学生来讲第二课堂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能够激发他们更大的激情。最后,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利用的是学生的闲暇时间,在这段时间学生去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不但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之间无故事端的发生,减少了影响学校教学和学生正常生活的负面事件的数量。学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首先,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及时,或者不认真,这是教师认为第二课堂不在教学计划内的思想问题,要让教师认识到体育第二课堂对体育正常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是要避免学生的从众心理,看到哪个项目参加的人多就去参加哪个,不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这样会导致从众的学生半途而费,第二课堂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就是学校开展的体育第二课堂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这一点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已开展的体育活动的兴趣,争取让这一部分人参加到体育课堂中去。

篇(5)

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课堂教学活动因交际时间的限制性、语境的非真实性、角色的强迫性、目的的虚拟性等原因给学生语言输出造成的障碍,还因为其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很好的补充了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和缺陷,能够极大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自信心。

目前很多高校都大力探讨、推行第二课堂建设,虽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这一些共同的问题。依托本次教育管理项目研究,结合我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情况,本文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进行分析,梳理问题,探索优化措施。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衔接不够紧密。英语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与拓展,是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不足的补充。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随意性比较大,往往和第一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设置、教学内容相脱节。教师在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安排上个人意愿比较强,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和参与方面也比较盲目。结果使得第二课堂难以起到辅助、补充课堂教学的作用。

2、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和效果评估比较混乱。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评估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参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校没有专门的、经验丰富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大多是由专职教师兼任。而专职教师由于本职的教学、科研、管理压力比较大,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投入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大多数第二课堂活动交给学生自行组织和管理,产生了教学效果的缺失或者偏差。

3、第二课堂活动投资不足。第二课堂活动由于不是学校正规教学的必要部分,因此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极其有限。学校希望在不增加学校财务负担的情况下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使得需要必要的资源、设施、人员无法到位,活动开展受到限制。

4、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现在很多学校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为英语角、兴趣小组等,形式比较单调,难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难易达到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开发和提升的目的。

二、优化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

(1)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和管理。为了确保第二活动的持续发展,学校应该将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过程、效果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第二课堂活动安排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和课堂活动一样进行整体部署和管理。各领导和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领导、管理和考核,制定具体可行的管理实施和考评方案,使得活动的开展比较有序、合理、科学和高效。

(2)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资源配置。和课堂教学活动一样,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组织和开展,第一,学校应该设置专项资金,确保第二课堂活动能够配备必须的图书资料、多媒体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第二,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负责或者指导教师,组建“专任教师+英语教师+外籍人员”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队伍,规范和深化各个教师的责任和权力,便于考核和评估。第三,学校应该为第二活动提供便利的场所和活动设施,确保活动能够在校内安全、顺利的开展和进行。

(3)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措施。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学校应加大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将第二课堂活动表现和成果与学期末的考评相结合,给予学分加分,优先推荐评优评先或者给予物质奖励,使学生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将“逼迫”学生参与变成学生“要求”参与。

2、优化第二课堂活动形式

(1)加强英语阅读训练。英语阅读量的提高,在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跨文化跨语境交际能力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小说等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英文读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英语教材阅读量的不足,使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书写文体及风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应通过教师推荐阅读、阅读比赛、成立英语阅读室等方式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训练。

(2)建立立体的多媒体资源库。第一、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开辟专门的英语节目,比如播放英文歌曲、播放英文经典电影、讲英语故事、异域风情欣赏等,选取符合当下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内容。第二、充分利用校园报纸、宣传栏等,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英文书写风采和创新设计方案。第三、开辟校园网英文学习板块,建立英语俱乐部,极大地扩展学生视野。

(3)组织各种英语比赛活动,以赛促教。英语是一门实用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学生不断的练习和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技能大赛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策划、组织英语口语大赛、辩论赛、歌曲大赛、作文大赛、拼词大赛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英语学习成果的舞台,帮助检查和评估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为后续学习确定方向。通过比赛促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比赛的水平和能力。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还为学生在课外进行有序语言实践活动提供舞台和指导。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和完成实践语言任务来发现英语学习的不足和问题,反过来指导和激励课堂学习。学校、师生应尽力将学与用、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建设密切联系起来,使其互为动力。

参考文献:

[1]邓琪.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2007(6).

篇(6)

一、医学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培养应用性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开设的有声有色,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独立学院需要研究乃至急需实践的方向是构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的建立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对医学独立学院也是如此。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形成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

(二)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就业、创业的能力

医学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加强,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对提升医学生的临床职业能力及相关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医学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的发展现状

(一)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有待加强

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讲授内容相对专业课而言没有严格的教学大纲。其作用和地位往往被划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且大多以德育为理论基础,虽然德育教育的理论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第二课堂在完全靠德育教育下存在影响力弱、时效性差等问题,这造成第二课堂定位不准确,没有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目前第二课堂建设要求其内容与各类活动相结合,学生必须参与其中。这让广大师生形成了一个误区,即活动越多课程建设就越好,学校、院系、社团、班级、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地设计和开展各类活动,导致出现大量与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目标不符、质量不高的活动,降低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二)第二课堂的开展与学生需求契合度不够

医学独立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在整体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但与学生需求契合度不够,即与学生的个人兴趣背离,与其医学背景相去甚远,课程的内容缺乏针对性。第二课堂开展过于关注校园主流文化和有影响、有新意的大型活动,但是实际能够参与这类活动的学生比例毕竟有限,即使对参与学生而言,更多地处于辅助的位置,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能够实际参与、亲自组织的学生比例不高。然而对于受众较广、参与度高的小型活动又缺乏系统指导,影响了学生对第二课堂发展的认可度。以社团为例,学生刚入校时对各种小型社团充满热情,但到了大三、大四后却纷纷退出,社团成员大多为大一、大二新生。可见社团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未能有效发挥,校园活动质量的评价受到学生的质疑,第二课堂的真正作用未能全面发挥。

(三)第二课堂的教师队伍指导水平有待提高

医学院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缺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指导。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科技活动并配备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但这类教师比例有限且受到第二课堂经费支持力度不大的限制,其结果是教师虽然很重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但少有人把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自己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一,这导致承担第二课堂指导工作的主要是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少部分热心于学生工作的教师。高校中这类群体在指导中更多关注学生群体的稳定和活动的整体宣传效果及与学校主流文化的相关程度,而忽略如何引导学生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欠缺对活动细节进行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指导。这样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难以提升,效果以难以体现,进而影响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评价。

三、多措并举——保障医学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的建设质量

(一)整合资源——奠定第二课堂教育基础

医学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设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使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在教育理念上重视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等等,让学生的兴趣及特长在第二课堂的学习中得到和谐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大第二课堂课程设置的创新性研究。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是按照课程的理念对第二课堂进行设计,必须在课程建设中注重理论与方法的及时更新,课程建设理论与体制的创新,同时大力加强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第二课堂课程建设发展新理念。学院应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统筹考虑安排中,同基础课、专业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等一样作为学生总体培养目标来规划和教育实施,确定相应学分,以促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真正把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总之应充分整合学科、教师等各种资源,奠定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基础。

(二)以生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独立学院在开展第二课堂中应以学生为本,以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发展为主要方向,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学院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医学独立学院学生的个性: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思维活跃,但自制力普遍较差,主动性不够。在活动过程中包括实践内容、活动方式和形式等尽可能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自主、自觉地接受教育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提高素质和拓展知识,培养健康个性和创新精神。如设置医学生科研活动以及富有医学特色的选修课,举办参与度高的文化节。总之,学院应以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为主要方向,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取材过程中,切断小鼠脊髓、打开腹腔等一系列操作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指导专业——学生第二课堂开展的重要保障

医学独立学院应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指导水平,其专业指导是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保障。学院应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指导第二课堂获奖的记入教师个人成绩,参与评奖、评优等,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主动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此外,在第二课堂开展中要重视指导教师的评估作用。指导教师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实践具有主导作用。学院应多举办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文化知识竞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向学生传递先进的科技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第一课堂的发展,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

(4)齐心协力——构建开展第二课堂长效机制

医学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独立学院各部门齐心协力,构建开展第二课堂长效机制。如财务部增加对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教学管理部制定学生第二课堂教育计划和实施细则,学生成绩、学分的认定等;学生事务部制定总体组织安排,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授课教师的职责是学生第二课堂教育计划的具体指导、实施等。同时完善第二课堂的质量评价体系。学院应以受学生欢迎度和学生参与后的满意度为单项活动的评价指标;以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丰富度和学生每学期的参与比率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总体评价指标。值得注意的是独立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应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需求,做到分门别类的培养,不同年级应达到相应标准:针对低年级学生应以培养兴趣与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主;高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思维等等。

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处在形成并稳固的大学阶段中,对第一课堂的教育而言,第二课堂建设的作用亦不容忽视,因此医学独立学院只有积极完善第二课堂的建设,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又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文博.论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的意义及作用[J].科教文汇,2008(01).

[2]张云,乔敏.医学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01).

篇(7)

高校教育从狭义上可以分为第一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的理念虽然在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学术界对其尚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生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内容包括:政治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有酬性的活动活动等等。第二课堂作为与第一课堂并行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灵活整合了社会和高校的空间和资源,推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完善了高校人才培养系统。

一、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第一课堂教育以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共性、大众通识教育为重点,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二课堂中第一课堂无法代替的价值正日益凸显,我们已经不能把它仅仅视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与依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构建

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特色与积累的生动呈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课堂可以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培养学生在某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并能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配合第一课堂,形成最佳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求,活跃学生精神世界中的积极因素,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2.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时间和形式较为灵活,能不拘泥于形式将各种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将学习与创造、实践与探索、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利于提高大学教育的时效性

第二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这既增强了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也使学校育人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开展具备时代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自豪感。

4.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取得成绩后会产生较强的自我肯定意识。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这一平台广泛的参与社会活动,在获得锻炼的同时也会得到人际关系、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训练,这些将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第二课堂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第二课堂具备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优势,是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大力推行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现阶段各高校对第二课堂的管理主要通过制定适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培养方案、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制等方式实现。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的教育、管理和育人功能的发挥效果却不容乐观。现今高校第二课堂的组织工作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

当下部分高校对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定位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活泼的校园气氛上。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时间协调以及教学资源分配方面仍有矛盾和冲突,导致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在部分高校的育人体系中,第二课堂的“边缘化”现象严重,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境地。就目前来看,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学工队伍是第二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组织者和监督者。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指导能力相对薄弱,即使有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也仅限于对学生科技与创新课题等方面的指导,多是临时性的参与行为。此外,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大,管理欠规范,没有科学的运行机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索研究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可操性强的第二课堂良性运行机制成为高校有效提高育人成果的研究课题之一。

三、全方位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

第二课堂教育具有活动目标导向性强、活动内容广泛、组织机制灵活、专业界限模糊、活动时空开放、活动效益综合性强等特点。健康有序的第二课堂活动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鉴于第二课堂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调整与探索。

1.构建完整体系,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应该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联系,构建完整的学生培养体系,以实现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深厚人文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着力组织相关学术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提高高等教育的育人成效。

2.创新形式,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

一般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竞赛、知识竞赛、素质拓展等。社会实践除了假期社会实践、日常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就业见习,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校园文化活动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学生提供展现和锻炼自我的平台。科技创新竞赛则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整合资源,加大对第二课堂指导与投入

面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指导、影响力低、缺乏实效的现状,校方必须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投入,具体包括教学资源的投入和经费投入。学校应把第二课堂提高到与第一课堂并重的地位,与第一课堂一样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在教学资源方面,学校要考虑第二课堂开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学硬件和师资投入方面给予保障。

4.以学生为本,科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一方面要与学校、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另一方面其设计也要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变性需求。第二课堂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应做到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改正以往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做法。第二课堂的组织要具备灵活机动,易于被广大学生接受,与学生的成才发展需求相符的特点,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5. 加强管理,确保第二课堂良性运行

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存在自愿性、自选性等自主性特征,而这样的特征又是由于其本身的不确定特点。如何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吸引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如何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并使不同的受众都参与进来并从中获益是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时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要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组织、实施、落实、管理、考核等方面建立可行的制度化考核体系。减少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加客观化评定标准,变无形指导为有形控制,真正做到“常规活动制度化、离散活动系列化、传统活动创新化、大型活动主题化”。

四、结语

依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之一。第二课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高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广泛参与,多方协调,注重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其育人功能,进一步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个体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8,(23).

[3]刘建佳.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

[4]彭彦城,王岩琴,叶小倩.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04-05

篇(8)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现状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1983)提出,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的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及有酬性的等一系列健康有意义的开放性活动。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2004)指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目前而言,大学英语第二课课堂是否以教学之外的一系列活动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明显的教学效果呢?答案不是肯定的。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张海彦(2009)指出:第一,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第二,就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而言,我国高校仍对此未形成成文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要求,从而造成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缺乏统筹规划,没有系统性;第三,许多高校还是过于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缺乏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意识;第四,高校对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投入不足。

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读写译”和“视听说”两大体系,学院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我院开展了“英语角”第二课堂的活动,旨在突破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英语角”活动基本每周两次,时间都在晚上,并且都有外教在场。学生围绕既定话题进行分组活动,老师走下讲台,外教与学生随时随地用英语交谈,创造轻松愉快、交互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在“说”和“做”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语言在具体情境下的使用,活化语言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虽然独立学院英语第二课堂一直存在,但学生对英语角等活动缺乏必要的兴趣和热情,第二课堂的成效并不明显。

二、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冯智文(2012)指出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延伸拓展和补充第一课堂教学,加速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非常必要。由此可见开设第二课堂确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英语角”立足于日常英语学习,同时是对其有利、有效的补充和扩展,增进教与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刘本香(2014)提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实验基地。的确,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李瑞芳(2012)着重探讨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角色,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当然,第二课堂对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笔者在此基础上着重深入调查了学生对第二课堂缺乏兴趣的原因,探究了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

基于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目前第二课堂面临的困境,笔者将立足本校英语第二课堂开展情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就第二课堂英语角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兴趣缺乏、开展方式及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通过探究学生在第二课堂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英语第二课堂中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

三、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考查大学生对开设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了解大学生喜欢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如何提高第二课堂的成效性。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本校非英语专业班级作为被试,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

3.研究工具及施测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10个问题包含:参加英语第二课堂的原因(1-3),第二课堂优势(4-6),第二课堂的形式及希望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7-9),第10题为开放式提问: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议。

被试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答案,并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

四、结果与讨论

针对独立学院第二课堂英语角的调研,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英语角的看法,以完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水平,打造更好的英语交流平台。

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参加英语角的目的广泛多样。50%的学生参加英语角的原因是为锻炼英语口语,掌握新的知识,还有部分学生是为扩大人际交往,与外教近距离接触,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可见学生本身对第二课堂英语角的态度还是积极的。但是有51%的学生认为英语角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有些学生觉得用英语交流有压力。因此在一次调研中,笔者针对英语角这种沟通交流型的活动,学生喜欢以哪种形式开展做了调查,并制成以下表格。

很多学生认为本校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太单调,主要为英语角,内容不够丰富,让人对此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觉得英语角无聊,自己自顾自地在一旁玩手机,根本不能从中学到什么。而且由于外教少的原因,很多学生想与外教交流却没有机会,同学与同学交流习惯用中文,根本不能达到英语角强化学生口语能力的效果。如果对英语角形式或内容做一点改善,第二课堂英语角对大学生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五、建议

目前,对于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主要还是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能真正运用用到英语等,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在以后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玩一些英语小游戏,开展英语短剧配音、英文朗诵、英文书法等比赛,锻炼学生的语音和书写基本功,也可以分组用英文举一场小型的role play。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参加自己所擅长的比赛,从中选拔出优胜者,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其他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在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一定提高之后,开展一些英语演讲比赛等难度稍高一些的活动,还可以开展英语猜谜会、英语故事会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此外,还应该增加外教老师的数量,不让学生觉得与外教说不上话,更不让学生觉得没事可做。针对学生对第二课堂英语角提出的意见,我们也会向学院反馈,以便更好地开展英语角的活动,打造更好的英语交流平台。

六、结语

第二课堂英语角的举办,突破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经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认为英语角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还是有一定切实意义的。我们希望这一活动能在独立学院得到进一步开展和推广,让更多的英语学习积极分子参与其中。而且应该有目的地制订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每星期至少举行一次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活动内容不宜过难,便于不同英语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这样能让第二课堂的成效性更明显。总之,英语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以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冯智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调查研究[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

[2]胡壮麟.外语教育往事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李瑞芳.英语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篇(9)

技校开设第二课堂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院正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的开设一方面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再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技能水平,以此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与常规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灵活,内容也更加的丰富多彩。笔者结合自己机械系Pro/E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在技校开展第二课堂的一些看法,以飨读者。

一、何谓第二课堂

所谓“第二课堂”是指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即学校的常规课堂,是指学校依据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目的是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再者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有选择的参加。从教学内容上看,第二课堂源于教材但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和范围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校外等。

二、学校开设第二课堂的好处

1.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不仅丰富校园的文化,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另外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可以让这些学生预备着参加各种层次竞赛活动,让他们“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第二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高,技能提升快

在技校的常规课堂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更是不敢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而第二课堂人数相对较少,都是以学生自愿参加为主,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学生的技能都得到了提升。

3.第二课堂因材施教,更利于培养出有专长的学生

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参加第二课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培养特长和发展个性。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将会培养出更多有专长的学生。

三、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视力度不够,经费短缺

当前,很多学校都是把精力投入在常规的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抓课堂教学,而轻视了注重能力提升的第二课堂教学。因为重视力度不够,所以学校投入的经费也有限,经费短缺成为制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缺乏相关设备、图书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有时候难得达到预期的效果。

2.第二课堂教学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及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大多是安排在业余的时间,授课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设计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这就导致第二课堂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另外第二课堂开设的形式虽然丰富多样,但是缺少较合理的、规范的学生评价体系。

3.第二课堂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第二课堂授课教师很多是牺牲业余休息时间来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但是长期的低工资导致教师动力不足。有些授课老师也没有多花时间来进行相关第二课堂的理论学习、或是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而是随意的组织课堂,随意讲授相关内容,导致第二课堂开展得虎头蛇尾、流于形式。

4.部分学生缺乏自我加压的精神,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

篇(10)

二、国内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第二课堂在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较第一课堂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理念落后,重视不够有些高校没有认识到第二课堂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对第二课堂教育重视不够,没有把第二课堂教育列入重要议程,第二课堂游离于学校中心工作之外,长期被边缘化。学校往往出于维稳和统一管理的考虑,限制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更谈不上扶持第二课堂了。

(二)第二课堂游离于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之外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真正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而有的高校虽然建立起自己的第二课堂体系,但运行机制、管理模式、辅导机制欠成熟。有些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操作程序复杂,需要班主任、辅导员、二级学院领导、学校团委领导等逐级审批,且很多有技术含量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缺乏专业老师的辅导、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设备。从而消减了学生组织和参加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的兴趣。

(三)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截然分开由于近年来剧增的高职学生人数与教师比例失调,高职学校专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专业教师要么忙于应付课堂教学,要么受学院委托忙于学生科技竞赛,要么为了晋升职称或职位,无心顾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培养。第二课堂的开展与第一课堂缺乏联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四)缺乏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在实践中,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辅导员、班主任和极少数热心的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和科研提升自己的职业层次,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精力和兴趣投入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专职辅导员则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水平、阅历和时间精力有限,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指导能力明显不足。

(五)第二课堂内容单一,普遍重科技,轻人文素质的培养高校受招生条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的限制,更多关注精品专业、竞技型学生和学生专业化发展,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低下。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语言文字能力较差,缺乏对真、善、美的追求,甚至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道德方面出现偏差。以笔者所在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将第二课堂活动加分对象限定为:“在学校组织的各类课外竞赛活动或参加的校外竞赛和表演活动中获奖者、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者、自主创作获得国家专利权的专利成果者。”由此可见,“科技竞赛”“竞赛”成为了“第二课堂”的代名词。

三、国内外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

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的比重几乎占到整个职业教育系统的50%。发达国家高校在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和特点:一是导向上注重对学生的独立个性、职业积极性等方面的培养。二是课堂形式和评价多元化。三是经费充裕。四是以就业指导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基础,拓展第二课堂。

四、构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

借鉴国内外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的建设经验,高校应从理念、教学机制、内容手段、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整合;同时,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学术科技育人平台、课外实践教育平台、文化艺术育人平台。

(一)转变观念,整合师资力量,完善第二课堂平台体系

1.转变观念,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首先要转变观念,应通过政策扶持、师资力量、管理模式、课程体系运作等方面加强对第二课堂的建构。同时,应强调从校级领导、校团委、二级学院到班主任的协同合作,有专门监督管理的校级领导、直接指导的校团委工作人员和各二级学院的专职人员负责第二课堂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专用场地、器材等,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2.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高校应将第二课堂纳入课程体系,并贯穿在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等过程中。应考虑各年级学生特点,从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要求出发,积极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并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化,明确第二课堂考核和评定方法。

3.丰富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内容,创新第二课堂开展途径首先,在内容上,高校第二课堂不仅要通过文体活动发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也应拓展学生的科研学术、专业技能、社会实践等能力。其次,在开展第二课堂教育途径上,应以学生社团为阵地,完善社团管理。社团应配备专任指导教师,一是通过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传递第二课堂信息,使学生了解第二课堂内容,并有选择地参加;二是开设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网络课程,使学生即便足不出户也能通晓天下大事。

4.构建专兼结合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学校可以通过落实配套的报酬、评优、晋升、工作量换算、业务培训等相应制度,激励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应建立一支校内与校外、专职与兼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师资队伍。实行导师制,由本校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共同担任导师,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完善评价系统,实现第二课堂教育学分化、课程化管理首先,完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评价系统。评价体系应包括:活动方案、活动过程、活动效果以及长效机制建立的评价等四方面内容。评价应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信心、态度、责任感、合作精神等作为评价体系中的因素。其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应纳入课程体系,实现学分化管理。应制订科学、可行性强的第二课堂学分考察办法,由专职人员承担协调、评估及监督管理工作。

(二)打造多元发展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

1.创设“四育载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首先,以两课教师、辅导员为教育主体,积极创设理论教育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化。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公益活动、社会实践、讨论、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化。其次,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拓展。借鉴华南师范大学的做法:学校的思政中心设有一支稳定、专业的心理素质拓展培训队伍,学校也有专门的场地和配套设施任其使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这样能使新生迅速融入大学生活,为其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一个好的基础。最后,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训。以就业指导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基础,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用人需要。

2.打造学术科技育人平台,企业项目合作研发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学生科研立项为抓手,以学术科技节为基础,通过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促进学生学术科技能力的转化。学校打造应用型创新人才科技学术创新平台,一要设立学生科研训练基金,加大学生科研立项力度,引导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研究和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实训中心开展创新实践研究;二要重点打造有特色的学业竞赛品牌,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营造校园学术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三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共同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场所、设备、技术指导等良好的科研条件保障。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83-02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人们已经达成共识,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全面素质教育,高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使得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无法完成所有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第二课堂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必需。作为高等教育者,要清楚意识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必须构建顺畅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优势。然而现实实践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好有效互动的局面还存在一定距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衔接还存在着矛盾和问题。鉴于此,通过数据调研,了解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存在的矛盾,针对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则是本文主要阐述的。

一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言,是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务计划课程之外有组织或者自愿参加的各类活动和项目,比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科研创新活动、社团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能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充分的展示与锻炼。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74.83%的同学表示,知道或者了解第二课堂。45.03%的同学喜欢或者非常喜欢第二课堂的开展。有54.97%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的帮助作用很大或者非常明显。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问题上,54.3%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甚至有18.54%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等重要。因此可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如何形成协同共建机制,共同发挥在学生教育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资源分配上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25.83%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内容与实际社会需求相脱节。47.02%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缺乏专业老师及时指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师资方面,教师自身的第一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相当繁重,而第二课堂教学的工作量又存在难以确认、量化问题,使得教师很难把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管理层面上,一直将紧张的教育资源倾向在第一课堂之中,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缺少科学性的筹划与专业化的指导。虽然在教育总体导向中,特别强调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实际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仍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另外,31.79%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资源相对不足,设施较为落后。在硬件方面,活动场所、设施等主要是为第一课堂教学配备,专用的第二课堂硬件设施相对匮乏。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内容设计上的错位

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很多课程内容都显得过于随意化。调查结果显示,37.09%的同学觉得第二课堂的开展活动与专业知识匹配度低,39.74%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开展活动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力。课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建构人格的重要教育中介,目前的第二课堂在课程化的背景下进行建设,要求课程内容与各类活动相结合,学生必须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然而有效实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能够与第一课堂的内容衔接化,或者对第一课堂的内容做一个好的延伸与升华,在现实活动开展中却没有做到。另外,有些时候为了片面追求第二课堂的覆盖面,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抛离了第一课堂的主引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不太吻合、活动层次较差的活动,影响了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得与第一课堂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少。

(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评价标准的差异化

对学生评价标准的相对单一化导致第二课堂的培养功效得不到认可。目前,大部分高校虽然都是以第二课堂学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对学生的评价尚以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成绩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所取得的成绩不能得到很好的评价与考核,导致第二课堂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同时,第二课堂的评价标准相对较低,且评价主观化倾向比较明显。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往往前期设计或者课程安排比较满,在投入过程也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大多数时候是以课程或者活动结束作为考核标准,仅仅凭主观的感性评价作为考核结果。忽略了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忽略了课程的影响力或者影响深度。结果就导致了第二课堂的课程评价主观化,与第一课堂相左,第二课堂倾向于形式主义,使得实际的第二课堂功效没有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