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水利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1: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水利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水利管理

篇(1)

想要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得到认可,必须将自身的素质提升,才能拥有与时俱进的能力,更好的了解和熟悉各项高科技仪器,利用新的高科技仪器使得水利工作管理手段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对水利技术创新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和研究。

1 水利管理的发展现状

水利管理工作贯穿于每个环节,需要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水利管理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当中的很多劳动力都开始流向城市,当劳动力出现剩余的时候,发展方向集中在一些工业产业,主观上忽视了对环境的维护,农村水利工程出现了多样化、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污染问题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较好,初期污染如果得不到维护,势必导致生态环境的更大破坏。②水利管理的问题还表现在城市排水方面。2012年,北京市迎来了夏季的大暴雨,城市的公路已经成为了“河路”,对广大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城市给排水工作属于水利管理的一部分,在日后的相关工作中,需要通过水利技术创新区解决,实现问题的彻底根除,建立良性循环。③城市污水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水利管理不能单单从管理上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和管道的改建、污水的收集等工作,仅仅能够从表面上控制住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在于水利技术创新,通过技术上的创新以及合理应用,彻底解决水利管理中的众多问题,为城市和农村的平衡发展,建立一个稳定的环境。

2 水利技术创新的应用

2.1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信息化技术可以说是水利技术创新当中的领头者。首先,应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准确的制定防汛预案。随着人为环境破坏的程度不断增加,各种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也在增加,按照当下的速度,一旦夏季来临,汛期也会如约而至,并且对广大的城市地区造成较大影响。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搜集到汛期的很多信息,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洪水暴发的概率等等,通过综合统计,制定更好的防汛工作。其次,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很快搜集到往年的相关信息,包括抗洪方式、防汛方案、降雨量、降水量等信息,为当下工作提供一个准确的指导。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手段的应用需要持续性更新,固有的系统并不符合当下的需求。当下主要采用的信息系统是GIS系统。此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GIS系统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运行,通过智能型的方式提供各种资料的查阅,实时查看电子地图。由于天气变化对水利管理具有很大影响,因此要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应用GIS系统,可以随时搜集到想要的信息,为水利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②应用GIS系统,可以将各个资源进行空间性的定位,对各项信息直接实时的查询和浏览等相关功能。

2.2 RTK技术的应用

水利管理工作在当下的进行当中,遇到了很多的难题,GIS技术虽然具备的优势较多,也融入了很多的创新元素,但是面对大范围的问题,此种技术仍然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RTK技术则不同,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技术,面对水利管理的各项问题,RTK技术的应对方式和应对手段,似乎更加符合当下的需求。①应用RTK技术,可以实时实地的在野外采集时,直接得到精确度为厘米级的数据。水利管理工作不仅仅要在室内进行,同时还需要对野外数据的精确收集,供室内工作人员进行参考和上层管理者做决策。精度较高的数据,有助于制定更好的管理方案,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得到一个更加理想的成果。②RTK技术在载波相位的基础上可以实时并且动态的得到定位值,能够直接准确得到坐标中的相应的三维数据,并且实时的将数据精度达到厘米级。由此可见,RTK技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不仅可以解决水利管理的数据和资料问题,还可以为水利管理建立良性管理方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注意的是,RTK技术的综合性较强,GIS技术的专业性较强,两种技术的应用领域不同,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单一应用或者是联合应用,才能够得到一个较好的工作成果。

3 总 结

本文对水利技术创新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当下的水利管理工作虽然应用了创新的水利技术,但总体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并不明显,对环境的改善和治理,仍然没有得到理想的成果。未来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案,将水利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而不是仅仅在表面上进行应用。相信在日后的发展中,水利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成果,并且对各个地区的发展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亮.水利技术创新对提高水利管理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

篇(2)

目前的水利灌溉管理体制比较落后,缺乏一定的现代管理模式。水管单位在行使主要职能的过程中主要是集中在防汛和抗旱以及工程看管、收缴水费等方面,并没有将自己看成是市场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通过市场经济的形式做出相关的反应,水利资产以及水利经济也没有紧跟市场行情。另外,管理和运行分离现象严重。政府多个部门对水利事业都有所涉及,管运的行政分离不利于水利灌溉的管理和整体的布局以及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2.费用管理制度不合理

由于生产力的解放以及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水利灌溉需求也随之增长。在这样的背景趋势下,水利灌溉建筑工程管理费用也大幅度的提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地区的灌溉费用无法及时收取或者是拖欠和被挪用的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是灌区管理人员的工资发放的不平衡导致工作积极性不够,影响了水利灌溉工程的正常工作效益。

3.基本设施不重视

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筑有利于最大程度上的充分灌溉农田面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促进粮食产量。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符合国家建设现代农村的国情。我国对水利设施每年投入的资金和力度都是比较大的,成本也比较高。但大部分是针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和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村的水利设施在投入上是不平衡的。部分地方政府也比较轻视基本的农田水利的建设,宁愿发展实际产业,导致了大部分的水利灌溉的基本设备老化或者是荒废的现象,一些水利设施已经无法发挥用来疏通废水的作用。

4.渠系配套不完善

部分国家级的贫困县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财政资金等关系,导致工程的主体建筑完工以后,由于技术难度或者是财政无法再次投入并且地方无力自筹资金。一些配套工程无法进行完结,甚至部分主体工程出现建设一般就烂尾的现象,导致资源闲置以及渠道防渗衬砌率低,不利于水利资源的使用,使工程无法发挥真正的用处。

二、提高水利灌溉管理水平的建议

1.管理意识的转变

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要实行创新和深入的改革,从根本上贯彻与落实对用水收费以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重视贫困边远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力度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节水意识和工作观念。在实际工作中推行合理用水并且加强科学管理,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用水和谐。

2.注重人才的聘用

水利事业的持续和稳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证,在实际的水利设施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人才的任用与培养。主要措施是实行有步骤有计划的从基层对人才的再深造和再培养,基层人员对水利设施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较为全面,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高,主要是对基层人员的管理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对管理人员的自身管理,可以通过水利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最后,是对内部管理岗位进行一个明确的细分。对岗位任务以及岗位权责进行一个制度落实,方便单位在后期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人才的挑选和任用。

3.扩展有效灌溉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的扩展是提高我国农业产量的有效措施,但不能为了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破坏。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不能造成先开采后补救的局面。要根据地区粮食的产能调查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都很充备的地区开发具有潜力的新灌区。

4.推广节约型灌溉技术

目前,灌溉管理推行的是用漫灌的方式进行农田灌溉。漫灌主要是从附近水源进行渠道开挖,将水源直接引导农田,容易造成极大的浪费。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加大对节约型灌溉技术的推广,针对当地主要农作物的各个生长周期进行管灌和滴灌以及微喷灌的方式,真正的落实水利用和水资源的管理。

5.提高灌溉收益

对水利灌溉收费的制定要以市场为主导,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水费价格。在农业生产中努力推行现代的水费计收制度,让农民安心生产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避免用水纠纷,从而达到灌溉管理的目的。

篇(3)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行政管理”的提法颇具中国特色, 因为“水利”一词源于中国, 在西方国家中, 没有与“水利”一词相对应的词汇, 一般使用“hydraulic engineering”或“water conservancy”。随着对水资源作为一种宝贵资源的深入认识, 又称作“water resources”, 其含义包括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在国内, 涉水事务的行政管理, 多数学者称之为“水资源行政管理”或“水行政管理”, 虽然意义相近, 但“水利行政管理”的提法则相对较为少见。为彰显中国特色, 传承历史传统, 我们认为在我国使用“水利行政管理”的提法更为恰当。通过对建国以来水利行政管理活动的深入分析, 我们认为水利行政管理是指国家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 依据宪法和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 在国务院赋予的水利行政管理职能范围内, 综合采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或措施, 对与水利有关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也是政府对社会各领域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当代政府不可或缺的社会职能, 是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替代的公共行为。我们认为, 水利行政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水利行政管理的主客体

1.1 水利行政管理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由此可见, 国家各级人民政府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是被政府授权依法行使水利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 其管理行为是国家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因此, 水利行政管理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之一, 是政府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职能。

1.2 水利行政管理的客体

客体即对象, 行政管理的客体包括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事务。相比行政管理的客体范围, 水利行政管理的客体范围要狭窄的多, 其客体是与水利有关的社会公共事务, 包括有水利行为活动的一切组织和个人。

2 水利行政管理的范围与职能

2.1 水利行政管理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防治水害,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范围包括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以及防治水害、兴建水利工程等所涉及的一切水利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2.2 水利行政管理的职能

水利行政管理职能是水利行政管理主体依法对与水利有关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及作用。它对水利行政管理的组织设置、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水利行政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职能要求和行政管理一样, 既不能“越位”, 也不能“ 缺位”。水利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提供社会服务四大方面。其目标是为了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强化全民的节水意识, 加强水利建设与自然的协调, 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 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历史转变, 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 水利行政管理的特点

3.1 服务性

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水利行政管理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主体是国家, 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统一行使水利行政管理职能,其肩负着水利方面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 从事着包括水源保护、水质测定、水资源利用规划、水价调控、水利工程管理与监督、水环境检测以及保持水生态平衡, 协调人水关系等众多与水有关的社会服务职能。除此之外, 水利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扮演着“人民公仆”的角色, 其服务性特点显而易见。

3.2 流域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12 条明确规定: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 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由此可可见, 水利行政管理具有明显的流域性管理特征。

3.3 综合性

水利行政管理是水资源学、水科学、水环境学与管理学、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交叉渗透的产物, 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汇, 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主要表现为对象与内容的综合性和管理手段的综合性等。

3.4 参与性

这里的参与主要是指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活动。有效的水利行政管理应该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 其过程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表现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来看, 有效的水利行政管理离不开政府, 更离不开公众。水源、水环境的保护, 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 水利监察等都需要全体人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行的, 政府毕竟是有限政府, 不是全能政府。没有公众的参与, 至多只有有效的水行政, 而不会有有效的水管理。

4 水利行政管理的手段

4.1 管制手段

管制手段是一种传统的水利行政管理手段, 是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的结合使用, 目前仍广泛应用于各国的水利行政管理领域。其具体涵义是水利行政管理组织利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 以行政命令或法规条例的形式对各种水资源活动进行直接干预, 将行为主体、行为方式、产生后果等限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或一定的标准之内 。其具体手段包括计划、许可、监察、禁止、制定标准、审查登记等形式。

4.2 经济手段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价格、税收、产权等经济杠杆对各种与水资源相关的活动产生间接的激励或限制, 以实现预定的行政管理目标。经济手段也就是通常所采用的内部激励机制, 包括建立产权、征收水资源费、排污费、押金制度、价格管制、可交易水权、排污许可权市场等。

4.3 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水利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水利行政部门进行科学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建设与监测, 水质的监测, 水文信息的采集与管理, 水资源价格的科学制定以及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等都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加以验证和实现。水利行政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予以规范水利事业中的技术行为。2001 年5 月8 日, 水利部组织编制的5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6正式实施, 其中水利技术标准共615 项, 其中国家标准113 项。

参考文献:

篇(4)

*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行政区划跨苏、鲁、豫、皖四省15个地(市),79县(市、区),面积7.96万km2。*系主要由沂河、沭河、泗河等跨省河流组成,水系复杂且相互关联,省际间水事矛盾突出。

为妥善解决边界水事纠纷,加强工程管理,科学调度洪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经国务院批准,水利部于1981年组建了淮委*利管理局,对流域内主要河道、湖泊、枢纽工程及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运用。直管工程涉及苏鲁两省7个地市,主要包括大型湖泊两座(南四湖和骆马湖)、河道长956km、堤防长1696km、控制性水闸25座、穿堤小型水闸823座、中型泵站1座等。

沂沭泗局实行三级管理体制,下设3个直属管理局,直属局下设19个基层水管单位。20*年机构改革时,上级批复沂沭泗局总编制为1060人,控制数940人。机构改革后,沂沭泗局实有在职职工944人(其中水管单位713人),离退休职工596人(其中水管单位486人)。

二、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启动后,我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明确了职责分工。为保证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上级水管体制改革精神,进行研究和部署。通过会议、座谈、网站、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水管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20*年2月,我局召开了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动员会,明确了目标和任务,统一了思想,对改革试点工作作了整体部署。

(二)广泛调研,积极探索

20*年10月,我局下属的二级坝水利枢纽管理局率先成立了工程养护中心,内部实行“管养分离”,开展模拟运作,积极探索管养分离的途径和方法。水利部直属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后,我局多次组织进行调研,借鉴其他单位的经验;组织人员参加了水利部举办的《实施意见》培训班和“两定”标准培训班的学习。20*年4月,组织41名分离到维修养护企业的人员到山东省水利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封闭式岗前业务培训。

(三)认真做好水管单位分类定性和测算工作

一是完成了水管单位分类定性工作。对照直管工程实际,研究确定水管单位性质。二是完成了水管单位经费测算,全局直管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和基本支出经费分别为11068万元和6309万元。三是完成了水管单位岗位定员测算,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我局管养分离后需管理人员1828人。

(四)研究制定了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和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水利部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中央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试点)》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局水管单位实际,研究制定了《沂沭泗局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措施、工作安排、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各直属局和试点单位均编制了试点实施方案。

(五)完成财务会计制度的变更和帐务处理衔接工作

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变更衔接实施方案》要求,我局各试点单位认真进行了财务会计制度的变更衔接工作。20*年1月1日起,各试点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执行《农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就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支出划转和会计处理等有关问题作出了统一安排,完成了试点单位20*年9~12月份基本支出和岁修费划转和会计处理工作。

(六)出台了一系列管养分离配套规章制度

为加强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管理,促进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提高管理水平,我局研究制定了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工程维修养护配套规章制度,主要有《*利管理局直管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办法(试点)》、《*利管理局直管工程维修养护合同示范文本(试点)》、《*利管理局直管工程维修养护质量评定办法(试点)》等。这些配套规章制度对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合同签订、质量评定、财务管理和检查验收等各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试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明确管理岗位职责,完成水管单位改革

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各试点单位完成了内部改革,建立了管理岗位责任制、内部考核等规章制度。改革后,试点单位精简了内设机构,42人被分离到维修养护企业。各试点单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大工程管理和水行政执法力度,管理效果明显改善。

(二)组建维修养护企业,实现管养分离

针对我局水管单位人员少的特点,结合20*年机构改革情况,三个直属局分别注册成立维修养护单位,各试点单位不再单独成立养护公司。企业从业人员主要来源包括:试点单位分离人员、非试点单位20*年机构改革分流人员、机构改革后接收的退伍军人,以及招聘的大学毕业生等。

(三)管养双方各负其责,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20*年5~6月,各试点单位相继与维修养护公司签订了维修养护合同。试点单位及时调整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的关系,严格执行合同,组织对工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检查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维修养护质量;各级单位和部门积极探索,强化落实,加强沟通,规范管理,确保“三个安全”。20*年12月底,试点工作基本完成。20*年1月7日,受水利部委托,淮委对沂沭泗局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验收。

四、试点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科学分类定性,理顺了管理体制

改革前,7个试点单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专管与群管结合的体制,既要承担水行政执法、工程安全管理、防汛调度及控制运用、检查观测等工作,又要进行工程日常维修养护、抢险整修、除险加固工作,而且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还要占用大量精力开展经济创收。管理单位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造成事企不分、管养不分、责任不明。

改革后,明确区分了单位类别、性质,基本支出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统一由中央财政拨付,财政经费保障水平大为提高,大大缓解了工程管理与创收的矛盾,水管单位职工从过去繁重的经济创收工作中解脱出来,队伍稳定,职责明确,工程管理逐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迈进。

(二)实行管养分离,激活了运行机制

改革前,管理单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管、养、营”一体,管理职能削弱,机制不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程的运行和发展。管养分离后,把维修养护职能和人员从管理单位剥离出来,管养双方职能清晰,责任明确,促进了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的专业化、规范化。

(三)畅通经费来源,改善了工程面貌

改革以前,管理单位的工程运行维护经费主要来源为岁修费和水利建设基金(防洪工程)。以2003年为例,我局7个试点单位直接管理的728.8km堤防(其中2级以上堤防长度552.4km)、9座大中型水闸、341座穿堤小型水闸,工程运行维护总支出仅275.48万元,经费严重不足,维修养护无法正常进行,绝大部分水毁工程不能及时修复,工程老化退化严重。

试点期间,7个试点单位每年的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为3387.74万元,财政保障水平大为提高。维修养护经费的稳定投入,保证了工程的完整、安全和正常运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工程面貌明显改善。

(四)明确岗位职责,提高了管理水平

改革前,由于创收任务压力巨大,管理与创收之间的矛盾突出,水管单位无法集中精力抓管理,管理粗放,手段落后,技术含量不高,导致管理成本高、运行效益差,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改革后,结合工程实际,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人员结构、机构和岗位得到了合理调整,内部岗位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五)及时总结经验,达到了验证目的

试点期间,我局及各试点单位严格按照改革的原则和有关规范规定,对改革的各项管理办法和“两定标准”进行认真的分析和验证。

“管养分离”作为一种新体制,能够初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工程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定岗、定编、定职、定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形成精简高效、运转灵活的管理机构;把维修养护职能和人员从管理单位剥离出来,通过合同管理方式完成维修养护任务,可以实现维修养护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管养分离”新体制的逐步完善,既能稳定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又能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工程维修养护,确保工程完整,促进工程管理和养护水平不断提高。

五、问题和建议

(一)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沂沭泗局下设19个基层水管单位,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测算,共需管理人员1828人,但实际编制数仅为671人,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建议适当增加我局水管单位编制数量,以逐步引进人才,满足工程日常管理的需要。

(二)维修养护队伍基础设施薄弱

新成立的3个维修养护单位缺乏基本的办公、生活条件,没有配备必要的维修养护设备、工具,水管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后,将不能满足全局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需要。建议上级对我局新成立的维修养护单位进行扶持,以适应维修养护工作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

(三)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偏低

根据7个试点单位决算报表数据统计分析,在职管理人员基本支出财政补助保障水平仅约50%,离退休人员经费财政补助保障水平约65%,基本支出定额不能满足我局实际需要。建议提高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和财政保障水平,以保证水管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还需进一步修订完善

篇(5)

中图分类号:TV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94-01

水利的作用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设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生活用水,让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的完善。水利技术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水利技术就需要进行创新,来提升水利的管理能力。有关部门需要不断的更新关于水利管理方面的知识,创新水利技术,提高水利的管理能力,让水利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水利局应当认识到水利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对水利技术进行合理的创新,让水利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完善水利管理的能力。

1 水利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的利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水资源的利用目前面临着非常的难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城市进行工作的时候,没有很好的保护环境的概念,导致了环境在不断的进行恶化。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没有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也没有重视环境的保护。这就导致了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严重的污染了环境,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是很高,并且也得到了污染。在我们新疆的经济发展中,本来是很好的环境,由于政府过度的重视经济的发展,而没有看到环境的污染,这就严重的导致了环境在不断的进行恶化。在喀什葛尔河流域中,水资源的污染已经比较明显了,并且政府也没有出台合理的政策,让喀什葛尔河的水质得到改善。所以,就需要加强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水源的污染,让经济的发展与保护环境同步。

2 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质量

水利管理的创新直接的关系着水利管理的技术质量。所以,水利局在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也需要对水利管理能力进行合理的改善,让水利技术在创新中,增强水利的管理能力。在河流附近的水利,需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保证水利管理能够在合理的情况下运行。因为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城市污水自然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将技术创新到如何管理城市污水的排放以及如何有效的引导城市污水,防止城市污水进行河流。政府需要加强对于水资源利用率的监控,让水资源在何时何地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且进行水利技术的创新,让城市的用水系统更加完善,得到水利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喀什葛尔河中,毕竟新疆的经济发展目前还不是非常的迅速,所以河流的污染情况还不是非常的明显,加强水利管理能力才是喀什葛尔河目前最需要进行改善的地方。将喀什葛尔河的经济效益与河流的环境效益相结合,才能够促进喀什葛尔河流域附近的城市得到最快速的发展,并且也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喀什葛尔河的发展更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3 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水利信息化在水利技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防止河流出现凌汛的现象,能够有效的防洪泄洪,让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最好的利用。但是,当前的水利技术中,没有很好的利用信息化,并且信息化也没有影响到有关部门对于水利技术的创新。所以,在当前的技术创新下,就需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创新水利技术,建立及时的预警机制与预警预案来更好的管理水资源。喀什葛尔河就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进行管理,因为喀什葛尔河在当前的水利情况还是采用一种非常古老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水利的管理,急需要创新水利管理模式。信息化的应用就能够为水利技术的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也帮助了水利局能够更快更好的进行决策。利用信息化来管理喀什葛尔河流域,可以为喀什葛尔河制定良好的方案,并且可以让水利局更加便捷的了解到喀什葛尔河目前的水流状况,为喀什葛尔河制定当前的水利管理办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喀什葛尔河的水利管理能力。

4 加强水利组织领导和加大资金投入

在水利管理方面,需要加强水利的组织领导,让水利局的各个管理部门对水利的发展状况各抒己见,为水利技术的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水利局还需要在进行创新的时候,将各个人物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让政府的每个人都重视对于水利技术的创新,在水利管理中,人人都能得出自己的办法,然后领导层在进行总结,总结出最适合水利技术创新的办法。制定合理的水利技术创新计划,需要符合流域内目前的发展状况和该区域内的目前发展状况,让流域内的技术创新符合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水利技术进行创新的时候,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让水利技术的创新有着资金的支持。喀什葛尔河在进行流域内水利技术创新的时候,新疆政府就进行拨款,支持进行水利技术的创新。这样,喀什葛尔河的水利技术创新就有了资金的保障,喀什葛尔河的水利局就可以大胆、放心的进行水利技术的创新了,自然而言的就会提升喀什葛尔河的水利管理能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水利发展状况下,对水利技术进行创新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喀什葛尔河流域的目前状况,就需要创新水利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水利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亮.水利技术创新对提高水利管理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

篇(6)

一、水利管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和农业都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摒弃了传统的手工化技术,逐渐向现代化、自动化、机械化转变,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生产,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由于对环境污染的不重视,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现象严重,污染面积较大、成分复杂,给环境治理带来困难,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现在城市中的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常常只注重高利润,忽视对环境的破坏。市政部门也往往忽视城市的设施建设,城市的排水设施老旧,排水管道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夏季在发生暴雨时,城市会出现内涝,雨水无法及时排出,给人们的出行以及交通带来巨大的影响,造成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水利技术创新及应用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水利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水利建设,因此水利技术需要不断地创新。水利技术创新采用的是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汛预案,在暴雨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到来之前,及时作出防汛预案,将防汛预案加入到信息系统中,准确无误的提供洪水预警,政府根据预警情况,提前计算出放洪量,掌握洪水带来的预计危害,做好防洪准备。

水利技术与现代化电子信息相结合,通过GIS信息化系统,可以快速准确的得到了解到相应的水利信息,而且GIS系统可以直接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运行,方便人们进行随时随地的查看,并且可以做到实时更新,通过GIS系统有助于相关领导作出合理有效的决策,个人也可以对灾害做提前预防的准备,水利技术的创新被人们广泛应用。

RTK是实时动态系统,RTK技术在水利工程应用十分广泛,与计算机结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静态和动态的测量,然后经过具体的解算,可以得出精度的数值。与GPS技术相比,RTK使用实时差分计算,可以实现厘米级的精度。采取RTK控制测量,可以实时明确定位精度和观测质量。通过计算机实现远程控制管理,在水利工程测量阶段,发挥RTK技术的时效性,使管理运转速度加快,应用创新的水利技术,可以提升管理水平,创造出更好的效率,推动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关系

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与水利技术发展和高水平的水利管理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的水利事业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将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结合起来,水利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将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水利管理中,水利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使管理工作变得井然有序,同时大大提高水利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水利管理能力是一种掌控水利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水利管理能力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进程,决定水利事业的发展方向。水利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有助于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解决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化的水利技术与电子信息化相结合,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工作效率,减少水利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从而有利于提高水利管理水平。水利技术创新与水利管理都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将创新的水利技术与强有力的水利管理能力相结合,可以为我国水利事业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水利技术逐渐向高端的机械化过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水利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高科技技术,促进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结合创新水利技术,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制定合理有效的水利管理体系,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1引进生产新技术

农村的水利建设是我国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水利建设,各级政府应当加大投资金额,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施,农村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确保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降低化肥和农药对水资源的污染,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尽量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而且还可以增加废水废气的过滤设备,加强对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通过日常工农业生产的保护措施,有利于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是工农业生产需要注意保护水资源环境,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应该加强水资源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2完善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中的水利事业同样重要,在城市中,市政设施管理单位,应该及时检查城市的排水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在城市主要路段增加排水管道,维修或更换老旧的排水管网,城市在夏季发生暴雨时,可以有效防止道路被淹没的现象。改建城市的排水系统,将污水和雨水设施分开,建立环保型的污水处理设备,改善水资源的质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使城市水资源可以循环使用,水利技术不断创新,可以降低水污染的治理费用,节省大量的资金投入。

4.3强化水利管理

水利管理有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但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管理的意识淡薄,导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政府应当引进创新的水利技术,加强水利管理工作,提高废水处理能力,保证水资源质量。

4.3.1加强水利组织管理

水利管理应该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套完善的水利管理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还需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水利管理队伍,水利管理人员按照管理制度,对日常的水利工作进行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部门进行管理,使水利管理工作有秩序的开展,确保水利事业的顺利发展。

4.3.2加强水利技术管理

近年来水利技术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水利管理能力的提高,在水利工作中引进RTK技术,该技术具有较强的测绘功能,可以进行水利测量地形、放样等工作,RTK技术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而且操作简单,减轻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约投入资金。

五、结语

水利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水利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水利管理工作也较为复杂,创新水利技术,将现代化的高端技术运用到水利建设中,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水利管理工作可以有序地开展,水利技术的创新可以大大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水利事业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冬.浅谈以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传播.2011

[2]王留红.水利技术创新的分析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实践[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水统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强化河湖、水库和水域管理,强化水利工程安全和标准化管理,强化涉水事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继续完善和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继续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维修养护、日常管理、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思路和方法,夯实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基础,建立管理规范、运行可靠、保障有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高水平的水利工程管理为全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全市工程管理总目标是:巩固成果,突出重点,深化管理,提升水平。以河湖水库管理、涉水项目服务与监管、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工作为抓手,巩固近几年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成果。以《*市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办法》为依据,进一步做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使全市水利工程管理有较大改变。

三、工作任务

1、强化河道、湖泊、水库管理

(1)加强河道管理。突出对长江河道的检查、指导和督促,促进全市河道管理水平提高。按照《*市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办法》,分级实施对骨干河道堤防、岸线、滩地、水域、采砂、堤顶道路等管理保护,对已建和在建的涉河建设项目,如穿堤建筑物、桥梁、码头、取排水口等进行现状调查,并建档、分类造册。加强对全市水利工程管理行业指导,逐步完善河道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河道防汛安全监督管理,维护河道功能发挥。市属河道管理处按水系分片对全市河道(湖泊)管理进行行业管理,对河道(湖泊)现状普查资料等进行整理、汇总、造册、上报,充分发挥市属河道管理处在河道工程管理上的技术、人才优势。

(2)做好固城湖、石臼湖的管理和保护。市县湖泊管理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充实管理人员,落实管理经费和巡查养护责任,制定固城湖、石臼湖湖泊巡查管理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对工程管理基础资料进行普查、建档,推进湖泊管理能力建设。

(3)强化水库管理。配合做好《*市水库湖泊管理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出台*市小型水库工程管理考核办法,促进小型水库规范化管理。制定、审批和组织落实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落实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及时向社会公布。分级开展中小型水库巡查养护工作,建立巡视检查维护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实行培训考核。

2、突出涉水建设项目服务与监管

(1)强化服务管理。主动服务涉水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按照“既要守住底线,又要做好服务”和便捷、高效原则,简化行政许可程序,缩短行政许可周期。市级行政许可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完成,省级以上行政许可市级初审意见5个工作日内完成。提高扩大内需涉水项目的审核和行政许可效率,对急需开工的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在确保防汛安全和通过技术审查的基础上,采取建设、审批同时进行的方式,跟踪服务审批。

(2)强化过程管理。严格涉水建设项目审批前的技术审查,规范建设过程管理和后续管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行政许可内容落实。做好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占用水域平衡方案和涉水施工方案等审查工作。建立和实施临时占用水域承诺书制度和恢复补救工程验收制度,规范监管程序,明确档案资料要求。

(3)强化考核管理。对全市涉水建设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信息月报、季报制度。区县及市属管理处每季组织一次涉水建设项目的专项检查。市水利局年中、年末对全市涉水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通报检查考核结果。

(4)强化规范管理。各区县及市属河道管理处要按照《关于*市涉水建设项目服务与管理的工作意见》,制定深化涉水项目建设服务与管理实施细则,开展“规范涉水项目管理,服务沿江(河、湖)经济发展”调研,做好主动、高效、优质服务。按照省水利厅制定的《省水利厅扩大县(市)水利管理权限实施意见》,做好市、县相关涉水项目行政许可的调整和衔接。

3、深入开展水利工程管理考核

在2008年全市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基础上,今年要继续巩固和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水管单位创建工作,每个区县都要有创建目标和创建计划。

(1)巩固创建成果,提高管理水平。省级水管单位要继续巩固创建成果,提高管理水平,每季度以书面形式上报(上报市水利局,下同)工作情况。市级水管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努力争创省级水管单位。

(2)继续推进工程管理考核。市三汊河河口闸管理处要争创省级水管单位,上半年完成市级初验,第三季度完成省级水管单位考核验收。朱家山河闸管理所积极创建省级水管单位。

(3)强化新建(改建、除险加固)水利工程管理。在建水利工程要完善管理设施,竣工验收要按照工程验收规程达到运行管理工作要求,并对照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标准做好基础工作。工程竣工验收一年后管理单位要达到市级水管单位标准。同时要加大检查、指导、考核力度,抓好日常维护与监督管理。

(4)实施小型水库管理专项考核。按照建成一库管好一库的原则,对达到*市小型水库工程管理考核办法标准的,由市水利局组织考核验收,授予市级小型水库管理单位称号。

4、继续深化和完善水管体制改革

(1)落实“两费”。各区县要按2010年“两费”全部落实到位的要求,加大“两费”分年落实力度。各区县及市属管理处第一季度以书面形式上报2008年度“两费”落实情况,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以书面形式上报2009年度“两费”落实情况。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单位要完善水管单位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增强水管单位竞争实力,组织实施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制度学习和人员技术培训。

(3)积极推行管养分离。流域性中型水闸、大型泵站、中型水库等按2010年“两费”全部落实到位的目标,加快推进管养分离,培育养护队伍,加强养护队伍管理。市水利局每半年对全市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5、扎实开展维修养护工作

今年要在维修养护质量和养护效果上做更深更细的工作,努力提高养护水平。

(1)加大考核,规范经费使用。实行维修养护经费专项审计制度,继续执行维修养护检查、考核制度,完善养护目录,规范养护内容,统一养护标准。加大维修养护资金使用监管力度,要集中使用并向达标创建单位和养护典型倾斜。

(2)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典型。积极总结和推广区县维修养护工作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树立维修养护新典型。各区县及市属管理处要根据各自特点,形成不同的维修养护典型,并加以推广,每个区县及市属管理处都要有维修养护标准示范段(点)。

(3)创新思路,提高养护水平。市属管理处要在总结去年维修养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单位部门协作,提出维修养护工作新思路和新办法,确保维修养护工作效率和养护质量提高。

(4)组织开展白蚁防治工作。制定白蚁防治年度工作计划,做好白蚁普查、治理、达控复查验收等工作。

6、强化水利工程日常管理

(1)规范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建立全市工程管理月、季、年度管理考核制度,强化工程管理规章、规程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制度的学习与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做好工程管理基础工作。在2008年完成水闸注册登记、水闸安全普查和全市水利工程主体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省管湖泊、市县骨干河道现状普查等工程管理基础性工作,完成全市中型水闸和剩余小型水库的安全鉴定。3月底前完成湫湖、蛇山、相国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前期工作(安全鉴定、可研工作),按计划完成新济州河段、三江口节点加固和八卦洲汊道整治等长江河道治理工程前期工作,配合做好水利规划及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3)做好工程管理日常工作。坚持主动、优质、高效、规范服务原则,做好涉水建设项目行政许可。按时报送水利工程管理月报等信息。做好水利宣传和水利网站信息的更新维护。开展工程管理等八个方面的专题调研。

7、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1)制定水利风景区规划。各区县要在《*市水文化水景观水旅游规划》的基础上,挖掘、整合水利旅游资源,制定区县水利风景区创建规划,研究加快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措施,加大水利风景区创建力度,形成串联成片、初具规模、特色鲜明的水利旅游线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人水相依、人水相亲、人水和谐的精神需求,进一步扩大水利影响力。

(2)加大水利风景区宣传。金牛湖、外秦淮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要突出水利旅游宣传,塑造水利旅游特色,加强经营管理,扩大水利风景区知名度。

(3)加快水利风景区创建。天生桥河、珍珠泉水利风景区要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红山窑水利枢纽、汤山、赵村水库等水利风景区创建工作也要启动推进。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覆盖全市主要河流、湖泊和中型水利工程及其服务区域的水利风景区。江北建成以金牛湖、珍珠泉、红山窑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为主体的水利风景区;城中建设以外秦淮河景观河流为主体的城市景观河流风景区;江南建设以固城湖、石臼湖、天生桥河、中小型水库、汤山温泉等为主体的水利风景区。

8、扎实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1)继续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兑现工作,及时足额发放原迁直补资金,在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和有效监管的同时,全面完成2009年度后扶项目实施工作。

(2)开展库区规划项目建设,各区县要编制、上报年度库区规划项目建设计划,组建库区规划项目法人,按行业规范开展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完成年度库区规划项目的建设任务。

(3)严格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后期扶持项目、库区规划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后扶项目、库区规划项目产生、申报、批复、实施和验收程序,严格后扶资金的使用管理。

(4)按规定做好年度移民动态人口数据的核查、上报工作,继续做好自主搬迁移民的登记、核实工作。

(5)做好接待和社会稳定工作,加强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制定应对措施,落实维稳责任,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接待工作,妥善处理移民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

四、保障措施

今年全市水利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各单位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统筹安排,狠抓落实,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任务完成。

篇(8)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带来很多机遇的同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提高自己的和核心竞争力,稳固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许多水利工程企业开始进行改革水利工程的管理,然而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水利机械管理以及如何有效的应用这些水利机械,这直接关系着水利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和水利机械的管理水平,对于水利工程企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是促进其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1水利机械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加堤固坝。要在河流汛期来临之前,对河床的堤坝进行加固,尽量减少由于汛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这是我国市场上利用比较广泛的水利机械设备,但实际上又很欠缺。这种水力机械设备不但可以测量堤坝和水库可以承受的实际水压系数,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最终的计算结果来决定堤坝需要的加固程度。一般而言加固堤坝的机械都具有智能化、灵活化、便捷化、高效化的特点,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2)抗洪救险。我们要充分学习目前世界各国抗洪抢险机械设备的先进性,并且根据我国河床河道的特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能研发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抗洪抢险的水利设备,不但要求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正常使用,还要保证其具有操作简单、简便灵活的特点。这种水力机械设备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3)疏浚河道。由于我国河道纵横,湖泊分布,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多年,导致特别严重的河床淤积问题。这就需要使用一些水利机械设备来对河床进行疏浚。这对水机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有极高的要求,需要其可以进行远距离检测并且要能准确挖掘出淤泥。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清除漂浮在水面上的物品,保持河道的通畅和水面的整洁。

2水利机械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使用前存在的问题。第一,水利机械设备没有配套使用,在项目开工时候,主要从公司和公司下属各项目的闲置设备中抽调水利机械设备,设备不足时才考虑新购或租赁。这就导致抽调来的设备技术性能较差,而新购或租赁设备又要考虑成本问题和资金投入问题,所以设备很难配套使用:第二,在施工前没有对水利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就将其投入使用,导致存在着许多隐患,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使用期存在的问题。水利机械设备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操作人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全,对于一些特殊的机械设备不知道该如何去操作,对于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流程不是很熟悉,也不了解具体的施工现场,设备的操作经验太少,导致无法应对突况,会造成水机机械设备损坏,从而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第二,水机机械设备存在着质量问题。由于水机机械设备有多个零件构成,所以设备上的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坏。例如:地质伪劣的油料、轮胎、钢丝绳起吊物等,都会引起水利机械设备的损坏,并且对水利工程造成不好的影响。第三,实际的施工环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水开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一般比较恶劣,都是在高温、严寒、软地基、坡道等环境中运行,就导致其工位条件差,设备运行受阻。(3)后期维修保养不到位。水利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在进行施工前没有针对机械的使用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处于不良的工作状态;第二,对于水利机械设备的维护不到位,从而导致设备磨损、老化甚至损坏;第三,没有充分落实水利季节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造成设备的损坏是恶性损害,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对其进行维修。上面的几点为题对于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3水利机械在水利施工期间进行管理的有效措施

篇(9)

2引入生产新技术

我国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引进,且由此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的发展。而在发展的同时,亦应尽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亦可由设备引进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减少废水废渣的产生,并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加大对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力度,并将各项水资源保护措施落到实处,使人们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进而主动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队伍中,从而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现。

3加强合作交流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利科技的创新并加强对水利方面的管理。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必须秉持科学的发展观,并以科技合作为先导,以此扩大水利国际合作的交流范围,从而有利于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方针的贯彻与落实。与此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还将有利于我国由国际中汲取先进的治水理念与经验,继而对我国当前所秉持的治水理念予以进一步的完善;其次则是鼓励现有知识产权走出国门,从而让更多的国内人才能可在国际中充分发挥自身技能,从而提升我国水利技术于国际间的影响力。在此则是积极联系与治水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农林业、气象环保等各项资源,以最大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我国的水利管理能力。最后则是结合各种先进的水利科技,从而形成协同作战,上下联动的发展趋势。

4强化水利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但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与居民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却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加之不少城镇缺乏完善的污水排放设施以及相关部门疏于监管,进而导致废水超标排放的现象极为常见,这将对我国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力度,并积极引进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以切实提升各单位及企业的废水处理能力,从而确保水质安全。4.1加强水利组织管理。任何行业的发展均离不开法律以及规章制度的约束,水利管理亦是如此。对此,不同地区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以维护各项管理工作的整张开展。此外,针对大型湖泊工程,应由当地政府为主导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并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以确保水利组织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4.2加强水利技术管理。针对水利技术方面管理,既要在不断完善中寻求突破,亦应在水利调度方面进行相应的监督与管理,以确保水利技术人员各项工作的严格落实,进而有利于排水、用水等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如针对农业方面所使用的灌溉用水也应对灌溉技术予以改进,如此方能充分发挥水利相关工程的优势,进而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如针对我国最新引进的RTK技术,其所采用的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便能用于测量水利地形与放样等工作中。此外,该技术的强大测绘功能还具有极高的定位精准度,以此确保了各项数学的可靠性,继而有利于水利工程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达到了节省企业资金的目的。

总之,水利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不仅是发挥水利工程重要作用的前提与保障,更是水利工作的重点。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水利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继而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学习,以提升自身的水利管理能力,继而推动我国水利管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付颖秋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张金红,郑国锋.浅析如何通过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与企业,2012,(6):73.

[2]边丽娜.水利技术创新的分析与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视界,2012,(23):400.

篇(10)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5年gdp超过1.8万亿元,今年将达到2万亿元。*以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3.8%的耕地面积、5.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的gdp,经济社会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我省滨江临海,位于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1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承泄上中游*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客水。境内河湖密布,水面率达17%。水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十五”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在大力推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始终把水利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加强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按照人水和谐的要求,积极调整治水思路,努力做到“三个坚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资源水利的治水理念,结合*水利发展的实际,积极调整新时期治水思路。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治水的同时,注重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水问题。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为水利工作切入点,切实解决好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证和水环境保护问题。三是坚持遵循两个规律,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遵循水的自然规律,进行统筹综合治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水利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增强水利事业发展活力。

按照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现代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三个统筹”。“十五”以来,我省进一步强化水利规划工作,加大水利建设力度,着重建设完善四大体系,即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和水利发展服务体系。一是统筹安排防洪工程和水资源、水环境工程建设,在加快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水资源、水环境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排涝、抗旱供水以及水环境保护能力。二是统筹安排流域治理和区域治理,在加大流域性工程治理的同时,加大区域性工程治理力度,使区域性与流域性工程建设同步推进。三是统筹安排城市水利建设和农村水利建设,在加大城市水利建设的同时,加大以农村河道疏浚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力度,提高城乡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十五”期间,我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总投入达到*亿元,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按照建设优质工程的要求,加强水利建设管理,努力突出“三个强化”。我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建设管理行为,提高水利投资效益。一是强化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五项制度”,加强项目法人组建和管理,严格实行公开招标投标制,积极推行招标制,建立健全工程监理制,切实履行合同管理制,认真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制,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实施。二是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不断完善“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强化建设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财经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基建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监督查处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大审计力度,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双合同”制度,实行纪检监察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按照“建管并重”的要求,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努力抓好“三个重点”。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我们在加强水利建设的同时,牢固树立建管并重的思想,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工作。一是以改革体制机制为重点,增强水管单位发展活力。深入开展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我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分类定性、定岗定编、落实资金、竞争上岗、管养分离等各项改革工作,年底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同时,积极培育维修养护市场,推行水利工程招标委托管理,在落实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管理单位实行委托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二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工程管理行为。按照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法制化的要求,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湖泊管理条例》、《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和《水利工程技术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定,在加强水利枢纽工程管理的同时,切实加强河道湖泊、水域、岸线及管理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提高水利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管理行为。三是以创建国家级、省级管理单位为重点,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管理单位创建活动,有计划地开展水利工程的管理考核工作,不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目前,全省共有3家水管单位获得了国家一级管理单位称号,2家水管单位获得国家二级管理单位称号。到今年年底,全省将有20个水管单位达到省三级以上标准,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11)

二、水利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的设计步骤

水利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的设计步骤一般由四个方面构成,包括了对水利档案实现现代化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水利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思路、水利档案信息操作管理网络数据化和档案记录信息精确程度以及质量把关。1对水利部门档案实现现代化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有效合理的使用档案,是操作部门实现档案现代化的主要操作目标。在水利部门档案信息操作体系中对信息进行收集,需要了解其是否能够将实际问题解决,为实际工作带来促进性作用,或者能不能为档案使用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作用为基本原则,在档案信息选取录入方面要精益求精,要经筛选和优化后再录入到系统中。2水利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思路水利档案现代化信息操作管理体系的设计思路是针对单一的对象以及操作技术完成的,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要将其封装以及进行适当的保存,从而完成信息隐藏以及保密的效果,这样的话,能够良好实现其使用效率。档案信息化研究设计过程中需要强化对软件操作特性的使用功能以及延展性的了解,为软件更加深入的使用和维护保留一定的位置。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实现档案保密程度的要求,以及能够更好的对档案进行管理,放置保存档案的过程中,需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防止出现档案泄漏的情况。透过建立一整套完成的登记库,能够更加方便信息的查询,也更加方便使用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其中加入对档案的分析、数据报表自动化形成等等操作能力,为更深层次的优化信息化操作管理体系提供坚实的后盾。3水利部门档案信息管理的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操作体系并不是仅仅将其数字化程序化,仅仅是单纯的数字录入时无法满足使用者的相关要求。所以这项操作体系在输入的时候要选择的信息就是最有效的,并且使用科学、合理、规范的统一格式录入,并且在此项基础上完成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数据库操作体系,这样不但方便查询也方便管理。传统的管理部门使用的档案管理多是纸质的,这些档案在保存时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录入时,要进行扫描,保证录进系统中的信息没有错误。但是在录入文本档案时,电子档案的录入相比纸质档案的录入会更加的容易,将格式进行适当的变换,就能够直接录进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4关于档案录入信息的准确度和质量控制水利档案信息系统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是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应有的最本质的功能,其代表的是整个操作体系的中心位置。水利档案信息在部门当中进行直接有效的使用,直接和某些提案在水利部门会议中的实际情况相关,同时也影响着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的决定下达。因此,对档案信息化操作体系的质量进行良好把控,是档案管理系统的重中之重。对于档案信息的录入,在实际工作中应由两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不但能够使工作更加的轻松,也能够促使两人之间互相监督,防止出现数据录入的错误,这样对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具有促进性作用。除此之外,数据信息完全录进档案后,员工需要进行一遍自行审查,保证信息正确,以完成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