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商场考察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主要做法
1、坚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六市虽然区域位置、经济基础各不相同,但对招商引资工作都十分重视,动手早、行动快、成效显着。2001年,句容市共新批外资项目60个,合同利用外资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3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倍和2.06倍。其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涉外税收入库1.16亿元,外向型经济占全市经济份额已达50%以上;扬中市新批外资项目45个,合同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94万美元,分别增长144%和36%。其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丹阳市新批外资项目90个,合同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14.9万美元,分别增长184.2%和47.1%。其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金坛市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1.26亿美元、6107万美元,分别增长42%和21%;溧阳市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5000万美元、5771万美元;武进市利用外资总量居六市之首,共新批外资项目71个,协议利用外资2.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分别增长126%和18%。其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目前已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该市。2002年,六市从头抓紧,及早安排,利用外资工作开局良好。丹阳市今年确定了每镇协议利用外资不低于300万美元的工作目标,今年1-2月份,协议利用外资4400万美元。武进市计划年内利用外资翻一番,力争实现合同利用外资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仅1月份,该市已新批外资项目12个,增资项目3个,协议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12万美元。
2、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基地和窗口,不断推出有吸引力的招商载体。
园区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载体,把园区做大、做强、做优,发挥各类园区在利用外资方面的"龙头"作用,是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现实要求,更是实现招商引资新跨越的主阵地。六市都十分重视园区建设,规划早、定位准、投入力度大。武进市有2个开发区。一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一期规划的核心区3平方公里已布满,正抓紧建设南区和北区。南区规划面积7.7平方公里,用于引进一般工业项目,北区17.5平方公里,利用不足3公里的长江岸线资源发展重化工业。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区。利用环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度假项目。该市在合理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在"两区"内划出启动区,完成拆迁、征地等工作,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去年仅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的投入就达1.5亿元。武进市30个镇兴建了43个工业园区,每区规划面积都在400亩以上,新建项目全部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态势。扬中市去年4月份起开始规划建设沿江工业(仓储)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市财政已投入近6000万元,目前水、电已配套,四条主干道已有1条通车,其它3条正在抓紧建设,今年将有3个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进区。丹阳市去年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1.1亿元,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预计投入1.5亿元。该市新世纪工业园正在规划建设9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目前已建成和即将完工6.5万平方米,已出租3万平方米,在第一、二、三年每月分别按7元/平方米、8元/平方米、9元/平方米收取租金,既方便了外商,缩短了项目周期,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丹阳市各镇都规划建设了特色工业园区,如司徒镇"眼镜工业园"、后巷镇"五金工业园"、新桥镇"灯具工业园"等等,去年该市有5个镇协议利用外资在2500万美元以上。
为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六市都制定了优惠的投资政策。句容、丹阳、扬中三市设立了"无费区",即在指定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只收税、不收费",省政府以下文件规定的收费一律予以减免,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外商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扬中市还给予工业(仓储)区特别的优惠政策:凡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征地在50亩以上的独资项目,5年内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和10年内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以财政奖励的形式全额返还给企业。
3、坚持把特色产业和资源作为对外推介的主体,努力形成项目的集聚效应。
六市的同志认为,外商到一个地方投资,最看重的是当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优势,适合他的企业发展,否则,你说破了嘴皮,人家也不会来投资。完全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就象国内电器产品打价格战一样,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根本之策。六市从本地的资源实际和产业实际出发,凸现自身优势,增强了项目的吸引力。扬中市是全国最大的电器生产基地之一,工程电器已占全国市场的20%,电器产品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额已达40%左右。该市紧紧抓住这一产业优势,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吸引了一批外资企业落户。目前,该市生产电器的外资企业已达30多家。其中,默勒电器有限公司由世界开关柜技术实力最强的KM公司与中方合资,先后4次增资,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丹阳市是全国最大的眼镜专业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超过5亿元,该市一方面强化市场建设,配套市场设施,另一方面紧紧依靠市场载体,展开招商攻势,先后引进了40多家外资企业。金坛市是江苏省服装名城,该市注重以外引外,利用外贸生产企业与外商的协作关系,争取深层次的合作。全市13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中,近60%是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中,晨风集团1家引进3个合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在资源利用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句容市利用矿产资源优势引进了全国目前最大的台商独资企业京阳水泥厂,一期工程已投资2.8亿美元,二期工程已经批办,投资1亿多美元,将形成年产400万吨的生产规模。溧阳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该市利用独特的山水资源,引进了泰国独资的食品生产企业,总投资3000万美元。
4、坚持把创新的招商方式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
六市在招商的方式上各有特色。句容市的同志认为,派驻招商能够接触到真正的客商,是当前行之有效的招商途径。派驻招商要取得突破进展,人才是关键。句容市自去年2月份以来,先后在东莞和深圳龙岗区设立了两个办事处,每个办事处常驻2人。办事处的同志肯吃苦、有钻劲,没有交通工具,出门打"摩的",外资企业不熟悉,就翻电话薄,他们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每人每天必须拜访一名客商,每年回家不超过4次。经过努力,2个办事处一年不到引进7个项目,协议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个,去年底已开工建设。金坛市今年计划面向全省公开招聘10名招商人员,核定基本工资,并依据招商引资实绩给予奖励。扬中市经济开发区在北京、上海、东莞、温州设立了4个办事处,各镇也相继在外设了10多家办事处,他们感到,随着办事处工作的逐步到位,信息渠道拓宽了,办事处现在提供的信息量已与原有渠道平分秋色。
扬中市的同志认为,网络招商是一条成本较低、具有代表趋势的招商途径。 该市从去年3月份开始运作,5月份建立网站,并专门配备了一名精通计算机和外语的专业人才。同时,利用精心编制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录、台湾化工企业名录等基础资料,对搜集到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大财团、大公司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找准与本地产业的结合点,有目的地通过在商业网站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对方取得联系,进行项目洽谈。去年,通过网上招商,委内瑞拉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在扬中落户,项目总投资500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280万美元。
武进市和扬中市的委托招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武进市经济开发区高薪聘请了一名台湾人作为招商,每年发给15万元薪金,另按实际引进外资的5‰提成。去年共引进2个项目,协议利用外资4000多万美元,目前还有2个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正在洽谈。武进市的同志介绍,该市不少镇都相继聘请了境外招商。扬中市与同济大学紧密合作,委托该校在外留学生,吸引德国等欧美客商来该市投资,并专门按欧州风格规划建设了同济大学工业园。该项工作自去年下半年启动以来,先后已有3批客商前来考察,一批意向项目正在洽谈。
5、坚持把强化领导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保证,不断提升招商的组织水平。
六市的同志认为,区位优势不如领导优势,领导带队招商容易见到外商的高层领导,洽谈时能够拍板定案,效果较好,领导的重视程度是招商引资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之一。丹阳市四套班子领导都主动学习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外向型经济,带头冲在外向型经济的第一线。每年市领导都组团到境内外招商。去年仅东莞一地,市委书记和市长每人就去了8次以上,分管市长去了11次。金坛市去年召开了2次全市性的招商引资大会,书记、市长亲自动员部署,督促检查,顶真较量,在全市掀起了一股人人知晓、人人关心招商引资的氛围。
发展开放型经济,仅有领导层思想的统一还不够,必须落实保障措施,加大考核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句容市在财政支出上实施"三必保、两倾斜",即保工资、保稳定、保必办事项,向为民办实事倾斜、向招商引资倾斜。同时,对各级领导明确了"三不",即不懂外资不称职、不抓外资不称职、抓不好外资不称职。六市都制定了招商引资奖惩办法。为充分调动乡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句容市、金坛市规定,乡镇外资企业国税地方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各镇。武进市除对招商引资直接贡献者奖励外,还增设了相关部门引进外资奖和重大项目组织奖。对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者,各县市都实行一票否决,明确规定不得参与评先评优。句容市还规定,对连续2年未完成利用外资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
二、几点建议
结合六市的经验,联系江都的实际,应在以下几方面求突破:
一是在重点载体建设上求突破。随着经济集聚程度的提高,园区经济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展园区经济必须要有超前投入,有投入才有产出。当前我市必须加快"一区四园"建设,突出载体招商,重点推进外资工业园和沿江工业园的开发利用。可以借鉴武进市的做法,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在外资工业园和沿江工业园规划启动区,加快建设步伐,拉开发展框架,尽快实现"三通一平",形成"卖点"。目前,周边县市沿江开发力度较大,可用岸线资源越来越少,港区是我市吸引大项目的优势所在,我们应认真研究,深入挖掘,吸引一批"运输量大、用水量大"的大项目来我市投资落户。各重点镇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搞好园区规划,强化管理和服务,增强园区的集聚功能、孵化功能和辐射功能,建成具有独特优势的工业园。
二是在派驻招商上求突破。各驻外办事处是我市招商引资的"前沿哨所",能够接触到一批实实在在的外资企业老板,掌握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线索。发挥好各驻外办事处的作用,是拓宽项目渠道的重要途径。我市的派驻招商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成效。一要充实力量。除现有的2个办事处外,各重点镇都必须在外商密集区派驻1-2个招商点。要选好驻外招商人员,把责任心强、盯劲足、业务精的同志充实到一线招商队伍中去。主要领导要亲自深入派驻招商第一线,分管领导每年要有1/3以上的时间在招商办事处,捕捉信息,拜访客商。二要保证经费。充分保证招商活动所需的必要支出。三要强化督查。细化、量化各办事处的工作目标,组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对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及时予以调换。市外经贸局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密切关注派驻招商工作的进展,制定统一的实施意见,全面细化和落实派驻人员的经费和奖惩考核制度,规范运作,规范管理,力求派驻招商工作早出成效。
三是在特色产业和资源招商上求突破。利用特色产业和资源招商,可以增强吸引力,在竞争中产生优势,形成突破一个、引来一串的联动效应。我市在资源方面,油气储量丰富,有近10公里可利用的长江岸线。在产业方面,我市是着名的"花木之乡",有6万亩花木种植基地;服装、汽车配件、电力器材、电子电器、木业等产品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拥有一大批熟练劳动力等等,这些优势都需进行挖掘和包装。要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研究和分析,了解他们的产业结构、投资意向和投资计划,选择那些与本市实际有结合点的企业,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推介特色项目,力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素材。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累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中国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A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心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A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用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顾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嘉健.服装专业设计考察课程教学初探.装饰,2013(3).
2001年11月13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班同学考察了市戴梦得购物中心。
戴梦得购物中心在1999年12月3日正式落成。戴梦得购物中心在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中,抢抓商机,开拓经营,强化管理,在市商业控股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坚持“让顾客满意,情在戴梦得”的经营宗旨,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1月至12月公布销售额1.69亿元,缴纳税金428.15万元。实现利润231.6万元。
戴梦得购物中心分为四个楼层。四个商场中家电、鞋帽、文体商场销售额一枝独秀,全年的商品销售额为6597.22万元,占了全公司销售额的45.51%。“中心”开业之初,就提出以高中档为主的经营策略,尽可能和其他商品保持“错位经营”,并坚持走品牌兴店之路。一楼食品百货商场引进的北京同仁堂专柜,以其全国著名品牌及百年老字号的形象,在保健品市场奠定了品牌地位。去年8月份改建超市后,引进了一些国外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戴梦得购物中心二年来在开展各类商业促销活动的同时,积极开拓经营思路,在商业促销活动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文商结合,以文促销。他们里同广场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举办了戴梦得戏曲专场、时装表演、迎国庆员工文艺演,以及前不久的店庆二周年文艺演出等广场活动,还积极配合市政府广场文化年活动,不仅为企业孕育了底蕴另外浓厚的文化气息,也为商场集聚了大量的人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戴梦得购物中心通过了宣传,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深受市民的好评。他们为了将企业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开业二年来不断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
为方便服务消费者,今年3月加入了市消费者协会,处理投诉完结率100%。因此被评为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售后服务也是戴梦得购物中心的一大特色,他们坚持推行大件商品免费送货服务,为做到让顾客满意,还改“送货上门”为“送货进门”,使优质服务受到市民的认可和好评。
店容店貌是企业的第一形象,它是企业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的象征。他们始终把卫生工作当作重要工作来抓。一进大门明亮整洁的商场形象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戴梦得购物中心还很重视党、工、团工作。他们通过观看《生死抉择》这部反腐败影片,增强了大家防腐拒变的自觉性。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投资咨询意见。具体而言,本报告体现如下几方面用途:
——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
—— 用于申请土地
——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
——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
——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
—— 用于上市募投
——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
——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
—— 用于企业节能审查
—— 用于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 用于安监部门对项目进行安全审查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第一部分 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第三部分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 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 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第七部分 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 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部分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十二部分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商场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商场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
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商场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商场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商场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商场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商场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商场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商场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商场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商场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商场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商场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商场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商场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商场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商场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商场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商场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商场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商场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商场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商场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商场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商场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商场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商场项目建设地
(一)商场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商场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商场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商场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商场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商场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商场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商场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商场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商场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商场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商场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商场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商场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商场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商场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商场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商场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商场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商场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商场项目总投资估算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商场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商场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商场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
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
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
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商场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收益率ROI。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金净利润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商场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商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 厂址选择报告书
4、 资源勘探报告
5、 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 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 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 工艺流程图
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必须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各类职业院校数量的剧增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更是千差万别,用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使全体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从《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来看,学生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但数学基础十分薄弱;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弱;学生对于自认为有用的知识,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但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对于自认为无用的知识,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适用于高职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把学生分为A(提高)、B(发展)、C(跃进)三层;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分层目标呈现问题,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其次是根据各层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先解决共性问题,从基本要求步步递进、再次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程度加以启发,分类指导。分层递进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目标是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尖化;原则是整体性、主体性、激励性;方式是科学分层、因材施教、评价鼓励、调整层次。现针对《经济学基础》课程中《需求价格弹性》这节课的分层次教学谈谈我的想法。
一、制定分层次要求的教学目标
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主要面向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专业开设《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为学生在此之后对金融学、财政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起到理论铺垫作用。
《经济学基础》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不断学习的主动性。
《需求价格弹性》作为《经济学基础》课程中的任务三第一节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分为三个层次,知识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并分析商品的弹性特征;能力目标: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需求弹性理论在现实经济中实际应用;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得学生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钻研务实的工作态度,并提升服务于社会的职业能力。
二、课堂讲授分层次
这一环节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运用讲授法,通过文字表述向学生介绍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接下来,教师要求B层次(学习水平中等)学生和A层次(学习水平较高)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式教学,依据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推导出其公式:需求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案例强化分层次
在这个环节,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并从需求价格弹性的理论知识入手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案例中谷贱伤农的原因。具体方法如下:
让C层次学生根据总收益的公式R=P*Q(R:总收益,P:价格,Q:需求量)对粮食价格高、低时的总收益分别计算,并比较大小,得出粮价下降会导致总收益下降的结论。
让B层次学生根据需求缺乏弹性的曲线图(图1)分析:图形面积S1 与S2分别代表粮食价格高、低时的总收益,通过比较可以推导出S1> S2,得出粮价下降,则总收益下降。
让A层次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思考,出于生理需要,粮食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粮价下降并不能带来需求量的大幅增多;另外,还可以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思考,由于粮食属于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消费的有限性,使得粮食属于需求缺乏弹性商品。在这个环节,三个层次学生用不同方法共同得出一个结论:粮食丰收,价格下跌,增产≠增收,即:谷贱伤农。
四、考核与评价分层次
考核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到超市、商场实地考察,针对薄利多销(谷贱伤农的反例)书写考察报告,完成自主学习。其中体现分层次的特点:C层次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只需通过考察得出哪些商品能够实现薄利多销;B层次学生需要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分析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A层次学生不仅需要完成B和C两个层次的作业,还要设计出实现商品薄利多销的销售方案。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效果的优劣,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其中:A为优,B为中,C为差。不管评价结果为哪个等级的学生都应该受到教师的正面强化,从而激励他们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互帮互助,使得A层次学生积极带动B、C层次学生,形成正能量的学习氛围。
一、考察见闻
1、城市印象
这次考察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是台北市。台北市为台湾省省会城市,其位于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是台湾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考察参观了台北最高的101大楼,在88层顶楼平台鸟瞰了台北市全貌,领略了台北的都市繁华。夜宿台北圆山饭店。圆山饭店建筑外观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气势雄伟,色彩鲜艳。台北的经济鼎盛期在上世纪80年代,现在从城市建筑外观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繁荣,如今的台北建筑有些略显陈旧,但是不失格调,显示出低调的精致。城市管理水平很高,市容整齐洁净,交通秩序良好。路上虽然车水马龙,却听不到喇叭鸣叫声,人行横道上人车相让,秩序井然,也不见有行人乱窜马路,几乎看不到塞车现象。台湾城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骑摩托车的很多,且人人佩戴头盔。常见路边、商场外边整齐停放着摩托车,未见车轮前后胎上加固防盗锁的,问导游方知,台湾的治安较好,几乎很少发生丢车现象。市政建设设计显示出人性化,功能齐全,方便民众。城市街道的盲人道、残疾人车道都考虑的十分周全,厕所设计考虑了残疾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台湾人整体素质较高,责任意识很强,礼貌待人。在公共场所,宾馆商店,遇见的台湾同胞都是感觉很亲切。我们逛街逛商场,难免经常问路,指路人都非常友好。上街购物,无论是询价讨价、买与不买,他们始终不急不怒,耐心接待,即使没有做成生意,也是热情相送。台湾民众在公共场合都很安静,即使是人多时,说话声音也很小,看不到喧闹的情景。
2、生态环境
台湾感受最深的还有一大特色是生态环境优美,所到之处,青山碧水,绿意葱葱。如我们考察的日月潭和阿里山,天然的山水和祖国大陆很多地方相差不多,但是,我们很多地方的水没有那么清,天没有那么蓝。台湾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应该与政府、民众重视环保分不开的,据了解,台湾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早于大陆,政府十分重视对民众的环保教育和要求,多年前就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生态保护政策和以国家公园为基础的生态保护体系。同时,城市中的闲置土地由政府出面予以整理,并将其绿化,打造城市中的活化绿地,提供市民休憩使用,到该块闲置土地建设时,再去按规划建设。人行道设置不宽,够人流通行就行,腾出空间加设绿篱、绿带,栽植高低相配树种;建筑物周边有空地就绿化,凹进去的建筑有空隙就绿化,绿化体现得处处都是。
3、传统文化
踏上台湾的土地,看到的是中国字,听到的是汉语,吃的是中餐,喝的是乌龙茶,唱的是中国戏,感到非常的亲近,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分外的重视和传承。而两岸相同的文化,相同的习俗体现在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说两岸文化习俗上的一致,首先是语言文字上的一致,在台湾把普通话称为“国语”,这本身就反映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要说两岸文字上有何差别,则大陆简汉字多一些,台湾繁体字多一些。二是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在台湾中小学,汉语、国学、毛笔书法都是必修课。加上教育和升学考试也都一定程度受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的影响,使得汉文化在台湾深入民心。三是宗教在台湾的盛行。一路所见最多的就是庙宇。共同的文化基础,必然产生相同的宗教现象。妈祖是台湾民众信徒最多的神灵,这和我们大陆沿海地区的情况非常相似。四是两岸人民在生活习俗上高度一致。台湾也是祖国大江南北名小吃的汇聚地,台湾的烹调艺术、饮食习惯、传统菜肴几乎和大陆一个样。
4、农业产业
在台湾的短短几天时间里,走过了好几个县市,发现其农业基础非常好,产业化程度也非常高。一是区域特色明显。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我们一路走来,在每个地区都品尝了当地的特色水果和水产品。二是农业功能多样。台湾农业在转型过程中,逐渐向二、三产业延伸。随之兴起的旅游观光农业成为台湾农业的新亮点。三是产业链条健全。台湾农产品的深加工处理程度很高,并且拥有发达的农产品运销网络。四是科技水平较高。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考察中我们参观了一家名为台畜的肉制品深加工企业,其丰富的产品线和自主研发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感悟体会
1、精细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台湾的城市面貌相比我们的城市面貌显得有些陈旧,他们的城市建设高峰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经济辉煌时期,但是在陈旧的城市建筑外观背后,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精细化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水平。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品质成为城市间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县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通过以较少的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实现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重视城市管理,来提升我们的城市品位,并可以借鉴台湾高度重视细节的管理方式,实现高水平建设,精细化管理,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空间基础。
2、突出以人为本,制定城市规划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在城市规划布局上科学布局工业园区与商业区、居住区,最大限度避免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时,通过优化项目周边环境回馈社会公众,以争取周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城市设计上更加注重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规划设计出更多的学习休闲场所,合理搭配绿地和建筑,科学摆放高层建筑,注重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细节设计,让人有亲近感,满足市民、游客和投资者的需求。
3、锻造空间品质,延续文化传承
城市街道、广场、街头绿地等都是人们体验城市的直接载体,是人们享受城市生活,领略城市魅力的公共空间。台湾在城市公共空间的锻造方面具有很好的经验,林萌街道,街头绿地随处可见,城市雕塑制作精美,都反映出城市高雅的格调和生活品质。而通过这些公共空间使人们直接感受到城市的亲和力、魅力。我们*县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可以充分结合这些特征,打造特色片区、街区。建立主题雕塑,在城市建筑中注入文化元素。结合城市绿化,利用水石花树、亭台楼阁、雕塑小品等元素创造意境,体现历史、文化、艺术、人文、地理等内涵,使城市呈现出特色美、舒适美,给市民以美的享受和自然情操的陶冶。
4、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
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台湾,环保意识特别强烈,市民已经养成了低碳生活的习惯。我们*虽然现在生态环境总体不错,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难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就启示我们要强化生态为先的理念,要立足现有条件,做大水文章,做足绿文章,唱好绿色戏,打响生态牌。特别是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鼓励理性消费、绿色消费,使城乡居民养成节能节水节材的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注重节约、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强化教育优先、示范引导的理念。加强社会文明素质教育,使孩子、学生从小养成讲卫生、知礼仪、守规矩、爱自然的良好习惯。发挥党团员、公职人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示范作用,影响带动社会各阶层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对公众场合吸烟、垃圾不分类乱扔、随地吐痰、横穿马路等行为,进行立法规范,督促市民养成好习惯。
一、 日本茶叶发展概况
(一)生产现状
日本全国现有茶园面积5万hm2,总产量8.98万吨,茶农约24万户,主要分布在静岗、鹿儿岛、三重等8个县,其中静岗县占41.5%,鹿儿岛占16.3%,三重县占6.8%。茶树品种比较单一,薮北种占83%,所以采摘高峰期相对集中,给采摘和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日本茶叶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供应本土消费。
(二)茶叶加工
日本20世纪20年代就有简单的精揉机用于茶叶加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茶机械已很先进,不仅台时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茶叶加工基本上都由高度自动化的蒸青生产线来完成。一般每套蒸青机一年仅开工40-50天,由于造价高,茶农以每15-20户联合购置一套。极少量的高档玉露茶由熟练工人手工制作。手工茶每100克卖价高达3万日元,是机制茶价格的10-100倍。
(三)茶园管理
日本茶园90%属于农户所有,其他所有制的茶园仅占10%。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茶园管理现代化,园貌整齐化一,树势健壮,单产高,效益好。
1、种植规格:行距180cm,株距30cm。其中单行种植的,每0.1hm2种植1230株;双行种植,每0.1hm2种2460株。投产园树高控制在80cm,耕作行30cm,采摘、修剪和园间管理十分方便。
2、施肥:茶园施肥量比较大,肥料投入约占整个茶叶生产成本的30%,一年施3次,其比例为:春季30%、夏季40%、秋季30%;肥料种类较多,主要有硫氨、过磷酸钙、碱基钾肥、硫基甲肥、石灰窒素、油粕、鱼粕、被覆尿素、骨粉等。由于大量使用有机肥,所以土壤结构极佳。
3、水分管理:主要茶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树,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加上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人工给水系统较为完善,主要有滴灌、喷灌,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
4、病虫防治:日本消费者非常重视茶叶的安全与卫生,但与欧盟相比,显的更客观、更现实。有关部门对市售茶叶的卫生检验是检测茶汤,而不是检测干茶,所以检验比较容易过关。在生产实际中,农药用量也比较大。我们参观的茶园基本未见病虫为害状,却发现很多天敌群落,说明在农药品种选择及其用药方法、安全间隔期的掌握等方面比较科学合理。对茶树为害最普遍的是茶小绿叶蝉和炭疽病,其它大虫类发生率较低,在用药方面首先使用生物农药及荷尔蒙性诱剂,其次才用化学农药和其它物理方法捕杀。由于受性诱剂和生物农药专一性和时效性的局限,导致防治成本较高。一般可占毛茶产值的10-15%。以2000年为例,平均亩产值约20.5亿日元,病虫害防治成本为2-3亿日元/亩(约合人民币1300-2000元/亩)。
关于有机茶,他们的态度,一是不提倡、不推广;二是茶农自觉去做,政府可以在经费方面予以补贴和支持;三是实行有机食品JAS标识管理,严格认证。目前有机茶园只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有零星分布,面积很小,几乎不成比例。之所以如此,他们认为只要遵守《食品卫生法》,茶叶的饮用是安全的,从技术上讲,茶园不使用化肥容易办到,但不用农药是很困难的。而且有机茶通常只采“一番茶”(即一批次),从产值来讲也不太合算。
(四)新产品开发
日本对茶叶内含物的机理研究有一定深度,所以在茶叶产品的开发利用方面也卓有成效。茶叶除了常规泡饮之外,新开发的产品主要有四大类:一是茶饮料。日本最早开发成功罐装饮料,而且市场销售量迅速扩大。1993年绿茶饮料产量仅26.6万立升,到2001年已增长到142.1万立升,8年时间产销量增长了5.34倍。茶水饮料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解渴和补充水分的最主要保健饮品之一。二是茶药品。由于茶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癌、抗菌等功效,生产提取的茶多酚等药品在医药保健上得到广泛应用。三是茶食品。在市场上销售的茶食品花色品种较多,如茶糖、茶饼干、茶面食、茶冰淇淋等。四是工业用品。有茶化装品、洗涤用品、茶袜子、茶T恤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
(五)茶叶销售
日本是绿茶生产国,老百姓习惯喝绿茶。日本茶叶流通多元化,买卖方式多种多样。在东京等大城市及非茶叶产区,茶叶产品主要从超市和大商场的茶叶专柜中购买,许多地方难得看见茶叶专卖店。但在主产区,茶叶专卖店比比皆是。茶叶专卖店不仅销售茶叶、茶具,而且还经营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文化用品。据悉有60%左右的茶叶产量是通过批发商销售,余下部分则从不同渠道销售。进口的乌龙茶主要用于加工成茶水饮料,在宾馆、码头、车站、机场及大街小巷都设有自动售货机。
(六)茶叶供需
2001年日本茶叶总产量为8.98万吨,进口绿茶1.77万吨,出口0.06万吨,国内销售为10.69万吨,人均消费1174克,绿茶自给率为84%,在1.77万吨的进口绿茶中,95%来自中国,5%来自越南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乌龙茶完全依靠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供给,红茶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预计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茶叶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日本国内茶叶消费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七)茶文化和茶旅游
日本是文化盛行的国家,比较重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展。在茶文化方面,最为突出的是日本茶道。据称,他们的茶道是完全保留了我国唐代的茶艺,通过千多年的历史考验,现已深入人心,广为传播。这也是中日人民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二、考察的收获与体会
日本人多地少,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低。虽然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但他们对农业高度重视。2000年12月,针对农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了新的林政改革大纲,积极推进农林水产行政改革,重新确立了农林水产省新的历史使命:一是保持农林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确保食物的稳定供给,争取食物自给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2010年的45%左右,进一步改善饮食结构,要在以大米为主食,保持畜产品和油脂类消费稳定的同时,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消费。三是振兴农山渔村。四是发挥农林水产业的多方面功能。五是保护培育森林和重要的水产资源。
茶叶生产虽然占日本农业的比重不大,但却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叶产业。
(一)区域布局相对集中。日本茶叶主要集中在静岗、鹿儿岛、三重三个主产县。这三个县的茶园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4%,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4.6%。其中静岗县茶园面积占全国41.7%,产量占全国的44.1%,茶叶产值占当地农业产值的20%以上。国家的茶叶研究机构、茶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着名的茶文化及茶旅游设施多分布于此,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文化氛围和产业优势。相比之下,我国茶叶分布零星分散,优势区域还未形成。
(二)产品多元化。日本的茶产品除了传统的煎茶、番茶、焙茶、玄米茶、玉露、抹茶外,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目前销量已超过矿泉水。食品商店中茶食、茶面、茶糖、茶羊羹等产品琳琅满目。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数百种。茶叶有效成份还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另外,融茶道、茶历史、茶科技于一身的茶文化、茶旅游,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文化品味,而且对宣传茶叶,促进茶叶消费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因如此,日本茶叶消费水平相当高,人均消费量是我国的3倍。对我国来讲,加大宣传,引导消费,扩大内需的潜力相当大。
(三)科技含量高。一是茶树无性系良种比例高达92.1%,且茶园普遍施行秸秆还田、行间覆盖、安装防霜设施等措施。所有茶园整齐划一,叶色绿,叶层厚,单产高。全国平均单产高达120公斤/亩,是我国开采茶园平均单产的2倍多。二是生产标准化程度高,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田间耕作、施肥、植保、采摘、运输以及加工、包装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是加工过程管理的工业化,原料不落地,产品卫生得到了保证。
(四)对茶叶农残问题持客观科学的态度。日本是个市场经济很发达的国家,经济生活中严格执法。对于茶叶农残问题的态度是很自信和客观的。一是认为国内生产企业、农户都依法行事,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上市茶叶的质量是符合标准和安全的。二是国内农药企业生产出售的农药都是经过安全风险试验的,只要严格按说明使用即可。三是对于世界某些市场的特殊要求,认为如果要出口到这些地区就要按人家要求做。因此,日本并没有一味去追求发展有机茶,而是实事求是地认为只要符合《食品卫生法》即可。对于进口的茶叶也是同样。社会上没有人为就农残问题进行炒作,反而是大力宣传饮茶有益健康,特别是本国生产的绿茶,从而保持了茶叶消费量的稳步增长。
另外,日本茶叶产业呈现一些新的动向:一是更加重视茶叶高品质生产栽培技术和减少农药、化肥施用的环境保全型生产技术。二是大力提高省力、降低成本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三是加强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研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发茶叶新用途。四是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增加茶叶消费。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几点建议
我国茶叶生产与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生产绿茶为主的国家,国民都有饮茶的习惯,对茶叶的保健功能都有共同的认识。虽然日本茶叶引自中国,但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我国茶叶生产实际,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区域化重点开发。要利用茶叶区划成果,尽快组织制定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茶叶优势产区和龙头企业。加快茶树品种改良步伐,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进一步推进名优茶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大力推广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采摘和机制名优茶,加快加工机械和设备的技术改进;注重品牌建设,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
(二)加快产品多元化开发步伐。一是鼓励茶饮料的生产和开发,把茶饮料培植成为饮料行业的一大支柱。二是继续支持茶多酚、茶多糖、茶咖啡碱等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大力开发茶叶新用途,提高茶叶附加价值。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Entec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各类事故和各类建筑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得到一组关于灭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设施规划的国家指南。对于各类事故和建筑设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国家水平上的风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国家指南确定后,才能提供一套评估工具,各地消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在国家规划要求范围内,对当地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并对灭火力量进行相应的部署。该项目要求针对以下四类事故制定风险评估工具:住宅火灾;商场、工厂、多用途建筑和民用塔楼这样人员比较密集的建筑的火灾;道路交通事故一类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种救援的事故;船舶失事、飞机坠落这样的重特大事故。
第三个阶段是对使用上述评估工具的区域进行考查,估算其风险水平,与国家风险规划指南对比,并推荐应具备的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ThomasF.Barry,P.E.Risk-informed,Performance-basedIndustrialFirerotection.
TennesseeValleyPublishing,2002.
&n2、HB142-1999Abasicintroductiontomanagingrisk:AS/NZS4360:1999
3、ISO8421-1:1987(E/F)
4、RichardW.Vukowski,FireHazardAnalysis,FireProtectionHandbook,18thedition,1995.
5、Brannigan,V.,andMeeks,C.,“ComputerizedFireRiskAssessmentModels”,JournalofFireSciences,No.31995.
6、NFPA101AGuideonAlternativeApproachestoLifeSafety.2000edition.
7、赵敏学,吴立志,商靠定,刘义祥,韩冬.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价,安全与环境学报,第3期,2003年
8、李志宪,杨漫红,周心权.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技术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第12卷第2期:30~34.
9、FireSuppressionRatingSchedule,ISOCommercialRiskServices,1998edition.
10、NFPA1710:ADecisionGuid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reChiefs,Fairfax,Virginia.2001.
11、Entec,ReviewofHighOccupancyRiskAssessmentToolkit.23August2000.
12、李杰等.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95年第二期:99~103.
13、Informationonthe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USFA,1999.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Entec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各类事故和各类建筑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得到一组关于灭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设施规划的国家指南。对于各类事故和建筑设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国家水平上的风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国家指南确定后,才能提供一套评估工具,各地消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在国家规划要求范围内,对当地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并对灭火力量进行相应的部署。该项目要求针对以下四类事故制定风险评估工具:住宅火灾;商场、工厂、多用途建筑和民用塔楼这样人员比较密集的建筑的火灾;道路交通事故一类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种救援的事故;船舶失事、飞机坠落这样的重特大事故。
第三个阶段是对使用上述评估工具的区域进行考查,估算其风险水平,与国家风险规划指南对比,并推荐应具备的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ThomasF.Barry,P.E.Risk-informed,Performance-basedIndustrialFirerotection.
TennesseeValleyPublishing,2002.
&n2、HB142-1999Abasicintroductiontomanagingrisk:AS/NZS4360:1999
3、ISO8421-1:1987(E/F)
4、RichardW.Vukowski,FireHazardAnalysis,FireProtectionHandbook,18thedition,1995.
5、Brannigan,V.,andMeeks,C.,“ComputerizedFireRiskAssessmentModels”,JournalofFireSciences,No.31995.
6、NFPA101AGuideonAlternativeApproachestoLifeSafety.2000edition.
7、赵敏学,吴立志,商靠定,刘义祥,韩冬.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价,安全与环境学报,第3期,2003年
8、李志宪,杨漫红,周心权.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技术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第12卷第2期:30~34.
9、FireSuppressionRatingSchedule,ISOCommercialRiskServices,1998edition.
10、NFPA1710:ADecisionGuid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reChiefs,Fairfax,Virginia.2001.
11、Entec,ReviewofHighOccupancyRiskAssessmentToolkit.23August2000.
12、李杰等.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95年第二期:99~103.
13、Informationonthe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USFA,1999.
赴西北培训考察团留影
一、西北两省、区自然环境概况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我国西北边陲,国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东北与蒙古,西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邻,边界线长达5600公里,是我国边界线最长的省区。到2000年底,全区人口约1700多万。气候环境是大气干旱和水资源不足。由于新疆远离海洋,地形为三山夹两盆,高山环绕,所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旱。
新疆现已发现122种矿产。其中居全国首位的有:铍、白云母、钠硝石、陶土、蛇纹岩等。全疆地表水年径流量约88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252亿立方米,冰川面积2.4万平方公里,储水量25800多亿立方米。日照时间长,年均2600 ~ 3400小时。
2、甘肃省地处中国西部内陆,黄河上游,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西连青海,新疆,北邻内蒙古,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海拔:1000-3000米,土地总面积45.5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53万公顷,人均2.17亩,草原1664万公顷,森林426万公顷,木材积蓄量2亿立方米。另外还有宜农荒地100万公顷,宜林荒地666万公顷,宜牧草山草坡467万公顷。
甘肃省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严重缺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这里每年黄河泥沙超过5亿吨,占黄河流域年输沙量的三分之一。
与新疆环境宣教中心合影
二、西北两省、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㈠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绩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洲面积由解放初的1.3万平方公里增加到7.0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由当初的1800多万亩扩大到5700万亩。全区已有4个地(州)、60个县(市)、农垦128个团场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其中25个县(市)实现了平原绿化,使85%的农田得到了林网的有效保护;和田县因治沙业绩突出,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已从1998年的1.68%提高到目前的2.1%,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0.75%提高到了14.95%。全区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保护区总面积为1025。23万公顷,约占自治区总面积的6。17%。
2、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进展良好,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工程、长防长治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风沙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生态县建设综合治理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工程和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九大工程。甘肃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4 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 1600 万公顷,人工造林 3.8 万公顷,人工种草 2 万公顷,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农林牧业的全面发展。干旱少雨是甘肃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多年努力,甘肃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 294 座,水库总容量 21 亿立方米;建成大中小型机电提灌工程 7460 多处,使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120 万公顷。甘肃中部的干旱山区,成功实施了雨水集流工程,基本解决了中部 113 万人、119 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甘肃省已完成退耕还林还草 87.95 万亩,占国家下达试点任务的 97.7%,完成造林 177.12 万亩,占年计划的 90.9%。
㈡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新疆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生态系统脆弱,系统抗逆性较差,抵御生态环境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主要表现在:
⑴ 新疆绿洲面积不断拓展的同时,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 168.8 平方公里的但局部地区植被仍在减少,速度扩展,绿洲内耕地次生盐渍化面积以每年 0.7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⑵ 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使绿洲内大气降尘居高不下,灾害性天气对绿洲的侵蚀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1997 年,新疆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5 亿元,1998 年为 59.18 亿元,1999 年为 64.44 亿元,分别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3.7%、4.35% 和 5%。
⑶ 矿产开发对土地植被的破坏和对水环境的污染使开发后地貌无法恢复,恢复面积只占破坏面积的 4.5%,而治理面积仅占恢复面积的 12.6%。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新疆推广农膜技术以来,农膜覆盖面积 1999 年达到 133.3 万公顷,用膜量达到 8.4 万吨,残留率按 24% 计算,一年残留 2.02 万吨。
⑷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使许多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已达 320 公里,其它小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⑸ 植物资源中甘草面积目前正以每年 2.4 万公顷的速度被破坏,雪莲、贝母、肉苁蓉等药用植物资源的储量迅速减少,特有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也在锐减,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⑹ 新疆森林覆盖率虽逐年增加,但局部地区植被仍在减少,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林面积减少到 54%,准噶尔盆地的荒漠梭梭林面积减少了 69%。
2、甘肃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类型复杂多样,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的影响,所面临的诸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旱灾、沙尘暴等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是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⑴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7.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83.49 %,每年输入江河的泥沙量6.44亿吨。
⑵ 沙漠化仍在发展,土地盐渍化蔓延,沙尘暴威胁进一步加大。全省沙漠化面积约14.2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1.47%。全省5000万亩耕地中,有1000万亩面临沙漠化威胁,盐碱地面积已达10.7万公顷,成为灌区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⑶ 天然林保护任务艰巨,植被覆盖率增长缓慢。由于过度开发,人为破坏,以及自然退化,天然植被覆盖率低下,森林覆盖率9.37%,比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16.55 %低7个百分点。
⑷ 草原超载过牧,大部分草场趋于退化。全省草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6.62 %,为全国5大牧区之一,目前受到严重退化、沙化和盐碱化这“三化”的威胁,90 % 以上出现了不同程度退化,中度以上退化的达到33%。
⑸ 生物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使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和遭受破坏,加上一些地方滥捕、滥猎、滥采屡禁不止,导致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⑹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由于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失调,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乡镇企业“三废”污染防治进展缓慢,化肥、农药、地膜及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范围扩大,危害严重。
与甘肃环保局交流经验
三、两省、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㈠ 新疆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1、强化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围绕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等多种手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深入进行、环境区情教育,不断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加强领导,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按照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落到实处。层层推进各级政府任期和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资源开发项目的管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内容纳入责任状。
3、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自治区及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都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责任。在自治区实施大开发的过程中,各有关部门都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在开发建设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各级法律法规,坚决禁止和取缔各种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非法开发建设活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5、分类指导,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分区推进。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紧紧围绕重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制定保护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分区推进,以此带动和推进全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6、加大科研支持能力,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能力。
7、增加生态保护投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要遵循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发展的方针,切实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逐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比重。
8、积极开展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坚持经济与技术合作并重,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生态环境管理经验,推动我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
㈡甘肃省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⑴大力实施节约、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各项措施。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坚持地表水、地下水和天然降水三水齐抓,大中小工程并举,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兴修小型水利,鼓励农民以多种方式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设施,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办水利。大力推广节水和工业、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⑵ 抓好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方针,在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恢复扩大面积,把生态建设同调整农业结构、扶贫开发、发展地方经济结合起来,通过政策激励、机制创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抓好天保工程和治沙止漠工程。
⑶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充分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更多地采用高新技术发展环保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防治污染的能力。
⑷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依法对水、基本农田、矿产、森林、草地等重点自然资源进行强制性保护。
⑸ 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以顺应自然规律和量力而行为原则,做到了适地适树适草,有水有树,树随水走,先易后难,先近后远。
⑹ 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的同时,修订并完成《甘肃省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开展了黑河上中游和黄河玛曲两个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试点工作,加强了对乡镇企业和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对自然保护区贯彻《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执行情况和秸杆禁烧、严禁采集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麻黄草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有效地遏制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嘉峪关
四、环境保护宣教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情况
1、新疆自治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和与环保相关的纪念日开展形式各异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注重与新闻单位和外界的合作,开展警示教育和法规宣传,努力扩大宣传范围;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网页进行宣传;结合地方特点,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活动,确定了乌鲁木齐市实验中学为参加全球开展中小学环境学习与观察计划的备选学校;二是做好环保技术人员再教育和环保干部岗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环保人员素质。近年来,共承办各类环境管理培训班20期,受教育及培训人数过千人;三是充分发挥《中国环境报》新疆记者站的龙头作用,努力拓宽宣传渠道;四是认真做好环保产业协会工作,推动自治区环保产业的持续发展。
2、2002年,甘肃环境保护局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制定下发了《甘肃省2001年—2005年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召开首次全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会议, “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了以“两会”(首次全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首届西部绿色环保成果、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两周”(省城环境监护周,全省百万中小学生警示教育环境监护周)“四绿”(兰州市绿色文明商场创建活动,绿色文明在雄关,绿色旅游在天水,绿色文化在庆阳)活动为重点的系列宣传活动。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咨询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700余次,各种宣传媒体专题栏目播发环保类新闻稿件1200余篇(条),500万人直接受到环境教育。甘肃省环境保护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成立挂牌,有300余人参加培训。学校环境教育得到加强,有两所中学被评为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
天山
五、几点体会
为期十天的培训考察给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较深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本省与西北地区同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有共同和不同的方面,但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和进步。
2、对于西北地区而言,本省的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好,但不应满足现状,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搞好规划,增加投入,扎扎实实搞好工作。
3、生态建设是永恒的主题。目前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河流断流、湖泊枯竭趋势日益加重。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开发的根本所在,我们要站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度,实施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坚持治理和保护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