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银行行长任职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开资料显示,张东宁1996年加入北京银行,历任培训部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上海分行行长、党委副书记、副行长等职务。
对于严晓燕的继任者张东宁,北京银行董事会亦一致评价认为其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经历北京银行内部多个岗位的锻炼,展现了出色的能力,且熟悉北京银行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是北京银行行长的合适人选。
张东宁亦表态,将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企业使命,坚持稳健经营,加快战略转型,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把北京银行打造成为一家服务领先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
但考虑到张东宁接任行长一职仍需要履行任职考试、监管部门审核批准等程序,为保证各项工作的平稳过渡和有序交接,该行董事会议决定设立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晓燕仍需履行行长职责,并与张东宁做好交接工作,确保该行各项具体事务及发展战略的顺利延续,但公告未明确过渡期有多长。
裴长江 离任华宝兴业总经理
根据华宝兴业基金最新披露的公告,其总经理裴长江因个人原因已于2013年7月31日离任,Huang Xiaoyi Helen(黄小薏)女士将担任公司总经理,待中国证监会核准后生效。
裴长江为华宝兴业创始元老,曾任上海万国证券公司闸北营业部经理助理、经理,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管理总部副总经理,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纪总部副总经理,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总监。
华宝兴业基金表示,上述变更事项,已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已按规定向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报告。
翟墨 驶入海域
从8月3日晚开始,中国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驾驶帆船驶入海域,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他在微博上,“是世界上最美丽也是最难上的岛。”据悉,在翟墨驾帆船驶往过程中,中日双方出动船只近距离行驶,一度有交锋。“我试过几次,想登上,也想下船游过去,但是方方面面的事情,没法做了,船整个都被控制了。”8月6日,他驾驶着“姜太公号”返航,并表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看时机,我肯定还会再去的。其实不仅,包括南海,都可以去。”
阿迪力 “高空王”横跨珠江
9月1日的《股份认购协议》将平深整合大幕拉开。对于理查德来说,整合之旅开始得更早。
5月11日,平安集团内部通告,平安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辞去行长职务,赴任深发展董事长特别顾问,其行长职务由副行长叶望春。
仅此前四天,平安集团刚刚将新桥投资所持有的5.2亿股深发展股份过户至名下,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当时,平安收购深发展的第二步――深发展向平安寿险的定向增发尚未完成。
与理查德一同空降深发展的还有平安银行常务副行长陈伟、平安银行行长助理都江源、平安数据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林德云。
“其实整合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整合前人们的设想。”理查德在入职深发展一个月后向内部员工直言不讳,喻意自己的提前到来有着稳定人心的前瞻动因。
其时平深整合的资产重组方案、内部组织架构方案尚未确定。平安集团四高管进入,让业界确信人事、财务、运营、后援IT等方面的整合行将启动。
如今,平安集团即将拥有深发展52.4%的绝对控股权,平安银行90.75%的股权将注入深发展。理查德的深发展行长身份即将转正。
9月6日,在曾为鹏城标志建筑之一的深圳发展银行总部大楼,理查德在32层会议室接受了《财经》记者专访,解析两行整合要略及深发展未来方向。
“平深两行是整合,不是重组。”理查德表示,业界没有必要担心两行未来在资产、业务重心、人力资源等层面可能产生巨大震荡。
相较于四年前的见面,这位高个子英国男人两鬓已略显微白。五年前,有着20年花旗银行经验的理查德,加盟平安集团任首席金融业务执行官,意在收购广发行后施展宏图。不料,平安集团未能在广发行并购案中胜出。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深圳市商业银行――深圳平安银行――平安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理查德的行长头衔伴随着平安集团的银行之路,变了又变,直至踏上深发展这个更广阔的舞台。
“我喜欢写实的东西,不喜欢写主观认识和很长的报告;我喜欢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提出,口]题。如果5分钟能说清楚事情,就不要说30分钟。如果我们已经达成了统一的认识,作出决定,那就快去做。”理查德以自白的形式,试图宣告他所主导的两行整合行事原则――高效而务实。
最快整合,最小阵痛
《财经》9月1日的公告称资产合并只是两行整合的部分后续还将进行哪些层面的整合可有具体时间表?
理查德一旦召开第二次董事会,我们就可以开始思考具体的规划工作。这需要两行人员共同参与。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这些工作会在下个月开始。 关于完成整合的时司表,这取决于你对整合的定义。我认为,首先是把两行放在一起,这可能需要一年的时司。这也是监管的要求。但把两行放在一起,不能算整合,最多只能叫合并。
实际整合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层面是两行的政策制度、组织架构、产品、服务等整合,这些可能会在半年内完成。第二层面是IT的整合,这会持续比较长的时司,可能需要一年半。第三是文化的整合,就是两行人员感觉融合在一起,这可能需要一年时可。
《财经》:确保整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理查德两行整合的过程很复杂,因为两家银行规模都很大。两家银行的资产组合都很好,我们在整合过程中就不需要做很多信贷重组。
要真正地能够完成很好的整合,需要做好三个关键点。第一,一个细致、具体的整合流程。第二,一个纪律性强、具体的实施计划。第三,各方面的沟通要顺畅。
我们已经有一些很清楚的原则。比如:要把两行的优势整合在一起;整合要以客户利益为导向;还要注意稳定性,要控制所有的潜在风险;相关人员不会因整合而受到影响。
《财经》:平安银行由平安集团控股90%,而深发展除了平安集团的股权还有47.6%的其他股东,作为行长,您在未来经营中如何平衡各方股东的利益?
理查德首先,平安集团希望能把银行经营好,这和其他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银行运营有非常清晰的治理架构,董事会是银行经营的重要决策机构,而且有独立董事的存在,这些都是为了平衡股东关系的。
第三点就是关联交易的法律法规。任何银行与集团之司的关联交易都需要关联交易委员会的审批,也需要相应的公告。这三点都可以让各方利益得到平衡。
严控整合成本
《财经》:从年报上。看平安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在中国银行业较高2009年达59.5%净利润从2007年到2009年也徘徊不前甚至下降这是否与规模扩张有关?
理查德在我任职平安银行行长的2006年到2009年期间,平安银行跟深圳市商业银行整合有很多一次性的支出,比如资产打包出售,还有税务的处理等。如果排除这一点,平安银行的利润每年都是在增长的。而且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增长是很强劲的。
关于成本收入比高的问题,是因为我们之前无法预知平安集团会整合一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所以,基于要将平安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性商业银行,我们在IT、新分行的设立、信用卡业务以及整个运营架构方面投入了很多。
在过去一年,平安银行IT的投资已完成,且大部分新开的分行也开始盈利。所以,现在处于银行战略性投入和收入基本要达到平衡的状态。未来,平安银行成本收入比有望逐渐下降,银行利润将逐步上升。
平安银行前期对IT的投入,是有利于两行整合的。比如,平安银行的信用卡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支持较大规模的交易。深发展原本考虑要买这个系统,现在两行整合,深发展会与平安银行共用那套系统。
《财经》:进入扩张期后深发展会否因规模扩张而导致收益率下降平安银行所发生的高成本收入比会否在深发展身上重演?
理查德:目前深发展的利润率是不错的。平安银行的利润率也越来越好。所以,我们确实没有大型的重组计划。
关键的问题是尽快完成整合,而且尽可能地减少引起分裂的因素。整合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但它是一次性的,而且量也不会很大。之后的问题就是银行如何发展,关键是收入的增加。
我希望整合能够增加收入,而不会伴随着成本的大幅提升。对于银行的发展我们还是很乐观的。
《财经》:业界预期平安集团控股深发展后深发展将进入快速扩张期对此有怎样的规划?
理查德:深发展过去受到的最大限制就是资本金问题。平安的投资将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这对于银行意味着两点。
第一,新股东对银行发展有长期战
略目标。所以,银行可以开始思考长期和短期的战略目标。
第二,资本和资本规划的问题。在过去两三年中,中国市场发展得非常快。从长期来看,中国信贷增长速度比GDP增速要快50%~80%。即便回到增长过快之前,信贷增长也比GDP快15%18%。
但深发展在其他银行发展得非常快的时候,失去了一些阵地。现在要把过去失去的找回来。两行合并对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有帮助,比如,银行会快速增加五六家分行。
《财经》:尽管平安缓解了深发展的资本金瓶颈但随着银行快速发展这些资本仍略显不足是否有新的融资计划?
理查德:两家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都是满足最低标准的,而且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或许明年会发债,但目前来看,在合并完成前,不会有大规模的融资。
综合金融优势
《财经》:您谈到信贷刺激政策对银行业发展的机会但现在信贷增长已从去年的超常规回归正常且可能转向收紧,一旦收紧成为现实深发展如何寻求发展?
理查德银行业一直对宏观经济情况很敏感。但是,同银行业整体相比,两行资产都是不错的。而且,深发展将有很多增加中司业务收入的机会。
三年前,平安银行的中间手续费只占全部收入3%,现在占比提升到11%。深发展的中间手续费收入占比大概为9%,而同业的平均水平大概为15%20%。深发展可以引入很多产品来增加这一收入。比如,提升对公业务中的现金管理业务。
现金管理业务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如果我们启动一些新的现金管理产品,然后把这些新业务跟贸易融资联系起来就会非常强。平安银行可能对中小企业产品有更多超前的想法。比如再把现金产品管理跟中小企业客户联系起来,这就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整合还可以把我们的单位成本降低。比如两行信用卡业务会由现在的两套支持系统,变为一套。
新股东也会帮助我们快速增长手续费中司业务。所以,就算外部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应付自如。
《财经》:平安银行的业务重点是中小企业和零售银行现在两家银行整合总体业务重点是否会有调整?
理查德合并后,信用卡业务会一如既往地强势发展,将成为深发展零售银行的旗舰业务。但整个零售业务还有很大的潜力,毕竟,平安集团有5000万的零售客户群。
中小企业战略是很清晰的。深发展的中小企业业务,特别是贸易融资业务很好。而国内贸易业务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有非常强的依赖性。通过这个供应链,大公司带着小公司,并且帮助小公司完成一些融资。所以我们将从这些方面人手,把深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和平安比较好的中小企业业务融合在一起,做更多的交叉销售。这可以为未来中小企业业务搭建一个更坚实的平台。 但是很明显,银行对公业务是很重要的,深发展的资金业务也很有优势。
《财经》:银行业中小企业业务(SME)的标准不尽相同 未来深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定位在怎样的企业规模是否会把门槛放低,比如微小企业?
理查德大家对中小企业的定义确实不一样。你可以把中小企业市场分成微小型、小型、中型,甚至说稍大一点的。也可以按照经营模式的不同,分成贸易商、私营企业。所以,不能一刀切,不能一概而论。
平安银行注重的是中型企业,客户群很清晰。未来两家银行的经营性贷款增长会很快,而且进行分类管理。
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关键是为好的客户提供融资机会,而且充分利用它们的抵押品。对此,我们需要好的风险管理模式、风险评估和贷后管理。并且要求客户经理架构很好,能够通过客户经理了解到潜在的风险和今后的情况。
《财经》:平安集团收购深发展是带着非常明确的综合金融战略目的的那么未来银行板块在集团综合金融层面会有哪些互动?
理查德:银行业务的发展专注两种方式。第一,开发现有客户,不断拓展与已有客户的关系,让客户认为你是它们的主办银行。第二就是开发新客户。
一个最大的潜在优势就是集团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新客户,在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业务上利用交叉销售。当然首先要确保满足监管的要求。
放眼全球,银行已成为金融产品非常好的分销平台。比如在香港,任何一家银行,你都可以得到银行的服务、保险的服务、投资的服务、融资的服务。这些服务都是整合在了一个平台,但是这些都不是银行的产品。
坚持绩效考核
《财经》:当初平安集团整合深商行将其改名为平安银行后出现高离职率副行长级、分行行长和部门总经理级干部大部分离职这会否在平深两行整合中重演?
理查德我不认为现在银行流失率高。平安银行三年前有1800人,现在大概有6000人。大部分高管已经工作了三四年。分行行长层面和总行部门干部相对也是比较稳定的。如果流失率很高的话,要有这样的成长也是不可能的。
目前,深发展的流失率也不高。平安银行与深商行那次不是整合,而是重组。而在重组过程,你所需要的一些人的能力是缺失的,所以就要把有能力的人带进来,进行更替。但现在,平深两家银行是整合不是重组。
《财经》:有人认为平安银行的考核机制不符合银行业的文化。比如天天进行业绩排队、督导所以很多人选择离开这会否对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未来是否会对考核机制进行调整?
温商银行:温州版的企业钱庄
温商银行定位于“特定区域存贷款”,收费会视情况而定,也是能减少的尽量减少,能不收的尽量免收。
温商银行并不是第一家与人们见面的民营银行,但是却因为“正式营业”而成为民营银行史上的首家,而且还带着温州金改的光环。它也确实不负众望,开业一个月的温商银行存款规模超过1亿元,在4月17日总理召集的国务院及银行负责人座谈会上,还被总理“点赞”。
温商银行在今年1月27日召开创立大会暨股东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布了其股东组成。温商银行注册资本20亿元,股东13家。正泰公司和华峰氨纶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分别持股29%和20%。其余11家股东中的奥康鞋业、森马服装、力天房开、富通科技等4家均持股9.9%,余下的股东分5.7%。这些全部是温州本土发展起来的龙头民营企业,基本上涵盖了温州比较主要的电器、氨纶、鞋服、光纤、复合材料和机械产业。这样的组合,似乎是为了将民营银行的定位更加“接地气”一般,各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掺和在里面,打造出温州版的企业钱庄。
目前,温商银行已经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三会一层”治理架构,其中,董事会共有9名,监事会共有3名。董事中,原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兼温州分行行长侯念东行长占有一席,丛培国为独立董事,拥有29%股份的正泰集团占有董事长和副董事长两个席位,剩下的5位都来自于各大股东。
作图
经营管理层:
行长:侯念东 原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兼温州分行行长
副行长:倪朝晖 上海银行杭州分行原副行长
行长助理:施正会 原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
行长助理:程林光 原银监会温州银监分局
首席信息官:袁斌
经营管理层的人员主要还是曾在各大金融机构中担当过要职的,他们往往在行业中颇具口碑,又了解温州地方的经济情况。在银行设立初期,这些人员的经验将帮助银行经营更加有效的走入正轨,但是曾经任职于“宇宙大行”工行的两位行长,是否能开好这艘小船现在还未可知。
这次管理架构的设立与普遍业内不同的是,管理层在董事会的影响。据了解,在我国上市银行中,经营管理团队在董事会往往有两个席位,不少行长还担任副董事长。但是温商银行采用的是董事会主导的方式,可以将董事会提出的决策执行的更为容易,当然,这也是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的一大特点。然而问题就来了,这些董事会成员都是各行业企业的领航人,但是对金融行业工作还是“大姑娘上轿”的状态,没有一线经管人员的约束,是否能将一家银行经营起来也是个问题。
温商银行的经营也在定位有其独道之处。此前,行长侯念东曾表示,“温州民商银行将专注于专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两小”市场,采取进园区、进商圈、进产业链、进农村的‘四进’营销策略。”这些对于从民企中诞生的银行来讲其实并不难,毕竟它的股东可是这些企业上下层产业链中重要的部分。
目前,该行已推出两款信贷产品用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创业和创新。而且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8%,收费项目目前只有“工本费”一项。这是现在大行无法做到的,不仅如此,一些银行在给企业贷款时甚至还存在“先存再贷”、“捆绑理财”等做法。这也是为什么,总理当着众多银行点赞温商银行。
银行人士表示,这样的做法并不容易被效仿,尤其是人力、房租等运营成本颇高的一二线城市。也就是说这可能成为小城市的专利。侯念东行长提出,温商银行今后发展其他业务产品时,收费会视情况而定,也是能减少的尽量减少,能不收的尽量免收。但是这样能行多久就是个未知数,毕竟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温商银行要面对客户“数量多、额度小、风险大”等特点时,如何平衡高昂的运营费用将成为未来重要的课题。
上海华瑞银行:智慧银行
上海华瑞银行:“特定区域存贷款”主攻贸易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且定位于智慧银行。
2月17日,另一家温商系的民营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的首家营业部在注册地上海自贸区内试营业。目前营业部在开展存款、贷款业务,对公对私业务尚未正式启动,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也未开通。
上海华瑞银行注册资本达到30亿元,是由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沪上十余家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均瑶集团与美邦服饰分别持有华瑞银行30%和15%的股份。另外几家股东还包括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赣商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骋宇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建桥(集团)有限公司等在沪民营企业,持股都在10%以下。
目前已经确定,华瑞银行董事会由12名董事组成,这之中除了原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凌涛、原中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朱韬、原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孙文英3位出自银行系统之外,其余6人大多数都有着深厚的均瑶集团背景。也就是说,均瑶集团确立了实际控制人地位。
作图
经营管理层:
董事长:凌涛 原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
董事会秘书:许慧敏 原上海市金融办地方金融管理处副处长、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副主任
行长:朱韬 原中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
副行长:孙文英 原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
行长助理兼首席信息官:孙中东 原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
行长助理兼首席风险官:解强 原上海银行黄浦支行行长
或许因为诞生在上海这个贸易发达,而且人们生活质量较高的大都市,早就它独特的个性。
首先是对公业务,华瑞银行的定位比较有“小资风味”。虽然营业部只是试营业,但是整个大厅的设备却是不逊于大行的“高大上”。
华瑞银行营业厅里安放了四块大液晶屏,而且还是触摸屏,客户可以触摸翻页阅览,上面有银行二维码和针对不同行业的贷款产品,包括租金贷、华瑞优评贷、小额联合贷、超市贷、商票通。还有一块可以让客户玩游戏的。营业大厅中央还有提供客户使用、上网的苹果电脑。处处体现着一种现代化和人性化的味道。
据了解,华瑞银行的首个业务是活期存款业务,除了存款利率上浮了30%以外,它还破天荒的可以由顾客选择自己的个性化账户号(一共13位数字,除了第一位确定为8,其他可由您自行选择)。其他银行连换卡保号一般都不提供,这种可以自己定制的方式似乎格外有意思。美邦服饰董事长周成建也曾表示,美邦希望借助华瑞银行金融平台,更好地整合产业资源,为公司O2O战略服务,促进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其次的对公业务,自然是依托于上海自贸区的优待,比如上海银行业动产质押信息平台。而且作为自贸区,在外贸方面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恐怕这也是主营包括国内贸易(除专项规定),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仓储,金属矿产品销售,能源领域内的技术开发等业务的均瑶集团所看重的。
天津金城银行:主打“公存公贷”
天津金城银行:主打“公存公贷”,同时还将重汽车、医疗卫生、旅游、财政、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六市场作为切入点。
最近成立的天津金城银行是最后亮相的一家温商系民营银行。据说,金城银行最早是1917年由中国近代金融界知名人士周作民在天津创办的,后来和当时的另外三家银行一起被称为“北四行”。百年后,金城银行又重新开业,新的天津金城银行计划在“公存公贷”的模式基础上,未来将探索互联网金融业务,同时还将进入六大细分市场。
金城银行注册资本30亿元,由天津本土民营企业天津华北集团有限公司和麦购(天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14家民营机构共同筹建,包括从事产铜、房地产、零售及金融服务投资、供应链管理及谘询、电脑软件开发等数十个业务领域。其中,天津华北集团和麦购集团分别持股20%和18%,为第一和第二大股东。
目前,以周文起、凌玉兰、胡时俊、高德高、吴小平等14人组成的银行董事会已经确立下来了,其中华北集团、麦购集团各占两个席位。相比温商银行,金城银行的大股东可是值得期待多了。其发起人麦购集团可不是初识金融业,董事长胡时俊及其公司早在2001年就投资了当时的天津农信社,在2010年更名为天津农商行前的增资扩股中,将投资股份提升到6%。算是有一定的经验。
作图
经营管理层:
董事长:高德高 原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分行行长
副董事长:周文起 天津华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行长:吴小平 原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天津金城银行的头衔可多了,它是天津自贸区内唯一一家法人银行,也是北方地区唯一一家试点民营银行,还是一家唯一一家专注于对公业务的民营银行,即我们说的“公存公贷”。
其实,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部分是采用公存公贷的模式,因为这样不需要铺设太多的网点。借金城银行大股东华北集团执行总裁崔莉培的话,“金城银行前期会以服务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主,但随着银行规模的壮大及信誉度的提升,未来也会考虑大企业的融资需求。”
而且其切入点非常明确的指向财政金融、汽车金融、医疗卫生、旅游养老、节能环保、航空航天这6大细分市场,因为这些行业具有抗经济周期的特点,是避免不良贷款的好方式。
金城银行行长吴小平也作出表态,虽然初期定位是对公不对私,但是未来还是不会放弃零售业务,“未来我们零售业务和对公业务大致为‘三七开’,”还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综合金融服务。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纯“潘俊币行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大存小贷” 为特色,无营业网点、无营业柜台,完全依托互联网为目标客户群提供服务。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是第一家试营业的民营银行,虽然是低调开张,但是总理视察了前海微众银行,就足以将这个名字推到舆论的巅峰。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注册资本为30亿元人民币,主要股东为腾讯、百业源、立业集团,持股比例30%、20%、20%,此外还有深圳市淳永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横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光汇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化美林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信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共7家。
微众银行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设9席和3席。董事会中,包括董事长顾敏、总经理(行长)曹彤2名高管董事,武捷思、周永健、杨如生3名独立董事,以及腾讯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林Z骅、百业源世纪控制人朱保国、立业集团董事长林立、深圳淳永投资法人代表黄宇铮4名股东委派董事。监事会有李南青、曹龙骐、周昭钦三人。虽然腾讯已经超越了监管机构要求民营银行的单个股东占比不得超过20%的规定,但是腾讯仅在董事会、监事会中各占1席。
作图
经营管理层:
董事长:顾敏 中国平安集团前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
监事长:李雨青 原平安银行董秘
行长:曹彤 前进出口银行、中信银行原副行长
首席信息官:马智涛
微众银行的定位是“大存小贷”(即做一定限额以上的存款),针对互联网个人“潘坑没А保特别那些年轻白领、产业工人、服务业从业者等蓝领群体以及小城镇非农业从业的人们。其最大的亮点,是完全在互联网线上经营一切金融业务。银行将在腾讯云的基础上,利用海量服务分布式的架构,将成本下降80%。目前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官网已经上线测试,还没有产品,前海微众银行主页上宣传语是“连接”,还有手机的微主页“想约就约”,不难猜测微信及其社交关系将会是前海微众银行未来开展业务的重要平台和资源。
微众银行的大数据系统汇集了约40万亿条数据信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代替传统“面签”的身份验证方式和远程开户,贷款人的信用将由他的社交媒体等大数据分析得出,之后授予相应金额的贷款,不需要调查信用、上门担保。总理见证了首笔这种贷款的成功。但是这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也都还没有实施起来,所以这个先例会开的很艰难。
微众银行的战略发展也有别于上面三家,微众银行行长曹彤认为微众银行的角色定义应该传统银行的“补充者”。所以不久前,微众银行与华夏银行和东亚银行(中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家互联网银行将和传统银行在资源共享、小微贷款、信用卡、理财、同业业务等领域开展合作。
浙江网商银行:纯网络银行
“技术狂人”阿里特意为银行量身打造了中国第一家完全基于自主可控技术开发、架构在分布式的金融云的商业银行系统,与腾讯开始“两马之争”加时赛。
另一备受瞩目的“阿里系”浙江网商银行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与微众银行相同,它的噱头也在不设网点,纯互联网银行的属性上,但是略有不同是在于最初的“小存小贷”模式。
3月19日,网商银行召开了创立大会和首次股东大会。根据筹备方案,注册资本金40亿元,其中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认购30%,复星集团的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认购25%,万向三农集团认购18%,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认购16%。而且经营管理层的人员似乎也应经定下来了,还未得到最终的官方证实。
作图
经营管理层:
董事长:井贤栋 “蚂蚁金服”首席运营官
行长:俞胜法 “蚂蚁金服”副总裁、网商银行筹备组组长
副行长:赵卫星 “蚂蚁金服”微贷事业部运营总监
同样是“纯网络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与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又被视为“两马之争”的加时赛。虽然网商银行还没面世,但是管窥蠡测,还是能看出一些雏形。
20xx年我继续负责综合监管的全面工作。 为充分调动该股职员的整体工作积极性,实行规范化管理,,年初我就安排对综合监管人员进行重新组合,做到岗位到人,责任分工明确的工作管理体系,经常参加综合监管每周定期召开科务会,安排布置的各岗位工作,及时沟通情况。通过上述举措,20xx年综合金融监管工作又有新起色,内控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较好地解决了人员不稳定的问题。另外,我与监管股负责人按《金融监管责任制》和行内制定的《量化细化实施细责》,把每一个被 监管专业、每一项监管责任真正分解落实到人。按时完成了监管责任的分解落实工作,从而明确了监管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做到了:人员落实、制度落实、责责落实、任务落实、检查落实。认真按季进行考核,将每个人员岗位责任与目标化管理结合,充分发挥了金融监管各岗位人员的职能作用。
一、银行监管与合作监管
1、组织监管人员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定和监管实务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今年以来,我们监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人员开展了业务学习和实际检查技能的培训,积极树立新的监管理念,将各项政策规定和实务操作的要点融入在具体的工作中,从20xx年起,我行银行业监管人员的培训重点从行政监管转向对银行业机构的非现场分析和预警上,监管人员必须作到对政策规定熟、实际现场检查技能高、非现场分析到位,围绕上述三个方面,我行监管人员在参加中心支行培训的同时,督促监管人员自学有关监管业务知识,在一定的时期内迅速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认真贯彻和落实银行业监管现场会精神,加快监管电子化的步伐
按照20xx年10月银行业现场会的要求,认真组织了监管人员对银行业监管文档、非现场监测数据系统、金融行政监管子系统等应用程序进行了逐项落实,切实保证了监管实务操作与计算机应用的全面落实。我行监管部门从20xx年起严格按照电子化监管的要求,认真贯彻监管电子化和文本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落实监管实务操作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保证了中心支行与我行之间的监管信息与实务操作的沟通,通过监管电子化的建设,切实提高了监管的各项基础工作水平。
3、继续严格加强对银行业行政监管、确保监管的合规性
(1)、20xx年,对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工作,一是严格执行了任职前考试、谈话制度,分别对3名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任职前的考试、谈话,同时完成了对2名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二是在20xx年9月组织完成了辖内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期间的考试及年度考核工作,并将考试及考核结果装入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档案存档。
(2)加强对机构准入和退出的监管,在积极支持银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全年完成了银行机构退出4家、迁址1家、降格2家。
各家商业银行的机构撤并要在积极支持机构改革和调整的同时,按照机构撤并规定的要求作好审批工作,保证了银行业机构撤并所申报的资料完整、审批材料的合规,在一季度对20xx年机构和人员上报的材料进行一次复审,凡不符合规定或要素不全的一律在一季度末之前进行了纠正,复审结果于20xx年2月20日前上报到银行科。
真做好金融机构年检工作。按照呼盟中心支行的要求,我们早在20xx年4 月就开展了对银行业机构的年检工作,依照上年年检各项要求履行了手续,年检中没有走过场,现场检查面达100%。年检报告于6月20日前上报了银行科。
4、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制,切实履行了监管职责。2月底前,按照人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合作金融监管责任制实施细则》等制度和办法,完成了支行与农村信用社联社签定监管责任状、支行主管行长与监管股长签定监管责任状和监管股长与监管员签定监管责任状,制定了监管A、B制,明确了监管职责、责任和目标,使各项监管责任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5、采取签定监管责任状和按月对新增贷款合规性进检查等措施,督促辖内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端正服务方向,加大支农力度,全面推动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一步控制和压缩大额贷款的发放。
6、高度重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进一步化解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今伊始,我支行把督促辖内农村信用社加强对沉欠贷款的清收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风险贷款和呆滞、呆帐贷款的清收力度,进一步落实去年年底支行监管部门和联社共同制定的责任清收和岗位清收不良贷款工作当做首要工作来抓,截止11月末,我支行辖内4家农村信用社共收回风险贷款1,472万元,占全部风险贷款66.4 %,取得较好的成效。
7、进一步加强监管档案管理,达到监管档案规范化。今年,我支行认真按人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合作金融监管办法》文件(呼银办发[220]135号附件3)规定的内容建立、补充和完善各项监管档案,达到上级行和支行所要求的规范化标准。
二、货币信贷与统计
一年来,我组织带领综合监管全体职工,对辖区国有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实行严格的监管,按月对信贷资产质量、缴存准备金进行监控,为及时掌握辖内金融机构贷款投向,为货币监管提供依据,我们按月对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资金状况进行简析,按季进行综合分析。全年共上报经济金融形势分析12份,信贷资产质量分析三期;动态反应12期,调查报告12期,,按月及时上报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报告及表12期。全年按时完成了利率管理现场检查、金融统计执法检查和信贷咨询系统登录情况检查工作,使我辖区违规问题明显减少。为支持信用社和地方经济,共为信用社申请再贷款2800万元(50为头寸贷款),至12月15日已收回1860万。此外,我还积极组织调查研究和信息调研工作,一年来由我审稿把关共向上级行上报“地区金融发展状况调查"、"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情况调查"、"地区助学贷款情况调查"、"生态环境趋势调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损失率情况调查"、"中间业务调查"、"房地产业务发展情况调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情况调查"、"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等12项指令性调查任务。
三、取得的成绩及收获
20xx年在全体综合监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行党组的正确引导下,使我负责综合监管工作明显提高, 主要表现为:一是各项管理制度已初具雏形,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是全员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并有了一些工作经验; 三是搞了一些分析、预测、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部分可借鉴的依据,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基础;四是监管手段有所改进,力度进一步加强;五是我本人经常跟随检查,学到了很多知识,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提出的《货币与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做法准则》,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一种环境,即在易懂、容易获取和及时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有关政策目标及其法律、制度和经济框架、政策制定及其原理,与货币和金融政策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机构的职责。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实施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条件,达到持久的真实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等广泛目标的经济政策。对于政府而言,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指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这三大法宝。
1、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
法定存款准备金,规定了商业银行或某些国家中的储蓄机构在其存款负债中必须上缴央行一定比例的存款或者是预留库存现金。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来调节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限制了银行的一定的现金流,保障了存款用户的相对风险。从2006年第一季度到今年的第一季度,这四个季度,央行已经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13次,每次的调整基本都是提高0.5个百分点。搭配使用央行票据等对冲工具,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回收多余流动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适当调节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再贴现率,央行在通过“贴现窗口”贷款或再贴现或购入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向银行体系直接提供准备存款的活动中索取的利息。从而影响货币资金供求。再贴现率现为3.24%,而且这个数据近年一直都没有变动。
公开市场操作,如回购和逆回购协议、买卖政府债券、发行中央银行证券等。从我国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可以得出去年到今年的五个季度的公开市场操作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票据发行总量和季末票据余额都是比较大的数额,央行对公开市场化操作幅度越来越大,而且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操作的幅度也不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改善通货膨胀,而且可以灵活安排。政府在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人们要面对是央行的政策,但是怎么样才能有效的达到央行的预期?改善货币政策透明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我国货币政策透明披露回顾
1993年以前我国央行主要是通过领导讲话来披露我国的货币政策,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通过领导讲话进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较低,公众很难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准确的预期。1993年起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里面明确列出:“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96年起正式采用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每月中旬人民银行还公布上月M0、M1和M2的实际增长率、金融机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企业贷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储备情况等月度金融统计数据。2001年开始执行货币政策报告,在每一个季度公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有: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方式回收流动,协调运用好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保持对冲力度,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衡。2002年2月份,首次对外公布了货币政策司撰写的稳健货币政策有关问题的分析报告,报告中解释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由来、内涵、实施效果。2004年,央行公布金融统计数据时间表,内容包括:本外币存贷款数量、余额和经济运行状况等。
从前述内容可以看出,我国货币政策经济运行透明度在最近几年提高很快,这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提高。但是也要认识到,我国货币政策经济运行透明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善和提高。如金融数据公布的完整性、项目全面性、经济金融运行的预测报告等。
二、改善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优点
1、降低抑制通货膨胀的成本
有利于形成对中央银行的外部监督。当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排除政治干预,他们在制定政策时就会具有用通货膨胀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偏好,倾向于采取“有所作为的政策”。而在实行公开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中央银行的任何以通货膨胀来换取短期产出提高的行为,都将被市场主体所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将会破坏中央银行的信誉,丧失公信力是中央银行实行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代价。这样,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就会提高中央银行的公信力。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持物价稳定,减少管理监管通货膨胀的成本。
2、减少信息不对称,有效引导预期
像所有公共政策一样,货币政策可以从公众的支持与理解中受益。在货币政策透明度较高情况下,中央银行向公众公开货币政策决策过程,说明决策依据,进行全面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及时而准确地有关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统计资料等,这种高度透明的货币政策,可以使公众获得更为准确的货币政策信息,避免公众对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产生误解,从而获得公众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使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畅通。引导公众形成合理的预期。如果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市场提供调控经济运行的各种信息,态度鲜明地表明对未来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风险的预测,以中央银行的权威与信誉,就可以影响公众预期,使其按货币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调整投资和消费行为。
3、减少市场波动,稳定金融市场
政策可信性越大,该政策对公众预期形成和决策行为的引导作用越大,其政策效应就越好;反之,可信性越小,其政策效应越差。政策的透明度是决定货币政策可信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由于中央银行不能完全预料到未来的意外冲击,因此事前宣布的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指标与事后的实际结果不会完全一致。如果货币政策不具有透明度,公众就无法判断目标的偏离是由中央银行的短期行为或控制不当造成的,还是由未曾预料到的需求与供给冲击造成的,这样就会对货币政策的可信性造成损害。如果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高,政策信息全面、详细与准确,那么公众不仅可以了解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还可以了解中央银行通过什么手段与措施去实现其目标,对正在实行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与所宣布目标偏离的原因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理解,这样便可以保持公众对中央银行的信任。当人们适应这个规则以后,政策的明确化、制度化有助于保证实现货币政策的延续性,或者至少可以增加未来政策继续采取目前这种方法的可能性,减少市场由于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三、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借鉴
货币政策透明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目标透明度、认识透明度、操作透明度。在这三个方面上,每个国家的侧重点都不一样,现在将对外国几个有代表的银行进行分析,提出对我国的借鉴。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在《联邦储备法》中被确定为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适度的长期利率。对于会议记录等信息披露在格林斯潘时期,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提出货币政策决策,投票结果基本是全票通过。伯南克任职到现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会后3个星期对会议纪录予以公布。美联储从1994年才开始对外公布政策。在此之前,公众和市场只能间接通过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的政策动向来判断货币政策行动的变化,即使政策决定没有变化,也对政策保持不变的依据进行解释和说明。2003年8月以来,美联储在会后声明中更加注重使用描述性的前瞻性语言,向市场传递美联储对经济前景展望和货币走势方面的信息。
新西兰储备银行采用的都是通货膨胀目标制,1990年率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其物价稳定的衡量标准是由财政部长和储备银行行长通过签订政策目标协议确定的;货币政策决策由行长个人做出,对行长货币政策决定的详尽解释取代了会议纪要。央行还会在每个季度提供短期名义利率预测,并尝试以图表的形式向公众和市场未来最有可能的政策利率路径,向公众说明其未来可能的政策行动。英格兰银行采取的措施与新西兰基本类似,即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决策上,英格兰银行采用的是“多数票”原则。
欧洲中央银行采用的是“两支柱”的货币政策策略:经济分析和货币分析。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通过这两大支柱获得大量数据和信息。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由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并在取得一致的基础上做出。欧洲中央银行不公布会议记录,也不公布投票结果,只是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会议后立即宣布政策决定。
但是,与发达国家乃至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比,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仍有进一步增强的空间。虽然货币政策的制定,我国的目标也是很明确的,即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但是对于认识透明度,相当于就是央行解释他们是如何统计或者计算出这些经济数据的,采用什么模型,什么计算方法。在这个方面是我国所欠缺的,模型的公布一直是按照以前的做法,没有做到及时的更新。很多研究机构采集的数据也是以央行的数据为题材,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机构对信息的理解也能起到传达作用;没有实质性的披露,就不能使公众对央行政策的有效理解。
对操作透明度而言还需要改善。首先,完善对外公布金融统计数据和公布及时性。像欧洲央行在会议之后就立即宣布政策决定,这就保证了政策的及时性。而我国即使开了政策会议,但也不会在会后马上予以公布。并且,在每次季度会议之后对外的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原则性的语言,使得货币政策委员会不能很好地引导公众预期;其次,不断完善月底月度金融统计数据。就目前来说,金融统计数据涉及的项目较少,如公开市场操作,有些季度的执行报告里面会显示基础货币的资金回笼状况,但是有的就没有。数据只有细化到季度,没有细化到月份;再次,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与形式。如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以前,可以向公众政策报告里面含有的内容,这样,在政策报告出来之前,不会使政策的相对真空影响公众预期,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传媒手段增强与公众的沟通,而不是单一的方式提供货币政策报告。只有不断改善货币政策的透明性,才能更好的引导公众按照央行的货币政策预期来走,使得央行提升自身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筱雯: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胀偏差与预期成本[J],南开经济研究,2006(4).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实施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条件,达到持久的真实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等广泛目标的经济政策。对于政府而言,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指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这三大法宝。
1、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
法定存款准备金,规定了商业银行或某些国家中的储蓄机构在其存款负债中必须上缴央行一定比例的存款或者是预留库存现金。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来调节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限制了银行的一定的现金流,保障了存款用户的相对风险。从2006年第一季度到今年的第一季度,这四个季度,央行已经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13次,每次的调整基本都是提高0.5个百分点。搭配使用央行票据等对冲工具,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回收多余流动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适当调节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再贴现率,央行在通过“贴现窗口”贷款或再贴现或购入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向银行体系直接提供准备存款的活动中索取的利息。从而影响货币资金供求。再贴现率现为3.24%,而且这个数据近年一直都没有变动。
公开市场操作,如回购和逆回购协议、买卖政府债券、发行中央银行证券等。从我国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可以得出去年到今年的五个季度的公开市场操作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票据发行总量和季末票据余额都是比较大的数额,央行对公开市场化操作幅度越来越大,而且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操作的幅度也不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改善通货膨胀,而且可以灵活安排。政府在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人们要面对是央行的政策,但是怎么样才能有效的达到央行的预期?改善货币政策透明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我国货币政策透明披露回顾
1993年以前我国央行主要是通过领导讲话来披露我国的货币政策,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通过领导讲话进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较低,公众很难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准确的预期。1993年起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里面明确列出:“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96年起正式采用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每月中旬人民银行还公布上月M0、M1和M2的实际增长率、金融机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企业贷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储备情况等月度金融统计数据。2001年开始执行货币政策报告,在每一个季度公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内容有: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方式回收流动,协调运用好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保持对冲力度,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衡。2002年2月份,首次对外公布了货币政策司撰写的稳健货币政策有关问题的分析报告,报告中解释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由来、内涵、实施效果。2004年,央行公布金融统计数据时间表,内容包括:本外币存贷款数量、余额和经济运行状况等。
从前述内容可以看出,我国货币政策经济运行透明度在最近几年提高很快,这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提高。但是也要认识到,我国货币政策经济运行透明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善和提高。如金融数据公布的完整性、项目全面性、经济金融运行的预测报告等。
二、改善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优点
1、降低抑制通货膨胀的成本
有利于形成对中央银行的外部监督。当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排除政治干预,他们在制定政策时就会具有用通货膨胀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偏好,倾向于采取“有所作为的政策”。而在实行公开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中央银行的任何以通货膨胀来换取短期产出提高的行为,都将被市场主体所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将会破坏中央银行的信誉,丧失公信力是中央银行实行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代价。这样,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就会提高中央银行的公信力。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持物价稳定,减少管理监管通货膨胀的成本。
2、减少信息不对称,有效引导预期
像所有公共政策一样,货币政策可以从公众的支持与理解中受益。在货币政策透明度较高情况下,中央银行向公众公开货币政策决策过程,说明决策依据,进行全面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及时而准确地有关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统计资料等,这种高度透明的货币政策,可以使公众获得更为准确的货币政策信息,避免公众对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产生误解,从而获得公众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使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畅通。引导公众形成合理的预期。如果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市场提供调控经济运行的各种信息,态度鲜明地表明对未来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风险的预测,以中央银行的权威与信誉,就可以影响公众预期,使其按货币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调整投资和消费行为。
3、减少市场波动,稳定金融市场
政策可信性越大,该政策对公众预期形成和决策行为的引导作用越大,其政策效应就越好;反之,可信性越小,其政策效应越差。政策的透明度是决定货币政策可信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由于中央银行不能完全预料到未来的意外冲击,因此事前宣布的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指标与事后的实际结果不会完全一致。如果货币政策不具有透明度,公众就无法判断目标的偏离是由中央银行的短期行为或控制不当造成的,还是由未曾预料到的需求与供给冲击造成的,这样就会对货币政策的可信性造成损害。如果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高,政策信息全面、详细与准确,那么公众不仅可以了解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还可以了解中央银行通过什么手段与措施去实现其目标,对正在实行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与所宣布目标偏离的原因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理解,这样便可以保持公众对中央银行的信任。当人们适应这个规则以后,政策的明确化、制度化有助于保证实现货币政策的延续性,或者至少可以增加未来政策继续采取目前这种方法的可能性,减少市场由于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三、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借鉴
货币政策透明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目标透明度、认识透明度、操作透明度。在这三个方面上,每个国家的侧重点都不一样,现在将对外国几个有代表的银行进行分析,提出对我国的借鉴。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在《联邦储备法》中被确定为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适度的长期利率。对于会议记录等信息披露在格林斯潘时期,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提出货币政策决策,投票结果基本是全票通过。伯南克任职到现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会后3个星期对会议纪录予以公布。美联储从1994年才开始对外公布政策。在此之前,公众和市场只能间接通过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的政策动向来判断货币政策行动的变化,即使政策决定没有变化,也对政策保持不变的依据进行解释和说明。2003年8月以来,美联储在会后声明中更加注重使用描述性的前瞻性语言,向市场传递美联储对经济前景展望和货币走势方面的信息。
新西兰储备银行采用的都是通货膨胀目标制,1990年率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其物价稳定的衡量标准是由财政部长和储备银行行长通过签订政策目标协议确定的;货币政策决策由行长个人做出,对行长货币政策决定的详尽解释取代了会议纪要。央行还会在每个季度提供短期名义利率预测,并尝试以图表的形式向公众和市场未来最有可能的政策利率路径,向公众说明其未来可能的政策行动。英格兰银行采取的措施与新西兰基本类似,即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决策上,英格兰银行采用的是“多数票”原则。
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可互补
李若谷委员表示,在对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之间关系上,我们的理论界以及整个社会应该在认识上与时俱进,符合时展的需要。
他指出,按照过去一般的认识,商业性金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应该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经营,而政策性金融机构不要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应去做前者市场缺失的部分。李若谷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是实践出真知,我们所有的政策制定应该根据实践来认识并加以修正。而实践的发展证明,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可以交叉,但不能去搞恶性竞争。所谓恶性竞争就是打价格战,竞争客户。什么样的竞争可以呢?只能是服务。谁能向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更完整的金融计划,企业自然会跟随谁。
他指出,更大的意义是看到两者间的互补,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搞国际化经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就有很大优势。这样完全可以通过两者间的互补,相互支持组成银团,带着商业性金融机构走出去,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针对目前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是比照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现状,李若谷建议,不立法不利于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而且对政策性金融必须单独立法,不能单纯按照商业性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是一个商业法人,也不是一个事业法人,而是一个特殊(特定)法人。这一点在其他国家亦是如此。这个立法可以是条例也可以是章程法规,立法以后它才能按照一个特殊法人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外部监管机构也可以依法对其进行监管约束。
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周边化
作为一位学者型金融家,李若谷曾经出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专著,结合当下,他向记者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前景。
由于一直关注思考这一问题,从央行到中国进出口银行任职以后,李若谷开始身体力行具体地推动并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早在2001年研究这一问题时,李若谷就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先要周边化。他认为,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可以开展结算、支付等使用,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现在这个步子已经迈出去了。
人民币国际化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贷款、投资。允许人民币境外投资,给国外贷款,同时也允许国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国债股票,进行境内投资。在李若谷呼吁推动多年之后,目前,后者的这一政策央行也已经放开。
2006年6月22日,银监会批准筹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年底,银监会批准邮储银行开业,注册资本金为200亿元,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持有。不过,目前邮储和邮政的关系还在理顺过程中。“可能还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开始股份制改革。”蔡鄂生表示。
作为分管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邮储监管工作的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近一年来多次在不同场合直陈邮储现状诸多利弊。甚至一度有分析称,蔡鄂生或将出任邮储银行董事长。对此讹传,蔡鄂生不禁莞尔,“对于邮储改革,我在不同场合谈得比较多,可能造成了误解。”
今年56岁的蔡鄂生有丰富的银行监管经验。1975年进入央行后,他曾在人事司、金融管理司等多个岗位上任职;2001年5月起,蔡担任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并于2005年12月出任中国银监会副主席。他上任一年来,积极推动邮储改革。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他不时征引日本邮储、德国邮储的案例。
“不是新银行,不是传统银行”
“现在外界对邮储的批评意见集中在哪些方面?”采访一开始,蔡鄂生便向《财经》记者发问:“是不是指责邮储银行的使命不明确?”
邮储银行被称为“绿色银行”,成立之初即是中国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6年底,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1.6万多亿元,规模仅次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邮政绿卡发卡量达1.4亿张,是第三大发卡机构;邮政储蓄网点超过3.7万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是中国连接城乡的最大金融网。
在银监会批准的邮储的公司章程里,邮储银行这样作出了市场定位: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但在外界看来,邮储目前的使命和战略定位并不清晰。学界观点分歧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在邮储银行的性质定位上,究竟是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二是在市场定位上,是面向城市和工商企业,还是面向农村和社区;三是在业务定位上,主要经营批发银行业务,还是定位为零售银行。
蔡鄂生明确称,邮储不应担负政策;但他亦承认,将邮储的主要业务之一定位于服务农村金融,是监管当局力推的结果。在他看来,其他商业化银行真正为农民服务缺失很大,而邮储的定位恰恰比较适合农村的微小企业贷款。“邮储的资金60%以上来自农村,即9000多亿元在农村,今后邮储资金要更多服务于农村,回流资金的规模至少超过成立之前。这块针对农村的服务怎么做,服务方式和盈利模式怎么配合,是邮储面临的最重大考验。”
截至2006年11月末,邮储通过与农信社、农发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协议存款、购买金融债、置换央行再贷款等方式,向农村返还资金余额1016亿元,占邮储自主运用资金总额的12%。
2006年12月31日,邮储银行成立的同时,邮储银行的高管任职资格也获得银监会通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出任邮储银行董事长,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原局长陶礼明出任邮储银行行长。
“中邮集团已经意识到服务于农村金融是很大的机会。”蔡鄂生说,“关键是厘清观念。办好邮储银行,首先要让中邮集团受益,因此要积极地探索邮储的发展方向、财务状况、盈利模式。”
但他指出,不要期望邮储马上遭遇革命性变化;邮储和邮政分开只是第一步,要立足于现实来制定战略,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第一,不要以为这是一家新成立的银行;第二,不要以为完全按照传统商业银行体制运行――那是不现实的。”蔡鄂生指出,邮储银行的激励机制也不一样,“如果邮储也向其他商业银行一样,用高薪的方式引进人才,在城市展开高端客户的争夺,那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蔡鄂生也提到,不仅是对邮储,现在整个农村的发展和整个农村金融服务的配套措施,要根据农村金融改革方案的全局来定,这也包括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等,“我相信通过市场走出来,按照市场的规律和标准来衡量各种机构的行为,机制才可以理顺。”
艰难的垂直
目前邮储银行从中邮集团分离的第一步还没有完成。历史上邮储和邮政血脉相连,中国邮政从财政上长期依赖邮储,2003年之后,邮政系统的利润主要来自邮储。邮储一直没有自己完整的资产负债表,财务并没有从邮政独立出来,只有业务的资产负债表,盈利是和集团其他业务混在一起统一核算,也没有独立的资本金。
“邮储银行一定要放在整个邮政改革的大框架中统一考虑。”蔡鄂生说,现在邮政需要厘清自己的盈利模式。目前邮政法还在修改中,与邮政和邮储改革的过程并行。这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先立法再改革的做法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
目前的中邮集团仍然是二级法人制,即其二级公司都是省级独立法人公司,按省进行财务结算。邮政已有的按物流、邮储、速递、保险等业务专营线成立的子公司,也都隶属其省级公司,而不是直接隶属于集团公司,这意味着各省的邮政都具相当的独立性,且都和邮储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依赖关系。
由于牵涉邮政几十万大军,邮储银行从邮政系统独立出来之后,各地邮政系统如何提高邮政普遍服务的效率和效益,这对于邮政改革的成功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到目前为止,邮储内部尚未进行大规模人员调整。“目前的问题主要是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如何理顺。发达地区相对容易,不同地区要通过实践来摸索。现在的政策是先给个牌照,通过一年的工作搭起整个架构。”
据《财经》记者了解,邮储组织体系改革的第一步,是将按照扁平化管理要求实行总分行管理模式;在北京成立邮储总行,对省级邮政储汇局进行改组,按行政区划,建立省级分行,邮储省级以下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和实际需要,设立精简的地市级管理机构。邮储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各级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活动。
与此同时,刚刚结束的全国邮政工作会议传来消息,邮政改革思路已然确定。邮政公司和邮储银行只挂牌至省级,主要分为函包汇发等普遍服务专业、物流速递专业和邮政金融专业三大板块;地市和县市级由于承担普遍服务职责,仍然称邮政局。邮储将在保留邮政网络吸储功能的基础上,与邮政合屋办公,共用营业平台,对网点进行分类、分级考核,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蔡鄂生直言:“邮储的省分行不能跟其省邮政公司建立隶属关系,未来形式上通过网点明确关系,不能让中邮集团的省公司来控制邮储的省分行。”这样,邮储银行将按照“流程银行”管理模式设立内部机构,引入战略事业部管理制度,形成清晰合理的业务管理线条和报告路线,各业务之间相互独立,上下垂直、专业化管理,按照企业内部管理会计要求,对其业务单独考核核算,进行成本和风险控制。
邮储银行目前的资本金只有2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邮集团以固定资产的方式投入。邮储银行正式成立后,未来扩大规模发放贷款的数量必然受到资本金的约束,预计中邮集团将通过融资或发展再拿出一部分现金,相对完善其初步的资本金。
蔡鄂生表示:“邮储股东单一问题是影响公司治理的主要制约因素。中邮集团不会是惟一的大股东,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上市融资增加其资本金;总体看,从邮政独资到股权多元化乃至公开上市是国外邮储改革的成功模式。但我们要走到那一步,还需相当一段时间。”
此前外界屡有建言称,与国内银行相比,邮储目前在资产业务、风险控制方面有较大差距,即使整体改制为商业银行,比较好的办法还是让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与邮储银行相互持股,逐步进行银行经营管理技术与经验的嫁接与转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控制改制风险。
对此蔡鄂生表示:“交叉持股是下一步的事情,现在还在清产核资的阶段。邮储一定要在股份化之前,把现有资产价值摸清楚,否则谁进来都是不负责任的,无论企业、银行进来都无法谈论价格;现在市场都在抢银行的股份,邮储不做好内部重组就卖不出满意的价格。”
“全牌照”没有时间表
邮储银行转型后,将获得何种业务的经营牌照,亦是坊间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我们现在给予邮储的资产业务牌照是有限制的,但绝对不会耽误它的业务发展。资产业务的全面开展,只能根据内外部条件的成熟程度逐步进行,银监会没有具体时间表。”蔡鄂生介绍,邮储银行初期仍将以吸收存款为主,资金由总行集中批发运用。
在日本和欧洲,邮储银行都是通过大宗批发行业务起步转型的。日本邮储银行改革模式,开始时,通过大藏省的资金运用部来投资,后改为直接在市场上进行债券投资;德国的邮储转型模式是,最初即由监管部门给予其包括零售业务在内的全方位牌照,但通过和货币当局监管部门沟通,对其业务发展有具体规划,各项业务按照规划分步推进。
相形之下,中国邮储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特殊性。中国的邮储诞生之初,即是为了提供吸收存款的普遍服务职能,邮储吸纳的存款以固定利率上存至央行。但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流动性的日益充裕,邮储就需要寻找新的盈利方向。
目前邮储自主运用资金已超过8500亿元,主要由总行通过批发方式进行集中运用,且运用渠道非常狭窄。2006年以来,银监会先后批准邮储开办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的部分试点、同业存款、银团贷款等多项业务,不过,它的大部分资金实际上仍用于投资债券和银行存款。
根据2005年出台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邮政储蓄存在央行的8290亿元必须按比例分五年转出;加上新增储蓄资金,未来两年将超过1.2万亿元。这部分巨额资金的运用压力越来越大。
一、引言
我国银行业高管薪酬问题一直以来备受舆论关注,2009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过高的高管薪酬。2009年2月,财政部《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税前最高年薪为280万元人民币,但这一规定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没有约束力。2009年9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对所有行业央企发出高管“限薪令”。文件首次明确规定国企高管基本年薪与上年度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联系”,绩效年薪根据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2010年3月10日,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薪酬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中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防止激励不当或激励过度,促进银行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2012年3月27日,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要求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
高管薪酬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和约束职业经理人的经营活动,从而降低两权分离导致的成本。科学合理的高管薪酬制度对于调动高管工作积极性,约束高管行为,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薪酬机制不合理,不仅不能降低成本,反而会成为侵占上市公司和广大股东利益的一种手段。本文在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借鉴国内外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制度合理方面的基础上,旨在探析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高管薪酬制度,促进银行业的稳健长远发展。
二、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上市银行经营状况及高管薪酬
本文选取2012年16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如表1所示。这16家上市银行包括5家国有商业银行(根据2006年银监会出台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交通银行也被划入国有控股银行之列)、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
我国银行业高管薪酬水平高于其他行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011年为例,银行业高管薪酬是农林牧渔业的近8倍(农林牧渔业代表了全行业的最低水平),也是位居第二位房地产行业的3.3倍之多。在已披露的2012年年报中,七成以上高管薪酬较2011年同期都小幅增长,中农工建交五大行行长税前合计总薪酬均在100万元上下浮动,而股份制银行董事长或行长薪酬大多超过300万元。高管薪酬最高的是平安银行原行长理查德,以795万元年薪位居排行榜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年薪高达534.48万元。
(二)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存在问题分析
1.薪酬结构单一,短期激励占较大比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体制主要是在2010年银监会《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引导之下形成,薪酬体系包括基本薪酬、绩效薪酬、中长期激励、福利性收入等。一个好的高管薪酬结构应该是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结合,有效的激励高管并分担风险。短期激励例如基本薪酬、绩效奖金等,主要是起到风险保证的作用,可以消除高管的后顾之忧;而长期激励如股权激励等,是激励高管做出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决策,以维护企业所有者的长期利益。
2012年,除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给予部分高管人员一定的持股比例外,其他银行未见股权激励措施。说明我国银行薪酬结构还是以短期激励为主,缺乏股权激励和高管持股这样丰富的薪酬支付形式。企业高管没有动力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而是追求短期效益,使企业绩效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提高,从而获得更高的绩效奖金,导致银行的短视行为。
2.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薪酬差距大。从表1可以看出,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前三名高管薪酬的平均值大都在100万元左右,远远低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其中股份制银行中最高高管薪酬是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最高高管薪酬的2-3倍,更是国有商业银行最高高管薪酬的7倍左右。可见我国银行业高管薪酬普遍较高,但银行间差距较大,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差距明显。这可能与国有银行高管任职的行政色彩较强、国家的限资令政策出台等有关。股份制商业银行因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公司治理相对完善,其高管薪酬水平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3.银行高管人员薪酬与员工薪酬收入差距过大。从薪酬数额分布看,银行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较大,从表1可以看出差距最小的是在5倍左右,最大的则是平安银行,达到20倍以上。银行高管的位置是高智力和高度责任的体现,应当给予与之相匹配的薪酬待遇。既要尊重高管人员的付出,又要避免员工薪酬两极分化的局面。早期国内银行大部分属于国有性质,国有银行收入分配一开始就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员工收入差距较小,收入的差异不能体现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付出劳动与所得收入并不匹配。随着近年来银行业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分配模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逐步实行结构工资制,使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尤其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更为明显。商业银行薪酬分化严重、收入悬殊,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影响效率。
4.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关联度较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与高管相比,银行的股东总是处于信息的劣势,很难以低成本来观察高管行为。因此,企业需要设计一个考核方法来考察高管的业绩和努力程度。目前,最简单有效的也是被企业最广泛应用的方法是根据企业业绩评价高管的业绩和努力程度,进而制定他们的薪酬。
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其所在行的经营状况缺乏联系,如表1所示,平安银行高管薪酬位列第一,但其净资产收益率却只有19.62%,其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在16家上市银行中排名较靠后。而“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遥遥领先,但高管薪酬却较低。说明高净资产收益率与银行薪酬不存在明显关系,银行高管的薪酬缺乏相应的业绩支撑。
5.高管薪酬信息披露模糊化。美国高管所有薪酬都可以一一披露,不仅仅是基本工资和奖金,还有激励薪酬、股票、期权、企业年金和固定收益价值、当期收益,甚至会披露到他们俱乐部的会员资格、理财计划顾问、专享的交通工具、定期体检、免费旅游等项目。但在我国,只要求企业披露薪酬决定程序、薪酬决定依据,包括股权激励的方法和草案,只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各项保险、公积金等内容,对金额当中的分项目缺乏明确定义。
三、导致上市银行高管薪酬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股权性质不同
从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的规模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的薪酬水平普遍比国有商业银行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型上市商业银行高管往往兼具银行家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有关。国有银行的高管往往由国家任命,任职行政色彩较强,并受到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限薪令政策的制约,其薪酬并不完全由银行的经营绩效决定。国有银行往往带有一定的政策性,为了解决市场失灵和公共利益目标而存在;股份制银行的存在主要是为营利。二者目标不同,运营方式和激励方式也不同。
(二)薪酬考核指标不合理,缺乏完善的绩效薪酬的考核体系
1.薪酬考核指标不合理,未经过风险调整。大多数银行金融机构支付员工薪酬时,只考察员工为公司带来的短期利润,短期利润相同,员工报酬也相同。尽管对薪酬进行风险调整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金融业并没有广泛接受的具体薪酬风险调整变量。主要原因是:公司员工几乎不持股,公司业绩恶化与否对其利益影响不大;再者,管理层以下员工通常认为公司业绩与自己无关,只关注自身利益。将员工薪酬与其业务带来的风险相联系,对高风险业务的奖金进行风险调整,可以有效抑制管理层和重要岗位员工为实现自己奖金最大化而使公司陷入高风险业务之中。未经过风险调整的薪酬制度无法防范员工为实现短期业绩最大化而从事长期的、难以估值的、高风险投资。
2.薪酬考核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相关,但并不明显,缺乏完善的绩效薪酬的考核体系。从表1中可以发现,国有银行高管薪酬与银行经营绩效相关性较差,即使银行经营绩效显著改善,其高管及员工的年均薪酬也不会随之显著增长。国有银行高管的选拔制度非市场化,监管层难以对激励制度完全市场化,这些银行高管的双重身份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股份制银行相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而言,高管和员工薪酬与银行业绩联系更紧密。这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管及员工纷纷跳槽到绩效薪酬机制相对完善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对银行高管薪酬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1.从银行自身监管来看,一个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薪酬委员会制度必不可少。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薪酬委员会对确定企业高管薪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完善企业高管考核制度、制定高管薪酬标准。而我国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高管薪酬基本不受薪酬委员会影响,薪酬委员会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在高管薪酬设定上存在同国企趋同的双重身份:福利保障的政治性和薪酬收入的市场性,有关部门对高管薪酬的确定缺乏监管。
2.从银行外部监管来看,有效的外部监管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我国银行业委托关系复杂,委托链过长,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比其他行业更为严重,使得对银行业的监管更为困难。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上市银行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用法律手段强制定期披露高管的薪酬信息。
四、改进高管薪酬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增强薪酬与绩效的关联度
企业高管薪酬的基本前提是“高风险、高收益”。银行在制定高管薪酬时,应增强高管薪酬与绩效的关联度,实现企业业绩和高管薪酬付薪效率最大化。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浮动薪酬管理,发挥奖金的杠杆作用,通过浮动薪酬强化业绩导向。(2)在短期内将现金激励递延发放。递延奖金制度有利于股东利益,但影响了高管的利益,为此,在递延比例和期限方面应参照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这种方式更适用于高管薪酬有充分竞争力且高管薪酬与利润密切挂钩的企业,一般企业应谨慎仿效。
(二)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薪酬披露制度
对企业高管,不仅要有薪酬激励,还要有制度约束。一是合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将风险因素纳入高管薪酬的考核指标体系内。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安全指标和必要的社会责任指标,作为评估高管业绩的内容。二是建立高管薪酬披露机制,使高管薪酬进一步透明化。国家可要求企业在制定高管薪酬标准后,将薪酬标准交由企业职工审议,避免企业高管薪酬由高管自己制定的弊端,有助于增加高管薪酬的合理性。同时,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国资委和国有企业高管也应本着对公众、企业负责的态度,尽快采取措施公布自身薪酬情况,为我国尽早建立公正合理的高管薪酬制度和实现高管薪酬公正、公平、公开创造条件。
(三)改善薪酬结构,形成长、短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支付方式
有效的薪酬激励手段应该通过激励行为实施,使企业员工将个人利益与银行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相联系,最大程度为股东利益和银行长远发展付出努力。因此,上市商业银行在设计高管薪酬激励模式时,应该根据各银行自身经营水平和实力,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组合,既要注重对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短期行为的激励,又要重视对长期行为的激励。在激励结构上,要扩大长期薪酬比例,把高管收益与银行的长期发展更好的统一起来。这就要求上市商业银行实施薪酬组合激励,逐步在财政部新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引进和探索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包括股票期权在内的短、中、长期激励方式。一旦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风险等导致银行绩效快速下降,银行高管的长期股权激励部分执行也应相应受到一定限制。
(四)建立商业银行科学合理的薪酬决策与监管制度
首先,强化董事会薪酬委员会职能。(1)建立兼任高管的执行董事规避制度,禁止其进入薪酬委员会,防止滥用权力现象。(2)引入薪酬专家和专业机构参与高管薪酬制度建立和优化,提高薪酬决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3)建立问责制度,对于薪酬委员会委员决策时重大疏忽或偏差,追究相关责任并进行一定的惩罚。
其次,发挥监管机构的力量。政府、监管机构、公众都应该发挥其对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监督作用。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高管薪酬的宏观引导和管理。发挥股东大会的监管作用,增强股东大会对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决策影响力,让高管薪酬接受股民监督。X
参考文献:
1.艾拉・T. 凯,斯蒂文・范・普腾.企业高管薪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经过了上世纪50至70年代三次中东战争摧残的埃及经济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制度的钳制一度出现了长达20多年的低迷乃至倒退现象。为了寻求经济发展之道,埃及政府于1991年分别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签订了经济改革计划协议,从此拉开了埃及历史上以国有经济私有化为主要基调的改革序幕,并且这场激进式的制度变革在最近几年中出现了加速度趋势。
国有企业是埃及经济私有化的起锚之地。埃及政府颁布的203号新《国营企业法》规定,国有企业的投资和信贷不再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处于同等地位,并允许国有企业清算资产。埃及国有企业私有化大体分三步进行:首先是在股份制的基础上把国有企业中的部分资产转给企业职工,其次是把整个企业出售给外国或埃及国内的实业家,再次就是通过国有企业股票的上市实现股权转让。
将私有化方案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埃及政府的又一得力之举。为此,埃及政府大力提倡和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原有国有企业投资的港口、电信、发电站等大型项目,资料表明,仅2006至2007财年埃及用于基础设施的1350亿埃镑投资规模中,私营企业的投资就为840亿埃镑。
银行金融业是埃及私有化的另一个亮点。目前,亚历山大银行在埃及四大国有银行中最先开始了私有化,而另一家国有银行正在为实现最终私有化进行准备。与此同时,埃及政府在过去两年中对10多个大小银行通过引进外部投资者进行了股权改造,并在此过程中制定了银行业的合并方案,即准备将埃及市场运作银行由56家减为35 至37家。前不久,埃及政府已经向世界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各借贷5亿美元,以向最大的两家国有商业银行――埃及国民银行和埃及银行注资,增强他们在行业资产重组中的主导作用。
作为埃及政府推动私人资本植入国有经济的最重大举措就是穆巴拉克总统签署了新税法,根据该法律,目前埃及境内的个人所得税最高限度从32%降至20%,企业所得税从42%降至20%。不仅如此,新税法给予纳税人信任,取消了全面审查和各种复杂的行政程序。
强大的制度变革力量加速了私营经济成份的孵化与扩身。穆巴拉克总统曾这样圈点埃及的私有化:“私有部门在发展项目中的份额已经由不足20%增加到65%,同时,私营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份额已经提高到78%,此点已证实私营部门有能力担负起发展的重任。”
自由化:刷新贸易结构
对于曾经以出口农产品(其中主要是棉花,占出口额的80%)为主的埃及而言,经济改革过程中选择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外向的贸易体系完全必然。为此,埃及政府从迈开改革步伐的第一天开始就实行“休克疗法”统一市场汇率,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和外汇自由汇出。
为了彻底改变延续了10多年的贸易逆差格局,埃及政府首先确立了出口导向的外贸战略。为此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多个经济特区,通过颁布了新法令《经济特区法》。在经济特区内的出口企业,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只需缴纳10%的所得税和5%的工资税。与此同时,埃及还积极谋求与其他国家贸易合作的最优化安排,以减少出口企业的门槛和障碍。目前,埃及与美国、以色列签署了合作工业区协议、与欧盟签订了合作伙伴协议、与土耳其签署了贸易合作协议,埃及不仅是阿拉伯市场的一员,也是东南非共同市场协定的成员国。值得关注的是,埃及-瑞士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07年底开始执行。EFTA包括瑞士、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四国,埃及工业品今后进入上述四国将享受免关税待遇。
大量引进国外资本是埃及贸易自由化的重头戏。为此,埃及持续并且大幅地调低了关税和非关税限制。仅最近三年,埃及的关税就从14%下调至目前的6.9%,降幅接近25%,关税税种从27种减少到6种。与此同时,埃及取消了对纺织品进口的禁令和服装进口的禁令,并且承诺逐步取消对农产品进口的数额限制。另外,埃及政府规定,凡是到埃及投资的外国企业都可享受五年免税,如果在经济特区投资则享受10年免税的优惠,并且特区内的企业可以免税进口原材料。
当然,埃及鼓励外国投资者的措施并不局限于税收优惠,还包括简化投资和管理手续。由埃及人民议会通过的《外资促进法》明确对引资程序作出了简化性规定。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以前外资进入埃及完成办企业所需要的手续办理时间长达几个月,而目前只要72小时就能注册公司,48小时内就能签发税卡。
系统化:培植成长后劲
因循着经济成分私有化与贸易安排自由化的两条主线,埃及非常注重打通经济领域的其他脉道,力图为经济改革主战场输送源源不断的支持力量和营造稳定而牢靠的“安全阀”。
通过收入结构的调整增大国内消费需求。由于埃及贫富差距比较大,基尼系数目前达到0.34,高于0.3的国际通用警戒线。高收入群体大件耐用消费品消费已达到较高水平,潜力不大,而中低收入群体虽有较大的需求空间,但由于收入有限,无法消费。因此,埃及政府进行了国家公务员工资体制改革,将较低工资收入的公务员工资提高100%,增加普通家庭收入,相应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也正是如此,埃及近几年的消费率比较平稳,一直处于84%至86%之间,成为消费主导型国家。
基于私有化之需构造资本重组与流动的市场平台。通过资本化来达到私有化,通过股票市场向社会出售股份是埃及国有企业能够顺利重组的最基本条件和最快捷通道。为此,埃及政府十分珍惜和爱护资本市场尤其股票市场的发展。来自开罗及亚历山大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最近两年,埃及证券交易总值和总量都经历了大幅的增长,2005年分别飙升了279%和118%,2006年又分别激增了79%和71%。市场资本在2007年6月第一次冲破了6000亿埃及镑的大关,达到6020亿埃及镑,相当于GDP总量的97.5%。
最大程度地降低改革过程中的失业压力。由于埃及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整个阿拉伯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因此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现象比其他国家要严重得多。据最新统计,埃及目前的失业总人数达300万,失业率一直徘徊在9%以上,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埃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埃及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社会发展基金。社会发展基金成立以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已向约100万个项目提供了资金,提供了约200多万个就业机会。
斐然成就与未来之考
埃及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欢迎。世界银行在其的一份有关各国投资环境的评估报告中认为,埃及是全球实施经济改革力度最大的六个国家之一。鉴于此,世行也将重新考虑与埃及的合作战略,以帮助埃及满足经济发展更高水平时期面临的复杂需求。无独有偶, 经合组织(OECD)提供的研究报告称,近些年,埃及政府在改革投资政策方面卓有成效地让更多行业享受到外国直接投资的利益,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华尔街日报》也作出最新评论:埃及政府理应得到我们的掌声,因为他们做对一件事:经济改革。
经济呈现历年高速增长是对埃及成功改革的最好佐证。资料表明,2005至2006财政年度,埃及国民收入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埃镑大关,达到5620亿埃镑(约986亿美元),人均收入达到8030埃镑。2006至2007财年度,埃及GDP攀升到6.9%;而新财政年度(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埃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7.5%。
出口型贸易增长战略为埃及创造了滚滚的财源。据埃及贸工部最新发表的报告,2006至2007财年埃及出口增长22%,达到148亿美元,而上个财年的出口额为121亿美元。同时埃及外汇储备已经递增到300亿美元,国际收支盈余53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61%。
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强烈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进入埃及。2006至2007财年,外国公司在埃及的投资达11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名列非洲第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其的《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埃及的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吸引了各个行业的外国投资者,埃及在外国直接投资表现指数榜的排名从2004年的第102位上升到2006年第33位。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从“11.11”的电商大战,再到“微信红包”的用户之争,P2P、众筹、网贷、大数据等互联网金融新模式、新产品不绝于耳。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近似疯狂的“野蛮生长”,存款悄然搬家、用户数量大批流失、金融职能极度弱化。2014年初,国有大型银行最终也按捺不住,纷纷敞开了高贵、个性、差异化服务之门,陆续推出社区金融、金融夜市、直销银行、虚拟信用卡等金融互联网化产品,为“潘俊薄“草根”等互联网客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贴身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化应用场景不断的深化与发展,开户过程简化、支付流程快捷、客户体验优化已成为互联网应用创新所遵循的主思维。互联网企业在招揽更多用户群体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夸大收益、违规保证收益、风险提示不足等问题,也为我们的金融安全防范带来了更多的考验。信息泄露、资金盗取、黑客入侵的事件不断频现互联网络,P2P、众筹、网络借贷平台接连上演倒闭跑路情形……
据报道,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王亮,发现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账户有六笔钱转出,但自己未曾操作过,合计金额1997元。近日,另一位余额宝用户李先生也反映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余额宝账户中的四万元被转走。
在互联网金融P2P网贷领域。2015年5月,邓某伙同他人创建开办了一家互联网投资公司,利用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展P2P业务,并向互联网客户公开承诺3%至4%月息的高额回报。至案发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约1.27亿元,受害人已达1325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9月,国内已有600余家P2P网贷公司出现跑路、无法提现、逾期挤兑、倒闭事件,这些公司遍布全国,造成了庞大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有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账户注册开办、支付验证过程等环节,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其系统建设和业务风控措施比银行低了几个层级。特别是在实名注册、个人征信审查、反洗钱监控等方面,根本就没有相应对策或有效落实。有些电子商务及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提供的支付控件进行大额资金汇划时,也不需使用UKEY及电子签名等双因子大额安全校验工具,从而引发未经客户授权就从客户账户上划走巨额资金的案件。
我国互联网金融应用服务平台除了蕴含业务经营风险外,其系统建设及技术开发风险同样不容小视。目前我国不少互联网金融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在开展业务的同时,面对高成本的系统研发及网络安全环境搭建,未实施完善的技术安全解决方案。这使得服务器及运营设备在遭到病毒及黑客的攻击时,容易引起客户交易资金损失、客户信息泄露、系统中断运营等情况。如2013年“中财在线”系统服务平台遭遇来自互联网络“黑客攻击”,导致其用户数据大量泄露,造成客户恐慌,出现挤兑现象。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句再也普通不过的传世格言,用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风险的PK中,一点也不为过。同时,也为我们传统金融企业创新互联网化服务敲响了警钟。传统金融企业在探索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同时,必须要做到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和业务安全。在创新金融互联化服务时,更需要解决金融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及业务风险防范措施的建立。
银行做互联网,本质还是金融。以郑州银行“鼎融易”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为例,他将传统金融特有的“存”、“贷”、“汇”基础业务与中小企业急需的电子商务服务渠道融合为一体。通过建设电商平台、直销银行、金融社交圈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及金融服务功能的打造,不但为商品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提供在线开户、资金归集、缴费、融资贷款、闲资理财等直销银行服务,而且开放的服务平台,还将为互联网客户提供商品选购、订单撮合、物流配送、商管库存、信用评级等电子商务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开放、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降低了中小企业产品销售渠道“触网”成本。同时,金融级别的系统运营环境、安全防范措施、业务风控体系,封闭的资金支付系统,免除了入驻商户及互联网客户对黑客侵扰、网页挂马、数据篡改、服务中断、运营维护等后顾之忧。
一、建设完善的网络安全运营防护体系
基于互联网运营安全体系建设上,严格按照央行下发的《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中各项要求进行建设实施。通过对防火墙的部署,实现控制网站服务器端口的访问安全;部署防病毒系统,实时进行病毒检测与防护;部署网站安全检测系统,有效对系统漏洞扫描与安全检测;部署网站入侵防护系统,拦截黑客攻击,加强防入侵能力,加固边界安全。实现SQL注入、网站挂马、应用层DOS攻击、Cookie劫持、重要信息窃取、木马上传等多种黑客攻击防范。
二、实现大数据集中与异地灾备
基于信息数据风险控制的建设上,应从3个方面来保证数据的完整与安全性;一是后台数据库大集中建设;二是数据传输加密;三是异地数据容灾备份。
后台数据库大集中建设,采用了金融级数据库安全防护系统,防范了服务平台核心数据资源面临的“越权使用、权限滥用、权限盗用”等安全威胁。
在数据传输方面,采用目前较为主流和成熟的数据传输安全解决方案,通过结合数字证书等各类安全认证机制及传输加密机制共同来保障互联网金融服务系统数据传输安全。
关键数据的丢失、网络环境及服务器停运会中断各项互联网应用服务的运营,可直接造成不可预计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系统数据与金融业务数据一样,应采用了异地数据容灾备份的系统解决方案,以保障了系统的持续安全运营。
三、实施金融级支付安全保障措施
客户交易安全主要是集中体现在服务平台的登陆、支付验证。其安全防护通过3个环节来保障:一是安全环境的检测;二是安全控件的加载;三是用户账户及口令认证。安全环境检查主要是对本地的数字证书及手机动态码进行合法、正确性检测。安全控件加载的作用在于对关键数据的SSL加密,防止用户账号密码被木马程序或病毒窃取,防止木马截取键盘记录。
四、完善金融业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由董事会直接牵头负责,并将该业务纳入全行风险控制体系,成立事业部或独立业务部门及法人公司,具体负责并承担实施互联网金融服务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针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业务服务流程,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实行开发与运营分离,经办与审查分离,管理与营销分离等岗位分离管理制度建设,有效保障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上各项金融业务及电子商务服务的正常运行。
五、持续的应急计划及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各项业务运营的连续性、高效性,应成立总行级别的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应急处理小组、技术支持小组、事件宣告小组来应对和处理应急事件。并根据事件对系统服务产生影响的程度对事件进行划分并制定应急预案的相应流程。为防止意外事件对业务的影响,制定并实施多个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涉及有意外灾害、电力中断、网络故障、硬件故障、系统软件故障、应用软件故障、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十多项应急预案。
为保障系统服务中断事件发生时,各项应急计划顺利实施,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新业务、新功能的前期调研阶段,充分进行风险点查找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处置上报程序,保证各平台各项业务的连续正常运营和预防风险的发生。并根据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管理的需要,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对业务新功能的上线进行报备工作,切实做到岗位分离、职责分工、相互监督、协同配合,防范互联网金融业务职务犯罪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东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9.
[2]陈静,历史的脚步-互联网金融服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1998-2001),中国金融出版社,P59.
[3]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 2014年07期,P2-3.
[4]李淼焱 吕莲菊,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 [J],经济纵横,2014年08期,P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