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财务管理学习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1: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管理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务管理学习计划

篇(1)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fine manag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financial supervision

实施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已是如今高校财务运行采取的主要管理模式,但随着二级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张、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各种收入支出渠道增多、数额加大,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财务监督方式,二级学院财务管理不规范、内部分配不透明等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1]。所以,加强二级学院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已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课题。

1 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做到精确细致的管理,所谓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财务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达到精致的程度,严格按照预算组织各项财务活动,将财务管理的责任化和具体化落实到实处[2],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而信息化建设是学院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手段,只有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大量的相关数据资源进行加工和提炼,财务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达到精致的程度,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

2 学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院的财务管理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阶段很多学院在财务管理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比如年度预算编制不准确、有财务数据但缺少财务分析的工具、缺少财务监督手段[3],若没有对这些问题提供重视并缺少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将无法保证学院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

2.1 预算编制不准确

学院各部门普遍认为预算编制就是学院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各部门都只是简单地编制本部门经费的支出计划,有的甚至仅停留在初步的框算阶段,有的还巧立名目虚增预算,而学院办公室又没有准确详细的经过分类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只能依据各部门的数据统计上报,这不但不能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2.2 财务分析缺少工具

有些学院虽然有财务数据,但大多数只是Excel电子表格。虽然Excel软件功能强大,但对于学院财务人员来说,本身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技能,利用Excel收集的财务数据分类简单,提炼存在困难,难以使用其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来进行财务分析,一般只能做出简单的报表分析,不能提供可靠的、全方位的分析数据。

2.3 财务监督缺乏手段

学院保存的财务数据由于不能实时共享,导致分管财务的负责人、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往往受制于信息反馈的渠道,难以在财务活动过程中将财务管理的监督控制功能加以利用,从而不能为学院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3 学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解决方案

利用信息化平台的逐步建设,将信息技术融入财务管理工作,创新“财务管理网络化、财务监管全程化、经济活动透明化”的新模式[4],是提升学院财务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财务工作精细化管理目标的有效方案。

3.1 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打造精细化工作平台

信息化建设是学院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手段,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在大量的相关数据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数据资源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对于学院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管理,因此信息化平台主要模块应包括:学院经费预算支出、学院部门(专项)预算支出、学院预算收入、日常收入与支出、数据统计、支出分析等。通过这些模块,学院负责人可以随时查看和分析各个预算的具体收支情况,实现对学院内部财务活动的监控。通过数据统计模块对各部门开放,使部门之间、岗位之间都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以此来加大监督的力度。

学院经费预算支出模块按经费编号显示了各类学院自筹经费、专项经费、学校下拨经?M等的使用情况和明细;学院部门(专项)预算支出模块显示了每个部门的每一项预算列表的实际支出和明细;学院预算收入模块显示了学院的办学收入和上交学校完成的任务量;日常收入与支出用于财务秘书记录学院的财务活动数据;支出分析模块显示不同要求下的学院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图表;数据统计模块可以设置成内部共享,按不同的条件完成支出情况的统计,并显示财务活动明细。

3.2 利用精细化工作平台,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

财务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就是要达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考核”[5],体现在具体环节上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提升预算管理的颗粒度(颗粒度用于表示预算项目的最小组成单元),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增强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约束力。

做好“事前预算”:学院的财务预算通常是根据历年整体的运行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下一年度的财务收支进行科学的规划。根据信息平台的历史数据,学院各部门能清晰的了解近几年的实际开支,再结合学院下一年度的发展计划,基本能测算出本部门的下年度开支情况。当然,为保证学院预算的准确性,各部门的预算列表清单必须足够细化,细分成最小的单元后,也有利于进行财务分析(图1)。

做好“事中控制”:有效的财务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判断当前学院的运行状况,分析的结果可反映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信息平台中利用状态-颜色表示法,来表示当前财务支出情况,把实际支出占预算支出的比例从0到超额分成7个状态,分别为0-20%、21%-40%、41%-60%,61%-80%、81%-100%、101%-120%、大于121%,用不同颜色代表支出的不同状态,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图1)。通过定期的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对于实际支出与预算偏差较大的情况,要重点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与控制措施。图2,图3分别为二种财务分析方式。

做好“事后考核”:为达到财务预算的准确率,减少预算数据和实际执行数据之间的差异,并把财务预算作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需要把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以具体的数字形式表现出来。信息化平台以每个部门为单位,以公式 得到的数字结果作为预算执行情况的得分(图4)。

An代表实际支出的7个状态分别对应的预算列表数量;

S代表每个部门的全部预算列表数量;

Bn代表7个状态对应的分值,分别为20、40、60、80、100、100、20分;

3.3 利用精细化工作平台,构建财务监督“透明” 体系

在财务管理中,应该注重内部监督体制的建设, 使部门之间、岗位之间都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精细化工作平台,学院很容易建立内部监管、领导监管和外部监督三位一体的“透明”监管体系[6]。内部监管是各部门负责人通过“学院部门(专项)预算支出”模块,可以查看本部门预算列表实际支出情况,通过支出明细了解本部门的运行状况;领导监管是具有相关权限的领导可以通过“学院部门(专项)预算支出”“学院经费预算支出”“支出分析”等模块了解学院经费使用情况和分析各部门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外部监督是通过“数据统计”模块,把财务数据反映的事务活动对全院员工进行公开。

3.4 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实现了学院财务精细化管理

篇(2)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这也使得在事业单位中对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事业单位中,传统的粗放式的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导致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和滞后性越来越突出。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其达到科学化、精细化已亟不可待。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本概念

科学化是指在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及模式,建立科学化、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精细化是指精益求精、精确定位、明确职责、求真务实,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必须通过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来建立,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总的来说,财务管理精细化是科学化实现的手段,财务管理科学化是精细化的目的。

财务管理有三个特征是比较明显的,一是专业化,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是财务管理精细化所需要的,只有专业了,才能够减小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中的阻力,才能够随机应变,让单位的利益尽量不受损;二是系统化,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众多内容并且环环相扣,任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是整个管理工作出现偏颇,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将整个的工作分为一个个小的环节,提高整个管理工作的效率;三是信息化,它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只有将大量的数据管理量化,才能保证其科学性,避免经验主义。要想实现实现管理的的高效化、实时化和条理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因为它可以将海量的数据管理量化,提高管理要求,实现纸质管理向信息化的转变。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意识

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做法,因此要对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其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洗脑,消除他们政府大树下好乘凉的依赖心理,加强对他们灌输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想法,转变传统的粗放式和经验式的管理观念,让财务管理真正的发挥作用。领导要在财务管理中以身作则并对员工灌输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观念。对于那些没有把这些观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甚至破坏阻碍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员工,要进行严厉的批评,而对于那些促进了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员工给予奖励。同时,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向他们灌输主人翁意识,自发的维护单位利益,做好监督工作,真正的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在事业单位中,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进行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有巨大的帮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改善财务行为,使得每笔帐都清清楚楚。而且要让专门的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实行业务流程精细化,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尤其对于资金使用,更要严格按照规定来。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任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管理,从而让各个环节相互协作 ,提高精细化管理。

(三)完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精细化

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是财务管理精细化非常重要的一环。事业单位在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让了解市场动态、调研市场、勘测施工场地等这样的变化因素都能在掌握之中,不打无准备之战。以此为依据进行成本预算并让专门的单位对预算结果进行审核,以确保得到一个精细、准确、科学的预算结果。

尽量让全员根据下年度的工作计划,结合业务的工作开展情况参与并共同讨论预算的编制,让预算深入基层,使预算体系能真正的反映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对日常公用费用按人员测算人均定额,确保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预算过程,让预算真正的发挥作用。还要制定相关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并让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使预算能真正的贯彻落实。

(四)让信息技术来提高财务管理现代化程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如果事业单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事后记录,更能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要想办法让单位的财务状况全程处于一种监督状态下,可以更高效合理的让单位财务运行。同时提高财务人员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能力,让他们及时的掌握经济方面的信息,使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制度越来越为完善的形势下,让财务管理达到科学化、精细化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必走的轨道。只有科学化、精细化了,事业单位的资金才能被高效的利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只有这样,事业单位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加上事业单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出现了公共性事业单位与盈利性事业单位等不同的性质划分,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为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完善,国家出台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概述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主要是指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在兼顾事业单位性质和特征的基础上,并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与现在的财务管理模式相结合,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树立精益求精的思想和理念,使用专业化、数据化、系统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实现精确和精细的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密不可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目标,精细化是实现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体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化,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建立管理分工的专业化管理制度,这能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2)系统化,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事业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复杂,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精细化程度,就要将财务管理系统化。(3)数据化,数据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对象和基础,只有将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通过数据资料来反映,才能有效管理和权衡财务工作。(4)信息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加快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企业发展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的重要性

1.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可以促进绩效政府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十一五”规划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目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权责不明确、部门办事效率低下以及奢侈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绩效型政府已经迫在眉睫。而只有加快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充分适应政府管理机能的转变。

2.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较低,损失浪费现象严重。比如预算执行率不高、结余资金规模过大、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资产配置不合理、对外投资效益低下等,需要尽快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夯实管理基础,精化管理环节,提高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的措施

1.树立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观念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为方式,事业单位要想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就必须要树立起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因此,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带头的作用,积极学习财政部提出的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各项要求,明确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概念和内涵,将新准则运用于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加快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加强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对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因此,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培养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意义上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改革。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强化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所以,事业单位应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方面着手,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首先,科学编制事业单位预算。在预算编制之前,编制人员要深入各部门进行调查,了解和预测各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在预算编制时,认真分析确定本单位的项目预算金额,对办公费、差旅费等日常公用费用按照人员测算人均定额,确保单位收支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其次,强化预算执行控制。事业单位要以经批复的预算项目文本为依据,严格执行预算,重视预算事中、事后监督。再次,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健全预算执行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内容,并根据考核结果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

3.固定资产核算科学化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价值,不计提折旧,通过“计提专用基金一一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维护和修理进行账务处理。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仅能反映固定资产原值,而无法体现固定资产价值的折损情况,易发生固定资产价值虚增。同时,事业单位将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全部列入当期支出,违背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原则,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必须改进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实现固定资产核算科学化,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固定资产的科学化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进行,比如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

4.推动收入管理精细化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渐深入,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成为自收自支单位,虽然国家在事业单位改革当中,意图将这些事业单位改制成公共服务企业,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难度比较大。因此,当前在财务管理改革当中,要将收入管理精细化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这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明确收入范围、项目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收入台账,对所有收入进行分科目管理,所有收入要存入指定的管理账户,对资金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要求进行统一的分配管理,事业单位对本年度内的收入没有支配权。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事业单位收入要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利用统一支付减少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权,避免成本支出与收入的混乱对财务管理的不良影响。

五、总结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阶段,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收支管理等财务管理内容,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国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07:21-22.

[2]王雪莲.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应用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研究[J]. 国际商务财会,2012,11:39-41.

篇(4)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主题,深入贯彻“一法三规一条例”,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后进促平衡,抓改革上水平,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__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近两年,我们适应新形势要求,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全市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去年,全市计划生育率、晚婚率分别达到99.4和97.4,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06.7,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一、创新思维,把信息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计生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首先,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龙州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一直比较健康。1995年,我们创造的规范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经验,在全省推广;20__年,我市被命名为全省8个“优质服务先进市”之一。这既是上级对我市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更大发展,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后,我们审时度势,大胆改革,确定在计生部门大力推行信息化,以信息化拉动计生整体工作上水平、上档次。

其次,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政府提速的要求。人口与计划生育,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计生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应用先进本稿件版权属517878秘书网的信息化手段,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政府提速”的战略决策,为我们加快政府工作信息化进程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较好,理应走在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前面,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提高政府电子政务水平做出贡献。

再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计生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相比,同群众关系最直接也最敏感,工作千头万绪。搞好信息化建设,能够让群众对计生部门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有利于改进部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通过网络传递,有利于增强推行政令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宏观决策水平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龙州经济不断发展,先后创造了诸如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企业产权改革、农业产业化等成功经验,得到了中央和省、市委的充分肯定。为推动全市经济更快发展,今年以来,围绕落实省委和(上级市)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提出了“到20__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20__年基础上翻一番”、“市内赶寿光、省内上位次、国内进百强”等一系列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正确的决策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作保证;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的因素是关键。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不单纯是降低生育水平,还包括提高人口素质、应对人口老龄化、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缓解就业压力、加快脱贫致富等诸多经济社会问题。推进计生工作信息化,既可以在政府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又能快捷、准确地为党委政府提供有关依据,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突出重点,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为确保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我们坚持和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对计划生育工作,龙州历届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把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坚持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在听取计生工作汇报时,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重点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同志经常到计生部门现场办公,检查指导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是投入到位。在人员配备上,面对机构精简、编制压缩的大环境,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开展,市里坚持每年都分配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计生部门工作。近两年来,共为计生系统增编设岗16人。在经费投入上,我们舍得花钱,采取市财政拨一点、乡镇(街 道)出一点、村(居)挤一点的办法,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以保证工作需要。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200多万元,其中市乡财政拨款74万元,用于市、乡两级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23处乡镇(街道)计生办都至少配备了2台微机,并在5处重点乡镇(街道)配备了电子触摸屏,全市已有118个行政村配备了微机。完善的硬件及网络设施,为新形势下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是协调到位。为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定期调度电信、电力等有关部门,在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网络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对计生部门予以重点倾斜。近两年,市里共召开有关计生信息化建设的调度会、座谈会等10多次;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又分片召开了全市计生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调度信息化建设。为充分发挥计划生育信息网络的宣传教育功能,20__年上半年,市里协调教育系统开通了校园人口网,在初、高中在校学生中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和性健康方面的教育,受到了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篇(5)

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人数的增加,工作不再由国家分配,大学生毕业的黄金时期悄然而逝,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一年比一年严峻,然而市场需求却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我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底下的农村富余人口举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环境,多掌握一门学问就多一门出路,所以,我计划自学会计这门专业。

首先,我对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 现在在我国,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政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枯寂是热门专业,但如今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且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状况使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这种状况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做好合理的规划。真正走进社会工作才不会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开始。

其次,我做了详细的规划。

一、明确专业学习目标:

为国家培养一批既懂中国会计,又懂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人才。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基础扎实和具有较强业务能力、有较强外语水平和具有创造品质的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明确应具备的能力

1、熟悉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营销学等方面知识。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踏实,谨慎细致,思维敏捷,逻辑分析能力强,对数字敏感,记忆力好。

3、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信息快,懂变通,善学习,求上进。

三、了解主要课程:

会计学、审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资产评估、财务报表分析等

四、具体学习计划: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另外,在校期间考出就业所需要的一些必要的资格证书,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利用较充分的课余时间来熟悉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营销学等方面知识。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五、应对弱势、威胁

1利用寒暑假去公司实习获得经验。

2多与人沟通习得交流技巧,做好心理准备。

3利用网络。报刊、人际关系等了解经融动向。

4增强竞争力。保持乐观心态。

篇(6)

首先,我对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现在在我国,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政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枯寂是热门专业,但如今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且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状况使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这种状况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做好合理的规划。真正走进社会工作才不会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开始。

其次,我做了详细的规划。

一、明确专业学习目标:

为国家培养一批既懂中国会计,又懂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人才。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基础扎实和具有较强业务能力、有较强外语水平和具有创造品质的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明确应具备的能力

1、熟悉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营销学等方面知识。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认真踏实,谨慎细致,思维敏捷,逻辑分析能力强,对数字敏感,记忆力好。

3、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信息快,懂变通,善学习,求上进。

三、了解主要课程:

会计学、审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资产评估、财务报表分析等

四、具体学习计划: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另外,在校期间考出就业所需要的一些必要的资格证书,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利用较充分的课余时间来熟悉相关政策法规,有一定的法律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营销学等方面知识。通过参加一些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五、应对弱势、威胁

1利用寒暑假去公司实习获得经验。

2多与人沟通习得交流技巧,做好心理准备。

3利用网络。报刊、人际关系等了解经融动向。

4增强竞争力。保持乐观心态。

篇(7)

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商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在下面设置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6个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从引进至今不过20多年,本科专业点由1998年的1276个增至2866个。目前全国本专业的在校学生大约为50~80万人,每年约培养出10万名本科生。随着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工商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

2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办学现状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表现在与该校其他学科交叉渗透,重视实践、教学、科研、企业咨询相结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教育独具国际化特色,与美国的哈佛商学院和马里兰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的管理学院以及摩托罗拉、西门子、爱立信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等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与国际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接轨;吉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机械加工行业培养人才;武汉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大内容,以涉外企业的经营管理为重点;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是系统掌握现代化管理与经济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手段,掌握电子计算机在管理工作中基本应用技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特点是对组织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着重进行教学训练;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注重以科研与学术交流促进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主要为公司企业培养“具有一定工程技术知识”的高级工商管理复合人才。

目前,工商管理按照大类进行招生的学校包括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贵州大学、兰州大学、汕头大学等。工商管理类统一招生,学生入学后先接受通识教育,再进入院系学习,在一、二年级,学校打通院系界限,按专业大类组织教学,重点建设全校性公共课程和学科大类平台课程,形成公共基础课和基础课的统一标准;在三、四年级,从大学三年级根据前两个学年的成绩和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具体专业。从国内按工商管理学科大类招生的看,实施工商管理学科大类招生的大都是重点大学、综合性院校,而地方工科院校则推行较少。

3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模式的探索

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原则下,从现行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借鉴国外经验以及我国重点大学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国地方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图1)。图1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模

式目标选择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的目标,是构建“两平台”+“专业主干”、“方向”+“实践”的培养模式,使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培养出的学生,能以适应社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培养为基点,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方式、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为主要途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夯实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强化综合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等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构建“两平台”+“专业主干”,“方向”+“实践”的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模式,实现“通识为基础、经管为根本、工程为特色、实践为手段”的“四位一体”的培养架构,突出地方性、创新性、实践性、特色性。

(1)地方性。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的根基必然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这是一种天然的“亲缘”关系。地方工科院校肩负着为区域性经济发展服务的历史使命,同时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也影响着他们办学特色的形成。

(2)创新性。进行开放型工程教育训练平台的研究与实践,建设“三实一创”教学基地,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3)实践性。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模式,不仅表现在创新性上,而且表现在工程能力的实践性。现代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实践,加强工科大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4)特色性。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准确定位,充分发挥智力作用,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方向课、选修课,体现其特色。

3.2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实践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工商管理类专业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做人、做事、做学问同步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依托“大土木”,培养具有大土木背景的专业人才。该院对学生采取按专业大类招生,实行宽口径、厚基础、专业自选的培养模式。

(1)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通识教育基础课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三年级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学院开设的专业方向和个人意愿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该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所设的专业方向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50-02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人才所需知识之间的交叉越来越明显。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作为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相互融合的交叉学科,它所培养出的学生正是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之一。信管专业立足于管理学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主要侧重信息系统的应用与集成开发[1]。本专业于1998年由国家教育部将管理信息系统等五类专业合并而成,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同,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管专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当前社会中信息管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信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实际运作能力,即在新的社会需求和经济运作模式下,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要能够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吻合、相匹配,更加注重和强调专业培养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建设又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计划,它的优劣能够直接反映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探讨信管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的课程设置对策与建议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由于信管专业是由原来的五个相关专业合并而来,所以在同一专业名称下,各高校的信管专业由于办学背景不同,所属的院系和教学偏重点不同等导致了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调查湖南省几所二本高校,发现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拼盘式”课程结构,学科间融合度不高

信管专业课程主要由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拼盘而成,没有达到完全融合的程度,更没有形成本专业自身所特有的基础理论体系[3]。现有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过于强调各课程自身的完备性和严密性,导致了课程间联系性不够紧密,融合度不高,导致了专业特色不够鲜明,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完全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无法培养出完全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现有的研究对怎样设置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还没有具体的措施,这也是各高校信管专业急需探索的问题之一。

2.专业课程教材偏少,课程学习深度不够

信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涉及学科广泛、学科发展变化快、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等特性。但作为一个交叉型学科专业还没有完全形成特色,真正属于自身的内容较少,更多的是其他学科教材的简单综合,专业教材建设还没有形成规模,很少有针对本专业的特色教材。同时,由于一些学科的知识更新较快,进一步使得属于本专业的课程教材更新明显滞后,学生对专业的最新发展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学科广泛,学生需要对培养计划中所设定的众多课程进行学习,因此,单个课程学时偏少,加上概论性课程过多,实践课时相对偏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实现学习的目标。

3.忽视学生的学科背景和学科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招收的信管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有些是招收理工科学生,有些是文科学生,他们的学科基础不尽相同,在信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的偏好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更青睐于对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而具有文科背景的学生则偏重于对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课程的学习。因此,跨学科且多学科融合的观念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体现出来,而多学科融合正是信管专业的核心之所在[4]。此外,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偏好也会有所不同。但不少高校在信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既没有考虑学生的学科背景和学科基础,也没有充分体现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整个课程设置采取的是“一视同仁”的结构,它不仅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4.课程安排时序不合理

信管专业所培养出的学生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经济管理知识,善于分析和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类问题,但目前各高校在课程时序的安排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学科课程设置层面上看。掌握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是分析问题的关键,学生只有加强对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基础业务课程的学习,才能了解企业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实质,了解管理流程以及伴随管理流程中的数据流动过程,进一步懂得如何把现实中的管理问题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的信息流程。而问题的解决则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原理,具备信息组织、检索、存储、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加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软硬件模块、系统的开发设计、应用和维护等课程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安排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过早地强调学生对工具的掌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这一关键环节。

(2)从单一学科的课程设置角度分析。在我们调查的湖南省的几所开设信管专业的学校里,有些高校在课程开设的时间安排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开设数据结构的同时开设C++,而不少的数据结构教材里所采用的语言为C++,因此,学生应当在了解C++后再学习数据结构,这样才能学得较为透彻和扎实。所以,一些课程的开设必须要以学生学习过某些课程为前提才能保证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即在课程设置中应考虑课程安排在时序上的先后因素,否则难以保证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信管专业课程设置的若干建议

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改革是构建信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平台,针对当前信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结合学校特色或者地方特色开设课程

要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竞争能力,仅知识面广是不够的,必须培养他们在掌握广博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社会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需求、高校的办学特色或者地方特色进行课程设置,使学生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竞争能力。例如湖南省一所211高校的信管专业就是结合学院财务管理的独特优势,主要开设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课程,以财务管理为平台和依托,将财务管理与信管系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该校的课程设置特色。

信管专业既不同于计算机专业,也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专业,更不是计算机与管理专业的简单叠加和结合。本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各高校的不同特色,除核心专业课程外,还要根据不同高校的服务定位来增设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类课程,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就我校的信管专业课程设置而言,可以充分考虑包装学科等优势,开设如包装经济学、包装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将包装产业与信管专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体现特色办学的理念。

2.实行“菜单式”课程设置

“菜单式”课程设置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学科基础以及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共同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定后续不同的课程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实行分班制教学、考核和毕业认定。如在第一年全部学生共同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年则实行分班教学,对具有不同学科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这样就避免了课程设置单一的缺陷,大大减少了教学内容和教师精力的分散,同时学生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消除了学生学得博而杂,但并不精的局限。这种“菜单式”课程的设置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3.组织教师编写信管专业特色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工具,作为知识的载体,它对教学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信管专业的教材建设是本专业课程教育的关键环节。信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相应的教材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特色。然而,由于本专业的部分知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学科内容更新速度较快,一些课程与时代脱节,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学生学习的技术在社会中已经被淘汰,加上本专业相关教材内容不够深入等,这些都是现有的材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编写信管专业特色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信管专业所编写的特色教材要能够全面、充分地反映本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沿动态,还要具有深浅结合的特点,教师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修改后的教学计划、课堂的教学特点与任务,更要兼顾信管专业开设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地域特色等因素,从而打破统一型教材的固定模式。

结语

信管专业面临的将会是更为迅速的信息化发展时代,通过设置一整套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培养出的学生既符合本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又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信管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只有不断地进行改进并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信息管理行业的优秀人才,从而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社会及科技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劲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情报杂志,2008,(11):102-110.

篇(9)

在这个网络信息迅猛发展时代,人们必须具备开放与闭合相统一的思维,即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信息、能量等有形或无形物质的交换,然后在闭合中发挥其作用。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教师、实验室等信息流通相对闭合的场所进行教学,但随着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学生不仅能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场所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在校外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开展学习。不仅如此,利用网络技术学生还能透过互联网学习更为广阔领域的知识,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育的概念,高校依靠网络技术这一载体可以面向社会的各个阶层,开展开放式的教学。

1.2高校的办学形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某高校只需要承担教育部门规定的自身办学层次内的教育工作即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群体希望接受高校教育,以此来实现提高自身价值的目的,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这一需求在过去很难得到满足,但是在今天,高校可以依靠网络技术的支撑,开展异地远程教学,以此满足对高等教育充满渴望的各阶层群体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的办学形式。

1.3高校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我国高校是信息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高校中人力资源、课程安排、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发展水平的滞后,高校之中仍然存在人事安排冗杂,财务管理缺乏精准定量指导以及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管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网络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各高校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建立了办公自动化体系,提高了高校各项事务的处理效率,促进了高效管理逐渐向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向转变。

2网络技术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应对措施

在这个网络技术日渐普及的时代,高校在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端正态度,积极主动面对网络技术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的有利或不利影响,以此提高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实效性。

2.1积极转变高校教育管理思想

网络技术的普及也决定了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必须发生适当的转变———由传统的“管理”逐渐向“引导”转变。这种管理观念上的转变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自我管理学习”的意识。因为现代高校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所有需求,学生透过互联网反而能够接触更为广阔的知识面,因而这种“自我管理学习”的方式更适用于现代的学生。此外“自我管理学习”侧重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对于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选择课程,利用互联网参与课程的研究以及制定自我学习计划等方面。另外,在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转变思想,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从传统的信息资源的来源者向信息资源的组织者转变,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识别、选择、组织等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日趋增加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和采纳,从而锻炼高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2加强对高校网络技术平台的完善

现代高校都配置了局域网络以及计算机硬件设备,但是对于网络技术平台的建设、维护以及网络知识的普及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却比较滞后。高校信息的畅通受到网络硬件条件的制约,这不仅给现代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造成了不便,同时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造成了不便。为此,高校有必要将网络的建设范围扩大,覆盖到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并在学生中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进而保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及时和畅通。

2.3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强化高校办公,实现分布式学习

加强高校的网络化办公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高校办公的“无纸化”,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办公的工作效率,又能有效节约高校办学资源。另外,由于国家财政仅对部分重点高校进行财政补贴,因而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扩大办学规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教育投资成本过高而放弃的情况,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情况,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分布式学习”,即透过网络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开展教学,既节省了教育资源的投入,又有效扩到了教育规模。

2.4利用网络技术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网络是把双刃剑”,只要正确的利用网络,就能有效规避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并熟悉网络技术,要然后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文化,从拓展学习渠道的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将网络技术更多的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篇(10)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2401

一、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约束力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做好财会工作离不开财务规章、制度,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制定《总务主任工作职责》、《主管会计工作职责》、《出纳会计工作职责》、《房改公医会计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财会人员工作职责,从而使财会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并与学校制定的《学校教职工奖惩条例》相配套,做到权责分明,奖惩有据,从而激发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财会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断地提高工作水平。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这对财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变化的需要。财务人员的学习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对他们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财经法规教育,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道德水平。

三、加强财会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误区问题同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学校财会人员素质好,对工作极其负责,敢于坚持财务规章制度、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就高。相反,一些学校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就很难令人放心、令人满意,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针对目前中小学财会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恪守职业道德

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制意识,大力提倡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理、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

2、提高业务水平

由于各中小学会计大多数是教师兼职,课务较重,培训机会几乎没有。法律意识淡薄,财务知识缺乏等,以致帐簿设置不太规范,科目使用不太正确,收支较混乱,不能分门别类予以核算,有关项目如代办费不能做到专款专用等。结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应该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自学,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发展和提高。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制定学习计划,做到持之以恒。

3、普及会计电算化

电子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是会计学科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具有手工方式下会计工作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加强会计人员计算机培训,搞好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逐步做到普及电算化管理。这样才能将会计解放出来,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参与财务管理,参与财务决策,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加强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教育事业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市场经济的社会,价值规律依然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会计监督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为此,加强对会计队伍的建设和领导,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赋予会计人员应有的责任和权力显得尤为重要。

四、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全员参与财务管理

有的学校会计制度不健全甚至无财务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有的虽说有,也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按制度、按规章办事的不多,随意性较大。可见,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制订制度是重要的,但严格按制度办事更为重要。要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本校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制度和考核,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和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机构内部要做到钱、帐分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建立收支审批和稽核制度,明确审批和稽核的权限、程序、责任。建立计量验收和财产清查制度,明确校舍财产物资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责任。遇到大笔开支,可召开教职工大会,讨论决定支付情况。

五、监督创新,注重工作实际效果

加强财务管理,加强内外监督还需要先进的管理手段,科学的管理手段,加大管理信息的投入力度,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效率。作为财务工作者,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建立节约型机关、加强机关财务管理。要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国家财政政策的精神,研究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突破已经习惯的财务管理思维与模式,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关系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法理财,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每一项资金。

六、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预算外资金就是:“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学校预算外资金来源主要是学杂费和其他收入。学校预算外资金资金实行“统收统支”。在收费时要实行亮证收费,并加盖财务专用章,并缴存预算外资金管理专户,非财务部门不得自行收取,擅自使用。在资金使用方面应本着“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统一调配,略有余额”的原则。每学期伊始,由学校各处室编制本学期常规工作经费预算,报校长办公会审核,经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后,由财务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对经费使用后有结余的部门,除结余款可滚至下学期使用外,财务部门可建议学校对该部门加记考核分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学校财产安全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买轻管”的问题。固定资产在学校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对于它的管理和利用关系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下,各学校应建立由校领导牵头的专门领导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全面管理学校资产,在审批、采购、报销、领用、制度五个方面具体加强管理。

在采购各处室需填写本处室所需物品的采购单,报校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研究确定后,由财务负责人审批交采购人员经办。对采购人员需选择业务精、工作责任心强、思想素质好的人员担任,对采购物品应以办公室审批单为依据,从正规渠道采购,对需要量大的如图书、电脑等用品也可采用招标形式完成。财务人员对采购人员的报销单据应严格把关。对各处室领取少量属于低值易耗的物品(如粉笔、圆珠笔等)可规定由处室责任人签字从管理人员处领取,对价值在500元以上属各二级保管室管理的物品,如体育用品、电脑、教学仪器等可在固定资产总管理员登记分类造册后,由各申购处室领用。固定资产管理员可随时核查物品使用情况,从而确保资产的安全及发挥其服务教育教学的作用。根据固定资产分级管理的层次,可制定不同的制度。如《学校固定资产总管理员的岗位职责》、《体育用品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规定,使管理员明确职责,从而保证校产在校内的安全流动。

篇(1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贡献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产生着深层的。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种基本素质。信息社会对教育变革的基本要求是,改变教育单纯传授知识的功能,以培养能力、促进个性与思维发展、培养终身学习意识与终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换言之,即师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得培养。同时,信息技术也为会计教育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及其衍生产品将成为会计教育创新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手段。

一、管理信息化环境对会计教育的影响

1、信息化将对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冲击

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将推动会计教育观念的转变。

首先,以“教师为主体单纯知识传授”的教育观念将被改变。长期以来,会计教育存在着“唯师是从”的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和掌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培训发展能力。在这种指导下,教师们偏重会计理论研究,忽视了会计教育理念研究。规范性的教育阻碍了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训,对新的信息化工具的运用还有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呆板、枯燥乏味。因此,会计教师必须尽快从“专业型”角色,转变为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学研究型”教师。未来会计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学生辅导者、领航者。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为此,教师除了需要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外,还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现代教育技术。

其次,会计教育要打破职业教育和阶段教育的观念,建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传统的会计教育观念大多是把会计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能力的培训,即所谓受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教育强调的是终身教育观念,强调高等学校的会计教育不是会计人员人生接受教育的最后环节,也不是学生会计职业劳动的最后训练场。相反,高等学校的会计教育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高等教育期间集中掌握工具性的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

2、信息化将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冲击

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会计教学方法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逐步弱化。

我国各类院校会计专业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方法仍主要是靠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是压抑的、沉闷的,缺乏兴趣及挑战性,师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信息化时代的会计教育运用机和技术,将多种学习方法组合在一起,进行以自学为主的知识吸收、消化、创新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从互联网上浏览或下载与会计专业有关的互动式网络课程的网页开展自学,根据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在线讨论,利用在线的测试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使学生随时掌握学习进度。课后,学生可通过E-mail与老师沟通。与传统的单项式教学相比,新的教学方式使传统的埋头苦学式的学习方法将被新型的团队式的学习方式所替代;传统的单项式传输将被双向式专家求教式的学习方法所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将被新型的个人探索的形式所替代;传统教学将被瞬息万变的最新内容所替代。新的教育方法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与通讯、计算机科技、软硬件设备与技术的快速进步,可以预见,信息技术将是现今会计教育与教学中的必要元素。教学科技理论的发展也支持未来会计教育模式朝着“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1句发展,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领域整合应该是未来会计教育的主流。

二、基于“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教学整合”理念下的会计教育创新探究

东北师范大学解月光教授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可以有两个层面。———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信息技术在这一层面的应用可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能让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于媒体网络技术,老师的备课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再加工二。在这一过程中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作为—个有个性的思考者所具有的一切本领。经过这一准备过程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

基于“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教学整合”的思想,借助信息技术为会计教育带来的现代化的教育平台,我们提出,在会计教育中建立“会计信息化模拟学习———财务信息化探究学习———ERP(企业资源计划)协作学习”三个业务层次跃升的会计教育模型。

1、会计信息化模拟学习

会计信息化模拟学习是指应用会计核算教学软件将现实企业的会计业务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进行模拟,仗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会计核算职能是如何实现和完成的。通过现实企业会计业务的模拟过程,使同学们了解企业在供、产、销过程中会计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会计,能够适应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模式、工作流程等带来的变革,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会计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和方法。

会计信息化模拟学习要求:

(1)教师提供适合课堂教学的会计教学软件

(2)教师提供可供模拟的企业会计资料

(3)学生熟悉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及会计软件的操作

2、财务信息化探究学习

财务信息化探究学习是以学生解决仿真情景中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去主动构建知识,它通过教师创设问题,让探索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目的,不单是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与态度,帮助学生学会探究、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方案,发展识别所需信息、分析信息及,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为开展财务信息化探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认为开设《财务管理机实验》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财务管理计算机实验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与财务管、和技术的融合为目标,以计算机(INTRANET/INTERENT)为硬件平台,以专业计算机软件和资讯系统为载体,以组织的财务数据、图表、案例和知识系统为实验材料,从情况或环境出发,由教师提出,让学生白己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教学及电算化类似课程的教学最大的不同是,财务管理计算机实验的和设计是以现念为指导、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体现出更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目的性。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信息化探究学习的流程包括:

(1)教师从虚拟现实的情景中设计实验案例,并提出有关财务管理问题。

(2)学生根据已有专业知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性质。

(3)探究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利用专业计算机软件、整理资料。

(4)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并表达研究成果。

(5)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反馈,同伴评价,自我反思。

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主要作川是学生的辅导者,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对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包括:

(1)在学生探索问题时,引导学生确定问题的重点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

(2)指导学生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3)指导学生搜集和分析资料

(4)对学生研究结果提供反馈

3.ERP(企业资源计划)协作学习

ERP协作学习是建立在ERP这种新型的管理:工具之上,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学习)对象和考评对象来组织教学(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管理类学科各不同专业(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学生结合成一个学习小组,模拟企业团队人员,根据不同角色,分工协作,使学生在与同伴及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扩展已有知识、产生新的概念、实现知识互补。通过共同探索,建构新的知识体系。ERP协作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形成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和讨论是推动认知的重要部分,认为小组的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可以使学生在与同伴及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巩固已有知识、产生新的概念、并将两者结合为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交流是这类学习的重点。其教学目标刁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相融和产生的新型管理工具。它扩展了企业的管理范围,将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密切联系起来,实现对供需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它还实行:企业业务与财务一体化,将企业供需链与资金链相对接,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其教学涉及到管理类各个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是管理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在会计专业开展ERP实验教学,对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乃至专业知识结构的重组起到积极的作用。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理念,根据ERP这种新型管理工具的特点,我们认为,日前,在高等财经院校开展ERP实验教学最适合协作学习的方式。

ERP协作学习过程包括:

(1)由教师根据企业供应链及资金链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及ERP实验软件,为学生确定学习主题,并为各阶段学习组建主题知识库

(2)帮助学生围绕学习主题,逐渐建立与企业业务流程相关的概念体系框架

(3)由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模拟企业团队人员,不同角色分工合作,各小组内部开展“协作研究”式的学习。

(4)各小组问答,展开对抗式竞赛学习,通过竞赛,激励学生发现更复杂、更深层的问题。

(5)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向全班学生展示资料,以更为直观的形式激发学生讨论,让讨论过程更流畅。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利用在线讨论延续学生的学习和讨论,仗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叫随时参与讨论和交流。网上讨论区可记录讨论过程,教师及学生可通过这些记录做反思,深化学习和讨论。

(6)教师根据各小组制订的学习计划及实施结果,反馈信息,进行评价。

三、管理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教育新模式的实施

再好的理论、模式,如果不能正确有效的实施,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取得应有的效果,就只能称其为设想。管理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教育的新模式的实施是———个涉及理论、技术、操作、管理、教师、学生等各个层次和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的对待。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始终要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观念、知识、能力、操作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始终参与整合的实施与指导,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要针对整合实施科学管理,只有各要素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整合的顺利进行。

1、理论指导

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习者需求的差异和学科特点,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指导整合的各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从动机心理学的角度去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方向;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去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内容;从科学的角度去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从发展心理学和创造心理学的角度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更大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造条件和机遇等等。

2、管理保障

管理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教育的新模式是对传统教学在理念、内容、方法、手段诸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如果孤立地去进行:这项改革,往往会使改革夭折或变得面目全非。能否刘改革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管理保障涉及两个层面。

(1)对实施项目过程中各个环节和过程的微观管理。包括教师培训,资金的合理使用,教师与丁程技术人员的协调配合,资源建设质量标准落实,工作进度控制,工作绩效评价等等。

(2)对实施项日的宏观管理。从后勤保障看,包括资金、设备、场地的供给与保障等等;从教学管理看,包括对改革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体系的认可等等。若要保障整合的顺利进行,宏观管理体系在观念、体制、标准、运作方式等方面也要做出改革的响应。

3、教师

管理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教育新模式的实施过程小,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在高等教育中,无论学生作为主体如何进行:自我建构,都在不同程度地接受着教师的指导。如果我们无视教师在教育叶,的作用,就等于放弃了教育的责任。

我们认为:在会训教育新模式的实施过程十,应该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培养新的社会人才这三个方面来要求和考察教师。具体说来就是:

(1)要能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并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实践;

(2)要会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建构学科课程,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