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0: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如何提高阅读速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篇(1)

词汇就如我们盖房子的砖瓦,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房子才能建得坚固,所以,只有掌握大量的词汇,英语阅读才能有所提高。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学习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词汇量更是要日积月累。从词的词性、词意到其用法,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作基础,很难提前英语阅读速度。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没有词汇谈不上句段,更谈不上篇章。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听写、同义句转换、造句等考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教师还要通过阅读训练,尤其是精读训练来复习词汇,巩固词汇,再通过泛读训练来增加词汇。

二、泛读材料选择

阅读材料的选择对于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阅读材料太难,学生读不懂,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便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如果阅读材料太简单,又达不到训练的效果。所以,教师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层次的阅读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循序渐进。除此之外,阅读材料的内容要涉及历史文化、人物传记、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知识,题材尽量要广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贴近现实。所以,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意义重大。

三、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使用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没有捷径可循,但确实有方法可以借鉴。具体做法如下:

1.帮助学生排除失误因素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如,断章取义、脱离原文、心浮气燥等,因此,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很有必要。阅读时要精力集中,心无杂念,完全沉浸在文章的内容当中,要形成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要留心关键词句,注意弦外之音。对文章的评价分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篇(2)

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以教材着手,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但许多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这似乎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还缺乏阅读的方向,很多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要读哪些方面的书。这时候,教师的丰富的阅读经验就要发挥作用了,如果一味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那似乎不现实。如在学习《〈论语〉六则》,我们完全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扩大学生阅读面。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关于《论语》的其他文章,在立足本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内容补充,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更多的知识。对这样富有人文精神的课文,完全可以以“阅读理解”为教学核心,其他方面的教学,可以放到其他课时中。二是教师通过课堂,调动学生对本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怀着兴趣的前提下,课后进行相关的阅读。如可以以“孔子弟子三千,最让你欣赏的是谁?”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面也就随之增长了,阅读综合素质也随之提高。

二、转变学习方式,激活教学资源

篇(3)

与数理学科所具有的精确性不同,语文学科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诗无达诺,一百个读者心目中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语句的理解、段落的划分、主旨的探求、人物的品评、写法的分析,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没有统一的答案。语文教师正可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勇于发现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向书本、向权威、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再者学生阅读的许多课文是古今中外多种体载的文学精品,语言精美,形象鲜明,而且风格各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创设良好的契机氛围,使学生感知形象,感触情景,从而培养情趣。

如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别序》一文中,作者王勃用华丽典雅的语言描绘了滕王阁的雄伟,将读者带入壮观的亭台楼阁、山容水态之中,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让学生领会美的意蕴,并从中悟出作者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熏陶、感化。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个性的心理素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在的作文教学仍以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为目标,只注重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些方面的培养,缺乏对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写作除了交流思想、训练表达能力以外,还有另一个功能――宣泄情绪,以求心理平衡,发展健全的人格。生活是复杂的,人在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有喜怒哀乐,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情感丰富,情绪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和不稳性,但他们又缺乏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而作文,包括周记、日记和心理随笔,正是他们宣泄情绪情感的好渠道,因此,我提倡学生平时坚持写周记、随笔,以释放自己的情绪。在批阅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出积极的反应和适当的辅导。

对于课堂上的常规作文,我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情感容易流露,容易激起其情感共鸣的命题,让学生写作,如家庭、友谊、交往、人格等方面的题材。在这些题材中,学生往往能充分地表现出其个性品质,如家庭关系的冷漠,使之产生自卑、敌意、怀疑的性格特征,在处理同学交往和学习上的问题时,容易冲动,有时甚至会出现“不想学习,想要逃避出走”、“觉得活着没意思”的消极思想。这时,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不但对他们作文的立意和语言作出评价,还应对其所宣泄的问题加以疏导。如我班的一位学生在一次英语竞赛中没有考出预期的成绩,他在作文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显得十分悲观。我就在其作文后写了这样一句评语:“正确的认识自我,看待挫折,也是一位同学人格成熟的标志。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之后,他的情绪有了起色,也重新找回了自信。

三、在说话训练中培养个性心理素质

多年来,我坚持一种做法:每天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创意说话训练”,话题自选,人、事、物、情、见、闻、感、悟,畅所欲言。通过说话训练,学生的胆子大了,口才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逐渐形成对自我合适的评价态度,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由遇事抱怨环境或他人转向着重改善、提高和发展自身,并最终自觉控制、规范自我,以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和同学的人际交往上,逐步形成了如诚恳、坦率、幽默、助人、守信等有助于增进其人际吸引力的个性品质,学会了正确地评价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有效的沟通。说话训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篇(4)

一、阅读时要养成良好的心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恐慌、过分紧张的情绪都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妨碍大脑的正常思维功能。因此,在阅读时要去掉杂念,心绪要稳定,精神要集中。千万不能一遇到几个生词难句就心烦意乱,失去自控力。

二、阅读时要扩大视野

阅读时眼球总是不断地移动―停顿―移动着,那么理解是在“眼停”的瞬间进行的。普通读者眼睛停顿时可接收

两个英语单词,阅读能力强的读者一眼可以看四个左右的单词,但能力差的读者一眼只能接收一个或者不到一个的单词。因此,在相等的阅读时间里,视野狭窄的读者所看到的单词要少得多,如果再经常回视,读速肯定快不了。

三、阅读时要养成整体识读的习惯

我们在阅读时要把注意力放在句子较大的单位上,而不是放在一个个孤立的单词上。要扩大视读的广度,把逐词逐句的点式阅读变成一次扫描一句的线式阅读。并且把看到的东西迅速报告给大脑,形成较快的直映能力。千万不能在难懂的词句上磨蹭,只要全篇理解了,个别难懂的词句可以根据上下文去猜测。

四、阅读时要增强猜词能力

阅读文章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这时,我们不要急于查词典,许多生词的意义都可以猜出来。查词典不但会减慢读速,而且会打断读者的思路,降低阅读效率。猜词义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是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构词法(如前缀、后缀),同义词、反义词等揣摩某些生词的意思。如果它们对理解文章内容无多大妨碍,我们完全可以跳过它们,不要把精力过多地放在猜词义上。只见树木而不见树林的阅读方法是不可取的。

五、阅读时要养成用英语思考的能力

在阅读时,我们不必把英文逐句翻译成汉语,否则将大大地降低阅读的速度。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我们对阅读材料的全面理解。

六、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我们所说的快速阅读,当然是在理解、记忆基础上的阅读。如果抛开了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而单纯追求速度,那这个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提高阅读的速度,一定要处理好速度与理解、记忆之间的关系。快速阅读必须以一定的理解水平、记忆掌握能力为前提。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阅读小技巧,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不难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弊病:

第一,出声阅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它的主要弊病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说话速度的限制。实验统计表明,朗读的速度最快每分钟只能达到200字左右,而默读每分钟可达800字左右,是朗读的4倍。因此,提高阅读首先要学会默读。默读的关键在于避免出声,有的学生在读时虽然听不到有明显的出声现象,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唇或舌在动,说明其阅读仍有不易觉察的潜在发声现象,这仍会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在实际阅读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克服唇动、舌动的现象,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嘴唇的活动无疑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一个有效率的读者能够只要看到印刷符号,就能直接获得意思,而不经过声音阶段。”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训练自己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第二,在阅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后再回过头去重复阅读。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过分依赖于回视而养成的一种坏习惯。回视的次数越多,阅读的速度就会越慢。因此,必须努力克服回视的毛病。一般来说,回视的出现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缺乏自信,总担心没有完全看清楚。

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这样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句子或段落而回过头来再看,以至养成回视的不良习惯。

第三,在阅读时用手指、铅笔或尺子等指着一个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指读的单纯机械运用不仅会减慢阅读速度,而且还会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一个高效率的阅读者不会注意单词的位置,也不会在每个单词上平均花费时间,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

篇(5)

对于任何一项事业来说,人都是其管理的灵魂。像其他事业一样,人也是图书馆事业活动管理的灵魂,即“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由此可知,高校图书馆员的素养直接关系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影响着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的建设。那么如何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强化馆员素质的举措,共建优良的图书馆阅读文化,推动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就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培养高校图书馆员的阅读素养是提高馆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要通过职业性阅读、专业性阅读和综合性阅读,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学科馆员,为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一、强化专业阅读,打好文化服务基础

(一)要系统学习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知识

一个人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才可能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在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拓宽专业口径和扩大知识面。因此,要成为一名图书馆员,尤其是学科馆员,必须要系统学习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做好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工作。尤其是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学科背景差异较大,更应该从基础抓起,全面普及图书情报基础知识。对于基础较差的馆员可以通过日常工作积累加上参加短期培训和外出进修等方式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根据专家推荐书目有目的的阅读专业书刊

专业知识往往通过经典书籍加以呈现。书目是搜集专业典籍最重要的途径。阅读精华,可以提高专业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图书馆员按照书目系统阅读,不仅可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打下初步的专业根基,还可以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进而再扩大阅读面,阅读相关专业书籍。阅读要循序渐进,由教材到期刊,再到网络,追踪最新学术动态,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能力打下基础。

(三)阅读专业文献的内容应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的《高校图书馆员专业阅读调查报告》指出,馆员对于目前图书情报学文献偏向情报、技术方面主题感到忧心。目前学术界盲目追求新技术的应用,而较少考虑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所以,馆员在选择专业文献时应增加一些理论与应用结合较好的论文,为馆员提供真正的工作借鉴。

二、提升职业阅读素养,树立文化馆员形象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高校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文化水平的人。所以,馆员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学习,提升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馆员形象,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笔者在此处将职业阅读单独列出来,是为了区别专业阅读,这里是更加突出对馆员的职业素养的要求。

阅读图书馆行业相关的书籍,培养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如《图书馆之恋》、《书于竹帛》、《图书馆这一行》。高校图书馆具有其他图书馆所共有的行业属性。这些行业书籍会从不同角度讲解了图书馆这一行业所涉及的知识。对这些书籍的涉猎,必将在丰富馆员行业知识的同时,增强馆员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其次,通过阅读图书馆家的经典传记,了解图书馆员工作和生活,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图书馆员所面临的任务比较繁重,业务工作多,问题比较复杂。于是,高校图书馆员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这些先图书馆学家的先进事迹必将对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促进作用。最后,为人师表,塑造文化馆员形象。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阅读所学习和领会的都要通过其工作来体现。高校馆员要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积极地为师生解答各种疑惑,重塑馆员的形象。

三、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彰显馆员学术文化水平

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术机构,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阵地。高校图书馆更是图书馆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高校图书馆更是学术论文的主要诞生地。馆员在论文的创作过程,一般还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就成为了阅读的延续。一方面,馆员通过写作可以梳理自己学到的知识,查遗补缺,总结以前的阅读成果,并为以后的阅读寻找方向,这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写作不仅会促进知识系统全面的提高,而且还会产生较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图书馆员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做出更多的实践性研究。因为,它们可以映照出一个图书馆馆员的阅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并彰显着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水平。

四、建立馆员阅读机制,发挥馆员的模范作用

阅读是一种行为,并且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效果。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馆员的阅读制度,从制度层面对馆员阅读行为加以引导和规范,才能保证馆员阅读的效果,并检验馆员的阅读成果。首先,从本馆实际出发,建立馆员阅读的公约书和倡议书。这就是从书面上明确馆员阅读的目的,规范馆员阅读行为,使得大家都必须认真遵守,而引导阅读。其次,馆员阅读的奖惩机制。要不定期的组织馆员阅读成果展示,对表现较好的馆员给予表扬,并通过论文经费补助等形式加以激励,吸引更多的馆员积极参与起来。对于表现不好的馆员,在批评的同时要与她积极沟通,发现问题,共同解决。最后,引入图书馆员阅读长效机制。从图书馆的组织层面上来说,馆内各部门应该协调合作,共同维持图书馆员的阅读行为的长期性,扫清馆员阅读发展的障碍因素,形成馆员阅读的良性循环。由馆员做起,整个图书馆都积极融入到阅读行为可持续深化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秦新立.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导读工作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5).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59-01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我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训练:

一、让朗读贯穿课堂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要求学生充分的读书,是一个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相统一的重要过程和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初中朗读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背诵文段和教学的过渡环节这些层面上,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

1、教师真情范读。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学生在听朗读录音的时候,他会觉得那很好,可是离他很远,似乎那是遥不可及的,而老师站在课堂上深情并茂的朗读消除了这种距离感,老师的朗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茅盾的《白杨礼赞》时,老师首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学生就会被文章的美景所陶醉,就会被文章的优美语言所吸引。他们不由自主的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并且范读能在无形中指导学生的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2、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要通过丰富的材料、生动的剖析、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如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在头脑中浮想鲁提辖和镇关西的精神风貌,然后指导他们哪些该读重音,指导他们如何把握语速,指导他们如何读出气势和感情,经过指导,教室里沸腾起来,读着读着,他们有的推出拳头,有的拍手叫好,有的神情严肃,一拳比一拳更猛,一句比一句读得更有气势。一遍一遍的朗读,学生们读得有味、有声、有色、有形、有神、有情。通过朗读,学生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鲁智深疾恶如仇、勇猛刚强的光辉形象。

3、教师创设情境,提倡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教学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就能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为他们的个性化的朗读增加色彩。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欲。如采取自由朗读,不同的分组方式朗读,配乐朗读,接力朗读等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之间的统一,对学生的朗读都要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要让人人都乐意去读,让朗读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的舞台。

二、让说话闪亮登场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说话教学。 如果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创造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说话的空间,让说话在语文课堂中闪亮登场,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大有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那么,说话应该怎样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根据文本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或两个问题,在学生朗读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看法,尽量让学生多说,让多个学生说,并让学生评议。这样的回答,既能使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又能大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如我在教《小巷深处》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按下面的句式说话:这篇课文讲了一个 的 故事(要求:从不同角度概括)。学生说出的内容有: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盲目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等。

2、探讨问题,对话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积极探讨、研究问题,这样在小组合作形式下,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问题,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会各抒己见,他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他们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领悟了作品的主题。

篇(7)

讲故事活动的开展是指引导学生将文本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要交代清楚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这样的活动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而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学生终身阅读意识的培养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阅读《西门豹》《女娲补天》等故事性较强的文本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的阅读,并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将文本中所描述的故事讲述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组织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总结和提炼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借问题思考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组织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不仅能够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保护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文本,要认真钻研,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文本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而且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正确情感态度的培养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例如,在阅读《山中访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阅读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作者去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2)从哪些描述中可以看出“我”与“朋友”之间的感情深厚?(3)作者为什么将进山看景比作山中访友?(4)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并解决上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阅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为学生健全的发展以及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8)

“语文素养”的含义,简而言之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学习技能、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又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审美情趣。”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接受文化传承更是非常必要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由于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而又紧张的时间内强化阅读效果呢?以下是我在近几年的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收获:

一、依据标准,精选书目

中学生多读名著,读好名著,是一生受用的。由于初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是紧张的,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强,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存在种种不足。因此,我们务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目。初一学生阅读情趣还未脱离孩子的童真和稚趣,可以选择一些童话类的书本,也可以选择语言相对比较活泼的著作。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安徒生童话》、《嘉莉妹妹》、《伊索寓言》、《哈利波特》系列,曹文轩的《红瓦》、《草房子》等这个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著作。另外,还有新课标七年级上、下册所推荐的6部作品,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著作。到了初二、初三,学生的思想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推荐更多书目,让他们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个领域。

我们还可以补充相关的阅读作品。如阅读完《鲁滨孙漂流记》可以《汤姆历险记》;读完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热爱生命》等作品。这样的关联阅读,可以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也可以加深他们的阅读体会。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学生能够在老师创设的氛围中认真深入地阅读,可以在师生共读的情景中提高阅读兴趣。为了使学生有丰厚的阅读量,持久、深入阅读,我们要十分重视读书的软、硬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名著之旅”兴趣小组,根据活动渐进过程,制订了详尽的计划;每位教师和教研组结合个人实际,制订读书计划,确定读书书目内容、目标、措施、效果预测等,并安排具体的读书交流时间。开展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刊物、标语等形式,开展读书活动的广泛宣传。不放过教师的每一次集中培训、学习机会,宣讲读书的意义,宣传读书典型;积极倡导开展师生携手同读,引导学生与经典为友。我始终相信:身教的作用大于言传。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经典名著、健康书籍,共同营造浓郁的书香环境,才能引领学生在阅读道路上一路前行、共同成长。

三、引导诵读,精泛结合

熟读成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学习方法。在熟读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把前辈的思想、内容,文章的节奏、语言的精美、语汇的丰富等都品尝了,这样积累多了就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成为自己的东西,今后会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消化,有的文章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另外,在诵读中还要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即要求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结构、熟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同时能抓住中心,细研某些段落。让学生对每一部名著做到精读或从头到尾精读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教给学生泛读的方法。我认为,泛读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泛读书名、著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其次,泛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内容的字、词、句、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达到打开眼界、扩充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各种功效。我认为必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作一些必要的资料摘抄。

四、媒体播放,领悟内涵

有的名著内涵较深、较抽象,主题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著改编的影片,看过影片之后再看原著。这样学生通过演员的表演,获得一些比较感性的认识,会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去感悟,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独特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体验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五、课内拓展,课外延伸

课堂中尤其是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进行拓展,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尽量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勾起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这样,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更加主动积极,更有亲近感。比如,教学《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便可从里面的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并结合人物绰号对其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加以简单介绍: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天雄星:豹子头-林冲……个个性格迥异、人人鲜明传神。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典名著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能反映社会百态。因此,在名著阅读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处时代生活特征对作品进行解读,读出名著的深层含义,感受经典的永久魅力,从而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同时,《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电影,老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通过对比,深入欣赏文学作品中优美的文字、娴熟的写作技巧,切身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双珠.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J].魅力中国,2009(14).

篇(9)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高年级小学语文学习。阅读能力提高可促进听、说、写能力提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所以如何提高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先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的浅薄见解。

一、高年级小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阅读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又需要一定的氛围环境,在现今高年级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往往很难自主地形成浓烈的阅读氛围,毕竟高年级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没有一定的价值观念,比较被动地去接受周围的环境,所以如果没有人专门去引导的话,很难自发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而环境的创造是高年级小学生形成阅读氛围的关键,不容忽视。

2.家庭教育不重视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问题往往不是特别重视,只是把各种书籍买给学生,根本没时间去管学生有没有好好利用。家庭教育在教育方面是很重要的一环,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

3.教师不重视与高年级小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高年级小学生的教育中只注重课堂教育,对于与学生互动教育没有看重,也可能没有注意到自己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没有注重自己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高年级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更得不到褒奖和鼓励的情况下更加不会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二、如何激发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在教室各处张贴读书名言,创建班级读书角,把教室布置成书的世界,保证图书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资源。图书向学校图书馆借用,或者由学生各自从家中携带,学生之间相互交换阅读书籍,这都可以提高读物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读书角的存在会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布置一个专门的读书园地,用来分享学生的读书心得,在浓郁的阅读氛围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构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从生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极寻求家长配合,取得家长的重视,帮助学生在家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也可由家长监督学生阅读,更可进一步提倡亲自阅读,从而激发与保持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3.教师与学生共读

一个人因为阅读可以慢慢地丰富其文化底蕴。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容易产生模仿性,为人师表,需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精神气韵对学生起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与学生共读既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也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还可以通过褒奖来鼓励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进步。

三、如何引导高年级小学生正确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1.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

适合才是最好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各不相同,有喜欢名著的;有喜欢科普的;有喜欢军事知识的;也有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的。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只有适合才是最好的选择,只要保证书籍的健康、有意义就行。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信息,以及在短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含的信息。阅读方法不同,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各种阅读技巧,然后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如何去揣摩作者的言词以及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言外之意,以及如何去梳理归纳,进行逻辑推理。阅读时要让学生耐心读完全文,这样学生对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许就能轻松解决。

3.提高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阅读量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熟能生巧。”阅读得多了,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给学生制定一个阅读的计划,要求学生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文字的阅读,阅读量多了阅读速度也自然会有所提高。阅读速度看似与理解准确性有矛盾,但是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依然能正确理解,这才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当高年级小学生达到想读、多读、会读的时候,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篇(10)

阅读方法可以分为默读和朗读两种。默读是指不出声地、在心里读阅读的材料。默读的方法速度快,花费的时间较少,且学生在默读时更利于思考,可以加速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内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刚接触阅读材料时,可以让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熟悉阅读材料的内容。朗读是指出声地、有感情地阅读所学英语材料。朗读的方法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可以在学生对阅读材料默读熟练的基础上使用朗读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阅读成果。同时,要使学生在熟练朗读的同时产生成就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意阅读速度的强调和提高

阅读速度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阅读速度过慢不仅不利于学生及时完成阅读任务,降低阅读效率,而且会大大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给学生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据有关方面的研究数据,正常的默读方法的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0-600字左右,正常的朗读方法的速度为每分钟125个字左右。恰当的默读速度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而恰当的朗读速度则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得到增强。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达成正常的阅读速度呢?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一些读的技巧。

在指导学生默读时,要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一目一行不回头。即默读时尽量不要回车,而是读一行是一行,一气呵成。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会出现读了后面的内容就忘了前面的内容,或者读了后面的内容又放不下前面的内容,不自觉地回头看,结果来回颠倒,大大降低了阅读效率。对此,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用自己的手或笔来遮挡读过的内容,读一行,遮一行,进行强迫性的训练,自然阅读速度就提高了。二要注意抓中心词理解意群。即指导学生默读时不必胡子眉毛一把抓、词词关注,而是抓一些中心词并上下联系理解整个意群。三是连猜带估解决拦路虎。即在阅读中遇到生词不必挨个去查词典,而要善于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这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

在默读时采用以上的默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而朗读时要想提高学生的速度,则要告诉学生可以采取先点后面、逐个突破的方式,先把阅读材料中一些较难的词、句找出来读熟、练熟,然后再通篇朗读,这样就不会出现结巴、回车现象了。朗读流利了,语速也自然就提高了。

三、注意阅读资源的利用

1.抓紧课本上的阅读资源。以苏教版的《小学牛津英语》为例,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A部分往往是阅读的重点,师生一般都很重视,完成的阅读质量都很高。而E、F、G、H部分的小幽默故事、小诗等内容则往往容易被忽视,许多老师在教学时对此一带而过。而这样做恰恰使学生失去了一些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起这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认真地去阅读。这样,这些轻松幽默的阅读材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成为高年级紧张的英语课堂气氛的调节剂,使原本枯燥的高年级英语课堂充满了活力。

2、适当挖掘课外阅读资源。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课外阅读资源的利用是相当必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挖掘利用一些课外阅读资源。大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一些课外英语读物,寻找一些英语幽默小故事、小短文去阅读。

(2)鼓励学生到互联网上去寻找一些阅读材料,范围可以涉及故事、散文、儿歌等等。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材料,扩大课外阅读资源的利用率。

四、注重阅读成果的反馈

相对于阅读任务的布置,就必然要建立相应的阅读成果反馈机制。及时地让学生进行阅读成果的反馈,不仅能督促学生认真、及时地完成阅读任务,而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果,对于促进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语言理解内化能力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11)

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要掌握英语,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必要的。阅读不仅可以把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而且通过阅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培养跨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外语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外语阅读技能,积累英语学习的经验,从而形成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分析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并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多种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的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一、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1、 要通过阅读过程本身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起始阶段必须适当选择阅读材料。首先,阅读材料要与学生的语言知识相吻合。在选择材料时,第一考虑的应是学生凭现有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能够读懂。当学生读懂了一段英语文字,“跳一跳,摘到果子”,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英语正在成为一种为己所用的工具,才会激起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2、 阅读材料应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吻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他们的原有认知能力紧密相关。选择的阅读材料与他们已有的认知能力相吻合,他们就会发现阅读的内容既能接受也能够从中学到新的东西,在阅读过程中和材料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跃跃欲试渴求阅读。

3、 阅读材料要和学生的个体爱好相吻合。学生的阅读内容各有侧重,有人喜欢名人传记,有人喜欢天文地理,有人喜欢体育运动。在阅读的起始阶段,为了激发其阅读兴趣,在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投其所好。只有感兴趣的内容才可能吸引学生克服困难阅读下去,并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兴趣。

二、指点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选好材料

教师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泛读、略读、跳读、细读),另一方面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第一步要弄清所给材料“写什么”,把握其基本内容。第二步理清文章段落层次,摸准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何理解和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实和细节,如何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进行梳理归纳,如何进行逻辑推断,如何理解人物性格,如何辨认图形。学生只有熟悉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辨析,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率。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阅读,缺乏阅读兴趣,主要就是所选文章词汇量大,生词多,影响阅读速度,学生不感兴趣,结果就坚持不下去。教师应根据所学词汇,选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的简单本或其它一些简易读物。由于学生各自兴趣爱好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分别有针对性予以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能很快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

三、精选材料、广泛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适度

近年来高考试题阅读部分除了逐步加大难度之外,在能力的考点上更注重实际掌握英文的能力,从趣味性故事到计算机信息产业、基因工程、网络教育、社科类和科普文章等无所不有。因此我们要精选材料,广泛阅读。所谓精选,首先要考虑材料的难度,一般情况下,阅读材料应略浅于所学的课文内容,生词量不要太多,如果生词太多,内容太深读起来困难重重,索然无味,学生就会望文兴叹,这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其次要做的四新,即:内容新,不落俗套:题材新,要广泛天文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人物传奇、新闻报道旅游杂记、科普知识无数不包;体裁新,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面面俱到;问题新,对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领域,要构思新颖,设疑巧妙,以求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在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而且使学生阅读范畴读物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常言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能巩固已学的词汇、语法知识,能接触更多的语言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