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最后一头战象课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课前“研学”——编写“研学案”
课前学生的对话任务是预习需要学习的新知或是复习与新知有关的旧知。教师的对话任务是研究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完成“研学案”的编写。
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方法,把握文本特色后,对照课标中的年段目标和学生预习中的困惑及兴趣点,对本课时所要学会的表达方法、阅读方法进行筛选,明确本课的研学目标为: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讲述文中的一个小片段。2.我会抓住描写嘎羧的重点词句,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3.我可以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揣摩作者是如何把嘎羧的情感写具体的。再根据这三个目标确定“研学案”中“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汇报展示”“迁移练笔”等学习环节的学习任务,以简练的形式构建清晰的学习路线图。
二、课中“研学”——探究研学问题
课中“研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学习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然后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教师灵活参与各小组学习。
这一阶段的学习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研学问题——对话点的选择
对话点是学习探究的关键点和中心点,它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能否顺利进行、高效进行。所以在复习旧知后,教师首先让学生提问。有的学生问:“嘎羧离开村寨时为什么要带着自己的象鞍?”有的问:“嘎羧临死前为什么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有的问:“它为什么没有回到象冢,而是和自己的战友待在一起?”教师则将这些问题引向抓住文章思想内容和语言结合点的研学问题:当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同学们提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请同学们读课文第5至23自然段,在文中找出答案,在相关的语段做批注。
2.学习指南——对话策略的指导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看,“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开展得有序、主动,参与面也很广,这得益于教师在“研学案”编写时提供的学习指南。如“自主学习”环节提供了探究研学问题的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②联系课文内容,合理推想。③联系原文,深刻体会。“合作探究”环节提供了交流、汇报三步法:①紧扣问题找句子。②抓住词语谈理解。③表达情感并朗读。这些学习指南引发和推动着学生的对话。
“教学中的知识创造从来就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教师与学生在持续对话中进行的集体创造。”所以第二阶段对话是师生研学最为丰富,思维碰撞最为激烈的阶段。
这一阶段需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汇报交流——对话能力的展示
小组交流结束后,每个学习小组从“重披战甲、重回战场、庄严归去”中选择一项内容按学习指南提供的方法进行汇报,其他同学或小组进行补充。
生1:请大家把目光投到123页,第14自然段,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我从这里体会到嘎羧是一头怀旧、重情义的战象。
生2:在这个句子中我们抓住的词语是“久久凝望”,还有“亲了又亲”“震耳欲聋”。它凝望的是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亲的是曾经救过它命的龟形礁石,面色呈现衰老的它还是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
生3:在这一句话中,我们应该带着缓慢的语气来读,下面我来示范一遍(生朗读),还有哪位同学想来评价我们的朗读。
小组汇报的形式一方面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这种集体学习能力的展示,学生是按分工来汇报不同的学习内容的,它有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2.点拨引导——对话质的追求
课堂上教师对研学重难点的点拨引导,目的是引导对话思考、促进差异对话、鼓励对话辩驳。下面这一处教学片断就充分体现了适时点拨的重要性。
师:其实《最后一头战象》是作者在西双版纳时,一位老猎人讲给他听的故事,这是一个仅有158个字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却成了2千多字的感人故事。作者是如何让这头战象的形象丰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课件显示课文写作素材——老猎人讲的故事)
生4:作者将战象的动作和神态写得很具体,比如“挖”和“凝望”……
师:对,作者对“挖”这一动作进行了连续而且细致的描写,“凝望”二字在文中出现两次。正是这些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头——
生5:英勇、重情义、坚强的战象。
学生思维单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不到位,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思路受阻,教师启发延伸……正是适时的点拨,让课堂的生成在研学过程中呈现出动态与活力。
3.达标测试——对话效果的反馈
达标测试是学生学情的当堂反馈。只有容量适中、有梯度的练习题,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学情选择完成,教师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弥补薄弱处、提升达标处的机会。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领悟到沈石溪对战象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所发挥的作用后,安排了迁移读写练习:展开想象,把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写具体,再联系文中的内容,试着讲一讲。(根据下列提示,选择合适的题目并独立完成)
1.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
2.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
3.运用动作、神态及其他学过的描写方法。
三、课后“研学”——促进自我发展
教师的课后反思和学生的课外作业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教师来说,这种师我对话推动着课堂教学对话的良性发展和质量提升,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对于学生来说,生我对话是课内延伸至课外的思考,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理解、运用、评价自我在课堂上形成的能力。下面是本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
1.按照课文中四个场景的顺序,展开想象,抓住动作和神态讲讲这个故事。
2.继续阅读沈石溪的其他作品,从中感受动物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体会作者精妙的写作方法。
信息技术中的信息聚焦、穿插、整合等功能,为改变语文教学中文本信息的呈现方式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学生普遍认为描写王熙凤外貌、穿戴的语言不好读,也很难懂。如何化解学习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特点,并初步欣赏语言的凝练和节奏美呢?经过尝试,笔者发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能优化阅读。具体的步骤是:(1)课件集中呈现、聚焦难读的七个词组:“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赤金盘螭璎珞圈、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翡翠撒花洋绉裙。”(2)分步出示“髻、钗、圈、佩、袄、褂、裙”,让学生想想每个词组分别写了一样什么物品,引导梳理出七个词组写的是王熙凤身上的配饰和衣物等。(3)分批出示词组:“攒珠髻、挂珠钗、璎珞圈、玫瑰佩、窄裉袄、银鼠褂、洋绉裙。”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发现配饰或衣服的造型等特点。(4)整体出现七个词组,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衣物和配饰的质地、颜色,按照刚才的停顿,试着读出词组的节奏来(如图1逐步呈现)。(5)回归文本:把这些华丽的佩饰和穿戴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来欣赏一下整体的效果。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这段描写。
如上所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呈现方式进行整合或改变,对于难读的内容进行“结构化拆读”,引导学生分步朗读、合理停顿,能逐步发现这些语言的节奏和规律,感受语言中蕴含的色彩、音韵和节奏美。同时,在课件中分层分步呈现。这一方式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学得轻松有效。
二、拓宽展示渠道,尽显学生的精彩
传统的语文教学依赖教师的巡视,依靠师生交流反馈,展示渠道单一,交流模式不够丰富。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学生作业提交功能、“电子书包”软件里虚拟课堂和班级论坛功能、移动授课系统中实时分享功能等软硬件平台的开发和运用,为更好地展示学生的学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在语文课的预习环节,可以运用上述技术,鼓励不同的学生展示个性化的预习困难和学习问题,展示对同一个语段不同的感悟和发现,等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一文,学生读懂读通并不难,但如何快速把握文脉,了解文章梗概,这是学习难点。怎样更快捷地搜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多渠道展示学生的精彩并进行有效评价呢?笔者请学生在“虚拟课堂”班级论坛中展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主要环节如下。
教师(引导):这个故事很长,把握主要内容也有难度,试试列一下小标题吧。老师已经概括了两个,但不满意。请同学们试着概括故事其他部分的小标题,也欢迎改一改老师写的标题,把它改得更准确(如图2所示)。
在学生自主概括小标题的过程中,教师经过课堂观察,将具有代表性的小标题输入学生端,发送至网络的班级论坛中,或用移动授课设备拍摄书面摘记,并即时推送至大屏幕展示(如图3)。
多渠道展示功能,给全方位展示学生的学情提供了便利。以下是据此展开的“小标题比较和提炼”课堂教学片段,由此带来的精彩可见一斑。
师:大家列出了多个小标题。谁来总结一下,第一部分哪一个更准确?
生:我选择“英勇杀敌”,因为课文中说,战士们都非常勇敢地去杀日寇。
师:是呀,第1、2自然段最主要的内容并不是讲埋葬那些牺牲的战象,而是写战象和象兵一起英勇杀敌。还有吗?你觉得哪个更合适?
生:我觉得“战象歼敌”更好,“歼”字尤其好,感觉在跟坏人战斗。
师:讲得真好,掌声鼓励一下。同学们看,入侵我们国土的是谁?
生(齐答):日寇!
师:“战象歼敌”写出了我们对日寇的痛恨,概括得很好!
……
师:我们来总结最后一组――
生:我觉得“庄严归去”更好。首先,“庄严”两个字直接明了地说明,嘎羧最后没有回到“象冢”,而是回到了同伴们牺牲的战场,这是十分“庄严”的事。“庄严归去”表达了对英雄的一种崇敬的感情。
师:对,“归去”有一种缅怀、表彰、敬意在里面。不同的人去世,我们用的词也不同。
……
这些个性化的素材,通过信息技术得到了更好更快捷的展示,也成了后续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
三、拓展评价维度,提升互动的效率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极大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了评价的主体,也为改进评价方法提供了可能。作文教学的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近年来,我们鼓励学生注册博客、论坛账号,尝试将学生的作文展示到博客、微信等信息技术载体中去。由于有了交互式的互动和海量的读者,作文评价成效提升明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五中请学生“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课后班里的学生都将作文到博客上去了,以下是作文《坐在后面的女生》后众多网友的跟帖。
“漫游博客的鱼”:前面读起来好像在贬低,后来在夸李同学的优点,这个结构我很喜欢……
“会飞的鱼”:我觉得这篇文章语言有点唆,“还”“可是”出现的次数太多了,我建议改改。
“漂流瓶”:第二、第四件事情其实写的是同一个特点,都是写李同学比较热心,很会关心、帮助别人。第二件事情可以详细写。
“铁哥”(教师):用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事情之间注意详略和过渡是这次作文的重点要求。这篇作文过渡不错,重点事情不够详细。孩子们重点关注一下。
“小蒋”:我觉得第二件事情中,作者“作业做得慢,被老师批评”后难过的表情和心理活动可以具体写出来。
“袅袅炊烟”:小蒋,主角是李同学哦,这样会偏离重点。我建议可以把李同学安慰作者的情形写具体,最好能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对话的几种不同形式。
“过客”(家长):读了你的文章,一个幽默、热心、宽容的同学形象跃然纸上,非常生动。作文中的几件事选择得非常好,过渡很自然,特别是对同学的那几句语言描写活灵活现,对她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也很生动。
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时,应深入文本进行阅读,紧扣文本语言点,对文本中重点词句进行揣摩品味,通过反复推敲和探究,感悟文本语言的意蕴,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理解文本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发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相互共鸣,促使学生把自己的体验融入对文本的感悟之中,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解读,感受文本语言的内涵美,形成了富有个性色彩的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作者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方法。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句子: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母亲什么情结?
生1:这句话表达了母亲思念家乡、眷恋家乡的情怀。
师:“可是”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运用“可是”这个词呢?
生1:文中的“可是”是指杭州桂花香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
生2:“可是”在文中起着与上文意思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
师:你能用“可是”说一句完整的话吗?
生3:小东坚持他的做法,可是他错了。
生4:我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五项原则,可是在的受到严重侵犯时,将毫不犹疑地用武力保护祖国领土的完整。
师: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又是怎样理解母亲说的这句话?
生1:母亲说的话很朴素,由于母亲在家乡时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茶和桂花食品,因而家乡的桂花树是母亲生活,甚至是生命一部分,这是她的情感体验。
生2:母亲说的这句话是用感情去判断的,家乡的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这句话体现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也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眷恋之情。
师:你能用一句话把母亲这种情怀表现出来吗?
生3:爱屋及乌。
生4:月是故乡明。
生5:东西是自己的好。
师:作者用母亲一句朴素的话让人感觉到家乡桂花的香气浓郁,把母亲、作者那种萦绕心头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这种写法让人难以忘怀,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
二、紧扣语言解读,引导仿造训练
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内涵,紧扣文本语言的训练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语言,仿照作者表达方式运用语言,帮助学生超越文本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建构新的语言学习生长点。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把研读文本内涵与语言训练相互整合,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形成个性化解读,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深刻思想内涵,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拓宽学生阅读想象空间,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锤炼运用语言的技巧。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第五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把这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思考一下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1:这一自然段描述了我与“山中的朋友”打招呼,表现了我与“山中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生2:这是一组内容一致、结构相似的排比句,还运用了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的称呼,显得格外亲切、热情。
师:大家根据文中内容填空,再细细体会填上的词句所蕴含的意义。
课件出示:你好,清凉的山泉!你_________?你好,汩汩的溪流!你_________?你好,飞流的瀑布!你_________。你好,陡峭的悬崖!_____ _________。你好,悠悠的白云!你_________。喂,淘气的云雀,_________。
师:请同学们模仿当时情境,学一学作者是怎样跟山中朋友打招呼的?
……
师:请同学们仿照作者写法,动笔在笔记本上写一写片段。
生3:校园里所有一切都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苍翠浓郁的芒果树,你捧出令人垂涎欲滴的芒果,吸引了我们这些淘气的毛孩昂首眺望;你好,高高的旗杆,你的上面挂着染红先烈鲜血的五星红旗,时刻让我们热血澎湃;你好,窗外的小蜻蜓,你那优美的舞姿刻画了一幅美妙的校园春景图。”
生4:大自然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呢?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五彩缤纷的鲜花,是你把大地装扮得如此多娇;你好,田园中蜜柚树,是你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为人们改善了生活;你好,天空中的飞翔的小鸟,你正叽叽喳喳叫什么,是给人们带来季节变化的信息吗?”
学生在模仿作者与山中朋友打招呼的过程中,再一次感受了语言的魅力,在运用语言进行仿写时,学生体验那种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和情怀,同时拓宽了学生阅读想象空间,训练了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三、利用文本空白,拓展语言训练
文本中作者有意或无意留有的空白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活动,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有效手段,也是拓宽学生阅读思维空间有效方法,学生在续写或扩写等小练笔时,尝试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体验文本上下文因果关系的衔接,感悟运用语言的技巧,使学生的主观感受、内心情感获得表达,实现情感熏陶与阅读实践和谐统一,强化学生对文本进一步体验,让学生对文本形成个性化品读,有效拓展与训练学生阅读思维和语言表达空间。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教学片断:
师: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配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江面,它在想什么呢?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它发出“欧──欧──”的吼叫,它在喊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先说一说,然后再动笔写下来。
生1: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凝望着江面,心中一阵酸楚,战友们,虽然你们为抗击日寇离开世间多年了,但是江景依旧,你们的老战友也将追随你们而来了。此时,嘎羧面前仿佛看到了二十六年前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英勇杀敌,日寇狼狈而逃,健儿和战象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中。这时,嘎羧大声呼唤“战友,嘎羧也要和你们在一起了!”
一、“漏”字诀
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很小的细节之处,却往往蕴涵了“巨大”的语言秘密。而这个秘密,如果由老师告诉学生的话,就会变成“语言”知识的出售,没有学生自己的“偷尝”那么意味绵长。此时教师不妨使出“漏”字诀,把秘密悄悄地“漏”给学生。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漏”字诀用得十分精彩。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薛老师为学生进行了范读。刚读完,就有一个学生怯生生地说:“老师,是‘小燕子’而不是‘燕子’”。薛老师先表扬了孩子听得仔细,紧接着追问:“漏了个‘小’字要紧吗?”在讨论之后,很多学生发现,这个“小”字是绝对“漏”不得的,因为它写出了“燕子”的可爱。接着,师生又一起品味了“家伙与小家伙”、“鬼与小鬼”、“宝贝与小宝贝”的语言情感,从而深深领悟了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还有一位教师在导入《要下雨了》一课时,先板书课题:要下雨了。有学生马上指出,“老师,您忘写了一个‘要’字。”“噢,是的。那你们说说‘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一样吗?”“‘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来了,而‘要下雨了’指雨还没有下。”“要下雨了,是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是下雨之前。”“要下雨了,是鸟儿回巢,小虫子低飞”……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噢,我明白了。课文是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情景?”“下雨前的情景!”学生齐答道。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调控者,教师不经意间的“漏洞”,既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激起了学生深入探究语言秘密的欲望,为学生撑起了一片“学”的天空。
二、“补”字诀
在阅读教学的经典之处,引导学生用灵动的想象来“填补”一些“空白”,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语言,而且能在吸收与运用之间搭起一座衔接的桥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在《巨人的花园》一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巨人的傲慢与无礼”,我先出示句子: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的!都滚出去!”接着引导学生聚焦“很生气”三个字,请他们说一说,此时此刻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的孩子说:“我仿佛看到了巨人瞪着灯笼般的大眼睛,眼里射出了闪电”。有的孩子说:“巨人额头上迸出了一条条水管粗的青经,头发根根直竖”。有的孩子说:“巨人把身边的树枝都折断了,小鸟都吓跑了”。“讲得真不错。同学们,你们从神态、动作等多个角度,对课文进行了很好的补充。我们就是要这样用心地去读书!请大家一边想象刚才看到的画面,一边有感情地读读巨人的话。”学生个个神情投入。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时,“山阴道”这个词语是重点更是难点,教学中学生的感悟大多停留在“山间小路”、“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此时,我灵机一动,问学生在这“山阴道”上可能有些什么呢?课堂一下子就热闹了,“小鸟在歌唱”、“小松鼠在嬉戏”、“小桥流水,还有小鱼”、“野花迎风摇摆”……我接着问,行走在这样的山阴道上,感觉如何?“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就像生活在大森林里,真让人心旷神怡!”
在文本的“不起眼”之处,教师恰当地运用“补”字诀,会使言语的亮点在学生的精彩“补白”下熠熠生辉!
三、“换”字诀
从意到言,从言到意,语言文字的运用发生在“转换”上。把握转换的时机,寻求转换的适合方式,展开转换的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秘密。在细读文本时,我们会发现有些标点很“异常”,感觉应该用我们想像中的标点,文本里却用了另一个标点。此时不妨“换一换”,往往能体会到特殊用法的背后,传达出的作者、言者的特殊心情。
《乡下人家》中有这样一小段话,其中含有很多异常的标点符号: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我问学生:“这段文字的标点用得很奇怪,你们发现了吗?”“作者在几种花之间用了逗号,平时我们都是用顿号的。”我又对学生说:“你们发现作者要用逗号的奥秘了吗?不着急,重大发现是需要时间的。请大家把它们都换成顿号,再对比着读读,读着读着,秘密说不定就被你发现了。”读着读着,有的学生发现:“逗号的停顿时间要长一点,表示一种花开一段时间,再开另外的花”。我有的学生发现:“逗号停的时间长,表示作者是在欣赏每一种花,从而突出他对这些‘朴素中带着华丽’的鲜花的喜爱之情”。通过“换一换”,学生才发现三个逗号,如同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在文本的碧水池中游曳,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难点词句,又让他们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情感,这群“异常”标点符号的特殊作用在此发挥到了极致。
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我引导学生品读“……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学生大多只能读出战象生活的自由自在,于是,我使出了“换”字诀。课件出示句子:到村民家中要香蕉吃、要泉水喝。学生马上反映,“这样改感觉大象比较累,生活得不悠闲”。“这样改就感受不到村民们对战象的欢迎与疼爱!”“换一换”,出示句子的变式,亮出了语言的形式,通过学生的反复揣摩体会,“语言的节奏”、“人们疼爱战象的情感”,都不再是秘密,成了学生最真实的语言感悟!
四、“仿”字诀
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在某个语境下,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怎样表达得更好,这种选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培养学生语言趋优的意识,在精妙的语言范本处,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去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的练习。
在课文《桂花雨》中,有一句母亲的感慨:“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读句子,学生知道母亲是思念家乡了。但思乡的情感却很难体会。于是我进行了追问:“母亲想起了家乡的什么呢?”“想起了桂花糕”“想到了摇花乐”“想到了一家人,坐在桂花树下休息”……“除了桂花之外,母亲还会思念什么呢?”(仿写:外地的 再 ,还是比不上 。因为母亲想到了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着,思念家乡的山,思念家乡的水,思念的风土人情,真切地让人感受到,这份情他们懂了。
计算机辅助各科教学目前是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各课程整合的主要的也是有效的方式。下面,笔者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为例,谈几点认识。
1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像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
又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的开头,播放制作的有关地震的录像片,请大家认真看并说一说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看后的感受自然很多。还有,文中这样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作者为何要如此不厌其烦地写出时间的流逝?为什么不精练地写“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笔者把这个问题通过句子对比的方式用课件出示出来,学生就不难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匠心所在:哦,原来这样写更能突出文中父亲挖得时间长,挖得很艰难,期间,不断有人阻止父亲,可是父亲一直没有放弃,一直没有停止挖掘。高尔基说:“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2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
再如《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写到:“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几段文字重点抓住了战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反映嘎羧的内心情感,那么用课件把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泪光闪闪”“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躺在了一起”等变成醒目的红色,再配以悲壮低沉的音乐加以渲染,学生就很容易地感触到嘎羧的内心,就更加有感情地读出嘎羧对辉煌过去的留恋、对战友的怀念和它对战友的无限忠诚。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展开想象,培养了听说读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3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
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三大特征之一,学会合作、与人交往是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素质,也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学习能力。因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优化合作学习,体现合作性教育。提倡“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在生存和参与构筑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越来越重视通过小组学习或伙伴关系下的汲取等合作过程,尽量使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体验在群体中自己的独立存在价值,并感觉到他人的独立存在价值。
有人说:“不会合作的人,不能称得上是现代人。”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与周围的人如何协作。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生对被探索的事物和问题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虚拟互联网上,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与教师一起,利用聊天室平等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平起平坐的网友们”共同建设学习群体,每个人都成为其中的平等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共同进行协商和辩论。这时,教师可能经常地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导讨论”。这里最大的忌讳,莫过于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过程,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善和深化对主题所涉及内容的意义建构。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用敏锐的目光把握作者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捕捉这些“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
(一)挖掘词语的生动内涵
如《触摸春天》描写了盲女孩安静地用自己神气的灵性拢住了一只蝴蝶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命与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一个“流连”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但文章并没有对此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这正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课堂练笔的空白点。一位老师抓住“流连”这词,让学生思考:每天流连在花丛中,小女孩会做什么呢?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孩子们眼中的画面是生动的,他们写道:她蹲下身子,凑到一朵小花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极其满足地闭上眼睛,好像那香气沁入了她的心脾,融入了每一根血管;她和小草谈心,诉说自己的故事;她走到小池边聆听天籁之音,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听泉水扬起的刷刷声,听鸟儿凌空扑翅的声音,听虫子叫,听青蛙鸣……这样的设计不仅检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蕴涵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地进行了具体叙述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读与写的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看到象鞍后的内心世界,课文中并没有描写。有位老师针对这个空白点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是啊,身躯庞大的战象嘎羧竟有如此深情。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内心世界,也许更能了解它。
课件出示:我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我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和血腥奇特的气味,不禁想起了……
师:请把它内心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生:(认真书写,教师巡回)
师:我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我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和血腥奇特的气味,不禁想起了……
生1:和我的战友在沙场上浴血奋战。
生2:我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我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和血腥奇特的气味,不禁想起了当年战斗的场面。我们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
生3:我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我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和血腥奇特的气味,不禁想起了那二十六年前的战场,我们披挂着象鞍,威风凛凛,在枪林弹雨中直冲向敌人。
这是学生不经意的真情流露,他们已经完全走进了的战象嘎羧内心世界,与嘎羧的心紧紧交融在一起了。
二、抓住“典型”,由“此”及“彼”
所谓典型,是指文本散发出的一种特有的精彩,如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等等。在教学中,把这种“典型”的大方找出来,并付之于练笔,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仿句式
现行的教材中有不少典型的规范句,从修辞上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对偶句等。从句式上分有陈述句,感叹句,设问、疑问、反问句等。这些句子准确传神,积累并能移植这些句型,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语言并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譬如《趵突泉》一课,作者在描写济南七十二泉之形态时,就很有特色。文中写到:“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这运用了丰富修辞手法的语段,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极好形式。在组织学生学习以上内容以后,本人让学生仿照文中“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其他事物的不同姿态。通过训练,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句式,而且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
(二)仿段式
小学语文课本中,构成语段的方式有承接式,总分(分总)式,并列式等。模仿语段结构进行练笔,可提高连句成段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并非是写作教学应该独立承担的一项任务。
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接触最多的是总分段式,如我在教学《东方之珠》的第五自然段“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时,先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夜晚的香港是灯的海洋?”学生回答:从“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和“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中可以看出。然后我马上告诉他们:这一自然段以“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一句为总起句,后面都是写的灯的海洋的具体场景,这种结构段式就叫总分段式。接着,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此段的写法,围绕“一到双休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让学生活学活用,当堂掌握这种段式结构。
三、拓展延伸,从“闭”到“开”
拓展延伸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与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联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选择更多,思维更加开阔。
(一)延伸情节,奇思妙想
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如《七颗钻石》的结尾写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在学完课文后,本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写大地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有学生写道:“水流到田野里,田野里干裂的土地湿润了。干枯的庄稼抬起头来了。水流到果园里,果树的叶子舒展开了,树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水流到沟里,小动物们在沟里喝足了水玩耍着。”
还有学生写道:“河流和水井里灌满了水,人们纷纷跑到河边,捧起水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小孩们嬉笑着大声地喊‘有水了,有水了。’村长对大家说:‘小姑娘的爱心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大家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未来会更美好。’大家拥抱着小姑娘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学生心神觉醒、灵性飞扬。这样的想象小练笔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二)变换角度,发挥主动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地对语言进行梳理、内化、调配、整合?我认为,变换角度写是好方法。变换角度练笔可变换人称,变换体裁等。
(三)多元开放,融于一体
对于初三英语复习,教师普遍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讲解,注重题海战术与填鸭式教学,漠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发展,给学生布置大量习题,造成学生的反思能力普遍下降,复习效果也差。许多任课老师面对自己曾经“一往情深的付出”皆付之东流,不免愤愤难平:“瞧瞧,这个题目我明明在课堂上反复讲过、练过,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真是教不来了!”而学生呢,他们也会在考试后烦恼:“这个题目,老师好像昨天才讲过的,我怎么会做错呢,郁闷?”
面对这些现象,面对这些学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错误,我们如何提高中考复习效率,让这场“野火”泯灭于起火之初呢?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并进一步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教育部,2001)。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一个台阶,更对英语教学中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有效的复习绝不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次讲解。
面对初三复习,我们缺少的不是死楸蛮干,而是如何智慧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我们缺少的不是勤奋刻苦的努力,而是带着学生赶路的同时,能不断抬头看路,把舵目标的方向感。在中考复习中,我们如果能不饶弯路、不走瞎路,而是瞄准目标,走两点一线的直路,那么中考英语复习的效率也就达到了。
二、多管齐下突出重点,致力追求有效复习
为了使中考英语复习更有效,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如何为中考英语有效复习把舵”的探索与反思。
1. 学习中考指南,辨明复习航向
首先,笔者就自己所在地江苏南通的中考做实例说明。每年南通市教育局都会更新《新中考》,对中考具体要求做了宏观和微观的详细说明,既指明了学生在本次中考中需达到的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详尽的指明了哪些才是中考的重点和考点。
但是《新中考》发下来,许多教师往往置之不理,认为里面都是老调重弹。与其看这种东西,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题实惠。所以往往只做了该书后面的题目,但对于《新中考》前面的指导性说明,则弃之不顾。因此本年度的中考宗旨究竟是什么?学生需掌握什么?不需掌握什么?教师和学生仍然一头雾水,心中一片茫然。考试下来,有些英语教师会说:“哎!那个选择题里的××动词短语,我们书上没有出现过呀!这个怎么也考啊?”其实,只要能认真阅读《新中考》,这位教师肯定不会说这么幼稚的话,《新中考》里明确标明,这个词组是考点呢!
因此,对于教育部门下发的中考指南,初三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它于我们带领学生复习迎考的教师来说无疑是指南针和导航。没有了它,我们就会失去航向,就如航海人员在茫茫大海中航行,随时都会有触礁的危险。
2. 研究中考试题,站高复习起点
初三英语教师必须谙熟历届中考的试卷。我们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从初一到初三,循环教学的。初一、初二是基础教育,着重于打牢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到了初三,我们面对的是学生的中考,就必需转型,以研究中考为重心,开展初三有效教学。首要做的工作就是整理历届的中考试卷,因为这些中考试卷都是中考专家命题小组花了大量时间合作的智慧结晶。这些试卷紧扣《新课程标准》,严格按照中考指南出题,是引领我们中考复习的最好素材。有了这些试卷,我们要埋下头来认真研究,看看这些试卷究竟考查了学生哪些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什么,哪些是考试的共性问题、哪些是个例……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初三教师就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
3. 加强复习备课,发挥集体智慧
(1)备课组成员精心备课,充分准备。备课组教师应共同研究教法,经常性进行组内互听互评,发挥集体智慧,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备课组成员要做到精心备课,吃透教材,根据每个单元各自特征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PPT,课件设计力求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习主动性。课件设计完成以后,提前3天左右通过邮件发给其他备课组成员,其他成员可根据自己班级实际进行修改,以适应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课件的功能,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2)力求作业实效性。编题时做到:①题目有针对性;②反馈要有真实性;③补救要有意识性。按照学期初的工作计划,备课组内根据每周新授课的具体情况,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出相应的练习卷。做到尽量不用现成的练习。每位教师根据班级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好典型错题再练的补充试卷。
(3)复习阶段教学策略科学。复习阶段备课组都要进行集体备课,理清复习的重难点,进行复习人员的分工和协作。
①初三,备课组面临的第一战就是“英语口语中考”。学期初,应制定相关的计划,根据计划,在第一学期结束的寒假一开始,备课组在集体备课后,教师就应要求学生思想上足够重视,寒假安排好练习口语的足够时间,并且付诸于行动。这一学期一开始,教师要根据备课组计划,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班的口语实施了操练过关的计划,做好学生口语的每日、每周的过关任务。第二学期,备课组对应全体学生进行三次英语口语等级模拟测试工作。测试结束,备课组要针对模拟测试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任课教师对照期初口语目标,针对自己班级实际做好相关的补救和推进工作。
②中考全面复习。
A第一轮分册复习:
a.时间安排:3月5日――4月底。
b.内容:牛津初中英语教材7A----9B(U2),共32单元。
c.备课组配合出好相关配套的复习题。题型以中考题型为准。教师做到精选精编,题目有针对性,并做到及时批改,确保所获信息的真实性,并对所获信息认真分析,将普遍性错误汇总给备课组,每周编成典型错题再练,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B第二轮专题复习。按中考基本题型进行复习,贯以做题方法和技巧。
C第三轮综合复习。主要以做中考综合试卷为主。
4.典型错题再练,全力决胜中考
英语典型错题再练和数理化的错题集整理有类似之处。平时教学中,无论是当堂训练、中午小练习,还是回家的家作练习中,大部分学生都会有错题出现。然后针对这些错题,在教师讲解以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把这些错题另外整理下来就非常有必要。但是整理错题也不是随随便便抄抄了事。笔者在教学中通常是这样做的。第一天晚上,我会让课代表布置所有的学生进行错题整理,具体要求是:
①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典型错题再练本子,一个是A本,一个是B本。
②先使用A本,把需要再次巩固的练习整理下来,但不需要写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这些学生对刚错的题目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写答案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所以可以缓一缓,只是整理,不必写答案。
③第二天将A本(没有写答案)收上来,存放在老师这边。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收集学生的错题,编辑成典型错题再练的16K练习,然后进行课堂小练习。
④第二天布置B本的整理,同样不必写答案。
⑤第三天一上课,就利用课前6分钟左右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错题再练,先写答案,然后四人一组的组长进行批改和评价。接着,这一天的家作就要布置学生对错题进行回看,用红笔圈划关键词、标志语、上下文的练习等等,也可进行旁边的注解,包括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等。
水下纪录片?
潜水、摄像,一个都不能少!
陆上风景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摄像爱好者的需求,人人都想尝试一下拍摄水下纪录片,但水下拍摄将是对身体素质和摄影技术的双重考验。在完成水下拍摄的重任之前,取得潜水资格证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把目光投向水下,成立于1966年的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PADI)成为开放水域潜水的权威培训及资格认证的国际组织。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在世界各地培训自己的潜水教练和教练签证官,并对这些教练所在的潜水店、潜水俱乐部进行认证,通过认证的潜水店和俱乐部将获得授权,成为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潜水中心,根据PADI的授课标准和标准课件,对学员进行等级培训和考核,签发PADI的潜水员等级证书。只要接受至少五天的潜水训练,就可以取得国际范围内通用的潜水资格证。
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 基本课程和价位
取得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的潜水执照,分为高级(AOW)和低级(OW)两种。开放水域初级潜水员(OW)是最基本的潜水课程,受训学员可以学习到潜水技巧、与潜伴潜水时的潜水安全知识,水深限度是18米。课程包含有5节室内课程、5节游泳池实习课程及4次海洋的实习课程。在马来西亚的诗巴丹最近的仙本那学习初级课程,价格为4天1100马币,合人民币2400元,两人以上还可以打折。
AOW(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是开放水域进阶潜水员,水深限度是28米,并且可以做夜潜。本课程提供参加学员不同的专长潜水训练,如深潜、船潜、水中导航及夜潜等。开放水域进阶潜水员(AOW)是选学5项,专业人士的建议是深潜和水底导航必修,选修顶尖中性浮力、放流、夜潜。很多潜点都会用到这些技巧。夜潜可以用在平台下以及龟洞(Turtle cavern)中。从初级(OW)升级到进阶(AOW),一般价格为900马币(约折合人民币2000元)。
马来西亚诗巴丹,潜水者的“朝圣地”
此次拍摄的目的地马来西亚的诗巴丹,位于东经116度,北纬4度,在东马来西亚的西南、印度洋及太平洋盆地的正中心,被誉为全世界潜水人的“麦加圣地”和“神的水族箱”。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5米的浅滩之外就是垂直落下600―700米深的湛蓝深海,被认为是世界“海滨潜水”之最,同时也为世界五大峭壁潜水之首。那里水温温和、水流和缓、水中能见度非常高,有3000多种鱼类和成百上千种美丽的珊瑚,更有壮观的海浪风暴和神秘的龟冢,是名副其实的潜水天堂。
对于诗巴丹,一般到马来西亚的游客,很多会觉得很陌生,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旅游点”,但是,在世界潜水爱好者的圈子里,这是一个世界级的潜水圣地,每年从世界各地专程飞往诗巴丹潜水的爱好者数不胜数。
近几年,为了让诗巴丹这块稀世瑰宝能长年璀璨,出于环保,马来西亚政府已将所有度假村和居民迁出该岛,去诗巴丹的潜水者大多是住在距其约20分钟船程的马布岛。
潜水拍摄!全副武装!
在这次拍摄项目中,蔡学亮经过全面的考虑选择了Sony的PMW-EX1R。考虑到潜入水下的负重要求,PMW-EX1R的小巧便携满足了水下灵活变化。
而最重要的还是防水罩的选择。目前的摄像机防水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带遥控器的电子式,另一种就是机械控制的。后者的好处就是可以控制到每一个按键,保证摄像机的手动功能的使用。蔡学亮选择了目前国际最好的GATES防水罩,这架托人从美国代购的高级防水罩被他笑称是北京唯一一个专业防水罩。
水下拍摄的乐与忧
在使用索尼PMW-EX1R拍摄的时候有什么优点呢?
蔡学亮:EX1R在国外同类拍摄水下纪录片中的机型已经非常不错,大小适合,如果机器更大就需要更大的潜水罩,不易操控。这次栏目组携带一台索尼PMW-EX1R、一个美国GATES防水罩作为水下拍摄的设备,岸上部分课程培训、相关采访使用两台索尼DSR-PD190。
索尼EX1R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低照度。我们在出发之前就进行了比较,索尼EX1R的低照度确实厉害。另外其具备升格(Slow Motion)的功能,效果很好,能升到60格,但是升格拍摄只能在720P模式下进行。此外EX1R拍摄的运动镜头和摇镜头时几乎看不出拖尾,这相比原来EX1有了显著改进。
低照度的功能在夜潜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夜潜就是天黑之后下水,因为有很多海底夜行生物白天是不出来的。比如说我们拍到的一个寄居蟹的镜头,白天是根本看不到的,夜间出现拿手电照着它拍特写,它也不会跑的。
我们请了一个英国的摄影师拍照片,他当时不相信夜潜的时候能用摄像机拍到好镜头。但是我们夜潜拍回来很多很好的画面,让他信服。
索尼PMW-EX1R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无带记录”。不用担心素材损失。我们当时用了两张32GB的卡,一张能记录最大码流HQ模式下全高清100多分钟。通过XDcam Browser软件,可以查到HQ模式下拍摄的所有参数,包括焦点在哪儿,详细的时间,这样回放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问题在哪儿。
而且把素材转电脑的时间也非常快,可以直接把EX1R通过USB接电脑,或者将SxS卡插入苹果电脑ExpressCard/34插槽中,比传统磁带采集时间短很多。XDcam Browser这个软件可以直接采集视频,我们的场记和编导回来就可以直接就导入,重命名素材方便后期剪辑。
水下摄像在潜水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蔡学亮:水下摄像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把潜水用的气瓶准备好。在马来西亚的诗巴丹有一个重要的潜点就是海狼点(Barracuda Point)。只有在从下水到海底斜坡上某一段,才能看见海狼。之前就要把气瓶里的气控制好,等待海狼风暴。因为在水下的时候根据潜水电脑表,看到气压只有50巴(Bar,潜水用气压单位),就必须做安全停留准备上浮。即使没有等到海狼风暴也要上浮。因为突然出水会得潜压病,潜压病会导致身体部分发麻,安全停留的时间根据下水的深浅和时间来决定。我们下水,一般一瓶气200巴,一瓶气使用的时间和潜水者的呼吸量、呼吸频率,以及深度都有关系。
比如我们拍海狼风暴,鱼群游过来,可以下潜到海狼风暴下方拍摄,前提是在保证气量够的时候,才能下潜到一定的深度。
水下摄像技巧
提前开机
在水下一定要先开机,捕捉画面是最重要的,要慢慢稳住,拍摄大景别之后再慢慢拍其他细节画面。
以广角为主
在水下一般不用长焦,因为介质的影响很大,一般要慢慢靠近距离进行拍摄。一些大的危险生物就只能用长焦了。水下还是以广角为主,因为介质影响少,也更容易捕捉到好的画面。
调白对象的选择
因为水下不是标准色温,水下的色温很容易一下就上到两万。水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就是你每下潜一米,颜色就会变;遇到不同的洋流,颜色也会变。几乎是每拍一个镜头建议就要调一次白平衡。
有摄像师用白色脚蹼调、白色的珊瑚灰作为调白对象,蔡学亮是利用自己身上穿戴的浮力辅助设备(BCD),因为上面有一块儿白色,可以用来作为调白对象,而且非常方便。
随时调白
摄像师在水下拍摄时,脑中要时刻提醒自己“调白,调白”。水下拍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别人在玩的时候,作为专业摄像师你得利用空闲时间调白,为鱼群的出现做好准备。
潜水拍摄一般先下到最深处,然后再逐渐往上。下潜的过程不拍,下潜到最深处就最好先调一次白平衡进行拍摄。等到上浮之前,就调好白平衡,保持摄像状态。如果等看到再开始调机器,就会惊扰到这些生物。如果你事先调好,直接把机器递过去很近地拍摄,他们反而会一动不动,所以事先准备好摄像机还是非常重要的。
大景别调白秘诀
记住这样一条原则,让近处色温保持正常,远处显示永远是蓝的,这样拍摄的效果是最好的。拍摄大景别,从远处拍摄海狼风暴的远景,白平衡难以调节。这时候为了保证近处的色温正常,调白一定要让画面中出现别的颜色,踢一只脚蹼或者放一只胳膊进来,让画面比例中出现一些其他色彩,这样远处的色彩效果就能得以很好地展现出来。
多在浅水区拍摄
浅水区因为光线充足,是拍摄纪录片或者初学者的理想拍摄区域,一般5米的水深也是一些海外探索类纪录片拍摄常选择的深度。
对焦技巧
水下拍摄一般使用自动对焦,一切以先拍到为准,不能全靠手动,当然水下因为介质的原因自动对焦会稍慢一些。使用索尼PMW-EX1可以用到手动辅助对焦,在自动的基础上,可以自己改变焦点。
因为水下拍摄自动对焦反应有时滞后,在水下可以先估计一个距离,自动对焦一个焦点。等鱼过来的时候,把摄像机再对准鱼,这样就可以避免焦点反应慢的现象出现。
GATES HOUSING
防水罩使用技巧
调整拍摄设备浮力
水下把GATES的防水罩调整到微微正浮力,也就是摄像师脱手后,拍摄设备能够慢慢上浮。这样的好处是,拍摄时摄像师可以用双手把住防水罩进行拍摄,一旦出现危险就可以放手,保证自身的安全。如果是用专业单反相机拍摄,建议把防水罩调整为微微的负浮力,就是有下沉的感觉,因为水下摄影时托着对于摄影师创作拍摄更有感觉。
利用红片
当你潜到20米以下的时候,色温超出摄像机的识别范围,这个时候就要把防水罩自带的红片加上。根据摄影的滤光原理,通过红片,可以滤掉一些蓝色,让红光通过,让色温回到正常,颜色更真实一点儿。记住红片之后也还是需要调白平衡,使用红片之后,图像颜色损失一些是必然的。
调节监视器
因为在水下有很多介质的影响,使得真实拍到的画面和当时在水下拍摄时候看到的有色差,所以GATES防水罩中的监视器对于拍摄非常重要。下水前首先要校准摄像机和监视器的色彩,而且最好监视器略微要调亮一些,因为在水下经过海水、面镜等多道介质,眼睛看到的亮度会有损失。
器材保养
防水罩每次使用完毕必须放在清水池里清洗,最好的方法是浸泡一段时间,而不仅仅冲洗一下。此外还要使用硅油给内外几十个密封圈,保持滋润,防止干裂。平时防水罩不用时收藏在密封箱里,连接监视器的电池也要取出。
蔡学亮推荐消费级潜水拍摄机型
建议想玩潜水影像的朋友,多把钱花在潜水上,少把钱花在设备上。但是设备的选择不能不考虑。现在国外很多潜水爱好者使用佳能PowerShotG11进行拍摄,不仅可以拍摄静态照片,同样可以拍摄精彩的动态画面。如果使用其他消费级DV或者单反相机,虽然可能效果不错,但是防水罩价格不菲。
PowerShot G11专用附件中包含了能够对应40米水深的防水套WP-DC34(另售)。配合PowerShot G11的高画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专业级的水下拍摄。很多潜水爱好者用其拍出的画面甚至超过了专业人士。
如何进行夜潜拍摄?
蔡学亮:夜潜拍摄的准备在太阳没有落下前就要开始,天刚黑后就下水拍摄是不错的时间段。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下水之前都要有一个详细的下水计划。潜水指导会在岸上就说明珊瑚壁左右手方向、下水深度、游行方向、水下物种种类等。如果之前不交代清楚,就会有危险。潜水的危险其实都是违规操作。所以说要想水下摄像必须要先是一个合格的潜水员。
夜潜拍摄是不可能带着大灯下去的,只能靠水外的自然光线,另外就是潜水的专业LED手电。我们将索尼PMW -EX1增益打到9db,有时候还要缩小光圈,在水下的时候为了画面统一,一直设置成9db都没问题。
您是抱着什么心态和理念进行水下影像创作的?
蔡学亮:潜水已经越来越大众化了,但是不管专业还是不专业,我觉得亲近自然,爱护自然,认识自然,这才是最重要的理念。自己下到海里体验过了,就可以跟别人讲述亲身经历。我自己就有一个想法,打算五年之内把世界的潜点都去一趟,拍摄更多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
水下世界就像另一个世界,上岸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人生观都会为此改变。在水下的时候,你不会想到我今天想要买什么车,挣多少钱买多大房。你会觉得多花些时间去贴近自然更好。这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能算是艺术的问题,而是一种摄影理念的问题。我的理解就是,创作一定要结合你个人身体力行的东西去创作。所以在水下摄影的时候,更多的考虑的就不是这个镜头怎么样,我要怎么拍,而是我把它记录下来,能通过画面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自己有一个想法,越来越多的人去潜水,反而环境会越来越好,因为所有潜水的人都不会去往海里乱扔东西,也不会随便去破坏环境。这些观念在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 (PADI)的培训中以及和教练、潜友都会向你传达,让你更加注重环保。
不容错过的水下纪录片
《深海探奇》OceanWorld 3D
导演:让-贾克・曼德罗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发行时间:2010年
简介;影片将带领所有的观众展开一场瑰丽的海底世界之旅。 本片导演让-贾克・曼德罗(Jean-Jacques Mantello)是一个专门拍摄海洋生态学纪录片的导演。 影片在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的资助下拍摄完成。导演让-贾克・曼德罗用了7年时间才将影片拍摄完成。走过了25个国家,拍摄了超过200小时的3D素材。本片是第一部在前期就使用3D技术制作的纪录片。
《亚特兰蒂斯》Atlantis
导演:吕克・贝松
发行时间:1991年
简介:亚特兰提斯是传说中一片位于大西洋底下被淹没的神秘陆地,本片用这个名字来代指神秘的海底世界。片中动物是唯一的演员。吕克・贝松设定了几个主题来描绘“海底的一天”,包括有“内心”、“旋律”、“悸动”、“灵魂”、“黑暗”、“心灵”、“温柔”、“爱”最后是“恨”。全片配上赛拉的玄妙乐音,以音画来表现不同的生活面貌与心灵层面,将大海所蕴含的丰富色彩完整而真实地表现出来。
《蓝色星球》The Blue Planet
导演:英国BBC广播公司
发行时间:2001年
主 演:戴维・艾登堡
简介:是全世界首部地球海洋自然历史完整全记录,由BBC与Discovery节目联合制作,拍摄长达5年,拍摄耗时3000天,150趟实地拍摄,足迹遍及全世界七大洲共200个拍摄地点,极富教育性与娱乐性。由BBC自然历史名主持人戴维艾登堡录精彩旁白,史诗般的海洋全记录、独家拍摄的珍贵画面,让您见识海洋最恐怖与最具魅力的一面,更揭开它最隐藏的秘密。
《海洋》Oceans
导演:雅克・贝汉
雅克・克鲁奥德
主演:雅克・贝汉Lancelot Perrin宫泽理惠
发行时间:2010年
简介:由曾经制作过打破了同类纪录片的票房最高成绩的《地球》(Earth)的“迪斯尼自然”公司负责发行,两位来自于法国的纪录片导演搭档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和雅克・克鲁奥德(Jacques Cluzaud)将摄像机的镜头带进了人力不可到达的深海极地,不断地深入到苛刻、残酷的真实环境当中,好好地研究了一下生活在这里的一些令人震惊的生物的习性和本能……
《水下印象》
Impressionen unter Wasser
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
发行时间:2002年
简介;莱尼・里芬斯塔尔被希特勒称为“我的完美德国女人",是个少见的传奇女人。作为舞蹈家、演员、导演、摄影家、作家,她在一个最喧闹的世纪里呼风唤雨。直到100岁生日前夕,她的电影新作《水下印象》终于问世。这部影片中没有任何叙事、刺激和评论。看着影片里这样一个老女人既上冰山,又下深海,一头金发在印度海水中灿烂不已,实在魅力无穷。
《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
导演:英国BBC广播公司
发行时间:2009年
简介:南太平洋共分为6部分进行介绍,分别为《大洋中的岛屿》、《荒岛》、《蔚蓝无际》、《大洋火山》《奇怪的岛屿》、《玻璃天堂》。与南大西洋比较,南太平洋并不是一片,而是有星罗棋布的小岛屿。由于南太平洋位于环太平洋板块的南部,所以在版块边沿都有很多火山岛,主要集中在西南太平洋。这些火山岛在数万年间的人类迁徙过程中,都有人类居住,繁衍成为今日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太平洋文化圈”。
马来西亚:诗巴丹
初学者首选的潜水天堂
马来西亚沙巴州的诗巴丹(Sipadan)是潜水者心目中的天堂。诗巴丹岛坐落于马来西亚东部地区的西南方向,距离仙本那港(Semporna Port)36公里的北西里伯海(Celebes Sea)上,是一个菌菇形状海洋小岛。地处北纬4度左右,虽极近赤道,却甚凉爽,马来西亚政府向国内外宣传这里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潜水天堂”。岛上每间饭店离海滩不超过20米,而5米的浅滩之后就是垂直落下600至700米深的湛蓝海洋。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1993年经过具有影响力的潜水杂志访问潜水同好,他们一致认为诗巴丹是世界上“海滨潜水”之最,同时也为世界五大峭壁潜水之首。水温温和、水流和缓、水中能见度也属中上,更方便的是到达潜点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
红海
被陆地包围的人间天堂
由于没有任何一条河流主流流入红海,红海海水格外清澈。红海几乎被陆地包围,红海深深地扎入包围它的沙漠地貌,高含盐量的海水使这里的海生物丰富而独具特色。这里拥有珊瑚生长的最佳环境,珊瑚所生长的斜坡大多都很陡峭,成为深洞和海底悬崖。海草丛生处的礁石是鱼类的繁殖地,可以欣赏到种类繁多的鱼类。主要潜水点为埃及红海的水下国家公园,是世界顶级潜水点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超级峭壁潜水点。
澳大利亚:大堡礁
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
大堡礁纵贯蜿蜒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这一片广大的珊瑚礁绵长两千多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活珊瑚群。大堡礁有四百种活珊瑚,颜色有蓝色、棕色、粉红及紫色,使整个珊瑚海岸呈现不同的色彩。大堡礁拥有超过1500种的鱼类,其鲜艳、亮丽的颜色足与珊瑚相媲美。
关岛
潜水家族的天伦之乐
关岛位于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其潜水的特点为兼具潜水与观光的乐趣。岛的东南方有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这里孕育了700种以上五彩缤纷的海洋鱼类及400多种珊瑚,造就了关岛得天独厚、多样化的海洋生态,吸引着不同程度的潜水爱好者。而二战后在此海域残留的驳船、飞机残骸、登陆艇等战争遗迹,使其成为全世界沉船最多的地方之一,这也成为资深潜水者的最大冲击目标。
帕劳
蓝绿色的潜水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