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0:2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

篇(1)

前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目标。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新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更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和激发青年创业热情的系统工程。以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及创业现状

近年来,学生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认为大学生创业受到关注有两点原因:第一,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就全国就业形势看,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压力严重。自从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待业人数逐年增多。解决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问题一个方法就是鼓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第二,由于当前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风靡全国,特别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更得到了教育部、各大高校和广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旨在宣传风险投资理念,传播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广大青年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创新,勤奋学习,投身实践,努力成为新世纪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二)大学生创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于发挥创业精神的问题,弗莱堡学派经济学家艾哈德自己在总结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经验时指出:“发挥个人创业的精神和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设与完善也有启发。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中,政府首先要消除一切阻碍人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的不利因素,让每个公民实现其价值。

蓬勃发展的创业计划大赛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意图通过此项竞赛而寻求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创业活动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增长和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之一。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Stanford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创业计划和创业团队被附近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的价格买走。这些由创业计划竞赛直接孵化出来的企业中,有的在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在中国,据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数据显示2009年大学生创业的财富值合计达2.52亿元,2010年大学生创业的财富值合计达52.8亿元,人均财富5227万元,上榜富豪的平均财富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多。它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创业带动全民的学习意识,让更多的人明白知识掌握得越多,对就业创业越有帮助。创业也使高智商人才加速就业,促进了知识尽快转化成生产力,节约了社会资源和自然能源。大学生高就业尤其是创业工程的成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高层发展,跟社会更贴近,劳动力的创造力更高。更重要的是创业减少了政府压力和人口压力,为整个社会的就业创业带来生机和解决路径,也对稳定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

(三)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创业效益明显,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具有文化知识方面的优势,且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较高素质的大学生是我国创业者的主体。但现状是许多大学生不具有起码的创业知识,既使有创业的愿望,在没有项目、资金的条件下难以实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在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启萌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社会、高校、家长都聚焦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很多高校平时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仅在学生毕业前开展一些就业指导,并不能使学生转变就业靠政府、靠学校、靠他人的被动思想。这种价值导向和我国大学传统的知识本位价值观的局限,使得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还处在零星的或者感性的直觉层面,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的理念与理论高度上。同时,我国大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创业的意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而在美国,像斯坦福等知名大学,大学生创业的比例高达10%。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淡薄,这与我国创业教育比较薄弱有关。

2、创业教育中创业实践活动所占比重不足,创业活动形式化倾向严重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很多高校由于主客观原因,在进行创业教育时,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成功率极低。

3、缺乏创业启动资金

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另一大问题。创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亲戚朋友投资或其他私人股权投资,得到社会创业资本支持的微乎其微。学生企业由于起点较低,缺少社会工作经验,又没有合适的抵押物或担保,银行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一般不会轻易提供给创业大学生贷款。

(四)对创业教育的建议

1、建立创新教育机制

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中心工作,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创业教育归根到底来自于创新教育的理念。在树立创业教育理念的同时,应教育大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把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一个新出路,不能用传统的就业观来束缚住手脚。改革教育方法,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新型人才。高校把创新教育纳人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提高人的创新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有效提高。

2、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要出成效,就必须有一支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使学生全面地接受到创业知识与理论的系统教育。

3、创业实训

应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训,在校和实习期间就能得到实际训练。如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赛与创业课程同步进行,要求所有学习者必须组建创业团队,集体完成创业计划。创业计划可以作为毕业论文。尝试开展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为学生与创业企业家面对面深入沟通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开放的讲堂形式,使学生了解创业,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要像组织“招聘会”一样,组织“自主创业会”。对优秀的创业计划,可由学校推荐组织实施,使创业活动在学校里有组织、有保障地开展。

参 考 文 献

篇(2)

一、背景分析

1、大学生就业难。自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迅速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此时,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212万人,相比于2002年的145万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就业岗位却没有相应地大幅度增加,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据统计2009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11万人,而截至2009年7月1日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68%,这意味着有195万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时没有找到工作。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31万人,再加上往年沉淀的未就业的毕业生,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2、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非常低,据不完全统计,本科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研究生创业的成功率也仅为5%。造成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资金不足。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刚毕业自己没有资金积累,只能依靠朋友、亲人支持,但对于很多创业大学生来说仅仅依靠亲友的支持还是不够的,所以就得向银行贷款、向社会融资,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投资风险大,导致了大学生融资非常困难。第二,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实践能力低。我国目前仍是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下,学生只关注学习成绩,无暇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造成了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甚至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成功创业。

3、财智资源利用率低。财智资源是财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简称,在本文中财力资源特指民间财力资源,即民间资本,智力资源特指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智力资源,如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和创业辅导教师的智力、创业过程中应用到的科研成果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民间资本迅速积累,其规模已经非常巨大,总量超过10万亿元,规模如此巨大的民间资本在我国现有的投资环境下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资源巨大的浪费。在当前股市疲软、基金业绩惨淡、民间借贷不规范、楼市前途不明的情况下,民间资本持有者迫切需要寻找投资方向,由于找不到理想的投资出路,大量的民间资本存在了银行闲置起来,不参与市场流通和社会再生产,严重影响了民间财力资源价值的发挥,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炒房、炒煤、民间借贷等行为的活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民间投资的盲目性非理性以及强烈的资本增值欲望,在逐利欲望的驱动下,民间资本持有者从眼前利益出发,盲目投资、盲目跟风,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稳定。规模如此庞大的民间财力资源,如果不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其步入到正规的投资渠道中来,民间财力资源不但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还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当务之急是为民间财力资源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随着创业计划大赛的风靡,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的浪潮。大学生创业智力资源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是中国产业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的源泉,但由于缺乏创业资金,很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造成了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资金不足、实践能力低是导致大学生创业智力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但同时我国现存大学生创业平台存在问题,也是造成创业智力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创业计划大赛等大学生创业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鼓励并组织大学生创业,但由于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创业平台的所作所为不但不能发挥大学生创业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而且还是对智力资源以及创业平台相关资源的一种浪费,要想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智力资源的作用,必须解决制约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瓶颈,即资金缺乏和实践能力低。

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合适的投资项目,大量的民间资本没有被有效的利用起来,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创业资金,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如果能够将大学生的创业智力资源和民间资本所有者的财力资源整合起来,让投资者投资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那么,一方面解决了创业大学生缺乏创业资金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投资者无处投资的问题,从而可以达到一个财智资源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二、资源整合型大学生新创业平台

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未来战略性考虑,本文提出的大学生新创业平台将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作为一个沟通平台,将拥有技术、知识、创意的大学生,和拥有资本、财力的投资者联系起来。大学生新创业平台的运作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创业前期培训、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后期咨询。

1、解惑授业――创业前期培训。大学生一入学就应该接受创业教育,灌输创业思想,激发其创业精神,大学生新创业平台从大一就开始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前期培训,主要包括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两方面的培训。大学生在拥有科研成果或专利技术的专业教师指导下,确定创业项目,以创业项目为导向选修课程,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通过3―4年的培养,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创业团队拿出能够吸引投资的创业项目计划书。

鉴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新创业平台的培训教师实行“1+1”组合,包括校内、校外两方面的专家,一是理论指导专家,这部分专家为各大高校老师,对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理论方面的指导,从而使大学生掌握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二是实践指导专家,这部分专家是有过创业经历与经验的创业精英或企业界人士,主要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实践、创业能力方面的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鉴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大学生新创业平台将与社会上相关企业联系,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2、财智对话――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前期培训结束后,大学生新创业平台将举行创业计划大赛,搭建大学生创业团队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创业大学生解决资金匮乏的瓶颈。大学生新创业平台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与时下流行的创业计划大赛类似但又存在着不同。首先要在各高校内举行创业大赛,进行创业项目筛选,大赛评委将以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赢利性为标准对创业项目进行筛选。评委由高校老师、企业家、创业投资人组成,其中以企业家和创业投资人为主,高校老师主要负责对创业项目理论方面的把关,企业家和创业投资人则从市场角度对创业项目进行筛选。通过校内选拔赛的创业团队将参加区域性比赛,每个高校到底评选出多少项目参加区域性比赛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只要评委认为该项目可行,有可能获得创业投资,则该项目就可以通过校内选拔赛。校内选拔赛结束后,新创业平台将根据各高校内选拔出的创业项目的数量,举办区域性比赛。区域性比赛不具有任何比赛性质,没有获奖可言,也没有第几名之分,仅仅是一个展示会,各个创业团队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展示给投资人,以吸引投资人的投资。参加此次比赛的观众为寻找投资项目的投资人,比赛过程中若投资人对创业项目感兴趣、有疑问,可举手提问,从而通过参赛选手的回答加深对项目的了解。区域性比赛结束后,新创业平台将会紧接着举办创业成果转化洽谈会,所谓创业成果转化洽谈会,即资金需求方大学生创业团队和资金供给方创业投资人之间的洽谈会。创业成果转化洽谈会上,投资人可以与自己心仪的创业团队进一步交流,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创业项目,最终作出投资与否的决定。

3、扶上马送一程――创业后期咨询。经过创业前期培训和创业计划大赛后,大部分有志创业的大学生都会拿出优秀的创业项目并获得创业资金,开始创办企业,但即使是再优秀的创业项目和创业人员,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经营管理问题,因此平台还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后期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学生新创业平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前期培训、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后期咨询一条龙服务,排除了阻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因素,即资金缺乏、实践能力低,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三、搭建大学生新创业平台的意义

1、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新创业平台通过提供创业前期培训、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后期咨询三个阶段的服务,从本质上解决了大学生创业成功难的问题,提高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和大学生创办企业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高,将坚定大学生选择创业的信念,促使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我国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比例非常低,在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造成了人才和经费的浪费。大学生多以自己或导师的科研成果为基础进行创业,大学生新创业平台的搭建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促使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从而将高校科研成果投入生产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使其发挥了应有的价值。

3、解决了民间资本无处投资的问题。在我国投资市场不明朗、理财渠道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拥有闲置资本的企业和个人都在为寻找好的投资项目和理财产品而苦恼。大学生新创业平台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大学生拿出好的创业项目,提高创业项目的可行性,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并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吸引民间资本所有者参加,为其选择好的投资项目提供一个平台,从而解决了民间资本所有者无处投资的苦恼,提高了民间资本的利用率。

4、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一直处在低附加价值的生产制造环节,作为世界的加工厂,我国仅仅获得了全球产业链中的一小部分价值,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大学生新创业平台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诞生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将逐渐改变我国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我国企业由产业链中的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环节过渡,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5、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被生活所迫,即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环境,大学生新创业平台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降低了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6、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就业难,人们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积极性降低,高等人才减少,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好,政府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会更少,从而形成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恶性循环。大学生新创业平台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形成创业型就业,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防止了恶性循环的形成,促进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具体流程分为以下阶段:

1筹备阶段(xx年3月)

完成了团队的立项申报工作,要求各团队确立1~2名负责人,并确立最终的创业计划题目和内容简介等工作。

2立项审批阶段(xx年4月1日~4月10日)

根据各团队的准备情况,分别进行立项审核,审查各团队的项目内容是否可行。

3实施阶段(xx年4月10日~5月5日)

各团队进行创业计划书的完成及市场调查工作。

4总结阶段(xx年5月5日~5月10日)

篇(4)

一、调研方法

为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需求,组特地进行本次“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的调研,希望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的本专科学生对于创业的看法,了解政府、高校及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总结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为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提供参考意见。

(一)调研区域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二线城市:南京、合肥;三线城市:徐州、长春、兰州。

(二)调研对象

针对上述各城市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调研,初步计划每个城市一本院校发放网络调查问卷30份、二本和三本院校共发放40份,每个城市共计发放网络调查问卷70份,所有城市共发放网络调查问卷490份。

(三)调研内容

1 调研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有相关创业实践或比赛类经验,以及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探究二者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是否及有怎样的影响。

2 探究大学生对创业所需要的素质包括资金、经验、交际能力、知识、项目等的认知,明确大学生对创业的了解程度。

3 分别探究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政府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并根据调研结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四)调研方法

考虑到本次调研是研究整个国内的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所选取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次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调研具有调研范围广,对象分散的特点,基于对成本、时效性等的考虑,小组将采取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调研。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大部分想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质都处于中等的阶段,都不能很相信自己可以创业成功

可能对创业的知识了解的还不是很全面,对市场营销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战略管理知识掌握的不够充分,所以出现在方面的不自信,也由于现在外面社会的多变性导致了这份担忧。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的倾向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有些大学生的还没有详细的创业计划,不过都有决心想要创办自己的企业。

(二)想创业的大学生对于学校和政府提供的支持都不是很了解,学校和政府提供了许多的支持,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只了解了一部分而已。

(三)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是很高的,超过90%的调查对象都有创业想法或者是已经开始了创业。

(四)学校,家庭等方面的支持不足。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必须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盈利性和可行性,这需要不单只社会还有学校、家庭等的共同努力。

1 在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来看,主要是集中在创业指导中心和创业计划大赛这两方面。这显然是不足够的,创业休学或兼职政策,宣传普及政策知识,还有学生信贷管理等等都是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支持,缺乏学校的这些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容易受到限制,这几方面还有待学校的改变。

篇(5)

二、我国大学生全程化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的创业教育理论大多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创业教育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创业的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品质。在总结国外创业教育研究经验基础上,国内的创业研究多以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创业政策研究为主要内容。在这方面,安徽财经大学王晶晶教授等通过对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著名商学院在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管理体系、课程设计体系、实践教学项目等方面分析比较,得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应转变创业教育思路,构建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充分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当地社区等社会力量参与创业教育,推动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绵阳师范学院阮敏针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基本特点,指出从新生入学至大学毕业,要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创业教育内容和目标,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构建地方师范院校的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但其忽视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和帮扶,教育体系中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当前国内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也存在以下需要改进之处,普遍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研究内容重复性较多,缺乏适应国内实际和创新性的研究。虽然已经有对全程化创业教育的尝试,但已有的研究层次和深度还都不够,全程化的设计理念不够丰富。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高等学校要因地制宜,不断开展系统的研究探讨,逐步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指出,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创业课程,虽然多数开设了创业教育的选修课,但是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专业教育的教学培养计划,没有完善的学分保障体系,课程的设置缺乏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在教材的编写上,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大多依赖美国创业的教材,或者将零散的创业活动案例进行整理,罗列形成创业课程教材。此外,在创业课程中,实践类的课程也过于薄弱。

(二)师资队伍不够专业

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涉及到多个学科、多种能力,对师资力量的素质要求很高,除了要具备创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更要有创业实践的指导能力。当前,在高校一线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学生辅导员,或者是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兼职教学人员。这些兼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更没有创业经历,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对创业的理解不够深入。高等学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创业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指导培训,鼓励教师前往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高校还可聘请创业成功典型的校友,或者在企业中聘请有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创业教育教师,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补的科学化创业师资队伍。高校可在教学考核、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三)缺乏切实有效的扶持举措

全国大多数高校已开设了GYB(GenerateYourBusiness):“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和SYB(StartYour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等创业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多样,在人才培养和创业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特征,培训指导仅停留在理论方面,在实际指导中缺乏可操作性。国家已经出台众多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规定了对自主创业资金、税费方面的支持。但各种政策缺乏整体性,有些政策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学生在着手创业时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政策支持,无法形成创业合力。很多高校没有明确的创业资金和场地扶持政策,国家和省级的小额创业贷款也因为需要担保、抵押等严格条件,导致困难学生得不到支持,这恰恰是学生创业初始阶段最缺乏的有效支持。

(四)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严重匮乏,缺乏良好的社会创业背景和校园创业环境,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法规和政策。众所周知,创业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个体行为,更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行为,它是一项社会责任。只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高校才能更好地发挥创业教育的作用。社会和政府要在工商、税务等方面扩大对创业学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全方位扶持大学生创业。

四、转变观念,打造高校全程化创业教育模式

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做法表明,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平台,笔者基于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不断探索,提出了高校全程化创业教育模式

(一)转变思路,分层引导创业教育

根据教育对象特点的不同,创业教育可分为普及型和精英型。在大一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邀请企业家来学校开展GYB创业意识培训,开设在校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创业理论课程,丰富学生的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和创业精神等。面对有创业能力或创业条件的同学,要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和扶持,努力打造创业精英。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转变思路,分层次引导创业教育,对不同学校类型、不同专业类型要区别对待。如研究型大学和师范类大学的社会职能是不同的,教学的方式也有很大区别。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上都不同,在对同一事物的接受和理解上有很大差异。

(二)开展竞赛,打造学生实践平台

自1997年“创业计划竞赛”被引进到中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体现各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模拟练习的一种快捷的、有效的方式,引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潮。高校要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创业论坛等拓展活动,弥补课堂教育的局限性和不足。摒弃功利性竞赛、理想化竞赛,提高企业在竞赛中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检验创业理论,提升创业能力。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拓展活动这类检验平台的基础上,加大对优秀创业实践活动的扶持力度,开展创业咨询、创业辅导和创业资助等支持。

(三)注重培训,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不是短期的培训行为,是在传授创业理论的同时,结合模拟仿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如何创办企业,如何解决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问题。高校要指导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实践活动优秀的团队,参加SYB培训和KAB培训。在课堂训练中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培训,模拟创业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创立虚拟公司。创业学生要学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品牌运营等创业实践技能,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管理经营能力。学校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创业计划书的同时,感受真实创业世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不断完善“创业计划书”,提高创业的能力。对于创业培训合格的学员,高校要颁发结业证书,在政策和创业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创业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但是,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情况来看,教师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不佳,要求教师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切实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发展。

1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创业意识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的创业教育较为表面,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较为忽视,是导致创业教育有效性不佳的重要原因。此外,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创业意识不足或者根本没有创业意识,自然会导致学生在创业学习中缺乏动力,导致创业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制约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创业的风险性大、投资高,可行性不强,因此,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就业发展,而不会考虑创业,导致创业教育受重视程度不足。

1.2 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高校能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促进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却是,即使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中却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导致创业咨询机构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无法得到完善,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1.3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不够完善

近年来,虽然不少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强调要在职业教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但是从总体来看,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仍然不够完善:第一,多数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没有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制定完善的创业教育培养计划;第二,在实际的创业教育中,教师更加侧重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学,没有重视到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没有重视学生创业发展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实践发展。

2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2.1 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

政府和高校应该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要加大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帮助高校完善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创业教育的基地建设以及创业教育的技术建设等。此外,政府还应该要根据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大学生在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更多的创业优惠政策,为大学生的创业发展奠定社会环境基础和法制基础,推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发展。

2.2 完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该要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建立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制定长远的创业教育发展计划。如,高校在大学一年级就需要设置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让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就能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然后在大学二年级期间,高校需要增强创业教育的实践知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着重提高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尝试进自主创业。大学三年级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创业实习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意,在校园内或者社会上进行创业实习。这样,学生才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大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当然,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创业咨询机构,方便学生进行创业问题的咨询,帮助解决学生的创业发展问题。

2.3 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实践发展。过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着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创业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切实促进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人数为6个左右。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搜集、进行市场研究和调查等,然后再根据对市场形势的研究,制定完善的创业计划。要求学生的创业计划中需要有创业主题、创业的步骤、需要具备的资金数量、资金的来源以及每个成员在创业中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等。学生以小M为单位进行创业计划的研究,并进行上台展示,接受其他小组成员以及教师的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并在充分的讨论过程中集思广益,从而得出最佳创业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和家长的创业意识较为薄弱,高校关于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以及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不够完善等。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发展,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完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并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兴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3:1-3.

[2]张维贵.“三个课堂联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亚太教育,2015,26:247-248.

篇(7)

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大学生创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宏观环境。2011年3月,杭州被授予“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被誉为“创业天堂”,杭州大学生也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视创业为一种就业选择,走上了创业之路。据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统计,2014年1月-7月,杭州全市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达1004家,较去年同期(812家)增长23.6%,创历史新高。其中,电子商务企业260家,占25.9%;信息软件202家,占20.1%。这与杭州成为我国重要的IT研发基地的特质高度相关。杭州倾力打造硅谷天堂,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了沃土,那么具有IT专业、技术背景的大学生很显然是参与高科技创业的生力军,了解当下IT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优势、困境和需求,从而进一步引导IT专业创业大学生有意识关注且真正参与到技术含量高的创业项目,对于大学生提升创业质量,迈向高端创业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形式,根据办学特色和代表性选取: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四所高校IT类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共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85.25%,选择IT专业创业学生个案32人。

一、IT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IT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调查的IT专业大学生,56.5%有自主创业意愿,但不明确,8.5%有明确的创业意愿,两者相加的比例高于60%。对于是否开始准备创业,48.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还没有准备,不知道从何处入手”,6.5%的大学生“愿意,正着手进行准备”,4.5%的大学生“愿意,已经在创业中”,9.1%的大学生“不愿意,太有风险”,18.9%的大学生“不愿意,觉得没有创业潜质”,6%的大学生表示“没想过,离自己很远”。根据调查发现,创业意愿存在性别差异,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中,男生达到32.6%,而女生则只有7.4%,男生的创业意愿远远强于女生。创业意愿存在年级差异,年级越高,创业意愿越强烈,而本科生的创业意愿又高于研究生的创业意愿。

(二)IT专业大学生创业动机及项目选择倾向

占受访人数80%学生认为:IT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主要集中在获得创业相关经验、获得财富及创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占受访人数的16.5%认为:是解决就业问题,有3.5%的学生因为工作难找而选择创业。可以发现,当下的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解决就业的需求,更多的是他们具有初生牛犊的一种敢闯敢拼的精神,想创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属于自我价值实现范畴。而关于项目选择倾向的问题,在问卷设计之初,笔者认为IT专业大学生大多会选择与IT专业相关的技术类项目,但在实际的调查发现,在创业和有创业意向的同学中,有63%的大学生选择了开网店、电子商务类,8.5%选择快餐、饮吧等服务业,选择与IT专业相关的创业仅占16.3%。在个体访谈中,已经创业的学生也提到在选择项目方面,主要从事自己感兴趣、成本低、准入门槛低的行业,而选择专业IT相关项目的同学,一般是前期有竞赛积累、有导师、师兄师姐引领更容易入门。创业之初,大学生更多考虑资金和风险问题。而技术创业通常是有核心技术且与人合伙、技术入股为主。

二、大学生对创业实践教育的评价

(一)对开设创业实践课的态度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IT类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持支持态度,“对于是否需要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这一问题,37.8%的同学觉得很有必要开设,可以是培养创业意识、可以是创业相关经验,有53.7%的同学表示可以开设,只有8.5%的同学表示没用、不需要开。在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的选择上,57%的同学希望在该课堂上获得创业意识的培养,23%的同学希望在该课堂上获取创业成功或失败案例信息。为什么选择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选项上,有36.4%同学选择了讲授的内容,34.4%选择了讲授形式,19%选择了讲授者,10.2%的同学选择了其他。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是需要的、持肯定和支持态度的,对于大多数IT专业学生来讲,即使没有选择创业,也不妨具有创业精神,也可以了解创业是怎样的,以后有机会可以尝试;对于选择要创业的学生来说,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同学们对于授课内容和形式是有所期待的,所以在创业相关课程方面,如果一味地讲授理论概念,没有实践经验的内容,不会有好的效果,而形式多样的授课形式才能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

(二)对现有创业实践课的态度

在对高校开设的创业实践课形式调查发现,有23%的学生选择了所在学校没有关于创业方面的课程、讲座和比赛,还有16%的学生选择没有留意、不清楚,61%的同学选择从没参加过此类活动。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校已经采取了创业相关的教育措施,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大、涉及面窄,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学校中是否开设有关创业课程、指导服务措施”、“对学校相关创业指导措施是否满意”、“如果创业,希望学校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对于第一个问题,在校学生中48%的大学生选择没听过、不了解,第二个问题,在创业大学生中得到的满意度很低,34%的创业大学生选择了不满意,21%的创业大学生选择不太满意,这些结果表明了学生对于学校创业教育的相关措施并不是很清楚,而创业的学生在主动寻求学校创业教育指导过程中,并不满意,在访谈中,他们更多地反映了学校的创业支持教育内容多在大三、大四开展,且比较理论化,有一些创业类的讲座,但相对零散,不成系统,很难对创业实践有具体的指导帮助作用。这些问题反映了学校创业实践教育实践支持还不够理想,学校是大学生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可以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支持方面继续探索。

(三)对非课程创业实践教育形式的态度

创业实践教育可以分为课程创业实践教育和非课程创业实践教育两种形式。非课程创业实践教育形式主要是各种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学校创业社团、企业家校友(专家)讲座、网络、电视等媒体、实习或实践等等。学生对非课程创业实践教育的排序从高到低为:53%实习或实践,47%创业计划大赛,41%网络、电视等媒体,36%学校创业社团,31%企业家校友(专家)讲座,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中影响比较大的非课程创业实践教育形式是实习、实践和创业计划大赛、社团,这几种形式都强调了参与实践,无论是否选择创业,参与实践都能让大学生们收获一种创业精神和体验,其中创业计划大赛尤以“挑战杯”影响最大,虽然参与者是少数,但是辐射面非常广,在调查中,参加挑战杯的人是少数,但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挑战杯;而讲座之所以比较靠后,是因为讲座的覆盖面较小,而且不是连续的、系统的,影响面非常有限,如果能够有知名校友、企业家做讲座,成系统也许可以进一步发挥讲座的作用。

三、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创业实践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虽然当前大学生创业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并没有真正进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去,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只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个部分,没有与学生所学学科知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也缺乏与专业、实践相关的具体结合,所以在学生的调查中,创业实践教育影响非常小。所以当下我们所说的专业课程教育仍然处于一种创新与创业精神的培养,是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激发、唤醒、引导、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见习、团队训练、创业实践等活动,形成大学生新的创业理念。因此创业教育体系建构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是一个课程体系而非单独一门课。

(二)创业实践教育教师的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大多是由学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担任,而这些教师并没有系统地对创业有一个具体的学习,通常是经过几次培训或者没有培训就直接上岗,并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而聘请企业导师,一方面,需要学校花大力气去维护关系,另一方面,企业导师时间紧张,大多是以讲座形式而非具体指导。IT专业的任课老师更多的是技术的讲授,缺乏在企业、创业经历,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指导经验不足。

(三)创业实践教育内容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创业实践教育内容不满意主要指向为理论太多,实践太少。个案访谈中,创业学生谈得最多的是学校的创业教育对创业实践帮助不大,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对创业没有实际的接触,提起创业很茫然。他们希望通过实践环节能对创业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或者学校能够搭建与创业者沟通的平台,讲解创业成功、失败的案例,走出校门、看看外面的创业环境、开拓眼界和视野,形成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对完善杭州市IT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议

根据调查可知,杭州市高校大多数都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但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缺乏,而创业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开设一门就业创业课程即可使学生掌握的技能,它应该包括课程教育实践和非课程教育实践。

(一)专业课程教育实践

1.创业课程应贯穿大学全程化

当前的创业课主要集中在大学的三、四年级,而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大学入学开始,贯穿大学四年,学校可以将创业课程以必修为主、选修课为辅,大一、大二可以开设创业意识培养的课程,大三、大四年级可以根据自己兴趣、专业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内容,并增强创业课程的实习、实践环节,增进学生创业感知与兴趣。另外,加强IT专业与创业市场的联系分析,创业市场广阔,专业的未来前景反过来会促进IT专业学生专业学习。

2.创业课程教师专业化、企业化

由于创业课程是一门新兴事物,各个高校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是由职业生涯课教师来担任,有些是辅导员兼职担任,教师储备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对称,针对有限的教师数量,可以将课程统一设计,采用大班上理论课,并将班级划分若干个小班,在小班中主要以实践为主,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辅导、模拟推演等形式,让创业课程成为一种开放式的体验;引进企业家导师和创客群体,为大学生讲授创业的实践内容,也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创业计划比赛,邀请企业家导师和创客群体作为评委,点评这些项目的可实施性,让社会力量进入创业课程教育讲师系统,充实创业课教师队伍。

3.创业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创业最终是一种实践,那么创业课程内容一定具有实践性才有活力。可以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将一些实习、实践内容收入课程体系中,在基本理论课程完成后,可以分成若干小班,每个小班给予一个项目,体验从创办、发展、清算的完整过程,发放模拟货币,在课程结束时,分享自己的创业感受,对利润、亏损、运作过程进行总结。

(二)非课程教育实践

1.加大创业计划大赛的影响作用

在个体访谈中发现,参加过“全国创业计划大赛”或者“挑战杯”的IT专业创业者,创业选择方面更倾向于与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更容易形成一个由老师、师兄、师姐传帮带的团队,更容易、更顺利在创业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IT专业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全国创业计划大赛,通过积极探索和研发专利技术产品,努力挖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这个过程,使具有技术能力的大学生真正地接触到了营销、市场,切身感受到创业中,市场与技术研发是同样的重要,培养学生学、研、生产相结合的能力,也可以促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要素,这样的IT专业大学生是高质量创业的生力军。

2.充分发掘学生技术社团的潜力

在调查中发现,各个高校中都有一些以技术为核心的学生社团,比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安全协会等等,这些社团中的学生都是热爱IT技术,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可以将学生社团与各类创业竞赛相拼接,通过竞赛这一平台将技术人才聚合起来,加大对这些技术性社团的指导力度,配备专门的创业导师,培养这部分同学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教育,可以充分促进IT专业学生进行创业,即使他们不能马上创业,至少都有创业意识,机会成熟,自然会考虑创业,而这批人的创业,也是高质量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搭建创业师友交流平台

杭州是一个创业天堂,聚集着大批的创客(Geek),这些人一方面自己创业,另一方面也不断打造自己的平台和影响力,他们不仅仅是创业,更看重的是创业中的创新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传播。而每个高校都有着自己宝贵的校友资源,这些人中不乏已经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那么,搭建平台让具有技术背景的大学生与这些创业者、校友进行交流,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实战咨询,能对其创业起到直接、有力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旭东.创业学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婉萍.大学生创业教育及保障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

学,2006.

[3] 王巍.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4.

[4] 赵劲.建立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场域路径分析[J].教

篇(8)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01-03

1高等教育的角色转变

创业型经济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并提供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具有重大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科技创新浪潮的到来,创业型经济不断发展,全球卷入“创业热潮”中,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1600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德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并提出目标,在今后10年中,每年有20%-30%的毕业生能自立创业;印度也在1996年提出“高校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创业教育极力计划”,有效促进了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002年以来,高校扩招,高校学生数量不断扩大,高校不能再仅仅是培养理论家、思想家的摇篮,更要转变角色,不断满足政府、学生、企业界等不同主体的需求,培养优秀的创业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比例不到1%,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不到10% ,鲜明的对比证明我们有极大的潜力和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缓解就业压力。在理工类院校采用何种创业教育模式,用以鼓励学生的创业和实践精神,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

2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2.1 “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的举办

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挑战杯”是1989年由19所高校发起的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1998年清华大学开展的创业计划大赛兴起了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浪潮,随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纷纷涌现。

举办创业竞赛,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载体。学生通过参加创业计划竞赛,激发创业学习的热情,自发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创业的团队精神,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各种形式的创业竞赛活动在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平台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勇于开拓、敢于拼搏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了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创业计划竞赛近几年风靡高校,不少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从这些大赛中脱颖而出,最后开始成功创业。

2.2 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

从新生入学时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到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相应创业意识培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近年来,各高校以必修课、选修课、创业讲座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形式对学生开展了创业培训。

KAB创业教育项目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青年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课程体系,2005年由团中央、全国青联正式引入中国,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900多所高校参与了KAB项目,650多所高校开设了KAB基础课程,20万名大学生参加了课程学习,百余万名大学生参与了相关活动。目前,我国部分普通高校也在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教育培养计划,开发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清华大学启迪创业学院的创业课程向社会开放,邀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创业投资家、创业成功人士登台授课,为在校大学生以及不同层次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教育;温州大学商学院在大一新生中设立“创业预科班”,在高年级设立“创业精英班”,学学生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西安外事学院设立创业学院,学院自行编写的教材中,精心挑选部分身边的成功创业案例集结成册,与教材配套。

2.3 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的建立

2009年,为了落实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产、学之间实现人才对接,为大学生提供全程式孵化服务,清华大学在清华科技园启动建设了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科技部和教育部根据对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业工作的调查,授予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首批“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清华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接纳大学生创业团队进驻,为创业项目提供“保姆式孵化”,提供办公场地、种子基金、金融服务等帮助;北航科技园建立“双实双业”综合基地,通过学生自主申请和两年一次的“北航创业计划大赛”发掘优秀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或优秀项目提供相应的场地和资金支持,通过内容丰富的讲座、沙龙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浙大科技园发挥平台优势,“园校联动”开设实践型课堂教育,创业型企业实习,体验型创业实战等实践培训活动,“园政携手、园企合作”争取政府和企业的基金扶持,“园内互动”提供交流、培训和服务。如今,许多高校都在校园内建立起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创业实践基地等,选拔优秀项目进驻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实习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3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设置没有结合专业背景

目前多所高校学习的KAB课程,是以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英文教材为蓝本,国内根据实际情况本土化改编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企业、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如何成为创业者等内容。然而该课程对中国文化、学校特色的修订得不够;根据大学自身特点和专业背景设置课程的高校非常少,对非商业专业学生提供的创业教育很有限;另外,很多高校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缺乏实战的经验,达不到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

3.2 “创业”概念理解不全面

“创业”被理解为“创建新企业”,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这导致我们一直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基本属于“业余教育”,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功利色彩也较大。广义的“创业”应是“开创一份事业”,创业教育应使学生具备企业家的思考方式,这是教育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面”上思考问题,而非仅仅站在员工的角度,即“点”上思考问题。所以创业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期望“创建新企业”的人应该学习的内容,而应扩展到每一位即将进入企业的学生。

3.3 高新技术行业创业率低

大学生在创业项目时,大多因为高科技行业投入多、风险高而没有选择,即便是自己多年学习、研究的专业,也不敢涉足,其中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的创业者并不多,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选择门槛较低的行业,例如餐饮、批发、零售贸易等,虽然容易上手,但是缺乏市场经验和核心竞争力,很难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立足。在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一些模拟实践的竞赛中,出于应试心理和功利心理,很少有同学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结合起来,真正来自学生原创的科研项目非常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拿来参赛的项目是老师的研发成果。

3.4 大学生创业比例不高

创业可以实现自主就业、持续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我国因创业成本高,工作经验、社会关系缺乏、创业教育缺少、风险大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不高。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是有的,有65.88%的受访大学生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但是真正将创业作为未来人生选择的并不多。

3.5 实践环节薄弱

国内高校提供的创业实践环节非常薄弱,部分同学虽然参与了实践,但大都停留在大学生开店铺、创意设计竞赛等层次;高兴夫说,“按照有些学生团队制定的财务计划,连员工福利的五金都没算进去,还有些对国家最新的税收政策都不了解”。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过于理想化,缺乏市场经验,导致创业计划项目脱离实际。

4理工类院校实施“辐射模式”创业教育探究

4.1有利于针对不同专业设置创业教育课程

“辐射模式”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校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它鼓励不同学院的教师积极参与创业教育过程,为学生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这种全员参与的创业教育模式有利于为创业教育创建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根据本专业学术的特征设置课程,结合专业特征学习相关创业教育知识和技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能保证学术能结合专业背景进行创业。完整的创业教育,除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如KAB创业课程)外,创业教育课程应设计成若干模块,根据专业背景和地区特点,来设置创业培训课程,以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组合。

4.2 有利于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推广

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应是多样化的,可以采用共同备课的方式,由商学院或经管学院的教师、专业教师、企业人士、生涯导师(辅导员)等共同备课,研究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精品课程,从而进行推广。商学院教师提供创业理论,自主创办公司或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专业教师提供实践经验,将创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合,生涯导师例如高校辅导员提供生涯理论,通过研讨会、成立教研组等形式来开发精品课程。

4.3有利于提高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

“辐射模式”创业教育针对不同专业,有利于建立本专业创业学生档案,总结业内成功的创业案例,有利于追踪本专业创业学生的创业历程,总结成败得失,提高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的有效性,为本专业学生创业的后来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二是有利于召集本专业创业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及创造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得这些具有相似历程的学生可以相互之间交流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成长的喜悦与挫折的痛苦,从互相学习中汲取营养、锻炼成长。为本专业的创业学生提供实例,从而提高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

4.4 有利于引导校友提供支持

在不同学院开展创业教育项目,有利于广泛吸引校友,搭建人脉网络,争取资金,获得指导,赢得学生信任,鼓励大学生以专业为依托组建创业团队。清华科技园的 “创业保姆”服务,科技园聚集清华校友资源,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搭建人脉网络,帮助他们联系项目,销售产品、争取政策扶持,呵护创业项目。此外,针对海淀区大部分商业银行不提供针对注册资本金10万元以下企业开户服务的现象,清华科技园还将积极联系银行网点为大学生的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不仅如此,清华科技园还将邀请高管、专家为大学生创业公司提供免费创业辅导以及企业发展困境的会诊服务。

4.5 有利于加强创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建立

理工类院校主要是应用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大多数院校都是研究教学型。许多专业教师与企业有着密切联系,专业教师创办公司的也比较多,便于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加强企校之间的交流。“辐射模式”创业教育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创业教育过程,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创业教育实习基地。通过组织大学生去相关专业的行业企业参观、实习,让其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业务流程与市场营销定位,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实务基础。邀请业内成功的企业家和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同企业家、专家以及创业中介机构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接触,从创业成功者的经历和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帮助,不断积累创业经验。设置创业实践、实训活动课程。通过在学校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与企业、单位联手创办创业实训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锻炼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9)

(一)封面

封面的设计要有审美观和艺术性,一个好的封面会使阅读者产生最初的好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计划摘要

计划摘要涵盖了计划的要点,以求一目了然,以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评审计划并作出判断。计划摘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公司介绍、管理者及其组织、主要产品和业务范围、市场概貌、营销策略、销售计划、生产管理计划、财务计划、资金需求状况等。

摘要要尽量简明、生动。特别要说明自身企业的不同之处以及企业获取成功的市场因素。

(三)企业介绍

这部分的目的不是描述整个计划,也不是提供另外一个概要,而是对你的公司作出介绍,因而重点是你的公司理念和如何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

(四)行业分析

在行业分析中,应该正确评价所选行业的基本特点、竞争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关于行业分析的典型问题:

(1)该行业发展程度如何?现在的发展动态如何?

(2)创新和技术进步在该行业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

(3)该行业的总销售额有多少?总收入为多少?发展趋势怎样?

(4)价格趋向如何?

(5)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如何?政府是如何影响该行业的?

(6)是什么因素决定着它的发展?

(7)竞争的本质是什么?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战略?

(8)进入该行业的障碍是什么?你将如何克服?该行业典型的回报率有多少?

(五)产品(服务)介绍

产品介绍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的概念、性能及特性;主要产品介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发展新产品的计划和成本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产品的品牌和专利等。

在产品(服务)介绍部分,企业家要对产品(服务)做出详细的说明,说明要准确,也要通俗易懂,使不是专业人员的投资者也能明白。一般地,产品介绍都要附上产品原型、照片或其他介绍。

(六)人员及组织结构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作业管理、产品管理等等。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已经成为最宝贵的资源,这是由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决定的。企业要管理好这种资源,更是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在创业计划书中,必须要对主要管理人员加以阐明,介绍他们所具有的能力,他们在本企业中的职务和责任,他们过去的详细经历及背景。此外,在这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还应对公司结构做一简要介绍,包括: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各部门的功能与责任;各部门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公司的报酬体系;公司的股东名单,包括认股权、比例和特权;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各位董事的背景资料。

经验和过去的成功比学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准备把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留给一个没有经验的人,你一定要给出充分的理由。

(七)市场预测

应包括以下内容:

1、需求进行预测;

2、市场预测市场现状综述;

3、竞争厂商概览;

4、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

5、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等。

(八)营销策略

对市场错误的认识是企业经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创业计划书中,营销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机构和营销渠道的选择;

(2)营销队伍和管理;

(3)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

(4)价格决策。

(九)制造计划

创业计划书中的生产制造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制造和技术设备现状;

2、新产品投产计划;

3、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的要求;

4、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计划。

(十)财务规划

财务规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

其中重点是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的制备。

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企业在初创或扩张时,对流动资金需要预先有周详的计划和进行过程中的严格控制;

损益表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状况,它是企业在一段时间运作后的经营结果; 资产负债表则反映在某一时刻的企业状况,投资者可以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得到的比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可能的投资回报率。

(十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1)你的公司在市场、竞争和技术方面都有哪些基本的风险?

(2)你准备怎样应付这些风险?

(3)就你看来,你的公司还有一些什么样的附加机会?

(4)在你的资本基础上如何进行扩展?

(5)在最好和最坏情形下,你的五年计划表现如何?

如果你的估计不那么准确,应该估计出你的误差范围到底有多大。如果可能的话,对你的关键性参数做最好和最坏的设定。

写好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对项目的完善和项目的推广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创业计划书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投资交易的成败。对初创的风险企业来说,创业计划书的作用尤为重要。当你选定了创业目标与确定创业的动机后,在资金、人脉、市场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已准备妥当或已经累积了相当实力,这时候,就必须提供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是整个创业过程的灵魂。

2、从企业成长经历、产品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团队、股权结构、组织人事、财务、运营到融资方案。只有内容详实、数据丰富、体系完整、装订精致的商业计划书才能吸引投资商,让他们看懂您的项目商业运作计划,才能使您的融资需求成为现实,商业计划书的质量对创业者的项目融资至关重要。

3、融资项目要获得投资商的青睐,良好的融资策划和财务包装,是融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做好符合国际惯例的高质量的商业计划书。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上融资成功率不高,不是项目本身不好,也不是项目投资回报不高,而是项目方创业计划书编写的草率与策划能力让投资商感到失望。

4、创业计划书的起草与创业本身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对行业、市场进行充分的研究,而且还要有很好的文字功底。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专业的创业计划书既是寻找投资的必备材料,也是企业对自身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全面思索和重新定位的过程。

创业计划书对团队和项目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创业计划书是真正开启创业之旅的第一步,只有将这一步走好了,以后的路才会更加通畅。

创业策划书(一)

一、竞赛宗旨

第八届“挑战杯”井冈山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旨在激励全校青年学生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世纪科技进步的要求,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勇于实践、发愤成才、迎接挑战,不断提高我校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培育团队协作意识,浓厚校园科技学术氛围,努力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塑造健全发展的个性与人格。

二、参赛资格

凡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专科生、本科生均可报名参赛,大赛资格评判委员会将对参赛作品资格作严格审查。

三、竞赛内容

本届竞赛作品分为:A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品 ;B生物医药类;C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类;D电子信息硬件类;E电子信息软件类;F材料类;G机械能源类;H服务咨询类。

1.竞赛以创业计划团队形式参赛。参赛团队一般由3-6名同学组成,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织团队,团队成员的专业应尽量涵盖技术、管理、营销、财会、法律等方面的人员。

2. 参赛者的参赛作品应该是针对一项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服务。具体来源有:参赛小组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引用其产品;或是一项可能研究开发的概念产品或服务。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创业(商业)计划书。同时创造条件,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推动创业(商业)计划走入市场。

四、参赛要求

1. 参赛作品按照所属行业的不同进行分类,分产品与服务两大类,请按类别上报。

2. 作品要求

(1)一份创业计划性提纲,不少于2000字,内容包括:创业机会描述、产品或服务简介、市场分析和策划、引资方式、财务分析、创业团队成员简介和拟成立的公司简介。

(2)在提纲的基础上提交一份完整的具有可实施性的创业计划书,装帧美观大方,创业计划书一式两份,并交电子版word文本一份,正文小四宋体,表格五号仿宋体,篇幅不少于A4纸30页。

3. 内容和撰写方法

(1)核心内容:包括产品或服务的独特详尽的市场分析和竞争分析,现实可行的财务预算,明确的投资方式,管理队伍和公司介绍。

(2)写作框架

公司业务和目标及其它相关内容(包括产品或服务、市场、竞争、营销、公司运作、管理机构、财务预算等)及所有支持上述信息的材料。

五、奖项设置

评选具有科学性、新颖性、现实可行性和具有市场前景的创业计划。竞赛按校级入围作品总数的3%、8%、24%、45%设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对获奖作品颁发获奖证书和物质奖励。对组织工作表现出色的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对获奖作品按作品获奖情况依次推荐参加第八届“挑战杯” 江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三、日程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20**年11月)

1. 设立“挑战杯”竞赛咨询站、举办“井冈山大学历届‘挑战杯’优秀作品展”,以海报、宣传单等多种方式,普及“挑战杯”竞赛相关知识,积极动员、热情鼓励学生参加比赛。

2. 从各学院征集 “挑战杯”井冈山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参考题目,“菜单”式帮助学生选题。

(二)作品立项阶段(20**年12月—20**年1月)

1. 举办“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术系列讲座。

2. 组织学习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赛正式文件。

3. 各学院组织学生立项,安排指导老师。

(三)正式比赛阶段(20**年2月—20**年4月)

1. 初赛,由各学院组织。20**年2月15日,各学院上交《初赛学院申报情况统计表》及《作品申报表》,学院重点申报作品要详细填写《作品申报书》;20**年3月初,重点作品立项论证及立项资助。

2. 复赛。20**年3月10日,各学院上交《复赛学院申报情况统计表》、《作品申报书》及参赛作品。3月中下旬,复赛评审。

3. 决赛。20**年4月上旬,终审决赛,获奖作品展示。

(四)推荐参赛阶段(20**年4月—20**年11月)

1. 20**年4月中下旬,研究确定推荐参加第八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作品;对推荐作品进行深加工;组织模拟答辩。

2. 20**年5月上中旬,参加第八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3. 20**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报送参加第八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初赛的作品进一步完善。

4. 20**年暑假期间,作品再进一步完善与制作。

5. 20**年10月,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

(五)总结表彰阶段(20**年11月)

20**年11月,总结我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工作,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启动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创业策划书(二)

一、方案概要

本创业计划书是关于在火炬职院内开设一家 水果店的方案。其主要业务是销售日常新鲜水果, 水果店的方案。其主要业务是销售日常新鲜水果, 目标市场是在校大学生, 目标市场是在校大学生,以所得差价为其主要利 润来源。本店首先采取同学合资的经营方式。 润来源。本店首先采取同学合资的经营方式。但 是有自己的品牌商标,价值理念。 是有自己的品牌商标,价值理念。在资金等条件 成熟后将会组建公司并实行连锁经营方式。 成熟后将会组建公司并实行连锁经营方式。总体 战略目标是: 立足学校,树立品牌,步步为营, 战略目标是:“立足学校,树立品牌,步步为营, 扩大声誉,走向成功” 扩大声誉,走向成功”。

二、市场分析

1、可行性分析

水果,这种大众消费品已逐渐转变为生活必需品, 水果,这种大众消费品已逐渐转变为生活必需品,是 大众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们学校的不断 发展,使我们学校的在校生也成了一定的规模,据说 发展,使我们学校的在校生也成了一定的规模, 大概有6000多人。如此大的校园必然带来巨大的水果 多人。 大概有 多人 需求, 需求,经我的调查很多同学在家都有经常吃水果的习 他们在校也很有这方面的欲望,只不过, 惯,他们在校也很有这方面的欲望,只不过,要出外 面买,觉得太麻烦了。 面买,觉得太麻烦了。再说现在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身 体的健康了,经常也会买一些水果来补充一下营养 经常也会买一些水果来补充一下营养,特别 体的健康了 经常也会买一些水果来补充一下营养 特别 是女孩子有些人可以把它当饭吃。水果店, 是女孩子有些人可以把它当饭吃。水果店,进入门坎 很小的投入就可以开业,所以从理论上讲, 低,很小的投入就可以开业,所以从理论上讲,开设 水果店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

2、产品分析

水果,这种大众消费品已逐渐转变为生活必需品, 水果,这种大众消费品已逐渐转变为生活必需品, 是大众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众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竞争分析

目前校内水果的市场基本上为空白, 目前校内水果的市场基本上为空白,虽然有一个 小店里有一些水果卖但不成规模,没有发展愿望, 小店里有一些水果卖但不成规模,没有发展愿望, 根本不具备竞争力。 根本不具备竞争力。

4、宏观环境分析

校内水果店的开设,会大大方便同学们的 水果购买以及一些工作繁忙的老师的水果消费。 又根据调查,在食品消费结构中,随着主食消 费比重的缓慢下降和副食品消费中的比重也在 逐步上升。这种趋势可从水果占整个城乡集市 贸易比重变化以及水果消费支出占居民食品消 费比重变化得到证明。水果,这种大众消费品 已逐渐转变为生活必需品,是大众消费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环境有利于校内水果店的开设。

三、工大校内开水果店 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由于创业者本身是大学生,所以接近大学, 由于创业者本身是大学生,所以接近大学, 清 楚的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心理, 楚的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心理,容易找到大学 生的心 理诉求点。这是最重要的优势; 理诉求点。这是最重要的优势; 离宿舍近,购买方便快捷 离宿舍近 购买方便快捷 需求市场庞大 有学校的店铺优惠, 有学校的店铺优惠,所以成本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有学校和同学的支持 优质的客户服务 拥有自我特色的水果经营理念

优势

本店特色

水果花,是目前最具创意的一种水果礼品。是融 合花卉设计灵感,用新鲜水果作为原产料,搭配 各种主题形式的底座进行有序的插制,塑造出令 人赏心悦目的各种主题花卉形状的“水果花”。 水果花除了令人惊喜的外观,好的水果花是采用 世界最优产地的顶级鲜果,给人留下最难忘的鲜 果体验,并且任何一款水果花都可以搭配巧克力, 巧克力的香浓美味与鲜果的完美结合会给人一种 全新的感受。新鲜美味,健康时尚,是体现品味 或向对方传达心意的不二之选

劣势Weaknesses

大学生创业社会经验不足; 大学生创业社会经验不足 创业资金短缺; 创业资金短缺 发展速度慢,市场很容易被抢占; 发展速度慢,市场很容易被抢占 校内已有两家水果店

机会Opportunities

校园内专门卖水果的店面尚无企业涉及, 校园内专门卖水果的店面尚无企业涉及,仍是 一个空白市场,这是最大最有利的机会; 一个空白市场,这是最大最有利的机会; 由于开水果店的成本小,硬件要求低, 由于开水果店的成本小,硬件要求低,进入市 场难度小, 场难度小,所以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尝试机 会。

威胁Threats

竞争激烈,如果营利状况良好,就很容易被效仿, 竞争激烈,如果营利状况良好,就很容易被效仿, 而且此水果店是小规模的个人创业, 而且此水果店是小规模的个人创业,受资金条件的 制约,短时间内不能占领所有市场, 制约,短时间内不能占领所有市场,所以很可能被 后期的跟随者或效仿者吞食大部分市场, 后期的跟随者或效仿者吞食大部分市场,这是最大 最严重的威胁。

3、对策分析

考虑到容易被模仿的威胁, 考虑到容易被模仿的威胁,我会去找一些投资 商或合作人合作, 商或合作人合作,让资金更充沛 ,为发展具 有特色的小店提供基础,有特色的小店提供基础,而且我们还会引进一 些做水果的新技术,做出自己的特色, 些做水果的新技术,做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

四、市场营销策略

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在校大学生、在校教师,周围的酒店; 价格:采取渗透定价策略,以低价吸引顾客,迅速占 价格 领市场; 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大众型,经济型,便捷型的服务 。

篇(10)

关键词: 模拟创业平台;创业教育;社团互助;赛事训练;孵化器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现状自美国1947年哈佛商学院Myles Mace 教授率先开设创业课程《新创企业管理》,主要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正式起步。20世纪6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的高校创业平台体系不断构建并逐步完善。尤其是在创业教育方面,西方国家形成各具特色的体系,德国在1999年提出“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的口号,并计划在此后不到10年里,每届有20%至30%的毕业生能够独立创业。英国政府从中学开始就开设商业课程。日本在1998年提出从中小学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

除了创业教育外,国外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发展也是比较早的,并且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形成了较好的影响效果。如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两名MBA学生于1983年举办的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此后美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始举办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大赛,其中以麻省理工大学的“五万美金创业计划竞赛"最为成功。1983年,为了解决渐趋严重的青年失业问题,促进青年实现自我就业,英国王子基金(The Princes)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在1986年法国政府部长理事会决定发起青年挑战计划(Deft Jeunes),目标是建立一个帮助青年创新创业的支持机制。

从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外大学生创业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并且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政策都比较到位,创业教育起步较早,为后续的学生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业实践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这些都有助于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

1.2 国内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现状在我国,“创业”一词最早出现于1997年,由清华大学研究生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而后,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也陆续在各大高校展开,近几年更是如火如荼。目前国内知名的创业计划大赛有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校园创业大赛,团中央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开始)等,参赛的大学已经超过100所。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并没有形成较为强有力的影响,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整个创业并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有专家认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像中国那样有这么多的创业机会,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却不足毕业人数的1%,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缺少创业教育和完善的创业平台体系是其重要原因。另外,我国关于创业平台体系的研究还未受到重视,研究理论也存在缺陷。

2大学生模拟创业平台概述及构建的必要性

2.1 创业概述创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名词,在二十一世纪以前就已出现。但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想要挑战自我的年轻人投入到创业的大潮中,“创业”这一概念才逐渐地为人们所接受。国外的研究基本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将创业定义为一种经济功能。该观点强调创业在经济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是18世纪理查德·康蒂隆,他提出“创业隐含了承担以确定价格买进而以不确定价格卖出的风险”。第二类根据创业者的个人特质而定义,或称之为“个人特质观点”,持这个观点的学者重视对创业精神特征的研究和描述。第三类将创业定义为一种方式或方法。美国著名创业学教授Jeffry A.Timons在《New Venture Creation》中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的行动的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在国内,有学者从经济功能的角度定义创业是“通过寻找和把握机遇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市场创建成企业或产业,从而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其他学者则认为创业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上的创业,泛指人类一切带有开拓意义的社会变革活动。狭义上的创业,是指社会上的个人或群体自己开展的以创造财富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2 构建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危机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大学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环境与挑战。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0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巨大的就业压力不仅给个人也给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部下达了“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本文认为,构建经管类在校生模拟创业平台体系是时代的需求:

2.2.1 知识经济呼唤创业精神,就业竟争需要创业品质,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培养创新性人才,在这样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时代,创业成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之一。

2.2.2 大学生模拟创业平台体系是配合教育部加强创业教育实训的要求而全新推出的产品,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全程模拟创业实战,为各高校提供一个教学、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全新创业教育模式。

2.2.3 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落实创业实践,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训,努力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服务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

2.2.4 有利于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主动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理论、实践活动的技术支持,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给予适当的帮助。

3福州大学在校生模拟创业平台体系的构建

3.1 背景分析2008年年初,福州大学首次提出了构建创业型大学的口号。 “十五”以来,福州大学以创业教育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科研服务教学的深度、广度、开放度和共享度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相互结合日益紧密,“预创业模式”、“新型创业助力工程”已在全校范围推广,“紫金模式”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教育新形式,大学生创业计划活动开展已近10年,大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科技立项活动、科研训练计划、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日益普遍,成绩斐然。

由于校方的引导和支持,福州大学在校生创业活动颇具规模。目前运作较为成熟的有关创业的或创业活动有创业讲座、创业选修课和创业大赛,其中创业大赛较具影响力,如各种营销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以及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等;创业指导性机构和扶持性竞购有团委创业实践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创业经验,提供资金和设施上的支持和帮助。对于刚刚决定建立创业型大学才两年多的大学来说,我们还在探索期,取得的成就是可喜的。

3.2 福州大学学生模拟创业平台体系建设机制如图1所示,学生首先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学习基本的公司管理知识,培养团队管理能力,之后利用社团互助平台,获取人力资源,组建团队,随之在赛事训练平台开展虚拟和实体的创业实践训练,在此基础上,形成成熟创业计划的团队,可申请孵化,进入创业孵化平台。该平台体系系统上具有有序性,运作上又具有系统性。各平台的具体作用不同,却彼此承接,某一个平台出现问题,整个体系就是运行不畅,体系即会瘫痪。但每个平台的特点又赋予该平台一定的独立性,主要是因为,与实体性创业不同,模拟创业可以存在于该平台体系的某一个平台,也可能贯穿于整个体系的运作过程。正是具有这些特点,模拟创业平台体系才可以既具有层次性有具有广泛性。

3.2.1 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平台由创业讲座,创业培训和创业课程三个部分组成。创业讲座可以分为创业基本知识介绍型讲座、成功案例分析型讲座和创业励志型讲座。创业基本知识介绍型讲座主要的功能是阐述创业概念,明确创业内涵。成功案例型讲座由学校邀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向同学阐述创业的历程,创业所需具备的素质,创业可能遇到的挫折,以及规避风险的办法等。预创业辅导型讲座主要面向有志于创业或已经着手开始创业的团队。

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众化培训,另一种是专业培训。所谓的大众化培训是指在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方面给予一般性的培训,其受众范围较广,只要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参加。而专业化培训则主要是面向已经着手创业的团队,对其所需,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创业课程的开设主要包括财会类,公司管理类,团队经营类,法律类,计算机基础类等,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自身特点,以院选或者校选的形式出现。

3.2.2 社团互助平台社团互助平台是基于学生自觉性的平台构建,之所以依附于创业管理机构运行,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该平台的作用。该平台不止一个相关社团存在,而是以一个社团为中心,或者成立相关社团的联席组织。它的基本作用是整合资源和孕育创业团队。首先,社团吸纳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聚集人力资源,营建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之后的团队构建也在此基础上产生;其次,社团所吸收的人员提供互动流、专业性培训或其他所需资源;另外,社团因其自身的专业性和灵活性,可以使其作用进行进一步延伸,比如,社团提供相关培训和讲座可以成为创业教育的一部分,社团承办某些企业在校内的宣传性比赛,则是赛事训练平台的重要内容,从而达到与其他平台的结合,也是社团互助平台最终形成。

据了解,福州大学现有相关社团如KAB俱乐部,沙盘协会、四海营销协会等等,其中,四海营销协会每年不同季节都会举办或承办一些中小型的营销比赛;沙盘协会是福州大学较为成功的社团,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应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内部培训,外部赛训,每年举行的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商道比赛和GMC大赛,影响范围很大,其培训的成员亦有不少人在全省甚至全国取得不错的成绩。

3.2.3 赛事模拟平台大学生模拟创业平台中的赛事模拟平台包括了理论性赛事与实战性赛事两大部分。理论性赛事主要有ERP赛前训练与商道赛前训练等基础性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些训练不仅是另一综合性理论赛事——创业大赛的基础,更是后面实战性比赛的基石。理论性赛事中,除去一些理论培训与演练之外,创业大赛作为赛事模拟平台中最为综合,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赛事模式与赛事流程成为整个赛事模拟平台的核心。它注重的是培养参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素质,以便选出好的队伍与参赛者,帮助真正有能力的对象发展起来。

结合现在福大的现状,我校在赛事创业模拟方面有着极大地热情,诸多赛事开展的也很好。但是,我校的赛事种类繁多且较为杂乱,我们应该在现有赛事的基础上加以分类,并将其系统化、程序化。此外,适当的增加更为有效的赛事,删减重复类型的赛事,这样我们的赛事模拟平台才能逐渐成熟起来。

3.2.4 孵化器模拟平台

①孵化模式。当前,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模拟平台以创业园和孵化基地为主要模式,这里以孵化基地为例。其组织模式可以分为宏观指导层、中间管理层及基础运作层。宏观指导层主要负责制定相关的战略计划和运营计划,并对其做相应的评估;制定创业孵化基地企业进出的政策和程序;批准主要资金支出事项;批准转贷款和投资事项;对创业团队进行绩效评估等。中间管理层下设各种职能部门,如专家评审委员会、项目服务部、人力资源部、信息咨询部、综合指导部等。主要负责按照相关的政策对申请入驻的创业团队进行审核,为已经在孵的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人员等服务,对在园的所有创业团队进行管理等。基层运作层则根据需要设置各种机构,如研发机构、培训机构、咨询机构、法律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为在孵企业提供实战所需的各种具体服务。

②孵化实践流程。学生自主构思创意方案或形成创业成果,然后通过创业社团等渠道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创业团队;以策划书或计划书的形式对创业项目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将计划书交由孵化基地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批。获批入驻的创业团队首先进入初级孵化的实践,开始“模拟全真环境下”的创业。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经营活动,由孵化基地给与辅导和资金支持,同时负责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创业团队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同时可从各职能部门获得相应的帮助。由于创业团队并不是公司法人,因此不需要承担风险和责任,但其他的技术研发、产品推广、市场营销等工作都必须全部由创业团队承担;同时,创业团队所能申请的资金也比较有限,财务管理由孵化基地与创业团队联合承担。当创业团队达到收支平衡并且能返还初期基金投资而同时能占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时,可视为初级孵化成功,进入高级孵化阶段。高级孵化阶段,创业团队将不再受创业平台的保护和限制,而是进入全真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创业活动。创业团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经营,依法纳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真正实现校园创业团队向社会创业团队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陈朝晖,张德民.学生创业及其法律保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4).

[2][3][7][8]李时椿,常建坤,杨怡编著.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篇(11)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43-05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作为区别于课堂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育的丰富与延展,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可以使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创业整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可以说,创业教育实践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路径之一,承载着拓展高等教育格局、开拓就业创业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与社会互惠共赢双向互动等重要使命。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内涵的理解,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首次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的概念,后来被译成“创业教育”。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对教育进行时代反思和未来展望,依据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阐明教育的长期目标和哲学基础,并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质量提出对策性建议。经过讨论,会议拟定了题为“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该份报告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提出全新理念:学习不单纯是一种认识和反映,而是一种活动,学习者应成为活动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懂得了什么,更要着眼于他们能干什么,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应能引导出相应的行为。①这种让学生在“干中学、做中学”的观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研究奠定了早期的研究基础。随后,我国与印度、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9个国家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组织的“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并在此以后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并积极深入地开展起了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活动。②在早期探索中试点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并激励一批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取得了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最早经验。经过20余年的推进与发展,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对其实践层面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已成为制约创业教育长远发展的短板,还未形成科学的、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具体研究现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现有出版的研究著作看,学者彭钢1995年编著的《创业教育学》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从学理层面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阐述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之一。书中将创业实践活动看作是“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质的区别,成为当前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学者李时椿等2004年编著的《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一书从创业教育的概念体系人手,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以及百森商学院等典型模式,重点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全书内容宽泛,涉及主题较多,但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院校实践的典型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随后,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编写的《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一书,是现有相对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关于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与研究的著作。该著作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理论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阐述了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创业教育的概念、目的、特点等进行了阐述;实践篇以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的9所创业教育试点学校为案例,介绍了它们在过去几年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经验和特色。此后,学者席升阳于2008年出版了《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的著作,相继一些学者也出版了系列关于国内外创业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等方面的著作。如学者徐小洲与叶映华编著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梅伟惠编著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牛长松编著的《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李志永编著的《日本高校创业教育》,候慧君、林光彬等编著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蓝皮书》,以及继2006年后教育部高教司于2011年编著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等著作。它们可以称之为当前我国对国内外创业教育实践进行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但也仅将实践层面的研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关于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涉及很少且并未形成系统和体系。

其次,从现有发表的研究论文看,学者李政等人的《地方综合性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学者王永友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学者陆芳萍和吴静的《构建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分层分类菜单化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以及学者周青的《共青团组织构建一体化青年创业实践体系实证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等论文是当前对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代表性研究。这些论文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分层次、分阶段”等观点的提出,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外,学者徐健和吴如林的《以实习基地为载体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一文强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对职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指导和研究。该文指出:依据职业教育以实践性为特征、以训练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要求,确立了以生产实习基地为载体,在不同类型的基地建设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内容的创业教育实践。该文在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给予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但该文的不足是仅限于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学者舒铁等人的《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一文结合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发展现状,就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建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实践开展、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关于创业教育实践层面的专题化、系统化的阐述,体系化的构建的研究论文成果极为鲜见,大多数研究是将创业教育实践作为文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探讨,且在现有的论文中发表的期刊层次较低,多为省级期刊。

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精确查询(查询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10日),分别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以年为单位,即从2012年到2011年,以此类推对每年发表相关论文情况进行了查询(具体见下图)。

从上图中我们发现:1915年至今,以“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为题名的论文共有356篇。从1998年始,关于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论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从2007年始呈多倍增长的趋势,近五年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总发表数量的87%。随后,我们又以篇名为“创业教育”并含“实践体系”为题名进行查询,从2000年至今仅有5篇论文。综合相关研究数据和研究内容等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正在兴起。但相关研究论文总数还相对较少,且高质量论文和高级别期刊论文极少,研究层次不高、深度不够。

第三,在近些年的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当中,实证调查类的研究和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的系统研究开始涌现。首先在实证调查类研究中,有的结论指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拓展创业实践新思路,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有的研究结论则对我们进行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依据与启示。其次,一些学者以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方式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如余瑞玲在其硕士论文中强调了创业教育要多样化,要满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要考虑大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个性差异等问题。王树生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创业教育及实践问题,特别是对中国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概述。以上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起到了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

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来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清华大学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追溯。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期间,学校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讲座、培训和创业沙龙,对普及创业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999年,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成功举办,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大赛的举办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孕育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公司。2000年,共青团系统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在全国开始普及。应该说,从1998年开始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刻影响,不仅充分证明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而且极大地推进了国内创业教育及其实践的长足发展。可以说,在世纪交接的时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已开始形成一股热潮,并注定在新的世纪里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从2002年开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试点推进、项目引入与政策支持“三位一体”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

首先,为扩大高校创业教育的范围,进一步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上,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2年4月,教育部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引导试点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创业教育进行实践性探索。2008年,教育部又立项建设了30个创新与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随后,教育部高教司将试点经验汇总整理,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公开出版了《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和《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经验汇编》两本创业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方面的著作。这一时期,各高校系统梳理了自身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形式与内容,为创业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

其次,2004-2005年,由政府主导的创业实践教育项目SIYB和KAB等被引入国内,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与应用,为传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化、模块化、系统化运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06年,由国家1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这一政策文件的出台,强调了创业指导与培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为各类创业实践教育项目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第三,在2008-2012年教育部陆续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4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专项文件中,有3份明确强调了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并分别从教学原则、活动开展、项目推进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创业教育及其实践全面系统的开展与落实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总体来说,1998年-2012年这十余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正在全面深入地推进,试点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以其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及其活动形式,对创业教育实践进行了全方位、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诸如清华大学的“创新环”模式、黑龙江大学的“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南大学的“八化”人才培养模式、温州大学的“三级联动”学生创业实践等特色模式,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系统化构建、科学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