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万能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65-03
当信息化教学正逐渐渗透到学校课堂、实训基地等场所。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组织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个职业院校也非常重视此类比赛。在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中,要求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操作。当前,信息化教学大赛运用到的信息化手段已用于实际的教学和实训场所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这使得教师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更加注重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高职班设有《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该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另外,学校机电高职到第四年下半学期要进行电工高级工证书的考核,考核单位由本市劳动局组织,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PLC编程技术和电子装配。其中电子装配环节要求学生在二个小时内完成理论、元器件识别、在万能板上安装、调试等项目,这对学生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学校相关部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每学年都安排了3周的电子实训课。所以如何突破传统实训课中存在的死记硬背电路原理,机械地装配电路的教学模式,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协助上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和电子实训课是笔者一直探究的课题。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笔者也总结写了一些经验。
一、课前准备的充分性
教师主要通过翻转课堂、助学软件及自制的微课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
(一)翻转课堂是特色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了学生自己手里。对于实训课来讲利用好课前准备是重点。以往实训课是原理一讲,元件一发,清单一列,安装图一画学生开始安装操作。这样不仅课堂时间被拉长还因为学生的参差不齐影响课堂效率。翻转课堂打破这个框框,采取的是课前发元器件和在教学平台上需要装接的原理图的任务书,让学生自己完成列电子清单和原理剖析及画安装图。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元器件的责任心、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二)助学软件是主要保障
学校采用的“创壹软件”包括常用的元器件选择界面、万用表测量界面和万能板安装和调试界面,学生通过本软件可以对元器件进行识别,如识别错误就不好进行下一步,识别正确后会自动产生元件清单。利用虚拟万用表对元器件进行检测,培养学生安装前检测元器件的好习惯。“创壹软件”的一大特色是在模拟万能板上进行电路安装,学生只要把清单里的元器件安放在万能板上用导线连接起来就能进行虚拟调试观察电路功能。然后可以上传、交流、点评。通过平台,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和他人电路的模拟结果,有效提高了自学的兴趣和效果。
(三)自制微课是关键
项目中核心元件的功能介绍和安装要点教师通过课前制作的视频或微课到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观看。翻转课堂的内容可以永久保存,那些因病或参加活动的学生可以择时观看,对于理解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不清楚或不理解的的地方随时和平台上的老师和同学交流,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的方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学。微课的形式正适合于此。制作微课时要短小精悍,有很强的针对性,才能突显微课的特点。
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上运用仿真软件突破重难点,顺利过渡到动手操作部分,小组合作、任务评价体系的介入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仿真软件是基础
电路原理的理解和分析通常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课前学生已通过翻转课堂、“创壹软件”和微课的学习有了一些的基础,课中教师再通过Multisim软件仿真演示电路模块的工作过程,清晰直观,学生易见。在软件绘图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电路结构,进一步明确元件在电路中的位置和作用,绘图时还可仿真自主探究电路原理,教师可以实时监控绘图和仿真过程,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加以指导,为调试和排故打下基础。
(二)小组合作是前提
学生存在着的个体差异,在现代教学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但动手能力较弱,有的学生头脑聪明但比较懒惰,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较弱,有的学生甚至什么都不想干,等着抄别人或其他同学帮他做,以致于布置项目总有一些学生完成不了或者由于动作慢的学生而拖延了教学时间。在实训前任课教师需要和班主任或任教过该班的教师沟通,精心策划确定小组合作名单,尽量把要学的、要做的、懒惰的、需要帮助的学生放在一组,要学的学生会讲解原理和传达老师的意图,要做的学生会推动小组的装接速度和质量,一个会讲一个会做的学生成为小组的核心成员就会带动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前进,起到了分工合作、互助互补的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动手操作是根本
根据考级的要求,学生必须在万能板上进行实际电路安装和调试。万能板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各种电路的设计和安装,缺点是不仅要焊各元器件引脚还要对各焊点进行连接,如果在焊接过程中不仔细就会发生漏焊、错焊等现象,较为复杂电路错误率偏高。此前学生已做过电路仿真以及模拟连接和调试,对实际操作有了比较直观的概念,在课中依照8S管理标准,按照已有的安装图有步骤地进行焊接,焊接的过程就是培养耐心和细致的过程。焊接结束后先自检,再互检,最终将结果进行汇总通过班级群上传给教师。
(四)任务评价是保证
任务评价分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在做完每项任务后要用阶段集中点评来保证下阶段的任务的实施。课前平台上的交流和分享共同选出最好的模拟安装板,课中利用仿真软件绘图时对上传的图片教师可以进行现场点评。安装电路结束后对安装的工艺、结构及时点评。最终评出绘图能手,安装能手,排故能手。评价表要做到评分合理,具体细致。任务评价是对学生做完每个阶段的一个自我总结和他人的点评,是对下个阶段顺利实施的保证,是学生提高兴趣点的重要阶段。
三、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一)师生互动要引导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不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利用手机,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笔者通过蓝墨云班课可以将课前需要准备的任务、视频到学生客户端,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在课中与班级全体学生进行在线交流、问卷、测试、评价,课后进行习题答疑,作业布置等,用手指点触代替原来用笔和纸完成的事情。学校专门有数字化校园门户平台提供海量的资源库课和链接,让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知识海洋里畅游。
(二)角色定位要坚持
教师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在信息化课堂上老师是以导师身份出现,学生可以按着自己的想法先做,教师作为引导者、牵引者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如何理清角色定位关系,需要教师有新课程创新的能力,对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和方法等方面有全新的思考和研究。角色的重新定位就是观念的转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长期地摸索和坚持。
(三)专业成长需锻炼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师来讲是个巨大的挑战,教师的专业成长必不可少。教师要储备更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提高制作微课的能力,能制定个性化教材,因材施教。现在职业院校假期都有校本培训和网络培训,学习的目的都是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新型教学理论的学习。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今年还开展了电子白板、蓝墨云班课及微课制作的培训,这些对教学设备的使用和教学软件的培训,为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校还让部分教师积极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在其他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专业成长不光要借外力推动,更要内力驱使。在这样的学习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更辛苦,平时要学很多新的知识,课前需要准备很多的资料,课后还要花更多的时间跟学生沟通交流,需要教师有熟练的技术和耐心。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磨练才会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各种教学比赛和研究把教师推到前台,目的不是让教师作为表演者站在观众面前,更多的是将信息技术贯穿于实际教学环节中,影响和推动整个教学理念的更新,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增加技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电机与拖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必须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对学生的职业群及相应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教学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交、直流电机、控制电机及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分析计算、电机选择,基本的及典型的电气控制线路。使学生具备高素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电工安全规范操作,具备正确使用电工仪器.仪表的操作技能的基本能力;具有识读电力拖动电路图、分析电路和计算电路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电力拖动电工知识的能力。
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具有学习和应用电力拖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团结协作与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交、直流电机、控制电机及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性能、分析计算、电机选择,基本的及典型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及故障修理。使学生具备高素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具有协作和团队精神;能独立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自学、归纳总结、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规范的操作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专业课程调研分析,结合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8个课程单元(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境又根据生产实际分为多个子情境,采取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生主动学习性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教学情境一 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调速,启动,反转与制动
教学情境二 变压器和电磁铁
变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主要数据;变压器的极性判定
教学情境三 三相感应电动机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各量与转差率的关系;电磁转矩、机械特性、启动和调速;单相异步电动机
教学情境四 控制电机
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动机、感应同步器等的原理、结构及应用。
教学情境五 同步电机
凸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同步电机的额定值;同步电机的可逆原理、相量图、V形曲线、起动。
教学情境六 低压电器
万能转换、凸轮控制器及闸刀开关、组合开关、自动开关及接触器、继电器和按钮开关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
教学情境七 基本电气控制电路
线路图安装图识读,正反转控制电路、Y-起动、能耗制动、反接制动等各种简单控制电路。
教学情境八 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
C650卧方式车床,M7120平面磨床,Z3040摇臂钻床,X62W万能升降台铣床的主电路、控制电路的分析。
(二)能力训练项目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围绕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对学生的电机与拖动理论知识及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分析,针对8大块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训练进行教学设计,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共有9个。
1.直流电动机电路接线及调试
通过电路接线及测试;熟悉直流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
2.异步电动机电路接线及调试,观察现象
熟悉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磁转矩的计算,机械特性,调速。
3.控制电动机电路接线及调试,观察现象
熟悉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动机,了解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原理、结构及应用。
4.变压器测试
通过实训掌握变压器同极性端判断,理解变压器的变压、变流和阻抗变换作用,掌握实际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等。
5.电动机拆装认识
通过电动机拆装,熟悉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额定值;掌握检验电动机绝缘情况的方法;能对电动机定子绕组首、末端进行辨别。
6.低压电器组装及相应电路接线及调试
掌握万能转换、凸轮控制器及闸刀开关、组合开关、熔断器、自动开关及接触器、继电器和按钮开关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
7.三相配电板的制作
掌握三相电机与拖动的基本概念和三相电机与拖动的连接,重视并掌握安全供电和安全用电,通过完成三相配电板的制作,理解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和作用以及三相电机与拖动的连接。
8.控制电路安装及测试
熟悉基本电气控制电路的线路图安装图识读,正反转控制电路、Y-起动、能耗制动、反接制动等各种简单控制电路。
9.典型机床控制线路实训
熟悉C650卧方式车床,M7120平面磨床,Z3040摇臂钻床,X62W万能升降台铣床的主电路、控制电路。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以一体化实训室为第一课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室先进的设备条件,从实际小电路入手,边讲解、边训练,达到强化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目的。课程教学从学生能力培养着眼,注重讲练结合。
每个学习情境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评讲为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和解决普通性问题。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联系课程教学内容及实际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采用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9个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每个训练项目为完成该课程任务展开理论与实训教学,学生分4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项目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对课程考核方案进行设计。
课程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成绩体现,包括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单元测验等内容为主);终结性考核(期末安排综合考核为主);实践技能考核(根据实践安排,随堂考核)。本课程采用阶段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综合实践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殷晓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电机与拖动应用》课程中的实施方案[J].考试周刊,2011(33)
作为高职院校电类专业的学生,电子产品设计与检测岗位是就业的主要岗位之一,企业要求学生具有正确识别、检测数字逻辑器件及正确使用与维护数字逻辑测试仪表的能力;具有分析、测试、改进、制作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能力;具有整机电路设计、分析、焊接、装配、调试与测试的能力;能协助研发工程师完成其他相关任务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项目式教学是将教学内容融入一个个典型具体的项目中去,用实际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通常每一个项目所包含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各不相同,项目实施时都有详细的计划和起止时间安排,原则上项目完成后有一件可以看得见的产品。项目式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项目式教学以学生能力为本,通过典型项目设置和任务设计与分析,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重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既突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对本专业理论学习望而生畏,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
通过对电子企业进行广泛的专业调研,根据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选取教学内容时,紧密结合电子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对电子技能所做的要求,确定了9个实践项目,其项目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9个实践项目都来自于实用的电子产品或与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与维护的工作过程密切相关。通过9个项目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1)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购与检测能力;(2)相关电子仪器仪表的操作能力;(3)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组装、调试与检测能力;(4)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改良与扩展能力;(5)团队协作、创新和职业能力。项目实施全部集中在实训室进行,过程开放,每个项目下又分为若干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含有不同的新知识点。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设计方案,该项目包含6个子任务,主要培养5项操作技能。通过真实项目作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
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
本校自实施“项目教学法”来,共逐步实施了无需编程的数字钟、手机万能充电器、电话机、调光台灯、数字万用表。这五个项目无一不体现学生的需要。较以前以课本单无电路为题材所设计的实训项目既能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2)周密计划按步实施。要求老师在组织“项目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学生分组(当然也可以自由组合),笔者在实施项目法教学过程中,从任务前分组,到任务的确定,再到资料收集,然后到项目实施,到问题总结,到最后的产品展示与销售各环节都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3)突出进步激发能量。
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项目教学”更需要积极的学生去发挥。以弥补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所考虑不周全的地方。通过进步的力量,可以让学生将知识纵向深化,将知识向全面结合。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在专业英语,产品销售,环保重视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4)后续延伸培养能力。
学生在项目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生产设计,培养学生从市场调查、元件采购、周边企业、性价比、产品销售都各环节尽量多的去考虑。当然,做为中职学生有别于大学生,不要求学生面面具到,只是要求学生去完善项目产品的性能,有利于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5)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差距。
每一个集体都不乏优秀的代表,那么项目法教学中虽然能发现更多,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实施会发现,会有一批开始有着强烈渴望的学生开始失落,这需要导师去引导,不要求本项目达到好效果(并不是学生达不到),此时应该着手于安排新的任务,而不是对学生有放弃的思想或行动,在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学生接受任务,学生的动力会更大,只要老师相信他,关注他,一样会取得成果。通过一个项目,发现一批进步的存在,而不是去利用这进步去减化教学过程。
二、不足与对策
(1)教学组织不易。
学生只对装配感兴趣,归根结蒂学生只对产品感兴趣。而老师要借助这一主线,将职业能力更好的完成,对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将认识、知识、实践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学、乐思,促使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2)关注学生困难。
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最明显的是成功的激发,那么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其实是动力的源泉,而目前职教师生比例低,专业教师尤显不足,这一矛盾有碍于学生成绩的取得。分组教学有利于老师去发现学生的差距产生,但重视差距与解决这一问题则显得苍白无力。分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对部分学生的放弃,这是后续教研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电子专业课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其内容深奥、操作复杂,对知识基础薄弱、入学起点较低的我校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尤其在实验、实训技能课上,很多学生会显得茫然无措,无从下手,结果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根据学生学情编写的“学生工作页”,则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使学生清楚这一堂课要学的知识,减少了技能实践课的盲目性,引领学生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与工作过程,进而不会因知识基础的欠缺而对所学的内容感觉困惑和迷茫。同时使用“学生工作页”也能够及时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习过程的系统化,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目前我校已经在电子实验、实训课中尝试开发“学生工作页”,但随着课改的不断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教学项目也在不断地更新,所以形成一套系列化的有借鉴价值的实用型“学生工作页”是当前教学任务的迫切所需,作为教研组长的我更觉得自身的责任与压力之重,为此我进行了相关课题的研究,现就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对此的体会和感悟。
到目前为止,我设计的“学生工作页”通常由工作目标、工作准备、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总结等几部分组成。
在工作目标中,我又把它们细化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让学生自己来填写,从而使他们明确在工作中所要达成的相关目标。比如在制作《单片机控制电路》中,我要求学生能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根据原理图绘制装配图;能熟练检测和识别元器件;能正确组装电路;能根据电路原理在电路出现故障后进行相关故障的排查。
在工作准备中,我通常把本节课所需要的实验、实训器材和相关的知识要求学生列举出来,使学生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比如在做《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测试时,我就要学生清楚本节所涉及的直流稳压电源、毫伏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几种仪器仪表,使学生提前梳理出相关知识,这样上课时才能够得心应手。
在工作总结中,要求学生把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记录下来,使他们学有所获。比如说在做万能板《编码型无线遥控开关电路》时,让学生整理在遇到故障后通过自己努力或别人帮助而把问题排除后所得到的感悟。通过梳理相关知识,学生的收获会更多更好一些。
在工作过程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元器件的检测、焊接工艺、装配工艺、电路装配图的绘制、电路故障的排查等等,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掌握重点知识。具体来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学生工作页”中的工作过程的:
简单明了,
引导学生识别和检测元器件
在装配任何一块电路板时,让学生能正确识别和检测元器件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设计了相关的比较细的问题。
例如我在带学生中级工考证的《流水灯》项目中,我设计了工作页的第一项内容是元器件的检测,我把此项目中所涉及的元器件的检测和识别方法以“学生工作页”的形式展示如下,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预习和梳理:
1.色环电阻的识别:
四环电阻中,前两环为 环,第三环为 环,最后一环为 。
以四环电阻为例,470Ω色环颜色: ; 1kΩ色环颜色: ; 200Ω色环颜色: 。
2.发光二极管的长脚为 极,短脚为 极;除此之外,判别二极管的正负极还可用如下常见方法:
方法一:万用表欧姆挡:
方法二:外加直流电压:
3.二极管1n4007可从外观上观测黑色为 极,银色为 极;也可用万用表测出其极性,方法是:
4.电解电容100uF的长脚为 极,短脚为 极。
5.集成电路CD4017接在电路中的注意事项:
化难为简,
指导学生依据原理排查故障
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的原因,很多学生在听老师单纯地讲解电路原理时都感觉难度很大,很多知识点他们都不能理解和消化的。而把电路原理中的知识点以“学生工作页”的形式加以梳理,使相关知识的难度下降到最低点,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原理,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学生也可从“学生工作页”中获得有趣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把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继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之功效。
例如在讲到年段标高《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项目的时候,我给学生设置了故障板,但如何去检测故障所在的位置并做出相应的排查呢?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学生工作页”,根据一些相关的提示引导学生测量相关位置点的电压,从而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相关各点正确的电压范围值,为他们后面电路的排除电路故障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相关工作页如下:
1.对照a、b图,熟悉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的对应关系。
2.此电路工作需要 V(交流、直流)电压,电压极性为上 (正、负)下 (正、负)。
3.在装配图中,Rp是什么元件 ,其1、2脚在PCB板上属于 (短路、断路)关系,1、3或者2、3脚则属于 (短路、断路)关系。此放大电路正常工作时,应保持 处于联通状态(即短接状态)。
4.会测量电路的各点电压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位测量如下电压,完成表格。
5.会对所测电压数据进行分析
①R3左端对地电压为12V说明什么?如果为0V说明什么?
②R2右端对地电压为12V说明什么?如果为0V说明什么?
③UCE电压为0V,说明什么?如果为12V说明什么?正常值应该为多少?
④UBE电压为0V,说明什么?正常值应该为多少?
图文对照,
教会学生由原理图绘装配图
要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路)高级绘图员的岗位能力,首先得熟练掌握电路设计软件工具,这就离不开绘图练习。在进行绘图练习时,软件操作步骤重复繁多,学生在练习中难免觉得枯燥。其实软件操作有很多种方法,在设计中使用快捷键将会大大提高操作速度。可以将快捷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十分喜爱。快捷方法需要学生记住不少的操作,在教学中要避免简单传授。所谓熟能生巧,该软件的许多快捷方式都是菜单栏缩写字母与键盘操作相结合,比如放置元件,在菜单“放置(P)”-“元件(P)”,使用键盘操作连续两次敲击字母P;如放置导线,在菜单“放置(P)”-“导线(W)”,则是键盘操作分别连续敲击字母P-W;让学生掌握快捷方式的来源与规律,帮助他们迅速掌握快捷方式。对于常用命令,建议学生一定要采用快捷键,养成左手键盘、右手鼠标的习惯。这样使用快捷键比用鼠标点取图标或在菜单上选择命令要快很多。什么算是常用命令呢?建议平均每次画图出现5次以上的命令,都应该归属于常用命令。这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举一反三,根据自己的绘图习惯,将常用的操作采用键盘快捷方法进行绘图。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分组比赛方法促进学习,赛后引导学生对比、总结,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
二、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对软件操作非常熟悉,但绘制的电路图就像依葫芦画瓢,表面看起来很好,但是达不到技术要求。例如,元件图形画得与书上图形“一模一样”,但检查其内部参数时却错误极多:元件引脚的编号顺序不对,有的与封装编号不一致,元件没有选择正确的封装,元件名称未按要求重命名等。一再强调,总有学生不认真对待,学生觉得画得对就行了。这正是学生理论知识匮乏、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表现。而传统的理论讲授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基本的电子电路设计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学生课后又不去看书或查资料时毫无头绪,便出现学完却不会拓展应用等诸多问题。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布鲁纳曾说:“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知识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要使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能够学以致用,有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就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提高认识。
例如,在学习基本概念自制元件封装时,学生对封装绘制软件操作掌握得非常熟练,若脱离实践,学生只是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阶段,只是使用软件画出一个图形而已,而不能通过软件绘制封装掌握好其含义,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教学中教师应引进常用的元件、元件封装库里没有的封装元件及新元件的封装进行练习。让学生动手去量,去思考如何把一个实物元件的封装表达出来。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和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提高认识。在实践中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电子CAD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性动机和职业性动机。
2.实践的基础需要设备
电子CAD作为一门联系硬件与软件的重要课程,在硬件方面需要相应的设备支持学生实践。但长期以来实训设备的建设投入不足,严重缺乏实训设备,使得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深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与我们课程的培养目标极不相符。
实训室的建设要全面,不能仅仅满足于只拥有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的实训平台或设备,在实训室建设中应该配备电路板雕刻机等设备。我校于2012年引进印刷电路板雕刻机,加大对实训教学资源的投入。确保让学生从电路图绘制、PCB制板、电子装配等方面整合完成,能够真正地动手制作一块实际的电路板,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绘图设计必需的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专业课程《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的重要的一章内容,知识点主要是普通车床、平面磨床、摇臂钻床、万能铣床、卧式镗床等常见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以及各类机床常见的故障分析及排除。
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类机床的电气工作过程,我校引入了亚龙YL-ZKT智能实训考核系统,学生可以在这种教学设备上进行各种电气故障的排除、训练和演示,以达到熟悉各种故障现象和熟练排除各种电气故障的训练目的。
我校亚龙YL-ZKT智能实训考核系统共有36台各种类型的机床智能实训考核台、多媒体计算机及智能实训考核系统软件组成。其中,YL-ZC型CA6140车床电路智能考核台共有6台,该机床智能实训台是由多种电气元器件组成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并配有89C52型单片机、LED、键盘等组成的智能答题器,学生根据故障现象找到故障点,在电气原理图上找到故障点两端的编号后,只需在答题器上输入这两个编号,再按“确认”键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教学中,各类机床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及理论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采取讲解法、演示法、设疑法,在实训环节中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授导型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中“CA6140车床电
气故障分析”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理论教学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理论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讲解工作原理。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利用投影仪进行多媒体教学。首先,通过课件播放CA6140车床的电气原理图,教师对照原理图详细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原理图如下。
在讲解和分析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中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整个电路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电路,第二部分是控制电路,第三部分是照明电路。先要分析主电路的组成,主电路由主轴电动机M1、冷却泵电动机M2、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M3组成,这三台电动机分别由三个接触器KM1、KM2、KM3的主触头来控制;然后分析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按钮SB2是主轴电动机M1的启动按钮,SB1是M1的停止按钮,开关QS2是冷却泵电机的控制开关。另外,控制主轴电动机M1的接触器KM1的常开辅助触头串联在冷却泵电机的控制电路中,目的是实现顺序控制,即主轴电动机启动后,冷却泵电机才能启动,SB3是刀架快速移动电机的控制按钮,是个点动按钮;最后对照明电路中四盏指示灯点亮及熄灭过程做简单分析。
2.讲授故障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检测方法。首先,了解故障现象,其次根据故障现象,从原理图上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最后,根据故障分析,找出可能产生故障的电气部位,并加以排除。电气线路故障检修的常用方法有测量电压法和测量电阻法,重点给学生讲解测量电阻法,强调一定要断电测量,而测量电压法因为要通电测量,较危险,不要求学生掌握。
3.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将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路工作过程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对两个典型故障的分析和讲解,有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故障现象1:合上电源总开关QS1,通电指示灯HL不亮。
可能的故障原因:
(1)变压器一次侧无电压,即32~86~87~33之间的电路中有断路点。
故障现象2:合上QS1,HL亮,按下SB2,HL1亮,但主轴电动机不转,并发出嗡嗡声。可能的故障原因:主电路中电动机缺相,即三相电源中有一相断路。
排除故障:断开QS1,用万用表欧姆档分别测量42~45、47~50、52~55两点之间的电路,找出断路的故障点。
4.设置疑问,学生解答。教师分析完两个典型故障后,总结CA6140车床电气故障检测的方法及思路,并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由学生来解答,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二、实训教学
理论教学结束后,进入实训教学,在YL-ZC型CA6140车床电路智能考核台上进行模拟故障检测。在实训教学中的主要做法是:
1.学生分组。由于我校只有6台可供实训的CA6140车床考核台,故把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一般在40人左右)分成两批实训,每批又分成6小组,每小组3人左右,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合理搭配,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各项管理。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后成立各学习小组,各组成员在故障检测实训中,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对疑难问题可以共同探讨。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各小组学生竞赛,对每台智能考核台设置相同数量的故障点,看哪一组能最快最准地找出故障部位并加以排除,对表现出色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以此激励各小组学生积极思考,通力合作,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经过1~2周时间的实训后,学生排除故障的水平高低很快就能见分晓,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安排另外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难度较大的磨床或铣床上进行排故训练,而磨床和铣床的工作原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分析讲解过,要让学生在完成CA6140车床排故实训的基础上自己看原理图学习,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理解磨床和铣床的电气工作原理,通过自主学习,尝试排除磨床或铣床的电气故障,老师只做点拨性的指导。而那些排故水平较低的学生仍然安排在原车床上继续实训,直到能把问题解决为止。这也是分层教学的一种体现。
总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多样的授导型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也是可行的。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在车床故障检测的考核中,通过率均达100%,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药物制剂技术》是我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培养服务于一线的实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目的而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整个教学中,笔者大量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
1激发兴趣
1.1以实例激起兴趣,上好序言课
着重讲清药物制剂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例如,讲药物制剂的应用时,突出药物制剂技术在药物生产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克服了对复杂的药物制剂的畏惧心理,而且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要养成严谨、规范、认真的态度。
1.2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以保持兴趣
简单重复的药品生产操作,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笔者便在教学中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象,并说明问题原因和处理要点。
1_3以小制作、竞赛激活兴趣
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各个环节的生产人员。小组之间,班级之间进行生产竞赛,互相打分、找错,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更养成了gmp、sop严谨的生产意识。
2探求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
根据我校课改精神,笔者主要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模块,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i生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2.1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施
①课前准备:如:多媒体课件,教学任务书,教学设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生产设备等。
②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任务,并下发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③完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产品”。
④展示学生产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产品,找出规律特点,并积极评价作品。
⑤评估过程:小组之间相互评估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打分。最后教师总结,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2.2采用的优点
①学生即学即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
②“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③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从业态度。
2-3应注意的问题
①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根据教学要求,笔者把药物制剂技术的学习实训课目标划分为四个模块:gmp理论学习;固体剂型单元操作;液体剂型单元操作;投料产生实习。每个模块都有多媒体理论学习、仿真模拟练习和实训车间实训练习。
②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分配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3专业技能的训练
例如,在《固体制剂——片剂的制备》的教学中,笔者通过综合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锻炼:
3.1训练操作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片剂生产线上的基本设备的使用。如万能粉碎机,如何正确拆卸、组装、检查、运行、清洗,如何避免粉碎机运行时出现故障,并能将物料粉碎至所需要求。通过系列训练,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认识到整个复杂的药品生产都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单元环节组合而成。
3.2养成清场意识
讲授片剂生产时,要求学生要注意环节中的清场规范。例如清洗万能粉碎机,为保证清场质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外后里,清洗时,能用水冲洗的零件,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再以饮用水清洗一纯化水清洗一一次性抹布擦干一75%的乙醇擦拭晾干的顺序。清场后,填写记录,上报qa,经检查合格后挂《清场合格证》。每个环节的成败与否,都会对整个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养成了清场意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3.3强化技能训练
指导学生在生产训练中,强调人人动手,掌握生产各个环节:领取物料需要凭领料单方严格按单领取。粉碎、筛分时都需先开机,待运行正常后方可投料生产,且投料量要适中,待物料完全排出后才可关机;拆卸清洗机器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混合物料、制备软材时,必须达到“轻握成团,轻压即散”的标准。制备湿颗粒时,注意筛网孔径、材质、松紧的调节。干燥时,注意温度的控制,以免温度过高,影响干燥效果及药品质量,并要及时翻料。总混时注意v型混合机的蝶阀的使用。压片时注意开、关设备的顺序,定时检查生产过程中药片的质量,及时调整设备。任何环节的生产质量,都会影响片剂的最终的成品质量。
3.4培养严谨态度
《药物制剂技术》是我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培养服务于一线的实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目的而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整个教学中,笔者大量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
1激发兴趣
1.1以实例激起兴趣,上好序言课
着重讲清药物制剂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例如,讲药物制剂的应用时,突出药物制剂技术在药物生产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克服了对复杂的药物制剂的畏惧心理,而且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要养成严谨、规范、认真的态度。
1.2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以保持兴趣
简单重复的药品生产操作,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笔者便在教学中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象,并说明问题原因和处理要点。
1_3以小制作、竞赛激活兴趣
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各个环节的生产人员。小组之间,班级之间进行生产竞赛,互相打分、找错,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更养成了gmp、sop严谨的生产意识。wWw.133229.cOM
2探求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
根据我校课改精神,笔者主要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模块,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i生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2.1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施
①课前准备:如:多媒体课件,教学任务书,教学设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生产设备等。
②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任务,并下发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③完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产品”。
④展示学生产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产品,找出规律特点,并积极评价作品。
⑤评估过程:小组之间相互评估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打分。最后教师总结,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2.2采用的优点
①学生即学即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
②“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③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从业态度。
2-3应注意的问题
①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根据教学要求,笔者把药物制剂技术的学习实训课目标划分为四个模块:gmp理论学习;固体剂型单元操作;液体剂型单元操作;投料产生实习。每个模块都有多媒体理论学习、仿真模拟练习和实训车间实训练习。
②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分配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3专业技能的训练
例如,在《固体制剂——片剂的制备》的教学中,笔者通过综合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锻炼:
3.1训练操作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片剂生产线上的基本设备的使用。如万能粉碎机,如何正确拆卸、组装、检查、运行、清洗,如何避免粉碎机运行时出现故障,并能将物料粉碎至所需要求。通过系列训练,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认识到整个复杂的药品生产都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单元环节组合而成。
3.2养成清场意识
讲授片剂生产时,要求学生要注意环节中的清场规范。例如清洗万能粉碎机,为保证清场质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外后里,清洗时,能用水冲洗的零件,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再以饮用水清洗一纯化水清洗一一次性抹布擦干一75%的乙醇擦拭晾干的顺序。清场后,填写记录,上报qa,经检查合格后挂《清场合格证》。每个环节的成败与否,都会对整个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养成了清场意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3.3强化技能训练
指导学生在生产训练中,强调人人动手,掌握生产各个环节:领取物料需要凭领料单方严格按单领取。粉碎、筛分时都需先开机,待运行正常后方可投料生产,且投料量要适中,待物料完全排出后才可关机;拆卸清洗机器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混合物料、制备软材时,必须达到“轻握成团,轻压即散”的标准。制备湿颗粒时,注意筛网孔径、材质、松紧的调节。干燥时,注意温度的控制,以免温度过高,影响干燥效果及药品质量,并要及时翻料。总混时注意v型混合机的蝶阀的使用。压片时注意开、关设备的顺序,定时检查生产过程中药片的质量,及时调整设备。任何环节的生产质量,都会影响片剂的最终的成品质量。
3.4培养严谨态度
关键词:技能实训;高职;数控技术
Key words: skills train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C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031-02
0引言
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是学生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将来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有力保障,是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相结合办学特色的有效手段。技能实训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实施技能实训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多年深入数控技术专业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有效提升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实训效果。
1教学思想设计
遵循“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资”的规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调“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题、以素质为基础、以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等要素,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实训目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中的“电气控制柜布局的设计、安装”;“电路图的设计、连接和调试”;根据电机的正反转、交通灯系统、高铁轨枕预应力张拉控制系统的等不同项目要求,实现“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及程序编制任务”。最终提交一份技能实训总结报告,包含实训进度表、实训内容、小组总结和个人总结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训能力。
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与技能实训相关的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但并未对其实施拆解,直观性不强,所以在实训前,先让学生进行各元器件的拆解,使学生先直观了解其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再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之后根据其实验目的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并实现其硬件连接。最后根据系统控制要求编制对的应控制程序并上传到PLC内,完成系统搭建与调试,实现系统自动化模拟控制,在完成要求功能基础上编写使用说明书与总结报告,最终完成技能实训。
2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等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本次技能实训内容及特点,确定以下技能实训目标:
能力目标:能在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熟练使用斜口钳、剥皮钳、压线钳、电钻、钢锯、打号机等工具和正确使用可编程控制器,能够按行业标准,正确完成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
知识目标:理解机床电气控制在机床中的作用,了解在技能实训过程中使用的各元器件及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
素质目标:加强学生在生产实际中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安全生产的意识,培养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过此次技能实训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动手、接触实际的机会,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高的要求。对此我们也确定了技能实训的重点内容为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及使用方法。难点为过程控制、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和相关程序的编制。
3教学准备
依据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做好以下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情境: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目的,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同时选定一名组长,再由组长分别指派相应的设计员、接线员、材料管理员及秘书各一名,实现统一部署,协调工作。
教学设备:每组分发电气控制柜一个、欧姆龙CP1E可编程控制器一台、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一个、时间继电器2个、空气开关3个、标准35mm线槽2根、35mm导轨一根、1平方导线红、黑、黄各一捆、线号管若干、万能表一个、工具箱一套及所需的各电器元件。如图1、图2所示。
教学环境:本次技能实训在多媒体机床电气实验室展开,实验室配有机床电气实验台5台,可同时围坐5-7人,展开相关讨论及操作,同时配有FANUC数控车床、铣床及相关实验台各3台,如图3所示。
教学资料:教研室针对本次技能实训编写了技能实训指导书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以机床电气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机床的操作说明书、连接说明书、维修说明书、欧姆龙CP1E、欧姆龙CP1H指令参考手册、CPU操作手册、可编程控制器视频教学录像等内容作为教学过程的参考资料,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综合实验台为依托,结合现有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深入学习,深刻体会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因此本次教学过程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横向教学过程;以告知任务、引导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分析任务为纵向教学过程。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5教学过程分析
5.1 横向教学过程分析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告知学生学习的目的,有目的学习往往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为此基于本次技能实训的综合实验任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中的作用及怎样实现与机床系统之间信息传递?②机床电气控制的电路设计准则及注意事项有哪些?③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有哪些?分析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很快进入角色,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应该怎去学习,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实训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最终每个人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一份自己的答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实训内容进行了预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深入的去理解了,另一方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感到轻松。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师将学生在讨论阶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内容加以总结、提炼,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学生提交讨论结果后,经过归纳总结,告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哪些知识点讨论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没有讨论到,哪些知识点讨论的结果是不科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其原因,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养成这种勇于探讨分析问题的精神。最终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分析、总结后将标准的答案公布于学生,使学生与之对比,完成教学任务。
5.2 纵向教学过程分析告知任务:说明本次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引导任务与分析任务:由数控机床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引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并说明其作用及重要性,完成任务引导工作。通过对此次技能实训各任务设计的目的、要点、步骤以及在技能实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完成对任务的分析工作。实现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引导作用。完成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后,说明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操作过程的协调性、安全性、分工合理性,并提出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准则、绘图标准等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技能实训任务。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深入理解机床电气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工作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为以后工作积累了经验。总结分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能够结合完成好的电气控制柜实物和电路原理图,说出三大综合实验的原理、目的、意义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独立完成一份包含团队构成及分工、实训进度计划表、实训内容、个人总结及小组总结的技能实训总结报告,要求内容详细、格式统一。同时采用小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方式,结合教师对学生在技能实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等作为评价本次技能实训学生的综合成绩,实现完成分析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剖析,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实训中的元器件、结构框图、电路原理图等有机结合,进行分析讲解,实现实践验证理论这一过程。这样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一方法,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
6教学成果
技能实训任务完成效果如图6、图7、图8所示。机床电气技能实训是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体现出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的意义。
7结束语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本文以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为依托,探讨了怎样上好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课程,强调要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采取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增强自身职业综合素质、巩固所学的知识,实现理论、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因此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训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实现学校把学生请得进来,送得出去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段渝波.有效提升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32-34.
[2]王振洪.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75-77.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赖大仁教授曾经讲到的《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关系》。站在社会科学的角度剖析了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种种问题。特别谈了当今的语文教育为什么拒绝文学的原因:
1、社会实用主义风气的影响;
2、应试教育的导向;
3、工具论观念的影响。
以及面对这种现状,语文老师应有什么作为,赖老师以自己为现身说法,认为语文教师一定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点人物传记,以获得人格的力量与人生的启迪;多读点历史、哲学、宗教,有利于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些观点与提法无疑对很多处于迷惑中的老师是一种警醒。
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大重大问题上我的观点如下:
1、历史背景:政府的选择与推动;
2、核心思想:专家策划与引领;
3、教学方式:教师的习得与创新;
4、课堂变化:学生的体验与发展;
5、三级课程:学生的开放与转型等。
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现状给老师们一个全面的梳理,让老师们可以以一个新的高度全面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又如在《对中国教育的批判与反思》这一本书中谈到,从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当对下的小学教育进行解读。指出:中国教育的现状是教书为主,育人为辅;甚至是只教书,不育人。作者强调,育人比教书重要一百倍,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品质的塑造,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接着引用孔子、老子、荀子、苏格拉底、洛克、蒙田、爱因斯坦等人的名言,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经过此次的自我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到一次新的补充。
1、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小学六年,有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计划,一般借助《考试大纲》构成阅读教学的框架。
2、每篇课文的设计要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否则会造成浪费与欣赏的审美疲劳。而每一堂课又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为宜,让学生一课堂下来有所得。
3、对文本的处理,强调教师要独立解读文本以形成对文本的独到认识。同时要充分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并注意引导,以提升他们的认知与感悟能力,甚至有的时候要肯定学生的精神,引导他的方法。要依据文本的特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选择其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深入地剖析。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工训学生自我总结范文二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训,使我更加了解了划线、錾削、锯切、锉削、钻孔、铰孔、攻丝、套扣、刮削、研磨等加工过程。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钳工过程中的不足,认识到了在加工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为了加工出精确的工件,首先要准确的划出所要求的尺寸。划线之前要把工件表面清理干净,除去飞边和氧化皮。然后灾工件表面均匀涂色,使划线更加清楚。划线一定要仔细,如果不仔细就会给后来的加工带来误差。凸凹配合工件的凸凹边和燕尾配合的燕尾边要对称,要精准,这样才能保持配合件正反都能配合。
根据所需工件剩下的宽度来判断一下是否用锉削或錾削之后再锉削,或者先用锯切之后再锉削。如果剩余量很小可以直接用锉刀锉削,选用中等齿锉刀,右手心抵着锉刀木柄的端头,大拇指放在锉刀木柄的上面,其余四指放在下面,配合大拇指捏住锉刀木柄。左手掌部压在锉刀的另一端,拇指自然伸直,其余四指弯曲扣住锉刀尖端。
手握锤左手握錾子,錾子后刀面与工件表面成5~8,起錾时后角要稍大点。錾削时每次錾削的厚度约为0.5~2毫米,当錾削大平面时,先用窄錾开槽,然后用扁錾錾平。
如果所需工件剩余的宽度较大应先用锯割。安装时锯齿尖向前,锯条安装在锯弓上不要过紧或过松。起锯时锯条要垂直于工作表面,并以左手拇指靠稳锯条,使锯条正确的锯在所需的位置上。起锯角度约为10左右。锯条前推时起切削作用应给以适当的压力,返回时不切削,应将锯稍微抬起或锯条从工件上轻轻划过以减少磨损。快锯断时,用力要轻以免弄伤手臂。锯削速度应根据工件材料及其硬度而定,锯削硬材料时应低些,锯削软材料时可高些,通常每分钟往复40~60次。
钻孔前,工件要划线定心。在工件孔的位置划出孔直径圆和检查圆,并在孔直径圆上和中心冲出小坑。钻孔时,先对准样冲眼试钻一浅坑,如有偏位,可用样冲重新冲孔纠正,也可用錾子錾几条槽来加以校正,钻孔时进给速度要均匀,快要钻通时,进给量要减小,钻韧性材料须加切削液。钻深孔时,钻头要经常退出,以利于排屑和冷却。
在做60燕尾角时要用万能角度尺,划线时要准确,保证角度正确,一定要注意两边对称。在做圆角时要用圆规,把线划清楚之后用锉刀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