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电子产品调研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0: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子产品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电子产品调研报告

篇(1)

摘要:2013年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新一轮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程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本文指出,在设计和开发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时,采用基于岗位导向、注重过程(工作过程和开发设计过程)、多能(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并重、细化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总体思路是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方向的着力点和指导思想。如何体现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特色,构建“技能+素质”的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中职教育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特点 技能 素质 课程体系设计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模式,努力构建与本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系,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重点突出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以任务为驱动,工作程序为主线,改革课程内涵,是各省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建设的主旨和目标。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深入分析电子行业对“电子应用蓝领”的态度、技能和知识的需求,根据我国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准确界定岗位群,合理定位职业岗位至关重要。通过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调研分析表明,“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发展方向和最佳途径,它既能突出课程的职业定向性,真正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又能使得电子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校企合作和就业方向有更广阔的选项和岗位发挥空间,以便更好地缓解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人数下滑给专业发展带来的压力,达到有效地提高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就业满意度和专业对口率。

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应整合好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关系,课程的设置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本位。在内容的选取上要以适用为主,尽量避免枯燥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指出,职业能力取决于专业能力(技能、专业知识)、方法能力(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社会能力(行为规范、价值观)三要素整合。而行为规范体现的是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因此,尤其要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当前进行职教课程内容的改革,最为迫切的是要以职业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建立知识与工作之间的联系,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根据对我国中部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各电子企业调研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报告,目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主次表现为:首先处于就业量第一位的是装配工(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熟练的技术装配工人)和质检工,其次是调试工和维修工,再者是生产管理人员,第四位为电路板制作和产品营销岗位(有一定专业基础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销售人才)。质检工较装配工有相对较高的技术要求,应是中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而调试工和维修工(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维修技术技师)是部分学生在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应向这个方向进行定位;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虽然就业量不多,但确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发展目标。电路板制作和产品营销在这些岗位的需求中,毕业生就业量最少,中职学生如从事此项工作往往还需企业的进一步培训。

企业调研报告指出,超过六成的企业认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电工基本技能、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常识、PLC控制技术、传感器知识、电子产品原理图与PCB板设计制作、单片机知识。

1.课程体系内容的设计

分析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典型电子企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表1),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构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以真实产品为载体,遵循行动导向教学原则设计课程实施方案。根据职业核心能力要求,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力求体现能力标准岗位化、课程构建工作过程化、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内容活动化、能力形成实践化、技能鉴定随堂化、教学评估立体化的课程设计思想。

针对中职学校电子企业电子产品装调、电子产品检测、电子产品维修与售后服务、SMT工艺设计及操作、电子电路辅助设计、生产现场组织与管理等职业岗位需求,拟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产品装配技术、工程及电气制图、电子CAD技术、电子产品检测技术、电子产品维修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产品营销、计算机应用基础、SMT技术、集成电路应用技术、电路仿真技术、EDA技术、生产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结合中西部地域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电子企业产品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笔者所在学校选择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相对应的“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和“数字视听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技能)方向化作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主要方向与落脚点,开设实用电子产品生产与调试、单片机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电气布线与控制、家用电器维修、机器人调试与维修、音响灯光与控制、冰箱空调维修、汽车维修电工等“4C”型工学一体化(即Choice自主选择、Change灵活改变、Character个性发展和Compatible德技兼能。以下均称为“4C”)课程,见表2。

在广泛的人才需求调研和主流企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范围,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要求,将中级电子装接工、中级无线电调试工、中级维修电工、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PLC程序设计师、单片机设计师等6个职业技能认证资格(工种)标准与本地区专业主流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相结合,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融入到相应的课程教学中。遵循能力培养的教育规律,按照职业专项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岗位适应及迁移能力四个阶段,依层次递进培养。

2.课程建设和组织实施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是教学的目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组织学生社会实践、考察、调查研究等。实践教学内容的直接经验来自生产,要按照工作逻辑编排,遵循活动规律来构成课程的工作任务。

在“4C”课程组织实施中,主讲教师应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因材施教。要积极采用开放式(讨论、研究、网络等)培训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开展研究,探索规律,运用多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在实操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条件。

“4C”课程根据一体化教程任务设计方案,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教案中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反思和总结等的具体安排。“4C”教案充分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如何有助于激发中职学生主动关心社会、引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为配合国家示范中职院校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需建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服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网络课程、电子产品制作项目实例库等。

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资源平台,充分发挥专业的辐射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试题库,为教考分离的进一步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依托典型电子产品,培养岗位技能”的课程体系下,要大力开展学生电子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参加从班级、电子协会级、校级、省级、国家级逐级递进形式的竞赛模式,体现出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本位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

篇(2)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77-03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教育部文件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无论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内地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连续两年被列入红牌警告专业,麦可思调研报告显示: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实务能力不足是导致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主要原因。提高高职电子专业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是现阶段高职电子专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学生实务能力的提升有不同的做法。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能力至上的职业教育典范,其关键在于采用师徒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英国、香港地区的职业教育则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作用提升学生的实务能力;台湾的技职教育将实务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深受企业的好评。在我们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台湾技职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实务教育理念值得借鉴与学习。

基于实务能力优先的台湾技职教育

台湾技职教育强调“务实致用”,强调务实人才的培养,重视实务能力的提升。台湾教育当局的技职教育政策、技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技职教师的业务要求、技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无一不体现务实致用、能力优先的技职教育理念。

(一)台湾技职教育实务致用的政策演变

1995年前,台湾技职教育是以基层的职业教育、专科教育为主,由于技职教育在落实实务教学的配套措施上明显不足,培养的学生素质没有明显提升,毕业生的自我满意度不足;业主对学校培养的学生并不满意;技职教育并未充分发挥实务教学的特质,致使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与普通大学分化的功能逐渐模糊化,技职教育的功能被扭曲。

1995年,台湾教育当局提出了“加强教师实务教学,落实技职教育”的目标;2000年,提出“强调技职实务导向,落实职业证照制度”;2009年,再次提出“强化务实致用特色发展,落实培育技术人力角色”。

台湾“教育部”于2009年颁布的《技职教育再造方案——培育优质专业人力》,明确将技职教育定位在“强化务实致用特色发展及落实培育技术人力角色”,该方案特别强调“充分展现务实致用精神”及“强化产学紧密实务连结”,并提出了10项施政策略:(1)强化教师实务教学能力;(2)引进产业资源协同教学;(3)落实学生校外实习课程;(4)改善高职设备,提升质量;(5)建立技专特色发展领域;(6)建立符合技专特色的评鉴机制;(7)扩展产学紧密结合培育模式;(8)强化实务能力选才机制;(9)推动试办“五专菁英班”;(10)落实专业证照制度。

(二)以务实能力优先理念设置技职教育课程

技职学生实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务课程的开设,因而课程设计以实务为导向、以专业为本,不同的学校与实务侧重点各不相同。

台湾明志科技大学是台湾一所著名的私立院校,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台塑企业为依托,强调工读实习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培养的学生实务能力强,与企业真正实现“零距离”对接。通过对台湾明志科技大学电子资讯专业授课计划的深入分析可知,电子资讯专业的学生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下学期、四年级下学期三个学期全部安排职场实务实习,而且是到企业带薪实习;三年级下学期整个学期安排实务专题。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四个学期中,学校共开设了44门功课,其中,属于校内实务课程的有16门,占总课程数的36.7%。如果按课时数计算,四年中校内、外实务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75%。这说明台湾明志科技大学电子资讯专业以实务为主优先安排课程,课程教学以学生的实务能力提升为第一要务。

台湾高雄科技大学致力于让“学术变成有用”,强化创新、创意理念在课程中的应用,近年来在多媒体等创意设计领域颇有斩获,并在国际上屡屡获奖,成绩显赫。

以“三明治教学”闻名全球的高雄餐旅大学,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档餐旅企业的管理层,依靠的是不出校门就有实践机会,学生轮替经历“学校学习”和“职场学习”,以力求学用配合。

台湾的一般技职院校理论教学仅占30%左右,而实践教学则占70%左右。学生大部分时间进行现场操作技能训练或到有关单位实习。课程时间安排十分偏重技能训练和实习,但是这样做并不是忽视必要的理论教学,而是将教学时间和教育资源向实践教学倾斜,重视学生实际应用技术和应用能力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成长。

内地高职电子专业学生实务能力不足的原因

篇(3)

《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的户外活动时间超过10小时的孩子仅占4.8%,户外时间7~10小时的仅占9.3%,3~7小时的占37.4%,而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孩子则达到48.5%。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的教育项目负责人余海琼表示,在小学阶段,孩子平均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应在1小时以上,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应超过7小时。

“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证安全和卫生,泥土不准摸,昆虫不准碰,给其灌输一种“户外很危险”的观念。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之后就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

电视、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调查中问到:“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篇(4)

张大钟说,“80后”正在成为媒介消费的主流人群,他们熟悉和掌握互联网,身处日益丰富的媒介环境中,主要通过互联网和各类新型的消费电子产品满足视听娱乐需求。此外,在消费方式上,“80后”们也具有鲜明特点,更加张扬自我个性需求。

篇(5)

在被调查学生中,仅有10.9%的人热衷于标新立异的文字或者装扮,这与社会上流传的大部分“90后”喜欢使用“火星文”和“非主流装扮”的说法大相径庭。与前几届大学生相比,“90后”新生不仅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更高追求,还注重社交与审美。除此之外,他们的情感经历却超出人们的想像,这与父母、老师希望的“不问感情、多问学业”有些出入。

热爱读书、出手大方、电子产品不离左右

调查显示,在“90后”新生中,有62.3%的学生保持读书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涉猎范围超过“前辈”。在这些“90后”大学生中,每月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文具等学习方面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6%;而每月主要消费在娱乐性支出、电子产品以及化妆服饰等方面的学生,比“80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为38.8%、22.8%和20.1%。其中,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非常普及。“90后”新生中,91.9%的学生配有手机或小灵通,几乎实现“人手一机”,近七成学生拥有电脑,而购买了MP3、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学生接近六成,甚至有8.1%的学生拥有汽车等奢侈消费品。

报告认为,这表明“90后”的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娱乐性支出比例较高,也隐含着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

此外,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烟酒消费的比例竟达5.4%。这一数据既表明“90后”的一代学生在社会监督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缺位,也反映了这一代大学新生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体验了社会生活。但即使这样,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仍然比较传统。在被调查学生中,有66%的人倾向于“月月有余”的消费方式,选择透支消费的仅占不到5%。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与此前社会多数人群所认为的“90后”“消费观念超前”的情况相反、这表明依靠真才实学考入名牌大学的“90后”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更加理性、务实,而对有信用风险的消费持谨慎态度。

经济独立意识差 心理抗挫能力弱

对新生每月生活费的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间贫富差距拉大,最低不足每月300元,最高超过每月2000元;但近半数新生的月生活费在501元至1000元间。这表明家境十分贫寒的学生仍然存在,也说明高校助学贷款和各种奖学金助学金扶助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查中确51.4%的“90后”新生表示:若生活费透支,将向家人索要;只有18.1%的学生打算通过打工赚钱、自力更生的方式弥补。这反映出“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依旧很大,经济独立性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头萌生较晚。高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给“90后”大学生更多锻炼自我、参加实践的机会。

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

在调查中,有64.7%的学生认为责任就是“要为自己做的、决定的每件事情坚持下去并承担后果”,体现了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责任”的概念,敢于承担责任;但也有9%的“90后”认为“应该摆脱责任的束缚,做人开心快乐就好”。

调查显示,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32.2%的人不相信梦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但却有77%的“90后”新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在接受调查的“90后”新生中,有64.8%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淀和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90后”大学生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

恋爱不稀奇 崇拜政界商界成功人士

调查发现,家长制和与长辈间的代沟是“90后”与家人沟通的最大障碍,近四成学生认为“家长限制自己的行为自由,不重视自己心里的想法”是与家人沟通不畅的原因:还有25.5%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与家长问存在“代沟”。但在关于偶像和榜样的调查中,八成“90后”大学生在选择文体明星为偶像的同时,还表示自己崇拜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并以他们为偶像或榜样。

此次调查还发现,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接近10%的同学谈过多次。令人关注的是,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对于青少年早恋和婚前问题的看法,不会“谈虎色变”。在受调查学生中,约有22.7%的新生表示赞成,并认为“自由快乐就好”;另有37.5%的新生在表示赞同的同时,认为“不可轻率、应有责任感”;还有近四成新生表示反对或不愿表态。调查报告认为,这充分表明了“90后”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方式。另有专家表示,当代青少年对于“早恋和婚前”赞同者居多的趋势,必须引起各方关注。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仅有17.4%和13.8%的“90后”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

法学专家忠告 要在大学毕业前建立独立人格

篇(6)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汽车导航与互联网地图市场正呈现以下特点:各种定位技术加速无缝结合

定位技术是导航的核心,目前常见的定位技术主要是GPS定位,Wi-Fi定位蓝牙定位,基站定位超宽带定位等等,而用户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未来定位技术必然要无缝结合,满足用户在不同情景下的定位需求。Telematics带动车载导航大发展

从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进化角度上看,Telematlcs的兴起和逐渐普及将成为一种趋势。Telematlcs自2009年进入中国后,受到了产业链上众多企业的持续关注,目前来看,无论是车厂,图商还是内容提供商,都在不断尝试突破。TelematIcs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已经得到了实现,这无疑将带动车载导航市场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行业发展的又一契机

今年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惑的两大业务,增长速度惊人。因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层出不穷,LBS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应用。除了人们所熟知的LBS签到外,手机地图是未来的另一赢利点,以手机地图为基础的LBS应用因其庞大的用户量将为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移动终端之间相互融合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汽车与互联网地图用户和产业规模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带来全新革命,即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等各种在物理上相互独立的智能终端在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中将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相互融合。地图作为一样产品将在不同终端,实现统一的用户体验。

从汽车导航与互联网地图市场现状来看,发展稳定,其主要依托两大产业一是汽车制造业,导航的车辆应用及服务;二是移动通信和网络产业,导航定位手机及相关服务。

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载导航系统作为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在汽车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近年来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车载导航与服务的发展。

篇(7)

1 引言

为探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必要在第一课堂之外开设第二课堂。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第二课堂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环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第一课堂学分外,还需修读第二课堂学分,并获取相应的必修环节学分和选修环节学分后方能毕业。

在必修环节中,专门设置了服务校园社会献爱心公益活动的2个学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奉献意识和劳动意识,由班团为单位以项目申报的形式进行组织和安排,要求各班团每学期组织两次及以上献爱心公益活动,每名学生每学期需完成6小时以上的工作。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各班团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班集体也更有凝聚力,同学之间更能互相体谅,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必修环节还包括主要锻炼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教育(一)、实践教育(二)和实践教育(三)这两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训练,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去相关企业参观或实习,也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到未来努力的方向,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第二课堂指导原则

首先是因材施教。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强调对学生“创新、创意、创业”意识的培养,突出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鼓励研究型自主学习,实行因材施教,注重跨学科的复合能力培养。

其次是独立性原则。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的内容体系是对教学计划体系的加强和补充,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既体现专业特点,又融入社会实践和调研的内容。

最后是模块化原则。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实行模块化管理,每一个模块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实践模块。

最终达到实现学院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 实践教育模块划分

暑期短学期实践教育包含专业调研、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专业实习等内容,对每一届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组织与安排。

实践教育(一)安排在学生第一学年短学期进行。要求把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与调查、研究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设计策划实践调研课题,撰写调研报告,并进行答辩。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团队运作、科研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服务和科研训练。选题面向全院所有大一学生,鼓励由多学科、跨专业的学生组建交叉团队。实践教育(一)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育(二)安排在学生第二学年短学期进行,本阶段的专业实习的课题不依赖于学生所学专业,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专业实习内容。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开展实践课题研究。

实践教育(三)安排在学生第三学年短学期进行,本阶段的专业实习的课题依赖于学生所学专业,学生可以优先选择专为本专业安排的实习内容。

实践教育(二)和(三)的可选模块包括:

(1)电子竞赛集训。目的是培养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职业素质训练。目的是通过训练,让学生了解基本职业礼仪,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了解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了解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劳动争议仲裁的方式方法;这些内容既可以作为管理的基本知识为自我创业服务,也可以作为进入企业工作的预备知识,培养良好的职前心态。

(3)产品创意设计。电子类产品的可用性成为决定其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把电子产品的可用性融入到电子产品的设计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意热情。

(4)大学生科研。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使优秀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鼓励大学生以科研训练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5)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理工类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向实践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程。

(6)专业实习。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突出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强调专业实习的实践性、应用性、设计性与创造性的能力培养,为学生掌握综合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提高社会的实际竞争能力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也可以为学生参加各类的电子设计竞赛与学生科研提供必要的基本技能,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结论

通过参与选修模块的学习,则锻炼了学生的非知识能力。这些技能和能力都是在第一课堂中无法涉及的。因此,第二课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校园学术氛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等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篇(8)

1“337调查”之数据分析

1.1自1972年第一起“337调查”至今3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发起“337调查”的数量每年各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处于增长趋势。根据统计数据发现,其中一共有两个增长的高峰期,一个是1976-1988年,另一个则是2000-2013年,在2000-2013年间的增长更加明显。在2011年的“337调查”高达69起(见图1)。到目前为止,美国“337调查”涉案国家(地区)达65个,中国大陆、日本和中国台湾一直是美国“337调查”的主要涉及对象。在1972-2013年美国发起的903起“337调查”中,涉及上述三地的案件分别达196起、199起和237起,其中对台湾的调查总量最多。2011年,美国共发起“337调查”69起,为历年之最,其中涉华数量继续维持高位且与2010年持平;2012年,美国发起“337调查”40起,相对于2011年有很大的回落;同样在2013年调查数为42起,与2012年的调查数相差无几。如图2所示,在2013年的统计发现,美国“337调查”的前五位涉案国家(地区)分别是中国、中国台湾、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发现美国“337调查”地区都处在亚洲地区。1.2国内遭遇“337调查”分析从1986年的第一起开始,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一共受到美国“337调查”196起。统计的2001-2013年的数据发现,美国启动的涉及中国的“337调查”中,案件总数为182起,案件状态为终止的共计153起,案件正在调查的有29起。近年来针对中国发起的“337调查”越来越多,其频繁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涉案国家,数量迅速增长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特别是2002年以后,更是成为“337调查”的头号涉案国家———2010年打破了在我国调查案件数不超过20起的记录,在2011年更是达到了一个调查顶峰———27起。2002-2013年中国是遭受“337调查”最为严重的国家(见表1、图3)。目前,机械、电子和轻工是美国“337调查”的重点。其中,涉及电子产品的最多,在美国“337调查”中占比达到40%;机械、轻工产品也居前列,占比均超过20%。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机械和轻工产品的涉案率一直遥遥领先于电子产品;但之后,随着各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涉案比例开始逐年增大。2001-2013年,美国启动的涉及中国的“337调查”中,案件状态为终止的数据,从涉案产品来看,我国电子工业类产品是“337调查”重点涉案对象,其次是机械工业和轻工业。涉案行业案件数居前列的是电子工业(84起)、机械工业(28起)、轻工业(25起)、化学工业(6起)、医药工业(5起)。专利侵权是美国“337调查”的最主要的申诉理由。在美国发起的“337调查”中,单独以专利侵权为由启动“337调查”程序的案件约占美国“337调查”总数的75%以上,如果再加上共同以专利侵权及其他类型侵权发起的案件,则占比接近90%。根据2001-2013年的统计数据发现,美国启动的涉及中国的“337调查”中,案件状态为终止的数据,案件数居前列的诉由是专利侵权(138起),其次是商标侵权(13起)、不公平竞争(6起)、著作权侵权(5起)、商业秘密侵权(3起)。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遭受的“337调查”有以下特点:涉案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占美国同期发起调查总数的39.48%);涉案行业范围越来越广;涉案频率越来越高。另外,外国企业往往结成产业同盟,对我国整个行业或主导企业提起专利诉讼,对我相关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

2“337调查”之原因及应对策略

虽然美国贸易法337条的合法性仍备受争议,但经过GATT专家小组两次审查仍未被废止,就可以预见此项法令在近期内仍存在并在未来还将会发挥有力的作用。同时,美国国内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贸易局面仍不乐观,新贸易保护主义随时有可能有进一步的行动,美国政府在未来存在进一步大量使用“337调查”来阻碍外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从而保护本国企业。鉴于美国贸易法337条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阻碍,所以我国应当给予一定重视,应当采取一系列相应的防御机制应对。2.1完善立法完善立法包括对外、对内两方面。对内立法主要是在知识产权方面,扩大保护范围。由于我国此领域的立法时间较晚,虽然随着市场的发展进行过一定的修订,但由于贸易方式与范围的快速变化,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仍需要完善,包括《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此外,1987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通则》也将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利进行保护。我国应当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力度。337条款是美国用来保护其国内企业的法律,我国也可以在立法上制定相关保护法律。对外立法策略。除了完善国内立法外,也应当完善对外贸易法。我国的《中国对外贸易法》于2004年修订完成,其中的第29条中有相关规定,但对于认定侵权行为的标准、发起调查、作出决定等实体性要件和程序性要件都没有提及,所以可以增加一些细化的规定来保护我国产业,应对美国的贸易壁垒。同时,在执法方面,也应当扩大执法范围,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外贸救济法律架构。2.2企业积极应诉“337调查”随着我国企业对美国“337调查”程序的熟悉,在应诉的时候也就更加积极,分别从诉前、诉中、诉后三个阶段进行,包括诉前防范、应诉策略、诉后总结。诉前防范首先是我国企业应当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找出自身产品的创新处,有效地规避“337调查”。同时加入企业所在行业的商业协会,发挥协会优势,避免信息不对称。在应诉中由于337法律美国占有一定的主动权,所以我国企业在应诉时的律师团队应采用中西合璧———专业水平高的美国律师和在资料搜集、翻译方面有优势的中国律师;同时借助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力量,在整合资源共享证据的同时分摊应诉费用。最后在诉后及时总结,如果确实侵权且需支付巨额费用则应主动放弃,力争和解并及时总结经验。2.3成立反“337调查”协会中国反“337调查”协会可由我国政府出面,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成立反“337调查”协会,负责相关事宜,大致事项如下:①根据历年的相关数据,建立相关动态数据库,有偿提供给有需求的企业使用,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分析报告提供相关基础数据资料。②负责对每一年度全国各企业接受“337调查”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定期提交调研报告。③定期召开全国性反“337调查”总结大会,邀请各行业的相关负责人和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及法律人士参加。④对接受美国“337调查”的中国企业给予相关法律和经济援助。行业专属反“337调查”协会与国家反“337调查”协会不同,行业专属反“337调查”协会更专注于与本行业相关的反“337调查”情况,收集的资料更系统、专业。为本行业的相关企业提供更为专业的相关报告。2.4建立动态专利数据库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是没有完全了解这项产品所利用的技术在美国是否被别人申请专利,或者在美国有相似的专利。中国近几年尤其是在电子产品领域遭受到的“337调查”占了很大的比例,作为这种高新技术企业,如果能够构建一个动态专利数据库,就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某项技术的发展动态,以及准确地定位自身产品的技术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避“337调查”所带来的风险。该数据库可由中国反“337调查”协会组织相关领域人员进行开发与维护,有偿提供给有需求的企业使用。其中所包含的模块可有以下几项组成。基础数据:包括每年(甚至每月每季度)的“337调查”的数目、企业名称、调查持续时间、调查事项、调查结果;相关案例:定期总结出一些典型的胜诉或者败诉案例,即为一些典型企业典型事件的全过程,为行业各企业遭遇“337调查”提供参考;趋势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出相关趋势,为下一周期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

作者:方婧 毛茜 李贞贞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篇(9)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2年的《化电子垃圾为资源》报告说,目前全球每年废弃的手机约有4亿部,其中中国有近1亿部,废弃后的手机回收率不足1%。美国环保局的估计是,美国每年废弃1.3亿部手机,废弃后的手机回收率为9%,消费者平均18个月就会选购一部新手机。那些被随意丢弃的废旧手机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中国废旧手机只有小部分得到回收,即便手机能回收,但处理方式也很原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现在,中国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无污染地拆解和处理手机。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是全国最集中的从事废旧电子电器及塑料拆解加工的地方,当地的经营户有5169家,13万居民中有6万人从事相关产业,全年拆解废物量超过100万吨。在拆解的废旧电子产品中,手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过去,这些地方处理废旧手机的方法有酸洗、烧板、电解,酸洗使用的是“三酸”(硝酸、硫酸、盐酸),酸洗和烧板就是用“三酸”萃取或者用高温烘烤的办法提取出贵重金属,这两种方式污染极大。但由于成本低获利高,贵屿此前存在大量非法酸洗场和烧板高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贵屿新乡、联堤、北林、新厝、后望、湄洲、凤新、凤港等村已经成为土壤重污染区;北港河东西向贵屿镇境内河段、北港河靠近贵屿镇边界河段中上游、练江内溪冲沟出口处河段以及练江下游水渠出口处河段,均因为“酸洗”等因素而导致水体和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成为重污染河段。

贵屿的废旧电子产品处理方式极大地污染了环境和危害了人的健康,也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重视,2014年以来,贵屿已捣毁酸洗加工场52宗、拆除焚烧电路板高炉6条,查获非法酸液64吨,抓获涉案人员31名,其中有6名被判处有期徒刑。2018家拆解加工的经营户被关闭,其余3141家通过环保整改措施,分步向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搬迁,目前已有160家进园生产。

现在,大部分贵屿的从业者使用小型电热器烘烤垫板,用镊子把手机板上的电容、电极管等有用电子元件取下,分别放进不同的碗盘等器皿中。10多种拆解下来的电子元件再发往深圳和北京中关村等国内大型电子市场。

即便如此,也会有废旧手机拆旧业的从业者私底下用酸洗和烧板拆解,而且这样的方式广布于全国各地的废旧手机处理场所。

手机的多种污染源

要理解废弃手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就需要知道手机的部件和组成。简单地讲,手机的组成有:手机外壳、手机按键、主板、手机机芯(CPU)、电池、摄像头、显示屏、触摸屏、喇叭、充电器、耳机、天线等。

手机外壳多以塑料为主,通过磨具冲压成型。手机外壳的材料来源很多,如苯乙烯的共聚物(ABS)、聚酰胺(俗称尼龙即PA)、尼龙66、聚氯乙烯(PVC)、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醛(POM)等,按用途可以分为普通级、耐温级、阻燃级、耐冲级、电镀级等。

手机主板就是手机里的主电路板,是手机自身存储数据的地方。手机主板由各种电子元件组成,主要包括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以iPhone为例,一块书签大小的主板正反两面密布了几十个元件,内部还有6~7层印刷电路。

手机电池分为镍镉、镍氢和锂电池3种,镍镉电池因待机、通话时间短和有记忆效应,已基本淘汰。目前常用的是镍氢和锂电池,在同样体积下,锂电池待机、通话时间较镍氢电池长,但售价也比镍氢电池高。

手机充电器大致可以分为旅行充电器(万能充)、座式充电器和维护型充电器,一般用户使用的主要是前面两种。

从手机部件来看,主要是外壳、主板、电池、芯片、屏幕等污染环境并对人的健康有害。

重金属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手机主板上面含有铜、金、银、钯等回收价值高的贵重金属,也含有铅、汞、镉、六价铬、锑、铍、镍、锌、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物质。平均每100克手机机身中含有14克铜、0.19克银、0.03克金和0.01克钯。

研究显示,一块手机废旧电池的污染量相当于100块普通干电池,一块电池里含有的镉就能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1000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能力抵得上一个小型造纸厂。

目前,尽管镍镉电池面临淘汰,但此前大量使用也造成了隐患。这种电池由于含有重金属镉,对人体危害很大,它的慢性中毒临床表现为肺气肿、骨质改变、贫血,严重时可致人瘫痪。新手机电池虽然正在淘汰镉的使用,但里面仍有许多有毒物质,例如铅,会对人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危害儿童的脑神经,许多手机配线板上的部件就是用铅来焊接的。

汞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很容易被皮肤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汞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对口、黏膜和牙齿有不良影响。长时间暴露在高汞环境中可以导致脑损伤和死亡。汞剂对消化道有腐蚀作用,对肾脏、毛细血管均有损害作用。急性汞中毒会产生消化道腐蚀所致的症状,产生肾脏损害而致尿闭和毛细血管损害,引起血浆损失,甚至发生休克。日本历史上的水俣病(汞中毒)就是重金属污染环境造成的公害。

其他重金属,如六价铬、锑、铍、镍、锌等都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有危害。

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化学物质的危害

手机主板中既有多种塑料化学物,又有一些阻燃剂,还有很多重金属,这些物质即便掩埋和焚烧,也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排入水体,进入土壤,经空气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危害。这些有毒有害物就是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化学物质,简称PBT物质。

欧美已经公布的PBT物质清单显示,PBT物质包括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十二烷、氯化钴、五氧化砷、三氧化二砷、重铬酸铵二水合物、二甲苯麝香 、六溴环十二烷、氯化石蜡、氧化双三丁基锡、酸式砷酸、三乙基砷酸酯等,它们都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包括致癌性、诱变性和生殖毒性等。

这些物质在手机元件中也存在,如手机中的溴化阻燃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醛(POM)、聚氯乙烯、锑、砷、铍、镉、铜、铅、镍和锌等。

中国已经是全球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境内生产和使用的化学品多达45000多种,年均销售额占全球总销售额的15%左右。现在加上废弃手机的遗弃、掩埋和焚烧,更增加了PBT物质在环境中的含量。

PBT物质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留并且在包括大陆、沙漠、海洋和南北极地区在内的全球范围扩散,同时沿着食物链能传递并富集,对人和其他生物产生致癌性、致畸性、内分泌干扰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等多种危害,而且这些危害一旦出现很难逆转。

同时包括手机污染在内的其他工业污染产生的PBT物质具有低剂量、长时期和潜在性的特征,其致毒与暴露之间的关系往往难以预测,常规的试验/检测方法也无法快速有效地确认PBT物质在环境中的安全浓度,因此给PBT物质的识别和管理造成障碍,也对人的健康造成慢性和潜在的威胁。

二恶英的危害

手机外壳的种种塑料和主板中的金属细小电线、印刷线路板等采用露天焚烧、简单的强酸浸泡等落后工艺和装置加工利用,除了造成PBT物质的大量产生、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外,还会产生另一类严重影响健康的物质――二恶英。

二恶英是一大类化学物质,包括210种化合物,这类物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

根据调查和研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最多,受到的关注程度最高,其中焚烧和处理废旧手机、废电视、废电脑等也增加了大量的二恶英。焚烧生活垃圾和废旧手机等电子产品产生二恶英的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有3种途径。

一是在对氯乙烯等含氯塑料的焚烧过程中,焚烧温度低于800℃,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二恶英。垃圾燃烧后形成氯苯,后者成为二恶英合成的前体,手机外壳就包含各种含氯塑料。二是其他含氯、含碳物质如纸张、木制品、食物残渣等经过铜、钴等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不经氯苯生成二恶英,手机等电子产品也可经这一途径产生二恶英。三是在制造包括农药在内的化学物质,尤其是氯系化学物质,如杀虫剂、除草剂、木材防腐剂、落叶剂、多氯联苯等产品的过程中派生。手机生产的过程也会产生二恶英。

二恶英是一类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人们熟知的剧毒物质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其中以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的毒性最强。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较低浓度的二恶英对动物表现出致死效应。人通过饮食、空气吸入和皮肤接触二恶英而受影响。长期暴露在含有TCDD环境中,可引起皮肤痤疮、头痛、失聪、忧郁、失眠等症,并可能导致染色体损伤、心力衰竭、癌症等。

也有研究表明,二恶英还可能导致胎儿生长不良、男子数明显减少、男性生育能力丧失或不育、女性青春期提前、胎儿及哺乳期婴儿疾患、免疫功能下降、智商降低、精神疾病等。二恶英甚至与儿童自闭症有一定关系。

减少手机污染

减少手机污染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生产手机的环节加进环保元素,二是以环保的方式回收手机并进行废物利用。

欧盟早就出台了《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规定从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子产品不得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6种有害物质,产品包括10大类、145种产品,几乎涵盖了包括通信产品在内的所有电子信息产品,手机当然包括在内。

2007年3月1日,中国也正式实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称为电子产品的环保“绿卡”。这个《办法》规定,所有含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国家限制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进入市场前要在包装、说明书或标识上详细标注原材料与零部件构成,以后还将受到“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约束,被列入“目录”的产品需要通过认证后方可进入市场。

从针对电子产品的法规来看,中国的步子显然要迟滞一些。如果能像欧盟那样禁用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就有可能在源头上极大减少手机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另一方面,应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废旧手机回收制度,施行手机生产、销售、回收处理、再生产的循环机制。政府在政策、税收等方面扶持正规的环保企业从事废弃手机及配件的回收处理工作,取缔无证回收的小作坊,制定废旧手机回收操作标准。对回收后的手机加强监管,避免翻新机流入市场。

如果有正规的回收再利用渠道,废旧手机就可变废为宝。美国环保局估算,美国每回收100万部手机,可熔炼3.5万磅(约合1.59万千克)铜、772磅(约合350千克)银、75磅(约合34千克)金和33磅(约合15千克)钯。如此,就可以少从地下采集同等数量的矿产。

篇(10)

摘要:高职院校应基于人才需求调研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情况,准确定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与实施“订单引领、交替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核心、岗证课赛融合”课程体系,创新“岗证课赛”教学模式。据此不断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使其符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升级的需要。

关键词 :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25-04

作者简介:齐攀(1982—),男,博士,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光电检测技术、高职教育与管理。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0201018);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20120202021);广东省信息技术教指委教学改革项目“移动互联时代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XJS-2013—1014)

高职教育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一线人才的重任,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尚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电子信息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升级要求不适应;课程体系、教学设计与企业生产过程脱节;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不衔接;专业培养与人文精神培养不协调等。

针对上述问题,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积极进行了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培养的人才符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升级的需要。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区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改造升级方向,依托广东省电子行业协会和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广东省电子信息知名企业,积极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和培养质量评价工作,形成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报告》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基于两个报告,将本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主要定位于产业链中“产品生产”和“工程应用”两个环节,每一个环节与相应的职业领域对应,如图1所示。

本专业紧紧围绕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的“电子产品生产制造”、“通信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和“电子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电子信息产业职业领域,培养具备电子信息职业素质,掌握电子信息岗位综合技能,具有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员、生产制造与设计技术员、电子信息系统维护工程师、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师等岗位从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使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升级要求相适应。

二、“订单引领、交替顶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了实现专业教学与岗位技能深度对接,学院依托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平台,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调研,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实施“订单引领、交替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引领”是指依托专业校企合作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基本育人方式,以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为基点,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设办公室、电子技术课题组),校企共同制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第三学年教学(实习)安排、订单班必修课程、授课教师资质及酬金发放标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求、教学组织形式等;校企共同管理和考核订单班学生。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推进校企深度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使所培养的人才适用、能干。

“交替顶岗”是指根据电子信息企业生产规律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动适应企业生产需要,实施“交替顶岗”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如图2所示,将校内学习与企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交替进行,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进阶提升。“交替顶岗”培养的岗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提升对照如图3所示。

校内课程学习期间,实践性强的部分课程结合企业生产情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厂中校)进行。企业现场教学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共同授课,依托工作现场的环境和设备,结合实际生产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现校企共育。校内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基本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校内课程学习(含企业现场教学)、校内实践与考证、校内生产性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等。校外教学侧重岗位应用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素质的提高,主要包括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结合实习工作任务完成毕业论文与答辩。

通过“交替顶岗”分段式教学组织安排,校内与校外教学相结合,实现校企双方协同管理、联合教学、共同育人;融入优秀电子企业作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二)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模式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本专业紧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接企业岗位,融入电子设计工程师等职业资格标准,嵌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项目,构建了“能力核心、岗证课赛融合”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能力、职业拓展、职业技能训练、考证、订单特色等7个课程平台组成,如下页图4所示。

1.将国赛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创新“岗证课赛”教学模式

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竞赛项目嵌入课程教学,以竞赛项目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及训练环节,最后以作品竞赛形式进行课程考核,创新“岗证课赛”教学模式。如“智能电子产品设计”课程选取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常规比赛题目“电动玩具车”为主要教学项目,课程教学全过程模拟产品开发运作模式进行(如下页图5所示),最后通过竞赛形式进行总结和考核,实现学生竞赛覆盖面100%,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省级以上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课程以虚拟企业的模式开设,先成立虚拟企业部门,企业的主要机构设置如下:

行政部门——主讲教师任总经理,企业兼职教师任副总经理;采购部门——设部门经理1名(学生),成员1名(学生);后勤部门——设部门经理1名(学生),成员1名(学生);质检部门——设部门经理1名(学生),成员1名(学生);监管部门——设部门经理1名(学生),成员1名(学生);产品开发生产部门——每个产品开发生产部门由四五名学生组成,共有七八个产品开发生产部门,涉及的职位分别为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产品造型设计师、部门经理。

各部门职责如下:行政部门——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拟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拟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采购部门——按照上级批准的采购方式组织采购活动,并向上级报告;后勤部门——联系产品设计生产工作场地,安排工具等资源的分配;质检部门——检验产品的安全性及质量,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产品设计部门反映,并跟踪改正过程;监管部门——负责每次工作的考勤情况,向总经理汇报,监督和管理资源的合理利用,监督和管理工作场地的安全情况;产品开发部门——负责产品技术开发,设计与生产。

课程的教学实施模拟企业运作方式,行政部门与开发部门协同合作,最后借鉴竞赛的评分标准评价学生的作品作为本课程的成绩。整个过程中两位教师担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职位,对其他行政部门和开发部门起到引导、技术指导和部分监管的作用,教师的地位弱化,而学生则逐渐处于课程的主导地位,采购、后勤、监管、质检和产品开发都由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是开放式的,具体体现在:第一,学习时间开放,学生上课时间不再局限于课内,课余时间也在进行产品的设计、制作与调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即时安排辅导时间;第二,学习地点开放,学生上课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室,学习制作活动可以在图书馆、机房、创新实验室甚至宿舍开展;第三,学习内容开放,学生上课内容以自编教材《玩具电动避障车设计指南》为参考,但不局限于教材内容,除了规定的三个基本功能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基本功能上添加拓展功能;第四,教学资源开放,学生在产品设计、制作与调试过程中遇到问题或需要使用设备时,可以通过教师统筹解决。该课程开放式的改革实施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获得了较好的教学评价。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根据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本专业核心课程全部进行项目化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如“单片机技术”课程的“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制作”项目教学(如下页图6所示),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三个阶段。在“教中学”阶段,教师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在“学中做”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训项目,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在“做中学”阶段,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际测量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锻炼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效果

近三年来,我院本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100%;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省级以上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有37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14项,其中,6人获国家级二等奖3项、9人获省级一等奖3项;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就业对口率近90%;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毕业生三年内六成以上得到职位晋升;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优良率达90%,合格率为100%;订单班学生比例达70%。本专业的综合实力和水平跃上新台阶,媒体纷纷报道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做法与成果,社会关注度不断上升。《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高职高专教育网站、广东省教育厅网站、《今日花都报》、花都电视台等媒体公开报道了我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技能竞赛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成效。

在国家“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中,《广东省高等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报告》提到:“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校企联姻,共筑平台,共育人才,共同发展。”同时,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案例入选了“广东省高等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十大最佳案例,这是对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唐晓鸣.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40-42.

[2]欧阳剑波.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5):10-13.

[3]李陈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LED新型电光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02-103.

篇(11)

近年来,随着国内游客出境旅游的增长,中国消费者购买能力也在不断升级。“某些‘扫货团’出手阔绰,一般至少几十万元。”一位游客这样描述去年境外游的亲身经历:“那简直是人山人海,巴黎每个名牌柜台前都大排长龙,99%的顾客是中国人。”

贝恩管理咨询公司近日《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称,中国人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购买了全球约25%的奢侈品。另据毕马威日前的年度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海外旅游消费者人数由2008年占受访者的53%升至2012年的71%。同时,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认知度继续上升,69%的受访者表示会支付溢价购买知名度高及流行的奢侈品牌。

市场人士指出,境外商家凭借较为完善的消费市场机制,市场信誉度高,服务也很到位,同时拥有众多知名的奢侈品品牌,并不时推出打折促销等活动,引爆了中国中高端消费者巨大的购物热情。

让富人把钱花在国内

出境购物者基本是中国的中高收入人群,如果不考虑消费环境的因素,境外价格低才是主要原因。对于同一种品牌的消费品而言,在内地和境外的价格不同,是造成购物者境外花钱的主要原因。

在国内生产成本占优的前提下,价格差异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物流成本,二是税收成本,也即贸易成本。正是这两方面加总的成本不同,造成了异地异域的价格不同。此外,不断扩大的中高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强劲,追求世界名牌,消费奢侈品的愿望日益强烈。

市场人士分析,人民币升值,购买力提高是重要因素,此外,境外品牌效应也是国人将奢侈品消费贡献给海外的重要原因。国外知名奢侈品品牌范围广泛,从服装鞋帽到化妆品、手表、手提包等不一而足,反观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则颇为“寒碜”,本来就不多的国产奢侈品鲜人问津。据了解,中国本土奢侈品牌海鸥表,一款价格为168万元的手表从2010年推出至今,只卖出两块。

目前消费外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长此以往,不利于增加消费、扩大内需。需要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引导这一群体把钱花在国内。一直以来,我们对奢侈品消费不鼓励、不提倡的做法迟滞了消费的增长。应当努力使高收入者手中的钱花在国内,为促进国内消费、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作用。

不要让消费者被“拐跑”

从出口导向型向消费驱动型、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加强品牌建设、创造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环境的动力。专家建议,要发挥市场力量培育品牌,靠科技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用法制完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减少消费烦恼,感受消费乐趣。有关人士呼吁,要给中国的消费者更好的消费环境,消费者们才不会被“拐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