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供电公司领导岗位工作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本文作者:邓艳婷工作单位:曲靖供电局
目前,网省公司、供电局在开展供电局或县级供电企业的重点审计项目上,主要采用抽调其他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审计或财务、营销、基建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但这种模式会使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其他部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矛盾体,这个矛盾体涉及到多个部门与供电局的沟通和联动,由于级别的限制,审计组成员在这个矛盾体的“话语权”下降,不能保证审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发挥作用也受到局限。特别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若审计对象已提升至供电局审计部门的上级领导岗位,便会给审计人员增加心理压力,导致审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审计的独立性无论在主观上、客观上都受到影响,审计报告很难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若涉及到相关部门、或被审计单位切身利益的问题,迫于各方的压力,就很难以书面的审计报告进行披露,失去了决算审计的真正意义。专业人员数量少,专责人员调动频繁,审计队伍亟需稳定发展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审计、财务、基建、营销、物流等各方面专业技能。近年来网省公司内部加大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邀请权威的专家学者到公司讲课、培训,与本企业其他部门的专家能手开展交流活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审计指南》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但由于供电局内部审计专责人员较少,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审计岗位仅有一人,在兼职监察、党群等工作的情况下无法专研审计业务;而且内部审计人员调动频繁,以致刚熟悉、掌握审计业务要领的员工又流失到其他部门,没有审计经验的新员工难以发现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难以较好地履行监督职能,更无法做到服务职能的发挥。最终,在供电局层面不能形成一支素质高、质量稳定的审计队伍。工作方式和内容单一,缺乏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供电局内审部门近年来比较重视经济责任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常规审计工作,严格执行经济责任“三年一审”和基建工程必审的要求,并且在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自主实施审计项目,导致部分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并且未将审计工作监督和服务结合起来去做,即建立一种内审工作主动地参与到经营管理活动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合理进行机构职能设置,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真正发挥检验、监督、鉴证、咨询职能,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据供电局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状况,内部审计独立性关键在于各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审机构的独立,并且其独立性要能得到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承认和支持。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单独设置,不能从属与办公室、监察部等其他职能部门,并且有专职的人员开展工作,直接对接上级审计机构。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3]。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技术性和综合性的能力,才能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变化。从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上看,内部审计人员属于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应给与相匹配的职能岗位及地位。从现今联合审计的模式上看,将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优秀审计人员收编为网省公司直属管理、调配,审计人员才能保证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在供电局和县级供电企业的审计项目上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为稳定供电局内审队伍,主管单位应该在薪酬待遇、升迁考核、工作硬件设施等方面多多关注内审人员,不仅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还能使审计队伍年龄老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后继乏人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供电局大部分内审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与会计专业,在今后的队伍建设中可以吸纳营销、基建、物流等部门的专家人才,不仅增强审计队伍的硬实力,更提升了审计的质量。针对审计专责调动频繁的问题,笔者认为供电局及县级供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调动,必须由供电局的审计分管领导或主要负责人提出,经供电局审计联席会同意通过。稳定的审计专业人员加上不断地培训学习,不久的未来供电局将形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有奉献精神,高素质的优秀审计队伍。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创新,建立内审外部协同的新模式内部审计外部协同模式,是现今流行的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缓解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现状,并能有效地利用各类社会审计资源[4]。结合供电局实际情况,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优化内部审计的外部协同模式,给予参加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专业部门人员、县级供电企业人员更多的独立性,增强其责任心,并且加强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合理组织优秀人才共同完成供电局审计项目,提高供电局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模式还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推进开展电费专项审计、物资管理审计等形式多样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综上所述,在创先争优的背景下,我们将从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吸纳专家人才建立高素质审计队伍、推进内部审计创新转型三个方面开展供电局“创先”工作,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本文也仅从几个角度对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期望能与同行一起进一步的进行交流和探讨。
团委设团支部个、团小组个,共有团员青年人。近年来,该团委在公司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紧密结合电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适应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特点,特别是围绕团委班子、团支部自身建设和活动阵地建设两个重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团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原创: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在社会上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一、抓好团的自身建设,开创团的工作新路子
近几年来,该团委从加强团委班子和团支部自身建设入手,不断创新团的工作新路子。一是抓好团委班子和团支部成员调整,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爱团的工作的优秀团员,选拔充实到团支部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农电工团员管理。在供电所分别成立团小组的基础上,以供电所为单位对所有农电工团员进行了关系理顺,全部列入乡村电管部团支部管理,每年开设期以上培训班,对农电工团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团员的规范化管理。对超龄团员及时办理退团手续,今年公司团委纳新了名新团员,对调出调入团员及时办理了团员关系,使团员管理实现了规范化。与此同时,在团员青年中坚持开展了“争创安全岗位”、“争当安全标兵”活动,提出了“团员身边无违章、无事故”的口号;把青年文明号建设列入公司团建工作的头号工程,重新制定了《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精心运作。通过加强团委班子和团支部自身建设,提高了团班子和团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带动了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他们立足岗位实际,自觉为电力发展建功立业,自觉为社会搞好优质电力服务,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
二、抓好阵地建设,开辟共青团活动大舞台
该团委根据新时期团员青年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求实、求新、求乐的特点,始终把团员青年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团委工作的重点之一,积极争取公司党委的支持,不断加大团活动经费的投入,努力加强团员青年活动阵地建设。近几年来,先后投资万元,为“青年之家”增添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及“卡拉”等娱乐器械,还配备了电脑、投影机;在局域网上开办了网上团校,及时登载团的信息和电力专业知识;在内部刊物《临朐电业》报上开设了“团旗飘飘”专栏,及时刊登团支部组织建设、活动开展情况;为公司图书室增添了文学、科技、电力等书籍余册。今年以来,该团委争取公司支持,进一步拓展团组织阵地建设范围,积极延伸青年团员活动触角,在公司多产单位和个供电所全部设立了团员活动室,添置了电脑、业务书籍,使基层青年团员有了自己的活动舞台。如此大规模的团员活动阵地建设,在临朐县企业单位中是为数不多的,得到了团市委、团县委的一直肯定。
三、抓好队伍建设,开展共青团优质大服务
近几年来,该团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团员青年队伍建设,积极为企业、为社会、为农村、为群众搞好服务。他们注重加强团员青年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及省、市、公司青年工作会议精神;利用周六时间,以团支部为单位采取集体上课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公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安全规程、电力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公司职工高居彪的助学事迹在《中国电力报》刊登后,认真开展了“向身边的人学习”活动。通过多形式、多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团员青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抓好载体建设,开拓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
、组织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和义务植树活动。
每年月日,公司团委都在县城举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青年支援者分为社区服务、电器维修、卫生清洁三个小组分别开展活动,历年来,累计发放安全用电宣传单余份,解答用电咨询个,维修录音机台,清除垃圾吨。月日公司团委都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植树活动,历年共栽百日红、雪松等树木棵。
、组织开展“彩虹助学”活动。公司团委把扶贫助学作为团员青年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有效载体,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了“彩虹助学”活动,累计捐款万元,救助贫困学生名。
、积极引导青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认真开展了“青春格言”征集活动、“安全—企业的生命线”演讲比赛,进一步提高了青年职工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情操,激发了他们在临朐电力事业改革、发展、稳定进程中的建功立业热情。公司团委在平时组织好小型系列活动和个人自由活动的同时,每逢“五四”、“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都会同工会组织举办篮球、拔河、羽毛球、象棋、扑克、灯谜晚会等娱乐活动,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原创:非典疫情发生后,公司团委及时向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倡议书》,号召广大团员青年一是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团员青年的身影,并积极为防治“非典”捐款捐物献爱心;二是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奉献,努力工作。同时公司团委举办了期“防非典抓安全保稳定”宣传栏,为科学防治非典,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做出了贡献。
该团委求实、求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年以来,连续年获得临朐县“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年月份,被团市委授予“潍坊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客户服务中心校表室被授予潍坊市“青年文明号”称号,年月份被团县委授予“第二届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年有名表现突出的优秀团员被纳新为预备党员。
该团委多年的工作表明:
、党的领导是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共青团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领导的支持、认可和建议是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首要前提。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团组织开展活动无从谈起。
在农电体制改革初期,电工组管理模式在农村用电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推进,农电工管理在诸多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一,电工组以台区为单位管理,农电工集营销、服务、检修、维护等业务于一身,业务通而不精、专业懂而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管理职责交叉,工作随意性大,计划性差,监督和管理乏力,安全问题突出,远远不能适应农电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其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电工服务村级用电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标准不断提高,原来由电工组综合管理村级用电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农电管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三,从农电体制改革的初期,就把企业员工和农电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范畴,农电工的身份和性质似乎决定了他不是专业管理者,农电工上班是电工,回家是农民,他们在完成其承担的电工任务以后,仍然可以从事田间劳作和其它事务,这样无法把他们与企业员工划在同一条线上,从而使得农电工的管理无论怎样改革,都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要适应新时期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农电工队伍管理迫切需要创建一种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新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农电工专业化、职业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实施农电工队伍职业化管理
**年,临朐县供电公司在东城供电所进行试点,将原来农电工一职多岗、分线包片的管理模式,改革为供电所对农电工实施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工作,将原电工组农电工分为配电组、营业组,修订完善各专业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明确各专业组和各岗位的职责,设立以客户服务室为枢纽,以配电组、营业组为主体的“一室两组”专业化管理。全县成立专业组36个,办公地点设在供电所,新建和扩建高标准客户服务室18处。客户服务室主要负责客户用电咨询,受理客户业扩报装、紧急抢修、投诉举报、电费管理,供电所日常内务等工作;配电组主要负责供电所所辖设备与线路的运行、维护、巡视、检修、紧急抢修等服务,业扩报装的勘查、施工,电费收取等工作;营业组主要负责业扩装表接电、营业普查、计量管理、用户抄表等工作。对供电服务半径大的专业组,在原电工组处设立了急修服务点,每个服务点设2到3名农电工,服务点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实施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工作后,公司系统农电工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可靠、营销技能全面、适应市场开发、主动引导消费、善于经营管理、匹配农电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实施农电工职业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实行农电工职业化管理、专业化工作后,公司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培养、激励、约束“三大机制”,全面规范农电工管理。
1、建立培养机制。根据各供电所人员状况和定员、定岗需要,每年制订农电工需求计划,从社会、职业学校及本公司职工子女中招聘后备农电工。人力资源部为新招聘农电工建立个人档案,与教培、生技、营销、安监等相关部门配合,对新聘农电工和上岗农电工分别进行培训。后备农电工,由人力资源部制定培训计划,培训中心建立培训档案。培训内容主要是电气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电业安全与作业技能,电力安装、检修工艺标准,电力法规及职业道德等。培训形式采取封闭式,培训老师由公司相关专业的专工担任,培训不少于300学时。培训结束,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合格后,根据各供电所的需求情况,将他们分配到供电所进行实习锻炼,实习期满(半年),经过进网作业培训考试合格,持有《农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后正式上岗;在岗农电工,统一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中组织培训,每个农电工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学时,每年举办三至四期农电工脱产培训班,每两年将农电工全面轮训一次。对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进步快、有培养前途的农电工,根据岗位需求,选派参加省、市公司及高等院校的专业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改善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在技术比武中成绩突出的农电工,公司予以表彰奖励。
在进行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公司建立由专业组、供电所、乡村电管部、人力资源部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农电工人才发现和培养网络,成立优秀农电工人才库。人力资源部对纳入人才库的农电工实施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考察,根据表现和工作实绩决定去留。同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农电工管理岗位竞争上岗,采取业务考试、现场问答、群众评议等形式,将业务能力特别突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农电工选拔到副所长或所长等领导岗位。
2、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典型激励。公司每年组织一次优秀农电工评选活动,对爱岗敬业、成绩突出的农电工,给予表彰奖励,适时树立优秀农电工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农电工的榜样示范和典型引路作用。二是竞争激励。农电工每年进行一次竞争上岗,由高到低排列名次,按实有农电工人数的5%确定淘汰数额。三是目标激励。将安全管理、生产经营、优质服务等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由各供电所逐月对农电工进行考核,完成任务目标的进行奖励。四是物质激励。按照职业化的管理与职业化的收入紧密配套的原则,与每个农电工的工作量、质直接挂钩,制定实际合理的工资结构。同时,落实农电工劳动保护待遇,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每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电工给予一次性重奖;对选拔到所长岗位的农电工,准许其享受与在册职工相同的分房待遇;对在公司及省、市以上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者,按照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选聘到所长岗位的农电工,其工资按所在供电所上一年农电工年平均工资40%的比例发放,享受岗位补贴和在册职工相同岗位的岗位工资及各种奖励;选聘到一般农电管理岗位的农电工,其工资按所在供电所上一年农电工年平均工资40%比例发放,享受岗位补贴。五是参与激励。赋予农电工参与企业管理、参与工作决策的民利,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让他们与在册职工一样享受合理化建议奖。六是爱心激励。公司加强对农电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建立农电工生日档案,发放由经理或书记签发的员工生日贺卡并赠送礼品;工会建立农电工弱势群体档案,定期走访困难家庭;对受到突发性灾难的农电工,由爱心基金会和公司给予救助。
3、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公司制定完善了农电工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管理流程图,先后制定了各类管理制度28种,并及时印制下发,使广大农电工能够学习领会和全面掌握标准化作业和专业化管理的知识和业务技能。乡村电管部根据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标准及公司下达的供电所生产、经营、管理及应急工作等任务的要求,按照安全及设备管理、资料管理、营业管理、日常管理几大部分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内容与考评标准。每季度末进行考核,并对考核情况予以公布,考核结果与农电工奖酬挂钩。供电所对各专业组和客户室的考核,内容包括劳动纪律、文明生产、经营情况、优质服务、安全生产、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考核结果认真记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记录,并与农电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各专业组将台区设备及线路的维护、线损管理、电费回收等责任落实到人,并与农电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农电工聘用上岗后必须按照劳动合同履行职责,农电工提出解除或终止合同,应当提前30天书面通知供电所,否则将按合同追究法律责任。因生产经营或技术条件等原因发生变化,需与农电工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提前30天书面通知农电工,经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如因公司自身经营原因或农电工年龄原因解聘农电工,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四、实施农电工职业化管理的效果
实施农电工职业化管理后,实现了对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过程控制,农电管理由专业化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专业组对组内每项专业工作都实施了从计划、实施、总结、考核等环节的全过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如对台区配电变压器、配电室(箱)的巡视和漏电保护器的测试,不仅按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在专业组设立了专门记录,而且在配电室内还设立了巡视、测试登记簿,强化了对农电工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以人为本,由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
近年来,伴随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兴起,县级供电企业也逐渐认识并重视每一位员工,希望能充分调动与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积极尝试培训用人新机制来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
2.探索市场化的人才招聘途径
传统的以解决员工子女就业为目的的招工机制导致县级供电企业内部人才匮乏。不少企业立足企业需求,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招人方式,纷纷走向各高校,与优秀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以企业的战略定位、发展宏图和企业文化来吸引人才,引进大量高校优秀人才加盟,为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创新用人模式
电力体制改革对管理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县级供电企业改变了传统的用人方式,按照“岗位选人、人适其位、能位匹配”的原则,全方位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和后备人才库选拔机制。对企业的中层干部、重要管理岗位实行不同程度的竞聘上岗或后备人才库选拔上岗以及末位淘汰,并逐步扩展到其他岗位,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企业发掘了一批人才,造就了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素质队伍。
4.薪酬激励和劳动关系管理从单一向多元、复杂化发展
根据行业管理要求,供电企业主要实行以岗位薪点工资加绩效奖金为主的薪酬方式。薪点工资和绩效奖金都与员工岗位的重要程度和工作绩效挂钩,几年来在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员工福利从体检、疗休养到带薪年休假,越来越完善和人性化。
同时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后多种用工机制的存在,给企业薪酬、绩效、劳动关系、岗位配置、教育培训等多方面带来较大困难和矛盾,原来相对单一的用工体制逐渐转变成多元化、复杂化的格局。
5.转变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培训体系
逐步树立了全员培训的观念,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既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也注重职业道德的培训,逐步构建起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的培训体系。鼓励员工参加职业资格、技术职称的学习、培训和考试,逐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二、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点剖析
1.市场化的人才招聘与本土文化和企业模式的冲突
县级供电企业市场化招聘的外地员工适应地理环境、语言、交际环境的时间相对本地员工而言要更长,企业在培养方面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在某些岗位的使用上也要更多的顾及一些地域、环境因素。此外,每年节假日大量的外地员工返乡探亲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供电值班安排。
高学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较高且强烈的期待,但是企业职业发展通道却相对单一、中层及领导岗位较少,只有少数员工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职业发展,这或多或少打击了一批人的期待和渴望,使人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遭遇瓶颈。
2.多种用工方式存在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供电企业人员用工身份较多,混岗比例较大,由此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矛盾:一是因各类用工薪酬标准不一样,同工同酬的压力不断增加;二是各单位、部门内部用工身份多样且复杂,难以统一协调管理;三是因身份差别使工作积极性很难提高,激励和考核制度难以执行;四是岗位配置和教育培训因人员身份问题受到很大的限制,造成部分人员的心理失衡。
用工身份的多样化也使劳动关系管理更趋复杂,各种用工身份的合同、招聘、薪酬、选拔、考核、培训、离职等管理标准和模式均不一样,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繁杂,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3.竞聘上岗、后备人才库选拔人才与高素质人才需求及员工综合发展的矛盾
竞聘上岗和后备人才库选拔人才各有优劣。前者见效快,范围广,也公正合理,但存在选拔人才的相对片面性,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更有竞争力,而实际工作能力、思想品德等往往要在使用后才能体现,选拔的风险较大。后者通过建立后备人才库推荐、培养、锻炼、考察再提拔,是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方式,能够使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人才得以提拔,风险相对较小,但也在无形中打击了一批追求上进但未入选后备人才库的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使部分“入库”但长期得不到提拔的后备人才失去上进心。
4.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单一,技能人才培养不足
技术、技能人才的开发相对欠缺,培养得到的重视还不够,技能人才在专业领域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待遇上也体现得不多,特别是市场化招聘引进的大学生,技能得到很大提升的并不多,技能发展的潜力还很大。
5.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不能打破平均主义
现主要采取基于业绩和计划的绩效体系,即在目标管理整体框架下,突出业绩考核作为结果,突出计划管理注重过程,考评方式主要采用关键业绩指标法和360度分层考评法。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只强调企业对部门或对关键、主要岗位的一级考核,部门对个人的考核相对欠缺,个人绩效有待提高;二是考核未闭环,考核结果的应用单一化,如仅在评优、加薪、岗位交流方面应用,没有从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开发等全方位运用考核结果;三是平均主义倾向很严重,“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不能体现多劳多得,员工工作积极性难提高。
6.教育培训未能深化,员工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基于企业战略和员工素质提升的整个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完善,手段不够创新,培训的效果还不明显,培训的评估体系还未真正建立。此外,对新进员工和轮岗人员的岗前培训还未系统化,力度不够大,效果不够好,在员工升职培训、心智培训方面还没有正常开展,员工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完善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探讨
1.依据企业战略完善招聘管理
要将人才的招聘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采取科学、适用的引入策略和手段。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1)以岗位适用、能力匹配、注重潜质为原则。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招聘方法,把岗位需要的、能力匹配的、有发展潜质的人才招聘进来。要关注企业总体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有选择、有储备、有重点的引进符合企业价值观、专业结构合理的专业类、综合类人才,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2)围绕地域平衡的思路开展招聘。适当考虑地域分布特点,既要招聘优秀的外地人才,又要有侧重的挖掘和开发本地人才,使人才地域结构更趋合理。
2.探索供电企业多种用工管理新思路
利用国家电网公司主辅剥离改革的契机,推进用工制度的改革,打破员工身份的界限,实行按照岗位或技能确定薪酬的方式,建立相对比较公平的分配体系。要逐步实行全员“无差别身份”制度。打破员工“差别身份”“差别待遇”制度,供电企业的改革应因企业产权的转变带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建立起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资本与劳动力的关系,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几种用工形式,规范招聘录用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合同管理关系。
3.完善后备人才管理机制,注重人才选拔的综合素质
(1)完善后备人才产生办法。推荐后备人才要注重对其思想品德、专业技能、性格特质、发展潜能、工作表现等进行全面的评价。 (2)加强后备人才轮岗交流和锻炼。根据后备人才的分布特点,制订岗位交流和锻炼计划,为每个交流锻炼的后备人才建立相应的课题并督促研究和实施。
(3)建立后备人才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加强对后备人才的针对性培训。
(4)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动态考察。不搞终身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考察机制使后备人才能进能出,动态调整。考察要注重客观性和全面性,包括道德品质、为人处世、业务知识、管理能力、工作业绩、领导意见、群众评价等方面,考察方式为访谈、测评、谈话等,确保后备人才队伍的先进性。
4.完善“双通道”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完善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明确实行双轨制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1)完善职位发展通道,通过走“班组长-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中层干部-企业负责人”通道,承担更多责任来实现职位晋升,对于那些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能科学制定工作计划,能及时、充分调动资源,主动推动工作的开展,工作目标完成优秀,能对突发事件进行灵活、有效处理,并能总结工作经验、记录整理的员工,企业广开职位发展途径,让他们走上管理岗位甚至是领导岗位,发挥他们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2)开拓以技术、技能为导向的人才发展通道。一是通过建立制度,明确技能人才聘用、考核、激励的相关政策,在薪酬激励政策上要对聘用的技能人才适当倾斜,在考核体系中也要将其纳入,要给予技能学习成才的员工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尊重,在企业上下营造学技能、争当技能带头人的氛围。二是对符合条件申报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要建立培养帮带计划,积极引导员工申报和考级。三是实施“青蓝工程”,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传承和帮带,建立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完善帮带机制,明确目标和职责,通过实施师带徒、定期开展技能比武和演习等,实现企业老中青三代技能人才合理分布、有效传承的良好格局。
5.建立健全以完善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考核体系
落实各级各位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任务指标,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监督考核,形成规范的封闭管理机制。配套建立完善工作督查制度,完善各级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使考核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目标管理,可实行企业所有单位、部门工资(奖金)总额包干制,让科室、单位具有考核权,体现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好经济责任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企业还可尝试通过市场化运作不断扩大项目承包制、专案制、岗位补差等,对表现好的员工实行特殊激励,逐步改变平均主义分配方式。
6.建立科学、完善的的培训管理体系
(1)树立良好的培训理念,建设企业的培训文化。把教育培训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步总结归纳出培训工作的理念和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带动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
(2)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工作总结,理顺思路,从规划、组织、制度、流程、工具等不同的方面建立一套全面、分层的教育培训体系,使教育培训工作朝规范化、机制化方向发展。
(3)在需求分析、目标确定、培训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不断探索适合企业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规律,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倡导全员、全过程、终身、团队的学习,提高教育培训工作实效。
(4)重点加强对新进员工、轮岗员工、考评差员工、升职员工四类人的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四类人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要让培训的人真正感受到压力,真正改善工作成效或提高工作能力,成为各自岗位的合格员工。
参考文献
[1]郑远强: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技能,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2]余凯成:人力资源管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013年5月,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进一步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全员培训工作,用三年的时间(2013-2015年),从三个不同层面、三个不同方式、三个不同主体分层次、有侧重、重差异地推进“三大培训”工作,以点带多、以多带面,促进全员培训和全员素质提升。
三个不同层面的培训对象、目标和内容
按照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重点实施大规模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简称:技能培训)、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培训(简称:专业培训)和骨干人才培养(简称:骨干培养),即“三大培训”。分层分类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以增强培训针对性。技能培训突出对主业一线人员、“双技能”人员、转岗人员“会干活”能力的培训,包括岗位必备安全知识、常用理论、业务常识、工作技能、系统操作等知识;专业培训突出对各单位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会管理”能力的培训,包括岗位必了解掌握的国网公司、公司专业工作会精神及专业相关政策法规、专业理论、规章制度、规程规范、技术标准、规划计划、业务流程、系统操作、工具方法等知识;骨干培养突出对骨干人员高精尖技术技能“会引领”能力的培训,包括系统的专业技术、业务技能、大型工作组织、疑难问题处理及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技术技能。
三个不同的培训组织方式
技能培训,落实“谁用工、谁负责”原则,采取基层单位自主培训方式,以培训、普考、年检、复测的形式,开展生产技能人员实用化培训和岗位胜任能力考评。专业培训,采取培训中心统一培训方式,以专业培训、工作指导、任务完成等方式组织实岗实训,由专业教研室按照“主岗位职责认证”的原则,梳理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内部资格考评认证专业,分年度、分专业组织内部认证培训和考评认证。骨干培养,采取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委托培养方式,以知识强化、跟班学习、实岗实作、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主要委托电科院培养电气试验、二次、计量及采集(技术)专业骨干;委托检修分公司培养变电运维、变电检修、带电作业、直流专业骨干;委托客服服务中心培养营销稽查信息技术、电费核算、业扩报装、服务品质管理、负荷控制、用电检查、计量及采集(应用)专业骨干;委托南岸、江北、市区供电公司培养带电作业专业骨干;委托经研院培养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骨干;委托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等单位,培养继电保护、运行方式、自动化技术骨干和专业培训师资。
三个不同的培训实施主体
对技能培训,基层单位是实施主体,培训中心是管理平台,专业教研室是指导平台。对专业培训,专业教研室是实施主体,培训中心是组织平台。对骨干培养,专业教研室是实施主体,支撑实施单位是培养平台,培训中心是保障平台。
把握作力正方向:“三大保障”同向合力
为有序、顺利实施全员培训工作,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积极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资源保障体系“三大保障”,在人员与责任落实、建章立制、资源调配上给予全方位支撑。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两级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和专业考评鉴定委员会。在公司和基层单位两个层面,分别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全员培训领导小组,设置由人资部牵头、专业部门和培训中心(培训分中心)参与的全员培训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员培训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专业分管领导任主任、专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人资部相关负责人任委员的公司专业考评鉴定委员会,全面负责相关专业技术技能的考评鉴定工作。
成立专业教研室。按照“抓业务必须同时抓培训”的原则,突出专业部门在专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以国网公司网络大学重庆分院建设为契机,依托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23个专业部门主体,成立了电网运行、电网检修、电力营销、工程建设、科信、安保、领导力、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物资管理、发展规划、行政党群12个教研室。其中,电力营销、财务审计、行政党群教研室按专业进一步细分,下设营销、交易、财务、审计、监察、行政、经法、后勤、运营监测、政工、对外联络、工会、企协、离退休14个专业教研组,构建起覆盖公司全部专业部门、全部专业的专业教研室(教研组)网络。公司各专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分管负责人、培训中心分管负责人兼任专业教研室副主任,专业部门专业处长及专责、培训中心及部分单位专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教研室(教研组)成员,具体负责专业教研室的规划建设和常态运作。
明确职责分工。梳理全员培训组织管理关系和工作流程,厘清公司人资部、专业部门、培训中心及各单位在全员培训中的职责界面,建立了“人资牵头、专业主导、培训中心支撑,各单位共同履责”的全员培训主体责任体系。公司人资部是全员培训的总体牵头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员培训总体方案编制、机制建设、组织协调、资源配置和重要信息。公司专业部门是专业教研室(教研组)的主体责任部门,主导各专业培训的计划编定、组织管理、资源建设等工作,负责编制全员培训各专业年度计划、年检(复测)方案、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评认证方案,明确培训、考试方式和考评标准,并牵头开展专业培训和考评。培训中心是全员培训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单位,主要负责搭建并完善三级培训体系,牵头督导各单位技能培训及考评工作质量,协助专业教研室(教研组)进行教学管理。各单位是技能培训的主体责任和组织实施单位,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开展本单位技能培训及考评认证。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建立定期跟踪、分析及通报机制。建立月度信息报送机制,以两级年度培训计划执行为路线图和时间表,按月收集各专业教研室和各单位培训组织开展情况,实时掌握各培训项目的实施进展和具体状况。建立季度专业教研室工作会和年度片区工作会机制,定期掌握两级培训工作阶段进展,分析存在的主要不足,找出并落实下阶段培训工作的改进思路、方法和举措。建立定期督导和通报机制,根据各单位报送的月度培训计划,以“不事先告之地点、时间”的方式深入各单位培训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培训和考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并限时整改,对工作推动不力的单位实时给予预警,并在公司月度例会、季度例会上进行通报。
完善制度管控体系。相继出台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中心培训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教育培训重点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教育培训工作先进评比管理办法》等“四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培训主体责任、工作流程、考评内容及方式、结果运用,规范全员培训工作开展。印发《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完善专兼职培训师遴选、培训、使用、奖惩体系建设,明确兼职培训师的选聘、使用、调配的流程、范围及待遇、考核标准。建立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企业经营责任制考核机制、员工技能达标培训强制约束机制、骨干培养激励机制、员工岗位任职内部认证机制等“四项”机制,加强对全员培训工作成效的激励约束。
建立健全资源保障体系
建立培训大中心。积极搭建集公司、片区、单位、班组培训平台为一体的培训大中心。公司层面,加快技能培训新基地建设,把带电作业、仿真运行、故障检测和典型专业设施场所纳入培训中心统一管理,建设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培训重点的西彭实训基地,力争2015年投入使用,缓解培训设施落后的现状;同时依托专业支撑实施单位成立电气试验、变电检修、营销、调控、工程技术、信息通信等6个骨干培养工作站,为骨干培养创造特殊的培训环境。片区层面,结合重庆地域特点和供区分布现状,新建市区、江北、永川、长寿、万州五个片区培训分中心,将片区培训分中心作为培训中心培训业务的延伸,行政上接受所在供电单位管辖,业务上接受培训中心管理,为片区各单位技能培训搭建了“随时就近、灵活便利”的公司级培训平台。基层单位层面,在32个供电单位和检修分公司组建班组实训角,为生产一线人员积极搭建现场培训平台。
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将近5年退休和在职的本部专业处长及以上专业管理人员、各级优秀人才和后备干部、基层单位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核心骨干,纳入公司专兼职培训师遴选范围,通常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加强初、中级兼职培训师队伍培训,着重培训兼职培训师在选课、备课、讲课、表达等各环节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技巧,提升兼职培训师队伍的授课能力。加强兼职培训师的激励约束,将兼职培训年度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纳入本人年度绩效考核。完善兼职培训师激励发展机制,将担任兼职培训师作为公司各级优秀人才和专家评定的优先条件。2013年,聘请专兼职培训师526人,其中19名专业领军人才担任专业教研室34个重点培训项目开发负责人,每人每年完成不少于60学时的亲自授课,3名兼职培训师因表现优秀被提拔至高层次岗位或领导岗位,有效激励了兼职培训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加快构建内部培训市场。借鉴“市场化”理念,以培训计划为龙头,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内部模拟市场”方式,发挥市场在培训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开展“就地平衡、区域平衡和系统平衡”三级培训资源调配,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依托部分单位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成立市区供电公司安全风险实训分基地、检修分公司变电运检实训分基地、电科院电气试验实训分基地、信通分公司信息通信实训分基地等四个专业实训分基地和云阳县、武隆县供电公司两个专业实训场,避免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建立片区培训分中心管理流程,明确集中培训、委托培训两类片区培训项目计划的储备、立项、实施、评价的流程及主体责任,确定培训费、教师酬金、交通费、住宿费的取费标准和原则依据,进一步开拓内部培训市场,做实片区培训分中心。
增大作力大小:“三大评价”驱动最佳成效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推进培训效果考评、质量抽检和结果应用,以考评促进培训效果,以抽检促进培训质量,以应用促进培训结果,形成以“考评、抽检、运用”为一体的“三大评价”驱动力,促进全员主动参与培训、自觉在岗履职。
规范培训效果考评
对技能培训,主要由各单位进行自主考评,至少包括应知笔试考试、应会实作考试两部分内容,两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方可视为考评合格。鼓励部分单位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工作业务评判内容。考虑个体差异,对无法进行应知笔试考试的员工,允许采取口试等方式进行应知考试。
对专业培训,主要采取笔试考试和工作业务评判的方式进行考评,两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方可视为考评合格。专业教研室(教研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作、答辩、撰写报告等考评方式。笔试考试,包括培训后笔试、竞赛调考笔试、认证笔试等多种形式。工作业务评判,包括工作及时性、资料完整性、管理规范性等日常工作评判和对标结果、竞赛调考排名等年度业绩评判。
对骨干培养,主要采取笔试、实作、答辩、工作业务评判四种方式进行考评,四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视为考评合格。笔试和实作考试,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的应知、应会能力,可由多次笔试和实作组成。答辩考试,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组织大型工作、处理疑难问题和进行技术攻关的能力。工作业务评判,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回到工作岗位后在承担急难任务、技术攻关、事故处理、技艺传授、师带徒等方面的工作业绩,由本人提交申请,经所在班组、车间(业务支撑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逐级审核确定。
加强培训质量抽检
开展主要生产技能业务年检、复测,由公司对基层单位自主考评合格人员进行抽检,促进自主培训质量提高。公司抽检包括应知考试、应会考试两部分内容,抽检成绩分别达到及格标准才视作抽检合格。抽检及格标准由专业教研室确定。公司抽检的单位范围包括32家供电单位和部分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其中,年检抽检人员从各单位自主考评合格的人员中抽取,复测抽检人员从各单位上年度自主考评合格且未参加公司年检抽检的人员中抽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165-01
有人从企业文化的功用角度,把企业文化比作河的两岸,把企业行为比作岸中之清流,水流愈急愈长,堤防就愈巩固,企业发展也就愈稳固。也有人把企业文化比作企业的一种无形产品,认为这种无形产品完全可以抗衡其有形产品的地位,两种产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这都说明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与改革中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企业文化层次上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至上境界,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根据当前供电企业行业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企业文化模式可供参考。
1 “地方特色型”企业文化
“地方特色型”企业文化是指建立在民间地方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地方文化源自本土,朴实无华,富有强烈而鲜明的民俗色彩。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理应将地方文化作为基础。
“地方特色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认识和理解地方文化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并能够进一步从中汲取文化营养,通过提炼、培育、整合来形成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我们公司地处鲁西南平原,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自古被称为牡丹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长期以来,在这个地区培育并发展起来的具有坦荡、豪放、热情兼具保守成分的文化特色在当地文化的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我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和当地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文化中浓郁的地方特色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员工来自本士、长期生活于此地,客户以电网为纽带集中于本区域,员工与客户相濡以沫并长期融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有典型的地方特色,企业员工的内心也深深地保留着地方文化的印记。因此,我们公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地方文化影响,使企业文化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地提炼和升华,并得以不断提高和发展。有大量职工对流行于本地的戏曲、书画、武术、牡丹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精到的研究,许多职工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处处体现着这些特色,不少职工退休后潜心于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企业正是抓住这一特色和特点,利用一年一度的文化节,组织举办职工书画展、戏曲、武术擂台赛等,能够一次次引起职工共鸣,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热情参与,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了本企业的特色。
2 “行业特色型”企业文化
电力企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电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产、供、销一体特性以及高参数、大电网的逐步形成赋于电力企业本身以“高科技”的形象。“科技型”企业文化成为供电企业文化的“行业特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在供电企业中,无论是从设备的技术含量,还是运行维护的技术含量,无论是从电网的整体性能还是每一个具体环节上,都对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电力职工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培养成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的合作精神、较强的吃苦耐劳品质。从而使企业文化也富有强烈的刻苦攻关、合作竞争的气息。无论是生产技术人员、经营服务人员,还是各类管理人员,他们的基本素质都较高,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较强,能够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同时,他们敢于竞争,奋发向上,喜欢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客观,公正、科学、效益”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我们公司正是把准这一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体现和发扬这这系列特点。一是在人员的使用上,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几年来,录用了几十位在普通岗位上工作的年轻同志到管理岗位或者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在提高员工的技能上,经常性地开展各种科技攻关、技术比武、知识竞赛等活动,并用富有活力和朝气的娱乐活动来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也充分地反映出广大职工的个人价值。
3 “开放参与型”企业文化
“开放参与型”企业文化就是要求企业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让职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才智,调动其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
“民主”是“以人为本”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本质的最终体现和人类发展的永恒追求。企业管理也越来越要求民主化,开放、民主、参与型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科学管理的最终目标。“开放参与型”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放权管理,即大多数管理决策是由下层管理者或员工自己做出,下属有较大自由度,企业决策者愿意吸取并注意采纳下属意见。这种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看企业领导者的民主和开放意识。这种类型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形成高度的团队精神,减少决策失误,保证企业持续平稳地发展。
关键词: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
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工作开展,是在市场环境下,顺应国家电网提出的“大营销”电力市场营销理念的重要举措,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供电运营的重要环节,供电营销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果,对于整体的市场需求而言,供电营销的开展影响着市场电力需求的满足,对于供电市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供电企业供电营销活动开展的现状
供电营销需要专业的营销型人才,不仅要对供电市场和电力产品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专业的营销才能,在技能和专业素养方面都有充分的储备,才能够实现更好的营销效果。当前,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改变。
(一)供电营销人员配置不够合理
供电营销的各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营销人员只有更加合理的人员配置,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营销效果。人力资源是营销环节的重要内容,当前在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中,内部存在着对营销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不同,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不同营销人员的需求也有差别。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营销人员的配置就成为影响营销成效的重要因素。目前在一些供电企业中的情况就表现在对营销人员的配置不合理,不同岗位和不同市场环境中的营销人员安排不合理,这导致了在一些地区营销人员工作能力下降,而在另一部分地区中,营销人员却面临着工作压力大等情况。同时,由于营销人员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情况,在一些营销岗位中也面临着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二)供电企业营销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欠缺
在具体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中,对于营销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营销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当前的市场环境。同时,对营销工作的具体内容,电力人员也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目前,在电力公司的供电营销工作中,还存在很多营销人员能力不足,对电力产品的专业知识了解程度不够的情况。此外,在具体的电力产品营销活动过程中,企业的营销人员自身职业素养的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营销效果的实现。当前在很多电力企业中,供电营销对营销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在不断提高,营销人员不仅要对自身营销的产品有充分的了解,还需要在自身的职业能力方面对整个供电行业以及电力产品的营销环境、市场环境等有深入地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营销中获得更充分的信息,做出更科学的营销决策。然而,目前电力企业在供电营销方面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职业化的营销队伍建设还不完善。
(三)电力企业对供电营销人员的管理缺乏科学性
供电营销工作的顺利发展需要营销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而如何发挥好营销人员的专业技能,就需要从专业的营销管理团队角度入手。人员的管理是提升团队营销技能的重要环节,只有在营销活动中做好对人的管理,才能让营销工作更加有条理,让营销活动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当前,电力企业供电营销工作的发展存在多种问题,其中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在于,供电企业内部缺乏一套完善的人员管理工作制度,没有一个系统化的营销管理团队,虽然建立起“大营销”的市场工作理念,但是在具体的人员内部管理和考评环节等方面,问题依然非常多。所以,一套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规范的人员管理程序,都是保障供电营销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在电力企业中,缺乏对人员管理的科学化程序。
二、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开展的措施分析
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整体的营销活动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要想做好未来的营销活动,就需要从人员配置、人员能力提升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来进行具体的保障,在供电企业的发展中,要对当前的营销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整,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配置工作
电力营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人员的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关系到供电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供电企业内部要强化对营销人员的配置。选拔品格素质优秀、文化知识素质全面、会管理、肯管理、业务能力素质强的干部作为营销部门负责人。直接从事营销的部门和单位领导岗位要充实和配备善经营、懂管理、掌握法律、计算机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才。对供电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在维护用户利益的基础上,保证供电市场营销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些专业的人才带领下,合理规划电力营销部门的人员配置需求,做好人员配置工作,提升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提升供电营销的整体水平,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
(二)要做好对电力营销企业内部的人员培训工作
为了更好地提升营销人员工作质量,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工作人员具备专业化的工作能力,对于供电营销工作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够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成绩,才能够了解供电营销工作为了提高现有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强营销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定期向他们灌输市场营销、法规、技能和用电等专业知识,进行营销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更新营销人员的业务知识,以适应供电市场营销工作的发展。营销培训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电力产品本身受到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营销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来开展营销工作。因此,要在电力企业中,为营销人员提供接受培训的平台,帮助营销人员充分认识和了解电力市场的环境和销售需求。同时,营销活动的开展应该具备一个系统化理论化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程序,在营销培训的过程中,要具体分析研究当前的营销人员能力欠缺表现,对于营销知识和专业化职业素养的需求情况等等。此外,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内部可以针对性的引进外部培训教师,合理规划人员培训教程,不仅要培训营销人员专业的电力产品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将营销知识和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全面理解电力产品营销的精髓以及营销目标。在职业素养培训方面,要注重为营销人员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通过具体的工作时间体会营销过程中的职业素养,让营销人员真正培养起自身的职业素养意识。
(三)做好对营销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在营销人员管理工作中,要制定合理的人员管理工作制度,为电力营销工作提供规范的制度保障。针对不同地区电力营销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制度规范的建设中要有选择性的进行补充和设计,提升营销活动的标准化要求。可以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实施营销人才流动和轮岗制度,尤其是供电所所长、核算员要实现定期异地流动。要坚持多渠道选拔合格营销人才的原则,应用合同招聘的办法,使人才充分流动,形成合理的营销人员结构,对不适应营销工作岗位的人员更要及时调整,以适应电力营销事业发展的需要。此外,还要在具体的人员管理中,强化对营销人员的管理和考核,设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提高营销工作的功效效益。
三、结语
电力营销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营销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水平,未来,要强化对电力营销工作的支持,做好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多层次为营销活动提供支持。
作者:王梓力 单位: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白杨,李昂,夏清.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05).
目前我国铁路逐渐向高速化、高铁化发展,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新设备和新技术相继投入使用,管理的安全性也有了较大提升,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基本掌握了铁路生产的规律,安全工作的管理也逐渐向流程化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安全管理问题:一是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现场的实际情况不吻合,有安全管理保障滞后和缺失的情况出现。二是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和规定的标准不符合,管理比较随意。三是在作业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按照规定的作业标准和技术要求完成生产。四是气候的变化和施工的环境对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会因此产生不必要的风险。五是在作业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标准进行施工。
2.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在铁路供电班组作业的过程中,因为电力调度安排、铁路行车调度安排、立体化条件的限制、电力作业的管理等管理内容对安全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树立更高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标准。供电班组在现场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工作环境非常乱。二是相关的管理人员在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三是没有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考核作业不到位。四是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未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的进行处理。五是经常会出现违章作业的情况。六是在进行特种作业时,没有对相关的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
二、铁路供电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在对铁路供电班组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衡量、识别和预测后,就需要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风险进行处理。
1.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
班组管理要根据铁路的实际情况,建设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源头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对比,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对风险源进行预防与控制的管理制度。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治生产流程。在对设备运行、日常巡检、设备维修、设备生产、应急处理的方法、施工配合等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按照规范、严格的作业标准对施工程序进行控制。二是整改管理制度。要根据安全管理的基本责任和基本职能,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岗位工作流程、领导岗位工作流程、技术岗位工作流程等基本流程标准,要建设出可以包含所有员工在内的工作流程系统和工作标准。三是整改作业的实行准则。为了可以保证在作业过程中,所有环节都有基本的管理标准,所有程序都有参考依据,保证生产有序、规范的进行开展,要制定详细的一次作业和日常工作的执行流程与执行标准。
2.对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预判
在对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隐患和意外,要使用合理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判断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在管理时,要按照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设备标准化的准则进行管理,要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作业环境找到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要根据实际的风险等级,选择合理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通过对风险进行预控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供电班组生产的安全性。
3.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在管理过程中,执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任何制度离开执行都是空谈。在制定风险管理责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评估,把风险项目作为管理的基础,详细划分出具体的管理责任,并根据不同的部门对责任进行逐级划分,对各个班组的责任、部门的责任以及责任专员进行明确,当出现危险情况后,根据出现的风险级别及时进行处理,通过使用这种风险管理责任落实的方法,可以对管理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通过明确的分工,让每一个职员都知道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得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更加的标准化、细节化和规范化,以确保每一个风险源的管理都可以及时的进行落实,保证制度的顺利执行。
4.深化安全管理检查效果很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形成习惯性的行为和心理,在对风险进行判断时,经常会在不考虑现场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对班组进行管理,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安全管理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班组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的安全性进行调整。其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对电力班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倾向性问题和关键性问题进行解决,从根本上对隐患进行消除,确保班组运行的安全性。
(2)在遇到雨雪、大风天气时,要针对性地对班组风险进行查找和治理。
(3)使用不定期检查或者随时抽查的方法来取代固定式的管理与检查方法,对职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固定思维进行消除,以此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铁路逐渐向高速化、高铁化发展,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新设备和新技术相继投入使用,管理的安全性也有了较大提升,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基本掌握了铁路生产的规律,安全工作的管理也逐渐向流程化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安全管理问题:一是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现场的实际情况不吻合,有安全管理保障滞后和缺失的情况出现。二是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和规定的标准不符合,管理比较随意。三是在作业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按照规定的作业标准和技术要求完成生产。四是气候的变化和施工的环境对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会因此产生不必要的风险。五是在作业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标准进行施工。
2.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在铁路供电班组作业的过程中,因为电力调度安排、铁路行车调度安排、立体化条件的限制、电力作业的管理等管理内容对安全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树立更高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标准。供电班组在现场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工作环境非常乱。二是相关的管理人员在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三是没有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考核作业不到位。四是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未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的进行处理。五是经常会出现违章作业的情况。六是在进行特种作业时,没有对相关的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
二、铁路供电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在对铁路供电班组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衡量、识别和预测后,就需要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风险进行处理。
1.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
班组管理要根据铁路的实际情况,建设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源头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对比,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对风险源进行预防与控制的管理制度。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治生产流程。在对设备运行、日常巡检、设备维修、设备生产、应急处理的方法、施工配合等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按照规范、严格的作业标准对施工程序进行控制。二是整改管理制度。要根据安全管理的基本责任和基本职能,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岗位工作流程、领导岗位工作流程、技术岗位工作流程等基本流程标准,要建设出可以包含所有员工在内的工作流程系统和工作标准。三是整改作业的实行准则。为了可以保证在作业过程中,所有环节都有基本的管理标准,所有程序都有参考依据,保证生产有序、规范的进行开展,要制定详细的一次作业和日常工作的执行流程与执行标准。
2.对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预判
在对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隐患和意外,要使用合理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判断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在管理时,要按照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设备标准化的准则进行管理,要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作业环境找到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要根据实际的风险等级,选择合理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通过对风险进行预控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供电班组生产的安全性。
3.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
在管理过程中,执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任何制度离开执行都是空谈。在制定风险管理责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评估,把风险项目作为管理的基础,详细划分出具体的管理责任,并根据不同的部门对责任进行逐级划分,对各个班组的责任、部门的责任以及责任专员进行明确,当出现危险情况后,根据出现的风险级别及时进行处理,通过使用这种风险管理责任落实的方法,可以对管理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通过明确的分工,让每一个职员都知道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得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更加的标准化、细节化和规范化,以确保每一个风险源的管理都可以及时的进行落实,保证制度的顺利执行。
4.深化安全管理检查效果
很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形成习惯性的行为和心理,在对风险进行判断时,经常会在不考虑现场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对班组进行管理,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安全管理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班组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的安全性进行调整。其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对电力班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倾向性问题和关键性问题进行解决,从根本上对隐患进行消除,确保班组运行的安全性。
(2)在遇到雨雪、大风天气时,要针对性地对班组风险进行查找和治理。
(3)使用不定期检查或者随时抽查的方法来取代固定式的管理与检查方法,对职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固定思维进行消除,以此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TM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115-01
引言
在现代化工业中,电动机作为主要的动力执行机构,其运行的平稳性对工厂生产的连续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企业基层工作人员,应在技术方面及管理方面双重下功夫,做好电动机管理工作,可大大通过电机运行的平稳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1、岗位职责
1.1、岗位人员岗位职责
(1)岗位人员严格执行电动机状态监测管理规定。
(2)岗位人员应严格执行电动机状态监测管理规定及相关记录的填写工作,做到数据准确、真实。
(3)岗位人员在电动机状态监测管理及检查中发现数据异常等问题要进行核对数据真确性并及时汇报。
1.2、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定期对电动机状态监测管理规定进行修订。
(2)负责定期对电动机状态监测管理规定及检查相关记录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负责对岗位人员在电动机状态监测管理及检查中的违章行为按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1.3、车间领导岗位职责
(1)负责岗位电动机状态监测管理规定细则、工作标准的制定与管理工作。
(2)负责对岗位电动机状态监测管理规定的执行及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对岗位电动机状态监测管理及检查中发现隐患和故障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考核。
2、电动机状态监测周期
2.1、班组对塑料厂规定的核心设备(A类设备)运行电动机状态每天监测1次,将监测数据记录到《特护设备检查记录表》中。
2.2、班组对塑料厂规定的《设备离线监测与预计划检修管理平台》内的运行电动机每周一监测、检查1次,将测量数据上报供电车间,装置技术员将监测数据录入到《离线监测与预计划检修》管理系统中。
2.3、班组对塑料厂规定的重点设备(B类设备)运行电动机每周监测、检查2次,将监测数据记录到《电动机状态监测检查记录》中。
2.4、班组对塑料厂规定的常规设备(C类设备)运行电动机每周监测、检查1次,将监测数据记录到《电动机状态监测检查记录》中。
2.5、技术员每周对辖区范围内的A/B类、离线设备等电动机及《电动机状态监测检查记录》数据进行核对、检查1次,每月对辖区范围内的常规设备(C类设备)运行电动机及《电动机状态监测检查记录》数据进行核对、检查1次,检查岗位测量各种数据的准确性,将检查和监测情况记录到技术员日常检查记录表中,发现数据错误等按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3、电动机检查内容及标准
3.1、电动机检查内容:电动机零部件是否齐全;电动机通风情况是否良好;电动机接线盒外部检查是否损坏;电动机是否符合防爆和防护要求。
3.2、电动机完好标准:端盖螺栓、接线盒螺栓、地脚螺栓齐全,牢固;风扇罩螺栓齐全、牢固、风路畅通;接地线齐全、完好、连接可靠;吊环、油嘴齐全,牢固。
4、电动机状态监测要求
4.1、班组人员要按监测周期要求按时进行监测工作。
4.2、班组人员在监测中要认真测量,按时填写状态监测记录及数据,杜绝假记录、假数据等违规现象。
4.3、班组班长、班组技术员为班组电动机状态监测负责人,监督、落实班组人员工作分工,对班组记录及数据负责。
5、车间设置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电动机状态监测及检查、落实工作。
6、岗位人员对电动机状态监测及检查时,应确保人员安全和电气设备安全,备用电动机处于完好状态,员工监测时应注意设备运行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7、电动机状态监测及检查应两人在一起进行,当班值班长和一操作不能同时离开值班岗位对电动机状态监测及检查。
8、岗位人员在电动机状态监测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异常情况记入《交接班日志》和《设备缺陷记录》中,及时将情况汇报班长,由班长安排进行确认并汇报车间。电动机振动等指标上升趋势明显,但未超过允许值,不需要检修的,班组要对运行存在异常的电动机缩短周期进行状态监测。
9、对于生产车间反映的电动机异常问题,岗位人员、班长、技术员等要及时到现场进行监测、确认,根据监测结果确认检修或运行,填写到《交接班日志》内并汇报车间。
10、如果发现异常问题确实存在,由于工艺原因不能停车检修的,班组要对存在问题的电动机进行特护管理,每班次监测一次,或按车间临时要求进行监护,将监护数据记录到《交接班日志》内,直至电动机恢复完好。
11、车间技术员对班组上报有问题的电动机进行核实,如确认电动机需要检修,及时联系生产车间技术人员。落实检修时间,办理工作票进行检修。如继续运行可能会导致电动机损坏的,联系工艺停车处理,并上报机动科。
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中心是实现电能的交换,最终完成电能使用价值,并获得利润。
电力营销的核心是:电力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电能和满意的各种服务;电力企业必须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及时对营销策略做出正确的调整;电力企业应该而且只能在消费者的满足中实现自己的各项目标;电力企业要用最少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将电能送达消费者手中。
随着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的不断竣工,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已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满足客户用电需求,如何实现和增加售电量的目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责考核机制,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社会形象,有利于赢得用电客户的信任,有利于用电市场的开拓。在注重故障抢修的同时,更应科学安排停电检修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检修对电能销售和市场开拓的影响,计划检修应与大型用电客户的设备检修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应积极开展带电检修业务,随时随地保证电网的供电能力,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1 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凸出问题
(1)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不准确。电力企业的行业作风问题依然存在,缺少自主的价格调整手段,国家对电价控制过死,造成电力企业无权对电价作相应的调整,供电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其中民用电价格可以保持稳定,商业用电价格可以根据市场、季节等因素作适当的浮动和调节。
(2)生产企业的市场疲软与电力市场的恶性循环。一些企业尤其是生产企业开工不足,许多企业产品积压,影响到用电量的增长,也加剧了电费拖欠,而欠费停电措施则造成两败俱伤。对欠费客户采取限电或停电措施,是供电企业目前用于追收电费的主要方式。该方式对产品无销路、濒临破产的企业无疑是加速其破产,使欠账成为死账。限电、停电的结果造成售电量的剧减。对企业拖欠电费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收,是供电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难题。
(3)商业化运营与法制化管理的矛盾。电力企业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4)电力营销的发展与人才供求矛盾。电力营销的成功运营必须有高素质的团队,电力企业应针对目前人员素质现状,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职工参加自修、函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同时,要着重加强对营销服务人员的挑选、培训、激励和考核,形成一支高素质营销队伍,把市场营销工作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要在营销实践中加大考核力度,不断选拔优秀的营销服务人员走上领导岗位。
2 解决电力市场营销所面临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以市场为导向健全电力营销管理体制。以市场为导向健全电力营销管理体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营销管理系统。其中民用电的服务态度应大力加强,同时增加用电安全只是宣传,树立电力营销的良好形象;商业用电要做好监督工作,对于商业用电大户,要及时访问企业经营状况,必要时可通过政府法令加强对商业用电的监管力度,根据市场调整电价。在此过程中应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健全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定期进行用电咨询与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
(2)以环保、清洁、安全、高效树立电能新形象。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以此为契机作为能源市场的切入口,在宣传和推广上打出环保能源的品牌,并成为形象设计的主要特点。
(3)完善电力营销所需的技术支撑系统。完善电网支撑,在电力营销中,电网是基础,完善电网,并对电网的建设提供所必须的研发支持;提高营销信息自动采集水平,要实现对营销的及时分析,增强电力营销方向的准确判断,实现营销信息的自动采集、分析、统计等功能;建立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目前的售电方式虽已经部分实现计算机管理,但是仍没有形成网络化,可以考虑与互联网、网上银行实现对接,适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