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品质标语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5:58: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品质标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品质标语

篇(1)

2、优质精神,上下一心。

3、坚持守则,实践优质。

4、落实一项措施,胜过十句口号。

5、21世纪是质量世纪。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创造世界级质量的产品而不懈努力。

6、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修改。

7、质量意识加强早,明天一定会更好。

8、设计合理的品质,为品保之第一步。

9、事事有程序,人人守程序。

10、产品质量好,全靠工作质量保。

11、实施成果要展现,持之以恒是关键。

12、深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13、整理做的好,生产管制难不倒。

14、预防为主,未雨绸缪,工序把关,避免错检。

15、改善提高,永无止境。

16、遵守作业标准是作业人员的本分。

17、整洁有序有品质的保证。

18、全员参与,持这以恒。

19、质检好比守门员,把关职能记周全。

20、居安思危,提高责任感,坚持不懈抓产品质量。

21、持续改进,企业发展的永动机。

22、质量上,成本降,占领市场有希望。

23、加强质量意识,端正质量态度,规范质量行为,树立质量风气。

24、人人把好质量关,经济改入能翻番。

25、提高品质,降低成本,首先要遵守作业标准。

26、每项操作求质量,产品质量有保障。

27、整理有心做彻底,处处整齐好管理。

28、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29、人人有专职,工作有程序,检查有标准,做好留证据。

30、精益求精,有条不紊,以诚相待。

31、确立标准是品质管制的第一步。

32、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33、力臻完善,永不摆休。

34、同心协力,提高品质。

35、把握全程,注重根据,致力改进。

36、得过且过,品质不妥。

37、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38、品质管制人人做,优良品质有把握。

39、努力推行QCC,工作不会苦兮兮。

40、一尘不染,才能永保健康;一丝不敬,方能精品纷呈。

41、品质观念把握好,成品出货不苦恼。

42、5S不是“全员参加”,而是“全员实行”。

43、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工夫。

44、工作是要“做好”而不是“做了”

45、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品。

46、马虎是追求品质最大的障碍。

47、作业不正确,顾客受连累。

48、以精立业,以质取胜。

49、讲求实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质,增创效益。

50、抓好产品质量,必须从我做起。

51、只怕不改善,不怕改善少。

52、力求一次做好,争取最大效益。

53、追根究底,消除不良因素。

54、加强现场工序管理,严谨过程因素控制。

55、质量靠大家,情系你我他。

56、自主检验做得好,生产顺畅不得了。

57、有效推行品管,必须全员参与。

58、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

59、马虎大意,不良品就会从手中流走。

60、品质加效率,大家齐努力。

61、杜绝一切不合格是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62、要想行的通,练好质量功。

63、节约应从点滴做起。

64、要求要明确,执行要坚决。

65、时时讲质量,树立生命观。

66、现场管理好,产品质量高。

67、产品原料不放松,后道工序才轻松。

68、你思考,我动脑,改善问题难不倒。

69、质量来自精心操作。

70、注重品质,由小做起。

71、如果你知道怎样去控制,你就能控制一切。

72、产品的次能鉴别,问题产生能解决。

73、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74、检验记录要可靠,统计分析才有效。

75、工序质量控制点,产品质量生命线。

76、齐心协力,共创优质境界。

77、包装是产品质量的最终保障。

78、质量放松,劳而无功。

79、老问题,小地方,常是品质致使伤。

80、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减轻。

81、创造舒适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82、爱惜原料一点一滴,讲究质量一丝一缕。

83、改进点点滴滴,品质步步升级。

84、人人品管做的好,顾客抱怨自然少。

85、强化班组建设,将不良品消灭在本工序。

86、进料检查照标准,产品品质必然稳。

87、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有最好的质量和最大的效益。

88、提高质量,从我做起。

89、认真细致,高效低耗,追求完美,顾客满意。

90、清扫给油照基准,质量安全皆顾到。

91、客户想到的我们要做到,客户没想到的我们要想到。

92、树立自我信心,把握各工段流程;消灭疵点起因,管理操作是关键。

93、生产再忙,莫忘质量。

94、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95、没有措施的管理是空谈的管理,没有检查和计划的管理是空洞的管理。

96、常动石头不长苔,频思头脑不钝呆。

97、要想效益好,就要质量高。

98、质量做的好,错漏自然少。

99、我的岗位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吗?

100、无严师,没高徒;不严格把关,难出公有制产品。

101、若要产品好,个人品质要提高。

102、作业标准合理化,品质保证国际化。

103、检查百次不如处置一次。

104、一人疏忽百人忙,人人品管少麻烦。

105、提供一流的服务,让顾客完全满意。

106、百名空言不如一个行动。

107、用户是上帝,下道工序就是用户。

108、作业精神,第一次做对,次次都做对。

109、处处讲质量,贯彻生产线。

110、质量在我心中,标准在我脑中,工艺在我手中。

111、合理搬运周转,爱惜劳动成果。

112、内审攻难点,整改抓关键。

113、同心协力创佳绩,敬业乐群齐参与。

114、眼到、手到、心到、一个不良也逃不掉。

115、要把质量保,管理不能少;要想质量高,管理要更好。

116、正常的加以保持,异常的予以纠正。

117、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善品质。

118、整理整顿精神好,品质检点状况好。

119、一丝之差,优劣分家。

120、强化服务意识,顾客才会再来。

篇(2)

2、品质你我做得好,顾客留住不会跑。

3、原始记录要可靠,统计分析才有效。

4、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5、做好产品包装工作,保障产品最终质量。

6、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

7、内部审核定期做,系统维持不会错。

8、品质标语:我们的承诺:不做不良品。

9、顾客反馈勤分析,品质改善有主意。

10、贯彻ISO系列标准,树立企业新形象。

1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素质,保证生产产品质量。

12、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13、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

14、作业标准能遵守,品质效率不用愁。

15、每天自我检讨,品质自然更好。

16、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17、你思考,我思考,品质提升难不倒。

篇(3)

2、处处讲质量,贯彻生产线。

3、得到顾客的满意和喜欢,就是好品质。

4、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修改。

5、整理整顿做得好,生产管制难不倒。

6、质量意识加强早,明天一定会更好。

7、追根究底,消除不良因素。

8、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命要职工来爱护。

9、遵守百次不如处置一次。

10、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11、平日精耕细作,来时五谷丰登。

12、小事能确保完美,而完美无小事。

13、每项振作求质量,产品质量有保障。

14、用户是上帝,下道貌岸然工序就是用户。

15、做工作就是要把所做的工作让自己满意,而不是“做了”。

16、加强质量意识,端正质量态度,规范质量行为,树立质量风气。

17、创造世界级质量的产品而不懈努力。

18、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

19、我的岗位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吗?

20、品质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是员工生活的保障。

21、当价格被遗忘后,质量还将永存。

22、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3、用对自我的永远不满意,来换取顾客的永远满意。

24、质量放松,劳而无功。

25、质量意识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

26、人人有专职,工人有程序,检查有标准,做好留证据。

27、企业要兴旺,质量是保证。

28、包装是产品质量的最终保障。

29、全员用心做得好,企业提升跟着跑。

30、树立自我信心,把握各工段流程;消灭疵点起因,管理操作是关键。

31、“上帝”在您心里,质量在您手中。

32、百句空言不如一个行动。

33、提供一流的服务,树立一流的品质意识。

34、抓好产品质量,必须从我做起。

35、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是员工的成果和自豪。

36、事事有程序,人人守程序。

37、各自做好本职工作,就生产出好产品。

38、企业的兴旺,就要从我做起。

39、以放心、称心、舒心为出发点,向社会推出“零风险”服务。

40、严师出高徒,精工出细活。

41、产品质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42、创名牌、夺优质,全厂员工齐努力。

43、质量靠大家,情系你我他。

44、工厂好似常表藤,产品犹如藤上;好才能卖好价,工厂效益全靠它。

45、多流一把汗多操一分心,多创一批优质产品。

46、质量第一,从我做起。

47、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篇(4)

2、情系”三农”,绿色消费。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

4、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5、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你和我。

6、消费绿色食品,体现健康人生。

7、全面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增强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

8、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

9、依法行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1、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

12、齐心协力抓农产品质量,真心实意保消费者健康。

13、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4、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5、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6、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

17、科学用药,合理施肥。

18、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健康。

19、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源。

20、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21、以人为本,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22、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之基,放心消费是农民赢利之本

23、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名牌农产品。

24、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加快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

25、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6、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7、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满足消费者优质安全需求。

28、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29、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0、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促进”三农”发展。

31、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32、加强投入品监督管理,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3、农药残留超标蔬菜,一律不得采收上市。

34、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食品安全。

35、关爱生命,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

36、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37、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38、加强农产品标识管理,保障生产者合法利益。

39、实行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者安全。

40、食用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

41、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

42、农业发展路千条,质量安全第一条。

4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4、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健康。

45、建立放心菜专销区,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46、加强农药残留检测,杜绝超标蔬菜入市。

47、放心食品,从源头抓起。

48、坚决打击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行为。

49、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之基,放心消费是农民赢利之本。

50、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5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质量。

5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53、加大监管力度生产合格农产品。

5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55、加强投入品监督管理,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创争国家农产品安全县。

56、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5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58、人人参与,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59、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60、加强农业执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61、加快建立市场准入制,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

62、情系"三农",绿色消费。

篇(5)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B

一、 问题的提出

品牌是一个名称、标记、象征或设计符号,也可以是它们的联合体,目的在于确定一个消费者或一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将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分开来(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1960)。品牌与消费者联系紧密,品牌价值基于顾客的认知,离开了顾客认可的品牌将没有价值可言(Keller,1993)。因此,优秀品牌既是公司的市场承诺,也是消费者公认的结果,其价值中包含消费者的品牌信任,所以,品牌是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性契约(陆娟,2003)。

我国虽然是世界农产品生产大国,但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刚刚起步,多数农产品品牌因为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营销组织力量薄弱等原因仅处于标示层次,真正有知名度和价值的品牌不多(张司飞,2008)。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又由于农产品具有质量的信任品特征,在表象特征区别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主要依靠价格标示和经验进行农产品选择,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信任不足。

近年来我国知名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加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不信任。在品牌信任度较低的农产品市场上,由于外部冲击(如知名农产品品牌安全事件)带来的感知风险压力,往往会使消费者出现心理波动,出现恐慌、逃避、悲观、逆反和破坏等情绪(青平,2006)。上述情绪因“晕轮效应”放大,造成消费者对农产品和农产品品牌的普遍信任不足、购买减少。农产品品牌逐渐丧失了向市场释放质量信号的作用,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变得更加严重,市场效率低下。在此情况下如何提振消费者对农产品行业整体的信任,如何使合格的农产品品牌少受行业整体状况影响,继续得到消费者信任成为各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三方质量标志特别是有公信力质量标志参与成为众多学者共同认可的观点,对于农产品行业,名优标志和认证标志的作用被更多地关注和寄予期望。

二、 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农产品质量信息

20世纪70年代,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等著名学者针对影响市场运行的“不对称信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此信息经济学研究蓬勃兴起。尼尔逊(Nelson, 1970)、达比和卡尼(Darby and Karni,1973)等学者在此基础上按照产品质量信息的可获得性把产品可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农产品质量实际上相当于搜寻品特性、经验品特性和信任品特性的综合(王秀清,2002)。农产品市场机制在调节农产品三种不同类别的质量特性传导信号时存在巨大的差异。农产品质量的搜寻品特征信号在农产品市场上传递顺畅,不会发生市场失灵;农产品质量的经验品特性和信任品特性则面临信号匮乏难题。由以上原因造成的信号传递不畅和信号不易被消费者甄别常常引发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信任品特征方面。在农产品市场上,厂商提供的产品和价格最终是否被消费者接受是建立在消费者对相关信息判断的基础上,但由于农产品质量的信任品特征且消费者所进行购买活动大多是非专家型购买,消费者实际消费前乃至消费以后都无法判断其质量状况,其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较为严重。

为使消费者获得更多农产品信息,区分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者效仿其他领域的生产者通过注册品牌、推广品牌向市场传递产品质量信号,期望改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但是,实际操作中却未达到理想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经验不足,大多数品牌只停留在标示层次,缺乏真正有知名度和价值的品牌可以让消费者信任并加以选择造成的。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又加剧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不信任,进而造成消费者对农产品和农产品品牌的普遍信任不足,购买减少。农产品品牌逐渐丧失了向市场释放质量信号的作用,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变得较为严重。

(二)线索利用理论和农产品质量标志

Dawar和Parker(1994)认为,面对功能与质量都不确定的各种产品,消费者没有时间,也没有完全信息和足够的能力去比较产品类别中的多个竞争品牌,只能利用一定的启发式线索(heuristics cue)作为度量产品质量的工具。消费者评价品牌过程恰恰主要是围绕信息的搜集、获取、储存、提取、评价、比较和选择等活动展开。受制于信息不对称限制的消费者,在品牌不能被较好依赖的情况下,消费者又必须作出品牌决策时,就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那些具有替代指示作用的外部线索,比如质量标志等。

农产品质量优劣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消费者重视程度很高。但由于农产品质量的经验品和信任品特征存在,使得消费者面临较大的信息劣势,消费者会采取较多的措施改善这种信息不对称状态,减少感知风险,增加购买决策信心,消费者最直接的方法是积极搜集相关信息。由于农产品单价较低,占日常消费支出总额比重较小,消费者难于安排较多的精力和成本进行信息搜集工作。消费者倾向于利用外部线索解决信息搜集工作,这正是质量标志的一个契机。在特定情况如发生品牌信任危机时或品牌不能作为克服信息不对称的质量信号使用时,质量标志能够更好的发挥线索作用。

质量标志这一外部线索在消除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具有有效性。农产品质量标志实质是将政府授权信用、质量评价机构的市场信用叠加到接受产品评价的企业品牌上,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首先,农产品质量标志建立了中介信用系统。质量评价机构通过将自身无形资产(信用)做抵押,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建立信用中介,使消费者通过信任中介机构或质量标志最终信任农产品质量和相关生产者。其次,农产品质量标志可以节约市场中信息传输成本。即把消费者识别质量信息的个体行为转变为相关机构鉴定质量信息的单位行为,把独立、复杂的农产品质量信息转变为易于识别的质量标志的信息整合行为(王晓霞,2005)。

我国有较长期的产品评优传统,历史上获得国家优质产品称号的农产品也较多,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志主要有名优标志和认证标志两种。目前,农产品名优标志主要是“中国名牌”标志。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中国名牌”属于质量标志。农产品质量标志更多的是认证标志,认证是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农产品认证是认证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农产品认证的对象是农业生产过程及其所生产的初级农产品或粗加工产品,揭示的是农产品在生产、贮藏、加工甚至流通过程中全过程链的“私有信息”。我国农产品认证主要有以下类别:(1)强制产品认证: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2)自愿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转基因认证、种子认证、饲料产品认证等。(3)自愿体系认证: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点(HACCP)认证, 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等。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逐步形成了“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工作格局。2010年,我国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达到10种,共颁发各类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71 372张。

(三)品牌信任

Lau和Lee (1999)定义品牌信任为在面临风险的情况下,消费者依靠某品牌的意愿。Chaudhuri和Holbrook(2001,2002)的两篇文章中认为品牌信任是消费者依靠品牌的能力完成其所陈述的功能的意愿。而Delgado-Ballester(2003)等人定义品牌信任为消费者在面临风险的情况下,对品牌可靠性和倾向性的有信心的期望。其中Delgado-Ballester的定义得到营销学界的广泛认可。

品牌信任的多维度性已经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同(Hess,1995;Chaudhuri和Holbrook,2001),目前有代表性的存在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一维模型(Larzelare和Huston,1980)、值得信任度与专业能力二维模型(Erdem和Swait,1998;Delgado-Ballester和Munuera-Aleman,2003)和能力、善意与真诚三维模型(Chundhuri和Holbrook,2001)几种认知。我国学者袁登华(2008)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品牌信任应包含品牌品质信任、品牌善意信任和品牌能力信任。具体到农产品,笔者认为农产品品质体现的是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因此,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信任与对品牌履行承诺的能力信任可以合并为能力信任一个维度,由此形成以下假设:

H1:农产品品牌信任可以划分为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两个维度。

学者们还对品牌信任产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信任机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经验机制(Ali和Sue,1998)、计算机制(Doney和Cannon,1997)和转移机制(Strub和Priest,1976;Doney和Canon,1998)。转移机制是指施信方以第三方对受信方的信任作为受信方是否可信的基础。这表明信任可以由施信方所信任的证据源转移而来,即信任的延伸模式(Strub和Priest,1976;Doney和Canon,1998)。质量标志对于消费者和农产品品牌属于第三方信息,也是消费者验证农产品品牌是否可信的参考,根据品牌信任的转移机制,我们进行如下假设:

H2:消费者对质量标志的信任正向影响农产品品牌信任。

H2a:消费者对质量标志的信任正向影响农产品品牌能力信任。

H2b:消费者对质量标志的信任正向影响农产品品牌善意信任。

经验表明农产品品牌在增加质量标志之前越受欢迎,消费者对增加质量标志后的品牌的评价就越高。消费者对原农产品品牌的消费经验和满意度,能够促进消费者建立对获得质量标志的品牌的信任,即消费者对原农品品牌信任能够“过渡到”消费者对认证后品牌的信任。为验证上述判断,现提出如下假设:

H3:原农产品品牌信任正向影响增加质量标志的农产品品牌信任。

H3a: 原农产品品牌能力信任正向影响增加质量标志的农产品品牌能力信任。

H3b:原农产品品牌善意信任正向影响增加质量标志的农产品品牌善意信任。

三、刺激物选择和问卷设计

(一)刺激物的筛选

为了更好地观察质量标志影响农产品品牌信任的方式和力度,本研究拟选择一个不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和一个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分别与认证标志和名优标志两种质量标志进行2X2模式的实验组合。查阅有关农产品信任方面的实证研究,国内学者们常用的刺激物主要有水果、蔬菜、大米、猪肉、食用油、茶叶、牛奶等。从产品的品牌化和知名品牌的数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当前国内这六种农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较为成功的是牛奶产品,国内的知名品牌有三元、蒙牛、光明等,同时也是普通消费者的日常必需品。因此,调研选择牛奶作为刺激物。选择虚拟品牌“新草原”作为不知名的牛奶品牌,选择“三元”作为知名牛奶品牌。

在选择质量标志方面也是从认证标志和名优标志两个方面进行选择,国内现有的认证标志主要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及地理标志等。前三种标志都是针对食品和农产品的安全和营养进行质量,其中绿色食品标志以时间较早(1990年),质量标准较高成为消费者较熟悉的认证标志。因此,本研究将选择绿色食品标志作为质量标志中的认证标志选择;名优标志方面我们选择“中国名牌”作为质量标志。重点考察不同的质量标志对于不同知名度农产品品牌信任形成的影响。

(二)问卷设计

研究中设计的各个变量的测量量表绝大部分源自现有研究,并针对本次研究的具体情况稍作改动。对潜变量的测量均采用李克特七分量表,人口统计特征的测量采用定类量表。有关潜变量的测量指标具体说明如下:

增加质量标志前农产品品牌信任及增加质量标志后农产品品牌信任均采用相同量表,题项设计参考袁登华(2007)提出的信任量表,包含“品质可靠,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始终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反应”等6个题项。对质量标志的信任测量,参考金玉芳(2005)对化妆品行业品牌信任实证研究中应用的信任量表,选择“放心/不放心”、“可靠/不可靠”、“信任/不信任”三个题项。问卷依次测量消费者对未增加信号的农产品品牌信任、消费者对质量标志的信任度、消费者对增加质量标志后的品牌信任等内容。问卷结尾要求被访者提供简单的个人资料等人口统计特征信息。

四、调研和数据分析

(一)预调研和正式调研

经过小范围的预调研,检验各变量量表的信度并优化部分测量题项后,正式调研于2011年10月6日至15日在北京市某大型超市通过拦截顾客填列问卷完成。问卷共发放360份问卷,回收333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99份,有效问卷率达89.79%。

299个有效样本各项特征分布情况见表1,从人口统计特征来看,这些样本能够反映出北京市牛奶购买人群的基本特征,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二)数据分析

1.数据质量分析。预调研后曾对各变量的量表进行了项目-总体相关系数分析、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效度检验。对于正式调研回收的数据,笔者仍将采用类似分析方法,对正式调研问卷中所有测量题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验证数据质量。

(1)项目-总体相关系数分析。项目-总体相关系数是用来检验是否每一个题项与其代表的指标相关,以及这种相关性是否具有理论意义(Concecptual sense)。统计结果显示,题项的项目-总体相关系数均大于0.35,预调研问卷进行正式调研是合适的,题项可靠性与预调研结论相一致(见表2)。

(2)信度分析。利用SPSS软件计算可靠性系数(Cronbach’s Alpha)来检验正式调研量表的信度。结果显示:品牌信任、质量标志两个变量量表的信度依次为0.91和0.93,都超过了0.70的临界值,表明所采用的测量题项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见表3)。

(3)数据效度分析。数据效度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构效度又分为汇聚效度和区分效度。问卷中采用的所有量表都是在参考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研究生以及相关消费者的意见归纳并经多次讨论和修改形成,问卷进行了预测试,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分别检验品牌信任、质量标志信任变量量表的结构效度。鉴于对品牌信任在增加质量标志前后采用同一量表进行了两次测量,所以笔者对两次结果进行了加总平均作为变量综合值。分析得出KMO值达0.802,Bartlette检验得出卡方值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使在每个因子上具有较高载荷的变量个数最小化。两个变量的9个测量题项共生成3个因子,共解释79%的方差,证明量表具有较高的汇聚效度。此外,各测量项目在各维度下的载荷均超过0.70且没有出现显著的交叉负载,说明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见表4)。

2.品牌信任的维度检验。同以上分析,对品牌信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以增加质量标志前/后品牌信任作为研究对象,得出KMO值分别为0.835/0.860,Bartlette检验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结果显示品牌信任两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分别为73.40%/78.43%。根据测量题项在各因子上的分布情况(表5)可以看出,这两个因子分别对应理论模型中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两个维度,与预期结论一致,假设H1得到验证。

3.质量标志对品牌信任的影响效应分析。采用配对样本分析方法计算每个样本对增加质量标志的品牌信任与增加质量标志之前的品牌信任之间的差值。通过t值检验差值的均数是否为0,从而得知消费者在增加质量标志时能否增加农产品品牌信任,确认增加质量标志前后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信任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由表6中数据可知,消费者对增加质量标志后的品牌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较之其对未增加质量标志的信任分别平均高出0.512和0.334,且t值均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这说明质量标志对农产品品牌信任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假设H2成立。

4.品牌信任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增加质量标志农产品品牌能力/善意信任为因变量,增加质量标志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能力/善意信任以及消费者对质量标志的信任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品牌信任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上述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超高0.4的临界值,说明模型的解释力较高。由自变量回归系数的大小和显著性可知:消费者对增加质量标志农产品品牌能力/善意信任与质量标志的信任呈正相关,假设H2成立;消费者对增加质量标志农产品品牌的能力/善意信任与其对原品牌的能力/善意信任呈正相关,假设H3成立(回归结果见表7)。

5.不同质量标志对品牌信任影响作用的比较分析。本文以不同知名度的牛奶品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与绿色食品标志和中国名牌进行2X2配对组合,在品牌信任形成效应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比分析这四种模式对品牌信任的影响作用,以明确究竟何种模式能够最有效地促进消费者品牌信任的形成。采用配对样本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四种模式下,每个样本在增加质量标志后农产品品牌信任评价与其增加质量标志前信任平均值之间的差值。通过对比差值大小及其显著性来判断哪种模式对于品牌信任的提升作用的高低。与前文的数据分析类似,此处仍将品牌信任细分为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两个维度进行对比,从而能够得知在各自的模式下,绿色标志和中国名牌标志对不同知名度品牌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的影响作用是否存在差异。

如表8中数据所示,增加中国名牌标志后,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能力信任评价高出对原品牌的能力信任评价0.523,略高于增加绿色认证标志带给品牌能力信任评价变化的0.507,且两者均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增加中国名牌标志后,消费者对非知名农产品品牌的能力信任评价高出对原品牌的能力信任0.711,对能力信任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在四组实验中最突出,但其对知名品牌能力信任提升作用较小且不显著;增加绿色认证标志后,消费者对知名和非知名农产品品牌的能力信任评价分别高出对原品牌的能力信任0.494和0.520。

表9结果显示增加中国名牌标志后,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善意信任评价高出对原品牌的善意信任评价0.333,与增加绿色认证标志带给品牌善意信任评价变化的0.334持平,且两者均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增加中国名牌标志后,消费者对非知名农产品品牌的善意信任评价高出对原品牌的善意信任0.378,对善意信任的提升作用较明显,但其对知名品牌善意信任提升作用较小且不显著;增加绿色认证标志后,消费者对知名和非知名农产品品牌的善意信任评价分别高出对原品牌的善意信任0.365和0.303。

6. 质量标志对不同知名度农产品品牌信任影响比较分析。同上述分析,为考察质量标志对不同知名度农产品品牌信任的影响差异,本文刺激物选择了两种不同知名度的牛奶品牌“新草原”和“三元”,分别与绿色认证和中国名牌标志进行组合,对比分析质量标志对哪种农产品品牌信任的影响更大。

如表10中数据所示,当与不知名品牌组合时,消费者在增加质量标志情况下对农产品品牌的能力信任高出其对原品牌的能力信任0.603,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高于质量标志带给知名农产品品牌能力信任评价变化的0.388。

如表11中数据所示,当与不知名品牌组合时,消费者在增加质量标志情况下对农产品品牌的善意信任高出其对原品牌的善意信任0.335,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略高于质量标志带给知名农产品品牌能力信任评价变化的0.333。此外,我们注意到,不论是何种模式,质量标志对能力信任的提升作用都大于对善意信任的提升作用。

五、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

(一)研究结论

首先,质量标志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信任。相对于知名品牌,质量标志对不知名农产品品牌信任提升更为明显。不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可以通过申请认证标志或参加名优标志认定来改善消费者对其的态度和评价,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质量标志或名优标志作为外部信息,可以为消费者判断原品牌的品质、实力以及对消费者的善意提供参考。相对而言,质量标志对于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作用不明显,这可能与消费者感觉质量标志对知名农产品品牌属于“锦上添花”效应有关。

其次,质量标志对能力信任的提升作用大于善意信任。由此可以看出在消费者眼中,认证标志或名优标志等第三方信息源更多地是证明了品牌农产品品质和能力表现。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诚信”的形象,不能完全依赖政府部门、相关质量机构及其他商业合作伙伴的支持,企业必须以切实为消费者服务,以消费者利益为行动导向,严格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因企业的经济利益损害社会和消费者的利益。当发生农产品安全问题时,优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应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最后,中国名牌标志和绿色认证标志为代表的不同种类质量标志对农产品品牌评价各有侧重,总体来说,两者都对消费者产生重要影响。调查过程中反映出消费者对中国名牌标志较好的熟悉度并认可其综合性较强,这在中国名牌标注对于非知名农产品品牌信任的作用中可以看到。此外,绿色认证对于知名品牌信任的提升明显,也反映了消费者对于专项认证质量标志的认可。政府有关部门应做好认证标志和名优认定等指导工作,向市场提供以政府背景担保的质量标志,使消费者据此甄别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和农产品品牌,树立市场信任环境。此外,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质量标志知识宣传,因为消费者对质量标志和相关知识的熟悉度越高,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的提升越显著。

(二)研究局限性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认识到本次研究的一些局限。首先,为了更清晰地研究质量标志对于农产品品牌信任的影响,本文没有引入其他调节变量,如顾客感知风险、品牌和认证标识熟悉度和消费者特征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本文实证分析结论的全面性造成一些影响。引入调节变量条件下观察质量标志对品牌信任的影响可作为今后研究的方向。其次,本文虽选择有代表性的农产品质量标志“绿色认证”和“中国名牌”标志作为研究对象,但以上标志只是众多农产品质量标志的有限代表,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尝试其他质量标志,以便了解整体质量标志认证体系对农产品品牌信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KELLER,KEVIN LANE.Conceptualizing,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J].Journal of Marketing,1993,57(1):1-22.

[2] 陆娟.品牌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启示[J].财贸研究, 2003,5(1): 114-116.

[3] 张司飞.中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现状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21(3):341-343.

[4] 青平.消费者绿色蔬菜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6(1):73-78.

[5] GEORGE A. AKERLOF.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0,84( 3 ):488-500.

[6] 王晓霞.我国农产品认证制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6,3(1):31-34.

[7] 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省略/cnca/spncp/sy/tzgg/11/497983.shtml.

[8] DELGADO-BALLESTER, ELENA & MUNUERA-ALEMAN.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brand trust scal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2003,45(1):35-53.

[9] ERDEM, TULIN & SWAIT, JOFFRE .Brand equity as a signaling phenomenon[J].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1998,7(2):131-157.

[10]CHAUDHURI, ARJUN & HOLBROOK, MORRIS B. The chain of effects from brand trust and brand affect to brand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brand loyalty[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1,65(1):81-93.

[11]袁登华,罗嗣明,李游.品牌信任结构及其测量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7,3(1):81-86.

篇(6)

 

关键词:印染织物;服装;产品标准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具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到服装,前后衔接,协调发展。这条产业链中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终端的服装,一是决定大部分内在质量的印染织物,这两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会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我国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分别属于不同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面对中国繁多的纺织产品标准、消费者和生产企业要求,产品标准应该更合理和严谨,希望供应链上下游的标准更协调一致,国家质量监督抽查更加规范和严格。相比之下,现行的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的差异明显,有些已影响了整体产品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有必要对这些标准差异予以分析。

 

1 织物产品标准

我国现行的印染织物产品标准比较齐全,近几年,标准正在逐步实现由生产指导型标准向生产、贸易复合型标准的转变。印染织物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服装和家纺,织物产品标准通常是根据服装和家纺产品的需求,结合织物成分和加工特点来确定标准的考核项目和指标。

 

以我国目前现行主要的20个印染机织物产品标准为例,各个标准全部考核的项目有色差、纬斜、纱支密度、断裂强力、水洗尺寸变化率5项,其他的主要考核项目及所涉及的标准数量为: 色牢度19个、纤维含量10个、撕破强力10个、拉伸弹性1个、脱缝强力1个(表1)。

 

色牢度是印染织物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20个印染产品标准中仅有色织牛仔布一个标准不考核色牢度。这些标准主要涉及了8种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19个)、耐摩擦色牢度(19个)、耐光色牢度(18个)、耐汗渍色牢度(15个)、耐热压色牢度(12个)、耐熨烫色牢度(4个)、耐刷洗色牢度(1个)、耐水色牢度(1个)。耐皂洗、耐摩擦、耐光、耐汗渍和耐水色牢度与服装产品色牢度考核项目一致,与服装标准的一致程度约为63%,为服装色牢度指标的考核提供了基本保障。耐热压、耐熨烫和耐刷洗色牢度则是服装标准基本不涉及的考核项目,是否继续保留这些印染织物色牢度考核,值得商榷。值得注意的是,fz/t 14007棉涤混纺印染布标准,对色牢度的技术要求仍采用按染料品种分类考核的方法(表2),已不适应现在的服装产品要求,亟须修订。

 

纤维成分是近几年我国重点监控的质量指标,从印染织物标准可知,混纺织物标准大多考核纤维成分,部分棉混纺印染布标准和单一组分纤维印染织物标准不考核纤维成分(表1)。尤其是,gb/t 5326、fz/t 14007所涉及的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和棉涤混纺印染布,是纺织服装行业的主流产品,以此为原料生产的服装面广量大,纤维成分不容忽视。严格地讲,不考核纤维成分是不符合gb 5296.4强制标准要求的,也是导致我国纺织服装市场纤维成分问题突出的原因之一。

 

个别印染织物标准还存在与fz/t 01053不一致的现象,如fz/t 14010—2006《普梳涤与棉混纺印染布》标准中对纤维成分的要求是,优等品和一等品执行fz/t 01053,二等品的纤维成分要求却是“低于一等品标准”,明显与国家强制标准gb 5296.4的要求相悖。相关标委会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将在日后修订中予以更正。

 

标准中所采用的测试方法非常重要,不能脱离测试方法来评价考核项目和指标。各印染织物标准中相应考核项目的测试方法基本统一,但也存在测试方法不一致的情况,如水洗尺寸变化率(水洗温度)、纤维含量、耐皂洗色牢度(纤维贴衬)等(表3)。

 

2 服装产品标准

从服装产品标准来看,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大致分为机织服装、针织服装、含毛服装、丝绸服装、麻服装五类,分别由不同的标委会承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我国印染企业生产的漂色花织物,主要被应用在机织服装,其产品标准涉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除gb 18401标准要求考核的项目外,机织服装产品标准考核的主要项目有:色牢度、成品洗后尺寸变化率、起毛起球、缝子纰裂、纤维成分、经纬纱向、色差7项,个别服装标准还考核洗涤干燥后外观、起皱级差,裤子考核后裆接缝强力等项目。

 

以17个常见机织服装标准为例(表4),考核项目和涉及的标准数量为:纤维含量17个、色牢度16个、缝子纰裂15个、水洗尺寸变化率14个、干洗尺寸变化率13个、起毛起球12个、裤裆后缝接缝强力8个、撕破强力8个、洗涤后外观8个、起皱级差4个。由此知,纤维含量、色牢度、缝子纰裂、尺寸变化率和起毛起球是普遍考核的项目。

 

服装色牢度考核项目和涉及的标准数量为:耐皂洗17个、耐摩擦17个(湿摩16个)、耐光14个、耐干洗12个、耐唾液5个。这表明,服装产品普遍考核的耐皂洗、耐干湿摩、耐光、耐干洗色牢度4个项目,成为gb 18401考核色牢度项目(耐水、耐酸碱汗渍、耐干摩、耐唾液色牢度)之外的有效补充。

 

从近几年的实际应用现状看,除了禁限用化学物质等安全性要求与国际市场有些差距外,我国现行服装常规考核项目基本满足了我国实际消费需求。

3 织物和服装产品标准的异同

3.1 考核项目的异同

比较常见的印染织物产品标准和服装产品标准,可以明显地看出两者的异同点。两者都考核纤维成分含量,服装是100%考核,织物则只有50%考核(表5)。

3.2 色牢度考核内容的异同

以色牢度为例,比较印染织物产品和服装产品标准异同(表6)。

3.3 测试方法的异同

印染织物产品和服装产品测试方法也有区别(表7)。

4 结论

4.1 我国现行的印染布标准与机织物服装标准有较高的契合度,印染布标准为服装产品提供了质量保障的良好基础条件。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4.2 服装产品标准普遍考核的项目应该纳入印染织物产品标准的考核项目,如起毛起球性能、耐干洗色牢度、缝子纰裂程度、洗涤后外观等;对测试方法有差异的项目,建议逐步尽可能地与服装标准一致,如水洗尺寸变化率(2a、4a、7a水洗方式,悬挂晾干和60 ℃烘箱干燥方式)、撕破强力(服装单舌法,织物摆锤法);部分印染织物标准考核项目可考虑替代或取消,如耐热压色牢度、耐熨烫色牢度、耐刷洗色牢度。

篇(7)

把握好产品的设计目标与指标,使设计者具有“明确”的目标及其“准确”的指标意识并能运用自如,对于工业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它除了关乎设计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决定着产品设计的成功与失败。关于产品设计的目标与指标,这个看似简单和老生常谈的问题,要真正把握好并能运用自如,其实并不容易。笔者留意到,许多学习工业设计的学生从入学到走上社会工作,一直都未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甚至有些学生更不情愿弄懂。这种状况不仅存在于学生中,而且还存在于许多专业教师中,甚至存在于许多制造企业中,包括一些赫赫有名的跨国企业。

所谓产品的设计目标,笔者是这样理解的:消费需求、市场定位及期望和效益。所谓产品的设计指标,笔者是这样理解的:满足该目标的各项实施条件,特别是性能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等。(见图1)

关于目标和指标,这里不妨打一个易懂的比喻:当某人想去饭店吃饭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为何要吃——或填饱肚子,或尝美食,或请客,或聚会,或其它原因,这就是目标。然后,他还要选择何种方式实现这个目标——花多少钱、何时吃、何地吃、几个人吃、吃什么、吃多少、如何去、吃多久……这就是指标。可见,一个有意的日常行为,都需要对其目标和指标进行策划。

1 把握好“明确”的设计目标的必要性

所谓 “明确”的设计目标——锁定真正的消费需求及其市场定位进行设计,才有可能实现市场的期望和效益,但“明确”的目标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目标确定了产品设计的主思路,包括产品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它们涉及到市场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宗教因素、民俗因素、教育因素、科技因素、军事因素等方方面面。目标的“明确”与否,关乎到产品在市场的成败,因此,设计师必须首先要搞清楚所设计的目标是什么。(见图1)

例如,东风本田的CRV多功能汽车从2007年以来连续几年在中国市场卖得很火,需求者须排队(少则1年)、加价(少则2万)才能到手,CRV汽车一时成为了买方市场。反观其它品牌的传统型汽车,又是提高配置又是打折又是赠送促销,却总是抢占不到CRV的市场份额,只能在场外瞪眼干焦急。CRV因一车难求而成为行业内的神话,何以至此,因为跨界的城市越野车(SUV)既有越野车的通过性又有轿车的舒适性,无论在市区还是在郊外均能“得体”地穿梭。其精准的设计定位锁定了一个很大的中国市场消费群的潜在需求(尤其是二次换车者的欲望)。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各品牌厂商纷纷推出旗下的SUV车型加入竞争行列,但市场似乎已被CRV先拔头筹了。该案例令人不得不佩服东风本田当年的独到市场眼光,而诧异于其它汽车公司的后知后觉。

把握好“明确”的产品设计目标其实并不容易,须运用多学科知识并经过深入详细的分析研究。笔者几年前设计开发的一款“创意设计桌”,经企业量产后专供大专院校艺术设计、美术绘画、工程制图等专业使用。乍看起来,该设计桌的消费对象应是学生,但几经碰壁后才发现购买的决策者并不是学生,而是学校的采购部门。所以该设计桌的首要满足对象是学校采购部门的需求,然后才是学生。因为学校采购部门通常更多是从管理、成本、维护等角度来考虑采购计划。所以后来我们把该设计桌的设计目标定位为:一桌等于多桌(课桌,绘画桌,设计桌,制图),达到一室等于多室(理论课室,专业课室,工作室,自修室)的效用。结果真是如此,许多学校就是冲着这个目标来采购的:一物多用,节省了场地、节省了经费、耐用容易维护。假如当初我们只是把设计定位简单的瞄准学生的需求,结果可能就要改写了。(见图2)

2 把握好“准确”的设计指标的必要性

所谓“准确”的设计指标——各项指标要恰到好处地满足目标的要求,“准确”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指标围绕着既定目标而制定,分别可以是:性能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性能指标又包括了功能、机能、结构、形态、色彩、使用、操作、安全、纵横环境、管理、回收等多个子指标;技术指标是关于满足性能指标的各种技术条件;经济指标则是关于投入与回报率,以及制约性能指标和技术指标的各种经济条件。性能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等互为作用、互为制约,共同为目标服务。

各项指标还可以划分为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还可以拆分为二级、三级指标……

设计指标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设计目标的实现。下面还是以“创意设计桌”的性能指标为例:

根据既定的设计目标,在当时市场的目标范围越大,越能有利快速进入市场。所以第一代推出的“创意设计桌”在性能上暂时不必细分专业需求,只需满足一般性的绘画和设计需求。

2.1 一级性能指标:a.桌面高度可调——可坐可站使用,适合阅读、书写、设计、绘图、绘画;b.桌板角度可调——0度至85度,适合阅读、书写、设计、绘图、绘画;c.可移动——适合室内外多种场合使用;d.可单体排列,可组合使用——适合多种课程需要;e.其它性能指标如:副桌、书架显示器架等,根据既定目标暂时不予考虑。(见图2)

2.2 二级性能指标以a为例: a-1桌面高度75cm-110cm,行程共35cm,随意升降;a-2即停即锁;a-3操作简便快捷;a-4省力;a-5升降保持垂直状态……

2.3 三级性能指标以a-1为例:a-1-1有级升降;a-1-2无级升降……

2.4 三级以下的性能指标也如此类推,并尽可能往下细分。

同样,b、c、d的各个性能指标也可如此类推进行细分,其中桌面在倾斜时如何防止纸笔等物滑落,也能推出多级指标;其中桌面板的横竖方向也能推出多级指标……

当以上各项指标罗列出来以后,还须根据既定的设计目标对指标进行科学的严格筛选,并在实验中反复检测,直至选择出较为“准确”的设计指标为止,“准确”度越高,越容易实现设计目标。有关指标的“准确”性,需要有客观的评估方式和科学的检测标准,由于受本文篇幅所限,相关内容将在另外的文章中阐述。

当排列好“明确”的设计目标和“准确”的设计指标以后,产品的基本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例如“创意设计桌”的设计概念描述如下:适合美术与设计专业等多种教学用途、适合多种教学环境、既节省投资又节省空间、销售价格与企业利润均可接受的设计桌。

值得让人深思的是,后来我们也开发过多款细分了专业的设计桌,但时至今日还是比不上之前“创意设计桌”的销售量。

如果我们运用目标与指标的方法来分析评价市场上的产品,将不难发现为何有些产品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而有些产品则是寸步难行甚至昙花一现,因为它们要么是目标定位不“明确”,要么是指标存在严重缺陷甚至糊涂了。据说,苹果电脑多年以前制定的产品目标和指标策略,几乎使其倒闭关门。这些缺失同样存在于很多企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那些一厢情愿追求艺术视觉效果的工业设计师,更需要增强对设计目标和指标方面的详细研究。

3 从学生开始,培养把握设计目标与指标的能力

培养工业设计师良好的素质,可以首先从学生开始,训练其把握设计目标与指标的能力。但这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教学任务,非一、二节课甚至一、二个课程能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培训方能凑效。我们从低年级的教学开始,以及在后来的《概念设计》《家具设计》《改良设计》《开发设计》《系统设计》等各个专题设计课程中,均按照“四位一体”(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设计者)的素质要求,有步骤有侧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培训。

如在《木工产品设计》课中,训练学生的侧重点是“消费需求”和一些技术相关的 “设计指标”,让学生围绕其在学校生活或学习等方面为自己设计一件木质的产品实物,使他们把自己放在了消费者的位置,并通过寻找真正的自我需求而思考设计的目标。因为试想一下,设计者如果连为自己设计的东西都不能满足自身需求,由此及彼,当为别人设计的时候又如何能满足别人的需求呢?此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移位思考,明白发现和确立设计目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学会把各种消费诉求翻译为设计语言。当初步设计方案出来以后,学生还要考虑在实验车间动手制作成型,这又等同于把学生放到了生产企业和生产工人的位置上,他们必须考虑制作材料、技术条件、生产成本、实践操作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才得以顺利完成作业。再然后,等成品出来后,看看自己是否乐于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有何反馈等。该作品将有几年的时间陪伴其左右,他们将会不断的反思相关的设计问题。

我们在课程中令人惊喜的发现:学生们若有所思、坐立不安,但却又自动自觉的一次次或修正原有的设计方案,对所设计作品的自我评价,他们心中好像已经有了“一杆秤”,而不仅仅听从于任课老师了。我们觉得,这个过程似乎比结果更有意思。

在以后的《概念设计》《家具设计》《改良设计》《开发设计》《系统设计》等多个专题设计课程中,我们都会进一步提高 “设计目标和指标”的训练要求,虽然限于课程侧重点和实验室条件,学生未能全部都动手制作模型实物,但却可以通过其它多种手段检测“目标和指标”。例如,将设计方案拿到消费者手中进行问卷式调查,拿到经营者手中听取市场前景意见,拿到生产者手中进行工艺和成本分析,甚至制作样机进行直接的指标测试,或请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走进课堂,或到企业挂钩实习,或以企业命题为课题作业。这样一来,对学生素质的评价不再停留在任课老师嘴上,而有了更多更好的客观评价标准了。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被要求写学习体会或总结,教师可掌握学生的把握程度并做出及时的反馈和修正。

4 结语

由于有了相关的客观评价标准,经过反复不懈的课程训练,学生们对设计目标与指标的把握能力越来越好,设计越来越有应用价值,许多学生因有较强的市场意识而受到社会的青睐,如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设计的一款运动鞋方案,因其具有超前的功能(包括各项较好的指标)和庞大的潜在市场,被一知名企业花25万元购买(据我所知,这是在国内工业设计界少见的个案)。还有一个学生在某知名电子教育企业实习期间,孤身一人挑战由一教授带队的某名牌大学的七名硕士研究生,其设计的“儿童点读机”唯一被企业采用投产,并在面世前被当作高度机密,就连我这个指导老师都无缘见到样机。该生毕业后被该企业“诚聘”,其独立的设计室只准老总一人能进。还有一个已毕业几年的学生,创业后自主开发的“3D打印机”(包括研制各项指标),以2.8万元零售价的性价比挑战几十万元甚至过百万的同类产品,我问其市场前景如何,他的回答是:这款“3D打印机”要让家庭作坊都可以用得起!该设计后来获得了2012年广州国际设计周的顶级奖项——“至尊奖”。

可见,具备产品设计目标与指标的意识和能力,很有必要性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KARL T.ULRICH STEVEN D.EPPINGER(美). 产品设计与开发[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89.

篇(8)

小品表演,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以下几个环节中运用:

一、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为学习新课文作铺垫,而配合课文“激趣引题”,进行小品演示。如教学《为集体出力》一课时,我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事先准备了一组图片:(1)开学初要求同学们踊跃为我们新校区的绿地添加新鲜美丽的花草;(2)为了好玩损坏教室布置及装饰;(3)修理坏桌椅;(4)在公共场所随手扔纸屑;(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6)为班级体出黑板报。通过这些直观的画面而营造吸引学生的情感氛围,使抽象的道理和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学生能轻松愉悦地进入情境,为下一步的分角色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叙事明理

激趣引题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铺垫,进入课文叙事明理是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点。即以事论理,帮助培智生正确选择道德行为方式。教学时,将课本故事编成有趣新颖的小品,使课本中的事例更形象,道理更明白。如教学《为集体出力》一课时,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处于集体之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和集体息息相关,在教师设计的几个情境中,让学生自己选择情境和角色,想一想自己处于此情境中会有怎样的所作所为,然后分角色进行表演。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真切认识到行为习惯的正与误、是与非,我就按照教材内容的要求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编排了一些简单的“小品”,让学生分别担任小品中的各个角色。比如,公共汽车上的“让座”、“抢座”、“不经允许拿用同学的文具”、“到餐厅用餐不排队”等等,让学生根据剧情进行“表演”。由于表演活动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表演非常认真,再加上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之中体验到做好事的快乐和幸福感;做错事,做坏事而造成的尴尬和不愉快。为了让学生的体验全面一些,还注意在表演一遍之后,让学生交换角色,再演一遍。这样,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了他们直觉的情绪体验。

三、自我教育

在培智生认知明理的基础上,以小品表演引导学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事例,深化明理,辨析是非,以进一步帮组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自觉克服自己的缺点毛病。如教学《为集体出力》一课,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各种情境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想法分角色表演完后,再由班里同学对角色者的行为进行评论,指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在各个情境中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一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和讨论,加上教师的引导,既培养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又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

篇(9)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含义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品产自特定地域,其质量、声誉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它是用特定地域的原料,采取传统加工工艺,在特定的地域内生产,具有独特风味、特定质量、信誉等特征的产品。地标性产品品牌是指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以符合特定的质量技术标准为前提,通过优质的特点,促使产品形成区域地理标志品牌化。地理标志产品具有以下属性:首先,地理标志与产地地域紧密联系。地理标志告诉消费者该产品是在某地生产,并具备了某些与该生产地有关的特性,产品的特色品质与地域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密不可分;其次,地理标志具有公共性。地理标志是一个地域自然、人文、历史文化遗产组合构成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公共资源,具有公共权利的属性,原则上不应由一个企业或企业组织独占,应由该地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或企业组织所共用;第三,地理标志是一个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划定产地范围,制定专门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从而有效地保证特色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二、建设与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重要意义

首先,地理标志品牌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地理标志越来越受到国家、地方省市政府的重视,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产品获准使用这种标志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同时受益。在商品经济时代,企业生产不够透明,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怀疑。地理标志品牌是重要的品牌资源,同时也是一种质量标准,普通商标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必须按照申报承诺,按规定使用专用标志,生产符合特殊工艺和流程,这不但为产品产自特定地域,而且为产品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政府担保,地理标志中有很多已经累积了丰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美誉度,使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具有了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声誉和身价,为消费者放心购买和使用提供了依据。实施产品地理标品牌战略,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地理标志品牌为企业国际贸易提供了权益保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和不同国家地区间经贸往来的频繁,地理标志的作用日益凸显,价值不断上升。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有利于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公正的待遇,避免一些国家在缺乏国际规则约束的情况下,任意利用原产地规则作为保护的手段和贸易壁垒。例如,青海冬虫夏草在实施了地理标志认证以后,冬虫夏草在法律上成为了青海省的特产,今后,其他非青海所产的冬虫夏草一律不能打冬虫夏草商标,这就统一了虫草的产地和命名权,为虫草的管理和扩大出口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再次,地理标志品牌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市场营销。对于原产地范围的该产品的广大生产者、销售者而言,不需要创新形象或风格,可以以地理标志为名片,依靠当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加上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以维持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和声誉,就可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而地理标志产品依靠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又不能离开地域特征而单独存在,其他地域不能生产,也就没有来自其他地域的竞争对手。这对于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保护本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青海地理标志产品建设现状

从2005年起至今,青海省相继获批了“互助青稞酒”、“青海藏毯”、“湟源陈醋”、“昆仑玉”、“茶卡盐”、“青海冬虫夏草”等六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是复杂而又艰难的过程,但是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格,使得青海这些特色产品取得了国内市场的护身符,拥有了跻身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青海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价值表现在原产地原则。消费者钟爱原产地的精品,因为青海作为青稞酒、藏毯、虫草等的原产地,它具有自然资源优势、传统工艺技术优势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优势,所以地标性品牌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还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同时带动了包装、运输以及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例如,藏毯产业是以西宁大白毛为原料,经手工连环打结法编织而成,是真正的原生态。自2008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藏毯业给青海省每年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2008年全省藏毯远销到了近40个国家和地区。有客商这样评价藏毯:世界的藏毯在中国,中国的藏毯在青海。他们认准的就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倡导的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不仅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准,更是一种知识产权,是推动地方特色产品走向世界市场的重要工具。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是推进青海省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生产的手段。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保护是一项永久性的财产权利,比如已经获得保护称号的湟源陈醋,只要“湟源”地名存在,当地陈醋生产企业严格按标准酿造,这项权利就存在,湟源人就能享有这个权利,这是一个地域内所有相关生产经营者共有的一项无形资产。

地理标志品牌的启用标志着青海省特色产品正在融入科学知识产权,有机地整合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民族优势,进入一个依托资源、打造品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6个国家级地标性产品的成功获批是青海省商标注册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是青海省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加快民族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成就。

四、青海地理标志产品建设问题分析

(一)准地理标志品牌建设速度过于缓慢。准地理标志是指潜在的、未经注册但是将来可以形成的地理标志。在青海省内还存在很多产品质量优秀但知名度不高的特色产品,例如门源油菜、循化辣椒、互助蚕豆等,他们只是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还不被人们所知晓,所以他们都可以看作是一些准地理标志品牌。青海省只有6个国家级地标性品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从质量、工艺和宣传抓起,做好申报工作。国外地理标志的保护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欧盟受保护的地理标志有1,000多种,我国其他省市的地理标志产品种类也很多,例如距离最近的甘肃有15种,广东、江西、四川则多达30种以上,因此青海的地标品牌无论在数量上、保护水平还是保护方式上,都很欠缺。

(二)地理标志品牌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大力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只要申报成功就可以带来知名度,但真正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应该符合一个公式,即地理标志品牌=产品标志+质量标准。特殊地缘造就了名、特、优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也越来越受到国内一些企业的充分重视。青海的青稞酒、藏毯、陈醋等土特产品,也因镀了地理标志保护这层“金”提高了知名度,但不能只是因为这个标志带来的知名度,而放松了对质量、工艺、标准等要素的严格把关。例如,冬虫夏草这种产品由于本身属于稀缺性资源以及资源本身的不标准性,所以质量肯定存在参差不齐,所以不能蒙骗外地顾客,以次充好,而是在行业当中形成严格的管理规范。

(三)地理标志品牌的范围定位过于狭窄。青海省目前对于地理性标志的申报全都聚集于实体产品上,大都是具有高知名度、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民族精品,而对于非物质文化以及服务的要素则没有,例如青海花儿、青海互助土族风情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也需要利用地理标志品牌来保护。

(四)地理标志品牌文化宣传不到位。通过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保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拓展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很多地理标志产品本身就有历史和文化基础,对产品的保护等同于保护了特定地域的优秀文化。例如,法国在向全世界推销其“香槟酒”的同时,也宣传了法国的酒文化,提高了法国的知名度和法国文化的影响力;印度通过向世界推广其瑜迦功,提高了印度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青海省传统名优产品不少,但是对于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是极为欠缺的,如果做好品牌宣传工作,不但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而且可以让这些商品带着青海省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五、青海地理标志产品建设对策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普及地理标志知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一件新生事物,又是一项行政管理性和技术执法性很强的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对其有了解的人并不多,真正懂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相关知识的人更少,这不利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相关工作的开展。因此,应该加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渠道,推广普及地理标志保护的有关知识,让更多的人真正懂得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知识,让更多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为搞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举办各种培训班,对有关企业的业务人员开展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申报“地理标志”的意义及操作方法,从而调动有条件企业、部门申报的积极性,为推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深历史文化内涵、拓宽地标产品范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理标志产品大都是具有高知名度、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民族精品。保护地理标志,宣传和推销地理标志产品,实际上也就是在推销产地优秀的历史和文化;反之,如果一个地标性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那么它的市场空间会更大。因此,如果青海省在今后的地标性品牌发展中应找到正确的途径来展示这些本省文化的积极方面,将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且将申报内容拓宽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间艺术,对其发展是一种有效的保护。

(三)提高相关企业的产品质量及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所标示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者其他特征,是由其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决定的。其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青海省的水土、地势、气候等地理环境;人文因素是指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其所用原料、加工工艺、历史传统等的因素。有些商品的品质或者其他特征主要是由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单独决定。而有些产品的品质特征则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资源的独特优势,而忽略了生产加工等后期因素作用,作为地理标志产品要想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就必须坚决拒绝谋取不正当利益,杜绝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在现有的基础上,狠抓质量管理,强化企业的规范生产,抓好企业内部管理。例如,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为了使互助青稞酒口感香醇,公司严格遵守着地理标志产品规定的每一个生产标准。从蒸煮青稞用的煤来说,都要按标准采购。达不到燃烧值的煤,会直接影响产品品质。从源头上把关,虽说增加了成本,但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和相对有限的产量,又会让产品卖出好价钱。

(四)利用地理标志品牌优势带动全省企业树立品牌战略。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与建设已经成为青海省实施品牌强省战略进程中的亮点。在品牌强省战略进程中,地理标志产品应起到引导与示范的作用,在其带动下逐步提高我省企业的竞争力,逐渐显现品牌效应,改变青海产品有实无名的状况。

(五)借事件营销大力宣传青海其他准地标性品牌。应该由青海省政府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不断增强品牌培育力度。借助事件营销来增加宣传力度,为那些准地理标志品牌做准备,如“环湖赛”、“青洽会”等省内重大活动的力度和规模还需加大,并主动“走出去”,以“大美青海、西宁夏都”为旗帜,走向各个省市,进行自我推广和宣传,多举行例如青海品牌商品上海推介会、知名品牌企业走进“广交会”、“青海之窗”、“走进世博”等大型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和专家知道青海省仍蕴藏尚待开发的其他宝贵资源。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祖明.传统知识视野下的地理标志保护研究[J].知识产权,2009.1.

[2]潘江业.完善青岛市地理标志保护制度[J].青岛职业技术学报,2005.3.

篇(10)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首要屏障和基础。近年爆发的诸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预报工作的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关键。

1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1总体设计原则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时,应该重点考虑总体设计指标数量适度,质量精准,能在有限指标数量条件下,最有效客观地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真实性和目的性。1.1.1相对精简性原则在保证预警有效性前提下,使指标体系尽可能精简,体系内各个指标要求相对独立,目的是提高指标体系的分析效果。由于可供选取的指标较多,而且有时彼此之间相关,这时应避免同一效果警素重复,并且通过权重排序法来精简或筛选。1.1.2相对完整性原则在保证预警效率的前提下,指标体系的覆盖范围要能够全面系统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真实运行状况,保证分析结果符合实际。完整性的相对性是指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要随着农产品的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保证其真实性。

1.2指标的选取原则

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是由一系列单个指标构成的,是整个体系的基础要素。在选取时要遵循下列原则。|1.2.1科学性要求所选指标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真实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本质,具有明确的预警意义或价值,保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1.2.2系统性要求考虑指标体系整体与单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由于各个指标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制约,因此,要从系统整体出发挑选最合适的评价指标,而且要保证各个指标之间界限明确,避免相关。1.2.3代表性要求考虑指标的选取必须具有一般性,属于一般风险,在基本预警指标体系框架下,对于不同地域环境或产品种类要依据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以获得特殊性的预警评价结果。1.2.4可得性要求所考虑的指标必须有一定度量方式,对于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的重要指标要尽可能使用虚拟变量方式来表示其状态变化,以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准确评价并进行及时预警。

2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2.1预警指标体系的层次

2.1.1目标层表1中目标层显示的是国家或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警情现状,反映了特定时期预警安全状况与发展趋势。2.1.2系统层系统层是根据目标层而设计的子系统。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状况,基于道德风险视角和质量安全角度出发,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分为农业发展水平、监督管理水平、生产地点环境、生产者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农业投入品安全水平和产地贮藏保鲜水平六大类,每大类中指标表现的风险都具有特定的状态和特征。2.1.3指标层指标层是由表征系统层的主要要素构成,能通过检测获得信息或数据。各个指标的综合作用可以反映系统层指标的整体变化状况,具有一定的可测性、可得性和可比性。

2.2指标说明

2.2.1农业发展水平道德风险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息息相关,农业发展水平越高,农产品安全保障机制越健全越完善,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越低。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实践调研和理论分析表明,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要素包括:农业技术支撑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技术支撑水平。农业技术水平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最根本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研发、新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等。经过权威部门调查研究证实:科技投资增长对农业生产增长贡献最大。如果在技术支撑水平方面存在道德风险,会直接影响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农业生产者的收入,直接影响农业的投入和科技创新与发展,而且农业总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是衡量农业整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农业经济发展中道德风险较小,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降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而强的企业,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农户与大而强的企业合作,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销售风险,降低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在合作时如果存在单方的道德风险,会对农业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大而强的企业数量越多说明农业产业化水平越强。2.2.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道德风险。监管人员专业水平。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监管的效率与质量高低,如果监管人员在工作中从事道德风险活动会直接影响到监管质量,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投入水平。监管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这里不仅要求资金数量更要求资金利用的质量。如果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从事道德风险活动必然直接影响到监管的质量与效率。监管部门联动协调能力。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能力直接影响到宏观整体的监管效果。在监管过程中,如果一方或多方存在道德风险,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体监管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在农产品真正进入消费市场之前的各个中间环节的检验检测能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关头。如果在检验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从事道德风险活动,这将直接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靠性。2.2.3产地环境安全道德风险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排出了大量的工业废渣进入空气、土壤和水中,这对农产品产地质量的安全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控制的好,农田质量高使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也高。因此,我们选取农田土壤质量、农业用水质量和大气质量状况这三大指标来反映产地环境状况。如果在这三大指标监控中存在道德风险活动这也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2.2.4农户的技术与管理水平道德风险农户是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的直接执行者,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越高,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就越高,但是,如果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执行者从事道德风险活动的概率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就越低,反之则相反。因此,重点应从农户的文化程度、技术人员比例和技术水平三个方面来说明。2.2.5农业投入要素安全水平道德风险投入要素的质量直接决定农产品质量,如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方面存在道德风险,将导致农产品的不安全,这就要求不同农产品若要保证高质量,必须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如果存在道德风险,必然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直接不良影响。2.2.6产地贮藏水平道德风险农产品的包装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的高低,如果在包装过程中,包装者从事道德风险活动,以次充好,这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整体质量的安全性高低。贮藏保鲜工艺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农产品保质期的长短。如果在贮藏保鲜工艺技术水平中存在道德风险,这将增大农产品超过保质期变质的概率,这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3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实现策略

3.1科学确定权重

在构建了多级层级结构的指标体系之后,各层指标之间的隶属关系就确定了。在判定矩阵某一层中各元素的值时,是相对于上一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来赋值的。我们采用德尔菲法(DelphiMethod)专家评分的方法。我们将制定好的专家评分表发给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个相关部门的权威人士,然后让专家按照要求进行打分,最后收回评分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处理,确定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然后根据结果来构造判定矩阵。对于定性指标,一般采取Delphi法,通过构造判断矩阵来计算权重。对于定量指标,计算出各个指标值之后,采用加权平均法来确定权重。

3.2静态评价和动态预警

静态评价,是指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评价指标并进行预警。评价值越高说明这一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越好,反之则相反。动态预警是指结合专家打分、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等知识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利用模型来进行科学、准确预测预警,分析总结存在道德风险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3保持预警指标体系的动态性

应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及时对各个层的指标要及时进行修改与完善,最终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对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控制与管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预防改进方法,为监管部门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星联,钱永忠.我国农产9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2).

篇(11)

早在 2009 年,iPad 之前,苹果公司通过设立空壳子公司就与台湾唯冠联系并达成协议,台北唯冠将全球10个iPad注册商标以3.5万英镑转让IP公司。但IP公司并没有直接与深圳唯冠达成任何协议,所以iPad中国大陆商标争夺战正式拉开序幕。

2011年12月,苹果公司诉唯冠科技商标权案在深圳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决败诉,深圳唯冠则在深圳福田、惠州起诉了苹果当地经销商;2012年1月,苹果公司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3月1日中国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对美国苹果公司与中国深圳唯冠之间就iPad商标转让合同引起的权属纠纷进行二审,至今仍未宣判。

但,如果苹果不创造iPad横扫全球平板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与誉满全球的品牌价值,唯冠是不可能去与苹果公司打这场商标官司的。 从iPad商标争夺战中,我们做企业的应该把商标与品牌弄清楚,不要再把商标与品牌混为一谈,认为商标注册后就成了一个品牌,事实上,商标与品牌并不是同一概念,并不能够划等号,两者是从不同角度指称同一事物,它们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

[/b]什么是品牌,什么是商标呢?[/b]

1960年,美国营销学会(AMA)给出了对品牌较早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和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事实上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它的中文意思是“烙印”,在当时,在物品打上不同的烙印,用以区分自己与别人的财产,这就是最为原始的商品,同时也是现代品牌概念的起源。

响法策划机构则认为“品牌就是产品、形象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体,代表的是声名远播的影响力和值得信赖的好信誉”,其目的是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而商标(trademark)则是合法注册的标志和名称,受法律保护,任何人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均不得使用,如有使用则构成侵权。

简单的说,商标是品牌的一部分,而品牌则通过商标来呈现,总之品牌所包含的概念则要更宽广一些。

商标就是企业通过合法注册的标志和名称,便于消费者记忆与识别。 例如,“openidea响法”为响法营销策划机构合法注册的商标,每一个企业都可以申请注册多个商标。

品牌则不仅仅是一个标志和名称,更蕴含着品牌理念等内容,品牌体现着企业的理念、愿景与价值观,象征着某种寓意。 例如,海飞丝这一品牌的远不止是“海飞丝”这几个字的名称和标志,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它代表着最好的去头霄产品;奥利奥更重要的是体出了它代表着最好玩的、最多样的吃法。

品牌体现财富,2012年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

2012全球最有价值十大品牌及规模如下:

1、苹果 706亿美元

2、Google 475亿美元

3、微软 458亿美元

4、IBM 391亿美元

5、沃尔玛(Walmart) 383亿美元

6、三星(Samsung) 382亿美元

7、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332亿美元

8、可口可乐(Coca Cola)311亿美元

9、沃达丰(Vodafone) 300亿美元

10、亚马逊(Amazon) 287亿美元(Ares)

品牌与商标是怎样一种关系?

商标和品牌都是商品的标记,都能为售销产品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商标是一个法律名词,而品牌则是一个经济名词;商标包含的是合法化与受保护,而品牌除了要合法注册受保护外,还包含着溢价能力与影响力。

品牌的基本呈现方式就是商标,拥有商标不等于就拥有了品牌,商标是向注册部门提供相关文件,合法登记注册受到保护一种形式;品牌则无需向目标人群提交任何文件,只要能打动消费者的内心,让他们产生购买并且产生可观的市场经济效益,同时品牌只有根据《商标法》登记注册后才能成为注册商标,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避免其他任何个人或企业的侵权模仿使用。

商标归属于企业,品牌所获取的利益也归属于企业,但品牌则植根于消费者心中

商标的所有权是归属于注册人(或企业)手中的,商标注册人可以转让、许可自己的商标,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打击别人侵权使用自己商标的行为。

例如,加多宝集团租用了“王老吉”商标,并借助这一“中华老字号”商标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累积销售额超过500亿。 品牌则植根于广大消费者心中,品牌巨大的价值及市场感召力是来源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偏好和忠诚,如果一个品牌失去信誉,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品牌则一文不值。

例如,三鹿就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使去了消费者的信任,结果虽然风光一时,但最终难逃很快覆灭的厄运。

品牌与商标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种关系,如果将品牌与商标不能统一起来,麻烦就会接踵而来!

例如,2009年之前“iPad”只是一个商标,注册人是深圳唯冠,没有任何的影响力;但2009年之后,苹果公司正式向全球推出“iPad”平板电脑后,iPad就成了一个众人皆知的品牌。在此前,苹果公司推出风摩全球的iPhone品牌,当时中国商标注册人是汉王科技,之后经过漫长的谈判,苹果花费数百万美金购买后,iPhone才姗姗来迟进入中国。

在中小企业而言,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很多企业认为,我们不必要做品牌,注册商标没有必要,就把自己注册的公司名字当商标使用,结果使用了很长时间并且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后,发现自己使用的名字早已被别的企业注册成了商标,要想扩大市场继续使用该名字就可能面临被告的危险,最终却不得不因此而更名,这就相当于自己攻下的江山,拱手相让。 所以说,品牌经营实质上是企业在消费者心中不断存下去的,未来可以顺利拿回来的一大笔信誉存款,是建设一座立于现在、功于未来的商业信用宝库。

品牌该如何去打造?

无论你是做什么行业,都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其实就是品牌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