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三数学总复习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带初三数学有几轮了,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我自己对于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感受,与大家共勉。
对于初三这个重要的复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从事初三数学教学的老师所关心的问题。复习阶段,有的同学从思想到行动都放松了许多。索性就在老师的“驱使”下,不断地朝各个方向前进,自己也没了方向,没了目标。殊不知,复习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有的同学经过复习,会的知识仍旧会,不会的知识仍旧不会。这样的复习,有什么意义。同学们应该清楚自己的实际,抓住自己的实际,搞好复习。
首先,制定正确的复习目标,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初三学生的基础水平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复习目标定在中等偏下水平,重点内容分适当提高,使较尖的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强调熟记重要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基础知识的解法,经过复习,使所有的学生均有所提高。
其次,目标的实现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初中数学一共有六册内容,共三十章。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逐章逐节的复习,所以我把复习制定三阶段,进行全面的复习。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在这一阶段,立足教材,全面复习,打好基础。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建构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相同的知识系统打破年级复习。在复习中,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做到搞清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公理,弄懂课本上的每一个例题,会做课本上的每一个习题,练习的过程中注重解题步骤的规范。对于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题,要给予纠正,并建立纠错本,这样把难题,易错题归档,易于突破难克服的毛病。布置作业后,要及时检查,对于难题要给予讲解。
有些同学,尤其在数学方面头脑比较灵活的同学,对基本知识可能不屑一顾。老师在前面讲,他总是忙他自己的。老师的复习讲解,是通过长时间准备的,是易错点的归纳,是本学期的典型和精华。这些同学认为本学期学到的概念、公式、运算法则、解题步骤等太简单,不用复习了。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基础,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做题就会出现问题,在这方面吃过亏的同学不在少数。光练习习题,不掌握基本知识,解题就没有支撑,没有根基,通过练习,得到的基本知识只能是片面的,一知半解的。不掌握基本知识,而光做练习,就象一座框架结构不太坚固的大楼,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是非常可怕的。这里特别提醒这些同学:复习时,要注重基本知识,这样你的知识大楼会无屑可击。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
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种更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进行集中的训练。专题复习要有综合性,加强代数与几何的联系。压轴题的鲜明特点就是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也是学生能力的体现,突出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训练。当试题叙述较长时,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甚至有的学生看都不去看,认为自己也不会做。为提高学生分析阅读能力,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试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作用。所以要有意识的选取一些阅读材料,利用所给信息解题,使学生领会数学的解题思想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问题。
复习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即双基训练阶段。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完善知识框架。首先必须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一是按知识板块整理。这种方法就是打乱章节界限,采取“切大块”的方法把关系紧密的知识整理到一起。比如可划分为《数与式》《方程(组)和不等式(组)》《函数及图像》《图形的认识与三角形》《四边形》、《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视图、投影及图形的交换》《圆》《统计与概率》。这样,可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给记忆和运用带来方便。二是重点内容重点记。课本上许多重要的知识及习题结论,一定要熟记、熟用。准确记住一些重要结论和公式,做选择题、填空题时既可提高正确率,又可缩短时间。
这一阶段应该注意这样两点:一是“读薄”教材。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但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对课本后面的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二是做题。每天应有计划地做好十几道基础题。注重例题中包含的各种基本技能和技巧,找出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重视“双基”,抓好了第一轮复习,对尖子生的冲刺、中等生的跨档和后进生的提高,都有好处。
第二阶段是专题训练阶段。主要是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综合提高,强化冲刺。这一阶段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从代数方面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函数。包含函数的定义和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第二部分为方程及不等式。包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应用方程(组)及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第三部分为统计初步。从几何方面分为四块:第一块为解直角三角形。第二块是相似形:包含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为圆,包含圆的性质、直线与圆、圆与圆、角与圆、三角形与圆、四边形与圆、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做,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层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实践数学教材内容。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1)y=20+0.7x;(2)y=■;(3)y=■。
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有关定理、性质的应用,勾股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凡是综合性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比如:
1.已知,的半径为13cm,弦AB∥CD,AB=24cm,CD= 10cm,则AB、CD之间的距离为( )
A.17cm B.7cm C.12cm D.17cm或7cm
第一轮 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与示范作用 【3月下旬—4月】
研究多年中考数学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中考数学试题不会超纲.同时意味着中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最好的资料是课本。
全面复习,打好基础,应真正回到课本中去,回到基础中去,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构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其次在复习中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做到:搞清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弄懂课本上的每一个例题.会做课本上的每一个习题.学会对课本上题目进行演变。如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改变题目的问法。看看会得出什么结果.
在第一轮复习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复习无计划,效率低,体现在重点不准,详略不当,难度偏低,对大纲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准。
2、复习不扎实,漏洞多,体现在:
1)高档题,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
2)复习速度过快,学生心中无底。
3)要求过松,对学生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改;无作业。
3、解题不少,能力不高,表现在:
1)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
2)题目无序,没有循序渐进。
3)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第一轮复习中的几点建议:
教师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对中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总复习能否取得较佳的效果,j是要看教师对《大纲》、《考试说明》、《考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要求教师们研究大纲,吃透新大纲的精神,对于删去的内容就不要再花时间复习了,对于调整的内容按调整后的要求进行复习;k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内容得用时间,非重点内容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少做无用功,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l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拔要害;m是看练习检测与中考是否对路,要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果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n是不能让学生过早地做综合练习题及中考模拟题,而应以课本的编排体系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这样抓纲靠本,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打歼灭战,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循序渐进地打好基础,使学生自然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
另外,代数部分的一元二次分程,函数及其图象是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几何部分的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是初中几何的主要内容,要求按大纲进行复习,适当提高,讲深讲透,讲练到位。
第二轮 搞好专题复习,要有综合性 【5月】
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1) 专题复习要根据《大纲》,按照《考试说明》确定好专题。初中数学可确定下列专题组织复习:①方程思想及其应用②函数思想及其应用③函数、方程、不等式综合④几何中有关变换⑤解直角三角形⑥圆中比例线段⑦圆中有关计算⑧中考中的数形结合问题⑨中考中五大新题型问题⑩实际问题中转化思想的运用。
(2) 专题确定之后要以每一专题的教学目标为核心,编写专题复习教案,其中精选范例是编写专题教案中最费时费神的一项工作,专题复习内容量大、时间短,因此对例题必须精选,使所选例题具有代表性、联系性和综合性。
(3) 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方法。每一专题复习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概括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的思想,具体的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等,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 加强练习、反馈改正、巩固提高。专题复习和其他阶段的复习一样,最终都是通过练习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每一专题复习中,要按照精选范例的要求,根据本专题内容精选题组对学生进行专题的训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巡视指导,抽查作业等方式进行反馈。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信息,通过作业点评及时矫正,以便巩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质量。
在第二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如下问题:
1、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
2、防止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
3、防止过多搞难题
在第二轮复习中的几点建议:
1、变第一轮复习的“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一般,成绩居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处理好“扬长”与“补弱”的分层推进关系,是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举措。
2、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压轴题的鲜明特点是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也是能力的体现,复习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的现象必须转变。
3、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当试题的叙述较长时,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在当今信息时代,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4、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大题小题化。大的题目及综合题都有小题目重组而成,把大题小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
(2)隐含条件显性化。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3)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畅所欲言,敢于提出异议,共同讨论,重视情感激励,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第三轮 专题训练 【6月】
一般来说,影响考试成绩最主要的因素是:知识因素、速度因素和心理因素。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但要解决知识问题,还要解决速度问题和心理问题。专题训练得当,可以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运算答题速度,稳定考试心理.正常发挥水平,专题训练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逐步解决问题.
(一)解题模式训练
有些试题的解答结构基本稳定,具有一类试题解答结构的代表性,如果掌握了这些试题的解答要点,加强训练,形成基本稳定的模式,再来解答此类试题就轻车熟路迅速准确,简明扼要,中考数学复习,要加强解题训练,但不能无目的地解题陷入题海,要学会一题多用、多题一用,举一反三。
(二)、模拟考试训练
模拟考试是按照正规考试有计划安排的模仿性考试,能综合检测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全面复习,专题训练之后,才能作这种考试,为了使检测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出好或选好试卷:测试试卷要在题量、知识覆盖面、难度、考查知识、重点、各部分知识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卷的要求。
2、认真评阅试卷:认真评阅试卷能有效地发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做好讲评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
(三)、考试方法训练
考试过程,既是考知识能力的过程,又是考方法策略的过程,因此,知识能力故然重要,考试方法策略也很重要,复习工作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考试方法的训练:准备三份试题,第一份教师讲每题及每种题型怎样做,学生听,然后学生仿教师所讲去做;第二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道题考什么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并用铅笔写在试卷上,然后套用知识点去做;第三份由学生在前二份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在第三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下列问题:
1、过多做练习,以练代讲
2、以复习资料代替模拟试题,不备课,课堂组织松散
3、只注重知识辅导,不进行心理训练。
在第三轮复习中的几点建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假期里我都为自己的教学准备一份适当的复习计划可以让中考数学复习工作有条不紊,在有效的时间内把效益最大化,我将中考数学可以分成三轮来复习。
第一轮,夯实双基,形成知识网络。
1. 复习要立足于课本。在初中数学总复习中,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以课本为主进行适当的拓展,夯实学生基础,在第一轮复习中要紧扣“新课标”,立足于教科书。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识图能力等基本技能,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知识网络,从而真正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2. 重视典型例题的讲解。通过典型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及方法提炼,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变化方法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做好检测和讲评。练习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针对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方向和命题规律,通过典型多样的题型,在检测中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数学知识整体结构。
第二轮,专题训练,突破重难点和热点。
专项复习课应以练习为主,双基训练题让学生自己完成后选择学生的错率多的题讲评;综合性的题目在教师启发引导后,让学生完成思维即运算的全过程,教师作点评和小结。学数学其实就是学习思维的方法,然后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对于重难点和热点问题应知难而上,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
第三轮,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一二两轮的复习下,学生的基础知识已经过关,基本方法已经掌握。对于第三轮复习,教师应通过模拟训练训练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针对考试热点、学生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复习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参照评分标准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做到容易题得满分,中等题多得分,难题能得分,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纠正答题不良习惯。认真分析试卷的错因,把知识、能力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训练,是中考取胜的重要保证。
二、指导学生掌握复习策略
1. 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孔子的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习惯,坚持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成功的秘诀。
2. 各种题型必须精选精练。数学学习不仅要有量的追求,更要有质的保证,要精选精练,讲效果。
3. 备错题集。让学生随时记录一些典型题、易错题的解法,并在平时反复地研究,从而内化为能力的升华。例如计算-x+1÷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如“-x+1÷”此类添符号或去括号的错误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163-02
复习是熟练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初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初三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素养。但是初三数学复习内容量大、面广、知识点多,复习往往时间紧、要求高,加之班级学生往往参差不齐,如何提高班级数学复习的教学效果,就成为了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三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并付诸实施多项初三数学复习经验,收效显著,现总结如下,以期对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总复习教学要以课标、本地中考试卷编制标准编写的《考试说明》及标高为总复习教学的依据,加强双基、立足课本,强调复习内容的全面性,立足全体学生,力争提高各层次学生对初三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德,增强其数学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实践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原则和目标
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教学原则是简捷、快速、高效,复习过程中习题不求多、不求难,求实,习题太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习题太难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因此,要找一些既能涵盖知识点又能全面训练学生技能的习题,做到夯实基础,精解重点,分解难点,克服难点过多、起点过高等教学误区,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高效率地完成初三数学复习,全面实现学生对初三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初三数学总复习效果的提高。
三、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的准备工作
1.研究教学大纲,学习并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纲要,在初三数学总复习授课中,教师必须熟悉和把握数学教学大纲的重难点,认真研究大纲的知识点内容,寻求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为总复习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同时,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还应强调新课程标准,重视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应用等方面的要求,对数学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增加的条款提高认识,并在复习过程中给予充分重视。
2.研究中考试题,制定复习计划。区域中考试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总复习的目标性,研究多年来中考试题的出题规律,紧抓中考试题改革方向,根据初三总复习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制定复习计划,并将复习计划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不让学生过于盲目复习,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复习的计划性,从而有效地避免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或心理过度放松,为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有序、有效进行提供保证。
四、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四阶段模式
1.以双基为主开展第一阶段复习。第一阶段复习,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训练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学生掌握知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识记理解公式、定理,才能运用公式、定理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对数学问题进一步深化与提高;其次,复习要全面系统化,这是四阶段复习模式的基础阶段,务必做到夯实基础。因此,教师在指导复习之前以及指导复习的过程中,应精研教材、新的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纲,领会知识点,掌握重点,把握难点,精选各种各样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启发性、灵活性、综合性、针对性不同的例题,并由浅入深地将例题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复习指导,要善于归类,分块整理备课,做到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第一阶段复习的时间往往也占较大的比重。
2.以综合运用为目标开展第二阶段的复习。第一阶段以复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而第二阶段复习往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第一阶段的知识和技能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理解为,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因此,第二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强化备考训练,笔者认为,第二阶段复习应该是强化基础知识和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考生应试能力的重要体现,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解题能力的培养基本途径就是习题训练,教师除了注重复习形式多样,题型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同时,教师还要做到精选习题,明确要点,不仅知识点理论能够系统化,而且习题的训练过程也要强化理论,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相互促进,真正实现题目训练的目的。复习过程中资料不宜过多,资料过多必然导致大量知识点的多次重复,甚至是同一习题的多次重复,这种方式无益于学生的强化训练,真正的综合训练是通过不同形式的题目提高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因此,资料选择要全面、习题要典型、避免过多重复的复习资料,注重选择体现大纲中新增加的知识点的考查,核心考查问题一如既往地保证质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与此同时,第二阶段复习要讲求解题方法和技巧,要善于总结,勤于归纳,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方式,总结和归纳可以明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从中查漏补缺,从学生的弱势方向提高是大幅度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3.以提高应试能力为主开展第三阶段复习。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复习的总结阶段,学之道在悟,只有真正领悟了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本阶段务必引导学生领悟解题的要领和方法,在复习过程中进行题组训练,通过转换题型进行变式训练,不仅呈现复习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向学生展示解题方式的一致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避免思维定势、眼高手低等不良行为,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做到稳和准,确保中考正常发挥,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4.回归课本开展第四阶段的复习。回归课本的第四阶段复习是绝大部分中学教师容易忽视的阶段,其实这个阶段很重要,这个阶段是实现训练的真正目的所在,回归课本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意义性。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所有的基础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实现知识的综合和延伸,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将领悟到的知识和道理回归到课本理论知识中,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强大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也将学生的数学素养上升到一个理论层次,同时,在中考之前回归课本有助于学生温习双基内容,确保中考过程中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不易出错,确保中考成绩的基本分数,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初三数学总复习要围绕教学指导思想,紧抓数学教学原则和目标,教师要精研教学大纲,落实新课程标准,研究中考试题变化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要求和掌握程度,让教师和学生都做到有的放矢,经过强化双基为主的第一阶段、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第二阶段、提高应试能力的第三阶段以及回归课本的第四阶段的复习训练模式,完全可以实现初三数学总复习的目的,完善初三数学理论体系,增强数学解题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中考的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帮助学生在中考出较好的成绩是初三数学总复习的重要目标,而要想考出好的成绩,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现有的水平和能达到的目标.因此,在刚刚开始总复习之时,我们让学生先练习几份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然后综合这几份试卷的答题情况,帮助班上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分析这些试题中,有哪些类型的题目是已经掌握的;哪些类型的题目是经过努力能够掌握的,还有哪些是自己再努力也无法掌握的,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设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对于中等的学生,除了分析哪些是已经掌握的和哪些经过努力能掌握的外,还要帮助他们弄清楚,剩下的难题中他们可以怎样去争取,提高他们的信心.对于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不足,以及共同探讨如何在以后的复习中继续巩固基础的同时弥补这些不足.当然,随着复习的深入,学生的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教师也相应的帮助学生调整目标和措施.
二、分层布置作业
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备课组的成员分工合作,针对各个考点,设置了A、B、C三个档次的题目,供学生们选择使用.
比如,在复习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我们设置的A组题仅有两个题目:1.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是 ,顶点式是 ,交点式是 .2.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抛物线过点(-1,2)、(0,3)、(2,3);(2)抛物线过(2,5)、(0,5)、(3,1);(3)抛物线的顶点为(-1,4),过点(2,7);(4)抛物线的顶点为(2,-3),过点(0,1);(5)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为(-2,0)和(3,0),且过点(1,2);(6)抛物线经过点(2,-4)、(1,0)、(-3,0).通过这些少而简单的基础题来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减轻作业压力,同时通过自己努力和同学老师的帮助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信心.而B组题则是在A组题的基础上再加一些与其它知识相综合的题目,C组则在A、B的基础上增加一道较有难度的综合题.选择做B组、C组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少做几个A组题,从而避免了许多无用的重复训练,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三、分层实施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
以往,我们在复习课中常常采取的方法是“抓中间,带两头”,即以中等学生为重点,兼顾优等生和薄弱学生.可在实际实施中,两头却很难兼顾.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将其已经掌握的再重复一遍,而薄弱学生则完全学不懂,沦为与学习无关的看客.为改变这种现状,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收获、有提高,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课堂学习的开始阶段,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以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然后留下作业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巩固训练.此时,中等学生和优秀学生则通过自学与合作学习完成相关内容(整理知识体系、完成布置练习或者订正错误试题).接下来是面对中等学生的课堂学习,此时,薄弱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参与学习或完成刚才老师布置的巩固训练.同样,优秀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参与学习或思考老师布置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第三阶段是面对优秀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是一起探究刚才布置的有难度的题目的解题思路.
另外,为了扩大这种课堂分层教学的效果,我们将这种模式从课堂内向课堂外进行了扩展:在全年级开设了两个辅导班,一个班主要负责帮助薄弱学生打好基础,一个班主要负责帮助优秀学生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利用自习课,给相应的学生进行更加切合他们实际的辅导.
四、分层进行模拟训练
在初三总复习中,模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模拟训练中,所有的学生都得耗时两个小时来完成一份试卷.细致分析一下这个过程,就会发现这种训练方式对薄弱学生和部分中等学生是不合理的,他们只能完成试卷中的部分题目,而且做完这些题目所用的时间也远不需要两个小时.所以,在训练时,这些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在那儿无聊的忍受煎熬.
初三数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搞好初三数学的总复习,不仅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初中数学知识面广量大,而在新课改情况下初三数学的总复习在时间上又不如以前那样充裕,这无疑对初三数学的总复习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怎样在短时间内搞好初三数学的复习工作,才能达到提高总复习的质量和效果呢?
一、重视两大研究,认清复习的方向
为有效地搞好初三数学的复习,教师必须重视两大研究: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的认识要求、认真研究中考试题的导向。
(一)深刻研究《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就是考试大纲,它规定了考试的目标和性质、考试的内容和能力要求、考试的方式和方法及题型示例。中考数学复习首先要对这一切吃透、抓准。只有深刻透彻地研究《考试说明》,才能切实把握教学要求,才能控制好复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避免复习盲目性无效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历年试题,掌握改革动向
每年的试题均存在与以往考题雷同的现象。考题雷同不是偶然现象,这是因为对于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是 学生必须要掌握和理解的。此外,中考试题年年变,分量上,侧重上,难度上都会略有不同。教师们只有认真研究历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才能体会命题专家,是如何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改造成试题的,是如何考查各知识点的,是如何考查双基的,是如何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是如何考查数学能力的,是如何考查开放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问题的,是如何设计新情境考查学生的。
通过对试题涉及知识点的研究,告诉我们在保证重点内容复习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每年考试改革的动向,重视复习的全面性,不能留“空白”和“死角”。
二、合理安排复习步骤,抓好复习的层次
初三的总复习课不是旧课的重复,也不是习题的讲评。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来决定复习层次,系统地梳理知识,认真地剖析例题,总结归纳解题规律。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双基训练
中考题中一般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双基”。试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要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在复习中。复习时要寻找一些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实际应用性的习题,让学生来分析并探索其解决的方法,当然在形式上可以采用一题多用,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数学活动中来,并获得一定的收获,感受学习的快乐;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一题多变,从多个介面逐渐引深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突出不易理解或尚未理解深透的知识,突出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
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①应用型问题:应用类的试题仍是命题的热点,且题型背景将更加丰富多彩。市场经济、人文社会、环境保护、学科交融、方案设计、操作决策;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考查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积聚程度的分层讨论试题等。
(三)第三阶段:确定目标,模拟训练
在这中考之前的“百米冲刺”的时刻,此阶段的数学复习应以模拟训练为主,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样卷及试卷,编写的模拟试题要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卷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针对学生的问题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批改和讲评,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在教学中,强调变换思维的渗透,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推、一题多解”,采用类比、迁移、发散的训练方法,掌握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基本稳定的一类试题的解答要点,中考数学复习要加强解题训练,但不能无目的陷入题海,要学会一题多用,举一反三。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复习目标有效地落到实处。
(一)教师要充满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的自信,一是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二是对学生的信心,相信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能够学好数学。如果教师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认定某些学生不可教,再努力去教也教不出名堂,这非常有害,因为你的看法在言行上自然会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学生对你这个老师的感情,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在初三数学复习阶段,虽然学生所遇到的知识都曾经学过,缺少新鲜感,但如果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学以致用,同样也能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平时授新课,新鲜有趣;搞复习,要重复已学的内容,有的同学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致使成绩提高缓慢,甚至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要利用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及学生的好胜心,让同学们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此外在复习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多利用与学生实际相连的习题,适机选用协作互助的方式,降低困难学生的心理压力,吸取同学间给予的新的知识,同时也满足一下优秀学生的成功感,感受到其中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复习内容上选用分块复习到综合复习的安排,由简到难,按同一个目标分几轮复习,将知识串连起来。
总之,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引导学生兴趣、乐于做题是基础,引导学生查缺补漏、善于归纳才会有提高,指导学生勤于矫正才能纠正学生的错误、拾回学生应得的考分。如果学生在复习中真正做到“乐于做题、善于归纳、勤于矫正”这十二字,我相信学生的数学总复习一定会搞得很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考数学试题的题型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表现在题型越来越多样,考察范围越来越广阔,而且更加偏重学生对数学综合能力以及利用数学原理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的考察。无疑,数学中考题型的变化给教师的“教”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知识传输”的教学方式要向更加偏重学生能力提高的教学方式上转变,尤其是在初三数学总复习过程中,更是需要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始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紧密抓住题型变化的主线,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新题型的挑战,取得优异的成绩。下面,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教学经验以及在借鉴其他优秀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谈一下新课程标准下初三数学总复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以供广大同仁探讨。
一、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想实现上述要求,教师除了在平常就应该对学生加强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外,更要在总复习阶段注意强化学生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式等新的学习方式。如在复习数学概念时,切忌采用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而应该要求学生站在总体的高度,理清概念的形成过程,把握住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对于那些公式、定理、法则,要让学生理解清楚之间的推导过程、逻辑关系,最终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体系。对于习题课的讲授,要抛弃过去大量机械的“题海战术”,引导学生通过一道习题的解答,然后变换已知条件或者结果对之进行深入挖掘,最终能够演绎出与该题有知识联系的所有题型的解答思路或推算过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既节省了复习的时间,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对于题的讲授,还应鼓励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讲出来,能够接受其他学生甚至老师的质疑并作出解答,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探究合作的能力。
二、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数学思考
在数学复习中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进行思考是有效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1、渗透符号表述思想。新课标明确表示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初中数学符号很多,每个符号都要特定的含义,如果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简单的符号表达出深奥的数学道理来,经常会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以事先绘出涉及到本内容的所有三角形符号,然后让学生说明这些符号的具体涵义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最后指导学生用这些符号串联出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内容来。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就是将代数中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借助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从而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难题的方法。例如统计知识中借助直方图表达数量关系,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生活中函数问题等。借助数形结合,有些需要长时间演算的题目可能一下子就可以明确看出答案来,因而有助于做题速度和质量的提高。
三、做好数学技能的再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学习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根据要求,这些基本技能主要是指作图和画图的技能、运算的技能以及推理的技能。为此,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摒弃过去完全漠视学生主体发挥的“满堂灌”模式,教师要主动走入到台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具体的做法是:
1、为了锻炼学生的作图和画图的技能,力争每个学生都至少一次在黑板上利用教具按要求作图和画图的机会,以方便教师对他们技能掌握情况的了解和指导。
2、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在每节复习课中都要安排不少于 5 道题的运算内容,并且要求学生限时完成,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质量。也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运算兴趣,加强小组内部的探究合作。
3、为了提高学生的推理技能,应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几何证明题或者代数运算题,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入一些包含数学推理知识的趣味题或和实际生活结合的题型来。如奥运会的汉字人数方阵之类的题。
四、注意学生的知识层次,考虑不同学生水平的接受能力差异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复习的知识都是学过的,学生对这些知识都是熟悉的,所以不存在难以接受的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虽然复习的知识都学过,但一方面这些知识学习的时间都过去了很久,有些已经被遗忘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有些学生在当时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都是没有完全理解透彻因而糊里糊涂的情况,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工作。重新深入了解一下新课程标准在 7 ~ 9 三个年级段所确定的不同目标,然后对照目标要求,考核下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层级,再根据考核结果将学生分别予以分层归类。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复习,达到使每个学生提高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效果的要求更加具化了,对学生的技能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更加关注了,所以,对于我们广大任课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师来说,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素质,提高学习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
这自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的信心,即相信自己能够教好,二是对学生的信心,即相信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能够学好数学,有的教师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认定某班或某个学生不可教,再努力去教也教不出名堂,这非常有害,因为你的看法在言行上自然会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伤害学生对你这个老师的感情,这对教学非常有害,何况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对差生要多关心,多鼓励。因而我尽力在每堂课上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向学生讲明:“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尽可能激发更多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而且我对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一点点的进步,我通过上课及课后交流自然地感染学生,并时常鼓舞他们,使他们树立起信心,我深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自然地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也就是我想要大面积地搞教学质量的前提。
2 加强对教材知识的复习和把握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课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作点──线──面的归类,作纵向、横向或不同角度的归类,进而作知识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知识纲目、知识网络,形成结构化知识。学生掌握系统化、结构化知识之后,在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时,便有可能对新知识自觉进行归类、编码、积累,一旦需要便能自觉检索与提取。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做知识的综合归类,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2.1 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我觉得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可将代数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2 夯实基础,学会思考。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为了充分体现中考数学考试选拔的公平、公正,在命题时,一定会努力对需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力争使每个考生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背景和相同起点,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以充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因此,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能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2.3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对于基础知识还要查漏补缺。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了,但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决不轻易地放弃。数学问题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似一条条无形的线把各个数学概念联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体系。在认识新概念之后,为使新旧知识系统化,必须精心设计问题,通过一些问题的解决使知识网络化。完善认知结构。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2.4 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数学学习有很多的思想方法,不同类型的题目也有不同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更要让学生理解解这种题目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了学习。在一个单元的新课上完以后的复习课中,我们更要给学生归纳、总结这一单元介绍到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例题来详细讲解这种思想方法,力求学习一种思想方法,就掌握一种思想方法,进而逐步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
3 要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中考复习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3.1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3.2 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在2005年到2001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应用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除布列方程解应用题外,“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成为中考的热点。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而且难度较大,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较少涉及,总复习中教师要把近几年其它省、市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集中研究一下,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3.3 战前练兵,模拟中考。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方面练习。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从条件入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我们复习备考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材,融合新课程标准,切实结合中考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系统地涵盖了初中所学知识点,并重点突出,详解难点。倡导在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优等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资料,并正确指导,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了优化中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复习课的地位和作用,抛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用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新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四、扬长补短,增强学生自信心。
不少薄弱生虽然成绩偏低,但有其独到的一面,如有的学生对平面几何学习有兴趣,思维敏捷,但书写不规范,计算不准确,考分不高;而不少女生,书写整洁,计算细致准确,代数学得比较好,但几何学得比较差,技巧性不强;在应用能力方面,有的学生 “建模”能力偏差,但“解模”能力较强,我们教师要看到他们的长处,予以表扬,促其克服短处。教师要因材施教,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这个环境是安全的、融洽的,可以敞开心扉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讲错了,没有嘲讽与挖苦,能保住自尊;提问题,有人倾听与关注,能找到关爱;如不认同,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指责,能树立自信;当学习遇到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贺,课堂成了学生展示才能和放飞心灵的天空。这必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复习要在平常的学习中,充分体现在初中三年的数学教材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涉及面很广。初中数学有近两百个重要的知识点。如果“平时不烧香”,那么到了临近考试,只能是“临时抱佛脚”,必然是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起抓,顾得了头顾不了尾。要改变这种状况,从进入初三后要把初三学习的新内容认真学好,同时每天安排几道复习前面已学内容的习题,题目要小,覆盖面要大,每天只用5至10分钟,不加重学生的外负担。若某一题出错,就说明相应的基础知识还有漏洞,基本训练还不过关,这时再从课本上找几个类似的题继续做,直到熟练为止,不留夹生饭,不留死角。这样,每天花几分钟做上几道题,可以做到题不生,手不生,心里有底。
二、撒网复习
数学知识内容具有科学系统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它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体现于前位知识是后继知识的先导,后继知识是前位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或组合转化而成新的知识。但现在是总复习阶段,全部内容已学完,应把前位知识和后继知识联系起来织成一张大网撒向课本。把课本知识全部网到自己的网中,用到时把它抛出来。例如,初三代数函数这一章,首先理解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种类及它们的函数关系式、图像、性质、求函数解析式这些知识,并把它们网到自己网中,以便灵活运用。如:若函数y=(m+1)x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A)m=-1(B)m=-2(C)m=-1或m=-2(1)m=-1或m=2。这道题用到了两方面的知识:(1)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次数是-1次;(2)自变量系数不能为0。但在做这题时很多同学往往忽略了第二个问题而选C,而正确答案应该是B。
三、分类复习
工程已把课本的知识从头到尾网了一遍,接着把网到的知识进行分类,即分类复习。所谓分类就是把相关的、连贯性的内容作为一类。如初中代数一共分为实数、代数式、方程组、方程、不等式、应用题、函数、统计初步八类;几何一共分为线、角、三角形、四边形、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圆、尺规作图类。例如复习应用题这个内容时,把初一简单的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和初三的分式方程应用题,增长率问题综合起来分为工程问题应用题、行程应用题、经济问题、增长率问题、数学问题。例:商场销售某种商品,今年四月份销售了若干件,共获毛利润3万元,五月份商场在成本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把这种商品的每件销售价降低了4元,但销售量比四月份增加了500件,从而所获得的利润比四月份增加2千元,问调价前,销售每件商品的毛利润是多少元?分析:此题可从调价前后销售的商品件数来寻找等量关系,它是分式方程应用题,也是经济方面应用题。简解:设调价前销售每件商品的毛利润为x元,则(30000+20000)/(x-4)-30000÷x=500。解之得x=20,x=-2(负值舍去)。验根略。
四、包装复习
数学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与过程的灵活程度,在推理过程中,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灵活转换。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在扩展变换和可逆变换中加深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互逆关系的内容同时呈现。
如:把课本根的判别、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抛物线与x轴交点,交点间距离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例:已知抛物线y=mx+(m-3)x-1,
(1)求证:抛物线与x轴总有两个交点;
(2)若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且A、B两点间距离是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1)要证抛物线与x轴总有两个交点,即要证方程mx+(m-3)-1=0中>0.
(2)要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就必须求m值,利用公式|x-x|==1可求得。
五、开放复习
为了考查学生的真正能力,检查学生的真实水平,近年中考压轴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开放工程是初三数学总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这里所说的开放与开放性试题有点不一样,开放性试题是指题设开发或结论开放,题型新颖。开放工程中的开放是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建立适应培养学生创造力需要的结构,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互相启发、交流的状态,挖掘教材本身的创造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函数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我们每位毕业班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以笔者多年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经验来谈谈具体做法:
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适应、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德,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面向全体性。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重。在此阶段要处理好全体与部分的关系,既要推动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又要照顾到部分学生,使他们更加出类拔萃。坚持面向全体,就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2、强调复习的全面性。初中阶段时间跨度长,内容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数学复习好,突出的一点就是注意复习要全面。认真梳理知识体系,分清重点,合理分配时间;注意知识间的渗透,以点牵线,以线成面,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注重计划性。制订详细的计划,在复习阶段处理好三个阶段(章节、专题、综合)、几何与代数、课堂与练习、基础与能力、基础与创新等方面的关系,按步就搬、循环渐进。
4、强调能力性。在系统复习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5、注意学科间的渗透,体现应用性和时代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选题要精练,要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选题尽量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时代性,避免题海战。
三、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题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初三代数、几何内容,初二的几何及代数中的分式与根式的化简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可将代数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3、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近几年中考情况看,最后的“压轴题”往往与此有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建议复习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和如何转换的。
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专题复习)
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1、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2.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两个层次。一个阶段是以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为特点的阶段。这些能力要求对应于传统的数学教材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对应于修订后的试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却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这就使对于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么,在复习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数学能力呢?
(1)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中的例习题多层次变换,既加强了知识之间联系,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4)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在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应用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除列方程解应用题外,“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成为中考的热点。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其它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难度较大,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较少涉及,总复习中教师要把近几年其它省、市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集中研究一下,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4.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了,但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模拟练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从各省、市调研试卷、县综合练习、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练习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来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方面练习。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从条件入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