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考试面审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5:58: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考试面审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考试面审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23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155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对初中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做了一些研究,在如何应对中考试题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下面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选择题

准确解答选择题,要做到“三审四排除”。

1.审清题干,抓关键词语,明确题目要求“选什么” 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2.审清题肢,对题肢进行分析和判断,题肢本身观点错误,应首先排除;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也应当排除。

3.审关系,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环节,以干取肢,即按题干的要求选择题肢,有的题肢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也不能入选。

4.对复合型题肢,采用排除法选择。

附:采用排错法十一种情况不选 :

(1)包含绝对性词语不选,如:只有才,一定,肯定,全部等。(2)肢干不符者不选。(3)肢干双重者不选。(4)因果相悖者不选。(5)正误相混者不选。(6)肢干矛盾者不选。(7)间接联系者不选。(8)范围不符者不选。(9)要求单一者不选。(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11)表述有错者不选。

5.相信自己的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二、主观题

非选择题是以文字材料、图表类、漫画类、数据类、图文结合类为主一组或多组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让学生把背景材料、所学的知识、自身实际结合作答的主观性试题。考试过程中,想要拿高分,基础知识很重要,但还要掌握解题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主观题的特点

1.材料表现“新、广、活”。材料主要以最近一年国内外时政热点或是发生在身边的却具有代表性、典型事件,以引文、图表、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2.问题体现“贴近切进学生的实际生活”,重点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等,突出表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3.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有些主观题在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学生要总结答案,且符合课本内容。

(二)主观题解题技巧

非选择题内容多,形式多样,导致难度增加,虽然不同的主观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但仍然有规律可循,如果能掌握解题方法,会迎刃而解。

1.审问题。看清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效率。

2.审角度。围绕问题“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和问题,读懂题意,既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明确问题的指向,又要明确答题的要求。

3.审答题条件。设问中对于解答该问题有没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条件,如“从什么角度”“结合什么角度”等。

4.审时政背景。题目考察的是不是被高度关注的问题,与哪些重大时政有关,党和政府对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和政策。有些解题要素是题目直接呈现出来的,有些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认真思考才能获得。

5.放开思维,多角度思考。用正确的答题方法,问什么,答什么,不无的放矢。对活题,则要多角度思维,答案不唯一。要联系教材内外的知识,从不同角度来组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同时要有自己的观点,只有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问题,才会发现新的见解,回答才会更全面。

6.回到课本,梳理答案。在解题时,要抓住切入点,必须以教材知识为依据,先对联系到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比较、筛选,选取贴近材料且是教材重要内容的知识点来解答,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起来,组织整理成为一种能说明问题的语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7.书写规范,条理清晰的答题。卷面就是学生的门面,整洁的卷面,认真的书写,有条理的答题,自然会赢得阅卷者的心,这样学生自然会得到一个好的成绩了。

8.最后祥查,确保无误。这是最后一步,看看有没有丢题,要点有没有答全,是否答非所问,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三)解题小窍门

1.看分值。分多则多答,分少则少答,学生可以根据考试给出的分值揣摩答题知识点,比如一个题目的分值是10分,往往包含了5个知识点;如果是6分的题,可能包含2个或者3个知识点。

2.不用口语答题,不张冠李戴。答题要符合政治学科的特色,避免口语化。 答案必须做到理论与材料的密切结合、有机统一,不能理论、材料两张皮。

3.切忌点少面窄。解题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考虑,力求完整,不能点少面窄,更不能遗漏问题。

4.要认真书写,尽量多写。要认真书写,合理布局,使卷面美观舒适。多写不会因为写错而扣分,但少写肯定是要扣分的。

5.小窍门。如果在解题时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可以从试卷的选择题题干或题支中找相应的知识点作为材料分析题的答案。

篇(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教育基础教育也不断的注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的要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就是变化之一。教学、复习、考试是联为一体的,要让开卷考试考出水平,老师应指导学生具备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开卷考试的教学工作呢?1.开卷考试用书有讲究开卷考试可以带书进考场,我们要学会用书。

1.1调理系统划重点。有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遮都住了。这样,到考试时往往不知从何处找到所需要的知识点。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时,应当在书上有选择地摘抄一些重要的、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点,以便在考试时能很迅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点。

1.2既读“有字书”,也读“无字书”。这里所说的“有字书”是指课本、教辅书等;“无字书”不仅包括“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包括我们的思想觉悟、行为、观念等。在开卷考试条件下,试题的开放性越来越强,许多试题都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中学生如何适应和促进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学生如何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如果考试只翻阅“有字书”,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关注社会生活,包括国内外大事,关注本地实际,关注身边的小事,还要会借用报刊、电视、歌曲等语言,把其中一些好的观点引用到答案上面来,让答案更显得完整。

如,《让世界充满爱》歌词中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问”,强调承担责任要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再如:《团结就是力量》歌词中“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强调集体力量大。这样做能加强综合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

1.3考试不可全赖于翻书。有的同学认为开卷考试就是到考试时翻书,但真到了考试时,着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会影响答题速度和考试心情,况且,在开卷考试的不少探究与实践题的答案书上没有现成的。因此,有关的知识应用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以便在考试时不用翻书即可作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1.4盲目抄书害处多。盲目抄书就是不仔细审题而忙于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或抄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似神离”,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2.掌握答题要领是关键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以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四种类型呈现。每种题型都有一定的答题方法。就以分析说明题为例吧,分析说明题是中考中难度最大、最能充分体现能力考查的题型。做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书中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中常见的有观点式、综合性较强的图表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或情境式)等类型的分析说明题。每一类型的分析说明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的要点有:2.1审材料对试题中的文字材料要分清共几层。每层大意是什么,并简要概括出它的要旨和隐含的观点;对图表题的解答关键是要学会比较,即纵向比较或横向比较,要能从图表中看出变化或发展趋势;对漫画等材料要看清楚明示你的所有画面、细节、题目、提示语等,明确题目的指向,从而理解漫画的真正内涵。

2.2审设问。一要审清题目要求我们所运用的知识范围;二要审清答题方向;三要审清设问中是否有其他的特殊要求。设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限制性的设问要明确其指定知识应用的范围,不能“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对扩展性的设问要根据材料的分析,在弄清楚材料观点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找出解答试题的“知识点”。

2.3找联系。在审清题意后找联系,就是要摘清材料与设问的逻辑关系,解答时要回归教材,找出解答试题的“知识点”。

2.4科学作答。(i)弄清答题的常规步骤。此类题一般要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2)答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学会正确使政治术语。同时要紧扣教材、材料实际和自身实际.不能将书本和材料内容割裂开来;(3)答案要层次化、要点化,语言概括、准确和明了。

3.复习是提高开卷考试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复习对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至关重要。就思想品德学科特点看,复习应过好“三关”3.i过好“消化”关。即弄清知识点,重点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明确基本观点的内涵。忽略基础知识,就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复习时浮光掠影,对知识一知半解或简单重复或死记硬背,就谈不上真正消化,也不能使所学知识进入大脑“信息库”并进行有效的存储。如;对有关“责任”的知识,我们在复习时可以这样“消化”;对责任的含义、来源、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于回报,做负责任的好公民等知识点进行分析和理解,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篇(3)

近年来,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历史主观题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在中高考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也越来越大。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对于初中历史主观题的解答逐渐形成了一些个人的浅见,现在把它总结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准确把握主观题的评分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主观题表面看没有标准答案,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往往使学生陷入答题的误区,答起题来虽想象力丰富但却漫无边际。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主观题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却有一定的评分尺度,并不是写得天花乱坠就能得高分。一般来说,主观题答题时必须围绕一定的答题中心,在答题过程中无论想象力多丰富,结合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用较规范的学科语言做答,也就是要逐步走向中心化、规范化。

二、掌握主观题解题“三部曲”,即审―忆―写

主观题在考试中往往占的分值较大,所以要特别细心认真。答主观题时可以按照以下的“三部曲”来完成,即审―忆―写:

第一步,审:即审题。要反复读题,通过题目的关键词句找出作答的中心及格式要求。例如要求的朝代、人物身份、事件、体裁等等。通过这些确定作答中心。

例如:假如你是生活在唐朝都城的青少年。某一天,在河边散步时遇到年老的唐太宗。他要你对他的一生作个简单的评价。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听奉承话,老年唐太宗更是如此。在他的期待中,你稍作思考,便慷慨陈词。听了你的评价,他既高兴,又羞愧,也深感后生可畏。请你把你与老年唐太宗对话的情况记述下来。这道题目文字虽长,但我们可以通过审题找出关键词句,从而确定答题中心。这些关键词句包括:唐朝(时间);唐太宗(人物);对唐太宗一生作个简单评价(事件);记述对话情况(体裁);另外还应注意,唐太宗听后“既高兴,又羞愧”,这说明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有功又要有过,应抱着比较客观的态度,不能一边倒。当审清了这些组织答案的关键所在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第二步,忆:即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目的在于找出与题目有关的内容,找得越多越好,动笔时尽量联系史实。

例如:现在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走进唐朝开元时期,而你是生活在唐都长安的一个少年,某天,有一批日本遣唐使来访,朝廷请你当一个导游,请你向日本客人介绍一下唐都长安的景象。很明显,这道题的关键词是“唐都长安”。回忆课本中学过的唐都长安的相关内容,可以从长安城的结构和布局特点入手,再展开来描绘长安城的繁华景象,描写居民的衣食住行,并且结合长安城的开放性,描写外国游客穿插其中的情景。通过这种多角度的描绘来展现整个唐都长安的景象。

当然,要做好“忆”这一步,就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否则脑中无物是不可能忆得出来的。

篇(4)

二、听课习惯的培养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要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听,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还要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

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想,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

记,记老师、同学讲的,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讲,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三、归纳、总结、梳理知识习惯的培养

教学中应有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的习惯,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归纳,指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找出其中的规律,以便于记忆和掌握。归纳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结对子”,即把相近或相似的概念、原理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总结,指学完一个章节后,对该章节的全部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重点放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上。在总结的基础上要养成一个习惯,即弄清楚学了哪些知识,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其中有一个方法叫“找靶子”,指寻找知识应用的目标,如各种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等,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梳理,是指学习一个单元后,把该单元知识的脉络理清楚,在学生脑子里形成“知识树”,以便能更好地掌握、运用。梳理的办法可以归结为六个字,即:“搭架子,摘果子”。

四、解题规范性习惯的培养

解题规范性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正确性和流畅性。规范性的培养,离不开练习。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要求和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练习中培养规范的答题思路和格式。笔者认为,规范化答题应遵循下列步骤:

1.认真审材料、审图表

认真审材料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审图表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就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

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分出主次,并切记一定要将最重要的知识点写在最前面,抓住关键词,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

3.答题用政治专业术语且条理清楚

题目审好了,回答问题的方面想全了,接下来就是要落实答题的知识要点。组织知识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

要回答好题,除了遵循以上答题规范外,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是防止漏答。回答简答题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啰嗦。但如果没有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把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

二是要掌握详细和模糊的技巧。回答论述题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你对某一道题实在不会,在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要模糊一些,争取得个基本分。

篇(5)

高三提升化学的技巧方法第一,一定要听老师讲课,而且是在课堂上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些难懂的章节可以预习,但大家可能都有一种感觉,自己提前看过的东西在老师讲课时就会觉得难以集中注意力,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对于已经了解到的知识总是很难再重新开始一遍,这就好像大家看剧已经被“剧透”了,这样的剧吸引力会大大下降。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尤其是高二难度加大,大家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所以更应该高效利用上课时间,让自己的思维跟着老师走。

第二,随时记录一些小内容。化学知识的细枝末节是比较多的,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最好时常记录,可以有专门的笔记本,也可以写在书上或者习题旁边,只要是自己能够容易看到的地方都可以。因为很多知识是零碎的,所以这些东西不能只记录一遍,遇到一次如果发现自己想不起来了,那就再动手写一下,长此以往,这些零碎的小知识就能熟练掌握。

第三,注重总结的重要性。化学这门学科的体系性还是比较强的,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分章节梳理脉络。除了分章节总结,还可以分模块进行。总结也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点,平时做得更多的应该是总结题型和实验,尤其是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对于题型和实验的总结一定要做好。知识点熟记于心,而且熟悉题型和实验,这才是拿高分的保证。

第四,多参与化学实验。很多学校高中都会安排实验课,实验课上大家也要积极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与自己所学的课本内容进行对应,这样能使记忆更加深刻。同时,很多化学实验看起来都是很神奇好玩儿的,这也可以带给大家学习化学的动力。

高三化学复习方法一、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

在多年的高考化学复习中,发现有的同学在高三复习时完全丢开课本的知识体系,不在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上下功夫,而是盲目地练了大量的练习题,但对课本上的知识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只能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大家都知道:课本是复习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仍然要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还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因为任何练习题、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

二、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高三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

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问题的基本依据。研究课程标准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有目的地找出课本上的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有针对性地选适量的不同类型题进行精练,切忌搞题海战术。许多教师的经验表明,高考复习阶段使用400个左右的题目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训练效果,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让每一个训练题都落到实处;而传统的“题海战术”往往是“水过地皮湿”,学生整天泡在“题海”中疲于奔命,过后却收获甚微。

高考化学的那些审题技巧1.审题要认真:

许多时候答案就应藏在题干中,在高考化学考试中要仔细审题,审题时如果遗漏了题给信息,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就会给答题埋下隐患,使解题陷入困境,不但做不对题,还占用了高考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危害很大。细心的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决高考化学题的前提。

2.在化学考试中,审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字:关键字是解题的切入口,解题的核心信息。关键字可以在题干中,也可以在问题中,一个题干下的问题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独立的。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

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审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

这些都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所答所问”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审突破口: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审有效数字:

①使用仪器的精度。

篇(6)

极值问题的提问方式经常为:“最多”、“至少”、“最少”等,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题频率最高的题型之一。

一、本类试题基本解题思路如下:

1.根据题目条件,设计解题方案;

2.结合解题方案,确定最后数量;

二、常见设计解题方案原则如下:

(一)和固定

题目给出几个数的和,求“极值”,解题方案为:如果求“最大值”,则:假设其余数均为最小,用和减去其余数,即为所求;如果求“最小值”,则:假设其余数均为最大,用和减去其余数,即为所求。

真题一:2014年国考第118题

100人参加7项活动,已知每人只参加一项活动,而且每项活动参加的人数都不一样,那么,参加人数第四多的活动最多有几个人参加?()

A.22

B.21

C.24

D.23

【解析】A。这是一道“至多”问题。若要参加人数第四多的活动的人最多,则前三组的人数必须为1,2,3,并且后三组与第四多的人数必须依次相差最少。设第四多的人数为x,则后三组人数依次是x+1,x+2,x+3,则1+2+3+x+x+1+x+2+x+3=100,解得x=22。

真题二:2014年国考第50题

现有21朵鲜花分给5人,若每个人分得的鲜花数各不相同,则分得鲜花最多的人至少分得()朵鲜花。

A.7

B.8

C.9

D.10

【解析】A。题目问“分得鲜花最多的人至少”可以分多少朵,则可以假设分得鲜花最少的到最多的依次为:x、x+1、x+2、x+3、x+m(其中:x+m是分得鲜花数最多的,但是只比前四个人多一点,即m﹥3),则列方程为:

x+x+1+x+2+x+3+x+m=21,得:5x=15-m

因为m﹥3,故m=5,所以x=2,

因此这5个人分得鲜花数可以为:2、3、4、5、7,故分得鲜花最多的人至少分7朵,也就是不能再少了

真题三:2014年国考第40题

假设五个相异正整数的平均数是15,中位数是18,则此五个正整数中的最大数的最大值可能为()。

A.24

B.32

C.35

D.40

【解析】C。设五个相异的正整数从大至小依次为a,b,18,c,d,则得=15,即a+b+c+d=75-18=57。a最大,b、c、d取最小,分别为19,2,1。则d=57-19-2-1=35,故选C。

(二)保证

题目中会有“保证”这样的字眼,解此类问题利用“最不利原则(最不凑巧原则)”,假设问题的解决过程是最不希望看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求解。

真题四:2014年国考第56题

共有100人参加招聘考试,考试内容有5道,1—5题分别有80人、92人、86人、78人和74人答对,答对3道以上的人通过考试,问至少多少人通过考试?()

A.30

B.55

C.70

D.74

【解答】C。回答这类“至少”型题目,通常需要关注最不可能的情况。考虑未被答对的题目的总数有:(100-80)+(100-92)+(100-86)+(100-78)+(100-74)=90,由于必须错误3道或3道以上才能不通过考试,最不凑巧的情况就是90道刚好是30个人,每人错3道,所以入选的是70人。

真题五:2014年国考第49题

从一副完整的扑克牌中,至少抽出()张牌,才能保证至少6张牌的花色相同。

A.21

B.22

C.23

D.24

【解答】C。利用最不凑巧原则,假设这个人连续抽了5张黑桃的,如果再抽取一张黑桃就满足6张同色的了,但是很不凑巧,他又连续抽了5张红桃,接着连续抽了5张方块,最后连续抽了5张梅花,又抽取了1张大王、1张小王,这是最不凑巧的情况,这时候他再抽取1张,就可以保证有6张牌花色相同了,故答案为:4×5+1+1+1=23(张)。

真题六:2014年国考第43题

有关部门要连续审核30个科研课题方案,如果要求每天安排审核的课题个数互不相等且不为零,则审核完这些课题最多需要()。

A.7天

B.8天

C.9天

D.10天

【解答】A。利用最不凑巧原则,要想审核的时间最长,假设每天审核的课题数尽可能的少,才能增加审核天数,即第一天审1个,第二天审2个,依此类推,审到第六天时,共审了21个课题,第七天需审9个,如果拖到第八天,则一定会出现两天审核的课题数量相同的情况。

真题七:2014年国考第39题

有面值为8分、1角和2角的三种纪念邮票若干张,总价值为1元2角2分,则邮票至少有()。

A.7张

B.8张

C.9张

D.10张

【解答】C。要使邮票最少,则应尽量多地使用大面额的邮票,因为总价值中含有2分,故推出至少有4张8分值的邮票。则1元2角2分-8分×4=3角2分后,还剩9角。故应再使用4张2角和1张1角面额的邮票即可,这时候所用邮票数最少,最少为9张。

真题八:2014年国考第48题

有红、黄、蓝、白珠子各10粒,装在一只袋子里,为了保证摸出的珠子有两粒颜色相同,应至少摸出几粒?()

A.3

B.4

篇(7)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次考试,学生解答的历史材料题总是失分的“重灾区”。 每次考试质量分析都会发现,无论题型如何不同,材料呈现形式如何变换,也不论试题难易,很多学生对解答历史材料题总是“束手无策”,而且学生在解答材料题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同质性和普遍性。教师如果没有采取有效对策,这种情况即便是到了高三复习阶段,也不会发生根本改观。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做法,谈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及解答史料的能力。

一、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题中的常见问题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少学生在提取材料信息、阐释论证历史问题时往往只是简单地从材料中摘抄信息,只会直观现象描述,不能对材料信息进行有效的提炼概括总结,无法深入到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规律性认知和本质探索;对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只会机械运用,不会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具体分析;思考问题角度单一,不善于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发现问题。

2.胡子眉毛一把抓

有些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题时,忽视试题设置的限定条件,甚至脱离材料要求胡乱作答,泛泛表述,回答问题缺少针对性、逻辑性、层次性。

3.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

解答历史材料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一些学生不能捕捉有效信息,理解题意偏差、回答问题出现方向性错误等等,究其原因是学生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特别是对文言文的阅读。

4.基础知识不扎实,表述欠规范

有些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在表述问题时,时空人事记忆错乱颠倒,关键词句不突出,史论结合缺乏逻辑性甚至自相矛盾,语言组织能力差,不会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准确表述。

二、提高历史材料解析题能力的应对策略

“岁岁年年题不同,年年岁岁错相似”,以上几点是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题中的常现问题和错误。学生对如何改正这些问题,有效提高历史材料题解答能力感到无奈和迷茫,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答好历史材料题。

1.教师要充当实践的先行者

“欲教人者先教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教育理念。这个理念对我们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现在的高考试题既是考学生,同时也是在考教师,因此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只有教师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出更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平时要多关注一些和历史专业相关的教学杂志,对于上面介绍的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实录等,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反思。

2.基础永远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通过对全国、各省市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来看,虽说其试题类型各异,提问方法多样,试题涉及内容五花八门,但对于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却是其共性。同时,学生理解、分析史料能力的提高也必须建立在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所以掌握基础永远是提高能力的关键。教师在平常授课中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础知识,不要盲目追求做题、搞题海战术而轻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教授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与技巧。

3.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素质

新课标下的高考历史试题设置,相当一部分是以史料为依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素养也成为备考的当务之急。学生对文言文、外文翻译史料、外交辞令等材料存在较大的阅读障碍,以致学生在表述问题时总是词不达意、表象肤浅。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史料专项训练之外,我还有意识地创设学生阅读的机会和环境。还可从阅读方法上加以指导,指导学生要利用目录形成整体印象;要通过章、节、子目,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它的基本结构和层次;要通读与精读相结合,即先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概貌,然后对全文中一些重要的史实、结论、规律、观点等精细研读,得其精髓;要读与思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要多想想材料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内涵与外延、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通过这种方法上的指导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4.加强审题与提炼信息能力技巧的指导

学生审题与提炼信息能力技巧,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相关方法的指导和能力培养,要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与技巧。我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一些方法:

(1) 在审题训练中,我强调学生要审时间、审地点、审关键词、审提示语、审材料来源、审问题限定条件,这些都可以作为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2)指导学生要善于从材料中数据信息的对比、变化分析中得出结论,这主要适用于图表、数据类型的材料。要注意观察数据对比发生变化的程度、趋势,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3)要特别注意材料的标题、时间、引文出处和注释,这些地方往往包含了解题的关键信息,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把握材料的主题、背景、作者、基本内容和思想、答题的方向。(3)要指导学生从材料的关键词句中获得信息。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就等于掌握了这段材料的中心思想,尤其是结论性的、解释性的、破折号、省略号后面的词句。这其中可能就蕴藏着问题的答案和思考的角度。(4)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历史材料解析题,一般是以教材为依托,或是教材的内容,或是教材的观点。我们反对照搬教材,要求忠实于材料;也反对脱离教材,一味地自由地发挥。材料与教材间多少有联系,而且材料很多时候也会要求我们结合教材来思考问题。在题目中有要求结合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或者什么也没说时,我们都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教材寻找正确答案。

总之,我们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我们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地思考应对策略,适当地对学生加以指导训练,适时地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学生解答历史材料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篇(8)

选题是高考复习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精选习题呢?首先,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省颁教学要求为依据,习题的深度、难度及知识覆盖面没有必要超过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的参考样题。其次,要做到突出重点、注重综合、渗透方法、兼顾跨学科结合,即选择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学科内综合,渗透思维方法和学科思想等内容的主流题型。第三,试题情景的设置上不仅要“情”新,而且还要“景”新,注意选择一些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的试题。试题的来源以高考题、高考题的改造题、各地质检的试题及改造题、教材习题的改造题为主,坚决杜绝难题、偏题、怪题。

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

该题是2009年江苏高考化学卷第16题。题中框图是具有真实生产意义的工业流程图,其背景是以氯酸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钠和氧化铁红颜料,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化学知识于真实的工业生产的问题,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反应原料之一的硫酸亚铁是氯酸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符合废物再利用的绿色化学理念。比起逻辑意义上的强拼硬凑,无疑这种真实背景的试题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更加具有化学味。而如“某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中,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等习题,如果有心收集,类似的习题还有很多,此类习题要求学生进行繁琐的数学计算,甚至玩起了数字游戏。试问,这样的习题能体现多少化学学科特色?这样的习题除了导致“题海训练”,提高所谓的“解题技巧”,又能让学生得到多少切实的提高?这样的训练有何意义?相反,如果这样的题目做多了,学生会陷入追求解题技巧的怪圈中,从而使化学离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远。

二、精讲细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习题讲评是复习中重要的教学回馈环节,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及在复习基础上对知识的新感悟都来自此环节,同时通过习题讲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是什么”上升到“为什么”,最后落实到“怎么做”,学以致用,使死板的化学现象和原理变活。笔者认为习题讲评应提倡精讲细评,即一评知识网络:评析试题的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二评解题方法与技巧:近年来我省高考试题的容量大、信息量多,强化对学生获取、吸收、整合和应用信息能力的考查,因此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才可能提高效率,争取主动,求得成功。如图表阅读能力是近年来高考试题的考点,要指导学生对图表进行有序阅读,掌握阅读图表的一般方法。像数据表、曲线图:“先看横后看纵,先找点后连线,先定性后定量”,化学实验装置图:“从左到右,自上面下,由里到外”等。三要善于“借题发挥”:不仅要倡导一题多解、一题多用,而且要从多角度去分析试题,挖掘试题蕴含的学科思想和学科素养,突破原有试题的范围,开拓外延,探求一般规律。四要鼓励学生自己“评题”:通过学生自己“评题”,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达到在寻求答案过程中发现规律、深化知识的理解、掌握问题思考方法的目的。

三、强化审题,提高解题的完整性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步。指导学生审题时要强化以下几点。一审原理:审清试题蕴含的学科思想和化学原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二审过程:审清试题中的化学过程,过程变化的联系点及每个过程遵循的化学规律,找出问题的实质,从而准确快速解题;三审条件:审清试题给出的已知和隐含条件,化学试题给出条件的方法很多,一部分题设条件可直接给出,也有一部分条件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明显条件的背后,找出这些隐含条件,有利于顺利解题;四审所求:审清试题中所求的问题,明确问题与题给条件之间的联系,往往就掌握了解题的钥匙,确定了解题思路;五审试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审清题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就能正确解题,甚至缩短解题时间。要求读题时,做到边读边思考,对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进行标记。

该题是2009年福建高考化学卷第11题。命题者巧妙地将原电池与化学平衡融合在一起,通过电流计读数的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利用离子浓度的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根据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分析电极反应,综合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和化学平衡原理,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相当高,题目立意让人耳目一新。学生答题时常将C选项列为不正确,原因就是审题时未注意题中的原电池是用可逆氧化还原反应设计而成的,当电流计为零时,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反应达到平衡。

四、规范答题,提高答题的得分率

每年高考,因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简答题文字表达含糊不清、未切中要害等不规范答题而失分的考生大有人在。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取高分,教师必须在复习中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化学专有名词、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要书写端正、准确,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力争在高考中做到规范问题“零失误”,颗粒归仓。那么,复习中如何强化规范训练?一是在复习过程中处处渗透规范性训练:结合每一节课、每一次练习和测试机会,重点训练化学式、电子式、原(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简答题的文字表述,计算题的格式、步骤、量纲、计算的准确度等;二是教师要起示范作用:要求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以身作则,使用好规范的化学语言和化学用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练习和试卷的版面设计中要规范,不出现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化学用语,以防误导学生,填空题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填写,纠正学生在答题练习中由于留空不足,表述时写半句留半句的不良习惯;三是强化学生答题的规范练习:要求学生在日常练习和测试中答题要按照高考答卷要求,做到严谨、精练、准确,同时每次练习和测试,教师都应把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体验,以达到练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的目的。

【例4】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学化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4)移开导管(何处的导管,移到何处),关闭分液漏斗夹子(应是活塞),用东西堵住试管口(什么东西,怎么堵),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管口中(试管未取出水面,带火星的木条怎能伸入管口中),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应是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正是由于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文字表达含糊不清,化学术语不清晰,未切中要害,本题该生只得2分。

总之,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简单地拼时间、拼精力,漫无目标地做题、解题的过程,而是科学的、有计划的复习过程,在强调刻苦学习的同时,让学生从方法、规范、经典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复习。

篇(9)

一、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推进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

1.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和招生中,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外,可参考其它结果,各地要积极探索对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继续实行并完善重点普通高中招收保送生和部分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以及职业高中直升等制度和办法。鼓励各地进行特长测试加分和对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及其它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的改革试验。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和基本普及,逐步扩大高中学校的招生自,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2.考试的组织方式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两考合一进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考试。为了确保考试的质量,升学考试以及两考合一的考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毕业考试由学校组织。

3.升学考试的科目设置要求全省统一。*年的升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政治、体育和自然科学实验操作考查。原则上各科的满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00分(含听力测试20分)、自然科学150分、社会·政治80分、体育30分、实验操作考查10分。两考合一的考试科目及满分值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测试25分)、自然科学200分、社会·政治100分、体育30分、实验操作考查10分。语文是否测试听力,英语是否增设口试,以及是否增加"特长项目测试"或音乐、美术与劳技测试等内容,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4.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命题应体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应注意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与地区文化和教育发展相适应,坚持考试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导向;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使学生能够用多种方式将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

5.社会·政治学科的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各科考试允许使用计算器。

6.改进命题技术。目前特别要重视控制试卷难度,难度系数要求控制在0.7以上。要适当减少题量,增加主观题的权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要克服试题"能力技能化"的倾向。试题要灵活开放,积极探索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考查,试题的编制,不出繁、偏、怪题。

三、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1.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对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它还关系到广大学生和家庭、学校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地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这项改革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年本地区工作方案,并在政策、管理、人员和经费上予以保障,确保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考试说明"规定考试的目标和性质、各学科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方式、试卷结构等,它"对考试起着法定文件的约束作用"。制定考试说明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印发〈2001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管理和试卷评价报告〉的通知》(教基司函〔2002〕42号)指出:"为了保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健康发展,建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考试说明''''编制权限的管理。原则上考试说明应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委托教研部门组织研究编制并向社会公布。各地对于考试改革的设想、举措,应当上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经批准后统一编入考试说明,作为考试的依据"。为加强考试管理,保证考试说明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我厅委托省教研室根据修订后的省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和各学科指导纲要编制《*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经审定后颁布。要求各地尽早研究确定*年考试改革的设想和举措,并于2002年10月底前报我厅基教处。个别市级考试组织单位要求获得编制考试说明的资格,应报我厅审核批准。

3.严格对命(审)题、施考和阅卷等工作的管理。要继续开展对各命题单位负责人及学科命(审)题组长的培训。各地要尽快建立命题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实施对所有命(审)题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确保命题质量。加强对阅卷人员的培训、阅卷复查和登分统计等方面的工作,落实对作文三人独立阅卷的要求,加强对主观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阅卷的复查。省教研室承担对命(审)题、阅卷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服务等任务。要严肃考风、考纪,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预防和严肃查处各种泄密、舞弊行为。充分保障学生安全,坚决杜绝考试过程中学生伤害事故。

篇(10)

一、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推进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

1.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和招生中,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外,可参考其它结果,各地要积极探索对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继续实行并完善重点普通高中招收保送生和部分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以及职业高中直升等制度和办法。鼓励各地进行特长测试加分和对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及其它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的改革试验。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和基本普及,逐步扩大高中学校的招生自,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2.考试的组织方式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两考合一进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考试。为了确保考试的质量,升学考试以及两考合一的考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毕业考试由学校组织。

3.升学考试的科目设置要求全省统一。20*年的升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政治、体育和自然科学实验操作考查。原则上各科的满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00分(含听力测试20分)、自然科学150分、社会·政治80分、体育30分、实验操作考查10分。两考合一的考试科目及满分值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测试25分)、自然科学200分、社会·政治100分、体育30分、实验操作考查10分。语文是否测试听力,英语是否增设口试,以及是否增加"特长项目测试"或音乐、美术与劳技测试等内容,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4.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命题应体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应注意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与地区文化和教育发展相适应,坚持考试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导向;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使学生能够用多种方式将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

5.社会·政治学科的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各科考试允许使用计算器。

6.改进命题技术。目前特别要重视控制试卷难度,难度系数要求控制在0.7以上。要适当减少题量,增加主观题的权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要克服试题"能力技能化"的倾向。试题要灵活开放,积极探索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考查,试题的编制,不出繁、偏、怪题。

三、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1.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对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它还关系到广大学生和家庭、学校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地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这项改革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20*年本地区工作方案,并在政策、管理、人员和经费上予以保障,确保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考试说明"规定考试的目标和性质、各学科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方式、试卷结构等,它"对考试起着法定文件的约束作用"。制定考试说明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印发〈2001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管理和试卷评价报告〉的通知》(教基司函〔20*〕42号)指出:"为了保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健康发展,建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考试说明''''编制权限的管理。原则上考试说明应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委托教研部门组织研究编制并向社会公布。各地对于考试改革的设想、举措,应当上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经批准后统一编入考试说明,作为考试的依据"。为加强考试管理,保证考试说明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我厅委托省教研室根据修订后的省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和各学科指导纲要编制《2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经审定后颁布。要求各地尽早研究确定20*年考试改革的设想和举措,并于20*年10月底前报我厅基教处。个别市级考试组织单位要求获得编制考试说明的资格,应报我厅审核批准。

3.严格对命(审)题、施考和阅卷等工作的管理。要继续开展对各命题单位负责人及学科命(审)题组长的培训。各地要尽快建立命题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实施对所有命(审)题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确保命题质量。加强对阅卷人员的培训、阅卷复查和登分统计等方面的工作,落实对作文三人独立阅卷的要求,加强对主观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阅卷的复查。省教研室承担对命(审)题、阅卷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服务等任务。要严肃考风、考纪,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预防和严肃查处各种泄密、舞弊行为。充分保障学生安全,坚决杜绝考试过程中学生伤害事故。

4.建立和完善试卷质量与考试管理的评价制度。考试组织单位和命题单位要及时对考试管理、试卷及其使用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价和工作总结,组织专家和教研员进行试卷分析,认真撰写评价报告。我厅将组织专家对各地试卷质量、使用效果及考试管理进行分析评价,评价报告。

篇(11)

合理把握时间

由于文综试题内容多,阅读量大,书写量也相对较大,因此,在例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部分考生时间分配不均,前松后紧,试卷做不完的情况。

对此,杨冬莲提醒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松紧有度,合理安排时间。文综试卷由35道选择题和4道解答题构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她建议考生前面的40分钟可以用来做选择题,后面的110分钟,分别为:地理20分钟、历史20分钟、政治20分钟、综合40分钟,余下10分钟可用来检查和处理一些拿不准的题目。

在做题的过程中,杨冬莲建议考生一定要按照卷面的编排,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来做,选择题基本上为一分钟一道题,遇到停留两分钟以上仍解答不出来题目,要快速地跳入下一题,不要过多地浪费时间。

卷面书写规范

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因为卷面书写不规范,答案没有写在规定的答题区内或答错位置导致失分的考生都不在少数,而这些错误都是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因此,杨冬莲提醒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答题要求去答题,答案一定要按照答题卡上的要求填写在规定的答案区内,不得超出。而且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科”入座、对“题”入座,对“问”入座,切忌“张冠李戴”,即使你的答案全部正确,也是无效的。

此外,在答题的过程中,卷面书写也要干净整洁,写字太小、太草、太挤都不好,书写字迹要清楚、排列要规范、行距宽窄要统一,要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卷面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