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细节护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2 08:44:0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细节护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细节护理论文

篇(1)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108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25.6~84.3岁,平均年龄(56±5)岁;观察组:男26例,女28例;年龄27.1~85.5岁,平均年龄(56±5)岁。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诊断为神经外科疾病,均排除严重心、肾、肝、脾功能严重损伤者,并且排除对抗生素等特殊药物过敏的患者,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工作缺陷:

根据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本课题研究员对本科室所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问题存在的缺陷,总结如下:①是不是能够认真切实的执行护士管理规定,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制度要求自己。②护士盲目的对自己的专业素质自信,不注重细节之处,认为细节琐碎之事无关大雅。③护士个人修养不够,对患者态度不够友善,并且不注重礼节,不注重严格尊重患者的感受。④忽视自身专业素养不够,专业知识不够、基础不够杂实。⑤科室对本科室护士管理不够严谨,制度不太明确,使护士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够清楚,具体护理环节没做到位,对护理实施不明确,监督不力。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管理。细节护理管理方法主要从:强调细节护理的重要性,增强细节护理的理念;提高护士职业修养,注重礼仪细节;注重护理内容细化;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四个方面进行。

1.3评价标准

1.3.1病情变化:

比较2组患者病情状态变化,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变化、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变化。意识状态用GCS评分测定,通过睁眼、语言、运动3个方面来评价意识状态,每个方面5分,评分1~9分为不正常、≥9分为正常。生命体征变化测定包括患者,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正常与否。肢体感觉功能变化包括患者肢体肌力、肌张力、病理反射、有无感觉障碍等多方面反射甚至有无障碍进行综合分析以无效、好转、显效3个层次。

1.3.2情绪状况:

比较2组患者愉悦、平静、抑郁、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

1.3.3患者满意度:

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病情变化比较

观察组的意识较状态、生命体征变化和肢体感觉功能变化正常率分别为94.4%、88.9%和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59.3%和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情绪状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情绪愉悦、平静的良性变化者显著低于于观察组,对照组抑郁、焦虑、恐惧者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4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2)

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7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58例,年龄32~76岁,平均(57±7)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男22例,女31例,平均年龄(56.3±6.2)岁;试验组54例患者,男23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7)岁。全部患者经过检查均被确诊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同时尚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在征得患者同意后,为其实施统一集中化护理,主要包括询问并记录患者的基本病史与基础疾病,对其进行相关的疾病检查,对危重患者进行相关的手术或药物治疗,其他均采用常规护理。

1.2.2试验组

对患者实施集中化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细节化管理。具体内容为:加强护理人员的细节护理理念,提高其对细节护理的重视程度;对患者的入院、诊断、治疗以及出院等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与随访,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与病因进行详细的分类,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先进的诊疗设备与优秀的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与生活状况进行随访,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良因素并给予有效解决;及时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疑虑与不安;加强患者的合理用药;护理人员还要注意礼仪细节,不断提高个人的语言修养;而且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与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供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等。

1.3观察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包括病史采集、关心患者、沟通能力、护理技能四项,满分均为10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满意度后,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并发症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有4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7.4%,发生时间为(4.4±0.3)d;对照组患者有12例,发生率为22.6%,发生时间为(9.5±0.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细节护理不但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与心理调节有重要意义。由于神经外科的疾病特点,决定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会比较重要且风险较高,极易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或失误,因此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细节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在细节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原则,严以律己,尊重与关心患者,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素质与护理技能,丰富个人的护理经验与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细节化护理服务。各个科室的管理阶层必须要尽职尽责,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从而保证每名医护人员都能做好本职工作。而且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为患者普及疾病知识,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使护理工作更好开展。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3)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19~58(44.9±7.3)岁;手术时间30~386(155.3±19.4)min;手术类型:普通外科52例,骨科33例,妇科27例,泌尿外科33例,神经外科1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9例,初、高中67例,大专及本科46例,本科以上18例。所有患者均精神智力正常且手术成功,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将16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2013年5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的9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2~8月接受护理模式改革后手术室细节护理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即术前将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术中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模式改革后的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到病房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为患者讲解手术概况,并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配合方法;选取类似疾病手术成功案例向患者介绍恢复情况,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但避免提及意外、死亡等词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采用和蔼的态度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交流时间以15min为宜。②术中护理:为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做好各项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以温和的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消除患者戒备心理,并且陪伴患者身边,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尽可能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在麻醉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麻醉完成后,协助固定好手术部位,要注意遮挡不必要暴露的部位。如患者提前清醒,可告知手术进程,安抚患者情绪。术中要加强对患者体征的观察,如有不适或者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调整。此外,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皮肤清洁应耐心细致,并认真清点纱布、缝针、手术刀等器械,避免遗留患者体内。在麻醉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手术是否成功,并嘱家属安心照顾。

1.3评价指标

①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共包括4个方面,分别为仪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每个方面分别赋予30分、20分、30分、20分;护理质量安全为各项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分越高越好。②护理满意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调查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护患沟通、护理服务、术前手术室准备、患者舒适度、护理技术等方面,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根据总分将患者满意程度分为3个等级,>85分为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比较

观察组仪器设备管理、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器械准备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51%。

篇(4)

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的细节护理。在手术进行时,必须保持严谨的工作状态,根据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时,应格外小心,避免液体或异物进入患者的耳朵或眼睛。观察患者是否舒适,帮助患者贴减压贴,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对于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应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1.2术后细节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存放好手术标本,以便查阅。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掌握患者恢复情况。

1.3细节记录

应加强细节方面的护理,并全程记录护理过程,保证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对于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突况、患者病情、医嘱、医疗操作及护理操作等,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随着治疗的深入及时更新。

1.4感染护理

成立护理质控小组,负责监控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护理操作标准进行护理,注重细节。定期开展无菌护理专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24/25),对照组为84%(21/25)。观察组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4%。对照组感染4例,感染发生率为16%。两组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5)

1.2细化应急状态管理完善产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成立产科急救护理小组,并制定其职责,对急救物品实行专人管理,做到四定(定数量、定位置、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确保各种物品完好和充足,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1.3定期召开院患分析会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从而调整各项护理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2细节管理在制度上的体现

2.1细化规章制度及护理工作流程,为护理质量目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产科患者周转快,护理工作涉及产妇及新生儿,工作量大而繁琐,容易造成工作忙乱,管理者应不断完善细化护理工作关键环节流程。如:入院、出院流程、查对流程、病房与产房、手术室交接流程、护士交接班流程、医务人员与产妇家属进行新生儿交接流程等。2.2细化各班岗位职责使护理人员工作时有章可循,人尽其责护理工作环环相扣,每个细小的环节都做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确保护理安全。

3细节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上的体现

3.1细化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产科具有专业技术要求高、技术操作项目多的特点,管理者要结合科室的实际,细化分级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质量、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基础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评价、患者满意度等质量评价标准,使护理人员工作时有据可依,行为得到规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3.2细节环节质量监控产科护理风险高,环节多,管理者要针对产科的特殊性,围绕整个产程严格执行“五查房”,加强对高危护理人员、高危患者、高危时段的环节质量控制,特别针对接诊、交接、查对、记录、转运、产程观察等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控,确保护理工作及时、有效、安全。

4细节管理在科室护理各项服务工作上的体现

4.1重视细节服务,传递人文关怀,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要求,管理要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切入点,提高护理队伍的能动性,建立主动服务意识,从入院开始就向患者详细的介绍,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并注意有效保护孕产妇的隐私,操作过程动作轻柔,特别针对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紧张、焦虑等心理要给与及时的疏导及耐心的指导,让产妇及家属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增进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4.2提倡人性化管理,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产科护理工作是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护理工作劳动强度高,精神压力大,管理者要有效地实施人性化管理,营造“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文化氛围,从而提高护理队伍凝聚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4.3关心体贴护士,做护士的知心朋友产科护士常常承担超负荷的工作,容易引起急躁、焦虑等情绪,管理者应及时了解护士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关心护士的身心需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不良情绪和变化,适时进行感情交流,在科室营造“团结、进取、友爱”的氛围,护士在被尊重、被理解的环境下投入工作,能感染周围的患者和家属,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

篇(6)

1.1.1从细节培养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患者入院后,需进行首诊,这就要求需建立首诊负责制,即办公室护士负责接收患者,并安排床位,通知主管医生与主管护士。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将自杀、自伤的患者列为重点对象,做好交班工作,加强精神病的看护,以保证患者的所有活动在管理人员的视线下进行。入院后,主管护士需向患者讲解住院期间的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并引导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告知病房主任及护士长病房的相关管理制度,细心地向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从而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理解。然而,对于首次住院的患者,护士需耐心的告知相关事宜,采用心理疏导的技巧和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在短时间内适应病区环境。在护理管理中,安全管理制度是开展护理管理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需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所有医护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让医护人员熟悉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及《医疗事故条例》等,并利用晨会加强护理相关业务学习及安全教育。然而,对于新护士、新看护的管理,上岗前,必须实行岗前培训制度,新护士需积极参加安全教育讲座,并通过安全知识考试,使新护士熟练相关护理工作[2]。除此之外,安全管理制度还需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严格制定治疗及护理工作,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恢复情况,并及时发现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护理。

1.1.2完善精神科病房安全质量管理制度针对精神科病房中护理管理存在安全管理质量不高的问题,制定精神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护士交接班管理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确保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特别是对新上岗的护士,护士长要强化制度意识,将重点工作放在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检查落实上,使护士工作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促进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应规范工作流程,需强化护士在护理中的各个环节管理,例如当患者服用药物后,护士需及时进行口腔检查,注重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意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加强护理,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另外,为了减少护士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差错,需对病房中的药物及相关设备进行细化规范,尤其是对急救室内的急救药品及仪器设备,安排专人检查,在药品管理做到固定品种、固定位置及固定数量,由护士长定期对药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建立护理应急预案,以减少护理差错。

1.1.3加强细节监控,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于护士长及护士的护理工作,需分工负责,定期对综合检查,对精神科护理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检查,若发现有违规现象,需及时返回给护士管理人员,并给予相应长发,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只有做到各个护理环节的监控,才能保证护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1.2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技能、急救物品管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满意度等。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单位(x±s)表示。

2结果

分析该院2012年1—12月,2013年1—12月期间的病房管理质量评分,结果显示实施细节管理后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化、护理技能操作质量、急救物品管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均高于护理前的管理质量,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比较护理前后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施前护理满意度为94.98%,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9.55%,护理不良事件由5例减少至1例,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7)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300例门诊老年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60~91岁,平均71岁,其中男89例,女6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8~92岁,平均70岁,其中男93例,女5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安全管理措施等细节护理,具体护理如下:

1.2.1输液前:

(1)认真核对医嘱与药物:认真核对药名、用法用量,告知患者用药剂量。(2)选择适合的静脉穿刺针:由于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一般建议采用5.5号针头,降低患者疼痛感。

1.2.2输液时:

(1)老年患者由于输液速度慢、时间长,容易产生疲劳,有的会产生肌肉不自主运动,因此应选择比较舒适有利于活动的部位如手背,应避免在关节部位注射。(2)逆行静脉穿刺:有些患者由于长期静脉注射,反复穿刺和药物的刺激,血管受到严重破坏,医护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远端血管进行逆行穿刺,此方法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而且易于固定。

1.2.3输液过程:

(1)护士在患者输液时随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输液速度,告知滴速太快会引起肺水肿等严重后果。(2)防止液体渗漏:由于老年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对疼痛反应迟钝,护士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出、肿胀及输液反应,一旦发现液体渗漏,及时做相应处理,使患者痛苦降到最低。

1.2.4输完液:

(1)护士在输液结束后先拔出针头后再用无菌棉签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情况下退出管腔,向患者示范按压针眼的方法,告知患者沿穿刺部位的走向进行按压,因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减退,建议按压时间为5~10min,按压过程切忌边按边揉,减少出血和皮下淤血现象。(2)交代患者输液后注意事项:输液后按压10min才能去卫生间,输液侧肢体不要提太重的物品。(3)认真交代患者下次输液时间,特殊治疗时,为患者安排好具体时间并告知患者要按时来院,避免耽误治疗,影响病情;嘱咐患者将药物、输液单和病历放在一起,下次来时一起带来,避免漏带。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t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么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不段更新,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于在职护士以及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自学考试是其提高学历的一种主要方式。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自考护理论文致谢词,希望可以帮到你~

1、在本人的写作过程中,xxx老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2、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人。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择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李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张超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外文资料。

3、值此本科学位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老师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文论的完成,都非常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给我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建议,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修改论文。他对分时电价领域的专业研究和对该课题深刻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xx老师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的治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值得我永远学习。在此,谨向导师xxx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篇(9)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护理;重症监护

NursingComprehensionaboutIntonsiveCareofNeonatalRespifatoryFailure

Abstract:ObjectiveInordertodrawaconclusionaboutnursingexperienceinintensivecare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Methods40cases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wereacceptedinourICUdepartment,allwereexperiencedbygeneralandSymptomaticnursing,monitoredABGandusedbreathingmachineeffectivelycurativeeffectwasexcellent.Results22casesusedIMV,6casesusedHFOV,12casesusedPPAV,2neonatediedofgiveup,Otherswereacceptable.ConclusionIntensivecareofneonatalrespiratoryfailureshouldhaveappropriategeneralandSymptomaticnursing,monitorABGandusebreathingmachineeffectively.

Keywords:Neonate;RespiratoryFailure;Nttrsing;Intensivecare

由于新生儿的解剖及生理特征,呼吸衰竭(NRF)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ICU室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症监护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新生儿呼吸衰竭40例,最小者出生3d,最大22d,男27例,女13例,平均监护治疗14.75d,治愈38例,死亡2例。其中吸入综合征17例,肺出血11例,肺炎合并NRF7例,肺透明膜病变5例;40例NRF中合并心衰、中毒性脑病7例,伴DIC4例。均由新生儿科或产科直接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治疗。

2一般护理

2.1环境

患儿均安置在新生儿ICU病房,各种抢救设备齐全,每日用500mg/L“84”消毒液湿拖地面2次,紫外线照射2次/d,通风2次/d,每周空气培养1次,疑有传染病者尽早隔离。

2.2安静休息

让患儿充分休息,既可减少耗氧量,又能减轻心脏负担。治疗护理应尽量集中进行,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2.3眼睛、口腔、臀部的护理

眼部可用氯霉素眼水滴眼,3次/d,用油纱布敷盖;口腔抵抗力低下,可致鹅口疮,将制霉菌素片压成碎末状涂抹3次/d;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轻轻按摩背部,每次便后涂油保护,一旦发生红臀可用红外线灯照射2次/d。

2.4加强喂养

因硅胶管管细不堵塞整个鼻腔,对呼吸影响不大,替代胃管效果理想,特殊者可用经口下鼻饲管喂养,以供给机体足够的热能,增加抵抗力。

2.5严格控制液体速度,记录出入量

新生儿输液时,尤其在心衰及多脏器衰竭时,严格限制输液量,一般不用含钠液,可用输液泵维持液体速度5滴/min以内,观察大小便是否正常,详细记录出入量,注意的变化。

2.6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神志,监测动脉血气变化

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至少4次/d~8次/d。监测动脉血气,动脉穿刺定位要准确,取桡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进针点,严格消毒后操作者用拇指、食指分别暴露固定好穿刺点皮肤,进针时针体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见回血后固定针头位置抽取足量血标本后快速拔出针头并用棉棒或灭菌纱块按压穿刺点10min,取下纱块观察皮肤有无特殊变化。

3症状护理

3.1保持气道通畅

让患儿头颈尽量后仰,使气道伸直。由于痰液堵塞鼻腔及口腔,需勤吸痰。新生儿尤其早产儿鼻腔狭窄,我们用硅胶管吸痰效果较好。新生儿吸痰时负压不宜过大,吸痰动作轻柔,每次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5s,吸痰时轻拍背部以将痰液吸出。吸痰管及容器用后消毒。

3.2吸氧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吸氧的目的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换气功能。多用面罩、氧帽法给氧,流量可根据患儿的呼NRF度调节。对肺出血、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可适当运用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在使用正压通气的过程中,气胸出现的几率为20%~40%[1]。因此,应及时监测动脉血气变化,根据肺顺应性的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遵医嘱及时使用镇静剂或肌松剂,减少人机对抗,吸痰过程中使用抱球呼吸,避免压力过高导致气胸的发生。观察患儿有无烦躁,突发青紫,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胸廓不对称,不随呼吸机节律活动,呼吸音降低,心音遥远或移位等气胸症状出现,如有及时通知医师[2]。

3.3超声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可稀释痰液,促进炎症吸收。雾化吸入多用于痰多、粘稠不易排出者,药物为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2次/d。雾化后吸痰,用过的面罩及管道用15%过氧乙酸液浸泡后清洁消毒。

4讨论

NICU护理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基本功和高度的责任心,以便能及时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各种危重病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增多的医疗费用。

NRF是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以换气障碍为主,血气检查一般示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饱和度降低,伴有严重的酸中毒。患儿多以青紫、三凹征、明显呼吸暂停为主要表现。改善通气功能是抢救的重要环节。血气分析是重要的监测指标,动脉穿刺在刚出生的婴儿尤其棘手,常因穿刺困难而影响治疗[3]。本组40例患儿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采血标本,成功率高达97.7%,深受护理人员与家长的欢迎。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治疗室每天定期消毒擦拭并做好细菌监测。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和婴儿护理观察,熟悉抽血的方法及部位选择。执行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反应,穿刺部位按压不少于10min是防止出血和感染的关键。要做到动作轻巧准确到位,安全有效,本组40例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

吸氧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多用面罩、氧帽法给氧,流量可根据患儿的呼衰程度调节,22例使用间歇指令通气(IMV),另6例经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18例肺出血,肺透明膜病变新生儿12例运用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PPAV),8例经科学有效的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出现气胸4例。4例气胸中2例在胸腔闭式引流下继续使用IMV平均47h后气胸消失;另2例因为合并DIC自动停止治疗而死亡。

参考文献:

篇(10)

1预防

1.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意见和我国政府的统一规定

(1)对健康母亲出生后1月内的新生婴儿是接种卡介苗(BCG)的对象[2];(2)接种BCG后3~6个月复查,如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继续接种BCG。

1.2母亲患无传染性肺结核(痰菌阴性)所生婴儿

(1)母亲应正规抗结核治疗,母亲与婴儿不必隔离,可以哺乳。(2)婴儿应作结核菌素实验和胸部X线检查,两项结果检查阴性,婴儿应接种BCG。(3)两项为阳性,应按胎儿结核病正规治疗。(4)仅PPD试验阳性,应按儿童隐性原发形结核治疗。

1.3母亲患传染性肺结核(疫菌阳性)

母亲与婴儿应当隔离至传染性消失为止不宜哺乳。

1.4母亲患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母亲和婴儿应隔离到无传染性为止。母亲应接受正规治疗,婴儿同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与PPD试验,如诊断无传染性肺结核,应按正规治疗,其无阳性发现,婴儿应服异烟肼(INH)治6个月时再作PPD试验,若为阳性,INH继续服满10个月。

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1)新诊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PPD试验阳性幼儿和青壮年。(2)未接种BCG5岁以下儿童PPD试验阳性者,单用INH8~10mg/kg,每日≤3000mg,服用6~12个月。

2护理

2.1首先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

(1)介绍病区环境和病室情况。(2)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护理指导和医生的治疗。(3)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1)高热时除物理降温外,多饮水。纳差、汗液丢失所致的电解质紊乱要及时纠正。(2)结核合并感染或胸腔积液时所致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予以吸氧及胸膜腔穿刺抽液。(3)胸痛时改变。

2.3控制活动量,防止大咯血

(1)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安静、通风。(2)解除患儿的烦恼及顾虑,讲故事,必要时给予镇静剂。(3)留陪伴,若病情发生变化及时告诉医生配合治疗。

2.4防止感染

(1)每日清洁口腔1~2次;(2)分泌物潴留,分泌物不易清除,常发生在体内肺功能差的患者。有学者报道发生分泌物潴留高达40%~50%,笔者强调防止分泌物潴留为护理的重点。(3)病情允许可雾化吸入局部给药帮助祛痰。

2.5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2)碗筷要消毒煮沸,被褥、衣服需阳光曝晒。(3)生活要有规律,不偏食,给予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丰富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4)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5)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发现问题立即就医及处理。(6)避免受凉,预防外感,增强免疫功能。

3讨论

以上就儿童结核预防和护理,提出了回顾性总结和工作的体会。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发病自身特征,BCG作为结核病免疫预防的效果比其他计划免疫苗有差距,尽管如此,自从大规模开展BCG接种以来,儿童结核病,特别严重类型结核病已有明显下降,因此婴幼儿BCG接种方针在我国尚需继续坚持[3]。希望新疫苗的开发具有BCG更大的抗结核能力,没有或减少BCG接种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发生,加快结核病控制进程。

INH预防性治疗效果和方法,INH预防性治疗效果初步是:从观察报道中显示,减少结核病发生率50%以上,大多数超过60%,少数报道超过80%[4]。5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就结核药物预防研究组对1394原发结核儿童给予INH4~6mg/kg服药1年,相同数同样作对照,结果INH未发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肺结核,对照组发生结核性脑膜炎8例,粟粒型肺结核2例,大多数药物预防成人300mg,儿童每日5~10mg/kg。

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患儿易发生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心理障碍会影响身心,使其失去战胜疾病信心,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年龄,予以健康心理护理指导,仔细观察每位患儿的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消除其对疾病的治疗方案不正确认识,或药物副反应的误导,鼓励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忠仁.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01.

篇(11)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应用改良鼻塞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36例,男26例,女10例,均为出生30分钟~21天的新生儿,其中早产儿28例,足月儿8例,体重1000~1500g5例,~2500g24例,>2500g7例,均符合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1.2方法利用呼吸机根据胎龄、体重选用合适的硅橡胶鼻塞经双鼻孔正压给氧,空气和氧气经过空氧混合仪混合,经过流量仪和加温湿化器,通过连接管道输送给患儿。呼出管道插入水封瓶内,其插入液平面的深度即为所需的压力(cmH2O)、气流量为4~5L/min,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加温湿化器,使吸入气体温度达到35℃~36℃,湿度达到饱和。根据原发病不同,肺部病变的轻重程度及血气的变化调节FiO2和压力。应用时间48~168小时,平均70±4小时。

1.3结果本组36例患儿因病情过重经气管插管后直接使用呼吸机治疗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其余28例全部治愈,总治愈率为77.8%。

二、护理

2.1保持正压的持续性有效而持续的压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首先应避免患儿哭闹及鼻塞脱出,使患儿安静以保证气道密闭,保持有效压力。可根据医嘱使用镇静剂,各项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操作,同时加强鼻塞的固定,可用3m弹性敷料,松紧要适宜,防止过紧压迫鼻中隔处引起局部皮肤坏死,过松则导致鼻塞脱出。

2.2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尽量保持颈部轻度仰伸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拍背时由外侧向內侧,由上而下。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下吸痰,动作要轻柔、敏捷,同时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痰液较少可适当减少吸痰次数;痰液多而粘稠时报告医师,根据医嘱加用抗生素雾化吸入并增加翻身、拍背、吸痰次数,以达到彻底吸痰的目的。

2.3加强病情的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有无紫绀、呼气性、吸气性三凹征,患儿哭声、反应、血气分析等情况,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并根据病情随时调节压力及吸入氧浓度。若调整后症状无好转,发绀加重,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后改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2.4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使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变化。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吸入氧浓度及压力,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85%时逐渐加大氧流量。在氧流量达6~7L/min时,SPO2仍<85%,经血气分析检查提示低氧高碳酸血症时,逐渐增加水封瓶液面下管道的深度,但不超过10cmH2O。

2.5加强管道的管理硅橡胶管进入水封瓶处要固定好,不能随意移动,不可进入过深,更不能堵塞鼻塞后段硅橡胶管,造成气道压力升高,甚至造成气胸,压力一般维持在6~8cmH2O。贮水器内的水应及时倾倒以免进入鼻腔,发生水中毒及酸碱平衡失调。水封瓶、湿化器内的灭菌注射用水每日更换,CPAP管道及鼻塞每天更换消毒。

2.6保证营养及热量的供给按医嘱给予全静脉营养治疗,选择较粗的颈外、肘部、手足背等处静脉进行留置针留置,使用输液泵控制补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防止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同时密切监测血糖情况,维持血糖在2.2~7.0mmol/L范围内。

2.7保暖及基础护理早产儿及体温不稳定的足月儿可置于远红外抢救辐射床上,先将远红外辐射床温调至适宜温度,把体温探头固定于患儿腹部,探头金属面贴紧皮肤,根据皮肤温度调节辐射热量。同时加强各项基础护理,尤其重视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4%苏打水清洁口腔两次,防止致病菌繁殖。

2.8并发症的防治我们选用的鼻塞为硅橡胶管所制,质地柔软,根据患儿体重及鼻孔大小选用合适的鼻塞,一般不会发生损伤。腹胀在CPAP使用中较为常见,在进行CPAP治疗时应常规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最好不要经口喂食,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时应控制FiO2避免氧中毒。

三、讨论

呼吸衰竭的特征是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及时有效地改善气体交换,增加氧供,缓解低氧血症是逆转病情的主要手段。本组36例均在普通氧疗方法不能加以改善后应用改良鼻塞CPAP,与简易CPAP相比多了空气压缩机的氧气调节装置,减少了吸入高氧的时间,降低了因吸入纯氧导致新生儿氧中毒、慢性肺支气管纤维化、早产儿视网膜症的发生。连接的加温湿化装置可使吸入气体经加温湿化处理后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可减少呼吸道水分的丢失及每日输液量,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适当的湿度可保护呼吸道黏膜及纤毛运动,有利于痰液的排出,维持呼吸道畅通。与单纯使用呼吸机相比,避免了气管插管,保护了气道完整及气道防御机制,增加了患儿的舒适感,改善肺泡气体交换而减慢心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总之,改良鼻塞CPAP为新生儿呼衰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