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全国教师管理系统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4-0029-03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为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启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3号)的要求,依托国家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北京市教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好北京市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整体规划、开发建设和统筹协调工作,推动北京市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
北京市原有教师管理系统应用现状及不足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数据库类型的应用系统,如果只是为采集教师基础信息这种单一性质的功能而进行单独建设,的确属于重复建设。无论是教育部启动的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北京市原有的教职工基础信息平台,甚至各区、各校建立的各级人事管理信息系统,都能很好地满足信息采集的功能应用。原有教师管理系统作为数据来源,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数据标准不一致。原有教师管理系统建设年代较早,且作为系统设计依据的各地教师管理政策不一而足,而数据应用标准也与教育部启动的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不一致。
二是数据难以开放共享。原有教师管理系统的数据开放共享方式大多数为数据导出或系统对接,此种方式对于系统之间的数据开放共享有着不小的影响,一旦需要开放共享的系统过多,所造成的软硬件资源浪费及随之而来的技术难题往往超出预期。
三是数据分析统能力不足。大数据为现如今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改变,原有的系统存在严重的数据孤岛问题,尽管很多系统都具备统计分析功能,可是数据量过少、分析维度过于单一,造成了统计分析功能的薄弱。
北京市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北京市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具体目标包括三项:一是采集北京市各级各类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为解决原有系统以上三个问题,同时达到系统建设的三个目标,以统筹集约、实用优先、适应未来发展的原则,以原北京市教职工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依托全国教师管理系统,重新建设北京市教师管理系统。
1. 统筹规划建设
(1)借鉴全国教师管理系统数据标准,统一规划,定制北京市的教师核心信息指标。
(2)设计了整合资源、集成多套系统在内(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的“北京市教师管理服务平台”登录门户,采取通过“数据交换中心”完成数据开放共享的方式,将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教师数据作为其他应用系统的唯一基础数据来源,避免重复信息采集,同时将应用系统中的培训、课程、教学等数据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返回到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为教师及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3)目前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采集了包括中小学、幼儿园、中职、高职、本科、特殊教育在内的六大类学校的所有在职教职工信息,不仅与教师应用系统实现了开放共享,还与北京市中小学学籍管理云平台、初中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等应用系统实现数据开放共享,进一步打通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边界,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2. 统一身份认证
北京市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与原有的教师管理系统不同的是,将采取“统一身份认证”的方式,即教师登录一次可以访问多个应用系统。真正实现“一人一号”,避免虚拟身份分散管理的风险,实现教育用户身份服务的完整记录,减少内部管理的负担,提高了各级各类教育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的工作效率。
统一身份认证的方式意味着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不再像以前那样,仅是人事管理部门的专属系统,教师个人也可以登录系统进行个人信息的填报、维护及查询。比如,基本待遇信息、年度考核信息、岗位聘任信息,这些原来只在人事管理部门才能查到的信息,教师个人登录系统后也可以查到,而工作经历、资格证书、教育教学信息更是由教师个人来进行维护。当信息审核完成之后,系统还支持导出打印教师个人的履历表。
3. 数据开放共享
教师在北京市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完成的基础信息,将会通过数据交换中心同步到其他相关应用系统。比如,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中,教师可以直接登录进行授课、选课,无需任何基础信息的重复填写,包括平台的授课角色认定都将从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骨干教师类型字段中同步获取,避免了教师再次获取身份、获取权限等重复操作。
不仅如此,目前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与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学籍管理云平台、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等多个应用系统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后续还将有更多的应用系统加入到开放共享队列中,这将使得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得到足够的数据支撑。今后,教师可以在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到历年的培训信息、学生评价、教学教研信息;也可针对个人参加的继续教育情况,给出目前所有继教培训中时间、地点、学科、偏向等适合参加的课程信息等;还会接收到系统分析历年数据而推荐的学科发展计划、开放型实践活动名师课堂、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个性定制建议等等。学校及各级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功能设置班额、职称等多个维度,明晰现有教职工是否满足教学任务、是否需要人才引进、岗位配置是否合理等问题,多方面、多角度的数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析决策支持。
北京市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分析
目前,北京市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采集工作正在进行中,中小学、幼儿园、中职、高职、本科、特殊教育等六类学校的在职教师在系统中录入信息并提交学校、区、市进行审核。目前共录入教师人数约24万人,市、区审核工作已全部完成。每位教师需要填写的信息在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分成不同的子项信息表,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所需填写的表格也有所不同,中小学教师填写的最多,共计18张子项信息表,包括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获奖记录等70余项信息,其余5类学校教师所需填写的信息项较少。
信息采集工作进展较为顺利,但在工作过程中,也反映出许多信息化工作方式和思维的差异。
首先,很多学校、区管理人员认为教师管理工作要以相应人事管理部门为主,信息采集工作应由管理人员来做。比如,采取批量导入信息进行填报;再如,有学校实行密薪制,不想让教师看到详细的基本待遇信息等;再如,教师平日的教学工作已经很多,不适宜再将信息采集和维护布置给教师个人。管理思维的不同对信息采集工作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这里笔者以信息系统中的两个数据为例来进行分析。根据系统填报数据显示,以学校审核通过第一条信息的时间为起始点,5个工作日后,学校审核通过人数占学校录入教师人数比例最高的为78%,平均63%;10个工作日后,平均比例达到87%。在教师填报过程中,以教师第一次点击子项信息表按钮的时间为起始点,以最后点击上报所有信息按钮并上报信息成功的时间为截止点,最短时间为8分钟,从较短时间填报完成的信息记录中抽取了部分进行审核,发现虽然填写时间短,但填写的质量很高,并非敷衍了事。这两个数据示例可以看出,信息采集工作尽管复杂,但有限时间内还是可以填报完成。而去查看许多在很长时间内显示审核通过数为0的学校采集进度时会发现,大部分的原因还在于本次的采集信息项远多于已有的信息,管理部门人员也较少,平均工作量大,导致信息采集进度缓慢。
其次,有许多教师认为填报信息只是一种“形式”,每年都会填写纸质档案,那么在系统中填写信息便无必要,而且在系统中填报的信息也没有纸质档案安全。这种态度也在采集过程中得以体现,最明显的便是填写信息不认真,敷衍、拖沓,提交的信息多次审核不通过,被退回后不及时修改。比如,在教育教学信息表中有一信息项“任教学科”,该信息项将同步到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平台中,作为教师选课学科的依据。但是在填报过程中发现,在约17万中小学教师中,有将近9000人并没有选择类似“语文”“数学”等自己的教学学科,而是直接选择了“小学课程”“初中课程”这样的主类学科,从而导致这些教师在开放型实践活动中选课受到限制。于是,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对类似“小学课程”这种主类学科做了限制,不允许教师再进行选择。这种情况从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填报信息的不认真,另一方面也对系统的设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一个好的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供教师使用,更是要潜移默化地培养教师规范使用的习惯。
[本刊讯]为加快推进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在教育部领导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的领导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从2011年开始全面承担了“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简称“小金教”)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目前,该项目的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公共支撑保障项目建设方面。教育部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建设也通过了立项评审,计划2012年7月完成安装调试并正式运行。中央级门户系统与应用集成工作巳全面启动。计划2012年6月前完成数据展示系统、综合门户系统、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并开始对新建业务信息系统和目前部内其他司局单位已建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系统和数据的整合。信息系统总体技术设计和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规划设计完成了70%的工作,已有公共中间件选型方案、总体技术架构设计方案、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规范等11项阶段性成果。已开展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并启动了教育部教育电子认证二级系统建设。同时,已完成全国教育机构统一编码管理系统一期建设,实现了对全国56万多个教育机构的统一编码。
二是业务信息系统和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已经启动了学生、教师、学校(含办学条件)和专项等4大类业务中的14个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其中: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一期已在全国部署应用;现已启动二期建设。计划2012年8月完成开发。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已完成一期开发,并在河北省进行试点工作,2012年4月开始在全国范围投入使用。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含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已启动,计划2012年6月完成一期建设。并率先在全国营养改善计划项目试点的680个县投入使用;二期建设计划2012年12月完成开发和试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教育决策支持统计服务系统和直属高校基建管理信息系统等3个系统也已启动,计划于2012年12月前完成开发和试点。近期将启动的还有:中职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全国师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学校管理系统。同时,通过系统建设和数据集成等多种途径将建设全国学校数据库、学生数据库和教师数据库;到2012年底,基本完成全国教育机构数据库,学前、中小学、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数据库和部分教师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从总体情况看,“小金教”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省级数据中心建设,系统数据采集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学生、教师统一编码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近期将集中精力、重点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会上,周荣厅长认真分析了教育系统在从严治党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对整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他明确表示,作为工委、党组负责人,将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带头推进分管部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周荣厅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关各部处室、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推进管党治党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齐头并进。委厅机关各部处室、直属事业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真抓实干做好各项工作,自觉维护好、塑造好和展示好委厅机关干部职工形象。
沈光善组长在主持会议时强调,本次会议表明了我们的态度,表明了我们的决心,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抓紧扛牢,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在步步深入、善做善成上下功夫、抓落实、见成效。第一,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特别是要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确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第二,委厅机关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督促高校执行好省纪委的决定,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第三,被问责和通报的高校,要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整改,相关落实情况10天之内报送省委高校工委和纪检组。
在昆委厅领导,委厅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启用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17-02
1 基本情况
镇海区每年均设立教育技术装备专项资金,保障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累计资产达1.70亿元,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累计达4713.85元。计算机总数10 295
台,计算机生机比3.50:1;2000年,开始建设镇海区教育城域网络,2001年,创建了“镇海教育信息网”,并以“网站集群”的形式构建了全区中小学校园门户网站。2005年,所有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并接入区教育城域网;2006年,全区教育城域网因特网出口带宽升至1000兆;2007年,在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普及多媒体教学系统;2010年,完成镇海区IDC机房一期升级改造;2010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项目实验;2011年,开展电子班牌实验,探索德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2014年,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无线网络。2013年9月,“镇海教育信息网”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区县级教育门户百佳网站”称号。
2 调研情况
共抽取了15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学校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全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本发展现状情况如下。
规划先行,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意识显著增强 2011年1月,镇海区推出县级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即《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意见》),对“十二五”期间镇海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部署,并将2011年定为“智慧教育推进年”[1]。对全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5所学校已全部建立了校级领导教育信息化负责制,专门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建设。2014年9月,全区各学校正在制订新一轮的三年目标发展规划,目前66.7%学校已经完成制订并,33.3%的学校尚在制定过程中。其中,53.3%学校制订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46.7%的学校将教育信息化规划体现在学校综合发展规划之中。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校园门户网站是一所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综合体现,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全区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外可访问的门户网站。学校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工作安排等各项教育管理目标。在现有的校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中,最常使用的是“网上个人存储空间”和“家校互通平台”,两者普及率均为86.7%;其他的有“校园一卡通系统”普及率约为60%,“电子邮件系统”普及率约为46.7%,“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普及率约为33.3%。这些信息应用系统的使用对象基本上都是教育工作者,目前尚未对学生开展相关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逐渐丰富,主要作为学生的学生证、考勤卡、图书借阅证、门禁卡、就餐卡等,部分学校开始尝试购物卡功能。
教学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 目前,镇海区有16所学校正在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0%。在这次抽查的学校中,有6所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总数的40%。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而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科中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水平。
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应用融合,普及率最高的三门学科分别是语文93.3%,英语93.3%,数学66.7%。“备课”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常使用信息技术的两个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数字资源是PPT类教学课件,100%的学校教师会应用到;其它常用的数字资源类型有:电子教案占86.7%,课程视频占73.3%,习题库占46.7%等。以上数据表明,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本身是否便捷、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能否让教师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等等,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水平高低。
3 问题与不足
各类管理应用系统数据不统一,阻碍管理信息化深入发展 在现有的校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但由于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归口不一,这些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上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这仍是当前基层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本地资源建设缺少系统性,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瓶颈 调查中发现,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的购买、或者自建学科教学资源。但这些都是以教师个体行为为主,缺少统一的、系统性的设计。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在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教学资源苦恼。我区已开始统一规划并实施镇海区的“网上课堂”项目,这是系统性规划学科资源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但目前,仅仅局限于初二、初三的部门学科内容。在学科资源建设中,如何有效实现省、市、区、校等资源建设的联动机制,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水平。
先进教育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相对滞后,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仍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普遍不高,许多学校的电子白板普遍存在功能性浪费现象。各种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成功案例也不多见。教师仍然缺少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培训,尤其是缺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与创新方面的理念与实践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各个学科都急需打造一支拥有高水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4 对策与建议
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 根据镇海全区智慧教育建设目标,到2015年,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基本普及到每一所中心级及以上学校,校本教材基本实现数字化。在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的组织协调下[2],逐步扩大项目实验范围,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促进交流与协作,给学生以多元发展及评价,培养面向21世纪的技能。
提升学生正确地应对新的信息来源能力,开创德育信息化新天地 探索网络德育导师制、数字故事、电子班牌[3]等三位一体的德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化融合。通过导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理性对待新的信息来源;运用数字故事讲述身边的真人真事,激励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用好电子班牌,促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德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应对21世纪的挑战。
为每一位教师构建数字工作空间,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 2013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4],明确了“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10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5],明确了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学校)按照“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原则,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生教师、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这两个国家级文件的出台,为县市区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各学校要积极贯彻两个文件精神,认真梳理学校原有的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学校各类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尹恩德.全面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2011―2013年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教育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12-13,16.
[2]尹恩德.2010―2012年宁波市镇海区数字化教与学区域发展之路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53-54.
[3]尹恩德.电子班牌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4):41-42.
1.高效落实教研室的责任:“提质”需要迅速转变教研方式,放大教研效益
省、市、县(区)教研室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教学业务管理机构,是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课程发展中心和教学资源中心。省教研室必须担当起引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任。
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已初具规模,当前的突出问题为“硬件硬、软件软”。现有的教研网络体系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硬件建设。从实践需要来看,已有的教研方式方法、教研工作效率效益均不能满足“十二五”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教研功能欠缺与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的急迫性极不匹配,与缺少新的媒体平台不无关系。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当下,江苏省教研室为放大教研效益,寻找教研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建设了新媒体平台“教学新时空”,同时,它也是教研室各项活动的新的组织平台。以教研方式的转型来促进教研效益的提高,以教研的转型来支撑教育转型,大面积提高了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2.全面担当教研室的职能:“提质”需要落实到对学科教育的研究与指导、管理与服务
当前,教育发展与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江苏教育质量进入内涵建设的关键期。而教育改革与发展最终落实到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又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因此,教育质量的提升须依托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改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学科教学正面临着诸多新形势、新问题。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亟待学科教学观念作出深刻变革,急需高负低效的学科教学应试常态发生根本扭转,各种先进的学科教学模式必须要深入探索和迅速推广。
在教育行政部门下属事业单位中,教研室拥有的是一支熟悉各门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专家型的业务管理队伍,能集研究与指导、管理与服务职能为一体。因此,教研室必须要建构新媒体资源平台,由此满足学科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践需求,在新教育改革与发展时期,教研新组织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江苏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战略重点。借此来培育异彩纷呈的江苏教学流派,推广各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决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简单化、机械化和高负低效问题,加快提升全省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教学新时空”教研平台的主要功能
“教学新时空”是一种交互式新型传播平台(如图2所示),将即时通讯和新媒体交互技术融为一体,为江苏省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提供新型互动、便捷、优质、高效交流平台,“教学新时空”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性的指导与服务平台,它能实现全员覆盖、全科并举、全程动态,有效解决学科教学问题,实现教研成本最低化、教研效益最大化,是创新教研机制、转变教研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江苏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在全国领先的标志性品牌。
1.“教学新时空”通过两个视窗(“即时通讯”“视频课堂”)实现“资源共享”“备课集成”与“教学测评”三大功能(如图3 所示)。
(1)两个视窗
为发挥名师、名校长的引领作用,借助“教学新时空”的点播、直播功能,可以让名人名师效应无限反复放大,可以加快促进和积极实现教育公平,使江苏基础教育教学现代化在全国真正率先实现。
① “即时通讯”―是为全省61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定制的专有即时互动交流平台。借助“教学新时空”,全省中小学可以从“校校通”实现61万教师“人人通”(在3G手机资费下降之后可以实现“时时通”)。
②“视频课堂”―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公平共享的新视窗。借助“教学新时空”,每月定时、分批推送全省中小学各学科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教师、学科带头人主讲的“名师课堂”;逐步实施了全省名校“开放课程”计划和全省、市、县(市、区)的“特色教研活动”推广计划。定时、分类推出由“名师”“大家”主持的中小学教学研究“主题论坛”。现场直播各学科省级优秀课观摩评比、名师论坛、参与式培训等重大教研活动;组织安排名师“免费在线咨询”。
(2)三大功能
①“资源共享”―免费共享全省中小学各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视频录像资源。(现有3000个优质教学资源,在全国教研系统名列第一,计划通过3年努力,达到10000个,保持在全国教研系统领先)
(一)安全。按《区中小学(园)安全专项治理考核标准》检查安全工作并附有各项自查工作小结报各科室。幼儿园配备专业保安1人(传达室2人)幼儿园已按上级要求配备保安警械及报警系统
(二)稳定。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学习传达落实新学期工作会议精神及下达实验幼儿园园务计划和教学计划。
二、假期及新学期开学工作情况
假期工作汇报:
1假期亮点。幼儿园有部分孩子留园,园领导和教师轮流值班。园长应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之约为市园长培训班100多名园长进行了“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主题讲座交流,主任为市幼儿园课程标准培训班十县区讲学交流12次,教师6人参加了市幼儿园课程标准培训班学习并获合格证。主任和党员冒着酷暑高温在园值班。
2假期成果。7月,园长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实验幼儿园在“中国幼儿在线”开通终身免费网站。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能快速的找到我们的幼儿园,在这个平台内,有一个从园长到老师的自上而下的oa办公系统,加入这个平台等于幼儿园免费购买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办公管理系统。通过此平台,了解其他幼儿园的相关教学特色、教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方案等等,并且与她们进行互相沟通与交流,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从而真正的达到幼儿资源的大共享;
3假期荣誉。实验幼儿园参加语言文字报全国特色语文示范学校评选,区实验幼儿园入围全国200家特色语文示范学校!园长起草撰写的“浅谈国际象棋教学与幼儿潜能的开发”一文入编由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编的教育奠基中国“百家校长倡言求是”182页。7月4日,日报记者撰写的人物__“为孩子们编织五彩的天空.”——记区实验幼儿园园长、“中国教育精英人物”
开学工作汇报:
1.8月20日幼儿园领导召开园领导会议。8月25日全体教职工上班,8月26日幼儿体检92人。8月30日召开新生家长会。9月1日幼儿园开学,全园师生精神面貌非常好。
2幼儿园在开学前对全园环境卫生进行了清扫,更换了家长园地专栏,自制了各班活动区域材料。
【摘要】教务管理对学校经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务管理指的是学校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类有利条件,实现教育管理目的的活动过程。随着现代学校生源的增多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务管理内容也越来越宽泛。现代教务管理不论是方式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着很大变化,传统教务管理已无法完全满足日益复杂的教务管理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诞生,给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质的变化,有效提高了教务管理质量和水平。针对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展开了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 Web技术;教务管理;开发与设计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学生数量明显增加,这给学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现代教务管理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具有一定复杂性,传统管理方式和模式,已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务管理目的。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是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教务管理给教务管理带来了革命性改变。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b/s管理系统技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实现了教务管理信息化,使教务管理工作更加灵活有效。
1教务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教务管理指的是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管理原则和程序及方法,有目的、有序的组织管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等,以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优化教学工作质量,确保教学工作的完成[1]。教务管理是协调学校运行,宏观控制和组织教学资源,保障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教务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关系着教学秩序的稳定。高质量的教务管理,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张和发展,现代教务管理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大到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质量监督、教学工作落实,小到学生学籍管理、排课、考务管理等等,教务管理影响着学校运行决策,学校很多决策都通过教务管理来执行和实施[2]。教务管理工作虽复杂多变,但却具有规律性,教务管理工作流程性强,每年、每个学期、每个阶段工作主线环节和目标基本相同,虽可能衍生出新问题,但实际影响并不大,只要遵循教务管理流程开展工作,基本不会影响后续管理工作。
2教务管理系统
传统教务管理工作开展具有一定滞后性且效率低,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在工作中时常出现遗漏和误差。实际教务管理工作中涉及大量信息处理和分,如: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教学资源、课程信息、教学任务信息等等。如不能对这些教学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必然影响学校运营,使教学工作出现混乱现象,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仅靠人工很难完成管理和分析工作。为了提高我国教务管理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发展。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努力,教务管理系统融入了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系统至今已经经历了两个发展阶,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这个时期是计算机刚刚走入教育领域,所以教务管理系统不论功能上,还是技术上都并不成熟,功能上比较单一,仅以局域网络为基础,还没能实现信息整合。21世纪随着计算机数据库的推广和应用,把教务管理系统带到了第二阶段,第二代教务管理系统以局域网络和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教学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随着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高度普及和发展,未来教务管理系统将朝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了开放式、交互式、共享式教务管理。基于Web的教务管理,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信息管理更高效。网络化教务管理是教务管理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必然趋势,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质量,更改善了学校管理落后的现状,促进了学校现代化、信息化管理运营的实现。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学校管理中,教学工作开展中,各类信息实时收集、管理、处理、传送、分析。基于Web的教育管理系统信息处理更可靠、更有效,信息收集更全面。
3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有:AOLONG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东约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希尔教务管理系统、正方现代教务管理系统。其中AOLONG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由北京奥龙腾科技有效公司开发,几乎覆盖全国各大高校。使用学校有:沈阳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等。这些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在线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制定、选课管理、成绩查询管理、智能排课、毕业审查、收费管理等等,基本都采用了b/s结构,系统实际应用中需运行于IE5.0以上的浏览器[3]。下面通过几点详细分析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1教学管理模块
教学管理模块是整个教务管理系统的核心,通过JSP或ASP/APS.NET技术实现。主要功能应包括:课程编排、课表调度、选课、教学管理等等。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建立的教学管理模块,能够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课程及科目查询功能。学生通过网页可直接查询到新增科目、教学内容、授课时间、学时、人数等等。
3.2学生管理模块
学生管理模块是整个教务管理系统的另一大重点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就是根本,离开学生学校无法生存和发展,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实际上学生从招生、教学、升学等都会产生大量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教务管理范畴。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学生管理模块功能应包含:学生信息录入、学生信息查询、学生信息删除和修改。学生信息录入功能应涉及学生基本信息录入、学号、姓名、班级、基本状况、毕业去向信息等等。学生信息删除和修改功能是在学生信息出错或退学的情况下,为了对学生信息变更而设置,但该功能仅限管理员使用。
3.3教职工管理模块
教师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教师管理在教务管理中也非常重要。教职工管理模块主要针对师资管理,该模块与学生信息管理模块类似,主要提供教师信息录入、查询、删除。但添加了教学任务查询功能,查询时通过教师工号,便可查询到教师教学工作开展基本情况、任教时间、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另外,还应提供教师档案管理功能。
3.4教学资源管理模块
教学物资管理模块通常采用ASP技术,利用VB语言,应用ADO.NET存取机制,包括了文件上传和下载功能。进行下载时用户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操作,选择上传文件名称、资源地址,确认后即可完成教学资源上传。学生通过网络按照不同需要,便可点击下载资源,自行下载。
4结论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教育事业发展关系着国家进步和社会建设。为了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水平,保障教育(下转第298页)(上接第132页)质量,必须强化教务管理。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改变了教务管理工作现状,提升了教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有效性,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Web教务管理系统是未来教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现代化教务管理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礼泉思.现代教育中,我国教务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海南信息科技工程学院,2011,05(01):115-118.
一、传达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的精神
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3月20日在北京召开,除了各省馆长参加外,各省还选派市、县级电教馆馆长各一名参加。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基础教育二司、师范教育司的领导到会作了重要讲话。陈志龙馆长代表中央电教馆和教育部资源中心就过去一年电教馆系统共同开展的主要工作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对电教馆系统2010年主要工作进行了部署,文字稿已经印发给大家,我在此做简要汇报如下:
陈小娅副部长指出,电教馆系统要围绕教育部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精神,为加快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供有力的支撑、做好服务。具体包括: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班班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继续加强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把服务工作做好做实;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电教馆系统的整体优势。
中央电教馆陈志龙报告: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已经构建起一个遍及全国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全国电教系统将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及共享机制的建立,国家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进行,更好地发挥电教馆系统的整体功能作用和优势,为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作出新的贡献。
二、2009年电教工作总结
2009年度,全省各级电教馆在省教育厅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各级教育的重点工作,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发挥电教系统整体优势,重点围绕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农远工程、教学教研、资源建设等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安徽电教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总结如下:
㈠全力以赴,做好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工作
2009年安徽省政府决定建立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目的是在教育部提供的优质资源基础上,建设、整合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体系,通过卫星网、互联网等传播渠道,把丰富的教育资源传送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解决农村中小学资源匮乏、因教师存在结构性短缺部分课程开不足开不齐等难题,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按照委厅的统一部署,作为项目的承建单位,我们将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作为我馆2009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厅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了多次项目方案论证;开展了卫星通信网的申请、卫星上行站电磁环境测试、站点审批以及卫星信道带宽租用等工作;实施了项目硬件、资源的招标采购、安装、系统开发、调试工作;召开了动员大会,组织了万所学校的卫星终端接收软件的安装、注册和培训工作;为保证英语空中课堂及时有效开播,为每个市县各培训了1名英语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目前该网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3月12日开始按照审定颁布的课程表全面播出,3月29日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互联网平台开始试播(域名:),开通仪式也进行了三次以上的彩排。在这其间,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是靠全省电教同志,特别是市、县电教馆的同志团结合作、以坚强的信念、不懈的努力,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代表省馆向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馆长,并通过你们向参与项目建设的校长、老师表示忠心地感谢。
㈡、多方努力,进一步推进"农远工程"应用管理工作
安徽农远工程经过5批建设,已覆盖全省农村中小学校,为了进一步推进"农远工程"应用管理工作,我们认真总结农远工作经验,在基教处的支持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从组织领导、经费使用、教师培训、督导考核等各个方面对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的、明确的要求,有效地促进"农远工程"应用管理工作,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2009年首次将农远应用纳入到对市教育局主要工作目标考核中,并认真组织各市开展农远应用管理的互查、交流,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促进力度很大。
配合教育部组织了全省首届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评选活动,为教育部和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遴选、积累一批优质教育资源,该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基层学校开发研制资源的积极性,也增强基层教师选好资源、用好资源、交流好资源的自主性。
积极开展农远工程资源应用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组织开展了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优秀管理员评选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应用成果评比活动。
开展课题研究。对承担省级课题研究的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研究指导、咨询和评估多种形式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远工程"技术服务体系。
完成2009年度农远工程补建项目的验收工作。
积极争取援助项目,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二期活动为我省13所学校各建设一个多媒体教室;争取到由中教台资助我省50名家境贫困的高中学生项目,并通过连续报道提升这项工作的影响。我省严谨、规范的操作程序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的肯定。
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活动促应用是我们组织各项教研活动的宗旨,效果十分明显。
#、全省中小学讯飞杯电脑制作活动,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选活动,优秀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已经创出品牌,影响力逐年增强。
#、组织和开展全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和结题指导活动,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是我馆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加强市、县、校间教研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继续开展安徽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教师和学生培训工作,2009年在全省9个市、县举办10个培训班,共培训省级主讲教师800多人,学科教师8000多人,学生1000多人。
#、召开安徽省电化教育协会09年年会,总结09年电教协会工作的成绩,交流工作经验,讨论,颁发协会各项评选活动的奖牌与证书。
㈣、紧紧围绕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开展电教软件建设工作
1、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和《安徽省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教学软件配备标准是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的重要内容,其配备质量、数量、种类直接影响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也影响教师教学的使用和设备效益的发挥。借此东风,我们加大中小学软件资源建设力度,推进中小学校教学软件配备逐步达标。专门组织召开了年度全省中小学电教软件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全省中小学学校2009年教学软件标准化建设目标。通过各市、县的共同努力,09年度我馆为全省2000多所中小学配置了优质教学软件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标准化建设。
会同教育厅基教处、教科院联合征集电教软件,组织好电教软件的征集、评审工作,编印《安徽省中小学2009年秋季--2010年春季电教软件推荐目录》,向全省中小学推荐使用,为促进应用,全省共开展各种软件教学培训20多场。
2、发挥系统优势,组织拍摄制作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从近两年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的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科教师,拍摄制作农远资源应用优秀示范课例,由于所选教师均来自农村中小学一线,这些课例资源为大力推广农远"三种模式"应用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继续完成新课改典型课例的拍摄制作工作。
3、积极加强与外省电教馆部门的联系,互通各省资源建设信息,交流各省优秀资源,为资源的跨省共建共享积累经验。
㈤、加强网(安徽教育资源网)、台(教育台)、站(记者站)管理,促进网、台、站健康稳定发展。
积极做好安徽教育资源中心网站的信息和日常维护工作。续扩大网站通讯员队伍(现有通讯员近40名),全年采、编、发教育动态、教学研究、招生考试分数和录取等各类教育信息4100多条。宣传各地的教育成果和广大师生的精神风貌,信息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全年共发稿1154篇。
及时召开了全省教育电视台台长会议,总结交流了各教育电视台的工作,探索教育电视的改革发展之路;与省广电局联合对5个市级教育电视台进行了年度检查工作。阜阳台被批准为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站。
中教台安徽记者站按照教育部宣传部署,紧紧围绕委厅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开展报道,有力的展示了安徽教育的亮点、闪光点。完成《师生风采录》、《经验交流》、全国少先队主题队会活动等新闻专题片的策划、组稿、编辑和制作任务。协助委厅相关部门拍摄制作协助委厅相关部门拍摄、编辑、制作多部反映委厅教育事业发展的专题片。
㈥、其他工作
加强硬件设备建设,合理安排电教专项补助款。实施各种教学设备招标十多次,几十包,涉及金额二百多万,均如期执行完成,受到基层学校好评。
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群众的监督。
根据工作发展需要,对馆内设岗位、人员进行调整,进一步理顺了关系,调动了积极性。
三、2010年主要工作
2010年,全省电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充分发挥电教系统优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成覆盖全省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做好服务。
㈠、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成覆盖全省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1、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全面建成覆盖全省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最近,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搞已向社会公布,这份纲要高度概括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将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资源开发和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等。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也作出的重要部署,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成覆盖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省教育厅为了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教育工作任务,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教育任务分解为49项,"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成覆盖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其中一项,根据任务分解,由金燕厅长为该项工作的牵头负责领导,省电教馆作为牵头的责任处室,49项任务,电教馆仅仅参与这一项工作,并作为牵头处室,任务光荣,责任重大,这不仅仅是省馆2010年重点工作,也是全省电教系统的重点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电教系统全体同志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委厅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思想、教育决策、重要部署,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和要点,增强机遇意识和全局观念,紧密结合实际,在促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把电教馆的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狠抓落实,锐意创新。什么叫教育信息化?专家定义,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从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来看,委厅领导是深刻地领会了教育信息化内涵,在这方面作了充分、全面、超前的考虑和部署,在基础教育领域现已实施了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校舍安全GIS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工程,就是通过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全面运用信息技术参与管理,努力实践教育信息化。同时专家在定义教育信息化是特别指出:"教育信息化在强调将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整个教育领域和教育部门中应用与推广的同时,必须把重点放在教学领域(包括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应用与推广''''。不抓住这个重点,教育信息化就会本末倒置,就会迷失方向,就不会取得显著成效。"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就是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规律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业务、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建设管理好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才能不断完善、拓宽基础教育资源网功能,才能创新运行机制,将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成全国一流的教育网站,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成覆盖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上无愧领导、时代对我们的期望。
㈡、群策群力,进一步建设好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是共享优质资源的最好载体,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要把建设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为重要抓手,建成遍及城乡、覆盖所有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要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加强名师、名校、特色优势学科等教学资源开发,做到优秀课程和教材可以在网上随时查到。方面教育部门要与广电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合作,整合互联网、村村通等资源,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这不仅对教育有好处,也能带动信息产业发展。"这段讲话也可以说是我省网台建设的宗旨、方向、任务、方法最好的指示。
1、完善基础教育资源网各项建设工作,不断拓展网站平台功能。指导各县、区做好学校终端接收软件的使用维护,妥善解决少数学校还存在的终端接收软件问题。确保各接收站点能及时完整地接收到资源网卫星平台播出的各类资源。
2、继续按照教学计划进程,开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等空中课堂节目,各地不仅要做好资源接受工作,而且要切实做好小学英语的开课,确保80%以上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能按教学要求,开齐开足英语课。省教育厅将把网台资源接受应用和英语空中课堂开设与农远工程一并列入对市教育局工作目标考核中,加强督查指导。在农远教学应用新星的评比中,为英语空中课堂资源应用优秀教师增设名额,结合评比举办"小学英语空中课堂教学资源"专题培训班(三市六县),帮助广大农村教师使用好这套教学资源。
3、加强资源建设。一是召开初中资源建设规划研讨会,探讨初中资源建设的突破口;二是商约教科院的专家,研讨小学音乐、美术资源的建设规划,三是拟定统一的资源开发技术要求。结合2010年经费预算,根据实际需求,按轻重缓急,集中力量为网台制作(合作制作、采购)一批急需资源,满足网台播出需要。
继续配合教育部组织了全省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评选活动,为教育部和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遴选、积累一批优质教育资源,
4、大力开展远程培训,今年计划免费对5000名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他们能获得初级证书。
5、加强调研,探索建立网台运行科学机制。首先建立省级平台管理的组织架;其次是建立资源上传、远程培训的省、市、县、校四级网络架构,确保运行和相关功能实现。
6、积极拓展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公共服务功能,网站要办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聚拢人气,提高影响力,因此,在做好农远工程资源服务同时,将积极探讨依托资源网开展服务到家庭、个人业务,如开设网上师生家园,开通教师、家长、学生的互动平台等;筹集经费,引进、开发高中课改配套资源、幼儿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资源,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网站影响力。(安徽广电网络正在与我们协商,下一步是按照省政府数字安徽建设要求,将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成为互联网、卫星网、电视网三网合一的省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不仅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平台,更是电教馆工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哲人说:抓住网络,就抓住了未来;我说:抓住了平台,就筑牢了电教基础。
㈢、继续巩固和发展进农村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成果
1、各级电教馆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2008-2012)》和《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要求,主动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认真谋划"班班通"建设,积极推进网络建设。
2、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对市教育局工作目标考核,继续加强对农远工程应用管理的督查指导,促进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制度化、正常化、规范化。3、认真开展农远应用示范校评选工作,今年拟评选百所省级示范校。评选的示范校除自身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外,重要的条件是能真正起到示范、引导、辐射、促进的作用。
4、继续开展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评选活动。组织拍摄农远工程教学应用示范课例。
㈣、以活动促应用,推进教育技术研究
认真做好每一项教研活动,力争有所进步,使教研活动成为我们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锻炼队伍,增强影响力的平台
1、继续做好各项常规评比和竞赛工作。继续组织全省讯飞杯中小学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和优秀教育技术论文三项评比活动,推荐优秀作品与优胜代表队参加全国评比、竞赛活动。
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教育创新"论文大赛、全国中小学说课展示、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等由中央馆、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举办各项评比。
2、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和成果推广。
继续做好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和"十一五"安徽省教育技术重点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的指导管理工作。
3、继续组织安徽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的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三级培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力争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十周年庆典展示活动中取得研究和展示的较好成绩。
4、召开电教协会年会,调整充实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协会各项工作。
5,筹备召开庆祝安徽省电化教育馆建馆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举办全省电教工作成果网上展览;开展建馆三十周年征文等活动。
㈤、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软件建设和电教设备配备工作。
1、配合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研究制定资源建设规划。
另行安排会议,重点是配合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需求,强调的是按规划建设,特点是成系列。
2、根据我省标准化建设"一扩三建四提高"的内涵,对照《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和《安徽省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继续加强教育教学软件建设和电教设备配备工作,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继续会同教育厅基教处、教科院联合征集评审工作,编制《安徽省中小学2010年秋季--2011年春季电教软件推荐目录》,向全省中小学推荐使用。
#2、组织召开年度全省电教软件建设工作会议。
#3、加强与外省电教馆部门的联系,互通各省软件资源建设信息,交流各省优秀软件资源,探讨软件资源跨省共建共享的机制。
3、继续做好电教专项补助费的使用工作。各级电教部门要严格按文件要求,将补助费用于基层学校,按时上缴拼盘经费和采购计划。
㈥、加强教育电视台及记者站管理工作
1、落实中国教育电视台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委厅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宣传报道工作。
配合广电部门,做好市级教育电视台的换证工作。积极向中国教育电视台申请,争取在我省有条件并有积极性的市级教育部门,成立中国教育电视台市级记者站,壮大宣传队伍,全方位宣传安徽教育。
2、加强对教育电视工作的管理与指导,组织开展市、县教育电视台和校园电视台交流、培训及优秀教育电视节目评选等专项活动。希望市、县教育电视台、电教馆积极向安徽基础教育资源网,报送教育新闻、校园文化等视频节目,充分利用网站视频传播优势,大力宣传各地教育的好形势、好做法,提升教育形象。
3、通过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发挥和优化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站等电教载体的文化作用,使电教手段和数字化设施有机融合教育理念和建议方法,转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计划适时举办安徽省首届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文化节。
㈦、加强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1、加强电教队伍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市、县电教部门建设标准和要求,强化电教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积极寻求支持,举办市、县、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长专题培训班。
在网络建设与管理方面,我们只能说是保证大家能够正常上网,但也存在着有时网速较慢、网络安全性不高等问题;
在资源建设方面,我们今年文件库容量大增,这反映出各部门和教研组的信息共享意识在加强,但今年也出现了严重的文件服务器损坏事件,使大家的信息共享信心受到了打击。
在网站建设方面,今年我们重点推出了校庆网站,与校庆办的同志合作,让我们的校史馆在网上安了家。
在电教研究方面,我们在三个电教课题通过发市级中期评估,利用全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中学协进会这个平台,与全国一流的学校开展了信息交流,共享彼此经验。
在此,感谢所有的教师和校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重视与支持,特别是要感谢信息技术组的各位老师,他们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余,为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也做出了成绩,赵克己老师组织辅导了全区的信息学奥赛,郑霞老师获得了常州市网络竞赛一等奖,施国栋老师的电视作品获得了武进区的一等奖,张明老师的机器人又获得了省一等奖,至于我个人,相比于前几年,我自认为是不满意的,总得来说,就是想得多,做得少。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5年工作要点,涉及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五大方面的内容。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提出了以下内容。
推进“ 三通两平台” 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推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
(摘编自教育部门户网站2015-02-12)
韩国教育研究信息院(Korea Education &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KERIS,另译为“韩国教育学术情报院”)是韩国教育科技部(Ministry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年在整合韩国多媒体教育中心和韩国研究信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的政府直属机构,总部设在首尔,人员设置为157人(2009年)。其业务涉及韩国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协助其他国家开发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等。除政策制定以外,韩国教育研究信息院还为教育工作者和公众提供教育信息服务,如全国教育信息服务(the 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NEIS)、研究信息服务系统(the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RISS)、全国教育服务系统(the N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EDUNET)以及韩国公开课程资源库(Korea Open Course Ware,KOCW)。
二、历史演进
韩国教育研究信息院于1999年成立,当时隶属于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教育研究信息院成立当年,韩国政府出台了《韩国教育与研究信息服务法》(Kore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 Act)。根据该法,韩国多媒体教育中心(Korea Multimedia Education Center,KMEC)和韩国研究信息中心(Korea Research Information Center,KRIC)两个机构合并为韩国教育研究信息院。韩国多媒体教育中心于1996年开通了韩国第一个全国教育服务系统,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学。韩国研究信息中心服务于学术研究,于1998年开通了研究信息服务系统,是增强国家科研竞争力的首要服务系统。
2001年3月,韩国信息通信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认定韩国教育研究信息院为“国家教育研究信息中心”(N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formation Center)。2002年4月,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部指定韩国教育研究信息院为“国家教育信息系统”(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的管理中心。2002年,“国家教育资源共享系统”(National Educational Resource Sharing System)和“国家数字图书馆支持系统”(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Support System)开通。2003年11月,全国所有高校及科研院所被纳入研究信息服务系统。为了实现韩国教育资源及信息化工作流程的标准化,2004年12月,韩国教育研究信息院获得韩国教育元数据(Korea Educational Metadata)的资质。
三、机构职责
韩国教育研究信息院致力于通过发展数字学习来提升国民素养,坚定公众对教育的信心;通过提供数字技术支持,为建立知识和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学术研究数字化进一步加强教育和研究的竞争力。
韩国教育研究信息院主要负责全国的信息通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以及制定全国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主要包括以下14项具体职能:①通过韩国教育网(EDUNET)建立教学中心和家庭网络学习支持系统;②创建基于数字图书的学习环境,发展数字图书业务;③整体规划并从技术上支持全国教育信息系统;④创建教育信息机制并负责其运行,建立大学在线招生录取信息系统;⑤创建并负责运行与各地方教育管理和财政相融合的系统;⑥支持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建立;⑦通过扩大对国内外研究信息系统的利用,建立和研究基础设施建设;⑧建立与大学共享的数字学习系统,并促进大学信息化进程;⑨通过对学习过程的研究,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支持网络学习;⑩建立和负责全国数字学习质量管理体系;{11}建立数字学习标准和确保版权管理系统;{12}管理教育网络安全中心和教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心;{13}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咨询,发展全球化数字学习;{14}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国际数字学习合作团队建设。
四、组织架构
韩国教育研究信息院机构设置如图1。
五、项目涵盖领域
(一)中小学教育
该领域的目标是通过发展教育信息化来实现公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由知识为中心体系(knowledge—centered)向活动为中心体系(activity—centered)转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网站为:①教育网( );②我的门户();③教育质量保障网(quality.keris.or.kr);④数字内容支持中心();⑤教育信息化竞赛网();⑥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网()
(二)专业学术研究
该领域的目标是通过对信息服务系统网络的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确保信息的高效传播,实现高质、高效、低价的服务。通过在高等教育领域建立数字学校体系,提供高质量的大学教育和实现高效的文本内容传输。主要网站为:①信息研究服务系统(riss.kr);②韩国开放课程服务();③数字论文服务(ddod.riss.kr);④图书管理员社区(librarian.riss.kr);⑤信息研究数据系统(rinfo.mest.go.kr)。
(三)教育管理
该领域的目标是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供以事实为依据的教育政策数据,通过多元的教育管理服务(如为学生家长服务)为公众提供便利。主要网站为:①国家教育信息系统(neis.go.kr);②国家教育信息系统支持服务网(helpsys.mest.go.kr);③家长服务网(parents.go.kr);④学校信息服务网(schoolinfo.go.kr);⑤好教育网(lef.mest.go.kr)。
(四)政策研究与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