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4:2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多媒体教学运用论文

篇(1)

多媒体是90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利用了计算机科学的交互性、界面友好性、操作简便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将分散的素材与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也便于学生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点。特别是在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多媒体素材,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素材合理编排,能突出教学重点,有序组织课堂教学,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多媒体手段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如何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手段,使课堂生动活泼、重点突出、内容连贯、解析清楚,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垦待解决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手段,为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注入了活力

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的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营造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例如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古代部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难免在学习中觉得枯燥。这时,多媒体教学就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我在介绍骨笛时,就给学生用投影仪分别展示了舞阳骨笛、河姆渡骨笛的图片,介绍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对现今的影响,并欣赏了骨哨与乐队演奏的《原始狩猎图》。使学生在学习了骨笛的相关知识外,还对骨笛的外形以及演奏有了形象的认识,一堂原本枯燥乏味的古代音乐史课,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中国音乐史的兴趣大增。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以景促思,提升教学效果。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欣赏曲目的曲调、节奏、韵律、内容安排对应的图片或动画,营造出对应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对欣赏曲目的特点把握得更加牢固。这样,多媒体可以创造生动的意境,起到很强的感染作用。譬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我就用投影仪显示了冼星海的画像、《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剧照等,在此背景下再来进行《黄河大合唱》的欣赏教学活动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创设教学情景的多媒体手段,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能够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3.牢富教学手段,缩短教学时间。多媒体技术表现能力强,手段丰富,可用来分解、演示一些复杂、枯燥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直观形象,减少知识点重复教学。高等院校音乐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相比较,理论课程显得要枯燥、烦杂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以讲解为主,造成了教学手段单一的客观局面。多媒体技术融入到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这一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4.优化教学过程,扩充教学容量。在音乐专业理论课程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兴致淡漠。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讲课方法比较单调,学习内容也比较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用多媒体组织起来,在课堂上按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影像清晰地呈现出来,引人入胜,从而节省了时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知识。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得法,反而影响教学质量

1,媒体依赖,盲目跟风。在音乐理论课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存在着不顾教学内容与目标、为追求课堂效果盲目使用多媒体的情况,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现象。许多老师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用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禁锢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习的每个阶段都严格按照老师的多媒体流程来。教师的表现手法单一,盲目的使用多媒体,从而成为媒体的操作员,没有成为课堂的领导者,也没有成为教学内容的驾驭者。这种类型的教学,完全依赖多媒体的质量和流程,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主次错位,重点不明。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生动性,不再将精力放在搞好课堂设计上,而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课件制作上。同时,某些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条款,也为这种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多媒体制作从内容确定到资料查找,从音乐选择到色彩搭配;从软件操作到界面切换效果,教师的任务从教授内容变为操作软件,教学的重点从学习内容到观赏课件。师生之间的交流多了一道多媒体屏障,教学质量也在某些程度上受到影响。

三、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理论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教与学的整体水平

1.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辅。多媒体教学具有操作简便、媒体兼容性好、内容组织方便、声画合一等特点,可以使抽象的音乐知识真实可感、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学习者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其优越性,也有缺点,需要辩证的认识。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如果超出了使用的“度”,就会物极必反,反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其中依靠一种。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无论界面、音乐做的多么漂亮,总会使课程变得枯燥无味,知识的接收者仅仅扮演了电影观众的角色,而不是学习者的角色。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各种教学方法都具有辅。在课程的教学方法确定过程中,关键在于这种教学法是否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知识的顺利传递创造条件。因此,一堂成功的课程应以知识的有效传递为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而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教学手段是为知识的传递服务的,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2.合理确定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多媒体教学中的交互性也就是教学双方的互动。良好的互动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现阶段音乐理论课程多媒体手段教学的一大问题就在于缺少互动。教师备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教学的实施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编辑好教学多媒体软件。课堂上以此为主线、单线程的、按部就班的灌输给学生。这种做法确实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带来的负面的问题就在于无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

一、加深直观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观兴趣,而且它的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兴趣,并根据其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采用多媒体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既能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又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总量,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放录像,将一棵又大又美的大榕树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赞叹不已。而聆听着鸟的鸣叫,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并表示以后要爱护动物,保护周围的环境。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切感受

1.图片创设情境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例如我在讲语文四年级《桂林山水》《五彩池》时,因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很难体会语言的美和文章的意境,这时候仅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精美直观的图片,在播放图片的同时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视频,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音乐创设情境

在讲六年级语文《海伦·凯勒》时,我播放了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听完这段音乐后我提问:“作为一位身体健康的人,我们从《二泉映月》听出了什么呢?”学生纷纷谈了自己听后的感受: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痛苦的心情、对光明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接下来我就顺利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这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位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以及她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内心掀起了强烈的情感波澜,心灵上受到了洗礼,思想上得到了启迪。

创设教学情境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运用它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与学习对象相关的原有认识,帮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 利用网络优势,扩大教学容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参考资料等书本知识信息,那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尤其是阅读要求,而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发挥很强的网络优势,收集更多的有关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课堂与网络联系起来,能大大增加一堂课的息容量,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知识,拓展视野,把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外。这样,学生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学习的热情也会高涨起来。由于学生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巩固已学的知识,从而改变以前仅限于理解字词以及文章的结构、大意,很少探讨作者写作的目的,情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3)

首先,应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几何图形时,一开始学生有畏难情绪,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关。而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对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中的一些比较直观的基础知识,运用平移、翻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有了运用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意识,使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其次,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问题情景,展示问题意义,能使学生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能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课堂上一开始用电脑播放美军用炮弹轰炸伊拉克阵地的新闻画面,然后用Flas模拟炮弹从发射到落地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观察炮弹的运行轨迹(抛物线),炮弹飞行的最高点(顶点)、发射点到落地点的距离等。接着告诉同学,这是一个物理问题,这些问题都能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得以充分解决。

二、加大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优化教学信息、增加教学容量来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语言描述和板书等方面,语言陈述的内容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前后内容联系困难。板书内容过多,不仅挤占时间太多,而且不利于老师的课堂组织,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例题、习题,使教与练的容量大大地增加。例如,在三角函数应用的习题课教学中,通过电脑预设《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和矩形,解三角函数应用题》的内容和多个例题的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学生从中归纳出解题的重要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再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由三角形组成的各种图案,以此来揭示课题:认识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观察、测量、比较,来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组成元素。再让学生对现有的三角形图片和纸片进行分类,教师来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情况。最后,再出示一组课堂练习,强化知识点。这样融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使以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发展为小组讨论、个别指导和班级互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也将逐步形成课堂讲授和网络运用并举的局面。审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发现,学生往往感触不深,易疲劳,甚至有厌烦情绪。因此,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对有些内容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必将为初中数学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特点与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长处,我们不能因为“喜新厌旧”而抛弃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

参考文献

1、季正义:《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电教》,2006年10期

2、徐建汉:《多媒体与数学在情境创设中的整合运用》,《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篇(4)

2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引导学生感悟和创造美

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融于一体,达到多彩立体的视听效果,再现鲜明生动的形象,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领悟教学内容,体验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文章的主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一课时,可先运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的MTV,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对诗歌内容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3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篇(5)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地运用到“寻常教师家”。它以生动形象、声形兼备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以其信息容量大,交互能力强,操作方便等特点,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局面。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寓乐于教,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心理等多种因素,要“以人为本”,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场景,变成声情并茂的导入,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就能收到十分有效的效果。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的MTV,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又如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不看课文,集中听配乐朗读,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充沛的感情,把学生带入一个阳光明媚、鸡犬相闻、人们怡然自乐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世界,心灵得到净化。不过,这些视听材料必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绝不可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和音乐替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从而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声像材料只是辅助,绝不可用它替代语言文字本身的学习,更不能先入为主地抑制学生的再创造。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快速下载学习资料。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查寻资料,通过电子邮件等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等方法完成语文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动脑、动口、行动并探索,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参与,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设计、自作及交流、评价的机会。如《三峡》文章是怎样把三峡形势的险峻和优美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幻灯投影,物像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两岸连山,略无缺处“的意思,对文章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多媒体的运用要以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为目的

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扬长避短,而不能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运用多媒体的情况而一味地配上多媒体课件。有时候,一节多媒体课下来,很多学生认为这节课除了教学形式新颖之外,自己其实什么东西也没学到,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并非全部是选文教学,它还涉及“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的教学就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如“口语交际”这一听说训练就十分适合运用多媒体甚至网络手段。由于“口语交际”这一言语活动要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展开,而传统的教学不可能把生活场景真的搬进课堂,因此就产生了“要有真实的环境”而这种“真实的环境不可再造”的矛盾,此时就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甚至是网络手段模拟出逼真的言语交际环境,从而达到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目的。如教师可借鉴“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形式,在“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想法和心情”的口语交际课中,可以要求学生学习“实话实说”,大胆地叙说自己对同学、老师、学校的看法;在“当众发表意见,态度要自然”的口语交际课中,可采用“焦点访谈”的形式,推荐几个学生当记者,采访其他同学。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样的训练中得到很好的培养,说不定以后就有记者、主持人在这些学生中产生。

总之,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又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将其拒之门外,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以学生为本,合理运用,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美和补充。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这一点,以人为本,扬长避短,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篇(6)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因为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注意,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以往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但各有所长,也各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有效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知识化、情感化、层次化、人文化的多元性,也更深更广地挖掘出了语文知识的深层内涵,实现了语文教学中知识传授和人性培养的双重任务。

一、能够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具有很大的知识性和潜在的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将知识、人文素养、情感传授给学生,关键是教师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和怎样的教学手段,方式的新颖和手段的多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挖掘到课文中蕴含的宝藏。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功能,恰好满足了师生的需求,教师设计新颖、简洁、丰富、多变的情景课件,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知识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使学生在高度集中的过程中完全投入到教学当中,汲取知识,领略情感。

二、能够突破语文教学中的层次性

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的最大区别就是语文教学具有层次性,一个小小的课文情境,里面蕴含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人文情感。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方式,才能突破其中蕴含的多种知识。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第二次赛马这一部分”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内容设计成如下三层。 第一层,内容层。将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的这一过程,用简单的示意图显示,简洁明了,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第二场比赛的结果,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学生就会从图中自然地看到孙膑舍小取大的聪慧。第二层,智慧层。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田忌取胜的原因,教师因势利导,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得出孙膑这样做的依据,自然地总结出了孙膑的聪明才智,不同人物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第三层,情感升华层。通过前面环环相扣的图解和句解,学生自然会对人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做出合理的评价,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中积累了学生评价人物的词句,发展了学生的总结能力。这种分层次的教学设计,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是无法将教学知识、技能和情感分层实现的,只有在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中,才能形象、简洁地将课文调换层次,分解细化,实现预想不到的意外收获。

三、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设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些相关的图片,故事情节,动画作品等,让学生在倾听、观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见解和感想。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结束课文时,教师播放了桂林山水的图片,搜集了一些桂林山水的资料,让学生看后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都讲得很好,对内容的掌握更全面了,想象完全飞出了教师的预想,学生运用语言,提炼语言的能力在实际情境的感染中更是超乎寻常。

四、能够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篇(8)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丰富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

不同于其他学习科目,语文课堂中需要师生一起处理大量的文字语言信息,而课堂仅仅只有40~45分钟的时间,如此,时间上的限制就使得文字语言信息的处理效率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学生以教材上的语言文字信息为基础扩充自身的知识容量了。

而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扭转这一不利教学处境。如,在学习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内容时,我就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电视剧版“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如此,学生就得以非常形象、直观地见到原文中关于“垂花门”“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金丝八宝攒珠髻”“赤金盘螭璎珞圈”等相关细节的描写,这既有利于他们快速且有效地处理文章中所提到的文字信息,同时更是以此为基础大大帮助他们扩充了自身的视野范围,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多为教师死板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迷,积极性更是谈不上高涨,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他们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及质量。

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尝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要知道,教学设备的改进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保护与激发也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就向学生展示了之前搜集到的马丁・ 路德・金I Have a Dream的英文版朗诵,并辅助以Flash的形式将每句英文句子呈现在学生眼前。如此,就在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冲击的同时,大大激发了他们对《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如此,促使自身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之中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了。

篇(9)

多媒体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所表现出的优势是众所周知的。随着各高校硬件设备的逐步完善及校园网络的建设,多种媒体的使用、计算机课件的开发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可喜地看到,许多老师都已感受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便捷,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和制作计算机课件用于教学。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探讨的。

一、力戒贪多求全,课件制作软件的选择以适用为原则。在制作计算机课件时,有的老师只是一味简单地把学科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课件中,画面呆板,文字太多太密,课件仅仅起到了代替黑板板书的作用。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不是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也不是从教学方法的需要出发,而是一味追求媒体形式的“大”而“全”,好像不加入几段音频或视频,不用3Dmax做几个动画,便不是真正的多媒体课件。有的老师把功夫下在课件表面制作技术上,在界面、色彩、配音、按钮等方面制作得很精关,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结果教学虽然很热闹、很生动,但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实际效果并不好。笔者以为,媒体的选择要力戒贪多求全,重在需要,贵在精。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资料及多媒体制作手段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制作课件之前,一要多渠道收集和整理好素材。课件制作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文本、声音、图像等多种素材一一特别是音乐多媒体课件,有很多的音响、中外古今音乐家画像以及乐器的图片资料等等。在开始制作前应首先收集整理好素材,如果是边做边找,就会导致制作过程混乱无序、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造成大量返工和修改,事倍功半,影响课件质量。二要认真备课,并对课件制作的目的、拟达到的效果进行思考。教师对自己本学科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要十分清楚,在资料准备充分的前提下,经过仔细筛选、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反复推敲课件中的各个环节;既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又不至于喧宾夺主,忽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变成了解说员。经过这样的准备、制作过程做出的课件才可能是精品。总之,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效果夕州可,最终还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必须根据教师讲课的思路用得恰到好处,才能显现出这种教学手段的效果。再者,对于大多数音乐教师而言,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尤其是各种软件的使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效果与效率的关系,争取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正确认识、使用多媒体课件要从教学实际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时坚决不用,切不可追求表面形式。以《外国音乐欣赏》为例,如果我们手头的音响资料大部分是磁带、录像带或VCD,DVD,教室里又有现成的播放设备,播放起来也不麻烦,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把这些影像资料转录、制作到课件中,况且Authorw等软件播放较长、较大的视频时,质量往往不好。当然,若是到外面比赛,为了携带的方便,则另当别论。如某些章节或问题用语言、文字、图形等形式能表现得十分清楚时,就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截取。在课件制作软件选择方面,也应捌昌适用即可的原则,Powerpoint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对仅需蛋对雷入一些图片和音响资料的音乐史论课,就很实用。所以,能用Powerpoint制作的,就没必要非用Authonvare,Director等软件来制作。

二、充分发挥MIDI教室的作用,提高音乐理论课教学质量。计算机课件不是万能的,有些课程铡门完全可以采取多种媒体并用,如利用MIDI教室进行教学。其实,很多理论课都可以在MIDI教室进行,像和声、复调、作曲、配器、视唱练耳等。以《和声》课为例,教学中有大量的谱例,想把它做成计算机课件会有相当大的难度。在MIDI教室中上课,就可以发挥作曲软件的多种功能,实现计算机课件无法达到的效果。如Sibelius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对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已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判断。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在高师的许多音乐理论课中,用MIDI系统进行教学,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真实可感、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更加激发起他们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理论课学习的效率。

篇(10)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情趣盈然、丰富多采,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这三个加起来就有95.5%之多。计算机的高分辨率的动态图像演示功能和绘图功能,以及快速的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是利用计算机与人“面对面”和人与机“交互性”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及时反馈矫正。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进度的差异,提高教学效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拓宽了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新渠道、新途径。

数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计算、演绎等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直觉判断、形象思维、预感试验、分析归纳、综合构建、假设检验等非常规形式的思维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数学的创造性素质才能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实现这一数学教育思想创造了条件。如使用Authorware、《方正奥思》、Director、《课件大师》等多媒体开发系统软件和《几何画板》、《几何专家》、《数学实验室》、《Mathcad》等数学实验工具软件制作数学课件,可以通过计算机播放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而课件提供的图形变换和测算功能,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试验、归纳和创新思维活动成为可能。

二、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探究式学与教的时机与形式

1.在课堂教学的引入部分利用,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欲望。在很多数学课的开始,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吸引学生的导入或情境。

2.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利用,强化并加深印象,突出重点,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3.在教学难点部分利用,通过课件中丰富的动画与视觉、声音效果,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可以事先做好具有动态效果的二次函数(a≠0)图象的教学软件,然后,课堂上通过鼠标操作。

(1)变化常数a、b、c的值,让学生观察a、b、c的值对抛物线的形状、位置的影响,每个学生都很兴奋地观察到: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当|a|是由大变小时,抛物线的开口由小变大;c0时,抛物线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当c=0时,抛物线与坐标原点相交,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常数b的值的变化影响着抛物线的顶点的位置。

(2)当拉动抛物线,变化其位置,使它与X轴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没有交点时,这时的。分别为大于零、等于零和小于零;

(3)当拉动抛物线,使它向左、右平移时,这时的二次函数中的常h的值发生改变,而常数k的值不改变;当抛物线向上、下平移时,常数k的值发生改变,而常数h的值不改变等等。

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充分地显现,图形的每一微小的变化,数值都要随之而变化,反之给不同的数值,图形也要随之而变化。总之,这个变化关系是使学生看得见的形与数、数与形的相互依赖的变化关系,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突破教学难点是非常有用的。

篇(11)

新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学过程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接受知识,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科学整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如何使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实现有效的整合,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呢?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我的看法和感受。

传统教育制约了人的智能与潜能的调动,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更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板书、图片、图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高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是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多媒体教学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所以说多媒体教学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Internet上的信息包罗万象、充满时代气息,几乎囊括各领域、各学科的最新内容和成果。在教育网站上还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和优秀教案等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

三、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创设情境,激感,使学生受到高尚品质的感染,受到良好的教育

创设教学情境其目的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在讲授《一夜的工作》时,我从网上搜集大量的生前劳苦工作和简朴生活的图片,在刘欢《你就是这样的人》的歌曲中播放这些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伟人的高尚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延伸处,出示总理去世前的感人工作事迹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举国同悲的场面,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科学整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在教学实际中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要认真把握,不能让多媒体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它只能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

1.科学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我们应该看到多媒体技术给语文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结构带来的冲击,应该充分肯定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但不可盲目,被动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能让它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超文本的交互方便和丰富的信息绝不等于探索、发现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学习语文,绝不是仅仅让学生享受感官的愉悦,学生通过讨论,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仍然是语文教学智能训练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