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有效教学研修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4:2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有效教学研修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有效教学研修总结

篇(1)

一、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在校本研修培训中,我校组织了有关“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进行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段听课研讨,教研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觉主动有效上下功夫,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年级组长的能动性。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开展教研活动之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向相关学科的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这使我受益匪浅。

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对随堂课的调研力度。全面落实了教学工作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考核要“严”、质量要“高”。

二、积极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开展集体备课的,每次集体备课,每一堂教研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通过实践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重难点前移” ,推行课堂模式“重难点前移”,提高研修实效。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关注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

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四、网络学习方面

网络学习是最快捷的一种形式,在线研修好的一种研修学习方式,我利用课余网上在线视频学习,找相关研修主题的资料查阅学习,还和同伴在微信、QQ、博客上交流个人校本研修的过程,分享其他同行的个人研修成果,吸取了他们很多有用的经验,效果好。

五、研修成果方面

篇(2)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组建团队,共同反思

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首先需要组建一支成员各具特点、优势互补的团队,这是有效组织教研活动的源头活水。笔者在组建研究团队时,充分考虑到成员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以教研组内不同特点的一线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主体,同时还邀请学校校长的加盟,以及课程专家(学科教研员)作为研究顾问。实践证明,这支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成员之间注重协作,经验分享与互助是贯彻始终的。学校领导的参与在保障团队研究时间和研究顺畅进行方面起着重要的行政支持作用;课程专家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和对教学本质的深刻把握,在团队研修中为一线教师提供理念指导和专业支持;一线教师在研修中和课程专家共同反思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然后行为跟进实现理论和行为的结合。研修过程中多方人员的互助合作,为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和共同反思的平台,让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兼收并蓄,最终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新型教研文化。

课例研修在系统开展的过程中,课程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合作一般会经历一个纵向发展过程。最初,专家对研修活动主要起指导作用,这种指导包括课程理论指导、研修技能指导和学科专业指导。随着研修活动的深入和持续开展,专家的指导作用不断淡化,而促进和合作作用则不断增强。专家和教师共同确定研修主题,形成研修方案,专家提供教学设计的指导意见,教师负责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在多次课堂教学和建构性反思中探寻弥合理念与现实差距的有效途径。在此阶段,专家从理论层面走向教学实践,教师从实践层面走向理论提升,理论与实践不断交互作用,双方在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三次实践,两次反思

“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研修模式,是指研修团队确定研修主题、形成研修方案以后,选择一个课例进行教学设计,指定一位教师负责实施课堂教学,研修团队分工合作进入课堂观察,并在课堂观察之后进行反思研讨,探寻理念与现实的差距,提出行为改进的方案之后,授课教师再度进入课堂,实践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包括第一次课堂教学以及两次反思研讨后的行为跟进。“三次实践,两次反思”之后还要对课堂教学和研修活动做一个综合性评价,对研修主题的目标达成度做一个整体评估。这种研修模式有利于教师将他人的经验扩充进自身的经验范围,关注自身与他人的差距,避免狭隘的经验主义。笔者在2012年11月的一次研修活动中,团队确定了“高中政治课生活化课堂研究”的研修主题和“文化创新的途径”研修课例。通过集体讨论形成研修方案后,采用“三次行动,两次反思”的研修模式开展研究,探讨和实践如何使用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舞蹈《云南映象》的创作历程,探究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如何通过欣赏苏州市歌《苏州好风光》和了解市歌的创作过程,探究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如何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好声音》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得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非常感兴趣,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表明,将研讨过程中获得的建构性反思成果再次付诸于课堂的过程是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有效途径,是使教师将建构性反思真正内化、获得专业成长的必经过程,为研修团队获得实践智慧提供了厚重积淀。这是一个的过程,教研组在的合作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在“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研修过程中,为保证研修活动的有效性,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在教学设计中,要围绕研修主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保证研修活动不偏离主题;授课教师在三次实践中都要提供规范的教学设计,以利于团队通过教师的变化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教师成长的规律。第二,在研讨反思环节,也要紧紧围绕研修主题,把课例作为载体,作为探寻问题解决的平台;在群体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反思氛围,注重思想和思想之间的交换,不要把他人或集体的观念强加于人,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而不同的教师关系。第三,有时经过三次实践和两次反思之后,没有获得有效的策略解决所要研修的主题,此时第三次实践就不应成为研修活动的终点,可以进行第四次实践或者采用说课的方式继续研究。第四,综合性评价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进步的评价,对研修团队获得收获的评价等。

三、采菊悠然见南山:交流总结,理论提升

篇(3)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开展,“运用‘课程资源’,深入二期课改”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亮点,广大教师无疑成了课程资源的开拓者,为使教师们正确认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使他们具有“整合有效资源,拓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实践能力,我们确立了本项研修专题。

根据我校倡导的“研修目标人本化、层次化”的原则,我们制定的研修目标为:1、适应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使教师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观,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资源价值,提高我校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2、将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真正行之有效地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着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一区级重点科研课题,在“立足校本,整合资源,拓展课堂”方面形成学校特色,并最终以校本课程形式推广、运用。

二、建立了完整的管理机制

1、完善组织架构

我校成立了“中心小学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导主任李素文为具体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修网络,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研修工作会议,落实相关的研修事宜。此外,我们结合研修内容,聘请教研室教研员为辅导员,提高了本项研修的质量。

2、提供研修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我们设立了专项教师研修经费,教师外出活动有规定的报销标准,教师专业研修有一定比例的费用报销。

二是资源保障。我们提供了研修所需的教材、书刊、杂志等作为理论学习的资料;根据阶段研修需求,提供相应资源,如:配合学科课堂教学研修阶段的需求,我们让本校学科带头人乔凤霞上课,聘请教研员作实践指导及点拨;争取各种机会,提供经费,参加市级项目研修及外区县兄弟学校的各类相关研讨活动……

3、规范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研修档案资料。与研修考评制度相结合,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我们将本项研修活动资料装订成册,便于审核和管理。

二是严格研修项目实施。我们认真检查教师的研修过程,对教师的参与率、目标达成率等作了严格的记录及考评;认真记录每次研修内容,并及时总结,以矫枉过正;认真开展动员、阶段性总结及全面总结,以提高研修效率。

三是建立研修奖惩制度。我们把研修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优和考核的必备条件,对教师研修学习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与学校的月考、年度考核直接挂钩。

三、制定了充实的研修内容

针对本研修项目,我们制定了详尽的研修内容,要求每个学科组根据学校的研修方案选择各学科研修内容,并作相应的记录,每个教师都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研修目标,并能以实际行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使目标真正起到了导向作用。根据培训计划给每位教师配备相应学习资料,一本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每次学习作好笔记,自己安排自主学习内容。

四、采用了灵活的研修形式

本项研修,针对不同的研修模块,我们采用了灵活、有效的研修方式,效果良好。

1、集中培训与教师自训自练相结合,集中培训由学校统一安排,分组进行。由学校组织,各教研组专门从实践等方面进行面授辅导。

自训自练则采用教师自主学习,教研组分组研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课题研究,主题报告等形式,从而激发了教师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修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围绕“课程资源开发”,由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到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再到与同事间的共同切磋。全校老师在一次次的校本研修中,在一次次的自发学习中,在一次次的课堂实际中,体会并学习合理、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3、课题驱动

我校的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学校课题《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的牵引下,教师们边研修,边提高,边研究,边出成效。

4、教学研讨

教师的工作是教学,校本研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因此,我们创设机会让他们进行实践。为了提高教师们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研修活动:推出学科带头人引领课,让教师们学习;采用教研组公开课,让教师们探索;通过教师个人研讨课,让教师们实践……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围绕各自目标进行研究,满足了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

五、收获了良好的研修成果

有效的校本研修促进了课程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也推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研修中,我们开发各种培训资源,努力实现校本研修资源的优化组合。

通过本项目的研修,我校收获颇丰。

篇(4)

小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范文(一)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根据学校的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特制定校本研修个人工作计划。

一、研修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促进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修内容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

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继续积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通过网络学习新课标,在教学中理解应用新课标。

(3) 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教研课,做好教研笔记。

取长补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 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小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范文(二)新的学期,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个人研修计划拟订如下。

一、研修主题

以“提高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做为本学期个人研修主题。研修重点: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为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为语文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二、研修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新理念,及时把握课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2、立足常规教学。

潜心钻研本学段教材,以上好每一节课为前提,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突显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3、注重经验积累。

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随时上传到小学语文论坛,以便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

三、研修措施

按照个人工作特点制定一年的发展研修计划,努力结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使研修、工作、发展同步推进。

1、研读课标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阶段目标要求,交流课标研读体会,以便准确把握各学段习作目标要求。

2、钻研教材

钻研本学段教材中习作内容,整理归类,总结出本学段习作内容的共同特点,找出难点问题并和其他同行交流研讨,以便全面把握小学教材中的习作类型及习作难点。

3、交流互动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全体教师主动交流研修历程。结合区域内的教研活动,认真上好作文指导课并做好案例分析、总结和再设计,以此锻炼对习作指导课的驾驭能力。

4、撰写经验

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写教学反思、记录研修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积累经验,学期末形成关于作文教学的经验论文,争取在教学刊物上发表。

小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范文(三)新的学期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临了,踏着轻柔的春风,面对着生机无限的校园,心中又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斗志。校本研修是新课改以来一直所倡导的一个十分利于教师成长的方式,它的制定和实施理念更加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特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一、工作理念:

1、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

2、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3、建立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学习内容:

1、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及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学科新教材等为主要培训教材。

2、以典型课例和专题课教学教研为媒介进行“研”“训”,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师德。

4、学习《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反思意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学习形式:

以参加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为主,个人自主研修为辅。在学校安排下,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进行实践。在自学的同时,要做好重点突出的学习笔记。

(1)专题培训

交流研讨、教学设计、说讲评课等形式,将培训学习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专题总结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对以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其他教师的专题总结、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教案、观察日记等进行分析与系统整理。

(3)网上学习

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网络资源优势,在网上查找所需学习资料,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研修主要措施:

1、认真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培训,作好培训记录。

2、认真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吸取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

篇(5)

针对我省当前乡村教师发展专家指导不够、骨干教师引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依托“名、特、优”教师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乡村骨干教师成长,引领乡村教师全员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1. 在导师组的引领下,开展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符合学员实际发展需求的研修活动,为一定数量的乡村教师成长成为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奠定基础。

2. 发挥培育站学员基于岗位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全体教师的辐射,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进一步完善我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二、 研修流程

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纳入当地教师培训年度规划。各市、县(区)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大市教师发展学院、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等)要指导导师组科学制定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方案,遴选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提供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按照“建站”“研修”“评价”的程序,实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

1. 建立培育站

(1) 确定培育站主题。各市、县根据各学科、学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统筹做好各年的建站计划。对于教师人数较少的学科,可组建跨学科的培育站,也可依据地理位置相近原则进行协调,跨县区组建同一学科的培育站。

(2) 成立导师组。根据每个培育站的主题,成立导师组。每个培育站由3名导师构成导师组,其中1人为主持人。其中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教研员和高校(或省级科研机构)专家组成;县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学科教研员组成。鼓励跨地区共享教育资源。导师的遴选实行自主申报,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推荐,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上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审核。

(3) 选拔学员。所有学员均从乡村教师中推荐选拔。(根据《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乡村教师包括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涉农街道和村庄学校的教师。)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一般为县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25名学员;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一般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30名学员。学员的遴选程序为自我申报、学校推荐、导师组同意、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备案。

(4) 学员分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内可设立若干研修小组,选拔优秀学员担任组长,明确研修分工,建立研修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2. 开展研修活动

(1) 导师组业务能力提升

省、市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主要包括培育站研修需求诊断分析、研修方案设计、研修课程资源开发、学员学习共同体构建、网络研修指导、线上线下研修活动设计、生成性研修资源开发、教师协同研修等。鼓励导师组创造性开展研修工作。

(2)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采用集中研修与岗位研修相结合的模式,集中研修旨在确保研修针对性,岗位研修旨在确保指导个别性。在研修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实现两种研修模式的有机融合。

集中研修是指导师组根据培育站学员的整体发展情况,结合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预设研修主题,组织培育站全体学员进行主题鲜明的研修活动,可采用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研讨、考察交流、小型讲座、微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呈现等方式进行。集中研修重在现场诊断示范、经验分享以及研修成果的运用和展示。一年内集中研修时间不少于30天,暑假期间每月不少于2天,平时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天。

岗位研修是指研修活动要结合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可以采取网上诊断、课例点评、问题解答、资料推送等方式,由培育站导师组对学员进行个别化指导。岗位研修主要以网络研修与学员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动学员即学即用。鼓励学员将岗位研修渗透到校本研修活动中,深化学习内容,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同伴共同发展。

(3) 教师培训管理机构保障研修

各市、县(市、区)要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过程管理纳入年度常规工作。通过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市级教师发展学院,建立本地教科研训一体化与网络研修支持服务的协同机制,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提供平台支持、课程资源支持、工具支持与专家指导服务,确保研修工作高效开展。要放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培育站的工作开展要结合区域教研,以产生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积极效果。

3. 年度评价考核

省、市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建立制度,落实责任,不断改进方法,对培育站研修的关键环节、重点工作和实施绩效进行有效管理和考核。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评价以导师组的引领带动作用、学习共同体组建、研修活动开展、资源生成、学员学习成效等为重点,根据评价结果,对工作突出的导师组要给予奖励支持;对工作不力的培育站,取消其下一年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申报资格。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培育站考核细则。省教师培训中心将组织学员进行优质课堂教学比赛和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要通过网络手段,有效纪录并反馈导师的指导活动和学员的研修行为与成效,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考核、评价培育站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导师组要根据培育站的研修方案,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激励学员认真参与,乐于展示,积极分享。做好本培育站学员的管理、评价工作,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对参与研修、支持同伴、完成任务、生成成果等进行有效评价,并发掘推荐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学员。对学习成效显著的学习小组和优秀学员,要给予专业发展的专门支持。

三、 职责分工

1.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1) 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纳入省级教师培训规划,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2) 专门拨付研修经费,保障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顺利进行所必须的经费支持。

(3) 做好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定期调研、交流、研究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运行情况。

(4) 发掘先进做法,总结典型经验,推广研究成果。

(5) 省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

2. 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1) 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纳入本地区教师培训规划,落实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2) 完善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

(3) 加强市级教师发展学院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区域教科研训一体化与网络支持服务的协同机制,提供满足培训需要的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做好需要网络技术支撑的各项工作。

(4) 遴选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主持人和指导教师,选拔学员,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5) 根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规划与职责分工,做好省教育厅下拨经费的管理,指导培育站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经费。

(6) 做好对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监管和评价,及时发掘好培育站、好学员、好成果,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做法、典型经验。

3. 培育站导师组

(1) 制定本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研修方案。

(2) 组建站内学习小组,建立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3) 组织集中研修,围绕主题开展研修活动,解决学员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4) 组织常态研修,对学员进行个性化指导。

(5) 指导本站学员形成研修成果,总结、提升、凝练优秀成果。

(6)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做好本站学员的管理、评价工作。

(7) 及时发掘典型,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4. 培育站学员

(1) 根据培育站研修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2) 认真参加集中研修,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3) 积极参加常态研修,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4) 有效利用培育站,养成网络学习的研修习惯。

(5) 树立分享、交流、合作学习意识,有效融入学习共同体。

(6) 学以致用,完成研修实践任务,提交培训成果。

四、 经费使用

篇(6)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校本研修,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渐的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过程与方式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不容讳言的是,新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渗透到每个角落,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仍存在着制约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人的终身发展的瓶颈:

一、疏于学习,致使新课程理念没有真正植根于每一个教育者的头脑之中,校本研修也就存在着一种疲于应付的现象。尽管学校从管理层面上始终本着“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人的终身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评价体系,但校本研修工作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尚需教师的自觉行为,而在农村学校部分教师不能以科学发展观看待问题,宁可做个“教书匠”也不愿成为“教育家”,疏于学习,忽视研究,“一心只教圣贤书”,由此导致校本研修失去了全员性和有效性。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致使新课程理念不能真正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也真正认识到了新课程理念对于教育教学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也学到了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总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诸如: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过程落实,轻教学艺术;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甚至重智育,轻德育……此类弊端在农村学校依然存在,导致校本研修失去了其的真正意义。

三、校本研修问题的针对性不明确,出现校本研修过程的形式化。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总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可往往由于疏懒或者忽视了细节,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进行整理、归类,提炼为校本教研的课题,这样,问题就会依然存在,甚至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乃至失误,这必然达不到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

四、校本研修尚停留在经验总结型上,不是依靠理论指导实践,而是实践之后才去反思、总结。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甚至以此引以自豪,岂不知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马后炮”,因为在过程的实施中已经存在了问题或失误,即便懂得弥补,那也是将来的事情了。如果给自己拟定一个明晰的教研思路,始终围绕着它,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的话,就会尽可能的避免失误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就会少一些遗憾了。

五、在校本管理上,系列制度程式化成分居多。首先,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落实难以到位;第二,校本研修管理过程中科学性不强,缺乏管理链,出现管理过程脱节现象;第三,校本管理方式缺乏个性,往往是一味地“借它山之石”,不加分析的运用于自己的校本管理之中,这样常常出现管理上的不切合实际,很难彰显该校校本研修的特色;第四,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从表象看,许多学校在校本研修制度中都有一定的奖励办法,但奖励角度总存在着偏激。姑且不论奖额的高低,但就奖励形式上,管理者的初衷是奖励研修成果突出者,以激励全员参与,然而在农村学校总有那些“与世无争”的教师,他们既没有再进职称的可能,也不打算流动到更高一级的学校,更不在乎微薄的奖金,教学成绩尚且说得过去,教研活动也在表面应付,这样以来,这部分“抗鞭策性”的教师如何会发展?学校、学生又怎会发展?

鉴于以上这些影响校本研修有效性的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每一所农村初中彰显出校本研修的特色:

(一)从研修主体上,强化校本研修的主动性,关注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常言道:“态度决定高度”,教师的心态决定了教育的状态,也就决定了教育的高度。因此,在校本研修中要从树立教师良好职业心态入手,强化学习,构建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本研修活动中。第二,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自我反思为基础,以同伴互助为基本形式,以专业引领为专业提升的重要导向,促使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因此,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同伴互助是通过教师合作互动,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共同面对实践中所遇问题,最终寻求更有效的解决途径,达到研修的目的。而专业引领是多渠道的求得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助推教学问题的有效研究,解决理念和实践结合的校本研修实质。

(二)从研修导向上,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研修,实现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而课题研究又是一种极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优化和发展的途径。“问题即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所遇问题多多,研究的形式更是形式多样,但无论哪一种研究形式,都是基于教学实践之上的,目的就是为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求对策、总结经验,实现校本研训的优化和发展。同时,在课题研究上要营造浓郁的课题研究氛围,来推动教师课题研究的群众化,也要呵护课题研究的个性化,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校本研修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从管理层面上,自上而下应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教研实效性的考核。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着重应细化学校校长考核办法,把学校教研教改成效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当中,切实鞭策学校管理人员对学校教研教改的监管力度,促使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学校教研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科学管理。从制度保障到过程管理形成一套管理链,保证人人参与、人人投入、人人自觉发展。

(四)从研修形式上,既有既定型,又提倡“百花齐放”。所谓既定型,就是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定时定地、保证质量的完成研修活动;而“百花齐放”则是允许教研参与者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同时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才能展现的舞台,以激发他们的教研热情。更不放过“引进来”,有取舍地“借它山之石”,内化为本校的校本研修策略,推动校本研修的纵深发展。

(五)校本研修实效性考核上,应注重灵活多变。诸如课堂教学的考核实行不定时的推门听课,以检查课堂教学改革的一贯性和创新性,避免花拳绣腿式的表演教学;在教研组的考核上,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体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鞭策研修成员的积极参与。在研修成果的考评上,与教学成绩有机结合,统筹考评实施过程,分阶段计分,按适当比例纳入年终考核成绩之中。

总之,校本研修始终是围绕教学服务的,有效的研修需要研修者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的指导、机制的保障,过程的管理,评价的科学。作为教育事业的实施者更应当关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本职工作,推动新课程改革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113-03

“国培计划”是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培训,它要求培训具有“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国培计划”坚持以“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为导向。对于组织实施项目计划的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来说,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包括对培训对象的需求调研、方案研制、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具体工作。结合多年来开展教师培训的经验,我们在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中,提出了加强调研分析――摸清需求;以需为本――精心设计;创新教学――互动参与;全程管理――后续跟进的培训工作过程管理。综合运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参与式研讨、案例观摩、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现场学习以及访谈、问题诊断等多种方式落实培训任务,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我们只有抓好培训目标定位、培训内容选取、培训师资遴选、培训方式选择、培训组织管理等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才能为顺利实现“国培计划”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一、认真做好调研分析,为有效培训奠定基础

教师培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因此实施“国培计划”必须遵循教师培训的规律,要清楚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明确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做好培训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1.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分析,了解培训对象及需求

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源于对培训对象的了解。只有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及参加培训的需求,解决“培训谁”的问题,分析他们的所想、所求,才能使培训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参加重庆市农村小学骨干教师顶岗置换脱产研修的学员,是重庆市区县农村小学选的优秀教师。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有的教师在本校及地区的学科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培训教师对本次培训内容安排的接受程度与参与态度,是影响本次培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我们从了解学员情况人手。通过对部分学员进行培训前的问卷调查及走访区县教委、学校,与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及老师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期望、意见及建议,将所了解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以此作为制订培训计划的依据。我们把所了解的不同需求和问题安排到各个教学主题里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与讲解,同时把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本次培训共同研讨的问题设计到教学活动中解决。其次,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要求每人上交一份原有教学设计方案,通过组织学员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了解学员原有的教学情况,分析学员存在的教学问题,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奠定基础。

2.明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目标

确定培训目标是保证培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1)必须明确“为什么培训”。这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部及市教委有关“国培计划”文件的精神实质,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对开展本次“国培计划”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要清楚了解参培教师情况及培训需求。由于每个教师的基础条件和具体情况不同,对培训的需求和期望较大的差异。通常所说的教师需求,是指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的能代表本次参培教师共同愿望的需求。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和分析,综合形成了本次参培对象对培训的三方面需求:观念及知识更新需求、实践方法指导需求、成长示范与引领需求。(2)实现政府与教师对培训目标要求的一致性。我们将教师的培训需求与上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融教师培训需求于实现国家对培训目标要求之中,在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来确定本项目培训的目标,即“一重点、二转化、三形成”。一重点是,重点培养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有一定影响的“种子”教师;二转化是,通过对培训研修成果的形成与转化,促进小学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国培计划”的作用;三形成是,探索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农村小学骨干教师研修方案,创新培训研修的途径、内容和方式,为有效开展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有益探索。

二、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培训目标确定后,要精心设计培训形式、内容、过程及组织管理等教学活动的细节。这是搞好培训的又一关键环节。

1.围绕目标制订培训计划,针对要求安排培训内容

制订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是实现有效培训的关键。这是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针对培训需求及目标,我们将本次研修培训设置成四个阶段:集中研修阶段、影子研修阶段、反思总结阶段、岗位实践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培训内容既相对独立而又各有侧重,四个阶段紧密联系,构成完成培训目标任务的一个整体。集中研修阶段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为目标,主要安排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内容,共设置了六个模块: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拓展、专业技能提高、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科研方法、教师示范引领。在影子研修阶段,安排参培教师到“影子学校”,通过“影子教师”的“传、帮、带”开展研修学习。在“影子研修”期间,学员亲身感受名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能,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吸纳、重构自身的知识素质。在反思研修阶段,参培教师运用从培训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感悟,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并相互交流。大家在这种反思与交流中获得知识与经验,促进成长。在岗位实践研修阶段,参培教师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培训之后,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和状态出现在本校的讲台,进行教学实践,开展实践研修。

2.坚持“国培计划”导向,精心设计培训教学形式

教师培训的目标是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得以实现的。培训活动是培训内容的载体,对培训活动细节的精心设计是关系到培训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我们在设计培训活动时,将重点放到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施“国培计划”中,我们对培训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以往单一的“专家讲授”培训模式,探索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紧扣新

课程标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安排培训内容,在教学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观摩教学、互动研讨、教学实践,创立了“专家引领--实践观摩--反思总结”的培训研修模式。通过专家讲授提升认识,通过实践观摩感悟体验,通过反思总结内化结果。

三、认真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凸显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是实施培训计划并取得成效的可靠保障。

1.精心遴选培训师资,优化培训教学团队

培训师资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又一关键因素。我们精心遴选培训师资,要求培训者是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熟悉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并在相关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中有所建树,在全国和地区教育教学中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专家型教师。为了满足“国培计划”作为高端培训对培训师资的多样化需求,要求来自中小学一线的特级教师不少于培训师资总数的1/3,市外专家不少于培训师资总数的1/3,以确保“国培计划”对教师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实现。

2.针对培训教师的学习特性,改进培训学习模式

“教师培训应该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注与教师职业发展有关的态度、知识、技能,关注教师现有的工作绩效与组织变革和外在环境变化所要求达到的绩效之间的差距”。教师培训是针对成人的教育培训,而成人的学习有其独特性,不容忽视。(1)成人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教师参加培训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总是希望了解自己愿意了解的,学习自己愿意学习的。(2)成人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教师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来参加培训的,培训学习中追求的不是对基础性知识的系统学习,而是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寻求解答的学习。(3)成人学习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学习。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对问题有其独特的看法,培训为这些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4)成人学习是以提高实效为目的的学习。教师对培训内容追求实效性,要求学以致用。培训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更新思想,更新观念,如何将所学所了解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针对培训教师学习的特性及对培训的期望,我们在本次培训中采取了教师参与度比较高、实践性比较强的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使参培教师由被动接受型转变成主动参与型的学习者,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如何有效观课议课”一课中,主讲教师吴家平老师首先以讲授方式对如何观课议课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带领学员到附近一所学校去实际观摩一堂课程的教学并录制教师上课资料,回来之后针对录像资料组织学员开展议课,讨论总结并提炼形成有效的观课议课要点。参培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方式收获较大。

我们成功地开展了“影子研修”培训。通过对“影子研修”环节的精心组织安排,创新培训思路及方式,使参培教师无论在显性知识还是在隐性知识方面都有了较大收获。例如,参加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影子研修”的学员,通过参加“影子学校”的各种活动,亲身感受和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对谢家湾小学“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校园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参与教研活动中,被学校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所感染,亲身体验了名校教师对科学真理追求的精神和对教学工作的严谨态度。用参培教师雷娟的话说:“‘影子研修’使我终生受益,‘国培计划’将改变我的人生。”

四、加强培训管理,实现对培训管理的全覆盖

培训管理是影响培训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培训的目标管理、培训的过程管理等内容。在开展培训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机制,是确保顺利完成培训任务的保障。

培训的目标管理是为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和培训目标的实现所开展的组织、控制和协调管理,它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过程管理是使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与调控,使培训过程自始至终沿着既定的目标向前推进,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创新培训管理,建立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管理,在培训中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参培教师在愉悦的心情下参加培训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我们加强对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在本次培训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在集中研修与反思总结阶段,除加强对本阶段的目标要求管理外,采取了双班主任制,为培训班配备行政和专业班主任,聘请教学一线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专业班主任,较好地解决了培训班的常规管理与专业活动指导管理不协调的问题。在影子研修阶段,我们加强与区(县)培训基地以及“影子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了高校、培训基地、“影子学校”三级协调管理的机制,形成了三方协同开展培训的局面。在岗位实践阶段,我们与学员所在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及送培学校加强联系,落实各个部门对学员在本阶段的管理任务,注意激活学员所在学校参与指导学员研修的活力,促使教师从本校教育教学需要出发,既要解决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专业发展的问题,又要考虑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未来发展目标加以结合,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需要统一起来,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我们安排指导教师加强对实践研修指导,到学员单位对岗位实践研修情况进行调查,做到了整个培训过程管理的全覆盖。

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学习工作。忽视对培训的后续管理,会导致教师培训学习的知识不能被内化,培训成效不能巩固,影响培训的实效。因此,对培训管理需要延伸到培训结束之后。我们对培训的后续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建立学员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创建交流学习平台,共享学习实践成果;三是及时了解学员动态,加强交流沟通;四是关注学员成长,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师培训是一项涉及国家教育大计和教师发展的事业。为此,我们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不断研究、实践、总结与创新。我们应以“国培计划”为导向,转变教师培训的理念,改革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和方法,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的,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认真总结“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的经验,发挥“国培计划”在教师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培俊.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确保“国培计划”顺利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2)

篇(8)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一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1、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

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1、自主学习模式。

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2、研修内容丰富多彩、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3、新课程理念研修。

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二一年一度的校本培训也如期而至。回首刚刚走过的几天时间,是忙碌的、是炎热的、是辛苦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时间结束了,我由衷觉得时间没白花,而且我感受今年的校本培训是历年来安排的最充实、最合理的一次,我受益匪浅。

在此次培训中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在佩服讲座专家们博学深思精神的同时,我更关注讲座的内容。对我来说,讲座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在专家的讲座中,我领悟到:不断的进步是以不断的学习为前提的。

我个人很喜欢专家讲座,当书越教越疲惫的时候,需要见多识广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高屋建瓴的给我指导,助我突破瓶颈。专家讲座满足了我的需求。四天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未结束,相反,以此为契机,它才刚刚开始。专家给我们推荐了很多有名的书籍,我将会一一去学习研读。

二、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过去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受到老百姓喜欢的人民教师。

三、加强学习

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地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什么教科研,什么新的备课理念,我都觉得很新鲜,有些以前真的连听都没听过,更别提去实践了,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坚持。

四、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七、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确实,只有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错的,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课堂四十五分钟,我们应该舍得放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学着思考,学着总结,留下印象。

总之,通过校本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使我们的教师能够尽快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会努力总结自己的教学,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三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本学期我继续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在业务方面: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方面:这学期,我继续进行“在自由练笔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显著增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是我对这项课题的研究充满了信心。

三、理论学习方面:本学期,较为系统的学习了《课程标准》,《新课程实践》,《行走课堂》等理论书籍,武装了头脑,对新课程的认识显著加深,课堂操作能力显著加强。

四、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五、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七、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9)

学校是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基地和主阵地。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承担着谋划、研究、组织、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重任,职责和义务决定他必然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和实践引领者,其思想与行动直接决定校本研修的质量与水平。一个热衷于校本研修并带头实践的校长,必然会促进一批优秀教师快速成长,造就名师群体,成就一所名校。校长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组织领导。校本研修以活动为载体,活动离不开健全、高效的学校组织运行机构,需要校长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和统筹利用各方面资源,构建顺畅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2)建章立制。制度建设和机制创设是推进校本研修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校长需要对校本研修的理念、内涵、途径、方式、作用理解到位,进行认真规划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研修资源的开发机制、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以校为本的学习研究制度、以校为本的评价激励机制等等。(3)营造氛围。校长需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教、学、研一体的校本研修氛围,促使每一个处室、每一个教师自觉地参与其中,在教学中研修,在研修中教学,这是校本研修活动能否扎实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4)活动引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创新方式,研训一体,把校长的校本研修理念内化成教师的基本思想。通过教师专业层次升级、构建合作备课模式、创新课题研究方式、搭建校际研修平台等活动,把教师的校本研修思想转化成教师的具体行动。

二是教师主动是核心

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教师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问题意识要强。校本研修的着眼点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着力点是实实在在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其专业成长,其途径是自下而上的、自内而外的,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没有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思问题、研究问题,校本研修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也就失去了校本研修的意愿和需求,各个层面的校本研修活动也缺少了针对性、目的性,只会白白地浪费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甚至加重教师的负担。

(2)主体意识要明。教师是校本研修活动的主体,研修活动不能只是学校的规划设计,仅仅依靠任务驱动。还应该充分赋予教师自主选择、自主设计活动的权利和责任,通过效益驱动,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校本研修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在研修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样校本研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研究意识要浓。时代的发展促使学校的教育目标、学习方式、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对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不仅对教育价值观,而且对教师已有的经验和角色提出了挑战。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确定自己的研修目标,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交流总结,使其成为规律性的认识,通过自我反思,主动与他人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与时俱进。

三是同伴互动是关键

校本研修强调民主性、合作性,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同伴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合作与交流、相互评价,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教师与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校本研修倡导的是行动改进,教师自身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但这还不够,因为校本研修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激发和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研修积极性,使其保持持续的研修动力。利用课堂、办公室及学校各个教师活动场所,发挥教师、学科教研组、年级组以及学校各方面人员的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使大家分享成就,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形成充满活力、扎实有效的团队,使大家在这个团队高效、和谐的运行中受益,得到进步和发展。同伴互动是教师同伴之间的对话,是校本研修的标志和关键。同伴互动的活动形式可以是有组织的,也可以是自发的。有组织的是指学校、学科组、课题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研修活动。自发的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同伴、学校管理者或专家进行聊天式研修,这种研修活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拘形式,可随时进行,也可随时结束。实际上,这种形式的互动研修更方便、更经常,也更具实效性。

四是内外联动是保障

校本研修提倡教师研修途径的多样化、研修方式的灵活性,要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合力推进校本研修。首先是校内联动。打破学科、年级、班级之间的封闭组织关系,使学校各机构、各层面、各科室形成紧密联系,加强沟通与交流,搭建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合力。其次是校际联动。充分发挥县(区)教研机构和联谊学校作用,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教研组之间互通信息、共同研修,组织相关学科教师相互听、评课,观摩研讨,开展评比竞赛,举办专题讲座,通过交流互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第三是社会联动。通过社区资源共享,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学校开放日、开放周等活动,共同探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广泛听取社会及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校外资源优势,为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提供条件和服务,建立浓厚的校本研修文化氛围。

篇(10)

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模板范文一酷暑难当,微机教室里很热,感觉透不过气来,但我四周同事们研修的热情不容阻挡,热情的学习,热情的讨论,热情的新课程研修在这个秋初给老师们带来了进步的快乐。我在感受到老师们认真学习、热烈研讨的同时,我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一、在线研修的方式拓展了新课程培训的空间。

我参加过许多次课改培训,一般停留在看文字材料、专家讲座、观摩课堂、面对面小范围内讨论等形式,这些形式让自己慢慢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初步了解了语文课改的方向和进程。随着相关知识的积累,随着教学实践的循序渐进,对新课程的认知也在逐步深入,就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来交流和学习,在线研修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会 。在这里学习的内容更充实,交流的范围更广泛,信息反馈及时,能在第一时间内与老师网上零距离交流,资源共享,很好地拓展了专业成长的空间。

二、研修的问题更细化,更有针对性。

培训是为教学服务,理论在教学中会转化为许许多多具体的实际问题,问题的熟悉、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一种研究,研究其本质、研究其对策,这也正是一线教师急切需要的答案,也就是知识如何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远程研修急大家之所急,针对教学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让专家、让课程团体、让虚拟班级群体、让全国在线教师同时同步进行学术研究,集体的力量、群体的聪明为我们的教学插上高飞的翅膀,细化教学环节、针对我们真实的课堂流程,高屋建瓴,有效指导我们的工作。

三、交流才知别人的丰厚,交流才懂知识的无边。

一种思想和一种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种思想。在这里,所有的收获比起平时都是加倍的。老师们的研究热情教育我要努力再努力,老师们睿智的思维敦促我在语文研究的道路上要走的更加勤奋。

感谢研修平台,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这次研修让我自己信心百倍,有同行相伴,有专家指导,我们的语文路会一片锦绣。

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模板范文二十天的远程研修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起这次的研修,已没有第一、第二次的那种焦虑了,记得去年学习时,一到学习时间和交作业时间,我就焦虑不安,那心急的、不安的、担心作业没写好、评论没写够数、或又错过了哪些通知等等。反正,让家人也跟着一起焦虑,因为是家人,所以受点影响吧。所以,听到这次又培训家人说:“唉!真怕你培训,这十天怎么过呀!,又要陪着一起焦虑,受煎熬了”,呵呵,我会意的笑了。

这两周即将结束,可这一次却已无上两次的那种焦虑了,所以说任何事情,只要你经历、体会了就有经验,这都是一种过程,现想回想起来还很回味,因为这种感觉一去不复返了。在这即将结束的快乐时光,热情不减,虽然,被迁移户口一事闹心的,看到政府一些官员的丑恶嘴脸的可恨,可一来到这研修平台,无暇去想太多不开心的事,我的心依然平静下来。喜欢学员之间的评论,喜欢欣赏她们的精彩文章,喜欢聆听专家们的精彩讲演,喜欢大家互相间的留言,喜欢这有情的空间,是多么的真诚,让我感觉到这人间还有真情在,班主任及指导老师为我们几十个人的付出和辛劳,总是在第一时间为我们发出最新的通知,为我们把全班的智慧结晶作品展现在每个人的眼帘,这一幂幂的,让我们感觉到这小家的温暖,让我留恋,让我向往,唉!太多的感慨难以表达内心的热情。

时光飞逝,在这短短的培训时间,感谢这神奇的网络,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带给我们全新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带给我们全新的学习理念,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思考得以提升,教学上不断探究,不断进步,实践中又不断反思,让我们每一位学员都会在耕耘之后获得满意收获。让这美好的回忆变成美丽的诗篇,珍藏记忆中,不灭的永恒。

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模板范文三经过几天的研修,我发现自己对培训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于是重新理顺了思路,轻装上阵,感觉如沐春风。我不理解那些不认真研修还说三道四的人,揪住一点问题就批评,甚至全盘否定。研修平台出现一点异样的声音是正常的,但关键是什么声音,什么意图。包括我自己,在学习的同时,会不由自主的思考,如果让我来处理我会怎么做,有些东西可能比授课教师考虑的更全面,但我们要抓住研修的实质,不是学习一节课如何上,某个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做,某个实验怎么做,而是学习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责任意识------蓝天宝老师的三次教学设计,让我感触颇深:

一、身先士卒,勇于探索

三次教学设计,三次得到专家老师的指点,有肯定,更多的是不足。但他的教学设计理念却在发生着质的改变。作为从教时间比较短的老师,能有如此机会得到专家如此中肯的点评,我认为他是幸运的,虽然第三次教学设计仍然存在问题,虽然授课过程有些一言堂,但他在如此“被揉搓”中到底收获了多少,只有他自己清楚。我想那会是及其巨大的改变!蓝老师的成长速度也会快很多。蓝老师有一句话很中肯,他通过专家点评后感悟到,人的理念转变是设计好一节课的关键。我觉得,新课改要想落实得好,需要很多个蓝老师的这样具有上进心的人。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他怎样上课,而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

二、不屈不饶,敢于创新

作为年轻教师,蓝老师的教学设计目的从最初的以考点为目标到最后的以形成能力为目标,中间经过了自己静心的思考准备、专家的多次点评,最后能够兼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实验分析等等,作为老师他也象学生一样经过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最终才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思路方法。在观看教学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蓝老师设计的演示实验,带电的气球吸引易拉罐、带电的塑料泡沫间的作用,虽是定性试验,但我想学生会印象深刻,特别是蓝老师摩擦起电的场景,拿塑料往自己头上摩擦,原来带电体这么容易找到,效果这么明显!库仑定律的实验我们平时基本不做,除了实验室没有提供合适的器材,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懒得去开发实验,除非公开课。实际上开发试验却如此简单易行。蓝老师平时上课不一定如此下功夫设计,但我却从中看到了电学实验的开发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同样是一种资源,有人从中攫取了不屑一顾,而有人却从中攫取了宝贵的东西!

三、集体备课,尽职尽责

集体备课我们都很熟悉,但像今天的这种备课却是第一次见。什么时候我们的集体备课不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集体备课真正的为教学服务,什么时候集体备课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我期待着---

篇(11)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三、课题名称界定及解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策略。

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创新之处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技术路线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六、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二)具体分工序号研究

七、成果预期及呈现方式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

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三)加强引领,确保实效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四)筹措经费,确保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