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课题研究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3:5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1)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操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实验几何,逐渐摆脱欧氏几何的那种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以及严密抽象的演绎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学习和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3)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2)实施具体方案。(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变化。(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出来,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四是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1、正人先正己,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坚持使用数学语言授课,不口语化。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设、列、解、检、答。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数学问题了。

2、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3、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如在学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平行公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画图、试验后,让学生归纳出这一公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在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后,学生对此公理中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专业化的用语难以掌握可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领会其意义,或与同桌互相

进行交谈。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榜样力无穷,用学生去影响学生。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传统数学教学中,就是以几何教学为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习数学证明方法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新课程中关于几何教学的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合情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讨论、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导到证明,这是一个完整的推理逐步发展的过程。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敢说,想说,会说,能说的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力争规范。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如何把数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何更好的照顾到那些超弱势群体;作为老师都希望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时间从何而来?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若学生就是不肯说,该怎么办?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篇(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我们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发现:关于“高效课堂”,国内外专家专著没有有特别明确的定位和阐述,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也还未成体系,较多的是关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在中国国内有关“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等问题上,且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与国外的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非常类似,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行为的效率。而关于教学模式,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实践和研究,现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我国近代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的优点,又努力创造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现在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教育工作者们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关于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要从不同方面不同渠道提高课堂效率,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很有必要。而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各有各的特点,所以我们要研究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特点,适合我们自己的学生的“高效课堂”。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有助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征,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探索更有效的策略。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待教师能减轻教学压力、学生能减轻课业负担,提高的教与学的效率,能够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创新和变革。

(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选题有意义

一是有利于减轻教师沉重的教学负担;二是有利于提高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三是有利于迅速适应并有效实施国家推行的课程改革;四是有利于提升三河市第五小学的办学品位。

2.模式创新意

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实施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研究出切实高效的教学模式。

3.手段更先进

利用网络资料,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重视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充实课堂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思想上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在能力上,从不会到会,从会得少到会得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而定,对于小学英语,我们认为高效课堂的表现就是:学生表现积极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对于课堂活动充满激情,有较强的能力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够完成目标的同学在在95%以上。简单地说,我们要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是否能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是“面向学生的发展”。

(二)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这个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从专业的术语来解释就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从宏观的过程角度看,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成,这些教学活动包含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三、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们对于识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主动建构的。此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替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只靠教师的教授来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帮助,利用所需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3.确立目标,组织开题

接到立项通知书后,课题主持人立即召开全组人员会议,并开始撰写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中,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步骤,做到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顺利完成课题实验奠定了基础。

(二)实施阶段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搞好此项课题研究,不能只凭一点教学经验,需要有理论引领。所以,学习相关理论是实验的必要保障。实验教师,首先做到有思想有个性,要热心课题研究,肯下功夫,有爱心,有敬业精神。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同行之间互学。每学期安排理论学习交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实践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新的教学理念要真正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才能成为教师理念建构的基础和准绳,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始终把更新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课题组要求每一位课题成员认真研读教学著作,不断充实、更新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专题培训,奠定课题研究基础

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分析、有总结。通过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教师对“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确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听、说、玩、演、的活动中学习并运用英语知识。实验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深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踏踏实实进行课题研究活动

针对C―P―P―C教学模式,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交流,组织教学反思。开展本课题以来,每学期开展两次课题研究课的设计、教学实施、反思活动,促进课题实验的开展。鼓励成员积极将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及时进行摘录,并能努力撰写成文,在定期和不定期的集体活动中进行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活动,争取有高质量的研究或获奖。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突出“兴趣、情景、活动”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小学生在符合他们特点的活动中学习英语,其兴趣会更加浓厚,而浓厚的兴趣又会使他们更主动,更富有成效地参加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这就形成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开展课题研究,贵在探索,重在实践。为此,实验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把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天性和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让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用课堂教学展示研究成果。

4.重视过程,加强实验指导

课题立项后,组建课题实验小组,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通过图书、计算机网络了解国内外研究情况,形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对课题全面论证。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以调查、文献搜集、观察等方法。组织课题成员,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不同的模块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教学对策,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通过实验,积累资料,边调查、边实施、边修改,逐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汇总各阶段研究报告,收集各小专题研究的原始材料,系统处理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得的材料数据,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最后申请结题,并在全校甚至全县范围内推广、运用实验研究成果。

5.以课例引路,上好研究课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种探讨及实验等活动,把握实验方向与重点。以教学、教育案例为载体,实施行动研究,使教师与研究者在制作案例时共同思索,教师在理念与经验引领之下进行行为自省、教学经验重构、扎根埋论建立。研讨活动为集中研讨共三种形式,一般情况做如下安排:

(1)每两周由执行组长牵头,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主要是学习本课题实验的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小结本课题实验的经验与教训,确保课题研究在正确的指导下有序进行。

(2)每学期3-6年级每个年级组织一次课题研究课,组织好教师评课。

(3)组织课题组成员观看“英语教学观摩课”,写好教学小记并在课题组进行交流,以优质课促反思,以优质课来引路。通过“观看――反思――交流”这样一个过程,组员们从教学理念上有了根本的转变,从而切实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6.加强教师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老师们的交流中,有理论学习的收获,有教学困惑的剖析,有教学成功的感慨,有教学失败的倾诉。通过平等的对话、横向的交流、纵向的引领、思维的碰撞、观念的争鸣真正促进教学研究。

7.具体研究内容

(1)通过课前打擂活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主要研究者:赵兴华 杜淑杰

课前的几分钟,学生刚刚进入课堂但还没有真正投入进去,课前打擂可以让学生放松的心情紧张起来,尽快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去。而且通过课前打擂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

(2)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主要研究者:冯雪莲

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活动在学生的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的游戏活动,大家并不感到陌生。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有听,说,玩,演,唱,猜等形式,本着创设真实情景的原则为学生设计活动。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目标我们会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高效的目的。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一节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呈现环节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要感知、理解教师所呈现的新语言材料,还要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所适用的场合。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合情合理的真实的情景的呈现新知,使学生身临其境,领悟到所学知识的意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于不同的语言材料,我们要采用不同的呈现形式,下面介绍几种我们在课堂中常用的呈现形式。

(1)直观呈现

所谓直观呈现,就是利用多媒体、挂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教具形象逼真、容易记忆,学生也容易接受,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使用直观教具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语言教学最终目的是要用来交流的,所以要注重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实物、图片、挂图、录音机、身体语言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的能力。我们主要在单词新授或语音课上(即Let’s learn和Let’s spell部分)使用直观呈现的方法。不同的单词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根据需要我们会以猜字谜、猜动作、听声音、提问题、展示实物、简笔画等方式呈现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促使学生去积极地思考。

(2)表演呈现,即情景呈现

表演呈现是我们在课堂中比较常用的呈现方式之一,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也应该是表演艺术家,因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情景表演中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要多创设一些真实的情节,师生共同扮演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呈现方式我们多用在对话或语篇教学,也就是课本的Let’s talk和Read and write部分。

(3)多媒体呈现

直观呈现和表演呈现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了,多媒体具有生动的画面、真实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课本内容创设情境的难度较大,表演的难度也很大,这种情况下多媒体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PEP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4 My home这个单元中,在学习Let’s talk中Where’s she? Is she in the study? Yes, she is. No, she isn’t.这个情景时,很难让学生直观感觉到真实的情景,因为study(书房)、kichen(厨房)、living room(客厅)、bathroom(浴室)、bedroom(卧室)这些情节很难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出来,当然也就无法表演。这时多媒体就可以能生动形象地利用图画甚至是动画给学生呈现真实的情景。所以,多媒体教学也是我们研究的一项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内容。

3.巩固操练,创新高效:Practice

要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就要设计高效的课堂操练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活动在学生的智力和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本着创设真实情景的原则为学生设计活动。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目标我们会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高效的目的。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一些常用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操练活动:

(1)通过游戏操练

游戏教学法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形式,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基础,旨在巩固课文教学、熟悉新单词、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开发学生潜力与智力;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和规则,循序渐进的英语活动,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2)在歌曲中操练

儿童歌曲和歌谣优美动听、轻松愉快,学生非常喜欢。在歌曲中操练所学内容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我们会采用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中提供的跟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歌谣,也会根据较教学内容改变歌曲,例如用“两只老虎”的曲调改变歌词“Do you like, do you like peaches, peaches? Yes, yes, I do. Yes, yes, I do. Yes, I do. Yes, I do.”

(3)在chant中操练

“Chant”类似于在学生口中广泛传唱的童谣,其内容句式简单、琅琅上口,好记易背,配上音乐再用说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倍感愉快难以忘怀。我们利用Chant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气氛,激活课堂。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但有意注意的持续的时间短。而长时间机械的操练,生硬、平淡的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学习气氛沉闷。如在教学活动中不时穿插“Chant”,会使沉闷的课堂泛起阵阵涟漪,让学生把注意重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兴奋、积极和活跃的学习的状态中。Chant教学让学生易于接受语言知识,化繁为简。因为“Chant”都是在没有负担和焦虑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学段“Chant”远比学说英语句子容易。同时,“Chant”能把复杂简单化,化零为整。在给学生一个chant的例子后会让学生自己试着创造新的Chant。所以,Chant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4)在表演中操练

学生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扮演情境的某个人物,使其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境界,在特定的情景中操练和运用所学知识。我们会根据教学内容中的人物制作头像,让学生带着头饰进行表演,从而达到操练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例如,我们常让学生表演借东西、就餐、买东西、看医生、问路等情境的对话,效果非常好。

3.知识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有的学生懂得很多英语知识,却不会表达,这样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因此,应当将知识与能力评价相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培养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课堂表演,每学期还可组织全员参与的表演节目的活动,如英文歌赛唱、诗歌朗诵、短剧表演等活动。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围绕学习的重点自定表演内容。表演的时间既可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后,“六一”也是个好时机,师生共同对表演进行评定。如此一来,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全面了。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划分好学习小组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或8名,最好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的“组内异质”指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层面的成员组成,“组间同质”指各小组之间成员的构成水平是相同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我们学校班容量较大,以66人一班为例,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1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6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a1、a2、a3、b1、b2、b3、c1、c2);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小组内男女比例要适当,男生和女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可以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首先,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辅助组长作一些工作,组长主要负责学习和小组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小组的值日和日常的其它一些事。为了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负责一个学科的学习,这样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为小组的建设力量。

其次,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最后,给小组成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a3、b1、b2、b3、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2.培训好小组长和小组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①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角色,有很强的号召力。

②小组长要研究解疑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争取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③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做好小组的评价工作。

(2)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建设

老师要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上下真功夫。要重视学习小组文化建利用学习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使学生在竞争中提高与发展;要培养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动力机,要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小组成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和检查督促作用;要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3)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帮助学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学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使同学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4)小组成员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让学习困难的同学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②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差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④通过班会和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才能共赢的道理。有关学生的培训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六)高效课堂学生有了很大变化

1.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成效明显,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高效课堂中高效的学习小组建设是基础,也是高效课堂成败的关键。课堂学习小组从组建到改建,再到今天的基本成型,我们的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小组不仅有了自己的组名、组训,还选举产生了组长、副组长,各位组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课堂上师生表现及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的方式转变了。原来的课堂是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不管时间长短,只要有学生举手,哪怕一个,教师就要喊人回答,然后讲解。一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那些能力差的、反应慢的、胆子小的学生,除非有时老师偶尔照顾一下,否则,一学期下来根本就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但现在通过小组合作,上述三种学生不仅可以在组内交流,还可以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有机会展示自己,他们的信心变足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悄然而起。“小合”犹如一股新鲜血液,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班有一位学困生,在我刚接手时,作业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干脆不做,每次单元检测基本都只有50多分,很少及格。但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后,由于一系列的捆绑和激励措施,他真的进步很快。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期中考试也达到70多分。他的进步既要归功于他的小组长,又要归功于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明显提高

高效课堂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展示是经常发生的。学生听的练在进行所以听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另外,从同学们书写的规范程度、美观程度上可感觉到学生在高效课堂上的明显进步,相信以后会更佳。课堂上口头表达展示是不可或缺的。在英语课上,每位学生都有勇气站起来发言。令人欣慰的是所有展示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了起初的羞涩,也没有了起初的胆怯,更没有了起初低声细语,取而代之的是声音响亮、吐字清楚。由此可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有所提高。

九、研究小结及思考

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树立了高效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本课题,让全体课题组老师亲历了一个有苦有甜,有笑有泪,有花有果的过程。一年多来,老师们耕耘着、思索着、劳累着、快乐着、收获着。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学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同时也使学生的各项素质普遍得到提高。通过近一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课前打擂、新知呈现、巩固操练、检测评价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等多方面入手,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学习效率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我们有信心把研究成果推广开来,使课题方向越来越明确,最终带动一个地区乃至更多地区的学校英语教学工作,让更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享受这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制带来的成果。

(一)我们的在研究和实施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本课题的研究需要相关的理论加以指导,目前在这方面尽管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找,但还是欠缺,致使我们的模式在系统性、科学性上还有所欠缺。在以后运用这些机制过程中需得到专家的进一步指导。

2.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这些机制有机整合起来,达到和谐交融运行,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将课前打擂、课堂活动、多媒体运用、课堂检测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有些矛盾也会显露,如课堂活动太过活跃如何掌控课堂纪律,各种格式的多媒体制作技能的掌握等,面对种种出现的问题,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必须正视新问题,在问题中超脱,在超脱中寻求不断解决问题的良方,才能真正开辟教育科研的成功之路。

(二)对今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些设想

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高效课堂”的研究是一个外延相当广泛的课题,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仅仅是一个模式的研究,也只涉及到了一些表面的问题,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班级文化的研究、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等很多领域我们都只是想过,还未进行深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教师的思路和视野,从更多角度,对高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 华.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J].

篇(3)

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

1、课题的提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改革的过程。当前,新1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过程、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均产生重大变革。从远在美国的哈佛,到国内的知名的洋思中学,从遥遥在望的邢台市2中,到近在咫尺的沙河市3小,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尝试着改革陈旧模式的大胆探索,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和骄人的成就,并愈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猛烈抨击着落后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狭隘低级的评价体系,只身其中我们忍受着偏执和愚昧带来的痛苦,愈发感受到改革教学手段的必要性。有目共睹的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短时间内不可能破除之前,1切仍唯以分数衡量1个学校的知名度,1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组织教学中所采用的模式方面,都有1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即使有所改革,也是换汤不换药(唯恐学生的成绩掉下来丢了饭碗,当然也就顾不得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尤其毕业班的教学直接面对着高考压力,非毕业班的教学面临的是联考的压力,两者相比,压力不相上下。

无奈之下,只好惟命是从继续沿用“1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传道,授业,解惑。另1方面学生已习惯于教师的“灌输”,习惯于课堂上记笔记,课后备笔记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之后的反思中,本课题组成员1致认为在这种古老的框框之下,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缺少主动参与的机会和可能,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欲望。1切按照教师的设计的既定模式进行,当然也就体现不出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更谈不上发展的潜力,多年来沾沾自喜的也只是仅有的几个高分低能的尖子生,而大多数学生不仅没能再次深造,还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就是能力。真可谓教师受罪,学生遭殃,任其延续,神圣的教育殿堂,其实只是满足了个别人的私利,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操纵这1世界上最肮脏的交易。演绎着人世间最丑恶的1幕。痛定思痛,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这1课题。

2、课题的界定

中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互动是以人为本的,在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构建的1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且将极大的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思维将得到充分的施展,学生的品位、意志和作为也将有很大的提高。

3、 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立足于对现有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旨在研究如何实现课堂互动,为建构新型课堂提供1种指引,探索1种有效、实用的新型课堂模式。这里的互动主要指师生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与探索,不断去实践课堂互动的理念,达到学生互动学习,主动构建有关知识体系,提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师生互动的研究,构建师生教学互动平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学生之间的互动研究,指导学生互动学习,培养高中课堂学生互动能力养成良好主动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合作意识,积极向上的情感意志,快乐而健康的心理,在学习中交流与合作能力。

5、课题的研究对象

基于课题组成员都是从事高2年级的教学工作,故确定本校高2理科班(1)—(12)班的全体学生为本课题研究对象。用于检验互动教学的效果,选取(1)—(6)班为本课题的实验班(施加互动模式教学),(7)—(12)班为本课题的对照班(保留原有模式,不人为干预),采用数据形式来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互动模式后,课堂教学发生的1些变化:如,师生关系、学生关系、教学效果、学生成绩等,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6、 课题研究方法

(1)变量实验法、对比法。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期测试,使实验班与对照班具同质性对实验班施加实验变量,对照班不施加实验变量,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按同1标准、同1程序、同1时间进行,然后比较研究。

(2)案例分析法通过组织听课、讲课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系统可行性方案。

(3) 问卷调查法。辅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等。

7、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1阶段:2019年2月—2019年6月

1、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理念,信息科学理论,管理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2、 实验教师到相关学校考察学习并请专家进行讲座,写出学习心得,整理试验的理论思路与依据,架设选择子课题,开展研究。

第2阶段:2019年6月—2019年9月

实验教师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方案,有步骤地展开试验变量的控制、原始依据的收集与整理、论文的撰写、定期公开课等等。并有课题主持人统1指导,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第3阶段:2019年10月至2019年1月

各实验教师认真总结实验以来的经验与不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照收集上来的各种信息展开分析,总结师生互动的基本模式,完成实验报告。

8、课题组织结构

总负责人: 张顺信

课题组成员:张占校 申聚兴 李东方 裴军海

李立平张立英赵素英(本次排名不分先后,待课题完成再依据个人分担工作量最后确定)

9、课题成果及研究人

(1)主要成果

《课题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张顺信、申聚兴负责,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

(2)阶段性成果。1、《课题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报告,裴军海负责。

2、论文

《师生交换作用的影响与研究》主要撰稿人;张顺信、张丽英

《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裴军海 李利平负责

《课题研究的实验总结》 张占校申聚兴负责

3、公开课,课题组成员每个阶段至少上3节公开课

4、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归档 李东方 赵素英负责

10、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多媒体使用,交通设施,图书资料的查阅等各方面都予以最大支持,为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本课题组的成员教学经验丰富,合作意识强,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长期在教学1线工作,多位教师仍担任班主任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突出的成绩。在周边县市乃之省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教研成果荣获省地级多项奖励。

3、自筹经费4千元,订阅相关书籍,聘请专家指导讲座,结合多媒体教学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101、参考文献

1、《优化教学论》主编 刘知新 高教出版社 2019年7月

篇(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三、研究的目标、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方法。

2、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子课题设计:

1、学习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可行性。

2、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3、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包括板书设计、习惯养成、位置移动、引导点拨、课堂总结……

5、开展多元化的数学学习评价。

研究重点: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过程

实验时间为三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XX.2—XX.3)

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2)实践探究阶段:(XX.3—XX.11)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 (XX.11—XX.12)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③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具体措施的反应,努力做到“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2)观察法: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第一时间的记录和描述。

(3)比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师,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4)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学后调查,把握当事者的感受和课堂教学实效获取“定性”与“定量”的双重资料。

(5)个案法: 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采取提高效率后的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 部分教师理念异化为目标,在隐藏目标的泛化、扩大化与多维目标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2) 热闹的“多言堂”、频繁的合作与讨论,使得不少课堂“形”聚“神” 却散。

(3) 部分课堂过分地拉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下降。

(4) 过度地依赖学具操作、数学知识泛生活化的现象,造成学生数学化思考缺乏,阻碍着课堂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5) 不少课堂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与课堂的生成,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畏首畏脚的现象和被弱化的趋势。

2、创新之处:

我们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与新课程密切接触几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题目变活了,错误变多了,分数变低了”。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我们从农村小学的视角出发思考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用数学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起来是很困难的。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和实践体验性,很多家庭作业形式也由原来的书面作业转变成操作实践性作业,有的则需要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难实施见效。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及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或实践活动往往由于学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师或个别学生的演示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无法亲历实践的过程,无法在操作中观察、分析和体验。动手能力弱在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某些老师仍然迷信于题海战术,高耗低效,让学生练技巧出成绩,把学生当作盛载知识的容器,当作彰显自己教学业绩的筹码。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

总结出较系统的、可操作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切实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公开课 XX年5月

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由单向发展向综合形延伸。 竞赛、检测 XX年9月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培养出区教学骨干2~3名。 证书 XX年6月

教科研理论成果突出,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0篇以上。 发表 XX年12月

最终成果

建立完善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体系,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论文集 XX年6月

培养出市、区教学骨干2~3名,区学科带头人1~2名。 证书 XX年6月

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居全区前列,在全区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 竞赛、检测 XX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专业引领:

聘请教研室领导等作为本课题的顾问,定期来我校做专家讲座,听实验教师的随堂课,进行随机检测,与其他学习的班级做比较研究。

2、优质团队:

由学校领导、教导主任、区骨干教师、区教坛新秀、优秀一线教师组成。

3、管理经验:

我们提出“确立效率意识 ,促进师生发展;强化系统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规范意识,保证研究质量”等课题开展组织策略。探索实践课题实验的激励机制,可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4、理论基础:

篇(5)

二、课题的实施过程

1.英语字母的教学。英语字母的教学是由小学数学、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由浅入深展开的。如通过介绍长方形的长a、宽b、周长c、面积S,圆的半径 r、直径d等这些数学知识,维生素E,克g,小时h,扑克牌中有J、Q、K,世贸组织WTO,中央电视台CCTV等这些日常知识,把一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英语巧妙地糅合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充分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知识来引出陌生的知识,让他们感觉到原来英语就在他们身边,一开始就消除了他们对英语的畏难情绪,让他们真正感到英语好学。第一课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学完了26个英文字母。第二天出人预料的是学生说出了许多我都没有注意到的小知识,如“林河XO”,小孩帽子上的“OK”字样,还有上学路上路标中的“6KM”,整个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自己周围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成就感,对于今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锻炼。

2.音素教学。音素的教学采用掐头法、去尾法、对比法和字母组合记忆法。

所谓掐头法学音素就是在读辅音字母名称音时把其第一个音去掉,余下的音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通过此法学习的字母有F、L、M、N、S和X。如F[ef]去掉[e]余[f],在单词中f就读[f],L[el]去掉[e]余[l],M[em]去掉[e]余[m],N[en]去掉[e]余[n],S[es]去掉[e]余[s],X[eks]去掉[e]余[ks]。

所谓去尾法学因素就是在读辅音字母名称音时,去掉最后一个音,余下的音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通过此法学习音素的字母有B、C、D、J、K、P、T、V、Z, B[bi:]去掉[i:]余[b],C[si:]去掉[i:]余[s],D[di:]去掉[i:]余[d],J[?ei]去掉[ei ]余[?],K[kei]去掉[ei]余[k],P[pi:]去掉[i:]余[p],T[ti:]去掉[i:]余[t],V[vi:]去掉[i:]余[v],Z[zi:]去掉[i:]余[z]。

所谓对比法学音素就是对于某些音素的读音与汉语拼音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它们的异同来有效地学习英语音素,减少其难度。通过对比法学习音素的字母有G、H、Y、W、R,字母组合记忆法学习音素就是把一些经常在一起发音的字母放在一起来记忆学习其音素,通过此法学习音素的字母组合有sh、ch、 ck、 qu。五个元音字母a、e、i、o、u的音素通过其在开音节、闭音节中的读音来学习其音素,在开音节中它们分别读为[ei][i:][ai][?藜u][ju:],在闭音节中分别读为[?][e][i][?蘅][?蘧]。在学习音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方法都要给学生展示大量的符合此法的单词。

在教音标时,教师要告诉学生音标是音素的书面符号。学习音标的过程是建立在音素的基础上的,通过复习每个音素来引出其书面符号――音标,12个单元音的记忆方法为:[?][e][i][?蘅][?蘧][u][?藜][i:][?蘅:][:][u:][?藜:]。八个双元音的记忆方法为[ai][ei][?蘅i][i?藜][?藓?藜][u?藜][au][?藜u]。二十八个辅音音标的记忆方法为[b][p][m][f][d][t][n][l][g][k][h][?][t?蘩][?蘩][?廾][r](模仿汉语拼音顺序记忆); [s][z][?夼][?奁](读音相似);[j][?耷][v][w](与日语音似);[tr][dr][ts][dz]。在学习音标时需要注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音标来强化记忆。

三、试验结果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所学知识的考试,考试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分析:本次考试总人数为122人,最高分为满分100,最低分为71,试题难度中等偏上,96%的学生达到了教学要求,全部能够进行独立的单词拼读,为以后学生进行自己预习奠定了基础。

四、反思

利用七年级开学初的半个月时间进行语音、音标和单词拼读的教学,让大多数学生掌握好音标,然后把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的重点放在单词拼读教学上,所有教学项目都应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使至少90%以上的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基本做到能正确熟练地读出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能借助音标正确读出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这样可使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使教师在单词教学上少用时间,学生自己就可以拼读单词。

“小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体现了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承.马承少儿英语.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篇(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72-02

1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世界新军事理念变革的推进和我国军事装备建设步伐的加快,多种高精尖武器系统的科研生产任务不断增加,教育部直属高校依靠在学科、人才、知识等方面的自身优势逐步承担了部分大型复杂武器系统或者分系统的预先研究、研制和小批量生产任务,为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通过近十年的“从军”经历,正确、客观的认识到了自身参与国防科研质量建设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逐步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维护和纠偏,使得我国高等学校提升国防科研质量带来了明显的成效。

高校相比军工相关企业,在科技创新、高水平人才、科研平台、财务低风险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其学术自由的融洽氛围为高水平学术交流提供了各种便利,这些优势是企业所无法比拟的。然而,高校在参与国防科研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2004 年,国家开始实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准入制度。截至“十一五”末期,已有超过30多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获得了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资质,教育部直属高校正逐步成为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重要力量。然而高校由于其普遍采用了松散的管理体制,因此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2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难点

GJB9001B-2009标准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高校的科研存在其特殊性,因此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与GJB9001B-2009的结合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与资源整合、组织机构设置、过程管理、人力因素、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方面。

2.1 资源整合难度大

大学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资源覆盖面大,人员、设施、设备等广泛分布在其所属的各类二级机构,少数跨校联合的科研项目涉及到的学科和科研人员更加宽泛。因此在GJB9001B-2009标准范围内整合自身有效的资源优势,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资源整合对于国防科研的质量保障体系来说是顶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2 组织机构设置

高校的最高管理者往往由校长担任,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作为管理者代表,从组织结构来说,往下是负责人、财、物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具体的项目组则分布在各院系。科研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和各二级院系更多承担的是服务职能,在管理方面与企业的科研生产有着明显不同,这些对于贯彻GJB9001相关标准来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

2.3 过程管理繁琐

高校科研管理着重于项目的立项、检查、经费管理和成果管理, 科研项目开发、研制过程是具体项目组负责的。项目成员的质量意识往往决定了整个项目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程度。在这些阶段,高校的科研项目不同于企业生产的严密监管,高校层面的质量管理职能对于项目实施的整体过程明显缺少实时有效的监督。在“重申报,轻过程”的观念下,项目组的质量意识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导致了项目组忽略管理流程, 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成为走形式。

2.4 人力因素复杂

高校在科研中体现出能者多劳的特点,高水平人才往往在教学和科研任务上较为繁重。国防科研具备保密要求高、任务节点紧、质量控制精细、过程的可追溯性等特点。因此调动优秀人才参与国防项目的积极性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在科研开发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有许多学生参与,使得科研团队具备了不确定性。

2.5 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企业在科研生产中任务单一,而高校在多个科研方向上有着不同的任务,高校科研项目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科研项目就有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原理样机研制等多种类型,这些方面对于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来说任务相对更加繁重。

3 实例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2008年起开始贯彻实施GJB9001A-2001标准以来,经过了四次外审,六次换版,并于2011年顺利过渡到GJB9001B-2009标准。体系运行初期,与其它兄弟高校初期建设时存在相同的情况,由于认识不足,较为生硬的照搬了GJB的管理方法,带来了许多管理职能和质量监督工作上的重叠和矛盾。涉及基础和应用研究类项目的程序文件没有很好的结合项目本身的管理特点,在科研方向的设置上不够精简,程序文件编制过于复杂。在机构设置上,照搬了企业的设置方式,存在着一些不够务实的方面,给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校领导高度重视,近年来学校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3.1 凝练方向,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初期没有考虑到科研方向的持续有效性,设置的方向偏多,经过逐步调整,精简了数量。并结合体系的调整对《质量手册》进行了多次修订,针对不同的科研方向逐渐修编了相应的程序文件,规范了人财物的配套办法,解决了管理头绪多、方向分散、资源整合困难的问题。

3.2 精简机构,合理规划职能

体系建设初期,为更好的做到群策群力,设置了国防科技管理委员会、综合办等机构,照搬了企业的一些机构设置方法,给后期的运行带来了麻烦,特别是在人财物相关机构的设置上存在职能方面的重叠。经过调整,去除了国防科技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对于财务处和实验室设备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学校结合实际,将部分财务管理职能落在具体项目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将实验室设备处部分职能进行了调整,并及时修订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通过机构精简和职能的合理规划,解决了管理职能上的突出问题。

3.3 切实做好过程管理监督

过程管理包含了从领导层、职能部门、院系和具体项目组的所有涉及质量的过程,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特点,过程管理的重点是具体的职能部门和项目组。针对职能部门要做好职能过程和与质量过程相关工作的监视和测量,针对具体项目组要结合体系标准逐一把握好项目的关键节点和具体进程,质量管理办公室较好的与职能部门和具体项目组建立了交流沟通机制,更好的规范了过程管理有关的程序文件,使得体系更加符合学校预研和应用类项目的特点。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体系文件,多次得到了外审专家的好评。

3.4 健全规章制度,确立政策导向

规章制度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石,只有建立了规范而又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的引导学校教职工做好质量工作。根据统计,我校在体系建设初期共有各类规章制度60余个,通过体系不断的运行,持续的纠正、预防和改进,累计更改和调整文件次数达到了80余次。通过健全制度,使得我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更加规范和符合自身特色。特别是项目组切实感受到了体系标准带来的好处,项目负责人从以前被动参与到目前主动贯彻质量体系标准,质量工作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4 结语

高校国防科研的质量管理体系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必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不断的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和改进,以此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并进一步提高科研活动的有效性。

高校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中,除了要充分的理解和贯彻体系标准,还要切实的结合自身特色,通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可以构建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具备开拓精神的科研管理团队,有助于保障国防科研成果质量,对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志生,刘维亭,孟庆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薄弱环节的分析与改进[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135-136.

篇(7)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09-2

一、研究背景(略)

二、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课外阅读指导,虽然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却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强调教师立足课内的指导,做好示范作用,提倡学校创设书香校园氛围,利用集体的影响,来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过去常用的“语文能力”换成“语文素养”,通过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来促进把语文素养的发展,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认为要以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为根本,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营造书香校园,塑造“我读书,我快乐”的学习型、阅读型少年,让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阅读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关注孩子人格的完善,关注孩子精神的陶冶,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可以用讲故事、师生共读、榜样示范等,来引导学生走向阅读。

2.推荐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必须根据每一年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浏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有写摘抄的,有写提纲的,有写感想的,有写想象的……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5.建立激励学生阅读的机制。阅读激励机制的建立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开展一些展示交流、读书交流、竞赛、专题创作等活动,如:“新闻会”、“即兴演讲”、“编手抄报”、“故事会”等等,对学生中的优秀习作可采用当堂朗读、帮助投稿、编印班级作文集等,这样既延续了学生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6.创建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经典诵读课,举办校园阅读节等时机,带动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发挥集体的作用,切实提高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教学工作抓实抓好。

四、研究成果

1.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全方位地加以引导,学生必然引起重视,经过耳濡目染,学生在课内指导,课外自主阅读之下,阅读的兴趣也逐渐深厚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努力去阅读,才会由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其中,语文老师的引导起到关键作用,老师用名人名言来鼓励学生,用历史人物读书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用科学家爱读书的事迹感化学生。同时,利用语文活动,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背诵古诗,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一起进行讲故事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形成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指导路径。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场所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师对课外阅读也应该立足于课堂进行指导,如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低年级教学了童话故事后,学生十分喜欢这类故事,教师就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童话》等等,并专门开设阅读课,加以指导。高年级每学期都有课外阅读指导,如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爱的教育》、读《鲁滨逊漂流记》等。有了教师的阅读指导,那么学生读起来就水到渠成了。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到课外的有效延伸。

3.构建了卓有成效的阅读机制。学校每年都要举行阅读节活动,开展“书香校园”读书交流展示活动,学生们的阅读成果让大家欣喜,这让收获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吸引那些没有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同学也参与到其中来。各年级的活动精彩纷呈,如一二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小朋友们表现出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四年级进行阅读知识竞赛,更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五六年级进行现场作文比赛,高年级学生更多地把阅读中学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创作出形象生动的作品,表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另外,我校还在阅读节活动中,要求各班出好一期以阅读节为主题的黑板报,各班还组织各自的手抄报评比、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等等,把全校阅读活动推向新的,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阅读中来。并且,还就阅读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摘记本评比,还评选“阅读之星”、“书香之班”、“书香家庭”等。这些阅读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学生们的阅读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阅读有老师的指导,课外阅读也应该从老师的指导出发,养成良好习惯。为此,我们专门组织课外阅读课研讨活动,研究阅读指导的模式。一是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二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各年级的情况,要求学生读书做圈划、做笔记。三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至关重要,要求班级、年级协同组织活动。为此,我们要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课阅读指导课,从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5.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课内指导策略:每周教师组织课外阅读指导课,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课外学生自觉进行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研究结论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通过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并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抓好课外阅读的硬件建设,建立起课外阅读的保障措施,才能更有成效。

研究表明:

1.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在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带动了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开展的“象棋娃快乐阅读节”活动,促进了“书香校园”建设,也提高了语文教学水平。

2.课外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从低年级起,就开展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结合各年级实际,进行各类活动,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低年级学生读寓言、童话,中高年级学生读名著、历史书,阅读活动蔚然成风。

3.广泛的阅读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博览群书,丰富知识的同时,好词佳句自然积累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必然“水涨船高”,语文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篇(8)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74-03

一、研究问题

研究目的:探索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意义:通过课题研究全面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研究假设:中职数学的内容安排及课堂教学具体实施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

核心概念:“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包含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以及师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涉及单招和中职两个方面。单招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真正理解的知识,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体现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数学要为专业服务等两方面。

二、研究背景和依据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出现“普高热”,中职校生源质量下降;(2)中职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其相关素质总体不高;(3)中职校数学课程虽几经修改但问题还是不少。

课题组明确提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效益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推进中职校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大有效教学的力度。

(二)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2.实践依据。比较成熟的学科教学实践方法有顾泠沅青浦实验法、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黎世法异步教学、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等。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预习――展示――测评”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

以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成功实践的经验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研究的依据和借鉴。

三、研究程序

课题组在相关部门及领导的支持下,以所在学校为研究和实验基地,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践性研究为主旨,以两周一次的数学组活动为载体,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每次研究都有一个围绕课题的主题,并布置相应的任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及组内同伴互助,相互听课研讨、积极开展教学反思等方式,将课题研究不断向前推进。两年来,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2012年5月顺利通过了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中期检查验收。

四、研究结论

(一)有效教学以教学内容和课堂实施的改革为基本前提

有效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一是要重视教学内容安排。课题组对中职数学的要求和现行教材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针对性的《单招数学校本教材》及《“一课一清”成考数学校本教材》,为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是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课题组认为,首先应该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出发,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然后才有可能有效地组织中职数学课堂。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主要从数学专业化研究、数学史的引入、引入数学中的美学思想三方面来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要重视开展有效的教学各实施环节的研究。这主要是指中职数学课堂上的复习旧知、引入、新授、提问、举例、布置作业等方面。如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提问,应该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有疑”之间。课堂所设计的问题要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的。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和层次,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要难度适当,适合学生实际水平。如有效举例,则应遵循适应性、循序渐进原则。

(二)有效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具有互为促进的内在要求和机制

凭借学校着力打造课题研究、校本研修、教师培训、课程改革等平台的东风,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学校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再上台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课题组先后有12人次参与各级各类“两课”、基本功、评优课比赛并获奖。课题研究助推课题组成员快速成熟、成“名”:课题组负责人杨艳红老师成为苏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苏州市职教数学中心组成员;季松林校长是苏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常熟市名校长;陈梅红老师是常熟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张建青、李瑞林老师是常熟市数学学科教学能手;穆丽新老师成长为校级教学能手。

(三)有效教学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向

在“有效教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上教师更加注重在数学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班级面貌焕然一新。近两年共有3人获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三创”优秀学生荣誉证书;在2010 ―2012年的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119人获得各项等级奖(国家级、省级);在2011年江苏省成人高考中,学校录取率为81.2%,2012年江苏省成人高考,成绩也相当出色。近几年学生就业率稳居99%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实验学校对口单招班数学高考成绩稳步提高,本科上线人数也逐年增加。在2011年江苏省竞争激烈的对口单招高考中,学校从普通中专班中抽取37名学生参加单招高考,其中4人本科上线,其余均达专科分数线。2012年对口单招高考,107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本科上线60人,其余均达专科分数线;本科达线率为56.1%,名列常熟市第一。优异的办学业绩和教育质量使学校的社会形象和信誉不断提升。

五、研究成果及影响

(一)主要研究成果

一是发表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实施以来,共有39篇课题相关研究成果或获奖,其中有29篇在各级各类期刊上。二是参与各级教学比赛。围绕课题的开展,课题组负责人杨艳红老师带领数学组成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先后有21人次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并获奖。杨艳红、陈梅红参加苏州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获苏州市一等奖,并获“十佳网络团队”荣誉称号;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教育技术创新与实践比赛,获全国二等奖。杨艳红、陈梅红设计的课件《指数函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获江苏省二、三等奖,并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获三等奖。教学设计《指数函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获苏州市二、三等奖等。三是出版教学专著。近两年,课题组负责人杨艳红老师先后参与3套省市级数学教学参考资料编写,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参考资料,在省内外获得了好评。杨艳红老师主编了《单招新学径・数学导学导练》(苏州大学出版社)、参与编写了《2013年单招复习丛书・数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参与编写了《单招直航・数学分册》(华夏出版社)等多部教材,参与了江苏省职业学校新编《数学》教材的审稿工作;殷堰工老师则是《数学》(共七册)教材的主要审稿人。四是整合教学资源。围绕课题,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课题组成员及时地将教学中的有关有效教学的点滴感想记录下来,积极撰写教学札记、教学案例及课堂实录,刻录优秀实况课等,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二)主要影响

课题开展以来,课题负责人在常熟市和苏州市开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开展五课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多场讲座;并先后为南京市职业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苏州市职业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南京市财经学校、苏州建设交通高职校等中、高职校作了关于《聚焦课堂有效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专题讲座13场。课题组内多名成员以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有效教学的相关主题为对象,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以《职业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中职数学变式教学的策略研究》等为题顺利通过研究生论文答辩,得到相关领域多名专家的肯定。部分课题组成员以数学有效教学的内容参加2010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教学设计类一等奖。

六、讨论和建议

课题研究为学校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仍然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要围绕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精神,进一步探索高效课堂研究

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组,重点围绕高效课堂、信息化和课程整合、对口单招等课题,扎实开展“五课”教研活动,切实推进中职有效数学课改模式向纵深发展。

(二)进一步探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量化问题

尤其是对于普通中专班的学生,如何对有效性作进一步的量化和测量,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实现优质、高效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为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义成.由名师一节课看有效教学[J].数学教学,2011(10).

[2]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一分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G.波利亚.怎样解题[M].涂泓,冯秉天.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4]殷堰工.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探索,2010(1).

[5]殷堰工.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注重的三个目标[J].江苏教育,2010(4).

篇(9)

1 前言

高校公共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实现国家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高校公共体育管理工作应在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必须加强安全保障工作的落实,加强在各项公共体育活动中安全保障工作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和体育各项活动的改革。由于体育教学、体育活动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他各种因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了高校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这既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初衷,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有的学校或某些体育教师为了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和减少风险,取消了应有的体育活动,禁止了一些器械性的运动项目。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极为消极的,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解决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大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是各级高校和政府不可避免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对高校公共体育的安全保障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保证大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完成高校培养国家高层次的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2004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的43所高校和广西省部分高校。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研究。本次研究发放调查问卷105份,采取现场发放问卷法,回收96份,回收率为91.4%。经检验,有效问卷为92份,有效率为87.7%。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部分高校对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本课题调查结果表明,仍有部分高校对体育活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占调查学校的26.3%。有31.2%的学校在一个学年的体育工作中,从不安排体育教师学习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措施、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的知识。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中没有建立学生人身安全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的学校占32.3%,很少进行或从不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安全操作和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培训工作的学校占40.6%。有99.5%的学校认为体育教师有必要学习体育运动事故预防心理学基本知识。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比赛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或一般事故,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出现的一般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在部分高校均有发生。有资料显示,尚有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导致运动性猝死的事件。

3.2 高校公共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有待改革

有95.5%的学校认为,根据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课程理念,没有必要将标枪、铁饼、铅球项目列为体育教材内容。这些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已摒弃“三铁”(即标枪、铁饼、铅球)项目作为体育课教材。探险活动的开展要慎重,必须要有具体的安全与保障措施。如每一条线路的推出,在确保活动中无危险因素存在及无安全隐患的条件下方予以实施。游泳是广大大学生喜爱的一项运动项目,但又是一项安全隐患较大的运动项目,大学生在校游泳溺死现象时有发生。有95.6%的学校认为在开展游泳教学和游泳活动中要特别加强安全保障工作。

3.3 体育教学规范行为问题

有97.2%的学校认为在体育课的教案中,很有必要安排安全教育内容。必须指出,教学管理工作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指导,教师在教案中应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的设置,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规范的体育运动锻炼和学习方法。

3.4 必须认识体育活动的自身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高校公共体育活动有其显著的特征:第一,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潜伏的隐蔽性。如学生在做某个体育运动的高难动作时,一旦动作完成不好,往往难以避免发生伤害事故。第二,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突发性。如马拉松赛跑出现的运动员猝死现象,事件发生突然,损失重大。第三,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公开性。在当代的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相当普及,体育比赛更为频繁,通过信息传播,比赛消息迅速传开,一旦发生体育意外事故,消息传播同样会迅速公开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3.5 体育活动中心的安全管理问题

有部分高校提出预防体育活动的伤害事故必须加强体育活动中心的安全管理,保证学生正常的体育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群众体育活动,使教学和群体工作热烈、蓬勃地发展,又有条不紊、安全有序地运行。体育中心各场馆的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严格管理,认真履行职责,定期检查维修体育设施,如:铁网围栏、篮球架、足球架、排球架、健身器材、单双杠、电器开关、吊顶天花板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体育中心,及时清理易燃杂物,定期检修电器线路,杜绝火灾隐患,定期更换灭火器,检查消防栓等设施,保证防火通道的畅通。

3.6 事故预防心理问题 

从事故预防心理学角度分析,事故预防是有规律可循的。“孤立考察第一次事故发生均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全面系统地分析众多事故后,就会发现偶然性背后存在着必然性,都是事出有因。这些‘因’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责任事故占绝大多数,其中由于思想问题有意制造事故者极少,多数都是由心理素质和当时心理状态原因造成事故的,习惯上称之为‘思想麻痹’。 

3.7 建立高校公共体育课人身安全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势在必行 

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亟待立法。有部分高校提出学生入学需要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有关研究指出:“对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保障,既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和保护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又能为国家主管部门完善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或单独进行立法提供参考依据。”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对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单独立法。就我国的现行立法来看,这方面的立法有一部分为《民法通则》、《教师法》、《体育法》等,仍需要进行完善,从而妥善处理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保障大学生和高校的合法权益,使大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得到顺利开展,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3.8 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高校大学生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后,学校应当根据其管理行为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与事故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将鉴定与检验学校过错的标准客观化,有利于学校提高预防意识,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育竞赛活动中积极防范和消除可能对大学生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的隐患。因此,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主要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1)全部责任:由于学生或学校某一方的违章行为直接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如:1998年北京某高校一名新生在入学初的体育课上踢足球时,因先天性心脏病突发,不幸猝死。事后调查发现该生入学前没有如实参加体验,入学后学生和家长也没有按规定向学校报告该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由于学校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按教学计划正常组织体育课,属于正当的教学活动,故学校属无责任方。 

(2)主要责任:因学生和学校双方的违章行为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其中一方的违章行为有伤害事故作用大的应承担主要责任。如:1996年1月上海徐汇区法院对“肖涵索赔案”的审理,认定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学生的爬墙行为。没有爬墙行为,事故就不可能发生,实际上,爬墙行为与后来的跌伤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学生本人要对这起事故负主要责任。其主要依据是肖涵年龄已过10岁,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相比,对自己行为及行为的后果有一定的控制和辨别能力。如果在高校,作为属于成年的大学生,同样属于限制民事行为人。 

(3)同等责任:学生和学校的违章行为在造成伤害事故发生的作用相等,双方应承担同等责任。如:哈尔滨某高校的田径运动会上,一名男生随意穿越投掷区,被正常投掷飞行的铁饼击中头部而昏倒。一是该生随意穿越投掷区,二是现场管理不严,所以学生和学校双方应承担同等责任。 

(4)次要责任:因学生和学校双方的违章行为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其中一方的违章行为在伤害事故作用较小的应承担次要责任。如“肖涵索赔案”中,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因为:第一,事故发生在体育课上;第二,由于教师未能到场,故没有及时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第三,学校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送往医院。鉴于学校的做法客观上造成事故的发生,存在失职行为,故必须承担次要责任并对受伤学生给予适当赔偿。 

3.9 高度认识高校公共体育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与公共关系的联系 

由于这些关系相互依赖与影响,现代高校正是由这种与日俱增的相互依赖、复杂多样和充满矛盾的各种关系组成,为了满足高校的各种需要和要求,高校和大学生都要建立与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调解矛盾和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建立和维护高校与大学生、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接受和合作,促进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这是高校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1)建立规范的高校公共体育课人身安全保障制度关系重大。高校公共体育安全工作应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关系到实现高校人材培养目标和高校的稳定发展。 

(2)建立规范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深化体教学课程的改革,体育教材内容应摒弃“三铁”(即标枪、铁饼、铅球)项目。加强体育教材的建设,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资源,切实使大学生参加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和各项体育活动得到安全保障。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ollege Physical Health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Introduction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LIU Hongyu, XU Pengyua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Campus,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Sports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is a frontier discipline combined with new sport, health and medicine. College PE health lessons takes Chinese traditional health care methods as the base, mainly teaches fitness, the basic theory of health and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the sports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care programs to PE curriculum, as well as related policies and practice methods.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al health; sports rehabilitation; curriculum

1 高校体育保健课及现状

体育保健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的应用科学。是运用解剖学、生理学及相关的医学知识,研究体育锻炼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锻炼效果;研究常见运动后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措施、日常保健措施的一门学科。大学开设体育保健课的教学,结合医学知识和体育锻炼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全民健康意识,有利于高校学生和青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

大学期间,许多学生因外伤或者疾病等原因部分时间是不能参加常规的体育课的。1998年大学生体格健康标准的修订,使许多身体异常、病弱学生能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上述两部分群体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接受身心健康教育和保健练习以及身体运动。一部分身体异常、病弱学生群体,由于受身体健康、心理、机能、疾病的影响,不能正常参加体育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大大少于普通学生。使这部分学生也能得到全面的身心锻炼,是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符合目前在校学生的需求。因此,目前开设的体育保健课主要针对身体异常和病、弱、残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课程内容以保健养生为主。

2 运动康复与健康

运动康复在国内尚属新兴的领域,是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为了弥补我国健身康复人才紧缺的局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国医学高等院校首次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是适应社会对健康及康复的需求而设立的体育与医学交叉的新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适应现展需要,在初步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成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损害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运动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带来身体的强壮与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然而,运动损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人们在受到运动损伤以后有的需要休养,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很多会影响未来的锻炼。手术后伴随而来的关节肿胀、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度、力量、神经肌肉控制、协调性、灵活性、平衡能力的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是影响运动损伤者术后获得正常功能的最大障碍。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进行术后康复,很多都是无法自愈的,即不能获得完全恢复,使手术效果大打折扣。运动损伤手术后尽早进行系统、合理的康复,不仅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水平,加快愈合,防止毗邻未受伤关节的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因肌肉粘连、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所引起的受伤关节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使受伤者及早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 运动康复课程的设置

3.1 引入运动康复课程的必要性

学校体育任务的制定必须反映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终身体育的发展过程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这个过程所形成的人生体育的整体结构和教育模式,有大部分时间的体育锻炼是靠自己来实现的,学校体育只是个中间的一个过程。运动的本意是给他们带来身体健康的,运动是给人们带来快乐生活的,然而很多人的一生中会有身体外伤和疾病的经历,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会有更多的身体运动损伤的情况。掌握必要的运动康复知识、技能,对自身科学锻炼,减少运动损伤,受伤后坚持以锻炼的方法积极康复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十分必要的。如今,运动康复的理念已经被很多运动医学科和骨科的专家认可。基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掌握一些运动康复的理念和知识以及普通的技能,因此,开设运动康复课程相当必要。

3.2 引入运动康复课程的可行性

要达到使学生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的目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保健知识,并结合体育课的运动项目自发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学生获得的直接健身经验和医务监督能力,会激发学生自觉参加科学锻炼的热情,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最终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但是,我国高校目前开设的体育保健课主要针对身体异常和病、弱、残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以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为基础,讲授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于身体健康,喜欢运动的普通学生,因为教学内容不能满足需求,参加体育保健课的热情也不高。如果体育保健引入运动康复内容,学习人体运动器官功能障碍进行的康复,给予相应伤病合适的体育运动处方、学习系统检查、评估、诊断,以及多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包括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和理疗等),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增加关节运动幅度和功能,重建身体机能,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机能重要性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提高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需求,最终的结果是使更多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育、健身、保健中来,使学生掌握终身健身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强健体魄的复合型人才。

3.3 实施运动康复课程的策略

与体育保健相比运动康复的教学目标则更加深入、具体、细化,侧重方法。高校引入运动康复课程,首先可以选送具有体育保健课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学习、深造,培养具有运动康复课程教学的教师。由授课教师负责,以教学研究立项的形式探索、完善课程设置的各项内容,选取适当教材,由课题成员和授课老师编写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逐步扩展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基础的同学,完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大力宣传,向学生介绍运动康复课程及相关课程,吸引学生锻炼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养生保健意识,创造条件,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自己,帮助他人进行外伤和疾病等的康复。教学中通过“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多安排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学习内容,并注意根据学生身体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方法和方式,对学生生理、心理进行干预和影响,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康复方法和实践能力,不仅能自我康复,而且能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进行康复训练,最终达到保健和终身锻炼的目的。

基金项目: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BZX/10B101-13)

篇(11)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个学生可以考出令美国人刮目相看的TOEFL高分,GRE词汇测试部分的难词识得多多,英语从句套从句的句法规则也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一到实地交际,常常听不懂也说不出,成了“聋哑英语”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原因之一是我们传统的考试观中有些消极因素作祟,把考试的“指挥棒效应”畸形放大。结果是,从院校领导、学生未来的雇主、教师、家长,直至学生本人,无一不多少受一点“分数崇拜”的影响,过分看重外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量化的指标,忽略了交际得体和有效与否等无法简单量化的事实。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更是“减负提质”的关键。面对现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召开了学校教学工作会,反思学校教学工作中诸多与现代教育理念和要求相悖的现象,与全校英语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校要发展,必须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并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方向和途径。

我们组织英语教师广泛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学习主体合作互动理论、活动教学理论、交往实践理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等。认真研究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熔铸各家之长,整合八方经验,注入校本特色。通过理念引领、行动研究、总结反思,逐步形成符合我校英语特点的“导学导练,自学自测,互学互助”校本课堂教学模式,简称“自互导”模式。

“导学导练,自学自测,互学互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倡导能学不教、多学少教、先学后教。此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变教为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的组织流程为“自、互、导”三个环节。

“自互导”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分层要求,力求“人人有所得,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发展”。做到学优生:自学自测中得心应手,互学互助中大显身手,导学导练后个中高手。中等生:自学自测中掌握书本,互学互助中理解基本,导学导练后了解根本。学困生:自学自测中掌握要点,互学互助中明白几点,导学导练后尽量得点。

我们的主要研究观点是:在培养和激活学生兴趣的前体下,采用“自互导”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日常交际能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上的焦虑情感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四、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交流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方法多样。利用校园环境和个人交流信息,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交流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交流”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建立一个基于交流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英语口语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实验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3.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2013.3――2013.4)准备阶段(分工:课题组全体成员)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学习有关教育理论。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