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团队精神培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2: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团队精神培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团队精神培育

篇(1)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所形成的共识。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业务能力表示满意,但也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因此,如何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由较低的认知水平提高为较强的行为表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而努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怎样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要实现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团队精神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寻找结合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素质课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大学的老师都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知识、人格、做事、对事物的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在文化的过程中,自觉的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也无不蕴含着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学生感到呆板,缺乏生动性联系,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从而使学生失去认知的兴趣。政治课教师应充分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用大学生能非常乐意的方式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它们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等。学生培养起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会进而有效的促进政治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互动局面,使其不再成为学生为之头痛的枯燥理论课。转贴于中国论文下。

2.通过开展各种思想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3.通过班会(团学会)这个素质教育的综合课,加强班级建设,有效的凝聚学生的团队精神

无可置疑,班会(团学会)是强化学生团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从具体实施到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而长期以来,人们未能充分重视班会(团学会)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由学生自我、自我管理,但实际上,班会(团学会)开展的连续性、制度性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的班风。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往往具有共同的目地、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相同活动,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有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而如果一个班经常不开或者很少开班会(团学会),这个班就会纪律涣散,班集体名存实亡,更无从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了。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建设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受到他人尊重、获取自信,最终凝聚成有力的团队。

4.培育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大学生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现在部分高校学生活动纯粹为“活动”而活动,缺乏一种精神的引导,使得学生认知停留在活动的表面,不能对学生品质养成形成有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训练、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下乡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精心的组织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为重要目的之一的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的圆满完成者往往是分工明确、组织协调较强、善于团队协作的团队,这能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

5.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总之,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靠的是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

篇(2)

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用先进的制度管理团队

企业要根据发展战略、内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客观要求,引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工具,形成周密细致的管理方案。改革不追求轰动效应,不以裁员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在促进绩效进步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制度创新,重在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培育与使用相结合的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清晰的岗位体系与全员岗位聘任制,全面建设队伍。通过流程整合、岗位梳理、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估等环节,形成新的岗位体系,改变职能体系,空白与交叉等不良现象;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卖团队,一支高水平的专卖技术队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将公开竞争、双向选择、市场招聘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使“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充分保证薪酬制度的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和个人激励性。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作为分配的主要形式,将岗位价值确定为薪酬水平的依据,通过科学的岗位评估,确定岗位价值,“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根据个人工作性质所承担的职责,确定固定薪酬和绩效奖金的比重,并根据企业的总体情况和个人绩效完成情况确定绩效奖金水平,使员工的收入与企业、部门及团队的绩效挂钩。

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将员工对企业的发展贡献度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标准,建立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公正地衡量部门和员工个人业绩与贡献度;通过将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层层分解,形成自上而下、科学有效的绩效目标,促进员工职业发展和企业整体绩效进步。

整合企业文化资源,通过构建新型的企业文化来塑造团队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共同的信念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组织管理的总和,即从企业的价值观入手,构建一种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群体意识。企业文化溯本追源就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使命,它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更是以企业员工的身体力行为根本手段。

为使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全面提升,企业应明确总体的经营目标,凝聚人心,建立共识,塑造与提升企业的形象,提高员工素质与寻找新的优势。构建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步骤分阶段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去实施。具体实施可按四个阶段来进行:经营文化明确阶段、文化宣传阶段、精神文化共识阶段及文化推广阶段。构建企业文化的研究方法大致应按:正确提出问题、选择管理工具、完整收集资料、全面系统分析及提出综合方案来进行。

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使团队的每个员工都有好的文化精神,具有一定的价值观,通过构建企业文化使市场净化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使体系能完整有效地运用,同时团队也就有一定的精神武装。

创建学习型企业,通过培养人才来提升团队精神

篇(3)

团队精神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团队所有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团队成员对本团队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成为凝聚团队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以及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目前,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同时又面临着国际诸多企业的严峻挑战。有效地发挥企业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最大限度的集中人、财、物,发挥集体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理想的团队组织是有效率的,能不断产生创新的、具有良好合作与协作能力的组织。良好的协作不仅要求有制度上的协作,而且也要求有理念上的协作,即要求员工要用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塑造团队精神必须强调协作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

一、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协作原则

协作原则是团队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企业制度安排要注意强调协作原则,企业对人员的选聘及安排要体现协作原则,企业的岗位设计也要贯彻协作原则。企业要宣传协作原则,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发挥协作原则,以实现最有效的协作。团队中的每个人应以协作原则为工作的最高原则,一切工作服从于协作原则。强调协作原则首先要在价值理念上认同协作原则,真正理解协作原则的含义,企业是有众多员工进行分工协作的群体组织,因而分工协作的状况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实施企业ERP系统,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大家分工合作,为了同一个目标,这就是典型的团队协作例子,正所谓的“人心齐,泰山移”。

二、塑造团队精神,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

优势互补原则就是把发挥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作为核心,在发挥人们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人的能力表现在不同方面也各有所长。这种差异和特长实际上就是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而团队精神理念,恰恰是要组合人们之间的这些比较优势,人们的比较优势经组合后才能形成一种更好的综合效应,而这些比较优势的组合又需要以团队精神为基础。在企业制度设计中,应强调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比较优势得以有效发挥,才能有企业的综合效益的增长。而这种综合效益能够增长,就必须要以团队精神的理念来指导。

三、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

它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 确立目标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而合理。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能鼓舞人们团结奋进的斗志。目标不能空洞,要导向明确、科学,要深入到每个员工的脑海中,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通过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的整体。而要确保动力朝一个方向使劲,就要求对员工欲望的实现方式,即共同经营目标的确立要遵循明确、科学、合理的原则,既满足员工的要求,使大家形成团队精神,又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塑造团队精神,要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

这两者有效结合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形成团队精神理念的过程。现在许多企业强调发挥个人能力,但在一个企业中,不应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所谓能力和利益的过度增长。也就是说,任何个人能力的发挥,都需要一种外部环境支撑,这种外部环境支撑就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强调团队精神,就要重视发挥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理念。因为每个人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都需要其他人的配合。那些能干大事的人,同样需要一些只能干小事的人的配合,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团队精神更为重要。如果只强调人们的个人能力而不强调依靠组织力量,那么这种企业最终很难保证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社会没有“独行侠”,团队精神在企业竞争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加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势在必行,谁抢在前列做得好,谁就会成为胜者。这要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明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员工必须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内涵。从而做到软管理与硬措施相得益彰,有效地发挥政策、制度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的集体意识,促进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颜建军 胡泳:《海尔中国造》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1.

[2]罗仲伟:《创新与企业文化》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篇(4)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社会分工也越发细化,人与人之间孤立等问题不断产生,加之独生之女政策的实施,90后学生都是家中的掌中宝,以自我为中心是当前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传统的互助友爱、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作风受到严峻挑战。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等问题将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屏障,同时也终将影响和阻碍未来社会地进步与发展。

1 加强团队精神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1]注重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语言表达、沟通交往、逻辑思维与决策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他们团队合作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备较高的团队意识是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

体育它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是实践育人的难得载体。特别是在篮球、足球、拔河等团体活动中,需要参与者具备很高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和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教育具有其他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现实可能性。

当今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往往更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及锻炼方法,而忽视对学生团队精神等思想教育。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发挥体育教学的独特优势,在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路径

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性特征非常明显。在体育课教学及锻炼中,如果舍弃了集体,很多项目将不复存在。如果取消了集体,包括篮球、足球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球类集体项目将消失;同样,即使是很多单人运动项目也离不开集体的概念,至少离不开对手,如果没有了对手,个人项目也将没法进行或者索然无味。因此,体育课教学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具有独特作用,是其它学科没发比拟更无法替代的。

2.1 注重在体育教学中挖掘蕴藏的团队教育素材

体育课堂中,蕴藏着丰富的团队精神教育素材,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首先要注重这些资源的挖掘,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班级和课堂就像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在体育课堂中,学生们之间身体接触频繁,很多时候需要沟通,这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集体,学会集体中与人交往。体育教学中很多团体类竞赛活动更是将集体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参与这些集体活动,充分感受着集体的力量,以及自己在集体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如在拔河比赛中,老师可以试问学生:“今天我们开展一场甲方10人和乙方11人的拔河比赛,你们愿意参与哪一方?”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选择11人组成的乙方团队,因为学生很清楚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力量。拔河比赛是集体比赛,人多的团队力量肯定会更加强大,而且每个人在这个集体中,都需要发挥自己的力量,这个集体离不开“你、我、他”,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直观形象。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比赛外的案例,谈谈与他人合作所做的成功事情,使学生更加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强化集体意识教育。

另外,集体性的体育项目还有很多,如羽毛球、乒乓球双打、田径比赛中接力跑、体操教学中的保护与帮助、大型团体操表演、户外拓展中的团队生存训练等都是极佳的团队精神教育素材和资源,都可以为有效开展团队精神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运动项目,学会了相互帮助和团队协作,在活动和竞赛中充分体验助人与被助的快乐,在团队合作中提高了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很好地强化。

2.2 围绕团队精神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

为了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教育,在体育课教学模块中可以有意识地以团队精神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集体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笔者认为,围绕团队精神进行体育教学模式设计主要方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有意识的通过分小组进行体育课教学。任课教师可以将一个行政班级合理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分小组点评学习情况。这种形式可以在技能练习过程中很好地督促每个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督促,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小组团队意识,有力保障了学习效果。

二是将个人项目融入团队元素。体育课堂中有很多项目原本属于个人目(如个人跳短绳项目),但经过科学设计,这些原本个人属性的项目都可以融入团队元素。比如在跳短绳教学环节中设计分组竞赛,将小组每个成员1分钟跳绳计数累计到小组当中开展竞赛,这样个人的项目就融入了团队元素。

三是团队联合互助。体育教学中,各个小组之间也经常需要相互联合,尤其是优秀的小组或优秀的队员之间更需注重相互联合,通过联合组建一支实力更加强的团队,这其实这也映射着社会经济发展中企业强强联合,增强企业集团竞争力的现象。通过联合,有助于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团队实力得到显著加强,壮大了团队竞争力,团队精神得以更好发挥。总之,无论是分小组开展教学,还是进一步开展小组间互助与联合开展练习和比赛,都是为了促使进学生增强团队意识、营造团队环境、培育团队合作习惯,培集体主义精神。

2.3 考核和效果评测中强化团队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体育竞赛和活动中无处不在的团队经典范例充分证实集体力量远超个人力量。加强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引领同样也需要在考核和效果评测中加以体现。在体育教学的点评、总结和考核中,实时对团队协作效果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团队给予表扬,并引导全体学生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们相互帮助和配合,教育学生不仅要在体育运动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也要在将来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中注重团队意识,提倡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体的社会价值,实现个人的成长和集体的辉煌。

3 综述

综合来说,团队精神作为当今高职学生淡漠或缺失的品质必须在教育教学中予以重视和加强,特别是具有团队精神教育优势的体育教学更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高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直接的是有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内涵的融入,课堂也将更加精彩,凝聚力也将更强。对班级分组教学、适当的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对优秀团队或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加强团队互联与沟通等方法的设计,都将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释

[1]百度百科(http:///item/团队精神/265405)

篇(5)

一、研究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等问题,导致所培养的人才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敢闯敢试、创新创业精神。因此,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创业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1,2]。

本文在研究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方面,主要采取以下途径:

1、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包括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学术报告会,创办创业网站等;大力宣传成功创业者的事迹,激发学生敢闯、敢拼、敢干的创业热情。此外,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接触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强化科技强国、产业兴国、知识报国的思想意识。

2、充分利用实习实践等环节

充分利用实习实践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承挫能力及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搭建多层次的研究生创业竞赛平台,锤炼研究生创新创业心理,提升其创新创业品质。

3、开设系统性的创业教育课程

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必须发挥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作用,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把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增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并在原有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3]。

二、发掘研究生创业团队

高校学生由于专业、经验、时间、精力有限,很难凭借个人努力取得创业的成功,于是团队式创业成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模式。那么,在激发创业精神的前提下,如何发掘、指导创业团队的组建,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4]。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实践:

1、团队成员技能或背景上的互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建立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是保持创业团队稳定的关键。在创建一个团队的时候, 不仅仅要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考虑成员之间的能力或技术上的互补性[5,6]。

2、团队成员要有共同的目标远景。成员必须认同团队将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还要有自己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这些其实就涉及到团队文化的建设问题。创业过程充满风险和艰辛,团队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愿景, 这样他们在碰到困难时, 才能同心协力, 共渡难关。

3、建立学习型组织, 保持团队的创造力和学习力。企业要发展,必定会扩大队伍,可能会出现原有成员退出和新成员加入的情况,这时候保持原有创业团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构建学习型创业团队可以增加企业的压力与动力,同时促进分工与协作[7]。

三、研究生典型创业团队展示

1.天空工作室——团队由自动化学院2011级研究生5名研究生组成。团队负责人2011年为凡客诚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建立了一支200多人的校园营销团队,并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2012年,作为研一学生提前两年拿到了趋势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的聘书。2012年,组建成立自己的创业团队——“天空工作室”,成功成为了第一批入驻南理工创业孵化园的团队,并在筹备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入市场应用。

团队瞄准“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餐饮行业”这一领域,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研发,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通过电子商务获得更优质、更优惠的餐饮服务。

“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成人达己、回馈社会”是对天空工作室团队概括性的诠释。团队成员表示,如果有一天他们得到社会垂青、获得利益,他们也会回报社会、尽可能地将自己所得服务于社会,帮助贫困的孩子获得读书的机会,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如云工作室——团队由自动化学院2012级3名研究生组成,团队成员齐集了学生骨干,有班长、党支书、研究生会主席。团队负责人在2012年“华为高校应用开发者召集令”中斩获一等奖,有丰富的网站设计经验,后转战Android软件设计领域。

团队相继开发了“一起画吧”,“极简插件”,“极简数字”,“I love 荧光”,“极简插件2”等一系列作品,并在魅族的软件市场上架,广受好评。团队同样成功入驻南理工创业孵化园,并计划在创业孵化园开发“南理工攻略”、“时间轴”这两款软件。

“如云出品,必属精品”,团队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这样的创业宗旨,他们深信,只要产品足够优秀,一定能够打动用户。

3.南京六固软件——这是一支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创业团队,主要由在读博士生组成。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雷达后端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Nanjing Linux User Group召集人之一。负责金融数据智能化算法的产业化实现及企业内控。这支高学历的创业团队,同样成功入驻南理工创业孵化园。

经过实践指导,学院研究生中陆续组建成多支创业团队,纷纷成功入驻南理工创业孵化园,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目前运转良好,并为带动学院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氛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2]王永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初探[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3).

[3]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

[4]李慧波. 团队精神[M ].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7.

篇(6)

关键词 体育团队 体育团队精神

一、体育团队及体育团队精神

(一)概念及精神

体育团队不是个体或几个不同目的的简单集合,团队应是一个整体,建立在其成员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并有特定的团队目标。是由若干人组成的为实现团队目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成员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人群集合。体育团队精神是体育团队所有成员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修养、意志品质的整合并在团队整体作风、纪律性、凝聚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标志全队成员的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方面的有序化和一体化程度。

(二)体育团队的领导方式

一个领导者怎样去领导他的团队,对他的团队是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团体动力学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领导分为了三类:

1.专制式领导。这种领导主要依靠领导者个人的能力、经验、知识和胆略来指导团体或组织的活动。他们大多独断专行而且缺乏对下属的尊重。在这样的领导方式下,团队成员往往惟命是从,但士气低落,缺乏训练热情,因而运动成绩也很难提高。

2.民主式领导。这种领导以平等主义思想为指导,尊重下属成员的不同能力与资历,领导者以人格感召为主,使下属由衷地愿意追随和接受其领导。在这样的领导方式下,团队的士气最高,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放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一切活动都由下属成员自我摸索,团队或组织方针和决策也由下属自行决定,领导者不参与。领导者对工作不提意见,对工作成果也不加评论。在这种领导方式下,成员的士气不高,运动成绩提高也比较慢。

美国心理学家李克特、日本心理学家三隅、菲德勒也对领导方式作了分类。这些领导方式的研究都是较有代表性的。

二、如何培养

(一)凝聚力的培养

一个运动团队特别是集体项目的运动队,要想充分发挥集体所有成员的作用,增强战斗力,就必须形成一股能凝聚所有成员的精神力量。要培养体育团体的团队精神,首先要求教练要有意识的投入,就是要具有培养球队团队精神的意识。这是球队获得团结与进步的基础,因为教练是全队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他对整个队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练应模范地遵守球队的纪律,以身作则,要求队员做到的,教练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让队员口服心服,确确实实感到教练、领队与自己苦战在一起。

孙子兵法上说过:“视兵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兵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孙子的爱兵思想,对教练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相互共容的教练与运动员的双方关系中,教练员不断地奖励运动员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形成良性互动,增强体育团队的凝聚力。

(二)团队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1.团队凝聚力对成绩提高幅度的影响。凝聚力高的团队,其成员就更加遵循团队的规范和目标。如果团队倾向于努力训练,争取好成绩,那么高凝聚力的团队训练水平就会更高。

2.团队士气与团队成绩的关系对管理者的启示。对管理者来说,既关心提高团队成绩,又关心提高团队士气。提高团队士气是一个方面,把其引导到与组织目标所要求的方面是另一个方面。

3.团队的合作意识。从现有体育发展的角度看,竞技化程度越高,团队合作就越需要加强。因此,合作在体育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合作有助于竞赛水平。

4.团队的沟通。队员们需要了解自己在队里的能力和所担负的责任,因而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以客观地估量自己在队中的位置,真正有效的沟通并不是要等到队员知道了阶段目标或更长远的目标对自己和工作的影响之后才发生。

体育团队精神既足一种状态或结果,更是一种过程。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必须从体育团队组建开始,在日常的训练、比赛和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锤炼。要想形成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就必须先抓好人际关系,逐步形成凝聚力。

三、体育团队文化的建设

(一)加强宣传,增强体育团队文化意识

体育团队文化建设是实现体育管理目标的关键。加强体育团队文化建设,对于制定和实施体育团队的发展规划和管理目标生成体育管理特色,激发和凝聚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增强体育团队主管机构管理者的体育文化意识

篇(7)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教学成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调整、导向、控制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如:老师在每节课的开始部分就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基本目标,以及在每个教学内容的开始部分就告诉学生这个练习的目的,让学生明确主攻方向,就会统一意志、统一步调,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

二、发挥良好团体行为规范的约束力

团体行为规范是指为了保证团体目标的实现,团体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也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利于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比如队列操的比赛、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篮球赛、足球赛等,每个学生都会属于一个团体之中,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互配合,需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能为了个人逞英雄、出风头而损害团体利益。只有让学生明白“团队荣我荣,团队耻我耻”这一道理,才能培养出学生为集体而奉献的品质。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倾向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团体行为约束力。

三、形成积极的团体舆论压力

此方法是利用团体成员归属与交往的需要,造成个体担心受到孤立、排斥和唾弃的心理气氛而实现的。但作为体育教师必须看到团体舆论的两面性,若来自团体的舆论压力是正确的,就能产生促进实现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作用,若是错误的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如在练习强度较大的中长跑时,要引导学生用“快点、跟上我、再坚持一下、我们一起跑”等积极的语言相互鼓励,坚持不懈,才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而如果学生中有人说“累死了,跑不动了”等消极的语言,其他听到的同学很容易就会因从众的心理而放弃不跑了。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维护正确的舆论,以促使学生与体育教学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认识。切忌学生中正确的意见被不正确的舆论或相应的从众行为所压倒,要弘扬正气。

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现在学生竞争的意识比较强,但很多的时候为了获得竞争最终的胜利,必须与他人协同合作。竞争与合作两者互相包含,这意味着在同一团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一小组的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目的,相互之间也可能会发生竞争;几个小组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目的,也可能会发生竞争,而小组内成员间则可能出现高度的合作。合作是手段,是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的价值所在,是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1.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间的合作。新《课标》的实施尤其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设计与创造合作学习的情境,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合作者,全身心地与学生合作,做好合作的表率,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具有荣辱与共之感。如接力跑、球类比赛等项目,必须有场上队员之间分工与合作、队员与队员之间配合才能战胜对手,能使学生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合作,培养学生善于相处的心理素质;在拔河比赛的时候,要使学生明白只有把全队所有队员的力量拧成一条绳,才有可能胜利,否则大家力量分散,那是不可能取胜的。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体验,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是合作学习的最高目标和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五、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中专及职业院校的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体育教学是中专及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目的的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专生缺乏团队精神分析

(一)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影响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影响下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比较宠爱,不忍心让孩子吃苦,所以现在较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是“单个教育”,注重单个人才的培养。有人戏称中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中专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加上一些学生是刚从山里走出来,社会认识能力相对较差,缺乏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校和家长平时对学生培养最多的是学习,对于团队合作精神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有家长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而这阶段中专生的心理发展基本特征是由少年时期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渐成熟过度,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培养他们团队精神,有利于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团队精神对当代中职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

(一)“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体育运动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以提升学生的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让学生的身心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

(二)现阶段的中专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观念,更缺乏团队精神,需加强团队精神培养

“中专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13%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代中专生最缺乏的就是团队精神。因此,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体育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显得极为重要。

(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时展的需要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毕业生,必将是中职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四)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由此看来,在中专教育中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学生个体是迫切需要的,它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会竟争力,更快地发展自我,适应社会。

三、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以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的多的团队绩效。主要表现在同损共荣、休戚与共, 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团队的绩效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即“ 1+1>2”。

总之,团队精神表现的是一种特殊情感,在团队成员与团队中获得认同,具备了团队精神,既能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又能使他们在社会选择中拥有竞争的资本。

四、培养团队精神的策略

(一)通过开展体育竞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竞赛是检验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竞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协作。在体育教学中,安排系列竞赛,创设竞赛情境,提供竞争机会,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让学生们(下转第227页)(上接第218页)在竞争中增强团队精神。例如:学生在掌握了排球垫球和传球技术后,我按队列分组进行排球比赛,各组班干组织本组人员参加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输了就不能进入“冠亚军”争夺战。这样,各组人员都纷纷来为队员呐喊助威,为队员送水等后勤工作,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助意识和友谊。之后,又从队员中选出“精英”分子,与同年级的班级开展比赛,这样既有竞争性,又强化了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消除彼此间的疏离感

归属感属于文化心理范畴,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件或一个现象的认同程度。学生的归属感是学生对班级或学校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关联程度。我校学生来自各个县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对掌握技术困难的学生,同学之间要互助帮助,团结友爱,友爱互助,消除学生间的疏离感,使他们自觉的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三)利用团队的荣誉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每一个团队都向往集体荣誉。在平时教学中,游戏性分队比赛、分组接力比赛、球类项目的分组比赛是经常被采用的,也是学生最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体育教师应以表扬为主,特别是进行组队比赛时更不能“冷嘲热讽”,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影响了学生团体荣誉感。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体育竞赛中,不要单一地以比成绩、比体能,还要比团结,比友爱。这样做是充分利用团队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方法。

篇(9)

一、概念

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精神,它是一个运动团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作风和战斗士气、团队精神和纪律性等内容的综合反映。它是一支队伍成长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标志全队成员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方面的有序化和一体化程度。团队精神的精髓在于具有共同的责任和目标,同时在共同信念或精神力量的支持下,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共同担负的责任,实现团队目标。而在实现团队目标的过程中,全体队员所表现出来的集体精神、团体合作、拼搏奋斗的顽强意志就是团队精神的外在表现。团队精神的强弱源于团队成员对其他队员的接受信任程度以及团队给自己带来的有利条件,有助于个人实现目标,取得成就。

二、团队精神培养的意义

(1)团队精神使运动员产生归属感。出于对得到物质和精神满足的需求,人总是希望自己在社会中有一个确定的位置,这就是归属感。运动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就是运动员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具体定位在所处的团队,认识到团队对自己的重要性,是自己各层次需求得以满足的保障,自己的命运与团队休戚相关。团队精神使团队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为成为团队的一分子而骄傲,愿意把自己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分子提出来。

(2)团队精神是运动员良好合作的基础。合作意识是个人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合作、友好关系的一种心理倾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密切配合,这是现代团队最显著的特点。在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员工的合作就是基于这两点产生的自尊、互尊,相互承认个人价值,懂得团结与合作对团队的重要性,以及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意识。

(3)团队精神使运动员对工作产生责任感。责任感就是运动员意识到自己对团队建设需尽的职责,并乐于为团队的发展而尽职尽责。它是一种自我约束与自我监督的宝贵意识,具体包括做好本职工作;爱护团队财产,遵守团队的一切规章制度。

(4)团队精神使运动员对团队产生自豪感。团队精神强的团队,为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领导者、团队周围的环境和其他的成员都愿意为自身及他人的发展付出。自豪感就是运动员以团队为荣,认为自己的团队有令人羡慕的对社会的贡献、良好的声誉、美好的形象和可观的收入而产生的荣耀心理。这种积极的心理毫无疑问能激发训练和比赛的欲望,使人在训练和工作中处于较佳的精神状态和互相帮助的意识。

三、运动队团队精神欠缺的原因

(1)领导、教练员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不一致,重视程度不到位,导致上下没有形成合力而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

(2)拟定的奋斗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不科学、不系统、不顾全大局、不知已知彼、不调查研究与分析,只闭门造车和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实施管理。

(3)从运动员选项目、训练及分组不科学、不系统,阶段性不强。

(4)教练员忙于教学与训练而忽视队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训练与培养,缺乏关心队员的学习、生活,过于迁就附和。如运动员小伤小病,只让他们消极的休息,未做调整性的训练。

(5)队纪队规不健全,队员之间清高自大现象严重,约束力不强,处于威慑力下的运动员只管参加每次的训练课,但训练的效果好与坏不管。平时表现出的小团体主义思想和行为比较明显,更缺乏心理相容。如 a:王某在赛前的集训期间,经常迟到、夜不归宿等现象。虽然教练员知道,只做一般的谈话了事,不在全队会议上作出批评,以示警示。b: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有明显的界限,而没有采取措施与方法进行沟通。

(6)平时训练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如训练的强度未上去,平时的测验和模拟训练极少,而造成运动员的实战经验、心理等方面的经验不足。

四、培养体育运动团队精神的策略

(1)以团队精神为核心建立健全运动队的组建制度。团队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运动队的整个生命生涯,因此,从运动队的组建开始,就应注重培养团队精神这一理念。在制度层面,此时最主要的工作是制定合理的队员选拔机制,选择技术互补、心理相容、认同本队价值观的运动员,并根据队员的不同特长分配不同的角色,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运动员有共同的理念,利于组织与管理,利于采取教化熏陶等手段培养运动员。

(2)以团队精神为核心建立健全运动队的日常管理制度。运动队组建以后,进入对运动队进行日常管理的核心阶段。此时,培养运动员的团队精神,在制度层面,应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以使管理工作和人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运动队长期保持团队精神,使训练和比赛等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保证。合理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合理的队员奖励与惩处制度、合理的技术培训制度、合理的薪酬制度、合理的沟通制度等。只有在保证这些制度合理并被运动员认可的情况下,制度才能顺利实施,也才能起到激励和引导运动员表现出团队精神的作用。

(3)建立健全保证运动队所有制度顺利实施的制度。制度的顺利实施,关键涉及与制度实施有关的人员。这些人员,一是制度的执行者教练,二是接受制度约束者,即运动队的全体成员(当然也包括教练,实际上教练在制度的实施中扮演双重角色)。第一,制度执行者教练应公正无私,需根据各运动队的具体情况制定对教练行为进行约束的制度。第二,教练在执行制度时的方式应能被队员接受,应制定对教练员进行相关培训的制度。

参考文献:

篇(10)

团队精神形成于工业化大生产时期,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团队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各个行业领域人才发展的重要内容。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团队的潜力,实现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然而,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阶段,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忽视了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必须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团队进行合作精神的培养。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因素

1.对竞争意识存在认识偏差

受到社会竞争环境的影响,在小学校园中也存在着多方面的竞争,学生们对竞争意识存在认识偏差是影响团队精神培养的首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学生由于想要过度地表现自我,其潜在的虚荣心使得在团队写作中不注重合作,没有意识到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支撑团队的胜利。

2.学生自我中心思想的膨胀

由于家长对于小学生的过分溺爱,使得小学生自我中心思想过度膨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于亲情和友情变现出十分的冷漠,在团队当中往往不能够和教师与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愿意为集体服务,和其他人之间无法形成融洽的关系,对于体育教学活动产生阻碍作用。

3.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落后

教学内容的方法的落后,是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团队精神培养的根本性因素。特别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技能反复讲解和训练等过于老化和陈旧的方法,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无法体会到兴趣,特别是不注重对合作意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在团队活动中无法实现有效的配合。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团队合作精神是指学生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所有成员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和密切配合的心理行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教学活动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小学体育教学要想对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培养,首先要对教学活动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从性别、体能和兴趣爱好等多方面进行考量,从而实现对活动内容的合理设计。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步和6人篮球等运动项目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的不同将学生按照5~6人的标准进行小组划分,并根据实际特色对小组进行“刘翔跑步组”和“姚明篮球组”等,在主观上增强了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进而提高合作的成功率;并通过小组拔河比赛,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2.对团队讨论实际进行科学选择

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之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团队讨论的时机进行科学的选择和确定,使得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基础之上,加深学生对团队合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使得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价值。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障碍性跑步比赛的时候,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集体障碍的穿越,在失败尝试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调整,让学生自行总结出“让体能差的成员先跑,安排体能较强的成员进行最后的冲刺”这一赢面最大的结论,使得学生认识到仅凭个人力量是无法实现团队胜利的。

3.对教学模式方法进行彻底转变

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心,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构建竞争比赛,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教育的环境,使得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树立起集体主义的观念,从而更好地进行团队协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足球这一集体竞赛项目,要求小组自行对上场次序、替换人员和战术制定等内容进行安排,指导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切勿出现单打独斗的情况,要实现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意识到互帮互助和优势互补的巨大作用,使学生在日后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的现阶段,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且体育教学又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充分地意识到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加以全方面的把握,并且通过引入体育游戏和拓展训练、增加团队比赛活动和创建团队精神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合作精神,充分发挥个体向集体的凝聚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崔智慧.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意义及价值[J].学苑教育,2015,(18):8.

篇(11)

关键词 体育游戏 高职 团队精神

一、前言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项体育基本运动形式,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并根据健身的需要,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在团队协作方面的有着突出条件,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游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游戏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很多体育游戏都是以集体参与的方式出现的,游戏的完成需要参与者的共同遵守游戏规则,一个团队游戏的成功必须依赖团队中每位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创新、统一行动。在游戏中教师要不断的灌输团队协作的精神,磨练学生,使学生产生共同的使命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选取那些具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体育游戏,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三、体育游戏培养团队精神的设计要求

(一)设计的游戏要有团队性

设计选取的体育游戏要具有团队性。通过团队性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教师在团队性体育游戏中的引导,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同时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能力。

(二)设计的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

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学内容中团队训练的素材,所设计选取的体育游戏要与主要教学内容相关联。如游戏安排在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部分中,要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开展做好热身的准备;安排在体育课堂的主要部分中,则要围绕主要教学内容开展体育游戏。这样即能达到团队精神的培养目的有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设计的游戏要有量化标准

无论开展何种游戏,都要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可计时、计量等。这样即使是优胜团队,也有团队提升的衡量标准,才能激励团队如何超越自我,实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目标。

(四)游戏中教师引导的设计

团队性体育游戏的开展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为引导角色。根据每个体育游戏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教师引导至关重要的。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1:游戏的导入,教师介绍体育游戏的规格,引导学生进入游戏角色。

步骤2:游戏中方法手段的引导。根据游戏的重难点,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甚至做适当的提示。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给予反馈。

步骤3:一个游戏完成后的反思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团队的协作,解决问题,创新突破,提高成绩。

(五)游戏后的总结反思设计

在每个游戏完成后,都要留有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通过团队交流或全班交流,使学生反思总结后有所提升。交流过程要求学生表达要简明扼要,一般为一两句。同时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与鼓励和肯定。反思的问题有:

反思1:每个人在团队中起到什么作用?你与集体是什么关系?

反思2: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反思3:游戏对我们的日常学习有什么启示,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启示?

四、体育游戏在培养团队精神中的运用

(一)游戏:计时传递呼啦圈

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团队,每个团队中开始第一人肩挂一个呼啦圈,全队手拉手成一个圆圈。计时开始后,人从呼啦圈中过,手不能松开,将呼啦圈在团队中传递一周,先到达者胜出。决出胜负后,给每个团队一分钟的时间讨论,再进行第二次传递比赛。第二次比赛结束后对比第一次的成绩。导入——用集体荣誉感召大家,激发个人力量,发挥团队集体智慧。

培养目标1:通过与同伴有效合作,最终争取团队的集体胜利。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柔韧性;

培养目标2:挖掘团队潜能,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采用新的高效的传递方式,将游戏做到更好。

(二)游戏:找人凑数

随机将红、黄、蓝的丝带发给学生系于手腕。红、黄、蓝各代表数字1、2、3。学生围成一圈按逆(顺)时针方向单脚跳前进,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某数时,相邻的同学在三秒内按组合起来的数目立刻集合成一组——导入,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

培养目标1:学生记住自己的丝带所代表的数字及观察别人丝带所代表的数字,背转身凭记忆找出自己的同伴。——关注团队中的每位成员,了解自己团队。提高学生在团队建设中必备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培养目标2:学生围成一圈按逆(顺)时针方向单脚跳前进,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某数时,相邻的同学在三秒内按组合起来的数目立刻集合成一组——观察团队中每位学生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分工合作的意识。

(三)游戏:学生自主创编游戏

按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团队,在限定的场地、器材和时间,设计出一个的全新游戏,各团队分别简述设计的游戏思路并展示,完毕后共同选出最佳游戏,全班一起尝试这个游戏。——团队在接到游戏设计以后,要进行计划、分工、沟通、合作,以最高效的方法完成游戏设计,反映出团队的协作和创新,以及对于游戏改善的巨大创造力,

培养目标:通过这个游戏激发潜能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理解团队里有效沟通和通力合作的重大作用,并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团队性的体育游戏,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渗透团队精神的培养。深受学生认可和喜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是学生较为乐于参与的教学方式,在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体育游戏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加强团结协作,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