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舞蹈的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材分析
《快乐的舞蹈》是湖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9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舞蹈是学生常见并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人们在舞蹈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优美的运动。再加上舞蹈者的服饰、道具极具表现力,非常适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本课旨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断口感受,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情感表现,充分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教学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此达到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绘画之美的目的。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已有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不过,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游戏的牵引力进行教学,融聆听、观察、模仿、游戏、舞蹈为一体,让学生为教师的设计所引领,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利用一段节奏自由、充满变化的乐曲,唤起学生舞动起来的愿望,在积极的情绪中明确学习的主题。之后,教师现场演示远古时期人们劳作而产生的节奏,带领孩子们一起模仿、律动,以此诠释舞蹈的起源。这种让学生全身心参与的方式,会加深他们对舞蹈起源的了解。本课的重难点,教师是以一组舞蹈人物的剪影和舞蹈视频,采用定身法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游戏、绘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予以揭示与突破的。学生继而在不停观察与教师逐步示范骨架图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掌握表现舞蹈者形象的方法。他们创造出丰富的形象之后,教师带领他们喻快地舞蹈,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向,让学生得到绘画、音乐、舞蹈三重美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舞蹈的起源以及人物动态产生、舞蹈动作形成的原因;能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游戏、舞蹈等活动,积极、愉悦地参与体验,并观察分析舞蹈动作的规律,学习在骨架图的基础上逐步丰富舞蹈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
难点:大胆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舞蹈动作。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舞姿剪影,示范用具,用于奖励的小音符、小魔棒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彩砂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教师:“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想请你们听一听,然后告诉我你们的感受。”
课件播放乐曲《春之声圆舞曲》,教师带领学生随着节奏做简单律动,然后请几名学生谈谈刚才的感受。
学生甲:“心情变得很好。”
学生乙:“有让人想要动起来的感觉。”
教师顺势赞扬并介绍:“你们的音乐感受力太强了!这是一首圆舞曲,音乐里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跳舞。告诉你们哦,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快乐的舞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艺术是相通的.借助乐曲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二、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1师生互动,简单了解舞蹈的由来
教师设问:“你们一定都很喜欢跳舞,可是有谁知道远古时候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那个时候没有音乐,在劳动的过程中,人的手和脚总会活动。手,用以拍打。脚,用以踩踏。在重复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
教师以手拍击,以脚踩踏,产生节奏-x XIXXIXX XI,看到学生都伸长脖子看着,于是,教师带领他们手脚并用,一起击打节奏。
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时候,教师再示范:“伴以呼喊的动作,或者是打击用的小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现了。”
【设计意图】教师的简单律动,让学生对舞蹈的起源有初步的了解。在师生共同的有节奏的踩踏、敲击中,在有趣的身体活动的同时,感受原始舞蹈的魅力。
2.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有代表性的舞蹈
对这群兴致勃勃的孩子,教师继续提问:“到了现代,舞蹈的种类和风格可就越来越多了,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舞?”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拉丁舞、民族舞、霹雳舞
教师故作惊奇:“知道的还真不少呢!让我来考考你们,现代的舞蹈你们能认识哪些。” 教师播放课件,请学生辨识各种舞蹈的姿态特性—一芭蕾舞、千手观音、孔雀舞、踢踏舞、校园集体舞(图1至图5),等等。这些不同的舞蹈,孩子们都能通过观察图片叫出名称。
3.介绍两位画家,初步感知绘画中舞蹈的美
教师露出惊叹的神色说:“你们都很了不起啊,能分辨出这么多的舞蹈!老师还认识两位更了不起的人,他们能画出各种各样的舞蹈。”
播放课件,教师引导欣赏:“一位是法国画家德加。这是我们课本上的一幅他的作品—一《舞台上的舞女》(图6)。画家是从上往下看的,舞女的白色纱裙蓬蓬的,就像是一朵盛开的花。还有—位是我们中国的画家赵士英。他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能把正在舞蹈的人快速地捕捉下来。看,他用的是水墨画的方法。这位舞蹈者身子扭动成了美美的‘S’形(图7)。看这幅(图8),脖子、腰扭动的幅度真够大的。还有这幅(图9),跳跃的瞬间也给画下来了,太了不起了!”教师话锋一转,又故作不解:“有谁能猜猜,他是用什么方法把跳舞的动作快速地记下来的啊?”
学生丙:“他应该是先用照相机拍下来,然后再慢慢画的。”其余的学生则似乎生出些疑问的样子。
三、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1.教师趣味示范,用骨架图3秒钟画出站立的人
教师不否定学生丙的回答,神气地说:“我知道一种方法,只需要3秒就能画个人,你们相信吗?”
学生们一个个都很不相信的样子。
教师示范立正姿态的骨架人:“看看呗! 1、2、3,我画好了。”
教师又自言自语:“可是,这是跳舞的人吗?不是?为什么?”
学生丁发言:“头、身子、腰、四肢,全都没有动。”
教师继续追问:“可是要怎么动呢?”
2.学生模仿表演,体验、感知舞蹈动作的形成
这时,教师拿出一叠舞蹈者的剪影,提出游戏要求:“老师这里的跳舞的小人,她1、2、3出场,你们就3、2、1模仿,咱们来学学。”(图10)
孩子们一起开心地根据教师出示的剪影人物的姿态调整着自己的动作,竟然能有很高的相似度!几轮模仿下来,教师提出问题:“现在你们知道了吗?要怎么样动才像是跳舞啊?”
学生戌:“脖子要扭动起来。”
学生己:“腰也要扭一扭。”
学生庚:“胳膊和腿不能亩着不动。”
教师恍然大悟一般:“哦!原来,要让咱们的头、身体、四肢全都和谐地动起来,才像是在舞蹈啊!”
【设计意图】学生在模仿舞蹈者剪影的有趣游戏中,自然生成:明白了原来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的运动产生的,教学重点得以强化。
3.游戏“定身法…定住”视频,尝试用骨架图表现
教师说:“大家刚才模仿得特别快,为了奖励你们,我陪你们玩个游戏。我请来了一位舞蹈家为咱们表演(图11),大家在我的小魔棒的指挥下,只要说‘我是孙悟空——定!’,她就会被咱们给定住。”孩子们好奇起来。
教师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节点,佯装使用神奇的小魔棒,定格住了舞蹈视频。学生们满脸隙奇!
成功地汇集了全班学生的目光之后,教师开始示范骨架人。教师边画边说明:“看我用椭圆画她的头,身子用一条弯曲的线概括,还有舒展着的胳膊——这就画好了。”接下来,带领学生—起来玩“我是孙悟空——定!”的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变成了让学生练习用骨架画法表现被定格的舞蹈动态。他们边游戏边画画,竟然能画得十分认真,看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设计意图】好玩的游戏,辅以简单的动态线练习,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顺利地解决了舞蹈动态的问题,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教师继续强调:“弯曲的线条能表现舞者舞蹈时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
四、深化认识,共同表现
1.在骨架图上画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舞蹈中的头饰、服饰、道具等,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做了一个舞蹈的动作,接着说:“我特别喜欢这个动作,想要画一个这样子跳舞的人。”
教师拿出范画(图12),请学生观察:“看我先把它的动作大大地画下来——头顶着天,脚立着地。画完了,你们满意吗?”
看着这个单薄的骨架人,学生们都摇起了头,纷纷发表意见:“还要有五官、表情、漂亮的服饰。”
教师质疑:“舞蹈的人儿都是怎么装扮自己的呢?”
教师提议:“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去看看吧!”(图13至图20)
【设计意图】在前面动态线已勾画完成的情况下,借助一组图片,学生通过对舞蹈者的细致观察,对服饰、道具的回忆,师生一道充实并完善优美和谐的舞蹈者形象,让创作变得不再是件难事,学生自如地创作变得水到渠成。
教师示范演示,将一个骨架人物添画成完整的舞蹈人物。
教师茅塞顿开般地说:“我现在有了好主意,我先给她画上大大的眼睛、长睫毛、耳朵、鼻子,你们看,她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出喜悦的表情,学生们或微笑,或咧着嘴笑,那是他们认为的舞者的神情。教师继而示范,对底纸的颜色和画笔的颜色选择做出说明:“纸是黑色的,我就不能选黑色了,我得挑个跟它差别大的颜色。”
在学生不停地建议下,教师为骨架人添加脖子、胳膊、小褂、小腰、腿裤,然后是脚。
他们有了对舞者图片的观察,还会建议衣服上加些小吊坠,裤子上添加一些大花花。在他们七嘴八舌地“指挥”下,教师完成了范画,他们也都是…副成就感十足的样子。(图21至图25)
五、自主创作,教师巡视
教师适时提议:“怎么样,你们亲自动手画…个比老师画得还要漂亮的跳舞的人,好吗?”学生们一呼百应。
教师明确提出要求: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舞蹈动作,画在作业纸上,并将形象表现完整;2.构图要饱满;3注意画面上色彩的搭配。
学生开始作业(图26),教师巡回指导构图、用色,同时拍摄已完成的作品,准备在大屏幕上呈现展示。
六、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教师将学生的画作收集上来,召集大家介绍自己作品、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同时分发小音符奖励。(图27至图38)学生们纷纷露出骄傲、自豪的神色。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发展。“教学案导学”式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封闭性,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体验教师的教学思维,做到了“教”与“导”的协调发展。“教学案导学”教学重在“导学”,诱导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与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1.“教学案导学”内容的编写原则
1.1教学互用原则。
教案的编写应该围绕生物课程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应该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思、自练的空间,要因才编写不同的教学导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1.2自主探究原则。
教案的编写应该突出生物课程的特点,直观地展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教案的内容是学生思考的载体,应该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3目标适当原则。
教学目标应该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应该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1.4紧扣文本原则。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案还应该具有预习生成的功效,应该让学生学习后有所得。
2.“教学案导学”的实施策略
2.1集思广益,依据学生学习需要选好教案。
教师在选教案时一定要注意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教师要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教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如在学习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它所需运用的基本理论“概率的基本定理”,让学生在学习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之前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公式。这样就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学习方法。
同时,教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生物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教学案的学习,一方面知晓自己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掌握生物知识重难点作了清晰的展示。教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教师在制定教学案时,不妨邀请学生代表参与研讨,多角度地提高教学案的有效性。这样,教师在撰写教学案的过程中就能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2.2提前分发,让学生做好预习。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教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这样,学生在预习教案的时候,能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能够产生一种探究的强烈欲望。例如,笔者在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九章“人与生物圈”中的研究性课题: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案中就让学生首先自己去调查身边的工厂企业以及政府的环保部门,让他们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根据教学案的要求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探寻解决的正确途径和最佳办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2.3正确评价,提高教学案的有效性。
教学案是师生课堂活动的物质载体,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可生成性。生物课堂教学不仅要突出生物知识,更要找出探寻的方法途径。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的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白“酶”对于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两个实验来认识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加深对酶所起作用的理解。因此,实用性是评价教学案的首要条件。
除此而外,我们还应该看师生在教学中的活动是否一致,即是否围绕教学案来安排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依据教学案进行适当合理的探讨交流,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收获。同时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也是生物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要求。
3.“教学案导学”的实施注意点
3.1注意教学目标的控制。
教学案既要体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有所反映。
3.2注意把握的适度。
教师不要操之过急,没有耐性,一看学生答不出,就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否则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而"导",借助于学案这个沟通,"学案导学"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知
识层次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学案主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在此大前提下,学生的
学习不应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
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基础工程的备课工作,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改为教、
学结合,以"备学"为主。于是,"学案导学式教学"做为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而引起学界和教界的广泛
关注和热烈讨论。今年我校开始实施"学案导学式教学",我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尝试着实行学案教学,自
感收获颇丰,下面我就"学案导学式教学"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什么是"学案"?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目标、有程序、有题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教师站在引
导学生自学的角度上,对教材作二次加工而编写的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文本。 学案既是教师的教案,也
是学生学习的文本。是教与学最佳结合的载体,也是教与学同步操作的方案。"学案"目标、内容、流程相
对统一,直观明确,师生共用。便于当堂操作,便于讨论纠错,便于复习巩固;有较大的实用性。学案的
编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学什么内容,怎样学和练习,怎样练,什么时间自做,什么
时间讨论,各环节时间分配,都有教师精心设计。
一、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对学案设计者言,必须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
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用足够的时
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
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
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灵活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
5.梯度化原则。
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
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
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案的组成部分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学案不只是陈述知识,而是以其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为起点,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巧妙设计学案,使课本上的知
识"活"起来,鼓励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创造性
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一般学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教学目标、自学导引、合作探
究、教师点拨、典例评析、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三、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
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
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一
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可用于
新授课),开放式(质疑、探索、小结、练习,可用于复习课),技能式(示范、实践、评估、作业,可
用于习题课)等。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一)自主学习:
按"导学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新思路、
新方法、新观念,使用新观点解释老问题等。做好接受小组互查的准备和大组讨论准备。提出需要讨论的
问题,准备小组讨论时发言。
(二)小组互查:
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互相学习、讨论、矫正,保证全体小组成员达成学习目标;推选代表准备发言:
公布"导学案"的答案,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互查的要求:
一是组织有序,互相鼓励。
二是人人过关,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与交流,甚至是争论,让小组所有成员都
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
三是有时间保证,不急于求成,耐心等待学生完成自主建构任务;
四是表达与质疑,推选代表准备大组发言。发言内容包括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或对老问
题作出新解释。
三是要详略得当,控制时间,针对共性问题,留有当堂检测时间。
为了便于课堂教学操作和推广,在该模式实施初期,其简化模式为: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
导学案可设计为填空式、图形式、问题式、习题式、表格式等。以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为例,分析各种导学案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填空式 【示例】“氨基酸”这一名词与氨基酸分子结构中主要的部分──氨基( )和羧基( )有对应关系,并且每种氨基酸都有一个 和一个 连接在 上。”
氨基酸结构通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空格时,突出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特点,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填写,课前先有个印象,了解学习重点,从而为进一步思考它们与蛋白质的关系奠定了知识基础,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填空式学案,主要针对的是课文中的概念等基础知识。这是整个学案一般应有的基础设计,主要用于落实课前预习。设计填空式时,应该把知识点(考点)关键词空出来,让学生填写,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这些知识点重点,迈出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二、图形式
【示例】出示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式,提问:下列几种氨基酸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差别之处?
高一学生没接触过有机化学,难以理解氨基酸结构通式。可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异同点,总结出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特点。
图形式学案具有直观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比较或分析,加强印象,促进理解。特别是容易混淆或抽象的知识点适合设计成图形式学案。设计问题时,可以要求学生指出各副图的异同,再导出结论。
三、问题式
【示例】1、如果用一人体来表示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躯干表示C,头表示-H,双脚表示R基,左手表示氨基,右手表示羧基。用一个小组成员来表示多肽,如何展示?
2、按照上述方法体验一下,若产生二肽和四肽分别要脱去几分子水,二肽和四肽分别有几个肽键、氨基、羧基?
归纳: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一条肽链会产生 分子水,形成 个肽键,每条肽链含有 个氨基, 个羧基。
若整个小组成员共同脱水缩合成一个含有两条或肽链的蛋白质,该过程分别要脱去几分子水?该蛋白质分别含有几个肽键、氨基、羧基?
归纳: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n条肽链会产生 分子水,形成 个肽键,每条肽链含有 个氨基, 个羧基。
将氨基酸“实体化”,通过人体演示,具体形象地呈现形成二肽要脱去的分子水数,二肽含有的肽键、氨基、羧基数。以相同的方法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阶梯”探究出有关的计算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问题式学案,关键在于问题的思维梯度设计。从相对低级的基础知识,到相对高级的分析问题,再到高级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的设计上要精心布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探索,在问题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四、习题式
(1)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分子失去 个分子的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 。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该化合物称为 。
(2)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 ,表示肽键的字母是 。该化合物由 种氨基酸组成。图中有个 氨基和 个羧基。
学习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后,利用综合性习题,让学生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巩固知识。设置空格时,重点放在刚学过的重难点知识,以及往届学生易错的知识点上。
习题式学案,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一环。与填空式学案课前预习功能不同的是,习题式学案是当堂练习,是学生知识掌握之后的训练。在设计习题式学案时,应该注重学生知识的重难点与缺漏点。这样,一个阶段(模块)下来,导学案便成为学生天然的“错题集”了,利于学生的复习。
五、表格式
【示例】
功能
举例
肌肉、头发等
_______、胃蛋白酶等绝大多数酶
运输作用
_______能运输氧气
生长激素、_______等激素
免疫作用
用表格引导学生填写蛋白质功能,结合生活实
际梳理每一项功能相对应的例子,通过总结蛋白质的功能,使学生认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导学案的实施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讨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中不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导学案能培养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合作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导学案的使用还能保证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的牢固。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在导学案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导学案是由老师编写的。学生自学质量受教师导学案质量的影响。导学案充分体现教师的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体现着教师对知识的科学理解。所以,教师要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保障优质导学案的编写。
第二,教师要精心备课。导学案备课的模式有整体备课、轮流备课、集体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和整理成册。只有教师精心备课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导学案,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要做到有条理性、有针对性,对不同的物理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学案,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置导学案,合理预设。如果导学案中的问题太难,学生就达不到目标;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努力就能顺利完成,这两种情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不利。所以,导学案问题的设置要在学生发展区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自学与知识导学的作用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后,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来进行重、难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学前置”的设计原则能帮助学生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学纲、充分l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温故知新,把上节内容和下节内容相联系、掌握好承前启后、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物理方法,通过一些实验和定理来巩固知识。一方面,发挥导学案指导和帮助学生预习导学的作用。教师根据导学案指导学生自觉预习知识,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此外,教师还要监督学生的预习工作,对学生所预习的内容进行检查,依据学生实际的预习情况来强调讲课的侧重点,以便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另一方面,发挥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的作用。导学案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把握,能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导学案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让学生依据导学案来阅读课文,做好“课前预习”的浏览工作,把文章的主要知识点浏览一遍,把浏览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记录下来,以便在听课时把握着重点。课前预习的内容不宜太难,内容要浅显易懂,紧扣课本大纲。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在课堂上和老师一块解决。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学生很难完全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效率低。当物理教学中使用了导学案以后,教师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要求来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第一,教师可整编一些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本上的例题,把重点的知识点、原理或概念用空白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填写,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还可以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区别和系统化。教师还要合理布置导学案的拓展延伸内容。依据由浅到深的层次排列,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第二,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真正让学生做到以疑促思,思而生疑。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亲身试验来更好地理解,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问题一:质点、参考物和坐标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问题二:自己对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理解;问题三:根据你在生活中的感受,你对加速度和速度的理解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善于联系实际,勤于观察和比较。
第三,增加学生的学习交流和问题研讨。教师不能只关注对学生知识的讲授,还要注重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交流展示是教学内容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有预习前准备内容的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和自学效果的展示等。在小组讨论和学生预习中,要设计有价值、有探究性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性,以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讨论不能太细,不能太多,设计的问题要体现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和层次性,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四,注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导致物理成绩无法提高。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不仅有很多的动手操作实验,还有很多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加强抽象知识能力的培养。物理学习也离不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思维过程中的困惑。在民主和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物理课上保持一个积极、充满活力的思维状态。
第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导学案能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和进行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式实验是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结合以上对导学案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举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学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章节中第三小节功率内容时,可设引以下导学案。①本章节的学习目标:理解功率、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②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功率的慨念、功率的种类、物理意义和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③自主导学:人们在生活、生产、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和通过人力直接做功、畜力做功相比,有何优越性?请举例说明。④问题探究:功率的定义式与哪些物理量相似呢?单位W、S、J关系如何?与速度一时间图象做一下对比;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由P=W/t求出的是其中哪一种功率?这样的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梳理与总结反思
进行知识梳理主要是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导学案中“巩固练习”也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模块,它主要包括知识小结、学科方法归纳、完成任务小结和感想体会。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培养学生自测自评的意识进行实践性的练习,使物理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另外,还要注重反馈,查缺补漏。由于学生自身掌握知识情况不同,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当堂反馈”统计,对个别知识欠缺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学案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基础知识是物理学习中一项必须掌握的知识,是物理理论的精华所在.如果没有物理基本的知识和概念,就无法准确、严谨地描述物质,推理科学知识,定量的物理知识就无从谈起.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进行概念的讲授特别重要,而导学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概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教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降低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概念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建立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此外,教师可以根据物理知识所涉及的实验,演示实验,情景推理,全方面地讲解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提前预习,让学生在上课时容易进入学习概念的环境,跟上教师的思路.教师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下一定的空白,引导学生预习知识后产生一定的思考.在自学过程中,对于不懂的、疑惑的知识点做好标记,然后在课上或者n下利用一定时间和老师或者同学相互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各种互动,对生硬的知识做到深刻理解,避免对概念知识死记硬背、无法灵活地运用知识点.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注重导学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教师还要把概念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注意导学案中预习知识的深浅程度,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运用导学案,探究物理教学
在运用导学案时,教师不仅要把物理概念单位的换算关系、物理量的定义、物理概念对应的物理现象等知识搞清楚,还要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物理实验探究是非常难的,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教师对于学生在实验时放的太开,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就会使学生无法完成学习目标.如果教师把时间把握得特别紧,就失去了探究物理知识的初衷,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浪费了时间.运用导学案,教师可以在探究活动之前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熟悉,使学生在探究时回想预习的各种器材,各种器材结构功能得到掌握,节约了找器材的大部分时间.在探究实验中,有些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对探究内容进行熟悉.这就是探究实验浪费时间的原因.运用导学案,能够让学生对实验有基本了解,对实验有基本思考.教师应该避免在导学案中提示太多,注意留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的创造力不受限制.同时,学生对这次实验的目的、过程了如指掌,直奔主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实验探究产生兴趣,主动学习.教师还应该在导学案中对学生进行监督,督促学生整理记录实验数据,并据此得出物理规律.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学案设计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2人一组设计出学案。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内容、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
(一)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
(二)学习内容的设计不是课本所学知识简单的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三)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达标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二、“学案导学”模式操作及注意问题
学案导学过程是按照“五步走”的程序进行的。即示案自学,确定个体疑点;分组讨论,解决基本问题;确定组内疑点,点拨引导;全班解疑达标训练,强化巩固;反馈小结。
(一)示案自学,确定个体疑点。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可运用导言、现代教学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实验教师准备好的材料用具,让学生动手做,并观察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发现问题,确定疑点,在随堂记录下来。
(二)分组讨论,解决基本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别疑点,教师继续巡回指导。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尝试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讲道论理了,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
(三)抽签展示,全体参与。经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真正起到主持人的作用。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让已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迅速进行第二次备课,快速确定讲的内容,讲的起点,抓住问题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渴望解释的心理状态下,明晰事理,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益。
(四)当堂达标,强化巩固知识。要限时完成达标训练题,让学生当众批改,以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
(五)反馈小结。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六)注意事项。(1)开始讨论的问题要具体,要带有启发性和兴趣性,在学生逐步养成讨论习惯后,将问题的难度加大。(2)要打破学生顾虑,形成自由讨论的气氛。(3)在讨论中要不断启发学生。(4)要从鼓励学生出发,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大胆质疑,即向未知质疑,也可以向已知质疑。(5)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比较全面的了解讨论情况,要及时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结。(6)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案导学”对教师的要求
“学案导学”对教师的要求很多,比如:
1.编写每一节导学案前教师要认真学习《教材》、《课标》、《考试说明》,以便提高收集整理参考资料中的信息能力,更好地备好学案,把握好学案的重难点。
2.导学案的编制要求一课一案,容量适中、结构合理、格式统一。
3.每个导学案都要经过三次生成。第一次是教师课前备课;第二次是在课中,经师生碰撞生成;第三次是教师课后要备“课后课”。通过课堂反思实现生成。
4.教师每堂课要真正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三不讲”即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5.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思路。二是适时追问,帮助学生把问题引向深入。三是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总结,使知识的体系更加完备。
6.必须采用10+25+5+5的课堂时间分配模式,教师在讲台上精讲和点播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等。
四、“学案导学”对学生的要求
“课前导学”环节,是一份导学案的起始环节,是学生开启知识之旅的出发点,更是每一位学生对新课预习的参考依据,有的放矢,提高预习效率.
如何“导”,成为重中之重.物理学科新授课的“课前导学”,可以是以前相关旧知识的铺垫,可以是同课、不同知识的灵活选用,甚至可以是单独对某一知识点的补充与强化.
导学案在上新课前一天(上课前),也要根据这个环节要求的难易程度决定提前发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思想准备:旧知识巩固的差不多了,要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挑战.
初二第一章“声现象”中,经常提前把导学案发下去,一来,学生刚接触物理,如何预习也要有个过程;二来,经常要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课上需要通过小实验和师生互动,使知识顺畅地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初二上学期后半学期,由于学生学的知识比较多,新授课时,会用到旧知识或者是一些思想方法,需要学生提前复习,才能为新授课教学的连贯,打好基础.
“浮力”是初中物理力学的一个难点,也是考察的重点.所以笔者在新授课后,常会以导学案的形式,总结归纳这个知识点.尤其在“课前导学”上花了心思,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知识的来龙去脉:(1)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好受力分析,并布置分析思考题――浮力方向是否总是竖直向上?(2)罗列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提倡一题多解,目的是熟悉计算公式,让学生巩固计算题的一般解题思路);(3)集思广益:对“浮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或是心得.
这样的设计,笔者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可以说,“课前导学”环节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起到能否统一共识,进入和谐互动的前提,是老师评价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主要参考依据.
2.“课堂达标”评价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成长点
“课堂达标”环节,是一份导学案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对本课新知识的学习后,开展实践应用的“演练场”.
新知识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深入每一位学生之心,“课堂达标”就可以很灵活地能动地进行评价.反之,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是否把新知识以“润物细无声”之中很好地传授于他的参考依据.所以“课堂达标”的编制,要有大众化的基础题,也要有得跳一跳才能解决的拓展题,可以因人而异,因班而异.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新授课导学案中,笔者经常会设置几个粗看很灵活的问题(本节课是实验课,很多现象需用心观察、用心想):(1)蜡烛移到什么位置,像消失?(2)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大小如何变化?远离呢?(3)靠的很近时,光屏上没有像,这是该怎么看?(4)用物体挡住凸透镜,像是否发生变化?(5)把蜡烛向上(左)移动,像又是如何变化?如果在教学里很突兀地问,可能都云里雾里,现在是经过了导学案的一些实验的提示,回答起来会有的放矢.既是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肯定,也会对以后习题的分析留下直观印象.
学习“欧姆定律应用”后,重点是考量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及灵活选用公式.为此笔者会以“一对一,你答我问”的形式,就怎么分析题目、选择公式,解题规范;通过学生先练,再评讲的方式.使学生知道怎么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互检互评的目的.
这样的评价,可以能动地发现学生对教师知识讲解是否到位,可以不定人地观察学生是否投入、思考,达到师生和谐地张力课堂的最终目的.
3.“课后反馈”进行评价,是物理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延伸
“课后反馈”环节,可以说是导学案编制的一个亮点环节,它是巩固新课所学知识点的新一波攻势.
这个环节,对于那些刚接触物理,还停留在课堂精彩实验的品味中,还不能适应“物理”也需要作业的初二学生来讲,很重要,很及时.
所以这个阶段的“课后反馈”环节,笔者经常设置这样的题目:课后小实验,通过体验整个过程――准备器材、做实验、观察和思考,做好相应的记录,通过课堂交流――师生进行评价,一方面让学生慢慢养成物理也要作业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理解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可以由简单实验来验证的良好习惯.
实践下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良好的帮助,特别是一个科学探究的题目,同学更会得心应手.
到了更注重分析、计算阶段,“课后反馈”环节作业的设置,应紧扣新课,是“课堂达标”出现习题的强化、巩固,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题量不在于多,而在于要练到学生的心坎上.
所谓的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橹魈澹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物理教学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索、自主实验发现中掌握知识,进而构建出真正高效的物理课堂。从一般情况来看,学案导学包括“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五个步骤,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因此,笔者就以学案导学在《功》这一节课的应用为例进行研讨,以确保学生在自主、高效的物理课堂中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学案进行导学,引导学生对下面的相关习题进行尝试解答。如:
1.什么是力学中的功?
2.功的大小怎样计算?W=Fs中各字母表达的意思?
3.大吊车起吊货物上升5m,是____力对_____做了功。
4.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100N
的小车前进5m,拉力做的功等于______J,重力做的功等于
______J.
5.小华的家住在5楼。一天,他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到家里,提鸡蛋的力大约做了多少功?说说你是怎么估
算的?
……
在这节课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对上述相关练习题进行思考,并从中初步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顺势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组
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观察和尝试解答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其次是探究。在出示导学案之后,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并重新对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进行思考。比如:有学生提出:W=Fs中s指的是垂直或者是水平距离,还是运动轨迹的路
程?还有学生说:水平面上推箱子,如果箱子没有移动是不是就说明推动力没有做功,等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以确保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突破本节课的重、难
点。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再次是点拨。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的活动。教师针对这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尝试解答导学案问题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高效物理课堂顺利实现。比如:我专门针对第5道试题进行了讲解,一是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s为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促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最后是练习。这一环节的存在是为了检验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还向学生布置了下面几道练习题,如:
1.一台机器,当他移动14cm时,它所做的功是1372J,思考:移动过程中克服的阻力是多少?
2.某人用40N的力在水平方向推一辆重为200N的车前进
2m,求人对车做功的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
……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学案导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各环节的时间安排问题。在学案导学的应用中,时间安排是决定课堂是否会走向“新瓶装旧酒”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就是说,点拨环节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课堂又会回归到教师一言堂的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学案导学部分要有效。学案的设计是这一模式的核心,有效的学案设计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盲目性的有效环节。所以,在设计学案时,我们要坚持“全而精”的原则,通过有效问题和练习题的设计来展现学案导学模式的价值。
(3)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学生所接受,所以大部分学生缺少主动求知意识。因此,在实施学案导学这一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要通过恰当的指导来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确保该模式能够顺利展开。
以上是学案导学在教学中的简单应用的概述,从中不难看
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是这一模式的中心。所以,教师要做好教材的分析,要通过对学案导学的有效应用来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我市高中地理使用中图版课改教材,知识体系完全改变了老教材的框架结构,图像材料增多,信息量增大。但绝大多数的学生仍然反映:地理难学、难懂、难理解。尤其是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
导学案也称为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建构基础知识填空、拓维思考、小组探究、当堂训练、高考链接等内容。一般操作流程为学生阅读学习目标,自学尝试回答问题,填写基础填空,小组合作探究辨析问题,进行当堂训练等一系列环节。结合五个一,我编制的地理导学案设计了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自学提纲、问题探究、知识拓展、当堂训练、知识体系、归纳反思等环节。
我校自2008年办学以来,一直倡导“五环节”教学模式,即“读一读、试一试、讲一讲、练一练、记一记”,特别注重老师少讲,学生多练。它完全改变和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我校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课堂于学生”的科学教育思想,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解疑、训练的作用。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学案的内容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那么,利用地理导学案教学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一、地理导学案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导学案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入口,导学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预习、自学、探究,以及更有效地练习。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更多的是积极地引导学生,“导学、导读、导思、导练”,对于学生的自学内容、合作探究内容加以点拨、点评,对重难点进行拓宽和加深。
例如,学习必修1《洋流》一节时,课前先发一张导学案,自觉的学生课间就能按照既定程序自学完成基础部分了。上课时,老师简单导入,明确学案上的第一个环节,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然后让学生对照PPT答案快速修改,老师对寒暖流的判读、洋流分布规律等重点、难点进行解读,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部分,老师点评,最后完成当堂训练部分,下课前收缴学案,一节课结束。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的自主动手、动脑部分占了课时的一半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实际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制作导学案和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以及不足,总结如下。
1.编制地理导学案费时费力。地理导学案的编制需要用到大量的图片、表格等素材,同时在编写时要考虑目标的制订。要抓住重难点以及高考考点。自学提纲的问题设置,探究题、当堂检测题的设置也必须考虑深度、广度,所以导学案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导学案教学在课堂具体操作流程中的时间不好把握,常常不能完成当堂预设内容。受教材的限制,学生在完成自学提纲时花费时间多,从而影响了整堂课的进度,完成不了当堂导学案预设的内容,而课后学生也没时间补做,降低了导学案的效能。此外,还存在学生因为忙于做导学案,重难点及知识要点没有真正掌握到位的问题。
3.导学案教学对教师的精讲要求更高。教师主要讲解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知识拓展部分。但是,因为导学案教学对老师的讲解时间压缩得很厉害,所以利用现有的、不多的时间把该讲的内容讲透,讲精彩很不容易。老师在备课时也很难把握,所以在教学中老师经常比较矛盾。
三、改进措施
当然,我们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正处于摸索和开始实践阶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不断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以后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在编制导学案时尽量多搜集素材,多分析、多思考,提前精心制作和准备好所需要的导学案,做到有的放矢。
2.在导学案的问题设置上下工夫,力争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要通过导学案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讲解有针对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的预学是在独立状态下进行的,由于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学生在预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是对某一实验现象的独到见解,也可能是对某一实验的改进良策,抑或是对某一定律详解的渴求。掌握了学生强烈求知和善于表现的心理,教师可在预习案中设置以下四个环节。
1.温故知新。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学习新知识时,需要用到前面的旧知识,但很多学生早已遗忘,这就意味着他们头脑中知识体系被打乱,跟新知识无法很好衔接,最终导致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有了障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沦为学困生。为了扭转这一尴尬局面,可在预习案中设计“温故知新”环节,即将新课中所涉及的旧知识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中,学生必须在学习新课前独立完成,组长检查督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
2.新概念的梳理。由于每个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不同,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有差异,所以很多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往往是主次不分,重难点不突出,知识体系混乱,从而使预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可将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填空题和辨析题的形式展示在学案中,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本后独立完成。在辨析题中,则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将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区分。此环节在设计上不宜太难,应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
3.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问题是学习的源泉,没有问题的学习就如一潭死水,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预习中,因为时间有限,再加上个人能力高低不同,所以学生难免会出现搞不懂的问题,盼望着在课堂上得到解决,而此环节就是学生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或不是很清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便于上课解决。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学生能将自己的困惑记录下来,做到听课时有的放矢;其二也是为教师的备课提供第一手资料,教师最好能在上课前快速浏览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多数学生的疑惑,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领会上升到更高境界。
4.家庭小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获得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从物理教学过程来看,在抓好课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设计出易操作的家庭小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合理利用探究案及梯度性提问,降低实验难度
正像玻亚利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新的物理探究实验过程就遵循了这一原则,它涉及学生的猜想、方案的制订、实验操作、分析和论证等,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在实验方案的制订中表现得束手无策,导致后续学习无法正常进行。为此,可在学案中经常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比如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出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探究的是哪个物体的动能?该物体的动能大小能否直接测量?你将如何解决?
2.你选用了哪些实验器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
4.综合你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5.你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满意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