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1: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标准引领质量提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

篇(1)

提升供给质量 建设质量强国

建设质量强国 迈向质量时代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建设质量强国

向质量要效益 以质量求发展

传递质检信任 引导质量消费

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品质革命

共建卓越质量 共享品质生活

品质引领新常态 共筑质量强国梦

为中国质量拼搏 为质量中国加油

严慎细实保质量 精益求精促发展

深化供给结构改革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 服务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 品牌建立质量信任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2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kills Competition Lead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Take Cooking Technology and Nutrition Professionals,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as an example

XIE Qiang, LI Jing

(Tourism Management Institute,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Jiangsu 214153)

Abstract Vocational Skill Contest boasts significant driving effect on educating technology-skill-oriented professionals education for its unique level, different types, rich project settings, and flexible-varied forms as well. It is proposed that skills-competition-driven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be launched, that faculty's ideas and practice skill be advanced and that education carrier be innovated in the spirit of skills-competition guiding and zero-distanc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working environment promoting in the practice. The atmosphere of education through competition shall be created, and the mode of teaching in the practice, specifically, full participation, real simulation and productive practice, shall be explored. In short, it is aimed to promote teaching and reform by means of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competition combination. The paper is hoped to be of reference for leading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with skills competition, and further promoting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Culinary Arts and the Science of Nutrition.

Key words skills competi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chnical and skilled personnel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是现阶段对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导向作用的描述。职业技能竞赛层次多、类型多,竞赛项目设置丰富、比赛形式灵活多样,现行的大赛机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以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例,探索基于“技能竞赛”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 技能竞赛对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赛项的设计、技术支持或竞赛评判标准的制订等,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赛程来看,评判标准都是尽可能接近职场标准,都集中体现了行业、企业对参赛选手在仿真环境下对工作任务的完成熟练程度或对新任务的构思创新之处的要求。①基本反映了“三个结合”,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②职业技能竞赛正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和检验手段。

以高职烹饪类职业技能比赛为例,从2007年首届全国高校烹饪技能大赛起,参赛学生综合能力考核在技能竞赛中充分体现,要求参赛队根据抽签选择的目标客户群特征,现场设计菜谱,填写采购单,购买原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原材料加工、切配及成品制作,参赛选手需要通过理论测试、现场实操、讲解点评等主要环节来完成赛项。2009、2011、2012、2014年的大赛基本模式变化不大,基本都是理论与实操都考,个人与团队都比,都要求选手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烹饪赛项的竞赛方式和内容、竞赛规则、评分标准紧贴行业生产实际,为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导向。

2 技能竞赛引领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指导

最新的全国性高职烹饪技能竞赛设“理论测试、宴席设计与制作、中餐热菜、中餐面点、中餐冷拼”等内容,竞赛规程明确竞赛目的为“展示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操作技能,检验学生的自主创新与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引领高等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过程深度校企合作,提升烹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 竞赛要求参赛队“自拟主题,设计并制作一桌宴席”、“所有参赛选手统一参加专业理论测试”、“宴席设计与制作按主题内容、菜点设计、菜单制作、宴席答辩等方面进行评判”。从竞赛项目设置、竞赛内容、评判标准无不反映行业最新标准和对高职烹饪人才的规格要求,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要求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双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做出新的调整和改革。同时,竞赛正逐渐成为检验各地区、各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标尺,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检验技能教学水平的工具。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自 2007 年起,连续 5 次参加了全国高校(高职)烹饪技能大赛(2012 年起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及省、市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效明显。实践中不断推动教学环境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探索构建专业竞赛引领的新型课程体系,提升“双师”教师队伍素质,创新教育载体,以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平台,探索全员参与、真实模拟、生产性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监控专业竞赛质量的有效机制。克服了只注重比赛结果而忽视比赛过程的急功近利思想,“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训赛结合”,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根本,为技能竞赛引领专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1 以竞赛为导向,引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1)将行业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竞赛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技能竞赛的内容反映了行业最新标准。主动对接技能竞赛的最新内容和标准,及时将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竞赛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重点是对照大赛标准,梳理剖析新形势下专业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课程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传授“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③使得专业培养目标能主动契合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大赛标准的引领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也得到行业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专业骨干教师主要参与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2年颁发(试行)的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

图1 基于竞赛项目的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设计

(2)以竞赛引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学中赛、赛中学”的教学模式。对照技能大赛赛项设置及其要求,整合原有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重组课程内容,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技能教学实训项目,如优化设置了基于竞赛要求及岗位能力需求的《宴会设计与实践》《餐饮创业实训》等相关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见图1)。同时,进一步改革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学训结合、训赛结合”,模拟生产,全真操作,理实一体,综合实训。力求形成特色明显的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模式。

2.2 以竞赛为契机,提升教学理念与实践技能

技能竞赛是促进教师观念更新、技能强化的重要契机。部分地方也组织教师技能竞赛,但现有职业技能竞赛参赛对象主要是学生。比的是学生,赛的是教师,教师在整个竞赛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明显,作用重要。提升教师理念与实践技能的形式有很多,近年来,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先后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境内外各级各类培训、进修、顶岗、专题研修。一是参加相关部门主办的与竞赛有关的专题培训,既有竞赛导向的理念、方法培训,也有竞赛技能标准的解读,针对性强。二是参加企业顶岗实践锻炼,主要是汲取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与技术,提高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三是针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培训,属于教学理念与技能提升的范畴,最终是要将教师所掌握的最新理论、最新技术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2.3 建立竞赛机制,营造“职教有大赛”的育人氛围

在国家级、省市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下,逐步形成“全国竞赛经常有,省市竞赛定期有,全校竞赛年年有,专业竞赛学期有,课堂竞赛堂堂有”的竞赛层次。建立起课堂竞赛、专业竞赛全员参与,校级竞赛、市级竞赛逐级选拔,国家级(省级)竞赛梯队遴选的竞赛机制。为营造职教有大赛的校园育人氛围,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专业竞赛与校级竞赛专门融入专业课程(竞赛技能训练模块)、列入教学进程(竞赛实训周),同时学校每年开展全校性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至2015年已连续开展4届。校级专业技能竞赛参赛率达100%,省市级竞赛选拔、集训参加率超过60%,国家级竞赛选拔、集训参加率超过30%。逐步形成了课内有竞赛教学,课外有竞赛集训,人人参与竞赛,由竞赛引导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育人氛围(见图2)。

图2 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技能竞赛与实训教学对接模式

2.4 以竞赛为参考,提高技能教学水平与质量

技能竞赛不仅是检验学生技能水平的标尺,更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检验技能教学水平的工具。一方面,将竞赛内容与标准引入课堂,融入课程标准,并以此为标准开展教学,同时,有效地借鉴技能竞赛规范对教学标准评价的要求,用以检验学生技能水平与课程教学质量,如在中式面点实训课程中将烹饪技能大赛中餐面点基本功竞赛的时间、质量标准设计为课程教学标准与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将全员参与的课堂竞赛、校级竞赛成绩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范畴,发挥技能竞赛的标准导向与参考作用。

2.5 以竞赛为助推,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在“层层选拔、全员参与、技能集训”的竞赛机制推动下,学生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得以强化,尤其是在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训过程中,学生“理、操、讲、评”的技能得到锻炼,综合应用专项技能的能力得以提升,团队合作的意识得以加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得到提高,大大提升了综合竞争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使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更符合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有利于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④近年来,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先后有40多人次在省市级以上的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毕业生就业第三方评价指标数据(麦可思报告)不断提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综合满意度不断提高。

2.6 以竞赛为纽带,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技能竞赛的开展,是维系和稳固校企合作的纽带。竞赛作品的设计过程充分汲取企业经营菜品之精华,校企师生共同设计。多年来,无锡湖滨饭店、无锡金龙凤酒店、台湾王品集团一直全程参与我校的烹饪专业竞赛,校内外指导老师、参赛学生共同设计菜品,赛前的准备与集训由校企老师共同指导,师生在此过程中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最新的技术与生产过程。在高级别的竞赛和专项竞赛训练过程中,还会安排师生共同赴企业进行短期顶岗实践,加深参赛师生对全真生产实践的认知与理解。基于对竞赛导向作用的理解与实践,还与台湾王品集团等企业共同开展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规格、订标准、订质量”的订单深度合作培养,提高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3 技能竞赛引领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3.1 不断丰富技能竞赛的内涵研究

对技能竞赛内涵实质的研究,深度不够、视野不宽,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不够,需进一步提升对技能竞赛研究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对国际上的专业竞赛、行业组织的竞赛和相关行业竞赛研究借鉴不够。对竞赛的组织实施过程反馈需进一步加强,同行交流互通还需增进。对教师参与的专业技能竞赛或技能教学竞赛思考、实践还需加强。

3.2 持续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程度

我国餐饮业与国际接轨时间早、程度高,而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培养程度低,教师缺乏国际视野和相应的关键职业技能,尤其是部分涉外课程师资缺乏尤为突出。这不仅满足不了现代烹饪行业教学需要,也直接影响了教师对国外先进理论、技术的学习和借鉴。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程度需进一步提升。

3.3 继续加大高职教改的投入力度

竞赛项目与现有的实践教学项目有区别,实训场地需求差异大,相应的场地建设投入不足。教改中部分教师认识不足,对教改的精力投入还不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改革需求。教改实践中各项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烹饪专业‘三位一体’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2013JSJG419)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负责人:李晶,林玉桓

注释

① 余伟兵.职业技能竞赛引领高职实践教学改革[J].鄂州大学学报,2014(10):89-90.

篇(3)

设计院是典型的人才和技术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人才和技术要素的贡献占比高的特点。人才在勘察设计企业中的作用远大于其它行业,人才培养和激励将决定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的形成。工匠精神成为引领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其内涵也延伸至各个领域。设计院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使这种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新时代设计院的工会工作可以从人才培养下功夫、做文章,在培养员工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培育员工的工匠精神,培养其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以工匠精神去打造具有竞争力产品——工程设计图纸和管理服务,提升产品的质量、功能和推动产品的创新,以工匠精神做出打动人心的工程。

1.以工匠精神引领研发与创新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对原有工程技术的创新与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好地满足项目业主的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为项目业主带来更高的价值。公司的专业技术人才更要积极吸收前沿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做出更好的产品,推动企业不断进取。

2.以工匠精神引领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需要质量文化引领与质量管理制度保障,需要进行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以工匠精神引领质量管理,让企业上下形成共同的品质理念,在全员中形成追求极致品质的精神。质量制度要硬性要求,要强化提升产品质量标准,推动质量理念在各个环节的落地。

篇(4)

22年前,农业部颁布《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从此,我国绿色食品事业步入了规范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至今日,我国绿色食品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创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兴产业,打造出了一个代表我国优质安全农产品发展水平的精品品牌。绿色食品推行的生产与管理模式,倡导的消费理念,树立的品牌形象,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

短短25年,绿色食品事业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塑造新产业

近些年,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绿色食品逐步形成了以品牌为引领,基地建设、产品生产、市场流通为链接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水平不断提高。

产品结构日趋完备。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包括农林及加工产品、畜禽类产品、水产类产品、饮料类产品等四大类57个小类,覆盖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1000多个品种,其中,大米占全国总产量的10%,小麦粉占4.3%,蔬菜占1.8%,水果占9.1%,茶叶占10.5%。

企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品牌,绿色食品产业现已聚集了国内一大批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骨干企业,其中有近300家企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00多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占3.3%和15.3%以上。同时,农民合作社逐步成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体之一。2014年, 全国共有2291家农民合作社发展4411个绿色食品产品,分别占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总数的 26.3%和20.9%。

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在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专用生产资料开发和专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国已建成绿色食品大型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635个,面积达到1.6亿亩,生产总量5717.6万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企业已发展到80家,产品近200个,涉及肥料、农药、饲料、兽药、食品添加剂等5大类。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已建立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来自境内外20多家大型商业连锁经营企业或以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为准入条件,或开设绿色食品专区、专柜,不断推动了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25年来,绿色食品的社会影响力、市场影响力和产业影响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了农产品和食品工业发展水平。

树精品品牌

经过25年的努力,绿色食品已成为一个政府主导的公共品牌,具有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知名品牌和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

品牌认知度和公信度不断提升。据市场调查,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已超过 70%,绿色食品标志已成为我国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标志之一,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居民消费的一个“热点”。绿色食品标准严格,产品质量过硬,包装精美,标志管理规范,品牌形象鲜明突出,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信赖。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2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94.3%,2014年达到99.5%。

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在绿色食品品牌的引领和带动下,全国6000多家企业实施了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模式,提升了社会形象;6500多个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向安全、优质方向转型和提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1290多万个农户参与了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每年直接增收6.5亿元。绿色食品品牌促进了产品升级转型,推动了企业营销方式和市场升级转换,实现了优质优价。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绿色食品产品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10-30%,80%以上的绿色食品企业实现了增效。

品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食品突破了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带动了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入世以后,一大批绿色食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累计出口创汇超过260亿美元,绿色食品商标的国际注册,保护了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已在香港、日本、美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绿色食品境外认证的开展,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国际影响。目前,已有来自法国、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9家企业的2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认证产品产量达180万吨。

25年来,通过宣传绿色食品品牌,推动绿色食品生产和消费,面向全社会普及和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强化了科学、安全、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通过创立和发展绿色食品品牌,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树立了农产品精品形象,带动了我国农业品牌战略不断深入实施。

创发展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绿色食品立足国情,结合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的实际,创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一是标准化生产模式。按照“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技术路线,实施“环境有监测、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检验、包装有标识”的标准化生产。二是认证管理模式。依据技术标准开展质量认证,通过质量认证落实标准化生产,通过标志管理打造品牌形象。三是品牌化经营模式。发挥市场传导机制作用,以品牌引领消费,培育市场,拉动生产,促进增效。四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依托龙头企业,组织农户参与基地建设,放大品牌效应。

实践证明,绿色食品创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我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挥了先导作用。

篇(5)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占兰

引子:园长专业化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前提

长期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幼儿园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倾向,幼儿园园长的角色定位似乎也随之社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会经营、能赚钱成为衡量园长能力的潜在尺度。与此同时,随着民办幼儿园的急剧增长并逐渐在所有学前教育机构中占据优势,园长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背景也日益多样化,园长的专业性、教育者的角色曰益淡化。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公益性、普惠性和保育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今,《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园长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幼儿园园长角色将向专业性教育者转变。

《园长标准》对园长的60项专业要求主要是针对园长的不同职业角色提出的。幼儿园教育虽然不同于中小学教育,但幼儿园园长与中小学校长一样集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种角色于一身。对管理者角色,园长一般比较熟悉与擅长,但对教育者和领导者角色,并不是所有园长都熟悉和擅长的,甚至是一部分园长的短板和弱项,这正是《园长标准》对园长提出的新的专业要求。本文重点从园长作为教育者和领导者角色的角度来分析《园长标准》对园长的专业要求。

一、园长是幼儿园发展的规划者和办园方向的引导者

把握办园方向是幼儿园园长的首要职责。《园长标准》的第一条就提出园长要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这是对办园方向的基本要求。园长应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只有这样,经过不断努力,覆盖城乡的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形成。

园长应是幼儿园发展的规划者。《园长标准》把“规划幼儿园发展”作为首要的专业职责,并用若干条目提出了如何制定、实施和调整、完善幼儿园发展规划。例如,第七条特别提到园长要“把握幼儿园发展现状,分析幼儿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形成幼儿园发展的思路”;第八条又提出要“组织专家、教职工、家长、社区人士等多方力量参与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幼儿园发展规划对推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发展规划的科学制定与有效实施既是传承办园历史和积累办园经验的过程,也是开创未来和调整、完善办园思路的过程。园长必须具有先进理念、专业学识和专业能力,才能制定与落实引领和推动幼儿园科学发展的规划。

园长应是幼儿园文化创建的引领者。文化是幼儿园的灵魂,是办园方向和办园思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许多幼儿园已开始进行幼儿园文化创建的实践探索。《园长标准》已经将“营造育人文化”作为园长重要的专业职责之一,要求园长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园的重要内容与途径,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毫无疑问,园长在幼儿园文化创建中起着关键作用和引领作用。从《园长标准》的相关要求中可以看到,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营造尊重多元文化的氛围,注重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通过幼儿园的精神风貌、人际氛围、物质环境、文学艺术作品等各种载体,给予教师和幼儿以及家长以积极向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共识和愿景,共同营造文化氛围和践行。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园长的个人意志和理想、个人倾向或长项并不能直接成为幼儿园文化和办园思想。园长必须吸纳所有教师和员工、幼儿及家长参与幼儿园文化创建并达成共识,甚至需要在专家的帮助下得到理论和实践的验证,形成共同的愿景。

二、园长是幼儿园保育教育的领导者和优质资源的汇集者

“领导保育教育”是园长六大专业职责之一,从10项具体要求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园长标准》凸显了园长作为教育者的本体角色,这一要求与《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规程》)中对园长任职资格和职责要求的提法基本一致,即园长应具有教师资格并具有一定年限的幼儿园工作经验,熟知并能领导幼儿园的各项保育教育工作。

园长不仅要掌握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原则和原理,更要熟知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适切地创设环境、设计课程教学、安排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等,确保提供有质量的幼儿园保育和教育。那些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园教育特点的做法不应是专业的园长所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是对园长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园长是否具有专业性的基本尺度。

园长还应善于汇集优质的教育资源,善于作出正确的教育价值判断,引进先进、优秀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质量。当前,相对于基础教育的其他阶段来说,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市场化、商业化倾向仍然是比较严重的。面对各种商业化的活动,各种来自国内外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各种各样的幼儿玩具教具和图画书等,园长都要以维护幼儿的人格和权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发展为根本目的,作出具有师德和教育智慧的专业判断,确保优质的资源、先进的教育、科学的方法进入幼儿园。

当然,保育教育的领导和优质资源的汇集都需要园长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园长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高度往往决定着幼儿园发展,的方向和整体水平。因此,每位园长都应积极增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做幼儿园保育教育的行家里手,以保证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科学优质和先进性。那些以价格、回扣、影响为主要判断依据的做法都不是专业园长的行为,只会造成对幼儿的伤害和对幼儿教育原则的背离。

三、园长是教师发展的引领者和促进者

《园长标准》要求园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主动通过各种研修与培训活动,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要坚持在不断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学前教育和幼儿园管理专家。不仅如此,《园长标准》还将“引领教师成长”作为六项专业职责之一,要求园长了解和尊重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激发教师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各种研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园长首先应通过制定与实施教师集体和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不断得到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教师标准》)中要求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要具有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要制定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通过各种研训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因此,园长要依据《教师标准》的要求,了解本园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长项与短板,合理地将教师组成不同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工作年限或工作经验、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需求的学习和研修小组,即各种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的小组集体学习和共同发展。同时,园长还要特别关照每位教师的个人规划与专业发展.全程指导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到具体发展计划的制定,并监控其实施的关键阶段和重点步骤,提供必要的个别化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每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实现。

园长应通过引领和开展高质量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园长标准》凸显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提出园长要“领导和保障保育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提升保育教育水平”。例如,指导幼儿园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建立园长深入班级指导保育教育活动制度,利用日常观察、观摩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评价保育教育状况并给予建设性反馈等。应该说,这些基于实践的教研活动有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不断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园长还应支持教师进行多样化的园外学习和交流,以帮助教师拓展专业视野,吸纳先进的经验和成果。《工作规程》等相关文件已经明确幼儿园要将部分经费用于教职工培训,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在一期和即将开始的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均有专项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支持计划及相应的经费。因此,园长应在使日常园本教研活动覆盖每位教师的基础上,尽可能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扩展教师的经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只有这样,“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才能真正富有成效地实现。

四、园长是儿童权益的保护者和儿童发展的促进者

保护儿童权益是园长工作职责的核心。保护儿童的权利,促进儿童的良好发展,这是幼儿园教育也是园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虽然在《园长标准》中没有专列这项职责,但这项职责要求体现在“幼儿为本”的办学理念之中,渗透在六项基本专业职责的各项要求之中。

园长是幼儿人格和权益的维护者。园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增强保教人员的法治意识,严禁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不仅要严把卫生保健关,严禁任何不符合卫生保健要求或有害于幼儿健康的行为,而且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尊重幼儿的人格。《园长标准》的“办学理念”部分强调园长要保证所有幼儿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面向全体幼儿,平等对待不同民族、种族、性别、身体状况及家庭状况的幼儿:尊重个体差异,提供适宜教育,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使每个幼儿都能接受有质量的教育。”“营造育人文化”的专业职责部分提出,园长要“将尊重和关爱师幼、体现人格尊严、感受和谐快乐作为幼儿园育人文化建设的核心,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智慧”。“引领教师成长”的专业职责部分提出,园长要“培养优良的师德师风,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增强保教人员法治意识,严禁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此外,在内外管理职责的要求中也强调了建立健全保证幼儿安全和健康的各项规定与具体措施。

园长是幼儿良好发展的促进者。幼儿园的办园思路与发展规划,幼儿园的环境与文化、保育教育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发展。也就是说,园长应具备的六项专业职责及相应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发展。每位园长只有根据《园长标准》的基本要求,不断对照和检核自己,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为幼儿的良好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育教育。

结语:园长的专业化需要自我修炼和外力助推

篇(6)

公司总工在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思路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服务,即以项目为中心,服务施工生产和高端营销。着力对重点项目技术支持、着力进行复合型人才储备,突出科技助力高效建造、科技支撑精益建造、科技引领创新、科技助推创效。

首先是以项目技术质量基础管理为中心,具体包括:一是强健科技体系。制定详细的后备人才梯队管理办法,加强科技关键岗位的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培育外部专家团队。建立不同专业、不同层级内外部专家库,建立外部专家智慧采购机制。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沟通,推荐公司高水平人才加入各行业协会。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四是狠抓标准化的落地执行。

其次是服务施工生产。一是加强基础管理,提供坚实技术质量保障。(1)建立公司对项目重点技术质量服务机制,深度参与策划、方案制定、科技创新、质量创优等工作,两级联动,服务项目,补齐短板,为施工安全、质量创优、工期履约、高端建造提供坚实技术支撑。(2)强化科技对项目质量安全的支撑和保障。公司制定危大方案模板及其他分部分项专项质量施工方案编制模板,强化危大工程验收,和分公司分级对重大工程的施组及重大方案进行评审,制定重大项目、重要方案评审计划,并按计划组织评审。二是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深入落实中建集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三十条举措》,修订《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方案》,系统布局优势业务、转型业务科技攻关,解决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效工作。公司积极推广《科技创效应用指南》,加强创效策划评审,指导项目做好措施挖掘和实施过程的监督指导;推进科技创效有效实施;积极组织开展竞赛、观摩交流活动。四是坚持科技引领。积极组织开展不同主题技术交流大会,总结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优势,多角度多层建展示扩大科技影响力,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五、落实重要、重大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公司总工负责对企业级重要、重大质量风险控制点进行有效识别,通过现场督查或信息手段进行确认,落实企业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加强对边、远、弱的项目检查考核,杜绝质量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六、大力推进质量创优工作从“工程精品”向“过程精品”全面升级,对于确定创优目标的项目,做好创优策划,做好样板引路,重视创优细节,过程监督落实。七、定期培训,加强各层级工程总承包意识,提升专业分包过程质量管控能力。

最后服务市场营销。一是从科技研发端、技术集成端、投标文件编制端等方面,采用多种方式提供支持服务,主动为业主提供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助力高端营销取得突破。二是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成果含金量,保证市场信誉评价的技术得分。三是稳步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工作。(1)投标阶段引领:详细分析工程重难点,做好方案优化及质量策划,提高投标质量和中标率;(2)工程质量引领:通过精细化审图、图纸会审等工作机制严格把控设计文件质量,从建设工程初设阶段规避施工风险、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3)加速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战略:对重大技术优化、变更进行分析、处理和跟踪,实现质量策划和施工方案有效落地。(4)运营维护引领:参与竣工验收和竣工后回访工作,全力解决运维阶段相关技术质量问题。

篇(7)

在社会福利领域,我们按照政、事、社分离的原则,明确直属养老机构的工作定位。实行“管办分离”,局职能处室主要加强宏观管理、行业监管;组建市社会福利中心,将原先由局职能处室直接承担的市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职能剥离出来;成立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强化行业指导,行业自律。各区县和街道(乡镇)也按此思路逐步实现了“三分开”。

同时,我们对直属养老机构的定位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要求其注重质量,强化内涵,坚持把市属养老机构建设成为全市养老服务的品牌,为各类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示范,在行业协会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为养老福利的国内、国际交流提供平台。各区县的直属养老机构也为本地区的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提供示范。这一职能定位为直属养老机构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创造了体制和机制条件。

二、强化标准化管理,改进直属养老机构的运作方式

我们强调福利机构要改变行政化封闭管理的状况,借鉴和采用企业管理的成功管理手段和经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等,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在社会福利领域导入ISO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推行目标化、定量化、指标化的服务理念和方式,并结合日常三级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行业的各项工作标准,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塑造,使管理和服务质量获得了显著提升。经过2年多的普及推广,全市直属养老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在直属养老机构的示范引领下,许多街道、乡镇办养老机构和社会办的养老机构也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随着直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名牌”效应,等候入住的老年人众多,以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为例,常年等候老人一直保持在200多名。

为保证服务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2003年起,我局借鉴国际理念,在直属养老机构率先探索养老需求评估机制。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克难,2005年,我们开发出符合市情、较为规范的《**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通过对老年人身体、精神和经济状况的评估,让资源向身体不能自理的经济困难老人倾斜,尽可能使公共养老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三、引入社工专业化服务理念,提升直属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准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直属养老机构的示范辐射作用,我们从2000年起开始了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介入养老服务的探索。我们在直属养老机构推广运用专业社工方法指导老年人在思维认知、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调适,增强其适应性、满足感和幸福感。目前,市社会福利中心系统有注册社工74人,并被列为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试点单位之一。在直属养老机构的率先探索带动下,各类社会办养老机构也开始广泛引入专业社工力量,提升服务水平,目前,我们在养老服务理念渗透、服务手段创新、外部资源整合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养老福利服务本土化的专业工作方法。

此外,直属养老机构还积极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壮大,据统计,全市共有1.5万名为老服务志愿者与养老机构老年人结对,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

四、增强辐射功能,有效延伸直属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

近几年,直属养老机构在做好内部管理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管理经验和服务优势,拓展功能,延伸服务,塑造品牌,切实做好行业辐射指导工作。

篇(8)

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消费升级的方向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导向。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只有围绕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行投资、创新和生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和创新有效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

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是畅通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构建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构建经济循环新体系、增长动力新机制。只有从发展理念、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等深层次原因入手,破除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消费环境不完善等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为代表的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将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要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必须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加强质量监管,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和主体责任,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网络,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市场,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良好消费环境。

篇(9)

建设品质泰州是强市之基,没有品质作保障,发展走不远。对泰州而言,就是要通过品质提升带动竞争力提升,从而在扬子江城市群发展中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品质就是效率,品质就是价值,品质就是生命,品质决定发展。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品质泰州”的战略部署,正是顺应了发展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都应当深化对品质泰州建设的理解和把握,切实从品质的高度谋划发展大局,从品质的维度创新治理工作,从品质的角度检验执政能力,扎实推动新一轮发展落实到品质引领、品质崛起上来。

建设品质泰州是转型之道,实现“转型出关”核心就是要过“品质关”“质量关”。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从规模速度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从品质上发力,做足质量的文章。全省制造业大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江苏制造进入“质量时代”,即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质量大会,主题就是走进“质量时代”。如果说数量经济时代,重产量、重产能、重产值,只求“产得出”“产得多”,那么,进入质量经济时代,“以质取胜”已成为鲜明特征,必须牢固树立“品质优先”“质量为重”的强烈意识。“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加快建设四个名城,名城之“名”,就在于品质、在于魅力、在于特色、在于与众不同。我们选择了四个名城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就意味着选择了品质泰州发展之路。品质就是影响力,质量就是竞争力。所以,现阶段的转型升级一定要转到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一定要在品质升级上求突破,通过抓品质来“强体质”,加快把泰州的发展带入一个新的境界,真正让泰州的发展更有“质”感。

建设品质泰州是群众之盼,老百姓的幸福感离不开“品质获得感”。近年来,我们持续抓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的就是要让城市树形象、群众得实惠;在品质泰州建设中,我们鲜明地提出让城市更美好、让百姓更幸福的目标,归根结底都是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品质获得感”。所谓幸福的生活,就是品质的生活。现阶段我们的供给质量与老百姓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当前正在迈向“新消费时代”,消费结构也正在由生存型向更高的精神型、享受型、体验型、娱乐型消费升级,老百姓的需求变了、升级了,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跟不上,消费潜力难以释放,大量国内消费外溢。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加快实现供给体系由中低端产品为主,向不断适应需求变化的中高端产品为主转变,切实为老百姓提供更加精致、时尚、愉悦的品质生活,真正实现“泰州太美,美在品质”。

聚焦品质提升,大力开展质量攻坚行动

品质城市建设,既体现宏观质量,又富含微观质量。“质量”既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又是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引擎,也是一种提升发展的思维方式。

——必须坚持以人民幸福为根本遵循。城市,首先是人的城市;品质城市,首先是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谋划品质泰州建设,就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归到“满足人的需求”这个本源,从老百姓的关注点、利益点出发,注重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从而实现让城市更美好、让百姓更幸福。

——必须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始终把创新作为品质城市建设的源头活水,向创新聚力、以创新开路,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更加优良的创新生态系统,真正使创新成为品质提升的主动力,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品质提升。

——必须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产业永远是城市的生命力,产业的品质决定城市的品质。品质泰州建设,既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做好增量带动、以“新”促“高”的文章;也要注重传统产业升级,做足存量提升、推“陈”出“新”的文章,通过产业迈向中高端助推城市品质上台阶,以经济的转型升级带动整个城市的转型升级。

——必须坚持以生态文化为灵魂底色。文化使品质更有品质。对一个城市来讲,文化是灵魂,生态是底色。建设品质城市,必须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用生态优势彰显品质优势;必须深入挖掘文化积淀,传承文化“基因”,打造文化品牌,真正让文化成为城市品质的独特内涵。

具体工作中要抓好四个方面:

要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抓。一方面,要聚焦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品质高地。三大主导产业代表泰州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集中力量、集成资源、集聚要素,探索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系统性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案,致力打造品质高地,筑牢产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以品质提升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领域抓品质,潜力很大,空间十足。要坚持以品质引领转型,瞄准实体经济和老百姓的日常消费,下决心开展技术改造升级,解决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加快让“老树发新枝、开新花、结新果”。

要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抓。一是要以产品质量来实现经济强。促进技术与质量的融合,倡导优胜劣汰、优质优价的质量理念,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品种丰富度、质量满意度,不断夯实产品质量基础。二是要以工程质量来实现效益好。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打造更多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工程质量的满意度。三是要以服务质量来实现品质优。积极倡导“店小二”式服务,打造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四是要以环境质量来实现城市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优美的良性循环,确保不让今天的发展由后人买单、不因今天的发展抢占子孙后代的机会。

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抓。要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分门别类抓品质提升,由质量帮扶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要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泰州实施纲要》,推动企业开展互联网化提升、制造装备升级、质量比对、顾客满意度提升等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特别关注细分市场中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企业,重点开展质量管理帮扶专项活动,引导企业踏质量之石、留质量之痕,全力以赴把产品做精做细,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打造一批质量生命力强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要突出品质创新重点,扎实开展质量攻关,努力攻克一批影响品质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制定完善有利于品质创新的质量体系,进一步增强质量发展的活力。品牌是产品品质的重要标志,更是区域形象的特色名片。品牌是反映质量的标签,是消费者对质量的信任,质量再好没有品牌,价格也上不去。要着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大品牌培育、推广和保护力度,重塑传统特色品牌,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让驰名商标更加驰名。文化是品质的内核,也是最具持续性、最不可替代的竞争力。要厚植品质文化,做深做足“祥泰之州、品质为尚”的泰州质量精神,大力弘扬脚踏实地、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极致的“工匠精神”,不断增强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载体是品质提升的必要支撑,必须打牢基础、做优保障。要建好泰检易、泰科易等高水平的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向产业链和集聚区集中,加快建成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特色鲜明的长江经济带检验检测新高地。

强化品质担当,加快构建联动推进格局

在当前产业跨界融合、区域竞相比拼的发展态势下,品质泰州建设是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共同责任,必须着眼于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加快构建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推进机制。

一要强标准,让品质高起来。全面推进标准化战略,加快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推动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量、社会治理有标可依”的标准化格局。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以高标准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努力抢占市场和行业话语权。

篇(10)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提出的“三个转变”要求为统领,以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 年)》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质量强区”战略部署,坚持以质取胜方针,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大质量工作格局,促进我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底,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品牌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形成质量共治的工作格局。

(一)质量目标

1. 产品质量。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盟市场监管局负责),主要农畜产品实现优质、生态、安全,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盟农牧业局负责),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超过90%(盟食药监管局负责),进出口产品、商品质量稳步提升(盟商务局负责)。

2. 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节能效率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 98%以上(盟住建局、水务局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交通建设工程交工和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到 100%(盟交通局负责)。

3. 服务质量。重点服务领域逐步实现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在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社会公共服务等重点服务领域,逐步建立标准化体系,生产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生活业顾客满意度达到 80%以上(盟发改委、市场监管局、民政局、食药监管局、金融办、经信委、商务局、旅游局、交通局、卫计委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各旗(区)政府(管委会)配合落实)。

4.环境质量。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 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全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提升空气质量,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废气排放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 65%以上(盟环保局负责),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盟住建局负责),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盟环保局牵头,盟经信委、水务局配合落实),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处理率达到90%(盟环保局牵头,盟经信委配合落实)。加大生态保护建设,生态退化得到遏止,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大大减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绿化水平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23%,绿化覆盖率达到40%(盟林业局负责)。

(二)质量基础

1. 计量。强化计量支撑作用,加强计量基础建设,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8%以上(盟市场监管局负责)。

2.标准化。发挥标准化引领产业发展作用。加大工业优势行业、优势特色农牧业地方标准研制力度,建立现代农牧业标准体系,加强农牧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沙葱、苁蓉、锁阳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初步建立绒山羊标准化养殖模式。加快服务业重点领域地方标准的研制,构建服务业标准体系。 (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科技局、农牧业局、旅游局配合落实)。

3. 检验检测。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建立完善以盟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旗级检验检测机构为辅助,第三方检验检测为补充,企业自检为基本保障,科学、公正、高效的开放型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能力和技术水平建设;加快覆盖三旗两区的机动车安全、环保检测机构建设,便民利民;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内部最高计量标准器具,提高非重点监管计量器具量值溯源覆盖率。(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财政局、各相关检验检测机构配合落实)。

4. 认证认可。低碳、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家以上(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经信委配合落实),新增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5个以上(盟农牧业局负责)。完善监管体系,提升认证认可服务的公信力(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经信委、农牧业局配合落实)。

(三)技术创新

以技术进步推进质量发展,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自治区级研发中心达到20家,新型科研机构达到6家,科技名牌产品15个,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和科技成果转换工程,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盟科技局牵头,盟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经信委配合落实)。

(四)品牌建设

贯彻落实自治区品牌价值评价体系工作,新增创建具有国内市场竞争力的名牌5个,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20件,地理标志商标1 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1个,自治区主席质量奖1个,盟长质量奖评选3次以上(盟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旗(区)政府(管委会)、盟经信委配合落实,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工作由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质量提升战略,增强质量竞争力

1. 提升产品质量。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实施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药品、农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管理,完善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机制,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预警,及时提出处置和预防措施(盟市场监管局、食药监管局、农牧业局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推动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活动,提高产品生产、研发、销售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盟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开展质量调查分析和重点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指导产业发展(盟市场监管局负责);建立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评估体系,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扩大出口(盟商务局负责)。

2. 提升工程质量。建立完善工程质量投标、质量监管、工程验收联动制度;落实工程建设质量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终身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有效实施工程质量差别化监管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狠抓工程质量保修制度的落实;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督,查处违法行为;开展工程质量惠民行动,严格落实住宅工程分户验收;树立精品意识,积极培植典型项目,争创建设工程质量奖,打造精品优质工程(盟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3. 提升服务质量。以服务标准化为基础、服务品牌为抓手、服务满意为目标,推进我盟服务业信息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建立完善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业和旅游、卫生、养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生活行业的标准体系;实施服务业品牌引领战略,以打造阿拉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和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和美好形象的服务质量标杆单位,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升级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服务质量统计监测、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畅通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盟发改委、市场监管局、民政局、食药监管局、金融办、经信委、商务局、旅游局、交通局、卫计委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各旗(区)政府(管委会)配合落实)。

4. 提升环境质量。加大大气、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组织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燃煤锅炉整治,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机动车尾气治理,水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焦化行业提标改造,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城区粉尘扬尘综合治理等工程(盟环保局负责)。推进节能减排,建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盟环保局、发改委、经信委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质量创新能力

1.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产学研用技术联盟创新机制,加强高校、技术研发中心与企业深度融合,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工业园区成为科技创新源地,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质量性能升级;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和改造,培育一批新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盟科技局牵头,盟经信委、市场监管局、各旗(区)政府(管委会)配合落实)。

2.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 、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及“三废”综合治理,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发展难题;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制定支持科技成果共享的措施;运用“互联网+”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推动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改变,促进制造业质量升级(盟科技局牵头,盟发改委、环保局、市场监管局、经信委配合落实)。

3. 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发展能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环境,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化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增加和提高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我盟产品核心竞争力(盟科技局牵头,盟经信委、市场监管局配合落实)。

(三)实施标准化战略,引领质量发展

1. 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自治区和阿盟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成立阿盟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我盟深化标准化工作,加强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重要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构建产业标准体系;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我盟产品国际竞争力(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农牧业局、旅游局、经信委配合落实)。

2. 支持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我盟大中型企业参与国家技术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与国内机构开展标准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建立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研制协同推进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措施,将标准研制纳入科研项目考核目标,鼓励企业及时将一批专利技术、核心技术转化为标准,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配合落实)。围绕生态和农业发展战略,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长效监管和成果推广(盟农牧业局牵头,盟市场监管局配合落实)。做好物流、旅游、公共服务等特色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盟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旗(区)政府(管委会)、盟发改委、交通局、旅游局、卫计委等单位配合落实)。

3. 提高标准化信息服务水平。应用自治区建立的社会标准信息咨询、查询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快捷、便利的标准化信息服务,推广标准应用;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引导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经信委、商务局等单位配合落实)。

(四)实施能力提升战略,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1. 提升计量保障能力。围绕全盟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和节能减排、贸易公平、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计量新需求,建立科学合理、先进适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体系,服务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以诚信计量建设为重点的民生计量工作,规范商业、服务业计量行为;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服务(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商务局、卫计委、经信委配合落实)。

2.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原则,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形成较完备的检验检测体系,为实施质量监管、保障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围绕我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检验检测机构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实验室建立检验检测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在质量安全风险预警、质量检测、技术标准研制、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基础保障和引领支撑作用。树典型、树标杆,积极开展创建名牌实验室活动,引领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在技术检验能力、体系运行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标准研发能力、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核心优势的检验检测机构。(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财政局、各检验检测机构等单位配合落实)。

3. 推进认证认可发展。提高有机产品认证、低碳产品认证的有效性,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健康有序发展,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水平;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认证认可市场(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经信委、农牧业局配合落实)。

(五)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动阿盟产品向阿盟品牌转变

1. 加强品牌培育。围绕我盟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等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推进工程”,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动重点骨干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大力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支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及自治区质量奖励,推进盟长质量奖评选,树立一批质量优、管理好、绩效卓越、竞争力强的企业标杆(盟市场监管局、经信委、商务局、旅游局、科技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2. 落实品牌激励机制。完善品牌激励机制,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在融资服务、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名优企业重点扶持;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30万元,获得阿拉善知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万元。设立实施盟长质量奖,对每家获奖企业奖励20万元。对获得自治区级研发机构、新型科研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企业以及创建国家、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区(试点)项目的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并实施奖励(盟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经信委、农牧业局、财政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建成全国腾格里生态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推荐额济纳旗胡杨林景区申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进一步提升阿拉善旅游的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品牌聚集效应和企业发展环境(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额旗政府负责)。

(六)创新质量管理机制,提升质量治理能力

1. 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完善政府总负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构建“放、管、治”相结合和“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开展“质量强盟”、“质量强旗 ”、“质量强企”等活动(各旗(区)政府(管委会)、盟直相关部门负责落实)。

2.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完善执法监督检查机制,明确责任清单,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领域质量执法检查;健全处置重大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保持打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维护平等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盟市场监管局、食药监管局、农牧业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安监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3. 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诚信标准体系,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和制度;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加快推进我盟信用体系平台应用;完善和落实信用鼓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打造诚信环境(盟发改委牵头,盟经信委、市场监管局、住建局、旅游局、农牧业局、商务局等单位配合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充分理解实施质量强盟战略重大意义。质量是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提升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发展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实施质量强盟是加快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是适应国内外质量发展新要求的主动作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途径。各旗(区)政府(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全面实施质量强盟战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提质增效升级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为加快打造质量强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加强组织领导。将质量兴盟工作领导小组变更为质量强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质量强盟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推进质量强盟的合力。各旗(区)政府(管委会)和相关部门要把质量强盟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将质量发展目标纳入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符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的质量强盟贯彻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三)完善配套政策。各旗(区)、各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促进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质量基础、质量提升、质量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旗(区)政府建立相应质量奖励制度,发挥引导作用;各级财政统筹安排质量工作经费并列入年度预算;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信贷支持力度。

篇(11)

一、引言

长期以来,重型卡车企业热衷于从自身角度考虑产品的质量价值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TS09001、TSl6949等)和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做到了产品生产全过程都能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实施,也使员工形成了追求工作过程及结果符合~5ttt-标准的质量文化。做任何事情,包括零部件加工,只要成品零部件与图纸相符即可,设计改进也仅围绕产品展开,完全没有考虑客户的体验感受,造成质量控制不能做到轻重缓急、游刃有余,资源匹配无法围绕客户“痛点”实施。而从客户角度提升产品质量价值,要求质量管理者要学会分析和研究客户价值,产品的工程设计过程也不仅仅是为了保证产品无缺陷,而且还要从许多方面使用户满意,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工作,去创造质量价值。满足需求是最大的质量价值,对“需求的把握”才是最大的需求,认真地去研究和关注产品实现的整个过程才能真正地满足需求。

二、客户需要的产品质量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客户需求是指客户域中一个解决方案未定的表述,用以表达客户考虑事项的关键基本特征。客户需要的产品质量价值就是需求被满足,即满足需求是最大的质量价值,从客户角度挖掘并满足需求是提升产品质量价值的必由之路,客户满意的质量价值体现在如下方面:

1.满足客户赚钱的需求。重型卡车作为生产资料,客户购买重型卡车是为了通过重型卡车的持续运载服务赚取更多的利润,它最终对客户来说是一个赚钱工具,对此针对客户需求,我们必须从客户运营全过程关注出发,提供高出勤率、低油耗的产品。

2.开发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一般而言,客户对需求的描述相对比较简单,但要将客户明示的、潜在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性能参数和产品配置,就需要设计者多角度调研客户需求,多方位体现客户的真实需求,创造性地根据客户年龄、个人偏好、当地习俗、使用路况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开展针对客户需求的正向开发工作。

3.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国内许多企业的竞争体现在服务高效,海尔进入电器市场,产品质量问题很多,但海尔服务非常及时,并建立追踪回访机制,拉近客户与企业距离,这也成就了海尔。现在许多从事快递运输车主因快递行业的准时化要求极强的特点,对高出勤率、可靠性产品要求更高,往往车主耽误一小时所造成的索赔和信誉损失就使车主难以承担,这也反过来要求重型卡车企业将快速响应作为满足客户需求的出发点,建立市场与质量协同对接的快捷高效的处理客户需求,及时做出方案应对,第一时间不惜一切代价解决客户存在问题。

三、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价值

1.企业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文化。要改变产品质量的评价不再是企业内部合规性标准及要求,而要将客户满意作为定义质量的唯一标准;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企业盈利方式,转变为客户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共享的“双赢”模式;改变与客户对立的态度,需要换位思考,将客户的抱怨和投诉作为产品改进的动力,并第一时间快速消除客户抱怨,及时传递给客户企业努力改善的每一个进展,让客户看到企业改进的诚意和努力付出的代价;改变新产品开发思路,不再是单纯设计车,而是提供商用车,从客户所处的环境正向开发产品,提供高价值的服务。

2.将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质量目标。GB/T19000-2008指出质量目标是为组织提供关注的焦点,确定期望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得到这些结果。企业为实现质量目标,设置质量价值效能指标体系作为质量价值拉动源,如一些重型卡车企业将其质量目标从客户角度定义为5年故障发生率为零、价值营销占比大于85%、新产品开发成功率大于95%、智能制造水平行业第一等质量价值提升效能评价指标,并以此指标作为拉动源逐年改善提升,最终实现客户满意的质量目标。

3.形成质量价值提升的实现路径,建立需求识别、需求响应、创新需求、价值引领的需求满足阶段提升方法。

(1)需求识别。建立一个与市场快速对接和对质量问题分析共享的平台,实施大数据管控,对影响车辆安全的问题建立控制图实施提前预警管理,对设计改进设置偏差分析,从偏差分析对比提前预知可能造成的后果。并通过跟车服务、路况体验、客户培训、现场调研等方式深入对平台识别出的问题进行问题复原,找准问题的发生源,搭建具备需求分析功能的产品平台管理体系,使平台能够起到预见性的捕捉问题的手段,及时、有效、不失真地收集和分析、分解市场对于质量的需求,抓住市场的真正需求。

(2)需求响应。从响应速度、问题分解落实、协同作业三方面提升需求保障能力。加快处理市场质量问题的响应速度,彻底改变以往不把问题按紧迫程度分类。就层层分解,且以制定措施为由将解决问题的时间随意拖期、对质量改进效果没有跟踪验证,技术和管理未能形成闭环的局面,建立按照市场的承受度倒推解决问题的时间,所有问题在没有确定永久解决的措施之前必须先制定临时措施解决,同时无论是设计问题还是质量问题,姑且可以暂时把责任放在一边,但必须第一时间去“救火”,负责人员行动要快,不能找各种理由怠慢市场,尽快形成以市场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解决问题的体系和机制。对出现市场问题进行分解,识别哪些是责任心问题,哪些是系统性质量问题,并按照问题影响程度进行A、B、C分类处理,其中:A类问题为系统性设计质量问题,需要组建设计质量联合小组,实施技术攻关处理;B类问题属于通过工艺、作业指导书可控的问题,需通过建立绩效评价引导责任单位进行内部攻关处理。若是供应商的质量问题,建立供应商A、B、C升制度,与供货配比挂钩,同时,企业输出管理,提升供应商改进质量问题的积极性和质量管控能力,重点关注供应链内部质量工作,如焊接件,一定要关注焊工技能水平;如铸件,要关注不同铸件厂家的工艺和管理的统一性,最好能从统一模具人手,提升铸件毛坯质量。对于C类责任心问题,建立班组质量改进效果跟踪表,定期通报班组“三检”执行情况,邀请班组员工进行客户体验,了解因自身责任心缺失给企业和客户造成的影响,加强员工责任心。

(3)创新需求。设计人员通过挖掘客户真实需求,走访市场,对标竞争对手和行业先进技术应用,结合使用路况,行业特殊需求提供最优配置方案,依据客户需求信息进行定制化开发。开发中,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工艺、技术研发人员,对重型卡车的先进技术M行前沿性掌握,对基础研究设置专门的项目团队进行攻克,大家知道,苹果手机是国际创新的典范,苹果公司每推出一款手机都能把握住客户的需求,仅手机颜色就有一个团队成员进行研究,弄清目标客户的审美需求。联合开发是国内较为常用的一种创新办法,通过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可快速将前沿先进技术应用于整车产品中。分析竞争对手优劣势,以及客户对不同产品的赞誉和抱怨点,把握痛点,弥补劣势,发挥优势,弄清竞争对手为什么采取这种设计方案,我们采取的设计方案有哪些不足,只有将竞争对手的优势为我所用,才能创新性满足客户需求。

(4)价值引领。以客户为中心文化的质量价值的提升,不能仅停留在产品质量控制层面,它需要公司所有部门的共同参与。如,销售部门需开展价值营销,寻求高价值客户,提升价值营销占比,不能停留在价格竞争上,销售人员要坚信我们不是销售车辆,我们是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售后人员利用市场质量分析平台,事前预见性地做好服务工作,将服务工作做到问题发生之前;价值工程人员在车辆价格核算时,要基于客户价值定价,不能因自身制造过程成本原因或设计成本原因让客户买单;人员技能向知识型、技能型客户咨询师全面升级转变,为客户提供车型选配方案,现场指导客户解决存在问题,指导客户正确使用保养产品;全公司资源配置也向质量价值方面平衡,如对跟车体验、客户路况模拟、车辆动态检验等方面提供资源支持,引导全公司各部门、所有员工向质量价值提升方面转变,集思广益,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