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临床护理工作意见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915-02
Mobile Digital Technolog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 Shift
YANG Zhi-ling, GU Chao
(The Eighty-fifth Hospital of PLA,Shanghai 200335,China)
Abstract: medical managemen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TIS system ) is the extensiv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clinical nursing work flow reconstruction new to the latest advances, it runs successfully promoted clinical nursing the move of working centre of gravity, make nurse more attention and patient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bservation of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linical nursing the core of the work dema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 the principle of CTIS system and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CTIS system, promote the clinical nursing shifts the focus of work, depicting the nursing digital era of the new picture.
Key words: mobile digit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linical nursing work center of gravity; clinical nursing process reengineering
临床护理观察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病人是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病情变化更是纷繁复杂多变的,护理过程就是护士运用精湛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第一时间从千差万别的病情观察中捕捉病人每一个异常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处理,使病人达到病情好转或保全生命的过程。
俗语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现在,越来越多的护士认识到临床护理观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认为临床护士工作重心应该有四分之三是观察,观察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的安危和千家万户的幸福或悲痛。因此,护理病情观察是反映临床第一线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实际工作能力,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1]
1分析我国目前的临床护理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对病人病情的护理观察现状不容乐观。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一般床位与护士之比为0.4:1。在我国,目前床位与护士之比仅能平均达到0.36:1,再将轮班护士、护士长、主班、治疗班及轮休护士等排除在外,真正能每天直接对病人实施护理、进行临床观察的护士远远不能满足病人需求和工作规范要求。
随着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对健康需求的渴望值增加或盲目增大,加之媒体的不良报道,护士的工作量不断增加,除了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外,为应付检查和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还担负着大量繁重的护理文案记录、修改工作。使护士除对病人实施必需操作外,大多数时间停留在文字处理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再对病人进行细致地病情观察。
因为护理工作是由一些细小、琐碎、零乱不系统的过程组成,加之病人多、病情复杂多变、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的状态,势必要求临床护士反应迅速,动作轻、稳、准、快,长此以往,护士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护士只是被动执行医嘱,进行简单机械的操作,技术含量不高,价值只能被动通过医生的医疗水映出来,所以,对护士的职业认可度低,严重挫伤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使之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护理工作,更别谈为病人进行耐心细致地病情观察。
有关权威一直在讨论如何给护士减压,但真正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发现具体性、事务性工作还必须护士来操作,而且是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个社会问题,引起很多专家们的思索,试想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2移动数字化技术的使用
目前开发的软件仅限于医嘱的输入、输出、出入院病人的一般信息以及病人住院费用的管理,而真正能够解决护理问题的简便、快捷、经济、实用的护理文件表格应用软件则较少。因此,研制和开发适合护理文件表格书写应用软件的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我院引进了度民医院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研发的医护处置一体化管理系统Clinical Treatment of Integrative System (简称CTIS),是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床边病情动态观察,从而缓解了因护士人手不富裕、临床护理观察不到位的状况。
2.1 CTIS系统原理
CTIS系统是根据临床管理工作核心逻辑而研发的系统,也就是一体化的MPC模式:医疗(MEDICAL TREATMENT)—病人(PA TIENT)—病历(CASE HISTORY);而CTIS系统就是在MPC三个环节之间建立空中数据链,解决了传统模式中依赖于个人记忆力之不足,提供了更高的质量保障和工作效率。
通过组建无线局域网和提供设计新颖、专业的移动工作终端,CTIS系统利用数字化技术“互联互通”特性,将传统的医生查房、护士巡视、护理操作联成一体;同时利用系统软件的规范化作用对联成一体的医护流程进行运行控制。
CTIS系统从分析护理文书的核心模型入手,即病情、医嘱、处置等数据加护理文书格式的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共享共用”特性,通过数据调用的方式确保了病情、医嘱、处置等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利用系统软件的规范化作用从根本上保障了护理文书格式上的正确性。
2.2 CTIS系统使用的优点
使观察病情、护理处置与文书记录二者原本处在分割的时空相联接,完成了护理文书的“即时即所记”目标。CTIS系统所使用的移动护理操作车,可以放置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等基础护理诊疗用具,护士在进行病情观察时可推至病人床旁,进行操作就可以随时从屏幕直接进入界面输入观察到的情况,保证了病情观察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避免了“忘”、“漏”和“回顾性”护理观察记录,使用非常方便。
对护理记录中病情、医嘱、处置等数据部分,包括:他人完成的检验数据或客观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记录及医嘱诊疗资料,因资源共享而可以直接从系统数据库内调用而无需再抄写,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又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
CTIS系统提供了具有素材完备、界面简洁、书写护理记录方便高效的计算机辅助生成护理记录功能;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对于客观数据部分通过选择可直接从系统数据库内调用,然后再添加护理记录主观判断、评价部分。
医生针对病情做出的诊疗方案,护士在车载式移动CTIS系统屏幕上就可直接看到并确认执行;执行后,CTIS系统具有记忆功能,针对做出的治疗护理,提示护士下面进一步该做的工作。
不必考虑体温单、护理记录单格式问题,CTIS系统对输入的生命体征数值、各种检验数据和病情观察记录可以自动生成符合规范格式的电子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并打印输出。
3护理工作重心的转移
通过车载式移动CTIS系统的使用,使充分体现护士由“事物性操作”转变为“以病人护理为中心”、“以病情观察为核心”的护理模式。
由于使用电子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避免了传统手工书写体温单、护理记录单时因为反复修改而重复抄写之弊端,为护士留下宝贵的观察病情变化的时间。
CTIS系统可以识别、记忆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和病史资料,并自动生成合格的电子体温单和护理记录单。从而,使护士从繁琐的文字劳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和时间用在观察病人病情上。
CTIS系统的资源共享有效地杜绝了护理记录上的“引用”重复抄写,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再次为护士工作迎得了宝贵的时间。
CTIS系统可以床边实时完成病人护理记录,而且还可以根据病情变化进行直接修改,大大节约了护士的文字书写时间,保证了记录资料的完整性、时效性和真实性。
为护士保存了对病人进行病情回顾、复查之耗费的精力。
通过车载式移动CTIS系统的使用,不光给护士们留下了观察病情的时间,同时,也给护士留下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时间。
通过使用移动CTIS系统,护士工作由被动机械执行医嘱变为主动运用护理知识,积极进行病情观察,并随时把病人的第一手资料汇报给全体医务人员,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这样,促使护士们不断“充电”,更加勤奋钻研专业业务知识和不断提高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以满足职业需求、完善自我、努力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4小结
CTIS系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弥补了临床护理观察记录信息化的缺陷,它就像一个严格的哨兵,使护士严密科学的病情观察、医生合理规范的诊疗处置方案与系统完整的护理流程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提高病人的医疗护理质量保驾护航。
同时,通过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护理工作无纸化办公,体现了无线网络医护管理系统的新理念,大大减少了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工作环节,减少了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护士为患者直接服务的时间,临床护理工作转向更关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心理辅导的模式,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实现了临床护理工作重心的转移。
CTIS系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对我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才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使护士由传统的护理手工操作而迈向护理数字化时代,提升了护士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成就感,促使她们不断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新时代护理学发展的新局面!
①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沟通,实践表明,这两者之间的沟通在护理安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护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倘若能够良好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这两者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医患纠纷的产生[3]。有效沟通的概念是,双方可以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而且还能够同时影响对方,二者的意见相同,缩短了心灵之间的差距。医护人员要以主动地语气和患儿或者是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耐心的安慰他们,并且要主动帮助、关心以及体贴患儿以及患儿家长[4]。在和患儿、患儿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目标,组织较为简洁和清晰的语言,重视每一个细节,注意倾听反馈和非语言暗示。
②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医院要对护理人员不定期进行实操性强以及高指导性的培训工作。增加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有效的沟通,让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儿的状态,意识到护理人言和患儿良好沟通十分重要的,要大力促进患儿的康复工作,通过护理人员和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良好沟通,可以增加对患儿的了解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护患纠纷等情况的发生[5]。加强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要求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保持积极地工作态度,对患者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医院还有必要组织护理人员反复研究琢磨相关的规章制度,所谓的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为社会人群或者是患者在医疗服务中应当履行自身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工作权限及工作职责做出的书面规定,也是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与严格执行的规则。包括输血查对制度列为10项关键制度、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抢救工作制度以及质量监控制度等等,要坚持学习一些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本身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活动。
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基本上,小组是组织的基本单位,各种小组的形成,若是成员能力具有互补性,形成异质性团队,其效果较佳,因为可从不同观点讨论,激发更有创意或独特的问题解决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脱颖而出,就需要加强医疗团队的整体建设,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团队。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管理模式和团队管理模式,可以看出团队管理模式比常规管理模式在护理队伍服务质量及其综合素质多方面取得了成效更明显,先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护理人员共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3例,女性18例;年龄21~35岁,平均25.6±2.4岁。观察组中男性5例,女性16例;年龄22~38岁,平均26.3±2.8岁。两组护理人员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进行团队管理模式,现具体操作如下:
1.2.1以人为本,责任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护理人员的组成中,多数为女性,男性所占比例极小,但是实际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弱于男性,并且这种劣势对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较大。因此,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应做到以人为本,不仅应该在护士的工作中多进行指导,帮助其提高工作技能,还要多关心其生活情况,对于有困难的护士,力所能及地给予一些帮助,共同创建温馨和睦的工作环境。
1.2.2病区管理,相互帮助:在病区管理上,本院实施分层管理的护理模式,即把每个病区的日常工作进行统计,并分配给相应的护士进行管理,每个部门安排一名负责任人,其工作的内容包含进行基础教学,对药品、仪器设备、库房进行管理,负责文书写作等日常事务,在分配管理项目时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使每个护士均能够参与其中。
1.2.3建立完善沟通机制,确立团队目标:以科室的管理理念为指导,确立”加强科室团结,弘扬团队建设、促进护理工作”的目标。护士长可根据每日工作日常情况、会议、病理分析与护理等工作,主动与科室护士进行沟通,询问护士工作意见,合理设定科室护理的工作目标,作出工作指示。可以通过匿名信的方式收集护士的工作意见,鼓励护士积极表达个人意见和想法。通过与护士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医院的整体工作,与科室内成员共同制定科室目标,为科室的发展制定健康合理的方向,使科室成员能完全融入到医院的工作中,加强个人工作使命感,提高科室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医疗文化的进步。
1.3观察指标。通过对比,分析护理评分和护理人员技能,研究统计两组在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中的评分情况和两组护理人员在技术操作、文书书写、病区管理以及护理态度几方面合格率,了解经过团队管理后护理评分改善效果和技能合格率。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χ—±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评分分别为:基础护理(86.22±3.9)分;一级护理(84.33±4.2)分、特级护理(90.02±3.4)分;观察组的护理评分分别为:基础护理(97.31±2.1)分;一级护理(96.55±1.8)分、特级护理(95.68±1.7)分。根据以上对比结果可见,不同管理模式下护理评分存在较大差异,实施团队管理的观察组各项分数明显更高(P<0.05)。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在几方面合格率:技术操作8(79.32)、文书书写7(68.22)、病区管理11(80.05)、护理态度9(72.99);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在几方面合格率:技术操作16(90.29)、文书书写18(93.59)、病区管理18(92.32)、护理态度17(83.64)。根据以上对比结果可见,观察组各项护理技能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围绕以患者为本,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为目的而展开急诊科护理工作,加强团队管理,这样不仅能提高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水平,而且还能离患者感觉温馨,可以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医院的治疗服务效率,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团队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还能从侧面督促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急诊护理处理工作效率,有效发挥团队作用,增强医疗团队的整体凝聚力,是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在急诊护理中实施团队管理可显著优化护理技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平 阿瓦古丽·艾合麦提 单位: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组织实施步骤
1.1筹备启动阶段
1.1.1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岗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做好全科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更好的实施具体措施打下良好。
1.1.2召开科内护士会议,传达卫生部“创优”活动的文件精神,传达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解读我院2013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题,目标及临床护理工作重点。
1.1.3营造科室服务氛围我们在病区走廊内展示优质服务标语与口号,服务明星护理风采,制定规范示范服务标准:文明用语标准,各项护理常规和生活护理操作标准。
1.2组织实施阶段
1.2.1根据优质护理病房评定标准,制定并修改各班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及职责要求,调整护理工作模式,让全员参与基础护理工作,保障基础护理落到实处。①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使用、弹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利于责任护士对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落实各项医嘱,负责晨间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手脚指甲,头发,手术部位的清洁与处理,负责术前指导术前宣教、术后护理,翻身叩背,进行术后活动指导,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出院前的宣教。②简化护理文书,推行表格式护理记录,简化护理记录。③生活护理到位。责任护士评估所包干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病情,根据护理级别及患者的个体性进行生活护理。这样可以提高护士自主性,使每位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但也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
1.2.2护士长每日两次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等工作进行督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追踪。
1.2.3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将采取种项目集中培训,分步实施,以点带面。①落实每周定期为病人更换床单位,每周二为病人修剪指甲,每天为病人送开水到床头,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由责任组长指导和协助陪护人员完成。②由科室护士长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操作的临床培训、现场考核,通过一边培训一边落实基础护理,达到全面提高整体护理工作水平,夯实全科基础护理,从而让病人得到实实在在的护理服务[1]。③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由责任组长实施一对一指导年青护士的健康教育并进行考核,将健康教育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环节中。全面提高健康教育水平,让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全面的保健知识,提高病人的保健意识。④每周由优质护理服务检查小组到科室进行检查、督导,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考核科室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全面细致地逐条反馈。对于存在的分歧,督导组提出指导性意见;每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1.3总结
阶段对基础护理服务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总结经验。2013年底评选1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的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使全体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从实质上夯实基础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2护理管理者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2.1充分认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促进护理工作的现实意义,把握契机,为推动活动的有序开展,达到预期目标,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深刻领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活动的开展对促进现实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的重要意义,建立起新型的护患关系,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将实际护理工作推向一新的阶段[2]。
2.2依据考评机制,认真考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总结改进提高工作,为下一步优质服务工作在全院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依据考评细则,对示范病房工作进行阶段性考评,及时发现影响示范工程工作的不利因素及需改进的不足,同时综合患者、社会各方面的工作意见及建议,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分析会,该改进的工作及时改进,不断促进优质服务工作稳步推进,为“示范工程”活动在全院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3小结
本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将此次活动作为全院抓服务、树形象的契机,视为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通过科学管理、积极引导,真抓实干,使护理人员主动工作优质服务意识发生了明显改变,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升,达到了开展活动的预期目标,此次活动的开展,夯实了本院基础护理工作,护理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改善,对树立行业新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泌尿外科;护理;患者;隐患
一 泌尿外科护理存在的隐患因素分析
1. 泌尿外科护理存在的隐患
首先,各种引流管潜在的风险。泌尿外科患者多带有导尿管、膀胱造瘘管等管道,存在脱管、堵塞、感染的可能,例如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患者,如果引流管有血块堵塞而无法冲通时,必须二次手术清除膀胱中积存的血块,在上尿路手术中运用双J管,术后出现双J管的移位,需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解决问题。
其次,泌尿外科的服务对象多以五十岁以上的人居多,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行动缓慢、自理能力差,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加之患者体弱、感觉迟缓,使用热水袋保暖易发生烫伤。
再次,并发症的可能。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差、抵抗力低、活动少、卧床久等特点易并发其他疾病,如压疮、肺部感染、便秘等并发症。
2. 护理管理存在的隐患
①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护理中潜在的隐患不够重视;护理人员不熟知法律法规,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范围。
②部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专业知识不全面。由于业务素质较低,技能操作不熟练,给患者带来痛苦,不熟悉专科抢救流程、应急预案,而在抢救中延误抢救时机。外科泌尿患者的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如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或无预见性防范,就很容易加重患者病情。
③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常规。护理评估不充分,使患者出现并发症;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的病情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给患者发错药、打错针。
二、 泌尿外科护理中存在的不足
1. 入院介绍力度不够
很多医院在患者入院的时候没有对其应该进行的流程进行相应的介绍和宣传,即使是有介绍也只是大体的进行轻描淡写的带过,造成患者在入院的时候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降低了患者就医的效率,甚至使患者产生孤独无助情绪,变得无所适从。
2. 术前指导缺乏人性化
泌尿外科手术之前,往往需要对患者介绍注意事项。很多护理人员在介绍的时候没有对患者的心理接受能力进行考虑,只是单纯而直白的告诉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注意什么。然而很多的泌尿外科手术往往需要将患者身体的一部分进行切除,如果护士在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的时候,不注重说话的方式以及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患者对手术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最终产生悲观的情绪,很有可能造成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3. 护理操作过程工作态度不严谨,工作责任心不强
很多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由于很多时候需要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护士态度恶劣,很容易加重患者的心理抵触情绪。例如在男性患者进行手术备皮的时候,很多患者对于隐私部位感到比较难堪,这时护士不是进行耐心的心理开导而是直接让患者自己进行操作,不闻不问,导致患者可能出现受伤的情况。
三、 对泌尿外科患者护理隐患的防范措施
1. 加强护理人员的隐患意识,重视安全质量教育
人人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法规》,通过考核才能上岗。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每天巡视病房两次,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重点质控,对护理提出要求,要求护理人员评估危险因素。
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的培训
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遇到疑难病、复杂手术及新技术、新业务,邀请医师讲课,制定护理计划,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核及抽查,对新进护士,每月考核,成绩合格才予以准入。
3.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正确处理护患冲突
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制定泌尿外科专科疾病的应急预案,以业务考试、质控检查提问方式检查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早预防、早救护。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为患者服务中,礼貌用语,及时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和不适,疏导不良情绪,满足患者合理要求。避免发生护患冲突,一旦发生,护理人员也应从责任和义务的角度,去谅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同时尝试运用一些技巧如换位思考、冷处理法,可以降低或避免护理纠纷。
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有效发挥各岗位的作用
明确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护士长既是护理人员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每日查房两次,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及时发现护理缺陷,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还要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护士长在护患沟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巧妙弥补护士沟通的不足,及时化解护患矛盾,另一方面让患者理解护理工作,互相信任,让护理质量在良好的护患关系中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2讨论
2.1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意识。由本次问卷调查可见,68名被调查的护理人员中仅有32.35%具有健康教育的意识,各个项目中对相关项目未掌握的人员显著高于掌握相关项目的人员。且据相关调查表示,中小型医院护理人员因床护比不够、专业素质偏低,故造成多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意识较差,主观能动性较差。经我院调查分析,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不强的因素有护理工作量大、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足、缺乏主动服务观念,均是健康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而如何掌握沟通技巧,我院护理人员较为缺乏。多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性格、心理状况未有较好的评估认知、接近患者的主动性较为缺乏。
③缺乏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认知。多数医院的心理护理起步较晚,在此阶段健康教育处于初级阶段;且大多数护理人员受传统医疗模式的影响,只注重常规护理工作中生命体征观察、静脉穿刺、给药护理等工作,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缺乏全面的认知;且护理工作繁忙时段对患者心理状况忽略的情况亦有存在。
④健康教育技能单一。通常情况下对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应分五步法: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围术期教育、康复知识教育及出院教育,不同科室的患者应有专科教育方法。但目前多数医疗机构缺乏各科室全面的专科健康教育方法,缺乏具有规范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也缺乏对健康教育水平评价的指标,导致健康教育技能及内容单一,健康教育质量普遍不高。
2.2改进措施
①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现代护理要求专科护理知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行业科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展等综合一体实施,因此,护理人员应转变传统的仅对患者进行生理照护理念。医院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册等形式来加强健康教育新理念的宣传,并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向护理人员讲解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及效果,加强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以此来提高健康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②加强护理人员的意识培养。加强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培养,应贴合现代护理理念,加强心理学再培训,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各方面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来促进意识的养成。据相关调查表示,多数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自身专业知识匮乏、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缺乏现代护理理念等因素有关。针对此类情况,可组织护理人员再学习,组织定期培训、座谈会,亦可外聘专家授训,同时定期考核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应分基础教育知识及专科教育知识考核,多渠道、多层次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的培养。
医院护理工作向来十分繁重,头绪较多,由于人员分工欠合理,个别护理人员质量意识淡化、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制度难落实,自我要求标准不严格,使护理工作质量不高、效率较低。加之个别护理管理者执行力不足,对护理质量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具体工作任务难以有效完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位,影响了护理工作整体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1.2床工比例不匹配
国家卫生部规定三级医院病房床护比例为1∶0.4,而我院床护比例仅为1∶0.31,明显低于国家要求的标准配置比例。导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工作任务繁重,甚至超负荷劳动,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工作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出现巡视不及时,观察不仔细,服务不到位,相应的安全环节难以控制,易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1.3培训机制不完善
医院护理培训工作主要通过院内集中培训、科室分散教育、个人自学等形式开展,形成了拟定培训计划、完善培训内容、明确时间节点、组织考核总结的固定模式,培训力度、深度与广度相对滞后,对培训计划的实用性、内容的完整性、考核的严肃性缺乏科学论证与有效监管。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计划不科学,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打折扣、走过场、摆花架子现象突出。同时,医院地处边疆,外请专家及外出培训机会较少,没有外来护理文化的冲击与碰撞,护理工作难以在创新方面有所建树。
1.4护理记录不详实
医院等级评审发现,护理记录普通存在“三不”现象:一是护理记录不全面。患者入院时的宣教记录不全面;入住外科并发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内科要求护理的记录不全面;护理复合伤患者的多部位疾病时,往往避重就轻,对部位数量、大小、深度等记录不全面。二是护理记录不及时。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时,护理记录不能按照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完成,责任心不强,采取回顾性方式记录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护理记录不客观。对一些不能进行主观性描述的护理记录,不能用客观事实去描述与记录,客观性的护理记录过于含糊、不真实。如记录术后排尿,往往只写小便自解,没有对时间间隔、尿液量、尿液颜色等作真实、客观记录。
1.5监督能力不到位
医院虽成立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科室有质控小组,每月底进行护理大查房,每天由值班护士长夜查房,但查房与质控工作质量不高,对科室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不能主动发现,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护理质量、工作能力,没能进行及时督导和指导,导致规章制度难落实,监督管理难深入,从而阻碍了护理工作全面、持续、高效的发展。
2评审对护理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2.1健全完善制度,坚持从严管理
评审结束后,护理部针对部分规章制度不全面、不实用的情况,及时进行梳理,组织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补充、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各项应急预案。把重新修订完善后的规章制度及时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予以执行,坚持从严管理队伍,强化护理管理内涵建设。并根据评审标准和临床实际,修订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在对护理单元的绩效考核中,启动一票否决项目和动态重点指标管理,推进了护理团队管理由末端向环节、由重点向随机、由主观向客观方向转变,有效克服了以往凭经验管理、问题管理的弊端与短板。
2.2规范工作流程,注重细节把控
依托医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平台,加强了对护理工作细节的把控,进一步细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目标及措施,规范了各专科护理操作常规及并发症预防护理流程;制定了83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注重护理文书记录的规范性、及时性与真实性,采取统一文书记录、统一编号管理、统一定点存放模式,把护理工作流程标准化,使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一个规范、标准的工作程序。
2.3完善人员配置,稳定护理队伍
医院重新对护理人员编制进行了核定,对护理人员岗位进行重新调整,保证了在临床一线的护理队伍人员配置达到95%,医院床护比由原来的1∶0.31提高到了1∶0.43。医院广泛开展交流谈心活动,摸清护理队伍人员结构现状、护理人员工作需求及兴趣爱好,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充分满足护士的合理心理需求,每年“5•12”护士节进行优秀护士及优质护理先进个人评选,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每年举行护理技能操作比武,增强护士自信心,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积极组织文艺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啦啦操比赛等,使护士有机会展示自己,释放内心压力,并尽可能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使护士能愉快地完成工作,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2.4完善服务体系,追求质量效率
医院完善了健康咨询服务、技术支撑服务与护理专业评价体系,每月开展一次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及时跟进,持续改进护理服务工作作风;每季度开展一次伤病员座谈会,广泛听取对护理服务工作意见建议;每半年开展一次护理服务大检查,及时查漏补缺;每年开展一次护理服务专题总结表彰会,褒奖优者,鞭策后进。通过开展微笑服务、亲情服务与人文关怀活动,深化了护理温馨服务与护理优质服务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已成为提升医院社会与经济效益的重要砝码。
医院等级评审发现,护理记录普通存在“三不”现象:一是护理记录不全面。患者入院时的宣教记录不全面;入住外科并发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内科要求护理的记录不全面;护理复合伤患者的多部位疾病时,往往避重就轻,对部位数量、大小、深度等记录不全面。二是护理记录不及时。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时,护理记录不能按照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完成,责任心不强,采取回顾性方式记录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护理记录不客观。对一些不能进行主观性描述的护理记录,不能用客观事实去描述与记录,客观性的护理记录过于含糊、不真实。如记录术后排尿,往往只写小便自解,没有对时间间隔、尿液量、尿液颜色等作真实、客观记录。
1.2监督能力不到位
医院虽成立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科室有质控小组,每月底进行护理大查房,每天由值班护士长夜查房,但查房与质控工作质量不高,对科室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不能主动发现,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护理质量、工作能力,没能进行及时督导和指导,导致规章制度难落实,监督管理难深入,从而阻碍了护理工作全面、持续、高效的发展。
2评审对护理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2.1健全完善制度,坚持从严管理
评审结束后,护理部针对部分规章制度不全面、不实用的情况,及时进行梳理,组织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补充、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各项应急预案。把重新修订完善后的规章制度及时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予以执行,坚持从严管理队伍,强化护理管理内涵建设。并根据评审标准和临床实际,修订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在对护理单元的绩效考核中,启动一票否决项目和动态重点指标管理[2],推进了护理团队管理由末端向环节、由重点向随机、由主观向客观方向转变,有效克服了以往凭经验管理、问题管理的弊端与短板[3]。
2.2规范工作流程,注重细节把控
依托医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平台,加强了对护理工作细节的把控,进一步细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目标及措施,规范了各专科护理操作常规及并发症预防护理流程;制定了83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注重护理文书记录的规范性、及时性与真实性,采取统一文书记录、统一编号管理、统一定点存放模式,把护理工作流程标准化,使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一个规范、标准的工作程序。
2.3完善人员配置,稳定护理队伍
医院重新对护理人员编制进行了核定,对护理人员岗位进行重新调整,保证了在临床一线的护理队伍人员配置达到95%,医院床护比由原来的1∶0.31提高到了1∶0.43。医院广泛开展交流谈心活动,摸清护理队伍人员结构现状、护理人员工作需求及兴趣爱好,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充分满足护士的合理心理需求,每年“5•12”护士节进行优秀护士及优质护理先进个人评选,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每年举行护理技能操作比武,增强护士自信心,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积极组织文艺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啦啦操比赛等,使护士有机会展示自己,释放内心压力,并尽可能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使护士能愉快地完成工作,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2.4完善服务体系,追求质量效率
医院完善了健康咨询服务、技术支撑服务与护理专业评价体系,每月开展一次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及时跟进,持续改进护理服务工作作风;每季度开展一次伤病员座谈会,广泛听取对护理服务工作意见建议;每半年开展一次护理服务大检查,及时查漏补缺;每年开展一次护理服务专题总结表彰会,褒奖优者,鞭策后进。通过开展微笑服务、亲情服务与人文关怀活动,深化了护理温馨服务与护理优质服务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已成为提升影响医院社会与经济效益的重要砝码。
1.1 积极宣传,统一认识
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医院多次组织护士长参加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卫生部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的精神,并根据每个护士的特点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然后召开动员大会,让每个护士知晓这项工作的客观必然性。针对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了多次座谈、讨论、分析,使护士明确在护理活动中对患者落实基础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到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科室护理人员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更新了护理理念。
1.2 组织培训,全员参与
影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护士的素质和能力。如果护士不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不能理解和体察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那就无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因此,加强培训,全员参与尤为重要。首先,医院开展了一系列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在此基础上,科室采取发放资料自学、集体培训、晨间座谈、读书报告会等形式,反复强化,为开展“示范病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制定计划,规范流程
根据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结合我科的基本情况,制定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实施。修改完善了各班职责,规范了各班工作流程,制作了各种温馨提示等,以满足开展“示范病房”的需要,保证“示范病房”的工作质量。
1.4 弹性排班,分层管理
改变了现有的工作模式,开展了弹性排班制,初步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因为科室护理工作量与难度相对较大,护士年资偏低,护士独立工作时劳动强度、护理风险、心理压力较大且护士资历(或职称)偏低,梯队层次构成欠合理,所以实施成组包干责任制,在以责任护士为组长的分组管理模式基础上,根据护士职称、工作能力进行合理分工搭配即:根据我科专科疾病护理特点,将护士分为3组,每组原则上3名护士,设组长1名,组长和组员包干患者数量均等,各为8名,体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管理模式。真正落实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心理护理等,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
1.5 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依据我院的各项考核标准,采用日考核、周考核、夜间考核、月考核及年终考核等方式,认真进行考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巩固优质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综合患者、社会各方面的工作意见及建议,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患者需要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而护士的人文关怀源泉来自于管理者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及主体地位。为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发挥个人潜能,我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激励。①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医院每年评选“优秀护士”和“技术操作能手”;科室每月评选“星级护士”,科室每月奖优罚劣,护理部5.12国际护士节进行表彰和奖励。②机会激励。给护士参与决策的机会,合理授权。③利益激励。将精神及物质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
1.6 质量控制,持续改进
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是减少护理质量偏倚的基本[2]。我院实施院级和科级两级质量控制体系,要求达到按层次、逐级负责、逐级控制的目的。根据我院的护理质量标准,责任组长每日质控,护士长每周质控,医院每月质控并结合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制度、常规、标准的落实,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自始至终处于严密的监控下,以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2 实施效果
2.1 密切了护患关系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最基本的生理、心理需要,是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更是我们跟患者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在护理过程中,基础护理工作不仅是做在患者身体上,而是做到患者心理上,密切了护患间的关系。
2.2 实现了护理“零”投诉
我们提出走在时间与呼叫铃前面,在患者表达需要前,提前主动把服务送到。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红灯呼叫现象明显减少,这样既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也使护士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及时处理,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护患纠纷明显较少,实现了2010年度“零”投诉目标。
2.3 满意度提高,陪护率下降
实施“示范病房”以来,我们力求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着手。我们的服务得到患者的支持和肯定,患者对我们的满意度得到很大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5%左右提高至99%左右;陪护率由2009年的2%下降到0.9%。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包括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1]。做好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主要任务。改革护理模式,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的长效机制[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对于我科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今后,我们将在工作中对照标准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让患者得到安全、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真正满意。
参 考 文 献
1护理管理者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1.1充分认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促进护理工作的现实意义,把握契机,为推动活动的有序开展,达到预期目标,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深刻领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活动的开展对促进现实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的重要意义,把握契机,借助活动开展的平台,通过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更满意的护理服务,重新塑造新时期护理工作者形象,建立起新型的护患关系,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将实际护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1.2成立组织,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考评机制,为活动的启动、实施、扎实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为确保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作为护理管理者,要立足本院实际,围绕“示范工程”活动主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织,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考评机制,逐步加以实施,为活动的启动、实施、推进提供保障。wWw.133229.cOm
1.3科学选定试点病房,注重氛围建设和环节管理效应,积极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氛围结合本院各科工作实际,通过自愿报名,领导小组综合分析论证把关的形式,确定适合于开展“示范病房”的试点科室,从上到下形成合力,共同进行“示范病房”氛围建设。如组织召开活动启动大会进行积极发动,示范病房护士长在大会上做倡议发言,在醒目的位置悬挂明显的示范牌,公示服务项目及服务监督方式等,积极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氛围,同时要坚定环节管理者的信心,注重环节管理效应,引导环节管理者结合本科实际以动态思维抓好活动开展过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迈好活动的及时启动、稳步推进、有效开展关键的第一步。
1.4通过召开“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解读培训会,教育引导培养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主动服务、优质服务意识让全院护理人员特别是试点病房的护理人员明确工作思路,懂得要以整体护理的理念夯实基础护理工作,才能达到优质护理标准,才能真正提升服务满意度,杜绝盲目工作、生搬硬套现象,为活动开展的有序、自然、流畅、有效提供一定的思路支持。
1.5以创新服务模式为主要切入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创新服务模式,倡导推行“亲情式”服务理念,护理管理者组织召开“亲情式”护理服务座谈会,让每位护理人员谈自己在设身处地工作的同时,将每位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呵护的思路认识与感受,为在实际工作中达到预期的服务效果奠定良好的意识基础,并以此为切入点,树立起优质护理服务新形象,有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贴近病人、贴近社会。
1.6依据考评机制,认真考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总结改进提高工作,为下一步优质服务工作在全院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依据考评细则,对示范病房工作进行阶段性考评,及时发现影响示范工程工作的不利因素及需改进的不足,同时综合患者、社会各方面的工作意见及建议,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分析会,该改进的工作及时改进,不断促进优质服务工作稳步推进,为“示范工程”活动在全院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应注重的几点效应
2.1领导重视效应领导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精心筹划活动开展的思路,注重氛围建设,积极宣传发动,做到活动开展有计划、有步骤、逐步推进,全院上下形成合力,积极参与,主动服务,营造起浓厚的优质服务氛围。
2.2环节管理效应注重坚定环节管理者的信念,引导环节管理者要立足本科室实际,以动态管理的思维抓好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的每项细节管理工作,务求实效,不走过场。
2.3积极引导效应做好环节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的培训引导效应,让每位工作者深入了解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宗旨和目标,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主动服务,积极工作,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服务 我科作为我院首批29个示范试点病房之一,全体医护高度重视,科主任亲自主持科室动员会,首先成立了以护士长为首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核心小组的。一是针对基础护理重要性认识不足问题;二是护士对自身价值体现方面认识不清问题,开展了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讨论会、谈心谈话、家庭了解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与活动,让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知道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根基,是护理专业必不可少的内涵。"以患者为中心"绝非口号、形式,这一宗旨必须渗透到每项服务、各个层面中去。思想观念的转变,让护士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已成为一种习惯。
1.2提出口号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规范流程
1.2.1核心小组认真分析了我科开展创建活动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创建目标、创建措施和行业量化考核指标,并进行了明确分工,做到定期开会分析活动开展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制定下一步创建工作意见,对活动全过程实施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制订了活动计划、实施方案及措施细则,提出了"让爱心充满红丝带"的创建口号;明确了"让患者满意百分百"的创建目标;围绕"管理出效率,服务出成效"的工作宗旨,开展了"以基础护理为根本,以分层管理为手段,以文化建设为推动力"的创建活动,制定具体措施。
1.2.2合理分配护士资源,确保质量安全 我科编制床位25张,护士10人,床护比达1:0.4。为了达到人力资源最优化配置,我们进行了科学调研,对每日高峰工作量时段及高风险时段增加人力配置,实行弹性排班,如:12h连班制,减少了护士交接班次数,有效避免了因交接环节多影响基础护理的有效落实;增设了早、晚班,加强了晨、晚间生活护理,如洗脸、洗脚、喂饭等,今年强化基础护理工作以来,家属陪护率和自请护工的现象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达50%,极大地降低了护理风险,加强基础护理的到位率,确保护理质量安全。
1.2.3强化培训 提高服务技能 制定并完善了基础护理操作项目培训:如床上洗头擦浴、协助患者进食、协助患者床上移动等,不断完善各级护理岗位职责,对重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细化。这些举措约束了护士不规范行为,提高了护士操作技能,提升了护士整体素质。
1.2.4健全各项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医院统一编写了《护理规范礼仪手册》、《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制作了"护士礼仪示范光碟"组织反复观看,使护理行为有章可循。根据科室的专业制定了"电话回访"制;"护嘱"制等,对有效落实起到约束作用。
1.3公示服务项目,落实细化标准,勇于接受监督
1.3.1按医院要求统一悬挂"争创优质示范病房"匾牌,每位护士佩戴"用心呵护,真诚相待"的臂章,营造"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氛围。
1.3.2同时统一用维、汉两种语言上墙公示卫生部分级护理和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内容。既接受患者及家属的监督检查,同时又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
1.3.3在病房内设置意见箱,每月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使护理工作不留隐患,同时也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相处,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1.4夯实基础护理深化优质服务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满足患者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4]。按卫生部的分级护理标准有效落实基础护理,对危重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家属"陪而不护";对部分自理的患者提供帮助,并由护士指导协助完成;对完全能自理的患者给予指导检查,鼓励患者自己完成。
2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2.1以分层管理为框架,建立合理的护理层级队伍 层级管理采取护士自愿申请、自我评分、科室核心组评价的方式。组成以护士长、主管护士、执行护士和助理护士四个层级护理管理的结构框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司其职。明确划分各级岗位职责,量化考核办法。每日实行四级护理负责制,层层把关,各级护理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完成护理工作,确保了护理人员分层不分等。实施分层管理的模式,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改变了传统的"一人一班"制管理模式,减少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安全性。
2.2以主管护士为主导,首创层级管理交接班模式 在全院首创了以护士层级为主导的交接班模式。主管护士在晨间交接班时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查找存在及潜在的护理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指导、协助或参与与下级护士共同完成。此模式是层级管理的实际体现,充分发挥了主管护士的责任心和临床能力,并赋予一定的工作职责,同时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使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2.3强化护理工作主动性,建立护理嘱托单 护理嘱托制(护瞩)改变了以往护士被动执行医嘱的局面,由主管护士对所负责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包括病情观察、治疗环节、基础护理、生活照护等,以"护嘱"形式下达,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加强护理工作的合作性,确保护理环节的无缝隙,同时对下级护士起到督促、指导和培养。
2.4实行责任护理小组包干制,保证基础护理的有效落实 通过"包床到人",倡导护理人员"心中有患者"的服务理念,根据护理单元床位及工作量等情况,成立护理小组,由主管护师负责,床位责任到护士的工作模式。N3级负责3~4名危重疑难患者,N2级负责6~7名一级及二级护理患者,N1级护士负责6~7名二级、三级护理患者,做到了护理人员分层不分等,同时又明确了护士各自岗位职责,确保工作质量。
2.5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 根据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质量、满意度每月进行绩效考评,不同层级间有相差绩效系数,将生活护理量化次数纳入经济分配中。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给予岗位聘任。体现按劳取酬的原则,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
3与时俱进,不断拓展"一切为患者"服务的空间
3.1开展出院随访服务,搭建护患连心桥 我科针对肝病患者大多是慢性疾病且复发率高的特点,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及时服药、饮食及心理支持。尤其是对老年、家庭支持系统较弱的特殊患者进行家庭随访,亲临患者家庭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家庭护理工作,并且示范一些必要的护理操作及心理疏导基本常识,将健康教育服务、关爱患者延伸到社区家庭,深受患者及家属的赞扬。"毕老师,我是某某,准备住院复查,预约床"这样的电话越来越多,称呼比以前更显亲切。这一举措的开展和坚持为我院和我科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3.2坚持开展"一杯水,一份情"工程 我科主要收治肝病患者,根据患者肝火旺盛,腹水多的情况,我科自购绿豆、红豆,夏季为患者及家属送上一杯精心熬制的绿豆汤,清热解毒;冬季端上一杯热腾腾的红豆汤,暖人脾胃,利水消肿。2年来坚持不断,成了我科的常规工作,患者联名提笔书写"点滴豆水?q入心田,杯水之中盛满情义"是我科和谐医患关系的缩影。
3.3健康教育音乐传播健康知识 自创自编健康教育知识,灌制音碟,把健康教育与医院规章制度柔进在轻松的音乐背景下,让患者在轻松的音乐中,愉悦接受了知识,形成独特的健康教育方式。利用了音乐的心理减压作用,达到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的效果。
4以文化建设为平台,打造护理服务品牌
4.1电梯间文化倡导护患和谐我科利用电梯间一角进行美化布置,给医、护、患及探视者一个互诉心声的场所,既保护传染病患者的隐私,又起到加强交流和沟通的作用。沙发、窗帘、花草装扮的温馨舒适环境,使患者及家属一进入楼层就有一种温暖如归的温馨感觉,减轻患者进入传染病区的恐惧心理。
4.2卫生间文化温暖患者心在卫生间的墙壁上可爱的卡通图案会提示您:"这是输液用的挂钩"、"如果有事请直接按呼叫器"、"请您慢起、慢坐"等,这些小小细节都彰显了护士对患者人性化的关怀,最具有特色是标本存放架,护士会每天到这里集中收集大小便标本,避免过去患者手举标本找护士的不规范做法,即方便患者,又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被患者誉为"卫生间文化"。
4.3美化环境打造特色科室护士站背景墙上红丝带飘扬的创建口号时时提醒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每一位患者床头悬挂着温馨的花篮,张贴着责任护士照片,并附爱心服务宗旨,缩短了护患间距离;自购得绿色竹子的窗帘随风轻舞;窗户上贴有中国风味的窗花;窗台上小鱼缸里漂亮的金鱼游来游去,充满勃勃生机,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整个病房显得清净而又温馨。
5点点滴滴"现"爱心以人为本创特色
5.1便民购物袋方便你和他自购充电器、吹风机、雨伞等等,爱心服务柜虽小常用物品样样齐全。一把雨伞为您遮风挡雨,一只针线物品虽小,带来的却是一片爱心。
5.2注重细节效益凝聚医护患 在每一个节日里都会给患者送上温馨的祝福:除夕之夜医护人员与在院患者一起吃年夜饭,也能有"家"的温暖;元旦、新年给患者寄上贺年卡,也能让患者有"亲人"牵挂的感觉。在每一个护士的生日里都以不同的方式来关爱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人人为团队、团队为人人凝聚团队力量,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密切相关。护理管理者应主动关注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积极营造团结、进取、和谐、温馨的集体氛围[5]。
6效果与体会
6.1转变了观念 护理文化的建设在优质护理工作中尤其重要,护理人员转变了服务观念,增强了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6.2提高了满意度 护理文化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锦旗、感谢信增多了;创优前满意度为87.46%,创优后满意度达95.87%。真正做到患者、社会、政府、医院、护士"五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