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稽查工作思路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1: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稽查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稽查工作思路

篇(1)

突出一个目标。紧紧围绕争创省级现代化分局建设先进单位这一日标开展各项工作,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打造一支过硬稽查队伍,做到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廉洁高效,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强化稽查打击震慑威力,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有效检查,减少重大涉税违法案件的发案率,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充分发挥以查促管作用,加强对各行业专项检查工作阶段性的分析,提出对行业加强管理的建议,建立起征管与稽查双向互动机制。

夯实五大基础工程。一方面抓好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以新的《稽查操作规程》和《会计准则》学习为契机,坚持辅导、领学制度,每日一题和每月一考制度,认真落实学习计划。第二方面抓好征管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高案件取证、工作底稿、案例分析、问题反馈的质量,规范检查程序,明确检查职责,确保稽查工作规范有序,稽查的职能和作用充分体现。第三个方面抓纳税服务创优工程。认真推行检查计划制度、“阳光稽查”和查前告知制度、查中宣传制度、查后反馈制度、限时查结制度、稽查建议制度、纳税提醒服务,为纳税人营造公平的税收发展环境。第四个方面抓好地税文化建设推进工程。以地税队伍建设为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地税文化建设,立足实际、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科学实践,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树立依法治税、爱岗敬业、诚信服务、廉洁高效、奉献社会的地税形象,使地税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修养、情趣等方面不断融入先进文化。第五个方面抓好信息化应用提升工程。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遍运用,对税务稽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检查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稽查工作的需要。一是坚持把夯实稽查基础作为提高税收执法水平的抓手和体现,坚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加强稽查基础工作。二是坚持以信息管理稽查,提高稽查科技含量,实现人人会熟练操作。提出了“每天提高一点点”的口号,实行了“一帮一”活动,先进帮后进,后进赶先进,使分局全体人员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实现一个突破。在检查技能上实现突破。通过开展查前培训、岗位练兵、案例探讨、预案制定等多种形式提高业务素质,力争每一名稽查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各类企业检查技巧;在检查方法上,坚持科学创新,大力推行电子查账,提高信息化稽查能力;在案件查办上,针对税收违法犯罪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手法,重点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以及采取做假账、账外账等手段偷逃税款的税收违法行为,集中力量查处一两起有社会影响的大案、要案,净化税收环境。

篇(2)

.设备合理配置,逐步实现资产多元化。我院及所属各专业各部门,应合理配置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做到高效优质。为此,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发展情况,综合生产计划的实际需要,灵活的选用,购置和引进,保证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在今后五年的设备配置发展过程中,应考虑探索设备资产的多元化,院投入设备资产应着重在技术先进,潜在效益高,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面。/!/而对于一些价值相对较低,工艺简单,投入产出比不高的生产设备和工具类设备(如车辆),可以制定政策利用社会资金,职工资金或职工入股的形式配置和购置。前几年我院在资产多元化方面有所尝试,但成效不大,纠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权不清,政策没有连续性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国家确定的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勘察设计单位改革方向是科技型企业;我院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也在于此。我院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在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上。因此,十一五期间,我们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重点投入同时,加快资产多元化的改革步伐。

.建立和健全设备合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实现技术与劳务分离打好基础。针对各专业设备的不同情况和要求,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岗位责任制、设备操作规程、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是合理使用设备,降低使用成本的重要保证。年继续在岩土专业勘察专业搞好设备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岩土各公司在内部实行技术与劳务分离,要着重培养一批责任心强,高技能,有一定管理水平的设备与劳务管理人才,使设备管理专业化。逐步向设备与劳务管理实体过度,实现技术与劳务分离。加强项目管理和项目核算,形成以项目管理为主体,设备服务为保障的施工与管理体系。建立实际有效的管理机制,研究和制定各项配套政策,使岩土专业在市场上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从而提高赢利水平。最终让岩土专业走向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企业之路。勘测专业,在以有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科学核算成本,加强班组责任制建设和考核。大力推进新型,先进仪器设备的开发和使用,为我院开拓和延伸勘测市场打好基础。

.加强资产的基础管理,运用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实现集约型管理。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了对资产的采购、跟踪、维修保养以及出让四个阶段的管理。企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和设备完好率等,更可以改善我院经济的运行状况、提高利润率以及资产回报率。结合我院的情况,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要紧紧抓住一个基础,围绕一条主线,既:以资产、设备前期管理、运行历史及台帐为基础;以工作计划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技术改进几种模式进行管理,以提高维修效率、达到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折旧管理、维修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按照权责明确,分层管理,评价考核的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后五年在我们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组织培训,科学设立工作流程,强化全员成本意识,实现集约型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完善人员配置,建立合理的人员使用机制。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有利于充分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企业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竞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十一五期间我院要建立一套人员培养、选拔、引进和使用的政策和机制,达到充分挖掘每个职工内在潜力,实现人员与工作任务的协调匹配,做到适才适能,人尽其才,力争使我院的人力资源得到高度开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成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民营企业发展朝气蓬勃,改企建制工作方兴未艾,所有迹象表明人才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人才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我院在未来五年内要下大力量进行人才工程建设,使人才成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以人才工程为基础,结合我院的实际和发展需要,调整人才结构,把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专业技工等全部纳入人才引进,培养和考察的范畴,全方位、有重点、分层次的进行人才工程建设。要切实落实人才建设所需要的机制,环境和条件,要有大的投入,组织管理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为青年人才施展才能搭建舞台。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设一支符合我院发展需要的有自我创新能力的,强大的人才队伍,使人才成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激励系统建设,进一步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和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每一个成员长期的协作努力,如何激发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永久的基本课题。近年来,我院始终把激励系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职工的凝聚力得到很大增强,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有些方面已不适宜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结合实际逐步改革 。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现阶段,企业职工的需求结构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既注重物质利益的实现,又要追求精神需要的充分满足。一方面要运用工资、奖金、福利,工作条件等物质激励手段,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改革分配机制;突出效益优先的分配原则,在努力提高全院职工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加大向院骨干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在实现我院发展战略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精神激励手段的作用,全面满足职工在尊重、发展、成就等方面的精神需要。要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和谐环境;要创造一个追求进步,比学赶帮,不断创新的竞争环境;要创造一个爱岗敬业,院荣我荣,追求卓越的发展环境。

()职工参与管理。职工参与管理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激励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要不断赋予职工在管理和工作中较大的自和参与权。通过参与管理活动让职工更多的了解我院的制度、经济,发展等有关情况,提高管理和工作环境的透明度,使职工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形成心理上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的个人潜能,发挥聪明才智,为我院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改革方面

推进改革,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一项重要部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自身生存的需要;是我院实现发展战略的需要。改革要在认真总结分析我们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以有利于市场经营和企业发展为目标,积极稳妥,分布实施。

.机关机构改革。机关机构改革是我院总体改革的先导和重要内容。改革要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模式和机制,改进作风,提高职能部门特别是综合部门宏观管理效能,为实现民主管理与监督,提高决策水平,促进发展,提供保证。通过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机构设置过多、管理不顺、管理职责分散的问题;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解决人员编制过多、岗位责任不清、人员忙闲不均、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建立一个设置科学、运转协调、结构优化、行为规范、办事高效、素质优良的机关管理干部队伍。

改革要坚持精简高效原则,调整机关机构设置,实行分类管理,把机关人员编制在全院职工总数的左右。第一步,把以业务性、服务性、经营性职能为主的部门从机关剥离出去,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市场营销中心等机构,实行执行计划指标,内部银行独立核算的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院在两年的时间内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第二步,把以专业性为主的部门按业务部门管理;以服务性、经营性为主的部门转为服务或经营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

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围绕发展战略,逐步建立适合我院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建立重实绩、重贡献、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推行聘用制合同制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事业编制的职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利用相关政策,制定配套政策,合理安置未聘人员。不在事业编的职工、新入院的职工在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下,原则上签订“劳动合同”。在今后的人员招聘和用工问题上,院、公司及各部门一定要严把进人关。一方面要有法律意识: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就是就业和合法用工。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用工制度,克服用人的随意性,避免不当用工,给我们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问题和矛盾。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按照我院人力资源规划,积极引进我院发展需要的,专业对口的,岗位明确的各类人才。

()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员岗位责任制,实行全员岗位管理。在干部管理选拔任用中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易岗易薪,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打破干部级别待遇终身制。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任期限,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评聘分开。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篇(3)

.设备合理配置,逐步实现资产多元化。我院及所属各专业各部门,应合理配置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做到高效优质。为此,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发展情况,综合生产计划的实际需要,灵活的选用,购置和引进,保证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在今后五年的设备配置发展过程中,应考虑探索设备资产的多元化,院投入设备资产应着重在技术先进,潜在效益高,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面。而对于一些价值相对较低,工艺简单,投入产出比不高的生产设备和工具类设备(如车辆),可以制定政策利用社会资金,职工资金或职工入股的形式配置和购置。前几年我院在资产多元化方面有所尝试,但成效不大,纠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权不清,政策没有连续性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国家确定的企业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勘察设计单位改革方向是科技型企业;我院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也在于此。我院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在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上。因此,十一五期间,我们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重点投入同时,加快资产多元化的改革步伐。

.建立和健全设备合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实现技术与劳务分离打好基础。针对各专业设备的不同情况和要求,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岗位责任制、设备操作规程、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是合理使用设备,降低使用成本的重要保证。年继续在岩土专业勘察专业搞好设备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岩土各公司在内部实行技术与劳务分离,要着重培养一批责任心强,高技能,有一定管理水平的设备与劳务管理人才,使设备管理专业化。逐步向设备与劳务管理实体过度,实现技术与劳务分离。加强项目管理和项目核算,形成以项目管理为主体,设备服务为保障的施工与管理体系。建立实际有效的管理机制,研究和制定各项配套政策,使岩土专业在市场上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从而提高赢利水平。最终让岩土专业走向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企业之路。勘测专业,在以有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科学核算成本,加强班组责任制建设和考核。大力推进新型,先进仪器设备的开发和使用,为我院开拓和延伸勘测市场打好基础。

.加强资产的基础管理,运用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实现集约型管理。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了对资产的采购、跟踪、维修保养以及出让四个阶段的管理。企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和设备完好率等,更可以改善我院经济的运行状况、提高利润率以及资产回报率。结合我院的情况,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要紧紧抓住一个基础,围绕一条主线,既:以资产、设备前期管理、运行历史及台帐为基础;以工作计划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缺陷处理、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技术改进几种模式进行管理,以提高维修效率、达到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折旧管理、维修管理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统中,按照权责明确,分层管理,评价考核的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后五年在我们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组织培训,科学设立工作流程,强化全员成本意识,实现集约型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完善人员配置,建立合理的人员使用机制。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有利于充分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企业各资源要素中占据首要地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竞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十一五期间我院要建立一套人员培养、选拔、引进和使用的政策和机制,达到充分挖掘每个职工内在潜力,实现人员与工作任务的协调匹配,做到适才适能,人尽其才,力争使我院的人力资源得到高度开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成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民营企业发展朝气蓬勃,改企建制工作方兴未艾,所有迹象表明人才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人才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我院在未来五年内要下大力量进行人才工程建设,使人才成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以人才工程为基础,结合我院的实际和发展需要,调整人才结构,把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专业技工等全部纳入人才引进,培养和考察的范畴,全方位、有重点、分层次的进行人才工程建设。要切实落实人才建设所需要的机制,环境和条件,要有大的投入,组织管理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为青年人才施展才能搭建舞台。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设一支符合我院发展需要的有自我创新能力的,强大的人才队伍,使人才成为我院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激励系统建设,进一步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和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每一个成员长期的协作努力,如何激发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永久的基本课题。近年来,我院始终把激励系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职工的凝聚力得到很大增强,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有些方面已不适宜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结合实际逐步改革。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现阶段,企业职工的需求结构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既注重物质利益的实现,又要追求精神需要的充分满足。一方面要运用工资、奖金、福利,工作条件等物质激励手段,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改革分配机制;突出效益优先的分配原则,在努力提高全院职工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加大向院骨干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在实现我院发展战略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精神激励手段的作用,全面满足职工在尊重、发展、成就等方面的精神需要。要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和谐环境;要创造一个追求进步,比学赶帮,不断创新的竞争环境;要创造一个爱岗敬业,院荣我荣,追求卓越的发展环境。

()职工参与管理。职工参与管理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激励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要不断赋予职工在管理和工作中较大的自主权和参与权。通过参与管理活动让职工更多的了解我院的制度、经济,发展等有关情况,提高管理和工作环境的透明度,使职工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形成心理上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的个人潜能,发挥聪明才智,为我院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改革方面

推进改革,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一项重要部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自身生存的需要;是我院实现发展战略的需要。改革要在认真总结分析我们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以有利于市场经营和企业发展为目标,积极稳妥,分布实施。

.机关机构改革。机关机构改革是我院总体改革的先导和重要内容。改革要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模式和机制,改进作风,提高职能部门特别是综合部门宏观管理效能,为实现民主管理与监督,提高决策水平,促进发展,提供保证。通过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机构设置过多、管理不顺、管理职责分散的问题;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解决人员编制过多、岗位责任不清、人员忙闲不均、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建立一个设置科学、运转协调、结构优化、行为规范、办事高效、素质优良的机关管理干部队伍。

改革要坚持精简高效原则,调整机关机构设置,实行分类管理,把机关人员编制在全院职工总数的左右。第一步,把以业务性、服务性、经营性职能为主的部门从机关剥离出去,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市场营销中心等机构,实行执行计划指标,内部银行独立核算的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院在两年的时间内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第二步,把以专业性为主的部门按业务部门管理;以服务性、经营性为主的部门转为服务或经营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

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围绕发展战略,逐步建立适合我院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建立重实绩、重贡献、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推行聘用制合同制破除事业单位目前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事业编制的职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利用相关政策,制定配套政策,合理安置未聘人员。不在事业编的职工、新入院的职工在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下,原则上签订“劳动合同”。在今后的人员招聘和用工问题上,院、公司及各部门一定要严把进人关。一方面要有法律意识: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就是就业和合法用工。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用工制度,克服用人的随意性,避免不当用工,给我们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问题和矛盾。另一方面要广开渠道,按照我院人力资源规划,积极引进我院发展需要的,专业对口的,岗位明确的各类人才。

()建立和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员岗位责任制,实行全员岗位管理。在干部管理选拔任用中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易岗易薪,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打破干部级别待遇终身制。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聘任期限,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评聘分开。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

篇(4)

中图分类号:勘察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正在逐步提高。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资源的质量备受人们关注,水资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地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水源地勘查工作的质量。下面,我就来简要的浅谈下如何进行水源地的勘察。

1水源地资料的收集

资料的收集过程是第一位的,在进行勘察前是我们必须要准备好的一点。我们应该充分收集工作区内及其周围已有资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包括社会环境状况、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区域地质、物探、化探、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钻孔资料,了解区内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开采方式,开采现状,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社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建立工作区的GIS地理信息系统。

2 遥感技术的应用

2.1 遥感数据源选取

接下来,我们就要针对近期水源地的地质的变化、水文变化和湿地范围演化趋势以及一些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开展水源地遥感解译工作。依据工作精度、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区的实际情况,解译选用SPOT卫星影像资料,并结合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及时进行野外验证和修改完善工作。

2.2 解译方法

遥感技术的使用是贯穿整个勘察过程中的,一般说来,可分为初步解译、野外验证和综合整理这三个具体的阶段。解译工作的程序如下:根据地貌条件、地物复杂程度和侧重解决问题的不同,划分遥感解译单元,建立不同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逐一进行解译。具体解译方法有:直接解译法,对比法等。

3 水文地质测绘

然后我们就需要针对水源地的地下水分布以及开采现状、地质地貌条件、水位动态、水化学特征等,进行水源地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为了解水源地的包气带岩性、土体结构,在不同的包气带岩性和土体结构区,布置适量的人力浅钻。

4 水文地质物探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查明含水层的结构以及每个含水层的埋深、分布范围、富水性、矿化度、厚度、导水系数等内容,圈定地下水富水地段以及浅层含水岩体的边界条件及底板形态,配合水文地质测绘和钻探,提高水文地质勘探精度,提高钻探效果和减少钻探工作量,在水源地地质-水文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开展地面物探工作。在地下水富水地段,布置适量的控制性物探工作,地面物探主要采用激电测深,野外采用GPS定位。对施工的水文地质孔,进行电测井和水文测井。其目的是详细划分地层剖面,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和厚度,判断含水层的岩性和地下水的矿化度,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指导成井。

5 水文地质钻探

上面的过程我们都是了解的水源地的浅层次的地质内容,而我们要想了解含水层埋藏情况以及地层结构进而求取水文地质参数来满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需要,就必须在充分利用地面物探、已有钻孔和机井资料的基础上布置水文地质钻探。钻探工作遵循的准则: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先水文地质测绘与物探,后钻探施工以及坚持“先踏勘、后设计”和“先设计、后施工”的工作程序,即必须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布置水文地质钻孔,以及坚持没有地质、施工设计,不准施工开钻的原则。

6 野外试验

6.1 抽水试验

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主要是进行稳定流试验,利用水文地质孔和民井来完成操作,主要就是为了查明浅层地下水富水性和资源量。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水文地质单元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机、民井抽水试验。施工水文地质孔均要作稳定流试验和抽水试验,最大降深值应视抽水设备能力确定;每个水源地尽量结合钻孔或已有民井,作一组带观测孔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以便求取水文地质参数,为三维流数值模拟奠定基础。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时,须同步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点(包括附近的水井、泉和其他水点)的自然水位和动水位,掌握其变化规律。抽水试验的稳定标准,应符合在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内,抽水孔出水量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且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水文地质孔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8h,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h。简易机、民井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4h,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6h。抽水孔的出水量,应保持常量。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按水位下降与时间[s(或Δh )--lgt]关系曲线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s(Δh )--lgt关系曲线有拐点时,则延续时间宜至拐点后的线段趋于水平。(2)s(Δh )--lgt关系曲线没有拐点时,则延续时间3~5天。(3)当有观测孔时,应采用最远观测孔的s(或Δh )--lgt关系曲线。抽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一个抽水孔抽水时,对另一最近的抽水孔产生的水位下降值不小于20cm。(2)做三次降深,由小到大进行,第一、二次稳定时间不小于1天,第三次稳定时间不小于3天。(3)仅对深层地下水作群孔抽水试验。

6.2 渗水试验

这一环节主要就是采用的双环法,其中外环直径采用0.5m,内环直径采用0.25m,试验时往铁环内注水,用马里奥特瓶控制外环和内环的水柱都保持在10cm。野外作好原始记录,试验结束后取原状岩土样,作室内渗透性试验和颗粒分析,进行对比。

7 水样采集分析

水样的采集和分析过程主要针对的就是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而可以根据结果划分地下水化学类型及查明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生活饮用水评价。选择有代表性的水点(含地表水点)采集各类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8 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监测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动态监测是两个不同的环节,但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在可能成为集中供水水源地的地段,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地下水动态观测,查明区内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地下水动态类型,确定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计算水均衡参数,进行地下水动态趋势预报。观测持续时间为一个枯水期或半个水文年。

9地下水资源的评价

一般我们在当前建立地下水的数学模型时都是按照不同水源地建立的,进而再进行地下水的水资源评价计算。计算的主要内容有地下水储存资源、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以及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地下水的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水均衡法、解析法和三维数值法并对水源地开采后含水层的调蓄潜力进行研究和评价。地下水资源计算,重点是计算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根据水源地特点,分别计算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允许开采量、地下水储存资源量,以及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的激发补给量。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应在分析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地选用计算公式;利用抽水试验、野外试验、室内试验资料或通过较长系列地下水动态资料反求,取得各计算单元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应根据水源地特点。地下水补给资源,主要计算天然补给量 (地下水流入量、大气降水入渗量、地表水入渗量、水层越流补给量等项之和)和人工补给量(包括灌溉水入渗补给量与其他人工补给量)。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考虑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开采设施的类型、数量和位置,用水均衡法、解析法和三维数值法计算。

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水源地的勘察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并且有力的促进了水源地勘查的技术进步,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水源地勘察时的不足需要我们去完善,我们必须及时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得我国的水源地勘查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殷昌平,孙庭芳,金良玉,温廷作,龙绍都编著.地下水水源地勘查与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 桂和荣,胡友彪,宋晓梅.矿业城市浅层地下水资源研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篇(5)

一是积极当好参谋,争取市政府新出台的各项卫生保障政策到位,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尽早立项,建立健全适应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二是以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评估为标杆,促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建设。三是以卫生监督机构实行参公管理为契机,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内部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内涵建设。

二、提能力

一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发挥公共卫生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监测预警、疫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能力。二是提升卫生监督机构监管能力。完善联动合作、网格管理等工作机制,强化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率,提升执法水平。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兴防战略,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基础,以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为目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应用性研究,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技术含量,增强公共卫生软实力。

三、创特色

一是加快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机构标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接种管理、统一服务收费、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内涵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2011年,全市预防接种门诊100%使用同一标识,预防接种公示率和群众告知率100%,70%的接种门诊达到规范化标准,推动星级接种门诊建设的开展。二是扩大免疫预防。以提供便捷犬伤处置服务为目标,按照规范化犬伤门诊标准要求,大力推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犬伤门诊,并通过扩大宣传,倡导开展狂犬病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接种工作。探索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免疫预防工作的试点,扩大预防免疫服务,促进疫苗针对疾病的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医防结合。职业病诊断、健康体检及传染病专科门诊等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工作逐步由医疗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挥网络优势,承担管理职能。开展传染病单病种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免疫预防及抗病毒治疗的规范化管理,遏制疫情高发势头。四是调整结核病诊治门诊设立条件。在结核病项目实施不顺畅的地区,探索在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设立诊治门诊的工作机制,保证新发涂阳发现率和治愈率的提高。五是建立联动合作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密切部门合作,强化医疗机构、职业病防治执法管理。

四、抓重点

篇(6)

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

1、加强廉政教育。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正反典型教育、警示教育、专题报告等活动,警钟长鸣,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2、深化诺廉评廉。按照县纪委的要求,年初出台实施意见,召开诺廉会议,公开诺廉内容,年终述廉评廉。并把这项工作延伸到局属单位班子成员,通过公开诺廉、践廉、述廉、评廉,规范领导干部日常行为,提高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

3、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去年平水江水库管理处已创建成为廉政文化示范点,今年要继续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事业单位)活动,营造廉洁从政氛围,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

二、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各项决策的执行力。

1、加强工程建设监督力度。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局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领域,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事前监督主要是所有工程项目严格按规定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事中监督主要是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现场督查,按月通报;事后监督主要是对工程验收、经费使用等严格把关,积极参与项目审计,并落实责任追究。另外,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继续签订廉政合同,实行建设项目双合同制。

2、开展内部审计。按照《县水利局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适时开展实地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切实加强局属单位财务监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范财务运行。

3、开展制度执行情况督查。去年我局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规范局属单位补贴福利发放的意见》,今年将对执行情况适时进行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

1、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服务科向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审批职能归并到位,审批职能授权到位,网上审批到位。加快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我局要按照县里出台的实施意见,做好三件事:一是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及时做好与省、市扩权事项的承接工作,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事环节,提高审批速度;二是做好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工作,使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确保12月底前进入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三是按要求实行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审批。

2、规范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去年9月份,按照县里的要求,我局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并细化标准,出台了规范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三个文件,并制订了《县水电局行政自由裁量权公开制度》等7个配套制度。对行政审批17项审批事项重新设定办理期限;对行政处罚37项处罚项目细化成120条处理标准。对8项行政收费明确了标准。细化标准已于2013年1月1日执行。今年着重做好三件事:一是组织学习。相关单位和人员要认真学习,熟练掌握细化标准;二是检查。对细化标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执行到位;三是完善。针对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年底前进行完善。

3、探索工程建设项目综合验收制度。针对我局面上工程点多面广的现状,从方便项目业主、提高办理效率的角度出发,出台工程建设项目综合验收办法,并按要求实施。

篇(7)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路网规模随之不断壮大,同时也给公路通行费用的征收和管理任务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时期新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杜绝逃费现象的发生,规范收费工作人员的行为,树立全新的高速形象,积聚更多的交通建设资金,这些都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强调,只有加强对公路通行费用的监督稽查力度,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监督稽查管理办法,并在原有方法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做到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才能保证一个稳定有序的费用征收环境,促使费用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公路通行费用监督稽查工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公路运行过程中,通行费的监督稽查管理工作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

现执行的职能和管理办法具有较差的可操作性,监督稽查工作也过于表面化;虽然存在着一个完备的监督稽查小组,同时也拥有着健全的管理制度,但是发挥的具体效用还远远不够;对监督稽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还远远不够,工作人员学习的机会也比较少,从而导致一些好的方法得不到及时的交流,部分工作人员抱有“怕得罪人”的思想,使工作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对参与监督稽查的人员不灵活的调配方式,造成了比较狭窄的检查范围;不够健全的监督稽查网络,使稽查形式过于单一化。

三、公路通行费的监督稽查职能研究

(一)规范工作程序,强化监督措施

现行的监督措施包括:监控录像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组织监督等多种形式,多项监督措施要户型配合得当,方能发挥出最佳的监督效果。

(1)加强监督稽查工作。加强对收费工作人员的监督工作,促进事前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在通行费征收工作中,录像监控作为了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最长的监督时间和最真实的监督效果,这些是任何外在的因素都无法干扰到的。当监控人员通过录像监控发现收费工作人员存在任何不合理不规范的行为时,监督员能够及时地通过电话系统对其进行纠正,保证通行费征收工作在任何时间都能正常规范化的进行。这些监督行为都直接地说明了录像监控的真实性和直观性特点。

(2)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形式属于一种在通行费用征收工作中服务反馈最快的一种监督形式,它能够及时地遏制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其具体的监督形式就是由监督稽查人员封亭对亭内票款进行一一核对,在方式上,内部监督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较强的机动性等特点。另外,各个监督稽查管理部门采用多种形式的措施来进行监督稽查管理工作,以确保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监督稽查管理体系,只有建立和健全内部组织网络,才能防止漏洞的发生,使收费人员对票款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真正保证费用征收工作的有序稳定实施。而外部监督也属于社会监督,它是通行费用征收工作的一种重要监督方式,该监督方法形式多样,如监督电话和举报箱的设立,政务公开栏和聘用社会监督员等。通过多种渠道真正保证了群众信息的及时反馈,对费用征收工作的提高和改进具有重要的帮助,同时这也说明了社会监督的特殊性。

(二)坚强监督稽查工作,确保运管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现场费用征收工作的管理和业务操作流程等工作的要进一步强化,同时不断推进费用征收和监督稽查工作的一体化发展,加大对新时期逃费、漏费等行为手段的探索工作,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减少和避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收费环境和秩序,促使公路通行费用征收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1)积极做好监督稽查工作的相关文章,打造出“两个重心、三个突出、四个结合”。所谓的两个重心:1)以收费环境的不断改善为中心,促使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的形成。2)以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重心,促使内部监督网络的构建。“三个突出”:1)稽查工作以点带面的效果要突出。2)日常监督稽查工作中专项稽查工作的重要性要突出。3)在联合稽查中,专项稽查工作的可比性和全面工作的系统性要突出。“四个结合”:1)做好严格监督和自我约束的相结合。2)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相结合。3)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相结合。4)同级监督和上级监督的相结合。

(2)加强对稽查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促进监督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1)积极组织开展对稽查人员的各种培训会,不断提高稽查工作人员的全局观念和业务素质,实现工作人员由“记录型”向“服务型”和“监督型”的转变。2)学习其他单位打击逃费、漏费行为的措施,并对其所取得的效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对新出现的一些具有技术化和隐蔽化等特点的违法违纪行为,对其通行特点和车辆构成特点进行分析,综合治理各种形式的逃费、偷费、漏费行为。

(三)坚持稽查思路的不断创新,确保收费环境的不断改善

具体包括了日常稽查、联合稽查和专项稽查三方面内容:

(1)日常监督稽查工作。日常稽查工作要具备广泛的覆盖面,同时能够保证被查单位的整体工作做好全面的准备,这样对于收费站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1)现场稽查和录像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提高收费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2)图像和数据资料的相结合:对收费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实,检查是否存在违规行为。3)加大对通行卡和票据管理的稽查力度。4)调取收费人员对于一些特殊性事件的处理措施,查看是否存在管理漏洞。5)开展不同收费站之间的互查工作,并作为日常稽查工作的组成部分。

(2)联合稽查工作。1)联合交警、公安等部门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专项稽查,并对其进行严厉打击。2)与路政人员联合,对冲磅车、假绿通车、跳磅车等车辆的开展专项稽查政治。3)对收费、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要及时地联合相关管理部分及时地进行联合稽查,实现技术和设备的及时更新。4)在地段间和不同的收费站之间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联合稽查机制,对在某一时期出现的共性问题,开展不定期的稽查工作。

(3)开展专项稽查工作。专项稽查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在某一时期经常出现的行为能够有效地遏制,能够有效地弥补通行费用征收稽查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1)采取暗访的形式,对收费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专项稽查。2)对廉政、安全、后勤工作的顺利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的专项稽查。3)对收费人员的特殊业务处理能力以及后台的稽核情况进行定期的专项稽查。

四、结语

为保证公路通行费征收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就需要对费用征收工作开展不断的监督稽查,通过新技术和新思路以及新措施的不断应用,来有效保证监督稽查工作的长效性和高压性,促使形成一个规范、快速、稳定、畅通的收费环境。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路车辆通行费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朱建国.强化高速公路通行费征收监督稽查工作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5 (03):71-74.

[2] 加强通行费征收服务全市公路事业大局[N].周口日报,2007-07-05(002).

篇(8)

近年来,根据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要求,上市企业须构建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其本质均属广义的监督范畴,都是在建章建制的基础上,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活动,促进规范,保障企业目标实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员配备不足、同一事项多头监督、所提供的各类材料往往相同等情况,不利于监督工作效率的提高。为解决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监督行为重复的问题,不少上市企业将内控管理职能放在审计部门,也有的将内控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监事办职能合并,设立部门合署办公,统一履行上述职能。那么整合后的部门如何合理使用职能组合、专业组合来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利用专业优势和工作定位的差异性深入开展监督和管控活动,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综合监督体系的建立。笔者结合上市公司的工作实践和探索,谈谈内审与内控和纪检工作协同工作思路:

一、资源整合,加强工作联动

(一)加强部门内的联动互补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最终目的又是高度一致的,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开展传统的财务审计外,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同时在上市公司开展的内控日常监控监察以及年度内控自评价活动中,可以将审计人员纳入到评价小组成员,全过程参与内控评价,将审计工作深入到业务流程,达到前移审计关口目的;另一方面纪检工作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和内控评价的线索,开展效能监察和调查,规范权力运行,也可以参加到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专项审计项目中,这样无形中也前移了纪检监察工作关口,消除隐患,有效的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内控、内审和纪检合署办公的部门成为公司监督的主角,在开展一些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资金集中、权利集中的高风险领域的监督工作时,可作为牵头组织、有效利用其他专业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展相关监督活动。如物资采购、人工成本管理等方面,组织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既弥补部门人员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的缺陷,又提高了监督效果,同时参加的部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落实。

二、方法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主要是内审人员审核评价会计信息、财务状况,以及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主要手段是审核、抽样、座谈、调查、复核分析等;纪检监察主要是承担着对党员、领导干部行监督,对违犯党纪、政纪行为进行惩处的职能,其主要手段是取证、查证、调查、核实。从控制层次上讲,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虽然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的侧重点和监督手段有所不同,但工作对象和目标一致,监督方法和手段也有重合之处,如询问、调查、检查、审核、分析等。因此在工作方法上的有效结合,可避免重复监督,例如:将内控日常监控和日常审计相结合,日常监控关注点是管理流程、制度的全面性、执行的有效性等;内部审计的关注点是指标完成情况、财务规范性,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也是审计的重点;而纪检监察对内控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发现的线索,超越审计权限和手段的重要事项作进一步的查证和处理,从而弥补内控和审计监督手段刚性不足的局限。

三、信息共享,强化监督效果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整个经营管理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而作为内控工具的内部审计,也应地将监督范围前延到事前和事中,更好发挥其在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因此内部审计课针对内控评价发现的缺陷,以风险为导向,有重点的安排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范围,来开展进一步的复核分析;而通过日常内控评价以及内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也将结果信息及时与纪检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纪检监察可以尽早谈话、教育,抓好违规违纪源头治理,实现教育和预防为主的目标。这样既弥补了内控和内审对于查出问题时采取的处理手段缺乏刚性的缺陷,同时也弥补了纪检工作由于人员的限制不可能经常深入到业务中去、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局限性。

四、结果共用,形成监督合力

内部审计利用内控日常监控以及事务所对公司年度内控审计的结果,对于企业管理和内控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缺陷,视情安排开展专项审计或在日常审计中作为工作重点,并跟踪问题的整改情况;内部审计对举报以及在查办案件中发现有关需要审计的线索,可以组织审计。

篇(9)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我国现有的地下专业管线资料多以图纸、图表等形式记录保存。传统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高速发展的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技术和系统工程等新的方法和手段,使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走向定量化、定位化、科学化和自动化道路,已显得十分迫切。只有在地下管线普查项目流程中积极创新,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模式才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

1技术准备

由于城市地下管线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为地下管网数据信息的采集增加了难度。所以,需要收集并利用已有资料、检验仪器的精确度、确定探查方法来提高采集数据的可靠性。

1.1 地下管线的数据取舍标准

地下管线数据库是面向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化目标,用以满足各管线权属单位对管线需求的基础。首先参照内地一些城市成功的经验,制定地下管线探测与建库规程作为建库的技术依据,其中要求必须探测的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埋设于本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具有一定规格的给水、排水( 雨水、污水、雨污混合) 、煤气、液化气、电力、路灯、电信( 市话、长话、光纤)和工业管道等分布于道路、街巷两侧的管线( 沟) 及其地面附属物,包括市政公用管线和铁路、民航、部队、工厂、企业等权属单位的专用管线。架空与沿地面敷设的工业管线按地面地物处理。地下管线探测的类别如图1。

图1地下管线探测类别

探测工作要求查明的工作范围为沿道路、街巷两侧、建成小区内部,正在建设的小区及待拆迁的成片旧城区暂不进行,单位内部不查,但它们与外部的关系必须查清。位于老城区的一些宽度在 2m 以下的街巷,如果管线很少,施测困难,可将管线测至巷口内 5m 处停止。停止点不作为断点,在属性备注栏内注记“入巷”。

1.2 方法实验和一致性校验

通过现场踏勘发现,测区内需要探测的给水、燃气、电力、通讯等管线中主要为铸铁、钢、铜等金属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地下管线探查主要以电磁法为主。为准确了解投入地下管线探测仪的有效性及精度,项目组在测区内选择了 23 个不同管线类型的已知点进行了方法试验。由现场方法试验的结果可知:管线探测激发方式应尽量选择对邻近管线感应小、突出目标管线异常的方式为主。给水管线优先采用直连法,其次感应法;燃气管线一般不允许使用直连,而采用感应法。

1.3 地下管线普查的工作流程

地下管线调查是探测的重要前期工作,其调查结果不但为随后的探测工作提供依据,也是形成地下管网数据库的重要资料来源,地下管线调查首先由各管线权属单位收集调查区域内的单一管线各项资料,访问有关人员,将规定的调查内容标注到图件上,调查工作使用的工作底图采用最新 1∶1000 带状分幅全要素地形图。修改与补充的管线应按竣工资料或设计资料较准确地展绘于图上。

对地下管线的特征点、附属物及地面构筑物应按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清楚地标绘在 1∶1000 地形图上。

对每条地下管线的调查项目必须进行统一规定,权属单位应在图上标出每条管线的材质( 金属、水泥或塑料管)、埋深( 没有竣工资料时可参照设计图纸标出) 、管径或断面尺寸、载体特征( 电压、压力、下水流向等)、电缆根数及每根的截面积、电信与电力管块的孔数( 总孔数及已用孔数) 、埋设年代、权属单位等。每个测区的调查工作必须在该测区探查工作开始之前结束。管线权属单位在接到工作图后应及时完成标注工作,并向管线协调机构提交。管线探测单位的作业部门应专设联络小组,负责至管线协调机构收集图件,并依据权属单位标绘的 1∶1000 工作图,转绘成 1∶500 管线工作图及填制管线调查表,以供后续探查工作使用。

调查工作结束后,探测单位作业部门应提交以下资料:(1) 1∶1000 单一管线工作图( 权属单位标绘);(2) 1∶500 现况综合管线工作图;(3) 管线调查表。资料经验收后向下工序提交使用。

2技术应用

测区地面交通拥挤,通视条件差;地下管网交错复杂,平均每千米道路管线密度达 1:12。为了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精度和普查工作的效率,就必须在项目中积极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智能化采集和管理。

2.1 VRS 多功能 GPS 台站网的应用

测区的交通繁忙,通视障碍较多,不利于导线网的布设。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测区所在城市 VRS 多功能GPS 台站网平台进行管线测量,直接获得管线点的坐标,简化了工作程序,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

2.2 多种探测方法的合理运用

针对埋设情况复杂的管线,首先要利用参考资料避开干扰管线。其次,在铗钳法、直接法、感应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压线方法,如:平行压线法、垂直压线法等。在丰富探测方法的同时,采用了米字型扫秒的作业模式,对复杂路段综合采用多种探测方法进行重复探测,防止出现遗漏管线的情况,对非开挖管线采用穿金属管线辅助直连法进行探测等,有效地提高了作业质量。

2.3 嵌入系统 PDA 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数据访问技术的发展,使嵌入式系统PDA 在地下管线普查中的应用得以实现。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过程中,需要实时记录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传统的纸质记录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数据出错率高。嵌入式系统 PDA 技术的应用,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管线普查的工作效率,还大大提高了物探、测量、内业数据处理等各工序的无缝衔接程度,进一步优化了内外业一体化作业流程。

2.4 一体化作业模式的应用

项目组设计开发了一套实现外业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入库成图一体化的作业流程体系及配套的作业软件系统,并根据生产流程编制开发相关的质量控制软件,作业效率比传统的作业方法提高了至少 3 倍以上。(见图 4)

3结语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是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数据的基本手段。现势、准确、完整的普查结果是城市综合管线信息系统的关键所在。针对项目作业工序繁复、作业人员多且分工细、成果数据量大、质量控制难等特点,制定了项目组管理和生产周例会制度,集中解决项目的技术、质量、进度及各方协调问题。同时采用第三方监理,实施多级检查和验收制度,形成了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探索形成了科学的项目管理模式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作为数字城市的基础性数据保障,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10)

科技查新,简称查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按照《科技查新规范》操作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并作出结论[1]。它是在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咨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检索或手工检索等手段,运用对比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委托人所委托内容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提供客观文献依据的一种信息咨询服务形式,是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1 科技查新的发展

1.1定义的发展

科技查新的定义是在查新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是人们对查新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1992年8月《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给出了最初定义,该办法征集众多意见后,1993年3月颁布试行稿,形成了较详细的定义,到1994年6月又做了进一步修订,再到2000年12月科技部《科技查新规范》,对定义做出原则性规定,直至2004年,才形成了本文开篇所引用的被广泛认可的定义。

1.2组织机构的发展

科技查新组织机构也是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萌生并发展起来的。最早形成于198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此后,各级科研管理部门为了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正确地判别科技成果的新颖性,也开始了查新咨询工作。1990年10月8日,经国家科委上报国务院,国家发明奖励办公室于12月31日公布了首批19家一级查新单位(也称国家级查新单位);此后又授权了19家一级查新单位。卫生部、教育部、农业部等也先后授权一批查新点。发展至今,我国查新机构形成了三大系统,即全国省市级综合查新机构、各行业部委专业性查新机构和高校系统查新机构,它们构成了一个多级别、有分工的机构网,共同负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目的的查新工作。

1.3桂图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

我馆(简称“桂图”)早在1991年就开始进行自动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完善,到1997年已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此基础上,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考核批准,授权我馆文献信息检索查新中心为自治区级科技检索查新机构,于1997年3月正式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我馆先后购置了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资源系统、外文期刊整合服务系统、网上报告厅、人民日报50年索引、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外文资料服务系统、读秀知识库以及各类重要数据库光盘,为查新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同时,为了规范查新人员的工作方式、提高整体水平,我中心积极引进图书情报、生物、化学、电子、外文、资源环境、地矿、计算机、机械、中医药等各专业科技人才,同时还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人员培训。其中包括每年一期的全员“科技查新与文献能力”培训班,请上级查新机构的顶尖人才传授查新经验;不定期开办《基本检索技巧》培训班,请管理维普、万方、清华同方数据的老师来讲解和演示检索技巧;制定层次培训、定期抽查查新人员,每年指派1~2名查新人员参加国家科技查新培训,等等[2]。

此外,我馆还针对查新委托人缺乏填写科技查新合同的经验与技巧的情况,与市科技局连续举办了“如何填写科技查新合同”集中培训班,向培训人员发放填写新合同的须知、国内外数据库介绍、查新一般程序等资料。

经过12年的发展和完善,我馆科技查新工作达到了检索查新速度快、检索范围齐全、检索信息准确、查新报告质量好的高标准要求,先后圆满完成科研院所、高新企业、高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数百家单位提交的科研课题立项、成果鉴定、高新产品认证、科学进步奖的查新、查新咨询等项目,得到了用户及区内其他各检索查新单位、广西区科技厅的好评。

2 桂图科技查新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科技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对科技查新的逐渐认同,科技查新工作已成为科研课题鉴定、新产品研发和申报科技奖励乃至科技立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查新数量稳中有升,科技查新程序日益规范,科技查新报告质量也明显提高,但在大环境发展喜人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3]。总结各查新机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六点:1)信息资源配置不足,还有许多文献未公开发表或未被数据库制作单位收录。2)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查新人员水平参差不齐。3)服务内容缺少创新,缺乏信息的增值服务。4)信息分析水平不高,新颖性的评价极少,使用外文检索的能力仍待提高。5)科技查新机构没有统一的服务资格认定和考核指标体系。6)查新质量缺少有力的监控,查新报告质量无法定量定性评估。

但不同查新机构,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又不尽相同。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桂图科技查新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数据库配置亟待完善,文献资源尚需整合

一方面,由于数据库资源众多,而我馆经费有限,目前尚不能购齐所有的数据库资源,这制约了查新信息检索的完整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查新报告的可信度和准确率;另一方面,我馆现有已购置的几大数据库,因其所属的公司不同,常遇到一些文献几个数据库均有收录、而另一些文献几个数据库都未收录的问题,形成了资源重叠和缺漏并存的矛盾,重叠造成了资金的浪费,缺漏则影响了检索的效果。

2.2查新人员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本中心的查新工作人员,由于各人所学专业不同,理解力、判断力、分析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中心查新水平的整体提高;其次,受年度项目申请、专利申报、考核评奖等阶段性工作的影响,查新工作时常出现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为了合理分配工作,查新人员不得不跨专业检索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查新报告的质量;再次,查新人员虽然参加过统一培训,但是查新工作是不断发展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对专职查新人员进行继续培训。

3 探寻桂图查新工作发展新思路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它以知识为基础,其核心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技查新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4]。因此,探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查新新思路,显得至关重要。

3.1积极建立完备的数据库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完善的数据库资源是保障科技查新工作的基础,我们应该不断补充数据资源,特别应注意学科交叉和文献分布的分散性,同时注重数据资源的及时更新,形成涵盖各学科、多语种、范围广的电子资源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快速膨胀以及交叉学科的日益增多,查新单位之间应密切合作、合理分工,从整体上协调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良好的馆际互借关系,既能将全面、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所用,从而提高查新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开支,确保经济效益。

3.2不断提高查新人员自身素质,完善人才管理体制

首先,科技查新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熟悉并掌握文献检索技能。能正确把握检索词、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提高外语阅读水平,增强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不断扩展跨专业领域的知识,时刻站在科技最前沿,及时掌握和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动态。其次,查新机构管理人员,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制,为查新人员安排更多的专业培训,要求其熟练掌握查新的新技能和新方法,鼓励查新人员对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特定专业进行继续深造。同时,应制订相应的培训目标和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培训的实效。再次,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形成竞争机制,规范业务流程,对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通过自检和互检,确保对查新人员工作质量的监控。

3.3开展国际合作,提升服务质量,逐步与国际信息咨询业接轨

目前,本馆查新工作主要面对企业、医院、高校。加入WTO后,企业间的竞争已向国际竞争发展,医疗技术和设备也不断升级接近国际水平,高校的科研、试验和创新更是紧随国际科技前沿。因此,未来查新工作的开展也应走向国际化。我们应以完备的数据库资源为基础,以优秀的查新人才为依托,积极整合国内外数据库资源,联通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积极开展与国外优秀咨询机构的经验交流与合作,了解世界同行的工作情况,引入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为我所用,积极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并结合本馆的实际大胆创新。同时,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委托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以质量求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以高质量高信誉的服务,创建查新服务业名牌,逐步与国际信息咨询业接轨。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订、中央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的遴选和组织、产学研单位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的执行以及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形成和保护、品牌创建和营销等,都需要依托科学、高效、全方位的科技查新。桂图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查新资质的图书馆,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科技查新的质量,拓展科技查新的业务,服务好项目委托人,将科技查新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谢新洲,腾跃.科技查新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31.

篇(11)

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运用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控的指导思想,以生产过程控制为重点,以产品管理为主线,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以保证最终产品安全为目标。它对产地环境、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随着产品认证数量的增加,现场检查工作更显得重要,但机构工作人员不能做到随时随地去现场,毕竟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就要求生产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生产记录档案,如实反映投入品使用情况、生产加工销售记录、标志使用情况等,进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可追溯,问题产品可召回。

一、现场检查和生产记录工作的重要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且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二年,禁止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里,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是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

为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中现场检查的有效性,各级工作机构在现场检查过程中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规范》进行现场检查,突出对申报产品生产过程记录的核查,并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总体评价栏中就生产过程记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说明。

由此可见,现场检查和生产记录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各级工作机构检查员应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规范》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细则》进行现场检查工作,生产单位也应按照要求如实记载生产记录,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保持两年以上。

二、现场检查和生产记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食品安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工作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生产单位的认证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产品认证数量大幅度提高。在当前这种形式下,现有的现场检查和生产记录工作存在着一些制约事业发展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保证无公害农产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条件。

1、现有的规章制度文件需要调整。无公害农产品事业经过十年的发展,现有的规章制度文件存在着一些与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或者说是由于出台的时间关系造成各个规章制度间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建议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保持相互的统一协调性,以利于事业的合法顺畅发展。

2、如何开展有效的现场检查。通过参加一系列专家评审会,从《现场检查报告》材料中看到了现场检查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检查组成员专业单一;检查员签字笔体不固定;检查时间不符合逻辑性、事实性;总体评价内容不详实等。通过这些,我们对现场检查的及时有效性产生了很大的怀疑。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工作机构的检查员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工作。做到省市县三级工作机构协调进行及时的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时间应是在产品生产周期内;检查组应至少有一个符合该次检查的专业技术人员;检查项目应全面且在总体评价栏中详实客观描述;检查员本人亲自在报告上签字等。为确保现场检查的真实性,在申报材料中要求必须有现场检查组成员在基地或企业的检查或座谈图片,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现场检查不走过场,保证申报产品的质量。对于获证产品每年都安排一定比率的抽检,而且还采取不合格产品退出机制,提高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3、如何做好详实的生产记录。我们在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记录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没有生产记录,有的生产记录不全面,有的生产记录丢失,有的已电脑存档。这些问题使我们不能正确的判断产品的有关生产情况,给产品认证带来困难,这就需要生产单位按照要求详实的记载生产记录,并对原始记录档案保存2年以上,以备追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