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就业工作汇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元至六月份,共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岗位5155个,占我市目标任务的72.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9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43人、领取优惠证再就业616人、公益性岗位161人,分别占我市目标任务的106.4%、96.3%、92%、80.5%。
二、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把就业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执行十七大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市委、市政府坚持对再就业工作季调度、月分析,把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在具体工作之中。市有关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有力地保障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政策,优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做好现行政策与《就业促进法》的衔接,确保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充实完善,不断提高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水平。我们始终把再就业政策继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协调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在兑现各种补贴、税费减免方面搞好服务,确保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切实享受到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截止年,共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1本,财政部门为42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1187990元,工商部门、税务部门为248名再就业人员减免工商管理费、税收28万元。
(三)夯实基层,加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在平台硬件建设上,一是聘用专职工作人员,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二是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标牌全部按标准统制作;三是将各项工作制度制成图版,全部上墙张挂;四是将工作内容、服务流程制成图版进行公示;五是所有社区全部制作政策宣传栏和信息栏,及时、快捷地最新就业再就业政策和求职用工信息;六是为市区所有街道社区全部配备了微机、打印机,并与市人力资源市场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实现市、街道办事处、社区三级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在平台软件建设上,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全面及时掌握辖区内城镇劳动力资源、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等情况,做到五清(失业原因清、家庭状况清、择业意向清、就业能力清、就业状况清)和八帐(即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台帐、再就业优惠证卡台帐、公益性岗位开发配置台帐等),并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中劳动保障协管员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例如北关街社区岳明鹤同志,熟悉劳动保障有关政策、法规,掌握本职工作的各项业务流程和环节。经常深入社区走家串户,对下岗失业人员基础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有效帮扶,使5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走进辖区内企业督促合同签订和参保率,扎实做到对辖区内所有情况心中有数。
目前全市已有15个社区通过郑州市考核,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省领导小组的考评验收。
(四)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增强就业再就业能力
一是为加强对劳动保障协管员的管理,强化劳动保障协管员业务知识,我局在元和四月份对全体劳动保障协管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将采取专家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对“三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就业再就业业务知识等内容进行培训,推动全市劳动保障协管员专业化队伍建设;二是为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我市将推行“订单式”的“定点招生、定岗培训、定向就业”培训工作机制。截止目前,共举办技能培训2期、劳动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5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36人,培训后实现就业662人。
(五)开发岗位,集中帮扶,积极援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我们高度关注就业困难群体,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一是为进一步解决好我市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2008年1月与3月,我局分别面向全市新招录了50名交通协管员和33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拖底安置;二是我们将再就业援助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结合起来,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年龄、技能、文化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台帐,做到一户一表、一人一卡;三是定期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家庭,跟踪了解其就业再就业情况,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四是与市工会联合,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特困群体发放“爱心超市”购物卡,每人每月可领价值五十元物品;五是通过集中援助与常规化援助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等形式,逐步建立形成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的长效援助机制。截止目前我们按照“认定一户安置一户”的要求,累计共安置“零就业家庭”28户37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12人,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六)以人为本,简化程序,认真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发放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措施,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一是通过印发政策宣传材料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对能够集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贷款项目,给予大力信贷扶持;三是采取创业培训与小额信贷相结合、集中办理小额贷款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四是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同时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两家银行,联合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极大的方便服务对象。
回收工作:为确保小额担保贷款的安全运作,切实做到“放得出去,收得回来”,通过定期回访、业务分析、提前催告等贷后跟踪服务,加大对到期资金的回收监督力度,还款率达到100%,实现小额担保贷款良性运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过我们宣传教育,目前仍有部分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陈旧(存在着挑岗位,不愿吃苦,怕受累的现象),给我们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就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技能也不适应企业用工要求,很难找到合适和满意的工作岗位;三是社会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企业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认识不够,工作上不能配合,对下岗失业人员存在偏见,在招工时不愿接收下岗失业人员;四是还有个别乡镇对就业再就业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摆上重要位置,研究不够,抓得不紧;五是关于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上级非常重视,但工作难度较大,金融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建议小额担保贷款任务要同时下给金融部门。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充分就业社区”达标力度。对照省、郑州市创建标准,年底前我市24个社区在社区就业、平台建设、政策落实、社区基础信息管理、社区就业服务和其他工作等6方面全部达标;
二是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拓宽小额担保贷款渠道,强化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更好地条件;
三是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协调各相关局委,将这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确保安置质量;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为适应新的就业再就业形势,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县委、政府每年调整就业再就业领导班子,由县委副书记、常务县长任组长的“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涉及包括工会在内的16个部门。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由县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县工会、县就业局等“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根据需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传达上级就业再就业工作有关要求,研究制订就业再就业工作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就业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加强工作督查。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对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由县政府工作落实督查办公室协调工会、劳动就业单位进行跟踪督查,并对督查情况定期进行通报,以此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取得实效。
二、政策扶持,为就业援助工作顺利开展营造环境
一是抓好参与政策制订工作。按照上级专项会议精神,与县就业局联合转发了《关于发展家庭劳务经济的指导意见》,并根据省市有关文件,与相关单位联合制订出台了《全民创业促就业的实施意见》,通过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找准上级政策与我县县情实际的结合点,不断推动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抓好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开辟电视专栏、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日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活动,使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及时了解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在职工服务大厅设立就业服务及政策咨询服务窗口、设置政策宣传栏,长期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使下岗失业等人员能够随时了解政策。三是抓好政策落实工作。认真做好困难职工《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工作,下岗失业人员在创业就业时,凭困难职工《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
三、多措并举,为就业援助工作顺利开展拓宽渠道
一是组织召开专场用工招聘会。不定期的为落户我县的企业组织专场招聘会,为城乡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在就业服务大厅将举办企业和务工人员供需见面招聘会。2013年,我会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2次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和三次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就业用工招聘会。
二是通过实行校企联合实现异地就业。我县高度重视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将城乡劳动力内转外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来实施,使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异地就业。我会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与县就业局联合行动,积极为学校“做媒”,达成与“三一电气、北京博雅远景公司、天津斯坦德服务外运公司等公司的合作为高校毕业生开辟了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已转移劳动力4972人,其中,高校毕业生400余名。
三是认真开展再就业援助。积极发展环卫保洁、治安、乡镇、社区服务业,切实做好对“4050和双下岗、双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工作。截至目前,我会与县就业局联会开展专项工作,为市容市貌管理局、一中、三中、检察院、政府后勤、工商局和各乡镇、社区等20多个团体、单位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474名,安置47名就业困难人员。既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又使县城市容市貌大大改观,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四、开展活动,为就业援助工作顺利开展助力增效
一是扎实开展“春风行动”专项活动。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妇联《春风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会与宣传、农牧、卫生、人劳、广电、就业、团委、妇联、农广校、职专等部门和各乡镇共同参与,全面开展宣传服务、劳动就业咨询、政策解答、求职登记、岗位推介,劳务对接、人员招聘,有组织输出、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今年以来参加现场招聘的用人单位和企业先后共有18家,其中当地5家、外地11家,共提供了加工制造、缝纫、保安、建筑、餐饮服务、汽车驾驶、电工电焊等岗位20类5000多个,有效地保证了群众外出务工需求。
二是切实抓好就业培训。我会按照“实际、实用、失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心事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津京市场冬季缺少燃油燃气司炉工的情况,主动与津京两市热力公司联系争取用工指标,去年以来协同县就业局与北京西城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培训司炉工152名,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的目标。
坚持把就业放在优先位置,认真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进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确保今年全州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4045”人员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二是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面推行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制度,继续实施高校就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大力开发基层服务岗位和见习岗位,重点解决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落实好已出台的财税、信贷、社保补贴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三是着力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充分利用唐卡、堆绣和石刻等热贡文化艺术产业优势,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推动就业。
四是着力抓好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加强劳动中介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转移就业规模,增加劳务收入。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完善失业登记制度,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和见习岗位开发管理,制定出台管理办法。确保全州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00人(次)以上。
五是着力抓好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困难群体不断增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以及企业改制因素的影响,新成长的就业困难人员和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将不断增加,其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这部分人因年龄偏大,技能缺乏,难以实现再就业。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镇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直接关系到新县城的建设进度,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关系到*的公共社会形象,随着新县城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开展,团县委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对青年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镇失地青年农民就业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为青年农民送知识、送温暖、送工作、送岗位,关心失地农民、服务失地农民,抓住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就近就地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与创业培训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路,提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本领。
二、加大调查了解力度,切实掌握就业技能情况
为了将此项工作做深、做细,团县委组织志愿者在*镇、*镇开展了就业创业情况大调查,共计发送就业创业情况调查表3000余份,针对青年农民的基本情况、目前状态、就业、创业意向、求职渠道、希掌握的就业技能等方面,走村窜户,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青年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立足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推广下去,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的政策扶持。
三、认清形势,开拓创新,开展市场大调查
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沿海城市的进出口加工企业受到重创,通过国家各项拉动内需政策,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仍然造成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增大。为了适应形势,团县委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灾后重建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群团整合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县委、政府分忧解难。一是网络调查和宣传。认真学习了解国家各部委对市场刺激政策,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力推进的各项目和产业。建立*青年就业创业工作qq群,调动各大中企业的积极性,培养其为灾区做实事,帮助灾区群众重拾信心、重建美好家园的思想。二是市场调查,组织发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各自所处的城市做好市场调查,针对市场上最需要的技能进行调查,并由团县委进行汇总分析,寻找适合*灾区群众能力和素质的岗位。
四、全面落实政策,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针对金融危机下,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并且结合*灾后重建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年农民技能培训,主要开设了羌绣工艺刺绣班,园林园艺裁培,电焊工,建筑施工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保安等工种,并介绍到省内、山东各大企业,签定用工合同就业上岗。经过开班培训,三月份,使200名失地农民工拥有一种或多种技能,大大增加了社会竞争能力,同时缓解了社会稳定压力,推进了加快建设新县城的步伐。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镇失地青年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永昌镇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直接关系到新县城的建设进度,关系到北川整个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关系到北川的公共社会形象,随着新县城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开展,团县委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对青年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永昌镇失地青年农民就业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为青年农民送知识、送温暖、送工作、送岗位,关心失地农民、服务失地农民,抓住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就近就地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与创业培训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路,提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本领。
二、加大调查了解力度,切实掌握就业技能情况
为了将此项工作做深、做细,团县委组织志愿者在永昌镇、安昌镇开展了就业创业情况大调查,共计发送就业创业情况调查表3000余份,针对青年农民的基本情况、目前状态、就业、创业意向、求职渠道、希掌握的就业技能等方面,走村窜户,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青年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立足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推广下去,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的政策扶持。
三、认清形势,开拓创新,开展市场大调查
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沿海城市的进出口加工企业受到重创,通过国家各项拉动内需政策,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仍然造成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增大。为了适应形势,团县委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灾后重建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群团整合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县委、政府分忧解难。一是网络调查和宣传。认真学习了解国家各部委对市场刺激政策,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力推进的各项目和产业。建立北川青年就业创业工作qq群,调动各大中企业的积极性,培养其为灾区做实事,帮助灾区群众重拾信心、重建美好家园的思想。二是市场调查,组织发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各自所处的城市做好市场调查,针对市场上最需要的技能进行调查,并由团县委进行汇总分析,寻找适合北川灾区群众能力和素质的岗位。
四、全面落实政策,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针对金融危机下,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并且结合北川灾后重建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年农民技能培训,主要开设了羌绣工艺刺绣班,园林园艺裁培,电焊工,建筑施工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保安等工种,并介绍到省内、山东各大企业,签定用工合同就业上岗。经过开班培训,三月份,使200名失地农民工拥有一种或多种技能,大大增加了社会竞争能力,同时缓解了社会稳定压力,推进了加快建设新县城的步伐。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永昌镇失地青年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为有效完成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任务,街道成立了创建充分就业街道领导小组,其中以街道办主任周嫒儿为组长,工业主任为副组长。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街道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方案,确定了创建目标、长期规划及现阶段的工作任务。目前,我街道共有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根据《街道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方案》,按照分批创建的计划,确立了村、村、村、村、村、村、村和村这8个行政村为首批创建充分就业村,占到全街道的30%,力争到2010年底,使这8个村达到充分就业村的标准;到2011年底,使居委会和全街道65%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村(社区)的标准;到2012年底,使全街道100%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村的标准,同时达到充分就业街道的标准。使全街道城镇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6%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2%以上,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和农村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率70%以上的目标。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使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二、夯实基础,完善制度。
1、积极组织动员大会。我街道于5月5日召开动员大会,会议由工业主任主持,8个行政村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上,邬主任向各村负责人介绍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要求各村做好宣传工作,并对创建工作给予积极配合。
2、落实劳动保障场地。各充分就业创建村于5月中旬落实村级劳动保障场所,并悬挂劳动保障室牌子,其中劳动保障室面积不少于20平米。但由于每个村各方面设施的局限性,8个行政村中只有村实现窗口化服务。
3、确立创建村工作人员。各充分就业创建村于5月中旬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创建工作专兼职人员数人,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到各村日常工作议事日程。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推动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见成效,各创建村根据自村情况,制定了相关工作细则,并将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实行上墙公布。
三、狠抓落实,积极创新。
1、深入走访,建立台账。各创建村组织人员深入村民家中进行入户调查,对村劳动力资源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经过6、7两个月的排查,8个创建村已基本完成城乡劳动年龄段人员的基本调查登记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始建立村劳动者及就业情况台账,并及时进行电脑录入,截止至8月底,各创建村已完成基础台账的电脑录入工作。
2、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4050人员灵活就业申报工作,街道工作人员及时向4050就业困难人员宣传补贴办法,详细解答他们关心的相关政策问题,目前已为114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了社会保险补贴手续。于此同时,8个创建村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共在网上规范用工信息252条,网上职介成功率更是达到了16%;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各创建村已完成公益性岗位的设立指标,总计22人,这些人主要从事于各村的环卫或窗口服务等相关工作。通过公共就业服务的开展,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对不充分就业人员、实际失业人员、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安置帮扶。
3、定期检查,深入指导。创建充分就业村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对各村的创建工作采取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上门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坚持常抓不懈。街道积极落实充分就业工作资金,及时组织创建充分就业村的经办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参加充分就业市创建工作业务培训会议。此外,充分就业创建街道办公室还派遣专人对各村的经办人员开展多次培训,并定时上门进行辅导,及时帮助各村解决在操作方面遇到的问题。例如,村是一个由8个自然村组成的大村,街道领导小组对其创建工作的难度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主动与村分负责人协商解决这一难题,并对下属8个村的业务人员进行了专门的辅导,为村能及时完成创建工作提供了保障。
4、开拓创新,在稳定中求突破。街道非常重视创建工作的开展,街道创建领导小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在整合各村创建资料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思想,于9月份出版了第一期创建充分就业街道的简报。简报介绍了街道关于创建充分就业街道的进展情况以及各村的创建工作进度。该简报的发行有利于各村了解创建工作,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充分提高创建意识。通过上阶段的共同努力,街道8个创建村已100%地完成了奉化市城乡劳动年龄段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和基础台账的建设,并于10月底完成了台账打印成册的工作。
今年暑假,我对再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由于这几年的经济不是很好,导致了一部分企业职工的下岗,然而如何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近年来,面对日趋严重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现象,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仍然困难重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近日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全国一季度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下降,下岗职工再就业遭遇“淡季”。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完成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在此情况下,受利润最大化法则与严格成本约束机制的双重驱动,消除内部隐性失业、裁减冗员就成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数量与态势,作为传统就业主导的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反而向社会释放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更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数以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开土地,加入城镇劳动就业队伍,成为国有企业职工就业强有力的竞争者。因此,近年来尽管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拓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渠道与空间,但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年龄、心理承受力、未来期望值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从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空间。
而且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劳动用工的终身制、所有制的差异性等体制缺陷赋予了国有企业职工特有的“身份特权”,由此形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择业过程中的“体制心理偏好”,总是期望把自己的择业活动与国有企业永远联系在一起。这一制度惯性及其由此引发的心理素质缺陷,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步伐。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合同制度的日趋完善,传统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但由于缺乏社会制度体系与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就业心理素质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劳动用工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有较强的排斥心理,对日趋严重的失业现象缺少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未能及时转换就业观念,增强对失业的危机感与适应性,缺少割断与国有企业联系的心理准备,从而阻碍了国有企业职工正常的角色转换过程。在广大国有企业职工中存在着明显的职业评价偏见与不合理的就业倾向。
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要重视,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的可靠食品保证;2.促进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3.再就业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引进市场机制,调动县全社会教育、培训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积极性。4.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难点有所突破。在扩大社会保险参统面方面,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政策调整到位,宣传到位;二是通过区县把目标分解到各基层单位;三是抓住配套环节,加大执法力度;四是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在工作中,劳动部门一方面注意加快社会保险的社会化进程,解脱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多元化就业的新情况,研究制定个体经济组织、非正规就业和存档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暂行办法,解决了这一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然而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容乐观,部分企业领导对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后重新就业信心不足,在这方面的开拓意识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下岗职工择业、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仍存在误区,一些下岗职工怕与企业断绝关系,不愿离开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一些用人单位歧视下岗职工,不愿招用下岗职工或故意提高招聘条件,压低下岗职工报酬;用人单位用工不规范,下岗职工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关系理不顺,市场就业机制不好建立,但由于缺少处罚措施,解决的难度很大;社会保险体系还不健全,一方面,目前只在企业建立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制度和实行了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尚未实行;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尚未覆盖所有城镇劳动者。总之,再就业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我们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让自己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而在这过程中就要靠我们自己去学习书本外的东西来增强我们的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就业促进法》自2011年1月1日实施以来,市政府注重从完善工作协调体系、政策激励体系、就业服务体系、技能培训体系、创业促进体系、就业援助体系等方面着手贯彻实施这部法律,有效地推进了全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2011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4000多个;城镇新增就业990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0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困难群体、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就业再就业69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2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
(一)注重宣传教育,积极营造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为吃透法律精神,把握好就业政策,做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举办了由企业劳资人员、镇街、市直部门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市人力资源管理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营造关注就业、支持就业的浓厚氛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时代广场、文化广场、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了多次《就业促进法》宣传咨询活动,免费向社会各界赠阅《就业促进法》单行本1200册,发放宣传材料3000份;设立《就业促进法》宣传栏18个,悬挂宣传横幅12幅;在电视台设立劳动保障专题节目12期,在《今日》刊登劳动保障法规政策20期。
(二)落实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为更好地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潍政发〔2011〕1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完善了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去年,为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368个,累计有3175人持再就业优惠证实现了再就业。协调相关部门为自主经营、创办小型企业的再就业人员减免各种税费247万元,并为310名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险补贴55.8万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失业调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建立起了失业预警机制,严格执行企业裁员申报制度,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稳定了就业形势。同时,市总工会还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贸局和中小企业局还组织开展了以“保企业、保就业、保工资、保稳定”为主要内容的“共同约定行动”,引导企业树立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理念,稳定就业岗位,保证工资发放。孚日集团、银鹰化纤等骨干企业顾全大局,承诺并实施了“不减产、不减薪、不减员”等促进就业的措施。
(三)加强职业培训,积极促进就业。通过发挥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和职业学校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了就业水平和创业能力。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建立了7处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基地,定期举办创业培训班。去年培训692人,培训后成功创办企业的61人,新创造就业岗位810个。市技工学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数控、金属切削、电子商务等13个中、高级技工专业,与我市内20多家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定点培训基地,与50多家市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定向培训安置协议,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业安置率达100%。教育系统3处职业学校和11处镇街成教中心,坚持面向市场需求、突出就业安置、强化职业培训的办学理念,着力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开展就业援助。市政府健全完善了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全面实行各类劳动者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报等“一站式”免费服务。2011年,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22场次,登记和储备空缺岗位24000余个,为企业介绍用工13922人次。市、镇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强了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随时帮助解决。为了促进享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还建立了失业保险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编制下达失业保险扩面和参保缴费计划,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2011年,我市共征缴失业保险费247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1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就业局势基本稳定,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就业压力依然较大。20112年,我市预计结转和新增失业职工4200人,新增城镇大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复转军人5300人,农村还有8000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二是“就业难”和“用工难”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方面,失业人员尤其是就业困难群体需要就业,但因年龄偏大和缺乏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现了招工难,尤其是年轻女工缺口更大。三是有些就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开发公益性岗位投入小,扶持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力度小、数量少、成效不明显。小额担保贷款因部门间协调不力、门槛过高、手续复杂,影响了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四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与就业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中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
三、下步工作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严格执行国家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政策,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根据检查了解的情况,结合座谈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转变就业观念。要充分运用媒体等多种教育手段,加强对《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宣传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宣传对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具体措施,营造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2010高校就业趋势预测最近国家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数据呈现为413万,比本年又增加了78万,预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逐年递增,到2010年将达到700万前后。将如何解决这些技术劳动力的就业?未来几年里,还有哪些缺口专业?热门专业有哪些?高等院校作为精英输出机构,未来专业设置应该如何筹划呢?女性精英就业状况前景如何呢?每日商报结合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和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材料,独家2010高校就业趋势预测。总劳动力富余专业技术精英缺口不小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第三产业缺口325万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呈现: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劳动力大部份闲置现象。但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精英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精英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呈现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精英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第一产业:2010年农业科技精英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是相关精英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成长纲要(2001-2010)》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精英缺口将达到218万人。新晨
第二产业: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课件下载[]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部份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精英缺口数字最大,将达1220万人。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精英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精英缺口预计在325万。我国专业技术精英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别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精英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别。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部份的科技精英,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遇。学好一门外语让你受益匪浅著名的麦肯锡(Mckinsey)企业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既有技术背景又有良好课件下载[]的语言能力的精英将有很大需求。我国将大部份需求善用外语沟通的高端技术精英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在职的中年技术人员缺乏语言优势,在校大学生虽然能通过
四、六级考试,但是通通缺乏流利的外语会话能力,这也是高端精英缺乏国际竞争力的薄弱环节。
综观国外,美国的挑战者(Challenger)企业预测美国将来就业状况也提到了外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美国国际型大企业今后都需要会外国语言的精英,这样才能派往世界其他各国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国际化运作。其首席行政官预计只会说英语的人将无法申请更不可能得到类似工作机遇。因此,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育势在必行,外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取得书面高分上。特别是研究型高校要加强外语教学,把培养目标放在让学生能流利说好一门外语,外语语种并不限定为英语,但要达到流利对话程度。
——街道办——社区地处海峡科技产业园,——街道办中心社区,下辖14个居民小组,1个街村小组,总人口3363人,失地农民1821人,农村人口873人,街村669人。总劳动力1801人,其中城镇劳动力1261人,农村劳动力540人。调查劳动力人数中小学文化300人,初中926人,高中379人,大专128人,在校生68人;4050人员412人。居民集中居住区已就业1175人,未就业86人,就业率达93;20__年和20__年1-8月登记失业人员115人,新增就业人员107人,就业率达93;农村富余劳动力310人,已转移280人,转移率90。已完成实现充分就业社区各项指标,实现了居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充分就业。
二、促进充分就业的主要措施
在温江就业局正确的领导下,——劳动保障所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安置一人,稳定一家;安置一户,稳定一方”的指导思想和“急民所急,想民所想”的工作思路,以社区“三项措施”为保障,积极主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目前取得明显效果,已基本实现充分就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规范化管理。
由于——社区属——街道办事处中心社区,靠近科技园,单位众多,用工资源丰富,——社区劳动保障站把劳动保障平台设在——劳动保障所,设置了明显的劳动保障站标志和窗口,各种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已上墙,政策宣传资料摆放在明显位置。统一了规范台账(失业人员登记台帐、新增就业人员台帐、就业困难人员台账等),统一了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服装。
2.认真落实“三项措施”
一是积极主动寻找工作岗位,尤其是公司企业内的清洁工、搬运工、普通员工等要求较低的岗位,同时全方位服务企业;在20__年3月7日组织了社区劳动力和一百多名登记失业人员参加了由——社区组织的——春交会大型招聘会,招聘会现场企业提供了1500多个就业岗位,75家企业参加招聘,协议用工126人,现场录用40人;另外在20__年4-7月组织了川妹子、蚂蚁企业、奇格食品、科奥建材、白家粉丝、金桥包装等企业的专场招聘会,招聘会现场企业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协议用工85人,现场录用23人。二是做好就业工作思想,转变求职观念;多培训多学习,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我社区配合用人单位开展了食品加工、家政服务、计算机培训三期,培训人数达670人。同时大力宣传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散发宣传资料500份,组织失业人员集中学习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8次,参加人数200多人。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大力引导居民尤其是4050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灵活就业(学生小饭桌、杂货店、卖菜等社区服务),目前从事灵活就业人员200多人,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98人。三是做好求职登记和回访工作,将寻找到的工作岗位及时准确通知到登记求职人员,随时实现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用工信息通过手机短信方式与各居民小组长、求职人员互动,让求职人员及时到用工单位面试应聘。
3.把就业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
把就业工作与社区其他工作密切联系,如计划生育、社保、用工纠纷等工作。解决好就业人员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重点放在就业困难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上,特别是转变就业观念,家庭和睦;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
三、今后主要打算
1.全方位收集岗位。为了我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稳定富裕,我站将继续为社区居民寻找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加强与区就业局、周边区就业局、市区就业局联系,同时尽量寻找沿海、海外就业岗位,提供更多、层次更高的岗位供社区居民选择。
2、提高培训档次。继续抓好培训工作,依托大学城,联系学院教师对社区居民进行长期培训尤其是计算机、营销、管理等,让社区居民向高级人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