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市场管理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马路市场定义
我们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是马路市场,怎么的市场是马路市场,但有一点我们应该明确,马路市场是一个非正当经营的,是违反经营秩序准则的,它存在着必然的隐患。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概括马路市场是社会自发形成,具有规模但极不规范的商品经营场所,具有扰乱市场正常经营,影响道路交通秩序,经营场所脏、乱、差等危害性,是直接影响城市管理的“顽疾”。
二、后塘路马路市场的形成与取缔
原先,*城区内存在着多个小且乱马路市场,如林庙路、*广场及三角地等马路市场,这些市场的存在虽然一定程度上使周边群众得到了实惠和方便,但是由于存在着环境肮脏、交通堵塞、秩序混乱、噪音扰民等不少问题,因此周边居民的反对声音也很强烈。城管*中队曾多次整治取缔均“治标不治本”,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市场有其存在的“土壤”。显然只“堵”不“疏”不是解决马路市场的“良方”。后来,*中队本着“服务为民、与民分忧”的方针,与街道领导沟通协商后选取了城区内比较偏僻,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少的后塘路设立露天早市。将原来林庙路、*广场及三角地等的马路市场摊点迁入市场并登记造册,同时将城区内流动的自产自销农户及菜场周边活动的流动菜贩也迁入市场设立部分临时摊点,逐步形成了后塘路马路市场。后塘路马路市场平时有30、40户摊点,热闹时有近百户摊点在经营。商品从蔬菜、肉禽、水产、瓜果到服装、小百货等应有尽有。主要服务对象有早上锻炼群众、离菜场较远的周边小区居民、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
20*年初,为配合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和迎接全国文明城市的复查以及*风景区创建全国“AAAA”旅游风景区的需要,根据区政府和*街道的工作部署,决定取缔后塘路马路市场,要求原先在后塘路设摊的经营户在4月1日前自行搬离。为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3月21日清晨,*中队派队员向在后塘路设摊的各经营摊点发放了《温馨提示卡》,为下一步取缔市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4月1日起在区城管局的领导下,*中队集中力量,取缔了后塘路马路市场。为了取缔市场,中队要求执法队员错时上班,凌晨5点前到达现场,还组织中队党员专门成立几个小组,轮流在后塘路值勤。由于宣传教育工作到位及队员们的辛勤工作,此次马路市场取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善了*景区周边的市容环境。
三、后塘路马路市场取缔出现的后续问题
虽然后塘路马路市场被取缔了,但是因市场取缔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引起了*中队的重视,并且急待解决。而且这些问题与以往中队碰到的有所不同,因此中队专门派人进行了调查,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卖方”市场问题。由于后塘路马路市场的商贩组成十分复杂:有的本来就是在菜场里面有摊位的,马路市场被取缔对他们影响不大。有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确乏必要的工作技能,马路市场被取缔后或者去打零工,或者继续在城区内流动设摊打“游击战”。还有的占相当多数就是一些“自产自销”的农民,马路市场被取缔加之菜场摊点有限且收费过高,使得这部分人“无处可去”,只能聚集在旗杆格弄和洋山庙弄路口,临近港务新村和建筑新村等小区继续设摊经营。*中队多次接到居民投诉说这些摊点扰民,影响居民。可是由于这些农民都是“弱势群体”,不少农民年纪又比较大,很能引起周边群众的同情,中队去处理的结果往往造成周边居民的围观谩骂,暂扣又极易激化矛盾,引起居民反感,造成“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因此只能采取劝离的措施。
2、“买方”市场问题。由于建筑新村、港务新村等小区距离菜场的路程相对较远,加之这些小区建成较早,有许多的居民年纪相对较大,出行不方便。客观上给这些“自产自销”的农民一定的生存空间。加上这些农民的菜价比菜场里便宜许多,方便实惠周边居民。据统计,大约有九成的居民都对这些贩菜农民抱有好感,认为这些菜摊的存在很有必要,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中队去整治这些乱设摊的农民时,往往都是这些老年居民跳出来阻挠执法,对队员进行谩骂,造成群众围观事件,中队队员经常要做好群众说服解释工作却无法开展正常的执法活动。
3、噪音扰民问题。虽然这些农民设立的菜摊大多数居民比较认同,可还是影响到一部分人的生活。住在这些菜摊楼上的王阿姨说:每天早上五点不到,这些农民就在那里摆了,买卖时的“讨价还价”声吵得人再也睡不着了。旁边的张大姐一脸愁容地接过话茬道:眼看这临近高考了,再这么着影响小孩子休息可怎么办啊?菜摊的扰民问题确实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4、环境卫生问题。这些菜摊的农户卫生意识差,随地乱扔垃圾现象普遍,收摊之后经常是烂菜叶、烂水果满地。附近打扫的清洁工无可奈何,苦不堪言。随着夏天的临近,天气逐渐转热,会造成蚊蝇成群,臭气熏天。使得周边环境进一步恶化,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5、交通隐患问题。虽然旗杆格弄和洋山庙弄不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但是由于道路过于狭小,这些菜摊一放几乎每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堵塞现象,住在周边的居民往来十分不便,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
四、解决后塘路马路市场取缔后续问题的建议
对于出现的这些后续问题,*中队专门开会研究,派出人员实地察看,了解情况后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有关领导参考。
二、主要问题
(一)城市管理人员不够,工人工资待遇不保障。
由于在职在编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管理需要,为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管理,经请示县人民政府批准,招用了82名临时工人(男职工34名,女职工48名),其中环卫站6名(女职工3名),城卫服务部61名(女职工44名),城建监察大队15名(女职工1名)。因县财政困难,城卫服务部每名临时工财政拨付工资仅520元/人·月,城卫服务部补助100元/人·月,其月平均工资仅520元/人·月;其他500元/人·月。远远达不到全省平均最低工资1202元/人·月,工人的基本生活开支难以保证,致使管理队伍不稳定。根据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发生劳动关系的用工方必须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且必须交纳五项保险(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医疗),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也多次到我局督办此事,并根据相关规定作出罚款要求。经核算,男职工每人每月应交纳各项保险客为495.224元(其中单位应负担363.004元,个人应负担132.22元);女职工每人每月应交纳五项保额为507.224元(其中单位应负担375.024元,个人应负担132.22元);每年仅保险一项支出就达506097.972元(其中单位应负担372820.212元,个人负担133277.76元),加之工人工资过低,难以承担个人应缴部分,因此,适当提高工人工资和解决五项社会保险迫在眉睫。
(二)城市管理资金投入不够,相应装备不保障。
一是城卫服务部收集、装运城市生活垃圾的装备差,目前尚用人力三轮车收集,用拖拉机、农用车清运,导致收集不及时,清运不干净,甚至因清运过程中装车不封闭,到处泼洒而导致二次污染;二是城区没有设立垃圾集中处理点(垃圾中转站),清运车辆全城流动收集清运,不但清运不及时,且发生大量燃油费,加之未通过挤压处理的垃圾体积大,运输困难,运往垃圾处理场后堆放占地面积大,难于有效填埋,每年需投入大量资金来清推垃圾处理场才能保障连续堆放;三是城卫服务部虽实行企业化运作,但实行有偿清运的收费标准过低(2007年4月已废止,新的收费标准请示未批准),每年收取的垃圾清运费仅257840元,各种补助325608元,共收入583448元,工人工资、车辆燃油、设备维修需开支561529元,城卫服务部无力改进装备和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四是旱季绿化苗木萎死严重,现有的一辆洒水车因使用年限过长,难于保证正常作业,加之城市绿地面积成倍增加,新实施的绿化带较多,旱季因浇水不够而旱死的绿化苗木较多,出现连年补苗,连年死苗的现象。五是路灯线路老化严重,大量原装老式路灯仍在使用,全城约7000米(农贸市场至白糖厂路段两边)路灯线路风化、氧化严重,各种广告灯、牌搭接路灯线路加重负荷,断线、烧线连连发生,老式路灯耗电高、寿命短、维修费用高,部分路段时有局部停电、熄灯现象出现;六是没有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停车场,部分商业集中地段和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车、人集中地点没有停车场,街道施画的临时停车泊位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日渐增加的车辆停放需求,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仍然难于控制;七是城市公共设施集中的地方没有安装电子摄像设施,夜间监察难以取证,大量环卫、绿化、路灯设施被盗和受损。
(三)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不够,部分街道仍然存在有街无景,有路无灯的现象。
环城路、帕当路、城东路建成后,部分地段尚未实施绿化和安装路灯。经测算:实施环城路、帕当路亮化工程,需安装路灯158盏(含线路),需资金53万元(其中环城路需安装路灯84盏,需资金29.4万元;帕当路需安装路灯74盏,需资金23.68万元);实施城东路烈士墓至白糖厂段和帕当路环岛至帕当一组路段绿化工程需投入资金31.5万元(其中实施帕当路绿化带总面积2604m2,需资金11.7万元;城东路种植行道树2144.6m,需行道树716株,需资金19.8万元)。
(四)框架结构房屋设计含钢量偏大,建筑工程造价偏高
2003年以来我县采用了新的计价程序,2005年国家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费用”的进一步投入,将该费用直接列入了工程造价,具体取费标准是由人工费和机械费的18.75%计取,税金也上调了3个百分点,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人工综合工日单价由原来的27.72元/工日调整为34.77元/工日,造价也随之上调了40—60元/㎡。加之建筑工程设计采用国家新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其附录a中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之规定,××县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为提高我县房屋的抗震能力及国家对建筑设计相关规范的修改,从2001年后我县全面实行2001版新规范,在1989版老规范基础上提高了25%左右的含钢量,一栋房屋每平方米的含钢量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20%至25%,水泥含量随之提高了15%至17%。而且我县地处边疆,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必须从省城运来,由于思澜公路的扩建、油价的上涨等导致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节节飙升,我县的工程造价又一直未严格实行统一管理,从而造成了我县建筑工程造价有所提高。
三、整改措施
(一)积极向县委、政府、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争取成立城建监察局和公共事业管理局为县建设局下属的副科级二级局,通过提升机构档次来增加人员编制,解决城市管理人员不够和工资待遇低的问题,并将工人工资和五项保险纳入财政预算(其中城建监察局将规划中队、市容中队、城建中队全体人员纳入核定编制;公共事业管理局将环卫站、城卫服务部全体人员纳入核定编制)。
(二)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出垃圾中转站和停车场建设地点,积极争取划拨建设用地,结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的上报实施,积极争取实施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约需建设资金100多万元),并多方筹措资金购置2辆封闭式垃圾清运车和1辆洒水车,在城区街道生活垃圾集中点设置垃圾临时堆放货箱,在绿化带上铺设旱季浇水管网。注册成立物业服务公司为环卫站下属企业,组建30—5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保证城市绿化用苗的供给。
(三)加强与公安交警、运政部门的协调配合,理顺城市公共客运,车辆乱停乱放,非法营运等管理主休,依法、合理、灵活的治理好城市秩序,并逐步形成由县人大通过的城市公交车辆管理办法。
*区现有各类市场64个,其中位于*、*、*、*、*、*街道的城区市场41个,位于其他镇街的农村市场23个。在城区市场中,农贸市场30家,工业品市场11个。另外还有600多家药店,餐饮业1020家。市场总体规模均不大,大多数市场的年成交额都不超过5千万元。
改革开放之初,主要由工商部门建设市场、经营市场。进入九十年代,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迎来了市场建设的黄金时期,“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政策应运而生,形成了包括工商部门在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投资办市场的热潮,市场起到了繁荣一方经济、富裕一方人民的重要作用。*年,原先由工商分局兴建并经营管理的渝航市场、*松桥农贸市场、两路农贸市场等先后出让,双凤水果市场、两路建材市场、沙坪农贸市场、石船农贸市场、统景农贸市场、洛碛农贸市场等,按有关政策规定整体移交给区商委下属的物管所管理。20*年后,大型连锁超市不断开办、市场周边门市及游摊不断增多,集贸市场发展趋于稳定,有的甚至出现萎缩态势,呈现出市场开办和经营管理模式多元化,市场管理“多龙治水”的特点。
市场主体多元化。*城区既有国家开办的市场,如商委下属物管所(事业单位)开办的市场,又有企业开办的市场,其中企业开办的市场占绝大多数。企业开办的市场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往往对摊区摊位采取分零出售的方法,如华夏农贸市场,导致一个市场就有若干个业主,呈现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化。市场开办者的多元化决定了市场经营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国家开办的市场,市场监管及卫生保洁由开办单位负责。企业开办的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市场开办者成立物管机构,自己经营管理市场,如华夏农贸市场、两路农贸市场等;市场开办者委托其他物管机构经营管理市场,如园区农贸市场、空港农贸市场等;市场开办者失去行为能力,市场业主们自发管理市场,如红金街农贸超市。
多头管理效率较低。例如商委负责市场建设的布点审批;市政委负责监督市场的环境卫生和临街商铺超出门窗外墙设置的摊位;工商负责经营登记和维护交易秩序;公安负责市场治安秩序和消防工作;交通和交警部门负责交通秩序、车辆停放和机动车非法运营;质检、卫生、动植物检疫等负责商品卫生和质量。
二、我区城区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城区市场建设先天不足
现有的市场由于大都是在90年代兴建,市场的配置和布局不合理,市场建设档次不高,占道经营游摊较多。
1、市场规模已不适应城区发展需要。市场建设规模偏小、摊位少、人流量大、交易集中,导致保洁难度大、乱设摊点现象和“摊外摊”现象相当严重。垃圾满地、人潮涌动,特别是下班时间,脏乱差、堵塞交通等情况非常突出,严重影响*区大都市形象。如两路农贸市场建于*年,面积9000平方米,当时辖区10万人,现在辖区人口已达30万人,如此的市场规模已不能满足群众购物需求。
2、市场功能不完善。城区所有市场都没有设停车场,各种车辆没有固定地点停放,车辆占道停放和进场停放的情况大量存在,导致市场的安全通道不畅。部分市场经营者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设施简陋、陈旧,消防设施安装不齐全,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3、市场与商居混合,未能有效隔离。为此,造成市场周边及消防通道内长期存在大量游摊,严重干扰市场交易秩序和影响环境卫生。
4、城区占道摊点和背街小巷游摊较多。占道摊点主要表现为市场占道类、店外经营占道类、零星摊点占道类三种形式。各种占道经营,增加了市场管理的难度。
5、城区市场有市无人或有人无市现象突出。如四号桥农贸市场自建成到现在,进场经营商户仅十余家,市场主办单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一些人口密集地区由于规划建设的农贸市场长期不建,给一些无照经营户制造了可乘之机,自发形成农贸市场现象随处可见。比较典型的是三号桥东侧20个门面出租经营蔬菜、家禽、水产等农副产品,骑门摊现象非常严重,商品质量、商家诚信缺乏有效监督。
(二)市场管理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1、对商品质量缺乏诚信查处不力。调查显示市场上众多熟肉制品、豆制品、鲜肉的质量堪忧。经营户声称自产自销,其实大部分在家中没有经过任何许可的情况下非法生产上市销售。市场管理部门却对此缺少有效监管。
2、对商品销售短斤少两管理不到位。绝大部分市场没有设立公平秤,只是在检查时做做样子,市场上出售的商品短斤少两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管理人员对此却熟视无睹。
3、对市场管理人员疏于监管。市场管理人员重收费轻管理现象严重,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市场中的非法行为,市场主办单位疏于对管理员的管理,对出现问题的管理员不能严肃处理。
4、市场内环境卫生较差。市场内垃圾桶和保洁员配备不足,经营环境恶劣。特别是经营活禽、活鱼场所,就地宰杀,血水、鸡毛、鱼鳞满地,臭味难闻。主要是管理发营业执照的不管卫生,批准市场建设的不对市场经营进行管理。
(三)市场管理体制不顺
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工商部门是集贸市场主要监管部门,承担大量的集贸市场监管职责,但市场的人财物三权均不在工商,工商部门对市场物业管理单位无任何制约措施。有些市场物业单位对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管,置若惘闻,不予配合,甚至公开抵触。工商部门根据《*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明确了市场开办者的职责,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市场创建的奖惩措施,但无法兑现。市场设施的改造资金和用于市场保洁等方面的费用,工商部门无法落实。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工商部门是看得见、管不着,有力使不上,因此,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市场管理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管理市场适用的法规,主要是*年颁布的《*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市场经营者的义务,但缺乏具体的界定标准,部分条款缺乏处罚措施。如第十九条规定“市场经营者应免费设置复检的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但对短斤少两的经营户没有设置处罚条款。又如规定“进入市场的商品经营者,应当在市场经营者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划定的地点经营,不得随意摆摊设点”,该条款赋予了市场经营者划定摊位的权利而没加以限制,使一些市场在路口和消防通道以及市场内随意摆摊的行为成为合法。
按照《*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工商部门对市场经营者和商品经营者不履行市场内环境卫生义务没有处罚权,因此工商部门对市场内环境卫生管理束手无策。
三、加强市场秩序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对市场的认识,加强领导
市场管理工作是民心工程,关系到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搞好市场管理也直接关系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成败。市场是展示*城区都市风貌的窗口,市场秩序恶劣会造成不好的国内甚至国际影响。为此,政府对市场工作要加强领导。要充分发挥各市场管理者管理市场的重要作用,并且要继续强化管理功能。特别是要将市场工作作为考核政府基层单位工作成绩的重要项目。
(二)合理规划,构建新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
1、把市场建设规划纳入*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凡城市开发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必须将集贸市场纳入商业网点进行配套规划和建设。参照其他直辖市的做法,要按照每万户居民拥有集贸市场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新建市场要充分考虑停车场、消防安全通道及消防设施等市场安全设施的功能,新建农贸市场要以小为主,以社区为主。同时,新建市场可由社区负责经营,这样既有利于社区的建设,又可解决社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并且还能促进城市文明建设。
2、重点抓好居民小区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居民小区越来越成为我区居民住宅的主要形式。超市在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上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区农副产品供应渠道多元化,特别是城区周边有大量农民自产自销蔬菜、水产、禽蛋等商品供应,农贸市场业态仍显示出独有优势。调查表明市民在购买这些商品时,依然首选农贸市场。
3、加快现有城区集贸市场设施的改造。城区现有集贸市场,尤其是90年代兴建的农贸市场,市场内设施陈旧、老化,部分市场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加快设施改造迫在眉睫,然而,由于资金等原因成为改造的瓶颈。为此,要引导市场主办单位打破所有制及地域界限,通过收购、控股、委托经营、融资租赁、招标招商等方式进行集贸市场设施改造。
4、加快现有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农贸市场农副产品实行无根无杂销售,既可节省消费者的时间,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又可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因此,加快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是现代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5、做好“堵疏”结合文章。建议政府考虑在现有集贸市场的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在合理的位置上规划一些便民摊点,以无偿的形式供当地农民销售一些自产的瓜果、蔬菜,同时为部分生活困难的居民及残疾人提供自谋生路的渠道。
(三)建立并完善市场秩序管理法律法规
建议区政府向市政府反映废止《*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重新制定一部包括市场的规划建设、投资兴建、登记注册、服务管理以及入场主体和交易行为的地方性法规。彻底解决市场秩序管理工作中各方责、权、利相统一的问题。明确工商部门在市场管理中的主管部门地位和市场主管单位的责任,彻底解决市场内发生纠纷承担责任的主体问题。明确将政府部门管理市场的重点由管理市场经营者向管理市场主办单位转移。
(四)探索新的市场监管模式
1、建立、完善政府行政管理-协会行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经营者自我管理互相衔接、互相融合的市场管理体系。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重点引导,尽快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使四者有机结合,形成互动,推动市场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2、建立市场管理的网络机制。完善市场内打假维权网络。建立和推行名优企业、市场主办单位、执法部门以及消费者协会等多家参与的打假维权联席会制度。由执法部门和市场主办单位共同协商聘请消费者监督员,共同参与打假扶优维权工作。将名优产品厂家引入市场,设立名优产品专柜。结合工商部门“12315”投诉电话,对投诉问题多的市场、商品展开专项整治。完善消费者举报奖励和为举报人保密的制度。建立针对市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举报网络。市场服务管理机构要公布市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举报电话。对市场中存在的管理人员不作为现象,执法部门应及时纠正,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市目前道路运输车辆81905台,机动车维修企业(户)314家,其中一类28家,二类107家,三类179家.从业人员4172人,其中工程师18人,技师30人,高级工1101人,中级工1193人,初级工58人,各类维修及检测设备7253台,维修救援206人,救援车辆76台,全市年维修能力484476台次。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7家,从业人员162人。年检测能力255000台次,实际年检测能力__739台次。从整体看,市辖区内一、二、三类机动车维修企业门类齐全,车辆各类维修在当地均可完成。市五个县、市均有一家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保证了车辆检测维护及时方便的进行。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和道路运输车辆的需要。汽车维修业的发展壮大,为我市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全市机动车维修市场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市场为社会解决就业岗位6500个,年产值约9.6亿元,有效拉动社会消费增长,为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市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和车辆技术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的主要做法
1、严把市场准入关口。按照《机动车维修企业开业条件》,对新增机动车维修企业逐项对照审核,有效阻止不符合资质条件的维修企业进入市场。对现有的维修企业,达不到规范要求的,通过年度质量信誉考核逐步得到完善,有效促进了维修企业在规模和档次上的提升。
2、严格维修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管。从全省开展机动车维修市场整顿活动起,在全市的维修企业中,对进厂检验、过程检验、竣工检验、维修材料单、维修合同等有关原始凭证实行备案制度,各类制度统一制作上墙,维修工时、收费标准、质量保证期、服务承诺、投诉电话等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有效的规范了维修市场的经营行为。
3、鼓励汽车4s、3s店的发展。由于汽车4s、3s店的内部的规范管理,服务质量、人员的培训、专业化的技术水平等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为行业管!理部门加强维修市场的监管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我市行业管理部门鼓励有实力的一、二类维修企业发展4s、3s店。近两年来全市发展汽车4s、3s品牌店20家,为维修市场注入了新的技术力量,保障了社会新车型的维修需求。
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人员持证上岗率。按照开业标准,新批一、二类维修企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不到60%、三类维修企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不到40%的均实行先培训后开业,对现有的维修企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限期整改,年度达不到要求的降低质量信誉等级。目前全市维修从业人员持证率已达63.1%,保证了每家一、二类维修企业,具有总质量检验员、质量检验员1—2名,价格结算员1名,主要工种基本上保证有1名中级工以上的技术人员,为提高维修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积极推进机动车维修救援网路建设。按照河南省交通厅道路运输局《关于印发〈“96520道路运输公共服务热线”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和《关于促进我省机动车维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我市积极开展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建设。目前,全市共20家维修企业开展了维修救援服务,维修救援人员206人,救援车辆76台,机动车维修救援服务覆盖市辖区(县)。另外,还有其他企业加入了上海大众公司、北京大陆、北京蒙迪尔、华夏、省广播电台等救援服务网络,基本满足了我市维修救援需要。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的建设,全天候为社会提供服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普遍提高,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
6、加快汽车快修业的发展。一是在现有一、二类维修企业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快修业务,对一些小修业务建立绿色通道,随到随修。二是汽车4s店开展快修业务,抽调专人负责快修业务,鼓励4s店质保期满后的维修服务,走出4s店,简化繁杂的各种手续,开展快修服务。三是采取预约或上门维修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服务要求。
(二)车辆技术管理的主要做法
随着各级政府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逐步完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制度,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为市近几年道路运输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1、紧紧围绕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切实搞好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按照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性修理的原则,管理部门严格车辆技术管理,加大对道路运输车辆强制维护的监管力度,对不按时进行维护检测的车辆坚决处罚,以来,漏检漏维车辆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道路运输车辆上线检测率,目前定期上线维护检测的在营运车辆保持在98%以上,有力的保障了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的可靠性。
2、加大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二级维护维修企业的管理力度。为了做好车辆技术保障工作,市处 在全市维修企业中,根据企业设备条件、技术力量、社会信誉等方面择优筛选了44家作为道路运输车辆的定点维护企业,取消了3家达不到从事二级维护业务资质条件的维修企业的资格。市处按照国家《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18344)标准,统一制作板块下发到从事二级维护的企业上墙公示,由全社会来监督的企业的作业行为,并且不定期对二级维护企业作业情况和竣工合格证使用情况进行抽查。近两年对5家违规企业进行了处罚或限期整改处理,规范了二级维护作业行为。
3、长期在外经营的车辆,委托外省市监管。为了做好对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监管,不留管理空档,对于长期在外地经营的车辆,由市处开据委托函,委托当地运管部门实施监管,车辆回原籍时带回在外地维护检测竣工合格证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报告单,有效的填补了因监管缺失而造成的漏洞。
4、认真做好车辆技术等评工作。为了杜绝不合格车辆参与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严格按照《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的评定要求》的规定对不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跨区经营的旅客运输车辆及时淘汰或调整运营线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严格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检测经营行为的监管。为了牢牢抓住车辆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我们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检测行为,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把车辆技术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定期对检测站的检测设备联网情况、检测报告单签发、档案管理及检测行为等四个方面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检测站责令限期整改,有效保证车辆技术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促进了二级维护企业作业质量的提高。
三、市机动车维修市场及车辆技术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机动车维修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和道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汽车维修市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市区、县到乡镇和交通主要干道两侧,已初步形成了以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企业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内容齐全的汽车维修网络。
虽然通过近几年省市运政管理部门大力加强市场整顿,规范管理和诚信体系建设措施落实,维修市场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市道路运输业和维修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维修市场结构复杂、布局不合理,与保障社会的需要相差甚远。目前市维修企业呈现一类维修企业90%、二类维修企业70%、三类维修企业80%集中在市、县郊区,机动车维修保障能力呈现出过剩的局面,而乡镇二类以上维修企业较少,保障能力明显不足。三类维修企业在市区遍地开花,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效益差等特点。特别是市区沿街路边摊点已发展过剩。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维修市场布局缺乏长期规划,三类维修业户盲目增长,一方面维修保障能力过剩而另一方面县、乡镇汽车维修难等矛盾比较突出,能力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不适应维修需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之无证、超范围经营的无序冲击,各汽车维修企业价格竞争十分激烈。
2、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汽车维修业的兴起和发展,吸纳了大批的从业人员,许多不能接受继续教育的初、高中生和企业下岗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维修市场,这些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维修技能、职业道德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目前,全市四千多名维修人员中,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不足40%,而且受过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教育或专业技校毕业的所占比例不足20%,全市维修从业人员中具有汽车专业高级职称的没有一人,具有中级职称的只有18人,技师30人,除部分4s店维修技术骨干定期参加厂家培训外,大部分从业人员技能均为师傅带徒弟形式,自由式摸索中提高,成才周期长,现代的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只能由少数人操作,大部分技工只能从事普通车辆的维修。维修过程中比照师傅传授方式,过份依赖经验判断故障,盲目拆卸零件,没有完善的作业程序,工作效率和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往往容易产生质量纠纷。技工人员素质的偏低严重阻碍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影响了维修企业整体质量的提高。
3、维修市场监管缺少有效手段,不正当竞争影响维修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是无证、超范围经营者影响维修市场健康发展。目前全市三类维修企业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批的企业有179家,而没有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许可,但经过工商部门许可从事汽车配件经营又不同程度地参与汽车维修业务的门店有数百家,这部分门店人员成份复杂,经营方式多样,有些以销售配件形式经营,有些是集中在汽配城集约经营,经营者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欺诈消费者、使用伪劣配件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少必须的检测设备,维修质量没有保证,维修质量纠纷调节难度大,市场监管阻力大。二是维修价格不正当竞争,影响维修市场的健康发展。机动车维修企业均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争抢车源,相互杀价。三类维修业户超范围经营,造成市场恶性竞争。一类、二类企业投入资金量大,资金回报周期太长,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无力更新检测、维修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造成长期维持着现有的厂房、经营场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局面,影响了维修市场的健康发展。三是市场监管缺乏有效手段。自从取消维管费后,机动车维修发票不再由行业主管部门发放,部分维修企业不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就可以申领营业执照,感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不再是主管部门,认为平时的监督检查是给企业找麻烦,不配合管理。尤其一些县区削弱了市场管理力量,人员充实到其他岗位上,有些县区维修股只设一人,有些干脆由主管领导负责,存在领导重视不够,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4、维修企业人员培训落实难,持证率低。近年来,随着国家《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省、市运输管理机构加大了对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监管力度,机动车维修人员培训工作得以加强,持证上岗率与前几年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机动车维修企业对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工作不好落实。按照《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 件》,持证上岗率必须达到60%,一类维修企业从业维修工作人员多的100人,少的也在40-50人,二类企业多的20-30人,少的也在20人左右,培训费用占其利润不小的份额,维修企业不愿出资。维修工认为给老板干活,自己出费用参加培训,很多人员不情愿,培训工作不顺畅,培训人员落实难。二是培训机构的培训水平不高。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很快,加之中国的汽车品种繁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很快,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跟不上汽车技术的发展变化,教学内容还局限于老车型、老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这是组织培训难的原因之一。三是机动车维修市场竞争激烈。维修企业间相互挖墙角,企业一方面想留下人才,但又怕技术人才流失参加技能培训不积极。另外,就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相比,工资待遇较低,维修技术人员工资差别很大,一部分维修技术人员在当地经过几年磨砺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后跳槽到外地发展,当地留不住技术人才。四是由于国家对汽车维修行业部分工种缺少职业技术评定标准,汽车喷漆、钣金、电工等培训很难实施,这些工种在机动车维修行业的地位比较重要,维修企业和从业人员对此类培训要求还比较迫切,矛盾较为突出,作为市级运政管理机构无力解决。四是三类维修业户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突出。从市的情况看,三类业户大部分分布在市、县郊处道路的主干线,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两侧或汽车配件销售地。经营场所、维修设备简陋,经营业户没有长期经营的打算,绝大部分属于无证经营,维修人员大多是学徒工或技术力量不强的维修人员,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很难栓心留人,人员培训难度很大,继续教育更无从谈起。
(二)、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家制定的《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中将汽车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其中二级维护是由专业的维修企业实施,属于强制维护,必须按期进行,二级维护检测也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道路车辆技术管理监管的重要手段。按照其“视性修理、强制维护”的原则进行车辆技术管理,在调研中我们认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车主对二级维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二级维护检测积极性不高。目前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基本上均属个人所有,车主为了发挥车辆效益的最大化,通常一部运输车辆聘用几个驾驶员,人员休息,车不停运,平时的日常维护很少进行,车辆出现问题时才集中进行修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运输市场供大于求,能找到长期货源很不容易,许多车主认为只要能跑就不维护,有时宁愿超期接受罚款,也不愿意放弃挣钱的机会。
2、二级维护作业项目与收费失调,存在只收费不维护或偷减作业项目。根据《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要求,二级维护作业项目全部完成至少需要30几个工时,按照目前市场工时定价收费需-3000元,而河南省财政厅、交通厅1998年制定二级维护的收费标准为120元,这样的收费根本不足以完成所有的作业项目,维修企业干着赔本买卖进行维护,二级维护只能流于形式。个别企业只图效益,不讲质量,不讲社会效益,只收费不维护或任意减少规定作业项目,弄虚作假,只要交钱就给车主开据维修竣工合格证的现象时有发生。
3、道路运输半挂车辆漏维漏检问题突出。随着国家提倡发展大型运输车辆、多轴运输车辆,近年来半挂车数量增长迅速。挂车是否按牵引车的维护周期进行维护、检测、等级评定,没有明确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监管过程中无法可依。目前市从事道路运输的半挂牵引车按照规定的周期,每年维护四次,挂车每年二次。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时挂车和牵引车为同一有机整体,存在机件磨损、消耗或报废的现象,挂车维护的间隔时间过长。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将会给道路运输埋下安全隐患。
4、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监管乏力。无论是《道路运输条例》还是《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都要求运管机构加强对维修企业和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监管,但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维修市场的监管缺少必要的手段,实际上靠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管理只能流于形式,打击只收费不维护、虚假维护行为,执法难度大,难以落实。对维修市场和综合性能检测站监管是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管理部门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匮乏,而上级主管部门又很少举办有关培训和讲座,致使管理力量薄弱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是监管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之一。
(三)、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发展存在的问题
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维修保障能力的体现。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存在以下问题:
1、机动车维修救援企业独立运作,各自为战是维修救援的主要形式。维修企业救援围绕固定的车型进行服务。例如4s店维修救援只服务于自己的品牌车辆,对于其他车型,维修技术力量、检测设备不能满足维修救援的需要。
2、维修救援没有规范的收费标准,收费随意性很大。
3、维修救援缺少操作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4、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发展救援网络扶持力度不大,无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措施。
(四)、汽车快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汽车快修业的开业资质条件没有法规依据,管理部门审批许可操作困难。
2、快修店设备简陋。由于缺少规范的开业条件,被一些三类维修业户利用进行超范围经营,或被无证经营者打着快修的旗号使用伪劣配件欺诈客户,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3、政府在汽车快修服务方面政策支持不够。汽车作为当今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急需汽车快修服务深入社区或大型住宅区以实现方便快捷维修服务,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而政府在市政规划中这方面表现为空白,汽车快修服务难以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四、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情况
(一)、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基本情况
我市目前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7家,其中经省技术监督部门许可7家,按照国家《汽车性能检测公司通用技术条件》gb/t17993-标准,全部达到规定要求,检测仪器设备取得省技术监督局cma认证资质,在省技术监督局核定范围内经营,从事汽车检测业务,取得省技术监督局安检机构和省交通厅道路运输局检测员上岗资质。按照国家《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规定项目和《道路运输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及《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规定的标准进行检测,严格按照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检测费用,出具全省统一的检测报告单,按规定建立了一车一档的综合技术档案。
(二)、检测站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1、认真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从事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为了保证综合性能检测人员熟练掌握有关检测项目、检测程序、检测方法,市运管处统一组织分期分批进行全面培训,经考试95%以上的人员取得上岗资格,确保汽车检测有序进行。
2、为规定的检测项目各种信息数据符合检测标准,对检测质量和数据实行质量负责制。
3、监管部门定期对检测站的经营行为、收费标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抽查,发现不规范的行为及时责令改正。
(三)、检测站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车户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检测项目不了解,看不懂检测报告单,车主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
2、由于受检测设备条件限制,一部分特种运输车辆,不能上线检测,只能依靠目测和路试的方法进行,不能保 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3、个别检测站内部管理有漏洞。检测系统软件管理不严格,让虚假检测或不上线检测行为有机可乘。
4、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实行的是社会化经营,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市场发展迅速,除集体企业投资建设七家监测站外,另有两三家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综合性能监测站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汽车监测站的数量已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像维修市场一样呈现恶性竞争局面,出现虚假检测,给道路运输车辆安全行驶埋下祸根。
5、监管力量薄弱。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由技术监督部门行政许可,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只根据其检测能力对营运车辆进行委托检车,不具有行业监管职能,手段有限。另外,对汽车检测站检测行为的监管,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就目前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管理力量来讲,无论专业知识还是技术能力对其检测能力和检测过程都很难实施有效的监督。
五、推动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和机动车维修业健康发展的整体思路、建议及工作措施
(一)、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建议及政策措施
1、建议修订《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中不符合汽车技术进步的有关内容。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长足进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有些机件总成不需要拆件检修维护或是使用超出期限后没有维修价值的机件,应根据不同车型的技术参数,制定科学合理的间隔期限和维修项目,以保证二级维护的针对性。制定低速载货汽车、三轮载货汽车的维护、检测标准。低速载货汽车、三轮载货汽车参与道路运输的经营活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长期脱离车辆技术管理给道路运输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维护检测标准,以便行业主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
2、建议调整二级维护的收费标准。我省现行的二级维护收费标准是1998年制定的,我市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按照目前二级维护项目规范要求,收费标准明显偏低。为维护劳动与报酬的合理性,应适当上调二级维护收费标准。
3、制定完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范,尤其是费税改革后部分脱离出运输公司的车辆的技术管理,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避免长期漏检漏维。
4、加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监督力度。实施监测设备微机与管理部门微机联网,实时监控,有效监督检测行为。
(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的建议及政策措施
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给汽车维修市场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针对目前全市维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采取转变管理和服务意识、控制总量、合理规划、积极引导汽车救援和快修服务发展,进一步整顿市场经营行为等措施,突破现行的管理思路,开辟新的管理途径,努力提高维修质量,强化服务和行业自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引导维修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促进汽车维修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1、增强管理和服务意识,统筹规划,促进机动车维修业城乡共同发展。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汽车维修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越来越多。政府汽车下乡政策的出台,农村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急需维修服务保障。作为管理部门应当适应行业发展形势,从根本上转变服务观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城市过剩的维修力量向维修力量不足的乡镇地区转移。对维修业户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控,在实行市场调节的同时,也要实行一定的行政管理,建设合理的维修服务网络。要根据交通部对汽车维修业的发展纲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的汽车维修行业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保证维修市场供求保持平衡,达到总量控制的目的。在布局方面,科学规划发展市、县、乡维修厂、点,做到归类、归点、归片,以满足广大车主和过境车辆的修车需要,形成市区县有一、二类汽车维修作业能力,重点乡、镇达到二级维修作业能力,边远乡镇有三类维修作业能力的布局。彻底解决当地车主因地势偏、修车难的问题。
2、严格资格审核,把好市场准入关。一是要严格按照《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国家标准对新开业户进行审核,加强开业前的培训、指导。同时,要加大法律、法规、国标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汽车维修国家标准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让所有运输经营业户的维修人员认识法规的重要性,提高合法经营意识,以促使其按标准修车,依法经营。严格依照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对条件较好的业户加以引导,对条件较差的业户坚决予以取缔,形成良好的汽车维修市场氛围。二是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和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现有的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设备、设施,使其上规模上水平,改变“脏、乱、差”的形象。坚持并引导企业走强强联合、连锁经营,提高汽车维修行业的科技含量和维修质量。三是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汽车快修业的开业标准,为加强市场管理提供有力的法规依据。
3、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一是要建立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与政府劳动部门管理相协调的汽车维修技工等级培训考核管理机制。尽快出台汽车维修技工(汽车电工、喷漆、钣金等工种)等级评定的有关标准,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培训质量。二是要通过对从业人员年度诚信考核,促进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推动从业技术人员对汽车维修高新技术的应用,及时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适应汽车工业技术快速发展。三是要加强对维修行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学习行业法规、检测诊断技术和质量管理知识,以增强法制、质量意识和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建设一支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技术业务知识的汽车维修管理队伍,为汽车维修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加强监督力度,规范经营行为。以维修市场治理整顿活动为契机,重点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倒卖竣工出厂合格证、未按时参加年度审验等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稽查和处理。并与工商部门密切协作,实行联合执法,打击一批无证非法经营、占道修车、配件经营部修车的“钉子户”,净化市场环境。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尤其要制止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打击乱收费和使用假冒伪劣配件,欺诈蒙骗车户的违规行为,树立良好的经营信誉。严格落实汽车维修合同签订和质量保证期、服务承诺制度,对违反有关规定进行维修,出现严重质量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的企业和人员,不能姑息迁就,必须坚决取缔,予以公开曝光。
5、引导,促进我市维修业品牌建设。引导企业转变发展观念,加快维修业品牌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技术投入,更新设备,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组建起点高、技术含量大的企业进入市场,促使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增强竞争力。并要因地制宜,审时度势,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扬长避短,找准企业发展的突破口,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以专业化的优势参与竞争,占领市场。
6、完善行业管理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设 。督促维修企业要重视建立健全进厂、过程、竣工检验制度、合同维修和出厂合格证制度。积极引导大型维修企业创造条件,做好准备,取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以优良的质量求效益,求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功能和作用,强化车辆技术管理,确保技术状况良好,为道路运输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近几年来,随着中心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数量不断增加,档次不断提高。目前,城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有26个,分别分布在赫山区14个,资阳区8个,高新区4个,总经营面积89098平方米,2007年交易量达32.22万吨,交易额282679万元,缴纳税费1875万元,就业人数5210人。目前,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和经营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的发展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市场的建设更呼唤多种投资主体的加入。近几年通过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的投资建设已打破了过去政府和部门独家建设的局面,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政府、部门、社区、民营共同投资的格局。特别是社区和私人投资已越来越成为农贸市场建设的主体。26个市场中,除市场服务中心从市工商局分离出来的9个市场,市农业局下属的团洲批发市场,赫山区经贸局(原区财委)90年代初修建的朝阳市场和七里桥市场外,近几年新修建的市场基本上是社区和民营资本投资的。特别是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学门口、大桃路、旭华等3个市场,投资规模较大,建设档次较高,已成为了新建市场的主力军。3个民营市场共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市场建筑面积16600多平方米,拥有摊位820个。其中,由海特房地产有限公司兴建的学门口农贸市场总投资2300多万元,市场建筑面积达12230平方米,建成后基本上解决了资江一桥下“马路市场”的问题,并成为了城区最大的虾类、肉类、冻品、熟食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9亿元。
——规模档次层级化。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在其发展过程中,依据其城区人口分布、市民消费习惯、地理条件,经营者的经营方式以及市场功能划分已逐步形成了三个级次的市场体系。一是以团洲蔬菜批发市场、马良农产品批发市场、大桥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这些市场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供货基地和经营户,形成了基地(农户)+市场+零售商的供销链,投资比较大,一般在2000万元以上,辐射面较广,经营户稳定,效益比较好。二是以桃花仑、七里桥、朝阳、旭华、鹿角园及赫山南市场为主体的中心农贸市场。这些市场处在城区繁华的地区,服务半径大、人口多,主要开展零售经营,产品大部分是从批发市场批发而来,也有的直接从蔬菜基地进货。因处在城区人口密集区,成了市民采购农副产品的集中地。如桃花仑市场每年交易额达1.5亿元。三是以江家坪、三益街、金银山、工艺美大等15个小市场为基础的社区市场。这些市场一般是先有“市”,后通过有关部门规范建起的“场”,市场规模较小,辐射范围较窄,市场有固定摊位,但更多的是零担,经销的商品主要是农民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
——经营方式多样化。与农贸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相适应,农贸市场所有者权益实现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即经营方式多样化。26个农贸市场中,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经营方式。一是市场业主直接经营。即市场所有者自己或派人直接经营市场,获取收益。市场服务中心9个市场都是这种形式,部分民建市场采取的也是这种形式。二是承包经营。即市场所有者将市场承包给某个人或团体,承包者代表业主管理和经营市场,并向所有者交纳承包金。社区市场大部分采取这种形式,一部分政府和部门建的市场,如赫山区经贸局建的七里桥市场等都承包给了个人经营。三是合作经营。即市场所有者以现有市场资产寻找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负责市场改造和经营管理,而市场所有者负责市场外部环境改善,并获得比较固定的资产收入。如鹿角园市场,由姚家湾社区创办,引进了南县一个体户经营市场10年,经营期间,该个体户负责对场内设施进行改造,并分年度向姚家湾社区交纳资产使用费共计110万元。
——市场建设与房产开发和商业经营一体化。目前的农贸市场建设大都与房产开发和其它商业经营紧密相连。一般是上面建住房或商业用房,下面建农贸市场,整体开发,综合经营。特别是近几年民营资本投资新建的4个市场都是采取的这种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效益,但不利于市场的管理和市民居住环境的改善。
二、我市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城区农贸市场在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市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农贸市场无论是建设和管理、还是经营和服务都存在不少问题。
1、布局不合理,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农贸市场的布局与城市重心的南扩东移明显不相适应。一方面新区快速发展,农贸市场没有很好的对接。近几年来,高新区迎宾路以北随着市委、市政府机关的搬入,一些部门和单位纷纷迁入该区内,大大小小近30个住宅小区迅速建成,居住人口增长至8万人。但这一区域的农贸市场仅有4个,其中有2个还是临时的,市民买菜很不方便,一些在高新区购房的市民因生活不便,迟迟没有搬进新房。据调查,农贸市场跟不上新区发展步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过去的工业园区调整为行政用地和居住用地后,一些必要的生活设施如农贸市场没有及时的配套;二是即使在原来的规划中规划了农贸市场,也存在其它用地挤占农贸市场用地的问题。如高新区在玉兰路以西原来规划建一个玉兰市场,后被居住用地挤占,致使该市场辐射范围内梓怡小区、紫荆小区、上城世家、丽景雅苑等小区没有一个农贸市场,给小区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另一方面,城市重心转移后,老城区功能和居民数量发生变化,这一区域的农贸市场消费群体急剧减少,致使农贸市场供过于求,空摊率上升,有的甚至成了空壳市场。如滨江路原来居民集中,公司企业多,在这条路东端500米范围内建了二个市场,一个是市场服务中心下属的新堤市场,一个是市供销社修建的大渡口市场。由于城市重心的转移和这条路两边的企业破产改制,这一区域的居民大量迁移,使过去热闹非凡的市场如今日益萧条,其中市场服务中心下属的新堤市场已成为空壳市场。
2、市场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水平不高
基础设施是农贸市场管理和建设的硬件,但目前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特别是一些老市场普遍存在设施老化,建设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农贸市场为大棚式结构,因年久未修,或材质达不到要求,支架已锈蚀严重,大棚开始渗漏,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在今年年初的冰冻灾害天气期间,朝阳菜市场、赫山工具厂菜市场、江金菜市场因冰灾而全部或部分垮塌,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二是给排水系统普遍不畅。如朝阳、桃花仑、大渡口市场的排水沟基本上是明沟,排水不畅,经常堵塞,污水横流。三是进出通道设置不合理。一些市场未按要求设立两个以上进出口通道,如赫山七里桥果菜大市场只设有一个进出通道,且通道两旁摆设摊位,造成通道拥堵不堪,同时,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四是摊位建设简陋。经营熟食的摊点达不到防尘、防蝇要求。极大部分禽畜宰杀场没有与其它摊位分开,致使市场内臭气逼人,极不卫生。五是管线安装混乱。特别是一些老市场,如七里桥市场、桃花仑市场等市场内照明电线、电话、有线电视线路等如蜘蛛网一般互相交织,布满灰尘,既不美观又不安全。六是冷冻设施缺乏。26个市场中,除团洲、学门口、江金、大桥综合批发市场有冷藏设施外,其余市场均没有配置。七是大部分市场没有配齐消防安全设备。八是极大部分市场没有停车场地,市民购物不方便。
3、产权不清晰,存在潜在的发展障碍
因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目前一部分农贸市场存在严重的产权纠纷,对农贸市场今后的发展带来了障碍。特别是市场服务中心所辖的9个市场,因工商体改前,产权或未办证、或已抵押、或与建筑商有纠纷,导致市场产权移交不到位。9个市场中,有赫山北市场、将军庙市场、志溪河市场、东门口市场既无房产证,又无土地使用证;新堤市场有土地使用证,无房产证;桥南市场有土地使用证,但房产证因抵押给银行;桥北综合批发市场、桃花仑市场的两证均已抵押给银行。目前地产证、房产证齐备的仅有赫山南市场。造成两证不齐的原因一是工商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市场修建热的浪潮冲击下,匆匆上马修建市场,当时就存在产权特别是土地权属不清的问题。如将军庙、东门口市场是在城市公共用地上搭建的棚子,志溪河市场是在工具厂的土地上修建的,“天上属工商局,地上属工具厂”。二是由于大量的修建市场,资金不能到位,而拖欠银行贷款或与建筑商发生债务纠纷,致使“两证”抵押后转移。如桥北综合批发市场和桃花仑市场的“两证”因贷款已向银行抵押,目前尚差银行贷款480多万元,银行已将其定为呆滞贷款打包给长城资产公司收贷,而长城资产公司又将其债权转给一个叫臧建华的市民,这个人手持两个市场的“两证”,经常纠缠市场服务中心领导,市场服务中心面临着产权的官司,给其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4、管理不到位,经营秩序比较乱
目前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商贸部门管市场的规划布局和产业政策,而这种管理往往太宏观而使管理职责虚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开展行政执法,管经营资格、欺行霸市、掺杂使假、短斤少两,但开展经常性巡查不够,主动对市场经营活动监督少;特别是农贸市场的业主本应负责组织市场经营活动,为经营者维护和创造安全、卫生的经营环境,但目前政府和有关部门并没有拿出一个规范农贸市场业主管理权限与责任的政策,受利益驱使这些业主往往注重收摊位费而忽视管理,致使市场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秩序比较乱。一是许多市场没有配足卫生保洁人员,市场内不断产生的动物下水,腐烂的菜叶,污水垃圾不能及时清扫干净,造成市场泥泞路滑,臭气熏人。二是经营户之间,经营户与消费者之间往往因摊点摆设,价格竞争引起摩擦纠纷,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市场业主往往回避矛盾,不主动协调,造成矛盾升级,有的甚至上升为治安事件。三是没有配套好市场管理必备硬件,如有关部门要求设立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极大部分市场没有配置,消费者购物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5、马路市场猖獗,影响市容市貌
目前城区马路市场与城市发展极不协调,城市中心马路市场可以说随处可见,其中颇具影响的马路市场有10多处,包括赫山区龙凤街、滨江路、体育路、白鹿路、航港巷、工农路、青年路的路边市场,资阳区一桥下五一路两旁的蔬菜批发夜市,桥北广场边的天成市场,桥北堤边市场等。这些马路市场按其形成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外溢型”马路市场。城市发展起来后,一些区域的人口急增,原来布局的农贸市场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如桃花仑市场场地狭小,只有摊位80多个,没有开设自产自销区,而这一区域人口密度大,场内经营已不能满足要求,经营者场外经营形成了大桃路马路市场,一度引起大桃路交通严重堵塞,后采取强硬措施整顿,将其“赶”到附近一条小巷内经营,但“巷子市场”也给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二是“候鸟型”马路市场。主要是一些经营者为了回避城市管理部门和市民的监督,在一天的某些时段,某些特定的地域临时摆设摊点经营,打“时间差”,时间一过就收摊走人。如一桥下五一路两旁的蔬菜批发夜市,每天晚上10点钟以后,附近大量的菜农将自产的蔬菜集中到桥下五一路两旁进行批发交易,第二天早上5点钟收摊,每天交易量达30吨。尽管是夜间交易,但给市容市貌和城市交通带来了影响,市民反响强烈。三是“货郎型”马路市场。主要是一些蔬菜、水果零售户1人或几人结伴而行,或依路随时随地经营,或沿街叫卖,或走巷串户,形成移动式的马路市场。马路市场之所以盛行,客观上是在一定环境下供与求的平衡,买者愿在马路边买,卖者愿在马路边卖,便捷便利,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其合理性。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驱动。经营者在马路交易不要交摊位费和一部分管理费,交易成本低。而相关社区、农贸市场管理者和城市管理部门也以向马路市场经营者收取一定费用了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马路市场的“合法化”。
三、加强我市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中心市场为骨干,社区市场为基础的农贸市场网络。要以现有市场为基础,按中心城区发展的要求,分三个级次重新调整城区农贸市场布局。批发市场的布局要有基地作为依托,要体现专业化的特色,同时要有较大的规模。资阳区计划在马良路至沅益公路两侧修建一个800亩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我们认为是可行的。它可依托于沅益高等级公路和常益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成为沅江、南县、汉寿等县(市)农副产品的集散地。目前该市场中的水果市场已开始动工,但整个市场还没有整体规划。建议市政府敦促有关部门对市场选址予以确认,并纳入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整体规划,尽快拿出修建性详细规划后再动工兴建,避免无规划的分段建设对整个市场功能的破坏。中心农贸市场的布局要充分考虑人口密度、服务对象和范围,既要考虑它对社区市场的带动作用,又要考虑直接服务的人口。高新区城区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要在人口密集区布局中心市场。建议在梓怡小区、紫荆小区、丽景雅苑等几个小区区域内和火车站迎宾路沿线规划中心农贸市场。社区市场的布局要把节约用地和便民快捷有机结合起来,把市场建设与社区、小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星级小区和1万人以上的社区都要规划建设农贸市场。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
城区现有各类集贸市场15个,其中农贸市场9个,工业消费者市场3个,其它专业市场3个。市场总体规模均不大,除翠百路农贸市场和红光农贸市场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其余市场的年成交额都不超过5千元。几个主要市场的大致情况如下:
1、翠百路市场
该市场95年由当时的××市政府组织兴建,××市商业网点建设,市场共投资325.8万元(其中工商部门投资100万元)。市场建成后由当时××市蔬菜公司承包经营,市场摊位年收入100万元左右(除门面外),目前,该市场现有市场管理人员20余人,由于市场管理人员都是本公司正式职工,市场经营的好坏不直接影响管理工作人员的收入,同时,经营收入绝大部分用于本公司职工工资支出,承包经营后再无资金投入市场的维修和改造,该市场仍是初建时的状况,市场大棚遍处漏水、电线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加之管理人员拿固定工资,责任不清,管理职能以落实到位。该市场创建多次被新闻媒体曝光,市场赃乱差的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20*年被区安委会列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责令限期整改,由于物业管理单位体制等原因,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一直未落实,我局已向区政府汇报,请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2、红光市场
红光市场第一期工程于94年兴建,开办者为红光实业总公司,第二期工程20*年建成投入使用,市场管理人员均为原红光村村民。该市场系红光实业总公司的下属单位,实行报帐制,不独立核算,市场收入全额上交公司,市场的管理人员在公司拿固定工资,市场全部是个体经营的门面房,安全隐患多。20*市场内“企鹅沙发店”被焚仅是一例。近年来,红光实业总公司,虽对一期工程的对外门面进行了整修,但原第一期工程的设施老化、陈旧,安全隐患突现,亟需改造维修。
3、毓秀门市场
该市场于99年由原市房管局兴建并投入使用,市场设施较好,20*年下半年,该市场对外承包,采取聘用制聘用物业管理人员,目前由于被聘用的市场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方法欠缺,该市场秩序一直较差。
4、杏花村小商品市场
该市场于93年由当时的××市政府牵头,兴济房地产公司组织开发,工商部门投资20万元。由于该公司开发后将市场内门面房大部分卖给了个体经营户,公用设施无人问津,虽然成立了兴宇物业管理公司,但不能履行市场物业管理职责,市场管理混乱,卫生秩序差,存在着市场内物业管理部门不健全,不能履行管理责任;市场内电线乱拉乱接现象严重;消防设施不齐全,消防通道不畅通,消防标志不明确(如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到达一些场所);市场内无专(兼)职消防人员;场内存在经营户与居户混住,住所的安全意识淡薄(有烧煤等使用明火现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年、20*年该市场均被区安委会列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我局已多方努力,敦促物业单位进行整治,由于该市场已整体销售给个体,物业管理不能履行职责,安全整改措施一直未落实。20*年、20*年我局已多次向区政府、区安委会汇报、请示,请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制定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5、中意批发市场
该市场是中意房地产开发公司兴建,20*年正式投入使用。该市场是城区唯一蔬菜批发市场,现有批发经营户14户,蔬菜批发辐射××城区周边的乡镇及周边石台、青阳等县。已初具规模,该市场距城区较远,给城区农贸蔬菜批发带来一定的不方便,因此,制约着市场的发展。
二、产生城区集贸市场不足的原因
一是市场建设先天不足,市场规划不合理。
现有的市场由于大都是在90年代初期兴建,市场的设计规划不尽合理。1、城区所有市场都没有设停车场,各种车辆没有固定地点停放,车辆占道停放和进场停放的情况大量存在,导致市场的安全通道不畅。2、部分市场消防设施不齐全,(如杏花村小商品市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3、市场与商居混合,未能采取有效地隔离,如红光市场一期工程,小商品市场均存在经营户与居户混住,因此,市场无法杜绝使用明火,从而存在安全隐患。4、有些市场设施简陋、陈旧、电线老化(如翠百路市场大棚已经腐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市场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不明。
城区市场开办单位都是市、区、企事业单位,分属多家管理,市场管理人员都是市场开办单位的正式职工,市场实行报帐制,不单独核算,市场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好坏不直接与市场管理人员挂钩,端着铁饭碗怎能管好市场?由于市场管理责任不明,体制不顺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市场管理暴露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是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工商部门是集贸市场主要监管部门,承担大量的集贸市场监管职责,但市场的人财物三权均不在工商,工商部门对市场物业管理单位无任何制约措施。有些市场物业单位对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管,置若惘闻,不予配合,甚至公开抵触。工商部门根据《安徽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明确了市场开办者的职责,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市场创建的奖惩措施,但无法兑现。市场设施的改造资金和用于市场保洁等方面
的费用,工商部门无法落实。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工商部门是看得见、管不着,有力使不上,遇有突击性工作任务,工商干部只好自己动手,甚至由工商干部充当物业管理人员,因此,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建议
(一)交通不便,战线长,管理难度大
**县农村市场偏僻,交通不便,分布滥散。往往是一个村绵延十几里,下乡检查查一户得走十几里山路。一些地方车辆无法到达,只能徒步检查,给专卖管理工作造成很大难度。全县2100户零售户,其中农村占1120户,占总零售户的53.3%左右。对全县每个经销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月时间也检查不完,全面检查市场周期太长,造成专卖检查困难大,管理难度大。影响了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
(二)法制教育不到位,农民法制观念淡薄
近些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普及,以及“二
五、三五”普法教育,使我国国民法制意识增强。但不可否认在山区农村还存在薄弱环节,加之《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颁布较晚,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使山区农村农民对烟草专卖知之甚少。近些年,下乡检查查扣违法卷烟,有的违法经营者甚至煽动不明真象的群众围攻、欧打、哄抢查扣卷烟。对闹事者批评教育时,一些老百姓竟说:“没听说卖几盒烟也违法”。**年一年查处120起卷烟案件中,农村市场案件达75起,占查处案件62.5%。
(三)卷烟供应品牌不合理
近些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一大批中小烟厂关闭转产,而这些中小烟厂大部分生产中低档卷烟。目前,卷烟工业都是以提高利润为生产目的,低档烟利润少,一些烟厂干脆不生产,造成市场低档烟紧张。而广大农村,有着占全国烟民80%以上的消费者,吸食水平大部分在低档卷烟。一方面急需低档烟,而另一方面供方又缺货,于是地下制假贩假应运而生,且有大市场。这不但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也使国家税收蒙收巨大损失。
(四)制假贩假分子将目标转向农村大市场
经过努力,近些年烟草专卖法深入人心。在城镇利用各种形式举办各种轰轰烈烈的打假活动,使贩假分子胆颤心惊,无处藏身,失去生存的“土壤”。他们纷纷将目光盯住农村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大市场。同时因为山区农村信息闭塞,交通落后,农民法制意识淡薄,经济条件差,缺乏真假卷烟鉴别能力,于是贩假分子化整为零,利用摩托车及机动三轮车走村入户,大肆贩卖低档烟。
一些地区农民明知是假烟,但图便宜实惠而竞相购买。不法分子轻易从农村消费者获取较为丰富的利润。另外,附近烟叶产区每年收购结束都有一些低次烟收不完,又为制假者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近几年,渑池县查处的几起贩假、制假案件中,大多是贩假分子用机动三轮进村入户贩卖,价格大都在每条7??8元左右。制假分子从农民家中收购低次烟叶每公斤0.2??0.3元,切丝机、香精、包装盒应有尽有,制假设备应有尽有,这也是制假贩假屡打不死的原因之一。
(五)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查处案件难度大
山区农村农民法律意识普遍淡薄,这种现象不仅是农民身上,而且一些乡村干部身上也存在着。甚至一些村干部也参与制假贩假并把它当作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而津津乐道。有些贩假分子在当地是一大家族,社会关系比较复杂,即使查到,若没有当地公安部门配合,也很难查扣。
(六)《烟草专卖法》对假冒卷烟处罚太轻
《烟草专卖法》对查处假冒烟都是没收和罚款处理,不能对交通工具作任何处理,处罚力度轻,不足以使贩假分子伤元气,反而使之产生“夏季丢秋季捞”的心理,制假贩假更加疯狂,更加猖獗,弥补损失。另一方面,上级机关每年组织专卖考核、检查,大部分是停留城镇,深入山区农村市场少,因而县级专卖机关检查也重点是在城乡市场,而忽视山区市场。
二、景宁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笔者以为下步工作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以诚信管理为契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山区农村卷烟市场管理工作。针对山区农村卷烟市场战线长,零售户分布滥散管理困难的特点,市场管理上结合当前诚信管理工作,推行组长联片计酬的责任制。首先将山区农村零售户按所在位置自然区域分成若干片,每片户。在片内中心地带,选找一名在当地有一定信誉、威信比较高诚信模范守法户为组长,并根据片内各零售户前三年卷烟销售数量和遵纪守法情况,与组长签定卷烟销售专卖管理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并拿出该片零售户每月销售利润总额的%作为奖金补贴组长,以辖区卷烟任务和市场管理为主要考核内容,专卖人员每月对组长考核一次,按考核成绩及时兑现奖金。每月召开一次组长例会,及时通报各片区域销售、市场管理情况、存在问题,便于我们及时准确掌握下边真实情况,调整工作布局和工作重点,每半年对组长进行一次考评,评出先进组长,给予一定物质荣誉奖,以此调动组长工作积极性,使之成为没穿制服的“专管员”,达到“归我管理,为我服务”,成为牢牢锲在烟草专卖阵地前沿的“千里眼”、“顺风耳”。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山区农民法制意识。法制教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关心,在我国山区农村更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需付出更多耐心细致的工作。要求我们专卖管理人员即是检查员又是宣传员,脚勤、嘴勤,在培养教育诚信商户的同时积极引导教育广大零售户,利用各种形式走村入户,以自然区域为单位,定期召开烟草专卖法学习班,印发各种宣传材料,在城乡市场刷印专卖法墙体广告,每月召开一次至二次诚信等级商户评比活动,评比出来先进模范给予一定的物质、荣誉奖,调动广大零售户遵纪守法积极性,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舆论工具作用,广泛开展法制教育。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有线电视已深入千家万户。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烟草专卖法》知识讲座,并在通过《法在身边》节目将近年来在本区查处案件中进行案例剖析,利用身边人、事教育广大零售户自觉提高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
(三)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吃苦耐劳的专卖队伍,是新时代专卖工作的需要和保障。
那么,广东的宽带用户市场潜力到底还有多少?不同客户群体对于宽带产品的诉求又有什么不同?2009年,某电信企业委托一间著名的咨询公司对广东省宽带市场潜力进行了调查和推算,为该企业宽带业务网络规划、市场规划、产品设计提供了定性和定量依据。
这次调查共抽取了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汕头、韶关、揭阳、江门和茂名9个调研城市,范围覆盖城市、县镇和农村地区。调研方法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部分,其中定性研究根据受访对象的背景及地域不同采用了座谈会和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消费者关心的因素,挖掘潜在需求,丰富对定量结果的诠释和解读。本文将重点阐述定性部分的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的对象分布在现有宽带用户及潜在用户中,按家庭及固定个人客户、流动个人客户及政企客户三类不同消费行为的人群进行调查,为企业精细营销提供依据。
一、家庭及固定个人用户的使用现状、潜在需求分析及建议
按照年龄及家庭成员构成不同,把调查对象分为15-24周岁、25-34周岁、35-44周岁三个不同阶段的人群;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普通家庭、有学生家庭和大带宽产品潜在用户等三类。
现有宽带用户的上网目的仍然是以娱乐应用为主,经常使用包括浏览新闻、博客、看电影、下载、购物、视频等内容应用。而且有个明显的特征是市、县、镇、村的居民对宽带的了解和应用呈线性减少的状态,即经济基础好的地方,对宽带的需求倾向更为强烈和明显。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家庭用户之所以选择在家里上网,主要是满足心理上的随心所欲,在时间、费用、内容应用、环境方面更自由,享受更随意、更私密的上网乐趣。
因此,电信公司可通过突出“随心所欲”的优势来扩大在公司或网吧上网所不能满足的需求。对于那些潜在的价格敏感型客户,通过特定的定期付款或装宽带送电脑等营销活动减轻用户一次性付款的压力。对于已装有宽带的现有用户,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大带宽,提高宽带的上网速度,并通过与固话业务的捆绑销售,增加用户粘度,降低离网的风险。
针对学龄儿童的上网行为越来越成为家庭关注的重点,电信公司在宣传时要突出网络的正面拉动力量,提供合适的监管措施,尤其在寒暑假要加大宽带的营销力度,强调家庭宽带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二、流动个人客户的使用现状、潜在需求分析及建议
与普通的家庭客户相同,流动客户中的打工者、在校学生、商旅人士的网络应用也是以娱乐、社交为主,不同的是,流动客户由于其上网地点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打工者的群体性活动特征明显,休息时间去网吧上网成为主流又经济的娱乐方式。在校学生由于在校内活动时间较长,虽然多数高校都已通过校园网来满足学生上网需求,但是,校园网速度慢、质量差、带宽窄的弱点也刺激了部分学生自主安装宽带的需求。而商旅人士多数选择在酒店房间上网的方式应对工作上的网络需求,但在户外或公共场所偶尔发生的上网行为则更多的是为了打发时间。因此,在酒店外满足商旅人士移动需求的宽带产品市场潜力相当大。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安全、经济、管理方面的限制,在厂区的宿舍里安装宽带的可行性非常小,部分工厂管理层甚至对提供打工者上网的做法有抵触。因此,可以尝试在部分大型的厂区内建立内部网吧,或网络视频、网络电话专用点等满足打工者上网需求。
而对于在校学生的宽带使用需求,可用有线宽带+无线宽带的方式,推行无缝营销。装宽带送电脑,或购手机送无线上网流量(时长)的策略,抢占校园学生这部分用户。
配合3G业务的大力推广,电信企业应通过建设无线网络热点(WLAN)、加快3G网络建设和优化,在公共场所的覆盖范围尽可能多,或者对经常使用无线帐号漫游的用户给予一定的优惠和缴费便利服务,以满足商旅人士的娱乐和商务需求。
三、政企客户的使用现状、潜在需求分析及建议
(一)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优化审批流程。设置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实施“一窗受理”,将“营业执照申请、公章刻制、税票申领”三个环节合并,并压缩企业设立登记至0.5个工作日(4个工作小时),已办结压缩开办时间企业5035户,免费发放公章3467套。
(二)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建设互联网“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网上登记全覆盖,实行“一网通办”,与税务、公安部门信息共享、数据联通实现了“零见面”、“无纸化”、“零费用”。截止2019年10月23日,我县实有市场主体59689户,比2014年开始商事制度改革,上涨255.7%,其中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占比88.9%。
(三)推进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建设,健全长效机制。按照省、市局关于加快推进“六个一”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我局进一步“减环节、压材料、降成本、提效率”,强化基础保障。
(四)全面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扩大“互联网+政务服务”范围。目前,我局政务服务事项总计198项全面上线安徽政务服务网运行,彻底打通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五)取消名称预核准,实行名称自主申报。3月1日起,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开放市场主体名称库、明确名称字号禁限用规则、放宽名称使用条件。同时取消营业执照遗失报纸公告,改为在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扩大公示覆盖范围,减少企业公示成本。
(六)推进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工作。自2019年5月1日起,通过手机APP认证系统,对新设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实施自然人身份实名验证工作,解决了身份证被冒用、“被股东”等问题。
(七)构建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及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机制。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开通专栏的同时,设置线下专窗,配备专职人员,推进“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实现高频事项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
二、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标、找差、补短、增效,确实梳理出企业开办中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
(一)部门间的配合不足。由市监部门牵头改革,难以协调其他单位,自市局要求实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以来,我县全程电子化“一日办结”企业办结情况在全市排名时高时低。其中,市监部门严格按照企业设立登记0.5个工作日(4个工作小时)办理,办结率为100%。
(二)综合窗口体制未捋顺。自2018年11月28日实行营业执照、公章、税票综合发放以来,截至目前仍然由市监窗口代为发放,数据资源局未按照文件要求设置综合窗口、未安排人员发放营业执照、公章、税票。
(三)落后的软件系统跟不上快速的改革进程。全程电子化外网申报系统不稳定,时常出现网站卡顿崩溃等问题,企业申报步骤略显复杂,电子签名不容易操作。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州是**傣族、**族自治州的简称。全州辖潞西、畹町、瑞丽三市,陇川、盈江、梁河三县。国土总面积11562平方公里,人口98万。**少数民族世居傣、**、阿昌、傈僳和德昂五种少数民族,其中傣和**等民族属于跨境民族,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为境内外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近年来,**州党委和政府大力支持民族文化事业,**州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州已建成标准化图书馆*个,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个,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个,群众文艺表演队*个。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个、音像制品及出版单位的*个、从业人员***,出版物的种类*种、广播电视覆盖面达到***。民族语广播影视节目制播******(这里写数量);2008年,投资**元,新建(这里写新建的各种基础设施情况),举办文化宣传活动*场次,观众达到*人次。积极宣传和组织了***、****、***等文化活动。2009年,安排(这些可以使用文化区2008年总结和2009年对少数民族组文化工作安排)。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市场得以蓬勃发展。文化经营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经营项目普遍存在“多、小、散、滥”等现象,文化市场领域低水平、小规模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主导着文化市场的各行各业,诸如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及通宵营业、有的歌舞演出市场出现、电子游戏室不时出现利用赌博机赌博及公共娱乐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也应运而生,并且已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于此同时,执法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缺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身份不统一、无统一的标志,大部分稽查队无办公设备、稽查检测设备、摄影摄像等设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特殊和执法的威严难以得到完整的体现等问题。
二、管理好少数民族文化市场的对策
相对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文化市场管理手段相对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来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努力打造出繁荣、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对于基层文化市场管理者来说,确实值得深思。
(一)抓好管理队伍建设,是管理好文化市场的前提和基础
文化稽查担负着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文化市场等方面的重要职责,是确保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经。随着文化娱乐行业的蓬勃发展,其管理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说文化稽查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国务院及各部委都纷纷制订法规、规章,颁布了许多关于文化市场经营管理的行政法规,也建立了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一方面体现了文化主体工作的新起点,同进也进一步明确文化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已经确定。标志着文化部门从办文化到管文化正发生质的转变,逐步进入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文化市场的正常轨道文化市场的管理具体落实是由文化嵇查队伍来完成的。文化稽查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因此充实稽查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稽查工作制度、从严治队是管理好文化市场的前提和基础。
1、尽量按编配齐稽查队员,应注重选调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同志充实到稽查队,提高稽查队的整体素质。
2、加强稽查队员能力建设强化依法行政培训,网络培训,文化知识培训,创新思维教育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培训新格局,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3、完善稽查工作制度制度可以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订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稽查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不仅可以做到稽查工作中执法合法,同时也能使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增强个人的责任心。
4、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坚持从严治队队员必须遵守文化稽查人员廉洁守法十不准原则,坚决杜绝有今不行、有禁不止、、徇私枉法的现象出现。同时实施稽查队员竞争上岗和轮岗制度,对确实胜任不了工作的队员,实行劝退制度。真正建立一支作风过硬,颇具战斗力的稽查队伍,从而为管理好文化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法制培训工作,建立各类行业协会,确保市场规范
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真正达到管住、管好、管活文化市场,政策法规是保障。文化执法部门除要求执法人员参加有关的法规培训外,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制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每年应组织文化经营项目相关人员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通过培训使广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都知晓所从事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经营过程中能守法经营,在对业主进行培训的同时,引导他们成立各类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互相监督,这样一方面促使相互之间守法经营,另一方面确保市场规范,保护了该行业的自身利益。通过自我制约,促进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
(三)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扶大扶优,促进市场发展
把管理的重点移向培育、引导市场,充实文化市场的掌舵人的角色。按照“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压缩总量,调整结构,扶强做大”的原刚,引导市场增长方式由粗放增长为主转向集约发展为主,实现总量压缩和调整结构的统一。鼓励扶持上规模、上档次、有品位的顶目,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同时鼓励有实力网吧、音像、演出企业收购、兼并其它企业,将企业做大做强。重新对网吧、音像、演出等设点布局,实现结构与总量的协调。强而优的文化市场,不仅有利于经营业主的发展,也为管理文化市场带来极大的便利。
(四)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文化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它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许多问题并不是文化行政部门能独立解决。文化市场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地方也是明确要几个部门统一管理,形成合力。因此,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之间能形成合力,努力造就一个齐抓共管而又管理有序有良好局面,也是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对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内涵的认识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即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这意味着,需要使用农民集体土地的经营项目,可以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通过有形土地市场,取得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符合规划的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的,与城市固有土地一样,价格将由市场决定。这项制度提高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地位,还原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使集体所有权真正成为和国家所有权并立的公有制所有形式之一。
2.宁阳县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现状
⑴国有建设用地一、二级市场情况。我县2009-2013 年共办理国有存量建设用地出让手续38 宗,面积71.8511 公顷,收取土地出让总价款30180.29万元;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出让手续169 宗,面积657.3612 公顷,收取土地出让总价款251005.8万元;办理国有建设用地转让手续295 宗,面积361.59 公顷,土地转让金为77593.8万元;办理国有建设用地抵押手续1238 宗,面积1693.41 公顷,贷款额为367991.83万元。
⑵征地制度制约一体化进程。根据现行的土地流程及政策规定,当用地单位确实需要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时,必须通过国家征收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转化为国家所有的土地,之后通过出让等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因此,征收制度决定了国有建设用地具有凌驾于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集体建设用地基本被排斥在成熟的国有建设用地市场之外,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现状。①配套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尚未建立,农民将土地视为安身立命的保障。在没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下,允许农村土地进入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容易使广大农民存在后顾之忧,不能积极正确的响应政策。
②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不明确将影响建设用地市场的进程。目前我县正在进行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在现实操作中,大部分农民对于土地归谁所有都存在疑惑,村内生产小组与村委会对于农村土地都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控制权。因此,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极其不明晰,这对于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供给主体的培育极为不利,容易造成利益纠纷。
⑷农村宅基地流转现状。我县进行了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但大部分村庄只注重规划占新区建房而不考虑旧村庄改造。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到县城、乡镇驻地或新规划社区购房后,村里宅基地仍然闲置占用;部分村民不愿在老地方建房,年复一年,造成村内宅基地空闲闲置。另外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只能在同村内部转让,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用地确权遇到难题。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议
1.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建设用地进入市场
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首要障碍是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规,要使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必须修改相关的法律条款,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根据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相关表述,农村建设用地只能在符合规划情况下内部使用,如果外部使用,就必须经过征地。而按现行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可以参与联营,但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按物权法、担保法等相关规定,家庭承包土地、宅基地不能用来抵押。债权改变后,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和所有权。必须推动相关法律的统一,解决土地法规碎片化、矛盾化问题,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先决条件,使农村建设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的条件下进入建设用地市场。
2.制定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政策,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土地收益应当主要归集体所有,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作为管理者无权直接分享产权人的处置价款,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收益应当纳入集体资产统一管理,主要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社会保障和发展生产。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承载着社会保障的功能,因此必然减低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必然会给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带来阻力。为了促进建设用地市场的发展,必须相应的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保证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
3.做好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确权工作,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
明确产权要依靠土地登记确权,实行土地统一登记发证制度。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据已确认的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确认所有权及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属纠纷,维护合法权益。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转让,入股,租凭等。
4.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试点范围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宜先在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试点。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中,城镇土地市场和农村土地市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土地使用者可在土地市场中任意选取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城镇土地或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城镇土地市场与农村建设用地市场的协调统一。
5.严格控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后的用途
应严禁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必须征为国有。如果允许使用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商品住宅开发,难以实现控制房地产开发总量的要求,同时由于产权形式复杂,也难以保证商品住宅交易的安全,让小产权房入市有机可乘。
6.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